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界
文 ✎ 林夏淅
编辑 ✎ 邢昀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彭、张翼、小萌为化名)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iHzTx1ZJywTaq8pM1XnRpQ
分享个人经验,保留阅读记录,做时间的朋友
来源:市界
文 ✎ 林夏淅
编辑 ✎ 邢昀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彭、张翼、小萌为化名)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iHzTx1ZJywTaq8pM1XnRpQ
我是老徐。
截至3月1日15点,湖北累计确诊患者66907例,死亡2761例,治愈31322例。
自疫情以来,这个数据目前已经慢慢变好了。
但跟这个数据变好趋势相反的,
却是那股把湖北人当作“猛虎野兽”的风气没减反增。
昨天又发生了一个更魔幻的事情,居然还是老徐所在地的广东。
而我更担心的事情是,
这种魔幻的新闻,接下来会更多。
1。
昨天微博上有一则热搜是#湖北男子隔离21天后复工被赶出#。
老徐本来还想着坐等辟谣。
却不曾想,居然是真的。
2月8日,在湖北家中隔离15天后。
湖北男子胡先生和同伴申请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回到广东佛山工厂复工。
可当来到佛山的出租屋时被告知:
“村子不允许他们进入,需要去指定的地点隔离。”
疫情当头,隔离是必须要的,更何况还是从重疫区回来的。
胡先生和同伴也照做去隔离了。
从8日到28日,胡先生在隔离点待了21天后解除隔离。
这时候,魔幻的一幕来了。
房东跟胡先生说:“村长不让你们居住了。”
随后就把胡先生赶出来。
胡先生联系了村长,可村长仍然是拒绝胡先生入住。
老徐实在搞不懂,都解除隔离了为什么还不能入住?
直到昨天,经过与当地防疫办的多次沟通。
胡先生最终才被允许进村。
各个地方管控严格没有错,
但是。
类似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是不是就有点过分了呢?
湖北人好像成了“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更令人寒心的是。
这种行为不是个例,全国各地都在上演。
2。
截至2018年,湖北拥有接近6000万人口。
而除武汉以外的其他地区总人口差不多5000多万。
同时湖北还是一个外出务工人员流动大省。
他们在外务工,可能还有房贷车贷信用卡等等。
一大堆债务等着去还。
可现实情况是,
等待湖北人的不是大难不死的必有后福。
而是流浪街头,被拒绝,被辞退。
2月4日,江西湓浦街道办事处拉起巨大横幅。
打出了“湖北回来的人都是定时炸弹”。
有的就算在外地买了房子依旧没得回。
而有些湖北人,
但不是定居在湖北的,也不能幸免被歧视。
“湖北籍员工不通过,被辞退”。
甚至有的人停工无收入,准备卖房了。
就跟小伙子所说的:
“疫情给我最大的困扰,就是在哪里都不受欢迎了。”
这也意味着:
湖北人接下来要面对的一个比疫情更严峻考验。
而出题人,竟然是你我。
但老徐真的很想问,不是每个湖北人都是感染者。
这样歧视同胞。
跟我看到外国那些铺天盖地有关“中国病毒”的言论。
有什么区别?
3。
一场疫情,各种妖魔鬼怪的外媒仿佛找到了目标。
一个接着一个黑中国,而且一个比一个过分。
美国,《华尔街日报》直接污蔑“China is the real sick man ofAsia” (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
CNN直接把“新型冠状病毒(coronavirus)”改为带有歧视色彩的“武汉病毒(Wuhan virus)”
加拿大,直接在自己的头版头条上将病毒命名为“中国病毒”。
加拿大伯纳比,一个男子在停车场对购物的亚洲女性喊:
“嘿,你的冠状病毒掉地上啦!” 。
Uber司机取消中国人的订单。
理由是“取消订单,你是病毒”。
比起精神上的辱华,
行动上的侮辱更让老徐感到无比愤怒!
4。
在旧金山街头,一个中国的拾荒老人。
在捡垃圾的时候遭到嘲笑,而他只是想拿回他辛辛苦苦捡到的废品。
不料,被几个身材高大的人拿金属杆击打老人。
并不停地辱骂:“滚回你的国家!”
最后,老人无助地哭了。
在老人哭的时候,几个人渣还拿着手机对着老人狂拍大笑。
老徐当时看到这个,第一时间就想穿过屏幕去手撕这些人渣!
几个大男人欺负一个老人,算什么本事?
