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买走了上海的房子?

人与人最大的差距在于认知。见的人越多,我越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中国房地产市场化这二十多年来,多少人的财富差距因为房产被生生拉开。

没买房子的,输给买了房子的,买了小城市房子的,输给买了省会城市房子的,买了省会房子的,输给买了一线城市的。

没错,买房也存在鄙视链。话虽然有点糙,但理就是这个理。

我接触过不少人,一提到上海的房子,就是泡沫,要崩,就是傻子才会去买。

但是,上海已是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市场,每年成交几十万套的房子。

2020年,上海一、二手房总成交金额为15231亿元,再创新高。

1.5万亿的天量成交,不可能是傻子买出来的,那是谁买走了上海的房子?

1

第一大群体,土著。

本地人当然要买本地的房子,这是最基本的需求。

我举几个身边的例子。

第一个,大力,徐汇未婚男青年,父母名下两套房,自己因为结婚要换房,卖了其中一套小的,加上家里的存款一共凑到现金800多万。

大力月收入1.3w,因为流水不高,所以贷款的额度也不多,最后在去年买了一套总价1100万的三房。

第二个,小文,外企女白领,父亲公务员,母亲在银行,2015年的时候三人家庭年收入加起来70w左右;

当时把家里在黄浦自住的一套学区房卖了拿到800多w,贷款买了一套翠湖天地四期的房子。这也是她们家现在唯一的住房。

现在一跟她提房子的事情,她就感叹没在上海房价还不高的时候多买两套。

 

他们当时完全有这个实力,但如今就很吃力了。

下面说拆迁户。

我知道一家拆迁户,很有意思。

 

最早的时候住在黄浦石库门,2006年房子被拆迁,拿了钱又去买了一套老房子。

 

没过两年又被拆了,之后就专门倒拆迁房,那是十多年前,上海的房价还没起来。

现在他们一家有三套房,市区两套,闵行一套,市值两千多万。

不过,当下上海的拆迁,显然没有前些年那么香了。

 

现在拿到的拆迁款已不足以在原来的地段买一套大点的房子,只能去偏一点的地区。

但拆迁户还是喜欢买在离自己以前的生活圈近一点的地方。

 

比如现在杨浦的拆迁户,喜欢买在外高桥、高行、金桥。

 

黄浦的拆迁户,喜欢买在南码头、世博,再偏一点的就是三林、北蔡。

总结来看,土著的特点,是资产富足,但现金流紧张,因此他们买房的首付都比较高。

 

拆迁户更是如此,拆迁款一到手,就去全款买了房子。

今年有多少拆迁户入场呢?

 

2021年上海旧改工作计划完成70万平方米、受益居民3.4万户。

 

几万户手持大几百万拆迁补偿款的家庭,也属于市场上的刚需购房群体,而且因为是老上海人,还会具备高积分,妥妥的社保巨子。

这些人无论在新房还是二手房市场,都是很强的购买力。

2

 

土著之外,上海买房的第二大群体,是新上海人。

上海其实是一个移民城市,毕竟才一百多年的城市历史,现在常住的2400多万人中,外来人口占比将近40%。

我认识两个体制内的新上海人,一个最近刚买了房,一个正在看房。

买了房的小李,在上海做公务员,一个月到手工资1万多。

 

父母在广东老家做生意,海边有一套别墅,市区有两套大房子(非广州深圳),还有三百万存款。

为了给他买房子,家里卖了别墅和一套市区房,加上存款凑了首付800万,买了一套中环附近的新房。

 

110平,总价1200万,贷款400万(商贷),一个月还3w多,他爸妈还。

没买房的小陈,事业单位上班,北方省会城市人,父母都是央企的小领导,家里住着单位分的房子,又在市中心买了一大一小两套房。

 

为了儿子在上海扎根,卖了两套房子凑首付,大概500万。

 

