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梳理建筑巨头央企最新组织架构:中铁、中铁建、中建、中交等央企最新组织架构

编 辑 | 张旖旎

来 源 | 贸易金融圈

 

企业的组织架构就是一种决策权的划分体系以及各部门的分工协作体系,体现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如何进行资源配置,如何安排员工、部门、经营单位的活动。合理的企业组织架构能够激发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发挥资源优势获得收益,使组织更好发挥协同效应,达到“1+1>2”的合理运营状态。

 

从企业组织架构中我们往往可以窥豹一斑,看出一家企业是否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有职能上的冗余或缺失,甚至可以通过结构的设置看出企业发展重心和着力点。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铁、中铁建、中建、中交建筑巨头央企最新组织架构!
一文梳理建筑巨头央企最新组织架构:中铁、中铁建、中建、中交等央企最新组织架构
中国中铁(CREC)

一文梳理建筑巨头央企最新组织架构:中铁、中铁建、中建、中交等央企最新组织架构

(总部部门组织架构图)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历程:
  • 1950年3月为中国铁道部工程总局和设计总局,后变更为铁道部基本建设总局。

  • 198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基本建设总局,组建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 2000年9月,与铁道部实行政企分开,整体移交中央大型企业工作委员会管理。

  • 2003年5月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能。

  • 2007年9月12日,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独家发起设立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7年12月3日和12月7日,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 2017年12月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更名为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基础建设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原中国铁道部第一工程局)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原中国铁道部第二工程局)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原中国铁道部第三工程局)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原中国铁道部第四工程局)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原中国铁道部第五工程局)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原铁道部大桥工程局)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原铁道部隧道工程局)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由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与中铁一、二、三、四、五局集团电务(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重组成立)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
海外工程
中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由原中铁国际经济合作有限公司、中国中铁委内瑞拉分公司、东方国际建设分公司、中国中铁老挝分公司整合组建)
中铁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一文梳理建筑巨头央企最新组织架构:中铁、中铁建、中建、中交等央企最新组织架构

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原铁道部专业设计院)
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由中铁西南院有限公司和中铁西北院有限公司合并重组)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由政务院批准组建)
中铁华铁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由华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铁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重组成立)
工程设备和零部件制造
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重组整合中铁山桥、中铁宝桥、中铁科工和中铁装备成立)
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原山海关桥梁厂)
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原铁道部宝鸡桥梁工厂)
中铁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由原中铁工程机械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中铁重工有限公司重组成立)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由中铁装备、中铁山桥、中铁宝桥、中铁科工四家企业通过重组上市)
房地产开发
中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矿产资源开发
中铁资源集团有限公司
金融
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原名为衡平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中铁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中铁资本有限公司
投资
中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为中国中铁西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中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中铁南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中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铁工程建设分公司“一套机构,两块牌子”运作)
中铁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原中铁昆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中铁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西部七省(自治区)的区域经营总部)
中铁(上海)投资有限公司(中国中铁华东区域总部)
其他
中铁人才交流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中铁物贸集团有限公司
分公司及直属项目机构
工程建设分公司
设计咨询分公司
东方国际建设分公司
区域分公司
项目经理部
工程指挥部
一文梳理建筑巨头央企最新组织架构:中铁、中铁建、中建、中交等央企最新组织架构
中国铁建(CRCC)
   主要二级单位
北京
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原铁道部援外办公室)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由铁道兵第十一师和第十三师及铁道兵运输团(铁道兵新线临时管理处)组建而成)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原铁道兵第九师)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由中铁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铁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三家企业整合重组)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原铁道兵89134部队)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铁建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原铁道兵科学技术研究院,之后哈尔滨铁路勘测设计院、齐齐哈尔铁路勘测设计院并入)
中铁物资集团有限公司(原铁道兵后勤部)
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由原中铁国际经济合作有限公司、中国中铁委内瑞拉分公司、东方国际建设分公司、中国中铁老挝分公司整合组建)
中国铁建财务有限公司
诚合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中铁建商务管理有限公司(原铁道兵司令部管理处)
中铁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中铁建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由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子公司与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子公司整合重组成立)
武汉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一师)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原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
中铁磁浮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太原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原铁道兵第二师)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原铁道兵第七师)
天津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原铁道兵第三师)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原铁道兵第八师,之后铁道兵第十四师并入)
济南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兵第四师)
上海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原铁道兵第五、六师合编后的第五师)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由原上海铁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福建铁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南昌铁路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整合重组而成)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西安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原铁道兵第十师)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建西北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兰州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成都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由原中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齐齐哈尔铁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整合重组而成)
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建华南建设有限公司
珠海
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铁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长沙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中铁轨道系统集团)
中铁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
中铁建南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石家庄
中铁建华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重庆
中铁建重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由中国铁建原重庆铁发遂渝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及重庆指挥部整合组建而成)
厦门
中铁建海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将福建指挥部、海峡公司、福州分公司合并,将原福建指挥部改为东南指挥部,海峡公司列股份公司二级单位管理)
南宁
中铁建北部湾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南京
中铁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一文梳理建筑巨头央企最新组织架构:中铁、中铁建、中建、中交等央企最新组织架构

一文梳理建筑巨头央企最新组织架构:中铁、中铁建、中建、中交等央企最新组织架构
中国建筑(CSCEC)

一文梳理建筑巨头央企最新组织架构:中铁、中铁建、中建、中交等央企最新组织架构

(总部部门架构图)
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
  1. 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

  2.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有限公司(原蜆壳電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3. 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4. 中海物业集团有限公司

  5. 中国建筑兴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远东环球集团有限公司)

