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恋爱中的小哲学》摘录

[日]岸见一郎

日本人的图书,还是有一点不大适应。

恋爱也是人际交往的一种形式,与其他形式没有本质区别。

阿德勒:“不幸的爱情故事如此泛滥的原因,大概源于读者内心深处的渴求。”

阿德勒:“人世间所有的烦恼归根结底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Private”这个英文单词的意思是“私人的,个人的”,源自拉丁语“Privare”,释义为“争夺”。如此说来,私人时间只有通过不停的争夺才能得到保证。

恋爱是两个人的课题

阿里斯托芬说,一个人渴望找到被分割的另一半、渴望恢复完整的行为就是“爱”。

阿德勒说:“当人们认识到自己拥有价值的时候,才会鼓起勇气。

婚恋过程不顺利,是因为没有把握好现阶段的人际交往,过去的经历并不能成为感情失败的原因。

无论是认为问题出在过往经历的人,还是觉得没有遇到有缘分的人,他们的共性是认为自己不存在任何问题。

艾瑞克·弗洛姆曾经说过:“爱的问题是能力上的问题,而不是爱的对象存在问题……实际上,人们普遍认为,爱一个人并不困难,但能否找到值得去爱的人是个难题。”

阿德勒说,“愤怒是一种让人与人疏离的情感”

当对方的言行令你不满时,比起保持沉默,不如直接向他抒发自己的情绪,当然,要注意的是表达情绪方式。

因为他们不够自信,不确定自己是否足够优秀,所以才决定要在姿态上比恋人摆得更高

当某方开始主张自己的看法更为正确时,这场围绕着权力的斗争就已经打响。

当愤怒的情绪产生时,两个人之间就已经没有了爱。就算这时两个人察觉到,彼此已经失去了交往当初的浓情蜜意,但如果一方继续主动,他们依旧会产生感情恢复如初的错觉。

生活中有两件事不可强迫他人,即“尊敬”与“爱”。

阿德勒曾说:“将爱情和婚姻视为理想状态或者故事的幸福结局,本就是一种错误。两个人结合在一起时,将开启这段关系中的种种可能。”

婚姻是否幸福,关键在于两人婚后的努力。

关于被娇惯坏的孩子们的婚姻生活,阿德勒如此解释道:“这就像两个不愿给予却又期待收获的人站到了彼此的面前。因而,他们认为彼此没有得到对方的理解。他们认为,人生必将如自己所期待的那样发展。他们还认为,如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人生就失去了意义。

黑暗并不是有形之物,因此我们无法消除它。但想要摆脱黑暗,用光照就可以了。恋爱也是一样,我们无须纠结怎样去驱逐黑暗(问题所在),而是应该主动投身光明(学习正确的恋爱方式)。

阿德勒认为,在爱情里能成为真心伴侣的人,从不认为有必要牺牲他人来夸大自己的价值。[1]他们不会通过考察对方的经济条件来寻找爱人,更不会为了抬高自己的价值去寻找爱人。

爱情可以被称为狂热(mania)之事,它有着其不合理的一面。但一个人会爱上谁,并非是由一时冲动造成的,而是先有了爱这个人的决心。如果人们能从这个视角来看待问题,就能更准确地理解恋爱中的种种现象。

重要的不是被爱,而是要勇敢去爱。爱不是自然和冲动的产物。即使理想的爱的方式与现实相隔甚远,但通过了解,现实中的爱情也许就会因此改变。理想之所以为理想,正是因为它不同于现实,却又是改变现实的方向和动力。

人无法“拥有”爱,只能够体会爱。而且,关于爱的体验是不断流动的,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

既然爱是一场体验,那么努力就是不可或缺的。但这份努力的目标是为了构筑良好关系,绝不是令人痛苦。也就是说,这份努力本身就是愉悦的。

共同努力着的两个人,可以在同一个地方享受同一段“富有生机的时间”。

爱,属于典型的“存在”形式。在神话里,燃烧的柴火所代表的神之爱火是不会燃尽的。在现实生活中,若是想要保持人与人之间的爱不被燃尽,必须时时添柴生火。这是在促进爱情更新的实践。爱情需要时时更新,但“爱情”本不是任何人的所有物,只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因此,爱情不会枯竭。

但在恋爱当中,你必须是无可取代的。要说失恋为什么会痛苦,那是因为人们知道,在对方心中,自己竟然可以被替代。

人们应该知道,两个人在一起,是因为能够共同经历人生从而收获喜悦。即使对方不爱自己,自己的价值也不会消失。换句话说,自己的价值不是通过对方的爱得来的,只是对方的存在让自己的存在变得更加鲜明而已。如果双方都这么想,两个人之间便不存在互相依赖,能够建立理想的恋爱关系。

真正懂得爱的人,认为独自生活是没有意义的。当所爱之人出现,他们才获得了生存的价值。

所谓自立,不等于只有自己才能完成某件事,也绝不是单单凭借自己的力量去生活。比起考虑自己的人生,人们应该多考虑两个人的未来。比起实现自己的幸福,更应该为了成全两个人的幸福而奋斗。

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是能互相唤起共鸣的关系。

在阿德勒眼中,“巩固爱情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会丰富伴侣的人生,使他变得安宁而快乐

爱首先是一种能力,然后还需要勇气加持。至此,如果你能够懂得爱的本质,并鼓起勇气去实现它,就一定能收获爱情带来的幸福。

阿德勒认为,比起自己,人们应该更关心他人,这是恋爱和婚姻幸福的唯一基础。当人们把关心更多地倾注在恋人身上的时候,两个人之间就已经建立起了对等关系。

人们不可能在所有事情上都做到互相理解。在此前提下,阿德勒认为,应该用他人的眼睛看,用他人的耳朵听,用他人的心去感受。他表示,相互共鸣非常重要,人们应当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

最重要的并不是想法是否相同,而是想法不同的时候该如何应对。

在商量这种事情时,你必须知道,理解对方和赞成对方不是一回事。也许你做不到赞成对方,但你首先要理解他的想法,至少摆出愿意去理解的姿态。

人类是没有心灵感应的。长远来看,如果总是不主张自己的看法,一定会导致关系的恶化。

同理,即使两个人互相爱着对方,如果不说出口,就什么也无法传达。如果还没有开始交往,就更应该把自己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当你决定将心意传达出去,不要试图去投出变幻莫测的变化球,而应该把一颗直线球坦率地投给对方。

