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追求安全感,高手拥抱不确定性

作者:何加盐

来源:何加盐(ID:ihejiayan)

 

有很多人,毕生都在追求安全感,为了得到对未来的确定性,他们愿意做任何事情。

 

而另一些人,则非常能容忍不确定性。他们对世界的复杂有深刻认识,善于接受不确定性,并且习惯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作出决策。

 

后一种人,更容易成为成功的政治家或企业家。

 

任正非把华为管理哲学的核心归结为“灰度理论”。马化腾也把腾讯的成功归因于“灰度哲学”。

 

所谓“灰度”,是介于黑和白之间的一种状态。世间万物的发展、每个人的特质、每个团队的情况,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其中有广阔的灰色空间。

 

幼稚的人采用黑白二分法来看世界,就像小孩看电影总要分出好人和坏蛋一样。

 

而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认识灰色、接纳灰色。

 

因为,灰色才是世间万物发展的常态。

 

 

我最近写了“TMD三部曲”(今日头条、美团、滴滴创始人的故事),3篇都是万字长文,对他们的成长历程,有非常完整的梳理。

 

在研究张一鸣、程维和王兴的成长经历时,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三个人都很善于应付不确定性,但是成长的过程又各有不同。

 

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是典型的技术宅男出身,特别冷静和理性,甚至被同学朋友称为“机器人”。他喜欢规律化和程序化的东西,不能忍受不确定性。

 

他很喜欢程序员这份工作,就是因为确定性:你输入代码,电脑帮你输出结果。只要没有bug,结果是完全可控可期的。

 

在《财经》记者小晚的采访中,张一鸣曾说:

 

“我不喜欢不确定性,这与我程序员出身有关系,因为程序都是确定的,但事实上CEO是焦虑的最终承担者。”

 

所以,从程序员转型当CEO之后,张一鸣曾经非常痛苦。因为CEO每天都要在不确定性中做决策。

 

后来张一鸣认识到:“它反正是个概率分布,你就做最佳决策就行了。”

 

正是这一认识,让张一鸣完成了从程序员到CEO的蜕变。如果不是学会了应对不确定性,张一鸣后来不可能做出今日头条——因为今日头条面临的政策、法律、行业竞争的不确定性,都无比巨大。

 

普通人追求安全感,高手拥抱不确定性

张一鸣/图源:百度百科

 

滴滴创始人程维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最初的程维,特别喜欢看战争类书籍。他用看待战争的方式来看待商业竞争,面对竞争对手,他凌厉地进攻,拼得你死我活。

 

在早期程维的理解中,战争就是你死我活,一定会有一个明确的结局。

 

后来才慢慢发现不对劲。滴滴与快的和优步的两场惨烈大战,虽然都取得了胜利,但是也让程维焦头烂额,筋疲力尽。

 

在经历过痛苦的争斗之后,滴滴合并了快的和优步。现在,滴滴的董事会是中国公司里面,阵容最豪华,利益格局最复杂的。尤其是阿里和腾讯都在其中占有重要席位。在这两大巨头之间斡旋,实在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所以程维也认识到了,以前那种一切战斗都会有一个确定结果的想法,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在《财经》记者小晚的采访中,程维说:

 

“老实说,过去我看了很多战争的书,研究战争的方法论,一切都是为了赢,为了生存。但慢慢我意识到最高明的策略不是在一个黑暗的森林里和所有人博弈,敌人是打不完的。”

 

他甚至不再看战争史的书,改看物理和生物书。对此,他解释道:

 

“军队和战争教你最极致的输赢的手段。但生物系统、物理系统,它们的复杂性人类无法定义。今天你能够理解它最底层的规律,你就能够轻松,如果你不理解,它就会崩溃,各种崩溃就会让你很痛苦。”

 

在一次公开演讲中,程维感叹:

 

“创业者是最不容易的一群人,他就像推开一扇门,外面是漆黑一片,那条路是不清晰的,要时时刻刻一边摸索,一边认知,一边修正。不确定性是应该的,所以你必须是一个乐观主义的人,你必须是一个有一点无畏的人,因为在做没有人走过的事情。”

 

作为行政管理专业出身的阿里销售员,程维对不确定性的接受,一开始就比张一鸣要高,但是也要经历过惨烈的厮杀,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个问题。

 

普通人追求安全感,高手拥抱不确定性

程维/图源:百度百科

 

美团创始人王兴,则更早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他对不确定性的容忍,似乎与生俱来。从一开始创业,他就无所畏惧,不断尝试新的东西,毫不害怕失败。

 

他常常引用的一句话是“Only the dead have seen the end of war”,意为,只有死者才知道战争的结局。

 

他极力推崇的一本书,是《有限和无限游戏》。有限游戏有一个明确的结局,而无限游戏,则没有谁输谁赢,可以一直玩下去——这就是他眼中的竞争。

 

看不到结局的游戏,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没法忍受,但是王兴却乐此不疲。

 

王兴对不确定性的接受度,可能和他的家庭情况有关。在一两岁的时候,王兴的父亲就成为当地有名的万元户,后来又发展为亿万富翁。王兴成长的过程中,从来都不用为钱发愁。

 

普通人追求安全感,高手拥抱不确定性

王兴/图源:百度百科

 

这种优越的家境,给了王兴底气。让他不管怎么创业失败,都毫无畏惧。因为家庭可以随时为他托底。这种条件是张一鸣和程维不具备的。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具有安全感,他未来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会比较高。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普通家庭的孩子在这方面就不行。

 

张一鸣和程维的父亲都是当地基层公务员,最多只能称得上小康家庭。他们曾经也拼命追求确定性,但是最终,他们都克服了自己内心的焦虑和恐惧,学会了与不确定性共舞。

 

所以,接纳不确定性,克服焦虑和不安全感,是可以学会的。

 

 

任正非也是经历过痛苦的挣扎和无数次的碰壁,才明白了这个道理。

 

在《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篇文章中,任正非提到,他小时候最崇拜大力神和项羽,这种凭借个人力量可以掌控一切的个人英雄主义,成为他学习和效仿的对象。

 

直到后来碰得头破血流,他才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的政治内涵。他说:

 

“想起蹉跎了的岁月,才觉得,怎么会这么幼稚可笑,一点都不明白开放、妥协、灰度呢?”

 

到了四十多岁时,任正非“不是不惑,而是前程充满了不确定性。”

 

但他还是一头扎进了这个不确定的洪流之中。

 

创业三十多年来,尽管华为屡创奇迹,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通信企业和第二大手机企业,但任正非从来不觉得可以高枕无忧,他内心里总是充满忧患。

 

在华为蒸蒸日上的时候,他专门写了《华为的冬天》,警告大家要准备过凛冬。在云淡风轻的时候,他做出极限生存的假设,从操作系统、芯片等各方面,都为最坏的情况做出准备。

 

任正非说:“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未来,但仍要大胆拥抱未来。面对潮起潮落,即使公司大幅度萎缩,我们不仅要淡定,也要矢志不移地继续推动组织朝向长期价值贡献的方向去改革。”

 

对灰度的深刻认识,让任正非在管理公司时,采用了“灰度哲学”。在一次名为“管理的灰度”的讲话中,任正非提出:

 

“(领导人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

 

“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普通人追求安全感,高手拥抱不确定性

任正非/图源:百度百科

 

无独有偶,马化腾也专门做过一个《灰度法则的七个维度》的演讲。

 

他说:“在腾讯内部的产品开发和运营过程中,有一个词一直被反复提及,那就是‘灰度‘。”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交融、瞬息万变的大生态,企业作为互联网生态里面的物种,需要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各个方面都具有与生态系统汇接、和谐、共生的特性。

 

从生态的角度观察思考,我把14年来腾讯的内在转变和经验得失总结为创造生物型组织的“灰度法则”,这个法则具体包括7个维度,分别是:

 

需求度、速度、灵活度、冗余度、开放协作度、创新度、进化度。”

 

