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盯盘的实际意义!


提倡大家不盯盘,远离“炒股”,到底有什么实际意义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价值投资要赚钱,关键具备两个能力:其一,正确面对股价波动;其二,准确估计企业价值。我们今天就说第一条“正确面对股价波动”。股价波动如果你能够正确面对,那么赚钱问题就解决了,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万一买贵了,只要耐心等待,当然前提你是买了好公司或者指数基金,最后一定能够赚钱。那么怎么样才能正确面对呢?一般情况下,必须对一家公司有足够的理解,才能不怕跌,也不怕涨。这也就是靠别人推荐股票赚不到钱的根本原因,因为你不了解这家公司,一跌就恐惧,一恐惧就割肉。而任何的股票都会波动,哪怕是最牛的牛股,实质上波动会更大!

我们大部分人其实很难做到理解透一家公司,也就是大部分人坦然面对股价波动的能力是不具备的,所以绝大多数人做股票亏钱是必然结局。但是我们有一个方法可以弥补这个能力不足的现状,那就是不盯盘,以年为单位来关注。正所谓“眼不见为净”,没有看到也就不会被市场的波动带偏情绪。当然,前提依旧是买入好公司,人人都知道的好公司,也就是我们这几年分析的大部分价值股。

不盯盘后,你会发现自己对市场的波动完全无感了,也不恐惧了。加上有更多时间去看书,学习深度的投资知识,对自己所投公司会更了解,自然不惧怕股价的波动,甚至会因为股价的深度调整而高兴,自然会去逆向操作,买入足够多的廉价筹码。而如果你天天盯着盘面,由于市场很难预测,而你心里又期望股价上涨,大部分日子都是落空的预期,所以个人情绪就越来越差。当一个人情绪不好的时候是很难静下心来思考,更学不进新知识新观点,也不会耐心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从而引发一系列不好的事情发生,最后生活工作都是一团糟。问题是很多时候的股价波动对你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你去看了只会白白痛苦,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举几个例子。

不盯盘的实际意义!

看上图,比如天的某价值股是涨停,昨天又跌停了。如果你盯盘的人,前天肯定很开心,但是昨天又很痛苦,这样起起伏伏的心情对身体又不好,长期看这种波动对你投资这家公司的总体收益也没有任何影响,但就是因为你盯盘,所以心情随着股价会大幅波动,大大影响生活质量。

不盯盘的实际意义!

再看上图,另外一个价值股,最近几个月的股价波动非常大。如果你是盯盘的人,那真的痛苦极了,图示1处的时候绝望和恐惧,图示2处开心了2天,然后到图示3处又是绝望,很可能熬不住了割肉,从此真正永久亏损。而这几天又开始心情好点了。

不盯盘的实际意义!

盘中波动也很大,如果你盯盘的话,你的心情每分钟都很煎熬。关键这种煎熬毫无意义,对你的投资业绩和你的身体健康都是百害而无一利。我们只要记住这个公司大概值多少钱,涨到这估值附近,如果有更好的投资标的,那么我们就果断卖出。除此之外,你该干啥干啥去,专注好本职工作,不断提升自己认知能力,让自己更优秀,属于你的投资机会就越来越多了。不看盘的实际意义就是让普通人轻轻松松都拥有了正确面对股价波动的能力。买入前“正确面对股价波动”就能在低位大胆买入好公司,买入后“正确面对股价波动”就能拿得住好公司。所以只要具备了“正确面对股价波动”的能力就能赚到钱!

不盯盘的实际意义!

以下内容仅供短线参考,价值投资者请忽略

大盘指数今日收阴概率80%

压力位:3590点附近

支撑位:3540点附近

量对比:大盘今早每分钟成交约65亿(上一个交易日约75亿),成交量萎缩

创业板指数今日概率80%

压力位3220点附近

支撑位3160点附近

量对比:创业板早每分钟成交约23亿(上一个交易日约25亿),成交量萎缩

今日操作建议短线低吸为主中长线均持股不动!指数基金常定投!

