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应为新型肺炎而向世界道歉?!

中国人应为新型肺炎而向世界道歉?!

半世浮云的第 期分享

作者 l 半世浮云创作团队共用ID“半世浮生如烟云”
编辑 l 半老草根

最近,央视主持人阿丘,发了一条微博,提出“我们”应向世界鞠个躬,说声对不起,因为,“我们”给世界添乱了。

 

至于为啥给世界添乱了,这位身材矮小的阿丘并未明言,但根据上下文,很显然是因为新型肺炎。

 

看了这则微博,我们执笔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感到愤怒并且惊诧:

 

其一,是”我们“莫名其妙地被阿丘未经允许给拉进来充数了。

 

无数次,”我们“未经同意,就被”阿丘们“给代表了,”我们“只想对阿丘说,实在是真想道歉,那你自己道歉去,别拉”我们“进来。你想跪舔,你想谄媚,你想获得”洋大人“的青睐,你想显得自己很文明很高人一等,那都是你的自由,但麻烦别扯”我们“,因为”我们“不屑于和你成为”一丘之貉“。

 

其二,是我们诧异于阿丘”骨骼清奇“的思维逻辑。因为中国人最先被确诊了新型肺炎这一疾病,于是中国人就亏欠世界了?姑且不说最早出现确诊病人并不能等同于这一病毒就必然是源自中国,我们就先说说人类历史上其他的大型传染病,那些发源国的人民,莫非就欠世界一个道歉吗?

 

part.1

 人类历史上
那些更惨烈的传染病  

 

十四世纪中期,欧洲受到一场具毁灭性影响的瘟疫侵袭,即一般人所称的黑死病。它从中亚地区向西扩散,经黑海地区传播到地中海,约在1348年,黑死病在西班牙流行,到了1349年,就已经传到英国和爱尔兰,1351年到瑞典,1353年到波罗的海地区的国家和俄罗斯。只有路途遥远和人口疏落的地区才未受伤害。根据今天的估算,当时在欧洲、中东、北非和印度地区,大约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的人口因而死亡,大约夺去了2500万人的性命。

 

请问,黑死病的最初爆发国的人民,道歉了没有?

 

1918年,西班牙流感席卷全球,有关人士估计,造成全球2500万到4000万人死亡。请问,西班牙人道歉了没有?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十分恐怖的病毒,其致死率高达50%-90%。“埃博拉”原本是刚果(金)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生灵涂炭,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事隔3年,在1979年,“埃博拉”病毒又肆虐苏丹,一时尸横遍野。经过两次“暴行”后,“埃博拉”病毒却突然神秘地销声匿迹15年,变得无影无踪。

但是,1995年1月,埃博拉再次出现在扎伊尔,1996年2月,在加蓬暴发流行。之后,又神秘消失了一段时间,2014年2月份,在几内亚被再次发现至今,已报告1323个确诊或疑似病例,其中729人丧生。

 

这远比新型肺炎可怕的病毒,最初的爆发国的人民,道歉了没有?

 

2009,在美国爆发了H1N1猪流感,疫情爆发后,美国政府除了提供了一点物资,再无其它有效措施,任由病毒在国内肆虐。由于控制不力,H1N1病毒传播彻底失控,美国国内共有6080万例感染,12469例死亡。并且还波及全球:H1N1导致了全球多达284500人死亡,影响了214个国家,仅中国就有800人死亡。这无疑是全人类的一次恐怖的灾难。

中国人应为新型肺炎而向世界道歉?!

那么,作为H1N1最初爆国的美国,美国人向世界道歉了吗?

 

既然如此,凭什么中国人,就必须因为新型肺炎最早爆发于中国,就要向世界道歉?有这样双重标准的吗?

 

part.2

 新型肺炎病毒
一定是源自中国吗?
 

何况,本次新型冠状肺炎病毒,还未必就一定首发诞生于中国!

 

目前,越来越多国家,都出现无法追踪感染源的病例,根本查不出患者是哪里被传染的,更别说扯上中国了。

 

一,日本已经发现不少无法确定感染源头的病患,这些病患没有和中国人有过任何接触。最典型的,是一对一对名古屋的夫妻,他们是去夏威夷度假后感染的,期间没有接触过哪怕一个中国人。

二,再看伊朗的案例。最大的发病地区库姆最早的3个人,完全和中国无关,他们连伊朗库姆省都没出过。

 

并且,就连美国CNBC也报道说,伊朗的病毒毒株与中国的不同。

 

三,美国也出现了无法追踪感染源的病例。这名美国新冠肺炎患者,近期从来没有离开过美国,也没有和任何确诊病例有过接触,然而,却得病了。

 

四,再看意大利,根据外媒报道,意大利的“1号病人”已经明确,是一个38岁的人,经过排查,他也和中国无关。

 

五,科研人员收集了全球数据库覆盖12个国家的93个新冠病毒样本基因组数据,通过数据解析发现,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从其它地方传入的。甚至,不排除国外传入的可能性。因为这93个病毒样本的基因,和华南海鲜市场有关联的患者身上检测出的基因,压根不是一个类型。

 

那这些病毒的源头可能是哪里呢?经过科研人员的调查溯源之后,他们初步得出结论:重庆和台湾的病毒有两个来源,澳大利亚、法国、日本、美国的样本相对较多。美国甚至包括了五个来源,比中国还多。

 

因此,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不是新冠病毒的起源地!新冠病毒可能最早于去年11月中下旬就输入武汉,并开始人际传播,然后才在华南海鲜市场加快了人际传播,才因此被注意到。

六,根据日本朝日电视台曝光,从2019年秋季开始,美国爆发的流感,已经至少导致2600万美国人感染流感,25万人住院,1.4万人死于流感。由于流感的某些症状与新冠肺炎相似,如发热、乏力等,日本电视台对此进行了大胆的猜测,会不会是大流感和新冠肺炎混在一起,才会导致如此大规模的感染和死亡人数?

 

也就是说,是否这1.4万人中部分人员可能死于新冠肺炎?

 

要知道,美国对于疫情的态度一向很散漫,2009年爆发的H1N1流感疫情,但是美国没有采取果断的措施切断病毒传播的途径,导致了18.45万人死亡,而且蔓延到全世界,这一次,会不会同样也是因为同样的大而化之,有可能新型肺炎在去年秋季起即开始出现在美国,只不过被笼统当作了流感?

另外,搜索相关报导,早在2019年10月上旬,就有新闻爆出美国不明肺炎致死18人,究竟“不明肺炎”是不是新冠肺炎病毒引起的,美国没有了消息,只知道后来美国当季流感特别严重。紧接着2019年10月下旬武汉召开军运会,美国代表团居住在华南海鲜市场附近,经常出入活动。军运会结束后不久,武汉就有了不明肺炎。

所以,在真相尚未大白之前,就急于盖棺定罪,是不是未免操之过急了?退一万步说,即使疫情的源头是中国,那该道歉的,也是那几个“贪嘴”吃野味的中国人,也不应该拉着全体中国人一起道歉啊。

 

打个比方,某个社区出现了个别小偷,却要整个社区的人为之谢罪,这是哪里的道理?

part.3

 人祸 
比天灾更应道歉

更何况,病毒是一种天灾,每个国家都有可能产生病毒瘟疫,本质上这是具有不确定性和非主观性的。

 

传染病的暴发从来都是自然选择的后果,是全然随机的。细菌与病毒的传染并不取决于你是哪个国家,只要有适当的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它就能肆意增长。今天是中国,明天就可能是美国,这是天灾,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相比于天灾,人祸才更应该道歉。

 

鸦片战争,这是人祸吧,但英国道歉了吗?

南京大屠杀,这是人祸吧,但日本道歉了吗?

西方殖民者长达两个世纪的殖民掠夺他国资源,西方殖民者给世界道歉了吗?

近几十年来美国在中东刻意挑起战争,从而大发战争财富,美国给中东人民道歉了吗?

 

再说近一点的。

什么时候,日本因为福岛核泄漏而向全人类道歉了,什么时候,美国向伊拉克人道歉了,我们再道歉不迟,毕竟,那是人祸,我们是天灾。

当人祸的制造者们都尚未道歉,而因天灾爆发了新冠疫情,全体中国人就成了历史的“罪人”,人类的“公敌”,“我们”欠全世界一个“深深的道歉”。这样的话,居然有人说得出口,说这话的“阿丘们”,得有多蠢,得有多坏!

 

只是蠢,说不出这样的话,只是坏,也说不出这样的话。必须得又蠢又坏才行。

part.4

 阿丘们的跪舔 
 究竟暴露了某些国人的什么思想

此次疫情,中国付出巨大代价,倾全国之力,援助肺炎全线,将新冠肺炎抑制住,同时也进行了最早的尝试,探索,为全世界的抗肺炎工作积攒了大量的数据和经验,并且第一时间将病毒数据分享给全世界的科学家。

 

并且,自从疫情发生之后,中国不断提升对病毒的认识,逐步改善各种防疫措施,积极与世卫组织通力合作。与当年猪流感H1N1病毒美国的无所作为相比,中国动员了全国上下各种力量,把疾病传播控制在了最小范围,避免了新冠的进一步蔓延。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别国发生疫情后,中国第一时间愿意分享治疗经验,进行援助,这已经做得很好了,试问面对这样的疫情,面对数亿的人口,世界上哪个国家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能够把疫情抑制下来?能做到中国这样好,客观来说,殊为不易。

 

可是,总有一些国人,就是看不得自己国家的任何好的一面,却在思维上永远把“外国人会怎么想,如何让外国人更满意”放在优先考虑层面,在他们表面上似乎不卑不亢、客观中正的语气下,骨子里却掩盖不住满满的自卑感:

 

“是我们中国错了,不该搞出这场疫情拖累他国的。”

“求全世界原谅,给我们一条生路。”

如此这般“损己媚外”的奴才言论,却在国内某些“理性冷静”的公共知识分子里很有市场。说穿了,无非是灵魂里做洋人的奴才做久了,已经不习惯和世界平起平坐。

 

在这些洋奴“阿丘们”眼里,中国人的努力与贡献并不重要,洋人的感受与满意度才是最重要的。

美国人侵占了北美洲原住民的土地,对原住民道歉过吗?

国外那篇“东亚病夫”的文章作者,即使找来中国民众的义愤填膺,他道歉了吗?

 

美国做的不好,总有人掘地三尺也能找到合理合法合情的理由,说是情有可原。中国做的不好,哪怕一个极小的失误,也往往会被扩大到制度与国民劣根性的层面。我们不说大道理,不讲高大上的逻辑,只问:难道最起码的公平,不是应该摈弃双重标准吗?

 

所以,我们之所以义愤地写下这篇文章,实在是无法忍受“阿丘们”那深入骨髓里的奴颜卑膝。

我们想问“阿丘们”,首先,你罔顾世界历史上其他传染病起源国历来没有道歉的事实,其次,你根本不确定病毒是否是真的从我国诞生,再次,哪怕病毒诞生于我国,可是,病毒难道是我们刻意制造的?有意传播的?

 

我们想敬告“阿丘们”,请不要为了显得你们很文明高贵,就高姿态地要求“我们”和你们一起道歉。仿佛因此,你们就突然占领了道德高地。我们只想问你们:站得那么高,不冷吗?