普通人追求安全感,高手拥抱不确定性

马化腾/图源:百度百科

 

实际上,腾讯的产品开发,一直都遵循着灰度原则。灰度理念贯穿了从开始设计到最后产品上线的全过程。灰度测试,也是所有互联网公司开发产品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不确定性下的灰度,既是世界的本质,也是商业运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同时还是企业管理和产品开发的方法。

 

 

上面讲的都是企业和企业家。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面对不确定性,都要在灰度中生存和做决定。

 

我们在高中要选择文科还是理科,高考结束要填报志愿,大学里碰到喜欢的女孩要决定追还是不追,大学毕业要选择什么工作,工作中要决定跟随哪个领导甚至派系,工作几年后要决定要不要跳槽,跳槽时要决定是换个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或者干脆自己创业……

 

在我们的每一个决定中,不确定性始终存在,因而我们会感到迷茫和焦虑。为了求得内心的安全感,我们会付出很多。

 

有些人因为太过追求安全感,只愿意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永远不愿意往未知的地方迈出一步。

 

他们会短暂得到对自己命运的控制,看起来似乎得到了安全感。但是我们把时间拉长,会发现这种安全感脆弱得不堪一击。

 

不管是金钱、事业,还是感情,更大的回报,往往位于更不确定的深灰之中。

 

当你选择了风险很低的收入流,你就丧失了变得富裕的机会。当你选择了稳定的工作,你就丧失了事业辉煌的机会。当你为了抓住感情上的安全感而过高要求,对方反而会离你而去。

 

要变得更成功,我们不是什么事情都做,而是求各种可能性之下的最优解。这个最优解,是一个概率分布,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字。

 

普通人会去追求一个百分之百的结果,而高手则追求概率上的优势。普通人在失败时痛不欲生,高手则调整策略,继续寻求下一个概率优势。

 

当你能够接受不确定性,也就能够接受失败。你会更勇敢地去追一个优秀的女孩,会更大胆地跳槽,会更魄力十足地创业。

 

 

人类曾长期生活在森林、稀树草原和农村,几十万年的进化压力,让我们形成了追求确定性的本能。

 

但是,这一本能更适合于居住在森林或稀树草原的裸猿,或者农业时代的农民。而今天我们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开着汽车,用着智能手机,上着互联网,过着高度商业化的生活。

 

今天的竞争,与森林和草原已经截然不同。应付不确定性成为新的需要。对确定性的追求,成为了我们需要克服的一种人类天性。

 

普通人追求安全感,高手拥抱不确定性

 

我把如何应对不确定性,分成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接受世界的不确定性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世界会因一些微小因素的变动,而发生很大的变化;“薛定谔的猫”告诉我们,事物发展不是确定的,而是量子态的叠加;“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告诉我们,世界总是在变得更加混乱无序。

 

因此,我们生活的世界,很多事情都是不确定的。这对于强迫症来说,真是一个不幸的消息。

 

但客观事实就是如此,我们谁也无法改变,只能够去接受它。

 

我们需要认识到,我们的辛苦努力,有时候不一定会带来意料中的回报,不管是感情还是工作中,都是如此;不存在一个稳定不变的生活和“铁饭碗”的工作;有时候,人们会有喜出望外的好运气或突如其来的横祸……

 

请记住,没有非黑即白,灰色才是世界的常态。

 

第二层次: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如果世界是不确定的,那么我们自己也不必是十全十美的,因为,你不知道怎样的你,更适合未来的世界。

 

所有成功的产品,都不是一开始就完美无缺的,都是先满足一个或少数几个最关键的需求,然后再通过不断的测试和反馈去迭代优化。

 

如果乔布斯最初因为屏幕易碎而不敢推出苹果手机,他就不会开创伟大的智能手机时代。

 

任正非和马化腾,都是允许下属犯错,允许产品失败,才会有企业的不断进步。那些不允许下属犯错的企业,都倒闭了,或者正在倒闭的过程中。

 

对于家庭和个人也是。我们要容忍自己、父母、配偶、孩子的缺点。

 

有些家庭会在孩子养育和教育问题上经常吵架。其实认识到世界的不确定性,就会发现这样毫无必要。

 

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这一点特别重要),怎样的教育方式都可以,并没有说某一方的观点就一定对或者错。因为我们并不知道一个孩子形成怎么的性格和习惯,才是未来最合适的。

 

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容忍不确定性,意味着我们没必要去刻意讨好人。

 

通常来讲,我们不愿意和人起冲突,是因为不知道冲突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归根到底是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在背后作祟。

 

内心强大的人,就不会惧怕这种不确定性,他们在交往中,可以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绪,维护自己的利益。

 

第三层次:打造安全边界

 

由于世界有太多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建造安全边界。

 

华为就是在云淡风轻时,做出极限生存的假设,给自己设定了很大的安全冗余。虽然要付出很大代价,但这保证了极端情况下它还能存活下去。

 

马化腾也是会让几个项目组同时研发某一个产品,这样成本很高,但是他认为需要容忍这种浪费。

 

微信开发时,就是几个团队内部竞争,最后张小龙成功了。

 

但是我们不能说其他几个团队做的事情没有意义,因为这正是灰度之下,提高成功可能性的概率优势选择。

 

在日常生活中,打造安全边界,意味着我们要多存点钱,多学点知识,多交些朋友,多锻炼身体。同时,也要允许适度浪费(不光是对物品和钱财,还有感情、教育、时间 等等),给自己、家人和员工更多自由。

 

你的安全边界越宽广,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就越从容,应对突发状况越轻松。

 

这就是为什么王兴能毫无顾忌地一次又一次创业,哪怕失败了十几次还能坚持不懈;也是为什么华为能够在美国的全力打压下依然屹立不倒——因为它有“备胎计划”。

 

第四层次:培养强大的决断力

 

环境是灰色的,但决定是黑白的。天气预报会说今天降水概率50%,你不可能拿着50%的伞出门。你要么拿伞,要么不拿。

 

人生和企业的决定,都是如此。

 

我们每天都在要动荡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大量的决策。

 

以企业为例。企业家需要每天决定:上哪种产品、用哪种营销模式、开拓哪条渠道、提拔哪个高管、采取什么激励方式。这些时刻都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如果企业家没有强大的决断能力,企业是无法长久生存的。

 

要做出好的决策,需要有良好的决断能力。

 

决断能力来自于你对世界的认知。你对世界运行的规律越了解,对人性的认识越透彻,对商业发展的分析越深刻,你做出来的决定,在概率上优势就越大。

 

有时,我们会凭直觉来做判断;也有时候,我们需要详细地分析,找很多数据、画很多表格、听很多意见来帮助决策。不管哪一种方式,都需要我们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认知。

 

所以,保持学习、观察、交流、思考,对我们永远都重要。

 

第五层次:帮助人们应对不确定性

 

人们在电梯里会紧盯着显示屏,确认到了几楼;在十字路口会看着倒计时,确认还有多少秒变绿灯。尽管这样并没有为我们节省时间,但我们的焦虑会减少很多。因为它们给予了我们确定性。

 

很多公司因为帮助人减少不确定,而提高了用户体验。如星巴克让顾客横向排队,使每人都可以看到店员准备饮料的过程;银行和医院会有叫号系统,让你随时知道前面还有多少个人。

 

而到了互联网时代,大部分的互联网生意,都是在解决不确定性问题。

 

淘宝解决的是,你不确定一个地方有没有你喜欢的商品,以及价钱是否便宜;京东解决的是,你不确定买到的东西是不是正品,以及什么时候送到;滴滴解决的是,你不确定走到路边有没有车,以及要等多久。

 

从这个角度讲,你自己最厌恶或恐惧的不确定性是什么,它可能就是一个新的生意的起点。

 

你不确定什么时候会生病,以及到那时有没有钱治病,因此有了医疗保险。

 

你不确定哪里可以遇到想结婚的异性,以及她/他的情况是否和你匹配,因此有了世纪佳缘。

 

你不确定酒店有没有空房间,以及价钱便宜还是贵,因此有了携程。

 

为什么现在最大的生意是向青少年贩卖梦想、向女人贩卖美丽、向中年人贩卖焦虑、向老年人贩卖长寿?