不盯盘的实际意义!

投资中,我最害怕的事

股市里九死一生,做职业投资则更加残忍。从开始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断了自己所有的后路,败就意味着失去一切。曾几何时,也想过用股票证明些什么,我在雪球上也发过收益,也晒过买单,也曾嘲笑过某些基金经理业绩差,后来却发现这些都毫无意义。我原本就不准备发产品,自己的钱足够用,何必还要去服务一群参差不齐的客户,提高一点收益率就什么都有了。至于刷业绩装股神以便建群收费的事,一方面本身就是违法的,另一方面人多了难免会有误导,这个责任我担不起。

我只是个普通个人投资者,来雪球是和大家交流学习的。我经常犯错误,只能保证自己的诚意,绝对不会什么都正确,怎么能去教别人炒股?公众号里每天都有几十条谈商务合作的,我也一律拒绝了,我无法保证那些合作的结果,也就不会做任何商业行为。我已年近半百,20多年的职场生涯,各种名利、各种场合、各色人等见得太多了。什么是价值?不仅仅在股票上,也在生活里。虚名无益,知道自己最应该做好的是什么,就可以了。

我是2008年,通过做黄金交易开始投资生涯的,2009年开户进入股市,之后便是长达5年的熊市。有人问我,为什么心态这么好?你在接近2000天的时间里,被暴跌阴跌横盘反反复复地打击,即便涨了也是为了让你摔得更狠,你的心态也会很好的!幸好当时自己还有点自知之明,投入的资金很少。可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即便2014年4季度,我连本带利全赚了回来,那5年的蹉跎岁月仍然是忘不了的。

我说过,我的投资体系是为了下跌而设计的,这不是主动的,完全是被逼出来的。但在2014年之后,这种体系让我受益匪浅,逐步形成了自己相对完善的投资思维。2015年下半年股灾和2016年熔断,2018年的持续下跌,2020年3月的暴跌,都让我受益良多。

做职业投资,最可怕的不是暴跌。计算一个人收益的时候,用的是复合年化收益率,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年化”两个字。也就是说,在单位时间里,股价涨多少和跌多少都没关系,时间到了,它能回到该有的位置就可以了,在计算收益率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如果你买入的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企业,下跌是你最好的朋友,越大的跌幅带给你的额外收益就越多,这也是价值投资的基本概念。

举沪深300的例子吧,国运昌盛,恐怕没有谁认为沪深300会长期下跌吧?如果没有市场的负面情绪,沪深300指数始终保持着10%的增速,那么7年之后我们会取得一倍的收益。而一旦在这7年时间里出现了种种波动,譬如2018年那样高达25%的回调,如果你有足够的资金,那就可以把这25%变成上天赐予你的礼物。

对好企业来说,下跌是你真正的朋友。至于好企业的概念,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我更喜欢那些经过长期市场检验,产品至今拥有足够竞争力的公司,它们大部分被称为白马股。不是说新锐企业不好,但个人能力的局限在这里,能找到几只白马就很好了。

今年,对老白马们来说确实不太友好,除了招商银行表现尚可之外,过去十年中叱咤一时的标志性白马股普遍遭遇了大跌,这其中有杀估值的,有杀业绩的,也有遇到行业周期流年不利的。再套用一遍巴菲特的话,“如果你不愿意持有十年,就不要持有十分钟”,如果我相信这家企业十年之后还会稳定盈利,那么当下的困境又算得了什么呢?控制好仓位,它跌多少就是送给我多少的额外收益。

职业投资做到第3年了,很多事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以前非常在意收益率能不能跑赢大盘,甚至希望每一年都能表现不错,也暗自和某只基金比较过,后来发现这种事是有些可笑的。职业,是用来吃饭的,比来比去除了带乱自己的节奏,没有其他价值。

