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海198所高中平行志愿分数线排名!

2020上海中考各区县、各批次分数线全部出炉。把198所高中分数情况进行汇总,不仅给出总排名,而且将各区头牌高中、60余所市重点高中的平行志愿分数线分别进行对比,为大家分析上海各区考取市重点高中的难易程度。

 

需要说在前面的是,不能以录取分数的高低来评判一个学校的好坏,录取分数高只是说明今年该区志愿报这个学校的人多、且区里的整体分数都不错,所以导致竞争激烈,分数飙高。如果对比外区同档次的高中的话,分数线高也可以从一个方面说明这个学校今年生源好

从2020年的分数线,我们能够大概看出区县间生源的优劣、竞争的激烈程度,这对于后续的中考家庭将有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2020上海198所高中分数线排名

 

2020上海198所高中平行志愿分数线排名!你的理想高中,分数线多少?

2020上海198所高中平行志愿分数线排名!你的理想高中,分数线多少?

2020上海198所高中平行志愿分数线排名!你的理想高中,分数线多少?

2020上海198所高中平行志愿分数线排名!你的理想高中,分数线多少?

今年平行志愿最高分前10名分别是:

上中600.5分复附600分、

交附嘉定595分(分校中佼佼者),

建平、华二普陀594.5分,南模593.5分、

七宝593分,进才592分,大同591.5分,

上海实验、上中东并列第10名,591分!!

 

2020年16区头牌高中的分数线
2020上海198所高中平行志愿分数线排名!你的理想高中,分数线多少?

从表中可以看出,虽然今年深受疫情的影响,但各校分数线也不见降低反而蹭蹭上涨。普遍呈上升趋势平均上涨了4.16分。最高的上涨达到9.5分之多

 

 各区62所市重点高中平行志愿分数线 
2020上海198所高中平行志愿分数线排名!你的理想高中,分数线多少?
2020上海198所高中平行志愿分数线排名!你的理想高中,分数线多少?
2020上海198所高中平行志愿分数线排名!你的理想高中,分数线多少?
各区市重点高中分数排名
2020上海198所高中平行志愿分数线排名!你的理想高中,分数线多少?
徐汇、浦东、闵行竞争最激烈,进市重点高中分数最高。
宝山、静安、青浦、金山、崇明。这几个区算是比较好考市重点的区。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BsWEAoTdIU9mktbTHNtnVg

爱买奢侈品的年轻人,钱从哪来?

爱买奢侈品的年轻人,钱从哪来?     

作者 | 南仔、张家郡、曾欢、常芳菲

报道 | 难逃一吸

ID:huxiu4youth

 

     

 

没有什么比 “ 年轻 ” 二字更值钱。

    

 

你瞧,媒体拿起放大镜观察着年轻人生活的每个细节,他们用一条条怪诞而离奇的新闻,满足读者对年轻一代的遐想,用关注换取一篇篇百万加作品和五位数奖金。

 

资本、品牌,当然知道年轻人代表着未来。它们加速年轻化,前仆后继地抢滩登陆年轻人的阵地——在这个白酒都试图借鉴年轻人喜爱Party文化转型做鸡尾酒的时代,丝毫不会令任何人怀疑——年轻,就是这个时代的拜物教。

 

在外国,社会学者用“generation – 世代”来划分人群、研究画像;而在中国,人们更习惯用80后、90后、95后、00后这种叫法对人们归类总结;但无论叫法和划分有多大差异,目的却都是一致:观察到自己所处时代的变化。

 

这份虎嗅 X Vouge Bussiness 携手发布的《年轻人奢侈品消费分析观察》就是当代浮世绘中的小小拼图,其目的很简单:搞清中国最年轻的群体是如何看待消费奢侈品的。

 

我们通过虎嗅App收集了1366份问卷,这些数据样本来自中国132个城市中的80后至00后奢侈品消费者。

 

在分析中,我们将用80后、90后、95后、00后之间的消费差异,获得比较的视野,让年轻人奢侈品消费的群像更加清晰。

 

本次观察主要分为五部分:

 

#01 Supreme在年轻人心中算是奢侈品吗?:通过受访用户数据了解人们对奢侈品的认知,并搞清在高溢价品牌愈发增多的今天,奢侈品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02 年轻人买奢侈品为了啥?:通过受访用户数据,分析用户的奢侈品消费心理。

 

#03 买奢侈品的钱从哪来?:通过受访用户数据,了解用户奢侈品消费的主要来源。

 

#04 年轻人从哪了解奢侈品?:通过受访用户数据,了解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沟通渠道。

 

#05 疫情影响你买奢侈品了吗?:通过受访用户数据,了解新冠疫情对奢侈品消费的影响。

 

Supreme在年轻人心中算是奢侈品吗?

 

中国年轻人在奢侈品消费力上的崛起,早就令人瞩目。

 

麦肯锡在2019年4月公布的《中国奢侈品报告2019》中提到:2018年,以80后和9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分别占到奢侈品买家总量的43%和28%,分别贡献了中国奢侈品总消费的56%和23%。

 

爱买奢侈品的年轻人,钱从哪来?

 

图片来源:麦肯锡中国奢侈品报告2019

 

而在2019年6月BCG与腾讯广告打造的《2019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者数字行为洞察》报告中,年轻群体的消费力被再度证明:

 

中国占据全球奢侈品市场1/3,其中30岁以下人群承揽了高端奢侈品42%的消费。这也就意味着,90后至00后的奢侈品消费力远比他们的前辈更具想象力。

 

爱买奢侈品的年轻人,钱从哪来?

