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后浪”——写在五四青年节之际

大家好,这里是申老师!

申老师说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

昨天晚上,

B站的“后浪”视频,

一时间火爆朋友圈。

 

今天申老师终于

鼓起勇气看了。

(之所以要鼓起勇气,

是怕这视频煽情过度,

万一看完没有心潮澎湃,

没有热泪盈眶,

怕有负于前浪的殷殷期盼。)

申老师说

“后浪”们生于和平安定,

文化繁荣的年代,

自带时代之开放多元的气质,

因此作为长者的“前浪”,

大声赞美“后浪”,

并鼓励“后浪”勇往直前。

Wait!

申老师说

在热泪盈眶之前,

我们先揉揉眼睛,

看几张视频截图。

也说“后浪”——写在五四青年节之际

在峰峦之间欣赏山水

 

也说“后浪”——写在五四青年节之际

在科技展会试用产品

 

也说“后浪”——写在五四青年节之际

用iPad pro和Apple pencil学习外语

 

也说“后浪”——写在五四青年节之际

搭飞机去遥远地方旅行

 

也说“后浪”——写在五四青年节之际

进行跳伞运动

 

也说“后浪”——写在五四青年节之际

坐直升机(或者开直升机?)

 

还有穿汉服起舞之类的画面,

恕我不一一截图了。

申老师说

以上的画面都一个共同特点,


 

不是每一个“后浪”,

都能过上这样一种

“自由选择”的生活。

 

美好的时代,

也不是只叫后浪去创造。



一、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可以尽情地享用。

不是所有年轻人,都可以平等开放地享用中国发展的成果!60后、70后的“前浪”们,特别是大城市的“前浪”,买了房子,当了房东,他们的孩子才有资格被称为“后浪”。来自六线外小县城或者乡镇的年轻人,最多只能叫做“韭菜”

 

小地方的年轻人,甚至直到成年,也没有出过省,他们的眼界限制了他们的选择。

 

而留守儿童,则基本没有选择的权利。

 

我想到了两句诗,

且吟给大家——

 

苦恨年年压金线,

为他人作嫁衣裳!

 

君不见: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历史无新鲜事。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世家大族,

举止高雅,

言谈玄妙。

他们和今天的“后浪”一样,

拥有那个时代最丰富的见识,

欣赏最高雅的艺术,

他们的痛苦,

是“有志不得伸”的痛苦,

当我们倾慕魏晋风流时,

谁能看到,

底层百姓命贱如草芥?

 

阶层问题是人类永远的问题,

“现代文明的成果

只落到了上层精英的手中,

不是每个人都能“尽情享用”。

 

当自称“内心强大”的前浪

盛赞时代,

居高临下地羡慕“后浪”时,

当下社会发展机会不均的问题,

被掩盖或无视了。

二、很多人,从小你们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很多人在童年就进入了不惑之年,不惑于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壁垒被打破,你们只凭相同的爱好,就能结交千万个值得干杯的朋友。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

这段话,还是一样的问题。“很多人”,恐怕这些“很多人”,在整个年轻人中,也算不上多数。只有精英,才能过上这种“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的生活。

“选择的权利”,不是人人都有。

有的人,根本没有机会“热爱”。

留守儿童和大城市的孩子,

生长环境有天渊之别。

就算考进一所大学,

说着同一种语言,

彼此却完全无法互相理解。

“人和人之间的壁垒”,真的打破了吗?

也说“后浪”——写在五四青年节之际

三、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是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我看着你们,满怀敬意。

一个时代塑造一代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征,

有一代人的悲欢。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方,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

都曾经历繁荣,

涌现一代自信昂扬的年轻人。

 

我们只不过是也到了这个波峰,

敬意或者轻视,

都duck不必。

四、向你们的专业态度致敬。你们正在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你们把自己的热爱变成了一个和成千上万的人分享快乐的事业。

 

传统→现代,经典→流行,学术→大众,古典精神的消解,把传统、经典、学术的内容解构成pop文化,一切皆可娱乐化,本身值得怀疑。

 

“把自己的热爱变成了一个和成千上万的人分享快乐的事业”,这个事业,是网红,YouTuber,up主……当做网红比勤恳劳动要赚得多得多的时候,这个价值取向也值得反思和警惕。

五、向你们的自信致敬。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与否定,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像你们的大气致敬,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与否定,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

这句话本身就和后面的“美美与共,和而不同”构成自相矛盾。

 

美美与共,和而不同,是对彼此的尊重,

而“XX人才如何,XX人从不如何”,缺少包容。

 

何为“弱小”?又“否定”什么?

否定就是消极的吗?

要“赞美”和“鼓励”什么?

大量的“赞美”和“鼓励”就是好的吗

 

我们要警惕这种非此即彼,踩一捧一的“判断式”的鸡汤。

六、更年轻的身体,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有一天我终于发现,不只是我们在教你们如何生活,你们也在启发我们,怎样去更好的生活。那些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看你们,就像我一样,我看着你们满怀感激。

“更年轻”,所以“容得下”,“更多元”?

恕我直言,“容得下”这件事,只和一个人的阅历、见识、思考相关,和“年轻”没什么关系。

 

请勿“戴帽”,年轻人不必天生能容;

无需“感激”,年人仍需时时自勉

归根结底,这是个人的学识问题。

 

年轻不是包容的理由,

年老不是堕落的借口。

每个人,不论年岁,不分性别,无论贵贱,都应该修养自身。

七、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因为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同上一条。

 

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情,可以是“人”,但不必是“年轻人”。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值得欣赏的特质,各年龄段的人一起,构成了这个社会。

 

这句话认为“年轻”就是好的,仿佛年纪大了之后,就是老朽。正是出于这种观念,三十而未嫁娶,就被称作“剩男”、“剩女”。

 

老年人要么“不服老”,

以五六十之龄而强装少男少女,

要么“倚老卖老”,

以“年老”为由自我放弃。

 

每个人,不论年岁,不分性别,无论贵贱,都可以修养自身,共同造就美丽的中国。而世界更喜欢中国,是因为中国变得更富裕,中国人变得更从容、更友善,而不是因为人“年轻”,或“年轻”人。

八、因为你们,这世上的小说、音乐、电影所表现的青春,就不再是忧伤、迷茫,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难道现在的后浪,青春就不能忧伤了吗?

每一代人,在青年时期,都会有忧伤迷茫,也有勇敢善良。

 

真诚的忧伤和迷茫,真诚的善良勇敢,二者并无高下之分,也不需要截然对立。

 

还是那句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有一代人的悲欢,有一代人的精神,只要是真诚的情感,都应该给予彼此尊重。

九、不用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我们这一代人的想像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如果你们依然需要我的祝福,那么——奔涌吧,后浪!

如果申老师可以算是“后浪”的话,我只想问一句,“亲爱的前浪,房租可以稍微便宜点吗?”

 

毕竟,祝福不能当饭吃,口惠而实不至,后浪可能会变成一潭死水,不再奔涌,那时候,也请不要痛心疾首,又转而哀叹年轻人都是“废物”了呀。(参考日本的“昭和男儿”和“平成废宅”,此事可能会同样发生在中国。



申老师说

最后,在五四青年节之际,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鲁迅

归根结底,不过是“真诚”二字,诸君共勉!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nCYNXwc6yqBkYfXaJIbMRg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