但小陈不想让父母把养老钱都拿出来,这让他很愧疚,正在看总价600w的房子……

坦白来说,他们两个都是家里条件还不错的新上海人,有父母支持,但自己收入不算很高,无论如何,都在上海扎下了根。

也有不少很厉害的年轻人,完全靠自己在上海买了房。

小强,91年的码农,年收入大概50w,最近才买了一套老破小,地址在字节跳动新入驻的杨浦尚浦领世附近。

他本来没想着买房,一直租房住,一个月租金6000,但字节跳动入驻的消息传出之后,他的房租又涨了1000。

 

众所周知字节跳动这类互联网大厂的房补对周边租金的拉动能力极强。

他算了下:7000房租加上公积金完全覆盖房贷,还另外多出来一些,出个首付就相当于白嫖一套房。

而且可以把公积金拿出来用掉,两边公积金和补充公积金加起来每个月有五千多,考虑通胀的话,每个月五千放在账户里不用就很浪费。

由此也可以看出:地段好的老破小,有个优势是租金高,外环和郊环远大新在这一块就不太行。

 

但如果没有学区,老破小只适合上车,其他的就不要想了。

像小强这样完全靠自己在上海买房的新上海人还有很多很多。

 

他们有的是大厂码农,拼多多,携程,哔哩哔哩,有的在金融行业,基金,券商,信托,还有一些网红,自媒体创业者,个体户。

我认识不少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学历高,能力强,更重要的是比其他人更能拼,我很佩服这群人。

3

 

在上海置业的新上海人中,留学生这个群体占比越来越大,这得益于上海放开落户政策。

2020年上海留学生落户名额超过2万: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是上海有史以来留学生最容易落户的一年;

对于211院校的本科、研究生,去国外任意一个大学念个研究生,就能落户上海;

 

非211院校的本科、研究生,在世界排名前500的高校里,获得研究生学历,就能落户上海;

 

如果是世界排名500以外的高校,缴纳一年1.5倍的社保,也可以落户;

 

以上政策,会持续到2025年;

 

其他的条件,比如外出访学一年,还有回国两年内,来到上海工作;

 

留学生落户这个口子,现在非常火热,而户口就是房票。

 

这些人家境优渥,他们很多人买房都是全款,在上海楼市能量很强。

4

 

除了土著和新上海人,上海买房的人群中,还有一些小众群体。

我们一直说中国的上海,世界的上海。

上海外资很多,外国人也很多,现在有接近20w老外在上海。这些外籍人士,有些也会在上海置业。

我认识一个法国人,他2013年280万在上海买了一套房,但很可惜,他没拿住,2015年455万卖了,不过收益也算是相当可观了。

他跟我说,外国人买房可以用外国银行贷款,利率特别低。

 

他自己也感慨,在中国买的房子使劲儿涨,但是在自己国家买的房子不涨。现在估计他后悔了吧。

……

我举的这些例子,只是上海置业群体中的冰山一角。

 

还有很大一批人,我没提到,比如限购之前,很多北方的煤老板矿老板来上海买房,他们都是整栋整层地买。

还有江浙的企业家,大老板,小老板,港台的投资客,演艺明星,体育明星等等。

限购之后,这样的人群少了很多,但企二代开始登场了,一些家境富足的人送孩子来上海读书就是为了拿到户口在上海买房,他们比一半以上的本地人买房都要轻松。

总结来看,能在上海买房的都有两把刷子,要么有家底,要么自己强。

 

这些来自全国的精英和富豪,再加上土著,构成了一个真实的上海买房群体画像。

这二十多年来,多少能力差不多、家境差不多的人,因为房产财富差距被生生拉开,这其中固然有一些运气,但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认知。

在全球大放水大通胀的年代,我们必须寻找可以长期持有的资产,才能让自己的财富不至于贬值。

 

这个资产可以是房产,可以是股票,可以是黄金,但不能长期是货币。

记住,货币不是资产。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Il1kqaZ9L87Xi0snhYnEUQ

2021上海高中投档分数线出炉!你的中考成绩,看看能进哪个学校​

 

2021年是本市全面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第一年,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设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体育与健身和综合测试,总分由原来的630分提高至750分。

 

零志愿:680分

公办普通高中:540分

 

2021年中招招生政策与往年相比没有变化。今年符合中招报名条件的人数约8万余人,与去年基本持平。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数略有增加。

 

经市中招领导小组研究确定,现将2021年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公布如下:

2021上海高中投档分数线出炉!你的中考成绩,看看能进哪个学校​

 

那么中考分值调整后,各校的分数线将会有什么变化呢?