很多人看到股价大跌,就高喊暴雷了。对我来说,只关心一件事,就是这家企业是不是还能长期稳定地赚钱,企业的经营没有出问题,股价的雷就是投资者的大机会。在众人怜悯的眼神里,我默默地收集着廉价股权,有时候真的是心忧炭贱愿天寒,总希望它能多跌一点。基本面扎实的时候,价格越跌股票就会越好,对我来说真正害怕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在我买够之前,股票涨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Pf7_nmCkoCKhh-M-SY0sQQ

如何理解谁都逃不掉的市场泡沫

作者:嘉欣
来源:丫丫港股圈(ID:Victoria-hk-stocks)

疫情过后的物业管理股,开启了又一轮的快速上涨,估值50倍PE以上的并不少。

 

如何理解谁都逃不掉的市场泡沫

 

这样的估值算泡沫吗?不一定,毕竟物业公司几年内的增长都是可预期的。

 

但是这些公司的估值,确实是有点高了。

 

按照传统的价值投资方法,我们每一次投资时都应该留有安全边际,不要为投资标的支付太高的价格,因此很多人会下意识的远离泡沫。

 

这种方式固然安全,可以大概率避免亏损,但是也让很多人错过了大牛股,失去了获取超额回报的机会。

 

深圳著名投资者林园曾经说过,真正赚钱要靠泡沫;索罗斯也说过,要获得财富,要投入假象中,并且在假象被识破前离开。

 

那么,我们是否有办法和泡沫和平共处呢?

 

如何理解谁都逃不掉的市场泡沫

泡沫

 

在《Big Debt Crisis》中,桥水的创始人达利欧通过研究全球48个资产价格泡沫,发现了七个泡沫的共性:

 

  1. 价格相对历史平均是不是过高;

  2. 价格是不是包含了未来价格的快速上涨;

  3. 购买是不是通过高杠杆完成的;

  4. 购买者是不是在未来防止未来价格继续上涨做一些套期保值;

  5. 是不是有新的参与者进入市场;

  6. 是不是有全面牛市的情绪;

  7. 收紧是不是会刺破泡沫。

 

简单来说,要和泡沫共处,要搞清楚两点。

 

第一点是判断是否有泡沫。

 

实际上,在统计了过去几年多个行业的泡沫鼓吹及爆破情况后,笔者发现大部分的股票在市盈率超过50倍,就已经出现泡沫化的迹象。

 

只有少部分公司可以通过不断的成长来消化泡沫,大部分的公司在市场情绪转向之后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

 

我们以2017年的腾讯公司举例。在王者荣耀业绩爆发预期叠加港股大牛市双重利好的情况下,腾讯的股价从2017年年初的180港元(50PE左右),一路上扬至2018年年初的472港元,接近100倍的动态PE。

 

如何理解谁都逃不掉的市场泡沫

 

这时候的腾讯依然是一家优秀公司,当年业绩也非常强劲,盈利大幅增长了85%。

 

但是,这些利好因素依然无法支撑过高的股价,就在2017年业绩公布后,腾讯股价开始跳水,并且整整花了半年才见底。

 

站在3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当时的腾讯就是涨过头了。

 

如何理解谁都逃不掉的市场泡沫

 

从腾讯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识别股价是否泡沫化,对于投资的帮助非常大。

 

一方面可以让我们保持理智,不要轻易在高位建仓,当年很多人迷信”腾讯是好公司,值得长期持有”的朴素逻辑,结果在山顶一站就是两年。

 

另外一方面,即使我们在低位建仓,也要时刻对高股价保持警惕,有好的机会果断转仓,毕竟腾讯在2017年的回报是200%,在18年就是-25%。

 

一般来说,一只股票的估值开始透支其未来增长的时候,就开始有泡沫化的迹象了。但是有泡沫并不意味着马上爆破,估值高的股票,估值往往会越来越高。

 

所以和泡沫相处的第二个点,就是判断泡沫何时会破裂。

 

整理了历史上多次泡沫破裂的转折点,大概有以下几类:

 