中海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由中国人民解放军20兵团后勤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工程二师合并改编而成)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直营总部)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控股、全球第一大设计咨询公司——美国AECOM技术集团(ENR排名第1位)参股的中外合资设计咨询企业)
中建方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中建南方投资有限公司
中建长江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中建丝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中建北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
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山东省筑港总公司,原隶属于交通部航务工程总局)
中建港务建设有限公司(前身为上海港务工程公司,原隶属于交通部上海港务局)
中建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
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中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中建电力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与其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共同注资)
中国建筑发展有限公司
中建资本控股有限公司
中建财务有限公司
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
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建阿尔及利亚股份公司
中建美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南洋)发展有限公司
中建中东有限责任公司
中建刚果(布)有限责任公司
中建赤道几内亚有限公司
中建企业(新加坡)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巴巴多斯公司
中国建筑(泰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菲律宾)有限公司
中建股份卡塔尔有限公司
博昂建筑贸易简易股份公司
中建俄罗斯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驻越南代表处
中国建筑博茨瓦纳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南非有限公司
中建纳米比亚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驻巴基斯坦代表处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利比亚分公司
中国建筑巴林分公司
中建(哈萨克斯坦)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毛里求斯分公司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韩国分公司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赞比亚分公司
中国建筑莫桑比克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马来西亚有限公司
 
一文梳理建筑巨头央企最新组织架构:中铁、中铁建、中建、中交等央企最新组织架构
中国交建(CCCC)

 


一文梳理建筑巨头央企最新组织架构:中铁、中铁建、中建、中交等央企最新组织架构

(中国交建总部部门架构图)
 
子集团
  • 1、中交疏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航道局、上海航道局和广州航道局业务整合而设立)

  • 2、中交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外经平台企业
  • 3、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4、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原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

 
基建企业
  • 5、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6、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原交通部直属四大航务工程建设一级施工企业之一)

  • 7、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8、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由中港第四航务工程局整体改制组建)

  • 9、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公路一师历经改工、改组、改制、重组)

  • 10、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 11、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 12、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原交通部直属房屋建筑公司)

  • 13、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 14、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 15、中交机电工程局有限公司

  • 16、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包经营分公司

 
设计企业
  • 17、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原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

  • 18、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原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

  • 19、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原交通部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 20、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原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 21、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22、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原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 23、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原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

  • 24、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原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

  • 25、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原中国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总公司)

  • 26、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

  • 27、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28、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原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直属的市政、建筑、风景园林、公路与城市防洪甲级勘察科研设计咨询单位)

  • 29、中交煤气热力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原建设部沈阳煤气热力研究设计院)

  • 30、中交铁道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品牌名称“中交铁道总院”)

 
投资运营企业
  • 31、中交投资有限公司(独资设立的重要投资平台)

  • 32、中交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33、中交海洋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交海洋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交海投)与中国交建海南区域总部、中国交建海南分公司共用管理平台)

  • 34、中交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35、中交财务有限公司

  • 36、中交国际(香港)控股有限公司

  • 37、中交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38、中交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 39、中交建融租赁有限公司

  • 40、中交海南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 41、中交海西投资有限公司

  • 42、中交华东投资有限公司

  • 43、中交华中投资有限公司

  • 44、中交东北投资有限公司

  • 45、中交西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46、中交西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47、中交京津冀投资公司

  • 48、中交云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

  • 49、中交哈尔滨地铁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装备制造企业
  • 50、中交郴州筑路机械有限公司(原交通部郴州筑路机械厂、路桥集团郴州筑路机械厂、中交郴州筑路机械厂)

  • 51、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公茂船厂)52、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有限公司53、中交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原交通部西安筑路机械厂)54、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由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和中和物产株式会社合资成立)

 
其他业务
  • 55、中国交通物资有限公司(原中国交通物资总公司)

一文梳理建筑巨头央企最新组织架构:中铁、中铁建、中建、中交等央企最新组织架构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jpflyIWOZEn-oOIppsNqsg

未来十年投资医药 不能踏空“创新”——独家专访深圳森瑞投资董事长林存

文 | 何艳

编辑 | 谢长艳

疫情导致多数行业产业链受损,而医药医疗及互联网服务可能是唯二在疫情后逻辑改善的行业。

至少在下个十年,医药投资的一大核心逻辑将是“创新”。

创新产业链中重要一环——生产外包领域(即CXO)能旱涝保收。

现金流折现是应用最广泛的创新药估值方法,但这是模糊的正确。

面对此次疫情,医药股因其特殊性,短期内一些口罩、诊疗等概念被热炒,细分子板块收获不少涨幅,医药股普遍也相对跑赢市场。不过长期而言,相关公司的基本面才是最重要的。

 

本期《红周刊》邀请的深圳市森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存表示,基层医疗建设,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高端设备、新药及疫苗研发等领域必将在疫情过后加速发展,药企业绩也会加速释放。医药医疗将迎来以“创新”为主要卖点的黄金十年。目前,研发及生产外包领域(即CXO)及创新药械值得重点关注,而生物制品领域首选生长激素,因为其消费属性最强。同时,对于药企而言,强者恒强不管对新药还是仿药均成立。

疫情后医药行业发展逻辑更好、更确定

《红周刊》:在私募领域多是多元投资,2005年成立的森瑞投资,为何在2015年股灾后转向单一的医药医疗方向?

林存:投资想长期实现稳定收益,必须找到长期稳定增长的行业。过往数据显示,医药医疗领域成长性突出、业绩持续性,且个股内涵丰富、品种众多,非常有利于做专业化投资。

《红周刊》:要充分理解该行业,需要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更需要专业化的团队。

林存:没错,我们团队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医药创新研发及服务、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业及医疗信息化等产业上形成了自己的理解。但对重点上市公司关注上,我们还是会做减法,长期关注并了解的上市公司相对于整个医疗板块并不多,而实际买入操作的会更谨慎。

《红周刊》:说到医药股的投资,少不了谈这次“新冠”疫情。您怎么看疫情后医药股的投资价值?