 

小编综合近十年上海各类志愿最低投档分数线,对2021年中考分数进行转换做了下预测,供各位就家长参考!

 

我们先将2020年与2021年的得分率做个对比:

 

2021上海高中投档分数线出炉!你的中考成绩,看看能进哪个学校​

 

与去年相比:零志愿:2021年得分率:90.67%,2020年得分率:90.79%,降了:0.13%!

 

公办普通高中:2021年得分率:72%,2020年得分率:75.87%,降了:3.87%!

 

2011-2021上海中考最低投档分数线对比

 

为了更直观地观察十年来上海中考各类分数线,小编将630满分制的各类最低投档线,换算成了“新中考”750满分制的对应分数。

 

换算公式如下:得分率%=当年各志愿最低投档线/630分;新中考750分转换分数=750分*得分率%

 

2021上海高中投档分数线出炉!你的中考成绩,看看能进哪个学校​

 

可能有家长还是不太懂,什么叫最低投档线?
 
就是分数要达到这个最低的分数线要求,才能被对应批次的志愿录取,比如提前批预录取的在2020年必须达到535分及以上才能被预录取学校录取,其他各类分数线也是一个道理。

 

零志愿最低控分线变化趋势:
2021上海高中投档分数线出炉!你的中考成绩,看看能进哪个学校​
提前批(预录取)/名额分配最低控分线变化趋势:
2021上海高中投档分数线出炉!你的中考成绩,看看能进哪个学校​
公办普高最低控分线变化趋势:
2021上海高中投档分数线出炉!你的中考成绩,看看能进哪个学校​
通过上述图表可以看到,零志愿最低投档分与去年仅1分之差;提前批/名额分配上调3分;公办普高/中本贯通下降29分!

 

2021上海高中学校投档分数线预估

 

分数转化算法说明如下:

1、本表统计的为各区市重点、区重点、特色普高及一般高中的1-15志愿分数线(即平行志愿分数线);部分学校如华二附中、华二紫竹、交附,在所在区没有1-15志愿招生,不算在内。

2、本表统计数据为2020年中考录取分数线(为最低控分线,满分630分),以2020年作为核算依据。

3、体育按满分30分作为核算基数,得分率=最低控制投档分数线/630分

4、新中考转换录取分数线=750分*得分率

 

由于新中考,体育分值还是按照30分的分值来核算,所以我们这里体育分数还是取30分固定值进行核算。

2021上海高中投档分数线出炉!你的中考成绩,看看能进哪个学校​

 

我们根据市重点、区重点、一般高中、特色普高的顺序,整理初了分数线的数据,仅供参考~

 

一、市重点平行志愿分数线预估

 

上海2020年中考满分是630分,“四校八大”最低分数数也在585.5分以上。

 

上海2020年,共有65所市重点招生,以下是全部市重点高中的排名和录取分数线:

2021上海高中投档分数线出炉!你的中考成绩,看看能进哪个学校​

 

1、由于华二、交附不进行平行志愿的招生,所以没有放进此表格中。

 

2、根据往年经验,大部分市重点在本区的分数线,会稍低于外区,即平行志愿普遍会略低于零志愿分数线,当然也有一部分高中例外。

 

3、在市区,想要进市重点学校必须要保证中考分数在700分左右;如果目标是八大或者四校的分校,建议分数在710分左右;如果是四校,要求则会更高,需要达到715分!

 

对比往年,上中、复附的录取线与中考总分只差了30分,而改革后,750分只需715分就能考上,35分的分差听起来更容易被接受,但是其实难度并没有减少,反而高分更难考!

 

二、区重点平行志愿分数线预估

 

去年,上海区重点共有71所招生,以下是各区区重点高中的分数排名和录取分数线:

2021上海高中投档分数线出炉!你的中考成绩,看看能进哪个学校​

 

区重点学校中,我们能在头部看到较多的徐汇区、浦东区的中学,也再次证明徐汇是个“教育强区”,而浦东虽然人口较多,但是整体教育水平还需要提升!

