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了

几天前,万科上海区域收到一则没有通知的通知,他们禁入上海土地市场的时间:

由三年缩短为两年。

千呼万唤,上海第一批土地集中供应即将到来。各家地产商都在紧锣密鼓筹备资金,准备大干一场。

但上海第二大开发商万科已经悄悄出局了。和万科一起失去资格的还有两家央企:

华润和中海。

上海围标事件过去一年了。去年三月底,三年没供应过纯住宅的上海虹口区,拿出一块土地拍卖,距离外滩和陆家嘴只有两公里,距离人民广场三公里。上海内环房价早就过十万了,这块核心区且不限价的住宅用地,很难不被疯抢。

通过资格审查入围的三家房企华润、万科、中海也很激动。但最终,只有中海举牌底价34亿,万科和华润一手都没举。土地零溢价成交后,市场又很快传来三家联合开发的消息。

中国疫情刚缓和,地方许多事都等着用钱呢。这种赤裸裸的围标最后当然被揭穿了。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土地被重新拍卖,招商花了44亿才拿下。中海上海总经理崔帅先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后被降为华南区域设计总监;中海华东区域总齐大鹏调回集团任投资总;华润华东大区总经理陈刚调回集团;上海执行总经理陈刚宋悠然出走金地商置。

其实更严厉的处罚还在后面:

这三家企业禁入上海土地市场三年。

对大多数全国性房企,上海都是一处不容有失的必争之地。三家房企每年都在上海有一两百亿的销售额。据说去年三月,万科安徽总经理王昂刚调任上海公司执行总经理没几天,还一脸茫然:

刚到就给了这么一个摊子。

这个摊子,比这位新任执行总经理想象得还要艰难。那时,所有人还不知道会有集中供地这件事。这个月,上海集中供地开启报名,出让交易规则都是最新设计的:

除组成联合体拍地外,禁止土地竞得后寻找联合开发方;

禁止使用任何形式的马甲拍地……

据说三家中有一家还不死心,穿了个马甲去试了下。结果材料被退回了。

小样,别以为你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被罚的这三年从什么时候计算,因没有明确文件,还不得而知。但不管怎样,这三家房企都要和今年上海的三次土地出让说再见了。

生命里很多事情,沉重婉转不可说。比如对地产人来说,两三年,可能就是一辈子。

1

三天前,北京首次集中供地的最大悬念,海淀树村地块的归属终于揭晓。

这次真的出乎意料。这两块地的主人,又是我们的老朋友:融创的老板孙宏斌。

本轮集中供地以来,融创在全国主要城市拿了40多块地,总价超过500亿元。房地产行业的十大未解之谜,又一次席卷而来。

在北京海淀树村地块,最难以接受这个结果的,应该是一家叫海开的公司。海开的全称叫北京海开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这是海淀区的国企,也是树村地块的一级开发商。

这次北京推了30块地,海开所求不多,只报名了家门口这一块。为了增加成功率,他们还拉来了绿城,想在竞高标准住宅建设方案环节上多一份把握。

万事俱备,连东风也不欠。等到盲盒打开时,这个地头蛇还是失望了。

据说,竞标的开发商都把重点放在了产品细节的打磨上,但融创思路清奇:

他们多做公共设施、做公益。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在揣摩政府心思这件事情上,老孙早就锻炼出来了。

北京首次集中供地前,包叔一个朋友仔细地踏勘了这30块土地。经过非常专业的财务测算后,他报名竞拍了5个地块。

他最后一块也没拿到。

往年拍地,同行们喜欢打赌,看谁能猜对最终花落谁家。但这次,只要是报名较多的地块,他们全部猜错了。

在赔钱这件事上,没人猜得到谁的胆子会更大。

首次出现在北京土拍现场的一家深圳地产商,第一次亮相就让人惊掉下巴,他们拿下三块地。拿下朝阳金盏乡一块地时,他们激动得在现场起立鼓掌。

但之后的日子,更不轻松。一个地产商在现场观摩了拍地过程,回来后对包叔说:

这次肯定有很多企业赔钱。

5月11日,中冶置业拿到的大兴新城核心区地块,限价5.7万元,可项目周边二手房的最高价格,也就四万元左右。

首开、住总联合体拿下的旧宫地块,项目可售部分楼面价虽然只有3.1万,限价7万元,但项目三分之一的建筑面积,要建成政府回购的公租房。综合算下来,这块地的真实楼面价将近五万元。即使顶格卖到7万元,也几无利润可言。

该项目处于五环线外,但五环内的电建洺悦湾单价最高才卖到6万。

2

十二年前的牛年两会,全国工商联公布了一项调查,他们说房地产项目开发中,土地成本占直接成本的比例达到58.2%。

对于工商联这个观点,当时的国土资源部是有话说的。他们调查了620个房地产开发项目,说目前中国地价占房价15%-30%,平均仅为23.2%。

今年1月26日,北京暂停了海淀树村地块的挂牌;一个月后,天津首先出现土地集中出让的消息。

开发商此时对未来将要发生的还一无所知。直到一份流传出的PPT显示,“两集中”的土地出让政策,将成为调控体系的一部分,背后的主导者:

是一个全新的部委。

协议出让、招拍挂制度都没解决好房价上涨的问题,曾掌舵中关村管委会的年轻人,再一次发挥他的能力,把眼光投向土地供应端。

双集中政策实施以后,土地被放量集中展示,一切透明了。但没有人能预料到故事以这样方式进行。在重点城市,头部房企杀红了眼,形成了踩踏:

 

招商蛇口在重庆溢价率130%抢了一宗地,周边的新房立刻就封盘不卖了;

广州黄埔知识城的两宗土地,分别经历了48轮竞价和63轮竞价,还是没有分出胜负,需要摇号赌天命——知识城有新楼盘,售价也就2.7万;

华鸿嘉信去年接盘了烂尾多年的钱江世纪城万宇大厦。市场流言说风水不好,老板李金枢却亲自坐镇,竞拍21轮拿下。

现在,华鸿的人都说老板聪明。万宇大厦正被改造成大平层,还未完工,已经有不少温州购房者观摩,他们要整层拿下大平层。华鸿的朋友说,这个项目单靠温州客户都能卖完。

在核心地段抢到一块地,然后打造豪宅快速销售。能不能赚钱不好说,起码有现金流。

3

限价成了发令枪,枪声一响,开发商都勇敢地冲上去了。

过去一个多月时间里,大约7000亿的资金飘在中国最热点的13个城市上空。庞大的资金从B端流向G端。几个月后,又将有只多不少的资金,从C端流向B端。

竞争最激烈的城市,还是杭州和北京。杭州两天时间收了1178亿的土地出让金,北京收了1110亿。翻翻两座城市建城两三千年历史,从来没有在一天内赚过这么多钱。

易居的丁祖昱博士在2014年就说13万亿的销售额是中国楼市的顶峰。但7年过去了,新的顶峰一波接一波地出现。

不出意外,今年又是一个新的大波。

奇怪的是,在这么一个波涛汹涌的行业中,开发商却说要失业了。

前段时间滨江的投资人交流会议上。投资人问戚老板,滨江在前些天杭州集中推地中拿的几宗地,利润能有几个点。戚老板先是把自家公司凡尔赛了一番,最后回复称:

努力做到1%-2%的净利润水平。

据说,当天有不少应届毕业生拒掉了房地产公司的offer。

戚老板只是把房地产老板的话都说出来了。一位开发商说,他们在杭州参加了20块的竞拍,测算时发现,最好的一块地的利润是赔两个点,最差的一块是赔15个点:

我们拍地都拍傻了。

大概算得太仔细了。最后,他们一块也没拿到。

没有办法的开发商只能下乡去,和土财主们抢饭吃了。

首个实行集中供地的城市是长春,去年,万科在长春的销售额是49亿,但是在浙江三线小城台州的销售额是:

47亿。

杭州集中供地后,浙江温州瓯海中心的一个地块,被荣安地产拍出了1.9万元楼面价,和他们进行竞争的,包括了碧桂园、万科、保利、华润。

绍兴镜湖新区的一宗商住用地,是被万科以2.4万的楼面价拿走的;

在浙江台州,小房企方远集团厮杀了12轮,最终通过封顶价格+无偿返还住宅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才拿到手。

温州、绍兴、台州这几个地方,忽然之间被制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地王。感觉大城市世道艰难的中小开发商们准备返乡置业,回头一看,自己的老窝已经被大房企们抄了。

2009年,开发商老总曾对媒体说挣钱都挣得不好意思了,之后的十几年,年轻人网上骂的最凶的,是地产商抬高了房价,赚黑心钱。

现在,连地产商也说自己成打工人了。国贸煎饼摊的兽爷说,他没想到大家平起平坐的日子,这么快就到来了。房地产这个印钞机,终于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了。

现在只剩下唯一的疑问,便宜的房子啥时候能买到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QxrFo6UmLk2OqfCGF04_SA

再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了

特斯拉——11部分74类风险,智能战争的沙盘推演

2021年2月13日

 

本文曾发表于2021年春节前夜。

现应许多读者要求,再发一遍。

 

特斯拉因其智能、节能、环保、起步快速、爬坡能力强等优势而风靡中国。

随着上海特斯拉产能规模化,售价下降、续航里程提升,特斯拉销量会迅速猛增。

但特斯拉具有强大的信息智能收集功能,对中国政治、军事构成巨大的潜在风险,具体是11部分74类风险:

一、读取车主信息(6类)

1.车主姓名,2.性别,3.年龄

4.家庭住址和定位(因配家用充电桩)

5.银行卡(购车支付)

6.手机号

 

二、读取车内图像和录音(2类)

1.遥控车内录音:谁,在说什么。

2.遥控车内图像:车内谁和谁,在做什么。

三、读取车外图像信息(9类)

特斯拉可连续摄取车外四周全景:

1.可获取车外东南西北、无死角的全景图像;

2.核心机要地区全景,如军事基地,有何装备设施。

3.摄取沿途移动景象。如有一批军车与特斯拉交汇,特斯拉可瞬间读取如下军事情报:

4.何时,5.何地

6.从何方向,7.去何方向,

8.是何种设备(导弹移动、还是坦克移动等)、

9.有多少?