林存:疫情导致多个行业产业链受损,但医疗器械及互联网服务可能是唯“二”在疫情后逻辑改善的行业。未来的基层医疗建设、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新药及疫苗研发等都会加速,这会让相关医药企业业绩释放。疫情后医药行业的发展逻辑更好、确定性更高,其估值理应被抬升。

 

但这需具体分析,如口罩股会随疫情缓解而回调,但诸如连锁专科服务、医药消费品、刚需用药等细分领域在疫情中持续受压制,其长期逻辑完全未被损害,疫情后反而有补涨需求。如医疗器械设备和互联网医院、医疗信息行业等行业。

《红周刊》:互联网医院的逻辑能结合实例谈谈吗?

林存:互联网医院未来市场空间最广阔。互联网医院不是线上咨询,是真正能实现线上首诊、处方的基于线下医院模式,足不出户就能看病就诊。本次疫情中互联网医院表现出优秀的便利性,分散了实体医院的压力,也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疫情后料将加速建设。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医保支付,还有信息化企业参与分利润方式等挑战。不过,卫宁健康子公司纳里健康作为杭州市互联网医院的承接方,实现了医保脱卡支付,是我国首个实现医保在线支付的大型城市级样板。

《红周刊》:疫苗也因疫情备受关注。

 

林存:是的,疫苗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领域,特别是疫情后,疫苗研发与使用将更受重视。疫苗产品其天花板据产品不同而各异。一般而言,消费属性更强的品种具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如智飞生物代理的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发达国家的接种率达到60%以上,中国就算打个一折也能有300亿以上市场空间,因此相比天花板我们更应考虑智飞与默克制药间的订单量。在HPV四价疫苗获批而市场并未充分认知其潜力时,我们买入智飞并获得翻倍收益。同时,智飞生物正在审批的肺结核试剂和治疗性疫苗,都将是重大创新产品,一旦获批,对企业成长都有重大推动作用。

CXO是创新领域旱涝保收的行业

《红周刊》:下沉到医药个股。我们看到森瑞投资在2019年12月31日发布了医药核心资产20强的医药核心指数G20,涉及制药、器械、生物制品、研发及生产外包、服务6大细分领域(见下表)。这20强核心企业分布在A股和港股,基本都是医药蓝筹。

未来十年投资医药 不能踏空“创新”——独家专访深圳森瑞投资董事长林存

注:森瑞投资20年代医药核心G20指数标的

 

林存:G20,G是Great,伟大的意思,它们具备以下特征:1.身处前景广阔的赛道;2.具备优秀的管理团队;3.稳健的财务管理与增长预期;4.国际化视野;5.国内领先的创新能力。我们的选择重在公司,不偏重A股还是港股。在中国制药领域正处于变革期的当下,这些纯创新型药企,都有业绩成长的基石,其成长性能够让我们轻视其短期股价波动。未来数年后,这些公司会进一步成长为更大更强的医药蓝筹,非常适合大型机构配置。

《红周刊》:这20强核心标的,您是如何配置的?多数企业的估值并不低。

 

林存:这是核心股票池,配置的话会综合考虑基本面与市场因素择时。目前,我们配置重点是研发及生产外包领域(即CXO)及创新药械、生物制品等。

 

其他领域,比如互联网医疗业务本身处于探索阶段,不确定性较大,而付费会员及私家医生经营模式在中国的推进仍需观望。经过权衡,我们在G20中选择阿里健康作为互联网的代表进行关注,但关注和配置是两回事。

《红周刊》:就您重点关注的研发及生产外包领域,来谈谈具体的投资思路吧。

 

林存:创新将是未来5-10年医药投资的核心逻辑之一。未来十年医药投资,不能“踏空”创新。无论是老龄化还是消费升级的角度看,中国人都渴求效果更好、性价比更高的医药与器械。而在经历多年研发积累后,部分企业已陆续有创新品种落地,创新药械不再是个概念,而是有实在的业绩作为支撑。

 

我们重点配置的是创新产业链中重要一环——生产外包领域(即CXO),CXO领域能旱涝保收。创新药研发能力强的一般都是国外的大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因为各种原因有产业转移的需求,中国因为成熟的离岸外包服务业务、产能规模、市场红利等,比其他国家更具优势。如越南劳动力成本有优势但是理工科人才不足。另外,中国有14亿的人口基数,在新药的临床试验上,有更多的相关病种的患者,可以志愿临床入组,产生的大数据也更丰富。

 

因为只是研发服务外包,前期没有研发的风险,不管成不成功都有服务费,开发风险由上游的药企承担,这是典型的“卖水型”行业!目前看,无论是药企的研发投入还是CXO企业的订单量,都能充分证明该行业的高景气状态。

《红周刊》:结合实例谈谈CXO领域您看重的核心指标吧。

林存:不同公司各有侧重,CXO涵盖药物发现、原料药试制、生产工艺改进、安评、临床直到申报等多个环节。

 

如药明康德(包括药明生物)极具前瞻性的管理层率先建立了全产业链服务体系,药企只需贡献一个“想法”,药明康德可以将其变为现实。从这点看,公司是最好的CXO企业之一,当前的布局也已从风投到商业化生产全产业链,可以充分享受新药高景气时代红利。再如泰格医药,占据了研发中市场最大的临床研究,除新药外,公司在器械临床、学术临床等领域也有拓展,并建立了行业领先的数统业务体系。而凯莱英是国内CDMO(药品合同定制研发生产)头部公司,我们认为其大量订单目前处于三期/NDA阶段,一旦商业化,公司收入将爆发性增长。

弱消费、强消费属性的公司都有机会

 

《红周刊》:创新药械的投资逻辑呢?

 

林存:创新药械很复杂,但老龄化需求与国产替代是核心逻辑。其中心血管器械与骨科器械是优质领域。因为心血管领域企业如乐普医疗和微创医疗,在过去两年受到政策或部分海外业务困扰导致估值持续受压制,但目前看利空基本被消化完毕,而估值在整个医药板块中偏低。而从国产化率及市场空间看,骨关节将是最好的赛道,而港股的爱康医疗与春立医疗是其中的佼佼者。

《红周刊》:相比海外的技术优势,国产替代的优点有哪些?