 

分数方面,如果想进不错的学校,需要达到680分左右。

 

三、一般高中平行志愿分数线预估

 

2021上海高中投档分数线出炉!你的中考成绩,看看能进哪个学校​

 

· 从16区平均录取分数线看,分数要求最高的TOP10高中:上海中学、复旦附中、交大附中、七宝中学、交附嘉定、华二附中、南洋模范、建平中学、华二紫竹、华二普陀。

 

· 虽然徐汇区,市重点多,考生少,但是它的分数线是真的高!不愧是“牛娃聚集地”!市重点、区重点、普高的平均分取分数全部最高!排在第一名!
· 区和区之间的差异也显而易见,徐汇区重点录取均分甚至超过崇明的市重点分数线,也就比金山、青浦市重点均分低个1、2分。

 

· 闵行区、浦东新区学校多、考生人多,分数线还高!可以说性价比确实不高,中考升学的压力是最大的!

 

以上就是2021年预估的中考分数线,随着总分值提高,各高中的分数线也随之提高,同学们之间的分差也会拉大!

 

另外,由于2020年的疫情原因,各志愿的最低投档分数、各高中的录取分数线,相比往年都比较低,中考题目难度也没有今年新中考难度大,所以请家长们酌情在预测分数上做加法!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bs4COHO7YLxiPmBRT5xeZg

2021年上海高考普通批投档分数汇总

2021年上海秋考普通批录取投档分数线于昨日公布。G大把各高校专业组分数汇总在本文。

目前上海高考是3+3制:语数外三大门各150分满分,另外小三门从物、化、生、史、政、地中选择三门记入高考总分。

小三门单独参加等级考,获得满分为100分的原始分后,按照分数的排位比例划分等地(前5%为A+,5%-15%为A,以此类推。)

然后等地会换算成70分满分的赋分,如A+为70,A为67,以此类推。小三门赋分加总后(满分为210)和大三门分数相加得到总分(满分为450+210=660),凭该原始总分参加秋考各渠道录取。

小三门六个选择中生物和地理在高二考。因此有不少孩子的核心策略是高二全力冲刺生物、地理两门学科,尽量考出好成绩,然后高三想选理科的加物理或者化学,想选文科的选政治或者历史。

坊间过去两年一直有传闻要禁止高二的生物、地理双选。这个我们看政策落地。

高校把自己的各个专业打包成若干个专业组,并根据专业组的特点设置选课要求。比如大部分的理工科要求必须有物理,而文科类专业大部分是不限专业。顶尖医学院则一般都要求物、化双选。

因此小三门的选择会很大程度影响高考专业选择,甚至后续职业、人生发展。

高二等级考结果出来后,考得特别不理想的孩子,会选择转而全力冲刺大三门,争取春考走掉(春考只考大三门,春招只看大三门成绩决定面试名单)。目前上海春考里面有上大、华政、上贸这样普通市重点也不容易进的选择。

英语在高三允许考两次,一次和春考一起,一次和秋考一起。考生可以选择参加两次,或者一次。参加两次的考生以两次中的高分计入高考总分。

各位查看下面的投档分会发现,和前几天中考的高分、低区分度不同,高考得分率低了很多,区分度拉满。

这也是G大经常讲一句话:不管中考新政怎么变,高考是公平的。名额分配没有奇迹。

从去年开始,选物理的孩子都有一些红利。低分段几乎是选物理的孩子录取的高校能比不选物理的孩子高一到两个档次。

本表的投档分不等于最终录取分,还或有后续征求志愿批次来调整。

最后本文两张表测试下新版水印,让我知道你们的感受。

2021年上海高考普通批投档分数汇总

2021年上海高考普通批投档分数汇总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35NfgOV1tHUm2mlIF7FbA

上海2年高考普通批大数据解析:华师大全线上涨,外地高校涨幅强劲!

