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亿蚂蚁暂停上市、退钱的内幕,今天终于能说了,背后博弈的水太深

2万亿蚂蚁暂停上市、退钱的内幕,今天终于能说了,背后博弈的水太深

这时代继续招摇,马照跑舞照跳,但已经不允许马老师当主角了。

者:贝姐
来源:雪贝财经(ID:snowfinance666)

5年前,马云有个疯狂的想法,那年的双十一,他希望总理能到现场参加阿里的购物狂欢节。

 

但是,直到晚会开始前的几小时,马云才接到了一通电话,是总理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打来的。没多久,这通电话被做成了红色海报,标题是“总理来电”。马老师把通话的内容都记住了,第一句是“因公务安排,总理参加不了活动”,最后一句是:

 

“有时间再找机会看望你们”。

 

那年夏天的世纪股灾没有打消人民群众的购物热情,他们一天就在淘宝创纪录的剁手了900多个小目标。

 

这5年,阿里的晚会一年比一年盛大,交易额每年都在创造新记录。但是,到了2020年,阿里的同学们收到的不是贺电,而是杀手锏:在双十一头一天的早八点,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台了一份反垄断指南。

 

我们逐条学习了这份指南,每一条似乎都有着精准的指向。上一家享受这种量身制定法规的企业还是万达集团,一份《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让王健林把所有的海外项目都不计成本的清掉了。

 

今天,阿里在港股创纪录的跌了9.8个点。这份指南出台的时间有多巧合?像极了几天前蚂蚁集团IPO在敲钟的前夜被叫停。 

 

走上坡路的时候,连空气都是甜的,一旦走下坡路,空气里全是土。

 

每年的11月都是马老师享受灯光的日子,这月初,他也本该享受一场史上最赚钱的上市庆祝派对,他也可能会被形容为在普惠金融大业上最有成就的人。

 

但现实是他遭遇了一场山呼海啸的批判,人们群众情绪的大反转并不需要多久,几天前,他们还叫他马爸爸,几天后,他们叫他:

 

“万恶的资本家”。

 

01

 

按照人人都喜欢的剧本,再过几个月,支付宝可以庆祝自己已经独立走过了十年。全球有足足十亿的用户在使用它的支付、借款和投资服务。如果蚂蚁集团顺利上市,市值可能一举超过4万亿。

 

在马云最关键的版图里,支付宝就像一架庞大机器得以运转的核心齿轮。

 

但是,它一开始是属于阿里巴巴集团的资产,在2010年,它神奇地、或者说是秘密地被转移到了由马云私人控制的一家浙江本地公司所有。交易并没有得到阿里巴巴董事会的批准,当时的主要股东雅虎似乎是在转移工作完成后才被告知此事。

 

支付宝的生意模式是因为信用而存在的,而这样的举动本身却违背了信用契约的基石。先斩后奏被公开时,曾煮沸了国际舆论。即使是多年后,作为旁观者的美团王兴依然耿耿于怀,他指责马云有诚信问题,

 

“我认为那件事的影响至今都被低估了。”

 

那一次,马云给海外股东们科普了一份中国法规:按照当时央行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非金融机构内部的绝对控制权必须掌握在中资公司手中。

 

2万亿蚂蚁暂停上市、退钱的内幕,今天终于能说了,背后博弈的水太深

 

这样的挡箭牌逼得雅虎创始人杨致远甚至几天后从硅谷飞到了北京,他想搞清楚中国法律里究竟是否有这样的规定。那一次,在北京,一位成方街32号的官员只是告诉他:

 

“你最好接受眼下这个局面”。

 

这个技术男在北京并不认识什么人,他灰头土脸的就回家了。后来,在发给胡舒立的短信中,马云给自己这样辩护:不好政治那口,只是想做回自己,给别人,也给自己有更好更多的交代。

 

男人们习惯用浪漫的借口来走最熟悉的路:把生米煮成熟饭。在杭州男人里,第一个这样做的是娃哈哈的宗庆后,达娃之争表演了现成的样本。

 

实际上,在当时没有多少人知道,央行也很生气,这个锅怎么就突然砸到自己头上了?王兴在后来说的很直白:他们想用谎言蒙混过关,甚至想让政府部门背锅,说是政府强迫他们这么做的,这并非事实。

 

因为,当时央行自身从来没有对外资参股实体能否构建支付平台做过确切表态。但是,成方街32号默默无声的扛下了所有。

 

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甚至到了第二年,还给支付宝发出了国内第一张支付牌,让支付宝正在开展的业务有了法律支持。只是,在当天颁发完牌照后的会议上,一小戳官员一边祝贺马云,一边直截了当的点名批评了阿里。

 

坐在台下的马云一句话也没吭。

 

02

 

在蚂蚁集团上市被叫停的当晚,董事长CEO井贤栋召集了一次紧急会议,他说那几天是蚂蚁集团和阿里历史上最黑暗、最艰难的两天。

 

对阿里这样严重的评估上一次还是2015年。

 

阿里2014年冬天上市时创下了美股史上最大IPO,马云成为了中国新首富。2007年,Alibaba.com上市后,马云在香港从郭鹤年先生那儿买了一套3600万美元的顶层公寓。2014年,当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后,他住的更高了,这一次选择的是太平山顶一栋三层豪宅,花了1.9亿美元。

 

但是,三个月后,阿里就和国家工商总局打了一场火药味十足的口水仗。2015年1月,在阿里发布上市后首份财报前一天公布了一份淘宝假货调查白皮书。

 

按照正常的剧本,这时候企业应该认错领罚,但阿里不一样,他们决定和政府公开对峙,斥责对方“不作为、乱作为、恶作为”,还点了一位司长的名字。

 

那一次,投行的分析师悲观的预计,这件事可能是阿里创建以来面临的最大的一次危机,因为政府决心要把这一事件进一步升级。

 

2万亿蚂蚁暂停上市、退钱的内幕,今天终于能说了,背后博弈的水太深

 

不少人该知道,在阿里巴巴赴美上市的过程中,是通过一系列中间人企业规避了中国的外贸法规。说白了这都是在政府的眼皮底下,合法还是非法?瞄准靶心还是抬高一寸?

 

只是政府的选择动作。

 

阿里和工商总局对峙的那几天,马云正在瑞士参加达沃斯论坛,他说“我们要跟政府谈恋爱,但不要结婚。”

 

回国几天后,当阿里巴巴和工商总局互不相让准备把口水战升级时,马云脱掉布鞋,穿上皮鞋走进了工商总局的食堂,他和当时的局长吃了顿饭,问局长:你们一次内部谈话的记录,怎么变成《白皮书》了?

 

耿直的局长说:

 

“这一点,我觉得确实我们有瑕疵。”

 

工商总局几天后就把白皮书从官网撤下了,并表态白皮书没有法律效力。

 

在那场和工商总局打完口水仗后,有人问阿里的朋友和政府关系究竟处理得怎么样?他们是这样回答的:

 

我们是巨兽一般的存在,政府从来没有面对过影响力这么大的企业。

 

03

 

为了干成一件事,马云有非凡的勇气,甚至愿意冒着触犯法律的风险,实际上他也是这样来创立支付宝的。

 

在几年前的一场演讲中,他回忆创立支付宝之初曾寻求政府批准,后者的回复是“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但他还是决定“直接开干”。

 

“如果有人因此要入狱,但第一个就是我,如果要入狱了,换个人继续做。”这样的决心很像几天前马云的外滩讲话:“改革是要牺牲和付出代价的,我们这一代人在负重前行…….如果绿色、可持续、普惠和包容的发展是错的,那么我们会一错再错,一错到底!”

