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生便利店》刘墉

人生就像开店,不怕关门,怕不再开门;也不怕店老,只要东西新鲜。
梦想与理想有很大的差距。最重要的是别气馁,缓口气,再开一家!梦想继续,行动继续。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你要慢慢学会调整自己的理想,把它变成真真正正可以实现的理想。所以理想的人生就是总有理想的人生。
如果情绪不好,有两个方法调节:
一个是改变环境。比如你在这里遇到了难以逾越的挫折,你可以出去念书;工作出现问题,你可以重新学习,再另找一份工作。
另一个方法,是自我暗示。你可以说,我的今天是不同的,今天的我是全新的,今天的太阳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改变环境,自我暗示,是我们面对挫折、面对抑郁的好方法。
许多死在人生坑洞里的人,都是因为只想求救,忘了自救。
对于远水救不了近火的麻烦事,自己扛起来。少让家人担心,别要父母分忧。这才是对自己负责,也对亲人负责的成熟表现。
拖延的原因很多,有懒,有慢,有弱,最根本的是怯懦,因为不敢面对问题而不去想,不去碰。
治疗拖延的毛病,需要鞭策自己到手就做,告诉自己不做的后果是一辈子在拖延中完蛋。
在网上浏览如同吃零食,涉猎广可以“吃饱喝足”,但缺点是松散的学问,穿肠过得快,饿得快。
我读了什么?有什么领悟?该怎么补足?要怎么发挥?可能比读死书让人更有天马行空的创意,且更能适应多变的未来。
一个成熟的人,最起码的一件事,就是了解自己哪些事情能够做到,哪些事情不能做到,不勉强自己,也不勉强别人。
不懂不要排斥,坚持面对,渐渐就会懂。
就是因为我们有一天会死,就是因为我们好不容易来这一趟,所以我们要好好地把握时间。
第一,要超越自己。因为很多人很懒散,爱拖延,不想读书,想睡懒觉,所以我们要超越与生俱来的弱点。
第二,我们要创造个人的风格。我们都是独特的,也许我们的声音不好听,但是我们的表达能力很好;也许我们长得不漂亮,但是我们能用独特的美创造自己,创造个人的风格。
第三,我们要肯定自己是天地当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你不是白来这一遭,你有你存在的价值。
35岁是人生另外一个阶段的开始,不是人生下坡路的开始。
人生的旅途不也一样吗?要想走得远,先得在每件小事上保存体力、爱护自己。
从小处开始坚持,自我要求,自我超越,常能有惊人的成绩。
对人礼貌是教养,对远不如自己的人谦和是境界。
爱情要有几分神秘才美,情感要不断因为发现彼此的优点而加分。
家人跟你联络,一定要有礼貌。对家人无情却对外人有情,是不成熟的表现。当你不尊重家人,你的朋友也会轻视他们,轻视你的家人何尝不是轻视你?
婚前看个人,婚后看一双,亲人也一样。
婚姻就像是两个人一起旅行。一个人说:“我累了。”另一个说:“那我陪你。”于是两个人坐在路边,一起享受静下来的生活。步调一致,一起走一生,多好?另外一种可能,一个人说:“我累了。”但是另外一个人说:“我还要走。”“那把属于我的部分留给我,然后你继续走你的路吧。”于是,两个人各自找寻适合他们的未来,这不是也很好吗?
没有人真的无情,即使他当下反应冷漠,甚至表现得不屑,你付出的爱总会埋藏在他心中,一点儿一点儿修补他受伤或者缺损的部分。
希望孩子有意志力的父母,自己先要有意志力。你的不妥协,会使你的孩子不妥协;你的锲而不舍,会使孩子锲而不舍;你做事不虎头蛇尾,孩子也能坚持到底。
揣摩,容易没有安全感,容易讨好,容易撒谎。所以父母先要讲理,而且要有稳定的情绪。
在人生的长跑中,早一步离场的父母,既然不能等在终点为孩子挂上花环,还要错过在中途为他们鼓掌吗?
好话好说,别好话坏说。
这世界上投资效率最高的是“礼貌”。
钱锺书在《围城》里说得好:“远别虽非等于暂死,至少变得陌生。回家只像半生的东西回锅,要煮一会儿才会熟。”
沟通,最忌伤人自尊。
要想想对人有没有亏欠,如果自己有的多,是不是可以把恩泽与人分享。均富可以安定社会,均福可以圆满人生。
“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不能公平,与其招怨,不如不送。非给晚辈红包,就挑明了说,图个喜气,一个数!”
送礼——不患寡而患不均。
有些人从不道歉,也很少认错。他们不见得自大,反而可能自卑。因为他们已经自惭渺小,道歉会使他们更觉得自己渺小;他们很少被赞美,认错会使他们更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碰到这种人,要同情他,鼓励他,赞美他,先建立他们的自信。
捐献有很大的学问:
第一,行有余力,先要把自己和家人照顾得很好。
第二,要做得有意义。
第三,要开诚布公,有信用。
第四,看清楚,不要盲从。
第五,在做大的决定之前,征询亲人的意见。
第六,不为沽名钓誉。
第七,要喜舍,不要有任何不甘心。
第八,不可冲动为之。
第九,做不到就不要承诺。
第十,不要因为自己捐就逼别人跟。

作为行走世界的人,先要学会尊重他国的文化,可以入境问俗,但是不能否定自己。
美国的用餐礼仪是不能越过别人去夹菜,而要请靠近的人把盘子递过来,连盐罐、胡椒罐这些小东西都如此。
如果你想做艺术家,先要知道这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肯定或否定你。就算全世界都否定你,只要你肯定自己,你就是天才。天才不需要掌声,天才是内里的自我突破。天才走在前面,很少回头,所以不必在今生奢望别人看到你的全貌。
“人都会犯错,前半生不成熟,尽量追求别犯错。后半生成熟了,尽量做好事改过,对别人犯的错也要以同理心去宽容。”
对于你的第一份工作,不必计较薪水。只当那是学校的延伸,不但能够学到东西,还有薪水可拿,多好!当你有这种想法,就会做得高兴,给人喜气。而当你表现得杰出,老板怕你跑掉,自然会给你升职加薪。即使他没加,只要你自忖有这身价,也可以主动提出。他还不加,你有两条路可走:检讨改进,或者另谋高就。
做任何事都要边做边学,建立关系,发挥才能。
上班工作,领薪水回家,何必把工作中的不愉快带回家?
老板付薪水给你,可能换取你的三样东西:智慧、劳力和生命。

如果它们各占三分之一,还可以,但是当生命占了大半,你就要想想值不值得牺牲了。
正面思考的人知恩惜福,负面思考的人怨天尤人。
生命无常,凭什么非要如何不可?能够尽己之力,不负于心,就该满意了。
看到每位领导、同业,甚至属下,心里也念着:瞧!这一定是我的贵人。
当他先认定对方是贵人,那种感恩的气场就会招来更多贵人。
造就别人也是造就自己,在我们遇到贵人的时候,可以自勉:我要好好回报,希望有一天成为贵人的贵人。
“是鸡就别扮凤凰。当下只有萝卜吃,就安心吃萝卜,吃出萝卜的味道,何必去想吃不到的鲍鱼?得意也好,失意也好,成熟的人只有认知当下,接受当下,满足当下,活在当下,才能把握当下,东山再起。”
抱怨是把失败的责任推给对方,检讨是寻求改进的方法。前者消极,后者积极。同事、队友、夫妻、亲子之间遇到困难,都应该如此。
找工作的四条建议
第一点,要看看你是不是学有所用。虽然你可以从头学起,但是如果你大学学了四年,最后找到的工作跟大学学的完全没有关系,恐怕你那四年光阴被浪费了些。
第二点,钱不是最重要的,但是不能太少。因为那显示了对方有没有重视你。
第三点,公司要有很好的制度。休假、奖惩,应该规定得一清二楚。任何单位想要壮大,都得先建立制度。
第四点,你要看同事的年龄。如果里面一堆老人家,结果聘了你一个年轻的,你很可能进去打杂。更糟糕的是,你可能会跟着老化。
“钱途”不等于前途。老年人把钱放在第一位还行,因为前途已经不远;年轻人把钱放在前面就错了,因为看得远比什么都重要。有前途就有“钱途”,只看眼前的棋士很难赢得整盘。
老人要靠年轻人跟上时代,年轻人要找能发挥才能的工作。否则,铁饭碗非但变不成金饭碗,而且容易生锈。
二十几岁,毕业证书是你的文凭;

