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已现】外省新冠数据追踪

首先给出数据表。说明一下,本文中的数据来源均为各级卫健委官网。

【曙光已现】外省新冠数据追踪

这里我必须不厌其烦的再解释一次数据逻辑:现在几乎所有的省外新增病例,都是有武汉旅居史的病患A,传染给亲密接触者B。这是目前最常见的案例形式。然后,再传播给非亲密接触的C的案例,非常稀少,公开报道出来的那极少数的几例,每次都引起轩然大波,被当成是病毒连续人传人的案例,引起医学界极大的关注,但最后都因为证据不足而没有了下文。也就是说,至今为止,在现在省外已有的的五千余宗确诊病例(这个样本量已经足够大了)中,非亲密接触者C是极其稀少的存在,这意味着新冠病毒的传染力表现一直非常有限(国家疾控中心正式给出的人际传播指数为2.2,显著低于非典病毒的3),一直都没能建立起连续传播的链条

以上海为例(上海卫健委相关报道网址:http://wsjkw.sh.gov.cn/xwfb/20200201/809d75a1c91c4f799e3dbd2f8098430e.html),截至2月1日中午12时,上海总共确诊169例,其中A108例B59例,怀疑为C的仅2例,并且也没有确凿证据。

要知道所谓武汉500万人(这中间潜伏着极少量的A)回乡过年,是从12月底开始的,一直持续到1月23日(当时春运事实上已经结束)湖北封省。在这整整一个月时间里,已经足够他们自己发病,传播给B,以及非亲密接触者C了。但是至今为止,C的存在都极其稀罕,这是至今为止最耐人寻味的事。唯一的合理解释就是,国家疾控中心给出的人际传播系数是对的,是成立的,新冠病毒的传播力就是比非典弱。现在之所以新冠病例总数上超过了当年的非典,乃是因为另一个原因:新冠病毒极低的重症率死亡率。病患的表现普遍并不严重,无意间在亲人之间形成传播,然后大部分又自愈了。现在我们穷举国之力寻找A和B,于是将那些症状非常轻且大多原本可以自愈的家属病例都找了出来,因此病例总数会显得比较大。如此而已。

湖北省内现在的数据严重失真,挤成一锅粥的各种感冒发烧病人相互混杂,在恐慌之下拼命挤兑医疗资源,各自的治疗也不充分,并且极易形成交叉感染,小病也被挤兑成大病。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之下,湖北省的新冠重症率为17.2%(1562/9074),死亡率为3.2%(294/9074),均显著高于全国水平。此前曾经大声疾呼不要封城的我,面对这种数据,实在是心痛到无以言表。封省之后资源无法实现合理调配,因此湖北省内目前的情况窘迫不堪,根据此前湖北各地发布的核酸检验结果数据来看,检验结果为阳性的案例比例一直在20%左右,这意味着八成左右的医疗资源长期处于被挤兑状态。而省外大量严阵以待的医疗资源,则大多处于闲置状态。

基于湖北封省至少还要持续10天以上的现实情况,湖北目前的医疗挤兑现象继续下去的话,堪称灾难,必须要想办法解决。考虑到湖北与湖南、河南和安徽接壤,从武汉发车去往这三个省省会,四个小时的车程已经足够了。对湖北省内肺炎患者来说,七天都拖了,再拖四个小时一点问题都没有。我的建议的是:立刻启动三省援鄂救护行动。湖南、河南与安徽,每天各向湖北发出一百部救护车,各自接回一百名高度疑似病人。回来之后再各自予以确诊及对症治疗。即便病患中的确诊率可能不高,没关系,同样治好了再送回湖北。这样的行动只要持续两天,湖北的老百姓人心安定下来,医疗挤兑现象终止,秩序恢复,整个湖北的重症率与死亡率,也会迅速下降,恢复到与全国水平相一致。

而在湖北省外,患者普遍能够得到及时的对症治疗,重症率和死亡率统统都非常之低,并且还在继续下降之中。截至2月1日的数据,省外的重症率已经只有10.5%(普通肺炎也有15%的重症率啊同学们),死亡率更是只有0.19%。就这种数据而言,让国人闻之色变的新冠病毒,已经比冬季发作的普通感冒还要弱了。毕竟对于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来说,冬季感冒一直以来都是老年群体的重要死因。现在这样的数据摆出来,简直都要让人怀疑人生:就这样的杀伤力,难道真的不是一种普通的感冒病毒吗?