要进行良好的沟通,不仅是指能跟人口齿流利地交流。最重要的是,要感觉得到自己可以在对方面前保持自然真实的自己。

让一段关系长期维持下去,并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种结果。如果两个人珍惜活在当下,不将种种过往以及未来的计划放在心上,那么,他们的关系也会比较稳定。

如果把每次见面都当作和对方的初见,那么两个人一起度过的时间就变成“被激活的时间”。

所谓“尊重”,是不管有没有困难、是否身患疾病,也不管他的理想与我有何不同,都愿意把对方当作自己生命中的重要存在,并决心与之交往。

因为是同伴,才会关心对方,想为之奉献、与之合作,所以一定把对方看作“同伴”,而不是“敌人”。

阿德勒这样定义爱情和婚姻:“爱情和婚姻是人类合作的精华,它不仅是两个人为了各自的幸福而合作,也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合作。”[

沉默无法让人知道你需要帮助,所以请认真地说出自己的需求。想帮助别人时,只需要问一句“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吗”就可以了。如果能做到这些,人际关系是不会变糟的。

为了克服孤独和死亡,人们才会选择去爱。

人不能一个人活着,而只能在与他人的羁绊中活下去。明白了这一点,相爱的两个人就开始了“我们”而非“我”的人生。一旦开始了这样的人生,即使失去了对方,即使死亡把两个人分离,我们仍然能感受到与对方的羁绊,从而变得不再孤独。

赢了江山输了你

2020年的最后一天,包叔是搂着枕头看跨年晚会度过的。那么多晚会,央视还是要看的。每当看到一溜主持人站在一起,心头只涌起四个字:

国泰民安。

今年的跨年盛典,独家冠名商是宝能汽车。片头中,主持人们走进方舟级SUV观致7,驶进大裤衩,那一刻,差点让人相信,中国制造又回来了。

不是每年的跨年晚会都有独家冠名商的,去年是百度,往前,是碧桂园森林城市。再往前,是国美。冠名跨年晚会的那年,国美失去了那个鹰视狼顾的精神领袖。

三个月前,宝能入选了“品牌强国工程”。一起入选的企业,还有茅台、华为、京东、中粮等一批牛叉企业。宝能自己说,他们是作为制造业入选的。

但宝能汽车或许挺失望,无论是国美还是碧桂园森林城市,冠名这事都让他们火了一把。但在12月31日那天登上热搜的,却是“董卿好美”四个字。

网友们太不给面子了,听着歌,赏着舞,难道不应该为中国制造业操点心吗。

这时候,我们应该想起另外一个人。在宝万之争接近尾声的时候,宝能系的实际控制人姚振华对《财新》的记者说:

我是一个知识分子,干的都是踏踏实实的事。

1

宝能控股集团2020年最后一次晨会,依旧是在深圳宝能中心大厦4401会议室召开的。

往常主持召开晨会的,是集团总裁级别高管。但那天,只在重大节点才参会的董事长姚建辉,走进了44层这间最大的会议室,宣布了一条震惊的决定:

我在宝能系其他公司股份全部送给我哥姚振华;

宝能控股剥离出宝能体系,更名莱华控股。

简单点说,姚建辉要把宝能传统的地产开发业务带走,与哥哥正式分家。

会上提到的莱华控股,是一家早在1995年就成立的公司,现在的董事长,曾是姚建辉的秘书。

接下来,宝能控股现有的架构、人员将整体转移到莱华。

分家的一个迹象是,过去宝能两大地产平台宝能控股和宝能城发,全部在宝能汽车大楼办公。但是2019年后,双方分开办公了。

东西北三面全部有“宝能”LOGO的宝能中心,向阳面一直空荡荡的。姚建辉在会上说,位置最正的南面,是他专门为莱华留的。

公司旗号都要改了。会议室的打工人立刻明白,这一次,姚氏兄弟真要切割干净了。

2020年,宝能控股的地产业务销售额是122亿左右。新平台莱华控股连LOGO还没有设计好,姚建辉就已经大胆提出把莱华做精做强,目标是:

三年内实现总资产过千亿,净资产二百亿。

类似flag,他们已经立了好多次了。两年前媒体就报道过,宝能地产要在2022年之前完成上市,规模做到行业前八,利润超过400亿元,公司估值要超过5000亿。

现在,留给小姚老板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2

至于为什么要和哥哥彻底分家,姚建辉在晨会上说得很清楚,彻底剥离这事,他考虑了整整三年。他说自己和大哥的经营思路还是有差别:

大哥总想搞个大新闻。

在2015年7月之前,没几个人听说过宝能。但此后一年,宝能系入侵万科、敲门格力、举牌南玻,贡献了无数新闻头条。那几年光以宝万之争作为毕业论文的学生,就有60多位。

2019年,宝能集团总资产已高达4500亿,年收入881个小目标。掌控这个商业帝国的灵魂人物,就是姚振华和姚建辉两兄弟。兄弟俩虽性格各异,风格不同,甚至连追求也不同,却一直兄贤弟悌。

这几年整个宝能系的职业经理人一茬接一茬地换。但弟弟姚建辉的地位始终没有动摇过,在宝能集团、钜盛华公司等核心公司担任董事。

甚至,姚振华还从宝能控股彻底退出,将其交给了姚建辉,自己重新成立了宝能城发。

但经历过这么多波折之后,两兄弟经商理念分歧越来越明显了。就像包叔和兽爷,在煎饼应该刷甜面酱还是蒜蓉酱的问题上,终究是闹翻了。

大姚一直想干大事、做大企业,通过具有未来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搞大投资。具体地搞实业、赚慢钱,这不是大姚喜欢的:

要嫖就嫖娘娘,要劫就劫皇上。

所以创立前海人寿、收购万科、造汽车,这些大新闻,都是大姚干的。

但大姚高薪招聘的人,到小姚这边基本上看不上,觉得薪水高、不落地、不务实。小姚并不太关注长远的事,他更看重每个项目是否有钱赚,尤其关注的是深圳的土地储备、项目的利润最大化。宝能控股的核心业务还是土地开发。深圳几个项目都是等到地价、房价上涨几倍后才拿出来卖的。

这从俩人的拿地风格,就能看出来。

2008年和2012年,姚建辉通过两次蹊跷的股权拍卖,拿到了大连奶牛场老板陈谷嘉在深圳南山区一块200多亩的住宅用地,折合楼面价只有445元/平米。

这个项目开发五年了,项目单价已经从每平米六万五,涨到了十万。项目去年的销售额,占了宝能控股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

而大姚拿地,越来越多是以产业的名义拿,大开大合,刚成立没几年的地产平台宝能城发的官方介绍里说了:

充分调动宝能集团旗下高端制造、国际物流、综合开发、民生服务四大产业板块资源。

有媒体统计过,2017年至今宝能以造车的名义,至少已经拿下了15000亩工业用地。

除了宝能控股之外,小姚老板还控制了另一个香港上市公司宝新置地。

2015年,姚建辉通过实际控制的离岸公司,一步步控制了香港上市空壳公司新体育。从此之后,一些列宝能系公司频繁向新体育注入地产项目。

2019年,新体育正式更名为宝新置地,而姚建辉已经是这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并持有宝新七成股份了。

宝能的朋友说,宝新置地旗下的十几个地产项目,都是宝能系之前的优质资产。比如南宁宝能城,2013年拿地时楼面价才1000元,如今售价已经涨到一万八。但7年过去了,开发进度只完成了大约八分之一。

姚建辉说,新平台还会沿用过去宝控的体系。毫无疑问,做精做强的手段,自然还是以前的套路:

低价拿地,捂盘开发。

3

有些人啊,走着走着就散了。哪怕是兄弟。

通过宝万之争一战成名后,大姚老板就和以前不太一样了。包叔粗略统计了一下,光是2018年,姚老板就见了3位现任及离任省部级领导,6位市委书记、市长。

谈笑有高官,往来无王石。那些重要会见的主题,大部分围绕两件事:

科技园;汽车生产基地。

宝万之争以前,姚振华在集团官网上最重要的两次亮相,一次是出席无锡宝能城的开工奠基仪式,一次是因为给母校华南理工捐建了一座楼,姚老板前去揭牌。

宝能的朋友说,就在最近几天,宝能收购了安徽猎豹汽车有限公司。这是湖南猎豹汽车第二大整车生产基地,拿下这块资产,宝能只用了大概12个亿。这个朋友兴奋地说:

全牌照造车,要开始了。

在杭州、昆明、广州、贵阳、西安,宝能都声称要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动静最大、进度最快的,是西安。在这里,宝能说要投资400亿元,规划产能100万辆。

三年过去,真车的影子没见到,但宝能汽车制造基地附近的”汽车小镇”项目已经开盘了。两个月前,媒体报道说,西安的汽车生产基地将在明年6月份实现量产。但总投资额变成了98亿,设计总产能也缩水了一半。

一个多月前,发改委发了一份文件,要求各地发改委上报新能源汽车的投资情况。其中第三条明确点名宝能:

详细报告宝能等企业2017年以来在当地投资和拟投资建设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项目情况。

宝能的朋友说,他们当时吓坏了:给发改委的回函,来回改了几个通宵。在这份回函里,宝能承认了虚假宣传、产能注水。但他们一再强调:

但我们有车,我们真的在造车!

据宝能控股一位朋友透露,连小姚老板都经常说,宝能城发建设产业园的思路并不靠谱。

果然,发改委的这个文件出来一个月后,关系一直不错的兄弟俩,就决定要分锅吃饭了。

在分家的会议上,姚建辉说这事自己已经考虑了整整三年。翻翻新闻就知道,整整三年之前:

姚振华拿下观致51%的股权,正式踏入造车圈。

人生最痛苦的是,可以说服发改委,但说服不了自己弟弟。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c7dBDVI7c9szM3EPVgXOg

全球粮食大减产,6.9亿人在挨饿,会爆发粮食危机吗?

基辛格说过一句话:如果把主粮作为武器,对于那些被援助的国家来说,要不屈服,要不绝育,要不饿死。

粮食问题一直是个超大问题,跟空气似的,充足的时候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如果稍微有点问题,就会是个惨绝人寰的大问题。到时候就不是简单买粮食的问题了,人家可能有粮食也不卖,先让你签了卖身契。

印度和苏联都遭受过这样的待遇,都是粮食危机的时候被要挟,又不能不答应,所以我们就要努力避开这种尴尬的处境。

1

 粮食危机会发生吗?

全球范围内,会;

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不会。

2020年联合国发布《世界粮食安全与营养报告》里说,全世界6.9亿人遭受饥饿。

原因也不复杂,全世界产的粮食够吃,但是全世界贫困国家的粮食不够吃。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浪费,宁愿喂狗或者扔掉,也不给贫穷国家。一方面给他们运过去要花钱,另一方面贫穷国家也根本没有钱购买,当然了,人家也没义务不喂狗去养别的国家穷人。

就算救济粮运过去,贫困地区往往又遍地军阀和恶霸,想把粮食顺利发放到基层还比较困难。

而有些国家纯粹就是作死,比如印度。印度自己的工业化程度低,每年需要大量的外汇购买发达国家和中国的工业零部件(印度的电池就依赖中国),不然他们的电厂和水电站运行都有问题;还得用大量的外汇买武器。

但问题是印度没有合适的出口创汇产业,只有靠出口粮食,这就导致他们的粮食问题更严重了,印度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还出口?

