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最重要的那家公司 真的老了吗?

 

谁也不会想到,有一天阿里巴巴会被一件性侵案推到舆论的口诛笔伐之下。

 

7月27日,阿里巴巴超市生态事业部的员工新月和组长一起前往济南出差,会议后,他们和合作伙伴济南华联超市约着吃饭。

 

按新月的说法,在饭桌上,自己成了被劝酒围剿的猎物。事后新月查看监控才知道,严重醉酒的自己被男性商家代表带进了包间,长达20多分钟。

 

这显然超出了正常商务交往的范围。

 

更让她难受的是,监控显示当天夜里自己的同事、组长前后四次独自进入自己的房间。最长的一次待了20多分钟。第二天醒来时,新月是裸着的。

 

对于这种事情,阿里是有自己的处理渠道的。新月选择相信该渠道。回到杭州后,新月找到了事业部的两位业务负责人和政委。

 

政委,是阿里巴巴从2005年开始就一直沿用的企业内部体系。灵感来自于当时热播的两部军事题材连续剧,《历史的天空》和《亮剑》。

 

但让新月吃惊的是,求助渠道崩塌了。

 

政委悦尔在收到新月的指控和诉求后,告诉她会在三天后给出处理结果。

 

要知道,发生在5年前的抢月饼事件,从五位程序员写代码多刷,到被政委约谈,只用了半小时,再到他们以“不符合公司价值观”被劝退,只用了:

 

2小时。

 

3天后,新月并没有收到处理结果,只是被通知,没有作出开除王成文的决定。在强硬的要求下,政委悦尔表态说在8月6日下班前一定会给出处理结果。

 

到8月6日,政委再次告知新月,没办法开除。

 

事发10天后,新月发现,内部正常的求助流程失效了。

 

内部求助无门,新月只能在公司群公开曝光,但不仅消息被强制撤回,自己还被移出群聊。最终,她选择在公司食堂,拉横幅放喇叭,试图以名誉的自杀来换取尊严。

 

然后,阿里的保安出动了。

 

直到新月抱着鱼死网破心态的孤注一掷,公开网络后舆论发酵,阿里方面才在8月7日晚上宣布成立由蒋芳带领的独立调查组,宣布新月的一级、二级主管和HR被停职。

 

8月8日凌晨,阿里总裁张勇出面为冷漠和没有及时处理而道歉。此时,外面的舆论已经是洪水滔天。

 

可以说,这件事的主动权,从一开始就掌握在阿里的手中,但一次次他们选择了放弃。性侵案的真相究竟是什么,相信公安很快会给出答案,整件事情最让大众看不懂的,还是阿里的处理方式。

 

高层出面才能推动事情解决,本身就是荒诞的一部分,就像独立调查组对业务负责人和HRG的停职理由:

 

同理心不够判断失误

 

但凡任何一个人有同理心,有基本的判断,都不会到今天这一步。何况阿里在捍卫价值观上一向是楷模。人们无法接受:敷衍、包庇、出动保安,是一家互联网巨头用来解决内部纠纷的方式。

 

要知道,背价值观是阿里新员工的必修课,以至于今年三月一位年轻员工在内网直接发难:

 

驴都不用被逼着背价值观,你觉得阿里员工比驴强在哪?

在刷月饼之前的2011年,阿里巴巴送走B2B公司的CEOCOO理由还是为了捍卫价值观和原则

 

连续两件事,阿里便有了核心价值观不容侵犯的偏执印象。

 

5年前,阿里政委对价值观的捍卫还是一道闪电;5年后,倒成一只徒有“闪电”虚名的树懒。

 

去年6月,一场三万人在线的内网直播,已经暴露了阿里如今价值观孱弱的一面。直播画面上,同一句弹幕飘满整个屏幕:

 

低P碰红线,低P没了;

高P碰红线,红线没了;

高P碰考试,考试也没了。

 

愤怒和不满的民意是针对一次实名举报的处理结果。一位阿里钉钉P9级别的女性中层干部,被举报在钉钉内部的集团价值观考试中,找下属代考。

 

女干部的直属上级钉钉CEO陈航,在内网上将这件事判定为员工手册中的二类违规行为,惩罚是:

 

扣除一年的股票和年终奖。

 

曾经对阿里而言无法容忍的诚信问题,如今却只是违规。

 

阿里的大公司病,真的到这种地步了吗?一手打造出政委体系的邓康明,曾经这样介绍过政委存在的意义:

 

阿里巴巴是靠道德来治理的公司。

 

如今看来,这句话满是讽刺。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GFW4CD9Syj3qhz72sXSDgg

阿里,这次轮到自己“破冰”了?

