亲妈都活埋,啥干不出来!

 

亲妈都活埋,啥干不出来!
这事你信吗?换我也不信!可它就这么发生了!

 01 

 

最近发生的事,又一次刷新了公众对人性的认知下限。

 

58岁的儿子,将79岁的亲妈活埋!

 

亲妈都活埋,啥干不出来!

编剧可以这样编,小说可以这样写,但那是虚拟。

 

可它就这么发生了,发生在现实中。

 

马克吐温说过:事实往往比虚构更加荒诞。因为虚构往往源自逻辑,而事实没有逻辑可言。

 

这个儿子的逻辑是什么,现在还不知道。

 

但可以肯定,他在这么做的时候,眼里看到的不是母亲,不是一个人。

 

他的亲妈,成了负担,他在减“负”。

 

不晓得他有没有子嗣,也许他可以说,减负的目的是保证对家庭的供给。

 

但令人怀疑,这份供给的目的,究竟是让自己得以安享晚年,还是让兽行轮回。

 

不得而知。唯一知道的,是他将面对应有的惩罚。

 

 0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可再怎么样,天地依旧容纳人类,圣人也没有非得逼百姓去死。

 

若不然,谁来奉祀?谁来纳赋?

 

这是对有用之人而言,有无用之人吗?

 

日本导演今村昌平在电影《楢山节考》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许多年前,一个深山里的偏僻村落,由于极端贫困食物短缺,老人一到70岁,就会由子女背到山上等死。

 

还用一个完全站得住脚的理由:供奉山神。

 

至于山神为什么不喜欢鲜嫩多汁的孩子和青年,有专一好这口的恶趣味,不需要解释。

 

村民眼里的老人,不再是一个人。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老而不死是为贼。

 

它的原意,只是让人别为老不尊,但如果用在这里,恰好符合村民的思维。

 

亲妈都活埋,啥干不出来!

在这个山村里,不知道是谁第一个想出了不让没用的老人靡费粮食的办法,也不知道这个人的结局。

 

唯一知道的是,后来所有人都接受并遵循了这个办法。

 

用老人生命换来的粮食,是为了生生不息,为了让下一个活到70岁的人,拥抱残酷的死亡方式。

 

电影以批判的态度,提供反思的空间。

 

谁曾想到,它还真发生在现实中了。

 

 03 

 

所幸,我们不是生活在深山的村民,我们不会接受这种事,有的只是唾弃。

 

过去我们一直接受,并且推崇的,是孝道。

 

由此散发出去,就是: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为臣纲。

 

让我们津津乐道的,是卧冰求鲤,是割肉饲亲的故事。

 

这与事实发生的活埋亲妈,正是两个方向的极端。

 

载入史册的,有着这样一个割股奉君的故事:

 

晋公子重耳出奔,某日某地到了开饭时间,但翻遍口袋已经找不到一粒米。

 

重耳感叹之余,随口说了一句:已经足足三个月没吃到肉了啊!

 

随从跟着唏嘘,只有介子推默默离开。大家以为他出恭,并不在意。

 

不一会儿,介子推一瘸一拐地回来,手中捧着肉。

 

亲妈都活埋,啥干不出来!

重耳大喜过望,立即支灶烹煮,等不到七分熟,就狼吞虎咽吃完。

 

他回味无穷地舔着嘴角的血丝,却瞥见介子推的衣裳渗出了血迹,就赶紧问肉从何来?

 

介子推说,从自己大腿上割的。

 

众人又是一番感慨。

 

春秋时代流传下来的这类故事很多,可能不都那么极端,却都是那时的佳话。

 

介子推割肉,一定很痛苦,可是有更重要的东西,让他欣然为之。

 

淮阴侯韩信在提到老板时这样说:

 

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这可能就是介子推的内心独白。若不能分主之忧,废物不如。

 

在他的眼里,自己彼时最大的功用是可以告慰重耳辘辘饥肠,而不是一个需要承受割肉痛苦的活生生的人。

 

事君至忠的臣子,与大逆不道的儿子,眼中皆有所见。

 

唯独不见人。

 

 04 

 

人不应该是被活埋的负担,也不应该是食物。

 

可人被充当食物的事也有。

 

唐时安史之乱,叛军围睢阳。

亲妈都活埋,啥干不出来!

城中粮尽,守将张巡于三军将士面前杀死自己的小妾,说:

 

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啖将士,岂可惜此妇人!

让大家吃,吃了才有力气打仗。

 

在场诸人泣下不忍,张巡下了军令必须吃,遂使三军振奋。既已撕开一条缝,后面的事就是自然而然:

 

括城中妇人既尽,以男夫老小继之,所食人口二三万。

城破时,原先的四万人,还剩下四百人。

 

张巡肩负重担,为了维护正朔必须死守睢阳。

 

在他的眼里看来,小妾不再是一个曾经共枕温存的人,而是食物。

 

正朔重要吗?很重要!

 

因为没了正朔,则名不正,言不顺,事不成,礼乐不兴。

 

但是对于被食的二三万人,唯一能得到的安慰就是:纵做鬼,也幸福。

 

正朔没有亏待张巡,追赠厚封,绘像藏凌烟阁。后者,是给予肯定的最高规格。

 

把人当食物,张巡不是孤例。这样做还能流芳千古,他是孤例。

 

而千古,有对那位小妾的交待吗?