对,思路就是这么野。印度每年国内都饿死人,就是因为他们把粮食卖出去创汇,国内不够吃了。这段时间印度闹得乱哄哄的农民上街,也跟这事有关。

我们上一篇文章正好提到了这个逻辑,所有国家的第一步,都是资本积累。毕竟你差别人一大截的情况下,你需要大量的钱来购买能源、运输、农业和机械等设备,以及能生产这些设备的母装备,类似车床什么的。

举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每个稍微成规模的国家都需要大量的设备来挖煤炼钢打隧道,因为“能源-运输-工厂-农业”四个环节是一个整体,有了煤才能炼钢,有钢和水泥才能修路建工厂,有了工厂才能生产化肥和其他各种东西,这也是一个现代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当初中国从苏联引进156个项目,后来从西方引入设备的“43方案”,都是这种基础项目。

如果没有能源、农业和机械相关的技术和设备,国计民生也就保证不了,国民也没法操作现代化设备,也就不可能进化出更高级的东西。比如我国每年花很多钱买国外的软件和实验设备,工厂引入发达国家产线,如果老百姓不接触这些东西,中国就没法在这些东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问题是钱从哪来?只能拿一些自己的特产去跟别人换。毛主席时代是准备通过农业补贴工业来突破这个低层次循环,造成了巨大的人道灾难。改开那时候缺外汇缺美元,当时的领导想用中国的大庆石油去换国外的机械,不过石油明显不够,一筹莫展。

后来计划经济研究所的王建写了一篇文章,《关于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想》,得到了高层的认可。

中国开始在沿海搞来料加工生产,积累外汇,然后继续去国外买技术和机械来提高内力。现在时髦的“内外双循环”,其实早在1985年的论文里已经被提及,毕竟发展经济的目的是让本国老百姓将来能多消费多欢乐,不是为了让西方过上不劳而获的幸福生活。

回到本文主题,很多国家的粮食危机,其实就跟这些国家要搞现代化有关。他们需要买国外的技术,自己又没啥好出口的,只好卖粮食,导致本国粮食不够用。这也是网上常见的那个问题的答案,“同样是十亿人口大国,为啥印度在出口粮食,我们在进口?”,因为我们已经走完了工业化前两个阶段,不需要卖血了,印度还得卖。国际上还给那些自己粮食都不够吃,但一直在搞出口的国家起了个名,“饥饿出口”,大家体会下。

也就是说,全世界范围内,有些国家是因为真穷,有些国家是因为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必须用粮食换其他工业品,人为制造了饥荒。不过好在印度人有个优点,不咋吃肉,也不觉得吃肉是什么好事,所以肉类消耗很低,每年还能向海外出口肉牛(白色神牛当然不会出口)。

2

 阻碍粮食产量的因素是什么?

首先是气候原因。

现在正处于一个全球变暖通道里。中国长城以北变暖后,竟然恢复了绿色,比如山西、陕西、甘肃的很多地方都绿了。这也是过去千年里的一个循环,冰河期北方会变成黄土高原,游牧部落活不下去就会进入中原劫掠;变温暖后就会重新变绿,中原军队就可以去游牧区屯垦,反击游牧民族。

尽管高纬度的种植环境有改善,但中国处在江淮的粮食产区现在7、8月的温度如果已经很高,温度稍微有点上升,就会破坏原有的平衡,地表蒸发会加大,又因为季风原因,降水减少,伏旱加剧,导致这个时期的水稻生长受到影响。这些都会导致中纬度季风地区的水稻产量下降。问题是水稻在我国粮食产量里占主要地位,而全世界粮食产出也都主要依赖中低纬度地区。

此外还有小麦。我专门查了下相关的学术研究,发现国际上已经对这类问题有很深的研究。一般认为,温度每升高1℃,全球小麦产量平均降低5.7%,目前,全球小麦年产量超过7亿吨,产量下降5.7%即意味着全球每年损失近400万吨小麦。

不但如此,气候变暖还会导致水平面上升,海水向内陆倒灌,盐碱地也向内陆扩展,沿海地区的农作物生长也会随之受影响。所以说全球如果真的变暖,长期看来可能是个麻烦事。

不过这几年有观点认为全球变暖可能跟人类没关系,地球在过去几万年里一直都这样,一会儿冷一会儿热,二氧化碳也一会儿多一会儿少。

事实上对于地球来说,这些都无所谓。我们经常听说一句话,说是地球上所有核弹爆炸,地球就完了。其实这也是夸张了,所有核弹爆了后,释放出来的能量大概相当于100亿吨TNT爆炸。

至于100亿吨TNT啥意思,大家可能觉得不直观,其实2004年有一次印度洋地震,相当于1800亿吨TNT当量的炸药爆炸,可见人类这点核弹对地球影响不大,地球随便一个大火山喷一下,都能喷出百亿吨TNT的能量。而且广岛核爆炸之后,草木和动物并没有受影响,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之后,更是万物也疯长。用丁仲礼教授的话说,人类只能毁灭自己,毁不了地球。

回到粮食话题,影响粮食产量的另一个原因是耕地变少。

原因有很多,比如工业用地占了粮食用地;比如大量施肥,导致土质退化;此外还有沙漠化,工业废料排出导致土地污染彻底不能种粮食。包括我国的东北黑土地,也严重退化。

发达国家现在工业废料问题不严重,主要是因为他们把高污染企业迁走了,迁到欠发达地区去,这样欠发达地区就非常尴尬。如果承受了污染,能发展起来还好;如果承受了污染,还没发展起来,那就太悲催了。不过发展不起来是大部分国家的宿命。

这也是为啥这几年不少企业迁到了东南亚,因为中国政府不能接受他们继续污染了。

 

3

 我国的困难和机遇

我国已经实现了从2004年以来的“十六连丰”,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6.64亿吨,需求在6亿吨。也就是说有0.64亿吨左右的盈余。

这事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方面我国确实是保险的,粮食明显够吃。

另一方面也能看出来,也不是特别保险,毕竟只盈余0.64亿吨。我国现状是很多人的肉食和蛋奶摄入严重不足,跟美国那样的发达国家没法比,就算大家能按照一线城市老百姓的水准过日子,那肉类需求都会爆棚。

事实上我国这些年的肉类需求一直是上涨趋势,每年的肉类消耗也是不断上升,找了张图,大家感受下这可怕的上升趋势。

全球粮食大减产,6.9亿人在挨饿,会爆发粮食危机吗?