三十几岁,工作经验是你的文凭;

四十几岁,事业成就是你的文凭。
这个时代不是靠拼命就能出头的,进修和保养也是工作啊。”
今天不勉强自己走远,是因为有更远的路要走。爱家爱事业,就算拼命,也要有度。
这次考不好,下次再来过!只要肯努力,今天没赢,明天赢!
算命是告诉你命中注定,所以他不是教你人定胜天,而是教你认命。当你认了命,还会寻求突破吗?
捷径要是真好走,早就不是捷径,而是大道了。
如果你被内定升职,千万别说。
因为四周的人情攻势太厉害,你的领导得罪不起。
刻薄的老板,不可能有喜气的职员。上位者的德行常写在下属的脸上。
我常想,如果大人小孩都能把“没错”改成“是”或“是的”,不是既简单又礼貌,既精简也精准吗?
就算你翅膀硬了,也要跟那些早年提拔你的人维持良好关系。甚至当他们只能跟在后面的时候,你都得回头等待,把他们捧得高高的,强调你有今天全是因为他们,你今天的创意都是受他们的启发。
就算你非自立门户不可,也要走得漂亮,让每个人不射暗箭,还为你铺路,为你鼓掌。
如果看出老板已经准备加薪了,员工千万别再喊加薪。
如果老板已经说大家辛苦了,员工就别再强调自己有多辛苦。
如果对方早感受到你的付出,就别再强调你为他牺牲了多少。
你怎不说留学生送礼很麻烦呢?从来不认识,一见面就送很贵重的礼物,我们接还是不接?让美国学生看到要怎么想?我们以后能给他特别的待遇吗?”
答应人,有时要爽快,有时相反。譬如你卖东西,对方说十万元可以吗?你立刻说好。只怕他会心想自己给太多了,回去就找个借口变卦。
如果你皱眉头说太少、不行,让他急,你再勉强答应,他就心安了。会做生意的人,除了自己赚钱,也要让别人觉得划算。
赞赏人是胸怀,与人为善是修养,帮人助攻是境界,你甚至应该主动发现别人的亮点。

赞美是喜乐的表现、善缘的开始。点亮别人同时照亮自己,何乐不为?
“死心塌地”可能换来心死地塌。总是不怒的匹夫,有时也要“匹夫一怒”。“不点不亮”的人需要当头棒喝。“不平则鸣”的人才能一鸣惊人。
说NO是门大学问。懂得说NO的人,保留了自己的实力,必要时才能说YES。不好意思说NO的人,因为无力应付,不是马虎就是爽约,反而得不到尊重。
当众犯错要当众道歉,私下犯错要单独道歉。

被人推去道歉没有诚意。立马认错,反不如等一下再去道歉,更能显示经过反省。
“抢话”。有些人只为表现自己,硬把别人的话打断。有些人却能顺着别人的话,说出自己的想法。譬如你正说什么东西好吃,他立刻附和你说“确实好吃”,他在哪里吃过,然后顺势扯一堆。他抢了你的话,但是没给你留下抢的感觉,他是既同意了你,又表现了他自己。
更高明的是有一种人,很专心,他见别人抢了你的话,等对方说完了,会转头提醒你“刚才您讲了一半,继续啊”,让你觉得被尊重。
无论团体或家庭的纷争,不大事化小,还去扩大纷争,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所以如果只是无碍的小伤痛,除非有立即见效的灵药,否则最好忍耐它的不适,忘记它的存在,让它自己痊愈。
从容是风采、自信,也是礼貌。
越聪明细心的人,不是越觉得别人笨,而是越会观察,越能发现别人的优点,越能欣赏与自己不同的人。对人这样,对万物都如此。
别让外人分享你的秘密,别因为他透露他的秘密,就用自己的秘密交换。
别让小辫子落在合伙人的手上,免得有一天翻脸,他出卖你。
心安理得是最珍贵的财富。
你可以否定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但是绝不能否定他的未来。因为人活在希望中,即使是临终的病人,也会盼望奇迹出现。
处世是门大学问,你要以和为贵、融入群体,但是不能失去原则,所以要和而不流。
 别让人欠你太多钱。不要因为朋友总跟你借小钱,就一直给他,免得他欠多了,躲着你,或者不好意思见你。

一味地宽恕,反而给人压力。爱他,器重他,不是站在他的对面不断宽恕施舍,而是跟他站在一线,教他,关心他,帮他解决问题。
声音反映情绪和环境。在嘈杂的环境中打电话,声音一定会大;在忙碌时打电话,语气一定会急。
以打电话前,先调整情绪吧!那不仅对别人好,也对自己有帮助。
任何事情不满意,都可以从其他角度想想:

你对新的工作不满意,说不定做一阵就能得心应手,大不了换份工作。只要你有能力,就能从头开始。
又譬如你对孩子不满意,要想想有人想尽办法也求不到一个孩子,毕竟你能够有个孩子。
不必猜想也不要羡慕别人的果子有多甜,就安心守着自己这个吧!

偷偷尝自己的苦,也尝自己的甜,且无论酸甜苦涩,都无怨无悔、潇洒豁达过一生。
离家去远方求学会经历孤独,毕业失业会经历孤独,失恋丧亲会经历孤独,临终无助会经历孤独,而死亡是永远不知道的孤独或不孤独。
很多美国学生早早就做实习生,他们知道未来求职需要实习经验。
许多人不能成功,不是因为实力不够或者不努力,而是因为做事不能一鼓作气。一鼓作气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一环扣着一环,有计划地行动。正因为要一环扣着一环,所以时间要把握得精准,任何一环出问题都可能前功尽弃。
见到猎物再上膛,多半已经来不及。
一个人的回信速度显示了他对人的尊重程度,所以快速回信能给人留下好印象。
今天的成功者常常是梦想家、实践家、冒险家的混合体。企业也需要员工具备这三个“家”的品质:天马行空的创意,脚踏实地的努力,加上敢于冒险的魄力。敢的人可能牺牲,怕的人连牺牲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你还年轻,别怕错。

错了可以重新来,别怕打不准,趁着子弹够多,能出手就出手吧!
可以不直视眼睛,不能不面对拳头。跟在后面的只能装模作样!英雄要主动进攻,决胜千里之外。那些拖拖拉拉,等敌人敲门才抄家伙的人,因为被动,很难成为赢家。
拖延时间就像欠钱,如果你不能在最有钱的时候把钱还掉,不能在最有体力的时候把事情做掉,就可能拖欠一生。
不尊重别人的时间就是不尊重别人。不尊重自己的时间,却表现得忙碌,也是不尊重别人。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一个人能不能成功,跟他利用时间的效率有很大关系。
梁实秋先生说:“当上一件事将要完成的时候,开始做下一件事,这就是人生。”
战争是为和平,工作是为休闲。赶是为了不赶,不赶才有能力赶。最好的方法是常常问自己:我要赶去死吗?
你只需盯着眼前的路,朝你心中的山头勇往直前。渐渐地,骂你的人会被你抛在身后,当你从高处俯视他们,那些鄙视的眼神就会成为仰望。
做任何事,“起音”都得慎重。
应征工作,你要求多少薪水?签约出版,你要多少“印数”?商业谈判,你抓什么底线?朋友合作,你要怎么分成?当你“起音”高了,可能“拿不到”,也可能断了自己未来的路。所以人要自知!有多少能耐定多少价!
一般人最好摸着石头过河,骑着马找马。
年轻的本钱跟真钱不同,即使存着不用,仍会自然消失。
一个好员工要眼里有活儿,没工作的时候主动开发业务,无愧每一分薪水。

一个有出息的人,就算失业也不留白,他会不断进修,随时准备出征。

这些人就算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也能突破,他们不会守株待兔,坐以待毙。
创业的成功常是从“尸堆”中起步的。那些“死者”可能并非敌人而是战友,大家一起创造,一起展示,可惜孤军奋战没有救援,最终因体力不支倒地。只有坚持不断气的一两个挣扎着站了起来,成为“尸横遍野”的最高点,被远方的人群发现,惊讶,惊叹,掌声响起。
想适时表现自己,给人好的印象,平时先得多充实自己。任何功夫都不能白下,任何学问都不能白学,学完就忘等于浪费生命。
接受自己才能快乐,不接受自己才能进步。晚上拥抱自己,早上推出自己。晚上把自己抱进来,说:“你今天已经尽了力,把得失放下,安心睡吧!”早上把自己推出去,说:“又是新的一天,加油!不信你办不到!”

