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脾气很大?

◎作者 | 梦清

◎来源 | 金角财经(ID:F-Jinjiao)已获授权

黄光裕回归一年,国美没有出现奇迹,反而陷入麻烦。
 
最近,因与惠而浦之间的欠款“罗生门”,国美再度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而就在不久前,还曝出国美员工殴打美的员工的新闻。
 
以卖家电起家的国美,却频繁与家电企业发生冲突,这多少有些令人费解。
而更让人好奇的是,国美交出黄光裕回归后的首份成绩单,曾经的“国美教父”究竟能不能带领国美东山再起?前有苏宁折戟,如今国美饱受非议——外欠合作方账款,内欠员工工资。黄光裕推行的“变革”,到底带来了什么?而这一年里,国美又发生了什么?
国美,脾气很大?
欠款纠纷
近日,让国美再次被大众关注到,是国美零售全资附属公司国美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美电器)与惠而浦的纠纷。
 
4月25日,惠而浦发布公告称,截至2022年3月31日,国美电器共欠惠而浦8700余万元的应收货款,扣除预提折让折扣的净应收则为8200余万元。
 
此前惠而浦接连4月24日、25日两天致函国美电器要求其支付相应货款,但国美电器没有对此做出明确回应,因此惠而浦决定将从公告之日起终止与国美电器的合作。
 
与此同时,惠而浦在公告中指出,2019-2021年,公司来自国美电器的销售分别为1.51亿元、0.98亿元、0.80亿元,呈逐年下滑趋势。2022年截至4月25日,国美电器来自惠而浦的销售收入仅为881.30万元。 
国美,脾气很大?
来源:国美声明全文
国美的回应很快。4月26日凌晨4点,国美电器通过微博发布声明表示,惠而浦所述情况与事实严重不符,国美电器不存在延期支付货款情况,此次事情的责任全在惠而浦:
 
——因为惠而浦在公告中提出的8700余万元的应付账款,未按照合同约定扣减应付国美电器的各项款项。4月24日以来,国美电器多次催促惠而浦积极对账,但未获回应。
 
国美当时还在公告中硬气地说道:欢迎积极对账。
 
此外,国美电器还在公告中指出:“2021年以来惠而浦管理混乱,对销售人员管理松懈、空岗位现象严重,资源投入浪费,服务口碑下降,导致销售下滑。”
 
国美电器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惠而浦在国美电器销售不利,是惠而浦自己的锅。
 
最后,国美祸水东引格兰仕。其长长的一段话翻译过来就是,此前格兰仕不顾国美的劝阻在国美渠道投入了超过其经营能力的货物,最后没卖完还找国美要不合理的补贴费用,因此制造了此次事端。
 
截至发稿,格兰仕、惠而浦还尚未对此做出回应。
 
国美与惠而浦,孰是孰非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对国美来说,这样的声明无异于已经与惠而浦及格兰仕闹掰,作为家电渠道商,与自己的供货商闹成这样恐非理性,而且就在几天前,国美还与美的的员工发生冲突。
 
美的一气之下宣布全品类即日起全面撤出国美济南分部,撤回全体国美济南分部美的中国区域派驻导购,暂停全品类向国美济南分部发货,其他本次案件相关由法务落实直接责任。
 
实际上,近两年来,国美不断陷入舆论“漩涡”——前有员工吐槽国美加班氛围开始加强,后有国美通报员工上班“摸鱼”,这些颇具坊间谈资的新闻,或多或少让外界感受到国美的焦虑。
 
然而最令外界关注的还是国美拖欠合作方的账款及员工工资。2022年4月2日,根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国美共拖欠十几家真快乐APP代理商的货款的款项在2000-2500万元。
 
而在脉脉社交媒体平台上,有国美控股员工的发帖称,国美已连续两个月只发了50%的工资,后在4月19日更新表示,国美新调整了员工的薪资结构,且将发薪日期从15日调整至25日。
国美,脾气很大?
来源:脉脉截图
外欠合作方账款,内欠员工工资,国美到底是怎么了?
国美,脾气很大?
“真快乐”,不快乐?
2021年2月16日,农历春节后港股市场的第一个交易日,国美零售股价大涨33%,迎接黄光裕归来。
随后,黄光裕以国美创始人的身份发表讲话:“力争用18个月的时间恢复原有的市场地位。”
如今,距离黄光裕说出这句话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国美零售也交出了一份成绩单:
 
2021年全年,国美零实现销售收入约为人民币464.84亿元,同比增长5.36%;净利润亏损人民币44.02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69.95亿元也有所收窄。同时截至2021年底,国美零售资产负债率降至78%,经营现金流转正。
 
但正如国美零售高级副总裁方巍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中表示的那样,“公司全年数据虽然向好,但并不是很亮眼,管理层对本期的业绩并不是很满意。”
 
一个最能反应对市场对这份成绩单期待的是国美的股价和市值。截至目前,国美的股价已经跌至0.33港元/股,相比黄光裕正式获释后,国美零售股价2.55港元/股的巅峰时期,国美零售一年多暴跌87%,损失近750亿港元。
 
但凭心而论,过去一年多来黄光裕也不是没有做出变革。
 
过去一年多来,国美最引人注目的动作是在2021年初将上线多年的“国美在线”更名为“真快乐”,定位为娱乐化电商门户,全力进军全品类电商市场。
 
“真快乐APP是娱乐化、社交化的零售新物种。致力让用户享受超多有趣、实惠的互动玩法,和全品类超低价真选好物,充分体验充满美好快乐的购物过程。”国美零售CFO方巍曾表示。
此外,为一举打开线上零售市场的局面,国美在人事层面上动作不断。2020年8月,向海龙加盟国美,担任国美线上平台公司CEO;同年9月,国美宣布向海龙为国美零售控股执行副主席,兼任国美在线CEO。2021年下半年国美又从阿里挖了曹成智、胡冠中和丁薇三人。
 