 

中国人的缺点就是太过于善良,也可以说太过于软弱,出了事总习惯于先自省反思,有时甚至为了外人满意而大包大揽。自省诚然是一种美德,但过度妄自菲薄,则本质上是自卑懦弱。

 

我们不是这个地球上的“受气小媳妇”,我们不需要战战兢兢、谨小慎微、恭敬软弱。这一次,中国做得很好,这一次,中国可以说不!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17lGbM7UEpH6_vUaMXsl4g

我给徐翔当研究员的日子:徐翔的魔鬼式交易员训练

文章来源:市值风云app  作者:职业股民

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我给徐翔当研究员的日子:徐翔的魔鬼式交易员训练

公司质地反应真实价值,盘口波动反应市场情绪。

 

没有能工巧匠慧眼识土

再好的稀泥巴也埋入尘土

 

 

一、交易的好坏体现在细枝末节

来上海之前,我有半年的时间休息调整,虽然也跑到北上广深各个楼盘去看盘买房子,但是,真正能每天坐在三台电脑面前的时间并不太多。

在去上海的前一个月,我特地把之前很多在深圳的资料好好整理了一遍,以备在上海的时候取用。

所以算是有备而来,在泽熙的工作开始顺利走上正轨。

我以为小哥徐翔对我的好感应该明显多过深圳的老大,毕竟慧眼识才把我挖过来的,应该会大力的培养我,让我在泽熙的日子过得非常兴奋和充实。

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泽熙的第一年,大概是我职业生涯最为黑暗的一年。

刚来的时候小哥徐翔考虑我可能会水土不服,还有所关照,加上之前在深圳的积累,我的考核基本都是中上水平,虽然工作强度很高,却还能应付得过来。

可我实在是把后来名满江湖的徐翔想得太简单了:从第二个月开始,小哥对我的考核就与其他实习研究员毫无区别了。

当然我非常理解,他这样做也是应该的:制度当然可以有人性化的一面,但也必须一视同仁。

上一篇提到过考核制度,但是这里得说一说小哥对我们的调研活动和研报,也有着严厉到苛刻的要求——随便说出来一些要求都可以吓退很多的同行们。

比如:

必须去实地去现场,尽量以最快速度去,赶最快的飞机高铁等等,公司奖励报销;

去之后以最快速度回,调研完就回公司,能不过夜就不过夜,能不停留就不停留,越快越好;

尽量去到一线员工,了解不同年龄段员工对于公司的观点看法;

如果见到相关负责人必须有针对性的提问,必须有其他同行研报中挖掘不到的干货;

必须对公司及整个行业地位有非常定量的分析;对公司产品服务必须精细的解释到位;

对行业政策和行业发展情况要请教业内权威并作出准确的概述;

对于该公司三年内三大表所有财务内容有定量全面的筛选梳理;

必须对公司高管、核心技术人员、主要股东进入全面系统的深入梳理和背景资料调查;

绝不允许抄袭同行研报和分析;

……

看到这些内容是不是脑袋都头大了一圈?

想按要求写完一篇研报,即使最言简意赅,不到1万4-5千字几乎都是不能完成的。

虽然自己年轻力壮,每小时码字3000个,应该不算很慢的吧?比起那些30-40岁的前辈来说——我看他们码字真的有点急出病来的感觉。

可就是这样的条件,我单纯的码字也得码上5个钟头才可以完成。

何况在码字的前期,还得准备大量的资料,还要对自己思考的逻辑得整理成相当完整的逻辑闭环,还要附上以及该有全都有的描述和分析……

去的第一年,一天下来最少码字10个小时。

在徐翔的公司,我的这种状况,就跟平常吃饭一样。这和我在老大那边闲散惯了的、每天只是对着打印机的工作方式相比,简直是一个在天堂一个在地狱,完全没有可比性。

在那最黑暗的一年里,我实地调研了110家上市公司!共写了105篇研报!150万字左右的内容!垒起来差不多有半米高了。

这也是差不多三部长篇小说的写作量啊。

经过这一年的强化训练,我基本上看谁家的研报都是小儿科了,玩玩了。

那些所谓的“研报”,无论是深度、广度,还是含金量,根本达不到小哥徐翔对我们的基础要求。

你们是怎么好意思腆着大脸堂而皇之写出来的?!

我给徐翔当研究员的日子:徐翔的魔鬼式交易员训练

 

 

名表之所以昂贵,不正是体现在细节吗?

 

二、魔鬼式的投研交易训练,才能百炼成钢

头六个月里,我把小哥每天的晨会当做自己表演的舞台。因为前期的积累和准备比较多,每次轮到我发言都充满了热情。

但是六个月以后,身心的疲惫不堪就涌现出来了。每天晨会的感觉就像是进高考考场,而且自己还是一个班上的吊车尾。

到了一年以后,觉得自己像是东莞的技师,被领班推进会议室等待小哥翻牌子,即使我使出浑身解数也勾引不到小哥的动心。

那种感觉就像被客人蹂躏舒服完了还要替客人收拾他的身体遗留物品,再微笑的鞠躬:记得给好评,欢迎下次光临。

再后来,我就感觉自己像角落里面的60号技师了……,只能偶尔被些小白宠幸一次。

而且我还没有她那么幸运,没有人送温暖给我。

在徐翔这里,这种痛苦只会更深,好比在你冻得发紫的胸口再放上一块干冰。

那为啥会有这种错觉呢?

首先,你以为看到前面说码字码个10小时就完事了吗?

根本没有!

我们还要听各种各样的路演,参加盘前盘后永远开不完的会议,周六周日还会安排大量的培训课程让我们深造学习。

我们这些研究员每天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长,和小哥徐翔比起来都完全不相上下。

最多的时候,我一个月跑了20家上市公司,全国各地到处飞,感觉成了空中飞人。

而且基本没有时间住酒店,来来回回20趟中,有10几趟的晚上在飞机上睡觉的。

这一个月从上海飞昆明,之后再马不停蹄飞西安然后回上海,回去码两篇研报。

基本上一天码一篇1万5千字研报码到吐,吐完了擦干嘴巴继续码!

码完继续吐!

在徐翔这里,你可以吐,但是不能停!

其次,即使我们码出研报也没完事。

我们每天的晨会有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小哥只给我们每个人5分钟时间来阐述自己的研报内容和观点。

这也是我们每天唯一能让小哥正面听我们阐述的表演时间,只有五分钟。

要将1万五千字的内容按要求讲得他完全听懂、听好,也是巨大的挑战。阐述完你把研报交给助理,下午复盘之后他会拿起研究员的研报翻一翻,然后把出研报的研究员叫到他办公室里面准备回答他的提问。

他要看上了,会多问几句,没看上,基本上他就对你说一个“不”字。

而且,即使他有兴趣多聊几句,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他会一直追问下去让你回答不上来。

他总能把我们这些研究员逼到极限,就当你快要窒息的时候再把你救回来。

他总能一次又一次刨根究底的要求修改,把你逼到崩溃想悬梁自尽却又找不绳子!

回头来看,坑是自己挖的,技师是自己选的,走到这一步除了咬牙坚持我还能怎么地呢?

这个过程其实可比大学里面搞论文答辩难度大多了,还要每个星期搞几回!

这也让我想起大学期间篮球队训练每周的一万米体能训练。每次跑完一万米都累得气喘吁吁,走路都觉得轻飘飘的,回去洗完澡都吃不下晚饭。

到了小哥徐翔这边,我就有了隔天就万米长跑的错觉。

有时候不得不佩服小哥的管理艺术,以至于我在后来基金经理位置上,把这种训练用于自己交易员研究员的时候,他们时常表现出和我一样的绝望。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绝望,才更加的适应黑暗,从而更渴望光明。  

除了我的研报考核越来越差,实习一年以后,我的实盘交易也更加蠢到极点。

当时幼稚年轻而且没有任何身心准备的情况,在极限压力下根本谈不上任何有水平的操作。

当时我们整个产品加自营资金规模大概7-80亿,小哥分给我的权限是7000万,只要是小哥同意买的股票,进入股票池后,我们所有研究员都可以买。

但是他会要求我们在特定的时机去满仓或空仓。事后看,这种满仓空仓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准确。

其他时间内,我的操作真是让人大跌眼镜,一开始我会买个2000万起步,经常是买了就跌到10%止损割肉,扛不住卖了之后就大涨到涨停。

别人嘴里的打脸很多就是说一说,不会真动手,我是真扇自己大耳光!每天打脸打到自己脸都肿了!回家从冰箱里拿冰袋给自己敷上,下定决心明天不要再打脸。

结果第二天又是臭到脸都不要的操作!恨不得又扇自己耳光。

打到最后,打脸打到一买只敢买一两百万了……,不是我怂,我是真对自己下手,我脸疼啊。

好在当时2011年全年大熊市,3100跌到2100点,胆大的也割肉,胆小的也没拉开身段。又跟着小哥的票买了一波。

之后再也不敢操作股票,只敢买债券,这才勉勉强强没有被徐翔扫地出门。

没有高强度的魔鬼训练,怎么能培养出行业精英级的研究员?即使在小哥这里淘汰的,在外面大把有同行抢着要。能长期待在小哥这里的,日后都成了各大基金的香饽饽顶梁柱!

也正是因为如此,即使饱受摧残我也一直坚持不懈,我的力不从心也逐渐显现出来,直到一年后绝望情绪彻底爆发。

 

 

 

 

我给徐翔当研究员的日子:徐翔的魔鬼式交易员训练

 

 

经得起魔鬼训练的都是行业特种兵

 

三、被对手逼入绝境,只有大彻大悟才能起死回生

有那么两个星期的时间,我写的研报自己都说不通、读不下去了。

这时候的我已经黔驴技穷,研报只能对付对付,根本谈不上观点和内容。

我也已经很自觉的坐在后面听其他研究员阐述自己推荐的股票。那个时候感觉自己就是坐在角落里的老宫女,或者说是一种40岁按摩技师的感觉。

我生怕别人发现我坐在角落,听到同事们的精彩发言就完全慌得不知所措……

那种竞争压力使得我在会议室格外容易窒息。

当我发言的时候,我也经常会词不达意,像个傻子。

因为我没想好怎么样能表达的更完整一点,说来说去都说不到重点。

小哥听我发言的过程中低头不语,基本上头也不抬一下。然后等我像复读机一样重复研报内容,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说了啥的时候,小哥只冷冷的说“下一个”。

在那段时间,每次轮到我发言,会议室都异常的沉默,感觉大家听我发言也是件很难受的事情。就好像花钱听一个跑调歌手翻唱现场一样。

这种感受也加重了我身心负担,我甚至经常会在上班时间精神恍惚,甚至在晨会的时候坐着那边犯困打起盹来。

打盹也就算了,此时我居然梦到在东莞泡澡,还发出了类似鸣笛般的鼾声。

鼾声一出,在场的同事都望着我。

旁边的研究员推了一下我胳膊,可我睡得正酣,糊里糊涂的冒出一句梦话,“领班今天不要看了,就选60号!”

此时会议室哄堂大笑,我被同事的笑声给惊醒,连很少开玩笑的小哥都笑了:你昨晚去哪了?

旁边那个同事笑道“今天没交报告,昨晚去洗浴会所啦!”

“哈哈哈”,又是一片欢快的笑声。在这个沉闷的小酒馆里,人们总是很匆忙,唯独孔乙己来的时候,才会有笑声。

我一脸囧态毕露,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后脑勺。解释也解释不清。

接着徐翔不怒自威的说了句:你这样下去可不行!

“听—得—懂—吗?”

此话对我的打击犹如胸口突然被刺了一刀,完全不能说话,天旋地转。

这话应该是我长这么大以来听到最打击我的话了。

我难道听不懂吗?需要你这样说我?!

一句话里面有我太多的辛酸委屈。

那种羞愧让我7点下班回家之后连饭都不想吃了,直奔书桌前码字,马不停歇的写了三个钟头,由于饥饿难耐加上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我胃中开始翻腾,赶快捂着嘴跑到马桶前干吐了出来。

吐完之后,还没走两步就晕倒睡着了。等我醒来已经半夜一点了,感到全身僵硬酸痛,绝望情绪突然失控,上去冲到桌前,拔掉电源,合上盖子。

双手把笔记本高高举过头顶,往地上狠狠的一砸!“去TM的研报!老子不写了!!” 

