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3000块工资时,做了一件3万的事…

有个观点,我原本深信不疑:

人的身价存在“价值回归”。就算你此时收入与付出不匹配,但长久来看,大概率会逐渐吻合。

然而,这几年我觉得有些打脸。

有的人实力没问题,但太想将实力兑现成利益,用力过猛,过犹不及,反而在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身价拉垮

01

我朋友萧哥是创业公司合伙人,几个月前公司招了一个运营经理。创业公司20来个人,运营经理没多久就打听到运营总监的月薪近3万。

他只有1万多。尽管这薪酬是自己当初面试时提的。

人比人气死人。

本来呢,好好做几个月,再找老板聊加薪的事也没啥问题,而那位运营经理,却用另外一种特殊方式表达不满。

  • 文档要三催四请,他才慢悠悠地发给你;
  • 事情经常做到一半,然后让总监“指导”;
  • 日常数据汇总,总拖到第2天中午才发出来。

老板发觉不对劲后主动找上门沟通。他才吞吞吐吐地说,理想薪酬至少2万/月。

可是,就他那副磨洋工的样子,谁会傻乎乎地同意加钱呢?

老板自然就让他先做一段时间,如果符合要求会考虑的。

第二天,这位大兄弟一声不吭地没来公司。打电话过去,他的答复是:要请两天假

老板气得无语了。

我拿3000块工资时,做了一件3万的事…

萧哥说,之前看他简历和项目背景挺优秀的。那位兄弟待业空窗有阵子了,估计心里没底,就只要求1万多的月薪。

原先他们也觉得给低了,发offer时几个人还商量,等试用期过了就给他提高些薪酬。

没想到,他把好好一副牌给打残了

我在后台不时收到一类消息:

“我拿着5千工资,做着5万的事”、“老板总让我一个人做两个人的活”、“要老板加钱简直和要他老命一样!”

不可否认,有些黑心老板确实恶心,太凶残的周扒皮式老板趁早一拍两散。

但必须说,当你的工资明显低于你的能力时,消极怠工永远是最蠢的方式,没有之一。

因为,这等于用实际行动自降身价。

02

我认识一位读者小吴两年多。

高中没读完就出来打工。刚认识时, 小吴在老家5线小县城某公司做设备修理,负责电脑、打印机、桌椅橱柜等,收入到手就3千出头。

他部门就3个人,一个是老板的小舅子,一个是客户的亲戚,可想而知,几乎所有事情都堆到小吴身上。

但小吴却非常认真。

认真到什么地步呢?

小吴做了表格,记录什么东西最经常坏、什么东西最容易出问题、什么类型一年平均换多少次……加上经常找厂商维修,一来二去和他们也熟起来。

有一次我好奇地问小吴:“公司待遇这么低,事情又都让你干,也没多给钱,你心里不会不平衡吗?”

他说:“工资是低,我也在想办法找机会呀。既然还在这里就应该好好做嘛,要是因为工资低就随便敷衍了事,那不是更跌价么?

我拿3000块工资时,做了一件3万的事…

有一种人不管起点多低,都很难混得差:

肯干+有心。

偏偏小吴就是这种人。

大概过了1年多,他辞职后找了几个朋友,以维修外包的方式接了几家公司的维修业务。

他熟悉各种维修,手里有厂商资源,做事又勤快,虽然过得不算大富大贵,可在小县城至少算衣食无忧。

想起电影《霸王别姬》中有一幕场景:

小豆子去看名角唱戏,满眼仰慕地问师傅:

“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个角儿啊?”

 师傅说:“人啊,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人的一生就是由无数个选择而组成

你选择了混吃等死,日子就过得一地鸡毛;你选择了精益求精,可能就遇到柳暗花明。

最怕你选择亲手砌起一堵高墙,挡住前进的道路,还自暴自弃地作践自己

03

回头看开头的问题:

“我一个人做两个人的活,是不是廉价过头了?”

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时,通常有2种处理方式:

1、偷懒取巧绝不能做超过回报的事,降低付出,好让它“配得上”收入。

2、先把事做好再想办法让收入配得上付出。

我拿3000块工资时,做了一件3万的事…

我知道许多人,包括我也曾有这样的心态,反正给多少钱我就做多少事呗,总不能吃亏对吧?

可后来发现,这么做,只会让自己配不上真正有含金量的那些工作

久而久之,别说优秀,连及格线都够不着。

所以,不妨先把利益后置,把做事前置。把事情做好后再去谈钱

更何况把做事标准拉高一些,并不是什么很难的事。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有个小推销员,叫阿基勃特。他无论购物、吃饭、住旅馆甚至写信,只要有签名的机会,他都不忘在名字下方写上:

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

同事们都开玩笑叫他“每桶4美元”。董事长洛克菲勒无意中听说此事,相当赞赏,邀请阿基勃特吃晚饭。

洛克菲勒问,你为啥工作以外还帮公司做宣传啊?

阿基勃特反问道:“为什么不这么做呢?我多写一次不就多一个人知道吗

洛克菲勒对这人相见恨晚,开始有意培养他。5年后,洛克菲勒卸任时没有将董事长职位交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交给了阿基勃特。

我拿3000块工资时,做了一件3万的事…

现实中,我见过许多抱怨工资低的人,他们的工作成果实在乏善可陈,甚至还对不起收入。

这就本末倒置了。

为什么说要先把事情做好?

你得先让自己够价,才有资格议价

04

肯定有人跳出来说,你说得轻巧,“拿多少钱做多少事”这难道不是天经地义么?凭什么让我做比收入更高的事?

这话听来挺精明对吧?