 

在最近的几天,黄奇帆几个月前的一次讲话被剪辑成了一段又一段的短视频,他凑巧的成为了印证蚂蚁业务模式的佐证。

 

2013年,马云到重庆和黄奇帆吃了顿饭,黄问马:你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是想做还没做成的?提这样的问题,黄市长可能是想和马老师讨论人生理想。但马云回复他:

 

“我想搞个贷款公司。”

 

阿里的大本营在浙江,黄问他贷款公司地方政府就能批,这有什么难?马老师这才说出了困难:浙江义乌、温州这会小贷公司在整顿,全部冻结了。

 

黄先生也是个爽快人,当即给马云承诺:

 

“你到我这搞小贷公司,你只要不搞P2P,我三天就帮你全部办完了。”

 

2万亿蚂蚁暂停上市、退钱的内幕,今天终于能说了,背后博弈的水太深

 

后来,也就有了花呗、借呗。大量了蚂蚁集团上市后,所有营收和利润里,有四成是来自这两个金矿。几个月前,早已从一线退下来的黄先生说重庆这两公司是蚂蚁“吃饭的家当”。

 

关于蚂蚁究竟是不是在做普惠,还是只是在背靠银行做放贷的生意?究竟是科技企业还是应该像金融企业一样被纳入监管?不同阵营的人民群众已经针锋相对的吵了很多天。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17年,支付宝变成蚂蚁,蚂蚁变成庞然大物,在其中每天流动的巨额资金已经直接挑战了国家主导的银行体系。

 

无所不能的国有大型银行,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会不得不向蚂蚁这样的小对手支付费用,以帮助他们向曾经并不在视野内的普通大众提供信贷,并牺牲自己的盈利。

 

过去的几年,他们已经意识到要把这样的趋势扭转过来。

 

04

 

很多年后,2020年的11月一定会出现在马云的回忆录里,因为,他手里最重要的两大事业都遭遇了最严厉的挑战。

 

出人意料的在外滩发表那场讲话至今,也没有人知道究竟是不是因为这番讲话让阿里和蚂蚁陷入了当下巨大的麻烦,还是只是马云又一次的剑走偏锋。

 

2019年,马云正式退休,他的老朋友,也是《阿里巴巴:马云的商业帝国》一书的作者邓肯·克拉克说,

 

“不管他愿不愿意,他都是中国私营经济健康与否和所能达到高度的一个象征。不管他乐不乐意,他的退休都将被解读为不满或担忧。”

 

这时代继续招摇,马照跑舞照跳,但已经不允许马老师当主角了。

 

2万亿蚂蚁暂停上市、退钱的内幕,今天终于能说了,背后博弈的水太深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xEbiRIKs5yt_J9MRCwWVjA

蚂蚁事件,再爆大料!

来源:财经要参
ID:mofzpy

人在什么时候最难受?
就是差点得到,或得而复失。
差点得到,比如,你买彩票,中奖号是99999,而你刚好是99998,就差一个数,你说会不会气得眼冒金星?
得而复失,比如,你炒股票,100万炒到一千万,然后又跌回一百万,虽然100万还是那个一百万,但已回不去昨天了。
从这个角度说,最近估计有两个人相当郁闷,他们的人生,差点再次和超级高光时刻相遇。
蚂蚁事件,再爆大料!
是的,就差那么一点点,煮熟鸭子却飞了。
一点点就是一重山啊,再回首,已恍若隔世!
最近,蚂蚁再爆“大料”。
前几天,大家都听说过蚂蚁的大楼里,曾经爆发出“财富自由”的欢呼声,然而,也就是短短几天,有股权激励的蚂蚁集团“丁工人”,可谓是经历了坐山车般大起大落。
看吧,随着马云的蚂蚁金服被监管叫停上市,昨天大批蚂蚁员工纷纷退订豪车豪宅:
蚂蚁事件,再爆大料!

杭州楼市也紧跟着风起云涌,甚至有网友反映,杭州的房价一夜时间大幅调降。。。

我感觉这大概率应该是一个段子,何至于此!即使降,顶多也是蚂蚁杭州总部那块区域的房价,会有所下降。
类似段子,网上还真的不少。
比如,这个帖子:
蚂蚁事件,再爆大料!

看完这个帖子,替蚂蚁的弟兄们心痛一分钟。

要知道,按照一开始的约定,本来蚂蚁金服是定于11月5日正式挂牌上市;定下的员工奖励制度;是1.6万名员工将获得人均800多万的奖励。相当于杭州一套280多平的大房子。

现在,本已到手的280多平的大房子,突然不翼而飞,想起来估计也是痛何如哉。
当然,其实蚂蚁集团员工的鸭子,并不是飞走了,只是享受盛宴的日子,大概率得往后推一推。
他们的豪宅豪车计划或许得推迟至少半年了。
其实,吃亏了的,并不是蚂蚁员工,或是最近坊间传闻的,蚂蚁背后的数十家战略大佬。
这个财新整理的名单,最近被爆了出来。。
名单就在下面!你们自己看看。。
蚂蚁事件,再爆大料!
该图清晰的展示了蚂蚁集团的股东结构,这群人才是蚂蚁上市后最大的受益者。有的股东赚几亿,有的赚几百亿,包括明星赵薇,也在这个名单里面。

然而,这次推迟上市,即使半年之后卷土重来,蚂蚁IPO规模、估值、定价或许会重新进行调整。

要知道,为从根本上消除“ 网贷公司的隐藏杠杆风险 ”,【 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现在已正式向全社会征求意见。

办法明确规定:网络小贷通过银行等非标准化融资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倍。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ABS)等标准化融资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4倍。
这一点才是王炸!!!
按照这个条规的实行方式,如果蚂蚁金服有1000亿;那放贷融资的规模就不能超过1倍,也就是2000亿;
即使发行债券、或者资产证券化(ABS)也就是之前蚂蚁跟银行搞得那个贷款模式(文章前面说的联合银行放贷模式)也不能超过4倍,也就是5000亿。
这无疑给蚂蚁们画上了业务高压线,带上了风险紧箍咒,从此以后,它们以后将享受银行级别的监管待遇,再无野蛮生长,市场对他们未来盈利的预期,自然也会水落石出。
更何况,一直以来,市场是按照科技企业,给蚂蚁估值的,但是经过此番争议,市场难免产生疑惑:蚂蚁究竟是互联网企业,还是金融企业?
如果按照金融企业来定价,那蚂蚁的估值,可到不了现在的90多倍,要知道,像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兴业银行这样的龙头零售银行,估值也就10倍出头,蚂蚁明显太高了。
经过此番“戴维斯双杀”,很多人担心,等到真的上市了,蚂蚁估值和现在比,很可能要打不少折扣。
虽然手里的鸭子没飞走,但就剩个半只,这滋味也不好受,不是吗?
物极必反,这就是一个循环,也是一个轮回。
这就是大自然的法则,也是任正非最钟爱的一个理论:墒增原理。连量子力学大神薛定谔也说过类似的话:「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
如何对抗墒增?
中国的《易经》有两个卦象,很好解答了这一点。
第一卦,是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什么意思?
说到底,就是说,人要永远勤奋、谦恭。毕竟,没有永远的强者,也没有永远的弱者,每个人都有机会致富,每个人也永远可能走下坡路,想要持盈保泰,关键还在于终日乾乾,奋斗不息。
第二卦,是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个意思,就是说没有个人的成功,只有时代的成功。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所以,如果自己成功了,就要学会分享,回报社会。
那么,金融科技企业,怎么回报谁?
其实,昨天金融监管部门集体发声,已经讲明白了这个道理:资金要去实体经济,不要玩“钱生钱”游戏!
金融科技方面一方面支持金融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创新,同时坚持创新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要为实体经济做贡献。
的确,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所有的结果都是因果轮回,都是上天在平衡。
懂得了天地之间的大道,再大的风浪,再大的变迁,也大抵不过如此。
暮然回首,中国才是一个真正公平的社会,因为总有一只无形的手在维护着社会的公平。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Bp-kr0DaXb5Td2sstgQ6Iw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注:本文前天被删了,在删改部分敏感内容后,今天再重发一下。

 

在这几个月对蚂蚁的研究中,我们在内部形成了5篇蚂蚁报告,分别是:

 

1. 安全垫:’市值管理’(魔鬼在细节。有些东西我不可能明说,上期内容只有大家仔细看);

 

2.印钞机:消费贷(蚂蚁真正的增长引擎,为本期内容);

 

3.基本盘:支付场景(下期);

 

4.近期的想象点:中产家庭的投资理财

 

5.远期的想象点: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包括区块链/数字货币等,虽然这些概念很诱人,但离钱还是太远了。很多国内的卖方分析师讲惯了故事,直接跳过了前面几点来到这。。。)

 

 

废话不多说了,下面为第二期正文。对于已经读过一遍的朋友,可以直接看文末,相比起上次受限于篇幅的一笔带过, 这次我有重新概括为什么“蚂蚁的印钞机,离不开年轻人的超前消费

 

 

———–

“银行靠”当铺思维”赚钱,支付宝靠年轻人多借钱 ….,对于监管和资本,谁都有点抱怨的理由,唯独蚂蚁没啥道理。”

——某位资深投资大佬

 

 

再过几天,阿里巴巴的”兄弟” — 蚂蚁集团就要上市了。

 

