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该如何度过经济下行期?

谈股论金,侃天侃地。大家好,我是格隆。今天我们聊一个事关我们每一个升斗小民的话题:一个普通老百姓,该如何面对和度过经济下行期?

经济有周期性,有繁荣,就会有萧条,有危机,任何国家都无法例外。不要以为一个人会一辈子生活在盛世。从历史上看,这是小概率事件。最著名的文景之治,也就只有43年。

我们几千年的历史,除了新中国时期,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垃圾时间,反反复复,来回折腾,城头大王旗,城外百姓冢。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习惯了过去30年经济高速增长期的大环境与行为模式,我们这整整一代人,都没有应对经济衰退和萧条期的经验,这导致不少人懵懵懂懂,甚至稀里糊涂,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支离破碎,一地鸡毛,最后还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有一句经典名言:动荡时代最大的风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延续过往的思考方式与行为逻辑。

我以一个宏观经济研究者和基金经理的双重角度,给普通百姓如何度过经济下行期,给些建议。

首先,你得正确认知和评估经济下行的时间长度与烈度。日本上个世纪在人口老龄化与地产泡沫破灭的双重打击之后,经过差不多30年的苦苦挣扎,才最终从泥坑里艰难爬了出来。

我们的经济弹性比日本大得多,当然不会简单重复日本的历史,但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与人口红利与投资拉动相关的那些“低垂的果实”,确实已被摘完。

从诸多角度评估,当前这个经济调整,都已不是某一个周期性的问题,也不是某一个领域的问题,而是全局性的。

作为人生资源和安全垫本就不够厚的老百姓,宁可过分高估这轮经济下行期的长度与烈度,也绝不可等闲视之。

其次,不要指望你能独善其身,全身而退。

很多人会有一种错觉,就是觉得在经济下行,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普通人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躲避掉危机。你想想如果普通人都能规避风险,哪里还有什么危机。既然是危机就注定了,大多数普通人就躲不过,所有人逃无可逃。多数普通人能够躲过的危机,那都不叫危机。

说完上面两个认知层面的建议,第三就是如何应对经济下行期的建议了。

最优选择,当然是抗争,与经济、与生活掰手腕。我知道很多人会对这个建议嗤之以鼻,因为很多人不是没有抗争,而是抗争完了,依然过得不太好。

老实说,这种波诡云谲、泥沙俱下的大背景下,多数人都不会过得有多好。但怎么办呢?日子总得过。March or die。我们必须往前走。这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强大,而是我们别无选择,我们没有退路。

我们每个人肩头都有养活妻儿、赡养父母的责任,有与生俱来、俯仰无愧的人生荣耀追求。躺平很容易,但那是一种很卑微、很屈辱的投降。但凡有一丝选择,没有人会愿意选择这种人生活法。把自己变成一个有力量的人,一个可以和生活扳手腕的人,是很难,但做一个躺平摆烂、无所事事的普通人也绝不容易。你可能一样要受尽困苦,最后还一无所得。

著名演员姜文写过一篇文章,《狗日的中年》。文章我没读,但我很喜欢这篇文章的标题,一下就记住了。

它其实可以套用到很多的名词前面,比如狗日的工作,狗日的生活……狗日的三个字非常传神,是一种咒骂,你丫不是好东西,折腾得我遍体鳞伤。但这三个字更是一种挑衅,一种蔑视,一种绝不退缩绝不认输的决绝:你狗日的别得瑟,尽管放马过来,老子和你拼了。

这是我欣赏和喜欢的一种生活态度。世事维艰,没有人能替你强大。生活本质上是一个欺软怕硬的货,你不举起你的拳头,不保持激情、爱和温度,它就一定会想方设法把你变得冷漠、麻木,把你揍得鼻青脸肿。

这个世界上,有人为一日三餐争,有人为高官厚禄争,也有人为天下争。记住一句话:我们是来创造生活的,不是委屈自己迁就时代的。

摆正了态度,剩下就是具体应对动作了。我的建议是7个字:养活自己,别作恶。能做到这7个字,就足够好了。

养活自己,蕴含着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让自己一直活着,二是活得还不算糟。在经济萧条期,这并不容易,需要在工作、投资、人际关系等诸多细节上做好。

