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投资机会都藏着基金三季报里,一文教懂你怎么看!

◎智友学院(ID:zhiyoucf88) 

◎作者 | 卢卡斯

 

基金第三季报终于来了!

 

我是很兴奋的,因为通过基金三季报,我可以——

一、看看有没有好的上车机会;

二、看看自己买的基,要不要跑路……

三、观看各位基金大佬绵里藏针、隔空切磋。

 

毕竟二季报里,有基金经理隔空怼诺安,也有基金经理大谈投资理念、分析行情,字里行间文采飞扬,很是精彩!

 

那么如果不想错过三季报里的精彩,我们首先要学会看懂季报。

 

01 

在哪里看?

 

最权威的途径是到基金官网,但现在基金销售平台也能很方便地查看。阅读体验来讲,我推荐天天基金。

 

在天天基金官网搜索基金,点开【基金公告】就可以。里面的【定期报告】就是季报、半年报和年报的组合。

 

年末投资机会都藏着基金三季报里,一文教懂你怎么看!

年末投资机会都藏着基金三季报里,一文教懂你怎么看!

 

打开季报后,我建议下载pdf版本,排版和图片的体验更友好。

 

年末投资机会都藏着基金三季报里,一文教懂你怎么看!

 

如果智友想在手机上看,可以打开天天基金APP,找到【基金】→【资讯】,点击【公告】就可以找到。

 

年末投资机会都藏着基金三季报里,一文教懂你怎么看!

 

02

季报怎么看?

 

找到季报后,我们就需要面对几十页的pdf了。但是这个时候,不要有畏难心理!基金季报的模板是固定的。

 

为了提高效率,格式化的东西可以忽略,我们重点看两个板块 ④管理人报告 ⑤投资组合报告

 

【管理人报告】

 

管理人报告主要是写基金经理对市场的分析和总结,是投资者了解基金经理操作思路的重要途径,可以简单理解为上一季度的操作回顾和下一季度的展望。

 

不过,不同基金经理的风格不一样,有些人随便写四五行就敷衍过去,但有些人却洋洋洒洒一两千字,认真总结过去的操作得失,或者分享下一阶段的投资思路。

 

我们以富国天惠精选成长的基金经理朱少醒的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很清晰的投资风格。“我们并不具备精确预测市场短期趋势的可靠能力”,朱经理也是很诚实了。

 

年末投资机会都藏着基金三季报里,一文教懂你怎么看!

 

在这部分,除了我们自己关注的基金,这两位基金经理的季报值得一看:中欧时代先锋的基金经理周应波、博时信用债A的过钧都很值得看。

 

1)周应波是很勤勉的基金经理,每次都写满满几段,先总结过去的市场情况,对失误也很坦诚,再制定接下来的操作思路和具体的布局方向。

 

2)而过钧常在季报的投资策略里分享一大篇分析报告,满满的干货。因为债市和宏观经济的关系更紧密,对债基感兴趣的智友或许可以从过经理的分析中找到债市中的一些投资方向。

 

说完管理人报告,接下来说说投资组合报告怎么看。

 

【投资组合报告】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了解到基金的股票或债券仓位占比和持股结构。

 

划重点:【行业持仓占比】、【十大重仓股】、【调仓情况】

 

同样以富国天惠精选成长为例,看一看持仓占比。

 

年末投资机会都藏着基金三季报里,一文教懂你怎么看!

 

从上表可以看到,股票市值占资产比例的93.49%,也就是目前的股票仓位,可见三季度朱经理依然高仓位运作。

 

了解完持仓占比后,接下来可以看行业占比。

 

年末投资机会都藏着基金三季报里,一文教懂你怎么看!

 

以及十大重仓股。

 

年末投资机会都藏着基金三季报里,一文教懂你怎么看!

 

重仓股一要看持股类型,二要看增减仓变化。

 

从风格上看,朱少醒三季度持股风格偏向成长,以制造、消费为主。

 

最后,要看增减仓变化。不过没法在季报中看,我们可以通过天天基金中的持仓明细,点击【变动详情】就能查到基金的加减仓情况。

 

年末投资机会都藏着基金三季报里,一文教懂你怎么看!

年末投资机会都藏着基金三季报里,一文教懂你怎么看!