如上期<估值喊上天的蚂蚁IPO,还值得参与么?>所述,还未上市就估值翻番的蚂蚁,让马云也惊呼感叹:

 

全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上市,在纽约以外定价,这是第一次,在五年前甚至三年前,我们想都不敢想,但是奇迹就这么发生了。”

 

马云昨天在外滩金融峰会一不小心的“畅所欲言”,给本就炽热的资本市场又添了一把柴。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在这场不经意的非正式发言里,马云金句频出,给即将上市的蚂蚁集团带足了”高帽子”,句句都点到了投资者的心坎里:

 

  现在中国的银行还是当铺思想,害了很多企业家;

 

  马云称中国金融没有系统性风险,因为”没有系统”;

 

  创新是一定要付出代价的,我们这一代人要有所担当;

 

  不能因为P2P把整个互联网金融都否定;

 

  好的创新不怕监管,但是怕昨天的方式去监管;

 

  不是欧美的就是先进的,要考虑和未来接轨;

 

  谈蚂蚁金服:史上最大规模IPO,在纽约之外定价”这是第一次”;

 

  新冠疫情影响远超当下讨论的技术问题,其影响力不亚于二战;

 

  数字货币会重新定义货币,就像苹果手机重新定义了手机 …

 

不得不服。在几大科技巨头里面,阿里系在资本市场上是玩得最溜的,投资者关系上也是把控的最好的

 

关于阿里系的”市值管理”和资本游戏,我们已冒着行业之大不韪聊过了,见:《估值喊上天的蚂蚁IPO,还值得参与么?》

 

应读者强烈要求,今天来聊点基本面。

 

我们将顺着马云上面的几条金句,深挖细刨一下蚂蚁集团的”印钞机”业务–给年轻人放’小贷’。

 

图:蚂蚁的最主要收入早已不是”支付”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支付宝 — 浑身都是肉的国民App

 

如果说中国人只有一个国民APP,那一定是微信。但如果说有两款国民APP,那一定是微信和支付宝。

 

虽然支付宝的用户”仅有”10亿,不及微信的14亿,但其确是变现能力最强的APP。

 

毕竟,支付宝的所有业务都和钱有关的。而微信之前主要靠给兄弟企业导流为生、即使是现在连卖个广告都小心翼翼。

 

有一句俗语:“猪肉摸一下,满手都是油”。用它来形容支付宝再合适不过了。

 

 

 

蚂蚁真正的增长引擎在哪儿?

 

目前的支付宝已经和诞生之初大不一样,最开始支付宝只是一个纯粹的支付担保工具,现在已集齐了贷款/理财/保险/外卖/出行/电影票/团购等7颗龙珠。

 

图:蚂蚁招股书上对支付宝的描述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这让人不禁想问,蚂蚁究竟是一家什么公司?

 

在一般人眼中:蚂蚁就是支付宝,提供支付服务,赚取手续费收益。

 

在喜欢讲故事的卖方分析师眼中:蚂蚁是”与钱有关的一切事”,关注的是支付宝上面的基金直播/金融产品销售/区块链应用/数字货币/数字经济社会的新基建。

 

但在买方机构眼中,前一个视角想的太少,后一个视角又想的太多。

 

老百姓最好理解的支付业务,毛利和增速都并不高;而卖方分析师研报里的那些概念故事,离钱又是在太远了。

 

对于投资者来说,当前最应关注的还是蚂蚁最接地气、毛利极高、增速很快的微贷业务。

 

毕竟,买方机构主要关注可持续的增长逻辑。只有找到那个最主要的、且有自我造血能力的增长引擎之后,才能判断一个公司是否能一直坐在火箭上。

 

而对于蚂蚁来说,现在最主要的增长引擎,既不是来自支付(的手续费),也不是帮助用户”赚钱”(的服务费),而是给用户借钱(的利息差)。

 

虽然马爸爸经常”吐槽”银行,但自己赚着钱还是很香的。

 

 

 

1. 微贷 — 蚂蚁的增长引擎

 

先说明一下,下面的文字看起来会有点绕口。

 

但这并非我故意为之,也不是因为内容太难大家才读不懂,而是阿里/蚂蚁的业务名称都采用一些很高大上的辞藻,读起来有点绕口。出于严谨起见,我并没有在文中替换他们,依然用的是招股书中的业务板块名称。

 

 

1.1 从支付到金融

 

蚂蚁的商业模式遵循着”引流-变现-赋能“的发展逻辑:高频的数字支付板块用于引流,低频的数字金融板块用于变现,而底层的中后台板块则是用于场景赋能

 

图:蚂蚁集团能力体系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蚂蚁集团的增长引擎的切换,也遵循这个发展逻辑。

 

2019年,蚂蚁集团正式进入”变现”阶段。数字金融板块的收入超过了数字支付板块,成为了蚂蚁的主要增长引擎,见下图。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1.2 基于微贷的数字金融

 

而在占了蚂蚁一半以上营收的数字金融中,微贷业务又贡献了其一半以上的收入。

 

图:数字金融下的三大板块收入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1.3 微贷业务成为增长引擎核心

 

也就是说,在蚂蚁集团中,仅金融板块旗下的微贷一项业务,就超过了整个支付板块的营收,毫无争议地成为了最主要的增长引擎。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2. 蚂蚁微贷是什么?

 

 

2.1 蚂蚁微贷如何获客?

 

微贷业务,顾名思义,是为消费者和小微经营者提供的小额贷款服务。

 

蚂蚁在招股书上写道,由于(传统的) 金融体系中的线下渠道可能无法触达用户,客户洞察相对有限,因而无法充分服务这些需求”。

 

图:蚂蚁的过会问询材料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阿里则通过互联网为客户创造消费环境,随后让作为兄弟公司的蚂蚁来服务客户的资金需求。

 

蚂蚁用高频但低毛利的支付服务来积累用户,然后在业务环境中,引入了低频但高毛利的微贷服务,来收割利润。

 

 

2.2 蚂蚁微贷怎么赚钱?

 

熟悉银行业的朋友很清楚,国内银行中,其实有7成以上的收入来自于贷款利息。

 

我国银行的增长引擎不是来自于支付或交易(的手续费),也不是帮助用户理财(的服务费),而是来自于贷款(和存款之间的净息差)。

 

实际上,蚂蚁微贷也是如此。

 

蚂蚁虽然名义上不放贷,但借助金融机构的资金,还是为客户提供了贷款产品。

 

蚂蚁在招股书中写道,”蚂蚁促成的信贷余额中,由金融机构合作伙伴进行实际放款或已证券化的比例合计约为 98%。” 这部分信贷余额又叫「助贷业务」余额。

 

而蚂蚁2%的「自营贷款业务」主要是为之前没有服务过的群体提供贷款,用少量自有资金来探索用户群体特征,来探索如何降低新贷款群体的不良率。

 

等到蚂蚁将贷款不良率控制住后,就可以帮助金融机构为这部分新群体提供贷款。而这部分贷款也就从「自营贷款业务」余额、变成了第三方的「助贷业务」余额。

 

「助贷业务」收取的技术服务费,就等同于银行赚到的净息差。目前,蚂蚁的技术服务费率和大型股份制银行的净息差水平(2%)大体近似。

 

(不过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净息差水平有所下降)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从上面我们可知,蚂蚁微贷赚的钱和银行一样,都是来自于贷款业务中的”净息差”。

 

但为什么微贷龙头是蚂蚁、而不是个人业务做的比较好的招商银行呢?