原创:你们的中产先生
来源:中产先生(ID:mr-middle-com)
 

顺便说说职场陪酒的那些事。
– 1 –
今天,阿里女员工陪酒被灌醉侵害的事情,让人气愤。
但是怎么说呢,现实中虽然见的不多,但是确实听过一些,在职场中这似乎被默认成潜规则了。
从阿里此前处理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比较随意和冷漠。
说明起码相关管理人员没把这个当成特别严重的事情,后来女员工闹大了,这才重视起来。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
看到一只蟑螂,其实就已经有一群蟑螂了。
在几年前,阿里就在这方面屡遭诟病,特别是其中有一个被称为“破冰”的新人培训,据说每一个入职新员工都要遭受一次“破冰”。
所谓的“破冰”原意是让新人通过自曝打破同事之间的隔阂,把团队之间的冰层打破,更加熟络和团结,便于团队以后工作。
不过后来越走越偏,变成挖人隐私,逼新人自曝性经历的庸俗职场文化。
这个传闻在互联网上流传甚广,后来阿里还特地辟过谣。
据我所知,一般是销售部门比较喜欢搞这些,其他部门不是很喜欢,即便搞也很正常。倒是销售部门,你懂的,通常都很放得开,加上业绩压力比较大,破冰在别人眼里很过分,在销售眼里就是小儿科,参考一下电影《华尔街之狼》就知道了。
目前,阿里就处在一个被“破冰”的处境:
无数人在挖它的黑历史,逼问它的过往的经历,甚至给它扣帽子。
是时候让公众了解阿里另一面的时候了,而且我觉得大厂确实该该反思自己的企业文化和组织管理。
随着公司越来越大,员工越来越多,互联网也有了大企业病,相对的鱼龙混杂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阿里一个P7的小组长都这么胆大妄为,我不知道他之前的职业经历,但我知道随着互联网的行业下沉,越来越多乱七八糟的事情也被带进了互联网。
给自己破个冰,对于阿里,对于互联网大厂,没有坏处。
– 2 –
顺便说说职场陪酒的那些事。
说实话,我一直待在内容条线,不是特别了解,只能说一些有限的见闻。
在我的印象里,需要陪酒的基本都是销售,所以销售都比较能喝酒,即便是女销售。
说个真事儿,不是段子。
以前部门leader搞了次团建,隔壁一个运营小哥被抬出去了,问了一下原来他喜欢销售部门的一个女的,人非常漂亮,身材也好,衣着火辣,他苦苦追求无果,就死缠烂打,估计做运营的对于试错已经习惯了。
但是女销售比较烦他,正好趁着团建的机会,就跟他拼酒,说要是我倒了,今晚就归你了,要是你倒了,以后不要再烦我。
结果当然是运营小哥喝倒了,女销售啥事没有。
我还记得,人真的喝醉了是很沉的,几个同事都抬不动他,后来酒店找来小拖车,把他放在拖车上,拖走的时候头撞到地板上,咣当咣当,扶好之后转弯又撞到门框,运营小哥人事不省,真的是特别狼狈。
后来就辞职走了。
当然需要陪酒的不止是商务酒局,这个就不展开了。
说完销售能喝酒,我们来说一下职场酒文化。
职场酒文化,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内,一种是对外。
先说对内。
对内基本上两个目的:
1、把领导拍舒服了
2、测试员工顺从度
一般国企或者大公司,中层油腻领导特别多,他们没有底层的拼劲,也没有更上一层的希望,整个人就越来越油腻,这种领导喜欢部门酒局,基本就是一群人陪着他玩。
固定的套路:
领导先讲荤段子,自家部门,讲荤段子是独有的权力,下面人还要尬吹,附和,抛砖引玉。
然后开始敬酒,表忠心,拍马屁,别管多尴尬,只要你不尴尬,那么尴尬的就是别人。
最后新员工敬酒,不能不喝,这是为了测试你的顺从度,越是这种部门越是顺从大于能力。
不喝不行,甚至有新员工酒精过敏不喝酒,被直管小领导当众扇耳光的,这种部门小领导最恶心,遇到这种人就倒霉了,底线非常低,而且喜欢踩着别人上位,最好离得远一点。
所以,如果你所在的部门是这种的,如果是体制外的,迟早卷铺盖走人。
然后说说对外。
每个公司,有两个部门是最重要的:花钱的和赚钱的。
当花钱的和赚钱的碰在一起,就要喝酒。
赚钱的要陪花钱的喝酒,怎么陪?
讲陪酒,没人能比山东人更讲究了,堪称中国酒文化集大成者。
北京山东人特别多,我们部门就有山东人,每次去喝酒我们都要调侃他,这顿酒在山东要怎么喝啊?
讲座次,什么主宾、副宾,主陪、副陪、三陪、四陪。
讲敬酒,什么三六七九,带酒打圈,还有祝酒辞。
反正有一百种办法能让你喝好喝透,不倒下几个不算完。