读书:梅拾璎《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当一个孩子内驱力十足的时候,自律这种我们原本以为需要极大的努力才能达成的状态,早已成为内驱力的附加值,且已根深叶茂了。

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若一直依赖于外部评价或物质奖赏来产生成长动力,其本质和训练马戏团的小猴子并无差异。培养孩子坚毅的品质,塑造其内驱力,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内心”动作,而非仅仅是表象动作。

对某一兴趣持久的迷恋和探索才是热爱。

在孩子的未成年阶段,学习是他们最主要的任务,如果没有唤醒孩子内心对知识真正的渴望,再好的物质条件也难以点燃他们内在的小宇宙。

培养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是个长期的过程,哪怕家长非常用心,也需要三个月到半年以上

孩子什么时候听话?一定是自己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被关怀、被满足之后,感受到家长浓浓的爱意,在日复一日的贴心关怀和爱的浸润中,他开始喜欢上自己,开始爱这个世界,开始向外探索,开始想满足父母的期待和要求之后,才有学习的后天动力。这种后天的动力加上人类天生爱学习的原始动力,便成就了学习的内驱力之一。

当孩子在聚精会神做自己最喜欢最陶醉的事情时,你一定要平心静气地等待;当他在一个合适的节点上终止时,你再心平气和地说你的想法,孩子才可能会听。

阅读是一切教育的开端,也是一个人精神成长最重要的途径,同时也决定一个人的生命质量。

你去仔细观察,用心揣摩,总能发现孩子对某一个学科的一点兴趣。发现某个兴趣点后,跟着这个兴趣点,再去引导孩子高质量完成作业,孩子很可能因此得到老师的赞赏和表扬,以及周围同伴的认可。这种宝贵的外部助推力,就为孩子下一步形成学习动力提前打下了基础。

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说:“父母的言行就是无声的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榜样,强有力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家长想方设法做好自己的工作,并让孩子看见你是一个努力、上进、积极甚至追求卓越的人,让他看见或感知父母为做好本职工作付出的汗水、心血、时间和努力。这样就给了他一个活生生的榜样——努力工作的状态令人愉快,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带来的成就感让自己骄傲。

首先,作为家长,我们能否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其次,家长本身要给孩子做一个学习方面的榜样。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说:“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的质量、陪伴和榜样示范。”

学习是需要信心的。孩子一旦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了信心和成就感,相当于在他心里安装上了自主学习的发动机,他追求更大成就感的动力会被激发出来,自我驱动力形成,一切才水到渠成。

孩子作为一个从无到有的生命,是与生俱来自带好奇、天然具有学习和成长的巨大热情的,哪怕作为生物体基于生存适应的本能而进化出来的学习意愿和能力也不可小觑。作为家长,对于孩子这种自发的、不可遏制的对学习的强烈欲望,只要尽量少破坏、多呵护就好。

朱光潜认为:“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另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情趣越丰富,生活也越美满。”

一、爱孩子,无条件地爱,促使他建立自我意识

二、理解孩子的“浪费”时间

三、扩展孩子的涉猎范围和领域,发现自身的价值所在

四、尊重孩子,尊重他作为一个独立生命的存在

五、敢于放手

六、助推

教育最难完成的任务,就是让人成为一个自愿并热切追求知识的人。

一个儿童,一个人,有了一片自由的天空,被宽容对待,被合理要求,被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才有可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沉淀、探究、深挖,兴趣勃发,后劲无穷。

心理学上认为:一个人的主要诉求,在婴幼儿时期是被父母及时满足,到了儿童时期,则变成了自由探索,不被评判和打扰。在这个阶段,家长和教育者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不打扰他们,不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塑造他们。

孩子的内在是一个自然有序的过程,目标不明确的时候,那种内在的自制力不会苏醒。而这种自制力的种子需要自由的土壤。当他完全受约束、受强制的时候,他的自制力种子得不到阳光、空气和水分,得不到培养,只能沉睡。

越自律越自由是成人的逻辑,而孩子的逻辑是从自由通往自律,学习的内驱力正是从中生长出来的。

教育之所以难,是因为它不是几个理念、几个行动就可以完成的,难在父母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每一个赞赏,每一个嘲讽,甚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在影响和塑造着孩子。所以,做了父母的人,必须时刻保持自省。

优秀孩子与普通孩子的区别主要在于一点:孩子内驱力觉醒的时间。

真正的早期教育不是要教给孩子知识,而是让他自由自发地认识世界,在温厚人情的孕育下触摸和感受世界。

父母的育儿智慧,就是看你能否能养育一个获得安全感、善于感知爱、感知幸福并勇于追求幸福的人。这一切的获得,都来自一个安静、舒适、友爱和充满生命力的家。

孩子提前学习的优势最多只能保持到小学低年级。从四年级开始,提前学习的孩子成绩出现直线下滑,特别是在阅读和数学方面有明显的劣势,并且在社交和情感方面不如同龄的孩子。

让教育回归生命,就是要让孩子有机会体验生命中的各种波澜,最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绽放

清华大学心理学博士刘丹所说:首先是家长自身对社会发展的不适应,丧失了安全感;其次是对孩子未来的不确定性,家长不能明确知道自己千辛万苦培养的孩子,究竟需要怎样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制胜未来。

把控孩子只能导致孩子逆反,走向自己的对立面。只有从根本上尊重、理解他,把自由和自主还给孩子,并给予要求和规范,他才能真正地自觉、自律,获得良好的成长。

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他多年积累的学识、思考、素养、才情会继续裂变、发酵,酿成一坛醇厚的思想美酒,一种坦然自若、志向高洁的精神气质,向四周发散,没有怨言,没有愤怒,没有戾气,有的只是发自内心的诗意和审美,优雅与高贵。

阅读使你得到的知识和感悟系统化,呈现一个生长的态势,使人的思想和学识之树枝繁叶茂。

阅读的过程,就是跟一个伟大的心灵和宽广的世界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融化和调适,我们的行为会随之改变,周遭的世态人情会因为我们的行为而不同,它会变得开阔、丰富、美丽和多情。最低限度来说,阅读总能让我们从书中得到勇气、向往、希望和力量,来抵御世间的嘈杂,引导内心平静和自足。

儿童就是在一次次的简单重复里获得快乐和安全感,获得心理和精神的成长。

反复阅读一本书,不但顺应了儿童的心理和个人的性情,还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反复看的那些文字、那些人物、那些情节、那些精神,甚至写作手法,都在重复中化作流动的血液,永远与他们成为一体了。