更关键的是,根据C不存在的现实情况,我们可以做合理推理:B一直没有向外形成传播,A同样也只具备在亲密接触者之间进行传播的能力。根据新冠病毒潜伏期7-14天的特征,从1月23日开始算,A的传播能力最早在1月30日会结束,最迟也不会超过2月7日。也就是说,最早从1月30日开始,新增确诊量就会开始显著下降!湖北省内的数据目前不可信,但是如果湖北省外的数据体现出了这个特征,那就能够与这个推理形成极强的相互印证,说明曙光已经到来。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再来回头看最顶上的表格。湖北省外的每日新增确诊人数,1月30日达到峰值的762人之后,就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并已连续两天下降,2月1日的数据只有669人,较峰值的降幅达到12.2%。这种数据表现,恰好与C不存在的逻辑前提形成了完美的印证!就目前的趋势来说,只要接下来2月2日的省外新增确诊数据出来(每天的数据都是隔天早上由各省卫健委官网发布),依然维持下降趋势的话,那就是连续三天下降,趋势也就能够最终确定:这场新型感冒,最迟也就是在2月7日之前,就能够走向全面结束了。

在本文的最后,我衷心的希望,这种举全国之力,以湖北封省、各地纷纷自封为代价,来应对一场新型感冒的事情,不要再发生一次了!毕竟,双黄连口服液,喝下去是会直接进到脑水里的,晃一晃头,咕嘟咕嘟响,就好像在说不要了不要了一样!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rFPXjpVQCe94zsXQMGLHRg

武汉一线医生给中央应对疫情领导小组的紧急建议

编辑 | 棈蕙子

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院教授,奥派经济学家夏明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奥派经济学家朱海就先生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汪其昌先生
华夏人寿四川分公司  2019 MDRT 会员奥派学者吴蓉女士
奥派学者李四君女士
北京圆道智库理事长刘轩华先生
联名呼吁:
现在武汉最关键的问题,是把所有不能住院但已确诊或疑似的患者集中起来!
切断传染源!
 
武汉的夏明教授:据我从各方面了解的情况所知,现在仍有不少已确诊或大量疑似患者仍不能入院!仍在外面四处求医!他们非常无助!但他们非常危险!
 

现在武汉最关键的问题,是把所有已确诊或疑似的患者集中起来!切断传染源!

 

但据我所知,现在仍有不少已确诊或大量疑似患者仍不能入院!仍在外面四处求医!他们非常无助!但他们非常危险!

 

 

十万火急!武汉一线医生给中央应对疫情领导小组的紧急建议

现在的关键是要引起政府部门高度的重视!双管齐下:一方面建设新的医院;叧一方面采取断然措施,迅速把这些疑似患者集中起来!

 

若在延迟,病毒会持续传播,建再多的医院也没有用!

以下是一位武汉第一线的医生发给我的建议,要我向中央政府提的建议,内容与理由如下(他本人不愿吐露名字)。

非常务实,非常中肯!

武汉医生建议摘录如下:

医生的逻辑和防疫的逻辑是不一样的,医生要治好每个人,但防疫是尽量少发病,尽量少一点死亡。

现在这种局面,有可能救每一个人么?理性一点说,不可能的。不可能在每个人身上用尽医疗资源像平时那样尽力抢救的,医疗资源是有限的。

但是老百姓理解不了,也不可能理性地看待牺牲。以为医生是万能的,医院住进去了就没事了,怎么可能?

说实话,这个病得了,大多数简单治疗就可以,比如统一收留在酒店里隔起来,统一给药,因为都是口服的很简单,统一供应吃饭。

我那天都说了,很多小饭馆都要倒闭了,这下就应该发动他们去做盒饭,这样隔离病人是相对低廉的价格达到目的,完全免去全家隔离还要买菜做饭的问题,也免去了饭店进了好多年货都要坏在店里的担心。

然后,只需要派很少几个医护人员做好防护,挨个统计体温,一旦发现有病情急剧变化就立即联系定点医院就医,因为医院有呼吸机,而宾馆没有。

这样的好处是与在医院里是一样的,当然也不可能每个人都救活,但这样能最大限度发挥医疗资源效能。(偷偷告诉您,我们医院收了很多疑似的关系户,这些人根本不需要住院,但是他们的关系不是我们医院得罪的起的。

把所有疑似病人隔离起来,才能最有效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只有把疑似病人都隔离起来,医院的其他科室也才能正常运作,因为老百姓不会因为冠状病毒出现就不得别的病了。

现在我们医院的其他工作几乎处于一种半停滞的状态,正常的手术做不了,因为无法分辨是否疑似,也确诊不了,所以所有手术要按最高级别防护。

这样一台手术下来成本极高,而且大量防护用品用在防控一线(里面也有很多浪费的),所以普通手术除非救命都几乎停摆了,那么问题来了,肿瘤病人有可能这样子就转移了,骨折的就畸形愈合了,怎么办?

病人受累,医患矛盾一定愈演愈烈。因此,我强烈建议政府:立即启动把空置的酒店变成特殊情况下收容所,避免疫情还在蔓延。

 

夏明教授呼吁:

这医生提的建议,虽不是很完善,但思路是符合实际的,也是符合市场原则的!

 

 

十万火急!武汉一线医生给中央应对疫情领导小组的紧急建议

十万火急!盼大家集体呼吁!引起政府重视!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p2Of_LDHFoFd-nQt6MljmQ

网络“科技暴民”开始攻打武汉病毒所,这次你家锅底都被掀翻了!