根据国美零售的财报,截至2021年底,真快乐APP日均活跃数上涨到300万,SKU数接近200万,合作商家则增长到6000家以上,服务会员超过2.4亿人。
虽然表现尚可,但对比阿里、京东、拼多多等月活过亿的零售电商差距明显,“真快乐”其实没有那么快乐。
 
而隐藏在真快乐这份成绩单之下还有几层隐忧:
 
首先是管理层的动荡,任职不到一年,向海龙便从国美离职。而在过去一年,国美出现了多次人员动荡,包括19年“老臣”张德炬离任电器公司CEO等。根据公开报道,阿里系3人也只剩担任“真快乐”COO的丁薇在位。 
 
而在黑猫平台上,用户对真快乐的投诉多达2556条,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不发货、不退款、延迟发货、真快乐豆无法使用等内容。
国美,脾气很大?
来源:苹果手机商店评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黄光裕夫妇先后通过两次减持已经累计套现超2.5亿港元。作为国美零售实际控制人,黄光裕夫妇在实施减持之前,国美并未作出过任何信息披露和提示。
 
但无论如何,这再次打击了市场对于国美的信心,毕竟如果掌门人对前景抱持有信心,很难解释如此频繁而大额的减持。
国美,脾气很大?
时代变了
时来天地皆同力,英雄远去不自由。
人生大起大落的黄光裕,对这句话一定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入狱之前,被尊称为“商业教父”,曾在2004年、2005年和2008年三次登顶中国首富之位。
 
曾有好事的记者问他这个首富是不是花钱买来的,黄光裕颇为凡尔赛式回答:
 
“我烦死胡润了,还给他钱?他这个榜单是个‘通缉令’,谁上谁倒霉。”
 
没想到一语成谶,在2008年的高光时刻之后,黄光裕就迎来了人生的低谷,陷入长达十来年的牢狱之灾。
 
而这失去的十年,正是中国电商行业飞速发展的十年,也是线下零售商走向没落的十年。
 
以老对手苏宁为例,2021年业绩预告显示,净利润亏损达到423亿元,同比亏损增速可超过900%,而截至4月27日,苏宁易购的总市值不足280亿元。
 
其实早在2020年,苏宁易购就持续出现债券到期兑付、现金流吃紧等一系列危机,掌门人张近东在2021年7月黯然辞任董事长,宣告这个线下零售巨头的时代结束。
 
而据相关数据,截止到2021年,按GMV计算,阿里、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2%、20%、15%、5%、4%。
 
无论是曾经的“三国杀”(阿里、京东、拼多多),还是现在的“春秋五霸”,这个名单早已没有了国美的位置。
 
即使以国美最以为傲的家电零售业务来看,根据《2021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显示,家电销售渠道方面,京东以32.5%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国美零售仅为5.12%。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报告显示,家电消费进一步向线上迁移,电商渠道对家电零售的贡献率达53.65%。
 
一句话,消费者已经习惯网购家电,线下家电渠道商的日子注定是越来越难过。
 
在线下零售的辉煌时代,上千家实体店是国美引以为傲的资产;而进入互联网电商时代,上千家实体店反而成为经营的包袱。
 
当然,苏宁、国美们也意识到这一点,但是移动互联网的船票已经售罄。
 
张近东也曾经积极拥抱互联网发展新零售,四处并购买买买,最终不仅没有带来二次增长,反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而国美大力发展的“真快乐”,依然是在追赶移动互联网电商的脚步,“直播+社交+购物”的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对标的是小红书、拼多多、抖音电商之流。
 
但是,国美真想王者归来,需要回答更为现实的问题:
 
没有拼多多便宜,也没有抖音好玩,在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之后,消费者有什么理由再装一个购物APP?
 
如今,距离18个月的期限只剩4个月,黄光裕的豪言大概率要落空。
参考资料:
1. 经济观察报《黄光裕回归后国美新难题:欠款代理商、流量紧缺、留不住人》
2. 猎云网《黄光裕回归一年,国美市值大跌747亿》
3. BT财经《向海龙从国美离职?“真快乐”战略并不快乐》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JxMyW2ZrfJN–K3Qr4lwuQ

上海疫情“后遗症”之杀伤力

上海疫情“后遗症”大面积出现:比新冠更可怕的,其实是……

文/才华水木君

来源/水木君说(ID:shuimujunshuo)

从3月1号上海通报第一个新增病例以来。

上海疫情,已经持续了接近两个月了。

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波疫情里,上海的很多表现,确实有被人诟病的理由。

为了配合防疫,上海人民在这段时间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也由此,不论是上海人还是外地人,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不满情绪。

但不正常的是,在近一个月里,我发现:

由上海疫情所引起的某种“后遗症”,似乎比病毒本身,更具有杀伤力。

而且,这种“后遗症”正在以比病毒传播还要快的速度,大面积出现在全国各地。

 

上海疫情“后遗症”之杀伤力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

近两个月,上海疫情的负面消息不断刷屏。

随之而来的:

身边抱怨大环境差的人多了。

对未来持悲观态度的人多了。

网上对立攻击的情绪浓重了。

关于上海的批判更是层出不穷。

一种名为“悲观”的后遗症,正在四处蔓延,并逐渐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先讲个我身边真实发生的故事。

我认识一个比我小4岁的同行新媒体人。

初识他的时候,他大学刚毕业。却已经在业内崭露头角,各大新媒体公司的老板都有加他微信。

因为他小小年纪,就写了多篇影响力很强的爆款文章。

我本以为,他将来一定会大有可为。毕竟,才气不是人人都有的。

结果前几天,我找他聊天,被他的负能量给惊到说不出话来。

此时此刻,他人在上海。

待业,没有找到下一份工作,没有收入。

朋友圈全是关于上海疫情的负面消息。

聊天时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形势的无奈和对未来的绝望。

我问他:有没有想过换换赛道,去做做短视频?

他答:不会,做不了。从头开始做,收入太低了。

我问他:那等解封之后,有什么进一步的打算?