首先是努力赚钱。这是你在经济萧条期最需要、甚至是唯一要做的事。别总扯一些有的没的宏大叙事,你需要做的是殚精竭虑去赚每一分钱,不要让自己和自己的家人陷入贫困状态。穷可以让人卑微到什么地步呢?网上看到一句高赞回答:为了获得低息贷款,南美某桑巴足球大国总统访华时说,他经常熬夜看中国足球比赛。

我们传统的教育和认识,总以为苦难会让人更为强大,但不是的。实际上大部分人,被苦难折磨得不成样子,懦弱、保守、浑身充满奴性。你如果不想让你的家人、你的孩子沦落到这种状态,你就去认真赚钱。

其次工作上,尽量别任性,别裸辞。996也好,896也罢,在这种大环境下,没有人是容易的,包括你的老板,他极可能比你活得还憋屈,还压力山大。一份工作,既是你基本生活保障的兜底,也是你维持绝大部分细胞求生欲望与活力所需要的疼痛的清醒。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去创业。实在要尝试,尽量试一试那些轻资产,最好几乎不需要资产投入的生意,比如,试试做网红。某种程度上说,当网红,是目前普通老百姓为数不多的几个上升通道之一,还能够偶尔看到咸鱼翻身的神话。而其他赛道,早就被瓜分殆尽,普通人基本没有染指的可能。

然后在家庭资产配置上上,尽量保守,尽量别买房,别上杠杆,别贷款,别轻易消费升级。如果想理财,那就相信人类命运,定投一些能代表全人类进化方向的科技类指数ETF,或者,配置到那些长久期、低波动的类固定收益品种。

然后,就是务必低调做人。经济萧条期的特征之一是社会和人群会充满怨艾和戾气,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一个什么举动就会让一个人达到他的临界点而突然爆发。你幸运地混得好了,关起门来偷着乐就好了,点外卖叫滴滴都客客气气,混得不好,就看看比你更不好的,或者回顾一下五六十年代,找找平衡,同时也找找平替,人喝汽水你喝水人吃冰棍你吃冰,一样解决问题。

特别提醒的一点是,如果不小心万劫不复了,那也绝对、绝对、绝对不要跳楼,贾跃亭许家印都没跳,你更不要跳。大不了做个老赖,谁也不能把你怎么样–人都是自已把自己逼疯的。

知玄说过一句话,“就算是垃圾时间,但拾荒也有乐趣,要不然呢?”

如果还想多做点有意义的事,那就去学习,去读书,一个人默默地读那种需要耗费很多时间的专业书。在经济萧条期,与老百姓而言,最不值钱的就是时间。把时间花在学习和读书上,去沉淀自己,提高自己,会是最有效对抗垃圾时间的办法。比如,学一门第二外语,或者,把你的英文单词量从原来的9000推高到20000。

最后是不作恶。这个很不不容易。因为时代的逼仄,会在某种程度上鼓励人性恶的滋生。作恶,不是单纯的偷鸡摸狗乃至杀人放火,所有违背良心、正直、上进、勇气、激情这些人类底层价值观,所有阻碍、破坏人群公共福祉,妨碍人类更富足、更有尊严生活的,都是作恶。

比如,当下方兴未艾的各种极端民粹和排外,就是如假包换的作恶。或许会有人说,排外算什么作恶,就算外资全撤走了,中国也不会垮掉啊。是的,确实垮不掉。你知道59-61的三年困难时期吗?你知道66-76年的十年浩劫吗?就那样都没有垮。你再看看我们东北边那个动不动放冲天炮的哥们,垮了吗?比起来,外资全部撤离确实算不了什么,这在中国 5000年的历史上毛都算不上,还垮,笑话。

但是你的人生肯定是垮了。你本来今天晚上早点睡,是为了明天去和大客户谈判时精力充沛,表现良好。现在晚上早睡,是为了明天排队买粮食排得前面一点。

最后是格隆想对很多说的一段心里话:很多时候,时代的变迁会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理解和应对能力范围。社会大潮滚滚向前,于老百姓而言,除了被动顺从和默默承受,他们歧视并无太多的选择。历史从来不是线性向前发展。个人与家族能否最小的避免掉历史的恶性轮回,只能是靠运气和认知。

