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怎样才能过好这一生

一、
大家好,我是格隆。很久未见。
今天我们不聊什么宏大叙事的课题,我借我刚刚出版的新书《通往自由之路——格隆过往三年投研札记》,和大家聊聊“怎么过好这一生”这个事关升斗小民的小话题。今天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汇报,最多能把这个话题聊个大概,或也善莫大焉,不枉诸君听我一场——更多成熟、成体系的深度思考,请大家直接移步《通往自由之路》这本新书——这本书,我殚精竭虑,写了整三年,都是以我自己的认知与见识,来尝试逻辑完整严密地回答,一个非富非贵的普通人,“究竟怎样才能过好这一生”?
我先简单粗暴定义一下何谓“过好这一生自由、富足且有尊严地过一生。或者,至少后半生。
先抛一个问题给大家:你觉得,作为一个普通人,想要过好这一生,哪些质素是最必备的?
家世?学历?品行?勤奋与汗水?……
在我看来,以上都是,但也都不是。
都是,是因为以上每一条散点因子在某种情形下,或都有作用。都不是,则是因为以上所有因子都无法组合成一个确定性的逻辑闭环。
比如,类似悲悯、善良这些优秀的品行。
我读过的一句最令我难以自抑的一句话是:“我一生善良,从未做过什么坏事。可这人间疾苦,没有一件放过我。这个世界很好,但下辈子,我不来了。
这个月初,湖南天门山四个年轻人的事相信大家也有所听闻,其中一位四川的女孩,23岁,在人生最后几分钟发了最后一个朋友圈,写的对人世满是眷恋的六个字:你好世界,再见。
我想,这四位,在世的时候,应该也是内心无比温柔善良的人吧?但生活并未赐予他们阳光。他们可能只是活着,就已经用尽了全力。
至于学历,早已今非昔比,尤其是在当今学历贬值速度比货币贬值速度还快的情形下。逻辑很简单,学历不代表学识,据说上海某著名高校,90%以上学生是B站的注册用户,这意味着什么,相信了解B站调性的人非常清楚。学历更不代表某种承诺或保障。美团上有6万研究生在送外卖。而如果你生活在1967年,你就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你也只能上山下乡。长江中游某省交运系统那个炫权出名的周公子劼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怕你会读书啊?名校研究生都别想容易进我单位。那个人当年仗着自己会读书,看不起我这种靠父母的人,呵呵,社会会教他做人。
家世呢?家世很重要。但很遗憾,绝大多数普通人的家世都乏善可陈,聊胜于无,基本无法对人生起到什么真正的支撑。我们经常听说一句话,说现在寒门已越来越难有机会了。这其实是想多了。没落了的豪门,才能称为寒门。无论豪门、寒门,首先你得是个门阀。我们绝大多数人所谓的家世,以及家世后面能捆绑的可怜资源,离“门有相当距离。在真正有家世的极少数人眼里,其实都是他们嫌弃不要的驽马栈豆而已。我看到某中部四线城市的城管招聘,报名者竟然不少北大、清华的博硕,就可见一斑。
至于勤奋和汗水,从来都不是改变命运的第一路径。事实上,如果认知错了,大方向错了,你每多走一步,每多流一滴汗,都是挨更多打的理由。所以有句玩笑话是这么说的:年轻人,你不要年纪轻轻就觉得进入了人生低谷,你未来下降的空间还大着呢。
那么,一个非富非贵的普通人,究竟要靠什么,才能过好这一生?
一外一内,两点而已。
外靠环境,内靠认知。
环境是你人生的一级资产配置——这句话我想说三遍,请务必记住。
环境你或无法左右,但,至少,你可以选择——当然,这种选择,短期沉默成本或会很高,且需要大智慧,大勇气,极不容易。但一旦做到,你人生的长期超额收益将会足够大。
认知,则是完全你自己能掌控的东西。
那些终其一生,都在底层挣扎求生的人,绝大多数,是输在了第二点: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堪称肤浅甚至愚蠢,且终生不改。他们很多人,挨了一辈子打,却从未弄清楚谁在打他。
二、
先说外部环境。
首先,我要说,你生存的大环境,是你能过好这一生的最核心要素,是你人生的顶级资产配置——这是绝大多数人未能认清的一个最简单道理——绝大多数普通人会把外部环境当成他人生模型里只能被动接受、不能主动调整的常量,而去放弃选择,乃至根本忽略。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集合你所有能支配的资源,然后在人生的每一个节点,都以资产配置的思路与要求,把你手头有的资源,配置到最高效的地方。这一点对资源天生贫乏的普通人尤其重要。不像衔玉而生的人有足够的资源可以反复试错,普通人一生中能集中和散耗的资源是天然有限的,你必须高度珍惜和重视每一次下注的效率。很多人之所以一生草草,沉沦下僚,只是因为他们在做人生安排时,从无资产配置思维,每一个动作都堪称随意、随性,更无一级资产配置、二级资产配置的区别。诸如生不生孩子、孩子生在哪里,上学走公立路线还是国际路线、房子是买还是租、如果买房是在自己的小县城买还是去北上广深买……诸如这些看似柴米油盐的琐碎事,如果抉择不同,未来命运却可能天壤之别。