其实傻得很

你为了“不吃亏”,浪费了让自己变得更值钱的机会,简直是为了一棵树放弃一片森林好么

我不扯什么匠人情怀,就说些实际的吧。

我公众号有时候会接接广告。一般来说,除非是原创软文,广告文案通常由品牌方提供,号主只要复制粘贴,推送下就好。

我呢,虽然是个108线小号主,但人比较轴,如果文案没有达到我的基本要求,宁可自己花半小时、甚至1,2个小时去写开篇和优化文案细节。每次还写引导留言,文末自掏腰包多送礼物多互动等等。

这事吃力不讨好。

我本职挺忙,兼职写公众号的时间极其有限,自己修改文案、重起标题,还折腾一堆事得花费不少精力,而且不会多挣1分钱。

可你们不知道的是:有些广告客户,后来成为我的文案客户

我拿3000块工资时,做了一件3万的事…

品牌方在投放合作中,发现我优化后的文案比他们原先更好,效果也不错,就让我帮忙写商业广告文案。

 

得心应手的事,最好别做太久。

 

除了拉高标准,建议你有机会可多尝试些“分外事”。

我在拿3000块工资时,对部门里一个项目感兴趣,就主动提出愿意无偿兼任产品助理,加班做一些琐碎的活儿。

花了5个月,从复制粘贴数据,做到能独立需求分析,再到帮项目经理写总结性汇报PPT。这段经验,后来成为我转行产品岗位的重要加分项。

说到底,人的能力,都是自己磨炼出来的

你把及格线当做最高追求,那么,及格线以外的广阔世界就与你无缘。

正如稻盛和夫所说,人的能力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始终要把跨栏的高度设置在比现有能力高两三成的高度。

你会的东西越多,你的机会就越多。

05

我们身边有很多声音,其中不乏一些“聪明人”、“过来人”告诉我们:别相信老板,先把钱给足了我们才干活。

如果你以为,这就是职场的生存之道,并且认定做事高标准的人都是得不偿失的二憨,那我只能说:

除非你想混得和说这些话的人一样,否则几乎不可能有过人之处。

谁不想得到更多回报?谁不想挣钱开挂?

可倘若因为老板工资没给到位,就摆出破罐破摔的架势,是不是更因噎废食了呢?

况且若你有真本事,大可挥一挥衣袖,炒掉老板另寻高处。

任何时候,都请抓住最要紧的那件事。

真正有价值的回报是什么?

大概是:一个人有够分量的身价,以及随时选择更好的权利

中老年互联网之困:大爷大妈的钱为什么不好挣了?

中老年市场年龄偏大,对新事物接受缓慢,消费观念上也更偏向保守,决定了这不会是一笔好做的生意。

在时尚达人的摆拍圣地三里屯,人们早已对网红和“长枪短炮”见怪不怪。但这一天,却热闹得有些不一样。

58岁的于艳霞和她的三位老年同伴细致地抹好口红、身穿拖地旗袍、脚踩5cm高跟鞋,有模有样地对着摄影机摆各种POSE。

很快,这群“时尚奶奶”不仅吸引了大量往来人群的目光,其短视频也被上传到抖音,仅当天的点击量便超过5000万次,收获超200万次点赞。很多网友评价称,这是一个“颠覆国人对中国大妈印象”的视频。

在“时尚奶奶”背后,是一家名为“无限大”的MCN(多频道网络)公司在做推手。创始人何大令之前的工作就是营销推广,制作时尚奶奶视频是工作的一部分。视频一炮而红后,她一头扎进中老年市场。

过去一周以来,何大令密集地见了十几位投资人。在炙手可热的银发赛道,她和她手下的中老年KOL成为备受关注的新焦点。

广义上的银发,指的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在何大令的同行们眼中,自从微信和今日头条将老年人拉进了移动互联网的圈子,银发市场的潜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挖掘:从家里的养护到家外的旅游,从头上的染发剂到脚上的广场舞鞋,关于中老年的一切都可以是生意。

但中老年市场年龄偏大,对新事物接受缓慢,消费观念上也更偏向保守,决定了这不会是一笔好做的生意。

老年人手里或许是有些钱,但想轻松“掏走”没那么容易,因为已经有无数人盯上了老年人的钱袋子。用银发圈子里很火的一句口头禅来说,“即便你再会吹,还是干不过卖保健品的。

135编辑器

被盯上的老人钱包

何庆明今年65岁,生活在广西的一个四线小城。他每天和互联网交集最多的便是象棋游戏软件和新闻资讯APP,但这些软件近来也用得越来越少。“手机字太小,戴老花镜看也费劲。”何庆明说。

过去何庆明从不在手机上消费,但凡出现“绑定银行卡”这五个字,在他看来都是“骗人的玩意”。

直到去年年底,他的颈椎病变得越来越严重,颈椎仪、乳胶枕、止痛膏药这些关键词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他的淘宝搜索栏。他也开始听养生课,但每到付款界面,还是会果断关掉网页。

妻子姚芳比何庆明小五岁,在老何眼中是个“闲不下来”的人。她对网上购物早就轻车熟路,微信里加了好几个主流电商网站的“羊毛群”,服饰和广场舞周边是她的最爱。

不上网的时候,姚芳常会去县城礼堂一个声称“关爱中老年健康”的组织排队领取免费日用品。这里经常聚集了整个县城近千名中老年人,不出意外,他们都会购买来自这个组织的“保健品”。

以脑白金为代表的保健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支配着中国中老年人群的钱包。这个行业以高密度的广告轰炸和细致的运营手段赚足了利润,虽然也曾饱受诟病,但在中老年创业领域称得上是一个造富神话。

许多创业者和资本市场都在蓄势等待复制这样的神话。

不断增长的数据为他们注入了强有力的兴奋剂。放眼全国,50岁以上银发人群的规模已经超过4.3亿,是商家眼中最受欢迎的花钱主力。阿里巴巴今年的国庆数据显示,与中老年相关的消费金额均有50%-100%的增长。