海外专家首先开始发炮:

网络“科技暴民”开始攻打武汉病毒所,这次你家锅底都被掀翻了!网络“科技暴民”开始攻打武汉病毒所,这次你家锅底都被掀翻了!网络“科技暴民”开始攻打武汉病毒所,这次你家锅底都被掀翻了!网络“科技暴民”开始攻打武汉病毒所,这次你家锅底都被掀翻了!网络“科技暴民”开始攻打武汉病毒所,这次你家锅底都被掀翻了!网络“科技暴民”开始攻打武汉病毒所,这次你家锅底都被掀翻了!网络“科技暴民”开始攻打武汉病毒所,这次你家锅底都被掀翻了!

病毒是从哪里来的呢

武汉病毒所所长你有难了。老公是武汉大学副校长舒院士(1967年)。王延轶38岁任正厅级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所长(1981年)。说!你们是真爱吗?

网络“科技暴民”开始攻打武汉病毒所,这次你家锅底都被掀翻了!网络“科技暴民”开始攻打武汉病毒所,这次你家锅底都被掀翻了!

武汉病毒所和上海药物所共同发现双黄连能治病毒,能经得起历史检验吗?

小编注:本次病毒绝非武汉病毒所流出之病毒。只是提醒我们的有些人,不要任人唯亲。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mFIFjSoI9T9JQGaHhNoaQ

珞珈山下 | 一个普通武汉市民的自我隔离日志

作者 | Smart 小熊
珞珈山下 | 一个普通武汉市民的自我隔离日志
 编者按:
本文的作者籍贯湖南,四川大学毕业后,在武汉工作。是一名电热工程师。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她于今年1月初的时候就让家人和孩子离开武汉回到老家,自己则因工作需要留在武汉,并驻留至今。因为身体不好,作为高度易感人群,她从1月22日开始一直在家自我隔离,并一直以朴实的文字记录着生活的每一天。
 
读到这些平凡而伟大、真实而深刻的文字,小编触动不已。征求她同意后,整理记录在此。是分享、是鼓舞,亦是纪念。
 
武汉加油。
珞珈山下 | 一个普通武汉市民的自我隔离日志
(点击可查看大图)
以下图文摘自作者2020年1月21日以来的朋友圈,所有影像资料均为作者拍摄,文字略有编辑删节。
长长的黑夜它到底还黯然多久
闪烁日光灯原来它就是种烟火
感觉到春风夏雨隐藏在双眼
就这样迎接这阵雨
说好了暂缓再继续
I’ll stay with you
等待着日出
不想说多累多辛苦
总有人会知足
stay with you
明天更清楚
直到有一天再惜福
害怕不再束缚
卸下无助的第一步
 
感谢最好的燕姿和林俊杰为武汉写了这首歌。心若向阳,必有天光。

武汉,we will stay with you。

 
2020.1.21 武汉
 
武汉最近算住在了热搜上,新型冠状病毒仿佛一团生满毒刺的霾,弥漫在1100万武汉人的呼吸里。
 
今天下雨了,上班路上行人稀稀落落,戴着各式各样的口罩,也依然有不戴口罩的人,包括孩子。来到办公室,身边的同事小声讨论着昨晚又确诊了多少例,很早前就定下外出旅游的酒店突然被退房,汉口人心大还一群群的出去吃年饭……然后朋友告诉我,2003年非典时期,那个说“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的钟南山84岁了,他来了武汉。
 
昨天深夜看到了白岩松采访钟南山院士的视频,他说45%的病例靠近武汉的两个海鲜市场,但源头不是海鲜,可能是野生动物,呼吁大家没有特别的事情尽量不要来武汉。疫情一步步发酵,庆幸让家人和孩子刚迈入1月就离开了武汉。几位爸爸妈妈,听到了么,不是我不让你们回来,是专家让你们不要回来的。
 
我在想有多少在武汉的人原本早早就计划好了回家的行程,思忖再三像我一样留在了原地。也在想如果早一点限制武汉人员外出,外地人会不会不像现在这么恐慌,然后觉得好像没有什么差别,毕竟现在不那么恐慌的,真的只有还在武汉的人而已。
 
生命就像一条大河,时而宁静时而疯狂。
 
半个月前F(编辑注:作者的先生)有认识的人在被击落的那趟伊朗飞机上。当时担心的还是打仗,半个月后已经身处在疫情风暴的正中心。想起非典,还有最近王菲和那英合唱,感觉都是活久见。
 
昨晚没有睡好,老想着还该屯点什么吃的,毕竟三十几年了,第一次一个人过年。疫情还在爬坡,预感是一场持久战。每年都会去归元寺,目前应该关闭了。其实每年的愿望都一样,家和睦、人安好。
 
