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海16区中考 名额分配到校+到区招生计划出炉!

 
 
浦东区

名额分配到校:

稍后更新在文末“阅读原文”中

 

不选择生源学校名单:

2022上海16区中考<名额分配到校+到区>招生计划出炉!

 

 

名额分配到区:

2022上海16区中考<名额分配到校+到区>招生计划出炉!

 

 

黄浦区

名额分配到校:

2022上海16区中考<名额分配到校+到区>招生计划出炉!

 

名额分配到区:

2022上海16区中考<名额分配到校+到区>招生计划出炉!

 

 

徐汇区

名额分配到校:

2022上海16区中考<名额分配到校+到区>招生计划出炉!

 

名额分配到区:

2022上海16区中考<名额分配到校+到区>招生计划出炉!

 

 

长宁区

名额分配到校:

2022上海16区中考<名额分配到校+到区>招生计划出炉!

 

名额分配到区:

2022上海16区中考<名额分配到校+到区>招生计划出炉!

 

 

静安区

名额分配到校:

2022上海16区中考<名额分配到校+到区>招生计划出炉!

 

名额分配到区:

2022上海16区中考<名额分配到校+到区>招生计划出炉!

 

 

普陀区

名额分配到校:

2022上海16区中考<名额分配到校+到区>招生计划出炉!

 

名额分配到区:

2022上海16区中考<名额分配到校+到区>招生计划出炉!

 

 

虹口区

名额分配到校:

2022上海16区中考<名额分配到校+到区>招生计划出炉!

 

名额分配到区:

2022上海16区中考<名额分配到校+到区>招生计划出炉!

 

 

 

杨浦区

名额分配到校:

2022上海16区中考<名额分配到校+到区>招生计划出炉!

 

名额分配到区:

2022上海16区中考<名额分配到校+到区>招生计划出炉!

 

 

闵行区

名额分配到校:

2022上海16区中考<名额分配到校+到区>招生计划出炉!

 

名额分配到区:

2022上海16区中考<名额分配到校+到区>招生计划出炉!

 

 

宝山区

名额分配到校:

2022上海16区中考<名额分配到校+到区>招生计划出炉!

 

名额分配到区:

2022上海16区中考<名额分配到校+到区>招生计划出炉!

 

 

嘉定区

名额分配到校:

2022上海16区中考<名额分配到校+到区>招生计划出炉!

 

名额分配到区:

2022上海16区中考<名额分配到校+到区>招生计划出炉!

 

 

金山区

名额分配到校:

2022上海16区中考<名额分配到校+到区>招生计划出炉!

 

名额分配到区:

2022上海16区中考<名额分配到校+到区>招生计划出炉!

 

 

松江区

名额分配到校:

2022上海16区中考<名额分配到校+到区>招生计划出炉!

 

名额分配到区:

2022上海16区中考<名额分配到校+到区>招生计划出炉!

 

 

青浦区

名额分配到校:

2022上海16区中考<名额分配到校+到区>招生计划出炉!

 

名额分配到区:

2022上海16区中考<名额分配到校+到区>招生计划出炉!

 

 

奉贤区

名额分配到校:

稍后更新在文末“阅读原文”中

 

名额分配到区:

2022上海16区中考<名额分配到校+到区>招生计划出炉!

 

 

崇明区

名额分配到校:

https://mp.weixin.qq.com/s/eKzd5LFbYtx2ePAI_k-PPw

 

名额分配到区:

2022上海16区中考<名额分配到校+到区>招生计划出炉!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kDP4QYYJKne6ZTUTZ84WtQ

2022年中本贯通分析:新增专业、取消专业、现有专业近三年分数

昨天上海教育考试院宣布了2022年中本贯通专业招生计划。

和去年相比,招生专业从61个微降到60个,招生人数从1850人微增至1870人。

看似平稳的背后,是中本贯通翻天覆地的变化。

G大看了今年的招生专业列表后不禁感叹: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所熟悉的那个“中本贯通”已经离我们远去。