林存:单纯靠技术驱动的策略不一定适合中国市场。如中国经导管瓣膜修复手术、髋关节置换手术等渗透率远低于西方国家,很大原因是进口器械价格过于高昂。而国产器械可能效果稍差,但能通过性价比成倍地提升相关治疗方法的渗透率,对国家、人民及企业自身均有益。况且,在部分领域国内并不比国外差,如可降解冠脉支架、3D打印关节等国内产品均能进入国际先进水平。

《红周刊》:怎么看器械投资的风险?

 

林存:对于器械投资,我们认为最大的风险是过高的估计产品的潜在市场空间。相比制药、服务等,器械的各个细分领域都不大,因此企业可能会比预期更快的遭遇天花板。因此我们在此领域更偏向于消费属性更弱的企业。

《红周刊》:在医药行业消费属性强的,有好的子板块吗?

林存:生长激素是生物制品中消费属性最强的领域。生长激素是用于正在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长高身体的,长春高新是代表性公司。目前,中国青少年中渗透率在3%以下,远低于西方国家的15%以上。长期看,可以期待生长激素的成人消费市场合法化,再为产品带来数倍空间。这个行业竞争格局也很优异,国内就长春高新与安科生物两家。在疫苗事件、金磊离职传闻影响下长春高新被严重低估,而行业基本面并未改变,我们在200元以下坚定建仓并获得丰厚的回报。

创新药估值侧重模糊的正确

《红周刊》:您刚才提到,未来5-10年医药投资的核心逻辑之一,创新药龙头企业也逐渐被市场认可,但这类创新药企估值是否偏贵?如恒瑞医药。

林存:恒瑞目前估值偏贵,但这仅意味着短期涨幅可能较小,考虑到国内优质资产的稀缺性,目前多数创新药企估值稍高但仍具较强长期投资价值。长期看恒瑞可能仍可能十年十倍。创新企业要以长期逻辑看。新药的爆发力是极强的,一个单品目前刚刚创收,而未来贡献百亿收入/年也是有可能的,因此不能单纯以PE、PEG等方法来简单的给新药企业估值。

《红周刊》:对于新药企业,用什么方法估值更合理?

 

林存:现金流折现是应用最广泛的创新药估值方法,其内核是将药企的各条管线在未来能创造的现金流折现到现在,从而得到一个总的市值。此外在大部分情况下,使用预期的峰值销售额乘以相应倍数是一种较为简便的估值方法。

《红周刊》:这是极为困难的。

 

林存:是的,给新药企业进行估值很困难,多数也是“不靠谱”的,特别是考虑到海外新药销售经验不适用于国内市场,且中国未来政策的不明确性,创新药企的估值模型中很多关键假设可能带来较大误差,但模糊的正确是存在的。从另一方面看,困难的估值方法导致创新药企可能被过分低估,从而带来投资机会。例如,我们无法确切地估计企业的价值,但能够肯定200亿的信达生物、30亿的歌礼制药已被低估,并于该市值时建仓前者。

 

对创新药企的投资仍然赚的是估值的钱。任何一个研发进展,一个科学家加盟,一项合作协议,在本质上都将使企业发展的确定性升高,从而提升企业市值。

《红周刊》:与海外创新药龙头比如辉瑞制药、默克集团等相比,国内与之相比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林存:主要差距还是在研发上。国内头部创新药企仍处在从“Me-Follow”往“Fast-Follow”/“Me-Better”发展过程中,与海外大药企已进入“First-in-class”的研发策略仍有较大差距,在数年内难以超越。但需要强调的是,海外大药企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研发策略不一定适合中国市场,“Me-Better”策略及研发销售并重的药企可能更具优势,相当于比较优势,不去硬抗,找准自己的定位,有田忌赛马的感觉。

 

未来十年投资医药 不能踏空“创新”——独家专访深圳森瑞投资董事长林存
(林存图片 受访者提供)

仿制药机会不如创新

《红周刊》:对于老年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常用药的机会您怎么看?

 

林存:广义来说,老龄化导致各类疾病发病率上升,对医疗医药需求增大,这是医药投资核心逻辑之一。不过,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在2018年下半年那波医药回撤后,陨落的医药白马有相当比例集中于慢病用药领域,如通化东宝、华东医药、信立泰等。我们需要思考该领域的逻辑是否已经变化。以高血压为例,该领域用药已较为成熟,至少在中国五大类数十种药物的仿药能满足需求。集采政策将加速推进这些领域寡头化进程,未来有原料药产能、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可称为幸存者并瓜分存量市场,如华海药业、天宇股份、美诺华等。在高血脂、抗血栓等领域也存在类似情况。总体而言,这些慢病用药领域适用仿药逻辑,我们更看重创新药的机会。

《红周刊》:其实不管创新药还是仿制药,都是强者恒强。

 

林存:是的,但长期看新药是更好的赛道。对于仿药,我们认为目前的龙头企业也将是最后幸存者,具备以下优势:1.从原料药到制剂产能齐全;2.国际化竞争能力。集采将加速仿药行业的整合,在整合完成后该行业可能长期低利润、低增长,因此逻辑不如新药。

 

目前来看,头部新药企业如恒瑞、中生、百济神州等均有重磅产品获批并将贡献强大现金流,它们的研发管线丰富且布局合理,新药研发体系趋向成熟。同时我们应注意国内药企管线多以“Me-Follow”为主,研发周期与失败率可以接受。

(本文精编版发表于3月14日《红周刊》)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IKBeDmhN6woVQu2BYMNRWw

暴跌灵魂三问:该不该减仓?要不要接飞刀? 满仓怎么办?

飞刀,又见飞刀

 

暴跌灵魂三问:该不该减仓?要不要接飞刀? 满仓怎么办?