 

图片来源:2019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者数字行为洞察

 

在奢侈品消费贡献格局变化的背后,我们好奇,不同年龄群体对奢侈品的认知流动了吗?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80后、90后受访者对于奢侈品特征的首要认知,大多集中于品牌特征以及精湛工艺。

 

但00后受访者则与前辈有所不同,他们对奢侈品的第一认知是价格昂贵,这种观点占比达到了43.9%;其次才是品牌与工艺;更有意思的是,29.3%的00后受访者认为时尚流行是奢侈品的第三特征。

 

所谓时尚流行,指的就是引领时尚的地位。比如这两年流行街头风设计,因此,设计做的好的品牌会在年轻人心中有额外加分,但这并不代表奢侈品的定义被扩散。

 

2000年出生在杭州的小李告诉我,奢侈品在他的生活圈子里象征着家境和品位;他自己的感觉是,跟着当季爆款走,不但能获得身边人的追捧和网上的点赞,更会在恋爱中多获得一些异性瞩目。

 

这种社交荣誉与现实社交优势裹挟着他跟着潮流走,他在2018年加价购入Balenciaga Tripe S ,在2019年购入Dior oblique马鞍包,并又在今年通过代购预购LV x Humanmade的联名款,以期赶上时尚头班车。

 

他认为,带有街头风格的奢侈品最招年轻人的喜欢,但有趣的是,他们并不会把FOG、Supreme或是Off Whtie这种溢价率较高的服饰品牌归于奢侈品的范畴。“它们只有跟奢侈品联名才是奢侈品,其他时候,它们就只是街头品牌。”

 

同样的观点,也流行于80后、90后的受访者之中;这一点,也可从各年龄层最爱的奢侈品牌的数据中窥见,三个年龄群消费者喜欢的TOP 5奢侈品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

 

唯一的差异,仅展现在Hermes与GUCCI身上。80后钟爱品牌前五位中没有Hermes,而00后钟爱的品牌没有80后、90后爱的GUCCI。

 

对于80后,1996年比LV晚入局中国市场6年的爱马仕,在80后心中的品牌相对较弱;而对于00后,GUCCI或因缺乏像Dior X Kaws、LV X Supreme那样深度迎合街头品位的产品,因此被挑剔在外。

 

爱买奢侈品的年轻人,钱从哪来?

 

从宏观数据表现上看,各年龄层的人们对于奢侈品定义,都没有单纯的因品牌溢价率而拓展边界。

 

另外,在了解各年龄层次消费者对奢侈品的看法之后,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特征,他们普遍对奢侈品都有个“神圣”到“祛魅”的过程。“当有第一件奢侈品时,会觉得很骄傲,有一件属于自己的这么贵的东西,但之后就没有这种感觉了”,“刚接触到的时候,感觉好高端啊,是仰望,会有盲目的追求,但现在冷静了很多,能够平视了。”

 

在另一位00后女孩那里,奢侈品带来的兴奋感就更速朽:“初中毕业的舞会,我有了自己的第一件奢侈品,一套裙子和高跟鞋,小的时候挺自卑的,穿上这个很安全,终于有人能注意到我,穿上会觉得自己和电影里的女主角一样闪亮,当时有一个冲动把衣柜里的东西都换成这个牌子,但一个月后就没有这种想法了。”

 

年轻人买奢侈品为了啥?

 

尽管在奢侈品认知上各年龄阶层消费者趋同,但是在消费偏好上大有不同。

 

先看消费力:

 

过去一年平均每名受访用户购买4件奢侈品,人均消费3.7w元。

 

用户们对奢侈品并不陌生,从消费年限来看,00后中也有近七成“奢龄”超过一年,90后中已有五成“奢龄”超过三年。

 

爱买奢侈品的年轻人,钱从哪来?

 

我们调查发现有43%重度奢侈品用户(平均每月购入一件以上)个人月收入超过5万。

 

从消费人群构成上来看,90后(1990-1994年出生)这一群体为消费主力,贡献了消费总额的44%。但是,从人均消费金额上来看,最有消费力的是1985-1989年的奢侈品消费用户,在过去一年平均消费4.1w元。

 

其次,看偏好消费的奢侈品类别:

 

80后与90后类似,都最爱在包袋品类上花钱。包包在他们最常买的奢侈品中分别占比66.2%和49.5%;对剩余偏好消费品进行细分,就会发现90后在奢侈品消费上更显多元。

 

而80后奢侈品消费者对手表和珠宝这类价格较高的奢侈品更具购买力。这个年龄区间的消费者把奢侈品看作是生活必须品。采访中,一位85后女孩告诉我们:“最近一次购买的奢侈品是朗格的表,50万,我是这个牌子的忠实粉丝。”

 

一个90后男生为了买到普京同款万国手表一口气花了三万多。他从十几岁就把普京当成偶像,消费奢侈品最大的动力也来源于此。他购买过普京的衬衫、鞋子、手表。而这款手表以当时的卢布对人民币汇率来计算,价值5万人民币。他想了一周,当对方说三万多也可以的时候,他就决定买下来。但戴上的瞬间就迎来幻灭时刻。“表圈都说什么人戴什么表。”他说,“普京戴这块表是提升了表的价值,我戴的话,就变成这块表提升了我的品位。”

 

00后偏好消费的物品则是化妆品与鞋,这一数据比例比80后高出13.6%,比90后高出8.2%。

 

00后的男孩女孩,偏爱为Balenciaga Tripe S 、Guidi 、STUART WEITZMAN 5050 、Maison Margiela之类的奢侈品鞋履付费,在采访中他们普遍认为“鞋比包更重要,是人的脸面”

 

在奢侈品的消费动机和决策时间上,超过一半的人从了解到购买的时间为一周之内。

 

1991年出生的、已达成财富自由的福建女孩“月亮”,上个月在专柜买下20余万的爱马仕鳄鱼皮Constance,只考虑了一个多小时,一方面她觉得自己的可支配收入可以轻松应对这笔消费,“我买奢侈品的心态就好像是买乐高一样”,另一方面她主张购买“保守的”、“可以长时间使用的”奢侈品,而她觉得鳄鱼皮Constance即使自己老了也不过时。

 

调查中我们发现年轻人首要购买动机是“自己喜欢”,其次是对自己的奖励和犒劳。此外,奢侈品能给人彰显品位、提升自信及个人魅力:

 

其中00后通过奢侈品来“彰显个人品位”的比例较低(32%),而更多是希望能“吸引别人的关注”(24%)。

 

爱买奢侈品的年轻人,钱从哪来?