大爷大妈的钱不仅花在购物上,个人精神需求也没落下。

在央视月初报道的一所北京公办老年大学中,学生人数已达到4000多人,乐器、舞蹈、绘画、古诗词等专业最为火爆。尽管每年开设的班级增加到了一百多个,入学的名额仍然吃紧。老年人线下教育“僧多粥少”的局面,几乎每年都能登上新闻头条。

这足以让创业者跃跃欲试。据华映资本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后,银发赛道涌现了超过20家电商、50余家立足社交娱乐的创业公司,针对养老产业的公司更是超过700家。

在线上,老年人同样活跃。智能手机换机潮和微信春节红包的流行,携卷中老年人迅速加入移动互联网大军。以微信用户为例,2016年,微信55岁至70岁的用户仅有800万,2018年则跃升至6300万,翻了近8倍。

在微信这个被称为是“最好的老年用户运营和变现平台”上,以糖豆广场舞、美篇、小年糕、票圈长视频等为代表的小程序,凭借独特的功能抓住了中老年用户的心。

以美篇为例,这个小程序最受中老年欢迎的功能是制作影集。一位接近美篇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2018年,美篇的实体印刷相册数量已经超过36万册,是国内一家头部出版社单本畅销书销量的七倍之多,但这一数据并未得到美篇方面确认。

资本市场也觉察到了银发人群带来的流量增长。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美篇完成B轮融资,小年糕、糖豆先后完成C轮融资。糖豆迄今融资总额更是超过1亿美元,凭借广场舞超过2亿人的注册用户数和精细化的用户运营,成为银发赛道最受资本青睐的创业公司之一。

然而,在为资本带来回报之前,银发赛道中绝大多数公司的目标只有一个:先活下来。

135编辑器

万亿市场的美梦

尽管资本和创业者对这个行业都充满了斗志,但众多尝鲜者还是被“拍死”在了沙滩上。

根据华映资本的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银发领域共有156起可查的投融资事件。其中涉及到养老产业的项目最受资本青睐,占比超80%,远超社交娱乐、电商等项目。

在各种统计报告中,养老市场将在2050年以前达到万亿乃至百万亿的规模,前景可观。

35岁的“黎阿姨”便是伴随这股热潮一脚踏进了银发赛道。昵称虽叫“阿姨”,但却是名实打实的男性。他是《养老e周刊》的创始人,2012年从联想市场部门离职后,刚好赶上了银发创业潮。为了能够更贴近用户群体,他干脆将名字改成“黎阿姨”,在各个微信群中和大爷大妈们谈天说地。

黎阿姨的第一次创业经历,是为北上广深这四座城市的2000多个家政公司搭建SaaS系统,主要是为了顺应移动互联网的趋势,把家政服务的订单流程从线下搬到线上。

黎阿姨负责公司的市场工作,他发现,单个家政公司每天在线下的订单存量是1-2单,在接入线上订单系统后,每个城市能够带来800-1200单的每日增量。按照每笔订单均价4500元、每单首月20%的抽成金额计算,他设想每天在单个城市的毛利就可超过10万元。

但这一切有个前提,需要所有现金流都在平台线上托管,所有合作门店均按该抽成比例标准运作。事实却是,公司为了追求规模,导致服务质量标准、抽佣标准都不统一,只能妥协,先不收佣金,最终也没能在单店跑出一个盈利模型。

黎阿姨还发现,这些家政公司几乎覆盖了四个一线城市的全部家政市场,但养老护理的订单却不足总订单数量的十分之一。另一方面,作为服务提供方的“阿姨”数量也很紧张,平均每家店只有2%的阿姨愿意去做养老服务,因为养老护理相较于日常护理更复杂。

“都说2050年银发领域会是个万亿、乃至百万亿市场,我觉得就是个谎言。”残酷的现实让黎阿姨第一次有了这样的想法。

类似这种失败的尝试在银发赛道中并不少见。黎阿姨的首个项目搁置后不久,曾有公司开通了名为“邻诊”的公众号,想要通过微信来整合社区的医疗资源,为中老年搭建一个能够定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平台。

邻诊选定了北京回龙观作为试点,这个亚洲曾经最大的社区在2015年有44万人口,其中有6万是老年人。按照邻诊的设想,以周边10家社区医院的医生作为供给端资源,一位医生每月可为老人定向服务四次,月收费99元。

在创始团队看来,无论是从健康的刚需,还是政策对于“家庭医生”概念的鼓励来看,这都是一个值得做的项目。团队在最初拉到了一千单,但这1000人在次月的续费率只有2%。

“愿意为这项服务付费的人不仅要有资金,还要具备相应的保健意识和知识储备。健康管理这件事对这一代老年人来说太早了。你的竞争对手就是三甲医院,别人用医保十块钱就能搞定的事,为什么要花100块上你这儿来治?”邻诊内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分析。

关于养老产业,仍然有人在做老年公寓和老年大学的创业梦。但“过来人”黎阿姨现在的想法是:“养老这件事情还是很有市场,但干之前你一定要想这件事政府能不能干好,政府能干好的事你就别干了。

135编辑器

大爷大妈的钱不好挣

不仅是创业公司,互联网巨头也盯上了“老年市场”这块蛋糕。

2018年末,阿里巴巴为其“老年版”手淘发布了资深用研专员的招聘启事:要求60岁以上,有稳定的中老年圈子,KOL优先,年薪40万。与此同时,每天约有1000场针对中老年市场的直播在淘宝上演,商品以服饰、鞋帽、保健仪器为主。

巨头的一系列举措看上去是在迎合市场潮流,但在黎阿姨看来,阿里之所以推出中老年相关的服务,是自身业务发展的需求。阿里巴巴的大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8年,中老年淘宝用户数翻了17倍之多。