 

四、读取定位信息(6类)

特斯拉可自动驾驶,因此可获取如下精准信息:

1.精准的移动定位

2.车主路径

3.习惯时间规律

4.习惯空间移动规律

5.沿途动态图像

6.通过多重手段,如充电桩位置、目标特斯拉车、目标人物手机,精准锁定目标人的定位,在关键时刻,可精准定点袭击。

五、读取上下班信息(6类)

核心机要人员,每天驾驶特斯拉上下班,特斯拉可读取如下机要信息:

1.车主属什么机构(包括定位和图像)

2.机构精准定位

3.可获取机构全景录像,如果是军事基地,可持续获取基地内装备、设施的录像

4.可获取基地内人员、人脸图像

5.可持续获取录音信息

6.机构还用什么车辆(必要时锁定这些车辆)

六、手机系统(15类)

手机与特斯拉蓝牙连接,又轻易扩张获得更多、更广的信息:

1.手机机主姓名

2.年龄,3.性别

4.家庭住址(与特斯拉停车位置佐证)

5.家庭成员手机号

5.跟随该机主,进入核心机构内部工作场所、会议、会客等场景,获取实时录音

6.手机通讯录,又能迅速获得更多的核心成员的人名、定位、录音等信息

7.单位成员手机号

8.遥控手机录音,获得机要通话信息

9.机主习惯路径

10.机主习惯时间

11.机主短信、微信信息

12.机主邮箱(许多机主都通过手机收发邮件)

13.机主定位(最关键时刻,精准袭击)

14.手机精准制导。这已经属于非常普及而简单的技术了,美军对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就是通过这技术,对许多核心人物实施精准暗杀的。只要目标机主一开手机,目标立刻被锁定、被摧毁。

15.手机+特斯拉=双锁定。特斯拉有多个技术手段来相互验证、研判特定核心人物是否在车内,如车内录音,车内录像,车座位习惯位置,出行习惯路径、出行习惯时间、目标核心人物携带的手机等,因此,敌方远在万里,都可以立刻锁定目标人物,实施精准暗杀袭击。

 

七、信息传输(4类)

1.特斯拉车的丰富信息,可实时被遥控上传到云系统——美国信息中心,可以定时上传,也可以实时上传、跟踪。

2.可遥控植入特殊软件、升级软件。

3.在最关键时刻,可以遥控瘫痪软件系统,让特斯拉车瞬间趴下;

4.特斯拉发生过多起自燃事件而被国家几个部位约谈。即,特斯拉电池引发火灾,存在客观可能,一旦战争,会否被敌方人为操作?要严密关注。

 

八、信息分析(5类)

估计不出几年,特斯拉在中国会拥有千万辆的用户,这等于有千万个移动、精准的情报收集点,为美国输送巨量精准的、实时动态情报。

微观情报:

1.通过特斯拉锁定核心人物、核心机构。

2.已知特定手机机主,锁定某辆特斯拉,再通过该车启动全套的情报收集功能:录音、车内录像、车外景象视频(如对特定机要基地的录像)。

3.通过特斯拉+手机,锁定核心机构、基地情报。

4.已知特定机要机构位置(如通过卫星地图,可判断某基地,但无法获得内部情报),

但只要有特斯拉进入该基地,就会立刻触发交汇信息点警报,然后遥控该特斯拉车为其提供丰富、多样的精准情报。

宏观情报

5.有几千万辆的特斯拉在中国大地移动,就是几千万个精准定位点。

平时,通过巨量信息比对、跟踪、分析,再配合卫星情报系统,可以轻而易举地画出中国绝大部分的机要机构、基地、核心人员的精准分布地图。

九、智能情报改变战争样式(14类)

当敌对国家控制中国数千万个智能情报终端,就立刻彻底颠覆了传统战争样式,创造了全新的智能战争样式:

1.手段智能自动收集对方情报,无需人力;

2.空间:全面、无死角的空间情报;

3.时间:可同时、持续、实时掌控数千万个“终端情报设备”,自动获取巨量情报;

4.数量可掌握微观和宏观的巨量情报;

5.质量:可获得最精准、最优质的情报:音频、视频、轨迹等;

6.成本:无成本,敌方不花一分钱就可获取上述最优质的丰富情报,敌方只需有效运用情报中心即可。

7.风险:无风险,敌方可从我方无数国民每天日常言行,获得巨大的优质情报资源,却不会有任何“违法、被抓”的风险。

8.靶向:只要锁定目标车辆,即可指令该车下载特定软件,远程操控特定任务。

9.目标:智能战争,敌方掌握无数核心人物、核心设施的情报,打击目标变得非常小,具体到一辆车、一个人。因此,智能战争无需使用核武器,而只需很小的制导弹头即可。

10.制导:智能战争打击的目标是特斯拉车,智能车具有“定位、诱导”功能。

11.“末端制导炸弹”微型化

由于打击目标非常精准,而且是具体的一辆车、一个人,因此,这必将改变“核战争样式”下的弹道导弹,敌方必定会使用“末端制导微型炸弹”,其体积一定会非常小,理由:

第一,目标很小,炸药量可以很少。

第二,特斯拉具有诱导功能,因此,炸弹无需卫星制导,搭载设备很少、且很小。

12. “末端制导小炸弹”无数化

由于“末端制导炸弹”微型化,因此,一枚传统的远程导弹、或中程导弹可以同时搭载无数个分弹头——“末端制导微型炸弹”。

13.末端拦截困难化

无数个“末端制导微型炸弹”来袭,按目前技术是根本无法拦截的。

未来战争可能会这样展开:敌方偷袭,同时发射几十个、甚至更多的远程导弹和中程导弹,每个导弹搭载无数个“末端制导微型炸弹”,导弹在飞行中段位置,释放出无数个制导微型炸弹,它们各自奔袭数千万个核心地点、核心设施、核心人员,实施大规模的精准定点打击。

由于“末端制导炸弹”微型化、无数化、精准制导化,以目前技术而言,根本无法构建“末端拦截防御系统”。这将构成严重威胁。

14.导弹质变

核战争样式下的弹道导弹,是搭载核弹头,因此,其生产、储备、运输、使用各个环节的风险极高、成本极高。

但智能战争样式下,弹道导弹搭载的是常规炸药的炸弹,因此,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各环节的风险大大降低了,成本也大大降低了。

敌方在现有军费框架内,可以生产、储备更多的智能武器。

武器库迅速膨胀了,战争门槛降低了。

十、颠覆核战略平衡(4类)

制衡=和平

中国化了几十年的努力,终于与其他核大国形成了“相互核毁灭”的战略平衡,这是世界和平最重要的基石。但这个基础正在被颠覆。

据此,可以明确得出如下4个颠覆性的结论:

1.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是智能战争最重要的基础。

2.智能战争必定会取代核战争,而成为最重要的战争样式。

3.中美“智能战争能力”存在巨大落差。

4.中美“核战略平衡”正被彻底颠覆。

未来是“智能战争”, 而不是“核战争”;

当前“智能战争”能力,是美强中弱。因此,现有的“核战略平衡”正被颠覆。

我们再深入检验中美“智能战争”的优劣态势:

中国要阻止敌方发动新的“智能战争”,就必须构建与敌方同样的“智能情报收集能力”和“智能制导打击能力”,正如“相互核毁灭”制衡,有效构筑了“核恐怖威慑下的和平”一样。

但非常遗憾的是,当前中美存在巨大的差距:

美国苹果手机,在中国可完全自由地销售、使用。据说,2018年在中国有2.4亿人在用。

美国特斯拉车,在中国可完全自由地销售、使用,今后会多达数千万辆。

但中国华为手机,在美国却被禁止;

中国也没有智能汽车在美国销售。

中国任何高端智能产品,都被美国严禁,如大疆无人机等。

失衡=战争

足见中美“智能战争能力”完全失衡:

美国对中国的情报收集是全面的、无死角的,美国掌握中国的一切情报。

中国对美国的情报收集却是“聋、哑、瞎”, 中国无法掌握美国的一切情报。

当前中美“智能战争”攻防能力存在巨大落差的态势,彻底颠覆了现有的“相互核毁灭战略”平衡,是最严重的战略失衡。失衡意味战争不远了。

十一、环保与道德(3类)

1.环保

核战争是毁灭人类、毁灭自然,因此,反而使对立各方不敢使用核武器。

但智能战争用常规炸药,且少量炸药,对环境污染很小。

2.战争门槛

 核战争门槛是极高的,因此,核战争反而不易触发。

 但智能战争用微型炸弹、少量常规炸药,对环境没什么影响,战争门槛大大降低了,意味战争更容易爆发。

3.核战争罪责转移

以当前防御能力而言,如果中国不能在中段拦截敌方导弹,那么,中国就无法在末端拦截无数个制导微型炸弹。

当国家千万个核心目标被摧毁,国家必然瞬间瘫痪。

面对这种情况,当国家探知有多个导弹来袭,又无法拦截无数个制导微型炸弹时,任何核大国都必定会采取唯一的反击手段:立刻发射多个核导弹,与敌方国家同归于尽。

由此,战争发动者,却不承担“核战争罪责”;

而战争受害者,却无辜承担“核战争罪责”,这是极其不公平的。

 

核战争与智能战争的重大区别

核战争

智能战争

1

打击目标

毁灭城市

毁灭国家

打击个人

打击设施

2

炸药

核爆炸

常规炸药

3

体积

巨大核弹

微型炸弹

4

数量

数枚核弹

无数微型炸弹

5

目标

核毁灭

打击小目标

6

道德

毁灭人类

环境破坏小

7

生产

成本极高

风险极高

成本极低

风险极低

8

储存

成本极高

风险极高

成本极低

风险极低

9

运输

成本极高

风险极高

成本极低

风险极低

10

使用

批准极难

批准容易

11

拦截

容易拦截

无法拦截

12

后果

毁灭自然

打击小目标

自然破坏小

13

战争门槛

极高、极严

低、容易

应急措施

1.机要单位定义:中央和省部级的、党政军驻地、军事基地、核能设施、能源设施、信息枢纽等。

2.严禁特斯拉、苹果手机进入中国机要单位驻地。

3.严禁中国党、政、军、警、安全等机要人员使用特斯拉、苹果手机;

