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认知结构的书
下面三本书,就是那段时间让我彻底从被动娱乐转向主动学习起点
《行为金融学》
作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讲真的,第一次打开这本书,我以为是各种鸡汤和各类举例子说明他有多厉害,分析的有多准确
但看了十几页就感觉到了不一样,内容通俗易懂,读起来非常顺利,而他研究的核心是:人类并不是理性的投资者,而是情绪化的动物
书里最打动我的一句话是:
“市场并不总是对的,但人性的弱点总是恒定的。”
它告诉我——
真正的投资,不是看对趋势,而是看懂自己的欲望
为什么明明知道要长期持有,却控制不住频繁交易?
为什么别人贪婪时你恐惧,别人恐惧时你更恐惧?
这些都不是智商问题,而是心理偏差
这本书说: 如何识别自己的损失厌恶、过度自信、锚定效应等心理陷阱,让我在入局之前就对风险有一定的理解
《非理性繁荣》
其实我第二本书是国富论,但那本书实在难以理解,不是我天天缠着领导去问,我真读不懂
而这本我非理性繁荣是我在刷视频时候看到的,在了解人性之后,我开始好奇怎么做空?老美那边的媒体怎么引导情绪来操控股市?我开始了解“市场的情绪是怎么形成的”
然后遇到了《非理性繁荣》——一本几乎能预测泡沫的神书。
这本书极其扎实的数据和历史案例,分析了股市、房地产、债券等资产的周期性波动
他提出“叙事经济学”这个概念——
市场不是由理性驱动的,而是由故事驱动的
比如:互联网泡沫时的新经济神话、房地产繁荣时的永远涨不回头论、币圈的去中心化信仰……
这些故事一旦感染大众情绪,就会形成价格泡沫。
这本书的震撼点在于:你会发现,我们不是在和市场博弈,而是在和集体情绪共舞,当你能识别幻觉的来源,你就能避开群体癫狂(突然想起来乌合之众那本书)
《投资最重要的事》
这本书我至今在每年都会重读一次,因为它不是教你怎么赚钱,而是教你怎么不亏钱
核心思想是第二层思维——普通人看到的,是现在市场涨;高手看到的,是别人看到市场涨
他在书里写过一句很哲理的话:
“投资并不是去预测未来,而是去理解别人如何预测未来
这句话让我第一次意识到——投资的本质是“思维的层次博弈”必须要去接触各类信息,去分析各类信息的影响
如果说前两本书帮你认清人性与市场,这本书则教你在波动中保持理性与耐心,是金融世界的思维防护罩
以前,我的生活节奏是:空闲→刷视频→短暂兴奋→更无聊
后来,我每天抽出30分钟读书,坚持一年,我发现——我的注意力变强了,对信息的辨识力变高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延迟满足
这三本书不仅让我理解投资,更让我理解人生的一条底层逻辑:
所有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都需要长期积累
就像复利,不显眼,但时间会让它伟大
3年了,我的投资收益还是比不上那位领导,但我知道,我和过去的自己,已经不在同一个轨道上
读书不是让我一夜暴富,而是让我慢慢脱离低质量循环
有人靠算法塑造思维
有人靠阅读重塑思维
区别不在时间多少,而在于——你是被推着往前走,还是主动选择往前走
“别忙着挣钱,先学会看懂钱。”
放下手机读书,不是放弃娱乐,而是学会在碎片化的世界里,重新掌控自己的注意力与命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3137880/answer/197014243596855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