 

这里可以看到,朱经理在第三季度增持了智飞生物。

 

说到这里,我给大家梳理一下看季报的步骤:

 

1)在天天基金的官网或APP找到基金的第三季报;

 

2)主要看目录中的两个重点板块:④管理人报告 ⑤投资组合报告;

 

3)在管理人报告中,我们主要看基金经理对上季度的操作回顾和总结、对下季度的展望和操作思路;

 

4)在投资组合报告中,我们重点看【持仓占比】、【持仓行业分布】【十大重仓股】;

 

5)最后,回到天天基金,补充查看基金的【增减仓变化】。

 

五个步骤下来,你将从“季报是什么?”的基金小白摇身一变,成为及格的基民。

 

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买的基金怎么样、在投资和暴富上更进一步,还能在饭局上侃侃而谈,迎来亲朋好友仰慕的目光。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r0foWEvS9lt4E6L3IcjoZg

打工人,蚂蚁的股票值得你买吗?

 

 

最近很多同学都关注蚂蚁集团即将公开发行上市的消息。

 

且不论马老板舌战群儒谁对谁错的问题,普通的小老百姓可能也不关心新金融旧金融。大家更关注这大象一般的“蚂蚁”,能不能投资,买它能不能搭上中国科技公司发展的快车,赚它个盆满钵满。

 

今天的文章,我主要提供一些自己思考这个问题的思路供大家参考。

 

首先,还是要回到我们说过很多次的,投资一个股票的几个核心要素(事实上是第一性的要素)上来。不管你投资蚂蚁还是大象,阿里还是腾讯,都离不开这几个要素的评价:

 

1)买入价格是否具有吸引力?

2)未来的目标价格能到多少?

3)从买入到目标价需要的时间和波动率如何?

 

这几个问题,是专业投资者,或者说具有专业投资者思维的同学,做出任何一笔投资交易时,脑子里都必须要过一遍的。

 

有了这几个问题的思考,那有一个结论,就是显而易见的:

 

好公司,未必是投资交易的好对象。也就是说,好公司,不一定是好股票。把这个结论加上一个时间框架,更是如此。比如一年内,或者其他时间周期。

 

举两个最简单的例子。

 

一是全球公认的好公司,Facebook,上市时也是全球瞩目,资本疯抢。然而在上市后的一年里,股价一路连续下跌数月,出现腰斩。尽管后续它的股价又创出了新高,但是很多IPO之初“抢购”该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已经在第一轮下跌中割肉出场。

 

任何时候,普通投资者都不要高估自己对波动率的耐受力。投资交易,绝非buy-and-hold这么简单。

 

第二个例子,是两年前的小米公司。小米上市的时候,亦一度受到市场热捧。当时我写了一篇文章讲它,写得比较冷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去看看:

 

小米这么牛逼,为什么也会破发?(一大波老韭菜慌得一比)

 

在这篇文章里,我比较具体地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的一些含义,以及如何评估每一个方面。

 

小米上市之初,雷军豪言要让IPO当天买入小米股票的投资者赚一倍。然而两年过去了,小米的股票价格也仅仅上涨了两三成,离赚一倍还差得远。更别提上市一年当中,股价一路连续下跌腰斩。

 

打工人,蚂蚁的股票值得你买吗?

来源:Wind,小明研究

 

其次,在买入蚂蚁股票之前,投资者应该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前几天争论得比较火的新金融旧金融,中国金融系统有没有系统性风险,这些大的宏观问题,对于投资蚂蚁集团的同学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问题:

 

1)以蚂蚁现在的股价,估值贵不贵?

 

2)蚂蚁未来的成长性如何?前景怎么评估?