气急败坏又跺了两脚。

想想老子现在净资产已经接近2000万,够花够用了,老子不写你个破研报了!

我躺在床上发呆,想着自己的出路,又想打给我女友倾诉苦衷,发现她关机了,大概是睡了。

来上海之后,我和女友之间的关系就越来越差,因为她在深圳我在上海的异地分居,我们的交流就是对着屏幕和手机了。我说的东西她没兴趣听,她说的我也觉得浪费时间。渐渐地,我们俩联系的次数和时间越来越少。

而且我似乎还忘记了最近几天我们在冷战。

于是打给妈妈。

妈妈的电话打通了,问她为啥还没睡觉,她兴高采烈的说自己在追韩剧!韩剧好好看,男猪脚好帅好帅。

花痴的语气从手机里面都快喷出来了。

妈妈问我为啥没睡,我把我的遭遇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完沉默了很长时间,语重心长的问,你觉得你在上海的这份工作还有比它更苦吗?

我想了想说,应该没有了,没有哪家公司这么变态。

妈妈说,那就好办了,“既然最差不过如此,你的事业以后还有什么可怕之处呢?”

所谓一言惊醒梦中人,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我躺在床上想,既然我在水里根本追不上小哥徐翔这条大鱼,那我干嘛还跟着他在水里到处牵着鼻子游,想去抓他呢?

我应该上岸准备一根钓竿啊。 

每个人在最绝望最痛苦的时候,往前一步往往是深渊,往后一步是人群。他们看着你想推你下去的时候,你要明白,不在极限中焕发出自己对交易的渴望,不在最关键的时候拼尽全力,你永远不会认识到自我的真正含义,永远不会大彻大悟,永远不会深刻体会涨大跌中情绪表达的喷发与收缩。

也不会真正领悟到为什么市场总是各种想法观念和情绪的天然试验场?你以为索老爷子在跟你转圈圈打哑谜?根本不是。是那些井底之蛙连反身性数理模型都推导不出来,还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而已。

至于巴菲特的现金流贴现与资产负债,盈利能力与经营管理,权重公式的变化与推理,那些自以为是的同行们,有真正思考过吗?

我想说的是,纸上谈兵才是对交易的最大伤害。

 

 

 

 

我给徐翔当研究员的日子:徐翔的魔鬼式交易员训练

 

 

否极泰来,绝境背后是光明

 

四、回归本质的交易,才能破土重生

那天晚上我想了一晚没睡。

我仿佛看到了一条历史长河,滚滚向前东逝水,而我们不过是里面或沉或浮的弄潮儿,时间的波浪不断推着我们向前。

所谓历史的大潮流,更是随时可以将我们淹没,没来得及做任何遐想。

你以为自己主宰着浪花,其实不过是被浪涛捧起而已;你以为自己被命运埋没,也不过是波涛在你头上掠过。

好在我在被淹死之前,看到了自己照在水中的影子,于是捧起那片水花,里面有一个强大的身影在冲着我微笑。

我握住手心,就算辞职就算回家烤红薯,我也要死得明明白白,输得心服口服。

所谓衰病死墓绝,胎养生沐旺,此时一出大戏在我心中开始发出刺眼光芒:我决定要开启我的捕鱼模式。

在水里,是他徐翔的天下,我再怎么努力追着他游,也是任由其摆布,更不要提抓住他了。

以我在东财其实老师和深圳老大那边长的见识和学到的经验,我不应该到现在才想起这么一回事来。但是为何我会如此愚蠢的追逐费力不讨好呢?因为当时我只考虑全力去达标,从没想过为啥要这样做。

我在深圳能应聘上不就是透视了老大的需求吗?为啥三年过去了我却把这种思维给弄丢了呢?  

第二天早上起来,我捡起地上的笔记本,发现除了外壳有些摔痕之外,屏幕完好还能开机,功能一切正常,硬盘数据研报都没丢。乖乖!从那之后笔记本只买小黑Thinkpad。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面,我用从其实老师研发组学来的编制指数数理模型开始研究小哥对股票的喜好,通过在深圳老大学到的调研观察言谈举止来记录小哥的内心。

经过一个月的数据收集,我发现小哥在对政策扶持,行业处在上升期、公司能受益的,或者新兴行业研报阐述时候眼睛会不自觉地看右下角地板,这表示他认同并沉思;如果这样的公司基本面不错,盈利能力强且估值便宜的话,他会瞳孔放大,经常会用右手食指在桌上敲几下。

我发现这样的公司通过概率贝塔值明显高于其他门类,小哥指数在这些公司位置上大概率出高点。

经过这一番数理分析,应该就是小哥潜意识里面看上的股票。

但这样还不行,还得必须有更多的内容激发他的交易欲望。

又经过一个星期的酝酿,此时已经是2011年的8月份了,我主动要求去调研一家上市公司。

这是一家之前调研过但是被否决的公司,前些天上市公司发出邀请主动要求我再去一次。我从董秘的口吻中听出一些不一样的味道。

于是联系好了当天立马出发,明天就到上市公司,因为临近周末,正好周五调研完我可以两天不用急着回来。

这几天我和女友的关系已经缓和,我主动飞到深圳去跟她吃晚饭,我给她准备了几个礼物她都很喜欢,重温一下两人失去依旧的浪漫。因为这时候需要她陪我度过我身心最为脆弱的一些时间。让她比较善解人意的一面充分给我安慰。

何况那家上市公司我跟他们董秘联系过,女友所在公司有很多销售业务可以做。正好可以带着女友去干她的本行,也让她享受一点男友的福利。

我想在调研完公司的周末可以在当地好好过一个浪漫的周末来舒缓自己紧绷的工作状态。

刚下飞机,我就租了台车赶到上市公司园区。进了大门停下,我在董秘的陪同下走进办公大楼并上了电梯。董事长已经在电梯那头等我了。

而女友在董事长儿子也是副总经理的陪同下,单独去副总办公室谈女友公司的销售业务。

我们交流了一上午,董事长和我说的,基本上和我想的一致。

他在我走之前递给我一张名片要我转交给小哥。这次小哥应该会对我的调研很满意了吧?

我和女友相约从上市公司办公楼出来,她兴奋的说副总人很爽快,估计很快能谈下这笔大单。我恭喜她没有白来一趟。随后我们在当地玩了一天。

但是她没啥玩的心思,全在想工作的事情,我也只好自顾自的看风景。

可谁能想到,事情发展到我根本来不及反应。

我们各自坐飞机回上海回深圳。

我回去后立马写了研报。第二天阐述的时候,小哥徐翔果然眼睛望向右下角,瞳孔放大,用手指敲桌子。

这5分钟我讲了很多公司的缺点,他问,这么多问题为啥推荐呢?我说具体内容都写在研报里面就不展开讲了。

因为我知道我成功了,但这只是第一步。

下午小哥果然把我叫到办公室里面,他说你写的不是研报而是策划,我说是的,这才是我擅长的,也是你需要的。

“在我们接触的所有研报当中,其实你不需要一篇推荐股票研报,里面全是说好处优点,对于缺点问题一笔带过;也不需要一篇看空研报,说股票全是缺点,对于优点一笔带过。

你需要一篇中性的研报,不管公司优秀或者垃圾,你都能把优点缺点掂量到位,这是你最想看到的。所以写研报一定要优点缺点全方位展示给你,然后附上操作的战略计划给你参考。这才是设身处地的为投资者着想的定制研报”。

小哥点了点头。我接着把那位董事长的名片递给了助理,说策划全在研报里面了。

一星期后,小哥又找到我说起这回事。

小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我说知道该怎么做。

小哥说,那东风就看你能不能借到了。

我点点头,说,借不到我自动离职!

 

五、有舍才有得,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

这一次的报告,与其说是研报,说是操盘计划,不如说是一份策划案。

因为确实有一多半的篇幅都在策划内容,并把所有我能想到的细节都考虑在内。

为啥我会有这样的信心?

这里有一个关键人物我必须要搞定她,也只有搞定她这件事才算借到了东风。

这个人是我的大学同学,但是她在传媒学院,人不高162cm,体重却有差不多170-180斤,比我还重。

江湖有传言,女生体重超过身高的都不是一般人。因为一般人没有这么能长肉,那真是腰围大于胸围的典型水桶女人。

无奈我大学四年一直有女友,几乎没有空窗期,虽然我的现女友和她是同一时间段认识的,可我女友长相身材真的没得挑。

所以,尽管她在大学时候疯狂的爱慕我,追了我大概两年多,我只能招安当兄弟看,以免她做出什么过激行为。

与其说我要找她帮忙,不如说要找她的老爸帮忙,因为她爸爸是一家权威媒体的总编。她现在就在她爸的那家媒体上班。如果有什么文章从她爸爸那边发出来,肯定在全国起轰动效应。

当然对文章的爆料也要求很高,我调研的上市公司其实他们所在细分行业有很大的一个潜规则:基本上市面上大部分产品都存在重金属超标这回事,这就是公开的秘密。这也是我第一次调研被小哥否决的原因。

这一次,在我看来,有行业潜规则反而是一大优势。

于是我精心写了篇揭露的稿子,花了一个月时间做好了权威机构的检验报告。

拿到检验报告后上午我打电话给女同学,几句客套寒暄,说有篇文章想找她发一下。她问啥文章需要她帮忙,于是我便发电子邮件给她过目。

她说这事情挺大的,需要和我当面谈一下。

于是我下午我就飞到了深圳。因为我女友不喜欢她,自然也就没有跟她提这个事情。   

她来飞机场接我,晚上我们一起吃晚饭,一句没提发稿子的事情。饭后又海阔天空的聊了些娱乐八卦之类。

我有点着急了,跟她说明来意,她说这个事情我会考虑考虑,但最近我爸比较忙,想发稿子也不是随便能发的,需要审核需要领导批示,可能需要等一段时间吧。

一听就知道,她是想要好处的,只是没明说。

我也心里清楚,钱肯定是要花的,不会亏待她。

于是我说,如果可以快一点的话,我这里有十万块钱红包你收下,你爸那边好处我另外给。

她摇了摇头说,我不要钱。

我问那要什么,她笑了笑,先回家再说。

当她说完这话的时候,我突然寒毛都竖起来了!现在不说,回家再说?!

晕死!她不会是想和我发生点什么吧?

人们常说有舍有得,在交易中很多时候为了战胜对手不得不付出自己很宝贵的东西,甚至是肉体的摧残。

没有舍得也就做不好交易

 

我给徐翔当研究员的日子:徐翔的魔鬼式交易员训练

 

 

不是真爱,不会舍得这样喂她食物

 

六、人性越是扭曲,交易就越有利可图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坐上了她的奥迪TT副驾驶。

行驶在大街上,有一种被富婆包养的错觉。

到商场地下停车场,停车上电梯到了她的公寓,推开门,我吓到了!

妈呀!上下双层的复式楼公寓,墙面沙发床和柜子全是粉红色的,连电视背景墙居然是一个超大的HelloKitty。

这是什么可爱公主风的装修?

她示意我坐沙发上,然后给我端了杯咖啡,然后紧紧的靠着我坐下,一脸阴笑的说,你知道吗?我等这一天等了5年了,你可是我最爱最有才的梦中情人呀!

这话吓得我虎躯一震菊花一紧,放下咖啡,不自觉的往边上挪了一下。

于是她挤了过来,我又挪了一点,她又挤过来,我再挪一点,她又挨过来,最后,我没地方挪了,从沙发上摔下来。

她好像饿狼扑食一般压了上来!