对拥有流量和资源的互联网巨头来说,这并非一笔难做的生意。但中小体量的公司,几乎很难从巨头手中撕开一道流量入口。

很早就有创业公司打起了中老年垂类电商的主意。一方面,拼多多、电视购物数据的飙升见证了中老年对于购物的热情。另一方面,中老年人对一些特定商品的需求同样意味着商机。淘宝国庆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 “法伯丽贵妇膏”、“灰色染发剂”的淘宝搜索量相比去年直接翻了7倍多。

但对于资金实力并不雄厚的创业公司来说,选品、获客、供应链都是门槛。曾有意进入该赛道的张晓培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他的许多同行发现,认认真真去搭建电商平台,远不如微商和线下直销来得容易。

手握大量用户的“糖豆”,也曾尝试通过电商模式来进行商业变现。但一位接近糖豆的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其首次尝试的转化率仅在万分之几左右。

糖豆的第二次变现尝试是知识付费,这项举措一度获得其背后投资人的力挺。据界面新闻了解,糖豆最初一门课程的单价是9.9元,大概吸引了五、六万用户付费。此后价格涨至49元/门课,没多久便流失了80%以上的付费用户。

“老人在线上为知识付费的门槛是三元,一旦高于三元他就不会掏钱了,这就是这个市场的现状。”上述人士说。

老年人愿意为什么掏钱?以北京统计局提供的数据为例,食品烟酒、医疗保健和文化娱乐是60岁以上人群支出的前三位,其中旅游支出在文化娱乐中占比超半数以上。从目前来看,银发人群还是更愿意把钱花在“实打实”的地方。

事实上,大多数能够成功占领中老年互联网流量的软件,如美篇、小年糕、票圈长视频等,最初都不是以收割中老年流量而诞生的。黎阿姨认为,严格意义上这些不属于银发领域的成功。“如果冲着中老年去做,大概率会是失败的。

在长期关注银发领域的华映资本副总裁张倩鋆看来,瞄准银发创业很大部分是对存量业态的改造,新进的玩家很难快速积累资源并获得成功。创业者仍需在银发人群的诉求和行业研究上多下功夫。

135编辑器

谁能脱颖而出

但这个赛道不乏成功者。

中老年互联网圈的一个范本案例几乎人尽皆知:一家名叫爱风尚的互联网公司卖出了100万双广场舞鞋。他们的方法简单有效,即直接与超过5万名广场舞领队建立联系,并搭建了一个严选型的社交电商平台,通过广场舞领队这群“KOL”来建立信任,从而触达更广的中老年用户。

张倩鋆认为,目前银发群体沉淀最多的平台无外乎是头部的流量平台,社交电商则是一个能够快速触达目标客户的合适渠道,广场舞鞋、纸尿裤等品类也有可能跑出爆品。除此之外,老年大学、老年旅游、中老年MCN也是业内比较看好的模式。

“退休俱乐部”是其中一个例子。这是中老年圈子里小有名气的公众号。几年前,团队从电视节目制作组转型,开始同步制作在电视、报纸、公众号等多媒体展现的服务中老年的内容。但真正让退休俱乐部利润增长的业务是中老年旅游,这也是行业中许多内容生产商变现的首选方式。

退休俱乐部成立了专门的旅游公司,根据老人的喜好规划路线和项目。据公众号AgeClub报道,仅在上海,退休俱乐部的老年旅游相关收入就达到2亿元规模,平均客单价达到数千元。

一些观点认为,旅游业务投入极重,创业公司和旅行社抢生意并不是明智之举。但退休俱乐部北京地区负责人胡然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通过电视节目、报纸和公众号、社群进行引流,公司的旅游业务一年服务的顾客数量超过15万人次。在他看来,做中老年市场的关键是获取对方的信任,而线下市场是关键所在。

胡然表示,退休俱乐部在上海等城市开设了多家门店,同时会在社区定期举办各种讲座、课程和活动,不仅覆盖老人的各种信息渠道,同时留住核心用户,注重老年人之间的口碑宣传。

相比社交电商和旅游注重线下运营,MCN则是纯靠线上赚钱。

何大令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目前公司也已实现盈利。据她介绍,自己手上的爷爷奶奶资源有上千位,都是老年模特队中的资深模特。目前,团队正在运营五个短视频账号,包括养生课堂、老年恩爱故事分享等,单个视频最大曝光量近亿。

无限大的主要变现模式是广告和直播卖货。上个月,其抖音号和某美妆品牌的合作直播单日卖货达到100万。但考虑到目前短视频的受众仍以年轻人为主,奶奶团的受众也是年轻人居多。

有投资人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这一类的MCN商业化验证还比较初期,变现能力需要后续评估。

今年双十一开启预售的那一天,知名美妆KOL李佳琦直播卖货金额超过2亿元。何大令的梦想之一,是在中老年KOL之中培养出一个新的“李佳琦”。在这个已经决心要扎根的市场,她觉得没什么不可能。

迷信网红带货是一种病,得治

迷信网红带货是一种病,得治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127篇原创

1

今年整个互联网行业什么商业模式最火?

网红直播带货。

各路靠直播野生网红们在直播间里面挥汗如雨地疯狂推销,围观群众们魔怔一样的疯狂买买买,然后就是各种神奇的数据以匪夷所思的速度和方式在传播。

X分钟卖出几千万,一场直播销售过亿,各种惊人数字刺激着甲方的前列腺。

别说甲方,我看着都吓尿了。

而且吧,影视行业这两年整体不太好,各路接不到活的过气明星们也纷纷加入了带货大军。

明星和网红抢着卖货,这属于降维竞争,真的魔幻。

一时之间,各种带货主播和明星主播们的风头传遍了互联网圈,苦于不知道如何投放的甲方们,可算是找到了一点点新思路。

今年不搞网红直播带货,你已经被时代打折甩卖了。

有趣的是,虽然网红直播带货的模式和当年的电视购物,形式上没有任何区别,但就是被鼓吹成了新事物和新风口。

人类真的是不思进取。

严格说起来,我其实还是怀念当年的八心八箭,劳斯丹顿手表,他们才叫有创意,甚至还有各种脑洞小剧本,真情实意,直到现在我都怀念侯总哭着说真的不多了,你们别买了的样子。

那个广告的威力有多大?