当下的这个中本贯通,就像一个勉力支撑起一个大架子的孩童,在苦心等待未来。

这个大架子,叫职业本科贯通教育试点。

要解释这种感受,我们要从2020年中本贯通分数线Top11的专业,及其现状讲起:

2022年中本贯通分析:新增专业、取消专业、现有专业近三年分数

如上图,2020年分数最高的11个中本贯通专业,其中有8个已经不复存在。

电力的两个拳头专业、健医卫校的两个护理专业、公用事业的轨道通号、群益的学前教育。从2015年开始试点到现在的漫长岁月里,上述专业几乎已经成为了中本贯通的代表作品。

而他们,在2022年,将全部离场。

看到这里,我想你应该明白G大本文开场的那段陈述。

我曾经在一篇分析中本贯通的文章里谈到健医卫校 – 中医大学的护理项目时讲:总有一天我们会怀念读中职校可以直升双一流大学本科的日子。

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以下是2022年取消的中本贯通专业全列表。

2022年中本贯通分析:新增专业、取消专业、现有专业近三年分数

总计11个,比前几天G大在分析上师学前专业文章里面预估的会取消5-10个专业的上限还多一个。R.I.P

如各位所见,取消的专业大部分属于中本贯通里的高分专业。这必将对2022年的中本贯通录取分数线形成压力。

这件事情我们在2021年电力取消两个拳头专业以后,导致一个就业其实不算太好的新专业「信息安全」送上了各专业分数线榜首,就可见一斑。

2022年共计有9个新增专业,列表如下:

2022年中本贯通分析:新增专业、取消专业、现有专业近三年分数

最闪耀的是我们前几天已经聊过的上师大学前教育专业。这个专业是有史以来登陆中本贯通的所有专业中对应高考分数最高的。

贸易学校和商院联合推出的酒店管理也不错。商院的酒店管理是软科A类专业,口碑一直很好。

贸易学校在前几年是商院直属学校。他的一个校区同时挂牌商院高职学院赤峰路校区。但我有读者反馈目前两校之间没有关联。

上应大的这个产品设计专业在高招里放在艺术类,普通批没有。本次中本贯通招生时不需要额外提前面试,零基础也可以报考。但是美术类专业就业都不容易。

其他专业就没什么亮点了。

总之很难支撑起取消的那些专业所留下的空洞。

最后给一张今年招生的专业近三年录取分数表。中本贯通专业分数波动比高中要大很多,所以建议不要只看去年一年的分数线。

为了方便理解,我把20、19两年的分数线折算成了750满分。折算过程有点问题,但不影响各位用这个表来做大方向的判断。

2022年中本贯通分析:新增专业、取消专业、现有专业近三年分数

中本贯通就写这些。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RlLf7V9cS2_ErwopX64Xg

扩招20%:静安区2022年各高中招生计划汇总表(自招/名额分配/平行志愿)

静安区教育局昨日官宣了本区各高中全渠道招生人数,并让家长开始着手准备志愿填报。

G大于是就公布的数据做一些统计整理,并结合过往数据给各位考生家长一些参考和建议。

先上各位最关心的区属市重点分析:

扩招20%:静安区2022年各高中招生计划汇总表(自招/名额分配/平行志愿)

市重整体招生人数上涨20%,幅度不小。

名额分配的占比是60%(到区+到校),在市教委给出的50%-65%范围内偏上限。

其中到区和到校的比例是3:7,和市教委给的比例吻合。

自招(含艺体骨干生)占比13%,裸考占比27%,这些都符合我们此前的分析。

市重以下,区重和普高加起来也扩招了20%:

扩招20%:静安区2022年各高中招生计划汇总表(自招/名额分配/平行志愿)

这些招生全部放在裸考批次(即1-15平行志愿),久隆模范需要出具贫困证明,并且在平行志愿中填报第一顺位。

和市级艺术体育骨干走自招不同,区级艺术体育骨干走的是裸考降分,名额统一计入裸考内。(顺便说下往年其实也是如此,所以艺体骨干只有市重发生了变化)