 

而在80后90后消费群体中,奢侈品还承载了更多职场工具的意味,需要用它们营造靠谱、体面的形象,43%的受访用户认为奢侈品能让自己更有自信,15%的受访者认为奢侈品能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其中,80后的决策周期更短,但他们在购买奢侈品的时候更多考虑个人使用需要。“年纪大一些的人,买奢侈品是为了追求更好的质量,更愿意为产品背后的附加价值付费。”而95后则更容易被产品设计/外观以及产品的热度和流行度吸引。

 

爱买奢侈品的年轻人,钱从哪来?

 

在购买渠道上,80后钟爱在免税店购买奢侈品,90后钟爱在品牌专柜购买奢侈品,采访中多位90后提到,他们对其他渠道缺乏信任感。而对于00后来说,通过品牌官网购买的使用比例相对较高,达到46%。

 

爱买奢侈品的年轻人,钱从哪来?

 

对于中古奢侈品,用户接受度与年龄具有相关性,越年轻的用户对中古品的接受度越高。

 

其吸引力主要是性价比高,可以用较低的成本使用和拥有奢侈品。

 

但也有用户表示,不太愿意接受别人使用的物品,可能会考虑购买一些饰品,而且大多数二手店的陈列和店铺装修很“土气”,和奢侈品的属性并不搭边,有需求还是会优先选择全新物品;另外一种就是收藏夹的稀有品,有用户提到这需要专业的鉴别能力,所以“不敢尝试”。

 

对于A货的态度,67.89%的受访者接受不了A货,但仍有32.11%的用户可以接受A货。

 

而接受A货与否这件事,与收入有关联性。数据观察中,A货的接受程度对于月薪5万以下消费者占比都在三成左右,在而月薪5万元以上群体中的接受度仅为两成。

 

部分不能接受A货的受访者表示,A货与奢侈品消费核心诉求相悖,即“要带来心情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及“凸显品位和提升自信”,这是高仿品不能给予的。

 

爱买奢侈品的年轻人,钱从哪来?

 

但这件事也不能粗暴地以收入高低来诠释,有时这仅仅是个人消费观所决定的。

 

对于这个问题,上文我们提到的福建女孩“月亮”表示,虽然她年收入百万,买爱马仕只考虑一小时,但依旧会选择A货。比如,去年女孩特别流行踩着穿的Gucci乐福,她就觉得如果花正品的钱踩着穿还是多多少少有些不舍,性价比较低,因此她会买A货。

 

对于A货消费的出发点,不同收入阶层也有不同表现:

 

一位00后的受访女孩表示,她的妈妈曾经花正品一半的价格买了一个高仿,只是为了别人看不出来。她认为对待奢侈品A货消费人们是不公平的:“如果中产或收入更低的人买高仿,人们就会觉得是虚伪虚荣,但当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够高了,用假货就没有问题。”

 

买奢侈品的钱从哪来?

 

在消费来源和支付手段上,各年龄奢侈品消费者群体也有较大差异。

 

首先是消费来源,就是很多人好奇的——他们的钱从哪来?

 

90.4%的80后受访者以及81.7%的90后受访者表示,奢侈品消费的主要来源是个人收入。

 

“其实,现在奢侈品的门槛并不高,一个两三万的包稍微努努力是能买的,何况一些入门级的单品,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一位85后女孩语气淡然地表示。另一位90后男孩也是在工资收入达到相当水平后才涉足奢侈品消费:“刚工作那会儿,收入还不错,感觉有点飘,就买了自己的第一件奢侈品。”

 

而75.6%的00后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奢侈品主要消费来自父母的资金支持。

 

在采访过程中一位95后的男生告诉我们,他个人收入覆盖1/3的奢侈品消费,剩下的2/3是家里人支持。另一位00后女孩表示:“购买奢侈品的钱主要是父母给的生活费。”

 

爱买奢侈品的年轻人,钱从哪来?

 

当然,年轻人在消费奢侈品过程中的超前消费也不再特殊,参考年轻人在支付手段偏好上的数据,可以看到,90后更加偏爱信用卡消费,00后开始接受用民间借贷的方式支撑自己对心仪奢侈品的追求。

 

这其中,过度追求奢侈品导致严重负债的极端情况,在年轻人群体中也时有发生。

 

在采访中,一位在金融销售行业工作5年的90后小张因过度奢侈品消费,已经背负6位数欠款。这不是孤例,据他描述,他们公司至少也有3人因过度奢侈品消费,而背负金融信贷。

 

小张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钱好挣,感觉太阳永不落山,机会大把,所以常常通过信用卡消费奢侈品,以满足欲望。

 

那会儿他最喜欢像Fendi、LV、Gucci这种具有高辨识度的奢侈品,在最疯狂购买的时候,甚至连公交卡套都得是LV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行情变化,收入开始入不敷出。

 

因此,只能通过套现的方式拆东墙补西墙,一点点补窟窿。为此,他时常需要向家人求援。

 

年轻人从哪了解奢侈品?

 

从数据观察不同年龄层消费者与奢侈品第一次接触,可以发现,80后用户们主要是通过时尚杂志接触到奢侈品概念的。

 

而90后、00后群体中,通过身边人了解奢侈品的现象成为主流,在00后群体中34.1%的用户表示是通过“身边的人讨论”了解到奢侈品的。

 

00后的讨论是带有社交场景的,比如在上初中的时候和同学们攀比谁穿了AJ、巴黎世家,在这种场景中他们对品牌迅速产生认知并种草。

 

爱买奢侈品的年轻人,钱从哪来?