大到我们济南泉城路芙蓉街名媛圈的少爷们,再也没有带过劳力士和江诗丹顿,因为实在承受不住大家赞叹劳诗丹顿的眼光。

当然如果是现在的话,恐怕我们恨不得人人把劳斯丹顿纹到身上,魔幻解构主义害死人。

看过当年的电视购物,再看看现在的网红直播,看下来真的很尬,吹得一点都不自然,一句OMG行天下。

只能说互联网用户一代不如一代了,建议上B站复习当年各路电视购物大神的魔鬼表现,你会发现什么才是真正的霸道销售。

2

虽然网红带货已经成了大潮流,但潮流之中,总有一些不和谐的波浪,真实的和这个世界一样虚假。

尤其最近吧,带货圈有点不太平。

各路网红和明星在带货这条路上,出现了很尴尬的翻车事件。

有的明星带货根本带不动,成了水货。

甲方一算成本,眼泪都掉了下来,太南了。

迷信网红带货是一种病,得治

迷信网红带货是一种病,得治

卖不出去还是小事儿,毕竟有的东西确实过于沙雕。

还有的明星网红带货直接带到下水沟里。

例如买了蟹券各种不发货了,开创了带货资金盘的先河。

最沙雕的是有人买了这个送人,结果打死不发货,送礼变成送人头。

迷信网红带货是一种病,得治

还有不粘锅当场粘锅的,能不能给我网红一点面子,OMG!CTMD!(这是传统美德的简写,你们别想歪)。

看着诚恳的网红,我觉得问题一定出在这个鸡蛋上面,这个鸡蛋一定是竞争对手送来的,里面不是蛋清,是502。

商业竞争真残酷啊!世界真险恶。

迷信网红带货是一种病,得治

有时候看着主播们在尬吹,尤其是丢出一堆堆唬人战报,我一个数据风控看得笑的打鸣,有时候实在控制不住声量,引得周围的朋友纷纷用旁光看了过来,场面十分焦灼。

这些直播带货,真的太好玩了,一天不看我就浑身难受。

当然浑身刺挠的不止我,还有各种被忽悠了乱投一番最后发现裤子都掉了的甲方,尤其是卖智商税产品的那些,根本卖不出去。

网红们收钱可从来不退款的,像极了沙雕产品的售后,大家都一样。

甲方想割韭菜结果发现自己才是韭菜,这种人生体验确实不一般。

3

你以为我会说直播带货是骗局吗?

不,直播带货不完全是骗局,这个模式本身是存在的,尽管数据普遍有点水分,统计口径也非常模糊不清,退单率更是一个神奇的谜团,利润率也堪称福尔摩斯痒痒挠,但是大主播的带货能力本身并不是完全是空中阁楼。

头部主播的带货能力确实是经受住了时间考验,今年3月皮草节2个头部主播合计带了2亿多的皮草,从供应链反馈是真的,虽然是反季打折,但是这个销售能力的确惊人。

那你以为我在鼓吹直播带货吗?

不,我只是觉得直播除了极少数头部主播(连网红+明星算一起不到30个)外,其他人的效果都是一言难尽,堪称甲方克星。

而且带货这个东西,可能绝大多数人都搞错了因果。

在多数人眼中,直播带货的重点是那些网红和明星,聚光灯打在他们身上,他们依靠自己的号召力把货卖出去。

但实际上并不是,网红以及明星只是一个大喇叭。

带货真正的重点,在货,不在人。

直播带货本身并没有跳出营销圈经典的4P理论框架,你们不要瞎想。

4P是指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即产品,价格,渠道,推广。

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产品。

营销的第一要义就是产品本身要硬,然后就是美丽的价格,这两点成立的情况下,渠道和推广才有意义。

说难听点,好货又便宜,给谁卖,都卖的不差。

如果货不是很好的话,那么足够便宜,也可以。

仔细看看各路网红们带的爆款,从口红到四件套到柴米油盐跑路蟹券,是不是单价都普遍不高?

高价是冲动消费的拦路虎。

如果坑货又贵,给哪些明星带,都卖不出去。

如果货不是很坑,但是很贵的话,也一样带不出去。

差价是核心竞争力,人家薇娅卖皮草卖了1.5亿,单价上千,听起来炒鸡666,但那可是对应的是平均万元以上的东西。

群众们其实一直都非常理智,毕竟现在是互联网年代,选择性这么多。

迷信网红带货是一种病,得治。

4

有一段时间,我真的沉迷于看各种网红带货直播,倒不是喜欢他们,而是作为一个经常做供应链调查的人,我喜欢扒他们大裤衩。

我尤其喜欢拿他们推荐的各种爆款上1688上看看供应链的价格,然后产生一些沙雕的优越性。

我得承认,这真的是一种非常低俗的爱好,我就是一个非常低俗的人。

但就是这样,我也还是买了几个大网红的货。

无他,真的便宜。

洗衣液,纸巾,各种日用品,价格真的是全网最低,又是硬通货消耗品,虽然主播的话术很沙雕,但产品力和价格都OK,我又有需要,干嘛不买?

我是支持主播吗?不是,我只是给自己占便宜而已。

如果有一另一个主播能卖到更便宜,那当然去买另一个主播的啦,反正我只管占便宜。

主播关我啥事儿?

绝大多数看主播的观众,心态都是这样的。

而那些头部的主播,也非常明白这一点。

所以为了能让观众掏钱,他们的整个团队都是非常专业的策划,相信我,顶级主播的团队比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运营们都要专业,销售是最考验能力的东西。

首先要创造让观众掏钱的理由,这就涉及到了业务场景,观众为什么要掏钱?