他答:感觉整个经济形势都不景气,不知道该做啥。

最后我草草结束了跟他的对话,我不想因为他而一整天心情不好。

但他给我的感触却非常非常深刻。

上海疫情“后遗症”之杀伤力

我相信,不止我自己。

在各位读者身边,一定有很多因为疫情,而在短期内变得一蹶不振的人。

他们有很多言之凿凿的理由,为自己的悲观找依据:

比如病毒不断变异,传播力越来越强,对病毒的管控难度日益增加;

比如接连不断地封控,多处地方经济的暂时停摆;

比如今年互联网行业寒冬,各大厂争相裁员的消息不断传出并被证实

……

说的对吗?

太对了。

平心而论,今年,大环境确实不好。

不仅仅是某一个行业不好,也不单单是我们国家不好。

因为疫情,因为俄乌战争,因为多种因素。

整个世界的经济环境,都面临着某种程度的倒退。

这些,都是客观条件。

然而,

所以呢?

你愤怒,你批判,你失望,然后呢?

生活却还是要继续。

坐以待毙,消极沉沦,并不能对生活有所帮助。

同样是被封控在上海,我的一位创业者朋友老梁,近期就给了我很多关于生活的启发。

上海疫情“后遗症”之杀伤力

老梁是我的高中同学。

他2020年年底辞职,去年在杭州和上海两地创业,搞短视频直播带货。

去年年底,他的父亲因为肝病,进行了一场肝移植手术。

花了100多万。

辛辛苦苦创业挣的一点钱,全搭进去了不说。

之前搞的项目还黄了。

我特别同情他。

他却说,没啥可同情的。你知道全国每年多少人等待肝移植吗?

“30多万,医生告诉我的。”他说。

30多万排队等待肝移植的人里面,只有约3000人能成功等到合适的肝源并移植。

“这意味着,我的家庭,是那1/100。从这一点来说,我够幸运了。”

父亲成功手术后,老梁原本准备在上海大干一场,因为上海的创业环境和创业者很多,有很多机会。

结果,还没等大展宏图,疫情来了,人被封在家里了。

从21年下半年到22年上半年,他几乎都是在不顺中度过的。

这期间,身边的创业者挣大钱的越来越多。

而他却坎坷越来越多。

但我特别爱找他聊天:

因为他的身上,始终有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可以带给身边的人。

上海疫情“后遗症”之杀伤力

他人在上海,那些在外界传得沸沸扬扬的事,就发生在他身边。

但他说:我尽力保护好自己,同时让自己少去看外界发生的事。

“因为看了,只会让自己变得消极,那于事无补。”

相反,他每天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打电话。

跟那些创业者朋友打电话,跟行业前辈聊微信,跟那些赚到大钱的年轻人通电话。

他告诉我:

“别以为大环境不好就赚不到钱。我认识的一个00后,疫情期间1个月就能赚1000w。”

“而且人家的钱挣的合理合法。”

 

上海疫情“后遗症”之杀伤力

老梁与00后创业者的聊天截图

如果环境不好,那就努力寻找出路,让自己处在更好的环境中。

这是老梁教给我的生活之道。

就像阿尔弗·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写过的:

“悲观无用,不如思考蓝图,闯过布满暗礁的海。”

时代的震荡,会让一部分人失去重心。

但同时,也会让一部分人找到机遇。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自救。

“自助者天助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上海疫情“后遗症”之杀伤力

写到这里,我又忍不住想跟大家分享两个名人的故事。

第一个人,是个外国人。

这个人叫维克多·弗兰克尔,是个奥地利籍犹太人。

 

上海疫情“后遗症”之杀伤力

维克多·弗兰克尔

1905年出生,1930年成为医学博士。

1942年,他和妻子、父母、以及家里的兄弟姐妹,在维也纳,一起被纳粹逮捕。

那年他37岁。

被抓进集中营后不久,他的父亲因饥饿而死;

1944年,母亲在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毒气室里,被毒死;

1945年,纳粹投降前夕,妻子于伯根-拜尔森集中营被杀害。

同月,他被盟军解救。

维克多·弗兰克尔,在集中营被关了3年。

这3年,他看到的都是死亡和虐待。

被解救后,他发现他的父母、妻子、兄妹,均已不在人世。

他可以向生活屈服,他有理由对生活绝望。

但他没有。

老爷子不仅活了下来,还在战后创办了奥地利心理治疗协会并担任主席。

他还在67岁的时候学习开飞机,拿到了驾照。

80岁那年,他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这个熬过了集中营、熬过了大屠杀,熬过了人间最惨烈悲剧的老头儿,最后活了92岁。

他在心理学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被誉为“意义治疗与存在分析主义的创办人”。

他说过一段著名的话: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读懂了吗朋友们?

 

读懂了这段话,人生才会有醍醐灌顶般的清醒感。

我要介绍的第二个人,是个中国人。

这个中国女孩,1926年出生于莫斯科。

上海疫情“后遗症”之杀伤力

中间,就是我们要讲的主人公

1941年6月,由于苏德战争爆发,身在白俄罗斯的她,被德国纳粹俘获,沦为纳粹的囚徒。

那年她15岁。

1943年8月,17岁的中国姑娘被塞进一辆闷罐车,运往东普鲁士的集中营。

闷罐车里,人贴人,空气不流通,臭不可闻。

有人哭泣,有人呻吟,有人喘不过气。

当时她生病,正发着高烧,几乎快要支撑不下去了。

迷迷糊糊中,身旁的一名苏联红军战士往她嘴里喂水。

她努力地睁开眼睛,听到这名红军战士对她说:

“你一定要活下去,哪怕像牲口一样,也要活下去。因为活下去,就是胜利!”

