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恋爱中的小哲学》摘录

[日]岸见一郎

日本人的图书,还是有一点不大适应。

恋爱也是人际交往的一种形式,与其他形式没有本质区别。

阿德勒:“不幸的爱情故事如此泛滥的原因,大概源于读者内心深处的渴求。”

阿德勒:“人世间所有的烦恼归根结底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Private”这个英文单词的意思是“私人的,个人的”,源自拉丁语“Privare”,释义为“争夺”。如此说来,私人时间只有通过不停的争夺才能得到保证。

恋爱是两个人的课题

阿里斯托芬说,一个人渴望找到被分割的另一半、渴望恢复完整的行为就是“爱”。

阿德勒说:“当人们认识到自己拥有价值的时候,才会鼓起勇气。

婚恋过程不顺利,是因为没有把握好现阶段的人际交往,过去的经历并不能成为感情失败的原因。

无论是认为问题出在过往经历的人,还是觉得没有遇到有缘分的人,他们的共性是认为自己不存在任何问题。

艾瑞克·弗洛姆曾经说过:“爱的问题是能力上的问题,而不是爱的对象存在问题……实际上,人们普遍认为,爱一个人并不困难,但能否找到值得去爱的人是个难题。”

阿德勒说,“愤怒是一种让人与人疏离的情感”

当对方的言行令你不满时,比起保持沉默,不如直接向他抒发自己的情绪,当然,要注意的是表达情绪方式。

因为他们不够自信,不确定自己是否足够优秀,所以才决定要在姿态上比恋人摆得更高

当某方开始主张自己的看法更为正确时,这场围绕着权力的斗争就已经打响。

当愤怒的情绪产生时,两个人之间就已经没有了爱。就算这时两个人察觉到,彼此已经失去了交往当初的浓情蜜意,但如果一方继续主动,他们依旧会产生感情恢复如初的错觉。

生活中有两件事不可强迫他人,即“尊敬”与“爱”。

阿德勒曾说:“将爱情和婚姻视为理想状态或者故事的幸福结局,本就是一种错误。两个人结合在一起时,将开启这段关系中的种种可能。”

婚姻是否幸福,关键在于两人婚后的努力。

关于被娇惯坏的孩子们的婚姻生活,阿德勒如此解释道:“这就像两个不愿给予却又期待收获的人站到了彼此的面前。因而,他们认为彼此没有得到对方的理解。他们认为,人生必将如自己所期待的那样发展。他们还认为,如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人生就失去了意义。

黑暗并不是有形之物,因此我们无法消除它。但想要摆脱黑暗,用光照就可以了。恋爱也是一样,我们无须纠结怎样去驱逐黑暗(问题所在),而是应该主动投身光明(学习正确的恋爱方式)。

阿德勒认为,在爱情里能成为真心伴侣的人,从不认为有必要牺牲他人来夸大自己的价值。[1]他们不会通过考察对方的经济条件来寻找爱人,更不会为了抬高自己的价值去寻找爱人。

爱情可以被称为狂热(mania)之事,它有着其不合理的一面。但一个人会爱上谁,并非是由一时冲动造成的,而是先有了爱这个人的决心。如果人们能从这个视角来看待问题,就能更准确地理解恋爱中的种种现象。

重要的不是被爱,而是要勇敢去爱。爱不是自然和冲动的产物。即使理想的爱的方式与现实相隔甚远,但通过了解,现实中的爱情也许就会因此改变。理想之所以为理想,正是因为它不同于现实,却又是改变现实的方向和动力。

人无法“拥有”爱,只能够体会爱。而且,关于爱的体验是不断流动的,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

既然爱是一场体验,那么努力就是不可或缺的。但这份努力的目标是为了构筑良好关系,绝不是令人痛苦。也就是说,这份努力本身就是愉悦的。

共同努力着的两个人,可以在同一个地方享受同一段“富有生机的时间”。

爱,属于典型的“存在”形式。在神话里,燃烧的柴火所代表的神之爱火是不会燃尽的。在现实生活中,若是想要保持人与人之间的爱不被燃尽,必须时时添柴生火。这是在促进爱情更新的实践。爱情需要时时更新,但“爱情”本不是任何人的所有物,只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因此,爱情不会枯竭。

