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比中考难好几倍:从难度系数看中高考的难度对比

高考有多难?

 

本周一我们做了初高中脱节的相关文章,但是初中和高中到底有多么脱节呢?今天我们用数据给大家讲解上海的中考和高考的难度之差。

今天我们分析的是难度系数的概念。

X老师先给大家讲几个概念:

(1)考试的每道题目的难度都是设计好的,有简单,有难,其设置的依据是知识点需要调动的知识层次。答题就像猜谜一样,谜面设置越复杂,或者需要调动的知识越多,思维层次越深,那答案就越难获得。

(2)整张考卷的难度系数根据每道题目的难度系数来设定。中考和高考都有固定的难度系数。

上海中考的整体难度系数在0.8-0.85之间。

上海高考中语数外的难度系数在0.7左右。+3科目的难度系数在0.75左右。

(3)难度系数就是全体考生的设计平均分。

(4)不同的难度系数决定着考试的性质。难度系数需要对应相应的人群,否则没有意义。难度系数与考试通过率没有必然关系。它的任务是分配区分度。

合格类考试(中考,教师资格证考试):0.8-0.9

选拔类考试(高考,公务员考试,大学英语六级):0.6-0.7

高选拔类考试(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985,211级别的研究所考试):0.5-0.6

能力类考试(国际学科奥赛,国内学科奥赛):0.5以下

公式:难度系数=得分/总分

所以,难度系数也可以转化为得分率的百分数。

难度系数的数字越小代表考试试卷难度越高,一般情况下,难度系数在0.65-0.7,区分度最为平均,难度系数太低会导致高分积压,太高会导致低分积压。合格性考试追求更多人通过,所以难度较低,高选拔和能力类考试要求选拔拔尖人才,所以难度较高。

而高考则需要把人摊开,把不同的学生送入程度不同的学校。

 

从难度系数来看,中考整体的0.8-0.85比起高考的0.65-0.7要低了很多!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感觉到这个差距,我们现在将其转换为80%-85%和65%-70%的得分率来对比。

 

 

高考比中考难好几倍:从难度系数看中高考的难度对比

 

 

中考里80%-85%的得分率大概是504分-535分。(630分满分,这届开始750分,大家自己转化,这里假设体育都是30分)

稍微了解过中考的家长朋友门都知道这个分数是非常非常低的。一般500分在上海中考已经是70%以后,基本要读三校了。所以实际上上海中考的得分率是高于难度系数的,也就是说上海初中的表现基本要比中考设计要好。

一般中考里好的市重点的分数是590分左右,得分率要93.6%,也就是0.93。

略好的市重点要580分左右,得分率92%,也就是0.92。

市重点的入门和较好的区重点一般在570分左右,得分率90%,也就是0.9左右,高过了设计难度5%-10%。

上海中考一般低于570分就没什么像样的市重点了。

 

下面。

是高考。

 

 高考的总分是660分,但是有120分是送分,所以需要按照540分来计算才准确。

高考的设计难度系数是0.65-0.7,小三门是0.75,所以大约是这样的公式:

450*0.65~0.7+90*0.75+120=平均得分

所以大约是480分-502分

这个分数在上海高考里排位是33%-45%,浮动比较大,但大家注意,中考里同样设计的难度系数学生的排位是70%左右。

换言之,和中考上海大部分考生发挥比设计难度好相比,在高考里,上海大部分学生实际上没有能够达到难度系数的设定。

在高考里,交大复旦的录取要580分以上,得分率是85%左右,0.85,实际综评分数可以再低一些,到80%左右的得分率!上海能够达到0.85的只有1500人左右,达到0.8的有大约3000人。

如果按照0.7的难度系数,已经达到了特殊招生录取线了,也就是俗称的一本线。

换言之,你只要基本能够达到高考的平均分要求就能读一本了,按设计应该有50%以上的学生能够达到480-502,但实际上没有俺么多。

从这个数据可以明确,高考的考试比中考要难不止一点点。

直观来看就是高考里,再好的学生都会被扣很多分,而在中考里好学生几乎是全对的。

 

高考真的很难,一定要重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88OlOLRWGIKPXTJ8hLBibQ

在上海,要挤掉多少人才能进985/211高校?