 

因为这些是不同的人群面对的最大的不确定性。

 

你能帮助人们应对多少不确定性,就能获得多大的成功。

 

 

让我们对上面内容做一个总结:

 

世界的发展是不确定的,而人类的本能是追求确定。这就要求我们有时候要想办法克制本能。

 

能不能拥抱不确定性,是高手和普通人的关键区别之一。对不确定性容忍度越高的人,从事政治和办企业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收益会更高。

 

老一辈的任正非、中生代的马化腾、新生代的王兴,都是应对不确定性的高手。张一鸣和程维,也经历过从追求确定,到拥抱不确定的转变,这让他们成长为更好的企业家。

 

应对不确定性有五个层次,一是接受世界的不确定;二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三是打造安全边界;四是培养强大的决断力;五是帮助人们应对不确定性。

 

从现在开始,放开心扉,学会容忍不确定性吧。

 

拥抱不确定,给自己更多自由,给人生更好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管理的灰度》,任正非

2.《灰度法则的七个维度》,马化腾

 

作者简介:何加盐,一个专门研究牛人的牛人。曾在政府工作,后创立咨询公司,现为咨询顾问,公众号写手。和你一起了解牛人是怎么炼成的,从牛人的经历与方法中,获得思维与认知的提升。了解牛人,学习牛人,成为牛人,从关注何加盐开始。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YMAqdPbTDwRjEss2_SIxg

撑不下去的时候,去菜市场走走

撑不下去的时候,去菜市场走走

作者 | 每晚一卷书
6月初,我的大学同学阿仓,在深夜发了一条朋友圈:“我活着是为了什么?”
 
当时我感觉他有点不太对劲,就打了通电话过去。
 
原来他最近正经历着人生的至暗时刻。
 
一开始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他搞砸了公司的项目,本来就对他不满意的领导借机把他开除了。
 
正巧又碰上情感的问题,大学期间一直谈到现在的女友把他甩了。
 
事业和情感上的双重打击,让他整天陷入焦虑和失眠的痛苦中。
 
朋友圈也都是消极和厌世的画风。
 
后来他突然消失了一段时间,我担心他挺不下去,但始终联系不上他。
 
直到一个礼拜后,我看到他发的另一条朋友圈我才放下心来:
 
“看到有这么多人为了生活努力着,我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
原来那天他生病,输液所在的诊所,正对着菜市场的大门。
 
听着菜贩子们卖力的吆喝声,看着带着一脸疲惫走进菜市场的下班族,还有白发苍苍仍守在摊位前的老人,他突然释然了。
 
朋友的经历让我想起古龙说过的一句话:
 
“如果一个人走投无路,心一窄,想要寻短见,就放他去菜市场。”
 
撑不下去的时候,去菜市场走走
凌晨3点的菜市场:
没有人不辛苦,只有人不喊疼
网上有个很火的说法:“没见过凌晨3点的街道,不足以谈论人生。”
 
比起凌晨3点的街头,凌晨3点的菜市场,更能让你看清生活的真相。
 
当我们还沉浸在梦乡的时候,商贩们已经开始了他们一天的工作。
 
他们需要尽早赶去市场进菜,因为一旦去晚了就只能选择别人不要的“剩菜”,而菜的质量和摊位的选择对他们来说无比重要。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新闻。
 
宁波象山的一个菜市场,没有固定的摊位。菜贩子们为了抢到好摊位,每天都是天没亮就起来排队。
 
等到开门的时候,就一股脑涌入市场。
 
撑不下去的时候,去菜市场走走
有人用随身携带的物品去占位置,也有人直接用脚去占位置,更有甚者直接趴在心仪的摊位前。
 
场面混乱且滑稽。
有网友觉得可笑:“他们就像小学生抢东西一样,好幼稚。”
也有网友觉得夸张:“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为了一个摊位有必要吗?”
 
可看完视频我只感到心酸。
成年人,谁不好面子,谁不想要体体面面地生活。
 
但生活何时给过任何人体面。
 
那个不足3尺的小摊位,也许是他们整个家庭一天的收入来源。
 
他们的身后站着他们的父母和妻儿,生活的重压下,他们没有选择,只能去争、去抢。
 
还记得前段时间走红网络的“背猪汉”朱启伍吗?
 
撑不下去的时候,去菜市场走走
 
每天凌晨4点他都会准时到达菜市场门口,把一头头猪背到内部的摊位上。
 
他从事这行已经十年有余,现在是东山农贸市场唯一的“背猪工”。
 
其余的同行都因体力问题转行了,唯有他一人坚持下来了。
 
一头猪大约重300到500多斤,生意好的他时候一早上要背30多头猪,总计上万斤。
 
无法想象这个已经45岁,体重才110斤的男人是如何承受少则300斤,多则500斤的重量。
 
是他天生的力气大吗?并不是。
 
他说自己私下拼命锻炼身体,只为在背猪时能够抓牢猪。
 
超出体重4倍的猪肉压弯了他的整个身子,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个工作太辛苦,但他却做的十分满足。
 
面对记者采访时,他甚至有些得意地说道:
“这份工作挺适合我,靠着体力活,我养活了一家人!”
他的这份乐观和坚强感动了无数人。
 
正如有些网友说的那样,他背着的,其实是责任和担当。
 
想不开的时候,就去凌晨的菜市场走走,看看那些同样困于生活却依然在努力坚持的人。
 
你会发现,生活中没有谁的生活是容易的,也没有哪份工作是简单的。
 
但总有一些人需要我们去守护,总有一些责任需要我们去扛起。
撑不下去的时候,去菜市场走走
中午12点的菜市场:
把日子过下去,比什么都强
中午11点左右,通常是菜市场最忙碌的时候。
 
在广西南宁的农贸市场里,有这样一群孩子,从小跟着父母生活在菜市场里。
有的年纪还小,便被父母直接带到摊位上。
 
商贩们一边卖菜,一边还要照顾孩子。
 
路人们买菜的时候,总会忍不住多看两眼。
 
孩子年龄稍微大些,父母就让孩子把自己的作业,带到菜场里。
 
虽然在嘈杂的环境中很难静下心来,但是为了生活,他们别无选择。
 
撑不下去的时候,去菜市场走走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有些孩子甚至已经给开始给父母打起了下手。
 
他们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哪怕只是简单的递东西、找零钱。
 
撑不下去的时候,去菜市场走走
 
午后,在经历一上午的兵荒马乱后,菜贩们终于迎来短暂的休息。
 
看到一位大叔,应该是已经累到不行了,虽然外界环境吵吵闹闹,他还是趴在摊位上面酣睡,周围的味道特别重,但他却丝毫没有要醒来的样子。
 
撑不下去的时候,去菜市场走走
 
他们每天凌晨3、4点就起床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一直忙碌到下午2点左右。
 
很多人,都是强打着精神,应付着周围来来往往的客人。
 
一旦人流量下来后,他们要趁着短暂的空闲,争分夺秒的小睡一会儿。
 
也许下一秒,他们就会被周围的行人吵醒,或者是被路人的问价声叫醒,生活的重压下,他们连休息的时候也要时刻关注着自己的生意。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曾说过:
 
“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意味着一切。”
 
生活中,我们总是会不自觉的抱怨生活的不如意,向朋友和亲人大倒苦水,却忘了,比我们处境艰难的大有人在。
 
想不开的时候,就去午时的菜市场走走,看看那些连家人都无法顾及的人,看看那些连休息都要时刻操心生计的人。
 
你会发现,很多人光活着就已耗费了所有力气。
 
与其整天抱怨纠结,不如看淡一切。
 
把日子过下去,至少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撑不下去的时候,去菜市场走走
晚上9点的菜市场:
拼尽全力,才不会无能无力
夜晚菜市场总是极尽温柔地对待城市里的人,只有当最后一批下晚班的顾客都回家后,它才会真正的安静下来。
 