 

对于消费奢侈品,主要是在消费奢侈品文化,这一点从用户们平时了解奢侈品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分布也可以看出。

 

从上表可以看到,社交平台位居第一,尤其是90后和00后,超过一半是通过社交平台了解奢侈品相关信息的。

 

一方面反映了奢侈品的社交意义;另一方面则表现了品牌注重社交媒体购买转化率的态度。这种组合,正让奢侈品宣传比以往更具说服力。

 

不信的话,就去看看朋友圈奢侈品广告流下面的点赞和品牌公众号的数据,就会发现它的能量。

 

爱买奢侈品的年轻人,钱从哪来?

 

疫情影响你买奢侈品了吗?

 

受全球疫情影响,超过四成用户表示对奢侈品的消费欲有所降低,“会刻意减少自己的消费”;但也有9%的用户因疫情反而有所提升,“有点报复性消费,疫情哪里都不能去,就会想买个贵的东西”。

 

奢侈品代购也受到疫情冲击。

 

多位北京代购告诉我们,销售额同比去年降低约50%,很多老客户都不来了,他们把这种改变归结于疫情下的消费信心降低。

 

爱买奢侈品的年轻人,钱从哪来?

 

数据研究部分到此结束,在未来,虎嗅将持续关注青年群体奢侈品消费上各类新奇现象以及整体的变化。

 

但,我们拒绝也无意粗暴地用这篇文章里的数据和分析,作为某一以年龄划分群体的概括,因为概括本身就是一种懒惰的自以为是。

 

因此,在数据分析背后,我们尽力通过对年轻奢侈品消费者进行电话采访和网络征集,来让此次观察变得更加具体、生动;他们给了我们一些相当有趣的年轻观点:

 

还有几条年轻消费者的观点

 

    • 8%的受访者会跟朋友共享奢侈品。

       

    • 除了爱马仕、香奈儿以外,其他奢侈品没有街头文化改造,对00后消费者的吸引力都在下降。

       

    • 90后和00后消费者认为,年轻化不该是贴LOGO联名那么简单,在他们眼里那叫圈钱。他们更喜欢Kim jones、Virgil Abloh治下的Dior和LV的作品。

       

    • “以前的奢侈品打造的是高贵、高冷、距离感,现在的品牌会注重街头,我们现在的人会注重重新定义规则。”——00后,女

       

    • “我只会在搭配上用奢侈品点睛,似是而非的表达人上人的感觉吧。比如腰带、钱包、手链什么的,大LOGO背心什么的真算了,没态度。”——90后,男,

       

    • “我真的觉得买奢侈品太贵了,每次看到很好看就想买,想到价格就停下了手,工资少还要还房贷,一个包就是小一平方米的房了。”

       

    • “买表和买包这两个服务体验,真正的服务其实是从确定下单的时候才开始,而不是进店开始的,比如我买劳力士,他们给我调整表带舒适度,调了40分钟,这些服务就是让你瞬间觉得自己尊贵,得到虚荣心的满足,而这些,是代购给予不了的。”——80后,男

       

    • “奢侈品对我来说就是必需品,我知道很多人戴有色眼镜看年轻人用大牌这事,其实大家真的可以宽容点开放点,每个年龄段都有人以这些消费为乐趣,获得幸福感,无关审美和虚荣,又有何不可?”——95后,女

       

    • 不少00后在采访中表示,他们喜欢爱马仕,但因其造型成熟,所以短期内并不会考虑。

爱买奢侈品的年轻人,钱从哪来?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eXIDQ5JM0p4iXfRBPrjxDw