  1. 业绩预期扭转,比如17年的纸业股。

  2. 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比如15年的股灾、18年的贸易战。

  3. 新的热点产生。

  4. 行业逻辑发生变化。

 

市场上有一句谚语:”懂买的是徒弟,懂卖的才是师傅”。无论是稳健的价值投资者,还是趋势投机者,充分了解泡沫破裂的诱因都是有好处的。

 

一方面可以避免过早的调仓,损失了赚泡沫钱的机会;另外一方面,高位建仓的趋势投资者,更要紧紧关注市场的动向,不管买的多高,只要卖得更高,就不会发生亏损。

 

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上的几次泡沫,看看泡沫钱到底是怎么赚的。

 

如何理解谁都逃不掉的市场泡沫

纸业股

 

2016年纸业股出现过一次短期的泡沫。

 

近十几年,由于数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纸制品的需求是逐年下降的。行业门槛低导致长期产能过剩,大部分纸业股的股价都在低位徘徊。

 

行业龙头玖龙纸业的股价在2010年至2014年期间,基本就在3港元-4港元范围波动,并没有太大的起色。

 

如何理解谁都逃不掉的市场泡沫

 

从2011年到2016年,玖龙纸业的业绩也没有什么惊喜,每年的营收都只有个位数增长,毛利率也是时高时低。其他纸业同行如理文造纸、晨鸣纸业的情况也差不多。

 

如何理解谁都逃不掉的市场泡沫

 

但是到了2016年,发生了一件改变行业的事情 —— 供给侧改革。

 

在国家环保政策的压力下,大量小纸厂不可逆关停,需求关系短暂失衡推动纸张价格上涨,各种纸张的价格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市场低估+基本面变化,纸业迎来了一波基本面修复的行情。还是以玖龙纸业为例,它的股价从2016年3港元左右,到2017年最高曾触及16港元高位,一年多的时间上涨了5倍。

 

如何理解谁都逃不掉的市场泡沫

 

和腾讯一样,玖龙纸业在上涨的中期实际上泡沫化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估值从10倍左右的PE,一直上涨到50倍左右,玖龙纸业的董事长张茵还因此一度冲进中国女富豪榜前5名。

 

即使到了股价最高峰的时间 —— 2017年9月,市场的乐观情绪仍然高涨,多家大行给出”买入评级”,市场认为纸价仍然有上涨的空间。

 

如何理解谁都逃不掉的市场泡沫

 

回看纸业整个上涨的逻辑核心,其实就来源于供求关系短暂失衡下的纸价上涨,因此戳破泡沫的自然也就是纸价下跌

 

就在2017年10月16日,市场仍然在憧憬纸价上涨刺激纸业股价。

 

如何理解谁都逃不掉的市场泡沫

 

3天后的19日,就出现了废纸降价潮突然来袭的消息,港股纸业股开始全线受挫。

 

如何理解谁都逃不掉的市场泡沫

 

也就是从这天开始,纸业股的泡沫开始爆破,开启了长达两年的探底之路。

 

如何理解谁都逃不掉的市场泡沫

 

梳理纸业股泡沫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 2016年底低估+行业趋势改变,股价上涨。

  2. 2017年中段股价纸价同步上涨,不断上涨的股价又加强了投资者的乐观预期,不断推高股价。

  3. 2017年10月份纸价开始出现拐点,泡沫破灭。

 

纸业股整个上涨的过程,都是围绕着”纸价上涨”这个核心逻辑,一旦纸价出现下跌,意味着供需关系开始出现变化,”聪明”的资金就一哄而散。

 

这种现象在周期性股票中并不罕见,锂业在2017年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今年仍然在暴涨的猪肉股,其实驱动逻辑也是类似的,那么牧原股份是否会步前辈们的后尘?我们拭目以待。

 

如何理解谁都逃不掉的市场泡沫

呷哺呷哺

 

在海底捞上市之前,呷哺呷哺是港股火锅赛道的唯一选手。火锅品类成瘾性、不依赖厨师、容易标准化等优点,在呷哺呷哺身上都有。

 