另一种就是要女的陪酒。
一般女销售对这种事情已经见怪不怪了,甚至极少数女销售放得更开,利用这种潜规则,我并没有要道德审判的意思,只能说是个人选择,当然为了防止打拳,我要说男销售也会有这种问题,只不过比较少。
但是,很多非销售部门的就要注意了,很容易吃亏。
很多时候,非销售部门在跟一个项目的时候,会听到主管问:
叫我们部门最漂亮的,xxx去跟一下这个客户。
谁没有男朋友啊?今晚跟我见一下客户。
这就是要忽悠年轻没经验的女员工,特别是刚毕业的女学生。
往往,因为没经验,或者碍于领导情面,或者用所谓的公司利益做道德绑架,很多女员工就栽在这上面了。
这里面最坏的就是这种部门领导了,他什么都知道,甚至可能就是他设的局,这种人跟前面说的拍大领导马匹的基本都是同一个人,踩别人上位,事后可能还把责任推的干干净净。
所以,遇到这种事情,能不去就不去,能少喝就少喝,又过分举动不要怕,要当场翻脸拔腿走人。
怕丢工作?这种部门和领导就该离得远远的。
– 3 –
结语
所谓的酒文化,其实就是人文化。
本质是资源,核心是分配,基本都是表演。
希望喜欢看这种表演的越来越少,更重要的是去做这种表演的也越来越少,不管是愿意的还是不愿意的。
至于涉及违法的,牢饭是免不了的。
就这样。

阿里,这次轮到自己“破冰”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Tdcyf_zTtKBVkZ0tQUgxw

刷124盒月饼2天后马云震惊!员工被性侵11天后张勇震惊!

随笔 | 刷124盒月饼2天后马云震惊!员工被性侵11天后张勇震惊!

 坏土豆 作品 
撰稿 坏土豆
首发 一个坏土豆 ( iamhtdou )

2016年9月13日,阿里搞了个内网秒杀月饼活动,将月饼通过内网面向员工以成本价销售。
不过阿里安全的四位同学秀了一把黑客技术,自己做了个脚本,不动声色地多刷了124盒月饼。
事情被曝光后,整个阿里都震惊了!
是整个阿里!!
 
马云、逍遥子、戴珊、行癫、郭靖、王帅….阿里各高层参与其中,经过了4个小时的紧张讨论与全程复盘,阿里说:
在这么长时间的决策里,我们很痛苦,我们很争论,我们很纠结,我们很难受…..
 
最终,为了维护阿里的企业文化,4名员工被开除!
绝对不能玷污阿里的企业文化和信任基础!
 
蒋芳说:唯有约束自己的欲望,尊重自己的能力,敬畏手中的权力,我们才能但得起亿万客户的信任和托付。
 
阿里,不愧是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
马云说:阿里员工第一、客户第二、股东第三;
 
这句话大家都认可,因为一个公司连自己的员工都不能善待,有什么理由让大家相信能善待自己的客户?
 
如2016年的时候,顺丰的一名快递小哥被人无故殴打,顺丰总裁王卫声明表示:如果这事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顺丰总裁!
王卫的发声出来,顺丰的形象都变得高大了,圈粉无数,因为维护自己员工的尊严,才能更好的为客户服务。
 
阿里巴巴,为了维护自己的价值观,教育好员工,果断下手,蒋芳也说了,这样做是为了自己的员工好,是真心希望这个事业人生旅途上的挫折,能够让这几个年轻人想得更远,走得更踏实。
为了教育好4位员工,日理万机的马云都出面开了4个小时的会,阿里多重视自己的员工啊。
不愧是员工第一!
 
我差点就信了!
刷124盒月饼,2天后马云震惊了!
4年过去了,又发生了一件事情,阿里CEO张勇震惊了!
 