特别提下上戏附中。该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名额分配方式产生了较大变化。过往是全市统一调配名额,今年变成指定名额到各区。比如静安本区是17个名额。

该校的美术类专业本来宣称仅在静安招生,后来又改回了全市招生。

另外该校的统招批次(分数低的那个)是本区唯一招生人数没有变化的高中。

上述高中该怎么填报我们后面再聊。

另外一个意外是委属五校按照新政的要求,在本区投放了平行志愿。

虽然数量少得很抽象,但毕竟是有了:

扩招20%:静安区2022年各高中招生计划汇总表(自招/名额分配/平行志愿)

招生计划最后一部分是以民办高中为主的外区高中在静安招生计划。

涨幅比本区高中还要高。这反映了高中扩招并不是静安一家的特例,各区都在扩招。

扩招20%:静安区2022年各高中招生计划汇总表(自招/名额分配/平行志愿)

然后是两张名额分配的表:先到区

扩招20%:静安区2022年各高中招生计划汇总表(自招/名额分配/平行志愿)

静安无八大,于是八大对静安是真爱。

然后是名额到校表:

扩招20%:静安区2022年各高中招生计划汇总表(自招/名额分配/平行志愿)

招生情况讲完,给一些志愿填报建议。

 

这部分简单让我先搬出两张之前发布的表格:

扩招20%:静安区2022年各高中招生计划汇总表(自招/名额分配/平行志愿)

以及具体到班级的版本:

扩招20%:静安区2022年各高中招生计划汇总表(自招/名额分配/平行志愿)

其实上面这两张表出来,也就不用我再解释了,你们自己按图索骥就行。

静安就写到这里。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qwuyBKS9o_PYJbLO9bFh0A

2022上海中考自招及名额到区计划数汇总表

今天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了2022年中考自招和名额分配到区招生计划。

G大做了简单统计汇总,并写了一些初步数据统计中可以吃的瓜。

先上自招表:

2022上海中考自招及名额到区计划数汇总表

此前G大预估委属高中自招下降幅度在50%左右,最终落地降幅在40%。

看来此前四校今年将各扩招两个班(近100人)的预期已经实际落地。

区属市重自招降幅集中在70%-75%之间。有一些偏大或者偏小的降幅,大多是因为艺术/体育骨干生占自招生比例造成。

顺便说下,上表中2022年的自招数量去除了艺体骨干生后的纯“学科自招”生数量。

今年以下分校有扩招预期:上外云间、华二普陀、上师闵分、交中闵分、华二紫竹。

以男子实验班为招生入口的全市唯一一家区重点自招高中市八中学在本次新政中被取消了自招资格。

上表中自招降幅低于70%的区属市重,都有扩招预期。

高于80%的(仅崇明中学一所)有缩招预期。这可能和今年新开的崇明上实东滩有关。

香山中学在前期艺术骨干生的基础上,保留了自招批次的招生。各位没有达到艺术骨干生标准的美术生可以放心了。

今年新增的两所特色高中上师罗店和上师二附大概是因为还在公示期的缘故,未出现在本次的自招列表中。

今天数据的第二部分名额到区,普遍认为被赋予了市重跨区招生的任务。

从今天的发布顺位来看,名额到区数基本取代了过往推荐生+零志愿的位置。

所以G大就用名额到区对比去年的推荐生+零志愿做一个汇总表:

2022上海中考自招及名额到区计划数汇总表

名额到区整体上和去年的推荐生+零志愿相比,呈下降趋势。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名额到校的挤占效应。

其中委属高中没有下降,部分还有明显上升。这显然和扩招有关。

黄浦区高中的名额到区相比过往的推荐+零志愿有明显上升。这或许代表黄浦作为一个市重点教育资源丰富的区,将承担更多的输出学位的责任。同时黄浦区的这些市重点们也需要外区的优质生源。