当她鼻子贴着我下巴的时候,我居然下半身一点反应都没有,只感到那种健身房杠铃压胸一般难受,何况杠铃还没有这么大体积。

我生无可恋的说,行吧,你想干嘛都行。

我知道没有她这个东风我这事情就泡汤了。

为事业牺牲肉体,这笔交易值不值?

我不知道,只知道这是我迈步不过去的坎,如今即使被强奸也无可奈何。

她三下五去二的就扒光了我衣服。接着她从我身上起来,从柜子里面掏出了一个大行李箱。

就当我一脸懵逼的时候,她从背包里面掏出了一根粉红色的皮鞭,掏出了一堆粗粗的绳子,接着蜡烛,打火机,钢丝球,风油精……,等等一个个被她整齐的摆在了茶几上。

看到这架势,我捂着自己命根子,吓得完全萎了。

这是何等的折磨?!这是何等的残酷?!我去东莞都没见过这大场面!

我忍不住抬头望着穿着孙越的裤衩一般大的比基尼的女同学问,大姐大,你口味这么重吗?

这还不是大学时候跟你们院的花教授学的。

你是花教授的女友?

是呀,他和我偷情偷了一整年呢。

说完我一阵眩晕,三观崩塌。

大学时代花教授是我们院的红人,人帅且还显年轻,老婆也是我们学校的女老师中非常漂亮的,可谓教职工当中的金童玉女。

花教授居然和这头粉猪偷情,真的是日了狗了!不对,是日了猪了。

接着她站起来,用链子围着我脖子,一把拽了过来说,别跟老娘废话了!老娘今天就是要爽!把老娘伺候好了,文章想什么时候发就能什么时候发!

听到这话我也算万分惊恐下的一丝安慰了。

接着她拿出项圈大声吼,快给我戴上!

哦!我老老实实接过项圈套在自己脖子上。

她立马就是一记重耳光打到我后脑勺,叫道:你是不是傻!我说快给我戴上!

接着指着自己的脖子,我才反应过来,哦,原来是她要戴。

……

夜深了,我累得瘫软在了地板上,她那猪婆鼾就像打雷一样却吵得我怎么也睡不着……

我空虚地感觉天花板上的灰尘都有节奏的震动……

 

我给徐翔当研究员的日子:徐翔的魔鬼式交易员训练

 

 

世事无常,多少人像小黄人又萌又贱?

 

第二天大早,她告诉我原来这些道具都是花教授用来玩耍她的。

一开始她很反抗不习惯,可后来不知道花教授用了什么办法,让她怎么就爱上了这种方式。

以至于毕业之后,她和花教授分开了,她还渴望那样玩,找的几个男朋友都受不了这样子分手了,分手后她已经几个月没有享受了。

正好这时我找她,她怎么能错过这个天大的好机会呢?

我瞪着眼睛望着她,能说她受虐狂魔吗?

不,当然不能。

我点点头表示理解,告诉她我要回上海了。

她说自己很久没有这么爽过了,答应帮我发稿子。

我谢谢她,把那十万现金红包还是拿给了她,但嘴上说给她父亲的。

她接受了,到时要发的时候要我说一声。

我说还得赶回去写研报。

她说累爆了就不送了。

这样我就带着一身酸痛出了门。

在飞机上我心情极度懊悔,流下了酸楚的眼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我并不是懊悔自己,而是懊悔这样子对不起女友对我的付出,为了事业出轨了女同学。

而且这种出轨让我觉得非常奇葩到搞笑,上了床啥事也没干,就像虐待小动物一般。

人性的扭曲有时候真的会超出想象,或者这并不是扭曲,而是她小时候就有这个萌芽吧,至于跟遗传有没有关系,我不知道,反正她让我三观毁了。

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充满了真实的人性。

不要觉得美女就漂亮得不食人间烟火,说不定她内心比你想的还要丑陋不堪;

也不要羡慕明星光环企业家光环学者光环等等,光环下面说不定也有不可告人的交易。

这才是个完整的人。

 

我给徐翔当研究员的日子:徐翔的魔鬼式交易员训练

 

 

谁是谁的背后刀,手中剑

 

七、看多做空的反身性交易艺术

我一回到公司开完晨会,周五尾盘就把所有资金买进了那只股票。

下午跟小哥汇报随时可以发报道了,小哥示意说知道了。

到了周一,股票从低开拉升至涨停。

小哥的交易员故意营造一种涨停很弱的效果,很多不明原因的同行和散户没搞懂为啥涨停,纷纷抛售,涨停砸开又封死,不断重复。

当天直接创出天量,第二天继续放量高开,而我在高开当中顺利出逃,赚了13%。

要不是这13%,我2011年真的要淘汰走人了。

这一天,股价放天量微涨收盘,随后的几天都在放量上下震荡。我知道小哥在慢慢的出货。

为啥呢?因为这个位置跌得并不多,小哥也知道现在大盘很弱,没有必要这么快接盘。

而且我还没发稿子,那么他所要做的无非就是看多做空而已。

因为这时候,高位套牢的散户和同行都不愿割肉了,下跌已经没有动力了,突然的涨停会导致他们产生混乱的判断,小欢喜一场。

场外的投资者也因为市场低迷不想接盘,突然的涨停让他们骚动的小手忍不住想跟风,相当于把原有的筹码重新清洗了一遍。

新进去的资金如果迟迟等不来抬轿资金的心理,会导致他们更加焦躁,一旦这时候再疯狂砸盘,跟风割肉盘就会汹涌而出。

如此再小涨大跌几次,股价又跌去了近40%。

在12月30日披露十大流通股东完全退出了这只股票,加上小哥的低调,散户和同行根本找不他的影子。

就在1月份大盘差不多见底的时候,还突然砸盘两天跌掉15%,然后在下面挂了不少买单接回来。连续几天如此。

观察到这里,我知道小哥的看多做空基本上完成了,于是我悄悄的买进了所有资金,等待小哥来找我要求发稿。

经常在熊市下跌过程中,越是看多越需要做空,这种思维在市场上屡试不爽。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有很多还不错的好公司,或者有资本运作的公司,跌起来远超大盘或者同行业上市公司。

市场上同时还会不断出现负面新闻,或者有投资的看空言论。其实不过是营造悲观气氛,更多的是自己吓自己罢了。

在我看来,这不过是一种看多做空的交易艺术,为了是让股价跌起来更狠,持有者更绝望,也为之后上涨打开足够高的收益空间。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小哥总是能很巧妙的避开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这些季度末,以免让自己现身到季报年报的十大流通股东里面去。

所以当你看到季度末的下跌,有些时候就是那些打算大笔持仓、又不想现身财报的资金在撤退。

这些资金的流动往往又和上市公司息息相关。

如果你仔细去观察公司的动向,往往又会有一些端倪闪现。

也就是说,从公司看盘口,又从盘口看公司,如果长期观察和水平的提高,往往在这个方面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

随后整个2012年一月二月,公司股价都在探底慢慢回升。这是小哥徐翔把资金慢慢加仓形成的结果。

我观察了最近二十天的资金流入流出情况,我猜测小哥的底仓已经建好。

此时我也慢慢买入。

就在我完全满仓买进的第三天,小哥来找我了,说两周后可以发新闻了,我立马打电话给女同学。

她说跟爸早就谈好了,两周之后就发。

我跟小哥汇报后,他在那十个交易日他又买入了不少同行业股票,每个产品要不以4.9%逼近举牌线,要不就是仓位已经买入了6-7成。

想想除去研究员手上的资金,他全部都买进了这一个行业。

我也不得不感叹他的心胸魄力。

结果14天后,文章发表,这篇文章非常严谨且义正言辞的揭露了整个行业内幕,并有权威检测报告,还有一段完整的拍摄视频。全社会哗然,全国大量电视台网络媒体论坛都在报道和讨论这个事件。

第二天所有该行业上市公司全部一字涨停。

涨停的理由是:上市公司产品全部按国家标准要求,合格生产没有重金属超标。所以对上市公司是利好消息,超标的是那些未被政府部门严格监管的小企业。

至于上市公司产品有没有超标,小企业活下去没有,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看了这个新闻,并感到了愤怒。

而且这也不存在抢帽子那种低级违法行为,第一,文章只是揭露行业潜规则要求整改,相比那些行业利好文章更加技高一筹;第二,没有对上市公司做任何评价更没有推荐股票。

所以根本不存在抢帽子这回事。

我拿着几乎最低价,随着股票一路慢慢爬升。文章一出,连续三个涨停,第四天高开放量。

考虑到已经接近三月的中下旬,小哥大部队全部要撤退,来回避季报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于是我也在高开放量中卖出,直到3月31号一过,头一个交易日周四低开满仓接回来。

周四周五这两天又是两个直线拉升涨停。没有任何犹豫,除了扫货还是扫货。

周五收盘后,公布收益考核,我成了所有人当中收益率最高的研究员!甚至甩开了小哥徐翔一大截。

当然我们这些研究员资金少,但能超过小哥的没几个,小哥当然知道我是如何操作的,但是他没有在盘后总结会上跟大家公开,只是表扬并肯定我的业绩,鼓励大家向我学习。

这也是他一贯的管理手法:拿我这根鸡毛当利剑,去戳其他研究员的屁股,让他们像巨型针筒打推针一样吓得拼命向前狂奔。

我当然也是很开心的,因为这是我在小哥这里连续三周第一和唯一一次月度第一。并且保持好的话,全年应该都是前三吧!

这时候很想把成就的喜悦分享给女友。自我们谈恋爱以来从来没给她惊喜过,最近一个月我俩都忙很少联系。

我打算给她一个惊喜,先跟她通电话,说周末加班没时间就挂了。然后下班之后就去商场LV专柜花了一万多买了她最心心念念的包包,第二天带着包包就乘飞机飞到了深圳。

到了她居民小区楼下已经是五点过十分了,我知道她一般都是下班六点半到家。我买了杯豆浆两根油条躲在小区角落里面啃起来,等她出现,就送她一个大大的惊喜。

可现实总不会像韩剧偶像剧一样浪漫满怀,却总是像韩剧偶像剧一样的狗血给我浇个遍体鳞伤。

大概六点左右我看到一辆迈巴赫出现在小区,并停在了她的单元门口。我看到她从车上左后门下来,打扮很时尚,一身高档服饰,并提着一个LV大包。

另一个稍稍比她年长的男人从右后门出来,提着一袋子便当盒,下车后,两人手牵手十指紧扣进了楼栋单元门。

这一幕犹如晴天霹雳,惊喜变成了噩耗变成了杯具,我彻底傻了,手中的豆浆撒了自己一身。两人的情形应该交往有段时间了,不是一两天了,难道她早已变心!

我不敢再想了,原地抱头痛哭起来。

这一刻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世界末日地动山摇!

 

 

 

 

我给徐翔当研究员的日子:徐翔的魔鬼式交易员训练

 

 

交易总有你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八、彩蛋与忠告:致散户

最后高级篇中集,我想给大家留个彩蛋,也是我想给大多数人的建议:千万不要迷恋K线图。更不要痴迷什么MACD,KDJ技术指标。

那些东西对大多数人来说易学难精。如果你把辛苦赚来的血汗钱押注均线技术指标上,那么跟猩猩蒙着眼睛扔飞镖没有区别,那完全是赌博。

没有一个投资大师是靠简单的技术指标成为投资大师的,甚至可以说技术指标基本上都是事后诸葛亮:你有一千个图形证明你的技术指标有效,那么我也可以拿出一千个反例来证明它无效。

虽然历史总是重演,但绝不会完全一致。历史从不会踏进同一条河流。

公司质地反应真实价值,盘口波动反应市场情绪。把这两者打通了,你看不看K线都知道会是什么样子,还何必去看呢?