女员工被领导逼迫陪客户喝酒;
女员工被客户猥亵,领导站一边看;
领导晚上4次闯入醉酒女员工房间,涉嫌侵犯;
女员工第二天报警;
但是领导该吃吃,该喝喝;
阿里没有震惊!
 
员工向上级主管反馈,没有人搭理,涉事领导该吃吃该喝喝;
阿里没有震惊!
 
员工内网发帖,希望得到帮助,没有人搭理,涉事领导该吃吃该喝喝;
阿里没有震惊!
 
员工走投无路,实在逼到没办法了,食堂发传单,希望得到帮助,没有人搭理,涉事领导该吃吃该喝喝;
阿里没有震惊!
 
阿里事件脉脉上引发热议,被热搜冲顶,引爆全网舆论。
事关阿里的声誉。
阿里震惊了!
CEO战勇说:我感到震惊、气愤、羞愧。
 
好吧,我上面说了4件事情,阿里都没有震惊。
最后一件事情阿里事件脉脉上引发热议,被热搜冲顶,引爆全网舆论」,张勇终于震惊了!
 
7月28日凌晨,你的员工被性侵,到今天8月8日了,过去了整整11天了,你终于震惊了?
员工刷你124盒月饼,2天整个阿里就震惊了?
 
我也震惊了,一名女生被欺负,根据她的描述,一共至少有6名领导知道了他的遭遇,所有人都当不知道,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企业文化有多强大?能够将9个这样的人凑一起?
现在舆论被引爆了,说:每个人都有深刻的反思。
 
反思什么?是因为自己的员工被欺负了吗?
 
你现在终于震惊了。
能不能说清楚点。
震惊什么?
气愤什么??
羞愧什么???
 
一定不是你的员工被人欺负了,因为11天你都没震惊!
如果是我的话,11天我都没震惊,今天我震惊,震惊的是:
你们搞公关是干什么吃的?
一个员工都摆不平??
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咋办????
 
当然,我不是张勇,可能我是小人之心,但是我就想不明白,你到底震惊个神马????
 
马云说:我从来不在乎钱。
马云说:阿里员工第一、客户第二、股东第三。
马云说:要把阿里做成一个102年的伟大企业。
马云说:我最后悔的就是创办了阿里。
 
请问马云说的那句是真话?
究竟什么是阿里的企业文化?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7ydHM9oiEpmQsQLlOu2Cuw

打击房价,效果开始显现了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早上刷朋友圈时,看到郑州老李发了这么一句话。
老李是郑州某项目操盘手,郑州行情上半年很一般,前段时间又突遇涝灾,项目被迫叫停,售楼处关闭。
好不容易熬过了涝灾,现在疫情又来了……
不过老李心态好,每天发励志短句。我回复,心情不错啊,他说,给老板们看的,别当真。
随后我安慰道:

 

真正的黑云可能在下半年,要做好心理准备。
的确,进入7月以来,全国楼市行情开始下行,这里面掺杂很多因素。
比如传统楼市淡季周期;每隔几天出台的调控政策;信贷收紧,利率上调;中央多次发声,坚持房住不炒,三稳战略。
基本上,透过7月楼市数据,可以看清下半年行情。

1

中指院数据显示,7月,全国楼市大降温。
其中一线城市成交量环比下降14.77%,二线城市环比下降5.68%,三线城市环比下降14%。
打击房价,效果开始显现了
上半年,行情最热的是:
四大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中的头部城市、长三角和大湾区的部分三四线城市。
但同样,这段时间,调控重拳密集砸向这些地方。
其中一线城市,尤其上海,成交下滑最严重,大约在17.5%左右。
调控原因为主导,先是“沪十条”出台,增值税2改5,离婚3年限购,后法拍限购、积分摇号、学区房“指标到校”、二手房“核验价”、赠予限购,信贷收缩、利率上调……
这套打法出来后,几乎堵上了上海所有买房漏洞,也可以说,上海,是目前全国最难买房的城市,没有之一。

 

打击房价,效果开始显现了

 

二手房“核验价”杀伤力最大,参考深圳,直接冻结腰斩成交量,所以这段时间,纵使有房票的,也在观望,都在等待上海房价回调,能省一些成本。
北京成交量下滑也很严重,大概15.4%,不过同比去年还算不错,去年6月份北京因为疫情,楼市休克了一段时间,7月才慢慢缓过来。
深圳7月成交下滑幅度最小,是因为深圳自从出台二手房指导价后,一日不如一日,6月就很惨烈。很多当地二手房中介,迫于压力和形势,都在转行。