要么是自己需要,要么是给家人带,要么是送礼需要,根据场景的拆分,主播会定制推荐一个场景,说服大家。

例如很多皮草其实说白了是靠便宜,能买回去孝敬爸妈带出去的,购物人不一定是用物人,主播们很理解用户心理。

其次,这些东西一定要让人产生不买吃亏的想法,价格必须有冲击力,最好是一看价格裤子吓尿的那种。

如何让产品不买吃亏?从供应链入手是最好的。

这些专业的带货主播,往往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倒逼供应链,给自己创造局部优势。

头部主播本身就会对选品有特别变态的要求,他们依靠自己的流量优势,会倒逼供应链以及甲方,产品必须好卖,必须是刚需,价格必须最低,必须签保价协议,潜在客群必须完全符合人设,购买理由必须简单直接明确经得住推敲,不然不卖。

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东西可能都卖不好。

想想看,头部主播的流量+开挂一样的商品+精心设计过的场景+用户心理分析,这些东西叠加在一起,刷出什么恐怖数字都不奇怪。

这不是主播的力量,这是一整套活动运营+供应链管理的威力。

有了数字后,再拿这些数字去造影响力,搞出更多的流量,再去刷新自己的数字记录,这种依靠供应链为自己做正向循环的模式,确实非常有趣。

本质上,这就和游戏主播明明有王者的实力非得天天打菜鸟局一样,大神打菜鸟,那当然杀得飞起各种秀,观众各种666.

所以你们发现了么,现在头部主播们都开始转型做日用品了,因为单价不高,利润率高(说穿了就是甲方有足够的降价空间),强需求,有囤货的价值(早晚用得完)。

网红+便宜+硬通货,才是核心竞争力。

这是典型的的将4P理论中的前2P玩到极致。

4P降2P,简称P2P。

以后可以叫他们P2P从业者了。

5

大主播懂得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倒逼供应链,观众知道给自己找便宜,那么看起来甲方就是沙雕了?

并不是,甲方自己也有小算盘。

首先,各种主播带的品牌,很多都是闻所未闻的品牌,甚至可以说是专门to网红的定制品牌,甲方的成本其实就是原材料成本。

如果对于供应链稍微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制造业如果刨除销售成本,单论产品原材料成本的话,成本极低。

不信你上1688搜搜各种日用品,价格吓死你。

所以其实,还是有点点利润空间的,尤其是很多网红品牌背后其实都是一个供应商,能把成本压到你想不到的地步,还有很多甲方签网红也是一签一揽子,成本没有那么高。

其次,即使本身这些货物不是很赚钱,甲方也未必没有收益。

甲方也很馋网红们的流量,他们希望能把这些流量拉到自己这边,这就像网店的引流款商品一样,可以单品卖的比较便宜甚至亏钱,然后靠店里的其他商品赚钱。

如果把这种获客算成互联网获客的话,其实从流量成本上是可以赚回来的,这比应用市场买量,电梯投广告,线下摆摊发避孕套要划算多了。

接着,你知道商业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是现金流,只要甲方维持着现金流不断,盘子圆滚越大,那么其实赚不赚钱是不重要的,这些滚滚的现金流完全可以越做越大,很多电商就是不赚钱的,但是现金流够大,一样越来越嗨,谁说做生意必须要赚钱的?

当然蟹券不发货那个属于现金流杠杆杠到蛋了,建议不要模仿。

最后,很多甲方其实是靠着网红们在去库存清尾货的。

一些本来就卖不出的东西,或者是抵账用的货物,甚至过期的东西,成本忽略不计,靠网红把这些东西卖出去,不管收回来多少钱,其实都是赚的。

这些东西其实大家生活总很熟悉,各种即将拆迁只卖三天以及各种换季服装特卖清仓,都是一回事儿。

只不过现在搬到了线上,通过网红来搞清仓而已。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同样的商品可能是不同地方发货了么?

因为库存存在不同的地方。

所以网红带货,也可以称之为互联网+直播+电视购物+沙雕拆迁清仓。

简称直播拆迁。

6

看上去这个模式其实还不错,尤其是让每一方都很满意这个点,很好。

但问题是,资源不够。

头部主播们吃下了这个行业80%以上的流量和利润,他们确实厉害,但绝大多数甲方是没有能力跟头部主播合作的,因为头部意味着挑剔,那些明星带货是不如这些头部们专业的。

所以明星带货总是容易翻车。

说真的,除了头部主播,其他不懂得活动运营和供应链管理思路的主播们,也带不出什么货,别管你是几线,来了就得给世界教育。

而且吧,人心总是不足的,不管是MCN还是甲方,都想多分一杯羹。

于是,就衍生出了另一种方式,臀部(相对于头部)主播黑吃黑。

我喜欢称之为吃甲方吃乙方。

所谓吃甲方,就是各种直播带货MCN们开始造数据造主播来完成冷启动,让自己快速进入带货循环。

首先要有主播,他们一般喜欢以实习或者兼职的名义招各种在校大学生。

往往他们的话术说是要把学生打造成网红,很多涉世未深的女大学生一听有机会成网红,连实习工资都不要了,就是个干。

MCN会一口气签一大堆学生,然后就是在出租屋里直播,一开始是陪聊,然后开始尝试带货,几个月换一批,主要是要试出那些有镜头感和会来事儿的年轻人,进行二次加工。

二次加工就是给这些年轻人造数据,包装数据去吸引沙雕甲方,如果顺利,3到6月就能产生一名合格的带货主播,进入正向循环。

或者不循环也没事儿,现在各种沙雕甲方正在往直播带货里挤,从他们手里收点智商税也是极好的。

这个行业鱼龙混杂到很多甲方根本意识不到自己那些破产品是没有竞争力的。

尤其是各种智商税产品甲方(还记得量子姨妈贴吗?),自以为能靠水货们带自己的水货,实际上从头到尾都是镰刀,伸出去就给现实打断腿。

当然甲方被割了之后也要发文声讨,最后大家乱成一团。

虽然臀部主播坑甲方的方法并不复杂,刷单和做数据的产业链也都开始不景气到打折推销了,但就是有很多甲方还是迷信网红带货这件事儿,最后被世界教育。

经过这几轮智商洗礼后,每个甲方都有了一个黑名单,但是这东西没啥用。

即使没有割到沙雕甲方,MCN公司也是不亏的,因为还可以用形象有瑕疵来骗女大学生们去整容,去贷整容贷,他们还能吃贷款公司的提成和整形医院的回扣,再不济欠工资嘛,怎么着都不亏。