 

1/5

逻辑A和逻辑B

巴菲特说他活了89岁,也没见过这样的市场行情。

 

我在1月21日基金发车时,分析疫情(当时还没人当回事)对市场影响时,说:

 

疫情没有公开之前,大家都低估了影响,疫情公开之后,大家又高估了影响

 

这个判断,是A股已经发生的事,也是全球股市正在发生的事。

 

如何理解这句话呢?外部突发利空中,市场永远在逻辑A和逻辑B之间切换:

 

逻辑A如果是大家都知道的部分,就说明已经对市场产生了影响,反而不重要;

逻辑B真正重要的事,都是没有发生、即将发生或不知道已经发生的事

 

最经典的例子是,二战期间的英国股市,最低点出现在敦刻尔克大撤退的1940年,伦敦大轰炸时开始反弹,而盟军最困难的1942年,股市却并未创出新低,道理很简单,有了美国参战,胜利就是注定的,问题就是要忍受多久。

 

而美国股市却是1942年才见底,因为观众席坐得好好的,突然被日本人拖上战争的舞台,观众转眼变演员,心里落差有点大。

 

我已经连讲了四期“产业链系列”,今天又要回归交易——投资者在面对暴跌时永恒的灵魂三问:该不该减仓?要不要接飞刀?满仓怎么办?

 

补充一点:本文所探讨的暴跌之中的操作,是指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暴跌的时候怎么办,而并不包括你预感到市场要发生下跌,你该不该卖。前者是操作问题,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后者是投资体系的问题,无所谓对错。

 

2/5

什么是一笔好交易?

但在分析之前,我们首先要正本清源地厘清一个概念:什么是一笔好交易?

 

大部分人觉得,这问题还不简单,赚钱就是对的,亏钱就是错的。

 

但实际并非如此。一方面,一个交易决策的盈亏结果跟很多因素相关;另一方面,如果不拉长到一定时间,你甚至都无法判断这个决策是亏还是赚。

 

事实上,大部分散户投资水平无法进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正是没有正确的评估交易决策的方法,没有反馈就没有进步,交易经历无法转化为交易经验。

 

真正合理的评估方法是“用长期交易策略决定长期稳定盈利水平”,而单次交易决策要与长期交易策略相吻合。

 

打个比方,我们知道长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带来合理的健康水平,我们只需要每一次都吃健康食品就行了,不必每次吃了之后,再观察身体反应。

 

而价值投资正是这样一个长期稳定盈利的交易策略,又有基本准则,每一次交易可以进行事先判断和事后评估,所以才能成为全球的主流投资方法。 

 

价值投资的交易策略到底是什么呢?

 

价值投资的理念有两大来源,一个是格雷厄姆的“市场先生”理论,“市场先生”情绪不稳定,当他给出一个明显低于或高于市场合理价值的价格时,我们就应该接受交易。

 

第二个来源是巴菲特的“成长股理论”,他们认为只要有“护城河”,能够长期稳定增长的公司,哪怕是合理的价格也是可以买的;哪怕涨得有点多,但估值水平可以通过长期稳定增长来弥补,也可以持有。

 

这两个理论来源,决定了价值投资的买入需要同时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长期成长的逻辑

2、低于合理价值且有一定安全边际

 

简化为价值投资买入两原则”:逻辑成立,价格便宜。

 

对应的是卖出三原则”:逻辑变了、价格太贵了、有更好的选择。

 

所以评估一笔交易的得失,只需判断是否符合买入卖出的条件,买入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卖出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之一,而不是看赚了或是亏了,

 

这就么简单。

 

所以,暴跌的灵魂三问,价值投资者都是有标准答案的。

 

3/5

问题一:该不该卖?

很多人不是因为暴跌而卖出,而是因为暴跌而觉得后市还要下跌,才卖出。

 

在暴跌中感到恐惧是人之常情,但也是不理智的行为,打个比方,就好像很多人在山顶上万丈悬崖,不觉得害怕,而蒙上眼睛向下滑,越往下越因为加速度太大而感到恐惧。

 

克服恐惧的最好方法是回归“价值投资卖出三原则”:逻辑变了,价格太贵了,发现更好的了。

 

逻辑变了,是对错误买入的纠正;价格贵了,是对公司价值的判断;发现更好的,是不同公司之间的比较,这实际上是换股,而非单纯的卖出,我们最后再说。

 

没有一个原则让你在暴跌出卖出,所以,暴跌不能成为卖出的理由。

 

不能在大跌了卖出的第二个理由是,除非你拥有的是指数,否则你还要判断卖哪个股票的问题。这实际上又增加了多了一次决策,增加了决策的复杂性,正确率就更低了,大盘暴跌个股不跌,之后大涨,是很常见的事。

 

这里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作为一个价值投资者,我们从头到尾判断的都是个股的价值,而不是整个市场的涨跌所以我们不能够用对市场涨跌的判断去指挥我们对个股的操作,就好像你要吃鸡蛋,不到市场上买现成的,却买个老母鸡回家养着每天下蛋

 

所以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够因为躲避暴跌而卖出股票。

 

巴菲特去年持有大量现金。不是因为他觉得美股要下跌,而是卖出的第二条理由“太贵了”,事实上,他这次还是像2008年的金融危机一样,在暴跌出手加仓受损严重的航空股。

 

而另一个大肆做空的达里奥,人家是大类资产配置与对冲,同时拥有多头和空头他们,这是跟价值投资不同的另一套玩法。

 

所以第一问的答案是否定的。

 

唯一的例外是你用了杠杆,而且没有资金补仓,有被平仓的风险,这里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集合竞价时把杠杆降下来,不能有丝毫的侥幸。

 

4/6

问题二:要不要买?