1945年1月,集中营里的女孩迎来了苏联红军的解救。

1年后,她回到莫斯科,继续自己的学业。

1953年,她毕业回国,随后便一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

她活到83岁,回国之后一直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光发热。

从北师大离休后,还筹划创办了北京军地专修学院,担任名誉校长。

她叫朱敏。

她的父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帅——朱德。

上海疫情“后遗症”之杀伤力

朱敏女士

今天给大家分享他们两人的故事,只想证明一个道理:

强者之所以能登顶,并非他们不曾经历悲观和绝望。

你若真正见过他们在逆境中挣扎的模样,你就该明白

——那些人之所以能达到别人到不了的高度,全是因为他们吃过许多别人吃不了的苦。

同样是在夜晚的道路上踯躅。

有人想到的,是孤单、黑暗与漫长。

而有人看到的,却是波澜壮阔的海,和夜空中闪耀的星光。

上海疫情“后遗症”之杀伤力

其实疫情之下的上海,有一个艺人,近期成为了我的新榜样。

他叫刘畊宏,目前正在直播间,引领着全民居家健身的风潮。

上海疫情“后遗症”之杀伤力

他的人生不算平顺:

年轻时早早出道,成立组合,一年就解散;

做过服装生意,赔得六根清净;

单飞出唱片,不温不火;

拍戏当演员,做的全是小配角。

上海疫情之前,他最大的标签,就是“周杰伦的好朋友”。

上海疫情“后遗症”之杀伤力

刘畊宏&周杰伦

可就在上海居家隔离的这段时间,他只用了一个月,就把自己的抖音号从百万粉丝,给涨到了4000多万。

从艺30年了,他终于实现了“一夜爆红”。

上海疫情“后遗症”之杀伤力

你说他凭什么?

水木君觉得,凭的就是他对生活的那种积极、正能量的态度。

在爆红之前,他曾说过一句话:

在你一无所成的时候,你要抬头挺胸。

在你有所成就的时候,头要稍微低一点。

上海疫情“后遗症”之杀伤力

最早在直播间教大家健身的时候,他的直播间人数只有几百人。

他的助理对媒体说:

“那时候我看到人数少,有点心灰意冷,就提醒畊宏哥,可以早点下播。但是他不肯。”

即便只是面对几百人,他也依旧卖力,认真,一丝不苟地给大家示范、讲解、指导。

他说,人越少,越证明是真的喜欢我们,所以不能敷衍。

后来他直播间同时观看的人数几百万了,每天有无数条留言跟评。

他依旧很认真地对待网友的“作业”,对网友们的打卡视频,熬夜进行观摩指导。

上海疫情“后遗症”之杀伤力

他火了,火得理直气壮,甚至获得了官媒的点赞转发。

在我眼里,他成了疫情期间一股难得的正能量清流。

带着那些居家不能出门的网友一起健身,既能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又能缓解焦虑,释放心情。

有一副强壮的身躯和坚韧的心态,既能扛病毒,又能扛生活的重担。

真的是值得网友的点赞和支持。

时下,疫情仍在继续。

关于疫情的悲观、谣言与对立,也一直层出不穷。

我写这篇文章,就是希望大家在这样的环境里,能告诫自己,做一个正能量的人。

做人,可以有独立的思想,可以有批评的权利,可以有对“生活太难”的喟叹。

但绝对不可以悲观消极,不能看着时间流走而无所作为。

我曾经听过一句很美妙的话:

山涧的泉水只有经过一路曲折,才能唱出一支美妙的歌。

人生亦是如此。

希望大家分享这篇文章的时候,告诉自己,和身边的人:

好好活着,坚强勇敢,人生就有希望。

因为这世上,不管风有多大

——也永远不可能吹走太阳。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QnqQr209hlPmZ1z17XpTww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从谭秦东到王思聪,从鸿茅药酒到以岭药业

4月27,王思聪的微博被彻底封号了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从谭秦东到王思聪,从鸿茅药酒到以岭药业,从跨省追捕到微博封号

从删除评论,到禁言,再到封号,从此,大家估计再也看不王校长指点江山了

从发布言质疑以岭药业,到4月19日被禁言,再到4月27日帐号被封,不到十天时间,速度之快,效率之高,着实罕见。可以看出,思聪的言论,已经超出了操盘者的容忍范围

可以说,对王思聪禁言封号,应该不是微博的决定,微博只是一个执行者

因为,和其他媒体平台一样,微博需要话题,需要流量,需要业绩考核。现在王校长亲自下场开撕,自带流量,而且不是什么政治话题,对微博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KPI一下就有着落了。然而不到一天,王校长帐号就被禁言,再过几天,就直接封号了

这对一家商业公司来说,绝对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可以说,有更高的决策层介入了,微博变成了执行层

王思聪,手撕一家上市公司,然后丧失一个4000万粉丝的大号。

如果用一个团队来运营,得付出多少财力,人力,才能撑起一个4000万的大号。然后,因为老大一句话,号被封了,多少兄弟的饭碗,就被砸了。还好,这只是王校长自己的个人号。

上一个,以一几之力手撕一家上市公司的,是谭秦东。

其结局,大家也知道了。跨省追捕、进看守所、得精神病、道歉。

百度百科里是这样介绍的:

谭秦东,男,2010年中南大学麻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师资格证书和临床执业证书。

2017年12月,谭秦东发了个题为《中国神酒“鸿茅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的网帖,从心肌变化、血管老化、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想说明鸿茅药酒对老年人会造成伤害。涉事企业以他恶意抹黑造成自身140万元经济损失为由报警后。

2018年1月,内蒙古凉城警方以“损害商品声誉罪”将他跨省抓捕

2018年4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指令凉城县人民检察院:将该案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并变更强制措施。2018年4月17日18时许,谭秦东取保候审后,从凉城县看守所走出来。

2018年5月11日,谭秦东突发精神疾病。治疗两天后,病情稍许稳定,但血压较高,偶尔还会说胡话。2018年5月17日,谭秦东发道歉声明;同日17时,鸿茅药酒公司在发布声明说,接受谭秦东本人所做的致歉声明,并撤回报案及侵权诉讼。

注:以上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从谭秦东到王思聪,从鸿茅药酒到以岭药业,从跨省追捕到微博封号

别忘了,如果没有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谭秦东的结局可能更惨

在医药圈和媒体圈,其悲惨遭遇都引起巨大的同情,在社会上也引起巨大的反响。但那又如何,现在精神状态还没恢复正常。

付出如此巨大代价,他收获了什么,可能是一些人的同情吧

然而有什么用?