如何理解谁都逃不掉的市场泡沫

 

我们可以看到,呷哺呷哺的股价从2016年的3港元左右,到2018年最高点18港元,足足上涨了6倍。

 

同期呷哺的营收增长70%,净利润增长50%,相比起业绩,呷哺更多的增长来源于估值的增长。

 

其实对于餐饮这门生意来说,有几个明显的缺点。

 

首先是到达一定规模之后,很难再快速增长。

 

不同类型企业的增长模型是不一样的,像互联网这种轻资产的模式,用户增长起来可以很快,比如Zoom的用户数就在半年内增长了3倍。

 

但是对于餐饮企业来说,每开一家店都要选址、装修、招聘、营销等等,发展步伐太快很容易降低新店品质,同时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

 

即使是以开店快速著称的达美乐比萨,过去十年的营收增速也在每年10%左右。

 

如何理解谁都逃不掉的市场泡沫

 

其次是用户的喜好容易变化。

 

回顾过去二十年的餐饮史,起起落落的品牌不计其数。比如说2000年代,回转寿司盛行,禾绿寿司、大和寿司是当时年轻人的最爱,现在已经很少听人提起这两个品牌了。

 

现在各种网红餐饮日新月异,每年倒了一批,又起来一批,搞得餐饮公司就好像游戏股一样,变幻莫测。

 

最后是成本高。

 

对于餐饮业来说,租金、人工、原料成本每年都在上涨,但并不是每个品牌都可以将成本转移给消费者的。

 

这些问题,其实在呷哺呷哺身上早就已经出现。

 

虽然2017年呷哺在提价之后,人均消费和收入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是在餐厅核心指标翻台率上面,从3.4下降到了3.3。

 

如何理解谁都逃不掉的市场泡沫

 

一般来说,翻台率是餐饮企业的核心指标,当翻台率开始下降时,就说明企业的扩张已经达到瓶颈了。

 

不过这份3月份公布的财报,并没有降低投资者的热情,呷哺的股价在短暂的下滑后迅速站稳,PE仍然维持在37倍的高位。

 

如何理解谁都逃不掉的市场泡沫

 

这个情况一直维持到2018年8月2日,从那天开始,呷哺就进入了一个漫长的下跌通道,估值一路杀跌到15倍PE左右。

 

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当然就是我们的海底捞要来香港上市了。8月15日,海底捞通过港交所聆讯的消息出街,和呷哺暴跌的时间点完美重合。

 

如何理解谁都逃不掉的市场泡沫

 

海底捞要来上市,呷哺自然就从往日的小甜甜,变成了可有可无的牛夫人了。

 

如何理解谁都逃不掉的市场泡沫

总结

 

总结历史多次泡沫的经验,泡沫从形成到破灭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 股价低估,同时市场逻辑发生好的变化,这个变化可以是提价、增长等等。

  2. 业绩不断的改善,吸引资金涌入推高股价,股价上涨又吸引更多的资金,最终将估值推升到泡沫化的阶段。

  3. 市场逻辑恶化,一些长期逻辑证伪,资金开始解散,股价进入下跌通道。

 

因此,”投资泡沫”最好的方式,就是在逻辑改善的时刻进入,然后一直握紧,直到市场逻辑发生改变。

回到物业股身上。

 

今天,前期涨幅比较大的物业股继续回落,保利物业下跌了4.57%,中海物业下跌了4.76%,碧桂园服务下跌了1.36%。

 

从估值上看,这些动辄50倍、80倍的物业股,确实有些透支未来了。要知道物业管理其实是门又苦又累的生意,毛利率普遍只有15%左右。

 

但是近几年物业公司母公司面积输送、高续费率的SaaS模式等核心逻辑还在,未来几年的增长还是有保证的,市场也会一如既往的抱团。

 

因此,低位买入的投资者,假如没有发现其他的泡沫在形成,大可以继续持有,未来物业股大概率还有更多新高。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n5WGmjAQpaigqJWRDo2nQg

买股票最少投几年才够划算?