有一句话,叫不能接下跌中的飞刀“,因为你根本不知道“飞刀”会跌多久。

 

这是典型的右侧交易,但这明显偏离了价值投资的理论。

 

回顾一下买入的两原则:逻辑成立,价格便宜。

 

一家公司的经营逻辑一般是比较稳定的,所有价值投资的基本方法就是寻找有长期成长逻辑的公司,设定好一个低于合理价值且有一定安全边际的价格,然后慢慢等待猎物接近。

 

一般而言,整体性的市场下跌不会改变个股的逻辑,而整体性的下跌带来的是更便宜的价格,这正是我们应该在暴跌中买入的原因,至于后面有没有更低的价格,这不是价值投资者需要考虑的事情。

 

所以,价值投资者都是典型的左侧交易者。

 

但需要强调的是,在暴跌中买入,不是抄底,也不是摊平成本。抄底是赌大盘见底,摊平成本更是被上次的买入价格“锚定”,都不符合“买入两原则”,很容易让你浪费宝贵的机会。

 

所以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是明确的,原则上应该买入,但具体操作要权衡下面三个问题:

 

第一,我们要测算自己承受浮亏的能力,在低于合理价值一定程度处才会买入,这就是安全边际。

 

暴跌中市场整个风险偏好降低,有可能出现极端低价,因此安全边际也应小幅降低。但安全边际是事先就定好的,它仍然有一个明确的价格,而不是下跌之后希望还有更低的价格。

 

第二,我们要测算自己的真实投资水平,以决定最高仓位标准。因为判断有可能失误,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在最高仓位内买入,而最高仓位取决于你的投资水平,而不是你对后市的判断。

 

第三,满仓没钱怎么办?

 

此外,整体性的下跌几乎所有的股票都变便宜了,那么到底买谁呢?

 

其实,这两个是同一个问题,即第三问题,买什么?

 

5/6

问题三:买什么或满仓怎么办?

周四晚上知识星球中有朋友问暴跌中买入,买弹性标的好,还是确定性标的好。

 

这个问题太好了,可以检验我们对股性的理解。

 

弹性大的标的,意思是说向上和向下的空间都很大;确定性强的标的,通常定价比较充分,不容易出现波动。

 

大跌中买确定性标的,理由我在《白马股最好的三类买入机会,一年只有一两次》中详细分析过了;而买弹性标的,肯定是博一个反弹强度更大。

 

到底选择什么呢? 我们必须要搞清楚,暴跌中,持有不同的标的的投资者的心态。

 

暴跌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便宜,最大的问题是趋势走坏,会导致连续下跌,而这两类股票投资者结构的不同带来的是不同的走势特征。

 

弹性大的标的,因为向上和向下的空间都很大,会进入大量的投机性资金,这一类资金不一定很看好该公司,所以风险意识很强,只有在大盘很稳的时候才会进场,大盘风吹草动,就会望风而逃,所以股价才会大幅波动。

 

确定性强的标的,通常业绩向上的趋势比较明显,通常它们定价比较充分,不容易出现波动,会随着时间沉淀一部分“死忠粉”,不管大盘涨跌,都坚守筹码,跌多了还会补仓,我们称之为“筹码锁定性良好”。

 

我们可以把这两类股票想像成两个班的学生,“弹性标的班”学生很活跃,不守纪律,如果有人造谣地震了,肯定是一起往教室外涌,很容易发生踩踏悲剧;“确定性标的班”学生很守纪律,不乱跑,如果有人造谣地震了,除了少数混进来的,大部分同学都能保持镇定。

 

暴跌是市场出现了极端情绪,定价出现波动,“弹性标的”是重新定价,跌多少都有可能,而“确定性标的”的下跌是洗掉混进来的不坚定分子。

 

“确定性标的”每一次暴跌之后,筹码的稳定性都会变好,即便大盘出现趋势逆转,也不会跌太深。所以蓝筹只有在暴跌中,才有买入价值。

 

暴跌中,除了少数确定性的标的,大部分股票真的就是下跌中的飞刀,不能接。

 

一般暴跌之前都会有一段时间的上涨,如果上涨了一段时间,那些确定性高的股票常常没来得及买就涨上去了,很多人可能手里都会有一批确定性一般的补涨品种,暴跌时,正好的把手中确定性一般的品种,换成确定性强,筹码锁定好的股票的时机。

 

所以满仓的问题也迎刃而解:暴跌中卖出是下策,不动是中策,换股才是上策。

 

6/6

为什么别猜指数?

大部分投资者都是从几万元的小资金开始炒股生涯的,资金量小,难以形成体系,且占家庭资产少,短期投机心态严重,养成了猜指数择时的习惯。

 

但随着投入越来越大,你需要建立投资体系,应该逐渐放弃预测大盘的中短期走势的坏习惯,原因有三个:

 

第一是办不到,因为大盘的短期走势受制于很多的因素,资金面,政策面,基本面,这个就好像预测几个月内有没有地震一样,不可能的。

 

第二是没有意义,我见过很多大盘预测准了,但是拿的股票却走了相反趋势的情况,也见过很多人短期预测对了,中期却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捡了西瓜丢芝麻。你要知道,赚钱是靠股票,不是靠猜指数。

 

像我这样经验比较丰富的投资者,可能在市场的某些阶段有一些不好的预感,但这并不是去猜后市,应对也不是简单地买股票或者卖股票,而是调整持仓结构,使之更有防御性或攻击性,让自己在大盘上涨时跟得上、下跌时少亏钱。  

 

第三,预测大盘唯一的作用就是让你自己心里面安心一点,但这是自我欺骗。消除恐惧最重要的不是回避,而是找到确定的东西,就是你对公司价值的判断。

 

就像《冰与火之歌》里的那句话:死神是唯一的神,我们唯一可以对它说的就是:Not today。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mqK5kam20_DSyWaBXWBa8A

新基建七大炒作方向核心股名单,你值得拥有!

当前疫情给我们造成的经济影响是实实在在。对本来处在下滑通道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但是今年是十三五计划收官之年。从上周政治局会议看,势必要完成任务。

那如何完成呢?

稳增长就是头等大事了。怎么稳呢?

从宏观层面看来,一个国家的经济总产出无非是:净出口+消费+投资。

出口这块,国际贸易摩擦行将成为未来10年常态的阴霾,我们大概率可知未来净出口金额将会收窄。而另一方面,受制于经济下行趋势和疫情双重影响,消费的提升显然在短期难以奏效。

因此,“稳增长”作为当前经济发展最主要目标,要实现的话,主要靠投资了。

新基建七大炒作方向核心股名单,你值得拥有!