高校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中国大学没有第二,北大、清华都是第一。

中国大学没有第四,复旦、交大、浙大、中科大都是第三。

经常看到论坛里,A校与B校论战,谁高谁低?

这样的争论一直存在,各家的大学排名也总是引人不平。

不过,有一种大学排名,是高考生用自己的分数与前程投票,很有参考价值 。

昨天,上海高考公布了2021高校普通批专业组投档分。我们做了整理,现在就来看:
1.2年普通批投档分对比,六大看点
2.2年上海高校投档分/位次对比,谁进谁退
3.提前批调整到普通批的专业组投档分,是涨是跌

2021年沪高考普通批投档线

我们按照2021投档分由高到低排序

亮点多!2年高考普通批大数据解析:华师大全线上涨,外地高校涨幅强劲!
亮点多!2年高考普通批大数据解析:华师大全线上涨,外地高校涨幅强劲!
亮点多!2年高考普通批大数据解析:华师大全线上涨,外地高校涨幅强劲!
亮点多!2年高考普通批大数据解析:华师大全线上涨,外地高校涨幅强劲!
亮点多!2年高考普通批大数据解析:华师大全线上涨,外地高校涨幅强劲!
亮点多!2年高考普通批大数据解析:华师大全线上涨,外地高校涨幅强劲!
亮点多!2年高考普通批大数据解析:华师大全线上涨,外地高校涨幅强劲!

这张表信息量很大,提取以下6大看点:

1.高校专业组投档分凡是在580分及以上的,从去年就不再公布具体分值,只能看个大概:

 

亮点多!2年高考普通批大数据解析:华师大全线上涨,外地高校涨幅强劲!

去年有一所211高校:云南大学(03)组包含一个专业:生态学,在上海仅招生1人,闯入580+分俱乐部!

 

这位录取者,是来自上中的牛娃,以591的高分被录取,成为一时美谈,算是小概率事件

 

今年,云南(03)组调整到(05)组,依旧招生1人,投档分:536分,分数线回归正轨。

 

除了云南大学,浙大(01)组退出,转由中科大(01)组加入,包含专业如下:

 

2021中科大(01)组专业&招生计划↓

亮点多!2年高考普通批大数据解析:华师大全线上涨,外地高校涨幅强劲!

 

近2年,这所以理工科为主导、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的低调型“宝藏”大学,已经被越来越多考生看见:从上海到安徽,距离不再是问题!

亮点多!2年高考普通批大数据解析:华师大全线上涨,外地高校涨幅强劲!
 

2.投档线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代表高校的实力+吸引力。从表中可以看出,除复交外,上海570+高分学生还倾向于报考:

 

人大、中科大、浙大、南大、同济、四川大学、武大这些知名985高校!

3.560+分数段的分布,清一色全是985高校,除了2所211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整理2校上榜专业组如下:

 

亮点多!2年高考普通批大数据解析:华师大全线上涨,外地高校涨幅强劲!

 

对比2年分数:

 

上财:一如既往保持录取分高水准!

中央财经大学:今年投档分上涨不少!

 

侧面可见,外地优质高校,对上海考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后面会有数据说明)

 

亮点多!2年高考普通批大数据解析:华师大全线上涨,外地高校涨幅强劲!

当上海/北京这类国际金融大都市,与财经这个特色火爆的专业组合,产生1+1>2的效应,热度可想而知,因此分数线也较高。

同时2校每年的就业情况,也给了投奔的考生一个十足满意的保证,无论钱景与前景,都是一片光明:

亮点多!2年高考普通批大数据解析:华师大全线上涨,外地高校涨幅强劲!

大学毕业生薪酬榜常年排行前列,不火不行!

 

亮点多!2年高考普通批大数据解析:华师大全线上涨,外地高校涨幅强劲!

4.550-560分数段,又出现唯一1所双非(非985非211)大学: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01)组,投档分556分,今年招生66人,仅有法学类(卓越人才实验班)一个专业,也是华政的王牌专业:

 

亮点多!2年高考普通批大数据解析:华师大全线上涨,外地高校涨幅强劲!

原来,在法学学科评估中,华政和清北在一个level!