可是,这份安静冷清的背后,同样隐藏着一个个不为人知的辛酸故事。
 
上个月,江西宜春市万载县晚上11点30分。
 
两位救援队队员执行完任务收队途中,在万载东门看见一位老奶奶,挑着担子,行色匆匆。
 
他们原本认为她卖完了菜回家迷路了,但一番交流下次才知道,这位老奶奶是来卖菜的。
 
她说自己今年84岁,家住万载郊区。
 
睡醒后她以为天亮了,但家里没有时钟,无法确认时间,她生怕错过早上人们买菜的高峰期,就赶紧从郊区往县城里赶着去卖毛豆。
由于不认识路,几公里的距离走了一个多小时。
 
撑不下去的时候,去菜市场走走
 
老人的故事,让人感到无比辛酸,但这样的故事却并不只是个例。
 
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像这位老人一样,为了多挣一点钱,早出晚归。
 
我家周围的菜场附近,有个老奶奶,每天拉着小推车,靠卖饼子为生。
 
晚上快11点左右,周围的行人渐渐少了起来,夜间的风有点凉。
 
但是老人却迟迟没有回家,只是默默的摆弄自己的工具,时不时的抬头盯着周围路过的行人。
 
撑不下去的时候,去菜市场走走
 
看着周围同样空守在自己摊位前的商贩们,我好像明白了什么。
 
他们并不是不累,也不是不想回家,只是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
 
没有人能够毫不费力的活着,生活的重压下,似乎连早点回家都成了一种罪恶。
 
想不开的时候,就去晚上的菜市场走走,看看那些连多赚一毛钱的机会都不愿意放弃的人。
 
你会发现,人生就像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置身其中的每个人都在为了生活拼尽全力。
撑不下去的时候,去菜市场走走
王小波说过:“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没有谁,曾被生活饶过,每个人都在泥泞里负重前行。
 
尽管辛苦,仍有人在拼命坚持。
 
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责任,比起终日抱怨,不如调整心态。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海,自己不扬帆,没人帮你启航。
 
你要相信,再难的事情,咬咬牙就过去了。
 
每天给自己一个坚持的理由。
 
暴雨过后,你就不再是曾经的那个你了。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mrghM5I-X86iIg2P-vGKDA

女王如何转运?《后翼弃兵》的10个妙招

网飞新剧《后翼弃兵》,又被译为《女王的棋局》,是最近的大热片。
为什么这部片子如此火?
该片根据沃尔特·特维斯的小说改编,这个成长故事探索了天才背后真正的代价。
20 世纪 50 年代末,年幼的贝丝·哈蒙(安雅·泰勒-乔伊饰)被遗弃并托付给肯塔基州的一家孤儿院。她具有惊人的国际象棋天赋,同时对政府提供给孩童的镇静剂上瘾。
贝丝被自己心中的恶魔所困扰,在药物和痴迷的双重作用下,她变成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技艺高超且富有魅力的弃儿,并决心打破男性主导的国际象棋界建立的传统界限。
(简介来自豆瓣电影。)
女王如何转运?《后翼弃兵》的10个妙招
以下是我从中学到的十个妙招。
 
第一招
“爽”,是第一商业要素
这部片子,讲的是一个大女主的开挂人生。
各种文化消费,人们要的是“爽片”,“爽文”,“爽体验”。
“孤独大脑”对此尤其应该反思:所谓烧脑,只是“爽”外面的标签而已。
意淫是文化商品最好的主题,成年人更需要童话。
女王如何转运?《后翼弃兵》的10个妙招
现实已经处处与人作对,商业消费上就该让群众们爽一下。
爽的核心是什么?
皮克斯公司早就给出了配方:一切关于主角的命运如何好转
都是“转运”,关键是要顺滑,可口,好看,还有那么一点点小刺激。
 
第二招
陈词滥调,讲出新意来
有种说法,最好的创业就是:
在那些看起来很烂熟的地方搞创新。
因为烂熟,所以说明有经久不衰的市场,好过去培养市场培养用户。
所以有创始人说,开个游戏公司似乎很无聊,但是排在十几位的游戏公司,也比排在第一的SaaS公司赚钱多。
但是你必须玩儿出新意来。
女王如何转运?《后翼弃兵》的10个妙招
本片基本上是让观众一眼能看明白,但又略有“出乎意料”。
稍微捉弄观众,制造一些意外,但又没捉弄得太厉害。
人们要的是“陌生的熟悉”,而不是“陌生的陌生”。
 
第三招
荷尔蒙,是流量的催化剂
象棋是个很好的主题,表面上看是天才游戏,智力运动,其实是关于体育,关于荷尔蒙。
《后翼弃兵》运用影视手段,将竞技、胜负的荷尔蒙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
女王如何转运?《后翼弃兵》的10个妙招
我自己写“孤独大脑”的经验是,只要是关于“性、钱”的热门话题,阅读量就很容易上“10万+”。
故事发生的1960年代,是冷战的高峰,战争也是荷尔蒙。
再平庸的人,心底可能都有一个被埋没的天才梦。这是精神荷尔蒙。
天才,性,竞技,战争,这些荷尔蒙被调成了一杯鸡尾酒,构成了本片的流量催化剂。
第四招
再好的创意,也靠专业来变现
据说国际象棋传奇冠军卡斯帕罗夫是《后翼弃兵》的顾问。
片中有大量对局,基本上每一场比赛都是以真实对局作为原型的,而且从难度上考虑到女主角当时的水平,以及与剧情的发展阶段尽量匹配。
这样的话,即使观众不懂国际象棋,也能感受到棋盘上的刀光剑影。
女王如何转运?《后翼弃兵》的10个妙招
大多数影视中,一旦出现围棋象棋,可谓漏洞百出。
《后翼弃兵》则用心多了,事实上该片剧情的张力,也受益于对国际象棋专业的尊重与投入。
就像诺兰拍《星际穿越》,请了诺奖得主基普·索恩担任顾问。
《后翼弃兵》的专业,还体现在剧本、导演、演员、服饰、音乐,几乎没有漏气的地方。
专业和细节,确保了剧情的丝丝入扣,以及“产品体验”的顺滑。
片中有个地方,一位女士对女主说:你该去打打桥牌。
可能只有棋类发烧友懂得这句话背后的意思。
 
第五招
大胆弃子,一路向前不纠结
本片的片名,原意是“后翼弃兵”,是国际象棋开局的一种。
Gambit是国际象棋的术语,指开局通过弃子手段来达到迅速出动子力、抢占中心及组织进攻的目的。
在围棋里,弃子和脱先也是高手的战略。
《后翼弃兵》给女主设计了点儿不痛不痒的缺点和挫折,与其说她是“舍弃”自己的成瘾性癖好,不如说她在不断舍弃过去。
女王如何转运?《后翼弃兵》的10个妙招
对当下全情投入,不矫情不犹豫,对过去不纠结,对未来不恐惧,一路开挂,勇往直前。
生活其实就是向前看–未必是抛弃,彼此牵挂,仍然感恩,相忘于江湖。
人们本来也很向往这类生活吧。
整部片子如游戏般过关打怪,值得产品经理们参考。