4.严格监管特斯拉信息处理中心、苹果手机信息中心;

5.严格管制其软件更新内容;

6.严格管制其软件更新时间;

7.严格监管特斯拉、苹果手机的上传内容;

8.要求特斯拉和苹果公司交出信息系统后门代码。

9.对于美国盟国的智能汽车、智能手机,应照此禁令执行。同盟国是共享信息的。

智能产品国际管理路径

今后,智能产品会在和平的国际贸易过程中,颠覆战争样式、颠覆战略态势。

以手机、汽车为核心的智能产品国际贸易,今后将经过几个阶段的博弈:

第一阶段:自由贸易

各国对智能产品没有充分认识,任其自由投资、自由贸易。这个阶段已经过了。

第二阶段:相互限制

特朗普在任时期,首先对中国智能产品发起严格禁令。

因此,中国对特斯拉、苹果手机发起有限禁令,合情合理合法。

第三阶段:三个市场

中美实施严格禁令,必然会形成“三个市场”:

1.中国朋友圈:中国智能产品只能在中国朋友圈内销售、使用;

2.美国同盟圈:美国智能产品也只能在其同盟圈内销售、使用;

中美智能技术和产品是相同的,但各自很难进入对方市场。

3.自由市场圈:中国和美国的智能产品都可以销售、使用。

第四阶段:国际公约

未来,各国共同签署新的国际公约,设立新的“国际犯罪”:如果把智能信息用于政治对立和军事打击,就是战争罪、国际犯罪。如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禁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公约一样。

在新的国际公约保护下,各国逐渐开放智能产品市场。

当前,美国拥有相对技术优势和绝对的市场优势,美国绝对不可能接受这样的国际公约安排。

第五阶段:竞争胜败

那么,就剩下最后一种可能:中国、美国在相互竞争中,如果一方彻底失败了,根本无法追赶对方,但不用最新的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就无法生存下去时,失败方,会接受对方更先进的产品。

于是,会产生两种结果:

1.善者获胜:则不会利用自己掌握对方丰富的智能情报,对失败方实施军事打击,即,善者胜=和平时代

2.恶霸获胜:则一定会利用自己掌握对方丰富的智能情报,对失败方实施“情报讹诈(如同核讹诈一样)”、直至全面的定点打击,即,恶者胜=恶霸战争。

中国必须严肃认真思考可能出现的所有潜在风险,提前做好万全应对措施。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TZ3b-BWXV8n6fVXwAmKiRQ

上海引进特斯拉,是否错了?

2012年4月22日,中国第一批用户从特斯拉公司CEO手中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车钥匙。这天被定为“特斯拉正式进入中国日”(《车百科》2020年5月18日)。

但在过去整整10年里,在中国,很少有人知道特斯拉。

2017年春,笔者偶尔读到关于天才马斯克的文章,大为感动,次日就与家人一起买了特斯拉(那时是全进口的),以表达对这位天才的敬意。

但在用的过程中,逐渐发现特斯拉车在公共安全方面存在许多严重隐患。

于是,今年2月9日,笔者在公众号“危机管理 陈洁华”发表了《机要机构和人员应该禁止使用特斯拉——智能战争的沙盘推演》(以下简称“陈洁华报告”)。

报告发表后短短数周内,阅读量迅速突破195万人,另有100多家平台申请转载该文,实际阅读量突破千万级了。这里,还没计算未经授权而转发的许多平台。由此,中国民众从各个角度拉开了对特斯拉安全隐患的大讨论。

2月9日,似乎是“特斯拉危机”的开始。

两个半月来,各方争论形成了几个完全对立的观点。

对此,笔者有义务用最新证据来检验观点。

用证据说话,就不用说话。

一、特斯拉车内有无录像?

对于笔者提出的“特斯拉车内录像”问题,3月19日,特斯拉中国发布声明称:特斯拉用户使用的车辆不存在通过车内摄像头侵犯用户个人隐私的行为。

但次日,3月20日,特斯拉公司(Tesla Inc.)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Musk)通过网络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首次正式承认:特斯拉通过车内摄像监视驾驶员。

有用户在推特上向马斯克询问,特斯拉的车内摄像是否可以监测车主?

马斯克也直接回复:是的。

图片

二、特斯拉采集信息能力

近日,河南用户因车祸与特斯拉公司发生纠纷。

4月22日,特斯拉公司公布了该事故车辆发生车祸前30分钟内的数据。这里,仅截取车祸前6秒钟的记录:

图片

这份记录表解开了特斯拉获取信息的项目、速度、数量、质量等一系列谜团:

1.超细:6秒钟记录下44个数据;

  2.时间:精细到毫秒(1秒=1000毫秒);

3.车速:全程记录每一毫秒对应的每个车速、车况(该事故车从118.3到45.7公里/时);

4.动作:全程踩了几次刹车,每次对应的车速是多少(车主30分钟内,踩刹车制动踏板超过40次);

5.车况:每次踩刹车,对应的制动主缸压力是多少。

6.撞车前1秒:车车速为45.7公里/时,同时记录了1秒钟内的情况:刹车踏板压力、紧急制动启动状况、防抱死启动时间。

7.图像:特斯拉公司公布上述数据后,引起公众很大疑问:为何事故车主在短短30分钟内,频繁踩刹车、加速、或快或慢地行驶?如果特斯拉公司能够同时公布该车主的行车录像,这起纠纷不就立刻安静下来了吗?即

车主每次刹车时,前方是否有“车速监控”?

车主每次加速时,前方都没有“车速监控”?

但,特斯拉公司为何不公布录像呢?

因为特斯拉非常清楚,中国民众现在最关切的,正是特斯拉沿途录像能力!

可以明确说:特斯拉不仅实时记录行车前方的沿途录像,还实时记录左右两侧、后方的沿路录像。

8.传输:最核心是传输。所有详尽数据,都是在每辆特斯拉车内生成、储存的;但同时,所有数据,都可以瞬间上传到美国信息库。这就与马斯克的“星链”有关了,详见后述。

三、马斯克的承诺与身份

1.马斯克承诺

特斯拉会把中国客户信息提供给美国政府吗?

2021年3月20日,马斯克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庄严承诺:特斯拉公司将不会向美国政府提供其车辆在中国或其他国家收集的数据。他表示:特斯拉在美国或中国的公司不会收集敏感或私人数据,然后与美国政府分享,并保证中国客户的数据会得到充分保护。

中国人有句老话:听其言,观其行。

2.马斯克是“特工”?

4月20日,美国“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网站爆出惊人信息:根据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FEC)最新文件显示,马斯克在今年1月7日至8日向共和党全国委员会捐款990美元(分两次捐款),并将在表格上“雇主”一栏填写了“美国特勤局(USSS)”,职位一栏填写的是“特工(SPECIAL AGENT)”。

图片

我们敬佩马斯克,但谁会相信一个“美国政府特工”会拒绝与美国政府合作呢?

3.马斯克与美国军方

笔者看到网传一些照片。

图片

首先要确认该照片是不是真实的,会不会被PS?

下面照片旁证了上面照片是真实的:在该军方会议当日,两位将军簇拥马斯克合影。

图片

笔者据此解读一些重要信息:

第一,服装:所有军方人员都穿野战服,显然,不是礼节接待马斯克来访,而是正规的军事讨论。

第二,场所:是正规的军队司令部会议室。

第三,徽标:会议室墙上两幅徽标,揭示了会议地点、参会人物身份:

               第一幅徽标:

图片

 图像、文字不清楚,于是比对找到了如下的徽标:

图片

徽标文字是Northern command

即“美军北方司令部”徽标。

             第二幅徽标:

图片

照片图像、文字也不清楚,同样,比对找到了如下的徽标:

图片

徽标文字是:North American Aerospace Defense Command

即,北美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   

    第四,会议主席

图片
图片

笔者无法确定会议主席是谁,但其野战服及其衣领“将星”告诉我们:他是“空军四星上将”。

美军北方司令部只有一位四星上将,由此可以确定,他就是“美军北方司令部”兼“北美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的最高指挥官。

第五,马斯克位置:他坐在会议主席右侧,按西方规矩,是该桌面上最尊贵客人。

美军北方司令部管辖地域是从加拿大、美国到墨西哥,主要防御敌方对美国的导弹袭击。

马斯克同时拥有三个国籍,其先后顺序是:最早是南非国籍,此后,拿了加拿大国籍,最后在美国创业、居住,拿了美国国籍。

美军北方司令部最高司令把马斯克请去司令部,由此大致可以猜到他们会讨论什么领域的业务。

关键是:美国军方要谈及加拿大的军事科技时,却没有加拿大官员在场,而只有马斯克在场。

同理,我们有理由推测:马斯克及其特斯拉,现在掌握了中国海量核心信息。今后,美国军方需要中国的核心信息时,想必,马斯克也会及时出现在类似的最高军事会议室的!

四、马斯克的“星链”与特斯拉

早期构想:

星链卫星通信,最早是由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于1987年提出,要构建“铱星计划”,用77颗低位星组成覆盖全球的卫星系统。每颗卫星重量在600公斤左右,每颗卫星有三千多个信道,可以直接和手机接通信号。但最终因成本太高而无法实现。

    可见,“星链”在技术上并非原创,但在火箭回收和重复发射方面,实现了创新和突破。

计划:

2015年,马斯克首次提出“星链计划”(Starlink),其“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公司)计划在2019年至2024年,向太空发射1.2万颗微型卫星,来搭建覆盖全球的天基通讯网络。

此后,SpaceX公司宣布再增加3万颗,使“星链”卫星总数达到4.2万颗。

发射计划:

到2024年完成部署4425颗

到2027年完成部署7518颗

发射:

猎鹰9号(Falcon 9)每次升空可发射60颗卫星。

因此,月产180颗卫星=每月要发射3次。

截止2021年4月28日,马斯克SpaceX公司用可回收式中型运载火箭——猎鹰9号累计发射了1505颗“星链卫星”。

迄今发射批次:

最初两颗“Tintin”丁丁测试卫星、1批60颗0.9版卫星、24批1.0版卫星、1批极轨道卫星10颗,共计27批。

现有卫星数:在轨1435颗,在轨运行卫星1351颗,再入烧毁70颗,不再操作23颗,脱轨1颗,共计1505颗。

重量:每次发射几乎都是60颗卫星,每颗卫星重约227公斤 

227公斤X60颗=13.62吨

2019年11月11日,猎鹰9号火箭执行第二批发射星链任务时,搭载卫星总重15.6吨,创下猎鹰9号火箭的载重纪录。由于猎鹰9号火箭是可回收、重复使用的,每次还要携带足够的返回燃料,因此,每次60颗卫星,可能是最大载重值了。

成本:使用一次性运载火箭发射,国际通常价格是:每公斤运送价格1万到2万美元。

60颗星链卫星发射成本:

按国际行情,最低也需要1.3620亿美元,每颗成本为227万美元。

但猎鹰9号价格:每次发射费用为6200万美元(多次发射还可优惠),因此,分摊到每颗卫星的发射成本103万美元,不及国际价格的一半,极富竞争力。

马斯克表示:如果能回收“猎鹰9”火箭第一级并重复使用,可使火箭成本再降低70%。

如能回收第一级和第二级,就能省去98%的成本。

可见,马斯克构建“星链”有极佳的成本优势。

生产: SpaceX 工厂2020年3月开始生产卫星,日产6颗卫星,每月生产180颗卫星。

完成部署需几年?

