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工作的前三年,这行业的主要内容就是积攒专业知识,如果你三年内干到总账(央企里你就别想了),那你其实在账务处理方面基本毕业了。咱们这个专业在账务处理上本质上就是统计学,我个人建议不要太较真,这些争论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无非就是重分类或公允价值的评估手段,任何符合准则且言之有理的方案我觉得都是好方案。 当然,我个人意见账务处理被AI替代的可能性接近100%,如果你说的会计是指账务处理,那么我先给一个暴论,没前途!
2、当基本功相对扎实后,后面可能负责的工作有两类,我个人认为一个是财务分析(bp)或资金管理,在小公司这两个发展方向很难被独立出来,但仍然值得财会人员注意。财务分析我们学过很多模型,典型的就是杜邦(其实已经没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它实际上告诉大家一个单一的值要拆解成多个因子去分析。大部分财务分析人员到这就无法进步了,因为不同公司的运营模型不同,只有学会根据不同公司的业务模型建立财务分析模型,分析的结果才可以用,才可以给管理层作为决策工具。我见过大部分分析人员的分析都很教条,他并不能理解这些数字背后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要清楚分析的数据是给谁用的,对方会如何使用,在这个基础上首先要排除掉分析的数据和结果是给你自己用的。非常推荐电商行业的运营分析模式(他们快且有结论),可以报一个电商运营的培训班,去看看他们是怎么运用数据的。在分析上,我个人认为是唯一可以通过辛苦达成一定成就的,适用于一切i人们。这个板块个人认为很有前途,而且很难被替代,及时分析工具越来越智能,在建模上我觉得AI很难替换人类。如果你足够勤奋,请学习一下AI和编程,这也是为有一天会计消失,被数据分析替代做好准备。 OK,如果你是个e人,那恭喜你你可以尝试下资金管理,这是一个非常吃交朋友能力的细分行业。本质上就是能从银行拿到钱,能配合公司增发,能通过管理供应商和客户的往来给公司留下更多的现金,并在此基础上能买到更好的产品为公司增值(注意风险)。如果这一套您非常熟练了,恭喜你在一个营收十亿左右的公司中,你可能是除了你们销售副总以外最能给公司赚钱的人,与此同时你要学会做PPT告诉你的老板们,老子很会挣钱。当然随着金融行业逐渐向欧美成熟体系发展,资金的套利空间会越来越小,但是国情就是国情,我个人的判断是这个细分领域在我死之前应该还在,这确实也是大部分公司愿意找我去干财务的主要原因。
3在掌握了1、2这些能力后,你的价值保守估计在50万一年以上了。如果你逼格比较高,且有些背景100起步也不是啥难事。但这个时候开始在天份上划分水岭了–战略。在我35岁之前,我觉得这是个非常水的词儿,而且我确实也是比较随性的人,所以我多少觉得很多战略就是运气好。近几年我开始配合我公司老板(他自己还有个公司年营收在50亿左右,去年刚过会)做一些业务扩展,我逐渐的改变了我的想法。虽然大家都是草台班子,但是确实就有些人有足够的想象力和执行力能在市场上造出需求来。但是见过了就会思考自己行不行,我的感受是我被财务限制住了,我非常善于算小账且谨慎的要命(在1、2环节是我的优势)这使我一直低着头看近处的路。在3上我无能为力,我只能告诉你我的感受。我觉得关于3只有周受资这样的人有资格讲解吧,希望你能at到他,我也想看看他的想法。我目前能想到觉的解决方式是我不干财务了。2024年年初我开始负责销售和采购。
综上,我觉得如果你只是想有一份稳定工作养家糊口,干到2可以保证你一辈子无忧,只干到1你可能要等着失业或工资养活不了老婆儿子了。 如果您是在财务上非常有理想的人,那我觉得您迟早会到3,但是非常可惜我只能给您讲讲我的无力感和自己突破不了的故事了。
PS 要学会问问题,但是不要魔怔。越厉害的领导和前辈越欣赏有想法的人,但是不要问蠢问题,很多人工作过程看起来很好学很努力,但是并不是带着脑子去思考(既要考虑事项本身,又要考虑立场和成本。比如我上面提到的重分类问题在我看来不重要是因为我站在公司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但是站在总账立场就很重要)。
几点:1杜邦分析(其实就是拆解因子的分析方法)被我运用到很多场景,我负责采购和销售的管理方式也得益于此。2财务的经验能让我在负责业务项目的时候非常快的就能思考出赚不赚钱,这让我在负责谈判的时候显得非常敏捷,往往可以当场就给客户解决方案(因为我知道公司盈利的底线,也能想到成本优化的空间),所以我特别善于投标。3基础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是非常好用的工具。无论任何工作都需要信息的传递(尤其是项目管理),在这个过程中传播的信息(简单点就是看大家写的PPT)中你就要关注他们的可比性、重要性(这是我干任何事的核心,一定要知道主要矛盾是啥)、实质重于形式(这是我给公司所有员工的要求)、可理解性和相关性(专家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说人话,我在我第二份工作第一次开财务会被一个副总在会议上直接骂,原话就是:请你说人话。财务信息是给领导用的,不是给会计人员用的,想清楚做完一份报告的使用人员到底怎么使用这个信息)、可靠性(我的习惯就是大家以我的信息为准,所以我对自己报出去的信息都格外负责。时间长了会有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你就说的话全公司都信,你不需要说服别人,这一点在我销售工作中帮了我很大忙,我会选择说部分真话,但我不会说假话,所以我和客户很少有那种因为不信任的拉扯)。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6962932/answer/129225161834
来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