何况在我和徐翔的眼里,我们的K线完全没有任何技术指标,只有成交量和k线。而且只有在自己记不住的时候看两眼,其他时候根本不看。

因为看多了股价波动,K线图啥样心里早就有数,完全不用看。

如果有人能像小哥徐翔一样,可以在短期内上下大幅波动,左右盘面影响K线图,你也不用看K线图——只需要抓住他思维的七寸就行了,完全可以轻松上车轻松下车。

这在我其他的文章和案例中也或多或少隐射到了很多。

K线有的时候是很会迷惑人的,多少散户同行在上面猜来猜去,最后把钱亏掉了。

所以我建议,大多数人要么看公司,要么看盘口,就是不要看k线。

很多同行和散户喜欢成交量放大,认为这是交易活跃。其实成交量放大是很具有欺骗性的,你可以通过不断的买入卖出去放大成交量。

但是,你不能自己不交易也限制或者要求别人也不交易,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我想说的是:成交量放大、放量,多多少少是有水分的,而只有成交量缩小、缩量,才是真实的情况反应。

只有缩量才是盘口的素颜,放量基本都是化了妆的。

这就好比你连一个女生素颜都不知道,难道就敢把她带回家见父母说要娶她?

直到洞房过后洗澡完一看,妈呀!我滴天!

醒醒吧,你所看到的,都是我想让你看到的!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FD-CaM0lKFdfLGY22zDgnw

美国疫情成谜!这颗炸弹何时会引爆?

执笔/鸽子叨

 

刚刚,美股开盘,三大股指低开,跌幅都在3%以上。

过去一周,是美国股市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糟糕的一周。股市的剧烈反应与美国确诊首例无法确定病源的新冠肺炎患者有直接的关系,该患者近期并未离开美国,也未与任何确诊病例有过接触。

美国CDC称,这是新冠病毒可能正在美国蔓延的信号。尽管27日更新的美国CDC官网上表示,目前该病毒尚未在美国社区传播,但仍有不少民众担心美国已经进入社区传播阶段。

更有一些人警告,美国疫情暴发可能就是这几天的事情。有报道称,加州和夏威夷的部分地区出现了抢购物资的现象。

美国会不会暴发大规模疫情?一旦暴发大规模疫情,美国扛不扛得住?

1

疫情到底严不严重,在当下的美国成了一个谜。

周二,特朗普在印度新德里发表演讲,称“在我们国家,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随后,他的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也表示,“我们的经济状况良好。这种病毒不会永远存在。我们已经遏制住了它。”

而就在同一天,美国CDC向美国民众拉响了警报,称美国新冠病毒疫情暴发不可避免。

美国CDC国家免疫和呼吸疾病中心主任南希·梅森尼尔博士表示,“问题已经不是去关心这种大暴发是否会发生,而是已经到了需要去关注这种情况多久会发生,以及究竟多少人会因此而被感染。”

美国疫情成谜!这颗炸弹何时会引爆?

路透社分析这一声明标志着美国CDC应对疫情的基调发生了变化,该机构此前主要致力于阻止病毒进入美国。

针对26日确诊的首例无法确定病源的新冠肺炎患者,CDC再次警告,新冠病毒有在美国发生社区传播的可能性。

而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看到梅森尼尔博士的警告,总统和白宫官员“怒不可遏”。在从印度返回的途中,总统在空军一号上就计划26日晚上举行新闻发布会。

美国疫情成谜!这颗炸弹何时会引爆?

26日晚上,美国总统特朗普和美国CDC的官员一同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特朗普多次表示,美国新型冠状病毒蔓延的风险“非常低”,病人都在变好,美国已经做好“一切应对措施”。

“一切尽在控制之中”和“准备好美国大暴发”,特朗普总统和CDC官员大相径庭的表态,美国人到底该听谁的?

同样,面对疫情,美国各界释放的消息也极其混乱。

首先是特朗普政府内部在应对疫情信息上的混乱。

美国国土安全部代理部长在听证会上被问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美国需要多少口罩、多少呼吸机等情况时,一问三不知。这不仅让民众对于政府应对疫情的准备感到担忧,也体现了特朗普政府内部在疫情信息沟通上的不协调和混乱。

美国疫情成谜!这颗炸弹何时会引爆?

在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中有流行病应对方面的专门职位,负责协调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国防部、CDC、国土安全部等部门。而特朗普上任后一直在削减卫生部门的预算和人员布置,2018年时任国家安全顾问的博尔顿更是取消了这一职位。

现在政府内部没有一个权威的人物来出面协调,负责的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长与其他部门是平级,协调起来存在很多困难。所以白宫和CDC口径相差巨大,听证会上国土安全部代理部长一问三不知等都是协调机制不畅的表现。而且,在特朗普宣布由彭斯负责新型冠状病毒应对工作仅仅几分钟后,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长还表示他“仍是工作组的主席”。

其次是美国国内将疫情政治化加剧信息混乱,民主党和媒体强调疫情严重威胁,特朗普坚持表示可以控制。

这一方面体现在特朗普和民主党将疫情应对武器化。民主党严厉指责特朗普政府应对疫情不力,民主党参议员帕蒂·默里说,政府对这次危机的处理一直是“不可接受的”,老对头佩洛西强烈抨击了特朗普此前关于疫情“已得到控制”的说法。特朗普则称民主党人应该为股市大跌负责,“同样,他们无能的民主党人只会夸夸其谈,什么都不做,美国的形势很好!”

另一方面体现在特朗普和宿敌CNN之间的骂战。CNN持续对美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发展状况进行实时报道,强调美国现在面临严峻挑战,针对特朗普周四“病毒有一天将会像奇迹一样消失”的表示,CNN不无讽刺地用“面对美国疫情蔓延,特朗普开始期待奇迹”作为头条标题。而特朗普也不甘示弱,今天下午在推特上连发两条微博,称,反特朗普网络@CNN尽其所能引起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恐慌;“诊断阳性:@CNN感染了特朗普精神错乱综合症”,并指责CNN不负责任地将对病毒的统一战争政治化。

美国疫情成谜!这颗炸弹何时会引爆?

第三是地方政府和民众的复杂反应。

由于政府多次表示新冠肺炎对于民众来说风险比较低,不少美国民众还并没有产生什么警惕意识,仍处于不在乎的状态,即使是出现了首例不明感染源新冠肺炎患者的加州,也有民众表示感受不到什么恐慌情绪,很平静。而一些此前在学校戴口罩的中国学生也基本上不戴口罩了。

美国疫情成谜!这颗炸弹何时会引爆?

而另一方面,2月25日,美国旧金山市长伦敦·布里德宣布该市进入紧急状态,而该市并无确诊病例。紧接着,加州的圣地亚哥郡、圣克拉拉郡、橙郡也相继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加州和夏威夷的一些地方出现居民慢慢囤货的表现。有网友表示,连Costco 的梅林退烧药和方便面都被抢光。而在夏威夷,卫生部门更是敦促大家准备14天的必需品以后,夏威夷Honolulu Costco已经被扫空。西雅图郊区一所高中27号停课。

美国疫情成谜!这颗炸弹何时会引爆?

就这样,在对传染病有最专业科研和医疗条件的美国,现在疫情究竟严不严重,成为了一个说不清楚的问题。

可以预见,这种混乱还将持续下去。

2

不管美国的政客们还会就美国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状况发生什么论战,首例无法确定感染源的病例,对美国来说都是一个危险信号。

而这个病例的出现与以往的一些迹象联系起来,着实让人为美国暴发大规模疫情感到担忧。

第一个是肆虐美国的流感。

 

美国疫情成谜!这颗炸弹何时会引爆?

美国这次流感季感染者约2600万,据CDC的报告,估算从12月初到2月15日,在美国死于流感的人数是1.6-4.1万。CDC负责数据统计,但它不是一例一例地统计,是根据监测点进行推测的,此外流感和肺炎也不用上报。即使按最小值1.6万,这其中有没有人可能是死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又有多少人可能是死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有日本媒体最先提出了这个疑问,美国方面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分析和信息公开。

有流行病学家告诉刀妹,从流行病学上来讲,如果找不到别的理由,疫情的发现地就是疫情的起源地。我们一开始就是把武汉既当作发现地又当作发源地,但是现在美国这个病例,还包括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的病例,都是武汉既是发现地又是发源地所不能解释的,因为他们没有武汉或者其他疫情发生地方的接触史。目前也不能排除有多个起源地的可能性。

这一次美国的流感如此严重,死亡的人数如此之多,很难让人不怀疑这其中有没有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者。专家告诉刀妹,不管出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还是监测流感这种重要疾病的角度出发,美国或者世界卫生组织都应该对美国此次的流感进行一定的流行病学调查,给世界一个说法。

如果目前认为死于流感这些人中有部分是死于新型冠状病毒,那这对美国,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和定时炸弹。

CDC目前已有计划对有流感症状的患者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不过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阿里表示,的确存在将新冠肺炎误诊为流感的这种可能,但是应该不会太多。因为新冠肺炎患者发病后期的症状明显更加严重,而且高传染性会造成医护人员感染,那么医疗机构能够识别出来。

第二个是美国参与武汉撤侨和“钻石公主”号邮轮撤侨的工人。

 

美国疫情成谜!这颗炸弹何时会引爆?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美国媒体今天报道,HHS的一名工作人员爆料,美国政府未培训医护人员,也没给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就让他们与在美军基地隔离的人员接触,而且这些人还各自回归了正常生活。

虽然国务院医疗服务局执行主任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周四下午举行的冠状病毒听证会上拒绝了这一指控。但他也表示,“没有人可以明确地说,参与撤离工作的每个人都经过适当装备和训练。”

也有网友佐证,一开始还是太轻视了,早起撤侨时很多地面工作人员甚至没有戴口罩。

如果这些没有经过训练和有效防护的工作人员把新冠病毒带进美国社区,很可能造成隐匿性传播,这也将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加文·纽瑟姆2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该州有33人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呈阳性,官员们正在监测超过8400人的新冠肺炎感染状况。

第三个是CDC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测试方法。

此前,CDC只对去过中国等发生疫情地区和与新冠肺炎患者接触过的人做核酸检测,如果不符合这两个条件,CDC拒绝对疑似患者进行检测。

而加州确诊的既没有到过疫情发生地区又没有接触史的患者19号就被北加州的医院转往UC Davis医疗中心,CDC 23号才同意测试,在耽误的几天时间中,患者病情恶化,现在已经插管上呼吸机了。

CDC的这个检测标准27日才被修改,现在美国疑似患者的检测都要通过CDC,在未被检测的人群中是否有感染者,有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都会对美国疫情大规模暴发产生影响。

3

一旦暴发大规模疫情,美国能不能控制的住?

由于美国政府基本上是从最近两三天才开始重视美国国内疫情的传播,很明显在防疫准备上并不充分,如果短时间内出现疫情的大规模蔓延,美国很难控制的住。

首先,美国很难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在美国,一般由各个州地方官员进行降低疾病传播风险的决定,可能采取的措施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感染人数。联邦政府不能强迫州采取行动或接受帮助。

根据美国宪法第10修正案,公共卫生并不是专门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疫情暴发期间,城市和州掌握大部分的权力。他们可以做到的,比如,纽约市不需要纽约州、疾控中心或联邦政府的许可,就可以宣布疫情暴发,并采取控制措施。

分散的公共卫生系统使其很难采取统一行动,而且人们和各州可以选择拒绝联邦政府的建议,CDC 作为一个联邦公共机构没有任何强制行动的能力,只能提供建议。

其次,美国实际检测能力非常有限。

周三的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称美国全部进行病毒检测。而目前有能力检测的机构还是有限,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长阿扎尔表示,目前美国有至少40个实验室可以检测新冠病毒,最快在下周一全国93个实验室都可以检测。而CDC的检测试剂盒不好用,程序复杂,要检验好几次。而且,昂贵的检测价格也让很多人负担不起。

最后,应对疫情拨款要通过国会,两党将疫情政治武器化会产生一定的掣肘。

在最新制定的下一财年的预算提案中,CDC的预算被减少了近16%,卫生部的预算缩水近10%,给全球卫生项目的资金也被砍掉30亿美元,还要求削减6000万美元的应急援助。而现在要应对大规模疫情,白宫必须向国会提交相关的预算案,能否通过也受到两党政治的影响。

不过,尽管特朗普自信依旧,声称美国人民面对疫情风险比较低,他也逐渐开始重视美国国内的疫情防控,成立专门疫情应对团队,弥补前期准备漏洞。

美国疫情成谜!这颗炸弹何时会引爆?