 

这就要从为什么银行不想发放小额贷款开始说起。

 

 

 

3. 不是银行不想,而是银行不敢

 

 

3.1 “嫌贫爱富”的银行

 

网易有个纪实文学栏目——《人间》,里面讲述了各行各业的人间百态,其中几期和小企业贷款有关

 

文中的”我”是一位刚转入上海某银行的信贷管理部门的新人,主要负责对信贷员(业务员)拉到的贷款项目进行风控尽调。

 

一次尽调结束后,作者跟随的前辈向信贷员发怒:”你一开始就认定了我俩是’冤大头'”。因为在银行贷款过程中,如果客户资质优秀,那么来回的交通费都可以算入借贷成本。而那次尽调,作者是坐地铁往返,说明信贷员认为这次客户资质不够,很有可能是白跑一趟。

 

图:截自网易人间<我们银行,早就不做大额小企业贷款了>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在银行借贷过程中,光交通费用就可能上百,仅调研成本就一次上千都很正常。

 

如果客户向银行申请小额贷款,那这笔业务的利润可能连尽调审查的成本都填不上。

 

在“嫌贫爱富”的银行面前,小企业很难借到小额贷款。

 

 

3.2 “当铺思维”的银行,最爱房产

 

而如果小企业想从银行里借到大钱,那就更难了,即便应政策要求专门成立了小微企业部。

 

在银行实践中,很多借到钱的小微企业都是大企业的附属/关联公司,大公司为他们提供担保(无论是显形的还是隐形的),而小公司把钱用于大公司的业务。

 

图:截自网易人间<我们银行,早就不做大额小企业贷款了>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若小企业想自己从银行借钱,那就得拿出足够的抵押资产。

 

对于银行的这个”坏毛病”,马云昨天的批评还是很一针见血的:”现在中国的银行还是当铺思想,害了很多企业家。”

 

那么,银行喜欢什么抵押物呢?银以地为天,当然是地产

 

图:网易人间<小企业贷款,让银行如临大敌>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此外,小企业很难从银行里借到钱,不仅是规模小或者是抵押物,还因银行中的每个经手人都天然的恐惧风险。

 

对于银行的这个基因缺陷,马云昨天的批评还是很一针见血的:”把风险控制为零,才是最大的风险。”

 

在银行一线,如果信贷员遇到企业贷款逾期,那么他只能选择低薪待岗、清收逾期,或者永远离开银行这个圈子。

 

正因如此,一个银行人越是理性,越是会贯彻”看不懂的业务我不做,摸不透的抵押我不收”。

 

对银行人来说,什么资产他们既摸得透、又看得懂呢?

 

那当然是有政府背书、价值又高又稳定的房产喽。

 

毕竟,现在连黄金质押都有掺假的风险了,如下图。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3.3 重视”资质”的银行

 

由于业务员的一次失误,就可能砸掉自己的饭碗、赔光家底,所以他们只愿服务有”资质”的客户。

 

图:网易人间<小企业贷款,让银行如临大敌>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那么,哪一类客户最有资质呢?见下图,不多言了。

 

图:截自前文<中国的银行,靠谁赚钱?>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而现在蚂蚁的微贷业务能够蓬勃发展,说明小企业/消费者一直都有着强烈的小额贷款需求,只是过去银行没能满足这个需求。

 

“我听过很多的银行讲,我们要给中小型企业贷款,我听了5年了,但是有多少银行真正脚踏实地在做呢?很少。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马云在2008年的豪言  

 

在当时,大家都没有太把马云这句话当回事,觉得马云又开始吹牛了。不仅如此,甚至当时很多金融大咖都在嘲笑马云,觉得一纸命令就能打败支付宝,完全不是银行的对手。

 

只是不曾想,12年过去之后,不仅马云的豪言早就实现了,甚至蚂蚁科技将成为中国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市值超过工商银行。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只是,当时的蚂蚁还很小,就算只和”宇宙行”1对1battle,也不可能改变银行。

 

“打不过就加入”,当时还叫支付宝的蚂蚁希望和银行合作,让平台上的中小商家获得贷款。

 

蚂蚁基于自己对平台商户的了解,将优质的、有贷款需求的客户推荐给了合作银行,同时还提出用联合贷款的方式降低单笔贷款的违约风险。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蚂蚁认为有”资质”的商户企业中,只有那最不缺钱的2%获得了贷款。

 

这就是说,只要银行人还按照传统的贷款模式,即使从高成本的线下改成了低成本的线上,仍就依然只会给最不缺钱的企业发放贷款。

 

和银行的合作没有成效,于是蚂蚁只能提枪上马。自己先去闯出一片天,然后再来带银行一起玩。

 

不熟悉真实的银行一线业务的朋友,建议看一遍以下对话(节选):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4. 蚂蚁的”开源-节流-降损”三板斧

 

 

4.1 节流 — 用互联网降低流程成本

 

“在解决问题时,很多时候人们会陷入传统误区里。持续创新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打破既得利益。”
                                                                              —— 蚂蚁副总裁陈亮
(他在2017年《胡润百富榜》还引出过一次风波,被传比阿里CEO逍遥子还富14个亿。)

 

蚂蚁在”革命”上早有先例,它让中国提早进入了”无现金”社会,让小偷劫匪成功”失业”。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而在微贷行业中,蚂蚁也在用互联网的方式去改造贷款尽调。以”借呗”为例,只用点击”确认借款”,一笔贷款交易就自动完成了。

 

图:(这篇文章在9月初就写好了,一直在等机会推送)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蚂蚁通过贷款环节的数字化,将单笔的借贷成本压低到个位数(相比起银行的动则上千元),让微贷业务变得有利可图。

 

 

4.2 开源 — 将电商客户转化为微贷客户

 

在”节流”之后,蚂蚁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开源”,让更多的用户能够贷款、想要贷款。

 

银行为客户提供贷款服务时,需要”足额的住宅”做抵押,这是因为他们只懂房产、也只信房产。

 

而蚂蚁为客户放贷时,只需要订单截图、资金流水等数据就可申请,这是因为他们了解电商生意。

 

图:《蚂蚁金服:从支付宝到新金融生态圈》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比如在做信贷考察的时候,蚂蚁还会去关注店铺响应时间,因为它反映了店铺对客户的重视程度。一个能及时相应客户需求的商铺,肯定是一个认真经营的商铺,他们是最需要钱、也最不可能恶意逾期的客户。

 

通过对电商业务(现在是新零售)的了解,蚂蚁将阿里生态的所有用户都变成了微贷业务的潜在客户

 

(其实在这一点上,美国和中国是一样的,无论是银行还是电商平台,其行事风格都是一样的。比如说,亚马逊的Amazon Lending业务就是给卖家放贷款,最高能到100万美元,最长时间1年。这块业务美国的银行一样不敢做,但是Amazon去做了,而且坏账率极低。原因就是Amazon对放贷的客户非常了解,说是没有抵押,但在大数据面前你真的一览无疑。)

 

 

4.3 降损 — “真”大数据来提高风控能力

 

在投资某家银行的时候,我们关注的不只是净息差指标,还有不良率指标。

 

不良率是违约贷款占贷款余额的比例,它体现着一家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如果不良率过高,大量的贷款资金成为无法收回的坏账,那再大的净息差也收不回成本。

 

而蚂蚁背靠阿里,在新零售领域的数据和算法储备可能是全国最强,对贷款违约率的估算也更准确。

 

不但如此,阿里还经常提供贷款优惠,鼓励客户使用蚂蚁的贷款产品。(比如上图中的”10天无息贷款”优惠)。这是因为,客户使用微贷业务越多,其积累的数据也就越充足、算法的进化也更完善,蚂蚁的风险控制能力也随之越来越强。

 

图:《蚂蚁金服:从支付宝到新金融生态圈》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根据《蚂蚁金服》一书的数据,阿里小贷最高的不良率也只是超过2%,其余时间一直保持在1%左右。和几家大型股份制银行相比,蚂蚁的风控能力相差无几 (但别忘了,蚂蚁的小贷客户大部分都是银行曾经”看不上”的客户,而且蚂蚁的放贷利息还要更高)。

 

图:几大股份制银行的不良率水平变化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蚂蚁通过”开源-节流-降损”三板斧,证明了其微贷业务的赚钱能力。

 

但是,作为关注增长的投资者,还得看蚂蚁是否能找到足够多的资金源,来支撑其”坐上火箭”的微贷业务。

 

毕竟,想要挣大钱,先得有充足的”弹药”。

 

 

 

5. 微贷业务的”弹药”从何而来?

 

 

5.1 微贷业务的资金紧箍咒

 

想起以前有个段子:

 

某金融机构高管,在例会上问在座的员工:”公司什么资产最值钱?”
 
有人抢答:”21世纪当然是人才最值钱”
 
高管笑道:”你们也太看得起自己了,最值钱的是我们的牌照!”

 

这位高管所言不虚,银行之所以能在贷款业务中赚的盆满钵满,正是因为他们能合法地以低利息获得居民储蓄(大部分来自居民),然后再将大部分储蓄以高利息给贷出去(大部分流向国企)。

 

图:来自前文<中国的银行,在赚谁的钱?>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政府对于金融行业的监管十分严格,民间基本没法成立银行,即使是又红又专的阿里巴巴也不例外。

 

转机出现在2014年,银监会放开了设立民营银行的口子,阿里开始了网商银行的筹建工作。

 

但银监会毕竟带着”银”字,对非银的新玩家十分审慎,给阿里留下了两道紧箍咒:1).最高持股比例不能超过30%;2).网上开户只能办理二类账户,即不能为客户提供大额储蓄业务。

 

图:银发【2016】302号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二类账户最大的问题就是,阿里还是没法在吸纳社会储蓄,没有廉价的资金来源。也就是说,即便是「网商银行」获批成立,阿里仍还是得依赖大型银行出资,来降低资金成本、扩大资金规模。

 

看到这,也更能理解昨天马云在会上对监管的吐槽:”好的创新不怕监管,但是怕昨天的方式去监管”。

 

作为巨头的阿里都是如此了,其他民营微贷公司的待遇更是好不到哪去,只能通过各类金融”创新”来解决资金问题。而这些所谓的金融”创新”,大多都沦为收割中产家庭财富的”天雷滚滚”。

 

那对于资金难题,阿里是怎么解决的呢?