但在恋爱当中,你必须是无可取代的。要说失恋为什么会痛苦,那是因为人们知道,在对方心中,自己竟然可以被替代。

人们应该知道,两个人在一起,是因为能够共同经历人生从而收获喜悦。即使对方不爱自己,自己的价值也不会消失。换句话说,自己的价值不是通过对方的爱得来的,只是对方的存在让自己的存在变得更加鲜明而已。如果双方都这么想,两个人之间便不存在互相依赖,能够建立理想的恋爱关系。

真正懂得爱的人,认为独自生活是没有意义的。当所爱之人出现,他们才获得了生存的价值。

所谓自立,不等于只有自己才能完成某件事,也绝不是单单凭借自己的力量去生活。比起考虑自己的人生,人们应该多考虑两个人的未来。比起实现自己的幸福,更应该为了成全两个人的幸福而奋斗。

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是能互相唤起共鸣的关系。

在阿德勒眼中,“巩固爱情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会丰富伴侣的人生,使他变得安宁而快乐

爱首先是一种能力,然后还需要勇气加持。至此,如果你能够懂得爱的本质,并鼓起勇气去实现它,就一定能收获爱情带来的幸福。

阿德勒认为,比起自己,人们应该更关心他人,这是恋爱和婚姻幸福的唯一基础。当人们把关心更多地倾注在恋人身上的时候,两个人之间就已经建立起了对等关系。

人们不可能在所有事情上都做到互相理解。在此前提下,阿德勒认为,应该用他人的眼睛看,用他人的耳朵听,用他人的心去感受。他表示,相互共鸣非常重要,人们应当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

最重要的并不是想法是否相同,而是想法不同的时候该如何应对。

在商量这种事情时,你必须知道,理解对方和赞成对方不是一回事。也许你做不到赞成对方,但你首先要理解他的想法,至少摆出愿意去理解的姿态。

人类是没有心灵感应的。长远来看,如果总是不主张自己的看法,一定会导致关系的恶化。

同理,即使两个人互相爱着对方,如果不说出口,就什么也无法传达。如果还没有开始交往,就更应该把自己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当你决定将心意传达出去,不要试图去投出变幻莫测的变化球,而应该把一颗直线球坦率地投给对方。

要进行良好的沟通,不仅是指能跟人口齿流利地交流。最重要的是,要感觉得到自己可以在对方面前保持自然真实的自己。

让一段关系长期维持下去,并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种结果。如果两个人珍惜活在当下,不将种种过往以及未来的计划放在心上,那么,他们的关系也会比较稳定。

如果把每次见面都当作和对方的初见,那么两个人一起度过的时间就变成“被激活的时间”。

所谓“尊重”,是不管有没有困难、是否身患疾病,也不管他的理想与我有何不同,都愿意把对方当作自己生命中的重要存在,并决心与之交往。

因为是同伴,才会关心对方,想为之奉献、与之合作,所以一定把对方看作“同伴”,而不是“敌人”。

阿德勒这样定义爱情和婚姻:“爱情和婚姻是人类合作的精华,它不仅是两个人为了各自的幸福而合作,也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合作。”[

沉默无法让人知道你需要帮助,所以请认真地说出自己的需求。想帮助别人时,只需要问一句“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吗”就可以了。如果能做到这些,人际关系是不会变糟的。

为了克服孤独和死亡,人们才会选择去爱。

人不能一个人活着,而只能在与他人的羁绊中活下去。明白了这一点,相爱的两个人就开始了“我们”而非“我”的人生。一旦开始了这样的人生,即使失去了对方,即使死亡把两个人分离,我们仍然能感受到与对方的羁绊,从而变得不再孤独。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