龙永图:暂且不要讨论中国崛起,先问问3个更重要问题

龙永图:暂且不要讨论中国崛起,先问问3个更重要问题
作者:龙永图
来源:新浪财经
40年来,中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到2010年,我们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当时,全球媒体都在热议,什么时候中国经济的总量会超过美国?
这时,澳大利亚的一家报纸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我们暂且不要讨论中国的经济总量什么时候能够超过美国,先问问另外三个“什么时候”。
第一,什么时候全球的精英会把孩子送到中国留学,而不是像今天都把他们的孩子送到美国、欧洲留学?
第二,什么时候全球的年轻人会最欣赏中国的电影、文化、书籍,而不是像今天他们最喜欢的是美国、欧洲的电影、书籍、音乐?
第三,什么时候全球的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会首选中国的品牌?
这“三问”确实打中了中国的要害。
特别是第一个问题,欧美教育能够吸引全球人士到他们国家学习,说明了全球精英对他们教育内在价值的认同,包括我们政府职员。
我原来一直不太同意我们送自己的孩子到美国去接受教育,但我的外孙女去年就到了美国,那种内在的力量是我们都抗拒不了的。
这“三问”说明,在讨论中国的经济时,一些理智的人士已经开始考虑中国以教育为核心的软实力了。
而我从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也确实感到,教育的问题不仅仅关乎教育,还关乎我们整个国家的竞争力。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01
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时,教育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
现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着一些重大问题:
一是经济转型问题,问题是把过去对经济增长数量的关注转移到经济发展的质量上来,而质量的问题,说到底是要整个国家形成一种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目标的价值认同。
过去我们说某个地方的经济质量好不好,是看它的GDP;现在要看经济增长了以后,老百姓是不是得到了真正的好处。
过去提到提高城镇化就是盖房子,现在的城镇化是要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所以我们经济转型核心的问题,就是要形成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时候,专注于人的发展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面临的第二大的问题是创新。
不久前,美国的报纸都在讨论,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乔布斯。
他们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中国的教育不鼓励创新,不鼓励独立自由的思维。
如果教育出的孩子没有创新的能力、创新的思维,我国的创新是不可持续的,只能搞一些表面文章,一阵风就过去了;或者是只能在少数尖端的、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的领域实现少数创新,而不能实现全民创新。
对此,教育承担着极大的历史性责任。
这看起来和教育不相关,实际上有着很深刻的关系。
我们应该真正培养起一种平等的意识,让我们的孩子不再追求高高在上的做*一&一%官的感觉,使孩子知道不是有钱就高人一等。
我们的孩子从小最愿意当班长、中队长、大队长,而且为了当中队长、大队长不惜让家长跟老师搞好关系,甚至采取一些不正常的办法。
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平等意识深入人心。
很多年前我到新西兰访问,新西兰的大使到机场接我,他说:“很抱歉,您再等一下,我还要接我们的副总理。”等了一会儿,新西兰副总理自己一个人背着包,和大家一起走出通道。
大使走上去迎接,副总理说:“还要麻烦你给我看着包,我要去取行李!”拿到大行李准备乘车,外面只有一个司机等着他。
像这样的例子不是孤立的。
去年参加博鳌论坛,论坛结束后,我跟美国驻华大使说待会儿飞机上见,因为我想他肯定是和我们一起坐头等舱的。
结果上了飞机,这位大使带着美国的一些大亨们,全部坐的经济舱。
这就是美国,不超过规定时间你不能坐商务舱。
02
在提高国家软实力方面,教育可以有哪些作为?
我们的软实力问题很大部分反映在我们的话语权上。我们一再抱怨中国的话语权与综合国力不相称,这正说明我们的软实力存在严重问题。
我们过去没有话语权,首先是因为我们的观念有问题。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在联合国工作,因为联合国的会议很多,所以即使是我们这些刚毕业没多久的年轻外交官也被分配到一些会场上,代表中国表态,表态就是话语权。
当时我们都不知道怎么表态,只记住几条原则,比如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意的,我们就同意,他们反对的就反对,没有自己的判断。
还有以前在各种国际会议上,凡是碰到西方发达国家提出要提高保护环境的标准,我们自然就会抵触。
当时我们想,你们搞了几十年的工业化,把经济发展起来了,现在我们发展中国家刚要发展,你就提出环保标准要提高,这是陷阱,这是骗局,我们不能同意。
现在想想真是荒唐。
我们这几年吃了很多环境的亏,北京连续五十多天的雾霾。
我们现在才知道,保护环境不是为别人,而是为了自己。
这些问题全是我们观念上的问题。
过去,我们从短期的利益出发来表达观点,话语权越多,对国家的形象和名声造成的损失就越大。
所以增强软实力的核心问题在于,要以怎样的观点来看待世界,看待自己。
在教育中,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世界正确的认识,才能使我们在发展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提高自己的地位。
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我还想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特别强调几点:
一是培养孩子的诚信。
不说谎是基本底线,但是我们今天的孩子没有几个不说谎的。
我弟弟的孩子在美国出生,在美国受教育,他和国内同龄的孩子在一起,别人会嘲笑他是“傻老美”——不会见风使舵,不会说假话,傻。
我们的孩子精得很,看什么人说什么话。
这是谁培养的?
家长培养的,教师培养的,学校大环境培养的。
一个家长突然接到老板、上司的电话,他明明在公园游玩,却当着孩子的面公然说自己很忙,这才是一个电话,以后会有十个、二十个电话,慢慢地,你说孩子的诚信哪去了?
在国际交往中,外国人最怕我们撒谎、不诚信。
我在和美国几任谈判代表谈判时,不管谈得好不好,坚守的底线是绝对不欺骗。
后来我们谈判成功了,很多美国代表到中国来访问,他们都会对我说:“龙先生,你有时候很强硬,今天之所以我们还能成为朋友,是因为那么多年来你从来没骗过我们,这是我们最欣赏你的。”
去年我参加中美的一个会谈,当时基辛格就谈道:“中美两国要建立一个长久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建立互信,而建立互信的基础是你们不再骗我们。”
这话讲的是很尖锐的。
我们扪心自问,有的时候做得真不是很好。
所以,我觉得教育就要贯穿诚信这一最基本的道理。
二是培养责任感,这是培养优秀社会公民最核心的问题。
中国在入世的时候,对全世界承诺遵守经济贸易规则,所以世界各国都把中国当成市场经济俱乐部的成员,开始贸易往来。
但是这种关系是很脆弱的,一旦中国对这种承诺放松了,我们很可能会失去国际的信任。
要使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这样在国际上才会有政治的公信力。
有一次,我到日内瓦的一个公园散步。
我到公共厕所去,发现有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在厕所里面“玩”,我当时想小孩真调皮,怎么玩到厕所里来了。
等我走出厕所,一位40来岁的中年妇女就着急地迎上来问:“先生,我的孩子上厕所,进去20分钟了还没有出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你能不能帮我去看看?”
我进去一看,小孩正急得满头大汗,我问:“你在干什么?”
他说:“我上完厕所以后,不知道怎么冲水。”
原来冲水马桶是新式的,他没见过,为了冲水,在里面折腾了二十分钟。
我帮他冲掉以后,他抱着我,说了很多次谢谢。
我非常感动,这就是责任心,是他所受的教育带给他的,我想,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是一个很能担当的人。
其实我们中国的小孩也可以做到这一点。
我的一位同事从小就把孩子带到瑞士,这孩子就有一种国内孩子没有的责任感。
有一次中国代表团到日内瓦去谈判,休息的时候到河上去划船,把孩子也带上了。
有两位老兄喝完可乐以后,顺手把可乐瓶丢到身后。
这个小孩看见后,一下子脸变得煞白,认为这是对环境的破坏。
因为在不同的环境里成长,中国孩子也有了强烈的责任感,这都是教育的问题。
作为一个搞经济的人,我就是从以上角度来看待好的教育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对社会长治久安的最基本意义。
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竟然有那么多人离开自己的国家,那么多家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所以教育问题涉及很多人,涉及很多方面,涉及国家的未来。
真正把教育放在第一位很不容易,希望更多的人去探索、去努力。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nLuV16j0Qn8nIzVOujATiA