 

3)炽热的IPO之后,股价的运行轨迹是否会持续上涨?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

 

估值贵不贵,并没有一个绝对客观的可以量化的指标,但有一些相对的可以参考的标准。对传统行业来说,大家看PE(或者银行业的PB)比较多。但对于科技行业,这些指标的意义没那么大,但仍然可以参考PE和PEG,PS等通行指标。

 

看蚂蚁的估值,你把它当做科技公司是一个看法。当做金融企业,则是另一种看法。很显然,市场目前来看,都是采取的前一种看法。科技公司享有更高的估值,这显然也是马云在各种场合拼命淡化蚂蚁金融属性,强调其科技属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即便按照科技公司的估值来看,蚂蚁的P/S按照其披露的2020最新数据,以2.1万亿的市值来看,也已经达到14倍之多。而作为对比,阿里巴巴的P/S在10倍以内。再以PEG来看,蚂蚁的估值会显得更贵。

 

当然,这种简单的对比,并不能说明蚂蚁的股价就不能上涨。但是对于一个相对保守或者偏价值的投资者来说,如此高的一些估值指标,至少会令人不安,或者必须找到足够多的理由来说服自己,蚂蚁的确值得这些估值溢价。

 

要弄明白,科技公司为什么享有比传统公司更高的估值溢价。科技公司高估值的本质,是投资者对其未来高增长的提前变现。因此,尽管科技公司很多现在还不赚钱,但只要投资者预期其未来会增长很快,那就愿意给较高的估值。

 

那蚂蚁是否满足“高增长”的要求?根据其招股文件,蚂蚁2017财年至今,其收入的复合增长率为35.8%。2020年上半年,收入增长率为38%。这个数字算高增长吗?如果以传统产业个位数的增长来看,的确算。


但是在讨论企业估值的上下文里,高不高,是要看估值倍数的。通常来说,PEG为1是一个中性的参考指标。

 

按照蚂蚁现在的情况来看,其PEG已经达超过1.6。以17-19年的利润复合增长率48%作为G,以19财年净利润,按照前三年复合增长率至2020年作为20财年净利润计算PE约为79倍。

 

粗略看下来,蚂蚁的估值不但说不上有吸引力,甚至已经进入偏贵的区间。

 

蚂蚁一直强调自己是科技+金融的属性,从估值来看,金融就不用说了,如果以几倍十来倍的金融股的估值水平去看蚂蚁,简直是梦幻泡沫。即便以科技的视角去看蚂蚁未来的增长,也显示出其现行定价是偏贵的。

 

2)蚂蚁未来的前景如何评估?

 

至少要考虑如下问题:

 

作为科技属性的高增长如何保证?基础流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吗?支付宝在整个互联网进入存量时代后还能源源不断地圈占新用户?付费商户和个人的比例能在未来持续提升吗?单个付费单位金额能持续提升吗?

 

在竞争方面,虽然蚂蚁在各个领域都号称自己是中国第一。但是,不可争议的事实,它在每个领域都面临强劲的对手。

 

比如在其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支付领域,蚂蚁未来能持续抵挡微信支付的竞争吗?这些年微信支付抢去的市场份额蚂蚁在招股书里提到了吗?支付场景的本地化,除了微信还有美团的竞争,是不是可以忽略?在更远一些的层面,阿里电商平台如何看待拼多多等新秀的强势崛起?

 

在监管方面,未来新的监管体系如果更加注重蚂蚁的金融属性而非科技属性,也即是监管更加注重风险而不是创新,那蚂蚁如何打破金融机构的规模扩张的资本金约束等桎梏?

 

细细思考下来,虽然蚂蚁目前看来,在各个领域都领先,但并不是“拿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而是各个领域的对手都就在眼前。这给蚂蚁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第三个问题,既然理性的投资者都会思考本文提到的诸多问题。那么,作为机构投资者,就不可能把在现在这个估值水平下,一直去做抬轿子的事情。蚂蚁的股价,要出现上市后一直往上的走势,是比较困难的。

 

当然了,对于那些只博取一两天超短期交易回报的同学来说,这篇文章里提到的这些分析都完全没用。因为这样的时间周期里,价格走势完全由资金和情绪决定。

 

对于打算持有得稍微久一点的同学来说,我不认为现在去凑热闹是个好的投资决定。假以时日,等大象瘦瘦身,跌一跌,再回头来看看是不是价格更有吸引力,恐怕才是更理性的投资思路。

 

最后说一句,打工不易,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打工人,请珍惜你的钱!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rqmiipmP_K0zsmD4duNgAw

投资中的四大错觉!