亮点多!2年高考普通批大数据解析:华师大全线上涨,外地高校涨幅强劲!

说的接地气些,想留在上海学习政法类专业,华政就是最优选!华政的法学专业组,能比肩一众985/211专业,全凭实力说话!

5.进外地985高校最低门槛:

 

西北农林(01):510分,得分率:77.3%;

比较惊喜的是:同济大学(Q3)仅1个专业:护理学,招生23人!

 

只需:511分,就可以进同济!

 

亮点多!2年高考普通批大数据解析:华师大全线上涨,外地高校涨幅强劲!

6.自从上海新高考开始,大家的选校观念正在改变。原本是只要留在上海读大学,能就近就不跑远;现在都保持更开放的态度,准则已经变为:

一、优选外地985高校,不勉强留选本市211、双非大学;

二、优选外地高校强势好专业或喜好专业,不读本地不适宜专业。

我们校正对比2年高分段外地985高校普通批专业组的投档分/位次,来看看情况如何:

亮点多!2年高考普通批大数据解析:华师大全线上涨,外地高校涨幅强劲!

除了个别外地985分数线有1-2分的下降,其余530+外地985高校2年投档分,就1个字:

 

涨!

对比位次,也是大块标红,可见:外地名校,今年在沪吸引力十足!

 

看完全国情况,再挑出上海本地高校,看看今年有什么亮点与不同?

本地高校普通批分数对比

2021年上海高校普通批次一共有122个专业组招生,比去年减少7个招生专业组,变化不大。

 

对比2020-2021本地高校普通批专业组投档分和位次,给大家做个简单参考(手动统计、若有误差,欢迎指正)

 

亮点多!2年高考普通批大数据解析:华师大全线上涨,外地高校涨幅强劲!

看点如下:

 

1.整理2021提前批调整到普通批的专业组如下:
 
亮点多!2年高考普通批大数据解析:华师大全线上涨,外地高校涨幅强劲!
所有原提前批专业组:分数全线上涨!位次大幅提升!
 
原因有二:
 
一:普通批考生多竞争大
二:大部分调整专业要么来自985+211名校要么来自高校优势专业,分数水涨船高很正常。
 
2.聚焦580+高分段的变化:
复医(01):分数从去年的578分上涨到今年的580+分;这个专业只有1个专业:八年制临床医学,2年招生计划都是5人
 
不过,分数涨了,从位次来看,反而退步55人+,可见今年高分段人数较多。
3.再看550-580高分段的变化,最闪亮的明星校是:
 
华师大!
 
全部5个专业组,分数上涨都在3分以上!
 
与此同时,位次大部分上涨(除了华师01的60人位次差,几乎可忽略),可见,华师今年的所有专业组,是名副其实的:火!热!
 
涨分最多的专业组,是华师Q5(+9分),由原提前批专业组调整到普通批,仅有1个专业: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前段时间,提前批分数出炉,我们分析出的明星校,也是华师大:
 

亮点多!2年高考普通批大数据解析:华师大全线上涨,外地高校涨幅强劲!

 

从录取最低分来看,所有师范类专业今年继续升温!对比2020年,涨分最高的是:不限选科组,猛涨8分!

4.整理高校录取分与位次都上涨专业组(热度攀升更吃香的专业组)

 

亮点多!2年高考普通批大数据解析:华师大全线上涨,外地高校涨幅强劲!

5.整理高校录取分与位次都下降的专业组(热度下降或可捡漏的专业组)

亮点多!2年高考普通批大数据解析:华师大全线上涨,外地高校涨幅强劲!
6.上海9所985+211高校,招生最多的的上海大学,今年专业组投档分变化不大,最低门槛:

上海大学(03):528分;

今年528分,得分率80%, 是进9高校招生占比最多上大的托底分;
 
除此以外,还有2所沪上985高校专业组,以更低分可捡漏:
 
复医(Q2):519分
同济(Q1):511分
 
最低得分率:77.4%;如此超大皮夹,不知哪家有幸运踩线?
 