第六招
别把用户当傻子,别把用户当专家
《后翼弃兵》有点儿深度,又没刻意太深。
别把观众当傻子,也别把观众当哲学家。
女王如何转运?《后翼弃兵》的10个妙招
犀利,但又点到即止。别苦大仇深的。
“大爽剧”经常只顾爽,而忘了智商;“大师剧”则只顾深刻,给用户添堵。
《后翼弃兵》做到了让懂的人觉得不失专业,让小白不觉得自己是小白。
第七招
关注个体,给每个角色以平等的镜头
只顾主角爽的片子,很难成为超级大爽片。
每个角色拥有的镜头时间长短不一,但在镜头面前是平等的。
女王如何转运?《后翼弃兵》的10个妙招
因为你不知道,观众到底因为哪一点而被打动,或者会将自己代入哪一个角色。
只顾主角,也容易让观众讨厌主角。
别忘了人情味儿,给每个命运一个交代。
第八招
重新定义“女王”
本片的女主角像是“《龙纹身的女孩》+《这个杀手不太冷》+《战斗天使洛丽塔》”,但对比而言她的运气又要好得多。
《后翼弃兵》很正确地讲述了女权,又试图用调侃和轻描淡写来化解过分严肃。
女王如何转运?《后翼弃兵》的10个妙招
女主角有棋盘智慧,也有街头智慧。
她不会甜言蜜语,不会刻意讨好人,但一直懂得感恩。
尽管这感恩夹杂着狡黠和慈悲。
除了没及时还启蒙老师的十块钱。
和不怎么帅的大学生初夜之后,女主还很自由快乐地收拾了下男生乱七八糟的房间。
“女权”这个话题我毫无研究,但不那么极端,总归是更有利于“女王”在男权社会的治理。
第九招
积极进攻,找寻人生的价值
女棋手喜欢进攻,这倒是真的。
在围棋领域,女棋手也是喜欢杀棋。
《后翼弃兵》里,女主角一路进攻。
女王如何转运?《后翼弃兵》的10个妙招
现实生活如逆水行舟,你我不得不积极进攻。
不是盲目进攻,有时候也要以守为攻,或者是只求和棋。
在博弈的世界,为了更好地进攻,棋手需要做到:
1、系统训练;2、实战对局;3、复盘研究。
进攻的目的只是为了胜负吗?
本片好在没有过分说教,只是借女主之口,问那个人生理想是拿世界冠军的13岁苏联棋童:
就算你拿了冠军,然后呢?
胜负的背后,仍然是对人生价值的上下求索。
 
第十招
从容而体面,乐观是一种理性选择
《后翼弃兵》中,不管是胜负厮杀,还是爱恨情仇,几乎没有“撕逼”。
在高手的棋局当中,很少看到难看的场面,因为彼此都能计算到,就不会走到那一步。
体面,不仅有赖于美德,更需要智慧和理性。
《后翼弃兵》充分利用了“棋道”的道德张力。对局者你死我活,但依然彼此尊重,愿赌服输,从容如骑士。
这是一种古典主义的和解精神。
女王如何转运?《后翼弃兵》的10个妙招
在片中,人和人之间最后都达成了和解,和自己的过去,和对手,和初恋,甚至和敌国和解。
从容,默契,不废话。
象棋是一种完美博弈,而现实世界并不是。
  •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在善恶之间,选择善;

  • 不影响我们在美丑之间,选择美;

  • 不影响我们在撕逼和体面之间,选择体面;

  • 不影响我们在爱恨之间,选择爱。

这并非迷信美德,也不是要维护正确,或是过于乐观,而是因为:
乐观不是指某个或好或坏的棋局,而是你面对该棋局时的一种选择。
人生短暂,也许就是个大爽剧而已。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h5_fKHbbnwcFl2pcGmc4wQ

穷人翻身,太难了

◎作者 | 冰糖葫芦

◎来源 | 非凡油条(ffyoutiao)

 

穷人翻身,太难了

缺席的同学会

 

“都快八点了,怎么网点的数据还没报上来?”

 

等着网点银行上报每日数据好汇总的小路,此时已经耐心全无,决定先在屋里活动活动身子。

 

说曹操曹操就到,刚刚站起身子还没站稳,手机的提示音就响了起来。小路赶忙确认,只是看过消息以后,脸上先是惊讶,而后神情愈发凝重起来。

 

“今年春节回家吗?班长说想把大家聚一聚,续个情。”

 

作为“曹操”而来的不是业务数据,而是来自高中同学转发的、许久没有联系的高中班长发来的同学会邀请。

 

穷人翻身,太难了

 

“高中毕业都有10多年了,怎么突然有心思搞起聚会了?”

 

小路印象深刻,当年高考时被当作种子选手的班长意外折戟,以985的水平,去了西南一所普通的地方二本。可能是太受打击,班长选择了消失,这之后小路也没有在同学圈里听到过这位班长的消息。

 

多年没有音信的班长突然出现,而且还是以组织联谊的名义蹦了出来,小路愈发对班长的来路好奇了起来,索性打开了吃灰已久的企鹅点了进去。

 

不看不知道,之前消失在视线里的班长现在过得有模有样。从情势出现好转开始,班长的动态开始更新得频繁起来。

 

大学时代得过的荣誉一个不落地发在了动态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则间接地透露出自己被保送研究生的志得意满;毕业以后班长回家“子承父业”,干起了和父亲一样的法院工作,成为了众多国家公务员的一员。

 

“也难怪会这样……”小路看得下巴合不上,鲤鱼跃龙门的大变让小路一时间不知道该怎样接受这个现实。

 

自己当初靠着校招内推提前拿到offer,壮志豪情地来到了东南包邮区,也算是有些沾沾自喜。只是本以为银行职员的身份能够让自己更体面一些,事实上的工作内容和真真正正拿到手里的薪水,也确实只是让自己看起来更体面一些。

 

靠着基础工资续命的小路,除了每个月末要同信用卡和花呗账单艰难斗争以外,还要努力招架住房租的攻势。

 

每天能让他坚持下去的动力,就是数着季度奖金和年终奖金发下来的那一天的到来。

 

小路不知道公务员有怎样的待遇,但是看着动态里班长脸上饱满的笑容,小路默认了对方的日子应该比自己滋润不少。

 

在小路望着屏幕出神时,熟悉的绿色气泡又弹了出来,久等的数据终于来了。

 

回到了现实,似乎是下意识的熟练操作,小路行云流水地在了高中同学发来的那条消息上左划了一下,对话消失了。

 

“盼星星盼月亮可把你盼到了,我终于能回家了。”

 

穷人翻身,太难了

财富密码

 

筹办同学会这种事情,如果没有自己的想法夹杂在里面的话,是不会有人特意去张罗和准备的。

 

像小路这种有心人早就在班长平日的动态里读出了他的小九九。和自诩人生赢家的班长相比,小路的信心就少了许多,他最后还是决定不去参加聚会了。

 

在不去赴约这件事情上,让他怯场的还是自己手中的钞票没有其他同学多。“为什么自己挣不过别人?”小路心中对这个问题久久不能释怀。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俗语把代际传承的现象表达得十分到位,只是在当今的社会里,子辈这样直接地继承下来自父辈地馈赠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龙生下的不一定是龙,也可能是蛇;凤的儿子也有可能会是公鸡,老鼠的儿子甚至还可能是蝙蝠。

 

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下来不仅仅是来自基因表现出的容貌,也不是只有父辈为我们留下的或多或少的家底,更为重要的,还是我们的父辈带给我们的、能否让我们再生产父辈的境遇的可能——是继续富裕,还是继续贫穷。

 

大量的模型和实证数据都在反复证实父辈与子辈之间存在着收入地位的代际传递现象。

 

换句话说,父辈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很可能会对子辈产生影响:富爸爸没有穷儿子,穷爸爸难有富儿子。

 

但这之间不是那么直接,而是有很多路径可以走,比如接受优质教育从而充实自身人力资本,让自己更加具有竞争性,是提高个人收入的有效途径。

 

小路毕业时出于可能成为家里蹲的莫名担忧,上半学期的秋招时就给自己谋求了这个走内推上岗的银行offer;而他眼红的班长同学尽管高考失利,但分数并不与自身素质和学习能力挂钩——进了一所不是那么有名气的大学之后,自然是来鱼塘炸鱼的干活;保送经历与硕士文凭这两项制度化文化资本,就足以拉开他与小路之间的距离。

 

穷人翻身,太难了

 

但小路还是不甘心,就算我学历没你高,大家也都是要劳动,怎么我拼死拼活到最后,还赶不上你看起来毫不费力就得到的回报呢?