那些同情他的人,可给过他一分钱,去局里探望过他?

古人说,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

每一家上市公司,背后是多少人的饭碗,关系到多少人的就业,背后又是多少个家庭,还关系到地方的钱袋子。

而且,他们可都是当地的扛把子,势力错综复杂,盘根错节

你上来就说人家的东西没用,把别人饭碗给砸了,那别人不得跟你拼命

这已经不是对错之争了,是利益之争,是生死之争,利益受损的人,不会坐以待毙

一定给狠狠的反击

成人的世界就是这样,很多时候你以为是个医学问题,实际上是个经济问题,而且说不定能上升到政治问题,意识形态问题

还是小王他爸,老王说得好:可以说自己好,但不能说别人不好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从谭秦东到王思聪,从鸿茅药酒到以岭药业,从跨省追捕到微博封号

大家看看上图,河北本来就没有几家拿得出手的上市公司,以岭药业排名第4

你现在去动人家的钱袋子,人家不和你拼命?何况,你也拿不出说得过去的证据

平时老板扣我们几百块的奖金,我们都恨得要死,这可是几百亿,上千亿的财富,弄不好,会出人命的。

 

那你会说,这东西到底有效没效

我说,肯定没有太大的副作用了,只要国家允许他上市销售,就说明了国家的态度

至于效果怎么样,反正有人说有用,有人说没用,那让想用的人去用,不想用的人别用,就可以了

在商品经济时代,人不能有太多道德洁癖,而且,很多东西说不清道不明

有人愿意花几万块去吃保健品,你跑去跟别人说不值得不科学,锻炼才是对身体最好,是不是脑子有毛病,你自己不买就算了呗

有人愿意买20多块的莲花清瘟,你跑来说不科学,是不是也有毛病,人家吃好还是不好,自己心里有数就行

你跑到西方那里去跟他们说,你们信上帝不科学,世界是物质的,根本没有上帝这回事,看人家会不会打断你的腿

你冒犯了人家,你挡了人家的财路

然后你跑到中国,对一群信仰了几千年的中国人说,你这个不科学

你以为你是谁,你知不知道自己冒犯了多少人

操盘者根本不在乎中医西医,红酒白酒,啤酒药酒,只要能带税收、就业、GDP,只要能带来钱,就能搞,只要你的东西不要有太多副作用,就能搞

如果操盘者有太多的道德洁癖,那么所有的中国企业家都得抓起来

谁没有打过擦边球,谁没请人吃个饭,喝个茶

即使你有原罪,也是可以忽略的,关键是现在,你交税了吗,带动就业了吗,增加当地GDP了吧

长江水清澈, 灌溉万顷良田,养活数亿人口

黄河水九曲十八湾,全是浊水,还经常洪水泛滥,但也养活数亿人口

那要不要把黄河给拆了

背后都是利益,都是经济,都是权利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不可为也

 

可以说自己好,但不要说别人坏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9sKotg-zULA-na7Im-0nVg

大会重磅定调:楼市继续宽松,哪些城市可以投资?

不要怀疑,房地产周期已经卷土重来。

2022年,注定又是看空者绝望的一年!

1

大会定调


4月29日今天,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在这个关键时期,对于房地产的表述是:“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我们再看下从去年底到现在另外三次高层大会对楼市的表态:

2021年12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2021年12月8-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2022年3月5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之前三次会议表述都是相同的:“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比较宏观,而今天的表述直接升级变成了:“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今天的表述,就是相当于承认认可了从年初到现在所有给楼市松绑的城市的做法,并且鼓励更多城市加入宽松刺激楼市的行列,不仅包括首套刚需,二套改善同样要大力支持。

楼市大宽松已经到来,千万别再掩耳盗铃。

2

各城潜力


进入4月份,各地刺激楼市的政策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重点城市的政策点评和投资分析,我会第一时间在新浪微博柯谈地产观里以最快的速度发布,大家可以关注查看。

4月22日,网传杭州富阳和钱塘大江东5月1日开始放开限购。富阳远郊区没有价值不要投资,大江东如果放开热度会大增。但仅仅这两个区放开不足以带动杭州启动。杭州接下来还会有更多利好。

4月26日,沈阳发文,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免征年限由5年减为2年。这个政策要是落在一线城市,那房价必定大涨。只可惜对于沈阳毫无用处。沈阳需要的刺激远远不止这一点。沈阳现在高位了,刚需、改善、投资都暂缓入场。

4月26日,佛山住建局发文限购大尺度松绑:满5年的房子不限购,满5年的房子不占用房票。这对佛山本地和广州外溢需求都是大利好。佛山可以抄底了。但是仅限于限购区域内。佛山最有价值的板块是:千灯湖、北滘、三山、禅城核心区。

4月27日,南京限购再次大松绑:非户籍从过去的连续24个月个税或社保降为累计6个月个税或社保即可买房。而这已经是南京近期第二次大尺度放松限购了。4月23日时南京就对本地户籍放开了第三套限购。我在微博里已经两次预警:南京可以抄底了!

4月28日,东莞住建局出台宽松政策:取消“双半年”新落户即可买房,非户籍买房由之前的12个月社保降为6个月社保。恢复个税买房资格,连续缴纳改为累计缴纳。但是限制东莞的3年限售、首付比例、二手房指导价、离婚限购等政策都没有调整。总之,东莞此次宽松力度不大,将来必定还会有进一步的刺激政策。目前有房票有资金的可以入场,没房票且在乎入手成本的可以继续等待政策。

4月28日,中山放松限购政策:凡持有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非中山户籍人才,允许在本市范围内购买1套新建商品住房,房屋自网签之日起2年内不得上市交易。没啥说的,外地人不要买中山,本地客还是想办法买广深莞佛吧。

3

如何抉择


2021年时,高层还多次警示房地产是灰犀牛,2022年,房地产已经再次变成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支柱产业就是要救经济于水火之中,行要上,不行也要上。
2022年房地产的使命和2008年、2012年、2015年、2020年是一样的。

那么哪些城市可以投资?入场时机如何抉择呢?