美国政客指责中国的一个问题也在这里,说中国人如果全部过上美国那样的铺张浪费的生活,那地球根本支撑不住。言外之意,全地球养美国,美国酒醉金迷是合理的,但如果其他人也那样生活,就是不对的。美国人这么想问题,倒也正常,不过有少量国人也这么想,真够贱的。

美国人说这话虽然无耻,不过实实在在的一个问题是我国确实需要在粮食产能上有突破,不然想全民吃肉确实有点难。解决方案我们一会儿再说。

此外最大的问题是大豆。

中国在加入WTO之后,主动放弃了大豆种植,一方面因为既然要跟别人做买卖,就得买人家的东西,互通有无;另一方面中国种大豆效果不太好,跟美国没法比,而且如果中国也种大豆,那主粮就会少2.7亿吨大米(这个说法有好几种,本文采用了比较折中的一种)。

而且美国的大豆实在是太便宜了。在2002年有个数据,美国的大豆成本是2.66美元每蒲式耳,对外销售的价格是1.74,我的天,你们啥时候见过卖东西比成本价低1/3的?而且不是少量销售,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最大的农业国赔本甩卖、倾销,这谁能受得了?谁敢敞开市场跟美国对耗,都能被耗死。我国干脆自己不种了,直接进口,重点保其他的主粮,又省钱又高效。

不过当时大豆需求低,后来越来越高,到现在每年需要上亿吨,严重依赖美国和巴西:

全球粮食大减产,6.9亿人在挨饿,会爆发粮食危机吗?

也正是因为中国对大豆的需求逐年上升,美国种大豆的激情也越来越高(美国的大豆60%卖给中国),而且巴西也很积极,为了多卖大豆,把雨林都烧了,发疯似的种大豆:

全球粮食大减产,6.9亿人在挨饿,会爆发粮食危机吗?

巴西烧雨林种大豆这事我一开始以为是个段子,后来发现不是,巴西已经烧了好多年,并且法律规定了每年可以烧多少雨林种大豆。

有很多人不太明白,我们进口那么多大豆来干什么?

我们吃的很多大豆油、植物油,都来自进口的大豆;我们吃的猪肉、牛肉、羊肉的精饲料,也基本都来自这些进口大豆产生的豆粕。如果大豆供应受影响,肉价就会上涨。

全球粮食大减产,6.9亿人在挨饿,会爆发粮食危机吗?

既然中国产量太低,只能是购买,中国现在缺口最大的一块就是大豆。中国粮食网公布的数据,中国2020年进口一亿吨粮食,进口的粮食里,2/3是大豆。

而且美国在粮食控制方面很厉害,就跟我们前段时间提到的铁矿石一样,这玩意也不是自由市场。铁矿石供应全世界主要靠四家公司,澳大利亚占三家,所以经常搞事。

而粮食供应也是四家,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还有法国路易达孚。大家看出来了吧,世界粮食市场也是寡头市场,并且跟政府的关系不明不白,这几家企业的高管很多都从政去政府当高官去了。

而且这些粮商不仅对别人狠,对美国人自己也非常狠。大家一般直觉感觉美国那边的农场主应该是很风光的,一个人有那么大的一块地,其实不是。他们每年也被粮商压得死死的,每年年初从银行贷大量的款买种子、农药、化肥等等,到了年末弄不好就破产了,有个调查,美国每年自杀好几百农民,基本上都跟欠银行钱还不上有关。

美国那边的农场这些年也在加速合并变大,尤其今年,大量农场破产,很多小农场主破产之后就被大农场主给兼并了。这些年买卖越做越大,农民们却赚不到钱,心情不好,都成了川总的铁粉。

以前有经济学家蠢到说中国没粮食可以去国际上买,可见脑子成啥样了。国际上有几个潜规则,如果你不缺某样东西的时候,他们互相竞争卖给你,甚至低于成本价都卖,你一旦缺了,人家几个立刻一起搞你,这倒是有点像银行,从来都嫌贫爱富,你没钱的时候一毛钱都别想从银行借出来,能借那也是高利贷,将来要用喜儿抵债,你有钱的时候他们求着你贷款。

这也是为啥我国一直不遗余力搞定自给自足。只有你不依赖别人的时候,别人才没法敲诈你,也没法让你签卖身契;如果你活不下去了,别人让你签啥你就得签啥,管你卖儿卖女卖肾,而且不能问,一问就是一堆大词,左手一个“市场经济”,右手一个“又没人逼你”。

4

 那有啥办法来保障粮食安全呢?

也是两个层面。

一是自己得学会种地。

学会种地这事其实很复杂。在德国,一个农民可以种五千亩地,美国1%的人口就能完成产量4.4亿吨的主粮。我国江淮地区已经有大型种植区能赶上美国和德国的水平,东北也有部分大农场能达到欧美水平,但是绝大部分地区还落后一些年,不过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在机械方面赶超问题倒也不是太大。

这也是为啥我们经常说,将来大家都去从事第三行业,没有农民了,粮食会不会有问题?当然不会有问题,一百个农民的效率都赶不上一套联合收割机,所以接下来中国最关键的事情就是研究电,理论上只有有电,就啥都干得出来,我理解这些是为啥大资本今年都在布局光伏的原因。

全球粮食大减产,6.9亿人在挨饿,会爆发粮食危机吗?

这是机械化层面的;还有信息化和生物化层面的。

这一点最会玩的是荷兰人。荷兰地少人少,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粮食出口国。这主要是他们会种地,利用高度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精准控制环境,同时运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做到完全封闭种植,可以无视自然条件,有电就能种地,就跟地下大麻作坊似的,给植物开着紫外线灯,一滴一滴往作物盆子里滴养料和水,精细到了极点。荷兰人的生产效率比欧洲其他地方高五倍,你们感受下。

 

全球粮食大减产,6.9亿人在挨饿,会爆发粮食危机吗?