读书的目的不在快和多,而在于从书中汲取营养,在于通过整个阅读过程修养一颗宁静而富有感知力的心灵。

真正的杰出者,总是可以长久保持对一件事情的热爱和忠贞,这是需要持久性和忍耐力做保证的。而这,恰恰需要一个好的体力和健康的身体。

理查德·洛夫 《林间最后的小孩》

卢梭 《爱弥儿》

约翰·缪尔的《夏天走过山间》,

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

利奥波德的《荒野的呼唤》,

维塔里·比安基的《森林报》

读书:樊登《陪孩子终身成长》

如果父母习惯了对孩子严厉苛责,孩子长大后就容易把所有的挑战、压力、批评,甚至一点点讨价还价,都视作道德问题,误会别人说的话、做的事,误认为对方的动机是瞧不起自己、不尊重自己。

孩子跟父母对抗的方式,通常是被动的、隐秘的。他不敢正面跟父母起冲突,但他的内心会形成巨大的压力。

一个人和父母的关系就是他和整个世界的关系。

每个人只需要处理好两种关系,就能与世界从容相处。第一种是自己和父母的关系。第二种是自己和其他人的关系,包括与伴侣、孩子、同事、合作伙伴等的关系。第二种关系是第一种关系的投射。

……长期生活在“面无表情”或更糟糕、充满愤怒或是怀揣敌意的环境中,这肯定是无法在短短的几秒钟时间内就能用一个拥抱弥补的。

当今社会,要让自己一无所有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比这更难的,是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比如,我们心里总会充满焦虑和惶恐,觉得迟早会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这是因为,小时候父母天天在耳边念叨“你要完蛋,你要完蛋”。

孩子能主动来和好,不是父母的教育方法有效,而是孩子爱父母。孩子对父母的爱和依恋,远胜过父母对孩子的爱。

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不够完整和强大,就无法体会到家庭带来的乐趣,也体会不到弥足珍贵的小确幸。那样的人,不论跟谁在一起生活都不会满意,毕竟对方不可能是完美的,也没有人是只为你打造的。如果有人真愿意为你解决所有的烦恼和困难,他会生活得很累。

父母要意识到,所有对孩子的伤害,最终都会进入孩子的潜意识,影响他的一生。唯有改变自己,改变婚姻、工作和与孩子的互动,才可以弥补潜意识中的缺陷。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感受,都需要被尊重、被理解。

当父母误以为教育孩子是简单体系,用机械化的模式来应对时,孩子的生命力就会被扼杀掉。

当父母把教育孩子理解为机械化的模块知识组合时,孩子的生命力就会被我们扼杀。求知已经不再是求知本身,而是为了获得一个东西:获得一张文凭、一种奖励,或者让父母有面子。导致的结果是孩子再也不会爱上求知这件事。

在生活中,当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来自外部的规范时,孩子就没有自我成长的力量了。因为他所有的行为举止,只源于明确的指令和规定,他没有管理自己的能力,就无从谈起自信和独立的养成。

我相信翻开书来学习的人都有机会变得越来越好,因为如果了无生趣,一个人不可能买来一本书,一页页地学习。一个人能学习,证明他有主动学习的意愿,也证明他内心有足够多的能量。

父母在关键时期和关键问题上没有发声、没有规范、没有边界,孩子就没有安全感,所以无条件的爱绝不是溺爱,无条件的爱中也包含着父母一定要矫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会犯错误,帮助他规范自己的行为是父母的责任。起初要告诉孩子,或者严厉地表态:“因为我是爱你的,所以我坚决反对你做这件事,我要跟你好好谈谈这件事。”谈完事情之后,一定还要再说一句:“虽然爸爸今天批评了你,但是爸爸永远爱你。”

找到孩子光明的那一面,积极地想办法把它放大,这才是让孩子获得自尊、自信最有效的方法。勇敢地表达爱,表达出对孩子的欣赏,孩子才能变得更加自信、乐观。

一个有价值感的人,自尊水平往往也会较高。一个拥有高自尊的孩子,他对自己的评价就会很高。他能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自律性也会更强,自然能管好自己。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有一段话,大意是:所有的失败者——精神病患者、罪犯、酗酒者、问题少年、自杀者、堕落者——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归属感和社会兴趣。

“大不了一起死”就是没有把自己生命的价值感给调动起来,让自己被仇恨带着走了。这是一种可怕的思维模式。

让孩子充分参与家庭生活,并在孩子表现出对家庭有所贡献的时候,表达一下你的感受,告诉孩子:“你这件事做得很好,照顾到了周围其他人的情绪,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回忆。”这就是孩子为家庭做的贡献。

一个人如果有自我约束力,就不会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自己偷偷摸摸去做一些事,因为他具备足够高的自尊水平。

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觉到痛苦,感觉到艰难,感觉到失望、伤心,一定是因为方法错了。

父母如果能对孩子好一点儿,给他一点儿美好,表达出内心对孩子的真正期待,而不是用讽刺和挖苦对待他,他就能感知得到,并且能立刻做出改变,这叫作“帮孩子建立价值感”。这对很多家长来说并不难,只要不怪里怪气地讲话就好,只要不指桑骂槐地讲话就好,只要不错误地用“只有给孩子压力,他才能‘出油’”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就好。

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所著的《不管教的勇气》这本书讲到一个特别大的谎言:家长对孩子说,“只要你考上大学,我就不管你了”。这个谎言会导致孩子的人生变得非常平庸。

微软的文化不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学习型文化。要用成长型思维来描述新文化,这种文化是关于每个人的,任何具有这种态度和思维的人都能摆脱束缚,战胜挑战,进而推动各自的成长,并由此推动微软的成长。

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要学会三条: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保护孩子的安全。第二条,和孩子建立情感的沟通。第三条,分享父母的成长经历。

我们要学会:第一,和焦虑相处。知道焦虑并不纯然是一件坏事。第二,用做事来应对焦虑。第三,做事之后多看到自己进步的部分。这样,你才能活得越来越轻松、愉快、自在,才知道学习是有用的。

时间一长,我们就会发现,没有人靠霸凌能够有所成就,霸凌是一个明显错误的方向。做一个好人就好了,慢慢地,找到“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人,互相结成新的战略联盟关系。

小孩子有一个特点是有了正面反馈,他就会愿意运动。小孩子都挺怕挫败的,干一件事挫败了以后,就觉得不好玩了。

首先,在家庭教育中,爱和边界都是要有的。在建立边界的过程中,最核心的原动力首先是要不遗余力地表达爱,让孩子知道父母永远爱他、永远支持他,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其次,让孩子建立价值感,让他感受到他为家所做的贡献,为社会所做的贡献,他在努力地进步,别人能够看得到。最后,要帮助他理解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培养终身成长的心态。

当一个孩子伤心、绝望,被伤害后内心特别痛苦的时候,他需要的是聊天、关爱、鼓励,要有耐心。

首先,孩子心中要有坚定的无条件的爱。其次,这个孩子要有价值感,他要知道自己能够给自己和他人创造价值,是对这个社会有用的人。最后,是终身成长的心态,他能够知道遇到困难和挫折正是自己成长的机会。

提及的图书与电影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

电影《弱点》(The Blind Side)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读懂孩子的心》

《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Fathering from the Fast Lane:Practical Ideas for Busy Dads)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一个哲学家眼中的竞技世界》(Finite and Infinite Games)

《身体从未忘记:心理创伤疗愈中的大脑、心智和身体》(The Body Keeps the Score: Brain,Mind, and Body in the Healing of Trauma)

《死亡哲学:耶鲁大学第一公开课》(Death)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Being Mortal: Medicine and What Matters in the End)

《情绪急救:治疗失败、拒绝、内疚等因素导致的各种日常精神伤害的实用策略》

《解码青春期》(The Grown-Up’s Guide to Teenage Humans)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简·尼尔森(Jane Nelsen)——《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

《感受爱:在亲密关系中获得幸福的艺术》

《终身成长》(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钝感力》,作者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