 

 导读 

您好,我是阿策。今天为您带来的是君临策改版之后的又一重磅专栏——君临书单

 

此前,阿策曾经向大家推荐过李录先生的《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李杰先生的《股市进阶之道》、辜朝明先生的《大衰退年代》和 拉斯·特维德的《逃不开的经济周期》等书。

 

为感谢大家的热情反馈,我们团队决定将这一内容以专栏的形式固定下来,与大家共读投资、产业、心理等方面的经典佳作。

 

炒股还要涨知识,我们是认真的!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书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大家埃利奥特·阿伦森的《社会性动物》,此书被誉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

 

芒格曾经提到过,投资者应该建立一个多元思维模型,这种思维模型要求投资者跨学科学习,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汇总在一起。大师芒格的工具箱囊括了历史学、心理学、生理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等。

 

但投资为什么要懂点心理学?

 

因为这只猴子进化不彻底!

投资中的四大错觉!

投资是认知变现的最佳方式。读商业资讯、看产经历史、观盘面风云,形成一个多空的信念并执行操作。

 

这行云流水一顿操作,看似理性客观,其实……

 

我们的大脑经过了百万年的进化,形成了许多适合在动物时代生存的固定思维策略。这些本能让我们走出丛林,但未必适合一个投资人。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看看我们的大脑是如何欺骗我们的。发现误区,自然容易三思而后行,让我们的决策流程日趋完美。

投资中的四大错觉!

考虑到篇幅所限,我们不为大家介绍背后的实验证明过程,只引述结论。如果大家看完后觉得有所收获,或者想要更进一步了解背后的实验,可以直接阅读原书,相信看完这本书对投资和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01

证实偏见

 

在所有的认知偏见中,证实偏见是最主要的。它关系到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和处理信息。

 

我们注意、记住、接受各类信息,这些信息证实了我们已经相信的事情,并且倾向于忽视、遗忘、拒绝那些与我们的观点相悖的信息。

 

在马克·斯奈德(Mark Snyder)和威廉·斯万(William Swann)进行的一项实验中,实验者告诉女大学生们,她们将要见到的那个人或者是一位外向者(好交往的、热情的、友好的),或者是一位内向者(含蓄的、冷静的、冷漠的)。接着,让她们准备一组要向这个人提出的问题,以便对他(她)进行了解。

 

她们会准备什么类型的问题呢?那些认为自己会遇到外向者的学生更倾向于问一些能证实她们期望的问题,比如:“你做了些什么来让晚会活跃?”“在什么情况下你最健谈?”“你不喜欢嘈杂晚会中的哪些东西?”

 

请注意,无论被访者回答什么问题,提问者关于这个人的假设都有可能得到证实。

 

也就是说,一个不特别内向或外向的人在回答第一组问题时会显得外向,而在回答第二组问题时会显得内向。

投资中的四大错觉!

证实偏见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人们顽固地坚守那些牢不可破的信仰。他们会寻找一切可能的证据来支持他们所期待的是正确的,所以他们不必“改变主意”。

 

证实偏见导致我们的祖先持有一种“只要有效,就坚持下去”的策略,但这未必适用于投资。

 

一个典型现象就是仓位思维。

 

一旦买成了重仓股,对利好消息就照单全收,对利空消息就不以为然,心理学上叫确认偏误,民间说法叫屁股决定脑袋。正确的决策流程是先有论据,再有结论;但多数人是先有结论,再找论据,这样一来对反面的证据自然就视而不见。有了仓位,思维就不客观,故称仓位思维。

 

02

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是一种一致性或者平衡性的理论。

 

它的基本观点是,当人们面对以下两种情形之一时,认知失调会让人们感到不舒服:持有两种彼此冲突的观点;发现自己的行为方式与自己的认知或者观点相冲突。

 

认知失调的经历是令人不快的,所以人们有动力去减少失调;这类似于减少饥饿或口渴等内驱力因素的过程——只不过在这里,内驱力来自认知上的不适,而不是生理需要。

投资中的四大错觉!

如何减少认知失调呢?

