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疫情新闻,你得学会阅读理解(比如:怎么突然提捐献血浆?)

要大规模复工,需要有安全的保障,或者,让大家以为有安全的保障。

 

———

文:Lonely Planet

公众号:饭局见闻

 

这是LP的第三篇推理文

以下开始我的推理

 

 

2月13日,冒出来一条新闻。

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表示:患者康复后体内有大量抗体可以对抗病毒,呼吁康复患者献出血浆。

 

2月14日,国家卫建委专家组成员卢洪洲接着表示:用恢复期患者的血浆来救治重症患者的技术非常成熟,在上海,已经有一例患者正在准备用恢复期患者的血浆来进行治疗。

 

然后,就有各地志愿捐血的新闻陆续报道出来。

 

捐血浆的新闻说明什么?

说明2月17日要准备大规模复工了。

 

原因且听我慢慢道来。

 

 

一、

停留在理论中的血浆治疗

 

用血浆提取抗病毒血清的情节,最为大众熟知,所以宣传效果也最好。

 

因为这次新冠状肺炎疫情而再次火起来的病毒题材电影《流感》、《恐怖地带》、《传染病》等等都有类似的情节:

影片的结尾,主人公找到了第一例的宿主/第一例免疫者,从中提取了血清,最后拯救了全人类。

 

然而,这只存在于理论中,现实中从未发生过。

 

根据美国基因编辑与抗体开发生物技术公司的CEO夏晓峰所诉:“理论上,人体可以接受外部来源的现成抗体来抵抗疾病…最好的例子是婴儿通过母乳获得抗体…但实际上,对突发病毒我们不能很快制备抗体药物”

 

夏晓峰提到,血清抗体方案,在技术上的难点主要有2个:

1、血清里含有大量的异种物质,直接注射会被病人身体内的免疫系统识别为有害物质,如果血清内突然引入大量异种物质,很有可能引发病人过度的免疫反应,反而杀死病人。

 

2、要治愈病人需要的抗体量并不小,通常每个病人使用的抗体药物需要在几百毫克左右。所以即使没有免疫排斥问题,直接用康复病人的血清做药可行性也很低。一般来说,在康复病人的血清里特异性抗体只有0.1毫克每毫升,那就意味着,我们可能需要他全部的血液去拯救另一个人病人,这当然是不可能呢的

(出处:夏晓峰-《抗新冠病毒的药物为何还没研发出来?》)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一眼,2月13号、14号新闻,做一下阅读理解

看疫情新闻,你得学会阅读理解(比如:怎么突然提捐献血浆?)

 

新闻主体是:“康复患者体内的中和抗体,能对抗病毒。

这句话十分严谨,逻辑没有漏洞,因为抗体本来就是对抗病毒的。但是细心的读者应该发现,这条新闻实际上并没有“说明血清抗体可以治愈病人,甚至没有提到具体的治疗效果”

 

我们所联想的“血清能治愈”,其实是我们自己对这段话不自觉的联想。

 

 

我们再看2月14日的新闻:

看疫情新闻,你得学会阅读理解(比如:怎么突然提捐献血浆?)

新闻主体是:“用血浆救治重症患者的技术非常成熟”

同样,这句话十分严谨,逻辑没有漏洞。但是细心的读者应该发现,他强调的是“救治的技术”,也就是从血浆中分离抗体的技术。

 

这条新闻实际上同样没有“说明血清抗体可以治愈病人,甚至没有提到具体的治疗效果”,并且可以看出,目前的实施十分保守,只有“一名”,而且是在“准备”实施,显然一点都不着急。

 

同样的,我们所联想的“血清能治愈”,依旧只是我们自己对这段话不自觉的联想。

 

 

 

二、

李兰娟院士说的疫苗呢?

