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朋友在后台问过,感觉实现20%的年化收益率并不难,问有没有哪些方法可以长期稳定地获得20%的回报。
对于公募基金来说,如果能做到长期20%年化,就是标准的公募第一人,那些著名基金经理在这个收益下都不值一提。
为什么年化20%这么困难?要知道当前无风险收益(长期国债利率)不过3%的水平,这意味着,借贷成本如果超过3个点,这实体就没法干了。
所以,作为投资来讲,可以打底的无风险收益只有3%,剩下的都要自己用手去创造。
所以,作为投资者,你想要获取长期年化20%,合法框架下,就只剩下两种可能。
第一,从投资者变成投机者。单纯投资不行,但你可以寻找办法长期收割其他参与者。
比如掌握真正的小道消息,埋伏起来,赚信息差,或者有资金优势,可以操纵K线。
还比如在各种论坛上当大V,出出书、发私募,多在市场外做文章,这些都可以创造年化20%,看你水平。极端例子就是那个微博上的徐晓峰,但是这人品德太坏,罪有应得。
或者你有一些独门绝活可以做高频套利,但这很难,而且是见光死,做的人一旦多点,马上失灵。
第二,你可以合理的利用杠杆,换句话说,通过杠杆放大风险,以获取更多风险补偿。
这个难点在于,如何把风险关在牢笼里,做到可控。但最近不少投资者在大白马上爆仓,你就能看到杠杆实际上是异常危险的,你认为可控,但是不同的市场环境、不同的认知阶段,可能会让操作出现一些调整或者变形,而那一点改变可能就成为未来血本无归的源头,实际上极难控制。
总之,无论本金多寡,我通用的建议是,不要考虑年化20%还是15%,甚至可以再放低一点要求,想想如何能做到长期年化10个点,
你别嫌10%太低,又举出多少年前满仓茅台、腾讯的例子,
如果单纯的回测数据,别说20%的年化,拟合出200%年化并且几乎没有波动的持仓也能做出来。
上世纪80年代,美国无风险利率一度超过20%,你啥也不干存银行就能实现20%的年化;中国90年代银行定期存款能五年翻倍。
可世界是变化的,用过去的事情去线性推演未来很大可能落入陷阱。
长期年化20%不是普通人不可逾越的天花板,而是人不可逾越的天花板。
在这个长期中,均值回归理论在不停地发生作用,任何时段的顺风顺水都可能在未来某一个时点被打回原形。
当然,由于运气因素,确实有些人可以轻松长期20%,比如巴菲特、乐趣、段永平。但这跟投资就没什么关系了,变成了概率问题,毕竟如果样本足够多,连续扔100次硬币都是正面朝上也是会发生的。
所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非专业人群中,甚至是专业人士中,能持续做到10年年化10%以上的,都是凤毛麟角。
尤其是对于小本金投资者来说,精力放在怎么提高劳动性收入上要比提高资本性收入容易。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k8TFnFQOTNBsoRQRUAUw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