 

 

5.2 头部机构: 从金融到科技

 

对于风控得力的金服(FinTech)龙头来说,将资产证券化、折价换成现金流是常用的方法。

 

蚂蚁在2015年获批发行了资产证券化(ABS)产品,不用再找银行借钱,而是可直接将贷款打包、卖给金融机构换取现金。

 

蚂蚁的微贷客户违约率低(不良率≤2%),蚂蚁以一定折价出售,金融机构很愿意购买。于是,蚂蚁在那几年通过发售大量的ABS,解决了资金端紧缺的问题。

 

但是,2017年之后,银监会为例控制小贷公司的杠杆水平,宣布将ABS并入表内。受此影响,ABS的发行规模也被迫下降,变相弱化了蚂蚁的放贷能力。

 

图:蚂蚁ABS存量规模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政策的变化推动了蚂蚁的转型。

 

于是,蚂蚁同年在北京宣布,“未来会只做Tech(科技),支持金融机构去做好Fin(金融)”。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自此,蚂蚁通过贷款撮合服务(前面提到的「助贷业务」),让金融机构直接给用户放贷,而非自营。这样就既不用担心监管上的规模限制,也不用担心资金的杠杆风险与成本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蚂蚁的确是一家科技公司,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公司。马爸爸坚持只让TMT分析师、拒绝金融分析师来跟进蚂蚁也是有道理的。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5.3 中小机构: 借”高利贷”

 

相比起蚂蚁,其他小贷公司没有阿里生态的消费场景、也没有阿里大数据的风控能力。这些小贷公司不了解客户,更没法了解他们的真实借贷目的。

 

金融机构当然也不会接盘这类高风险贷款,于是这些小贷公司只能另辟蹊径,从那些愿意承担高风险、贪图高收益的渠道拿钱。比如说,以P2P理财平台的形式找不明真相的散户借钱。

 

然后,这些P2P平台再将高昂的借贷成本转移到客户身上。

 

图:仅供说明,无特别含义。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为了盈利,风控能力越弱的公司,贷款产品的利率反而越高。很多小贷公司必须依靠36%的贷款利率才能维持业务运转,甚至还不惜用上”砍头贷”等高利贷工具。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注:网捷贷和闪电贷是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针对个人用户提供的借贷产品)

 

实际上,他们就是披着”互联网金融公司”皮的高利贷公司玩着击鼓传花的投机游戏。

 

 

 

6. 微贷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6.1.击鼓传花的小贷公司

 

之前讨论过《为何所有巨头,都成了金融平台?》,其中就引用了前重庆市长黄奇帆对金融本质的定义。

 

他提到:”金融不能自娱自乐,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不然就是泡沫。”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前面讲到了,政府为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多次对微贷业务进行了政策指导。

 

(对于”系统性风险”,马爸爸昨天在会上也有犀利吐槽:“中国金融没有系统性风险,因为’没有系统'”

 

当时,各大小贷公司热衷于用高额收益从居民手中”借钱”,然后再放贷给学生、炒房客甚至是赌徒。(在网易「人间」里搜”贷款”,里面有很多赌狗故事)

 

而实体经济中的中小企业主,很多并没能在微贷热潮中借到钱。

 

而某些受益于微贷政策的企业主,却又把银行贷款拿出去放高利贷、搞投机。(今年市场上就有很多流言,说有客户拿到银行的优惠贷款后,转身就去大城市预定了好几套住宅。)

 

图:来自三思社的内部讨论 (只是调侃, 没有付诸实践)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结果,很多本是为了帮助实体行业的小微贷款,要么是被挪作他用、要么是被小贷公司玩成了高利贷,催生了大量的金融风险。

 

于是,微贷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来了。

 

 

6.2 微贷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天雷滚滚”,2017年底,国家开始暂停发放网络小微贷款金融牌照,实行只出不进

 

图:截止2017年的P2P问题平台数量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在重拳之下,2018年之后,小贷公司的数量逐年减少。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6.3 玩家在减少,利润在增高

 

在小贷公司的数量逐年减少之时,小贷业务的利润率正在提高。

 

近几年,国内利率不断下行,而部分小贷公司由于风控薄弱或是涉黑背景,仍顶格采用固定的最高利率。这使得互联网小贷和正常商业贷款的利差越来越大。

 

利差越大,高利贷的超额收益也就越高。在利益面前,一些赌徒式的小贷公司不但铤而走险,进一步加剧了民间借贷纠纷

 

于是,国家再次出手,近期调整了民间借贷的司法保护上限,将其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LPR)挂钩,”腰斩”了民间借贷的利率上限(从36%降到了15.4%)。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在利差缩减了之后,那些缺乏风控能力、没有融资渠道的小贷公司/P2P平台日子就更难过了。

 

但是,这对蚂蚁这类风控能力强、融资成本低的巨头来说却是极大利好。

 

 

 

7. 中小玩家出局,巨头玩家崛起

 

 

7.1 供给侧改革:中小玩家无利可图

 

腾讯的深网团队曾对民间借贷机构的成本进行了拆解,值得一看。

 

图:<拆解民间借贷利率成本:此前为何居高不下?>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虽然中小银行拥有牌照带来的资金成本优势,但是他们的获客成本和不良率过高,整体成本在16%以上,已经超过了国家当前15.4%的利率上限。

 

而没有资金优势的互联网助贷平台的情况则还要更糟,即使他们按36%的利率上限放贷出去,最终利润空间还不到2%。而且,一旦不良率出现波动,这部分利润还需要吐出来。

 

根据《IT时报》的统计,如果以目前15.4%的利率上限计算,大部分互金平台都无法盈利。

 

图:<拆解民间借贷利率成本:此前为何居高不下?>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不过,这轮政策调整对蚂蚁集团的影响不大。

 

一是蚂蚁的微贷业务主要是通过第三方助贷的形式,蚂蚁的自营贷款只占约2%。

 

二是蚂蚁的”借呗”年化利率大致在10.9% (取决于分期期数),虽然毛利很高,但也仍远低于新的利率上限。在文章前面提到了,蚂蚁的自营贷款还有6%上下的净利润空间。

 

清除劣币的供给侧改革,对蚂蚁这样的行业巨头来说,实际上是个重大利好

 

 

7.2 供给侧改革: 别人的痛苦,蚂蚁的快乐

 

路子越”野”的公司,在这轮金融供给侧改革中,越难以活下来。

 

那些玩”击鼓传花”游戏的互金平台,由于缺乏获客渠道和风控能力,必须将资金成本和流量费用转嫁到新客户身上。盈亏看命,自身对于成本的管控能力几乎没有。

 

但即使获客成本再高,这些野路子的小贷公司也得硬着头皮上。因为一旦新客户消失,资金链就会断裂。

 

之前就有媒体爆料,一些小贷公司甚至要花50元才能买到一次点击。

 

图:《50元一个点击?现金贷行业陷流量恶战》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在供给侧改革之后,小贷公司必须优化成本,才能维持平台的运营。但是,随着获取新客户越来越难,大部分小贷公司终将会慢慢被市场清洗出去,要么被迫转型或是回归地下。

 

而正规军的蚂蚁,依靠成熟的风控能力、资金渠道以及通过阿里系积累的数据能力和获客场景,不仅不会被供给侧改革拖累,反而还会因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而获利,成为A股少有的”会飞的大象”。

 

 

 

 

对蚂蚁的两大争议:监管与伦理

 

在上期内容<贝壳的「增长飞轮」,是如何转起来的?>中,有读者留言说:”在一个无序的天量市场中,贝壳无疑是开发出了一个金矿,但将来如果赢家通吃也有很大的问题。

 

这句话放在微贷行业也是同理。

 

前几年混乱的微贷市场仿佛是个线上版的高利贷市场,是一个多输的竞争格局。

 