很多人会说,我也想孩子走国际路线,我也想北上广深买房,没那个能耐,也没那个资格啊。其实不是。很多事,非不能也,是不为也。顶多是短期及时享受与长期沉默成本收益之间的取舍而已。事实上,你的孩子在公立体系内的内卷花销,可能并不会低于走国际路线的支出。而在自己所在的县城买一套大房住,与委屈自己在县城租住一套小蜗,然后把钱腾出来在北上广深置套小公寓之间,99.9%的人会选择前者。但五年或十年后,你会发现,你县城的那套房或一文不值,而深圳的那套小公寓却价值万金——去看看纽约和伦敦的百年房价变迁史就知道了。
我们回到人生一级资产配置:大环境。
大环境究竟有多重要?我们不妨借用两句话。
第一句是200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一生为消除贫困而战、有“穷人银行家之称的孟加拉人尤努斯说的:“最好的树种,种在森林里就是大树,种到花盆里就成为高不过一米的盆景。这不是种子的错,是盆容量大小的问题。这个花盆,就是我们的社会
第二句话是:“历史书上最轻描淡写却又最触目惊心的一句话是:我们走了一些弯路。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大山。时代的一个回旋,于个人,或许就是一辈子。”
二战后亚洲人均GDP最高的国家是缅甸,但经过军政府70年的治理,这个国家已沦为亚洲最穷的国家之一,你生命的70年如果恰好与这个阶段重合,你用尽全力,也大概率过不好这一生。类似例子还包括拥有3000亿桶石油储量,却只不到三千万人、曾经拉美最富有的委内瑞拉,拥有1560亿桶石油储量、上世纪70年代亚太最富有的伊朗,但如果你是生活在1979年之后的伊朗,或者是1999年之后的委内瑞拉,哪怕你拥有爱因斯坦的天分和米开朗基罗的才华,你也大概率一辈子籍籍无名,战战兢兢,苟且一生。
我们自己两千年历史的干戈征伐也说明这一点。秦汉交接短短十年,在籍人口从约3000万一口气跌落到约1600万,近一半人口死于战火。从184年黄巾起义到280年晋灭吴,这一百年大致算三国时期,在籍人口从约5600万减少到约1600万,70%的人口没了,这就是曹操诗中描绘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哪怕是最强大的唐王朝,安史之乱8年时间,在籍人口从约6800万跌落到约1700万,8成的人口消失了。最后一个王朝满清,13年太平天国的结果是,“江南十室九空
你看小说、电视剧里描绘这种时代金戈铁马,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但,前提是,你不是被张献忠的军队丢进磨盘磨碎充作军粮的那一个,也不是“江南十室九空”里的那个九空。
秦汉以来两千年历史,因战乱非正常死亡的人数超过了6亿。复旦大学做过一个课题,课题里的结论是:满清一朝276年,留下了后代的人,只占总人口的约13%。其他人,都在各自战乱、饥荒、疫病中消逝无踪。
让你穿越回任何这某一时间段,不要说过好这一生了,你但凡有活下去的勇气,我都服你。
再举一个离我们很近的例子。上世纪,数千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如果你也出生在那个年代,你唯一的机会在于决不放弃,田间地头始终坚持学习,这样在1977年高考时,幸运地成为77级中的一员——所有知青中1%的幸运儿。
更直接的例子是离我们最近的经济走势。看一下我们的GDP走势图,你就大概能感受了——我经常对商学院那些企业家学员说的一句话是:你们一定要认清楚,过去这些年你赚的钱,究竟有多少是因为你自身的聪慧与勤勉,有多少只是因为时代大环境大洪流的慷慨赐予?
巴菲特曾说过,我能在投资上取得这些成绩,只是因为我在美国——很多人以为他是谦逊。其实不是。你去看看他解释为什么卖出台积电的逻辑,就能知道他说上面的话,是发自肺腑的。
这类例子不胜枚举。在大环境面前,绝大多数人除了接受与顺从,并无太多选择。所以,你在哪里,非常重要。有的人,经过千辛万苦的跋涉才抵达罗马,但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你一辈子努力奋斗达到的最高点,或只是别人的起点。
作为一介凡民,你无法左右大环境,但,感谢上苍,你至少可以选择。
游牧民族、动物都会逐水草而居,这是天性,也是大智慧。所以我会非常佩服那些历尽千辛万苦,忍辱负重,从农村来到城市,从四线城市到二线、一线艰辛打拼的人。我也会祝福那些飘洋过海、异国他乡努力打拼的人。
他们其实是在为自己、为自己的孩子,做人生的一级资产配置——这种配置,需要大视野,大格局,以及足够的勇气和执行力。
幸运的是,中国地大物博,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为所有人都提供了相当友好的腾挪环境。我祝福并致敬这块土地上每一个挥汗如雨的人。
三、
下面我聊聊认知。
我们都耳熟能详一句话: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你靠运气,但是靠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又会靠实力亏掉,这是一种必然。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认知有缺陷。这个世界最大的公平在于,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自己认知的时候,这个社会有100种方法收割你,直到你的认知和财富相匹配为止。
投资如此,人生一样一样的!
我在《通往自由之路》这本书里,写了这么一段话:

“认知于人生究竟有多重要?平民子弟,真正明白社会真相,普遍已经40岁左右了,已经进不了圈子,挤不上桌子了。富贵子弟,最多25岁上下就已洞若观火,杀伐果断。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只是因为他们更早感受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更早学会了察言观色,更早学会了见风使舵,更早学会了趋炎附势,更早学会了巧言令色,更早学会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如此而已。而以上这些,与其说是优点,毋宁说是饮鸩止渴的毒药,因为本质上都是欺骗,在一个契约规则成熟的社会,根本就不可能帮助他长期走高走远。

原生家庭,或是普通人翻身最大的阻力。很可惜,多数人明白这一点时,都已经太晚。而有些人,则终其一生都不会明白这个道理。底层的父母,自己都没活明白,他们自己的很多选择都是错的,更罔谈为子女指点迷津。
人生最大的浪费,不是金钱,而是奋斗了半生,发现自己拼命趟的路错了,方向偏了,再回头,为时已晚。普通人常走弯路,还是因为他的认知有局限性,尤其身边能影响和帮助他的人认知,存在巨大的局限。”

更难堪的事实是,为数不少的人,不但谈不上认知,而是蠢而不自知。
我们这个社会有太多的人,考上大学就是他人生的顶点。他所有的学识与认知,以及人生观、世界观,都来自上大学前或大学时课堂上听过的课、读过的教科书。相当多的人,从大学毕业始,就再也不会读一本书。这导致绝大多数普通人的人生,其实都是由一堆似是而非、错误乃至荒谬的认知组成的,而他整个人生的路径与轨迹,就是在这些千疮百孔、支离破碎的认知指导下完成的。
事实上,只要没有后天的进一步持续系统学习,多数人头脑里冒出的几乎任何一个词,就都已经拥有了它确定的、不可更改的气味。在听闻这些词后,普通人的行为反应不再是思考,而是本能的条件反射。比如多数人听到旧社会,就一定想到“万恶”,一提到农民起义,就一定是“可歌可泣”,一看到富人,头脑马上蹦出的大概率是钱来路不正、奸诈狡猾、冷血、纸醉金迷、家庭内部尔虞我诈、生活不幸福之类,反倒是看到“穷人”这样的字眼,我们会不自觉,甚至一厢情愿地往“淳朴、善良、虽然清贫但家庭和睦、生活幸福”等方向联想。
这类认知,如果不影响你的日常行为的理性,倒也无伤大雅。但很遗憾,恰恰是这类条件反射的认知,支配着绝大多数普通人从晚饭用哪个企业生产的菜油、儿子结婚买哪个国家的手机或汽车、到可能仇富、仇资的几乎全部人生细节。
我在《通往自由之路》这本书的第八章《关于财富》里,用四篇文章《你的财富,永远超不过你的认知》、《仇富是最愚蠢的人类行为,没有之一》、《愚昧是最卑贱的贫穷》、《甘于贫穷是一种可耻》,来阐述了这些荒谬肤浅认知支配普通人行为的危害——用常识都可以想得出来,究竟是一个富可敌国的人身上值得你学的东西更多、更值得你靠近,还是一个一辈子穷困潦倒的人身上值得你学习的东西更多?究竟是有钱的幸福机率更大一些,还是吃了上顿愁下顿的生活幸福机率更大一些?