《不管教的勇气》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

读书:杰西·利弗莫尔《股票大俄操盘术》

一方面,金融市场投资和交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另一方面,我们自身的理性和行为又不可能协调一致,且理性常常会遭受“利”的牵引和蒙蔽。那么唯一合理的选择就是必须遵守“操作规程”。市场技术分析便属于投资者和交易者在市场上维持生存必须依赖的操作规程。

投机,是天下彻头彻尾最富魔力的行当。

“你可以赢下一场赛马,但你不可能赢下所有的赛马。”市场操作也是同样的道理。有些时候,我们可以从股票市场投资或投机中获利,但是如果我们日复一日、周复一周地总在市场里打滚,就不可能始终如一地获利。

为了投资或投机成功,我们必须就某只股票下一步的重要动向形成自己的判断。投机其实就是预期即将到来的市场运动。

举例来说,在公布一则新闻后,你必须站在市场的角度,用自己的头脑独立分析它可能对行情造成的影响。你要尽力预期这则消息在一般投资大众心目中的效应——特别是其中那些与该消息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如果你从市场角度判断,它将产生明确的看涨或看跌效果,此时千万不要草率地认定自己的看法,一定要等到市场变化本身已经验证了你的观点之后,才能在自己的判断上签字画押,因为它的市场效应未必如你倾向的看法那样明确。

对投资者或投机者来说,除非市场按照你的个人意见变化,否则个人意见一文不值。

真正从投机交易中得来的利润,都来自那些从头开始就一直盈利的头寸。

满怀希望是人类的显著特点之一,担惊受怕则是另一个同样显著的特点。然而,一旦你将希望和恐惧这两种情绪搅进投机事业,就会面临一个极可怕的危险局面,因为你往往会被两种情绪搅糊涂了,从而颠倒了它们的位置——本该害怕的时候却满怀希望,本有希望的时候却惊恐不安。

只要这只股票的表现对头、市场对头,就不要急于实现利润。你知道你是正确的,因为如果不是,你根本就不会有利润。让利润奔跑吧,你驾驭它一起奔跑,也许它最终会扩大为一笔很可观的利润。只要市场的表现没有任何迹象引起你的担心,那就鼓起勇气,坚定自己的信念,坚持到底。

利润总能自己照顾自己,而亏损永远不会自动了结。投机者不得不对当初的小额亏损采取止损措施,以确保自己不会蒙受大额损失。这样一来,就能维持自己账户的生存

确保投机事业持续下去只有一条路可走:小心守护账户里的资本,决不允许亏损大到足以威胁未来操作的程度。

成功的投机绝对不是什么单纯的赌博。投资者或投机者为了系统地、持续地取得成功,必须掌握一定的判断准则。

当一只股票的价格开始下滑时,没人能够说清楚它到底还要跌多深。在一轮普遍的上涨行情中,同样没人能够说清楚一只股票最终顶部在哪儿。

绝不要因为某只股票从前一个最高点大幅下滑而买进它。很有可能这一轮大幅下跌是基于很扎实的理由才形成的。以公平的价格来看,也许该股票当前还是处在极端的高位——即使它的当前价位看上去似乎比较低。设法忘却它过去较高的价格区间,根据综合时机和价格二要素的利弗莫尔公式重新审视它吧。

如果你正确地把握了这轮行情的时机,那么你投入的第一笔头寸应当从头开始一直处于盈利状态。从此往后,你需要做的一切就是保持警戒,观察危险信号的出现,然后果断出场,将纸上利润转化为真金白银。

那些癖好在日内小幅频繁波动中快进快出的投机客,永远不能在下一轮重大行情发生时捕捉到机会。

真正的行情不会在一天之内就从开始走到结束。货真价实的行情总需花上一阵子时间才能完成它的终结阶段。

每当投资者或投机者有一段时间连连得手之后,股票市场总会施放出一种诱惑的烟雾,使他变得或者麻痹大意、或者野心过度膨胀。在这种情况下,要靠健全的常识和清醒的头脑才能保住已有的胜利果实。

不要同时在许多股票上建立头寸。同时照顾几只股票尚能胜任,同时照顾许多股票就不胜负荷了。我在几年前曾犯过此类错误,付出了沉重代价。

在建立新头寸之前,本该更耐心地等待时机,等到其他股票群体中的某只股票也显示出其下跌或者上涨过程已经终了的信号。时候一到,其他股票也都会清晰地发出同样的信号。这些都是我本应耐心等待的线索。

集中注意力研究当日行情最突出的那些股票。如果你不能从领头的活跃股票上赢得利润,也就不能在整个股票市场赢得利润。

力图同时跟踪很多股票,肯定是不安全的。你将疲于奔命,也会混淆起来。尽可能只分析相对少数的几个股票群体。

你站在市场错误的一边。为什么要把“好钱”追加到“坏钱”里去?把这些“好钱”放在荷包里多捂一捂。你可以把它拿到其他更有吸引力的地方去冒险,不要放到显然正在亏损的交易上。

“利弗莫尔,在自己的领域之外,你永远不可能在其他任何生意上取得成功。如果想要5万美元去投机,你可以拿走这些钱,无偿奉送。但是,请你仅限于投机,离那桩生意远远的。”

永远别做任何交易,除非你确知这样做在财务上是安全的。

如果某只股票越过界线后缺乏后续的活力,则市场很容易掉转方向,因此应当机立断,了结原有头寸。

太多的投机者听凭冲动买进或卖出,几乎把所有的头寸都堆积在同一个价位上,而不是拉开战线。这种做法是错误而危险的。

这次的失败基本上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我没有耐心地等待价格行情的心理时刻的到来,没有等到时机成熟后再入市操作。

其次,仅仅因为自己判断失误,就纵容自己动怒,对棉花市场深恶痛绝,这样的情绪和稳健的投机守则是不相适宜的。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投机只不过是一桩碰运气的事情,而且成本高昂。甚至在那些精明的生意人、专业人员和退休人员看来,这也只是一个副业,因而不肯多费心思。

读书:霍华德·马克斯《周期》

人生成功三大要素,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排名第一。投资成功三大要素,选时、选股、配置,选时排名第一。

投资成功要在三对关键因素上保持适当的平衡:周期定位与资产选择(选时与选股),激进与保守(进攻与防守),技巧与运气。

促成经济周期、企业周期、市场周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是自然发生的现象,更加重要的是第二个原因——人类心理的起起伏伏,第三是由前面两个因素所导致的人类行为。

要掌握长赢投资哲学,必须综合很多基本要素:

第一,分析技能是基础。要培养你的分析技能,包括财务、金融、经济分析技能

第二,市场观很重要。明白市场如何运作非常重要。

第三,大量阅读,多学习。阅读是你构建投资观的重要基石之一

第四,结交同行多交流。多和投资同行交流,能大大帮助你提升投资能力。

第五,投资经验最可贵。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真正替代你自己的亲身经历。

我们如果既懂周期又会利用,就可以顺应周期的趋势把投资做得更好:当赢面对我们更有利时,我们可以增加赌注,投入更多资金买入资产,提高组合的进攻性;相反,当赢面对我们不利的时候,我们可以退出市场,把钱从赌桌上拿回来,增强组合的防守性。

沃伦·巴菲特期望得到的信息要符合两个标准:一是重要,二是可知。

我个人认为,下很多功夫预测未来的宏观面,不可能帮助投资人取得优异或出众的业绩。靠宏观面预测战胜市场而闻名的投资人极少。

在三大方面如果投入时间分析研究,我们就会收获最多:

第一,基本面。基本面包括行业基本面、公司基本面、证券基本面。

第二,市场面。你要训练自己,严守纪律,支付的买入价格要合理,和上述行业、公司及证券的基本面相匹配。

第三,组合面。你要理解我们现在所处的投资环境,以决定我们的投资组合的战略布局适应投资环境。

价值投资人做的是什么?他们努力利用“价格”与“价值”之间的不匹配来获利。

在构建组合的整个过程中,加入另外一个因素,会让你获利更多,那就是针对接下来几年内市场可能发生的事件,做好相应的投资组合布局。

风险主要是资本永久损失的可能性。但是也存在另外一种风险——机会风险,即错失潜在盈利的可能性。把上述两种对风险的定义合二为一,我们可以看到,风险就是事情发展不如人愿的可能性。