吃完甲方吃主播,最后两手抓,两手都不老实。

甚至由于给医美贷和整容医院拉人头太赚钱,已经有很多接不到活的MCN转型传销蛇头机构了。

真是万物兜兜转转最后都不如传销。

像极了这个魔幻的世界。

———————–

公众号:半佛仙人(ID:banfoSB)

微博:半佛仙人正在装

知乎:半佛仙人

这是一个神奇的男人,你完全猜不出他会写出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你将感受到一个朋克的灵魂,且每篇文章都有惊喜。

迷信网红带货是一种病,得治

股票实盘2019年10月31日周四

今日操作

早上看爱仕达独自一个在涨,忍不住就把剩余的1800股给卖了,

想不到居然卖对了,

还担心,走出独立行情呢

看来大盘下跌时,谁也躲不过

小炒肉2019年10月31日周四

今日持仓

上证:2929,

资产:205K,

仓位:80%,

小炒肉2019年10月31日周四

 

期初帐户到2018年8月累计存入203K元,此款项可用8-12年, 期待年化10-15%收益

初始:2018年11月12日,

上证:2630,

资产:209K,

仓位:42%,

第一目标2019年12月31日230K-240K

 

爱仕达

这二天都在冲9元这个坎,奈何大盘被区块链先涨后跌带下来了

可能盘整一下再冲??

明天价格如果合适,买回一点来??

小炒肉2019年10月31日周四

欧洲衰落的根本原因

欧洲衰落的根本原因
欧洲正在衰败,很多人说法国正在被穆斯林粉碎,除了穆斯林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粉碎机——中国。法国的各方面都在被粉碎,经济、就业、文化、甚至环境都在被粉碎。

我经常去法国出差,因为我们公司的供应商某法国机动车零部件制造商的总部在巴黎。以前只是偶尔去那出差,还算正常;自从这家供应商2013年被日本某株式会社收购后,我去巴黎出差的频率就突然增加,而我出差的任务大多数都是投诉这家供应商,各种质量小问题交涉,开产品质量会议。

这既是好差事也是坏差事,说这是好差事,因为我没什么压力,去了法国所做的就是投诉,听取技术分析,提出质疑,毕竟我是客户。说这是坏差事,那是因为每次该法国供应商总结的质量问题分析最后都是被新的质量反馈给推翻,这不就是打脸么?到底是打得法国人的脸,还是打日本人的脸,还是打谁的脸?

我们公司很早就从该法国供应商采购机动车零部件,包括执行触发器,发动机控制器,雨刷,油耗管理器等等。

刚参加工作时这家供应商可以说是超级暴利,行内人都清楚的成本极低的小部件,都可以被法国供应商捆绑销售,而且要价甚高,其余的享有知识产权的零部件更不必说了,一个振动传感器单卖可以要价19欧元,简直就是打劫!可是这些零部件的价格却在我参加工作后一路下滑。掐指一算,该法国供应商主打产品的价格少的跌掉了20%,多的跌掉了70%。头两年我总是以为该法国供应商零部件价格下跌的原因是全球经济萧条、经济增速放缓、产能过剩等林林总总股票术语。

后来我确信该法国供应商产品价格下滑的原因就是很多零部件在中国也可以生产了。就说雨刷电机吧,在2011年后中国突然冒出一大堆本土雨刷电机厂商,有个厂商连牌子都没有,生产出来后竟私自贴上国外厂商的牌子卖到汽车修理店去。他们的报价都是照法国供应商的市场报价的60%~80%左右出价,一部分进口法国零部件算上关税,国产和法国零部件实际购买价差别更大了,一轮竞争后,即使像我们这种法国供应商的老客户,也会去采购一些国产厂商的零部件,其他厂商也会或多或少采购一些,法国供应商的销量自然会下滑,经历几个季度的业绩下滑,法国供应商自然也会降价,可是呢?国产厂商会继续按照法国供应商最新报价的60%~80%进行报价,又一轮杀价开始了。

我最佩服的是国产厂商销售人员刺探对手报价的能力,这里就不细讲了。几乎每年一轮杀价,最后价格就降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不知不觉几年过去了,我发现公司采购的国产零部件比例越来越高,就说空调系统,我们的采购基本上国产化了,偶尔出于商业原因,会象征性地顺便购买法方的空调。

正题开始:

自从法国供应商顶不住国产价格战压力开始降价后,各类问题是越来越多,各种奇葩的质量问题就不说了。

领导以为我愿意去巴黎和那些说动词不变形法语的阿拉伯裔扯质量问题?领导以为我愿意带那些小清新法语翻译去逛商场?领导以为我愿意听那些说动词不变形法语的黑人技术人员忽悠人的辩解段子?连个时间戳都不换。领导以为我愿意走在满是狗屎还标榜文化底蕴的19世纪街道上?领导以为我愿意胆战心惊地经过抢劫偷窃犯罪率高得吓人的巴黎小巷?