2

二线城市降温明显,但不如一线,整体下滑5.68%。
南京最惨烈,29.2%,基本腰斩,遭遇疫情黑天鹅后,楼市加速冻结。这段时间讨论南京的声音很多,对于当地管理疫情的态度,真是一言难尽。
南京占尽区域优势,身处长三角,又有文化底蕴,又有高校人才,省会地位,然而偏偏行政问题,拖垮了自身形象。这对吸引人口流入的影响,很严重。
预期不再,上半年火热的南京楼市,下半年会有一定程度的回调,而且回调程度会很“深”。
不过“祸兮福兮”,和武汉一样,希望这次疫情,能让南京,认清自己,自我革新。
其次是苏州。苏州成交下跌,主要是因为信贷调控。下半年,苏州房贷利率一路飙涨,目前四大行已经全面破6%,最高6.2%,涨幅全国第一,有的银行不接单,甚至停贷,放款延长到明年。
不过苏州这个城市,无论是经济面和人才面,在长三角都稳坐第一梯队,相较于杭州、南京,房价仍存在性价比空间,整体房价很实际。

 

打击房价,效果开始显现了

 

除此之外,二线城市中,福州、宁波、温州、东莞、扬州,降温明显
你会发现,这些城市都属于上半年行情火热的沿海城市。说明,此轮政策打击效果突出,有效遏制住了涨势。接下来基本都会落入“静默期”。
杭州刚刚也出了调控政策,要求:
落户未满5年的,购房之日往前推,拥有2年社保,才能买一套房,而没有杭州户籍的,要求4年连续社保。新房摇号,也要采取社保时间,从高到低排列。
其实,杭州对房地产一直都很暧昧,再看看同级别的成都,甚至低一级的宁波,都已经出台了二手房指导价,而杭州,一直在隔靴挠痒。
在中国炒房第一城深圳,炒房第三城合肥,相继熄火后,第二城杭州的调控,才姗姗来迟。明显是被约谈施压的结果。
这次限购,一次性少了几万张房票,对杭州市场冲击巨大。至于房价涨跌,还要看杭州的整体需求,如果需求依然旺盛,那么,下一步就是指导价的出台。

3

三四线城市,7月份成交下降幅度,要比二线更强。
这是因为这个能级的城市,行情好的本来就少,在对长三角和大湾区定向调控后,大盘马上走入冬天。
甚至是呼和浩特、哈尔滨、乌鲁木齐、石家庄、太原,这类北方省会城市,在上半年没有行情的基础上,继续低位横盘。
大湾区目前行情要比长三角冷一些,是因为这段时间,中央层面的定向打击。

 

打击房价,效果开始显现了
比如前几天广州黄埔人才住房政策取消,买房大门重新关闭;东莞调控加码,堪称史上最严;惠州利率高度上调,全国数一数二。
7月份,惠州成交下跌近23%,东莞16.7%,比较严重。
至于为什么要定向打击,我认为是为大湾区楼市下半年做准备,毕竟深圳是中国炒房第一城,楼市冻结后,投资需求必然会外溢,周边市场楼市会继续上跳。
只有提前提高门槛,才能拦截这波炒房行情。
最后做几个总结。
今年的“金九银十”大概率是凉了。
目前的调控策略,超出了业内预期,只能用一个字形容:
“狠”。
不会像之前一样,婆婆妈妈,拖泥带水,考虑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有多大。
现在,只要房价上涨,就会立刻叫停,从金融端到政策端,全面限制,不给机会。
而且现在整个市场“板块轮动”也停止了。
过去一线城市涨完二线城市涨,然后是三四五线。现在,一线城市和二线龙头城市涨完,后面的完全断了节奏。
与此同时,调控,从新房市场转移到了二手房,从一线城市转移到二三线城市,“二手房参考价”的出台,让整个市场陷入“尴尬境地”。
现在还有二次疫情的潜在风险,各地开始严控,封城,这种停止交流的行动,会让经济持续下行。

 

今年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大概率,低于预期。
2021年又是开发商们的保命年。

 

银行的三道红线和五档分类,外加全国范围的大调控,会让卖方异常困难。
郑州老李对我说,现在全公司都在筹备金九银十的营销活动,打折卖房,放量回血是必然的。

 

行情下降,利好刚需购房人群。

 

当然,这也分城市。
上半年涨幅较大,且遭遇大调控的城市,比如深圳、宁波、无锡、西安、成都这些城市,遇到“倒挂新盘”,能抢即抢,但二手房,可以等到明年再买。

 