写在最后

随着本科普通批投档分出炉,7月25日将公布录取结果,这代表着:又一年高考落下帷幕。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uNj1VHpPce3tqN6G50kNOg

昨天(2021年7月23日)上海出的,可不是一个补丁而已

昨天赶在下班前,可能你也看到了这个消息

 
昨天上海出的,可不是一个补丁而已
内容不长,重点是这两句:
 
► 自2021年7月24日起,通过赠与方式转让住房的,受赠人应符合国家和本市住房限购政策;该住房5年内仍记入赠与人拥有住房套数
► 受赠人应符合国家和本市住房限购政策
 
房产赠与就是指房主把自己的房子无偿转让给受赠人,也就是说,从7月24日起,如果想通过赠与转让房产
► 5年内仍记入赠与人拥有住房套数
► 而且受赠人也限购
这两句话放在如今的购房市场会有怎样的影响,一定不是简单的字面上那么而已
 
大家要认真看
01
首先,分析下这个政策
说一个我身边的案例
 
我朋友和妻子共有一套房产,然后两人各自名下还有一套房
 
积分摇号政策后没多久,这两人将自己的房子分别赠与各自父母,然后又卖掉手中共有的那套房,就成了上海无房户…然后去摇新房
 
也就是说,购房者会将手中的房子转给其他人变成无房户,再进入新房赛道,而且变无房户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
 
有赠与的,也有这种下名字的
昨天上海出的,可不是一个补丁而已
于是他们就是以家庭为单位、上海户口、上海无房、当前无房,且5年内无购房记录的“刚需家庭”了
基础的60分就有了,这时候再加上社保积分,这位同事家交了160个月的社保,最后76分
然后还有一种反着来的
 
清空父母名下的房子,然后用父母名义买房,因为算社保年限,是以家中年限最高的那个人,于是,我们就眼见一个新名词诞生
社保巨子
在浦东金桥的一个项目群里,销售发了一份名单,这里面是88位购房者的积分情况
其中22个人是在70分-84分,占比25%,也就是说每4个摇号者中,就有一个是70多高分,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位,是满分84分
昨天上海出的,可不是一个补丁而已
但我们回顾下新房积分摇号政策本身
 
积分的参考条目是:有无房屋、有无购房记录,是否以家庭为单位
 
昨天上海出的,可不是一个补丁而已
 
这里释放出来的信号是,上海针对一手房最大的倾斜方向就是无房家庭,所以社保巨子的出现,显然有悖于调控初衷
 
所幸,这件事也止于2021年1月,7月23日限购和赠予资格也关上,今天开始就别想通过房屋赠与来变成无房户了
 
让无房户的抬头完全落位真正的无房户
 
所以很多人朋友圈说的就是:这个政策补上了上海最后一个漏洞
 
其实也真的如此
02
但其实昨晚的调控是1+2
 
其实昨晚的调控动作并不只有“赠与”这块,还有两个“分支”
 
第一件事,银行方面也有动作
 
房贷利率都提高了首套5%,二套5.7%,以网签为准,付了定金没网签的今天就是这个利率来
 
昨天上海出的,可不是一个补丁而已
 
那利率调整前后有什么差别,中介小哥帮我算了笔账
 
按照500万的首套购房计算,贷款325万,30年的月供
 
按照原利率,月供16758元,按照现利率,月供17446元,算下来,贷款30年总利息多支出26万
贷款利率提升,必然增加买房成本,尤其是这里的二套
 
还有一件事,是关于维修基金的问题,这是其实之前好多人都会忽略的地方
昨天上海出的,可不是一个补丁而已
业主如果想要出售房子,需要提前结清物业费维修基金,在过户交易前,又多了一个小步骤多了一笔支出
 