 

人们有四个策略:

1)只是避免了一些情况的发生或者回避了一些信息,认为这些情况或者信息会产生失调;

 

2)积极寻找那些与其行为或反对意见不冲突的情况或新信息;

 

3)对其持有的一些不那么重要的观点进行了重新定义,因为这些观点与他们的行为或反对意见相冲突;

 

4)改变了自己的一个反对意见或者改变了自己的行为。

 

前两种策略都属于“选择性暴露”(selective exposure),股市上的一个典型做法是锁仓不看拒绝止损,和个股止损后果断删除自选。

 

回想一下,我们在购入一只股票后是否保持了持续的跟踪?对跟踪获得的正负面信息是否保持同样客观的态度?

投资中的四大错觉!

研究显示,一旦某个决定是不可挽回的,人们便会(在大脑隐性思维的驱动下)竭力让自己为所作出的选择感到高兴。一旦人们感到已经无能为力,他们便会更加确信自己作出了明智的决定。

 

这或许解释了套牢装死的心理机制——抛售股票产生亏损的事实和投资应该盈利的认知产生了矛盾,人们便倾向于继续持有并自我安慰“已经跌了这么多了,不会再跌了,反弹即将开启”。

 

真正的投资高手总是会不断地寻找与自己意见相反的看法,进而完善自己的投资决策。所以,主动寻找异议者的意见,换一个角度看持仓,是投资者成长之路的必修课。

 

03

事后聪明偏差

 

事后聪明偏差,这种心理指的是:当我们知道某事件的结果后,我们会高估自己之前对此结果的预测,会认为这个结果是很容易预见的。用我们中国的一个老词来说,这就是“马后炮”。

投资中的四大错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科学家提出几种猜想,首先,当结果出来时,我们会加深自己对这一结果预测的印象,而忽略之前另外的观点。第二,当结果出来后,我们可能选择性的修改之前的记忆。第三,我们会根据结果来调整自己的预测。

 

这种“我就知道……差点就赢”的心态在投资中是致命的。

 

与成功擦肩而过比从未接近成功更令人难以接受,更令人想再试一次,所以,许多赌博形式正是包含大量“差点就赢”的设计,才吸引了这么多赌徒不惜倾家荡产屡败屡战。

 

赌场的研究者早就发现,那些经常出“差点就赢”图案的老虎机比随机设置的老虎机更易让人上瘾,更能让赌场赚大钱。

 

细细地回想一下,那些垃圾股、庄股以及你只想做个波段赚点快钱就跑的股票,是不是也经常让你有“差点就赢”的经历?

 

莫要被自己的大脑欺骗,时时复盘交割单,才能认清真正的自己,也是改进交易技术的不二法门。

投资中的四大错觉!

建议养成一个工作习惯——写下你的交易计划。白纸黑字的,多好!

 

04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指的是前期获取的信息比后期信息有更大的影响力。一般大家喜欢用首因效应来解释人与人交往时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不过首因效应并不局限于人群交往,人们对事物的观点普遍受到“首因效应”的影响。

 

这意味着在我们做投研决策时,率先接触到一只股票的优点,会对这只股票形成好的印象,进而淡化他的风险;而先接触到一只股票的缺点,会降低我们的风险偏好,需要更多的优点才能对冲掉这些缺点。

 

对于这个第一印象分的问题,或需和如何更好读书同理。“书读百遍”可能不如“书读百本”,而“书读百本”可能不如“书读50本,有些读5遍”。

 

股票研究,广撒网,多比较,重点跟踪。

 

最后强调一下,我们列举的这几条(以及书中提到的更多隐性思维),在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已经深入骨髓,没有外界的提醒,我们自己很难意识到。如何解决这些思维误区?唯有对这些误区有足够的认知,并且有意识的提醒自己,将正确的行为方式培养成习惯来取代这些本能的潜意识,才能避免大脑对我们的欺骗。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g6QxPzPdsPPQ-xo-GFh6wA

如果把股市比作战场,这个板块就是超级武器

七月初的那一波行情,让不少新韭菜都领教了券商股的威力。
 
酒食医科再牛,上半年涨得再多,你见过它们集体涨停吗?
 