 

前两篇咱们讨论了估值和风险的关系,从这篇开始,咱们来说时间和风险的关系。

继续拿沪深300全收益指数来做说明,全收益指数是包括成分股分红收益的指数,近似于持有沪深300ETF的收益率。

分析方法如下:

第一步,对2005-2017年的每一天,都统计持有1年后能获得收益率。

第二步,在所有这些收益率里面,取出最大值、最小值和中位数,这样就能看出在历史上持有1年沪深300的收益率范围。

第三步,按照相同的方法,统计持有2年、3年、4年、5年、10年的情况。

最后得到的结果汇总在下面的表格中,其中的收益率我已经换算成了年化值,方便比较:

买股票最少投几年才够划算?

数据来源:wind  制图:韭菜投资学

画成图可以更容易发现规律,蓝色柱子代表年化收益率的范围,黄色标记代表中位数:

买股票最少投几年才够划算?

数据来源:wind  制图:韭菜投资学

从中可以发现两个重要规律:

规律1:随着持有时间延长,年化收益率的上限逐渐降低,下限逐渐升高,说明延长持有时间,可以降低收益水平的不确定性,减少收益率不及预期的风险。

虽然短期持有可能获得很高的收益,但同时也可能造成巨额亏损,这是因为中短期估值波动会严重影响市场表现,很难确定未来1年行情怎么样。比如持有1年期,最高收益达318%,但也可能亏掉70%,不要看318%数字比70%大很多,其实两者的差距没有那么大,如果本金是100元,亏掉70%后就只剩下30元了,30元要想再赚回100元,那可不是涨70%就行了,而是要上涨233%。

延长持有时间后,年化收益率的波动范围会明显缩窄,这是因为时间足够长后,估值的波动就会被熨平,向均值回归,最后市场的上涨,就主要由企业业绩增长来贡献。

规律2:持有时间延长后,收益中位数的水平会提高。

虽然持有1年期最高能赚318%,但中位数收益率只有4.4%,说明持有1年高回报只是很少数的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赚不上什么钱。我把持有1年期的收益画了个分布图,可以看到,右侧高收益的机会非常稀少,大部分情况的收益率集中在0%附近的区间,而且亏损的概率并不低。

买股票最少投几年才够划算?

数据来源:wind  制图:韭菜投资学

持有2年,收益的中位数也是4%左右,而当持有期限延长到3年,收益中位数就跃升到了8%,再延长持有期限,持有4-10年也都保持在8%的水平。以持有有10年期为例,下图是收益分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够取得正收益。

买股票最少投几年才够划算?

数据来源:wind  制图:韭菜投资学

小结一下:延长持有时间,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既能提高年化收益的中位数,也能缩小年化收益的波动范围,帮助我们更大概率获得稳定的正收益。从回测数据看,买股票类资产,最短的持有期限也应该要达到3年,才能基本消除短期波动带来的额外风险,之后时间越延长,收益的确定性就越高。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7fLvJ9qNk-_Mfu87vnj00g