后疫情时代的线下教育围城:进不去,出不来

 

导语

2020年的新冠疫情,使得整个教育行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线下全面叫停,线上及时补位,在线教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向三四线下沉市场发展。
今年2月,黑板洞察曾深入低线城市教培机构,采访资深一线教育从业者,了解到了一些小城里疫情之下的感悟与体会。近半年过去,大部分省市线下机构复课,看似回到了正轨。但真实的情况究竟如何?个中艰辛只有经历过的人最清楚。
在教育这座围城中,城里的人想出去但还在继续坚持着,城外的人怀揣着热忱的心想进来,但是被迫放弃。近日,他们分别向黑板洞察讲述了两段完全不同的低线城市教培故事。

“线下机构,我是不会再开了”

                ——资深一线教育从业者郭老师

总的来说,机构完全停摆了两个月。虽说我有信心带领团队撑过疫情,但在没有复课通知的每一天中,我都在时刻关注着有没有最新消息。终于,4月份底,山西省下发通知,允许高考补习班复课。
比我还着急的,是这些孩子们的家长。家长原话是,“上网课上不行啊!”网课效果如我们所料,没有那么尽善尽美。高考延期一个月,按理来说是学生可以查漏补缺、有所进益的好机会,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好学生几乎不受什么影响,和我们所想一样,好的更好。但是对于成绩普通的学生或差生而言,这段停课时间算是浪费了。并且,学生们的学习进度被打乱。停课时间过长,部分学生不能掌握讲过的知识点,但是高考在即,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如果学生实在有需求,只好再进行一对一,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延期的一个月,只能是聊以自慰。
六月份,非毕业年级复课,我们的机构才算是恢复了正式运营。其实非毕业年级在四月份也能复课,但是这样多延长一个多月,可以让学生和家长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毕竟疫情还是存在的。没有升学压力影响,这部分学生和家长也没有那么迫切。
后疫情时代的线下教育围城:进不去,出不来
在线教育的暑期大战打得火热,我们线下机构虽然没有那种激烈竞争,但也都在各自发力。地推、发传单这类的宣传也都在做,但是比去年的情况差了一大半。不只是我们,整个城市都是这样的一个现象。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
在我看来,这些“消失”的学生并不是全都去了线上。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上半年的期末考试包括高考都推迟了,现在还没有进入到假期补课的时间节点。同时,学校也在加紧补课,原本一周两天的假期缩短为一天,留给学生的校外补习时间时间自然而然缩短了。
但是不可否认,互联网的冲击已经来了。虽然影响还没有那么大,但是已经可以明显感知到。如今咨询报课的大部分都是初、高三的学生。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年级小一点的,比如初一、二的学生家长此时他们的理念依旧是安全第一。这类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在线上学习或者请老师到家里进行一对一教学。不论线上效果如何,都省去了很多风险和事情。
在我们这样的城市中,好老师太少了。如今在线教育名师遍地,会吸引一部分学生转到线上学习,但捱不住还存在有一大部分学生自主能力差、网络不稳定等等因素。当地优秀的师资力量,是绝对有力的获客筹码。复课后,我们有一位老师因去过疫区正在隔离,即使是这样,学生和家长也要等。基本上所有坚持在机构上课的学生,都是冲着师资。
但同样,存在老师出去“接私活”的情况,大家都心知肚明。就像我在短视频平台上卖课,这也算是私活的一种。但好在我们的老师粘性较高,并且就算是开一个小培训班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所以目前没有出现抢线下生源的现象,但我很清楚,这样的情况将来一定会发生。
在我直播过程中,也会有学生留言说,一些在线教育机构的课程不错。现在的学生已经对在线教育表示认可。单单是我自己的网络课程就已经比疫情之前好卖太多,更何况这些头部机构。虽然低线城市教培机构不希望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是未来在线教育或许真的可以占据半壁江山。
社会阶层不会一直固化,如今的线下教培机构已经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之前出现那么多的机构都是为了弥补市场空白,但是现在这个空白已经没有了。所以如果现在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不会再开线下教培机构。

“尝试开班,最后成了兼职老师”

            ——三位教育创业搁浅的准研究生

县城里的薪资水平不高,所以最开始想自己单干。曾经在大学里当过志愿者,为贫困家庭小孩进行一对一辅导,还算有点教学经验。当初我们设想,如果学生能招够40个人,这件事就能干下去。因为房子是自己的,高中以下课程我们三个人都会讲,所以成本大大降低。桌椅可以等到招到学生后,或租或买。前期唯一投入的资金就是传单和一块宣传板,加起来不超过二百块钱。
7月初,县城里的小学、初中还没有放假,正好给了我们线下招生的机会。放学时间在校门口支张桌子,就开始了我们的地推之旅。但在宣传时,我们隐瞒了自己的学生身份,而是改称“授课老师都是硕士学历起步”。包括在现在的兼职机构也是一样,不向学生和家长透露自己也还是个学生,这是机构的规定。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主动留下联系方式的家长有三四十个,其实达到了自己的预期。但当我们打电话确认是否报课的时候,只有十几个学生表示可以参加。单个学员一个月的补习费用定价500,算下来不如去兼职,暑期创业就这样搁浅了。
退而求其次,我们从“创业者”变成了“打工的”。
在我看来,这样的机构,就是在圈钱。现在兼职的机构里,学生覆盖小学三年级到初三。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学生在20~50人不等。这意味着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大班课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学习效果根本得不到保障。但这样的现象,显然不是机构负责人关心的。乡镇里的孩子,很多还不知道网课是什么。
后疫情时代的线下教育围城:进不去,出不来
机构内的所有老师全都是兼职,大学生居多。整个机构就像是临时组成,到期解散,一年一聚。暑期缩短,一月一期的补习班今年只开了一期。但就算这样,机构也能够赚的盆满钵满。在这样的小地方,几乎可以把一个普通人两年的工资挣出来。
我想这是我这辈子最后一次当老师了。