投资又可分为制造业,房地产与基建三块。

其中,制造业当前的净资产收益率极低,短期内投资难以全面、大幅启动;而房地产,基本明确排除在外了。

如果要达到稳经济的目的,基建投资是唯一的选择!

于是我们看到5省市的11万亿投资计划。

后面一定会有其他省市跟进。

这么多钱会投到哪里去呢?

目前基本印证我之前的判断:5G为主的新基建和传统基建,前者为主,后者为辅。

2018年年末的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指出:基建的重心不再是房地产,而是“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以及5G 、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

结合地方政府2020年两会报告看,这个方向基本没有大的变化。

我们再来看一张图。这是一些地方政府2020两会报告上的表述。

新基建七大炒作方向核心股名单,你值得拥有!

综合起来

新基建主要有三大方向:

一是以5G为核心的信息网,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

新基建七大炒作方向核心股名单,你值得拥有!

二是以电力为核心的能源网,主要包括特高压、光伏风电及核电、新能源充电桩和氢燃料加氢站等;

新基建七大炒作方向核心股名单,你值得拥有!

三是以高铁、城轨为核心的交通网。

新基建七大炒作方向核心股名单,你值得拥有!

这些板块,基本在去年炒作一遍了。

比如5G基站的PCB ,射频器件(滤波器)与天线,光模块,主设备,小基站,光纤光缆等;特高压的风范股份的雄风还记得吧,氢燃料那一波宏大的行情也不会忘记吧。

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和十三五收官,加大加速的投资概率大。而且有些今年开始会有业绩体现,比如特高压。

一般而言,特高压建设周期在 2-3 年左右时间,这意味着2019-2021 年会成为交货大年, 2020 年设备厂商将迎来业绩高峰。

由于电网阶段性投资明显低于预期,以及当前国家拉动基建稳增长预期大幅提升的背景下,重启特高压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本轮特高压建设持续性和确定性非常高。

基建会成为2020绝对的贯穿始终的主线。

其中新基建优于传统基建。

炒作的主要思路有:

1)5G基站建设;

2)特高压,光伏,氢燃料等

3)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

4)电动汽车充电桩;(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5)大数据云计算(叠加疫情催化,直播助力)

6)工业互联网 (前不久政治局会议上提到)

7)新能源汽车 ,车联网。

 

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份逻辑最硬的新基建公司名单:

5G:

中兴通讯 沪电股份 紫光股份 中际旭创、新易盛、武汉凡谷等

 

云计算:

浪潮信息、宝信软件、中科曙光、数据港等

 

信息安全/大数据:

深信服、南洋股份、启明星辰、太极股份、中国软件等

 

工业互联网/物联网:

用友网络、东方国信 能科股份 汉得信息、赛意信息等

人工智能:

科大讯飞、海康威视等

充电桩:

特锐德、万马股份等

加氢站:

厚普股份、美锦能源等

轨交:

中国中车、中铁工业、华测检测、佳都科技等

泛在电力物联网/特高压:

国电南瑞、国电南自 风范股份 许继电气 长缆科技

岷江水电、恒华科技、远光软件、平高电气等

装配式建筑:

建设机械、精工钢构等

 

再好的逻辑也要考虑时机。

新基建七大炒作方向核心股名单,你值得拥有!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6bZiACL4EHnIaYYj0MGemA

​把知识变成财富,最好的地方就是股市

真正拉开投资水平的,是你的商业视野——商业模式系列1

 

​把知识变成财富,最好的地方就是股市

 

1/5

国家的钱花到哪儿去了?

 

后台有读者问我:“我不想研究技术分析,也看不懂什么基本面,我只看《新闻联播》炒股。国家花了几百个亿做芯片,都是真金白银,我就买芯片股,你觉得怎么样?”

 

这个想法就好像在说:我没文化,但我知道教育很重要,我家门口有一个小学,我就让儿子上那个小学,只管读书,不用他赚钱。有人说那个小学是菜场小学,我也不懂啥叫菜场小学,我只知道教育是最好的投资。

 

这话错吗?一点都不错。但现实是什么呢?上海大部分初中的大部分学生,毕业连普通高中都考不上;而好的初中,90%的学生都能考上市重点高中。

 

都是教育,就有这么大的差距。

 

芯片的情况可能比教育还要糟糕。这个行业就算最好的公司,也很可能像以前面板行业的京东方一样,干掉了国内外同行企业,以一己之力完成了国家任务,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但自己也是连年亏损,自然不能带给投资者什么回报。

 

还有人认为,芯片投资结果可能比面板更糟,就是几千亿投完了,发现最终还是掌握不了核心技术,企业又没有变大变强,国家投资一撤,只能等死。

 

那是不是说芯片产业链就不值得投资呢?肯定不是的。

 

这里有一个基本的产业投资逻辑,国家投下的钱,芯片厂商只能过过手,最终到了谁的手上呢?就是上游的设备厂,原材料厂。

 

逻辑很好理解,芯片厂商能不能赚到钱,最终要看你的产品能不能让下游客户买单,跟国家投了多少钱,没关系。但甭管最后成不成,你总得先投资机器设备上马生产线吧,总得先进原料吧?