一、

目前来看,只有北京无法确定是否会出台利好政策,其余的上海、深圳、广州一定会有宽松政策颁布。广深是因为之前楼市太冷,必须回暖,而上海是疫情导致经济下滑严重,必须弥补。

一线城市不可能取消限购,但可能在外围郊区定向人才放松限购,比如上海五大新城、广州黄埔南沙等。另外,二手房指导价调整、二套首付降低、普通住房标准提高、增值税免征5年改2年等等,以上这些每一个单项都是典型的入场信号,千万不能错过。

二、

杭州、南京、东莞、佛山、成都、苏州、郑州、西安、合肥、武汉等这类强二线城市,主城区限购取消或者变相取消,就是强烈的抄底信号。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接下来所有强二线都会出台宽松政策。只要限购门槛降低,能搞到房票就要及时抄底进场。机不可失,千载难逢。当然了,本地刚需改善客户也要及时操作,因为你的竞争者将是全国投资客。

三、

沈阳、哈尔滨、长春、昆明、贵阳、南宁、太原、石家庄、福州、南昌等等这种弱二线城市以及三四线城市,很快都会直接取消限购的,但是根本不值得入手。

强二线都没有门槛了,傻子才会投资弱二线!

弱二线和三四线城市想要崛起,必须要有2015-2016年那种超大尺度的货币化棚改去库存政策才行。也就是说,因为没有需求,所以必须人为创造需求,楼市才能启动!

四、

我多篇文章都说过,这轮楼市启动后,历史使命完成了,很可能年底还是会再次收紧的。有些小白就天真的认为:既然将来要收紧,那现在进场就是当韭菜。此刻我真的感叹于他们脑回路的惊奇,这种觉悟真的太愚蠢了。

一线强二线楼市政策放松,你获得了珍贵的房票、超低的首付、优惠的利率、减免的税费、不限售还有高杠杆,这种千载难逢的发财机遇是烧香拜佛都得不来的,一定要牢牢抓住,将来一旦收紧全部会凭空消失。而且,房价历来都是涨多跌少、易涨难跌。只有上了车,你才懂得没上车的痛!

五、

2022年,很艰难。虽然疫情反扑了,收入降低了,消费降级了,岗位不保了,但是你必须明白,新的一轮房地产周期已经来临,掩耳盗铃必将一败涂地!

以上是我摸着良心的忠告,希望可以惊醒装睡的你。谢谢支持。

如果您觉得有所收获,请转发朋友圈或点击右下角在看,谢谢!

原创作者:柯谈(个人微信:linco_kkkkk)

微 信 公 众 号:柯谈地产观(ID:lincokk)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d6Uo2PgXidm1f008SY67qQ

我无比怀念2019年

我无比怀念2019年
我无比怀念2019年
2019年早已远去,但我在疯狂地怀念它。
这是很普通的一年,这一年的天干为己,地支为亥,「乙亥」年在历史上远远比不上「甲申」和「庚子」这些顶流,翻遍有秦以来的37个乙亥年,也只能找出曹魏伐吴、遂城之战、虎门销烟等少数几个有名有姓的事件。
这一年风调雨顺,粮食产了13277亿斤,人口添了1465万,GDP增加了6.1个百分点,没有惊喜但也没有失望,精神紧张的人虽然抱着「逢九必乱」的警惕,但广袤的大陆除了南方的某个城市,其他地方似乎都是国泰民安,河清海晏。
这一年是共和国成立的第70年,改革开放的第41年,92南巡的第27年,加入WTO的第18年,这一年国足仍然输球,春晚仍然无聊,房价仍然很贵,炒股仍然很难挣钱。相比宏大叙事,群众们更关心柴米油盐,历史的波澜似乎离我们很远。
这是普通的一年,这是平淡的一年,但当我穿着志愿者的防护服,在凌晨寂静的上海街头搬运胡萝卜和莴苣时,我突然发现:我无比怀念2019年。
01
繁荣
是否会有人想起,2019年曾经是怎样的人潮汹涌。
比如刚一开年,就有1.04亿人走进电影院观看了大年初一上映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4月,又有8700万人去看了超级大片《复仇者联盟4》,到了7月,成本不到6000万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吸引了1.06亿人次观看,斩获50亿票房。
文旅部的统计数字告诉我们,这一年全国有17.27亿人次走进电影院,影院的老板们踌躇满志,大干快上新购置近1万块银幕,让全国银幕数达到了69787块,这些银幕放映了超过400部电影,其中有88部票房过亿,总票房则有643亿,这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的最高数据。
由于手握近100亿美金的票房,中国市场理所当然成为全球电影的兵家必争之地,比如《复联4》不仅提前北美两天上映,漫威还把美国队长、雷神、鹰眼和蚁人的扮演者请到了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的首映式,10000多名粉丝挤在红毯两边尖叫。

各大景区也是人山人海。2019年国内旅人数60亿人次,平均每个中国人在这一年出门玩了4次,而全行业收入达到历史高峰——6.63万亿元,养活了2825万的直接就业人口,其中包括38943家旅行社和无数的酒店、民宿、餐馆和小商小贩。