我看了黄浦区的名额到区去向,大头果然是给到浦东。毫不意外。

其他的区也趋同:一个区的名额分配到区数量变化基本和本区市重点资源丰富程度呈正比:市重点资源匮乏的区,在名额到区环节投放的名额就明显少,反之亦然。

过往在零志愿环节会投放名额的久隆模范没有出现在名额到区表。这所扶贫学校的外区投放可能要全部放在平行志愿完成了。

最后放一张很多人关心的委属高中名额到区表:

2022上海中考自招及名额到区计划数汇总表

emmm…和此前的两张表相比,这张表显得非常传统,很不新政。

新政招生计划的一只鞋子就这样落地了。我们要等第二只鞋子:名额到校和平行志愿计划数出台,才能看出新政完整的模样。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zlC4JcqaltNBCJZ9Yyrq6A

33816名感染者只有22人进展为重症!张文宏领衔的上海大样本数据研究,究竟说了点啥?

33816名感染者只有22人进展为重症!张文宏领衔的上海大样本数据研究,究竟说了点啥?
论文强调,该研究的重症率仅能代表相对健康或一般情况较好的奥密克戎感染者。

昨天(18日),中疾控周报(CCDC weekly)上线了上海华山医院张文宏和马昕领衔的国内首个关于奥密克戎感染大型真实世界病例研究,披露了上海本轮疫情33816名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的临床数据。

 

33816名感染者只有22人进展为重症!张文宏领衔的上海大样本数据研究,究竟说了点啥?

【预案研究:上海3.22-5.3疫情中无基础疾病或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的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临床特征、核酸转阴时间影响因素、及其进展为肺炎或重症的危险因素随访调查】

本项研究纳入的33816名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中,一共有22人进展为重症,总体重症率为0.065%(22/33816),高危组重症率为0.238%(22/9260),非高危组重症率为0%(0/24556)。

今天,多家媒体以《马昕张文宏领衔!上海大样本数据研究揭示奥密克戎重症进展率》、《这些人群奥密克戎重症率为零!上海大样本数据首次披露研究成果》等为题对该项研究进行了报道,在社交媒体圈引发热议,质疑者汹汹(可参见本文后续插图)。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张文宏在这篇研究中究竟讲了些什么。

一、非高危组重症率为零,哪些人群算非高危?

首先要搞清楚,被纳入此项研究的奥密克戎感染者是有前置条件——

即无不稳定基础疾病的非重症感染者,论文中的原话是“所有感染者均无基础疾病、或者虽然有基础疾病但处于稳定期。

举个例子,比方说我有高血压,但控制得很好,这就算。

根据这样一个入组条件,本研究一共纳入了33816名样本。然后,研究者根据《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的通知》在入院初始将这些患者分成了三组:

1、高危因素组(9260名)

高危组的定义为:①年龄大于60岁;②有心脑血管疾病(含高血压)、肺部慢性疾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肾脏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者;③免疫功能缺陷(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状态)。

换句话说,只需要符合上述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条,就会被纳入高危组。

如前所述,最终,本组9260名感染者中一共有22人进展为重症。

2、非高危因素组(24556名)

这24556名感染者最终无一人进展为重症。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咳嗽咳痰、乏力以及发热,症状持续的中位时间为7天;平均核酸转阴为6天,其中高龄、合并症、存在初始症状会延长核酸转阴时间,而接种过两剂及以上的疫苗会缩短核酸转阴时间。

综上,本研究中有22人进展为重症,总体重症率为0.065%(22/33816)。

 

33816名感染者只有22人进展为重症!张文宏领衔的上海大样本数据研究,究竟说了点啥?