 
2020.1.22 安
 
早上听到消防车鸣笛,走到阳台俯瞰,武珞路上照旧车来车往,但短暂刺耳的消防笛声过后,只觉得周边一片沉寂。
 
900米外的医院(编辑注:武汉市第七医院)已经成为专门收治新型肺炎的定点医院。不由得想起去年这时候自己身患两种肺炎,也一样不能出门。
 
朋友圈里都是口罩、疫情、致敬医护人员、旅游退单和外地凤毛麟角的年饭信息,还有群发的各种捕风捉影近在咫尺的病例,形容得有鼻子有眼,真伪难辨。
 
傍晚官方转发说问了街道和卫生部门,本社区还没有疑似和确诊病例。马上跑到小区门口即将关门的水果店里,拎回了8个苹果10个梨。老板娘戴着黑色口罩,带呼吸阀的。回来电梯上还遇到一对不戴口罩的中年夫妻。
 
上午自己弄了杯手冲咖啡,然后用前天买回的材料包了一整天饺子,打扫完都晚上十点多了,时间不知不觉过去。
 
专家说食物要吃热的跟熟的,水果也一样么。
 
今天舅舅家吃年饭,假装我也在。
 
珞珈山下 | 一个普通武汉市民的自我隔离日志
珞珈山下 | 一个普通武汉市民的自我隔离日志
 
2020.1.23晨 安
 
今日武汉公共交通停运,机场火车站关闭,外出不戴口罩可能被抓。
 
微博上多少人恨封·城太迟,恨不能把武汉就地焚了,以免人人自危。大概他们眼里,今天的武汉在地图上也变成了冠状。
 
半夜,外地的朋友得知封城,发消息让赶紧囤物资。关心我们的人,和我们一样无眠。
 
F同事的老婆是急诊医生,半夜丢下才半岁的孩子,去医院加班。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正因为医护工作者都是血肉之躯,才更让人肃然起敬。
 
疫情面前尽显世间百态。
 
只是我们的眼睛永远要望向那些和我们站在一起的人,因为那里有希望。
珞珈山下 | 一个普通武汉市民的自我隔离日志
 
2020.1.24午 安
 
一个人蹲在家里吃了睡睡了吃的日子,才过了两天就倍觉腻味。
 
昨晚新闻1+1白岩松采访了高福院士,华南海鲜市场非法买卖野生动物的摊位上采样发现了新冠病毒,证据确凿。很多发热病人得不到及时的收治和检测,医护人员下班直接回家感染源没有完全切断,公共交通停运的第一天,不会开车或者没车的医护人员如何上班,这些问题也都在呼吁尽快解决。
 
晚上伯伯家年饭,视频看到满桌子菜和家里人的笑脸,顿觉心安。连日焦虑,昨夜没有频频惊醒,算是平静了。
 
今天早上细雨绵绵,武珞路上私家车寥寥无几,前后车距约有百米,平日难得一见。电视里播放各地的年味和年俗,一片欢庆。年三十就要有年三十的仪式感,打开冰箱开始准备自己的年夜饭,没有什么比照顾好自己更能让关心我们的人放心了。
 
终于能明白那句话,最好的一天,不是欢乐或者悲伤,而是什么都没有发生。一年又一年,平淡才是真。感恩这个冬天那些尽力保护大家,让我至今什么都没有发生的人们。
 
聊把新诗记风景,休嗟万事转头空。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明天会更好。
 
珞珈山下 | 一个普通武汉市民的自我隔离日志
珞珈山下 | 一个普通武汉市民的自我隔离日志
2020.1.25晨 安
 
今日武汉全城“禁足”。区域间禁止人员走串。
 
昨夜春晚,肺炎朗诵环节出现汉口火车站,仅有一瞬,已让我鼻头发酸。我在阳台上能看到武昌站,两栋楼间的那个屋顶就是。道路阻长,归途漫漫。身为一名还在武汉的人,乖乖待在家里,是对抗击新冠最好的支持。
 
朋友圈被武汉募集物资刷屏。突然发觉自己身为一名目前没有感染的武汉市民,其实还能再做点什么,没有物资,那就捐点款吧,略尽绵薄。
 
黎民百姓,太平年间躬耕劳作、采菊东篱自有野趣,乱世之中却只能颠沛流离、日日朝不保夕。非常时期你尚且安好,必有人全力相护。
 
行侠仗义,悬壶济世的故事很多。没有人该被推上道德的神坛,只不过千钧一发之际,那些同为肉骨凡胎的先行者在刹那间明白了肩上的责任,拼尽全力,义无反顾。你我的绵薄之力虽然微弱,但聚沙成塔,他们便能穿上盔甲,不必悲壮的仅凭一腔孤勇前行。
 
感谢武汉市外和境外捐赠的朋友们。一批批外地医护人员和物资相继抵汉,小汤山迅速组建,和时间赛跑,我们用实际行动为武汉发声。
 
樱花,必将再度盛开。期待春暖花开之时,我们都可以走上街头,不用口罩,繁华与共。
珞珈山下 | 一个普通武汉市民的自我隔离日志
 
2020.1.26夜 安
 
今日武汉中心城区未经许可,机动车禁行。单位此前已经封楼。
 
一大早在阳台站了十几分钟,火车过去两趟,汽车只有一辆。细雨后视野开阔,远处的长江和鹦鹉洲大桥、近处的武昌站和黄鹤楼依稀可辨。直到傍晚,武珞路上的车仍然一只手就数得过来。
 