最关键,你一旦形成这种认知,你会自觉不自觉退出争取财富的竞争,并逐步丧失获取财富的能力。你的甘贫乐道,只是令追逐财富的路不再那么拥挤,只是成就了那些刻意宣扬这类理论的“有心”人。
当然,你也不是没有收获。你的收获,大概率是家徒四壁、自己满身的疲惫、孩儿辈的艰辛,以及怨天尤人,越来越失衡的内心。
那么,如何进化与校正认知?
无他,惟学习。持续的学习,以及,成体系的学习。
不会、不懂、认知错的,才需要学习,这意味着不断的自我否定。这逆人性,所以并不容易。饶是如此,你还是要坚持学习。否则,中国有14亿人,凭什么跑出来的是非富非贵的你?
只是学习是不够的。散点状、碎片化学习,不如不学。这种没有内在逻辑关联、钩稽关系的点状知识,与其说是知识,毋宁说是你社交装A的谈资,没有意义。你必须成体系的学。否则,你就算读了再多书,懂了再多人生道理,你也过不好这一生。
这一如投资。我在《通往自由之路》的书里写了这么一段话:A股市场或是中国最大的知识付费平台。做过美股的都知道,关注GDP、非农就业、物价指数、美联储议息几个数据,基本就八九不离十了。但在A股,从能繁母猪的产后护理到人口饱和生育率,从7纳米光刻机到高铁齿轮传动系统,从光伏产业链博弈到刀片电池黑科技,从机器人技术分解到大宗商品周期,从外卖骑手数量到电单车需求变化,从医药集采到国际海运价格,从国际冲突到国内政策,啥玩意你都得学,都得懂。最后钱多半是赚不到的,但至少落得了满身才华:张口宏观大势闭口十年国运,左手人口走势右手景气空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你在股市亏的钱,就是为学这些知识而付的费。
那么多人,在股市摸爬滚打,读那么多《投资秘笈》,交那么多高昂的学费,你不能说他没有持续学习。但却一直亏钱,然则何也?
我用我在《通往自由之路》书里另外一段话作答:绝大多数人是没有投资体系的,这是他们长期输钱的原因。投资不是几个技巧或招数,更不是几句箴言或偈语,而是一个逻辑自洽、相互勾稽、相互校验的框架体系。投资体系的三个层级是研究体系+交易体系+退出体系,其中研究体系的核心是赛道、赛马、骑手和定价,交易体系的核心是概率、安全边际和预期差。以上诸要素类似太阳系行星轨道,是七个同心椭圆,共同的圆心,则是企业价值。
时间差不多了。我最后补充一句话,生而为人,一个普通人,选择,或大于努力。
选择环境、选择赛道、选择学习。因为选择是战略,是大方向。努力只是战术。战术错了,死不了人。但战略方向错了,每多走一步,都是挨揍的理由。
最后我把《通往自由之路》这本我三年打磨而成的新书目录,以及李开复、俞敏洪、虞锋、张磊、陈光明、巴曙松、张晖、高善文、吴晓波、冯唐十位的推荐语附上。关于究竟怎样才能过好这一生,这本书,或有更详尽、精彩的论述,我建议您空了,端一杯茶,在阳台上静静品鉴,或有所得。
究竟怎样才能过好这一生
究竟怎样才能过好这一生
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TsoLXUu83S37ERrd_eXLzw

9.9元的咖啡,谁能玩得更久?