在周三的新闻发布会上,他任命彭斯全权负责美国新冠疫情应对工作,以打破之前各部门不协调的状况。彭斯受命以后就召集美国卫生部门官员开会,明确大家要“口径统一”,声明发布前需向彭斯汇总。

美国疫情成谜!这颗炸弹何时会引爆?

另外,有消息称,特朗普政府可能援引1950年的《国防生产法》,来扩大口罩和防护设备的生产,以防止冠状病毒传播。

此前,为了防止其他国家的新冠肺炎疫情向美国本土蔓延,美国对中国、韩国等地方采取了非常严格的旅行禁令,而现在面对本土暴发大规模疫情的风险,美国如何处理也受到世界的关注。

图片来自网络

疫情之后,教育的生死淘汰赛 | 峰瑞研究所

疫情之后,教育的生死淘汰赛 | 峰瑞研究所

春天背后,都是洗牌。

 

在 2020 年这个最漫长的春节假期里,受疫情影响,线下教育全面停课。我们看到的新现象是,在需求端,用户经历了见多识广,变成了挑剔的、成熟的在线教育产品体验师,用「好评」、「卸载」决定产品的生死;而在供给端,海量暂时「告别」讲台的老师们,练就了线上新本领,以及,几乎所有幸存下来的线下教育机构都学会了「线上化」

 

疫情让线上、线下教育行业风云涌动。在教育机构积极自救,寻找新航道和新方向的同时,想分享一句来自英国哲学家怀特海的话:「教育是一种掌握种种细节的需要耐心的过程,一分钟,一小时,日复一日的循环。」

 

我们试图把时间轴拉得长一些,分析疫情究竟如何影响了教育行业,以及具备什么样特质的教育品牌、产品能够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

  • 疫情过后,教育行业的线上线下攻守之战里,谁是长期的受益者

  • 线下的教育机构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如何切入线上教育业务?

  • 线上的教育产品未来会如何进化?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 视频泛教育领域会出现下一个「得到」吗?

 

经过这一段时间跟行业专家、创业者的交流,我们先分享几个观点:

 

  • 疫情过后,肯定是在线教育的春天,但可能不是在线教育企业的春天。在线教育市场涌入了更多新玩家,用户也更为成熟,整个市场的竞争比原来更为激烈。线下教育品牌掌握了运营线上业务的武器,优化全链条效率之后,反而比只做在线教育的品牌更有优势。

  • 以往线下教育机构没有足够的决心和动力推动线上业务,疫情会加快线下机构在线化的速度。线下教育机构可能会通过同时提供线上、线下两类产品服务的方式,与在线教育公司比拼。

     

  • 在线教育品牌有三类进化的方式:优化供给端的成本结构和效率;通过 AI 等技术,动画视频、游戏等方式,提升需求端的体验;在收费教育内容上做创新,拓展收费类教育内容的外延。

 

希望能带来新的思考角度,欢迎你在文末分享关于教育的见解。

疫情之后,教育的生死淘汰赛 | 峰瑞研究所

疫情之后,教育的生死淘汰赛 | 峰瑞研究所

/ 01 /  

为什么说,现在是在线教育的春天,不是在线教育企业的春天?

我们今天的探讨,从最近教育行业的一场「论辩」开始。

 

2 月 13 日,松鼠AI 创始人栗浩洋在员工会议上说:「6 个月之后,可能全国 60% 的纯线下中小教育机构都会倒闭,活下来成为第一重要的。」

 

2 月 20 日,精锐教育创始人张熙说:「在线教育发展到今天,现在是群雄逐鹿的时候。未来 1-2 年,头部在线教育企业会清扫战场,至少 60% 的在线教育公司会倒下。」

 

一位说线下机构会倒闭 60%,一位说线上企业会倒下 60%。到底,谁对谁错?

 

在我们看来,这两种观点都对,教育领域的淘汰赛已经开启,不论是在线上还是在线下。

 

先看线上,我们可以说,在线教育的春天来了。

 

根据 QuestMobile 发布的报告,今年春节后(2 月 3 日-2 月 9 日),教育学习类 APP 的日均活跃用户规模比今年平日(1 月 2 日至 1 月 8 日)增长了 46%。教育学习微信小程序的日均活跃用户规模在春节后比平日增长了 218.1%。此外,腾讯教育副总裁陈书俊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春节期间,使用腾讯课堂进行在线学习的师生人数整体增长了近 128 倍。

 

线上的春天,源自疫情期间线下培训受阻,所有人都被「逼」到了线上。不论是作为需求方的学生、家长,还是作为供给方的老师,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始适应、尝试在线教育。所有挤进线上教育赛道的人,都能从中瓜分一部分流量。

 

这个春天不会是短暂的,因为和许多其他行业一样,加速线上化,将是教育行业的长期趋势。

 

一方面,疫情期间从线上尝到了甜头的企业们,肯定不会轻易放弃这一块新战场,它们大抵会快马加鞭。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近日接受 36氪采访的时候说道,「之前预计要 3 年时间才能赶上线下的在线教育,如今全面提前」。

 

另一方面,在线教育们的参与者们,不论是老师、用户、学生家长,经过疫情期间的「特殊培训」,对在线教育的认同度会提高,会比从前更愿意把线上当作线下学习的有效补充。

 

但是,疫情期间的这波在线教育小高潮所发生的原因(需求短时间内转移到线上),也为疫情之后激烈的「淘汰赛」埋下了种子。

 

毋庸置疑,疫情过后,用户的时间分配会回归正常。K12(学前至高中)教育的用户们,把时间交回线下课堂;职业教育的用户投入职场。因此,近期激增的在线教育流量大潮终会退去,流量可能比疫情期间锐减 5 到 10 倍。

彼时,谁会被淘汰,谁会被青睐?剩者中,又是谁能赢得更多份额,成为战场里的赢家?

 

在我们看来,线下最先被淘汰的,是抗风险能力小、没能撑到疫情结束,或者没能迅速转型线上的线下中小机构。这就是松鼠AI 创始人栗浩洋的观点,线下中小机构会迎来倒闭潮。

 

那么,这些退场的中小线下教育企业所腾挪出来的市场空间,会是谁的机会?

 

有三种可能性:纯做线上的教育机构 、既会做线上又会做线下的本地教育品牌 ,或者全国性的线下知名教育品牌。

 

我们认为,疫情过后,教育市场的集中度会更高。一个残酷的定律是,最大的受益者可能是龙头,即全国性的线下教育大品牌。

 

它们已经在线下完成了品牌积累,也有充足的师资、资金来支撑自己的体量,如果它们提前布局了线上,或者迅速发力线上,抓住了疫情下学生家长老师齐上线的特殊机遇,它们会是最会争抢新地盘的玩家。

 

生鲜行业的逻辑也类似。线下有强大供应链和品牌积累,且有线上运营能力的公司,能从疫情中脱颖而出,凸显竞争力。点击链接回看《疫情过后,生鲜、餐饮、食品的新格局 | 峰瑞研究所》

 

这样的起伏也曾发生在服装领域。如果你去研究天猫双十一历年的数据,女装品类排行榜靠前的位置,头几年几乎被茵曼、韩都衣舍等「淘品牌」占领;但最近三四年,第一名回到了优衣库等从线下起家、与「淘品牌」对应的所谓「传统品牌」手里,而且 Top 10 里的「传统线下品牌」也多起来了。线下起家的大企业,一旦反应过来,往线上调头,可以抢回曾经丢掉的份额。

 

然而,线下教育品牌转型线上,最难的在于决心。

 

从前,它们靠地面课堂活得很滋润,对于线上,它们「可以不在乎」,「可以不会」,也「可以不想会」。还有些人对线上教育的心态是,内心焦急但心生抗拒,认为它过于疯狂,或者过于「烧钱」。

 

但在疫情下,可以想见,线下业务占比越重的教育企业,转型线上的动力会越足。因为,不转,就面临着巨额退款,失去用户,失掉阵地。

 

因此,这一次,摆在它们面前的是,「不得不」线上。

 

发力线上,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只要它们迈出了这一步,并不断优化成本结构、提升效率,最终,它们会比纯在线教育公司有优势。

 

简单点说,它们比只会做在线教育的企业多了一条腿走路,能够嫁接更多线上没有的服务与体验。

 

它们也更容易成为用户的理想选择。试想一下,在教学内容本身、内容形态、师资力量、价格都相当的情况下,有两家教育机构供你选,一家是既能做线上线下的企业,另一家只有线上业务。作为用户的你,大概率会选能上能下、拥有强大品牌的双栖企业,因为它的体验多,服务多,能灵活满足你的需要。

 

一面是线下的教育大品牌们挤进线上,使得线上教育市场里的玩家和对手变多。另一面,是宅在家的这段时间,用户们用遍了各种在线教育产业之后,变得成熟,筛选产品的标准也更高了。

 

这两个变化,都会加剧在线教育领域的竞争,会淘汰掉一批缺乏竞争力的在线教育企业。这就是精锐教育创始人张熙的观点。

 

线下在攻,线上在守;线下的人长了新能力,线上的人却没有退路,这是目前在线教育领域的状态。混战逼得线上企业只能去做线下做不了的事。(在文章第二部分,我们会详细拆解)

 

那么,在线教育的既有领地里,谁会最先被挤出去呢?我们觉得,是那些内容本身和内容形态与线下同质化的产品或服务。

 

比如,当下可能流量激增、面向多人、单次占用时间长的直播企业。它们是疫情之下不能去地面课堂的应急方案。本质上,它们只是把线下的教室变成线上的直播间,课程内容与线下可能差不多,体验感甚至比线下还差。最难保证体验的,是当前流量激增的在线大班课、中班课。因为人一多,就只能做单向传播,互动性也欠佳。

 

疫情之后,它们的处境会很艰难。一来,用户的时间分配回归正常,占用大量整块时间的直播不会成为第一选择。二来,用户尝试体验了各种直播平台之后,也会更快地品牌化,最终选择那些在线下积累时间长、优质老师多、用户口碑好的机构,以及有品牌效应的线上教育品牌。

 

所以,总体而言,目前虽然看起来是在线教育的春天,但是到头来,这个春天可能是完成向线上转型的线下知名教育机构的。在线直播、录播已经进入淘汰赛,同样迎来了春天的,可能是提供在线的技术服务,而不是提供教育服务的公司。

/ 02 /  

在线教育产品进化的三条路径

 

疫情之后,教育的生死淘汰赛 | 峰瑞研究所

危机之下,藏有转机。

 

面对线下教育机构的猛烈进攻,线上教育企业可以如何进化,以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总体而言,线上教育要形成护城河,需要进行由技术支持的结构性调整。我们看到的线上教育产品的进化路径有三种:

一,从供给端,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成本结构和提高效率;

二,从需求端,把互联网特性利用到极致,提供线下难以带给用户的体验;