在德国柏林中心区,一个23岁的中国女留学生,被两个疑似阿拉伯裔女生暴打。
她们说中国女留学生是中国病毒。
吐口水,扯头发,拳打脚踢。
所有强盗能用的手段她们都用上了。
最后中国女留学生头部受重伤,眼镜被踩烂了。
无独有偶。
在英国谢菲尔德,又一名中国女留学生遭到三个陌生路人的谩骂与推搡。
她们问中国女留学生戴口罩是不是有病。
中国人没有病,我们也不屑与这样“洋垃圾”为伍。
可当我们看到这些越是生气。
就越要想到武汉人乃至湖北人的情况。
因为比起来,真的没好多少。
5。
在24日的的WHO专家考察组发布会上,外方组长布鲁斯•艾尔沃德表示:
我们要认识到武汉人民所做出的贡献,世界亏欠你们!
我想当这场疫情过去的时候,希望有机会代表世界再一次感谢武汉人民。
湖北人为了全国人民的安全,封一城救一国。
这是不可否认并且世人要永远铭记的。
而与之对比。
当病源和发源还不确定的时候,人们却给湖北人判了死刑。
这是非常让人寒心的。
而寒心之余,他们接下来要面对的“考验”更是雪上加霜。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mPP_XoHtpqXEFdFOHNOSCQ
世界是属于乐观主义者的。
——悲观主义者说。
———
文:Lonely Planet
公众号:饭局见闻
没有想到,我这种小号这两天都有人来催更。
最近没有更新是有原因的:一是在忙新书出版的筹备工作,二是要制定自己今年的投资规划,最后还顺便完成了这个赛季上至尊星耀的目标。当然,主要是前两个事情。
今天聊聊我对今年经济情况的看(hu)法(shuo)。
一、屁股决定脑袋
这么多年来,我形成了一个习惯:不要问卖瓜的人,瓜甜不甜。
比如,你不要问基金经理,接下来的大盘走势会是如何。因为中国没有卖空机制,所以几乎所有的券商都将最终告诉你:他看到股市有上涨的那一面。不然,他们就砸了自己的饭碗。
比如,你不能光听宏观经济学家的判断,因为他们的职责是发现问题,再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所以单看他们的观点,你会不由得感觉大萧条即将接踵而至(如果不采用他们建议的话)。
比如,你不能光听官方的报道,没有因为。
二、经济现状很糟糕
我集中细读了各方面关于贸易战的影响,关于疫情带来的经济危机,关于经济周期的说法,关于今年GDP的预测,以及国内负债危机的分析,大体上就是一个不乐观的结论:经济在变糟糕。
我不想罗列数据表格,其实大家都身处其中,很多事情是肉眼可见的:物价在上涨,购买力在下降,投资在下降;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马车都跑不动了。所有的数据报道,不过是进一步论证量化罢了。
经济变糟糕的同时,未来似乎也不明朗:人口在老龄化。2019年比起2018年,离婚率上升6%,结婚率下降了8%;遗体火化上升了5%。生育率在下降,人口在逐步的老龄化。按照社科院的说法,到2050年,老年人会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环顾我们周围,每三个人里就会有一个人年龄超过65岁。
而在大经济之下,具体到个体上:贫富差距在加大。其实不用看基尼系数,房地产与教育的费用在飞涨就可以看出来,因为这两个正在贫富差距在不断加大的最好证明。
而贫富差距的加大,经济形式的严峻,将进一步引发关税保护的“贸易战”。(美国大萧条的时期,就实行了贸易保护,提高关税)
三、最差的情况会怎么样
悲观的人做投资,有个好处,他能想清楚最糟糕的情况会是如何。
那么思考一个问题:中国经济最差会是什么样的?