SpaceX 工厂每月产能180颗卫星,每月发射3次,每次携带60颗卫星。

计划部署42000颗/每月生产180颗=233个月/12个月=19.4年

结论:“星链”计划还需19.4年才能完成。

但是,“星链”卫星设计寿命5年,为此,马斯克必须不断补充发射新卫星(现在已有70颗卫星到期后烧毁),这将是巨大的资金压力。

铱星计划与星链计划比较


铱星计划星链计划
主体美国摩托罗拉公司马斯克SpaceX公司
提出时间1987年2015年
卫星数77颗4万2千颗
每颗重量600公斤227公斤—260公斤
火箭发射每次发射一颗每次发射60颗
火箭使用火箭发射一次就烧毁马斯克“猎鹰—9”火箭可重复发射、回收、再发射使用:迄今已成功回收火箭81次重复使用火箭61次一级火箭复用周转天数,最快27天
成本无法承担巨大成本有效化解成本压力
成败失败成功但须19.4年才能完成部署

“星链”技术指标

2021年4月5日,SpaceX公司对“星链”内部测试,结果如下表。

为方便理解,把星链指标与中国5G做个对比。


马斯克的星链中国5G
下载网速200Mbps (百兆比特/秒)换成中国用户常用指标=25MB/s平均速度700 Mbps=87.5 MB/s高性能5G WiFi能达到1Gbps1Gbps =1000Mbps=125MB/s
上传网速最高42.08Mbps80mbps
延迟20—40ms(毫秒;1秒=1000毫秒)1ms(毫秒)

马斯克今年2月宣称:2021年其指标可提升为:

网速:达到300M;

延迟:降至16—19ms(毫秒);

未来目标网速:1Gbps(千兆比特/秒)

科普概念

因为太专业,许多人写这类文章时,经常写错,导致判断错误。

1Mbps=每秒传输100万比特(bit)

换算成中国用户常用概念MB/s(或MByte),其公式:

1Mbps/8=0.125 MB/s

那么,200 Mbps,算成中国习惯概念MB/s(或MByte)

200 Mbps/8=25MB/s

请注意,这里字母b、B大小写是有严格定义的,代表不同指标,不可随便乱写。

车星一体化、平战一体化

在2020年前,中国人对马斯克的特斯拉、“星链”都不关心,也不清楚。

但现在,大家开始明白了:特斯拉车与“星链”是“车星一体化”、“平战一体化”的;

平时,天上有4.2万颗全覆盖的“星链”(迄今各国发射的全部卫星也只有1万颗左右);

地上有千万辆特斯拉车+苹果手机,收集、上传、储存、分析地面丰富而精准的信息;特斯拉走过的路,就可以生成为最精准、最精细的作战地图。

链=全球高密度、全球高覆盖、高通量、低延迟

  特斯拉=地面移动精细精准信息采集

  特斯拉+星链=中国地网+全球天网=精准智能打击系统

一旦战争,就能轻而易举地实现“车星联动、天地联动、精准打击”的智能战法。

掌控特斯拉、掌控“星链”者,都是马斯克一人。

而马斯克与美国军方的关系是:共同策划、共同创建、共同运营。

而美国军方天天都在公开叫嚣:(对中国)今夜就准备开战!

我们应该在这样全新的“车星联动”“天地联动”的大系统中,准确评估马斯克及其特斯拉、“星链”对中国的巨大风险。

中美不对称态势:

中国在美国上空有北斗系统;

但在美国地面,却没有中国智能汽车、没有中国智能手机支撑。

美国对中国,掌握地面与天际的全部信息;

中国却无法对等、对称地获得美国信息。

当前中美关系,就是由技术不对称、商业不对称、市场不对称导致的战略威慑不对称。

如果美国对中国友好,豁达的中国人民或许不会关切特斯拉、“星链”风险。

但现在,全世界都知道:美国“亡我之心不死”。

美国对中国,有强烈的主观侵犯恶意,更有强有力的侵犯手段;

而中国对美国,既没有主观侵犯意图,也没有对抗侵犯的手段。

这就变得极其危险了。

建议

为尽快消除隐患,建议如下:

1.全国人大尽速完成立法

(1)所有国外智能车,禁止其生成的任何信息、用户信息直接上传到境外;

(2)也禁止其直接自动下载软件和下达指令;

(3)禁止外国智能车进入中国机要部门、中国敏感禁区;

(4)禁止中国机要干部使用、乘坐外国智能车。

    2.上海尽速建立“中国智能车信息中心”

所有国外品牌智能车,在中国生成的所有信息,必须先存储在“中国信息中心”;

未经中国政府许可,所有这些信息,不得直接上传、或携带到境外;

未经中国政府许可,国外智能车企不得对中国用户直接自动下载软件和发送指令。

五、中国已经采取的对应措施

今年2月9日,笔者发表了“陈洁华报告”后,3月19日,某部队大院就贴出了“特斯拉禁入”通知。估计这是国内最早的保护措施。

图片

军中无戏言。军队大院说明是:经“实际测试”后,才采取禁令措施的。

近期,网传许多视频,都是在敏感时段、敏感路段,交警拦截了特斯拉,让其暂停。

图片
图片
图片

想必前方有高度敏感的车辆通过,或有高度敏感的行动。

中国几个市政府、省政府,也明令禁止特斯拉进入机关大院。

可见,今年2月9日以后,中国军队、警察、政府在各地相继采取了避险措施,这是正当的、及时的安保举动,值得点赞。

六、腾讯封禁“陈洁华报告”之谜

笔者2月9日在公众号发表的《机要机构和人员应该禁止使用特斯拉——智能战争的沙盘推演》一文,但发表不久,就被莫名封禁了。

腾讯公众号平台给出的说明是:“由用户投诉并经平台审核,涉及使用煽动、误导、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捏造社会热点、歪曲历史事件、混淆公众视听”。

图片

有多位热心的读者,特意向政府网管部门询问:为何要封禁“陈洁华报告”?

但政府主管部门都很惊讶,那么重要的报告,为何要封禁?!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近日,一位网友发来一则消息,解开了“腾讯查封”的谜底。

2017年3月底,腾讯控股以17.7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特斯拉816.75万股股票,持股比例达到5%,成为特斯拉第五大股东,腾讯持股成本大约为203美元。

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中称,“很高兴腾讯能够成为特斯拉的投资人和顾问。”

随着特斯拉进入中国,预期销量普遍看好。特斯拉股票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暴涨。如今,特斯拉一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特斯拉一家股市市值就超过日本所有车企的股市总值。腾讯公司对特斯拉的投资也获得了巨额回报。

但核心是:

腾讯公司,一方面清楚知道,“陈洁华报告”揭示了特斯拉车对中国的巨大风险,中国各部门都在迅速采取补救措施;

另一方面,腾讯公司也知道,随着“陈洁华报告”迅速传播,中国必然会采取更严厉的措施,特斯拉股价必然会暴跌,腾讯投资会损失。

遗憾的是,在国家危机与企业私利之间,腾讯公司选择维护企业私利,封禁了“陈洁华报告”。

这个事件证明:作为经营公共媒体的企业,在国家危机与企业私利发生矛盾时,媒体企业会坚决动用自己手中的媒体平台,掩盖危机、封堵预警警报。

同样案例在美国反复上演过。

美国公共社交平台“脸谱”(Facebook),在与特朗普总统发生矛盾时,该公司竟然可以查封总统的账号,让总统闭嘴。

我们暂且不谈特朗普是非,只关切一个普遍规律:经营公共媒体的企业,在国家危机与企业私利发生矛盾时,企业必然会以“企业私利”为重,而无视国家危机。

笔者建议:

全国人大尽快完善立法,对企业经营的公共媒体平台,要从投资、经营、审查等多维角度加强管理。

1.国家应成为所有公共媒体企业的大股东,掌控这类公共媒体的决定大权;

2.严禁外资参股中国的公共媒体企业;

3.对公共媒体平台管理,依法制定评审规则和标准、评审程序、奖罚措施,并决定组建评审专家委员会。

4.绝对不能让企业为其私利来左右国家媒体、左右国家安全。

七、上海引进特斯拉,是否错?

自2月9日“陈洁华报告”发布后,中国民众开始深刻认识到:

特斯拉+星链=给中国安全、战略体系带来严重而巨大的威胁。

由此,中国民众自然要质疑:上海引进特斯拉,是否有错?

笔者想谈几个观点:

1.与天才同行,会更聪明;

 与强者对弈,会更强大。

埃隆·马斯克是空前绝后的天才科学家、天才创业者。

他是在线支付系统PayPal的创始人;

他创建的特斯拉,颠覆了欧美日统治汽车工业的百年霸权,催生了纯电+智能汽车的全球变革;

他是“星链”创始人;

他又把智能车与“星链”链接,创造了新汽车时代、新战争样式;

他创造了“火箭回收”的伟业,一个人干翻了所有宇航大国。

对这样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才,我们心怀敬意,谦虚学习,才有进步。

与他交流合作,绝对没错。

2.中国形象,震惊世界

上海与特斯拉合作,2018年创造了“3个当年”记录:

当年签约;当年取得土地;当年获得施工许可。

2019年,又创造了“3个当年”记录:

当年建厂;当年投产;当年交付。

从动土建厂到第一台特斯拉车下线,上海只用了8个月。

一年前,马斯克来上海基地,脚下一片荒芜;

一年后,马斯克再来上海原地,荒地华丽变身为特斯拉超级工厂,每周可产3千辆Model3。

中国速度,震撼世界!