闭门不出的第四天,吃饭都开始觉得腻味。想下楼扔垃圾然后顺便出去遛遛,终究是忍住了。感觉门锁都要开始生锈,身上即将长出蘑菇。
 
微博上开始急寻飞机火车大巴上和感染人员同行的乘客,各地也开始陆续封路封城,以免疫情蔓延。
 
盒马鲜生和武商量贩承诺线下正常营业保证供给,只要你敢出门去买。也有武汉市民走上街头实拍,证明那些30块一棵的白菜和100块一袋的大蒜不过是谣言而已。
 
又是复制粘贴的一天,看到长江日报记者走上空荡荡的街头,重复说着我的武汉一定会好起来,和他一样喉头哽咽。
 
突然有点心酸。留守的我们静待武汉痊愈,那些选择离开的武汉同胞,你们也还好吗?发热有没有及时治疗?在哪里被隔离?有没有被亲朋好友嫌弃?个人信息是否被泄露和大肆传播?有没有遭遇网络暴力?你们是不是也在害怕和煎熬着?再选一次,你们还会离开吗?
 
这波劫难,希望你们也能安然度过。
 
明年,不管年夜饭吃什么,我只想要轻松的跨过年关。
 
珞珈山下 | 一个普通武汉市民的自我隔离日志
 
2020.1.27午 安,哀
 
今日武汉禁止群聚,呼吁居民尽量不要外出。
 
新冠治疗略有进展,确诊人数还在增加,各地假期相继延长。
 
半夜四点醒来,得知科比坠机,惊愕之余不禁哑然。
 
2000年的NBA总决赛,保管班上电教柜钥匙的我,在课间操之际打开了电视,班上男生欢声雷动,被提前过来准备上课的副校长逮个正着。那时候看的还是奥尼尔。多年不看,我早已算不得NBA球迷,但科比是多少和我同龄人的青春记忆,始终记得他那句:我不想成为下一个乔丹,我只想做the only Kobe Bryant。
 
天天向上昨晚放了春晚名场面特辑,看到二十年前倪萍对赵丽蓉老师的采访,最后的日子里,她还是那么和蔼可亲,微笑着说艺术出于真心,所得源自观众。
 
日有昼夜,月有朔望,人有离合。青春,终将散场。
 
寻梦环游记里说,真正的死亡是被所有人遗忘。宁愿相信他们的离开只是走出了这个时空,成为大家永久的记忆。
 
2020,无法重启。只能相信临近破晓,终会天亮。

2020.1.27 20:17

“原来有好多邻居在家。没录自己的声音,其实我也喊了,带着哭腔还破音。”

注:拍摄时作者戴着口罩。

 
 
2020.1.28晨 安
 
今日晴。微风不燥,阳光正好。
 
昨夜八点,武汉各小区市民自发组织齐唱国歌,共喊武汉加油,我也戴着口罩走上阳台一同呐喊。灯火阑珊,耳中听到的声音并不整齐,各种声浪此起彼伏,迂回交错,震人心扉,穿透云霄。
 
凌晨四点半,收到23号确诊同事回复的短信,简简单单的谢谢关心,让我松一口气。至少他此刻不再那么凶险。
 
昨天下午央视董倩采访了周市长,几次提问医疗物资目前是否足够,回答都是感谢八方支援。昨晚新闻1+1白岩松一再追问疾控中心的冯主任,疫情何时可以得到控制,一周?两周?回答是终有一天。
舅舅今天返程。过年假期延长了三天,可能过几天回去上班的人更多。做好防护措施,一路平安。
 
宅在家里的第七天,再次觉得自己是个假宅。继怀疑身上会长出蘑菇之后,又开始担心会长出东坡肉。
 
好想去江边的阳光里晒晒。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唯愿冬去春来,雾散云开。
 
珞珈山下 | 一个普通武汉市民的自我隔离日志
 
2020.1.29晨 安
 
今日在盒马成功下单。可选无接触配送,放家门口或者指定地点,甚至可以要求只电话联系不按门铃。
 
醒的时候不到4点。打开盒马app发现绿叶蔬菜基本售罄,便买了些蛋奶吐司之类。
 
再难入睡。
 
心里打鼓,如果买回来的东西有病毒怎么办?是戴着手套撕吐司袋再扔掉手套,还是把所有的鸡蛋都煮熟?其实放假的前一天也买了不少菜,当时怎么就没这么疑神疑鬼呢?配菜和送菜的人怀疑过这些吗?自己去门店买的人担心过吗?
 