很多人假设今年一季度GDP是0增长,后面三个季度维持6%的增长,从而全年平均4.5%的增长。我没那么乐观,不过,即便半年GDP都没增长,后半年维持6%,全年也有3%的增长,离美国当年大萧条的情况还有些距离。
即便大萧条,当年美国大萧条的期间,也崛起了好莱坞电影、迪士尼、图书馆、电影院、酒、避孕药,还有提出“口红效应”的雅诗兰黛的化妆品行业。每一种情况下,都有企业生存,企业倒闭,社会整体在进化,虽然对于个体而言,是残酷的。
所以,如果你真的担心万一大萧条了,那么倒是可以布局一下:物美价廉的商品;生活必需品;低成本的娱乐行业(游戏、网络视频);酒类/药品行业等等。此外,你还可以在大萧条的期间布局一些“垄断性”的企业资产,毕竟在萧条期,小企业往往熬不过破产或者被并购的结局。(不构成投资建议,不构成投资建议,不构成投资建议)
当然,在我有限的认知里,大萧条在中国不会发生。
原因在达利欧的《债务危机》写过:一个国家的债务如果是以本国的货币衡量的话,那么债务危机可以通过货币超发+延长债务时间摊平(比如发行30年期国债,将债务摊薄到30年中去)。
而且,在中国,这个措施没有什么阻碍之处:今年初,中国的广义货币M2就突破了200万亿了。
欠债总是要还的,当有一天政府无力偿还债务的时候不就破灭了吗?
2016年的时候,中欧商学院的穆恩教授就统计了欧洲各国的负债情况,最后得出结论,各国的债务都即将崩盘。为此,他把所有的积蓄都买成实物的黄金跟白银,放在自己的地下室。(当时我也相信,毕竟债务的增长确实危机重重,所以也有了每年买点实物黄金的做法)。
谁曾料想,后来出现了一个叫“负利率”的事物。
其实,回归到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的本质,国内的债务总是可以被消除的,区别无非是隐性的消除(软着落),还是刚性的消除(硬着落);而国外的债务,只要一个国家足够强大,也可以被消除的。(此处不便展开写了)
四、今年会是什么样
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马车都跑不动的时候,中国目前的做法,其实可以从官方的报道中清楚地看出来。
在投资方面:加大政府投资。
在消费方面:出行业政策,促进大众消费热情。
在出口方面:尽量妥协贸易战。
说说政府投资:
传统基建,可以带动大量就业,带动上下游的原材料产业,可以在GDP、就业率上,解燃眉之急,往往是刺激经济的首选。
官方的报道我们也可以看到:就在几天前,云南发改委消息:新开工10个项目(主要机场、高铁等),总投资2万亿。
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便有人调侃到:这次不仅仅是2008年时候的4万亿刺激了,一个省就2万亿,全国就要奔着60多万亿去了。
我把这个消息转发给我舅,他常年在云南承包了几个政府项目,我问:钱哪里来。
他回说:呵呵,谁知道呢。
政府基建需要钱,钱哪里来?现钱的话,那就是:税收、国企收入与卖地收入。这三条路,就卖地还有一点可能,但在目前房地产政策收紧的情况下,也有很大难度。那么唯一的可行办法就是:向未来借钱了。
国外有媒体调侃过一句话:政府假装在借贷;银行假装在放贷,假装对方会还钱。
要还上向未来借的钱,最理想的情况就是:提高生产效率。
比如,你今年借了10万块,但用这10万创造了20万的收益,那么这个债务就可以轻松还掉了。
但是,这一点,在传统基建上不存在,因为投资的收益在持续下降。(格隆统计过,2019年,发行一块钱的广义货币M2,只能拉动0.45元的GDP了)
所以,5G的新基建便显得异常重要了,未来能不能软着落,就看5G时代能不能带来生产力的大发展了。(这便是为什么美国千方百计阻碍中国的5G技术的原因。很多人担心美国如果进一步技术封锁,中国可能被锁死技术发展。借用朋友的一句话:真到了那一步,大陆技术有缺口,海峡对面还是有基础的啊,要明白他们也是中国的一部分。)
我向来对一个新的技术反应比较慢,因为现实总是骨感,科技不会一蹴而就。就好像前两年概念炒作AI(人工智能),真正落实到普通人生活的就是:骚扰电话人工智能化了;天猫精灵报完天气预报开始念它以为你感兴趣的广告了。
虽然目前5G所提的物物互联的想象空间,并没有特别具有说服力的场景,但确实是目前能看到的最有希望的道路,也只能边走边看了。
无论如何,出于当务之急以及未来希望的寄托,传统基建跟5G基建,就被迫担起了改善经济的重任,而且目前来看问题不大。
五、三月份会怎么样
短期来看,在3月份就很可能可以看到复苏。
真正的原因是:神奇的数字法则。
如果没有疫情,很多人都指望2020年将是崭新向上发展的一年。
在2019年经济难熬的情况下,在2019年底整整齐齐冒出来一个声音:最艰难的2019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与之匹配的,2020年第一天开市,上证指数就比2019年12月31日涨了1%,而事实上,就中间隔着1天的时间里,没有什么大事发生。但是对人们而言,代表了新一年的开始。
这种差1天,但是在大众眼里差了一年的奇妙心理,我称之为:神奇的数字法则。同样的,人们会默认2月29日,跟3月1日是不一样的,即:新的一月/一年,代表新的开始。
与此同时,人类还有个奇妙的功能,把坏消息乐观化。就好像现在让你去回想当年的失恋场景,你至少不会像当时那样要死要活了,甚至可能还会觉得有点朦胧美。
在2月,你已经知道疫情在全球开始蔓延了;
在2月,你已经知道武汉疫情还没有完全控制住;
在2月,你已经知道很多企业因为疫情濒临破产裁员;
在2月,你已经知道美国进一步对中国的技术制约;
当坏消息都已经报道过了,人们便开始变得乐观了。