所以两件事放在一起来看,就是在增加购房支出以及购房步骤
 
除此之外,其实还有第三件事还在中介内部层面酝酿
昨天下午6-7点,链家中介门店内部会议,通知了我们今天说的这几件事,同时还说了一下核验价格会和什么挂钩
 
昨天上海出的,可不是一个补丁而已
这个是值得特别关注的
 
就是我们的银行放贷的标准,到底是围绕着那个价格来的,如果网签合同根据核验价来,那么核验价也就直接干预了银行放贷
 
这也同样会对二手市场的交易产生直接的影响
 
已经有客户和我表示,他看中的房子因为要一次性付款从而选择降低总价退而求其次了
03
我们来做一个串联
可以看到关于“赠与”的管理,实际是给新房积分摇号政策打补丁
 
而昨晚的这3条政策串联起来,其实是在交易流程、贷款层面、购房资格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调控加码
 
那我们再跳出来一点,把昨晚的3条放到一张更大的图上看,包括但不仅限于:
昨天上海出的,可不是一个补丁而已
今年到目前为止,我们眼看着各种楼市调控的不断出台落地发酵,看似没有规律的不间断调控
 
其实这后面的几大条线各自分工明确,比如说
► 土拍端,溢价率控制在10%
► 交易流程,维修基金、核验房源真实性、二手核验价格
► 贷款流程,提升房贷利率、贷款审核放款流程拉长
► 税费成本,不满五全额增值税
 
从大的框架来看,就是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然后根据这三个方向,再在各个条线进行不断细化、调整,只是这一切可能比打补丁三个字要主动的多
 
看上去是哪里有漏洞补哪里,但其实很多调控都是在做“提前预告”
 
就比如,对中介发布平台的调控,去年12月就已经公布了要进行房源真实性的核验,而在3月对中介发布的调控中,就提到了7月在进行中的二手核验价格
 
申请贷款也是,从年初的银行三条红线,到上半年贷款速度放慢,再到现在的贷款流程的逐渐冰冻,贷款变严从预告到落地
 
也就是说,很多调控细枝末节,我们以为是后期补丁,但其实早在计划之内,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然后,政策本身也在观望,比如在落地过程中,遇到社保巨子、假离婚等现象,就会再进一步细化调控规则
 
大的走向来看,就是要要坚决的稳地价稳、稳房价、稳预期
 
而且从调控范围,以及调控的时间轴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上海楼市在不断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就是千万不要低估上海调控决心
为什么要这么强调上海的事情
 
上海楼市真的比我们想象中要大而稳的多
昨天上海出的,可不是一个补丁而已
这是2020年的数据
 
整个上海房地产市场的规模市场过万亿,目前我们听到的所有调控热城,深圳还是杭州,它们的体量和上海的体量差别太大
换句话来说
 
所有的调控重视程度,上海一定是放在第一位的,所有的调控执行程度,上海也是第一位,特别是针对二手房的赛道
而且这些政策,当其他城市也要进入这个周期的时候,可能就是他们“抄作业”的时候
 
03
另外
 
我希望大家注意一个时间点:7月
因为在补丁的背后,还有国家层面的联合发文的信号
昨天上海出的,可不是一个补丁而已
各位有时间可以搜一下原文内容
通读文件全文,这份文件无论用词还是结构,都传达出明确、迫切、强烈的调控诉求
昨天上海出的,可不是一个补丁而已
甚至还给自己规划了明确的调整时间
昨天上海出的,可不是一个补丁而已
三年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今年的调控已经结束了,今年是3年的第一年
 
2020年的7月也是政策出台月
 
昨天上海出的,可不是一个补丁而已
2020年的7月,这个会议上出台了影响行业的一些政策细则
 
后面到了8月,就有大家熟悉的“三条红线”政策
 

红线1: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

红线2:净负债率大于100%;

红线3:现金短债比小于1.0倍。


看看如今开发商痛苦的地方,都是来自去年开始对三条红线的明确确定并且彻底执行
 
所以这次的会议内容,我建议大家真的认真去找来看看
 
如果以三年为一个目标,后续的7月也值得我们去关注
 
在这样一个上下半年转折的时候,就是对房地产各种补丁升级的时候
04

最后的最后

 

我其实不太喜欢喊口号,但是房地产新周期新玩法确实是正在发生,未来怎么样,有机会后面和大家聊聊,但是当下

 

所有人都要适应,所有人都要习惯

 

其他的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nJBdHd__4dlyQ-jen2ob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