3.中国模式,改变世界风向

中国形象,不是抽象的,而是由一件件具体的创举来成就的。

第一,上海特斯拉,开创了中国速度。这不是中国的个别现象,而是中国整个国家力量具体的自然体现。

第二,全球疫情成灾,唯独中国,奇迹般地迅速扑灭了疫情;背后是中国人民的团结一心,是中国政府强大、高效、优质的组织能力。

第三,2020年2月中国仅用了6天,就建成世界最大的武汉方仓医院,3690个床位。

第四,中国扶贫伟业,2020年完成5630万人脱贫、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第五,中国一系列基建伟业成果,等等;

一件件令人叫绝的速度、规模和质量;

一次次让世界震撼,赢得了世界的尊敬。

中国形象,在与美欧灾难比较中,绽放光彩。

中国模式,在与欧美模式比较中,显露真金。

中国模式,正在悄悄而强劲地改变世界潮流:

美欧文明的衰落,中国文明的崛起;

西风已衰,东风正劲。

中国伟业,有特斯拉的一份贡献。

4.外交成果

我们要特别注意,上海引进特斯拉是在2018年、2019年——这是特殊年份。

特朗普在抹黑中国,围堵中国,施压外企离开中国,吸引企业回归美国。

特斯拉顶着特朗普政府的压力,来中国独资,重重打击了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

特斯拉是全球纯电车、智能车的标杆企业、领航企业。

特斯拉进入中国了,就彻底颠覆了欧美日车企的矜持。

5.特斯拉激发中国“智能革命”

在特斯拉进入中国以前,中国各类车企普遍玩忽职守,用低劣技术和最低的续航里程骗取国家补贴。差点自毁“智能革命”的百年机遇。

上海引进了特斯拉,犹如“猛虎进村”,对中国车企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

2021年春,是中国车企觉醒之时,奋起反抗,奋起直追。

2021年,是中国车企“智能汽车革命”元年。

6.引进特斯拉=创建全球新能源、智能车的产业链

    上海与特斯拉签署的合作协议规定:

上海特斯拉3年内完成配件100%国产化。该供应链企业达130余家,由此创建中国强大的纯电动汽车、智能汽车的产业链。

7.特斯拉颠覆传统燃油汽车帝国

当前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正以惊人速度在全球市场扩张;

而传统燃油发动机汽车却以惊人速度萎缩;

传统燃油汽车背后,是欧美日工业霸权、是G7霸权;

传统燃油汽车工业将很快崩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旧帝国何以存乎?

中国掌握了新能源、智能汽车的产业链,就等于在颠覆传统燃油汽车企业;

中国以强大的、全覆盖的供应能力,占领全球纯电车、智能车革命的制高点;

由此必然推助世界汽车制造中心,从欧美日,转移到中国。

须知,近代文明的重要规律:

汽车工业兴,则国家兴;

汽车工业衰,则国运衰。

过去,世界汽车百年史,与中国无缘。

现在,中国第一次站在“新汽车革命”的核心制高点,获得了国运兴旺的机遇。

这要感谢特斯拉。

8.特斯拉刺激“智能军事革命”

特斯拉进入中国,让中国人切身体会到:“车星一体化”、“平战一体化”智能战争时代到来了。

这次中国觉醒,与过去历次觉醒都完全不同:

过去,是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觉醒,然后千呼万唤中国民众觉醒;

这次,是中国民众的普遍自觉觉醒,民众自发地、高度参与特斯拉风险的讨论,高度警觉特斯拉带来的风险,中国民众对“车星一体化”“平战一体化”的“智能战争”有了深刻认识,科学知识水平大大提高了。

中国民众的觉醒,引起中国高层的关注,政府已经、并还会进一步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政策调整、法律调整、投资调整、产业调整、科研调整、技术调整、战略调整、军备调整。

如果上海不引进特斯拉,我们还对现有的“核威慑”沾沾自喜,而对“智能战争”却浑然不知。

“智能战争”正在颠覆“核威慑”。

没有特斯拉,我们还会蒙在鼓里很长时间。

天才若善,造福世界。

天才若恶,作恶人间。

我愿意相信马斯克有善;

但我们也清楚:马斯克背后有太多的大魔鬼,必然要借助天才发明成果行恶、称霸。

马斯克的一系列天才佳作,对中国的意义在于:

1.警醒中国人民:不追则亡;

2.警醒中国车企:偷生则亡;

3.警醒中国军人:核威慑正被颠覆,智能战争样式已经来临;

4.警醒中国外交:美国有大量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在中国收集海量情报,中国在美国却没有。不对称,必危。

5.警醒中国科学:面对一系列新难题,国家首先要制作一份“掐脖子清单”,集中优势,分工合作,动员一切科技力量,攻克难题,转危为机。

马斯克让国人敬佩又不安;

特斯拉让我族警醒而猛追。

上海与马斯克合作、引进特斯拉是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

随着时间推移,越能看清上海此举的英明,怎么高度评价都不为过。

无数历史事件证明:

再伟大的天才,也斗不过民众的;

更何况,已经觉醒的14亿中国人民呢!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T8wQrsIp1RoiULj0XH0Aw

中国住房市值报告

 

中国住房市值报告

文:任泽平 

特别鸣谢:白学松对本文数据整理有重要贡献

 

导读

 

当前中国住房市值是多少?在国际处于什么水平?上述问题关系到认清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住房政策调整等。以报告《中国住房存量报告:2019》为基础,我们首次测算了全国、各省级、各地级单位的住房市值。

摘要

 

现有住房市值研究均存在明显问题,或夸大其辞,或混淆口径。网文流传“2017年中国房产市值达65万亿美元,超美国、欧盟、日本总和,在量上错误地把商品房等同于商品住宅,且误以高估的人均住房面积计算导致高估住房存量,在价上把规模庞大、但缺乏流动性的农村住房按商品房价格计算。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以市价法测算中国不同类别的城镇住房市值,以成本法测算中国农村住房市值,并主要以OECD公布的国际住房市值数据为基础推算当前值作为比较。
中国住房市值有多大?12018年中国住房市值321万亿元,是GDP3.6倍,占股债房市值的71%2000-2018年,中国住房市值从23万亿元增至321万亿元,年均增长15.7%;其中,住房存量增加、房价上涨分别贡献11%89%。人均住房市值从1.8万元增至23万元,年均增长15.2%高于人均GDP年均增长的13.8%;城镇人均住房市值从4.5万元增加到36.8万元,年均增长11.1%。住房成为居民家庭最重要的财富,并与金融机构高度关联。住房市值年均增速超过名义GDP13%,因此住房市值与GDP的比例从233%增至356%。住房市值占股债房市值的比例由75%波动下降至71%2000年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资本市场初步发展,股市债市规模合计7.7万亿元,仅相当于GDP77%2)东部地区住房市值占全国超6成,粤京沪苏浙鲁6省住房市值占5成。分地区看,2018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住房市值占比分别为63.2%17%15.4%4.4%而对应的住房存量占比分别为37.9%29.4%26.4%6.3%,东部地区住房市值占比明显超过住房存量主要在于房价较高。分省看,全国51%的住房市值集中在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6个东部发达省份;除宁夏外,其余省份的住房市值与GDP的比例均大于150%,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天津等8省超过330%3一线住房市值占全国四分之一,66城住房市值与GDP比例大于350%分线看,一线、二线、三四线住房市值占全国比重分别为25%31%44%,而其住房存量占比分别为4.1%19.8%76.1%,住房市值GDP的比例分别为693%345%259%一二线住房市值高主要源于人口长期集聚下的人地严重错配和货币长期超发。具体来看,住房市值与GDP的比例小于150%、在150%-250%之间、在250%-350%之间、大于350%的地级单位分别有4712010366个。其中,住房市值与GDP的比例小于150%的城市多在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人口总量小且长期外流。住房市值与GDP的比例大于350%的城市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厦门等核心城市;二是三亚、大理、恩施等旅游城市。可以发现,城市层面住房市值与GDP的比例高低与该城市房地产风险大小并无明显联系。
中国住房市值在国际处于什么水平?1)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住房市值及与GDP、股债房市值的比例均较高,但人均住房市值低。从住房市值看,2018年中国为46.7万亿美元,明显大于美国的25.8万亿美元、日本的10.3万亿美元、英法德三国合计的28.0万亿美元。从住房市值与GDP的比例看,2018年中国为356%,高于美国的126%、日本的208%、德国的238%、英国的320%、法国的341%中国住房市值及其与GDP比例较高源于人地错配、供求失衡以及货币超发,一二线高房价,三四线高库存,导致全国住房市值高。按照“人往高处走、人随产业走”的经济规律和国际经验,中国人口长期大量向都市圈集聚,但在“控制大城市规模、重点发展小城镇、区域均衡发展”的计划经济思维误导下,人地严重错配,一二线城市人口流入但土地供给严重不足导致高房价,三四线城市人口流出但土地供给过多导致高库存,进而导致全国住房市值较高。从住房市值占股债房市值的比例看,2018年中国为71%,高于美国的28%、日本的37%、英国的51%、法国的58%、德国的66%。但从人均住房市值来看,2018年中国为3.3万美元,远低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的7.98.113.614.111.5万美元。中国住房市值与股债房市值的比例较高还在于中国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直接融资比例较低,导致股票、债券市值较低。2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居民家庭配置房产比例较高。2018年中国居民家庭住房资产在家庭总资产中占比达到57%,高于英国的49%、日本的37%、美国的24%、德国的22%在中国较高房产比例的另一面,则是较低比例的金融资产配置。2018年中国居民金融资产配置占比为40.4%,远低于美国的70.6%、日本的63.9%、英国的53.4%,略高于法国的39.2%
政策建议:1以人地挂钩和金融稳定为核心加快构建房地产长效机制,建立居住导向的新住房制度包括:以常住人口增量为核心改革人地挂钩,优化土地供应;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稳定;转变住房供应结构,丰富供应主体;推进房地产税改革,抑制投机型需求。2)振兴资本市场,促进居民家庭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包括: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建立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进一步推行注册制,提高机构投资者占比,引导价值投资理念;继续加大证券欺诈的惩处力度,加快修订《证券法》,联动修改《刑法》等相关法律。
风险提示:结合城镇住房来源结构假设了各类城镇住房的折价系数;农村住房市值以成本法估算但未考虑折旧;省直辖县数据缺失。
 