 

既没有,也不需要有。

 

 05 

 

像张巡这样,为了更加宏大的愿景,不惜将牺牲放上祭坛的故事,今天一样在上演。

 

最近的,比如大不列颠面对疫情的处理方式,他们的说法是群体免疫。

 

诸如此类,每一个人,站在不同的立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光景。

 

结论不好下。但是无论如何,不可以忽略一个事实:

 

祭坛上的每一个牺牲,都与张巡的小妾一样,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一叶障目,殊为可怜。无论这片叶,被描述得有多么大。

 

像介子推这样,为了他人的福祉,可以牺牲自己的故事,今天同样发生。

 

亲妈都活埋,啥干不出来!

比如不管自愿还是不自愿,总有机会成为六个钱包其中之一。

 

甚至有一些,已经超越悲壮,被包装成为福报,让人痛快地一饮而尽。

 

无论如何,该在双眼里,给自己的人生留一个位置。

 

可以浪,别看不清楚奔涌之下潮流汇聚的方向。

 

如果时间回拨,儿子这双浑浊的眼,应该可以看到这一幕:

 

58年前,21岁的产妇躺在床上,大汗淋漓。

 

刚出生的婴儿还在啼哭,助产人将他递了过来:恭喜!带把儿的呢!

 

产妇接过婴儿,轻轻抱在怀里。

 

也许是嗅到了安全的味道,婴儿停下了啼哭,闭起双眼。

 

疲惫的产妇,看着婴儿的小小脸庞,目光里的慈爱,足以融化这世间一切的苦。

 

他真可爱!不管是谁,拿什么来换,我也不乐意,我也只要他!

 

这位母亲,是这样想的。

来源:老司机野驶(ID:lsjyeshi)作者:咔巴斯基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oN07ClCMvAd2wzeGViBYww

成年人最大的悲剧:并不是没有性生活(深度)

 

作者:水木然,微信公众号:smr8700

 

 

1

 

这个时代,人人都在赚钱,但不是人人都值钱。

 

真的,大部分人忙忙碌碌,却分文不值。

 

为什么不值钱呢?

 

这就好比淘宝兴起之后,绝大部分产品的价格都被拉低了,为什么呢?因为产品的同质化太严重了。大部分产品都是千篇一律的,凭什么你能卖的贵?

 

同理,绝大部分人之所以命比纸薄,是因为人与人的同质化太严重了……

 

绝大多数人一生最大的悲剧就是,从进入学校到离开学校的这20几年里,没有一个老师能启发他们如何认识自己:我的性格如何?我有什么优缺点?我适合做什么?

 

也很少有家长去有意识的启发孩子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自己,这些长者们完全忽视了我们的内在动能和潜能,导致我们长大之后千篇一律。

 

这就是很多人的悲剧,我们含辛茹苦的读了20几年的书,本以为自己满腹经纶,时刻准备大干一场,到了社会上之后才发现自己只不过是资质平平、平庸无奇的泛泛之辈。

 

如今,人与人之间已经严重趋同、严重同质化。我们的天赋、个性早就被磨平了,产品同质化最多导致产能过剩,而人的同质化导致整个社会都乱了章法:没有兴趣、没有特长、无论做什么都是一拥而上、趋之若鹜。

 

成年人最大的悲剧:并不是没有性生活(深度)

 

2

 

如果你问一个小朋友,你喜欢什么?他可能会很快的回答上来:

 

我喜欢画画,我喜欢唱歌,我喜欢跳舞等等。

 

但如果你这样问一个成年人,他肯定会半天回答不上来。

 

因为小孩子做一件事之前,很少考虑做这件事有什么好处,如果喜欢就去做了,可成年人在做一件事之前,首先就会考虑,这件事有用吗?

 

于是,对于成年来人来说,他的生命都被那些应该做的、有用的事填充得满满的,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他们眼里只有利害,没有对错,没有情感。他们斤斤计较,每一个行为都讲究回报,他们睚呲必报,每一个付出都讲究性价比。他们已经被算计纠缠的敏感多疑,被欲望压抑的愁眉苦脸,整日焦虑不堪。

 

当然,若干年之后,现在的这些小孩子也会变成“无兴趣、无爱好、无特长”的三无成年人,他们没有特别喜欢的事物,对什么都谈不上有多大的兴趣。他们对当下的生活并不满意,却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干什么。他们找不出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所过的生活。

 

因此,这就是绝大部分人的宿命:“我们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但是未来真的不一样了,因为有了互联网,热爱,才是未来的第一生产力!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互联网使社会的分工和细化进一步强化,在信息高效对接的帮助之下,人与人的协作效率越来越高,合作成本也越来越低,行业开始越来越细分,人的分工也越来越精细。我们只需专注自己擅长的某一领域,其它方面自然会有人来协助你。

 

于是,你的长处决定了你的价值,以前我们都拼命补短板,今后我们都在补长处。在未来的大生产里,你贡献的是你的长处,而你的短处可以隐藏起来。大家各尽其才、各取所需。

 

显然,在这种状态之下,你的热情才是你身上最重要的东西。你的热爱和兴趣,决定了你终生为什么而奋斗,决定你所处的社会位置,乃至决定你人生的意义。

 

3

 

以前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是看它被打磨的成本是多少,不需要你有要多想法,只需要你很容易被管理和使用,这个时候人只不过是大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

 

而现在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是看他的个性和特长究竟有多出众,太需要你有自己想法了,甚至你要能超越框架的束缚,善于各种创新。

 

而这种想法和创新,靠什么?靠的是一个人的热爱!