“乐观”加上“新的一月,新的开始”神奇的数字法则,将爆发出来全新的乐观。
事实也确实如此,人们确实在变得乐观:
新浪热搜上开始重新出现明星娱乐报道了;
朋友圈开始有人外出踢球聚餐了;
喜茶又开始排队等餐了;
而“乐观”一词,
在股市,体现为市盈率;
在宏观经济中,体现为消费信心指数;
同时,企业的CEO大多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安迪格鲁夫所说:“想要成就卓越,你必须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因为卓越的定义就是,你在尝试做一件大多数人都不认为会成功的事。”)
所以,相对于坏消息集中爆发的1月和2月,所以3月很可能会是一个经济复苏的崭新开始。
因为:3月1日,象征着新的一个月的开始。
崭新的
Lonely Planet
2020.03.01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j-YgNt_4hU2BYzn9m5gQEQ
当前疫情给我们造成的经济影响是实实在在。对本来处在下滑通道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但是今年是十三五计划收官之年。从上周政治局会议看,势必要完成任务。
那如何完成呢?
稳增长就是头等大事了。怎么稳呢?
从宏观层面看来,一个国家的经济总产出无非是:净出口+消费+投资。
出口这块,国际贸易摩擦行将成为未来10年常态的阴霾,我们大概率可知未来净出口金额将会收窄。而另一方面,受制于经济下行趋势和疫情双重影响,消费的提升显然在短期难以奏效。
因此,“稳增长”作为当前经济发展最主要目标,要实现的话,主要靠投资了。
投资又可分为制造业,房地产与基建三块。
其中,制造业当前的净资产收益率极低,短期内投资难以全面、大幅启动;而房地产,基本明确排除在外了。
如果要达到稳经济的目的,基建投资是唯一的选择!
于是我们看到5省市的11万亿投资计划。
后面一定会有其他省市跟进。
这么多钱会投到哪里去呢?
目前基本印证我之前的判断:5G为主的新基建和传统基建,前者为主,后者为辅。
2018年年末的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指出:基建的重心不再是房地产,而是“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以及5G 、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
结合地方政府2020年两会报告看,这个方向基本没有大的变化。
我们再来看一张图。这是一些地方政府2020两会报告上的表述。
综合起来
新基建主要有三大方向:
一是以5G为核心的信息网,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
二是以电力为核心的能源网,主要包括特高压、光伏风电及核电、新能源充电桩和氢燃料加氢站等;
三是以高铁、城轨为核心的交通网。
这些板块,基本在去年炒作一遍了。
比如5G基站的PCB ,射频器件(滤波器)与天线,光模块,主设备,小基站,光纤光缆等;特高压的风范股份的雄风还记得吧,氢燃料那一波宏大的行情也不会忘记吧。
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和十三五收官,加大加速的投资概率大。而且有些今年开始会有业绩体现,比如特高压。
一般而言,特高压建设周期在 2-3 年左右时间,这意味着2019-2021 年会成为交货大年, 2020 年设备厂商将迎来业绩高峰。
由于电网阶段性投资明显低于预期,以及当前国家拉动基建稳增长预期大幅提升的背景下,重启特高压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本轮特高压建设持续性和确定性非常高。
基建会成为2020绝对的贯穿始终的主线。
其中新基建优于传统基建。
炒作的主要思路有:
1)5G基站建设;
2)特高压,光伏,氢燃料等
3)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
4)电动汽车充电桩;(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5)大数据云计算(叠加疫情催化,直播助力)
6)工业互联网 (前不久政治局会议上提到)
7)新能源汽车 ,车联网。
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份逻辑最硬的新基建公司名单:
5G:
中兴通讯 沪电股份 紫光股份 中际旭创、新易盛、武汉凡谷等
云计算:
浪潮信息、宝信软件、中科曙光、数据港等
信息安全/大数据:
深信服、南洋股份、启明星辰、太极股份、中国软件等
工业互联网/物联网:
用友网络、东方国信 能科股份 汉得信息、赛意信息等
人工智能:
科大讯飞、海康威视等
充电桩:
特锐德、万马股份等
加氢站:
厚普股份、美锦能源等
轨交:
中国中车、中铁工业、华测检测、佳都科技等
泛在电力物联网/特高压:
国电南瑞、国电南自 风范股份 许继电气 长缆科技
岷江水电、恒华科技、远光软件、平高电气等
装配式建筑:
建设机械、精工钢构等
再好的逻辑也要考虑时机。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6bZiACL4EHnIaYYj0MGemA
真正拉开投资水平的,是你的商业视野——商业模式系列1
国家的钱花到哪儿去了?