三,在教育内容上做创新,拓展收费类教育内容的外延。

欢迎有这些想法和特点的线上教育创业者们与我们交流、合作。)

 

先来看第一种路径。从供给端来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为不同群体的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是教育供给侧的核心。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够利用技术手段,来优化教育产品的成本结构、提高效率,则是更理想的状态。

 

以峰瑞资本投资的在线教育品牌洋葱学院为例。它把课程体系,拆解成很多小的知识点,并用互联网的方式,把课程内容变成中小学生能够轻松接受的 10 分钟左右的动画视频。虽然制作一次动画视频的成本比较高,但后续基本不占人力成本,可以供无限多的用户使用,边际成本接近于零。

 

而线下却很难出现边际成本接近于零的产品。不论是小班课还是一对一精品辅导,在用户增加的同时,就不得不增加老师的投入。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在一对一辅导产品市场,大部分企业都没法挣钱,因为增加一个学生,就得增加一位老师。唯二从一对一中挣到钱的新东方和学而思,靠的是规模优势。它们通过大班课吸引用户关注,过滤一次成本结构。当用户有了品牌信任度,体验过课程之后,再推荐一对一的课程。

 

在供给端优化成本结构,也有其他方法。比如利用互联网手段,打造一些工具类产品,包括词典、搜题。

如果这些工具类的线上运营方,能够同时提供高品质的教育服务,它们在获客成本结构上可能有优势。工具虽然可以低成本获客,但是转教育确实不易,不过也许会有成功范例。

再来看第二种路径。从消费端来看,用户在线上可能会倾向于选择能够更好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更具互动性、更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教育品牌。

 

洋葱学院利用技术实现了教育的个性化,在线上创造了一种与学生的直接联系。它通过用户在线学习的行为,了解用户集中精力的程度,记录用户的学习结果,也能根据试题结果给用户调整课程进度和题目难度。它在实现了个性化的同时,也提升了效率。这些努力,在线下是很难规模化实现的。

比如,流利说用语音识别引擎部分替代口语陪练老师,提高用户自学英语的效率。

再举一个例子。乐器学习是一件枯燥严肃的事情,峰瑞投资的迷鹿音乐,以智能音频识别的方式完成了实时的音频交互和教学反馈。它让学习过程极具娱乐性和互动性,引发好奇,唤起探究。

 

峰瑞投资的移动互联网英语学习平台扇贝也一样。它根据用户对单词的熟悉程度,按照记忆曲线,安排用户的学习进度和内容。用户还能够通过单词对战的方式,跟微信好友通过玩游戏背单词。

 

不论是更好的交互,还是实现学习的自主化和个性化,这些来自线上的独特体验和服务,是在线教育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疫情期间,洋葱学院的日活跃用户增长了 6 倍,迷鹿音乐和扇贝的用户增长与收入也都创了新高。

 

提供高品质的在线教育服务,是有门槛的。即便线下教育巨头想快速跟进,也免不了踩坑,毕竟线上是新业务,在线教育平台们曾经走过的路,它们也得趟一遍。

 

除了优化供给端的成本结构与效率,以及改进需求端的体验之外,线上教育品牌的第三道路是,在收费教育内容上做创新,拓展收费类教育内容的外延。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充分发挥线上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的便利,然后把线下偏长尾的学习需求搬到线上。

 

以得到为例。你可以在上面跟着巴菲特学看财报,了解天文通识,也可以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皮肤、处理亲子关系。在线下,要就这些话题召集一群人开一门培训课,是件很难的事情。把它们搬到线上,难度则大幅下降。你甚至会惊讶地发现,许多我们以为的小需求,都有广大的受众。

 

是的,细分市场正在崛起。峰瑞投资的 Momself 搭建了 M-O-M 课程体系,覆盖「积极养育、自我成长、愉悦生活」三个女性最为关注的领域。它已经开发了多个受用户欢迎的产品,不仅有专门为妈妈群体设计的时间自由训练营、极简正念瑜伽课,还有亲子财商课、爱与性的实操手册等课程。

 

很多在地面课堂上没法正襟危坐去学的内容,在 K12 教育品牌少年得到上都能找到。在我们看来,它扩宽了两个外延:一,语文课部分,不是冲着帮孩子补习课文,而是用自己总结的新工具和模型,帮孩子习得结构思维和写作手法。二,阅读部分,不论是《哈利波特阅读课》、《少年宇宙课》,还是恐龙学家精讲 30 种恐龙的课程,它们更多地是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拓展视野。

 

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是:和零售行业一样,线下教育机构批量上线的时候,也有线上教育平台开始去到线下,这会是条好走的路吗?

 

不难想到,线上平台去线下,能够丰富用户的体验。我们看到的挑战是,教育品牌从线上转型线下需要去思考:线上和线下业务究竟谁是谁的漏斗,谁是谁的补充,也需要去解决线下单位效率不高的问题。

 

/ 03 /  

四个开放性的问题

 

我们也想和你探讨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我们有初步答案(但是不太确定)。希望能与行业里长期浸润的创始人、行业专家交流请教。

 

1. 教育向来很难出平台,疫情过后,随着教育的供给增加,是否会诞生新的平台类的公司?

 

疫情改变了教育供给端的行为习惯,海量老师的本领都变强了很多。他们既会在线下教,也学会了线上服务,直播、录播等各种教学形态都不在话下。通俗点说,一个老师能当多个老师来用,满足不同场景的教学需要。

 

如果把老师的一类技能算作一个 SKU ,就意味着教育类公司的有效供给总量变大甚至翻倍了。

 

当有效供给增多之后,理论上对能同时玩转线上线下的平台的发展有益。以峰瑞参与投资的轻轻教育为例。它起初是以线下上门一对一为主的家教平台,后来转型为线上一对一教育辅导企业,它还自主创新做了教育质量控制。受疫情影响,供给与需求两端都在增长,且都能适应线上线下,轻轻教育这类互联网教育企业会获得更大的认可。

 

这和我们原来分析过的大润发的逻辑类似,它用一条供应链满足了到家、到店等不同场景的需求。(点击链接回看《生鲜零售——从二级市场学习早期投资》

 

但在现实世界里,教育领域向来很难出现平台性企业,因为不容易做好质量控制。那么,在你看来,这一次疫情大幅增加了教育的供给,会诞生新的平台型企业么?

 

2. 在下沉市场,区域化的线下教育品牌,会吃掉原来拥有流量的线上品牌的份额吗?

 

近年来,在师资力量相对短缺的低线城市,分散在各地的线下教育机构占山为王,也有部分用户的教育需求,被紧盯下沉市场的线上教育机构承接。

 

根据 QuestMobile 发布的报告,2019 年 6 月,超过 56% 的教育学习类 APP 用户分布在三线及以下的城市。援引砍柴网在 2019 年 8 月的报道,在线学习平台作业帮的用户大部分来自三到六线城市,在人均使用时间最长的 10 大省份中,有 8 个省份属于中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

 

新冠疫情给整个线下教育机构做了一次线上能力培训。我们的问题是,当散落在低线城市的区域化线下教育品牌,也开始有了线上能力,是否能够通过它的区域性影响力把流量抢回来一部分呢?

 

3. 教育领域,会出现新品类吗?

 

我们也在思考,教育领域是否会有新的品类崛起。

 

比如,近几年编程教育市场很火热,它会有可能吗?

 

编程教育的行业特性就偏互联网。目前编程教育的市场份额还小,没有成型的巨头;如果在线下做,机房建设等投入成本也很高。由此推测,如果编程教育领域能诞生新的、规模比较大的品牌,它可能来自线上。

 

4. 视频领域会出现下一个「得到」吗?

 

除了各类线上、线下教育机构之外,越来越多的内容型公司正在向教育公司转型,进一步拓宽教育的外延。

 

得到 APP 就是从内容型公司转向教育公司的典型。

 

得到的前身是「逻辑思维」。早期它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语音内容,后来又出了系统性介绍图书的内容,再然后,它做了得到 APP,推出系统性的线上专栏课程,现在又延展到线下的「得到大学」,覆盖了越来越多的教育消费场景。

 

如果得到这类教育类公司最后证明,从媒体转到教育,是内容平台商业化的重要路径,那么其他想要转做教育的内容公司,要考虑的变量就是媒体形态和渠道的变化。

 

当年得到横空出世的时候,最出人意料的地方在于,它的在线专栏既不像公号内容,又不像传统的线下课程。

 

假如视频领域会出现符合视频传播形态的泛教育类公司,它可能是个新物种,既不像我们现在看到的线上知识付费类产品,又不像线下成型的、正在售卖的课程。否则,它面临的处境将是,在这两类竞品的夹缝中生存,很难突围。

 

/ 04 /  

教育的本质:生意之外,承载着社会价值

 

疫情之后,教育的生死淘汰赛 | 峰瑞研究所

教育产品终究要符合教育的本质规律。创造商业价值之外,它始终承担着实现教育公平的责任:提高素质,普及教育。因此,判断谁是好的教育机构,也看它们是否认可并践行教育的社会价值。

 

经过这次疫情,在线教育被强行普及,教育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下沉。在中国,教育最大的意义之一就是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下沉。这个目标大部分依靠在线教育来完成。

 

洋葱学院一直深信,教育要为弱势群体服务。疫情期间,洋葱学院把平台上的精品网课同步分享给多个线上平台与公立机构,免费开放给全国的老师及学生。

 

这不是它们的第一次公益尝试。过去 6 年,洋葱学院的洋葱助教行动项目,累计为全国 29 个省市自治区、超过 3,500 所乡村学校的 40,000 名乡村教师免费提供了课程资源和教学服务支持。

 

同样在疫情期间,扇贝特地找来医学知识工作者,编选了医学类单词书,并把它免费开放给用户使用,希望在医学生和医者从医的路上,助他们一臂之力。

 

峰瑞参与投资的少年得到,在疫情期间,精选了少年得到 APP 中广受好评的 5 门课,免费送给武汉的孩子。它还将少年得到 18 位名师奉献的视频课程,免费开放给全国的中小学生,直到他们正式开学。

 

很荣幸能与这些在艰难时期以自己的方式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同行。我们投资教育相关公司时,会格外关注商业价值之外,它们对人的精神上的感召和引领。

 

本篇总结

1,疫情过后,是在线教育的春天,但不是在线教育企业的春天。最大的机会可能是属于把所有武器都学会了的线下知名教育品牌。线上线下的融合会增加,当它们玩转了线上,就能从成本结构、整体效率等角度超越在线教育企业。

 

2,在线教育经过激烈的淘汰,最后能赢得用户的,是与线下产品及服务差异大,能把互联网的特性用到极致的平台。

 

3,在最像线下的教育产品里,用户会选最好的教育产品。除了大品牌,用户会选产品体验度高的,用户口碑好的。

 

4,我们也可以得到各个行业的通用逻辑:

首先,疫情让各行各业更快地线上化。

其次,在玩家们都学会了线上化,线上化不再是特殊能力之后,就看谁本质上效率更高,谁更好地解决了问题。

作为结果,武器多的人,长期竞争优势会更大。零售的重要武器是供应链,教育的武器则可能是品牌和师资保障。

线下餐饮转战外卖指南:深度解析佣金与流量

线下餐饮转战外卖指南:深度解析佣金与流量
 
新冠疫情爆发一月有余,餐饮行业普遍现金流吃紧,众多餐饮企业告急,餐饮企业想尽各种开始自救。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线下餐饮企业忽然发现,外卖成为了企业自救的开源之策。
 
与此同时,佣金问题再度引发争议。近日,出现不少呼吁外卖平台降低佣金,希望以此来缓解线下餐饮企业压力的声音。
 
外卖佣金到底如何构成,是不是还有下降空间?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
 
一:你不知道的外卖佣金
 
和实物电商平台的佣金相比,服务电商即外卖平台的佣金到底高不高?与房租、店租相比,外卖平台的佣金比例占据商户的成本几何?放眼世界,国外的外卖平台的佣金标准又如何?
 