人们总愿意相信自己熟悉的环境是安全的。就好像全世界都视武汉为疫区,我待在疫区里熟悉的家,关上门,便觉隔绝了危险。
 
所以外地的朋友是像我买回这些食物时一样,恐惧外来者携带病毒入侵么?医护工作者连日面对越来越多涌入他们熟悉环境的确诊患者,又会是怎样的心情?
 
我不会马上煮熟那些鸡蛋,只会怀着些许忐忑,把它们放进冰箱。传染病不是绝症,当前最主要的是消除恐惧。
珞珈山下 | 一个普通武汉市民的自我隔离日志
 
2020.1.30午 安
今日不得已出门。
一觉醒来,顺丰因一则快递员拦截包裹卖口罩的视频被推上风口浪尖(编者注:1月29日晚顺丰官方声明称此事不实,视频拍摄者为网络微商)。而我也收到顺丰小哥的消息,邮寄给我的物品没法送到小区快递柜,得自己去网点取。呼吸道疾病易感体质,是急需的药物,看看朋友圈刷屏的各式警告,还是决定出门。
机动车禁行,滴滴由相关部门统一调度,社区车辆仅供行动不便的市民使用,我可以骑行。一直闭门不出的武汉同胞们,曾经熟悉的街,你们纵然满怀恐惧,但是不是也很想看看?戴上口罩和橡胶手套,拿上准备套在自行车座位上的塑料袋和划开快递盒的牙签,再揣上两块酒精消毒棉片,我走出了小区。
门口的益丰大药房里酒精和84消毒液已经断货,遇到几位购买口罩的市民,店员逐一为他们测量体温。中百超市和旁边的水果店正在营业,小东门天桥下交警和环卫工人仍在坚守岗位。胭脂路口的粉面馆开着,隔壁店里蔬菜货源充足,喇叭循环播放“菜薹1块9毛8一斤”,街对面移动营业厅前堆放了大批标有“抗疫战略物资”的矿泉水。
阳光明媚,空荡的街道干净整洁,一切井然有序。
我曾不止一次抱怨过武汉拥塞的交通和嘈杂的市井,此刻浮华散尽,静静聆听,却觉得也许那些街头巷尾经久不衰的喧闹和熙攘,才是我等凡夫俗子日日得以安睡的人间烟火。
终于来到顺丰网点,刚准备开口询问,面前的快递小哥就接到了客户的电话,说包裹放在快递柜不敢下楼去拿,能不能送到门口。他有些无奈的回答下楼没那么可怕,否则自己天天在外面跑,岂不是早就被感染了。然后小声嘟囔了一句,楼都不敢下还买东西。挂电话后他转身为我翻找了近半个小时,此时我才得知过年期间这个网点只有四人,我所在片区的快递员不愿上班,导致包裹堆积。
回小区扔了快递盒和手套口罩,到家反复洗手换掉衣服。手机上有爸爸的3次视频通话和5个未接来电,赶紧报平安。
电视里播放着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的采访,他和霍金一样有渐冻症,近一个月几乎没有休息过。白岩松问这个病不可逆,留给他的时间和发展方向是什么样。他说幸运的话8到10年,不幸的话最多5到6年,他会用好这些时间,坦然面对渐冻症,就像现在坦然的面对疫情。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然后又看到那首公益歌曲《武汉伢》,昨天不知看了多少遍,再看依旧泪流满面。
黄鹤楼的诗,烂熟在嘴巴,多少次我低头默念啊。只准自己骂,只许别人夸,我爱你,武汉啊。
因为武汉也是我的家。岁月漫长,愿世界温柔待她。
2020.1.31午 安
今日晴但有霾。
昨天协和医院防护物资弹尽粮绝,再次向社会各界求援。湖北省政府也举行新闻发布会,告知公众收到的物资数量。抵汉物资日清日结公开透明,2小时内必须发放到位,省内企业正开展生产自救,解决物资紧张问题。
随着疫情的发展,医护人员和物资源源不断的进入湖北,朋友圈里看到武汉较小的医院、外省医院物资短缺但没法获得关注,认识的人里感染病例也逐渐增多。世界卫生组织最终将新冠定义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无奈又无力。
黄冈疑似病例已经破千,卫健委主任唐志红在督查组前来了解情况时,却理直气壮的一问三不知,事罢还委屈的表示是因为工作没有方向。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渎职不为者公开免职。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贻误战机者,又当如何?
新冠疫情还在发酵,昨天武汉普爱医院又出现伤医案。陶勇被刺时杨文还尸骨未寒,普爱医生被伤时,陶勇也才苏醒几天。连续工作后防护服和口罩被扯,竭尽全力救治仍被患者家属殴打甚至刺杀,此刻的医生和他们的家人该有多绝望?
弃疏就亲,人之常情。逝去的患者音容宛在却无力回天,家属满腔哀愤无处发泄,不管事实真相如何,当下只想找人偿命陪葬。