但,无论如何,还是要乐观。我从来都相信,所有的山穷水尽,背后都藏着峰回路转。我们需要做的,是锻炼身体,调整心态,淡静观察,去努力发现和享受当下生活中的美好,并等待更多好事的发生。

好事当然会发生。事情不会一直糟糕,总会有均值回归。

有一段话,格隆特别喜欢,送给大家:日落是免费的,春夏秋冬也是,不要觉得人生那么无望,希望你快乐。我们总是为许多遥不可及的事情奔波,却错过了路边的花开,傍晚落在身上的夕阳。忙着生活的同时记得去感受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生活除了琐碎与平淡,还有可口的美食和无数盛开的花朵。

“晚风吹人醒,万事藏于心。我没说不公平,也没说苦,我说我知道了。”

我是格隆。关注我,做个清醒的人。虽然有时太清醒了,也会伴随很多苦恼,但,我向你保证,稀里糊涂、随波逐流的代价,一定会更大。(全文完)

中国房价跌回2016!

2021年至今,房地产连续三年阴跌,这是中国商品房市场建立以来的最长、最深的一次回调,堪称史诗级下跌。
几乎把国人的信心全都消耗殆尽了,到底什么时候才跌到头啊?
这个问题上周央行已经回答了:央妈罕见发声:房租将会稳步上涨!还没看的,大家可以回去补补课。
不过今天我主要是想和大家讨论,这一轮调整,中国房价到底跌了多少?
关于这个话题,网上太多五花八门的数据了,不同的统计样本导致的结果都不一样,不同级别城市也不同,今天我们先讨论一线城市。
主要是选取中原价格指数,中原价格指数主要是以二手房为主,数据精准到四大一线城市,也是目前各大主流机构比较认可的数据。
最后加上我个人多年来对房地产的观察和判断。
先把结论放在这:中国房价已经跌回2016-2017年的区间!
最近Wind和中原公布了7月份一线城市的二手房价格指数。
从图表可以看得出来,一线城市二手房基本跌到了2016年的价格区间。
深圳楼市走向被称作中国楼市的风向标,每一轮上涨和下跌都是领先全国。
把数据拉长来看,深圳是一线中涨幅最高的,也是最早见顶的,大约在21年的2月。
 
 
最高峰的时候深圳二手房成交均价超过8万,当时网上一堆深圳房价全国第一的文章。
 
按照中原的统计,四年来累计降幅37.3%,也是一线城市中下跌最多的。
2024年7月份,深圳最新的二手成交均价为5.9万,大约跌至2016年8月份的价位。
 
我查了一下,2016年二手房成交均价为5.4万/平,当年高月份一度高达6万/平。
所以深圳跌到2016年基本上是实锤了。
不过所幸的是,在中原价格指数中,深圳也是一线城市中第一个出现“横杠”的城市,也就是说止跌了。
 
下半年的成交数据至关重要,如果连续三个月价格指数都是出现“横杠”,那么便可确认,深圳房价见底了。
广州的涨幅向来慢深圳一步,这一轮广州涨势也不弱,仅次于深圳,房价最高峰发生在2022年初,当时二手房成交价最高去到3.7万/平。
去年广州跌幅都不算多,一直到今年,这股下跌的腰斩风才从深圳传到广州来了。
尤其是最近几个月,广州取消了限售后,一大堆前几年上市的次新网红盘扎堆降价抢炮,比如黄埔科学城的大壮名城,万科城市之光、番禺的越秀和樾府等等,基本上都是跌破底价,亏本卖。
市中心的一些二手豪宅比如海珠区的珠江帝景,最高峰卖到10万一平,今年回调至单价6万起,珠江新城的中海花城湾也从高峰期的21万+/㎡,跌到了13万+/平,跌幅达到34%。
增城知识城这些郊区就更别说了,跌幅近60%了。
目前广州整体已经从最高峰下跌26.8%,跌到2017年6月份的价位。
自从5月28新政后,广州二手房新增挂牌已经超过2万套,目前最新的挂牌量为15万套,创下历史新高。
我个人认为啊,现在广州依旧处于加速度的深跌中,如果按照深圳的步调,广州起码到明年初才会止跌。
接着我们来观察北上的价格走向。
 