 
9.9元的咖啡,谁能玩得更久?
9.9元的咖啡,谁能玩得更久?
咖啡江湖的价格战愈演愈烈。
2022年8月创立的库迪咖啡,打出了“全场9.9元”的低价模式在全国疯狂扩张。库迪的搅局,让原本趋于平静的咖啡市场,再度躁动起来。
但随着门店数量快速提升,这种烧钱补贴的模式难以为继。4月以来,库迪全面提价,目前的价格基本在10-17元之间。
就在此时,瑞幸以“店庆”促销形式再推“9.9元”咖啡,据称该店庆活动至少会持续到明年底,让价格战大有升级之势。瑞幸是否要全面剿杀库迪,不得而知。但9.9元的咖啡,恐怕不是谁都能玩得起的。

01

价格战,仍未休止

咖啡赛道的下沉之战已经打响。
随着一二线市场日趋饱和,而咖啡在低线城市渗透率较低,下沉市场的空间更加广阔。拼多多、华莱士的成功都证实了下沉的力量。
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一二线城市咖啡门店数量占比高达76%,而三四五线城市总计仅24%。
9.9元的咖啡,谁能玩得更久?
亦有数据显示,一二线城市养成喝咖啡饮习惯的消费者每年消费的杯数分别为326杯和261杯,但全国平均仅9杯/年。可以看出,低线城市的增长红利十分明显。
1991年,星巴克在北京国贸开设了国内第一家咖啡店,自那时起,咖啡这一舶来品始终定位于高端商务客户,主打“第三空间感”,获取产品之外的溢价。
但随着瑞幸的崛起,自提外卖的“快咖啡”模式日渐流行,咖啡褪去高端外衣,更加大众化。在新一轮的下沉之战中,为争夺三四线市场,新晋品牌开始短兵相接,甚至将产品定价打到5元以下。
可以说,无论任何商品,只要价格够低,就能降低消费者的决策门槛。
此外,以价格细分来看,30元区间有星巴克,20元区间有瑞幸,10元以下价格带相对空白。因此,资本和创业者瞄准了这块格局尚未确定的细分市场。不少新品牌获得融资,已经撸开袖子准备大干一场。
而且,经过星巴克和瑞幸的市场教育,无论是赶时髦还是尝鲜,小镇青年对咖啡的接纳程度,都有了极大提升。
但受制于消费习惯和收入水平的影响,低线城市消费者对价格更加敏感,低价策略屡试不爽,价格战因此经久不息。
各行各业中,价格战似乎已成为常态。但打得起价格战,能够在价格战中保持盈利,才能行稳致远。否则自己掀起的价格战,最终会反噬自身,落得个“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结果。
如今,我们要思考的是,当资本退潮,市场回归理性,谁又能成为胜出者呢?