就算荷兰发生了核爆,幸存下来的荷兰人还可以利用风能发电后继续种地。我们要学习荷兰人这种种起地来不择手段的优良品质,毕竟种地是我们的种族天赋,不能丢。

其次要从市场层面寻求办法,跟美国相比,中国的农业水平成本实在是太高,技术水平太低,农民依旧太多,那种分成小份的农民个体种地一点前途都没有,最后肯定是大农场集中种地,让农民去当城市里当工人,这个不是我说的,大家如果平时关注这类新闻,包括央视一直在讲,还有个问题,央视一直也在讲,产权问题,这个比较复杂,不展开了。

而荷兰那种农业需要大量的投资,不是大量,应该是天量,研究技术,安装设备,培育种子,都需要钱,而且不是小钱,是大钱。

这也就接上了我们那篇《资本有打劫欲,节制资本就是节制打劫》,最后还是得依赖大量的资本投入,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灭了资本,而是让它去正经地方呆着好好干人事,而不是天天想着放高利贷。

5

 尾声

中国现在粮食安全倒也没问题,但是向上攀爬压力很大,如果几亿人都要改善生活,现在的粮食肯定不够,但是我们肯定会继续改善,在种地方面,我国人民从来不含糊。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确实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土地增量有限,不过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还真不是土地少,而是种地种的太粗放,亩产都达不到发达国家水平,农药和化肥用的太猛,进步空间非常大。

不但种地达不到发达国家水平,连养猪也达不到,养猪这事这段时间正在请教期货高手,等我研究明白了,给大家解释下,这里边门道也非常深。

不管咋样,居安思危吧,中国粮食之路任重道远。不过落后从来也不是问题,虚心搞起来,已经走了这么远了,不怕继续走下去。而且有差距从来也不是坏事,接下来又有一波造富神话在这里诞生,大家留意下,那些政府铁了心要搞的事,到最后都是巨大的机会,通信,互联网,芯片,光伏,电动车等等。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得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多谢阅读。
如果转载本文,文末务必注明:“转自微信公众号:九边”。
 

拼多多·小镇做题家·大秦帝国 || 价值观

2021年的第一个工作日,网上就被一条新闻刷屏:拼多多员工猝死。

 

根据网友爆料,猝死的是一名买菜女员工,年仅23岁。这已经再一次刷新我们对“过劳死”认知的年龄下限了。

 

从前两年开始,广为人诟病的“996”,在“拼多多”的新工作模式面前,甚至显得有点温情脉脉,根本不算什么了。

 

拼多多·小镇做题家·大秦帝国 || 价值观

截图出自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内卷难道已经到达这么疯狂的地步吗?

 

1/3

 

员工张某霏猝死新闻刷屏后,知乎上@拼多多 官号发声:

 
“你们看底层的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我一直不以为是资本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问题,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你可以选择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选择安逸带来的后果,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们都可以。”

拼多多·小镇做题家·大秦帝国 || 价值观

之后又将该贴迅速删除。

 

稍晚一点,@拼多多 出了官方声明,表示,自己从未发在知乎上发表过网传截图的官方回应,还坚决反对截图上的观点,对逝世的张某霏表示了哀悼和痛惜。

 

但旋即,@知乎小管家 发布了消息,声明知乎账号上的@拼多多,是如假包换的官方账号,就是官网发布的。不得己,@拼多多 再度发表声明,称是某个外包活动的员工拿到了官方账号,在知乎上自问自答。——也就是说,连临时工都不是,就是一个搞活动的外人,以@拼多多 的官方名义发的。

 

拼多多·小镇做题家·大秦帝国 || 价值观

这么看来,大V@周玄毅 说得很对:

 

“你想想现在已经内卷到什么程度了——为内卷辩护的人,连临时工都不算,是大厂外包的。”

为什么大家会本能地不相信@拼多多 的辩解?事实上,不光要看他们怎么说,怎么危机公关,更要看他们怎么做。

 

网友@文仔Eleven表示

“这位员工所处多多买菜业务线,实行的是硬核奋斗模式。即:一周工作7天,一周6天的超级大小周模式。没错,就是13天休1天再13天……且每天工作时间不得低于10小时,每个月硬性要求工作时间不低于300小时。当时已经在互联网圈炸圈了。”

 

其后还有网友补充:

“不是的,买菜不是超级大小周。多多买菜是全周无休的;而且工作时间不低于300小时是拼多多其他团队的要求,内部叫做“本分303”。多多买菜是不低于400工时。”(@DearWong_

 

“内容属实,不过每天不低于10小时需要更正一下,应该是不低于12小时。而且买菜今年春节全员留守,都不能回家过年。”(@危险的零食

拼多多·小镇做题家·大秦帝国 || 价值观

截至目前,#为什么年轻人要加班#已经成为微博热搜第一的话题,热搜前10中,更是有3条都和年轻人加班有关。

 

难怪很多人都在感慨:这就是以钱换命。还有人说,干满五年挣了钱就走。很不幸,这个姑娘刚毕业工作不久就猝死了;你确定你能在这种工作强度中活五年?

 

从那份@拼多多 的“非官方声明”来说,其实代表了很多人的心态:

 

1. “以命换钱”,也算公平。

 

2. 你不干,大把人来干。所以企业根本不需要人性化。

 

3.《劳动法》何在?不存在的。只要大家还想要工作;只要大家还想着离开了以后去下一家企业的话,也不想留下“举报东家”的“恶名”。不会有人举报的;甚至这样的大厂,也有足够应对的律师和公关人员。

 

拼多多·小镇做题家·大秦帝国 || 价值观

截图出自《未生》

2/3

 

很多人故意混淆概念,把完全自愿的“为钱卖命”,和企业强迫的996,甚至超级大小周、月工作时间超400小时这种令人发指的规定混为一谈。

 

在企业内部的“为钱卖命”,如果自愿,不妨理解为:每天8小时是一个工资档次,每天10小时是一个工资档次,12个小时又是一个。升级的话,也在各自的层级内自洽,不会因为你选择了8小时工作制就被末位淘汰;除了钱少一点,各方面的待遇均正常。所有选择都是双方信息对称的。——这样姑且可以称为自愿选择。

 

即便如此,也不该还有“每天工作16个小时”之类的选择,因为严重戕害他人身体健康的制度,不属于合法的“自愿”。

 

拼多多·小镇做题家·大秦帝国 || 价值观

截图出自《我要准时下班》

豆瓣里,还有一个热门帖子《组内已混进一个为拼多多洗地的hr》,表明自己是拼多多前员工的身份,帖出了很多内部帖子,说明,这位不幸猝死的女同事,是拼多多品牌组校招,独生女,入职时间不长,收入也就是一万出头。后面多个留言证实其真实性。

 

这种拼命说猝死员工收入很高的“洗地策略”,也颇为符合许多人的想象:人为财死,值得。

 

但如果真相是:累到猝死,也没有多少钱呢?