我无比怀念2019年

SpaceX的猎鹰重型火箭商业首飞成功,2019年

那时候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跑去重庆吃小面和火锅,去广州吃双皮奶,去银川吃滩羊,去西安吃肉夹馍,去新疆吃大盘鸡和烤包子,去郑州吃烩面和胡辣汤,去沈阳吃烤鸡架,去成都吃兔头和蹄花,去吉林吃冷面和酸菜白肉炖血肠……
踏出国门的人数也在2019年达到了巅峰。这一年出境游人次高达1.55亿,他们在海外豪掷了1338亿美元,把济州岛的免税商场和东京大阪的药妆店一扫而空,曼谷的街头、巴厘岛的海滩、甚至仙本那的潜水店里都是摩肩擦踵的中国人。
中国人鼓起来的腰包的确藏不住了,在外面藏不住,在家里也藏不住。所有生意人,都沉浸在「消费升级」在憧憬之中。
2019年初一篇《月薪一万却吃不起车厘子》的网文刷屏,向大众普及了”车厘子自由”。而到了年底,人们愕然发现中国人在这一年至少吃掉了100万吨的国产车厘子和20万吨的进口车厘子,光后者就养活了智利一个国家50万的就业人口。
中产阶级们似乎真的在消费升级。除了车厘子,他们还在购物车里塞满了泰国的猫山王、挪威的三文鱼,秘鲁的青提和阿拉斯加的帝王蟹。他们在这一年更是买了2577万辆汽车和和3.89亿部手机,这两个数据均是历史峰值,至今未被超越。
其实,很多受疫情影响小的领域在2021年基本都收复了失地,不少行业数字甚至创出了新高。那些「至今未被超越」的数字,集中出现在旅游、餐饮、酒店、航空、电影等严重依赖线下和流通的行业,以及汽车、手机、家具这种耐用消费品。
当然,还有一种东西至今未能恢复的是:一种基于确定性预期的生活方式。
繁荣,不光是一种物质丰裕度的阐述,它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根植于未来确定性的心理状态。人们小心翼翼地线性外推了过去几十年的生活曲线,把脆弱包裹在了各类「车厘子自由」的糖衣之下,并希望这层糖衣经得起大江大河的冲刷。
但当我们既有的生活方式遭到重大转折,然后去适应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这个过程必然漫长且难熬。我们有多无奈这个充满口罩、健康码和足不出户的今天,就有多怀念那个说走就走和人潮汹涌的昨天。很多记忆,截止时间停在了2019年。

我无比怀念2019年
在武汉举行的第七届军运会开幕式,2019年
纳兰性德在400年前写过:当时只道是寻常。
02
扩张
2019年,一场猛烈的猪瘟袭击了大半个中国。
疫情在之前一年就露出苗头,随后成燎原之势,最后在2019年的1月——己亥猪年的春节之前——扩散到了全部的31个省份。2019年全年,全国猪肉产量减少1148万吨,下降21.3%,而生猪出栏5.44亿头,比之前一年整整少了1.5亿头。
养猪户们在猪瘟的寒冬中纷纷离去,但规模化巨头们心里想的却是同一件事:逆势扩张。出栏不到400万头的新希望宣称要扩张到2500万头,出栏1000万头的牧原则要扩张到4000万头,而出栏1800万头的温氏更是号称要冲击7000万头。

企业家并不是傻子,拿出真金白银来投资无非是深信一个假设:猪瘟是黑天鹅,但老百姓永远要吃猪肉,而且会越吃越多。

过去四十年那些熬过一轮轮宏观调控和产能出清的企业家早已总结出了心法:时代会厚待那些敢于在逆势下注的人。

我无比怀念2019年
越南对病猪进行扑杀,2019年

养猪只是中国产业的一隅,除此之外的大部分行业,也都在按照以往的经验继续扩张。

海底捞是扩张的典型。2018年9月它登陆港交所,募资75亿,随后便开始了疯狂开店。其门店数量在2018年只有466家 ,2019年就增长到了768家,疫情发生后更是加速开店,2020年的门店数量飙升到1298家。当然,这是个悲惨的故事。
互联网大厂也延续了扩张的惯性。美团和拼多多都刚刚上市,手握大把热乎的美元,对阿里形成前后夹击之势;阿里则忙着筹划蚂蚁的上市,融资目标高达350亿美元;老对手腾讯则在猛追短视频,跟字节和快手两家新贵肉搏在了一起。
这些扩张的大公司即使步子太大扯到了蛋,未来也可以”组织优化”,也可以”集体毕业”,但小微企业和个体户们的故事则截然不同。
2019年,国内创纪录地卖出了385万辆货车,其中包括117万辆重卡——这意味着有117万大货司机提到了新车,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个体车主购置的,里面又有大部分都是背了银行贷款。他们在遭遇寒冬时,画风远远没有大厂那么优雅和体面。
这一年,”酒店拼多多”OYO在中国把店开到了10354家,绝大部分都是个体旅馆和夫妻店的加盟。那些满怀憧憬的小老板们纷纷投入资金来翻新和装修,不到一年之后,他们中的90%就不得不转卖门店、枕头、床垫和被子来挽回损失。
老板们在扩张,打工人的生活也在扩张。
房贷毫无悬念的继续增长,但消费贷的增速则更令人咋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个人整体信贷消费的余额从2015年的19万亿,飙升至2019年的44万亿,年复合增速达23.4%,这个增速远远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
加杠杆,为什么不呢?地产首富周末要陪行长们打高尔夫,餐馆老板资金周转要找民间借贷,中年夫妻换学区房得靠按揭,小镇青年买哈弗刷信用卡,在校学生买iphone用花呗,至少在过去的四十年,那些卯足杠杆的人似乎都赢了。
所有的扩张都离不开两个字:预期。人们敢于对未来加杠杆,无非是在内心中默认了未来的确定性,认为系统性风险只可能是小概率事件。人们大部分的决策都是一场概率测算,直到头顶上出现了一粒在统计学上几乎不可能出现的时代之灰。
而且更糟糕的是,当我们学会朗诵”时代的一粒灰,落到……”的时候, 时代往往会前来打断,说看我给你演个沙尘暴。
03 
肥尾
在《黑天鹅》的开头,塔勒布交待了驱使他写这本书的故乡记忆。
塔勒布生于黎巴嫩名门,外曾祖父Nicolas Ghosn和外祖父Fouad Nicolas Ghosn均担任过黎巴嫩副总理,爷爷Nassim Taleb曾任黎巴嫩最高法院院长。当1975年黎巴嫩内战爆发时,家里的大人告诉15岁的塔勒布:战争几天就会结束。
所有人都是这样想的。当时的黎巴嫩富人们纷纷预定了塞浦路斯、希腊、法国的度假酒店,从容地乘飞机前去暂时避难,等待战争结束。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战争持续了16年,15万人死亡,25万人伤残,90万人流离失所,100万人永久逃离这个国家,占人口总数的25%。
在黎巴嫩内战爆发前,这个国家是一个中产阶级的天堂:有对世界极度开放的政策,有西化的生活方式,有强大的时尚产业,有繁荣的经济和像加利福尼亚一样的天气。在塔勒布的回忆里,他的国家像一部适合拍摄007电影的旅游胜地。
但时代碾过一个国家时,所有人都会感受到车轮的力量。塔勒布家以前在黎巴嫩北部拥有大片土地,战争爆发后,家族的土地被强占,财产被瓜分,庄园毁于战火,曾经担任副总理的外祖父,晚年是在雅典的一处寒酸公寓里度过的。
在一次采访中他讲道:“我的一个邻居,1975年前往塞浦路斯(一个离黎巴嫩108公里的地中海岛屿国家)等待战争结束,20年后他还住在那里。战争结束后,黎巴嫩变成废墟,爆炸和袭击从来没有真正停过,很多人至死都未能重返家园。”
那些以为战争会在几天内结束的人,20年后还在等待。这是一个多么残酷的场景。
我无比怀念2019年