没有。
 
但是券商股能做到,目前场内流动性最好的证券ETF(SH:512880),在7月的2、3、6号集体暴动,分别拉了8%和两个涨停,充分说明了它的威力。
 
这个场面老韭菜并不陌生,2014年牛市初期的时候就经常发生。
 
今天就简单聊聊券商行业和券商ETF。
 
首先,券商是再典型不过的周期股,说它靠天吃饭也不为过,
 
A股的牛市很短,爆发得也很急,这也就注定了,证券公司的业绩爆发也是猛烈而短暂的,而牛市过后,则业绩平平、乏善可陈。
 
因此总的来说,证券公司的股票是不适合长期持有的,比如四五年这种周期。
 
因为弹性和波动过大,所以券商ETF也不是一个适合重仓持有的品种,但是如果有牛市预期,是值得配置的,可以帮助我们来进攻。
 
而且,从2020年二季报来看的话,这只ETF对于选股是有一定想法的,
 
如果把股市比作战场,这个板块就是超级武器
 
可以看到它仓位最高的前三位股票分别是中信证券、东方财富和华泰证券,这三家可以说是证券行业的前三龙头,而且占基金净值比例达到了30%,可以说带一点指数增强的威力。
 
这只4年前成立的证券ETF,经历了2018年大牛市的洗礼,可以帮我们大概判断出它的近期最低位,也就是0.6元。
 
但目前已经从底部翻了一倍多了,而且从PB估值来看,已经略微突破了正常估值的界限,呈现了轻度高估的状态。
 
如果把股市比作战场,这个板块就是超级武器
不过,随着全球大放水,股市未来将作为蓄水池,成交量不断放大,我们还会迎来牛市的话,这一点高估是不值得害怕的。
 
该如何参与会比较好呢,我采用的是网格交易策略,也就是高买低卖,这是试图充分地利用它巨大的波动属性。
 
我当前的策略是,上涨5%卖出n金额,下跌5%买入n金额,
 
当然,之前执行策略之前要买够我认为合适的底仓并持有,以今天证券etf收盘价1.276举例,
 
我预计券商ETF在牛市情况下还能上涨35%,那我就买够7n的底仓(35%/5%)。
 
并假设它最低会跌倒0.7元,也就是最多下跌45%。这样我会预留9n的资金(45%/5%)用来下跌时买入。
 
(我上面这个策略是最安全的策略了,因为如果维持住成交量并迎来牛市的话,有可能很长时间都跌不到0.7元了,而且35%的涨幅也放低了预期)
 
对于上面描述的策略,我简单做了一个表格:
 
如果把股市比作战场,这个板块就是超级武器
上面这个表格将在以后成为标准形式,我在推荐网格交易策略的时候都会用这个模板,我觉得它展示直观,也比较能够说明白逻辑。
 
以上面这个表格中来说,底仓+预留资金一共是16n,这个n必须是大于100股券商etf的所用资金,具体n定多少,看自己资金预算。
 
对应的华宝证券的智能条件单设置界面如下图:
 
如果把股市比作战场,这个板块就是超级武器
 
这是我近期网格做的成交情况,
 
如果把股市比作战场,这个板块就是超级武器
上上下下吃波动,收益率还可以,并且在不断地买入卖出中降低了持仓成本,保护住了一定的盈利。
 
我当时买入的成本大概是1.25,以5%作为步长交易固定金额,经过这段时间的起起落落,当前市场价是1.3,如果我一直持有不动,我的收益率应该是4%;但是我通过网格交易的波动已经实现了12%多的收益。
 
——The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fgqStvEJAbFTplox6O2YKA

怎么设置止损才算合理?

 

 

1

 

 

 

在进行证券交易的过程中,“怎么止损才算合适,怎么才能制定一个合理的止损标准?”这可以说是一个困扰大多数交易人的大难题。

 

别说散户对这个事儿一头雾水,就连很多交易员也搞不清楚这个问题。

 

有的人说大一点好,有的人却说小一点好。

 

有的人建议按比例来算,也有的人喜欢按绝对值来搞。

 

还有人说应该以自身权益变动来弄,也有人说应该按照市场走势来定……

 

貌似每种说法都好有道理的样子,但是用到自己身上以后又都不是那么回事儿。

 

反正就是纷纷扰扰,搞得大家犹如瞎子摸象一样。

 

所已今儿个咱就不说那么多废话了,老庄就在这跟大家掰开了讲一讲:止损这个鬼事情到底该怎么搞!

 

咱们如果想要搞明白怎么止损,就得先明白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概念,那就是:为啥要止损,止损的意义到底是啥?!