 

上面分析下来,血清抗体的治愈看来希望不大,可能偶尔应急缓解一下病危患者的症状。我们还是看看正规的可以规模化生产的希望之一——疫苗。

 

1月28日的时候,李兰娟院士的便发言过,制备疫苗,最快的速度要3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要到4月底了。

看疫情新闻,你得学会阅读理解(比如:怎么突然提捐献血浆?)

 

但从最新的新闻报道来看似乎不乐观:

看疫情新闻,你得学会阅读理解(比如:怎么突然提捐献血浆?)

细心的网友应该发现,最新的发言中,连时间都没有了,只是笼统地说: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和时间。

 

我们还是按照李兰娟最乐观的估计

疫苗最快也要4月底。

(前提:临床有效)

 

 

 

三、

瑞徳西韦进口药呢?

 

不得不说,2月初瑞徳西韦治愈一个病例的消息,简直拯救了中国股市。随后,有图片曝光一盒瑞徳西韦进口药的价格大概是20美元,如果真能救命也算不得贵。

看疫情新闻,你得学会阅读理解(比如:怎么突然提捐献血浆?)

我们看新闻都知道,瑞徳西韦目前在中日友好医院进行临床实验,那么时候能有临床结果呢?新闻没有报道过,不过我们可以查到。

 

瑞徳西韦的临床实验,我在clinicaltrials.gov上查到,编号为NCT04252664

看疫情新闻,你得学会阅读理解(比如:怎么突然提捐献血浆?)

我们可以看到瑞徳西韦的实验时间:

第一阶段实验预计到4月10日

整体实验预计完成时间为4月27日

 

我们还是按照最乐观的估计

瑞徳西韦最快也是4月底

 

 

 

四、

了解完三种疗法的实际疗效与最乐观的面市时间后,我们再想想为什么会突然推出“呼吁捐献血浆”的新闻。

这一点可以从配套新闻中得到解答:

 

1、节约口罩:

看疫情新闻,你得学会阅读理解(比如:怎么突然提捐献血浆?)

 

2、复工防护

经过上面的训练,细心的读者应该已经发现,在复工防护的新闻里,不是“钟南山发布”,而是“钟南山团队发布的”。

看疫情新闻,你得学会阅读理解(比如:怎么突然提捐献血浆?)

 

相比于“复工防护要点”的新闻,我想起了两个事情:

一个是钟南山对疫情对敬畏之心;一个是张文宏所提到的14天隔离是最大的贡献。

看疫情新闻,你得学会阅读理解(比如:怎么突然提捐献血浆?)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为什么会突然推出“呼吁捐献血浆”的新闻?

结合来想:为什么会继续宣传口罩利用?为什么会以钟南山名义宣布护工防护?

 

最终便只有一个原因,便是隐藏在2月12日,也就是前一天的新闻中:

看疫情新闻,你得学会阅读理解(比如:怎么突然提捐献血浆?)

 

在其它两种疗法还遥遥无期之时,需要一个现成的方案(即使只是理论上),来减少公众恐慌,从而实现“有序推动复工复产”。

 

所以说:捐血浆的新闻

说明2月17日要准备大规模复工了。

 

推理完毕。

 

 

 

四、

安全的风向标

 

你看,各类新闻报道总是讲得含糊不清,这也不靠谱,那也不靠谱,那么什么时候能确定疫情过去,外出是安全的呢?

 

我建议参照两个肉眼可见的指标:

1、学校的复课时间,特别是香港地区的最终复课时间。

看疫情新闻,你得学会阅读理解(比如:怎么突然提捐献血浆?)

 

2、被网友冠以“口罩第一号”的我(不知道算不算称赞,总觉得不吉利),毫无疑问,最后一个保留的指标便是:当你可以买到口罩的时候。

 

 

在这之前,需要复工的各位,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全面做好防护工作,可以多看看我下方的视频链接,在各种场合不放松警惕,因为最乐观的情况看:

 

4月底前,没有药。

 

 

Lonely Planet

2020.02.14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dvvmv1KZASEiTMUzHP6AQA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