 

小路能有这样的想法,八成是忘了班长的公务员身份,以及他的爸爸对他的暗中支持。

 

班长没有选择流动到大城市发展,是因为在家乡有着父亲丰富的本地社会资本和人际关系。加之父亲早就在体制内工作,通过父亲关系的运作,或是对于体制内岗位信息的熟悉,在公开招聘时多多少少会占据优势地位,这已经是人人不言但人尽皆知的秘密。

 

和班长相比,小路独自闯荡大城市,没有社会资本的支持,将很大程度上制约他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大展拳脚:语言障碍、文化冲突、熟人关系网络尚未建立等等,这些不利因素都是职业发展历程中,不得不独自去尝试努力克服的困难。

 

对于小路而言,现实是遗憾的,因为小路跟班长的差距就是差一个爹。

 

在社会、经济和文化三方面资本的对比上,小路的班长都是占据优势地位的,收入差距的分化,也是由此而来。

 

只有教育与人际关系,才是永远不变的财富密码。

 

穷人翻身,太难了

求路无门

 

人力资本的因素固然重要,但是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如果我们把“人力资本要素”,用大家都能看懂的白话的说法重新解释一遍的话,这里的人力资本问题,强调的不就是个人努力不足的问题吗?

 

放在小路的身上,你之所以挣的钱没有别人多,是因为你没有努力、你学的知识技能没别人多,所以你的人力资本没有别人丰富,你的回报就理应比别人少。

 

乍一看,这说法逻辑上没有漏洞,挣不到钱要归因于自身,因为小路没有别人有价值。

 

但如果按这个逻辑进行推论,是不是就可以认为“作为低收入群体的小路就低人一等,活该受穷”呢?

 

答案是不。

 

低收入人口之所以在原地踟蹰不前,不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而是在“获得”能力上逊色一筹。

 

没有人会自愿地拿低工钱,穷人也不是天生的穷人,他们始终无法跨越低收入陷阱的原因,实质上还是他们相较于高收入人群在“获得”上的弱势。

 

处于弱势地位的低收入人口在“获得”上的弱势是多方面的,就比如能力的获得、机会的获得,以及在风险分配上的获得。各种意义上的“获得”的缺失,导致了个人得不到的自身潜在能力得以有效发挥的机遇。

 

由于迟迟得不到改善的“获得”能力失效境遇,导致了自身的低收入状态以及导致收入维持在较低水平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得不到改良,贫困与不利因素持续积累,长期下来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之中,这也就是“低收入的陷阱”。

 

 

 

小路是因为人力资本的不足,而导致自身的收入回报过低的吗?

 

显然不是。能够通过内部推荐拿到offer的大学生,在面试的过程中,他的个人能力就已经得到了招聘单位的认可。

 

但对高、低收入家庭的实证分析结果也告诉我们,就业单位性质影响个人收入回报率,以班长为代表的公务员们其实多多少少已经站在了人生赢家的位置。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小路会不想去吗?

 

他也想,但是和千军万马共渡独木桥,小路还是少了一点自信的。公务员岗位的抢手与稀缺性质,以及班长父亲依靠体制内的关系资本,对稀缺资源信息的充分了解,更容易让自己的儿子进入体制内——起码不会让自家孩子考大学的时候进入生化环材这种不容易考公务员,又缺乏对口岗位的专业。

 

当先天条件优势取代后天条件优势,对职业获得和收入回报发挥决定性作用时,市场的调节作用就失去了效用。

 

劳动市场的不完善导致了小路将直面就业机会的被剥夺;体制单位的潜规则在无形中设立了对于以小路为代表的来自体制外就业群体的限制与歧视。

 

小路就这样被挡在了改变境遇的大门之外。

 

穷人翻身,太难了

疲于奔命

 

机会获得上的弱势地位,使小路的竞争力开始被削弱,而如果试图依靠提高个人能力,通过能力优势弥补机会获得的不足的话,挡在小路面前的第二座大山就是普遍的风险。

 

风险社会下,工业社会中分配财富的逻辑,将被分配风险的逻辑所取代。既往人们算计着怎样去切财富的蛋糕更加公平,而现在的人们将愈发变得对风险的合理分配感兴趣。

 

小路也是无可奈何。切财富蛋糕的时候轮不到自己,到了分担风险的时候,自己却一个不少地背上了。

 

伴随现代化进程发展,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与市场体制改革深化带来的是社会的变迁与制度的转轨。自分税制执行以来,地方政府的卖地行为伴随着房价飞涨一直饱受诟病,更有论调直言当前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就是因为对土地价格监管的不到位。

 

这其中逻辑谁人皆知,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作为接盘侠的我们不得不面对吹弹可破的房地产泡沫,以及不得不动用六个钱包才能抵得住的房屋价格。

 

有房的人摇身一变成了新时代的地主,而小路这样的年轻人则不得不直面租房的困难。找到房东直接租房是最优的选择,但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力,小路都已经奉献给了自己的工作。

 

一个打工人,是无法承担高时间成本的操作的。

 

于是他们就不得不委托从租房过程中专门分化而出的房屋中介商。

 

问题就此出现,如果是有良心的中介,还可能会遵守契约精神,照章办事,一切按合同来;但遇到了无良中介,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最为臭名昭著的就是长租公寓的“房租贷款化”,看似每月交租,实际是每月还贷,全年的房租款早已由与中介合作的金融公司打给了长租公寓。

 

除此以外的类似“一次性付清一年房租”之类的操作手段就不必多说,在这种依靠时间差套现,从而迅速扩大市场的发展模式下,一旦失去了新的租客提供新的收入来源,最后迎来的就只会是资金链的断裂和房屋中介的跑路,苦的只会是收不到租金的房东,以及提前预支房租的租客们。

 

小路的中介还算良心,没有搞这么多的幺蛾子出来,但每月占收入近五成的房租费用也着实压着他喘不过来气。

 

在工作上,业务绩效的考核、不计工时的义务加班,为了事业的上升,小路也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时间应付工作,精力与时间被牢牢绑定在工作内容之上。

 

由于房租带来的经济上的负担,以及绩效考核导致的潜在的收入不稳定,外加对中介的提防与不信任,经济基础有限的小路不得不选择事后风险管理的方式:省吃俭用,限制消费,让自己保持储蓄,以备不时之需。为了应对可能的风险而不得不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持续挤压着小路的生活境遇。

 

穷人翻身,太难了

 

绝对贫困人口每日挣扎于温饱问题,而无力修正自身的致贫因素,最终落入“贫困的陷阱”无法得救;而以小路为代表的低收入群体,在机会获得和风险应对上的弱势地位,将自身置于每日疲于应对各种潜在的风险的处境之下,同样在优化人力资本要素的问题上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陷入到无尽奔波的“低收入陷阱”当中。

 

好在小路也不是一无所有,他最后的一个寄托,就是自己的身体。

 

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有身体才有翻盘的希望。

 

保持健康,先从少熬夜做起吧。

 

参考文献

[1] 伊藤成朗. “研究レビュー 貧困のミクロ経済分析–貧困の罠を用いた文献理解.” アジア経済 49.2: 28-68.

[2]李任玉,杜在超,何勤英,龚强. 富爸爸、穷爸爸和子代收入差距[J]. 经济学(季刊),2015,14(01):231-258.

[3] 野上裕生. “貧困の人口学–「貧困の罠」 と生活の質 (特集 「貧困」 で学ぶ開発–諸学の協働).” アジ研ワールド・トレンド 11.6 (2005): 12-15.

[4]解垩. 农村家庭的资产与贫困陷阱[J]. 中国人口科学,2014(06):71-83+127-128.

[5]舒黎. 人力资本视域下农村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

[6]刘欢,胡天天. 家庭人力资本投入、社会网络与农村代际贫困[J]. 教育与经济,2017(05):66-72.