 

结语

或许诚如郭老师所言,线下教培市场已经接近饱和,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暑期档来临,与在线教育乘胜追击,拿出45亿广告投放不同,部分线下教培机构才刚刚得到了可以喘息的机会。尤其是低线城市的教培机构在面对在线教育时,显得手无缚鸡之力。这些机构只能凭借了解当地教育情况的优秀师资维持生计,或者在还没有接受网课的乡镇中存活。然而,在线教育正在不断的冲击着每一个有生源的角落。面对大幅减少的市场份额,疫情之后,活下来的低线城市教培机构还在继续迷茫。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RwlzLaHXglKlWKKWRN5UYw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 夏萌

 

 

当下最火的剧,无疑要属《三十而已》。
 
剧中关于“顾佳买包”的话题,也一度冲上了热搜第二。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图 | 网络
 
没看过剧的读者可能一头雾水,为啥买个包都能上热搜?
 
因为她买的不是普通奢侈品包,而是包包中的顶级、站在鄙视链顶端的——爱马仕。
 
先别急着开喷,顾佳买包倒算不得什么爱慕虚荣。
 
她主要是为了混入富婆圈,以求捞点拯救家族企业的资源。
 
下面这个名场面,已经赤裸裸地揭示了富婆圈子里的鄙视链:
 
背不起爱马仕,就别想进来混。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图 | 网络
 
即便是手拿爱马仕包的阔太之间,也会因包款选择的不同而泄露了财富与地位的差距。
 
总之,站到“太太圈”的C位不需要“乘风破浪”,只要手拿一只260w喜马拉雅鳄鱼皮包。
 
相形之下,顾佳藏在身后的5万块香奈儿显得像麻袋,难怪在富婆朋友圈图中被P掉。
 
这隐隐然炫耀的不是包,而是背后老公们雄厚的资本财力。
 
毕竟,香奈儿和爱马仕压根不在一个消费体系内。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图 | 网络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当然,爱马仕的包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它会在皮包开口处,藏有等级标识:
 
标识为“Λ”符号的,代表皮革取自野生鳄鱼,价格最为昂贵;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图 | 网络
 
也就是上图C位阔太太手中所拿的。
 
为了讲究纹路的相对完美,这款爱马仕包包选取的都是年仅3岁肚皮完整没有伤疤的鳄鱼。
 
这也意味着被剥皮,是每个鳄鱼宝宝的宿命。
 
即便,爱马仕官方对其鳄鱼皮包有这么一套说辞:
 
在杀死鳄鱼之前要通过两次电击将它们彻底击晕,以避免痛苦;
 
为防止虐待鳄鱼和保护野生鳄鱼,每张人工饲养的鳄鱼皮都需要取得证书,证实没有违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但实际情况,可能比我们以为的要可怕得多。
 
野外的水下王者,在养殖厂里被大量繁殖圈养,如沙丁鱼罐头般挤在一起: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图 | 网络
能先杀后剥已经可以说仁慈,有的甚至面临被活体取皮,连麻醉剂都省了。
 
具体怎么实施?先在它们后颈割开一刀;
 
然后用一根一米多长的钢柱,一人压住鳄鱼,另一人直接从刀口捅进鳄鱼的脊柱,使其丧失活动能力: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图 | 网络
 
接下来,熟练的工作人员开始扒皮,整个过程没有所谓“电击”或“安乐死”: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图 | 网络
被“脱了衣服”的鳄鱼宝宝,还要在痛苦中挣扎四五个小时才会断气。
 
生命力顽强,在这间酷刑室,已然成为一种罪过。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图 | 网络
看着这惨白的血肉,一股冷气从叔后脊袭来,不寒而栗。
 
腹部的皮最光滑平整,被拿去做奢侈品包包。
 
背部的皮也不能浪费,挂起来留作他用。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图 | 网络
比如做成皮鞋: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图 | 网络
 
有需求,就有市场。
 
这种毫无节制的虚荣背后,是无数动物在痛苦地死去。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你以为只有鳄鱼这么惨?远远不是。
 
在南非,世界最大的一家鸵鸟皮生产厂,成群的鸵鸟被驱赶着乖乖走入电击室。
 
鸵鸟们不知道,那里将是属于它们的“死亡之门”。
 
被吓得腿软的鸵鸟一个趔趄跪倒在地;
 
屠夫们野蛮地将其往前一塞,推进地狱: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图 | 网络
 
电击后,还没等鸵鸟完全昏过去,下一个步骤的工作人员在一旁早就迫不及待;
 
手起刀落,鸵鸟们只有引颈就戮的份儿。
 
它们甚至还来不及落泪,更来不及思考:我做错了什么?我的家人都还好吗?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图 | 网络
血从脖子的伤口处喷涌而出,染红了储血池,就这样挣扎着,迈向死亡。
 
平均寿命可以活到四十岁的鸵鸟,在这里最多活到一岁。
 
因为它们唯一的生命价值,就是背上这一小块皮肤: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图 | 网络
 
活拔羽毛都是常事。人们说,这里的毛孔最均匀;
 
凸起的毛囊形成的天然花纹,世上绝对找不到两个相同图案。
 
不信你看,做成皮包的鸵鸟尸体多“美”啊!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图 | 网络
我们甚至能想象得出手摸上去那“自然”的触感,再闻一闻,嗯,金钱的味道。
 