【上图为网络截图,不代表本文观点

 

对于这一结论,研究者指出:本研究中的低重症进展率与研究纳入的人群有关。研究纳入的都是初始表现为非重症的患者,他们均无不稳定基础疾病,且合并其他脏器症状的数量很少超过两种。因此,该研究的重症率仅能代表相对健康或一般情况较好的奥密克戎感染者。

二、与德尔塔相比,奥密克戎相对无法定植或损害肺部

近期,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Medicine(2021IF:53.44)发表了一篇基于美国南加州凯撒永久医疗系统(Kaiser Permanente of Southern California)收治的新冠病毒感染大样本数据的回顾性研究。该研究是迄今为止样本量最大的关于奥密克戎感染疾病严重程度的真实世界研究。

该研究纳入分析了从2021年12月15日至2022年1月17日首次确诊的Omicron变异株感染病例(N=222688)与同期确诊的Delta变异株感染病例(N=23305),其中Omicron感染集中在20-39岁的成年人中。研究主要通过比较入院率、因新发呼吸道症状入院率、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率、机械通气率和死亡率这五个观察指标评估Omicron变异株与Delta变异株感染的疾病严重程度。

结论是:与Delta感染者相比,Omicron感染者住院率下降41%,ICU住院率比例下降50%,机械通气率下降64%,死亡率下降79%。

 

33816名感染者只有22人进展为重症!张文宏领衔的上海大样本数据研究,究竟说了点啥?

【上图为网络截图,不代表本文观点】

 

而对上海这33816名例感染者的研究,再次证实了奥密克戎变异株毒力的大幅下降,引起的症状更轻,和原始毒株相比,“感染”与“肺炎”的关系也不再密切,因此可能导致危险肺炎和呼吸窘迫的病例更少。

具体来说,根据研究人员对33816名感染者中的708名疑似肺炎病例进行胸部CT扫描后的结果,最终确诊了99例肺炎病例。若假定CT检查前的初诊准确率为100%,那感染后总体的肺炎发生率则为0.29%。其中,73%的肺炎病例来自高危因素组。

论文同时指出,虽然肺炎比例不高,且多集中在风险人群,但若感染总数上升,非风险人群也会面临较为严重的健康威胁,这是一个概率问题。此次研究中的肺炎病例,还有11.1%小于40岁,最小的为22岁,而在这些年轻的肺炎患者中,72.7%没有基础疾病,且只有1人未接种疫苗。

这也就意味着,虽然年轻、接种疫苗、没有潜在疾病可以作为发展为严重疾病的保护因素,但这些因素并不能提供100%的肺炎保护。

三、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找出脆弱人群并实施精准性防控

自2022年2月末上海奥密克戎疫情暴发以来,截止6月17日,上海已有本土确诊病例5810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91499例(未核减)。研究者认为,此次上海疫情中的非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重症率及预后分析对于未来防疫决策有着重要价值。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群是高危人群?本项研究发现,相比于未进展为重症的感染者,进展到重症的感染者平均年龄偏大(75.8岁vs 60岁)、未接种疫苗比例(54.5% vs 24.2%)更高。换句话说,奥密克戎重症化主要集中在高龄、未接种疫苗以及罹患基础疾病种类较多的这三类人群中。

相应的,“这项研究最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应该识别轻症患者,找出脆弱人群,对脆弱人群实施精准性防控,以降低脆弱人群的病死率,将奥密克戎的伤害降到更低。”本文的研究团队表示,上海本轮疫情中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人群占了总感染人群的95%以上。

今天晚些时候,张文宏所在的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官方微信公众号以《识别轻症患者,找出脆弱人群,降低奥密克戎伤害》为题,对本项研究进行了解读。文末这样提示此次发表的数据的意义——

如果我们对脆弱人群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包括疫苗的充分覆盖、在流行期对脆弱人群的特殊保护做到位、以及争取脆弱人群在感染后可以第一时间得到药物治疗等,就有可能显著地持续降低脆弱人群的重症率与病死率。一旦把医疗资源在脆弱人群中充分精准聚焦,同时给非脆弱人群适度的基础医疗支持,医疗资源的充沛度就会大幅度得以优化和提升,非新冠疾病的诊疗也不会因为新冠暴发而被挤兑。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dBzsXM1P1rDdSyT7PJho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