我们除了要对未来所发生的事情形成自己的预判外,还要估量自己这个预判有多大可能性被证明是正确的。

你即使知道概率,也就是说,你即使对未来的趋势有卓越的见识,也还是不知道未来究竟会发生什么。

卓越投资人十分关注周期。他们会留意过去的模式是不是会重复发生,保有一种“周期感”,大致判断出我们现在所处的重要周期的类型和位置,而且知道周期信息所传达的含义以及自己应该如何采取行动

我所谈论的周期,包括一系列事件,每个事件都会引发后续的事件,前是因,后是果。但是同样重要的是,不同领域的周期都有一系列事件,从而导致不同领域形成不同的周期,一个领域的周期变化,又会影响其他领域的周期。因此,经济周期会影响企业盈利周期;企业盈利周期又会影响上市公司公告的盈利数据;上市公司公告的盈利周期又会影响投资人的态度;投资人的心态周期又会影响市场波动;市场波动周期又会影响获得信贷的松紧程度……而信贷周期又会影响经济、企业、市场。

• 周期是必然的,人根本无法避开周期。树不会长到天上去,也极少有东西会跌到化为乌有。

• 投资人记不住过去的事,进一步加强了周期的影响力。

• 同样或者非常相似的情景再现,有时距上一次发生才过了短短几年。

• 周期能回调进行自我修正,周期运行方向反转并非完全取决于外部因素。周期反转(不是沿着原来的方向持续下去),是因为内部因素:趋势给自身创造了反转的理由。

• 其实,从客观的数据来看,周期的上行阶段和下行阶段相当对称。

投资人心理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乐观情绪和悲观情绪交替上升的周期,乐观情绪上升,从而推升市场价格上涨,接下来,悲观情绪上升,从而压低市场价格。

人类参与这个创造周期的过程,由此导致人的情绪和心理倾向影响周期现象。概率或者随机性也对某些周期影响很大,人类行为也对这些周期的生成有很大影响。这些周期能够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类的行为,但是这些周期的波动有随机性,因此它们也不可靠。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人类的行为。

我们要抵抗直觉保持理性思考,就像抵抗洪水继续肆虐一样,非常困难……人的天性就是要为每件事的发生找出理由,因此我们很难接受很多事其实没有原因,或者找不到原因,它们只不过受到不相干的随机因素影响,然后就发生了。因此,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有时候成功并不是因为特别有能力,失败也不是因为特别无能,经济学家阿尔钦所说的“偶然因素”,也就是运气。成功靠能力,也要靠运气。其实随机性就是我们常说的运气。

很多因素容易发生变化,导致经济增长率每个年度都会变化,甚至即使经济增长率的年平均水平符合长期趋势线,经济增长率水平也会年年出现差异。

经济增长预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自我实现。人们(和企业)如果相信未来经济增长会很好,就会消费更多,投资更多……消费增长了,投资增长了,未来经济自然就会增长得更快。

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所说的那句话十分精辟:“我们会看到两类预测者:一类预测者根本不知道,另一类预测者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中央银行管理通货膨胀的目标不是消灭通货膨胀,因为大家普遍认识到:第一,通货膨胀有很多方面像苦口的良药,尽管它的过程有些令人痛苦,但确实也能够带来好处;第二,通货膨胀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中央银行的目标不是消灭通货膨胀,而是控制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经济周期中一波强劲上行所产生的结果。• 商品需求增长相对而言过度超过供给,此时可能引发“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生产投入要素的价格上涨,比如劳动力工资和原材料,此时可能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进口国的货币相对于出口国的货币发生贬值时,对于进口国来说,其进口货物的成本会由于货币汇率上涨而上涨,由此可能导致“进口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政府管理经济周期使用的主要工具是财政工具。财政工具主要是税收政策和政府支出政策。

凯恩斯说,政府应该通过影响需求来管理经济周期。而要完成影响需求的任务,政府可以运用财政工具,其中包括政府财政赤字。

第一,经济的上行和下行,对于企业盈利幅度的上升与下降来说,非常重要。

• 行业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销售会直接对经济周期做出反应。

• 日常生活必需品,比如食品、饮料、药品,对经济周期的波动并不是很敏感。

• 低成本消费品的需求并不会有很大波动性,高成本的消费品,比如奢侈品和度假旅游,需求的波动性就很大了。

• 价格高的“耐用消费品”需求,比如个人购买汽车和房子,企业购买卡车和工厂设备,对经济周期高度敏感。

• 人们对日常服务的需求,一般波动不大

企业的成本都可以分为三类:固定成本、半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一般来说,企业的总成本中,固定成本比例越大,可变成本比例就越小,这就会导致企业经营杠杆水平越高。经济形势良好,企业销售收入增长,这时候经营杠杆对企业是一件好事,它会让企业利润增长幅度大于销售收入增长幅度。但是,经营杠杆是一把双刃剑

企业周期、金融周期、市场周期,在上行阶段大多都会走过头,不可避免地在下行阶段也往往会走过头。这种周期容易走过头的现象,都是投资人心理和情绪钟摆摆动过度所造成的结果。因此,理解和警惕市场心理和情绪走过头,是对投资人的入门级要求。

投资市场也形成了类似钟摆一样的摆动:• 从兴奋到沮丧;• 从为利好事件欢呼庆祝到为利空事件忧虑不安;• 从价格过高到价格过低。

• 经济产出和企业盈利的年增长率,从长期趋势线来看只是温和增长,但是参与者的决策加剧了周期性,导致增长速度高到很不正常。这经常代表投资人过于乐观、人为地进行扩张,后期一定会有大幅收缩,因为大涨之后往往会有大衰退。

大多数投资人的心理和情绪,是在错误的时候摆动到错误的位置。利好事件出现导致市场过度兴奋,因而他们纷纷买入,推高价格直至过高水平,这时大多数投资人却变得更加贪婪,还想进一步追高买入。相反,不利事件出现导致市场过度沮丧,因而他们纷纷卖出,压低价格直至过低水平,这时大多数投资人却会变得更加恐惧,还想进一步杀跌卖出。

实验研究就表明,人总会一直坚持自己明显错误的决策,而不是承认错误,改变主意;人总会在吃大亏之后急于想要捞回损失,却亏得更多;人在预测错误之后只会给自己找理由,却死也不会承认自己的预测错了;如果得到的事实信息不符合自己的想法,人经常不是改变想法,而是改变信息、抵制信息、歪曲信息,甚至主动拒绝信息。

不容易被情绪左右的性格,是他们投资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这是我观察到的保持时间最长的分析结论之一,不容易被情绪左右的性格,是他们投资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这是我观察到的保持时间最长的分析结论之一。

投资人的错误主要有两种形式:选择性感觉,歪曲性解读。也就是说,有时候投资人只注意利好的事件而忽视利空的事件,有时候情况正好完全相反。但是,投资人对事件的感觉和解读极少是平衡、不偏不倚的。

投资人的立场很少保持客观、理性、中立、稳定。首先,投资人表现出高度的乐观主义、贪婪、风险忍受、信任,这些心理和情绪所导致的行为是争抢着高价买入,推动资产价格上涨,但潜在收益率随之下滑,风险提高。后来,由于某种原因,也许是一个引爆点一下子炸开了,投资人心理和情绪发生大转变,他们变得悲观、恐惧、风险规避、怀疑,从一个极端到另外一个极端的摆动幅度,往往超过按正常推理所得出的摆动幅度。

,重要的不是数据,重要的也不是事件,重要的是人对数据或事件如何解读,而做何种解读会随着人的心理和情绪的摆动而摆动。

拒绝跟着感觉走,不过于情绪化,是投资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只有数量极少的投资人明白,自己不可能确定无疑地知道未来的事。他们是非常聪明的投资人,也许会对未来的事件形成自己的看法,但是他们并不会下大赌注去赌自己的这些看法将来肯定会被证明是正确的。

