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世俗化,高考科举化,教育全面进入养蛊模式!

最近有几件事,可以放在一起看的。
围绕易烊千玺上了好几个热搜:

1、考国家话剧院,又不正常上下班,侵占普通人的编制。

2、易烊千玺从怀化代管的洪江市中考考上长沙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侵占了。

当我们排除表象回归本质,会发现从根源上来说,这是一个大众认知中的既得利益者和普通人争利的事件。
大众认为,普通人已经这么难了,你是明星,不愁钱,不愁工作,为何也来占编制的坑。你是明星,有知名度,从而会有更大的几率取得编制。
这个时候,不管国家话剧院具体的制度是什么,但大众从情绪上已经认定了易烊千玺一定会被录取。因为易烊千玺和话剧院已经被大众天然的划定为同一个系统内的人,自己人一定会先用自己人。
中考也是这个逻辑。你参加中考时,已经是明星了。所以天然的就具备了特权,会被普通人更容易上重点高中。
问题在于,你已经获得了利益了,为什么还要和普通人抢重点高中的名额?
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明星进入编制,或者中考特权之类的事件,基本每年都有,基本每年都层出不穷,为什么偏偏今年如何火爆,接连上热搜,和安倍晋三枪击案并驾齐驱。
所以,这又不是单纯的特权争利事件,背后还有其他的东西。
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舆论的本质。
舆论是有强大的生产力的,话语权本身就是强大的产能。当一个群体掌握了这个巨大的产能,那最终一定会为群体本身的利益来服务。
当我们复盘眼下最热的两类新闻,似乎一切的理顺了。
第一个新闻是年轻人就业。
前一段时间,最火的新闻是,清华大学基础物理学毕业生当网管。还有就是各种的北大中文系毕业生当小学老师,各种985进街道办等等之类的新闻。
这背后则是众所周知的1076万大学毕业生,以及年轻人的失业率史上最高的剪刀差。
中考世俗化,高考科举化,教育全面进入养蛊模式!
年轻人就业有三大集中池:教培、房地产、互联网。它们不仅收入高,也基本维持了大学生的体面。很多年来,都是初入社会的年轻人的最好的跳板。
但自从去年被集体打残之后,年轻人的根据地忽然没了。
社会上再也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可以集中吸纳、批量进入社会的年轻就业群体。
以互联网公司来说,正常的大厂上班是35岁,过了这个年龄就凭借资历去创业,或者往下一级的中小型公司下沉;同时大量的新人来补位。
这是一个相对完美的就业循环。但是现在,这个循环被阻断了。
三大集中池全部在做减法,毕业新人和中年人,开始在同一个没有增量的就业市场展开竞争。
这必然是一场恶战,天怨人怒。
更大的问题是,目前来看,2021年还是未来数年中大学毕业生最少的一年,也可能是就业形势最好的一年。
中考世俗化,高考科举化,教育全面进入养蛊模式!
第二个新闻是中考简单化。
有两个段子,一个发生在北京,一个发生在郑州。
海淀区中考满分660,一同学650分的家长,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因为海淀区仅655分以上(不含)就有517人。全区前2000名的分界线卡在了651分,即失分率不超过1.3%。
郑州今年中招满分600,有人考575分,想着可以横着走了,结果是班里倒数第二。
这导致中考简单了,反而很多家庭更加焦虑了。因为上好的高中更难了。
以前可以堆小班,堆一对一,堆各种补习拉起来的成绩差距,现在一筹莫展。
高考越来越难,中考越来越简单,教育陡峭化已是必然的趋势。
这背后的逻辑是:
从去年的打击教培,到课程减负、考试减负。减轻学生负担和减轻家庭养育学生的负担,双管齐下。
但是,虽然政策已经严令执行,依然挡不住私教、一对一市场的火爆,这些是根本无法禁止的,反而变相增加了课外学习的成本。
于是,中考庸俗化之后:
1、好学生和差学生之间,再无鸿沟,差距越来越小。
之前的规律是,课堂只讲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深度学习全部要进课外补习班,甚至重点高中的录取成绩直接参考的就是学生在补习班的成绩,你说孩子能不补课吗?
现在好了,你不需要补课了,直接把题目搞简单了,皆大欢喜。你只要认认真真把课本读会了,答题认真仔细,就行了。
2、对学区房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很多时候,买重点中学的学区房,是为了上重点初中,从而也和重点高中更近了一步。
中考简单化,基本磨平了初中阶段的学校差,因为大家的成绩都差不多。
而好的高中,基本全是靠掐尖录取高分学生,现在我把题出简单了,就按着书本出题,大家水平都差不多,让你掐谁都不好使。
这最总会导致,普高的生源也逐渐优质起来。这就直接缩小了名校和普高的鸿沟,平衡了名校和普高的生源。
这两年,楼市调控一个很核心的层面,就是对学区房的整治,从多校划片,中考庸常化,这每一次对学区房都是打击。

但另一个角度,今年的高考增加到了史无前例的难度。

高中是和初中完全不一样的教育体系。如果说初中出成绩基本靠补习班,那么高中基本靠学生的能力。
中考庸常化,让更多的学生进入高中,然后在高中的过程中,逐渐拉开孩子的能力和水平。
这种拉开,决不能是像初中一样的填鸭式补习,而是必须靠学生本身的能力。
这样才能达到选才的目的。
但是这种逻辑和以往近20年的教育逻辑完全不同。
我们正在转向西方式的培训体系:
就是通过个人的才智和力量,在创造中得到充分发挥,以达到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社会共识的价值观。
毕竟,我们已经知道了,如果能够最大限度释放个人的内在潜质,一个社会、一个经济体,是有可能达到怎样的巅峰!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qsZNXLI2z8RJzqxUjLjU2w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