都说上海的考生高考容易,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能考入名校的又有多少人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看看,上海考生,从小学到高考,一共需要挤掉多少人才能进入上海的985/211大学吧。
从小学到高考,多少人退出?
我们以“小学”和“高考”为始末节点,可划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小升初
根据上海市统计年鉴,2013年上海小学毕业人数为13.4万。同年,全市的初中招生人数为12万。因此,由于各种原因,小升初阶段大概有1.4万人没能继续在上海上初中。
第二阶段:预初→中考
初中阶段,由于部分学生转学,部分非户籍的学生没有达到在上海参加中考的要求等原因,最终2017年初中毕业人数为8.9万,而参加中考的人数只有7.4万,和4年前的招生人数相比,少了4.6万人
第三阶段:初升高
据官方公布,2017年中考人数7.4万,而普通高中招生人数仅5.3万,大概有2.1万人进入中职校或者出国或者走其他路线。
第四阶段:高考
2017年普通高中招生人数为5.3万,到2020年高考大概有5万人,这一阶段又少了约3千人
综上:从2013年小学毕业的13.4万人,到2020年参加高考的5万人,中间约有8.4万人由于各种原因退出
多少人能进985/211?
2020年,参加上海高考约有5万人,又有多少人能进985/211大学呢?下表为2020年上海985/211高校招生计划(不含艺体批次)。
在上海,要挤掉多少人才能进985/211高校?
分析
1)985/211高校共招生5606人(不计艺体批),在5万名总考生人数中占比约10%
2)其中,985院校共4所,共招生2477人,在5万名总考生人数中占比约为5%,在第一梯队院校招生总人数中占比44%
综上所述,从小学到高考
你首先已经打败了8.4万人!
从高考到升入上海地区985/211院校
你打败了4.4万人!
能够考入上海地区985大学的
你是全上海考生的前5%!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jcsaXcA6Syr9I68ij5YeA

上海中考人数直逼10万,你的孩子可能连高中都上不了

在上海,考高中越来越难!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来看一张图: 
       上海中考人数直逼10万,你的孩子可能连高中都上不了        
2018年之前,上海中考人数持续走低,在2018年达到最低点,之后开始走高,尤其2020年比2019年增加了1.2万考生
 
1.2万考生是个什么概念?我们再来看一张图:
        上海中考人数直逼10万,你的孩子可能连高中都上不了 各区中考人数没有公布,我们以一模数据为参考。
 
2020年,一模人数最多的大浦东有2.1万人,1.2万考生相当于增加了半个浦东!如果以考生最少的长宁区为例,长宁区一模人数2千出头,1.2万考生相当于增加了5个长宁区!
 
这么多考生,去向又是怎么样的呢?
上海中考人数直逼10万,你的孩子可能连高中都上不了
            
 8.4万中考生,能考上高中的只有68%,请注意,这里不只是市重点高中和区重点高中,还有普通高中。
 
而最终能进入到一本大学的只有17.9%
 
不知道大家对上海的大学结构有多少了解。上海有本科39所,其中一本大学23所。而这23所一本大学里,除了14所985/211之外,还有电机学院、电力大学、工程技术大学等等。
 
想象一下,你的孩子历经了中考和高考的洗礼,从几万人中脱颖而出,挤进了前18%,很可能只是读一所电机学院,是不是有点难以接受?
 
有人可能会说,也许后面几年考生人数会变少呢?
 
可惜,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我们来看一下上海出生人口的变化:
       上海中考人数直逼10万,你的孩子可能连高中都上不了        
前面提到的8.4万中考生是2005年出生的孩子,当时的出生人口是12.4万。
 
大家从上图中可以看到,从2003年开始,上海的出生人口就持续上涨,在2012年更是达到了顶峰24万,和2005年相比,几乎翻倍。
这样推算,到2027年,中考生将达到18万!
 
虽然2012年之后上海的出生人口有所下降,但总体还是比2005年人口多。
尤其最近上海的落户条件一放再放,又是985,又是留学生,一大波优秀人才正在涌来,未来中考生大概率是降不下来的。
 
考生人数的骤增肯定会带来教育资源的匮乏,导致考生和家长压力的增大。
 
有人可能会说,高中可以扩招啊。
 
我们来看看上海近几年高中数量的变化。
       上海中考人数直逼10万,你的孩子可能连高中都上不了*市重点高中包括市重点及分校区、特色校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高中的总数基本没有变化,市重点高中看上去多了几所,但新增的是分校区以及部分区重点上升为特色校(特色校可以享受市重点高中的招生政策)。实际上,市重点和区重点的总量是持平的
再来看高中的招生数量变化,我们以市重点高中的招生计划为例。
2019年,上海市推优招生计划4277人,自荐招生计划4760人,零志愿招生计划2234人,合计11271人。
而2020年,上海市推优招生计划4520人,自荐招生计划5142人,零志愿招生计划2355人,合计12017人,只多了746人。
再加上名额分配和平行志愿,也就多1000人出头。多出来的这1000来个市重点招生名额,对于新增的1.2万考生来说,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而高中也不可能无限扩招下去,如果中考人数继续走高,到了2027年的18万,中考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敢想象。
 