目录

 

1    如何研究住房市值?
1.1 现有住房市值数据真伪识别
1.2 研究思路与主要假设
2    中国住房市值有多大
2.1 2018年中国住房市值321万亿元,是GDP3.6倍,占股债房市值的71%       
2.2 东部地区住房市值占全国超6成,粤京沪苏浙鲁6省住房市值占5 
2.3 一线住房市值占全国四分之一,66城住房市值与GDP比例大于350%
3    中国住房市值在国际处于什么水平?    
3.1 中国住房市值与GDP、股债房市值的比例在国际均较高,但人均住房市值低   
3.2 中国居民家庭住房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为57%,高于西方发达国家
4    政策建议    
4.1 以人地挂钩和金融稳定为核心加快构建房地产长效机制,建立居住导向的新住房制度
4.2 振兴资本市场,促进居民家庭优化资产配置结构     

 

正文

 

1    如何研究住房市值?

1.1 现有住房市值数据真伪识别

当前中国住房市值是多少?与GDP的比例是否偏高?发达国家的情况又是如何?对上述问题的解答不仅关系到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如何发展,也关系到住房政策应如何调整。现有住房市值研究均存在明显问题,或夸大其辞,或混淆口径。

网文流传“2017年中国房产市值达65万亿美元,超美国、欧盟、日本总和,在量上错误地把商品房等同于商品住宅,且误用高估的人均住房面积从而高估住房存量,在价上把规模庞大、但缺乏流动性的农村住房按商品房价格计算。网文做法为:使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金额133701亿元除以销售面积169408万㎡,得到“7982/。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全国总人口13.95亿人全国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0.8平方米40.8/×13.95亿人×7892/=448万亿元人民币,按美元汇率折算,恰好是 65 万亿美元。网络做法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错误:第一,在量上高估住房存量,错误地把商品房等同于商品住宅,实际上商品房包括商品住宅、商业用房以及其他建筑物。而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数据因抽样偏差可能存在高估。虽然住户调查理论上既包括家庭户,也包括集体户,但由于住户调查样本每五年轮换一次,需保证一定稳定性,实践中抽取样本多为当地有房户籍家庭,对流动性较大、居住空间较小的常住外来人口、少量居无定所的无房户覆盖不足,因此存在一定高估。第二,由于中国城乡土地二元分割,农村土地不具有市场意义的流通、交易价值,把2017年新建住房平均价格当作中国全部房产平均价格是错误的。

中国住房市值报告

1.2 研究思路与主要假设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的研究思路是:以市价法测算中国不同类别的城镇住房市值,以成本法测算中国农村住房市值,并主要以OECD公布的国际住房市值数据为基础推算当前值作为比较。

第一,地级层面不同类型的城镇住房存量乘以相应单价得到地级城镇住房市值,地级层面加总得到各省及全国城镇住房市值。房价使用中国房地产协会旗下房价行情网公布的2018年地级层面城镇二手房价格数据。城镇住房面积使用我们20198月的研究报告《中国住房市值报告:2019》测算的全国、各省级、各地级的城镇住房存量。其中,由于城镇住房类型很多,价格明显差异,因此需先分类假定价格计算不同类型的住房市值再加总。具体做法如下:

1)人口普查和小普查等资料将城镇家庭户住房按来源分为新建商品住房、二手房、公房、经济适用房及两限房、自建房、租赁廉租房及公租房、租赁其它住房、其他等八类。商品住房、二手房、公房可正常交易,按标准价;廉租房、公租房面向住房困难群体,不可交易,假定按50%折价;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新房售价比周边同类商品住房低20%-25%,经济适用房5年后可上市交易,届时要按照与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此类型住房假定按85%折价;其余类别假定一半按标准价交易,一半按50%折价,即75%折价。全国来看,2015年八类住房比例较2010年变化不大,我们使用2015年地级住房来源占比代表2018年,缺失的地区使用2010年数据代替。各地八类城镇家庭户住房存量乘以相应的单价得到地级城镇家庭户住房市值,地级相加得到全国城镇家庭户住房市值。2)城镇集体户学生宿舍不可交易,按50%折价,城镇集体户非学生宿舍按标准价。各地两类城镇集体户住房存量乘以相应的单价得到地级城镇集体户住房市值,地级相加得到全国城镇集体户住房市值。全国城镇家庭户住房市值与城镇集体户住房市值相加得到全国城镇住房市值。3)全国城镇住房市值除以城镇存量得到当年全国城镇房价。结合OECD历年名义房价指数变化得出历年城镇房价,乘以历年城镇存量得出历年城镇住房市值。

中国住房市值报告

第二,农村住房存量乘以农村住房建造单价得到中国农村住房市值。以人口普查、小普查农村家庭户住房数据为基础,通过合理假设农村集体户人均住房面积与农村家庭户人均住房面积的比例关系估算农村集体户住房面积,从而得到2000200520102015年农村住房存量,进而根据2010-2015年增长趋势推算2018年农村住房存量为224亿平。2012年及之前年份农村住房建造单价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3-2017年来源于《中国住户统计年鉴》,2018年数据参考2015-2017年变化情况进行推算,农村住房存量乘以农村住房建造单价得到中国农村住房市值。依据同样做法可以得到各省级、地级的农村住房市值。中国城镇和农村住房市值相加即为全国住房市值。
第三,主要以OECD公布的国际住房市值数据为基础推算当前值作为比较。国际各国统计部门公布的房地产数据口径并非完全一致。美国经济分析局根据部门类别公布数据,且并未单独公布土地价值数据;英国资产负债表将建筑物分为住房住房以外的建筑物其他建筑结构三大类,只公布了土地总价值,没有单独列出各类土地价值;日本总务省公布的宅地市值数据指的是建设用地,并非住房所依附的土地。OECD公布了各国1995-2014年住房价值及其所依附的土地价值数据,我们根据相同的口径住房价值+住房土地价值,结合OECD公布的各国名义房价指数变化,对OECD2015-2018年缺失数据进行合理估算,进而得到国际各国1995-2018年住房市值。另考虑到日本的两次地产泡沫分别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初,OECD数据并未覆盖,我们根据日本总务省统计局数据对日本1955-2018年市值进行补充测算。
其中主要有三点需要说明
一是假定中国的住房价值包含土地价值。房地产有广义、中层、狭义三大口径。广义口径包含所有建筑物,比如住房、写字楼、综合体、医院、学校、政府等,中层口径包含住宅和写字楼等商业地产,狭义口径单指住宅。此外,考虑到建筑物依附土地而存在,房地产总市值应该包括建筑价值以及所依附的土地价值。需要明确我们所测算的是狭义口径的房地产市值,即住房市值。大部分欧美主要西方国家单独公布了住房价值和土地价值,而中国土地为公有制,具体价值无法量化,并且官方并未公布住房所依附的土地价值。鉴于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缴纳了土地出让金,而土地出让金是住房成本之一,土地价值在房价中得以体现,即我们可以认为中国的住房价值包含了土地价值。
二是假设农村集体户人均住房面积为家庭户的45%。根据人口普查规定,初中、小学的住校学生,幼儿园全托孩子,一律视为在家中居住,作为其家庭的现有人口;高中及以上阶段住校生按其实际居住情况登记,作为学校的现有人口。我们基于集体户定义、家庭户居住情况和教育部统计的城镇学生宿舍面积,估算城镇集体户与家庭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比例应在27%-45%之间,并依据唯一公开的宁波鄞州区集体户住房数据样本假设全国城镇平均为35%。中国集体户人口主要在城市,农村集体户人口很少,考虑到农村人均面积大,假设农村集体户人均住房面积为家庭户的45%。我们发现,即使45%的比例有偏,对全国农村住房存量的影响不足2亿平,对结果影响很小。
三是假设各省内不同地级单位的农村住房建造单价相同。2018年全国和和各省农村住房建造单价来源于《中国住户统计年鉴2018》,其中并未公布地级单位的农村建造单价。考虑到各地建材成本差异不大,而且农村住房建造单价较低,各省处于450-1650/㎡区间,绝大部分省份建造单价在900/㎡左右,我们假设各省内不同地级地级单位农村住房建造单价相同。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成本法计算农村住房市值时,我们出于简单未考虑折旧。
2    中国住房市值有多大?
2.1 2018年中国住房市值321万亿元,是GDP3.6倍,占股债房市值的71%
2000-2018年中国住房市值从23万亿元增加到321万亿元,年均增长15.7%其中,住房存量增加、房价上涨分别贡献11%89%人均住房市值从1.8万元增加到23万元,年均增长15.2%,高于人均GDP13.8%;城镇人均住房市值从4.5万元增加到36.8万元,年均增长11.1%因住房市值年均增速超过名义GDP13%,住房市值与GDP的比例从234%增长到356%2000年中国住房市值只有23.4万亿元,人均住房市值1.8万元,住房市值与GDP比例为233.7%;其中,城镇、乡村住房市值分别为20.43万亿元,占比分别为87.2%12.8%,城镇人均住房市值4.5万元2010年中国住房市值为136.7万亿元,人均住房市值10.2万元,住房市值与GDP比例为331.1%。其中,城镇、乡村住房市值分别为128.58.2万亿元,占比分别为94%6%,城镇人均住房市值19.3万元。到2018年,住房市值达到320.8万亿元,人均住房市值达到23万元,住房市值与GDP比例为356.3%。其中,城镇、乡村住房市值分别为299.221.6万亿元,占比分别为93.3%6.7%,城镇人均住房市值36.8万元
2000-2018年中国住房市值增长13.7倍,股市债市规模合计增长17.5倍,住房市值占股债房市值的比例由75%波动下降至71%2000年中国股市市值只有5.1万亿元,债券(使用债券余额表示债券市场规模)仅有2.6万亿元,住房市值占房债股市值的75.2%2010年中国股市市值达到30.5万亿元,债券20.7万亿元,住房市值占房债股市值的72.8%。到2018年中国股市市值为48.8万亿元,债券85.7万亿元,住房市值占房债股市值的70.5%2000年住房市值占股债房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资本市场初步发展,股市债市规模合计7.7万亿元,仅相当于GDP77.1%。而到2018年,股市债市规模合计达134.5万亿元,相当于GDP149.4%