1. 外卖佣金8成用于支付骑手费用
 
外卖是基于LBS场景的商业模式,在连接商户和消费者的时候,必须要由线下的骑手来完成交易的闭环,换言之,外卖之所以成为人们的一种消费方式,实际上也是配送资源公共化的一个过程,也就是外卖骑手提供的配送服务。
 
骑手配送这一环节直接决定了服务电商和实物电商模式的最大不同之处,同时也是两种模式佣金构成不同的地方。
 
通常而言,互联网电商平台的佣金会包含技术服务费和平台使用费,而外卖平台的佣金构成除了这两项之外,还有一个重头项——配送服务费。
 
很多人认为骑手每单的收入就来自于消费者的配送费,其实这远远不够。消费者支付的配送费,多数情况下不足以承担骑手的配送成本——也就是骑手的工资,而不足的部分一直是由平台在进行补贴。
 
目前,每一单外卖订单中,骑手每单收入大概是8元,而向用户收取的平均配送费远没有这么多。因此,平台还要额外补贴骑手费用。外卖平台除了这个补贴之外,还需向专职骑手提供每个月的底薪和绩效奖励。众包骑手虽然没有底薪和绩效,但每单补贴会更高一点。以上这些补贴,就需要来自外卖佣金。
 

线下餐饮转战外卖指南:深度解析佣金与流量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外卖平台佣金的三项资费组成中,平台使用费和技术服务费整体占比仅有20%,而骑手费用占总佣金费用高达80%。由此可见,配送费不仅是佣金的大头,而且还是一项硬性支出的成本。
 
由此可见,网上经常说的外卖佣金高达15%~21%的说法,实际是包含了配送费硬性支出的所谓“佣金”,如果商家不选择配送服务费而自行解决配送,几乎所有商家佣金立刻可以减少到个位数,可能会低于5%。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很多选择自行配送的企业,佣金率基本只有个位数。
 
实物电商佣金模式则完全不同,它并不包含配送成本。而对外卖平台来说,配送成本靠佣金的收入很难完全覆盖。据《美团点评扶贫报告》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里通过美团外卖平台获得收入的骑手增至370万人,370万骑手的工资就是实实在在的成本。
 
据美团2019年半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仅骑手费用一项,美团总计支出就超177亿元,而2019年上半年美团外卖佣金收入为216亿元,换言之,美团外卖平台佣金收入的8成多都用在了骑手工资上。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如今外卖平台佣金费率在15%-21%之间的定价逻辑了。
 
若以15%-21%的外卖平台佣金费率计算,除去配送费,一家外卖平台的实际佣金费率仅仅在3%-4%之间。
 
2. 为什么房租的压力比佣金更大?
 
有人会把外卖佣金类比于线下门店的租金,餐饮商家给外卖平台交的佣金相当于租用了线上的一个门店。然而,外卖佣金和门店租金是完全不一样。
 
对于餐饮商家来说,房租是硬性开支,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是固定的摊销和成本,不管商户是否开门营业,房屋租金一分都不能少。而且伴随着房价上涨,房租年年攀升,很多餐厅经营不下去,最大的原因在于房租成本逐年上浮。正因如此,由于疫情影响,商家大多不能开门迎客,营收上只出不进,自然受到重创。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的调查,疫情期间餐饮企业的主要费用是人工成本、房租等固定成本,以及储备物资过期损失、疫情防治物资采购损失。
 
与房租这一固定成本压力相比,外卖佣金则和缓不少。
 
不难发现,外卖平台的佣金是按业务量弹性增减,佣金的产生也是和配送服务联系在一起的弹性费用。商户不营业、不在平台上产生交易就不收取,有交易时收费则跟单量挂钩。因此,在疫情期间,很多外卖商户不营业就没有佣金的支出,事实上,外卖模式本身就是在灵活地给线下餐饮企业减压。
 
与其呼吁外卖平台降低佣金来给线下餐饮企业减压,还不如呼吁从房租、物业等费用上给它们松绑来的直接。实际上,在万达之后,大悦城以及全国近500家商场都在跟进,给予商户免租、降租等,与餐饮人共战疫情。
 
线上外卖不仅佣金模式比较灵活,商家还能通过外卖业务提升产能和收益。因为线下的门店租金一定,线上单量增加可以让租金等成本得到分摊。并且因为有了线上平台,地段变得不那么重要,商家不一定在最热门的地方开店,这也可以降低房租成本。
 
3.  他山之石:国外外卖佣金有何启示意义
 
如今外卖平台的佣金到底定得高不高?不如看一看国外外卖平台的数据再做定夺。
 
据亿欧的研究显示,美国GrubHub、Uber Eats和英国的Deliveroo平台的佣金率普遍要超过30%。以Grubhub为例,其收入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超过20%的配送费、12.5%的基础佣金、0-17.5%的4档推广费,而三项费用相加竟超过40%。
 
整体来看,欧美外卖平台几乎都为中国外卖平台的2倍。而对于更多的国外外卖平台来说,较高佣金率的背后还不包括配送服务,即便是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中国的印度,其外卖平台Swiggy的佣金率也高达21.6%。
 
对于外卖行业发展来说,城市人口密度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中国的城市人口密度普遍比国外要高,并且在国外的大城市,很多人不居住在核心城区,周边餐厅数量也并不多,配送成本相对较高。高昂的人力成本加上低密度的城市人口,使得国外的外卖企业很少会建立属于自己的配送队伍,大部分只是提供订餐服务,并不负责配送。
因此,国外外卖平台普遍佣金高昂,再加上不提供配送服务,使得商家有些费钱费力。对比下来,目前中国外卖依然享受着人口红利和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
 
所以,目前中国外卖佣金费率相比较国外并不算高。
 
对于商家而言,追求降低外卖佣金其实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如今外卖平台费率下降空间已经非常小了。在疫情重创之下,线下餐饮企业与其紧盯着佣金,不如落地切切实实地从根本上盘活外卖这一开源之路。
 
二:商家自救的“稻草”究竟是什么?
 
在疫情期间,外卖商户最大的问题显然是订单大幅断崖下滑,而不是佣金占比过大。举一个实际的例子:疫情期间,一个一天只有5单外卖的商户,即使佣金为零,显然依然不能生存,而如果他能想办法将订单增加到30单左右的正常水平,即使是20%的佣金,他依然可以维持生计或者略有盈余。而获得订单的方法,就是要赢得平台的流量支持,在消费者APP中有更多展示机会,并通过改进餐品质量、优化店面装修、增加安全宣传等方式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而在非特殊时期的经营中,流量带来的利润增长,从效率角度显然也高于佣金的减少。不妨来算一笔账:
 
假设一个商家每天有20单外卖,每一单收入30元,佣金是18%,其他成本暂且不计,则每天利润为492元。
(1)如果订单量不变,平台佣金率下降10个点到8%(如此低的佣金现实中已经不太可能实现了),那么每一单外卖收入增加了3元,每天只多赚60元。
(2)如果佣金不变,通过平台流量支持,以及商户经营的改善,订单量提高50%,每天30单,则每天利润为738元,收入增加远远高过降低佣金带来的效果。
 
显然,对于商户而言,订单量才是转战外卖的制胜之道。从商户角度看,佣金和流量是事情的两面,减佣金可以降低成本,增加流量可以提高收入。倘若订单量不足,降低佣金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其意义也就不大。
 
流量才是取胜之匙。流量意味着客源、意味着订单、意味着收入。
 
据笔者的抽样访谈,多数商户表示,流畅的数字化服务和丰富的流量比佣金更重要。商家生意要做好,不是佣金在起作用,而是靠订单规模去支撑,要看能否获得更多的流量。如果外卖订单量保证不了,上不去,即便佣金下降,对商家而言其营收没有本质的影响。
 
最近一段时间,正是得益于流量带来的正面价值,诸如广东新兴饭店、大鸽饭等品牌餐饮店在疫情期间外卖订单量持续上涨,部分位于广州老城区的餐饮门店与去年同期相比不降反升,这无疑是更为直观的一个印证。
 
由此可见,线下餐饮企业转战外卖,应该聚焦于流量,通过产品、运营等方面能力的提升,来获取更多的流量转化率,而非把目光放在佣金上。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对于商户而言大流量平台自然是做外卖的优选。此外,转战外卖自救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在它们的自救指南之中少不了修炼外卖内功。
 
首当其冲的是要打磨产品,在菜单结构上以外卖作为核心环节,进行适当的菜单设计调整,减少菜单菜品,停售复杂菜品,打造一套盈利能力强、适合外卖场景的菜单系统,以提升外卖的毛利率。
 
其次,在人员上需要优化岗位设计,确保外卖的运转。
 
疫情之下,线下餐饮企业需要平衡有限人力,优化成为关键词,可以将原有的堂食工作人员调整到后厨、外送等岗位,根据外卖营业时间段进行人员轮班,提升外卖相关工作效率。
 
此外,在品牌、口碑上做好提升。
 
比如西贝、味千拉面等在外卖中推出“安心卡”,在上面填写了所有经手人的姓名和体温,同时额外搭配消毒湿巾。这一策划对消费者体验提升,以及口碑、品牌服务上都是细节之处见真章的体现。
 
外卖之所以成为开源之道,商家落脚点就应放在流量上、订单量上。
 
对于商家而言,为了赢得更多的外卖订单,商户更需要着眼于升级客户管理、搭建会员系统、提高营销效率、开发数字化工具等。
 
这才是根本。
 
三:外卖平台&外卖商家:同此寒热
 
实际上,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平台和商家也是同寒同热的状态。
 
在全力抗疫的背景下,外卖平台同样损失惨重。疫情导致外卖业务单量和骑手数量骤降的情况下,固定成本没有减少,采购防护装备和增加相应措施反而进一步增加了成本,这些因素导致每单成本急剧上升,平台经营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所以说,无论是从现阶段商家的短期诉求,还是放眼长期“授人以渔”,只有帮助商家恢复订单数量,才真正有利于商户恢复经营。商户也只有与平台一起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才能够共克时艰。
 
在疫情爆发之际,无接触服务率先在美团、饿了么平台出现,它们共同上演了一场疫区外卖接力战。为应对疫情,美团推出无接触配送,现在很多小区和居民都开始自行限制外卖员的进入,或者留言让骑手直接放外卖在门口。
 
此外,饿了么和美团分别针对商家推出平台“保护”政策,以保证货品和服务的供应,与商家一起战疫情。实际上政策无论几条,都是两大平台在非常时期对商家进行深度绑定的竞逐,这既是个急难时刻的短线策略,当然也有长线作战的考量。众所周知,本地生活服务中 to B的意义在不断地起作用。
 
疫情爆发至今,谁也无法独善其身。
 
科技让社会变成了一张网,网上的每个结点灵敏异常又相互关联,已经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外卖平台,餐饮行业,是这张网上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利益共同体,没有你死我活,而是感同身受,休戚与共。
 
困境之中,唯有冷静应对,携手盟友,才能找到杀出重围的突破口。更恰当的观察视角,是将外卖平台和餐馆,视作正一起经历惊涛骇浪的船家与乘客,船家因为有乘客才存在,乘客也因身处船上,才有了穿越风浪的希望。
 
毕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谁也无力独自破局。
 
等到春暖花开时,平台与商家各自依然能从外卖上找到解馋的那顿饭,那才是真正的“一切恢复正常”。
 

歪道道,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同名微信公众号:歪道道(wddtalk)。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nW9-iqJBzAsLvgq4hhW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