02

不同意义的9.9

10元以下的平价咖啡赛道战火重燃。
但低价背后,实则是暗怀心思,打法和商业逻辑各有不同。
比如库迪咖啡,其依赖加盟商输血,以“低价+0加盟费”在全国跑马圈地,并声称门店数量已突破1000家。
但成立半年时间以来,库迪目前已出现诸多问题。比如有加盟商抱怨9.9元不赚钱,以促销引流的方式难以盈利,沦为尴尬的“陪跑者”。
事实证明,极限补贴难以为继,库迪本轮促销活动不足两月就悄然结束。重压之下,库迪自4月起全面提价,目前的价格基本在10-17元之间。
而在此时,瑞幸打了一个时间差,推出了“9.9元店庆促销”。有消息称,该店庆活动至少会持续到明年底,势必将9.9元的价格战坚持到底。一升一降,恢复标准价的库迪又损失了大量客流,盈利依然艰难。
其实,咖啡作为一种饮品,其商业竞争的底层逻辑没有改变,那就是品牌、品质、规模、供应链、经营效能(盈利)等形成的综合性竞争力才是制胜根本。
只有内功深厚,实现持续盈利的商业闭环后,再逐步下探到低价市场,才能真正获得消费者认可。
所以,同样是“玩9.9”,背后的意义实则不同。实现路径和商业逻辑也是大不相同。
库迪为代表的玩法,实质是以低价为营销噱头,以烧钱补贴为初创期赚取流量,这种“赔本赚吆喝”的做法注定难以持久;
根本上来说,咖啡促销是一门“以价换量”的生意,具有庞大规模才能降低边际成本,瑞幸也好库迪也罢,在这场价格战中,具备完整供应链、已经实现盈利的企业,推出低价产品才更有底气。
这有点类似马斯克为特斯拉制定的“三步走战略”:先打造一台昂贵、小众的跑车,切入高端市场得以立足;再打造更便宜的中等车;最后,推出更加经济的畅销车型(Model 3/ Y)。
这样一来,既能在消费者心智中锚定高端高品质的品牌形象,又能实现持续正向的商业循环,进入“投资-盈利-现金流正循环-提升产品品质”的优质成长阶段。
因此,诸如已建立品牌认知和产品信赖的瑞幸咖啡,以其内在的规模优势,在薄利多销的基础上实现持久盈利,也就不足为奇了。

03

谁才有持久

打价格战的底气?

咖啡江湖之争自有其背后的逻辑。
一是,中国咖啡市场仍有巨大的待开发空间。有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咖啡行业有望达到万亿规模,未来五年的复合增速高达27.22%。
二是,咖啡依然具有高毛利,通过规模降低成本,通过运营提升效率,理论上,咖啡市场依然有利可图。
一些平价咖啡创始人曾对外表示,低价咖啡的毛利仍能维持在50%~65%。挑战在于如何通过提升出杯量,弥补租金、人工、折旧、设备折旧等等带来的成本。
另一方面,我国咖啡产业链日臻完善,云南省的咖啡种植业发展迅速,乳品、小料、包装等供应链一应俱全。低线城市的即时配送网络等基础设施基本搭建完备。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咖饮赛道机遇频现。
但机遇与挑战面前,咖啡品牌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并最终盈利才是“活下去”乃至“活得好”的关键。
借用一位快消人士的观点来说,目前咖啡行业进入红海,整个咖啡行业呈现高开店率与高闭店率的“双高”现象。库迪咖啡虽然发展很快,但在议价能力和供应链成本上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个奇特的景象正在咖啡市场上演。一厢,嗜血的资本裹挟热血的创业者,疯狂涌入;另一厢,由于经营不善,缺乏造血能力,关店倒闭的不在少数。竞争如此激烈的咖啡市场,商业模式没有跑通的新品牌,难以避免“速生速死”的结局。
9.9元的咖啡,谁能玩得更久?
对加盟商而言,盈利能力正是考量品牌的重要砝码。在门店的“量”与“质”面前,“质”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所谓的“高质量”门店,本质上就是高流量、高营收的门店,这都仰仗品牌在门店遴选时的高精准筛选,这是对加盟商负责,更是对自身品牌负责。
如何裁定加盟品牌?加盟商们可能需要多做些调研工作了。瑞幸对联营合作伙伴不仅“扶上马,更送一程”的方式或许值得参考。与传统的加盟模式不同,瑞幸从前期的选址、宣发拉新、经营测算,到中期数字化运维、品质标准、生产流程,再到后期的库存管理、数据分析,都可以做到全链路赋能。
而当前许多新咖啡品牌烈火烹油式的“加盟创业潮”背后,暗藏着巨大的风险。加盟商更需要警惕,避免沦为炮灰。
加盟行业专家龙真做过一次调研,他发现,一家开在高线城市写字楼的库迪店紧挨瑞幸,但单量连瑞幸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另一家库迪大学店开张后单量超越幸运咖,但瑞幸“进场”后,销量迅速被抢走三分之二,目前仍在亏损;第三家库迪县城店虽然并无知名品牌竞争,但由于当地消费能力有限,生意也很惨淡。
真实的案例告诫加盟商,选择靠谱的、具备综合优势的品牌,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商海竞争,尤其是消费品领域,定价至关重要。定价是企业的权利,如何能在可控范围内做可赚钱的定价,考验的是企业的综合实力。
拥有价格主导权,又能科学赋能联营方,市场需要这种多赢的品牌合作,构建一套良性发展的格局。市场不需要以低价为噱头,获取短期利益的短视者。
咖啡赛道不排斥新品牌的加入,然而大浪淘沙,市场的天平终将会倾向稳进者。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mWygGrnZQseTCOYeMmEEJQ