而自蚂蚁发力微贷之后,不仅提高了新零售客户的获贷能力,还降低了非银贷款的实际利率,形成了一个多赢格局

 

更重要的是,蚂蚁在方便客户的同时,其盈利能力也不逊于守着金饭碗的银行贷款业务,硬是将银行当初看不上的小贷业务改造成了数字金融时代的”印钞机”。

 

在这轮供给侧改革之后,微贷市场上大概率将只会剩下几个巨头玩家,市场集中度将持续提高。

 

而蚂蚁,作为市场份额和业务能力最强的微贷龙头,还将在其「增长飞轮」的带动下,坐上火箭继续飞奔。

 

但在成功的盛誉之后,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吐槽蚂蚁的声音,有投资大佬私下表示:

 

“这些年中国给了支付宝足够的创新机会,理念上很宽容,世界上也领先,脱离于央行之外的资金流,美国都没这么开明。现在做大了要高估值上市了,反过来怼监管。这几年,监管把支付宝的对手都干掉了,蚂蚁还来抱怨监管,不应该”

 

蚂蚁,不只陷入了监管的争议,还陷入了消费观的争议。

 

蚂蚁营收的快速增长也离不开其蓬勃发展的消费贷,和年轻人超前的消费观。这股潮流也是蚂蚁在一直推动的。之前只是号召大家剁手买买买,现在升级成了让大家借钱买买买。

 

让中国的新一代年轻人在刚毕业甚至是还没毕业就背上一屁股贷款,的确“令人担忧”。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近期我经常去杭州出差,从杭州东站出来坐地铁时就能一眼看到蚂蚁花呗的广告。说实话,这些广告对我来说挺难接受。

 

每一张海报下方都写着:“花呗,5亿用户的快乐生活“。但这种眼前的快乐,真能带来长期的满足么?

 

图:每一张蚂蚁海报上的”快乐生活”,都让我很不快乐…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蚂蚁上面的这些广告海报,再加上它那坐上火箭的消费贷营收,让我们积极参与蚂蚁IPO之余,不由得也有一丝三观上的顾虑。

 

在某种意义上说,蚂蚁的印钞机,在于年轻人的超前消费。因为对蚂蚁来说,支付消费的毛利率很低(我们下期会谈),而借钱消费的利率差却很高。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通常是他消费欲最强的年纪。但是,这段时间又是一个人收入最低、资产最少的年纪。

 

这个人生的时间差,就是蚂蚁的财富密码。各类互联网巨头纷纷转型金融,为用户提供金融的时间价值:把一个人在中老年的收入流提前至中青年。

 

图:截图自前文:《为何所有巨头,都成了金融平台?》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在铺天盖地的消费宣传下,作为资产少、收入少、欲望高的年轻人很容易陷入到消费贷的旋涡里。

 

虽然这个钱的绝对数额不多,作为大多受过高等教育的新时代年轻人,熬夜996多拼一拼,违约倒是不至于,蚂蚁爸爸的钱终究能够还上。但这真得是如花呗广告里说的那样,是让“5亿用户过上快乐生活”么?

 

在蚂蚁这类公司和我们这类投资人的助推下,下面这条段子或也将成为现实。

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wslqK10PjQq3gkpGFsLT2w

热锅上的蚂蚁,到底有什么问题?

虽然我们被巨头”拉黑”了,但也不会因此落井下石。

 

因为福兮祸兮未可知,就像这周的戏剧性大选一样(下图)。

 

图:来自交银国际洪首席的微博。反应大众舆论 “对强者唯唯诺诺,对弱者重拳出击”。对此本文想说,其实金融市场也一样,都是恃强凌弱的墙头草。

热锅上的蚂蚁,到底有什么问题?

 

作为蚂蚁深度投研的第四期,其实我今天本不想再聊小贷。但是,微贷对于蚂蚁来说太过重要,直接决定了蚂蚁的价值。

 

身为投资人,我们还是得继续聚焦蚂蚁的印钞机 — “花呗”,谈谈该消费贷业务的得失与争议,以及没有小贷业务的蚂蚁究竟还值多少?

 

在开篇,我先简单过一下这两天发生的几件大事,对前因后果已有了解的朋友可跳过这部分。(怪我拖更太久)

 

 

 

蚂蚁上市为何暂缓?

 

其实,官方的态度,前几天就有暗示。

 

热锅上的蚂蚁,到底有什么问题?

 

很快,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更是集体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了监管约谈。

 

热锅上的蚂蚁,到底有什么问题?

 

国家四部委同时约谈一家金融机构,历史罕见。

 

不止如此,伴随发布的,还有《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在这之前的蚂蚁,用很少的自有资金实现了名利双收,而出了资金大头的银行反而被怼。

 

(注意:很多自媒体说的2%/98%的出资比例其实是不准确的,我们在上期内容中有仔细分拆蚂蚁小贷的出资结构,没有大家炒的这么夸张。)

 

但如今,蚂蚁的好日子可能要暂告一段落了(其实长期来看不一定对蚂蚁是坏事,毕竟重拳之下,其他互金同行大部分都得被消灭掉了)

 

这些举措直接导致了蚂蚁IPO的暂缓。

 

热锅上的蚂蚁,到底有什么问题?

 

 

 

热锅上的蚂蚁

 

前阵子还趾高气扬的蚂蚁,似乎终于慌了。

 

有人说暂缓上市是蚂蚁主动为之,但若真是早有准备的话,也不至于这么短的公告里就有这么多的错别字吧。

 

图:蚂蚁当晚的临时公告。其中”事项”一次打了两次,科创”板”和主”板”错打成了”版”。

热锅上的蚂蚁,到底有什么问题?

 

 

 

想上市,还得硬科技

 

大家别惊讶,直到近期有投资者出来解读财报,很多参与打新的散户并没有意识到蚂蚁的核心业务其实是”小贷”。

 

这也是官媒文章标题能起《蚂蚁集团暂缓上市彰显保护投资者决心》的底气。

 

图:截图自<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微贷不仅营收占比高,其利润率也是远高于支付。

 

热锅上的蚂蚁,到底有什么问题?

 

一旦主流舆论发现蚂蚁的核心其实是小贷公司,那么它高调且争议的上市明显与刚结束的会议精神不符。

 

(不清楚会议内涵的朋友,请回看当晚时长66分钟、康辉一人连续口播22分钟的<新闻联播>。如果不知如何学习新闻联播,请见前文<看不懂「新闻联播」,做不好中国投资人>)

 

因此,只要含金量最大的小贷业务还在蚂蚁的上市主体里,其IPO就很难通过。

 

(作为投资者,我非常喜欢蚂蚁的小贷业务;但作为消费者,我对其持保留意见)

 

意思很明确,想上市,还得搞硬科技

 

图:经济日报的报道标题: <金融科技,不能”单兵突进”!>,字字见血

热锅上的蚂蚁,到底有什么问题?

 

图:这里再重申一下观点,蚂蚁真得感谢监管,而非抱怨监管的金融供给侧改革,几乎把蚂蚁的对手都给挤出局了,见前文第六部分,如下图

热锅上的蚂蚁,到底有什么问题?

 

 

 

挂羊头,卖狗肉

 

在正式聊蚂蚁微贷为何”招人嫌”之前,我们先得搞清楚,它的服务对象是谁?

 

蚂蚁,作为”阿里巴巴”的兄弟公司,也继承了阿里公关的”传教士”作风,有着很强的”文化自信”。

 

蚂蚁每次出来做公关的时候,都动情地说自己帮助了无数的小商家,所以自己的事业很伟大。

 

但果真如此么?

 

看看数据,明明蚂蚁微贷的80%都是个人消费贷,只有20%才是商家经营贷。

 

伟大的似乎不是蚂蚁,而是这人均负债1.7万、年利率15%的1亿消费者

 

图:来自招股书。根据蚂蚁的官方表述,其花呗有约1亿用户。

热锅上的蚂蚁,到底有什么问题?

 

在此,我强烈大家参考一下上期内容,见下图。

 

图:截图自<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后浪”的超前消费>

热锅上的蚂蚁,到底有什么问题?

 

当时有阿里公关来”关心”我,说上面这部分点评降低了前文的含金量 (当然这篇文章当天就被”公关”掉了)

 

但其实,我一直觉得上面这段话才是该期文章的精华。

 

不过,面临觉醒的舆论,阿里妥协的还是很快。才隔了两天,我吐槽的这些“花呗”广告就一夜之间被撤下了。

 

热锅上的蚂蚁,到底有什么问题?