多数人并不适合用杠杆

前两天不是写了篇《保险股的一些思考》,里面提到了我们对保险股的看法。

目前上市的几大保险公司,面临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内生增长。

一方面传统的经纪人高佣金模式,正在被互联网打败。另一方面大家预计的保险渗透率,能不能上升还并不确定。

所以目前几个传统大保险公司的基本面和逻辑,已经发生了变化。

因此在基本面没有出现改善之前,我们暂时是没办法看好的。

写完没多久,就有个读者给我们留言说:自己满仓满融单吊平安,搞到快要爆仓了。

他自己特别想不通的是,自己只想要个稳健收益,所以买了蓝筹大白马。

但没想到蓝筹龙头大白马,也会走成这样。我看了看图形,确实走的挺难看的。

平安这个保险茅,从高位的93块到现在48块多。算起来的话,接近50%要去掉了。

多数人并不适合用杠杆

同样走的难看的,并不止是保险茅这一个大白马。很多大白马公司的图形,都是差不多的,我们可以来看下情况。

比如说最牛的酒茅,从高点的2600到现在的1600,大概有40%去掉了。

多数人并不适合用杠杆

药茅这种医药股里的大白马,也从高点的97,一路下跌到48,也差不多50%去掉了。

多数人并不适合用杠杆

总体来说大差不差,基本上多数过去两年涨到高位的白马,都回撤了40%左右。

这些大白马公司在股价下行之前,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股价处在历史高位,估值也处在相对比较高的百分位。

并不是说这些大白马公司不好,而是再好的公司,也要有好位置好估值,才会获得好收益。

既然位置估值双高,那么就要小心了。一旦图形不好看就别硬抗,该撤就要撤。

到了这个位置和估值的时候,也就别看啥基本面给自己壮胆了,看图就行了。

图形一旦发现不对,就要早点跑出来,不然很容易被埋在里面被坑杀。

只不过不讲基本面说看图,很多人觉得比较low。其实学会看图,才是多数散户保护自己的手段。

因为市面上研究机构那么多,很多公司基本面的不利因素,都已经在图形上反应了。

说起来很有意思的是,我们2021年2月25日写下这篇《茅台是个周期股》。

告诉大家高位已经没有任何安全性,图形不对就要跑的时候,很多人应该是不信的。

毕竟当时的酒茅,券商已经给出了3000块的目标价,大家都觉得调整以后就会继续上,甚至还有人去不断抄底。

其实就是单看这几家大白马公司的图形,2021年初至今你也找不到任何买入的理由。

不过本篇我们不是要讲高位需要看图这件事,毕竟这件事已经讲过很多次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本篇想讲讲,前面那个小伙伴说的在蓝筹白马加杠杆,导致自己接近爆仓的问题。