闵行区中考名额分配到区、到校详细计划数与分数线

而与名额分配批次关联最为紧密,也是考生和家长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

名额分配到区、到校数量究竟是多少?

 

由于市重学校数量多、每区每校计划数又各不相同,网上能找到的数据都是总计数量,对与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参考价值不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本区名额分配情况,知晓分配到区计划数与分数线、分配到校计划数、平行志愿分数线,提前做好志愿填报策略规划,

今天开始将陆续推出16区名额分配详解系列文章,首日是“波浪卷”闵行区,其他区敬请关注账号期待后续哦~

闵行区2022名额分配到区计划与分数线

闵行区请查收!中考名额分配到区、到校详细计划数与分数线

闵行区2022名额分配到校招生计划

闵行区请查收!中考名额分配到区、到校详细计划数与分数线

闵行区2022平行志愿招生计划与分数线

闵行区请查收!中考名额分配到区、到校详细计划数与分数线

闵行区2022中考招生计划总表

闵行区请查收!中考名额分配到区、到校详细计划数与分数线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jB0arsBdh3PeWKnP4Bjfg

高中资源大变动!盘点上海16区今年中考都能报哪些学校?

在过去的2022年,上海16区高中资源发生了重大变动,全市高中从246所变为257所,总体来看包括以下三大变化:

变化一:1所市重升级委属!面向全市招生

变化二:新增高中12所!3所为市重

变化三:1所高中停止办学

 

1所区属变委属,市重变“四校”

 

2022年,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委属公办学校的身份登上高中招生名单,面向全市打开招生的大门

高中资源大变动!盘点上海16区今年中考都能报哪些学校?

要知道,在2022年之前,上外附中从不招生虹口区外的考生,生源构成情况也相对稳定,除了初中部直升之外,另一部分来自上外第一实验。

而今年,外区的牛蛙也可以通过自招+名额分配环节进入上外附中了,这对于学校和考生来说都是一次重大机遇!

新增高中12所,3所为市重点

宝山、松江各新增3所高中

闵行、浦东各新增2所高中

嘉定、崇明各新增1所高中

其中,宝山区上师大附属宝山分校松江区华二松江以及崇明区的上实东滩,享受市重招生政策,可以参与三大批次招生。

高中资源大变动!盘点上海16区今年中考都能报哪些学校?

金山区的民办永昌则停止办学

经此一番调整,16区招生高中变动汇总如下:

全市招生

高中资源大变动!盘点上海16区今年中考都能报哪些学校?

静安区

招生高中总数:21所

市重点:7所

特色普高:1所

区重点:9所

高中资源大变动!盘点上海16区今年中考都能报哪些学校?

虹口区

招生高中总数:11所

市重点:3所

区重点:5所

高中资源大变动!盘点上海16区今年中考都能报哪些学校?

普陀区

招生高中总数:13所

市重点:4所

特色普高:4所

区重点:5所

高中资源大变动!盘点上海16区今年中考都能报哪些学校?

长宁区

招生高中总数:9所

市重点:3所

特色普高:1所

区重点:4所

高中资源大变动!盘点上海16区今年中考都能报哪些学校?

徐汇区

招生高中总数:17所

市重点:5所

特色普高:1所

区重点:5所

高中资源大变动!盘点上海16区今年中考都能报哪些学校?

黄浦区

招生高中总数:17所

市重点:9所

区重点:4所

高中资源大变动!盘点上海16区今年中考都能报哪些学校?

闵行区

招生高中总数:27所

市重点:5所

特色普高:1所

区重点:6所

高中资源大变动!盘点上海16区今年中考都能报哪些学校?