[7]林闽钢,张瑞利. 农村贫困家庭代际传递研究——基于CHNS数据的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12(01):29-35.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jH04YEINYdgAlMxlF3hlg

“单身经济”能量惊人,却也存在隐忧

 

作者:付一夫

来源:一夫当观(ID:ifseetw)

 

 

很多人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身边的青年男女明明条件和素质都不错,却成了“剩男”与“剩女”,有些是因为自己不想找另一半,有些是因为眼光太高,有些则是想找找不到。

 

这并非个例,在当今社会,单身已成为了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

 

早在2013年,美国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就写过一本名为《单身社会》的书,他将“单身人口在大城市里越来越多,并逐渐赶超核心家庭数量”的社会定义为“单身社会”。在书中,克里南伯格教授对海量的第一手资料与调查统计数据加以详细分析后指出:单身社会,正成为一次空前强大、无可避免的社会变革,不少发达经济体都已经进入了这一社会形态。

 

事实也的确如此。有数据显示,瑞典的单身人口已占到总人口的51%,美国为45%,日本为32.4%,韩国为23.9%。

 

我国同样不例外。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这一数字甚至比俄罗斯和英国的总人口数之和还要多。

 

从另一个角度看,2005年开始,我的粗结婚率快速上升,在2013年达到峰值9.92‰,此后便逐年下降,2018年为7.3‰;粗离婚率则持续上升,从2002年的0.9‰升至2018年的3.2‰。与此同时,中国结婚登记数自2013年的1346.9万对见顶后持续回落至2018年的1013.9万对;离婚登记数则从2002年的117.7万对增加到2018年的446.1万对。

 

“单身经济”能量惊人,却也存在隐忧

 

另外,我国家庭正呈现单身化趋势,自2015年起,一人户占比逐年增加,2018年为16.69%;分城市来看,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作为年轻人追求梦想、财富和自由的舞台,同样也在成为单身人群的聚集地。参考速途研究院的统计数据,29.7%和26.4%的单身青年们分别散落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其中又以TMT行业从业人士数量居多,堪称是单身的“重灾区”。

 

“单身经济”能量惊人,却也存在隐忧

 

“单身经济”能量惊人,却也存在隐忧

 

这些数据无不佐证了这样的事实:我国单身社会的形态已初现端倪。市场普遍预计,未来我国单身人口将达到4亿。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方面,我国青少年男女性别比失衡严重。

 

从2019年中国各年龄段男女人口占比情况来看,29岁以下男性明显要多于女性,各年龄组的男女比例均高于整体男女比例水平(1.04),其中24岁以下各年龄组男女比例均高于1.1。

 

“单身经济”能量惊人,却也存在隐忧

 

随着这些年龄段的人口逐渐步入婚育阶段,中国单身潮将愈演愈烈。根据民生证券研究报告,到2025年,中国15~49岁男性人数将比同年龄段女性高出3000万,男性面临的择偶压力更大。

 

另一方面,在于女性婚恋观念的转变。

 

职业女性与知识女性的崛起是不争的事实,这群现代女性们崇尚在经济上能自立、生活上能自主、社会上具有一定地位和尊严,喜欢自我设计和规划以寻求自己理想的人生,而不是一辈子做经济上依附于丈夫、生活上以生育孩子和照料家务为主业的传统家庭主妇,故而在婚恋上越来越多的女性崇尚宁缺毋滥,甚至宁愿一直单身,这也直接引发了单身男士规模的增加。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有调查数据显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圈子小都是阻碍自己成功脱单的主要原因,占比分别高达35.57%和49.3%;此外,男性的经济条件较差和女性的择偶要求较高也是导致单身人群规模日渐壮大的核心因素。

 

“单身经济”能量惊人,却也存在隐忧

 

不过,单身人群阵容的扩大也有好处,那就是催生出“单身经济”的繁荣。

 

 

“单身经济”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经济学家麦卡锡于2001年在《经济学人》杂志中首次提出,只是当时他将单身经济的群体锁定为女性,认为独身且收入不菲的单身女性是广告、娱乐等行业最理想的顾客。

 

而今,随着单身人口的与日俱增,这一群体早已不再局限于单身女性。现在的单身经济,更多是指代由单身人群非常注重生活质量、崇尚高消费生活而带来的种种商机。

 

需要指出的是,单身贵族们的消费结构与传统家庭的消费结构是有所不同的:由于没有家庭的负担,单身人群的储蓄倾向要明显低于非单身人群,边际消费倾向却要远高于非单身人群;单身人士主要集中于白领和中产人群中,这部分人除了精神上的消费顾虑较弱外,物质上还具备较强的消费能力。

 

种种因素的叠加,让单身经济开始兴起,其能量亦是惊人。

 

意大利曾经做过一项家庭平均消费的调查,一个意大利2~5人的普通家庭,每人每月吃喝的平均消费是187欧元,而单身人士能达到每月320欧元,整整多出了71%。此外,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单身者一年的支出要比已婚者多出5000英镑,单身独居一生的人要比已婚的人多花25万英镑。

 

在我国,根据《新周刊》杂志发布的《中国单身报告》,综合分析京、沪、穗、深、蓉等16个代表性城市中的1024个有效样本,可以发现,不经考虑就购买奢侈品的单身消费者占28.6%;16%的人至少每周去一次酒吧、KTV等娱乐场所;31.6%的人每月最大开销为自我娱乐或聚会等社交消费;为未来储蓄保险的仅有5.4%。

 

正因为单身人群惊人的消费能力,我们需要搞清楚,他们究竟是怎样一群人。总结起来,单身人群主要有三大特点:

 

其一,“月光族”居多。

 

由于多数单身的年轻人尚未面临买房买车的阶段,也谈不上子女教育花销,因此储蓄意识相对淡薄。

 

国金证券的数据显示,在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大约40%左右的单身青年们都处于“月光”的生活状态;随着城市等级向下及月收入的降低,“月光”比例大幅提升,四五线城市的单身年轻人中,“月光族”所占比例高达76%。从收入水平看,大部分一线城市的单身青年月度可支配收入在8000~15000元,而从新一线城市往下,大部分单身青年的月度可支配收入仅为2000~5000元。

 

“单身经济”能量惊人,却也存在隐忧

 

其二,“悦己”+“休闲”。

 

无需与伴侣和家庭相伴的单身人士,更乐于将时间和金钱用在升级自身生活品质和享受自我等方面,不仅追求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灵魂,还注重休闲娱乐和生活体验。

 

“悦己”方面:单身人士们大都会在化妆品、服装和其他有意思的物品上不吝花销,他们普遍认为这是“对自己好”的体现;在物质生活充裕以及娱乐媒介丰富的时代,单身群体可以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网络终端上,网络可以满足他们休闲、社交、购物等需求;单身人群往往作息时间相对不规律,由此也导致他们进食频率低,时间点更为随性,更偏好于随时随地的食品补充,尤其是钟情于休闲零食。尽管这并非最健康的选择,但在单身群体的排序上,他们可能更看重食品的口味,其次是趣味和价格。

 

“休闲”方面:旅游是身心均衡的重要消费领域,单身青年们经常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电影院依旧备受单身人士青睐,他们相对更加注重电影内容的质量;单身青年喜欢玩网络游戏,陌陌大数据显示,在较为活跃的网游玩家中,约75%的人是“单身狗”。

 

其三,花钱买寄托。

 

单身人群看似拥有潇洒的生活,但单身生活久了,也难免孤单寂寞,坚强外表的背后实则是一颗柔软且需要慰藉的内心。在此背景之下,他们很多方面的消费都是在为自己寻找一个心灵寄托。

 

一来,他们愿意寄托于萌宠。

 

宠物具有可爱、治愈、通人性等特点,不同宠物又各有特性,能让人们体会到陪伴和被需要的感觉。正因如此,单身青年才成为了饲养宠物的主力军。数据显示,国内80/90后饲养宠物人群占比超过70%,其中以单身居多。

 