 

 

 

蚂蚁的营销对象,是社会底层

 

我们先来看看整改前的”花呗”广告。

 

图:不想”两点一线”,应届毕业生上”花呗”借钱去环球旅行。

(刚毕业就背上”高利贷”?这是”活成我想要的样子”?)

热锅上的蚂蚁,到底有什么问题?

 

图:为了做更大的梦想,上”花呗”借钱买张双人床。

(话说,睡大床和做大梦有关系么?)

热锅上的蚂蚁,到底有什么问题?

 

图:为了请客有面子,上”花呗”借钱请朋友下馆子。

(吃顿饭至于借钱”下月还”么?要是真兄弟,就不能量力而行么?)

热锅上的蚂蚁,到底有什么问题?

 

图:上”花呗”借钱给女儿过生日。

(难道只有豪华大餐,才能证明自己爱女儿?)

热锅上的蚂蚁,到底有什么问题?

 

对此,有网友调侃,上一个反映父亲借钱给女儿过节的艺术作品,是这个:

 

热锅上的蚂蚁,到底有什么问题?

 

借高息贷款来读书,算是我唯一一个能勉强忍受的广告。但是,画面中的主人公其实并非外卖小哥,而是一名演员的摆拍。

 

热锅上的蚂蚁,到底有什么问题?

 

即使这些广告中有真实案例,仍然让人莫名的不舒服。

 

在细加研究之后,我们发现:

 

蚂蚁”花呗”的营销对象,几乎都是社会底层

 

他们要么是刚毕业没啥收入的年轻人、要么是低收入的劳动人民。

 

更值得注意的是,

 

蚂蚁”花呗”的营销手段,基本都从自我实现、亲情、爱情、友情的角度切入,让人乍一看很难拒绝。

 

尤其是给女儿过生日这种煽情案例,说难听点,这不就是道德绑架么?

 

而且,按照这些广告的意思,大家要想实现自我,都得找蚂蚁借钱。

 

于是就有网友仿照蚂蚁做了以下海报:

 

图:网友调侃特朗普输掉大选是因为花呗没借够

热锅上的蚂蚁,到底有什么问题?

热锅上的蚂蚁,到底有什么问题?

 

 

 

穷人借钱,富人存钱

 

同时,花呗还常以”日息仅万分之四”或”每日还款仅需几元”这类乍一看利率很低、实则利率高达15%的噱头为诱饵,怂恿大家借贷消费,实现眼前的快乐

 

而这些广告,唯独不强调:“今天借了钱,明天得要还”这个事实。

 

所以我们才在上期内容中说,

 

“在某种意义上,蚂蚁的财富密码,在于年轻人的超前消费。因为对蚂蚁来说,支付消费的毛利率很低,而借钱消费的利率差却很高。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通常是他消费欲最强的年纪。但是,这段时间又是一个人收入最低、资产最少的年纪。

 

这个人生的时间差,就是蚂蚁的财富密码。各类互联网巨头纷纷转型金融,为用户提供金融的时间价值:把一个人在中老年的收入流提前至中青年。”

 

热锅上的蚂蚁,到底有什么问题?

 

那蚂蚁就不担心”穷人”还不起这高息贷款么?

 

不会的,一是有所谓的大数据;二是更在于其商业模式的美妙之处,即”花呗”可以借着支付宝和淘系带来的高频流量,能低成本的获得大量小额贷款需求的”优质”消费者。

 

一是每人的借贷额并不高,二是支付宝和淘系电商的主流用户还是青壮年。

 

对于初出茅庐的“打工人”,跟随马爸爸的号召“996”去拼一把劳动力,总是能还得起的这人均1.7万的高息贷的;

 

而对于没有收入的在校生,那就更好办了,在征信记录的压力下,中国好父母将承担起最终兑付人的角色。

 

(注意:在昨日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之后,无收入的在校生很难再像以前那样轻松贷款了)

 

在电商巨头们大力推广的消费贷面前,用户很容易成为放贷人的”打工人”,

 

说来惭愧,虽然我作为消费者一直对花呗很有意见,但作为以赚钱为职业道德的投资者,身体还是很诚实的。在当时蚂蚁上市还未中止时,我向同行朋友推荐蚂蚁值得打新的一大理由就是:

 

“今年虽然各位高净值的投资人借着热钱行情都赚翻了,但由于实体经济受制于疫情影响,大量年轻人的收入很惨淡。在他们收入不行且没有啥资产的情况下,借着双十一的营销活动稍微压一压,就能轻易把很多年轻人打成’月光族’甚至是净负债,要想剁手买买买就得来借钱。这样的话,蚂蚁的业绩又能向上冲一波,明年财报还能继续维持很高的业绩增速,不用担心业绩雷”

 

图:前央行行长周小川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见前文

热锅上的蚂蚁,到底有什么问题?

 

有意思的是,当”打工人”在消费主义的号召下借贷消费、满足当下快感的时候;发明消费主义的”资本家”们反而却在精打细算,一边持续开拓新业务,一边在投资上滚雪球。

 

即便”资本家”需要借钱,相较于”打工人”动则15%+的年利率,”资本家”的融资利率也就打工人”的1/3;而对于”钱生钱”的”金融家”,其加杠杆的利率更是只有“打工人”的1/5 (我们在海外能低至1/10)。

 

金融市场是天然”不公平”的,”对强者唯唯诺诺,对弱者重拳出击”是它的本性。若没有外界制约,金融市场能将”恃强凌弱”发扬到极致,我很难理解为何有大佬认为金融监管是多余的

 

 

 

海外的前车之鉴,我们的后事之师

 

相较于国内稳健的金融体系,海外监管在消费贷上有过不少翻车经历。

 

 

  日本

 

在日本经济泡沫后的5年(1990-1995),由于银行信贷开始收紧,叠加日本家庭在经济下行初期抱有过度乐观的预期(认为经济只是短期调整,不用马上降低消费水平),消费贷需求反而不断增加。

 

于是,武富士公司的小贷生意借着经济萧条反而越做越大,成为日本个人消费信贷业最大的公司,并在1996成功上市。

 

1999年,其创始人武井保雄更是以以78亿美的资产名列日本第一,成为了当时的日本首富。

 

详情请见:<日本援助交际泛滥下的消费贷>

 

 

  美国

 

类似于”花呗”,美国的发薪日贷款也是的门槛低、放款速度快的信用贷。只是由于美国发薪日贷款公司的大数据能力和坏账处理能力不足,导致其实际利率还要远高于中国同行。

 

图:节选自巴曙松等学者的论文<美国发薪日贷款演变、监管及启示>

热锅上的蚂蚁,到底有什么问题?

 

他们声称要帮年轻人度过发薪日前几天的窘迫,打着要让年轻人过得更好的口号,以此激发他们的消费欲望,透支未来的钱包。

 

由于发薪日贷款每次都要收取高昂的手续费(砍头息),导致不少中低收入的年轻人一旦用上几次,很容易就陷入利滚利的旋涡中再也出不来。这些沦为重复使用者的美国小贷人,每月的工资还没焐热,就得拿一大部分去偿债,成为资本家的”打工人”。

 

图:节选自巴曙松等学者的论文<美国发薪日贷款演变、监管及启示>

热锅上的蚂蚁,到底有什么问题?

 

美国消费保护局终于意识到了这种诡异的逻辑,开始加强对这类个人信用贷的监管,一手扼住了发薪日贷款的迅猛增长势头。

 

监管的效果立竿见影。在2004年之前,发薪日贷款的规模在几年间里就翻了5倍;而在监管加强后的十多年里,美国发薪日贷款仅增长了15%。

 

而到了2017年,谷歌也开始禁止高利贷产品在其搜索页面发布广告。2019年,Google Play开始禁止应用程序提供年利率大于36%的个人信贷。其他互联网巨头也有跟进。

 

详情请见:<总是忽悠穷人借钱,花呗的广告,为什么这么让人讨厌?>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1K411A7eo

热锅上的蚂蚁,到底有什么问题?

