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聊聊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但是很少有人会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不煽情不鸡汤,只带你看看真实世界和人性背后的底层逻辑。
文章不长,希望你能静下心来读一读,相信一定会收获不一样的启发。
麻省理工有对夫妻,再加上他们的一位同事,花了20年的时间,奔走于18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了一个现象:
有钱人可以光明正大的小气,穷人只能小心翼翼的大方。
就因为这个发现,他们仨夺得了2019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三位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的研究成果,可以简述为以下几点。
比如,非洲有些农民,世界各种机构给他们资助,想让他们成为有产者,从贫困状态中走出来。
但他们拿到这些钱,咣叽一声,举办一个盛大葬礼,钱就没了。
非洲有些穷人,拿到钱不是扩大生产,也不投在孩子教育方面,而是买电视来看。
问他们为啥不扩大生产,却要看电视,回答说:电视机比食物更重要。
但有些人贷到钱之后,不是投入生产,而是购买奢侈品,手机啦包包啦什么的,结果债转债利滚利,很快形成个大黑洞,把自己套进去了。
研究数据表明,教育是最靠谱的长线投资,每增加一年的教育投入,平均工资就会提高8%。
万一孩子读书好,这就等于摸到了大奖,全家就可以躺下啥也不干了,就等读书的孩子来养。
可万一孩子没有读书的天份,那这钱就白花了,还不如拿孩子当驴去拉磨,挣点是点。
所以穷人最喜欢宣扬读书无用论,无论多少人从教育中获得收益,他们也是视而不见。
说到底,他们不是不信,而是教育无法满足他们的短期欲望。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非洲,劝说穷人给孩子免费注射疫苗,遭到果断拒绝。
因为村民不相信他们说的。等到孩子病了,再把孩子送到医院,花好大一笔钱救治。
他们该打疫苗就打疫苗,该锻炼就锻炼,身体棒,吃嘛嘛香,精力充沛的做他们该做的事儿,不富没天理。
富人觉得自己的命值钱,你踹他两脚,骂他两句,他赶紧闪开。
你打了他他要进医院,他打了你他要去法院,这对富人来说都是亏钱的事儿,划不来。
但穷兄弟气性大,容不得别人说他穷,哪怕你一个眼神扫过,对他都是一种冒犯。
这意味着穷人更频繁的发生社会冲突,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用以应付人际冲突和诉讼。
这一条,就是有钱人光明正大的小气,而穷人则小心翼翼的大方。
第六:穷人缺乏耐性,需要大量的钱缓释他们心中的焦灼。
穷人需要不时的凑点钱吃顿大餐,或是凑钱买奢侈品,犒劳犒劳自己。
这样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中,本来就没钱,还要花费时间精力在不赚钱的事情上,就更没心思赚钱了,就更赚不到钱。
三位学者花了20年的时间,走访了18个国家之后,得出个结论:
万万没想到,这都获得诺贝奖了,最后的解决方案,竟然是端上来一锅陈年老鸡汤。
三位学者能够夺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就在于他们道破了贫富的本质。
世间人,不乏白手起家者,也不乏已经登上财富巅峰,又被人家割了韭菜打回原形的。
决定一个人终极贫富的,不在他爹是不是富一代,而在于他的信念。
信念的第一个字,是你信什么,就是你的世界观、人生观是什么。
信念的第二个字,是你在心里念叨些什么,是你对什么有执念。
如果一个人,相信颓废的、混吃等死的人生,那么他心里念叨着的,无非不过是用最小的付出,占到这世界的最大便宜。
那么他对于投资啦教育啦这些长线的事情,一定是不感兴趣的。
因为这些事儿都意味着极大的成本付出,这不是他的菜,不符合他的人生观,他绝对不会干。
什么事都是浅尝辄止,只计算鼻子尖前的一小点利益,只要感觉还需要多付一点点,他就不干了。
而财富意味着长线的经营,这类人就注定赚不到长线的钱,必然陷入困窘。
这让他们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不时惦念着多吃两口,多买个包包,以补偿自己那颗失落的心。
这也导致了他陷入到人生的恶性循环,连诺贝尔奖获得者都帮不了你。
反之,如果一个人注意高质量的人生,追求天道智慧,追求知识与技能,他们就会以年为周期,专注人生投入。
这类人未必都会大富大贵,但绝不会沦为全社会救济的孤弱者。
你的信念是什么,你的心里天天在念叨些什么,大概率就会得到些什么。
这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要颁给一锅看似是陈年老鸡汤的原因所在。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你靠运气。但是靠运气赚到的钱,往往会靠实力亏掉,这是一种必然。
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不足。
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他的认知之时,世界有1万种法子收割你,直到你的认知与财富相匹配为止。
雾满拦江,当代著名畅销书作家,腾讯中国十大原创自媒体人,心学讲武堂创始人,腾讯云中智库成员。已出版各类著作80余种,几千万字。微信公众号:雾满拦江(ID:lwwuwuwu)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hzh150t5PIWd7ivR5ls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