 

这个事儿闹不清楚的话,无论你做什么止损计划,定多大的止损标准都毫无意义。

 

 

 

2

 

 

 

在基础交易原理当中,止损有两个很重要的功能:证伪和保护。

 

所以止损也就分为两种概念:证伪性止损和保护性止损。

 

那么……问题来啦!

 

“证伪性止损”是啥意思?

 

都赶紧掏出小本本记好了啊!这个是必考题!

 

所谓证伪,就是说:当市场的波动方向和幅度与交易员的最初预期不符时,入场理由已无法成立

 

这句话啥意思?

 

咱们翻译成人话来讲就是:你买的东西跟你想象的不一样,这就证明你错了。错了咋办?当然是退货啊!

 

所谓认错得诚恳,挨打要站直!

 

在市场这个无情老师面前,你可千万别为了面子死撑啊!那是要出人命滴……

 

为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咱来举个例子:

 

比如说你看上了一个妹子(或者汉子),这人长得那叫一个漂亮哦!

 

于是你在爆量的荷尔蒙催促下,决定要把她娶回家,你要让她帮你生猴子!

 

于是你展开了强大的爱情攻势,口红、包包、玫瑰花,吃饭、唱歌、做指甲,反正就是她喜欢什么你买什么。

 

经过一段花钱如流水的“心灵交流”之后,你以为自己很快就能抱得美人归了。

 

结果就在你最期待的时刻……

 

咔嚓一声,晴天劈了啊!

 

你发现,这妹子竟然是个来自泰国的女装大佬……

 

想想那个画面?

想想那个场景?

 

你已经为她(或者他?)花了辣么多钱,投入了辣么多时间,倾注了辣么多感情,但你得到的跟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同时她他也不可能帮你生猴子了,你追求她的所有理由都已经支离破碎。

 

你此时你应该怎么办?

 

是不是该止损了?你总不可能因为花了钱,所以硬着头皮继续跟她谈恋爱吧?

这就是“入场理由已无法成立”。

 

 

 

3

 

 

 

同样还是这件事儿,咱换一个角度重新走一遍。

 

你看上了这个妹子,她长得实在是太漂亮了,作为一个纯颜值控,你甚至已经“控”到了可以忽略性别的境界啦!

 

此时你对她颜值的爱已经超越了一切,你完全不在意她是不是能跟你一起生猴子,甚至根本不在乎她是男是女,此时你的入场理由极度明确:长得漂亮。

 

那么当你发现她是个无法形容性别的泰国友人时,你可能就会跟前面那个情境中的自己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因为你的入场理由依然成立。

 

此时你完全没有止损的必要,除非哪天她毁容了。

 

通过这两个场景之间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现象:在完全相同一件事情当中,由于你的出发动机不同,你最终需要做出的反应也完全不同!

 

话题拉回交易市场当中,在面对同样一只股票或者一张期货合约的时候,我们买入他们的理由和动机都完全不同。

 

比如A交易员通过技术分析方法中的“上升三角形定式”,认定某只股票价格会在不远的将来向上拉起,于是他选择了买入。

 

那么当价格突破三角形结构,并开始下跌时,这就已经足以证明他错了,那么他的证伪性止损点就应该是向下突破的位置。

 

同时,又还一个交易员B,他不懂技术分析,但是他有一个“可靠”的内幕消息来源,消息源指出:这家公司很有可能在下半年里谈成一笔大生意,利润会直线飙升。

 

于是,他认为这家公司的股票很可能随着这笔大生意一起涨起来,所以他也买了一些。

 

那么当股价下破的时候,他是否应该走呢?

 

显然不应该!

 

因为他买股票是为了等那笔生意谈成,所以短期内股票到底跌不跌跟他的关系其实不大。

 

除非有一天,他的消息源告诉他:有一个实习生,把一整盆酸菜鱼扣到了对方老板头上。

 

这时候交易员B才应该赶紧止损!

 

为啥?

 

“因为老子买你这破股票,不就是为了等你谈成大生意么,结果你丫把酸菜鱼都扣人家脸上了,这还谈个鬼哦!大生意没了,老子不走还能干啥?等着跟你一起填坟吗?!”