 

拼多多·小镇做题家·大秦帝国 || 价值观

截图出自 /《我要准时下班》

 

996的时候,曾经引起过一轮关于劳动力剥削的问题。很多人直到现在还是没想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996,不是自愿的,不是自愿的,不是自愿的。

 

在8小时工作制的时候,你加班是有加班费的,你按时回家是天经地义的。

 

996,不给加班工资,没有劳动保障,你的超时劳动理所当然;晚上八点开会,晚上十一点交PPT,凌晨一点钟修改好报表,全都理所当然。你想做个正常人,有正常的生活?你就等着挨批、被边缘化、扣工资、甚至被炒掉吧。

 

拼多多·小镇做题家·大秦帝国 || 价值观

截图出自/《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你以为你有选择“为钱卖命”的自由吗?不,你只有“为资本家卖命”的自由和从此找不到工作的自由。多余的钱,是没有的。

 

前述的那种做法,“你不干,大把人来干”,似乎有点道理。但他们的历史没有学好。

 

他们大概忘记了,为什么会有“劳动法”?为什么会有劳动时间限制、有危险劳动保障、最低工资标准?那是世界范围的工人阶级,从19世纪起,一次又一次地反抗、罢工、起义,一批又一批的工人被绞死,用生命换来的。

 

拼多多·小镇做题家·大秦帝国 || 价值观

截图出自 /《我要准时下班》

 

在进入19世纪后,英美国的产业革命,直接造成了工人阶级生活的贫困、疾病和死亡。工人劳动时间长,每天达12-15小时,而且没有休息;工人为了缩短工时,提高工资,矛盾冲突日益明显,捣毁机器,罢工斗争不断发生。

 

而中国,在二十世纪早期,就有了汉阳兵工厂罢工和延续时间最长的省港大罢工了,也加入了这种历史洪流。

 

8小时工作制,是工人阶级资产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1866年9月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工人代表大会上,根据马克思的倡议,首先提出”8小时工作制”的口号。一战后,为多个国家陆续采用。

 

拼多多·小镇做题家·大秦帝国 || 价值观

1866年9月3日,第一国际在日内瓦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参加这次大会的有第一国际的22个支部和11个其他工人团体的代表,共60人。

 

中国则在1994年7月5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将新工时制度上升为国家的法律制度,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工时制度。”

 

另外,中国的双休日,是从1995年5月1日起实行的。

 

——看来,大家都忘了这些历史吧?我们依然是工人阶级啊,不要忘了“打工人”的初心。

 

拼多多·小镇做题家·大秦帝国 || 价值观

截图出自《东京女子图鉴》

就算早年,资本家们也不缺“劳动者”,没有壮年劳动者,就招女性,招童工,反正不缺。夏衍写的《包身工》里,也不缺想当“包身工”的,毕竟还是有一口饭吃的;外面大把贫困得连饭都吃不上的小孩想当“包身工”呢。

 

但是,这就说明它的残酷是合理的存在吗?

 

不是所有的事都能用“市场决定”去遮羞的。生命权、生存权、尊严、自主选择权,都是底线。

 

3/3

 

如今,我们的内卷到极致,就是韭菜们为了争取做韭菜的资格,恨不能说:吃我,吃我,我最嫩!

 

拼多多·小镇做题家·大秦帝国 || 价值观

截图出自《未生》

 

不仅是拼多多,比拼多多更牛的大厂,虽然稍为没有这么苛刻,总体精神也是一以贯之的。华为、阿里、百度、腾讯等企业,都曝出各种各样的“996”“35岁退休”之类的内政,无非就是用最短的时间,把甘蔗所有的汁全都榨干净,再把残渣扫走。

 

这已不是新鲜事了。

 

现在越来越少年轻人,能在大城市留下来了。以前只要上了211以上的大学,留在大城市还是很有希望的;但现在,大家都早早绝了这个念,回家乡二三线城市找工作了。因为,普通的工作,普通的收入,根本应付不了一线城市的物价;进了互联网或科技大厂,收入倒是高了,但研究生毕业后也就工作个七八年,就得自己滚蛋,面斥不雅;也留不下来。还能怎么办?

拼多多·小镇做题家·大秦帝国 || 价值观

截图出自《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想起微博上有人问的一个问题:

 

大家都在骂拼多多模式,有人敢骂衡水中学模式吗?

 

这真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话题。

 

不敢。

 

所以“拼多多模式”,也不仅仅是资本家的无耻掠夺这么简单,整个中国社会都内卷到极致。竞争极为激烈,而且是在无效,或者说边际效率极低的情况下竞争,再无一丝的推进了。

 

拼多多·小镇做题家·大秦帝国 || 价值观

截图出自《我要准时下班》

 

想想看,如果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是依靠所有员工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计算着上厕所时间得来的,这个企业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该有多差?对社会能有多少俾益?如果员工不能靠更好的产出,而是拼你每天工作了十六个小时,他每天工作了十七个小时,这样的竞争,有啥意义?

 

如果高考的竞争,在1分之间,有三万个人在竞争,这种丝毫不能区分和遴选优劣的差别,却可能耗费和数百万考生的青春和生命。不是毫无价值的内卷又是什么呢?

 

这种竞争,不叫竞争,叫烧柴。

 

拼多多·小镇做题家·大秦帝国 || 价值观

截图出自 /《我要准时下班》

 

由此,我想到现在最热门的电视剧《大秦赋》,里面对大秦一统各种歌颂。但实际上,“天下苦秦久矣”,这是两千年来的盖棺定论,推不翻的。

 

这里,我不想多谈历史了。秦始皇在平定六国,天下长年战争,百姓孤苦无依的情况下,马上就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建宫室,修皇陵,固轻百姓力矣!