叙利亚民防部队在废墟中搜寻幸存者,2019年

多年之后,塔勒布成立了Empirica Capital,专门押注小概率事件赚钱。他在1987年股灾中获得财务自由后,又在1998年(俄罗斯债务违约)、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08年(次贷危机)、2020年(新冠疫情)中大发其财。
如果想学习塔勒布的财富密码,可以去温习经济学家Eugene Fama的肥尾效应(Fat Tail)理论,也可以研读塔勒布的弟子Mark Spitznagel关于”波动税”的分析,但这篇文章只想探讨一个事实:你觉得理所当然的繁荣,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牢固。
如果我们翻开中国的编年史,或者把我们过去四十年放在历史的长河里,就会发现一个事实:繁荣稳定的时代占比很小,而如果让我们在2000年的时间段里随机选择一个出生的年代,那么我们大概率会诞生在一个战乱、瘟疫和贫穷的时代。
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里曾援引了牛津大学经济学家马克斯·罗瑟(Max Roser)的一段话:“如果你有机会选择自己的出生年代,选择在过去数千世代中的任何时间都风险甚巨。过去几乎每个人都生活在贫困中,人们无法躲避饥饿,饥荒经常发生。”
理解这个,我们才能一方面珍视繁荣的不易,一方面警惕繁荣的脆弱。
笔者作为80后,在过去的三十年多年里只攒下了一种经验: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不曾像父母那样体验过饥饿,在市场经济大潮的90年代里读书求学,在加入WTO后开始工作,在物质丰裕的时代里构建自己的生活。
但在过去的这两年,尤其是今年,很多人过往的经验失效了,确信的东西被动摇了,坚持的信念感到疲惫了。我们对增长和扩张有多依赖,就会对减速和停滞有多敏感。也有可能是世界已经改变,只不过我们还停留在旧日的时光里。
还是马克吐温讲的那句话最经典:让你遇到麻烦的不是未知,而是你确信的事,并非如你所想。就好比你确信俄罗斯打乌克兰会是一场摧枯拉朽的闪电战,结果发现闪电倒是真的闪电,只不过是马保国松果痰斗闪电五连鞭里的那个闪电。
这是我们审视2019年的真实意义:我们的经验被2019年(或者2020年)横刀截断,在此之前,过往的经验足够指导我们的生活、工作、创业和投资;但在此之后,一切基于过往经验的决策,都应该被重新计算,甚至推倒重来。
如果只是怀念昨日的世界,仍然遵循旧时的经验,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自己也站在了塞浦路斯的海边,等待一场永远无法结束的战争结束。
04
敬畏

很多人都怀念2019年,但没有人能回到2019年。

我们并不只是单纯怀念2019年的那些人间烟火,也不是仅仅怀念2019年的人潮澎湃,我们真正怀念的,还是疫情前的那种令人留恋的生活方式。但毕竟生活还要继续,宏观中观微观早已换了人间,我们需要重新计算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投资。

如果你是一个买房者,你要考虑自己的首付是不是过分地掏空了积蓄,你要考虑你的薪水能否支撑你的月供,你要考虑买房的投入是否会挤占其他的家庭支出,更重要的是,你要考虑如果极端情况下你失去收入了,这个时候你能撑几个月?

如果你是一个打工人,你要重新计算你的薪水增长曲线,也要重新归来那些消费是自己能负担的,那些是不能负担的。你不光要盯着自己老板,看他还能不能撑下去,更要观察同行,因为它们随时可能会“释放”出一堆跟你竞争的人才。

如果你是一个小老板,你要重视自己的现金流和负债表,重视自己每一笔支出和预算,你要重视回款,你的客户未必下个月还在,但你的银行肯定不会忘记催着你还款。当你雄心勃勃的想扩张时,多把极端情况在草纸上演算几遍。

我们现在提起2019年,自然会想到王兴的那条极具预测性的饭否:2019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但这条饭否其实是王兴在2018年11月的时候发的,他那个时候,根本不知道2019年会发生什么。

我们站在2019年无法预测2020年,我们站在2022年,又凭什么能预测未来的五年?我们能做的,只有敬畏这个充满黑天鹅的世界:在一个过去经验失效的世界里,那些你无法理解的事情,只可能会越来越多。

刘慈欣在《三体》里写过:生存,从来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的确,没有什么东西是理所当然。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dzM_4ClwuS1Eh2J6mD8m8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