 

事情就是这样,两个交易员同时交易同一只股票,却有完全不同的止损动作,究其原因则是入场动机不同。

 

在三角形突破、股票下跌时,A的理由被击破,所以选择止损离场,而B则是因为消息还没被证伪,所以依然持仓等待,这也将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比如,A止损出场、B持仓观望,然后生意谈成了,B大赚了一笔!而A除了小亏一把以外啥也没捞着。

 

或者生意谈崩了,股价大跌。A只小亏了一点,而B则损失惨重。

 

但是不论如何,他们都不会再赔更多钱了。

 

 

 

4

 

 

 

看到这里,很多聪明的哥们儿应该就会突然就明白了:为啥散户的止损做的都那么烂?!

 

因为大多数散户连自己为“啥要买这只股票”都没闹清楚,自然也就不可能闹明白止损应该放在哪了。

 

或者换句话讲:他们是纯粹抱着“我要发财”的想法在蒙或者跟投,那么他们止损的理由也就只能是“赔的受不了”。

 

真所谓:有因必有果,你的报应就是我!

 

所有的“果”都是由一个“因”衍生出来的,所有的证伪性止损也都由是入场理由衍生而成的!

 

你用MACD也好,用均线也罢,你用技术分析也行、用基本面策略也成,反正就是你用什么理由进来的,当这个理由不成立了,你也就该走了。

 

那么,有上面交易员A和交易员B的例子,又延伸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B没有等到消息证伪,就已经赔死了!怎么办?

 

怎么办呢?

 

怎本办啊?!

 

还在认真听讲的小伙伴们,赶紧把小本本拿出啦,第二个必考知识点来啦!

 

什么叫“保护性止损”?!

 

保护性止损是指:当损失达到一定的程度时,立即对冲了结先前进行的造成该损失的交易,以便把损失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继续翻译成人话来讲:就是你亏损得有个度啊!到这个度了你就得撒丫子跑路啦!

 

“我信,我行,我可以!”的精神虽然强大,但是不能当成咱们作死的理由对不对?

 

正所谓:再牛B的梦想,也抗不过傻B一样的坚持!

 

连老婆本都赔完个求了,咱们还谈个锤子的信仰啊,是你疯了还是我疯了?!

 

还拿刚开始追妹子的那个事儿说。

 

你追这个妹子理由很明确,妹子也确实跟你想的一样,既漂亮、又温柔、不仅没毁容而且还能生猴子。

 

可是问题来了!

 

你花了那么多钱,投入了那么多精力,终于磨叽到谈婚论嫁了,结果丈母娘一开口就让你在汤臣一品买套房,否则不嫁!

 

关键是,这妹子的态度也很暧昧啊……

 

我了个乖乖,这时候你咋办?

 

就是拉你老豆去卖血也买不起吧?

 

这丫明显就是个坑啊!

 

这时候咱们就必须有底线,不能由着这败家娘们儿瞎折腾,否则一家子就别活了。

 

所以,不管有多爱这个小妖精,不论这个条件是丈母娘的考验,还是说他娘俩就是准备祸祸你,咱都得画下一个道道来:“彩礼顶天30万,汤臣一品你想都不用想,行了就结,不行了一拍两散!”

 

这个“30万彩礼”就是保护性止损,也就是我们愿意为一笔交易付出的最高代价。

 

不论亏损是因为意外事件,还是本身就在计划内,反正就是这么多,再多一个子我都不给你!

 

在交易圈当中,唯一具有通用性的止损标准,就是这个保护性止损。

 

这个止损必须是以百分比为基准的,在股票当中,一笔交易的极限止损最好不要超过总权益的5%。

 

而在期货当中,世界级交易大师斯坦利·克罗多次强调的一个数值是“所用保证金的45%”。

 

当然,这两个不是绝对,主要还得根据咱们个人的承受能力来定,适当的宽松和收窄都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严守这条底线,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给自己留下东山再起的机会。

 

这个时候就有人又说了:那我发现一个机会,但是证伪性止损的位置就超过5%了,或者一个消息落地之前我怎么会知道要陪多少?怎么破?

 

其实这个问题也很好回答,那就是:少买点会死么!?玩不起就别下那么大注啊!大兄弟……

 

【全文完】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XOPK91Mq_lT-JHSyhUD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