 

只有热爱,只有爱,才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

 

成年人最大的悲剧:并不是没有性生活(深度)

 

举个例子,即使李白如果做了官,他总有一天还是会脱靴辱骂高力士,他最终还是会浪荡江湖。因为他就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人,他的天赋和才能都在写诗上。

 

你可能会说,爱好又不能当饭吃,人早晚还是会面对现实。是的,李白在唐朝只是一个流浪诗人,回到自己热钱的写诗领域之后,他除了有名之外,一没钱二没地位。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啊,互联网的最大价值就是可以让你的兴趣转化成财富。李白如果生活在现在,绝对是中国最大的IP,粉丝上亿、呼风唤雨,一年能赚多少钱?不可估量!

 

时代不一样了,兴趣也能当饭吃了!

 

4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爱好”会变的实用,越来越多的兴趣会变的值钱。

 

未来,我们只需专注于将某一方面做到极致,就可以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

 

未来你是谁,要比你做的事更重要。越稀缺、越有特长的人或企业越有价值,无可取代即等同于无限价值。

 

未来,人会越来越贵,人才越来越稀缺,“人”正在成为最关键的资本,人才的稀缺性将推动了个体身价的上涨。

 

成年人最大的悲剧:并不是没有性生活(深度)

 

未来,人力资源正在向人力资本转化,并崛起为第一生产生力。人才,正在超越了土地和一切资源,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我们终于发现:这个时代最好的机会其实就是“发掘自我”,最好的投资是自我投资,这是一个令人多么兴奋的结论!

 

泰德•拉尔曾在五年前提出:“一个世纪后,废奴八小时工作制将成为基本人权”。

 

而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变化这根本不需要一个世纪,当下就已经开始!

 

在以前,我们硬性的制定出了各种条条框框的制度和组织,人们需要在规定时间、做规定的事情、完成规定的目标,所以人是服从组织的。而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只需要利用特长和才华,做好喜欢做的事,就可以为这个世界创造价值,还顺带实现了三个自由:时间自由、空间自由、财务自由。 

 

互联网是一个人性回归的时代,我们需要坦诚的面对自己内心:我究竟是谁?我可以做什么?当每个人呢都去发自内心的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社会的组成结构一定能发生重大变化。经济的本质是创造,而人是创造的第一要素。人要各归其位,经济才有动力。

 

或许有人说,我不擅长读书,不会写作,不会那些高大上的脑力活,只会干一些体力活,杂事儿。

 

其实这和什么工作没有关系,关键看你对这份工作有没有情有独钟!

 

5

 

未来是一个怎么样的时代?

 

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每个人都能各尽其才,各司其职,您的才华和创造力再也不被琐碎的生活摧残。不管你是想劈柴喂马、面朝大海,还是想周游列国、世外桃源,不管你是想以悠悠岁月立一技之长,还是想宠辱不惊看尽人间花开花落,都可以凭借兴趣和才华过上你所向往的生活。

 

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传统组织会在转型过程中遭受撕裂一般的剧痛,一部分人会因为适应不了这种变化而忿忿不平,他们会因为被沦落为泛泛之辈而倍感失落,这个时代很美好也会残酷:你若不能创造价值,就没有存在价值。

 

成年人最大的悲剧:并不是没有性生活(深度)

 

最后再送给大家几句话:

 

1、未来最好的投资,是自我投资

 

2、短板理论失效,长版理论诞生

 

3、一定要成为某细分市场的佼佼者

 

3、兴趣之上、情怀之上、理想之上

 

4、别人浮躁你淡定,别人喧哗你思考

 

5、适合你的事,只要开始干都不晚

 

7、今后不缺内容和产品,只缺经典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L5LoHC8mwhLH_LYW6lXvqw

B站,请停止对年轻人的讨好喊话

B站《后浪》演讲简直是功勋盖国的老臣跟坐享其成的皇子的深情喊话。
 
为什么要把本不属于年轻人的功劳给他们?
 
为什么要把不该有的敬意献给年轻人?
 
为什么讨好年轻人变成整个社会的“政治正确”?

B站《后浪》演讲在我的朋友圈刷屏,我忍不住去看了看。我得诚实地承认,我不喜欢这个演讲。

不喜欢的两点:

 

1. 太讨好后浪了;

2. 把前浪塑造得太鸡贼了。

我们来看文本。

那些口口声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
应该看着你们,
像我一样。

文本分析:

 

作为中年人,我从第一段就开始隐隐不爽了,真的,我从来没有认为过“一代不如一代”,我被代表了,我很生气。

 

后浪们一听,居然还有人说“一代不如一代”,这肯定得反对,尤其是那些在我打游戏、刷B站的时候还说这话的,哼哼!

 

我看着你们,

满怀羡慕。

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

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

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

科技繁荣,

文化繁茂,

城市繁华,

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

可以尽情地享用。

文本分析

这些是后浪的时运,不算是后浪的才能吧。

如果你对着一个有钱人喊,你运气多好啊!这是在肯定他的才能,还是否定他的才能呢?

 

如果你对显然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出来的年轻人喊“你运气多好啊!你的时代多好啊!”

 

你是在夸后浪呢,还是在算前浪的功劳呢?

 

你觉得后浪们听了,是备受鼓励呢,还是隐隐觉得被绑架了呢?

下面就是被绑架的台词了:

自由学习一门语言,

学习一门手艺,

欣赏一部电影,

去遥远的地方旅行。

文本分析

 

你看,如果你还不能自由地学习语言、学习手艺,你还算配做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吗?是不是跟小时候思想品德老师板起脸,要我们正能量一模一样?