投资的风险起源于两点:第一,投资本身包括应对未来;第二,未来是不可知的。投资必须应对不可知的未来,所以风险是必然的。

投资高手有三个突出标志:理解风险的能力突出,评估风险的能力突出,应对风险的能力突出。

投资人要认识到,尽管投资环境会发生变化,但是在任何一个具体的时间点上,可以说投资环境都是固定不变的。对投资环境只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我们接受现在这个投资环境,现实就是这个样子,然后只管做好投资就行了;第二种,我们排斥现在这个投资环境,我们改变不了现实,但是可以改变自己,选择站在一旁,不进场做投资

人的天性是厌恶风险的,所以你完全可以合理地预期,如果要承受风险,就必须有好处来引诱投资人,这个好处就是让投资人得到的收益足以补偿他们所承担的风险,而且还有不少剩余的收益。

大多数投资人是规避风险的,所以:• 风险规避型投资人在处理投资时谨慎小心;在考虑投资,特别是那些风险大的投资时,会认真仔细地研究分析;在投资分析中,纳入保守的假设和适当的怀疑主义;对有风险的投资,要求更大的安全边际作为保护,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分析错误和令人不愉快的意外事件;坚持要有相当大的风险溢价,即预期会有更高的递增收益,这样他们才会愿意做有风险的投资;拒绝做那些不合理的、愚蠢的投资交易。

“从历史来看,标准普尔股票指数收益率平均为10%,所以我只有认为股票能持续保持这么高的收益率,才会买股票。”

利好事件发生时,就像上一段所描述的那样,投资人会更加兴奋、乐观、贪婪,往往也会变得不是那么强调风险规避——不仅低于平时的风险规避程度,而且达不到本来应该有的风险规避程度。

• 利好事件导致乐观主义程度提高;

• 乐观程度提高,导致人们提高风险容忍度;

• 风险容忍度提高,导致投资人降低风险溢价要求;

• 要求的风险溢价降低,相当于对风险资产要求的收益率降低;

• 对风险资产的收益率要求降低,导致其价格上涨;

• 资产价格更高,导致资产风险水平更高

人们在金融投资上的记忆极其短暂。后果是那些金融投资大灾难,投资人很快就完全遗忘了。在人类积极努力不断进取的领域里,极少有像金融领域这样,历史所占的分量简直无足轻重,

。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后,就发生了这样的情况, 整体恐慌取代了高度信心,过度风险规避取代了过度风险容忍 。卖家成群结队地抛售,量大,价低,急于卖出,可是买家都站在一边,不敢出手。资产价格崩盘了,市场流动性降到了零。

世界上最危险的事情是相信根本没有风险。用同样的说法,最安全(也是报酬最丰厚)的买入时机,通常是在每个人都相信根本没有赚钱希望的时候。每个人都失去赚钱希望的时候,反而是最有赚钱希望的时机。

市场价格里面乐观主义的因素占了多大比例?乐观主义水平高,意味着可能发生的利好已经纳入定价了;

既然理性的、不容易受情绪所控的投资人只是极少数人,那么投资人从整体而言在对待风险的态度上或者在心理和情绪的其他方面,极少能达到平衡状态,会随着周期波动而波动,或者随着钟摆摆动而摆动。一面是风险规避,迫使他们要小心谨慎,另一面是风险容忍,驱动他们积极买入。投资人总体而言往往不能在二者之间保持一个健康的平衡状态

卓越的投资并不是来自买的资产质量好,而是来自买的资产性价比高——资产质量不错且价格低,潜在收益率相当高却风险有限。

为什么我把信贷周期列为最重要的周期?第一,资本或者信贷,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能否及时获得足够多的追加资本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和经济)的成长能力。第二,企业和个人必须获得资本,才能在现有债务到期时进行再融资。第三,很多经济单位都依赖信贷市场才能顺利运行,而金融机构代表了其中一个特殊的、夸张的案例。第四,信贷市场发出的信号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信贷市场关闭会导致恐惧扩散,其影响远远超过企业现实情况的负面程度。

很多企业的资产,本质上是长期资产(比如,建筑、机器设备、交通运输工具、信誉),但是企业通常通过发行短期债券来筹资购买这些长期资产。企业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短期债务的借款成本最低。所以这种“借短投长”的安排,在大多数时候都运作得很好,长期资产与短期债务之间进行错配,有很大隐患,一旦信贷周期掉头向下,导致到期债务不能再融资,这种错配就很容易引发危机。

过于宽容的资本提供者,经常会助长金融泡沫的生成和发展。最近无数的案例表明,宽松的资本市场助长大牛市,而大牛市后面紧随的就是著名的大崩盘:1989年到1992年的房地产;1994年到1998年的新兴市场;1998年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1999年到2000年的影视展览行业;2000年到2001年的风险投资基金和电信企业。

全球金融危机构建的基础环境都是金融体系和信贷周期内生的。大体上是一个金融现象,完全由那些金融玩家的行为所导致。创造这种周期的主要力量是:十分容易得到的资本;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足够的谨慎,以致不受约束和制约的热情泛滥于整个过程中;非常富有想象力的金融工程;贷款决策和贷款保有分开;不负责任和露骨的贪婪。

一个紧张不安、小心谨慎的信贷市场

• 害怕亏钱;• 提高风险规避和怀疑主义;• 不愿意把钱贷出去,也不愿意把钱投资出去,不管机会有多么好;• 到处都缺资本;• 经济收缩和债务再融资困难;• 违约,破产,重组;• 资产价格低,潜在收益高,风险低,风险溢价过高。

一个慷慨的资本市场往往伴随着以下现象:

• 害怕错过赚钱的机会;• 减少风险规避和怀疑主义(也相应减少尽职调查);• 数量过多的钱追逐数量过少的交易;• 愿意加大购买证券的数量;• 质量低的证券也愿意购买;• 资产价格高,潜在收益低,风险高,风险溢价微薄。

卓越的投资并不是来自买的资产质量好,而是来自买的资产性价比高——资产质量不错且价格低,潜在收益率相当高却风险有限。满足这些条件的最佳买入机会,多数是在信贷市场处于其周期中不是那么兴奋地扩张,更多的是恐惧地收缩的阶段。

在清醒的时候,贷款机构和债券购买人坚持要有足够大的安全边际,以确保借款人即使情况恶化,也能还本付息。

债券发行的周期运行过程,这个周期是在不良债权周期的起伏之下运行的。我总结如下:• 风险规避型投资人限制了债券发行的数量,要求发行高质量的债券;• 高质量的债券发行,导致低违约率;• 低违约率,导致投资人变得自满和风险容忍;• 风险容忍,让投资人愿意接受更多数量的债券发行和更低质量的债券发行;• 更低质量的债券发行,最终受到经济困难的考验,导致其违约率上升;• 违约率上升,产生令人害怕的赔钱效应,让投资人重新回到风险规避;• 又从头开始新一轮周期。

• 经济周期,影响投资人心理、企业盈利能力、违约发生率。

• 投资人心理周期,推动信贷市场情况起伏波动,推动投资人贷款、买进和卖出的意愿起伏波动。

• 投资人对待风险态度的周期,在周期顶部时,会有利于不良债券顺利发行,在周期底部时,会拒绝为企业到期债务再融资提供资本。

• 信贷周期有两个深远影响:一是影响企业债务到期获得再融资的难易程度;二是影响未来债券发行人受到严格信用标准审核的程度。

但是房地产开发就不一样了,从萌生项目的想法到项目完成交付房子,其间要经过很多年,这给房地产开发增加了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开发商希望能够对冲这个风险,办法就是他们能够以很高杠杆大规模外部融资来开发项目。