 

相比起美国同行的畏手畏脚,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在这方面就要大胆创新多了。

 

由于国内电商的货币化率已很难再提高,要想进一步提高销售额(增量的透支消费)和利润率(正常利润+消费贷利差),就得提升消费贷的渗透率。

 

在各大App的层层诱导下,很多用户连自己什么时候开通了”花呗”这类消费贷都不知道,防不胜防。

 

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有位外资基金大佬回国看父母,由于海外待久了不熟悉国内套路,结果一不注意就把自己在美团上点的外卖搞成了消费贷分期付款。

 

在淘宝购物的时候也是,系统经常自动默认花呗支付(或是弹窗说有优惠在等你,然后一跟着按过去就成了分期付款),一不小心就中招。

 

便利的消费贷+狂欢的购物节,便成了一组”杀手锏”。在让消费者买更多的同时,巨头赚的也更多了:不仅拉高了成交额,还额外多了一道金融收入。

 

国内持续了十一年的双十一,已是一个全民性的消费狂欢节。其实不止双十一,越来越多的节日已和”消费”紧紧捆绑。

 

巨头们似乎正在给全社会灌输一个原教旨消费主义:即不剁手买买买就是对不起自己;能花钱是证明自己很潮很年轻的一种方式;借钱买买买不是坏毛病,而是自我实现的一种捷径。

 

而随着今年的双十一再次到来,在平台们充足的金融”弹药”和营销大战下,估计又有一批年轻人将从”打工人”、变成”尾款人”,最后终成”还款人”。

 

-End-

 

不过,即便出现了如此多的争议,但投资归投资,我依然觉得阿里可以买(见前文),也继续看好蚂蚁的长期发展。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pHcUWJglbfLrwlCf7PJhHw

疯狂蚂蚁:在危险的边缘试探

疯狂蚂蚁:在危险的边缘试探

来源:雾满拦江
ID:lwwuwuwu

(01)

16年前,马云在达沃斯年会上称:如果需要坐牢,我去。

马云这个“我去”,不是网络流行的感叹语,不是“我不去”的意思,而是“马云去”的意思。

就在那一年,马云启动支付宝,踏上了风险莫测的金融创新之路。

前不久,马云在上海论坛发言,剑指金融监管,一石激起千重浪。

于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了监管约谈。

约谈了。

同时上交所发布暂缓蚂蚁上市的决定。

舆情炸裂,许多人拿出小皮尺,开始测量马云与牢房之间的距离——有自称曾投资过蚂蚁的投资人现身,指蚂蚁的“资产证券化”风险过高,而且从蚂蚁这些年来服务的比例来看,只有20%是服务小微企业,80%全是消费信贷。把这番指控翻译成白话文,相当于指着马云的鼻头骂骗子。

到底发生了什么?马云究竟在干什么?他和监管的冲突意味着什么?

(02)

想知道马云和蚂蚁都干了些什么,须得知道,在蚂蚁提供服务之前,我们是怎样生活的。

没有蚂蚁的时代,你可能急缺一点钱周转,比如家人住院,你要的也不多,就是一万两万的额度,你也不是还不起,这种情况你怎么办?

你走进银行,说一声:你好,我爹病了,想贷一万块钱。

——银行会客气带你出门,向前一指,精神病院24小时不打佯,走好不送。

长期以来,我们没有个人消费业务,当民众遇到手边寸头紧缺,只能自己想办法。

只能民间借贷。

或是亲朋好友拆借。

民间借贷,意味着巨大的法律风险。而亲朋好友拆借,不仅有法律风险,还面临着亲情撕裂的现实。

中国长期以来处于贫困之中,金融救助服务缺位,是个关键要素。

不是说蚂蚁集团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至少,马云给民众带来一个可能,一个暂解燃眉之急的渠道。很多人,包括了年轻人,曾从蚂蚁体系获得帮助。说过了,这个帮助只是暂缓燃眉之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生问题——但如果你仔细看,所有对马云否定的观点,都是要求马云从根本上解决人生社会问题,如果不能,那么马云就是有罪的。

疯狂蚂蚁:在危险的边缘试探

但蚂蚁的意义,旨在于活化社会肌体,加快资金流动。从宏观角度上来说,金融是一个国家的血脉,如果血管不畅,小焉者静脉曲张,大焉者蹬腿咽气,所以没有针对于民众的金融服务体系,国家的经济是一潭死水,民众处于匮乏之中。只有在针对于民众的金融服务体系出现,我们才可以吃饱肚子,一抹嘴巴冲马云破口大骂。

这年月,谁挨骂也不冤。

但蚂蚁体系还是有价值的,这个最好不要否认。

(03)

当我们说蚂蚁有价值,是不是说对马云的指控就是瞎掰呢?

错!

坊间对马云的指控,可是说没一个字冤枉了他。

许多人,其实并没有用过花呗借呗。

疯狂蚂蚁:在危险的边缘试探

如果你用了,猜猜会发生什么?

——你会瞬间接到无数电话,小妹妹,借了2000块信贷还不上是不是?莫急,哥子替你排忧解难,替你还这2000块。

真的假的?

真的,对方真的会替你偿还2000块钱的信贷——只需要你再跟他签署一份你欠他2万元钱的格式合同。

2000块钱的负债,突然间变成了2万……莫要怕,这2万块钱,也会有热心人替你偿还的——当然,你需要再签署一份欠对方20万的格式合同。

接下来还会有人替你偿还20万,但你的负债,已飙到200万。

你就借了2000块钱,买了盒黑人鞋油刷牙,不曾想2000块钱利滚利,滚成了200万,把你害到这境地的人,并不是马云,也不是蚂蚁,而是专一吮食脆弱者鲜血的坏人,可你已经没心情弄到那么明白了,高楼就在脚下,走过去,你就会融化在蓝天里。

假设蚂蚁服务了1亿人。假设这1亿人中,每10个人就有一个脑力不靠谱、遇到坏人就幸福流泪,让人卖掉自己并愉快替对方数钱的人——那就意味着,将有一千万人信用破产,濒临绝路。

一千万人听着不多,可全中国也才10几亿人口。1%的比例,意味你居住的公寓楼内,就有两个家庭被高利贷逼迫。你走在街上,两百米内就有十几个被黑信贷逼到走投无路的人。

疯狂蚂蚁:在危险的边缘试探

可以说非常恐怖了。

如果一定要举个例子,针对于民众的消费信贷,相当于修筑一条路,让我们行走起来方便。可这条路上有拦路抢劫的蟊贼,还有高速飙行撞人的车辆。指控者把这些伤残累累的人士聚集起来,让你对修这条路的人,顿时疑窦重重。这么多的风险,他为什么还要修路?

(04)

再来说说监管。

监管,就是保护那些最脆弱的人,保护那些脑子糊涂,明明才欠2000块钱,就敢在200万借据上签字、让自己陷入绝境的人。

中国法律并不保护超过正常利率的高利贷——可糟糕的是,坏人往往具有极强的法律意识,反而那些脆弱的牺牲者,没有丝毫轨避风险的概念。

疯狂蚂蚁:在危险的边缘试探

此前的监管,是100%监管。核心要义只有一个目标——不允许那些没有偿还能力、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人,借到钱!

可监管者并不知道谁才是那个没有偿还能力、没有自保意识的人。

所以最稳妥的监管——是让所有人都甭想借到钱。

所以我们这个社会,曾长期以来没有针对民众的金融消费服务体系。结果是,一来让国家陷入贫困危机,二来问题并没有解决,被钱逼到绝路的民众,求助金融服务不得而转入了刑事犯罪领域——穷国频发小钱带来的刑事重案,金融服务缺位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疯狂蚂蚁:在危险的边缘试探

至此为止,我们已经把问题梳理清楚了:

第一个:马云是吃螃蟹的人,社会需要针对民众的金融服务。

针对民众的金融服务,能够让许多人走出困境,也能够让国家和民族,走向强大。由此并不会带来什么社会问题,但会让一些社会问题的存量,转移到这个范畴并体现出来。

第二个:脆弱者需要保护。

有针对民众的金融服务体系,弱者会沦为高利贷的猎物。没有金融服务,弱者会沦为刑事犯罪的猎物,因为他们确实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好的社会不能任弱者自生自灭,更不能以他们的牺牲为代价,而是要寻求针对于这类人的保护措施。

第三个,监管就是走钢丝。

金融不创新,经济会窒息。金融瞎创新,风险难逃避。治理国家就是高空走钢丝,在两难之间艰难取舍。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马云和监管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只有他们二者之间,才会相互理解。

回顾蚂蚁风波,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清浅的认知规律,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没有只有好处,却没有一点坏处的事物。人类社会总是向着更高阶的文明行进,而脆弱者也一定是个固定的比例,今天是别人,明天是我们。成就我们自身、国家及未来的,永远只有一个策略,强大啊强大,只有强大,不断的强大,我们才能化解问题,才能为弱者、及我们自身,寻找到最妥贴的保护。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公众号:雾满拦江,ID:lwwuwuwu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jBMaU-frL_cjqBlLtFQM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