学语言和学手艺之后,又安排了看电影和旅行,这是谁都喜欢干的,也不用付出多少艰辛的,把你喜欢的不喜欢的,难的不难的……混在一起给你,你顿时没有了反对的焦点,只好稀里糊涂接受了。这是中年人“鸡贼”的又一表现。

我在进行哲学思考练习的时候,一个基础工作是要把一句话切成一个个的词,要每个词都进行确认,进行反对还是赞成,现在看来,这样的笨功夫是省不得的。

很多人,

从小你们就在自由探索你们自己的兴趣;

很多人,

在童年,

就进入了不惑之年,

不惑于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文本分析

 

后浪们拥有了选择的权利,功劳是后浪的,还是前浪的?

 

现在你明白朋友圈70后、80后为什么那么热泪盈眶了吗?他们知道选择权的得来多么不容易,他们知道自己曾经为此付出多少努力。他们知道自己40、50了,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多么难,把兴趣和职业结合在一起有多么幸运!

 

而后浪们啊,你们在童年就拥有了啊!

 

有没有功勋盖国的老臣跟坐享其成的皇子的深情喊话的即视感?

人与人之间的壁垒被打破,
你们只凭相同的爱好,
就能结交千万个值得干杯的朋友。
你们拥有了
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
选择的权利,
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

文本分析

 

这就是B站的自我表扬嘛!还说得这么拐弯抹角。你看,你们在B站,这么小众,这么幼稚,这么年轻的爱好,也能交朋友,也能发声啊!

 

这是B站、老福特、AO3了不起的地方!

 

我也很佩服,甚至要代表我12岁的女儿说一声感谢!

 

但是,这不算后浪们自己的功劳吧?

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

但是,

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

 

我看着你们,

满怀敬意。

文本分析

你运气好,我对你充满敬意。请问,逻辑通吗?

你运气好,是因为我中年人造就了你的运气,这份敬意是给后浪的,还是给前浪的,你们品一品。

向你们的专业态度致敬,
你们正在传统的变成现代的,
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
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
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
你们把自己的热爱,
变成和成千上万的人分享快乐的事业。
向你们的自信致敬。
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与否定。
内心强大的人,
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
 
向你们的大气致敬。
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更年轻的身体,
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

文本分析

 

此处配了大量的B站跨年晚会的画面,我也挺喜欢这些表演的,我也觉得这些表演在做传统变现代的,经典变流行的,学术变大众的,民族变世界的……事情,但是这不是每个时代优秀的人都在做的吗?

为什么要向后浪们致敬,因为他们也做到了前浪曾经做到的?

这个敬意,确定不是给前浪的?

这个“致敬”,确定是用词准确的?

有一天,
我终于发现,
不是我在教你们如何生活;
你们也在启发我们,
怎样更好地生活。
 
那些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人,
应该看看你们,
就像我一样。
 
我看着你们满怀感激。
因为你们,
世界会更喜欢中国,
因为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
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文本分析

在疫情期间,各国列强叫嚷着中国赔偿的时候,在华为、中兴被西方国家封杀的时候,对年轻人提“因为你们,世界会更喜欢中国”的要求,是不是太沉重了一些?

中年人,你的担当去哪里了?

因为你们,

这世上的小说、音乐、电影所表现的青春

就不再是悲伤、迷茫,

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

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不用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

我们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

文本分析

 

据我跟中年人大量打交道,据我有个12岁女儿我会去逛B站、老福特、AO3,我有100多个12岁以上的学生。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悲伤、迷茫,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心里有火,眼里有光……这一群词汇全部都是60后、70后的,

 

90后、00后压根就不用这些词。

你要叫后浪们活成他们自己的样子,你却用“心里有火,眼里有光”这样的词去赞美他们,这跟赞美一个独立女性“贤良淑德”有啥区别呢?

如果你们依然需要我们的祝福,

那么,

奔涌吧,后浪!

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

文本分析

“如果你们依然需要”——揭示出作者一直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作者清清楚楚知道这是中年人的自嗨,年轻人压根儿就不打算听。

最后,中年人真实喊话:“奔涌吧,后浪!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就差后面加一句“姜还是老的辣”了。

何冰的演绎分析:

何冰的表情阴晴不定,凶悍严厉的时候突然露一个微笑,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看得我毛骨悚然。
音色、音质、音量收放自如,表情让你猜不透下一个是什么,一切尽在演绎者的掌握之中——这比起普通话不标准、声音不美好、上台紧张的生涩演讲风格来说,显得就太表演,太老谋深算了。
最后,谈谈两件事情:
 
01
什么中年人热泪盈眶?
据说,朋友圈里面60、70、80后集体刷屏,大部分人表示热泪盈眶,为什么?
 
因为这其中写出了我们曾经的痛,我们到四十五十了,还在困惑,为什么我们一直不能做自己心甘情愿的事情;
 
因为这其中写出了我们的努力,我们从勉强温饱到了物质丰富、需要断舍离,我们从做个争气的孩子,到做个成全孩子有选择权的妈妈,这中间全部是我们努力的成就啊!
 
因为这写出了我们的羡慕,我们的梦想:我们也希望能够把兴趣和职业结合在一起,每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擅长的事情。
02
为什么这是在讨好年轻人?为什么讨好年轻人不好?
 