领导当然不会这么以为,因为他自己死都不愿意去巴黎出差,当然推我去了。据说他2009年在巴黎被几个年轻人抢走了钱包,护照手机什么的都丢了,回来后领导从此法粉转法黑。

以前该法国供应商总部技术分析部有个中国留学生小哥,巴黎高科毕业的,武汉人,挺有技术内涵的,有他在,我基本放心,他说当初来法国留学时因为喜欢法国文化,有些后悔,各种吐槽,说法国税后薪资低,薪水上涨缓慢,职场格局就是混工龄,被穆斯林排挤,没有发展空间。2014年,我突然发现接洽我的法方术人员换成了一个利比亚裔法国人,才知道那个中国留学生小哥被乐视挖回国了。我当时在想:“国产厂商把市场价杀成这样,法国公司不裁员就不错了,加薪就不要想太多了。

该说说这个利比亚裔技术分析工程师了,他开始还算认真,虽然技术功底差了点,但是态度不错,我质问什么,他都尽全力查证、解释。Troublshooting也是能麻烦多少人就麻烦多少人,只是每天一到做祷告时间,就得提前去祈祷室,一进去就是半个小时,感慨巴黎总部一半的会议室都不是能随随便便预定的,因为那是时刻为穆斯林祈祷准备的房间。

祷告完毕后,后来,那个小哥变得没那么勤快了,我就纳闷:“就算在公司熬出了点资历,也不能突然这么变得这么嚣张懒散吧”。后来一个新进员工(又是阿拉伯裔)偷偷告诉我,这个利比亚裔技术分析工程师成功进入了工会。进入工会对法国人意味着每天打酱油照样端着铁饭碗,而且优先享受公司福利奖金。然而工会的老员工抱怨公司的福利奖金一年不如一年。

国产厂商引发价格战,该法国供应商日子能好过吗?2013年就陷入财务困境,发行新股筹资,结果董事会内部一些股东不愿意再认购新股,谈崩了,一个犹太股东拉着两个犹太裔独立董事在二级市场减持股份,移民去了以色列。公司里的很多员工说起这事居然还很高兴。要在我国此事绝对是超级大利空。后来我才知道,6600万人口的法国在2015年移民美国的富豪人数位列全球第一,而法国移民美国的人数还不到法国移民以色列人数的一半。

法国到底怎么了?就在董事会分崩离析之时,日本某机动车零部件生产商收购了这家法国供应商的多数股权,一次注资13亿美元,以前我听到商业收购就以为是扩张势力,这种日本公司的收购在行内人看来就像给法国人接盘擦屁股。

几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感觉日本企业举债收购欧美企业基本就是给白人接盘擦屁股。90年代日本当了全球接盘侠,现在还不吸取教训,重复历史,只是收购规模再也无法超过日本90年代的海外收购规模了,不妙的是中国也在走这条邪路,2015年中国企业海外收购额超过日本企业,如果收购的都是我们供应商那样的公司,绝对不是好事。

我无意中发现随着国产竞争厂商雨后春笋般扩产,法国公司的阿拉伯裔和黑人越来越多,本土白人比例在下降。退休的都是法兰西族当地人,但新进来的基本都是黑人和阿拉伯裔,有一个生产经理是法兰西白人,前几年退休,手下的一个摩洛哥裔穆斯林接替了他的位子,从此以后这个穆斯林经理招聘的工人全是穆斯林,招聘理由是这些北非裔要价更低,可以抵抗中国同类产品竞争厂商。其实在法国这个青年人失业率超过20%的国家,无论基督徒,穆斯林还是无神论者,都有人抢这种流水线工人岗位的。

更奇葩的是一个金发碧眼的法兰西族女员工居然也是穆斯林,她是在嫁给穆斯林后皈依了伊斯兰教,由于她是工会领导,就把她的穆斯林老公介绍到公司销售部门工作!她和前夫没有生小孩,但和现任穆斯林老公已经准备生二胎了,刚怀孕就请产假,之后我问她急事她也不回邮件。

法国未成年人口中穆斯林比例已经达到33%,穆斯林的的工作机会随着老一代穆斯林升任管理层后而变得越来越多,他们很团结,就算推卸责任时也是玩攻守同盟,让我很恼火。

顺便说下,很多法国公司的午饭食堂想吃法国香肠和猪排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每天做祷告时生产线真是崩得紧啊,原本满配530人的生产线在祷告时间只有360人看着,这样生产靠不靠谱?毫无冗余监管,我隐约感觉这是导致法国供应商质量问题频繁的原因之一。

巴黎总部在2015年迎来了首批日本高管集体退休法国籍高管,别看日本高管在中国分公司那么嚣张,他们在法国就怂了,根本不敢把员工管紧了,2014年日本高管没来时,法方也就是每天7小时中1个小时做祷告,1个小时喝咖啡,只有在全国总工会年度罢工游行时才可能加薪;现在倒好,每天7个小时中2个小时做祷告,1.5个小时喝咖啡,公司工会举行罢工都能够要挟日本高管发奖金。穆斯林员工罢工游行积极性比法兰西人还要高。

我已经不敢对那些质量问题的分析报告做太多希望了,即使他们得出了正确的质量问题分析报告和troubleshooting result。就那个生产线的现状,问题肯定还会频发。

2016年,我们又开始对尾气排放系统进行了国产化替代,看来这家法国供应商要继续恶性循环了。哦!不怕,有日本某株式会社给他们输血擦屁股,说不定还能把收购子公司的巨额债务用金融衍生品隐藏起来。难怪日企曝出财务丑闻后,总是会在海外分公司挖出更多的假账,就看他们怎么切割关系了。

大家都说法兰西共和国在2040年就会举行公投成为法兰西斯坦,我看等不到2040年,中国厂商就会加速法国债务危机的到来了,届时社会矛盾加剧,本土法兰西族白人加速逃离法国,法国会更早地迎来穆斯林执政党,加速全国伊斯兰化。
 
—end—
 
来源:国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