和平时期砍杀,疫情当前捧杀。多年寒窗,医者仁术已是不易,腹背受敌,他们何以仁心?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如果你有孩子,以后还会不会让他们选择医生这行?
树成荫而众鸟息。医闹已经正式入刑,暴力伤医应当加强追责,拉回患者家属的一丝理智,让他们知道这样的宣泄不仅于理不合,而且为法不容。

昨夜睡前在阳台仰望,天空能见的星星多了许多,不知道是不是受最近机动车禁行的影响。身陷泥淖,依然要抬头仰望星空。
因为如果你为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你也要失去群星了。
 
~~ Stay With You, Wuhan ~~
珞珈山下 | 一个普通武汉市民的自我隔离日志
注:转载自公众号 凯特杨(RhymewithChina)。Kate是一位资深研究人士,她同时也协助城乡养老等领域的非营利组织发展。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fPuMkefK4lgAqAu5rH2ENQ

兽爷丨三个武汉家庭的生与死

兽爷丨三个武汉家庭的生与死

过完年,申威每天要开车往返武汉第七医院四五回。

从武昌小东门父母家到七医院,途经民主路和中南二路。这是武汉最堵的路段之一,逢早晚高峰,一公里多的路经常要走半小时。

现在,中南路畅通无阻,申威开五分钟就能到医院。

封城后,武汉城空空荡荡。有摄影师航拍了这个一千多万人口的超级城市,镜头扫过楚河汉街、街道口、岳家嘴,路上没有一个人。

没有人,但有其他生物。有人拍到了一只野猪,在空旷的二环高架上仓皇奔跑。像极了末日,又像创世纪的第一天。

平时嫌城市人多拥挤。现在还是怀念它的人声鼎沸。

之前文章写过,申威父亲1月上旬身体不适,1月12号去社区医院打点滴,1月19日扛不住,且症状疑似感染了那个病,自此开启了医院的流浪之旅。

从中南医院、到七医院、再到九医院,又到七医院,直到1月24日大年三十那一天,他父亲才住进七医院的隔离病房。

他父亲住院两天后,母亲也因为高烧,住进了七医院二楼的门诊留观室。

那天,感觉有点心慌的他也做了个CT检查。结果显示左肺上下叶斑片、右肺小结节。医生诊断和他父亲一样:

疑似病毒性肺炎。

1

床位紧张,口罩、防护服等物资还堆在红十字会的仓库里,武汉的医院现在的能力,只能收纳重症患者。

轻度患者回家自行隔离,开药、打吊瓶。申威这种没有什么症状的疑似病例,当然也是在家隔离。

但父母都住院,尤其是母亲需要送饭、跑手续,他不得不每天往返医院好几回。

申威比很多人都要幸运。他的老婆和孩子已经离开武汉,返回老家荆州。他还能回家睡觉,不用担心传染给家人。

很多患者现在打完针,根本不敢回家。由于担心传染给家人,不少人在医院大厅的板凳上过夜。

天亮了,他们四处流浪。有时仅靠背包里的小面包和一瓶水维持生机。此外,他们还要拖着发烧的身体东奔西跑,进出超市购买生活用品,隔三差五进行病情复查。

有人的复查结果,一次比一次加重,和医生申请住院治疗。医生也没办法,真没有床位。

七医院很早就在门口贴了通知,隔离病房和门诊留观室住满了人。连一楼大厅打点滴的病房,每天也二三十号人。

也是从1月26日那天开始,武汉政府调整了发热病人的看病流程。

患者先到社区卫生院报备筛查,由社区卫生院提交去定点医院看病住院。很多人将自己的检查结果上报到社区卫生院进行报备筛查,等待社区卫生院的安排。

但他们当中大多数都没得到回复,至今还在医院大门徘徊。

2

有人在城里流浪,有人在城外流浪了很久。

陈亚1月下旬还在越南旅行,突然接到父亲电话,说之前一直感冒的母亲病危了。

母亲12月底去过华南海鲜市场买年货。之后反复发烧,1月18号去长航医院检查,CT及血检,说病毒感染。

当时他们一家人还没有重视。直到1月20号钟南山说华南海鲜市场“人传人”这件事,才有点慌了。后来母亲辗转了一个星期,也没找到医院床位,病情越来越重,出现呼吸困难、小便失禁等状况。

陈亚着急赶回来照顾母亲。那时武汉已经封城了,她定的航班在武汉已经取消,只有飞深圳段的还在。

她1月28号凌晨2点飞到深圳。落地后空乘马上点名,让包括陈亚在内的三个武汉乘客留下来。他们被带到海关处检查体温、填信息。

摆在他们面前的,还有血常规的试剂管。体温有问题的人要做检查,没问题才能放行。

放行后,陈亚坐地铁去高铁站。但通往武汉的高铁已经全部停掉了,有人说有经停武汉的高铁,她查了所有高铁,终于查到两班可以。然后买了高铁票,到武汉下车。

下车后已经是28号下午了。从火车站出来,整个武汉城已经没有公交、没有地铁,也没有出租车了。

封城后,武汉政府给每个社区安排了的士,以武汉目前的人口基数来算,平均300户人家一辆的士。不过碰到生病的人,司机也不敢送,怕病毒落在车上。大街上也打不到车,私家车也不让上路,除非用于接送病人,否则会扣满12分。