因为把不属于年轻人的功劳给了他们
因为把不真诚的致敬给了年轻人。
他们应该有不学好语言、不学一门手艺,不喜欢欣赏电影和旅行世界的自由;
 
他们应该有不承担“让世界爱上中国”这份责任的自由;
 
他们应该有不善良、勇敢、无私,不无所畏惧,不“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的自由。
当你把不属于年轻人的功劳给了年轻人,当你把不应该给的致敬给了年轻人,其本质是你并不真正信任年轻人。
你不相信现在宅的、懒的、刷番剧、打游戏、当肖战粉、写同人文的年轻人,也是真实的年轻人。
你不相信这就是年轻人最后会造就他们时代的动能。
在《我们为何膜拜青春?》一书中,作者罗伯特·波格·哈里森说:
乍看之下,这个世界现在主要属于年青一代,但实质上,我们时代正自觉或不自觉地夺去年轻人赖以茁壮成长所需要的东西。
 
它夺去他们的闲散、遮蔽、孤独和创造性想象力(这些都是人格的生成本源)。它夺去他们的自发性、惊奇(wonder)和失败的自由。它夺去他们闭上眼睛自行想象的能力,让他们无法在电影、电视和计算机荧屏的框架外思考。
讨好年轻人,会绑架年轻人,让他们失去年轻人拥有的最了不起的东西。
青少年需要的是真正的尊重。而尊重意味着:你看得见他真实的自己,并且信任这个真实的他自己,会做出有益于自己的选择。
讨好年轻人已经成了这个社会的“政治正确”,但是我想说:
 
少些套路,多些真诚吧。这一代年轻人经得起实事求是,每一代年轻人都应该在真实中成长。
 
真诚地让年轻人跟我们不一样吧,那些不一样,尤其是很不正能量的不一样,才是他们后浪拍前浪的力量。
END
 

三川玲,在懂童书的人里面她最懂教育,在懂教育的人里面她最懂童书。她是童书出版人,她出版作品获国家图书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销量百万,她撰写的童书评论深得读者认同,能掀起购买风潮;她是儿童教育作家,撰写的教育文章常常10万+,还经常被教育部新华社等权威媒体引用;她还是中国营地教育联盟理事,TEdxKids智库专家。同时,她还是12岁女孩小丸子眼中那个有肥肥双下巴、爱做饭,从来不打不骂孩子的妈妈。与白滔滔合著有《通往幸福的教育》。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z5-e3ubiDZPXuRriO1T0lg

也说“后浪”——写在五四青年节之际

大家好,这里是申老师!

申老师说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

昨天晚上,

B站的“后浪”视频,

一时间火爆朋友圈。

 

今天申老师终于

鼓起勇气看了。

(之所以要鼓起勇气,

是怕这视频煽情过度,

万一看完没有心潮澎湃,

没有热泪盈眶,

怕有负于前浪的殷殷期盼。)

申老师说

“后浪”们生于和平安定,

文化繁荣的年代,

自带时代之开放多元的气质,

因此作为长者的“前浪”,

大声赞美“后浪”,

并鼓励“后浪”勇往直前。

Wait!

申老师说

在热泪盈眶之前,

我们先揉揉眼睛,

看几张视频截图。

也说“后浪”——写在五四青年节之际

在峰峦之间欣赏山水

 

也说“后浪”——写在五四青年节之际

在科技展会试用产品

 

也说“后浪”——写在五四青年节之际

用iPad pro和Apple pencil学习外语

 

也说“后浪”——写在五四青年节之际

搭飞机去遥远地方旅行

 

也说“后浪”——写在五四青年节之际

进行跳伞运动

 

也说“后浪”——写在五四青年节之际

坐直升机(或者开直升机?)

 

还有穿汉服起舞之类的画面,

恕我不一一截图了。

申老师说

以上的画面都一个共同特点,


 

不是每一个“后浪”,

都能过上这样一种

“自由选择”的生活。

 

美好的时代,

也不是只叫后浪去创造。



一、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可以尽情地享用。

不是所有年轻人,都可以平等开放地享用中国发展的成果!60后、70后的“前浪”们,特别是大城市的“前浪”,买了房子,当了房东,他们的孩子才有资格被称为“后浪”。来自六线外小县城或者乡镇的年轻人,最多只能叫做“韭菜”

 

小地方的年轻人,甚至直到成年,也没有出过省,他们的眼界限制了他们的选择。

 

而留守儿童,则基本没有选择的权利。

 

我想到了两句诗,

且吟给大家——

 

苦恨年年压金线,

为他人作嫁衣裳!

 

君不见: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历史无新鲜事。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世家大族,

举止高雅,

言谈玄妙。

他们和今天的“后浪”一样,

拥有那个时代最丰富的见识,

欣赏最高雅的艺术,

他们的痛苦,

是“有志不得伸”的痛苦,

当我们倾慕魏晋风流时,

谁能看到,

底层百姓命贱如草芥?

 

阶层问题是人类永远的问题,

“现代文明的成果

只落到了上层精英的手中,

不是每个人都能“尽情享用”。

 

当自称“内心强大”的前浪

盛赞时代,

居高临下地羡慕“后浪”时,

当下社会发展机会不均的问题,

被掩盖或无视了。

二、很多人,从小你们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很多人在童年就进入了不惑之年,不惑于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壁垒被打破,你们只凭相同的爱好,就能结交千万个值得干杯的朋友。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

这段话,还是一样的问题。“很多人”,恐怕这些“很多人”,在整个年轻人中,也算不上多数。只有精英,才能过上这种“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的生活。

“选择的权利”,不是人人都有。

有的人,根本没有机会“热爱”。

留守儿童和大城市的孩子,

生长环境有天渊之别。

就算考进一所大学,

说着同一种语言,

彼此却完全无法互相理解。

“人和人之间的壁垒”,真的打破了吗?