还有一些刚刚出生三天的小鸵鸟,会面临同样的命运;
 
只不过它们被制作成了皮带、钱包、靴子等小物件。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图 | 网络
阔太太们争先恐后抢购,为自己贴上资本家的阶级标签;
 
奢侈品厂赚到盆满钵满,卖力宣传着产品有多独一无二。
 
至于这些皮制品背后一条条生命的呼救,无人在意。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然而,暴行不止于此。
 
除了背昂贵的包包,“贵族阶级”还喜欢玩一些稀奇古怪的文玩饰品。
 
你没见过?那就对了。
 
你要是见过还怎么凸显我高人一等的审美品位和深藏不露的财富地位。
 
看看这是什么: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图 | 网络
这可不是一串冰糖葫芦中间一块风干牛肉;
 
它叫“血珠”,由大象的血肉制成。
 
大家都熟悉象牙制品是违法的,但这样的“大象血珠”才真正能刷新你的认知下限。
 
在媒体公布的一段视频里,一位来自缅甸的在线卖家,正向他的顾客展示大象血管里的血液依然很新鲜: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图 | 网络
他拿两层干的、硬化的大象皮下脂肪遮挡在光线前,以显示象血颜色的鲜活。
 
血红色映衬下,一个个画着圆心的圈,就是这位卖家将要制作的“血珠”雏形。
 
用各色异石打造的珠宝手串,向来都为中国人所钟爱。
 
2014年,一些来自缅甸的偷猎者偶然发现:
 
用大象硬而厚的皮脂或血管制成的“血珠”,深受中国买家的喜爱。
 
这打开了一条无比残忍的“发财路”。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图 | 网络
为了保证采得大象皮和血管颜色的鲜艳;
 
他们喜欢在猎杀大象后,趁它刚倒下的时候就剥掉它的皮。
 
因为只要等上一两天之后,血液的浓度就会降低,血管壁就会褪色。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图 | 网络
那些小象甚至还没来得及问自己的母亲:妈妈,我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样大呀?
 
它就和母亲倒在了人类的猎枪之下,任由屠刀割走它们的皮肤,在剧痛中死去。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图 | 网络
这样的手串,还做成佛珠模样,那些自诩诚心礼佛的人,把玩时良心不会痛吗?
 
他们当然不在意。
 
佛?哪有炫耀“血珠”时的虚荣来得舒服。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同样,能够彰显身份的,还有一身华丽丽的皮草。
 
毕竟,一身动物皮毛穿在身上,其显眼程度无疑最高。
可是,你知道这样一身溜光水滑的衣服,要多少水貂陪葬吗?
 
公皮约需18张,母皮则大概要30张。
 
每年因此丧命的毛皮动物,达几百万只。
 
光鲜的皮草背后,是水貂们悲惨而又黑暗的一生。
 
它们往往从出生开始,就被禁锢在笼子里,永远丧失活动的自由。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图 | 网络
终于等到了出笼那一天,迎接它们的,却是花样百出的死法。
 
割头放血、木棍重击: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图 | 网络
 
肛门过电、双脚踩头: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图 | 网络
还没死?那就从腿开始,活活扒皮;一张一合的嘴巴,痛得已经喊不出声音: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图 | 网络
或者倒吊起来,让你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皮被剥至一半,却只能痛苦挣扎、求死不能: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图 | 网络
全身皮都被剥光后,它们便失去了所有的利用价值,如同真正的“行尸走肉”;
 
经过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小时的漫漫煎熬,哀嚎着死去。
 
“我好疼,他们为什么要抢走我的衣服?我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
 
多少动物在被扒皮之后,内心如此说道。
 
又有多少动物,在凶恶的人类面前流下了不解与无助的泪水: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图 | 网络
杀戮,不停地杀戮……
 
枪响之后,看似只是一个物种的消失,却必将给生态圈带来巨大的变动。
要知道,生态循环在日积月累之下,必将崩盘;
最终受害的,是食物链顶端的人类。
可怕的是,我们正在一点一点累积着这一切。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全世界每年屠杀的动物约为440亿只;
 
平均每天屠杀的各种动物数量总和约在1.2亿只左右。
 
巨大的经济利益之下,总有人会抛弃道德,踏进黑暗深渊,荼毒身边无辜生命。
 
当皮草大衣成为流行标志,有利可图之时,就有许多狐狸被绑着,活生生地将皮剥下。
 
当猎杀动物成为身份象征,有人为之狂热,就有无数狮子被迷晕,死在了枪声之下。
 
……
 
世间万物,都是因果循环,都有蝴蝶效应。
所有的恶性循环,都会以最坏的方式报复在人类身上,而这一切,于你我不无关系。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生态圈的混乱,导致气候变暖、垃圾污染、水源污染、北极大火、病毒滋生……
造成的恶劣后果,每一项都悄然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没有人可以在生物链顶端孤独地活着,环环相扣的生态圈,失去任何一环都影响重大。
 
别让另一种生命为人类的欲望买单。
 
所以,请希望大家点亮【在看】,分享到朋友圈。
哪怕只多一个人看到,哪怕只多几秒钟去思考。
 
都有可能让一只小狐狸、鸵鸟免遭杀害……
 
为动物,为地球,也为我们: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转发出去,拒绝野生动物贩卖交易!

你们都在聊《三十而已》的剧情,我却看到了背后最恶心的一幕

-作者-

山叔,来源:不山大叔(ID: ouba798),让思考更有效率,让时间更有价值,每晚9点35分准时与你见面。十点读书会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主播-

夏萌,十点读书会签约主播,在北方小城努力生活、小心追梦的姑娘。微信公众账号:夏萌说晚安,微博@夏萌萌不萌,个人微信号:xiamengstudy。

 

-声明-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进行删除。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J-0vDkS6VjiqyUJeOIfD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