后台有读者问我:“我不想研究技术分析,也看不懂什么基本面,我只看《新闻联播》炒股。国家花了几百个亿做芯片,都是真金白银,我就买芯片股,你觉得怎么样?”
这个想法就好像在说:我没文化,但我知道教育很重要,我家门口有一个小学,我就让儿子上那个小学,只管读书,不用他赚钱。有人说那个小学是菜场小学,我也不懂啥叫菜场小学,我只知道教育是最好的投资。
这话错吗?一点都不错。但现实是什么呢?上海大部分初中的大部分学生,毕业连普通高中都考不上;而好的初中,90%的学生都能考上市重点高中。
都是教育,就有这么大的差距。
芯片的情况可能比教育还要糟糕。这个行业就算最好的公司,也很可能像以前面板行业的京东方一样,干掉了国内外同行企业,以一己之力完成了国家任务,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但自己也是连年亏损,自然不能带给投资者什么回报。
还有人认为,芯片投资结果可能比面板更糟,就是几千亿投完了,发现最终还是掌握不了核心技术,企业又没有变大变强,国家投资一撤,只能等死。
那是不是说芯片产业链就不值得投资呢?肯定不是的。
这里有一个基本的产业投资逻辑,国家投下的钱,芯片厂商只能过过手,最终到了谁的手上呢?就是上游的设备厂,原材料厂。
逻辑很好理解,芯片厂商能不能赚到钱,最终要看你的产品能不能让下游客户买单,跟国家投了多少钱,没关系。但甭管最后成不成,你总得先投资机器设备上马生产线吧,总得先进原料吧?
所以说这个行业目前唯一值得投的就是芯片的设备公司。实际情况也是如此,这一波投资下来,先出业绩就是北方华创这样的设备公司。
这就是国家主导的产业投资的逻辑。
这个产业发展逻辑变成投资策略,就叫做“卖水人策略”,名字源于当初加州的淘金热潮中,大部分的淘金者都没有淘到金子,而真正稳赚不赔的,都给淘金者卖水卖酒,卖牛仔裤,卖铲子的这些小商小贩。
新兴行业的投资机会,总是设备公司先启动,只要技术方向正确,盈利能力也是最稳定的,比如之前光伏产业的隆基、晶盛,锂电产业的先导智能,等等。
价值投资就是认知变现,而类似具有普遍性的行业规律还有很多,比如有一个“衰退市场的龙头策略”。
白马风格背后的产业发展逻辑
这些年,始终有一种唱衰白酒的观点:年轻人喝白酒的越来越少了,这是一个注定的夕阳行业。
事实也是对的,白酒总的市场容量和品类份额已经很多年没变了,说它是衰退中的夕阳行业,也没错。
但为什么白酒企业仍是A股这些年最赚钱的资产呢?因为集中度的提升,在高端、次高端、中端和低端这四条线上,都出现了明显的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在不断的增加的现象,其背后,就是大量的地方小厂、小品牌的倒闭。
这里有一个产业发展中的普遍规律。
当一个行业处于上升的趋势时,随着各种社会资金纷纷进入,龙头公司往往会被大量底部中小企业的价格战所拖累,导致业绩增长最快的并不是头部公司(除非该行业技术壁垒很高或资本要求很高),往往是一些技术好、擅长把握新产品机会、销售能力强的腰部企业。
这也是2015年以前,A股“小市值策略”最优的一个原因,因为那些年大部分行业都属于高速发展期,这些公司都是典型的腰部企业。
可一旦这个行业的增长陷入停滞,腰部企业找不到新增市场,只能收缩投资,底部的小企业纷纷倒闭,只有龙头公司有实力扩张,最终倒闭企业的市场份额就会被龙头公司所收割,整个行业的集中度都会上升。
从这个角度看,就算白酒行业不再增长(其实不会),就目前的集中度上升空间,趋势延续十年都没问题。
“增长停滞行业的龙头”策略,过去十年,还有海螺水泥、华润啤酒、福耀玻璃等很多公司,相信未来经济走“L”底,这样的案例会越来越多。
这也是2015年以来,市场风格偏向行业龙头白马的原因之一。
再如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是视频监控行业的老大和老二,而且多年来市场份额都保持着稳定的差距,十年股价累计涨幅也差不多。但分段看,无论是业绩增长,还是股价趋势,都是2015年前大华比海康强,2015年后海康比大华牛。