也说“后浪”——写在五四青年节之际

三、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是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我看着你们,满怀敬意。

一个时代塑造一代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征,

有一代人的悲欢。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方,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

都曾经历繁荣,

涌现一代自信昂扬的年轻人。

 

我们只不过是也到了这个波峰,

敬意或者轻视,

都duck不必。

四、向你们的专业态度致敬。你们正在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你们把自己的热爱变成了一个和成千上万的人分享快乐的事业。

 

传统→现代,经典→流行,学术→大众,古典精神的消解,把传统、经典、学术的内容解构成pop文化,一切皆可娱乐化,本身值得怀疑。

 

“把自己的热爱变成了一个和成千上万的人分享快乐的事业”,这个事业,是网红,YouTuber,up主……当做网红比勤恳劳动要赚得多得多的时候,这个价值取向也值得反思和警惕。

五、向你们的自信致敬。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与否定,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像你们的大气致敬,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与否定,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

这句话本身就和后面的“美美与共,和而不同”构成自相矛盾。

 

美美与共,和而不同,是对彼此的尊重,

而“XX人才如何,XX人从不如何”,缺少包容。

 

何为“弱小”?又“否定”什么?

否定就是消极的吗?

要“赞美”和“鼓励”什么?

大量的“赞美”和“鼓励”就是好的吗

 

我们要警惕这种非此即彼,踩一捧一的“判断式”的鸡汤。

六、更年轻的身体,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有一天我终于发现,不只是我们在教你们如何生活,你们也在启发我们,怎样去更好的生活。那些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看你们,就像我一样,我看着你们满怀感激。

“更年轻”,所以“容得下”,“更多元”?

恕我直言,“容得下”这件事,只和一个人的阅历、见识、思考相关,和“年轻”没什么关系。

 

请勿“戴帽”,年轻人不必天生能容;

无需“感激”,年人仍需时时自勉

归根结底,这是个人的学识问题。

 

年轻不是包容的理由,

年老不是堕落的借口。

每个人,不论年岁,不分性别,无论贵贱,都应该修养自身。

七、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因为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同上一条。

 

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情,可以是“人”,但不必是“年轻人”。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值得欣赏的特质,各年龄段的人一起,构成了这个社会。

 

这句话认为“年轻”就是好的,仿佛年纪大了之后,就是老朽。正是出于这种观念,三十而未嫁娶,就被称作“剩男”、“剩女”。

 

老年人要么“不服老”,

以五六十之龄而强装少男少女,

要么“倚老卖老”,

以“年老”为由自我放弃。

 

每个人,不论年岁,不分性别,无论贵贱,都可以修养自身,共同造就美丽的中国。而世界更喜欢中国,是因为中国变得更富裕,中国人变得更从容、更友善,而不是因为人“年轻”,或“年轻”人。

八、因为你们,这世上的小说、音乐、电影所表现的青春,就不再是忧伤、迷茫,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难道现在的后浪,青春就不能忧伤了吗?

每一代人,在青年时期,都会有忧伤迷茫,也有勇敢善良。

 

真诚的忧伤和迷茫,真诚的善良勇敢,二者并无高下之分,也不需要截然对立。

 

还是那句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有一代人的悲欢,有一代人的精神,只要是真诚的情感,都应该给予彼此尊重。

九、不用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我们这一代人的想像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如果你们依然需要我的祝福,那么——奔涌吧,后浪!

如果申老师可以算是“后浪”的话,我只想问一句,“亲爱的前浪,房租可以稍微便宜点吗?”

 

毕竟,祝福不能当饭吃,口惠而实不至,后浪可能会变成一潭死水,不再奔涌,那时候,也请不要痛心疾首,又转而哀叹年轻人都是“废物”了呀。(参考日本的“昭和男儿”和“平成废宅”,此事可能会同样发生在中国。



申老师说

最后,在五四青年节之际,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鲁迅

归根结底,不过是“真诚”二字,诸君共勉!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nCYNXwc6yqBkYfXaJIbMRg

个人在时代潮流面前,太渺小了

一个人,一个普通人,怎样才能取得成功?
成功是少数人才能办到的事,大多数人注定和成功无缘。
很多人会告诉你,成功属于努力的人。
但实际上,成功首先是属于顺应时代潮流的人,其次才会去考虑你努力还是不努力。 

人定胜天?

我知道很多人不服,觉得人定胜天。
但你要知道,人定胜天确实在理论上可以办到,但这件事的难度,比成功还要难几十倍。
你连成为一个世俗眼里的成功人士都做不到,还妄想人定胜天?
我昨天给大家讲了知青的故事。
在那个年代,知识青年毕业后,是要上山下乡做农活的。
现在的你,毕业后就可以去大城市碰碰运气。
但如果你生在那个年代,请问你得有什么程度的才华和努力,才能做一个成功的知青?
全国3000万知青,营养不良率100%,伤病率100%。
想当一个能吃饱的知青,难度比你在今天当亿万富翁还要高。

个人在时代潮流面前,太渺小了

这就是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潮流里,你个人的才华和努力,真的太渺小了。 

机遇来了,你抓得住么?