其实北上对于广深而言,上涨幅度不算大,自然下跌也不会有广深那么猛烈。
 
主要是因为当初北上的调控相对是一线最严格的,炒房的门槛也高,投资客很难进场,市场会更稳定些。
上海的房价在2017年到达阶段性顶点后开始回调,一直到2020年疫情后开始冲高,21年和22年连续两年上海房地产都在牛市行情中,高位横盘吧。
23年正式开始回调,虽然最近上海老破小成交火爆,但基本上都是以价换量,豪宅火热也是因为新房有限价,富人才追捧。
根据上海网上房地产的实时数据显示,8月初上海二手住宅成交均价为57915元/平方米。
不过上述中原的数据显示,上海跌到2016年5月。
 
我查了一些数据,感觉应该是2017年比较准确,相对应的,2017年8月上海市二手住宅成交均价为57917元/㎡。
 
2016年的时候上海二手房均价才刚刚突破5万大关,2016年10月份二手房均价为52659元/㎡,目前距离这个价位还有一段距离呢。
不过上海这一次下跌回调分化非常明显,五大新城、老破小学区房已经跌回2016年了。
老破小学区房的代表高兴花园、密云小区,郊区代表嘉定新城这些,单价已经跌到2016年。
 
另一边市中心的次新房,大宁金茂府、绿城玉兰花园、仁恒森兰雅苑,位置好、品质新、学区强,所以基本没怎么跌。
这种分化,以后还会更加夸张。
北京的话,是这一轮上涨中步调最慢的,21年才开始有反应,23年9月份涨到顶点,最高峰的时候是二手房均价是6.4万。
但从去年10月开始,北京楼市突然熄火,进入猛烈的下跌周期。
 
我刚刚查了7月份北京最新的二手房成交均价,大约是5.4万。
也就是说,近一年时间,北京二手房均价已经下跌一万元。
中原的数据是,北京已经跌到2016年8月份,距离高点跌幅是27.4%。
其实也差不多了,2015年年初,北京二手住宅的网签均价在36000元/平左右,16年北京涨势最猛,从年初单价是4万出头,到年尾五万多。
今年我看到不少北京本地媒体都打出北京二手房跌到2016年的标题,甚至不乏经济观察报这些官媒。
 
经济观察报的这篇文章里面就有提到,北京目前是郊区无差别普遍下跌,城区主要集中在老小,跌幅普遍在40%—50%。
还有包括一些前些年的网红次新房,跌幅也很很夸张,比如最近太阳公元一套两房单位成交刷屏了整个北京楼市。
这套房源2023年最高峰时期成交价为1332万,成交单价14.92万/㎡。
同样户型,8月成交了一套南向的,总价总价975万,折合单价10.8万/㎡,这已经基本回到2016年的房价水平了。
 
大家别看新政后北京市场的成交量那么火爆,全都是以价换量才得以出手。
中原价格指数中把香港也列进去了,大家就看看吧,反正年初撤辣带来的需求已经释放完了,房价继续进入深跌。

分析完四大一线城市后,其实基本上也可以确认了,一线城市基本都跌到了2016-2017年的价格区间。
大家意味着什么吗?
这几乎是把2016年后棚改后的那一轮上涨吐了一大半出来。
那个时候全国启动棚改政策,通过涨价去库存,连续五六年的psl资金下发到各地,从海南到东北、从浙江到新疆,东西南北中就没有不上涨的地方。
那一轮上涨网上调侃是断子绝孙涨,越涨越绝望。
如今也几乎回到原点了,把当年货币超发的水(泡沫)全都挤干净了。
 