这里最让我奇怪的就是,这位小伙伴说自己想要个稳健收益,所以买了蓝筹大白马,然后还加了杠杆。

但是想要个稳健收益,为啥不买etf组合呢?想要收获稳健收益,最好的办法就是,宽基指数ETF配合行业ETF做组合。

要知道不管是大白马,还是小公司,你单吊一个公司去加杠杆,风险都是很大的。

别说单吊一个公司加杠杆了,就是你单吊一个行业板块加杠杆的话,面对风险你也是无力抗拒的。

国内因为有涨跌幅限制,对散户的保护相对更好,导致大家一直没意识到杠杆的风险。

在美股和港股这种没有涨跌幅限制的市场,加错了杠杆往往是毁灭性的。

最近很典型的例子,就是美股和港股的教育和互联网公司。你要是在这两个板块高位加了杠杆,尸体都凉了好几回了。

所以我们这里要强调的是:多数没有自己策略和方法论的散户,都不适合用杠杆。

如果普通散户投资者非要加杠杆,那么需要至少注意两个基本原则,才能避免自己掉坑里。

这里声明一下:我们下面说的两个原则,只适用于普通散户投资者。如果你是专业投资者,完全可以忽略。

一个原则是你再看好一家公司,都不要满仓加杠杆去做一个公司。因为公司暴雷或者行业遇到利空趋势下跌,你会非常的难受。

如果是买个股投资,一定要采取相对分散的原则。假设你有100万资金,那么应该考虑分散到5个不同行业的个股上。

这么做原因很简单,每家公司差不多20%的仓位,某个行业某个公司暴雷跌到50%。

计算一下这个损失,按照你总体仓位计算的话,损失也就10%,这是个相对可控的数字。

当然了,如果说你选了5只不同行业的公司,每个都暴雷了。这只能说你看公司水平太差了,确实不适合投资。

其实对于多数散户投资者来说,可能更适合的是采用宽基指数+行业ETF的形式来投资。

比如说过去两年搞投资,可以把几个指数ETF做个组合,配置一半仓位在上面。

比如上证50ETF、沪深300ETF、中证500ETF这几个宽基指数,可以买来做一半仓位,作为跟上指数的配置。

剩下的一半仓位,可以选择配置行业指数ETF,来增加组合的弹性。

比如之前的消费白酒ETF,现在的有色ETF、新能源ETF、化工ETF、基建ETF、煤炭ETF都是可选项

这部分往往做进攻部分,某个阶段某个板块比较热的时候,可以适当多配一点。

要根据市场当时的行情和热度,不断调节这些行业ETF的配置比例和方向,

这种操作可能对不会选择具体公司的散户小白来说,效果比自己选股要好得多。

另一个原则就是,加杠杆这玩意要慎重再慎重。尤其尽量不要左侧加杠杆或者高位加杠杆,因为风险很大。

左侧加杠杆这个操作,尤其是你在单吊一家公司重仓的时候,可能会带来毁灭性效果。

如果非要加杠杆,或者用衍生品加杠杆,一定要在右侧走出趋势以后,才能考虑这个问题。

其实说起来单吊加杠杆增厚收益这招,只有在牛市1期和牛市3期比较好用。

因为这段时间整个大盘和个股,都是单边上涨的。只要选对了个股,账户净值会出现爆发性增长。

牛市2期这个阶段,特征是指数横盘板块轮动。如果你做不好轮动的话,加杠杆很容易来回挨耳光。

因为不管加杠杆还是做衍生品,玩的就是个趋势,趋势走出来才有Buff加成。

来回震荡熬不住是个死,下跌趋势赌反弹是个死,上升趋势中赌回调还是死。

毕竟杠杆这玩意,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用的。需要有自己完善的投资体系,和止损位置。

因为杠杆一旦控制不好,趋势走坏了你又舍不得止损,就会让你大亏。

不加杠杆的坏处是趋势起来的时候,赚钱会比较慢。好处是你的本金可以死扛,用时间来慢慢烫平波动。

敬畏市场这句话,说的是要尊重市场的选择,不要和市场的趋势逆着做,加杠杆以后更是这样。

哪怕这个阶段,你觉得市场是错的,但是趋势出来了,就只能等逆转。

如果趋势坏了,首先要做的是,想想公司基本面是不是出了问题,出了问题就要坚决考虑止损,

如果你不会看基本面,图坏了就要考虑及时退出。不要在衍生品和加杠杆上耗时间,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打法。

当然了,很多散户自己并不会判断,基本面到底有没有问题。

那么这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位置和图形。单纯的看位置和图形这个方法,听起来很low,但却非常的有效。

月线高位如果图形走坏了,估值水平又比较高。那么基本上最多跌破20日线就要撤退了,因为估值回归可能很可怕。

很典型的就是当年的乐视网,高位你不走在那边继续耗着的话,后面的结果你也看到了。

多数人并不适合用杠杆

月线低位如果反复震荡调整,估值水平又不高,你对基本面还有信心,倒是可以等等。

我们以前写过篇《泡沫三大定律》其实说过这个事儿,当时讲的是成长股怎么炒作。

炒成长股的首要原则是,在风口上的公司如果跑来给你讲了个故事,你首先要假定故事能讲成。

然后要结合行业空间和公司预计的发展,拍脑袋硬拍一个公司的总市值出来,这是公司的上行空间。

下行空间是就是故事没讲成,公司一地鸡毛之后你觉得市值还能剩下多少。

最后综合上行空间和下行空间,算出一个公司的值博率,值博率够大就可以考虑配置。

当然,这种公司不能只买一家,风险太大了,要找个五到八家做个组合,然后动态调节仓位。

至于未来什么时候必须要全部卖出就简单了,只需要考虑两个字–看图。

不过这个方法只能顺势而为,公司必须在风口上,绝对不能逆势死扛,不然会死的很惨

全文完

转自微信公众号:饭爷的江湖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gHxgtsAXez-oNSZO55rf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