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16名感染者只有22人进展为重症!张文宏领衔的上海大样本数据研究,究竟说了点啥?

33816名感染者只有22人进展为重症!张文宏领衔的上海大样本数据研究,究竟说了点啥?
论文强调,该研究的重症率仅能代表相对健康或一般情况较好的奥密克戎感染者。

昨天(18日),中疾控周报(CCDC weekly)上线了上海华山医院张文宏和马昕领衔的国内首个关于奥密克戎感染大型真实世界病例研究,披露了上海本轮疫情33816名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的临床数据。

 

33816名感染者只有22人进展为重症!张文宏领衔的上海大样本数据研究,究竟说了点啥?

【预案研究:上海3.22-5.3疫情中无基础疾病或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的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临床特征、核酸转阴时间影响因素、及其进展为肺炎或重症的危险因素随访调查】

本项研究纳入的33816名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中,一共有22人进展为重症,总体重症率为0.065%(22/33816),高危组重症率为0.238%(22/9260),非高危组重症率为0%(0/24556)。

今天,多家媒体以《马昕张文宏领衔!上海大样本数据研究揭示奥密克戎重症进展率》、《这些人群奥密克戎重症率为零!上海大样本数据首次披露研究成果》等为题对该项研究进行了报道,在社交媒体圈引发热议,质疑者汹汹(可参见本文后续插图)。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张文宏在这篇研究中究竟讲了些什么。

一、非高危组重症率为零,哪些人群算非高危?

首先要搞清楚,被纳入此项研究的奥密克戎感染者是有前置条件——

即无不稳定基础疾病的非重症感染者,论文中的原话是“所有感染者均无基础疾病、或者虽然有基础疾病但处于稳定期。

举个例子,比方说我有高血压,但控制得很好,这就算。

根据这样一个入组条件,本研究一共纳入了33816名样本。然后,研究者根据《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的通知》在入院初始将这些患者分成了三组:

1、高危因素组(9260名)

高危组的定义为:①年龄大于60岁;②有心脑血管疾病(含高血压)、肺部慢性疾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肾脏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者;③免疫功能缺陷(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状态)。

换句话说,只需要符合上述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条,就会被纳入高危组。

如前所述,最终,本组9260名感染者中一共有22人进展为重症。

2、非高危因素组(24556名)

这24556名感染者最终无一人进展为重症。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咳嗽咳痰、乏力以及发热,症状持续的中位时间为7天;平均核酸转阴为6天,其中高龄、合并症、存在初始症状会延长核酸转阴时间,而接种过两剂及以上的疫苗会缩短核酸转阴时间。

综上,本研究中有22人进展为重症,总体重症率为0.065%(22/33816)。

 

33816名感染者只有22人进展为重症!张文宏领衔的上海大样本数据研究,究竟说了点啥?

【上图为网络截图,不代表本文观点

 

对于这一结论,研究者指出:本研究中的低重症进展率与研究纳入的人群有关。研究纳入的都是初始表现为非重症的患者,他们均无不稳定基础疾病,且合并其他脏器症状的数量很少超过两种。因此,该研究的重症率仅能代表相对健康或一般情况较好的奥密克戎感染者。

二、与德尔塔相比,奥密克戎相对无法定植或损害肺部

近期,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Medicine(2021IF:53.44)发表了一篇基于美国南加州凯撒永久医疗系统(Kaiser Permanente of Southern California)收治的新冠病毒感染大样本数据的回顾性研究。该研究是迄今为止样本量最大的关于奥密克戎感染疾病严重程度的真实世界研究。

该研究纳入分析了从2021年12月15日至2022年1月17日首次确诊的Omicron变异株感染病例(N=222688)与同期确诊的Delta变异株感染病例(N=23305),其中Omicron感染集中在20-39岁的成年人中。研究主要通过比较入院率、因新发呼吸道症状入院率、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率、机械通气率和死亡率这五个观察指标评估Omicron变异株与Delta变异株感染的疾病严重程度。

结论是:与Delta感染者相比,Omicron感染者住院率下降41%,ICU住院率比例下降50%,机械通气率下降64%,死亡率下降79%。

 

33816名感染者只有22人进展为重症!张文宏领衔的上海大样本数据研究,究竟说了点啥?

【上图为网络截图,不代表本文观点】

 

而对上海这33816名例感染者的研究,再次证实了奥密克戎变异株毒力的大幅下降,引起的症状更轻,和原始毒株相比,“感染”与“肺炎”的关系也不再密切,因此可能导致危险肺炎和呼吸窘迫的病例更少。

具体来说,根据研究人员对33816名感染者中的708名疑似肺炎病例进行胸部CT扫描后的结果,最终确诊了99例肺炎病例。若假定CT检查前的初诊准确率为100%,那感染后总体的肺炎发生率则为0.29%。其中,73%的肺炎病例来自高危因素组。

论文同时指出,虽然肺炎比例不高,且多集中在风险人群,但若感染总数上升,非风险人群也会面临较为严重的健康威胁,这是一个概率问题。此次研究中的肺炎病例,还有11.1%小于40岁,最小的为22岁,而在这些年轻的肺炎患者中,72.7%没有基础疾病,且只有1人未接种疫苗。

这也就意味着,虽然年轻、接种疫苗、没有潜在疾病可以作为发展为严重疾病的保护因素,但这些因素并不能提供100%的肺炎保护。

三、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找出脆弱人群并实施精准性防控

自2022年2月末上海奥密克戎疫情暴发以来,截止6月17日,上海已有本土确诊病例5810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91499例(未核减)。研究者认为,此次上海疫情中的非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重症率及预后分析对于未来防疫决策有着重要价值。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群是高危人群?本项研究发现,相比于未进展为重症的感染者,进展到重症的感染者平均年龄偏大(75.8岁vs 60岁)、未接种疫苗比例(54.5% vs 24.2%)更高。换句话说,奥密克戎重症化主要集中在高龄、未接种疫苗以及罹患基础疾病种类较多的这三类人群中。

相应的,“这项研究最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应该识别轻症患者,找出脆弱人群,对脆弱人群实施精准性防控,以降低脆弱人群的病死率,将奥密克戎的伤害降到更低。”本文的研究团队表示,上海本轮疫情中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人群占了总感染人群的95%以上。

今天晚些时候,张文宏所在的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官方微信公众号以《识别轻症患者,找出脆弱人群,降低奥密克戎伤害》为题,对本项研究进行了解读。文末这样提示此次发表的数据的意义——

如果我们对脆弱人群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包括疫苗的充分覆盖、在流行期对脆弱人群的特殊保护做到位、以及争取脆弱人群在感染后可以第一时间得到药物治疗等,就有可能显著地持续降低脆弱人群的重症率与病死率。一旦把医疗资源在脆弱人群中充分精准聚焦,同时给非脆弱人群适度的基础医疗支持,医疗资源的充沛度就会大幅度得以优化和提升,非新冠疾病的诊疗也不会因为新冠暴发而被挤兑。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dBzsXM1P1rDdSyT7PJho8g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