宝山区

招生高中总数:16所

市重点:5所

区重点:5所

高中资源大变动!盘点上海16区今年中考都能报哪些学校?

嘉定区

招生高中总数:11所

市重点:2所

特色普高:1所

区重点:4所

高中资源大变动!盘点上海16区今年中考都能报哪些学校?

浦东新区

招生高中总数:50所

市重点:8所

特色普高:3所

区重点:18所

高中资源大变动!盘点上海16区今年中考都能报哪些学校?

金山区

招生高中总数:9所

市重点:2所

特色普高:1所

区重点:4所

高中资源大变动!盘点上海16区今年中考都能报哪些学校?

松江区

招生高中总数:12所

市重点:4所

区重点:2所

高中资源大变动!盘点上海16区今年中考都能报哪些学校?

青浦区

招生高中总数:8所

市重点:3所

区重点:1所

高中资源大变动!盘点上海16区今年中考都能报哪些学校?

奉贤区

招生高中总数:7所

市重点:1所

区重点:2所

高中资源大变动!盘点上海16区今年中考都能报哪些学校?

杨浦区

招生高中总数:14所

市重点:3所

特色普高:1所

区重点:8所

高中资源大变动!盘点上海16区今年中考都能报哪些学校?

崇明区

招生高中总数:8所

市重点:2所

特色普高:1所

区重点:4所

高中资源大变动!盘点上海16区今年中考都能报哪些学校?

高中资源大变动!盘点上海16区今年中考都能报哪些学校?

点一下,让我知道你在看

高中资源大变动!盘点上海16区今年中考都能报哪些学校?

杨浦中考名额分配计划数与分数线分析盘点

 

复旦、同济、上财、上理工…坐落在杨浦区内优质高校简直不要太多,但通往高校的路依然道阻且长。

 

2022年,杨浦区大约有5500人参加了中考,虽然扩招比例高达51%,招生计划共有3839个名额四校中的复附也拿出了最多的名额分到杨浦,但竞争依然巨大,高中率约为

 

69.8%

 

而纵观杨浦的高中资源:

 

杨浦考生看过来!中考名额分配计划数与分数线分析盘点来啦!

 

5所市重里,好的是真的好,复附和交附,上海中学生的梦想之地,但人家是委属……于是另外3所市重控江、杨高和同济一附就成了区内学霸们的主要选择。

 

区重层面看,杨浦的区重占高中资源53%,比普高还要多,排在全市第二,但断层现象比较明显,考生们主要瞄准的还是上理附、市东、上财附和复旦实验。

 

这就导致杨浦在2022年各档分数线的划分上出现了跨度大、断层大的现象。

 

杨浦考生看过来!中考名额分配计划数与分数线分析盘点来啦!

 

区重中的体院附中,虽然分数线很美好,但需要考生具备优秀体育学生资格,因此对多数考生不具备参考意义,更具体的还得看统招分数线。

 

杨浦考生看过来!中考名额分配计划数与分数线分析盘点来啦!

 

关于市重分数线,一个字就可以形容了:涨!

 

再看区重线,稳的稳,降的降,总体来说对于普娃是友好的,但牛蛙们,请继续卷不要停。

 

如果杨浦卷不动了,想看看其他区,拿名额到区计划数是一种选择,毕竟杨浦的的名额分配到区计划数仅次于人口大区浦东:

 

杨浦考生看过来!中考名额分配计划数与分数线分析盘点来啦!
杨浦考生看过来!中考名额分配计划数与分数线分析盘点来啦!
杨浦考生看过来!中考名额分配计划数与分数线分析盘点来啦!

 

杨浦考生看过来!中考名额分配计划数与分数线分析盘点来啦!

 

至于名额到校的分数线,因为今年志愿1变2已经失去了参考价值,委属到校能不能拿到也是拼概率的。

 

区属到校竞争价值依然很大,对于公办考生来说,三所区属市重实现了名额全覆盖,即使是规模最小的初中也有3个名额,校级牛蛙必争!

 

杨浦考生看过来!中考名额分配计划数与分数线分析盘点来啦!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k84LQ2sa42LWdZg7HFA3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