同时,饲养宠物还具备社交属性,可以让单身独居的人们找到与世界对话的方式,比如借助网络社交平台,晒出宠物的萌照和短视频,“撸猫”、“撸狗”、“猫奴”、“铲屎官” 等网红词汇也开始出现并广为传播。

 

二来,他们愿意寄托于网络。

 

单身群体往往更需要朋友的陪伴和关爱,主观上他们也更有动力去寻求脱单的法门,因此对于社交需求的渴望更为强烈,也愿意为此付费。于是他们常常积极通过各类社交媒体进行网络化、互动化社交,增进沟通频率,扩大交流群体,就连玩游戏都更愿意跟其他人一起“组团”——从这个角度看,游戏除了休闲消遣,也是单身人群的寄托。

 

单身人群还热衷于泡在视频网站上,不仅能追剧、观影、看综艺,还能实现“追星”,各种真人秀和偶像养成类综艺让单身粉丝们“为爱付费”。

 

值得一提的是,在庞大的单身人群中有个最硬核的群体,那就是二次元人群。

 

对不少人来说,单身并非主动做出的选择,而是生活节奏和现实压力带来的被动结果。但对于二次元群体来说,主动单身的意愿以及实际单身率之高令人咂舌。来自36Kr的调查数据显示,二次元人群中已婚人士比例仅11.06%,单身率超过60%。

 

“单身经济”能量惊人,却也存在隐忧

 

相较于其他人群,二次元人群有几个显著特征:

 

第一,倾向于主动选择而非被动接受,所谓“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们没有存钱买房结婚的考虑,即便绝对收入金额低,但可支配收入占比高,单身生活反而过得滋润;

 

第二,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较强,沉迷于ACNG二次元虚拟世界,将精神寄托于虚拟物品、人物及手办等衍生物;

 

第三,“宅”属性决定了二次元人群的娱乐消费行为多发生在线上,而且集中于ACNG。

 

正因为这些特征,获取内容、社交活动、深度动漫、消费购物,构成了我国二次元用户的主旋律,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单身人群的特质。

 

“单身经济”能量惊人,却也存在隐忧

 

 

单身经济的壮大虽然能丰富消费市场,扩大国内需求,但单身人群的增多却并非全是好事。

 

人口学家普遍认为,单身潮犹如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将引发一系列问题:一方面是结婚率降低,另一方面则是有些人为了摆脱单身,选择降低择偶标准,进而不利于婚姻的稳定性,导致离婚率上升。

 

在结婚率下降和离婚率上升的双重作用下,生育率将不可避免地降低,适龄劳动力将进一步短缺,并且会加剧老龄化社会的演进步伐,使得“少子老龄化”问题愈演愈烈,进而引发一系列不利于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

 

“单身经济”能量惊人,却也存在隐忧

 

“单身经济”能量惊人,却也存在隐忧

 

首先是适龄劳动力供给的趋减。

 

适龄劳动力,指代那些年龄处在15~64岁的劳动力群体。通常情况下,适龄劳动力的供给规模是由总人口中处在劳动年龄人口的多少来决定的。受到少子化与老龄化的双重影响,适龄劳动力人口将不可避免地有所削减,继而给国民经济生产活动带来压力。

 

其次是财政负担的与日俱增。

 

受少子化与老龄化的影响,缴纳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少,领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结果就是养老金不够用,加重政府对养老金支出的负担;同时,老龄人口增多,对各种医疗服务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这便意味着除养老金外,政府部门在医疗护理方面的支付金额也会随之提升,由此进一步加重了财政负担。

 

最后是延缓产业升级的步伐。

 

通常而言,中老年人已经养成了较为特定的专业技能,他们对新技术的掌握能力和对职业变动的适应能力较差,对于技术开发和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往往不及年轻人,这便使得新兴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受限,并拖累国民经济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不仅如此,过度的单身还不利于个人成长与社会稳定。

 

被贴上“剩男”和“剩女”标签的未婚青年普遍会经受到来自社会、家庭以及自身的压力,进而给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珍爱网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单身男女常常伴有焦虑感,在被调查者中,仅有15.2%的男性和18.6%的女性表示完全没有危机感。针对北京地区的调查显示,有85%的男性表示有危机感,其中20.3%的男性表示感觉自己要孤独终老,内心极度不安;有近80%女性受访者存在“有自己的坚持,不愿意将就”的矛盾心态。

 

“单身经济”能量惊人,却也存在隐忧

 

随着婚姻引发的焦虑和压力的持续发酵,长此以往恐将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不过话说回来,单身经济背后的各种新消费机遇,依然是值得所有人关注的。

 

其一,要继续完善婚恋市场。

 

必须承认,并非所有单身人士都渴望一辈子单身,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拥有强烈的婚恋需求。然而受限于工作生活圈子等现实因素,很多单身男女缺乏交友途径,存在类似摩擦性失业的“摩擦性单身”,而不少年轻的单身男女都不愿意参加各种形式的相亲活动,认为相亲对象并不如自己找的人靠谱。

 

基于这一考虑,发掘相关产品或服务,减少婚恋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或许能极大地帮助单身人士“脱单”。

 

具体来说:

 

(1)农村市场方面:农村地区的“保媒拉纤”,很多仍依靠媒婆等传统媒介,婚恋企业尚未下沉至此。故而商家可以参考淘宝、苏宁等巨头的下沉模式,依托网络终端等渠道,将婚恋中介服务拓展到广大农村县城。

 

(2)城市市场方面:可针对城市单身男女,可以提供同城兴趣小组、校友圈、同乡群等增进了解的产品或服务。

 

(3)产品方面:婚恋相关APP市场前景较为可期,特别是针对工作繁忙、圈子较小的都市单身男女青年来说,能较好地满足他们的婚恋需求。不过,针对其中的诚信问题与茶托、婚托等乱象,需要强化监管,规范行业发展。

 

其二,要迎合单身人士的兴趣爱好。

 

都市的单身男女乐意为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品质、增加乐趣的产品或服务买单。英敏特报告显示,电影/电视剧、旅行、运动健身是单身消费者最感兴趣的领域;分性别看,单身男性对健身、科技和音乐的兴趣明显浓厚,而单身女性则青睐于护肤、时尚潮流和运动健身等方面。

 

基于此,叠加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相关消费市场存在进一步细分的空间,可以考虑布局。

 

“单身经济”能量惊人,却也存在隐忧

 

“单身经济”能量惊人,却也存在隐忧

 

其三,满足单身人士的陪伴诉求。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重考虑:

 

(1)宠物经济:“吸猫撸狗”不但可以满足陪伴需求,还带有社交属性,非常适合单身人士,如此便利好整个宠物经济产业链,包括饲养、食品、用品、医疗、美容、培训、保险等等。

 

(2)线下聚会场景:朋友也可以满足陪伴需求,而面对面的交流要比线上对话更加亲近,与之相应的是桌游、餐饮等线下消费品面临机遇。

 

(3)线上产品:网络是单身人士寄托情感的重要渠道,愿意付费的人也越来越多,于是小说、影视、音乐、动漫等领域均有机会,内容服务商将大有可为;同时,各种短视频平台、直播网站、兼具社交属性的付费游戏等相关产业的商业价值都得以凸显。

 

其四,细分领域机会多多。

 

单身人群规模庞大,从细分领域和不同年龄、性别出发,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发展空间值得期待。

 

(1)社会安全:性别失衡可能会引发社会公共安全问题,女性作为相对弱势群体更容易受到侵害。防身用品消费需求面临契机,如防身喷雾、蜂鸣器、快速报警装置等。

 

(2)养老产业:少子老龄化的深入,将对单身老年人的养老产生不良影响。故而可以开展针对性较强的个性化养老产品与服务,完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配套设施,开发面向老年人的智能家居产品,等等。

 

(3)心理咨询: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长期单身的男女心理负担加重,或将诱发心理健康问题。婚恋心理咨询服务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包括恋爱咨询、压力疏导、个人发展等等。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Rp-Nc5-BwvwOt01FPebl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