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大胆地预测一下:
 
未来的中考生去向,基本上一半高中一半职校,甚至职校的招生规模可能会大于高中。
 
会有更多的学生选择国际路线,以避开竞争激烈的中考和高考。
有更多的生源流入民办高中,可能会提升民办高中的实力。
如果希望孩子未来在国内参加高考,并且能录取一所还不错的大学,那么小学和初中就非常关键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市重点高中录取率大概在26%左右,也就是每年招生人数2万左右,如果大家还记得前面的中考生去向图,最终考取一本人数1.5万,大家是否发现了一些端倪?
是的,没错,只有进了市重点高中,未来考入一本的概率才更大。所以说,中考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改变命运的转折点。
 
而今年开始实施公民同招、民办摇号政策,是鼓励大家读对口学校、减少择校,所以读什么小学基本上决定了读什么初中,而读什么初中决定了在哪个区中考,这就非常考验家长的规划能力了。
不过各位家长也不必太过焦虑。只要搞清楚上海的教育生态,弄明白各个区的教育格局,为孩子选择一条适合的升学路径并非难事。
化被动为主动,你就已经赢在起点了。
 
虽然通往罗马的路不只一条,但作为家长,我们都想尽自己所能,为孩子选一条没那么艰辛的路。这应该是我们这些家长内心共同的声音吧。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zunTaWg6_DWQJTSSZI8QA

同样的高考分数,外地大学比上海的大学好,是真的吗?

全国名校的上海分数

 

上海的学生许多不愿意去外地,尽管上海名校足够多,但依然出现了同等分数上海211,外地985的情况。

那么,现在高考依然如此吗?外地名校受欢迎的程度有没有上升呢?今天X老师就为大家用数据来解答。

不过要解答数据,我们先给大家讲讲中国大学的整体等级。

中国的大学体系是有整体等级的,过去有985,211之分,现在双一流以后又有变化:

顶级:清华,北大

清华、北大是全国最高学府,其地位没有任何学校可以挑战,他们的地位是政策保证的,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名片。

双一流上等:指交大,复旦,浙大,南大等等过去各类综合排位较高的985大学

双一流中等:指其他过去的985院校

双一流B类:指过去985但现在被划为双一流B类的学校

一流专业校上等:指过去211中较好的一流专业校,及新加入双一流的过去非985院校

一流专业中等:指过去211中较为普通的一流专业校

一些凭借特长专业成为一流专业校的学校不能划入这些等级,依然属于普通院校

普通院校一本:没有双一流头衔,但是在一本里招生的院校

普通院校二本

三本及民办

合作办学类学校无法归类,但是如果是公办高校,但是没有双一流头衔的,一定不是好学校,也不可能是好学校,因为中国大学的好坏是国家定的,是有等级的,如果没有等级,又没有涉外背景,尤其是一些新学校,除非拿到头衔,不然注定昙花一现。

还是那句老话,如果你新学校崛起了,你让985,211的面子往哪搁?哪所985,211愿意把本来属于他们的位置让给你?

 

接下来,就好办了,我们来看看根据2020年,选取一些标志性的名校来看看情况:

同样的高考分数,外地大学比上海的大学好,是真的吗?

 

全国双一流级别的名校在上海大概分为3个层次:

层次1 570以上的绝对名校,一共四所:人大,中科大,南大,浙大,这四学校分数远超同济分数线,达到了交大,复旦的级别。而这四所学校在中国大学的地位也和交大复旦差不多,所以进入这4所不算赚。

层次2 555分上下的名校:这是外地名校的绝对主力,上海等同这个分数的是上外,上财和华师大都略高,上财和上外只是一流专业校,定级上都比这些双一流差了一大截。另一方面上海出现了北外分没有上外高,北师大分没有华师大,央财分没有上财高的奇葩情况,中政的分没有华政卓越组高的奇葩情况。可以说,上海学生不愿意去外地一定依然是主流想法, 不然这些学校的分数不可能这么低,至少不可能比低于他们的上海院校低。当然,另一个原因也可能是这些学校给的专业不够吸引人。

555分现象表明,宏观上,外地名校的确没有上海本地名校分高,上海本地学校哪怕比外地学校低了一个等级,依然分更高。

层次3 530-540分,甚至更低的学校:这些学校分数低一方面是距离,我们看到这个层次的学校全部标记了蓝色,一共9所,4所在东北,此外,双一流B类的影响也很大,双一流B类里原本的几所985院校都在这个分数段。这个分数段上海的学校相当于上大,东华,比华东理工还要低。