但才华和努力有没有用呢?
有的时候,还真是有用的。
1977年8月,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主抓科教工作,他组织了30多名专家参加科教工作座谈会。
在会议上,武大教授查全性,言辞异常激烈,狂批当时的招生制度,并谏言恢复高考。
邓小平当场拍板,让身边的教育部长刘西尧追回已经发出去的招生文件,并立即重新组织全国统一考试。
事发突然,加上全国报名,审核,准备工作所耗费的时间,给全国考生复习准备的时间几乎就等于没有,很多人都是临时抱佛脚试一试。
当时上山下乡运动已经持续10年了,没有人能看到结束的希望,读书无用论横行全国,很多人挂着知识青年的名头,但早已把书本的知识给忘得一干二净。
但还有那么一小批人,即便天天辛苦的下地工作,即便连吃饱都困难,即便饱受身边人的嘲笑,依然偶尔翻一翻自己的书本。
这样的人,成功的在1977年冬季的高考中,考上了大学,并在1982年毕业。
而经过十年动乱后,国家的人才供应出现了极大的断层,干部老龄化现象极其严重。
1982年,陈云同志提出要大量选拔中青年干部,高考之后的首批大学生,走上了升职的快车道,大多数人后来都成了各级领导,还有一部分成为了企业家。
1984年,这批赶上了改变命运大机遇的学生们,在国庆阅兵时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标语。
就这样,77级成为了一个神话,一个鲤鱼跃龙门,底层穷人逆天改命的的典型案例。
很多人说77级的人命真好,恰好赶上了高考改革。
这不是命好,要是真的命好,当初他们也不会去上山下乡。
他们只是足够坚持,足够努力,然后时代在给了他们一身坏运气之后,又给了一次好运气。
这来之不易的好运气,3000万知青里,99%都没抓住,允许他们回城,再给一份普通工作,就已经感恩戴德了。
但有那么三十万人,抓住了机遇,从此飞黄腾达。
如果你是那3000万知青之一,当机遇来的时候,你抓得住么? 

这个工人做错了什么?

同样是努力,有些人的努力就没有用。
一个工人,60年代出生,80年代入厂。
勤劳,肯干,爱钻研,仅仅十年就获劳动奖章,市级劳模,成了车间主任和技术带头人。
90年代是他最意气风发的年代,三十而立,年轻有为,人人羡慕。
90年代末,厂子倒了,下岗潮开始了。
濒临40岁的他,没有学历,不会外语,一辈子都在钻研自家厂里的那些技术。
离开厂里的设备,他什么都不会。
他的厂子已经倒了,自动化流水线如雨后春笋一样的出现在了中国大地上,他钻研了一辈子的那些技术,再也没人需要了。
他去应聘,但没有企业肯要他。
他去卖早点,结果一夜之间全城出现了几万个下岗油条、下岗馒头、下岗煎饼。
他想去读书,靠上大学逆转命运,但年龄和经济都不允许他这么做,孩子已经上了初中,家里已经快揭不开锅了。
他曾经是市劳模,是车间主任,是受人尊敬的工人阶级。
他很努力,很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一辈子都未曾放弃,但他真的没什么好办法。
生活的压力,最终迫使他放下身段,去当保安,去修自行车,去掏大粪,只为了换一份能糊口的工资。
年龄越大,他的竞争力就越低。
2020年,已经年逾六十岁的他,在当年的厂房宿舍里,捧着30年前自己拿到的一堆奖状,一张一张的看着,不知不觉间已泪流满面。
他什么都没做错,也一直很努力,但为何要这样过完一生。 

造化弄人

90年代末,全国掀起承包潮,煤矿也是国企改制的一部分,当时煤炭滞销,国营煤矿亏损严重。
煤价太低,有些煤老板承包了国营煤矿的坑口,哪怕辛苦提升效率,一吨煤也挣几块钱。
行情不好的时候,堆成小山一样的煤,倒贴钱都没人愿意拉。
别人承包企业都在赚钱,我承包个煤矿为啥就要亏钱。
不少人放弃了,把煤矿转包,但还有很多人,咬着一股牙坚持下去了。
2002年,国家发文取消电煤指导价,恰逢国际煤炭价格低谷周期结束,煤价开始了复苏,十年暴涨近8倍。
煤老板,成了土豪的代名词。
当初承包煤矿的那批人,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有今天。
整个中国其实都没人能想到,否则当初就不会允许他们承包煤矿。
在利润的刺激下,煤老板们无视安全规则,矿难频发,且大肆炫富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2008年,山西襄汾发生尾矿库溃坝事故,277人在灾难中死亡,惨案震惊全国。
随后,大量的煤矿被国资收购,山西的办矿主体从2200多家缩减到了130家。
95%以上的煤老板,当初花几万到几十万承包的煤矿,被国资用几亿到几十亿的价格给收购了,中间还赚了几年巨款。
但他们吃饭的家伙没了,被彻底扫地出门,只有极少数有关系有门路,体量大的煤老板留下来了。
换言之,只有干的最优秀,奋斗最努力,成就排前5%的煤老板,在这波大洗牌后,还保留了自己的煤矿。
而那些不够优秀不够努力的煤老板,没学历没能力没技术,除了挖矿卖矿什么都不会,拿着几亿几十亿的现金不知道该怎么办。
迫于无奈,2009年,他们集体赴北京买房,几亿甚至几十亿的买,打算下半辈子混吃等死,当个包租公算了。
然后大家都知道了,楼市暴涨了,北京房价上天了。
你以为事情就这么结束了?
那些最努力,最优秀,最有关系的煤老板,花费巨大代价改造了煤矿,升级了安全措施,在一众同行羡慕的眼神中,侥幸留在了这个行业里。
2012年开始,煤炭上涨周期结束,煤价开始暴跌,一直跌到今天都没结束。
当年那批最优秀的煤老板,在煤价暴跌中负债累累,很多人甚至都没熬到供给侧改革的那一天就破产了,连被收购的机会都没有。
当初那个7000万嫁女,还把春晚明星请到婚宴现场唱歌的著名煤老板,就在这一波煤价下跌潮中资金链断裂,欠下巨额债务,后来被经侦带走,再也没了消息。
当初那么努力的保住了煤矿,后来净资产甚至不如被淘汰者的零头。
以前,某地主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勤奋简朴,攒点钱就购田置业,小儿子游手好闲,吃喝嫖赌,把分到的祖田给挥霍的一干二净,最终沦为贫农。
然后,全国解放了,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你说谁做错了?
命运就是这样,造化弄人。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个人在时代面前的渺小,其实可以总结为一句比较流行的话。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十年前,同一个学校的4个好朋友,在能力一样的前提下,分别去了互联网、房地产、银行和纸媒行业。
你觉得十年后,他们的差距会有多大?
当年刚改革开放时候,有些没学历,也谈不上有啥能力的人,恰好到了南方,恰好接触到了倒腾货物的渠道。
在广东买一批货运到西北那些物资匮乏的地方,立刻就会被哄抢一空。
这不叫做买卖,叫取钱。
他们不懂什么经济学,也无法理解专家预测的所谓经济波动,更不知道什么叫经济危机,他们就凭自己的直觉,靠同乡会里的聚餐聊天获取行业信息,然后跟着利润的方向走,闷头干。
坚持了十几年后,他们发了大财,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财富。
到了今天,社会上的暴富机会越来越少了,尤其是传统行业。
电梯里的人,最讨厌的,不是第一个上电梯的人,而是最后一个上电梯的人,他们会认为是最后一个人挤占了他们的生存空间。
美国是这么看中国的,传统行业也是这么看新人的。
本来就已经是红海了,还这么敌视新人,你说怎么出头。
个人的努力,在时代潮流中微不足道。
想想六七十年代的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想想九十年代的的国企下岗潮。
很多时候,不是你不努力,不是你不优秀,而是遇上了不合适的时代。
当然,努力过的人,未必成功。
但不努力的人,一定不会成功。
成功,本就是很稀缺的东西。
所以如果你平平淡淡的过完了这一生,请不要自怨自艾,这才是最正常的事情。
而如果你有幸成为了时代的幸运儿,请千万要抓住这个机会,要不懈的努力。
时代每隔十几年,才会赐给你一次好运,错过了,就要再等十几年。
怎样才算时代的幸运儿,
正好我今天看到了一个最新的调查数据表,能上网的中国人,已经算比较优秀的了。
但月薪超3000的网民,只占49.1%。
月薪超过5000的网民,只占27.6%。
月薪超过8000的网民,只占13.3%。 