 

秦始皇之所以马不停蹄地四处开工,是有一个基本观念的。他是想取消人的属性,把每个人都当作是没有任何情感的工蜂,绝对服从。早在商鞅时期的”立谤木“来立威一事当中,就体现了法家的态度:你批评君王的政策,该死;你夸君王的政策,也活罪难逃。因为百姓只有服从的天职,怎么能有想法?

 

拼多多·小镇做题家·大秦帝国 || 价值观

截图出自《大秦赋》

 

老百姓是什么?在他眼里,就是柴火,烧了就行了,纯粹是消耗性的资源,不用补给,不给任何休养生息的机会。死了就换一批就好了。

 

当然,老百姓也是人。他们会痛,会逃,会受不了,会反抗。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以后的君王,从小的教育,都是拿秦朝作为反面教材:骨子里再怎么剥削,还是在表面留一口气,表现一点仁政。所谓的”外儒内法“,就是被秦始皇吓出来的。

 

拼多多·小镇做题家·大秦帝国 || 价值观

截图出自/大秦赋

 

当然,你知道我说的不是拼多多,也不仅是拼多多。

 

不以史为鉴,就会再次犯傻。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5Z1s2ClBp7PZ0vzZqJ90EA

从python2.7向 python3 转换(by《笨办法学python3》)

大嘎好,半吊子程序员从网线的这一端向您问好。

过去的还是会过去,就像时间,就像流水,就像python 2.7

终于还是要向python3切换

网上搜索了一下,还是用《笨办法学python3》这个文档开始吧。地址在:https://www.bookstack.cn/read/LearnPython3TheHardWay/spilt.1.learn-py3.md

————以下是书里的摘录部分的分割线———-

程序员总是自诩为数学天才,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他们是数学天才,他们就会去研究数学,而不是去写那些 bug 连篇的网站框架以便能开上豪车。

打印: print(“xxxxxxxxx”)

print(“Hens”, 25 + 30 / 6)

格式化字符串,只需要在“”前加上f,表示 format

somear = "world"

print( f"Hello, {somevar}")

.format()也可以格式化

joke_evaluation = “Isn’t that joke so funny?! {}”

print(joke_evaluation.format(hilarious))

print(“How old are you?”, end=’ ‘)

age = input()

# 我们在每一个打印行末尾放一个 end=' ' ,是为了告诉 print 不要另起一行。

y = input("Name?") 提示信息在()内

age = input("How old are you? ")

命令行参数

from sys import argv
script, filename = argv

argv 和 input() 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取决于用户在哪被要求输入,如果是在命令行,就用 argv。如果你想让它们在程序已经运行的情况下用键盘输入,那就用 input()

读取文件

txt_again = open(file_again)

print(txt_again.read())

txt = open(filename) 会返回文件的内容吗? 不会。它其实是创建了一个叫做“文件对象”(file object)的东西

exists。它会基于一个字符串里面的变量文件名来判断,如果一个文件存在,它就会返回 True,不存在就会返回 False

from os.path import exists

exists(to_file)

  • close – 关闭文件,就像编辑器中的 “文件->另存为”一样。
  • read – 读取文件内容。你可以把读取结果赋给一个变量。
  • readline – 只读取文本文件的一行内容。
  • truncate – 清空文件。清空的时候要当心。
  • write(‘stuff’) – 给文件写入一些“东西”。
  • seek(0) – 把读/写的位置移到文件最开头。

用 32 个比特来编码一个 Unicode 字符 , 一个 32 位比特的数字意味着我们可以存储 4,294,967,295 个字符(2^32), 这对任何一种人类语言,甚至外星语言来说,都够用了

next_lang = line.strip()

raw_bytes = next_lang.encode(encoding, errors=errors)

cooked_string = raw_bytes.decode(encoding, errors=errors)

DBES”这个辅助记忆词吗?“Decode Bytes, Encode Strings”,解码字节==》字符串,编码字符串==》字节( 有字节要字符串,解码字节,有字符串要字节,编码字符串 )。

你需要做的就是记住如果你有原始字节,那你必须用 .decode() 来获取字符串。

关于while语句

  • 保守使用 while-loop,通常用 for-loop 更好一些。
  • 检查一下你的 while 语句,确保布尔测试最终会在某个点结果为 False。
  • 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把你的 while-loop 开头和结尾的测试变量打印出来,看看它们在做什么。在这个练习中,你要通过以下三个检查来学习 while-loop:

if语句的编程习惯,

if 语句的规则:

  • 每一个“if 语句”必须包含一个 else。
  • 如果这个 else 永远都不应该被执行到,因为它本身没有任何意义,那你必须在 else 语句后面使用一个叫做 die 的函数,让它打印出错误信息并且死给你看,就像我们上节课做的那样,按照这个思路你可以找到很多错误。
  • “if 语句”的嵌套不要超过 2 层,最好尽量保持只有 1 层。
  • 把“if 语句”当做段落来对待,其中的每一个 if, elif, else 就跟段落中的句子一样。在每句前后留一个空行以作区分。
  • 你的布尔测试应该很简单,如果它们很复杂的话,你需要将它们的运算事先放到一个变量里,并且为变量取一个好名字。

如果你遵循上面的规则,你就会写出比大多数程序员都好的代码来。

python的数据类型

//地板除法(商向下取整)2 // 4 = 0

继承的大多数用法都可以用组合(composition)来简化或替换。并且无论如何都要避免多重继承

以下三个关键词需要加强一下

with-as 语句

lambda 创建一个短的匿名函数

yield

—–再结合总结一下—————————

1:print() 变成了函数

2: 默认使用UTF-8编码,不需要 u”xxxx” 这样子了

3:增加一个地板除运算符 // , 如 9//4 = 2

4:异常处理 , 只有继承 BaseException 的对象才可以被抛出

try:
  raise TypeError("xxx")
excpt TypeError as err:
  print(err)

5:不等于运算符只能使用 !=

6:增加bytes类型

b=b'中国'
type(b)
s = b.decode()
b2 = s.encode()

其他只有等实际中遭遇到再详细了解,目前感觉python2升到python3并不是太大的变更

应该问题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