很多人都说,炒股要有常识,这话没错,但光知道常识往往只会让你亏钱,很多产业规律都是“反直觉”的。
前两个都是行业发展规律中总结的投资策略,下面再讲一个从商业模式出发的投资策略。
连锁商业的估值逻辑
经常看见有人讨论同为专科连锁医院的爱尔眼科和通策医疗的估值差距,通策医疗2019年预测市盈率50倍左右,相比爱尔的60倍,差了一大截。
但通策的ROE上一直是25%,爱尔则不到20%,而且近几年的盈利增速,两家都在30%左右。
为什么做口腔连锁的医院跑不过眼科连锁的医院呢?很多投资者偏不信这个邪,导致通策医疗的持股更加“散户化”。
有这个认识的人,说明没有理解透“连锁”商业模式的本质。
“连锁”要求企业有“快速复制某一个成熟商业形态”的能力,企业经营要素中,最容易复制的是机器设备,最难复制的是人。所以火锅店很容易搞连锁,因为底料、食材甚至服务都是标准化的,而地方菜馆就很难连锁,因为味道全靠“人”的主观控制。
爱尔眼科中最赚钱的激光手术,完全靠电脑控制,只要机器到位,很容易就新开一家;而通策的口腔科,高度依赖医生的手艺,新医院好建、好医生难找,病人又很容易认医生,医生就容易跳槽自己单干。
两者商业模式的差别,在市盈率上只体现了20%的差距,并没什么不合理的。
相比医药零售连锁,扩张速度快的益丰药房比扩张速度慢的一心堂估值高了50%,原因正是因为益丰药擅长并购,一心堂擅长自己开店,这两种模式在企业经营中,各有优劣,但两三年内给投资者的回报,肯定是并购优于自建。
商业模式这个东西,就是一层纸,说出来都是最直接最通俗的逻辑,但想要精准地掌握它,却需要通过大量的案例去提高认知能力,否则就只能在低水平上打转转。
知识变现最好的地方就是股市
在很多人的认识中,价值投资就是研究财务数据,可是,像ROE、现金流、盈利增长等财务上的数据,都是明牌。明牌只能让你赚最基本的“贝塔收益”,花那么多时间成本,还不如买指数基金。
财务分析可以让你剔除不合格的企业,却无法找到优秀企业,否则,研究机构只要招一帮高级会计师,或者直接让“四大”来做就行了。
真正拉开投资水平的,是你的商业视野和对商业逻辑的认知。
所以说,价值投资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认知变现”,认知程度就是你赚钱的上限,你对一件事情的认知程度达到10分的,就在10分的范围内赚钱,你只有5分的认知,最多只能赚5分的钱。
可大部分个人投资者并没有经营企业的经验,对产业发展、行业规律和商业模式的理解是非常弱的,怎么办呢?靠学习。
不是学习什么K线趋势技术指标,也不是学习什么量价关系波浪理论,而是阅读商业管理史,分析商业案例,学习管理知识。
常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要鼓励大家炒股票做投机,把大好青春浪费在赌博上?
20年前,一个对商业有深刻认知的人,想要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变成财富,以前只能亲自去创办企业,这中间有资金、社会关系、管理能力等不可控的因素。
但今天,中国最好的企业几乎都已上市,最有前景的创业企业也正在上市,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投资将知识变现(不管是A股港股还是美股),而不用冒险创业。
知识就是财富,认知可以变现,这一点,股市比任何市场都更有效率。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8qlwx8AxtmfewEPX0QP_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