中国住房市值报告

2.2 东部地区住房市值占全国超6成,粤京沪苏浙鲁6省住房市值占5
分地区看,2018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住房市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63.2%17%15.4%4.4%,而各地区对应的住房存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37.9%29.4%26.4%6.3%,东部地区住房市值占比明显超过住房存量主要在于房价较高。2018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住房市值分别为202.654.649.414.1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63.2%17%15.4%4.4%;人均住房市值分别为38.114.913.113.1万元;住房市值与GDP的比例分别为421.2%283.6%249.3%268%。而对应的住房存量分别为188.5146.4131.131.2亿平,占全国的37.9%29.4%26.4%6.3%

中国住房市值报告

分省来看,当前全国51%的住房市值集中在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6个沿海发达省份;除宁夏外,其余省份的住房市值与GDP的比例都大于150%,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天津等8省超过330%从住房市值看,2018年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6个东部发达省份的住房市值均超过20万亿元,合计164.8万亿元,占全国的51.4%。福建、河北、河南、四川、湖北等14个省份的住房市值在5-20万亿元之间,黑龙江、山西、贵州等8个省份的住房市值在1-5万亿元之间,青海、宁夏、西藏3省不足1万亿元。从人均住房市值看,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8个省份人均住房市值高于30万元,重庆、湖北、山东等5个省份人均住房市值介于15-30万元,陕西、江西、四川、湖南、河南等12个省份人均住房市值介于10-15万元,青海、贵州、甘肃等6个省份人均住房市值不足10万元。从住房市值与GDP比例看,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天津等8个省份的住房市值与GDP比例大于330%,云南、海南、江西、四川等13个省份的住房市值与GDP比例在250%-330%之间,黑龙江、陕西、山西等9个省份的住房市值与GDP比例在150%-250%之间,宁夏的住房市值与GDP比例最低为139.4%

中国住房市值报告

2.3 一线住房市值占全国四分之一,66城住房市值与GDP比例大于350%

分线看,一线、二线、三四线住房市值占全国比重分别为25%31%44%,而其住房存量占比分别为4.1%19.8%76.1%,住房市值与GDP的比例分别为693%345%259%当前一线、二线、三四线城市住房市值分别为80101140万亿元,占全国比重分别为25%31%44%,而住房存量分别为20.698.4378.4亿平,占全国比重分别为4.1%19.8%76.1%;人均住房市值分别为1043512万元,住房市值与GDP的比例分别为693%345%259%。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住房市值分别为30.427.3913万亿元,人均住房市值分别为141.2112.860.2100.1万元。

中国住房市值报告

一二线住房市值高主要源于人口长期集聚下的人地严重错配和货币长期超发,房价明显较高。第一,人口长期大量向一二线核心城市集聚。1990-2018年,一线城市人口占比从2.8%增至5.3%,二线城市人口占比从16.1%增至20.5%,三四线城市人口占比从81%降至74.2%。人口向一二线集聚的背后,是经济的集聚。该时期,一线城市GDP占比从9.4%增至12.2%,二线城市GDP占比从23.8%增至33.7%,三四线城市GDP占比从66.8%降至54.1%2018年,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经济人口比值分别为2.31.61.00.6,这预示着四线城市人口将继续大幅流出,一二线城市人口将继续集聚。此外,核心城市优质公共资源高度富集,中国特有户籍制度使得公共资源与户口挂钩,而户口基本与房产挂钩的情况更加促进全国高收入人群向核心城市集聚。第二,人地严重错配,一二线城市土地供给严重不足。根据住建部统计,2006-2016年中国城区人口1000万人以上的城市城区人口增量占比16.9%,而建设用地增量占比仅3.5%。此外,大城市住宅用地被严格控制,2009-2018年一线城市住宅类用地供应面积从2585万平方米降至1426万平方米,占100个大中城市住宅类用地比例从8.0%波动降至4.5%;二线城市住宅类用地比例从45.3%波动下降至43.2%;而三线城市从39.8%波动上升至51.3%。第三,货币超发使得广义货币增速多高于名义GDP增长,尤其刺激供给短缺、优质公共资源富集的一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1998年以来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均增速15.2%,高于名义GDP年均增速的12.5%全国新建商品住房销售均价年均增速达7.9%,低于同期M2增速7个百分点,而一线城市房价基本与M2增速持平。

中国住房市值报告

具体来看,在全国336个地级单位中(不含三沙),既有94个城市的住房市值小于0.2万亿元,也有30个城市的住房市值大于2万亿元;既有36个城市的人均住房市值大于30万元,也有125个城市的人均住房市值小于10万元;既有47个城市的住房市值与GDP的比例小于150%,也有66个城市的住房市值与GDP比例大于350%从住房市值看,2018年有94个城市的住房市值小于0.2万亿元,占比28%;有110个城市的住房市值介于0.2-0.5万亿元,占比32.7%;有102个城市的住房市值介于0.5-2万亿元,占比30.4%;有30个城市的住房市值大于2万亿元,占比8.9%从人均住房市值看,2018年有36个城市的人均住房市值大于30万元,占比10.7%;有66个城市的人均住房市值介于15-30万元,占比19.6%;有109个城市的人均住房市值介于10-15万元,占比32.4%;有125个城市的人均住房市值小于10万元,占比37.2%从住房市值与GDP的比例看,2018年有47个城市小于150%,占比14%;有120个城市介于150%-250%,占比35.7%;有103个城市介于250%-350%,占比30.7%;有66个城市大于350%,占比19.6%。其中,住房市值与GDP的比例小于150%的城市多在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人口总量小且长期外流。住房市值与GDP的比例大于350%的城市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厦门等核心城市;二是三亚、大理、恩施等旅游城市。旅游城市气候宜人、景色优美,成为很多人养老休闲置业的选择,提升了当地的住房需求。可以发现,城市层面住房市值与GDP的比例高低与该城市房地产风险大小并无明显联系。住房市值与GDP的比例低并不意味着该城市地产健康发展,住房市值与GDP的比例高并不代表该城市风险较高。

中国住房市值报告

中国住房市值报告

3    中国住房市值在国际处于什么水平?
3.1 中国住房市值与GDP、股债房市值的比例在国际均较高,但人均住房市值低
住房市值与GDP、股债房市值的比例可以反映一定的风险,比例过高说明房价超过了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相比,2018年中国住房市值为46.7万亿美元,明显大于美国的25.8万亿美元、日本的10.3万亿美元、英法德三国合计的28.0万亿美元。从住房市值与GDP的比例看,2018年中国为356%,高于美国的126%、日本的208%、德国的238%、英国的320%、法国的341%纵观历史,主要国家在金融危机或者地产泡沫破灭前,住房市值与GDP的比例达到阶段性的峰值后出现下降趋势,跌到谷底后逐渐恢复到之前水平。具体来看,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美国住房市值与GDP比例最高为169%,日本为216%,德国为207%,英国为269%,法国为362%。在19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前,住房市值与GDP比例一度高达391%
中国住房市值与GDP比例较高源于人地错配、供求失衡以及货币超发,一二线高房价,三四线高库存,导致全国住房市值高。中国人口长期大量向一二线核心城市集聚,但是人地严重错配,一二线城市土地供给严重不足导致高房价,三四线城市土地供给较多导致高库存,进而导致全国住房市值较高。

中国住房市值报告

从住房市值占股债房市值的比例看,2018年中国为71%,高于美国的28%、日本的37%、英国的51%、法国的58%、德国的66%但从人均住房市值来看,2018年中国为3.3万美元,远低于美国的7.9万美元、日本的8.1万美元、英国的13.6万美元、法国的14.1万美元、德国的11.5万美元

除住房市值高外,中国住房市值与股债房市值的比例较高还在于中国资本市场发育尚不成熟,直接融资比例较低,股票、债券市值较低。中国资本市场整体规模偏小,股票、债券融资占比较低,市场结构亟待改善。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股市呈典型的牛短熊长、暴涨暴跌特征,并未成为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从上证综指来看,2000-2018年上证综合指数从2073.5点波动至2493.9点,18年来仅仅提高了400余点。而美国股市基本呈现长牛状况,比如1950-2018年道琼斯工业指数从235.4点升至23347.46,上涨约100倍。恒大研究院6月报告《大国金融体系升级》采用宏观法计算了各经济体2017年直接融资占比,中国仅为37%,远低于美国的79%、英国的67%、日本的57%

中国住房市值报告

3.2 中国居民家庭住房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为57%,高于西方发达国家
2018年中国居民家庭住房资产在家庭总资产中占比为57%,高于英国的49%、日本的37%、美国的24%、德国的22%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实验室测算了1998-2016年中国居民总资产中的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以及非金融资产中的住房资产,其中住房资产占比从2000年的55.6%降低至2016年的45.8%。但是国家金融实验室低估了住房市值,根源在于采用经折旧调整后的住房面积乘以相应年份的住宅销售均价测算城镇住房市值,实际上使用市价法测算的结果即为城镇住房市值,无需考虑折旧。因此我们用前文测算的住房市值数据代替其住房资产数据,并将其他类别家庭资产根据2013-2016年增长趋势推算至2018年,以计算中国居民家庭住房资产占比。结果表明,2018年中国居民住房资产在家庭总资产中占比达到56.9%,高于英国的48.9%、日本的36.7%、美国的24.3%、德国的20.8%。需要指出的是此处为粗略估算,我们所测算的住房市值并不全部归家庭所有,部分属于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机构。住房资产占比高与中国重视的文化传统以及过去房价基本持续上涨等存在一定关系。在中国较高房产比例的另一面,则是较低比例的金融资产配置。2018年中国居民金融资产配置占比为40.4%,远低于美国的70.6%、日本的63.9%、英国的53.4%,略高于法国的39.2%