个人在时代潮流面前,太渺小了

这份数据表戳破了人人年薪百万的某乎神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清晰的中国。
月薪3000以上,你就已经算是排名位居前50%的中国人了,而不是后50%,如果让中国重归混沌,所有的网民财富全部平均分配,你的利益一定会受损。
别以为你很穷,和马云平均平均你就会发财,其实下面还有几亿你穷的难以想象的人,等着和你平均呢。
这让很多大城市的精英们难以理解,但这就是中国。
如果你的月薪达到了5000甚至8000以上,那你毫无疑问就是时代的幸运儿,而且是很大的幸运儿。
当然,很多人不相信这个数据,别急,我还有证据。
前一段时间,警方抓获了一个杠精,在网络上辱骂钟南山院士,发布仇国言论。
那些在网络上怼天怼地怼空气,处处都不满的人,他们的生活环境,是这样的。 

个人在时代潮流面前,太渺小了

所以很多时候,在网络上碰到了杠精和喷子,别把他们当一回事,他们很多人的素质和身家,远远低过你的想象。
如果不是网络,他们在现实社会中根本不会和你有任何接触,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是你完全无法想象的。
这样的人,才会对社会现状不满,才会要求均分财富,打碎现状,因为他们是如今这个时代的失败者,他们迫切的想要换一个新时代。
而在新的时代里,个人的努力是微不足道的,只能说努力的人成功的概率会高那么一点,剩下的一切都要看命。
时代潮流一换,前50%的人,很可能就会掉到后50%,你的努力完全不能逆转这种命运,就好像90年代的那个车间主任一样。
但当杠精和仇国,并不是正道。
如果你是今天这个时代后50%的人,那你应该去多闯,多试,不要留恋你目前的行业,你应该去那些新兴起的行业碰碰运气。
新行业失败率很高,但你都已经这样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光脚的人,输的起,万一恰好适合我呢?
如果还是不行,也可以考虑下个蛋,然后依靠教育,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
教育这东西,本来就是国家最大的贫富调节器。
当然,如果你是今天这个时代前50%的人,我劝你珍惜这个时代,趁时代风口还没变,努力、坚持、奋斗,给自己多积攒一点积蓄,以防时代的风口发生变化。
100多年了,纵观整个近代史,每隔20年左右,中国的时代风口就会发生一次变化,而无数人的命运都会发生剧变。
如今,疫情来了,这个病毒厉害到世界秩序甚至都因此而改变。
病毒很明显的会带来危机,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机遇,有些机遇是几年,甚至十年之后才会出现。
98年的下岗潮带来的是危机,但2001年的中国入世,带来的却是机遇。
知青上山下乡,人称时代的劫难,让一代国人放弃了学习,但十年后的高考政策,却给了那些爱读书的人一个天大的机遇。
越大的危机,延续延长的危机,带来的机遇,就越大,因为大多数国人等不了那么久。
但如果你放弃了努力和坚持,那你只有危,没有机,你就是那99%的普通知青。
我们要保持对时代的敬畏之心,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同时紧盯时代潮流,不断的优化自己。
下一次的机遇什么时候来我不知道,不过一旦出现,我会立刻提醒大家。
但能不能抓住,那就要看你自己了,机遇从来只垂青有准备的人。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K8lpnfPEQNNEzdBlBu0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