 

所以说这个行业目前唯一值得投的就是芯片的设备公司。实际情况也是如此,这一波投资下来,先出业绩就是北方华创这样的设备公司。

 

​把知识变成财富,最好的地方就是股市

 

这就是国家主导的产业投资的逻辑。

 

这个产业发展逻辑变成投资策略,就叫做“卖水人策略”,名字源于当初加州的淘金热潮中,大部分的淘金者都没有淘到金子,而真正稳赚不赔的,都给淘金者卖水卖酒,卖牛仔裤,卖铲子的这些小商小贩。

 

新兴行业的投资机会,总是设备公司先启动,只要技术方向正确,盈利能力也是最稳定的,比如之前光伏产业的隆基、晶盛,锂电产业的先导智能,等等。

 

价值投资就是认知变现,而类似具有普遍性的行业规律还有很多,比如有一个“衰退市场的龙头策略”。

 

2/4

白马风格背后的产业发展逻辑

 

这些年,始终有一种唱衰白酒的观点:年轻人喝白酒的越来越少了,这是一个注定的夕阳行业。

 

事实也是对的,白酒总的市场容量和品类份额已经很多年没变了,说它是衰退中的夕阳行业,也没错。

 

但为什么白酒企业仍是A股这些年最赚钱的资产呢?因为集中度的提升,在高端、次高端、中端和低端这四条线上,都出现了明显的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在不断的增加的现象,其背后,就是大量的地方小厂、小品牌的倒闭。

 

这里有一个产业发展中的普遍规律。

 

当一个行业处于上升的趋势时,随着各种社会资金纷纷进入,龙头公司往往会被大量底部中小企业的价格战所拖累,导致业绩增长最快的并不是头部公司(除非该行业技术壁垒很高或资本要求很高),往往是一些技术好、擅长把握新产品机会、销售能力强的腰部企业。

 

这也是2015年以前,A股“小市值策”最优的一个原因,因为那些年大部分行业都属于高速发展期,这些公司都是典型的腰部企业。

 

一旦这个行业的增长陷入停滞,腰部企业找不到新增市场,只能收缩投资,底部的小企业纷纷倒闭,只有龙头公司有实力扩张,最终倒闭企业的市场份额就会被龙头公司所收割,整个行业的集中度都会上升。

 

从这个角度看,就算白酒行业不再增长(其实不会),就目前的集中度上升空间,趋势延续十年都没问题。

 

增长停滞行业的龙头”策略,过去十年,还有海螺水泥、华润啤酒、福耀玻璃等很多公司,相信未来经济走“L”底,这样的案例会越来越多。

 

这也是2015年以来,市场风格偏向行业龙头白马的原因之一。

 

再如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是视频监控行业的老大和老二,而且多年来市场份额都保持着稳定的差距,十年股价累计涨幅也差不多。但分段看,无论是业绩增长,还是股价趋势,都是2015年前大华比海康强,2015年后海康比大华牛。

 

​把知识变成财富,最好的地方就是股市

 

很多人都说,炒股要有常识,这话没错,但光知道常识往往只会让你亏钱,很多产业规律都是“反直觉”的。

 

前两个都是行业发展规律中总结的投资策略,下面再讲一个从商业模式出发的投资策略。

 

3/4

连锁商业的估值逻辑


经常看见有人讨论同为科连锁医院的爱尔眼科和通策医疗的估值差距,通策医疗2019年预测市盈率50倍左右,相比爱尔的60倍,差了一大截。

 

通策的ROE上一直是25%,爱尔则不到20%,而且近几年的盈利增速,两家都在30%左右。

 

为什么做口腔连锁的医院跑不过眼科连锁的医院呢?很多投资者偏不信这个邪,导致通策医疗的持股更加“散户化”

 

有这个认识的人,说明没有理解透“连锁”商业模式的本质。

 

“连锁”要求企业有“快速复制某一个成熟商业形态”的能力,企业经营要素中,最容易复制的是机器设备,最难复制的是人。所以火锅店很容易搞连锁,因为底料、食材甚至服务都是标准化的,而地方菜馆就很难连锁,因为味道全靠“人”的主观控制。

 

爱尔眼科中最赚钱的激光手术,完全靠电脑控制,只要机器到位,很容易就新开一家;而通策的口腔科,高度依赖医生的手艺,新医院好建、好医生难找,病人又很容易认医生,医生就容易跳槽自己单干。

 

两者商业模式的差别,在市盈率上只体现了20%的差距,并没什么不合理的。

 

​把知识变成财富,最好的地方就是股市

 

相比医药零售连锁,扩张速度快的益丰药房比扩张速度慢的一心堂估值高了50%,原因正是因为益丰药擅长并购,一心堂擅长自己开店,这两种模式在企业经营中,各有优劣,但两三年内给投资者的回报,肯定是并购优于自建。

 

商业模式这个东西,就是一层纸,说出来都是最直接最通俗的逻辑,但想要精准地掌握它,却需要通过大量的案例去提高认知能力,否则就只能在低水平上打转转。

 

4/4

知识变现最好的地方就是股市

 

在很多人的认识中,价值投资就是研究财务数据,可是,像ROE、现金流、盈利增长等财务上的数据,都是明牌。明牌只能让你赚最基本的“贝塔收益”,花那么多时间成本,还不如买指数基金。

 

财务分析可以让你剔除不合格的企业,却无法找到优秀企业,否则,研究机构只要招一帮高级会计师,或者直接让“四大”来做就行了。

 

真正拉开投资水平的,是你的商业视野和对商业逻辑的认知。

 

所以说,价值投资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认知变现”认知程度就是你赚钱的上限,你对一件事情的认知程度达到10分的,就在10分的范围内赚钱,你只有5分的认知,最多只能赚5分的钱。

 

可大部分个人投资者并没有经营企业的经验,对产业发展、行业规律和商业模式的理解是非常弱的,怎么办呢?靠学习。

 

不是学习什么K线趋势技术指标,也不是学习什么量价关系波浪理论,而是阅读商业管理史,分析商业案例,学习管理知识。

 

常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要鼓励大家炒股票做投机,把大好青春浪费在赌博上?

 

20年前,一个对商业有深刻认知的人,想要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变成财富,以前只能亲自去创办企业,这中间有资金、社会关系、管理能力等不可控的因素。

 

但今天,中国最好的企业几乎都已上市,最有前景的创业企业也正在上市,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投资将知识变现(不管是A股港股还是美股),而不用冒险创业。

 

知识就是财富,认知可以变现,这一点,股市比任何市场都更有效率。

 

​把知识变成财富,最好的地方就是股市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8qlwx8AxtmfewEPX0QP_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