这个层次则表明上海的学生虽然不少愿意去外地,但是比较偏远的学校,哪怕是兰州大学这样的名校也乏人问津。

 

不过,去外地院校要考虑的除了学校名气外,专业,专业组限制也是不可或缺的,虽然一些外地院校分数线不高,但如果他们给上海一个热门专业,那么分数绝对不低。中国政法的分数虽然没有华政卓越高,但是中国政法只要给出法学专业,一般都会远远超过华政卓越的分数。

愿意去外地名校是好的,能够让孩子视野更加广阔,同时更加独立,同时还能获得不错的文凭。一些家长担心未来就业是不是会受到影响,这大可不必担心,大家可以看看上海就业里有多多少少都是外地来沪的,有一些甚至都完全没有在上海学习过,照样可以扎根生存。大家再想想深圳,深圳都没什么像样的大学,照样吸引很多人才去,上海也是一样,名校文凭整体还是过硬的,只要你的工作和你的专业不要差得太离谱就行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zmYzVtCtae32Di53U8z1A

2020年最新上海本地大学档次排位表

上海的大学数量众多,档次也参差不齐,要明确地一个一个排出档次是不太现实的。

2020年选考要求调整以后,一所大学的入学要求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重大变化!选择物理的学生可以用非常低的分数录取很多学校,而不选择物理的学生则需要更高的分数,分数越高的学校,这种情况越发明显!

我们举几个例子:

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组502分,不限制组511分,分差9分!排位差了整整2081名!

工程技术大学,物理组458分(人数较多的第2组),不限制组475分!分差竟然高达17分!排名差了3830名!

所以,选择物理和不选择物理,档次差距已经完全不同了!我们来看看情况!以人数最多的本科普通批来看,划分了不同的赛道。因为招生人数对分数的影响非常大,表中也罗列了招生人数!

表中红色格子为明显超出学校层次的专业组,绿色格子为明显低于学校层次的专业组。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选科来看。

2020年最新上海本地大学档次排位表

2020年最新上海本地大学档次排位表

其他备注

3选为物理,化学,生物三选一

单个出现比如化,政,代表必须选这门科目

出现2个比如化生,代表二选一

*备注

应技大(8)为历史,地理,化学三选一

上师大(2)为历史,地理,二选一

上音,上体,上戏,视觉艺术,复旦医,交大医因平行批招生太少,不列入其中

 

大格局与小变动

2020年新选考要求的实行让各校专业组四分五裂,比如应技大竟然多达9组专业组,各个学校专业组从过去的2-3个,变成4-5个,明明是是同样的物理要求,却硬要划分成2,3个专业组,归根结底是许多二流学校开始把自己的强势专业拿出来单独成组,而他们也的确收获了很好的效果,一些专业组获得了起飞的效果。

从整体格局来看,上海的大学依然分文理,同样是上理工和上师大,不限制组也就是文科组方面,上师大胜过上理工,到了物理必选组就颠倒过来了。

从上表我们大致可以看到上海高校的档次:

顶级:交大,复旦

第一档:同济,华师大,上财

第二档:上外(1.5档),华理

第三档:上大,东华,华政,海军医

第四档:上师大,上理工,外贸,中医大,海关

第五档:海事(4.5档),立信,海洋,上政法(4.5档)

第六档:工技大,电力,上商

第七档:二工大,应技大,电机,天华,健康(6.5档)

第八档:民办

没有列入表中的学校较难分档,整体来看,交大,复旦医学院属于第一档。其他学校较难分档,比如公安学院,只在提前批招生,各专业分差太大。上纽约和上科大属于特殊招生,也难以定档,上科大根据往年最低分数线一般在第2档的位置。

目前上海还没有学校可以挑战交大,复旦的霸主地位,相信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也不可能出现,除非政策发生惊人的变动。

虽然大格局没有太大变化,但一些变动还是值得注意的,特别是各个学校异军突起的专业组,包括一些法学专业,一些学校的王牌专业组等等。录取这些专业组实际构成了明显的高分低校,这往往与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家长的强烈意志有关系,尽管是高校有意而为之,但实际上违背了高考平行志愿的原则,在真正求职中并不合算。比如华政和上政法的两个法学组分数非常非常高,但只有未来从事法律职业才有帮助,如果自己不想从事法律职业了,或者在司法考试等等受挫了,那么这个专业加持就消失了,华政的文凭比起上外,华理的文凭,显然差了不是一点半点,至少许多大公司要求211,双一流这条就达不到了。

所以择校还需谨慎。中国大学的层次是设计好的,好就是好,不好的没办法变好,高考按分录取,所以学生还是尽量能够做到不浪费分数,不要高分低校比较好。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pR5EG45H2c3JpKDwI3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