“十分怀疑那些声称房地产价值会持续上涨直到永远的说法”。他仔细地思考过那些支持“这次不一样”说法的经济学论据,但是他说,“你会看到,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做出类似的乐观评估,后来却被现实情形击得粉碎”。上帝保佑。

从1628年到1973年,这是艾希霍尔茨最初的研究期限,阿姆斯特丹市绅士运河区房地产的价值经过通货膨胀调整以后,平均每年的涨幅只有0.2%,即使是最吝啬的银行存款利率都比它高。正如罗伯特·希勒分析阿姆斯特丹绅士运河区房价近400年价格走势之后所说的:“房地产价格确实翻了1倍,但是这花了350年。”

事实上,找理由把价格上涨合理化,这种事(以及预测后面还会涨更多)——无一例外地——都是发生在市场涨到高点的时候,而不是在市场跌到低点的时候。

房地产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会周期性地起伏,但是房地产市场的周期由于特殊因素的作用,其波动幅度会更大:• 从项目初步设想到项目建成销售,其间有一段长达数年的交付时间;• 房地产开发商一般都会使用极高的财务杠杆;• 房地产供给通常弹性很小,不能根据需求波动快速地进行调整

作为投资人,我们的工作很简单,就是和资产价格打交道,一是评估现在资产价格处于什么估值水平,二是判断未来资产价格会如何变化,三是做决策决定是否投资、何时投资以及投资多少。

资产价格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发展变化的影响:基本面和心理面。基本面:我一直称之为“事件”,大致可以被简化为两大财务指标——企业收益和现金流,以及对二者的未来预期。心理面:投资人对基本面因素的感觉,以及他们如何评估这些基本面,特别是投资人的乐观程度和对待风险的态度

心理面、基本面、市场面三个方面的关系是双向的……甚至会同时双向互相影响。每个方面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方面的变化。

要在预知未来事件的能力上远远超越别人,我们就需要具备三大成功要素:一是有远见,二是有直觉,三是有第二层思维。我不相信这些东西能被简化到可以写在纸上,也不相信这些东西能通过读书被人们掌握。

影响投资人制定投资决策的因素也许可以被归纳为三大类因素:人性、心理和情绪

“牛市三阶段”:第一阶段,只有少数特别有洞察力的人相信,基本面情况将会好转;第二阶段,大多数人都认识到,基本面情况确实好转了;第三阶段,每个人都得出结论,基本面情况将会变得更好,而且永远只会更好。

“熊市三阶段”:第一阶段,只有少数深谋远虑的投资人才能意识到,尽管形势一片大好,市场面普遍被乐观看涨,但是基本面肯定不会一直顺风顺水;第二阶段,大多数人都认识到基本面正在越变越糟;第三阶段,每个人都相信基本面只会变得越来越糟。

所有泡沫都贯彻着一个共同的主线,大家都相信,对于那些资产来说,“根本不存在价格太高这回事”。当然,这句话后面紧跟着另外一句话——你不管用什么价格买,肯定都会赚钱。

明智的投资只有一种形式,就是搞清楚这个东西值多少钱,用比价值更低的价格买入。必须做到两点:一是算对价值;二是买对价格,

(施乐、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宝丽来、柯达、惠普、默克制药、礼来制药、德州仪器、可口可乐、雅芳)漂亮50成长股涨疯了,1968年它们的股价涨到其每股收益的80倍至90倍,成了这一波大牛市的急先锋。后来,它们却一头栽到地上,因为投资大众的热情冷下来了。1973年,股市变得非常低迷,漂亮50成长股的股价跌到只有每股收益的1/8~1/9,也就是说,那些5年前高位追涨买入美国最优秀企业股票的人,亏了80%~90%,一美元亏得只剩下一二美分,漂亮50成长股的50家公司当时看起来优秀得简直“完美无缺”,其中有几家后来破产了,有几家差点儿破产。

“价格过高”并不等于“明天就会下跌”,很多投资风潮会前行好长一段时间,才到达泡沫的程度。

我不相信预测。关于未来会发生什么,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得比别人更多,而且他们能够靠这个本事来提高投资收益率。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总体上理解周期的基本特点:什么因素导致周期运动?什么因素导致周期走极端,冲向顶峰或低谷?什么因素导致周期走到极端又反转回归?

周期上行阶段,市场价格从公允估值水平上升到过高估值水平,并通常和某些重要因素一起出现:• 基本面普遍都是好消息;• 投资人对基本面事件进展感觉很满意;• 媒体一致采取乐观的态度解读事件;• 投资人对媒体乐观的看法毫不怀疑地接受;• 投资怀疑程度下降;• 投资人风险规避罕见;• 信贷市场窗口大开;• 投资人情绪普遍都是积极乐观的。

当其他人无所顾及,充满自信地激进买入时,我们应该高度谨慎。当其他人都吓得一动也不敢动,或者恐慌性地割肉卖出时,我们应该变得更加激进。

要与周期的步调保持一致,要同周期一起与时俱进,在周期出现重大变化时,我们的投资行动也要相应地做出重大改变。

市场周期每次都不同,包括波动幅度的大小、速度快慢和持续长短。市场周期的波动并不是非常规律的,能让我们根据历史推断未来。因此,从周期现在所处的某点来讲,市场可能会朝三个不同的方向运动:向上、平行和下行

投资人一再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容易轻信无风险收益,一听到别人忽悠有种资产只有收益没有风险,就马上倾心。

挺过周期的下跌阶段,坚持等到周期反弹阶段的到来,需要我们一要在情绪上有资本,能忍住不割肉,二要在财务上有资本,在需要时能追加保证金甚至补仓。要想投资成功,这两种资本都必不可少。

没有哪种投资策略或者投资方法会永远有效。要想随着周期走势变化做对投资布局,唯一的办法是努力做出有充分理由的合理推断,以及调整你的投资布局以顺应周期下一步的大趋势。但是这可不容易。

投资成功,三种要素必不可少:激进买入、选择时机、操作技能。如果你选择对了合适的时机,又能足够激进地买入,那么即便没有太多操作技巧,也照样能成功。

投资成功应该考虑以下六个关键要素,也许更应该称之为三对要素:

第一对要素是周期定位和资产选择。

第二对要素是激进和保守。要根据他们对周期的分析而定。一要分析市场现在所处周期的位置,二要分析周期背后所隐藏的未来市场趋势。

第三对要素是技能和运气。

能否成功地布局投资组合以应对市场未来趋势,首先取决于你做什么,集中更多兵力用于进攻,还是用于防守;其次取决于你什么时候做——基于你对周期所预示的未来市场趋势有卓越的洞察力。

我希望大家不要过于关注每天市场短线的上涨和下跌,这些都是如芝麻一般的小事,而要关注周期走到极端的情况

市场价格相对于其内在价值的关系有上中下三种情况:中间区域是定价“公允”,上下两个极端是定价“太贵”和定价“便宜”。当然,市场走到定价太贵和定价便宜两个极端,肯定要比其他情况能够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成功并不是好事。”简单地说,成功会改变人,而且通常不是把人变得更好。成功会让人觉得他们很聪明。但是你一旦聪明过了头,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得很好,什么时候都很聪明,就会变成坏事了。

“人希望得到什么,就会相信什么。”换句话说,人往往会一厢情愿。一厢情愿的想法导致投资人相信,好时候后面还会跟着更多好时候。但是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忽视了万事万物皆有周期,特别是成功这件事,它的周期性特别明显。

当赢面对我们更有利时,我们可以增加赌注,投入更多资金买入资产,提高组合的进攻性;相反,当赢面对我们不利的时候,我们可以退出市场,把钱从赌桌上拿回来,增强组合的防守性。

《周期》提及图书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列纳德·蒙洛迪诺 《醉汉的脚步》

理查德·塞勒教授的书《“错误”的行为》

加尔布雷斯《金融市场狂热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Financial Euphoria)

杰夫·胡达,《出错也照样能赚钱》《寻找阿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