中国住房市值报告

4    政策建议
面对国内外部复杂严峻形势,近期针对房地产融资出台了一系列收紧政策,从海外债、信托、信贷等全面收紧。但是当前一方面要防止货币放水刺激房地产泡沫,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主动刺破引发重大金融风险。目前中国住房市值的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在国际均处于较高位置,如果主动刺破,中美贸易摩擦都不用继续,十次危机九次地产。
4.1 以人地挂钩和金融稳定为核心加快构建房地产长效机制,建立居住导向的新住房制度
一是以常住人口增量为核心改革人地挂钩,优化土地供应。未来应推行新增常住人口与土地供应挂钩、跨省耕地占补平衡与城乡用地增减挂钩。同时,严格执行库存去化周期与供地挂钩原则,优化当前土地供应模式。
二是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稳定。实行长期稳定的住房信贷金融政策,稳定购房者预期,支持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同时抑制投机性需求。支持房企合理融资需求,规范融资用途,防止过度融资。
三是转变住房供应结构,丰富供应主体。未来供应主体将从以开发商为主转变为政府、开发商、租赁中介公司、长租公司等多方供给;供给形式也将由以商品房为主转向商品房、租赁房、共有产权房等多品类。不过,住房供应结构的探索与政策出台须因地制宜,警惕盲目跟风。
四是推进房地产税改革,抑制投机型需求。目前,房地产税呈现重增量轻存量、重建设交易轻保有特点,未来应减少交易环节税费、增加保有环节税费,促进开发建设、交易、保有环节税赋平衡,避免重复征税。
4.2 振兴资本市场,促进居民家庭优化资产配置结构
一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建立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适当放开混业限制并建立与之对应的监管体系、丰富资本市场层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逐步减少对市场的行政干预,降低交易阻力,增强市场流动性,稳定市场预期。
二是进一步推行注册制,提高机构投资者占比,引导价值投资理念。推动A股主板发行制度的注册制改革,严格执行相关信息披露和退市制度,让市场逐步选择真正具有价值的企业。同时,适当放宽养老金投资股票市场的净值比例限制,更多引入长期资金,加大投资者教育力度,引导价值投资理念,让价值投资者在A股博弈中占优,形成A股长牛慢牛发展格局的微观主体基础。
三是继续加大证券欺诈的惩处力度,加快修订《证券法》,联动修改《刑法》等相关法律。在刑事责任方面,对于情节严重的证券犯罪行为,应当适当提升量刑标准,有力打击扰乱市场秩序,操纵价格,违规造假等行为,不断改善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制环境。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m435oqBEXlss6efkYq0rug

最后,只能怪饼画得太快太大了?

来源:中产先生

最后,只能怪饼画得太快太大了?

最后,只能怪饼画得太快太大了?

2738个字 阅读时长:7分钟


最后,只能怪饼画得太快太大了?

各位,不要把它捧杀了。

– 1 –

对于华为的态度,我之前说过很多次,即使我自己不用,也必然是支持的,绝大多数理性的人估计都会这么想,大道理就不说了,打破垄断,不卡脖子,即使从功利的角度来说,有一个Plan B的选项,没什么不好。
当然,对于这几年华为被捆绑和拔高的种种,让围绕在华为身上的讨论越来越偏离技术范畴,我说句实话,可能反而成为华为的累赘
此前,我对这种捆绑和拔高自然是不以为然的。
不过,这几年我明显成熟了,在尽量保证智商在线的同时,情商也有所提高,当然不排除是年龄大了,荷尔蒙分泌减少的原因。
我倒是能体会到一点华为的处境,最初的情况可能也不是它能预料和掌控的。
虽然我成熟了,但是还是有人太年轻啊,搞了个大事情。
这个人就是OPPO的前公关黄宏涛,他因为这件事离了职。
最后,只能怪饼画得太快太大了?
华为的事情,怎么让OPPO的公关丢了饭碗?
– 2 –
事情要从头说起。
这几天,华为鸿蒙OS 2.0——这款从一开始就立志从底层内核完全国产化自主研发的系统——在千呼万唤中终于要正式上线了。
最后,只能怪饼画得太快太大了?
网上一片沸腾,在很多媒体和社交平台上开始有文章和评论:
OPPO和魅族将接入鸿蒙系统。
网上瞬间点燃了,网友纷纷点名小米、一加、Vivo等厂商,你们何时接入?
这个逻辑怎么去理解呢?又绑上了。
正在厂商上也不是,下也不是,上下为难的时候。
OPPO的前公关发飙了:
最后,只能怪饼画得太快太大了?
从这段话的意思,感觉是在说华为公关故意制造舆论施压OPPO?
这个当事人没有明说,不好瞎猜测,不过随后OPPO的前公关在微博上发的一番言论,彻底点燃了舆论:
最后,只能怪饼画得太快太大了?

这番言论相当严重。
他其实说了一个争议已久的话题:
立志从底层内核完全自主研发的鸿蒙,到底和安卓是什么关系?
这位前公关的意思,鸿蒙就是换了皮的安卓。
这句话伤害了很多人的感情,包括我,这并不是求生欲强才这么说的。
我也算华为的很早期用户,比网上绝大多数华为的拥趸们都更早使用华为的产品,3G刚开始推广的时候,很多人还用拨号上网,我已经在折腾华为的移动wifi了。
感觉有点凡尔赛,跑题了。
对于这个问题,网上明显分为两派:
一派义正言辞,动辄祭出国家民族大义,冠之以诋毁、污蔑和其他不忍卒读的词语。
另一派有的讳莫如深,狗头保命,有的鄙夷不屑,一脸嫌弃。
我还是那个看法:
科学的事情就在科学范畴讨论。
技术的事情就在技术范畴讨论。
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code.

– 3 –
OPPO公关提到的一点值得关注:
鸿蒙是基于AOSP开发的。
AOSP是什么呢?
AOSP是”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的缩写,中文意为”Android 开放源代码项目”。
这好像和安卓有点关联了。
再进一步,这是由谷歌主导的一个开源项目。通过AOSP可以编译出一个比较纯净的,可以用于智能设备的操作系统(这个系统在未经谷歌允许的情况下不可以使用Android商标)。由于它是开源的,一些第三方机构就可以以AOSP为基础,做出自己的改进,并对不同机型适配,然后自己取一个名字
这成了很多人质疑鸿蒙系统的理论基础:
可以不用Android商标,然后取一个自己的名字。
事实真的如此吗?
还是那句话: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code.
其实,业内开发者对鸿蒙系统一直有争议。
去年12月份,下面这张图业内流传很广。
最后,只能怪饼画得太快太大了?
最后,只能怪饼画得太快太大了?
作为一个只会写一点能看懂一般代码的二把刀,我觉得可能是某个“变量”忘记改了。
果然,这位工程师表示,怀疑鸿蒙代码部分可能复用了安卓的逻辑与资源文件, 并进行过批量替换, 且没有认真审计
今年1月份,有知乎达人扒了鸿蒙 OS 2.0.0.33 Dev Beta 1 版本的卡刷包:
最后,只能怪饼画得太快太大了?
SignApk 是谷歌推出的对安卓的 OTA 包进行签名的一个软件,rec 可以通过验证签名来确定这个包是否由官方签发,如果不是就会拒绝刷入。
最后,只能怪饼画得太快太大了?
确实有地方还是显示Android。
放这个知乎达人的结论:
鸿蒙手机版内核就是 Linux,鸿蒙改了安卓的启动流程,加载了一些自己的 Java 类,最核心的 ohos.aafwk.ability.Ability 里面就是把安卓的 Activity 包了一层,方舟编译器确实是存在的。
今年4月华为软件总裁王成录承认鸿蒙使用AOSP,但是表示今年10月份会将不含谷歌贡献的代码。
最后,只能怪饼画得太快太大了?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最后,只能怪饼画得太快太大了?
AOSP是一个开源项目,它是如何产生的呢?
最早谷歌开发出安卓,为了做大安卓生态,也为了让其他手机厂商参与定制,于是AOSP产生了。
整个AOSP有56%的代码是谷歌提供的,这里面提一下,小米也提交了0.06%的代码。
华为要去掉所有谷歌的代码,确实还要那什么。
另外,鸿蒙系统内还有不少分支,据说L0到 L2属于物联网设备,L3-L5 分支是兼容安卓的双框架版本,包括运行在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上的鸿蒙系统。
已经开源的L2分支据说是无安卓代码的纯鸿蒙系统。
鸿蒙系统根据设备能力不同,分为:
L0 128K-1M 手环,智能IoT
L1 1M-64M,VR眼镜,智能配件,内核起源来liteos
L2 64M-512M 音箱、摄像头,行车记录仪 linux 内核,基础服务和软件服务构建
L3 512M-2G 智能表 相对l2增加高分辨率显示,蜂窝通信或安卓生态兼容
L4 2G-4G  电视
L5 大于4G 手机、平板、电视、车机
目前只有L0-L2是纯鸿蒙的系统,换句话说,L3-L5目前还是要靠ADSP,以后再替换成自主研发的意思?

– 4 –
结语
对于这件事情,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用AOSP没有什么问题。
我愿意相信这只是权宜之计,没有谁能一步登天,特别是系统开发。
更何况现在华为的生存已经被打压的很厉害,不管是5G还是手机业务,国外停止合作,国内出售业务线,确实要短期内找到解决方法
现在,华为已经开始去做物联网和小米抢生意了,说明资金链压力不小,手机业务如果能通过AOSP绕过禁令,这是非常实用主义的做法,我觉得没问题。
但是,国内拥趸们一直宣称的底层内核、完全自主,哪有那么容易,哪有那么快?
这相当于把华为架在那里了,只能说,华为的饼画得太快太大了。
还是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实事求是的好。
希望国内的民众冷静下来,让华为冷静下来,专注于技术研发,如果说国内有一家最具备底层研发和商业应用能力的公司,我觉得还是华为。
不要把它捧杀了。
另外,涉及到专业部分,如果有不准确的地方,还望留言斧正。
就这样。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9m8JJJ3vAjfGcIJQ-Ehg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