就是因为跌到这个程度,越来越多城市具备抄底价值。

跌的越狠的,越具备底部特征。

当然咯,如果你更细致去看的话,也会发现其实下跌也是分化的。
下跌到2016年,只是一个整体数据,要真的细究的话,你会发现
 
一线核心只是跌到2018年-2019年左右,一线郊区跌到了2015年甚至以下。
 

同样是下跌,但市中心明显更加抗跌,郊区全面崩塌。

普通人这一生总归是离不开房子,如何买房,怎么挑房,这里就很考验眼光了。
同样的,未来市场一旦回调,也只有市中心的房子第一时间反弹,郊区怕是已经被淘汰出局了。
 

作者:樱桃团队

来源:樱桃大房子(ID:ytdfz8

转自:

438分上同济大学;460分去上海交大!究竟是福还是祸?

2024年高考,全国有两位“捡漏王”诞生了!460分被上海交大录取438分考上同济大学

要知道宁夏的高考满分是750分,这位同学用二本的分数上了985院校,怎么不算香呢?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在宁夏的国家专项提前批中,只需要438分便可以被录取。

作为同济的王牌——土木,曾经热门的土建类专业,如今已经不再是考生们的首选。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衰退,土木工程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这些种种都让大家觉得即使上了同济大学的土木专业,也不算好事。

土木是同济的王牌,但是土木不等于同济。

同济大学这所学校,还值得报考吗?

近些年同济大学的土木专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同济的土木在浙江、山东、河北、重庆都遭遇滑铁卢,成了该校的最低专业分数。

24年投档分数

相较于2023年,同济大学Q4组2024年的录取位次下降了1160位。

同济大学Q4组(生物:2024年最低541分,招生专业包含护理学。

同济大学Q5组(物理+化学):2024年最低549分,招生专业包含康复物理治疗。

同济大学Q3组(不限):2024年最低565分,招生专业包含广播电视编导。

同济大学02组(不限):2024年最低576分,招生专业包含人文科学试验班、法学、物流管理、会计学。

同济大学01组(物理+化学):2024年最低580分,招生专业包含工科试验班、经济管理试验班、理科试验班。

不难发现,同济大学01专业组投档分数线最高,当然其中的专业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好就业且薪资较高的,目标是同济大学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务必好好打磨物理和化学。

建校已经113年的同济,一直以出色的工科闻名全国。不仅修起了大半个上海,在全国的土木、交通、桥梁建设中,更是随处可见同济人的身影。

同济大学是“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副部级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土木老四所”之一。

2023年,同济大学国内软科排名第17,校友会综合排名第19,QS排名世界212名。

在沪招生

王牌专业

同济大学王牌专业众多,30个博士后,248个硕士专业,学科门类齐全。最热门的专业可能包括工科试验班、临床医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这些专业在同济大学可是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和录取竞争度,每年都吸引着大量优秀考生前来报考。

土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设计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已在多个主流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20名。

8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2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6个学科进入ESI前千分之一。

新兴学科快速崛起,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环境与生态、计算机、智能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等学科进入世界前列。

2024年5月同济大学ESI上榜学科情况 图源:最佳大学

除了土木之外,环境科学、城乡规划和管理科学工程也都是A+的学科。

同济的工科实力整体不错,其中土木、建筑是老牌优势专业,相关专业实力都非常强,大概国内前二,然而由于行业不太景气,近两年报考热度略有下降。

同济和德国合作密切,汽车相关专业非常有名,在土木建筑之外可以考虑;信息类专业中同济的测绘挺好的,计算机、电子类专业相较交大有一定距离,但也还不错,再加上这些是热门专业,也可以考虑。

毕业去向

2023届毕业生总数为11244 人。男女性别比为1.37:1。其中,本科生男女性别比为1.73:1,硕士生男女性别比为 1.14:1,博士生男女性别比为 1.49:1。

其中,全日制毕业生8779人,非全日制毕业生2465 人;

  • 本科生 4346 人,

  • 硕士生 5821 人,

  • 博士生 1077 人。

截止2023年12月15日2023 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6.31%。

本科生与上届相比:

  • 国内升学同学明显增加,主要是保研增加。

  • 出国出境留学明显反弹,略接近2020届水平。

  • 深造人数、深造率创历史新高。如果加上规培,深造率高达62.79%。

转自: 上海升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