等了很久,到最后,还是警察把她送回家的。

回到家,紧接着就是帮母亲找床位。汉口是重灾区,定点医院就几个,他们去汉口医院看病,排到了1000多号。晚上12点去,病人还在过道上排,床位肯定是没有的。

他们于是去同济中法医院找床位。在中法医院门口2公里处,被警察拦截了。说要打120才让去,120电话一直占线。

她接着打市长热线,打110,都说他们不管;119也打了,也说不管。

那一刻,站在武汉空旷的大街上,陈亚说自己感到很无力。

3

1月28日,申威和他父母都做了核酸检测。那天早晨排队做检测的时候,旁边一张长椅上,躺了个穿黑色外套的老人。

维持秩序的医生想去叫醒他,用右手手背敲了敲他,才发现已经去世好几个小时。

没有人知道他在这里躺了多久。

北野武2011年在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说:

灾难并不是死了两万人这样一件事,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两万次。

截至2月1日早晨9点,官方公布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经有259个人去世。

现在可以说,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259次。

世卫组织发官推说,我们必须记住,他们都是人,不是冷冰冰的数字。

王斌的父亲肯定不在那个259个人名单里。

王斌的父亲是武汉很早的一批患者。他50多岁,平时身体很好。1月6号因为高烧一直不退,去了汉口的同济医院看病。

当时新型肺炎还没有爆发。在同济医院门诊耗了三四天,打了消炎和抗病毒的药后,父亲反而病情越来越重。他们才去找了关系,进了重症室的病床。

那会父亲人都有点不行了。

当时武汉只有包括同济医院在内的几家医院收治新型肺炎患者。父亲住院的时候,王斌就听说同济医院就有几个护士感染了,但专家还是说,不会人传人。

父亲病得厉害的时候,王斌曾经在医院和父亲陪床睡过一晚。但是他和母亲到现在为止,观察了大半个月,都没有感染上新型肺炎,谁知道妻子竟然被感染上了。

王斌本来就担心妻子感染,就让妻子提前回重庆娘家了。妻子后来在重庆半夜起来喂小孩,着凉感冒,紧接着发烧,然后就被确诊了。

王斌说,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这可能意味着,一个人从头到尾都不会被感染,但他又是行走的感染体。

他打了一个比喻。人是一个蛋,病毒是苍蝇。如果这个蛋没有裂痕,苍蝇是没法感染的。但这个苍蝇会在蛋上停留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这个蛋接触过其他有裂缝的蛋,它也许就有感染的机会。

王斌跟我反复说,大家一定不要生病,不要给病毒可乘之机。

4

核酸检测几天后,申威和他父母的结果都出来了。父母都是阳性,而他很幸运,是阴性。

母亲在门诊留观室病情很反复。不过也有好消息,他父亲在隔离病房病情稳定了。

陈亚发了朋友圈,找了媒体,动用了很多社会关系,她母亲前天住进了武汉三院光谷分院重病室。到今天,病情也稳定多了。

1月22日,王斌的父亲在同济医院的重症室去世了。死因是病毒性肺炎。

从始至终,他都没被确诊。

自父亲进入重症室后,就再也没看见过他。父亲走了后,医院要他喊殡仪馆的人来接,他给公共的殡仪馆打电话,但对方怕感染,不派车来。

再后来,殡仪馆的中介来了。他拿着父亲的死亡证明,找他要了一万块钱,才给运走。

说话语气很嚣张,说武汉只有他一台车,能运这种感染尸体。

截至2月1日9时,新冠肺炎累计报告确诊病例已经接近12000例,远远超过了03年非典的确诊病例。

凤凰卫视2013年拍的纪录片《非典十年祭》里说,事后证明非典肆虐的助力,是:

无法查询到的信息、不透明的公共卫生网络、还有媒体迟迟无法介入的封闭尺度。

非典里有句话。如果你不幸感染了,对大众来说,可能只是增加了一个病例。

但对你自己,可能是你全部的人生。

这次疫情也是全方位的。既关于病毒,也关于人性。

而脱离了琐碎的工作和生活,各种情绪此时也来得清晰而强烈。平静、恐惧、孤独、忧伤……

南方周末曾写过,在非典时期,北京离婚率下降了一半。

要是死了,就什么都没了。

在疫病流行的城市中,这句话成为了人们更愿意付出爱意的理由。

就像张爱玲写过的《倾城之恋》,勾心斗角的情侣,因香港的陷落得到成全。

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

疫病是暂时的,平常生活会是基本形态。但之后的平常生活,会是褪去了张扬的欲望的生活。

(应家属要求,他们名字全部为化名)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7orxOfl6vJQ0PTsJbja6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