这里面还有一些涨幅较大,但还未调控的城市,比如长三角的诸多三四线城市,房价虚高,尽量不要碰。

 

上半年没涨幅,持续横盘的城市,不用着急,比如上文提到的,太原、哈尔滨、石家庄,还有诸多非城市群三四线城市。

 

这类城市比较多,如果你实在很着急,把注意力放在新盘,“金九银十”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窗口,遇到折扣很大的,可以上车。
房价是有周期的。

 

对于优质一二线城市来说,只要对居住需求的底层逻辑不变,房价依然存在上涨压力。而目前的连环大调控,只是遏制过分上涨势头,让房价回归理性。

 

经过短波震荡后,房价依然会掉头上行,但行情大概也在明年了。所以我还是那句话:

 

有些城市,楼市在“倒车接人”,有些城市,楼市在“倒车撞人”,看懂形势,分清利弊,不要唱空,而是要防止“踏空”。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p62paCfsOthdpBKS8XvBSw

楼市也有杀猪盘。。

这两天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就是,有人居然会因为炒房,上了央视的报道。

楼市也有杀猪盘。。

起因是网友@深房理装修队003,曝光了深圳炒房团的102份炒房材料。

楼市也有杀猪盘。。

打开看了下这些材料,感觉这不就是房产界的PUA,炒房界的杀猪盘么?
简单说吧,这个网友曝光的,是一个叫深房理的炒房组织。
他们的套路也很简单:就是告诉你高杠杆炒房才是致富之道,给你制造一个暴富梦想
先让你加入个九千块的摇篮会员,然后通过一系列培训。怂恿没钱的人以贷养贷,高杠杆炒作房产。
然后他们这个组织,提供从落户到搞定购房资质。再到选房和找小贷公司垫资,一系列服务,从中间再收取服务费。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要说了,这也没啥问题啊,这不是方便大家在深圳买房投资嘛
问题在于这批高杠杆炒房的人本来就没钱,现金流也不够。他们做的是以贷养贷,高杠杆炒作的游戏。
按照网友@深房理装修队003的说法,深房理这边会员们叫摇篮宝宝。
摇篮宝宝在深房理的指导下,集中抱团炒作前海几个热门小区,用接力的方式把价格抬上去。
我们知道房价上涨是有边际效应的,所谓哪个小区房价涨了,并不是大家一起涨了。
而是最近卖的那几套房子,成交价涨了,大家的心理预期就上去了,整个小区的价格也就涨了。
所以只要一口气拿下这几个小区总价1000万以下的房子以后,不就垄断房源了嘛。
只要自己人抱团坐地起价,就能稳稳的控制住目标小区房价的涨跌。
后面只要有新房源出来,大家就合力把它吃掉。然后挂更高的价格出来,让后面的新会员成交。
带来的效果就是,每一次成交的房子都比前一套高,而且小区的成交显得很旺的样子。
这玩意行内人一看就懂,和股市里的做庄道理是一样的,玩的是击鼓传花的游戏,杀得是后面的猪。
只不过股市坐庄是庄家控制住大部分筹码以后,拿少量的钱不断推高价格。
他们坐庄的标的,只是变成了深圳的房子。通过会员们买入垄断某几个热门小区房源,然后不断推高成交。
在股票市场,我们管这种类型的股票叫庄股。这些被炒房团一手热捧的几个楼盘,我们大概可以叫做庄楼吧。
其实深房理闹得满城风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20年底蟹姐姐暴雷事件,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也是一样的情况。

楼市也有杀猪盘。。

这里可能很多小伙伴没看过蟹姐姐的故事,我们简单叙述一下,事情是这样的。
蟹姐姐一是钱不够,二是没购房资格,但是想买深圳房子投资,就加入了深房理那个摇篮会员。
加入会员以后,在深房理的指导下,和深圳户籍会员假结婚。
除了自己东拼西凑,还找小贷公司垫资。咬紧牙关在深圳的前海时代,买了一套49平米的小户型,总价728万。
之前的计划是,拿到房产的红本以后做经营贷。然后拿这个经营贷,填上之前东拼西凑的资金窟窿。
没想到后面政策收紧,经营贷搞不下来了。前面那些窟窿填不上,资金链彻底断裂。
最后房子只能法拍,前后损失二百多万。
不过看官方对深房理的定性,似乎和上面的东西无关。上面的东西也就是违规,还不算违法。
新闻报道说的是,涉嫌非法集资。这属于刑事犯罪,是重罪的一种。
楼市也有杀猪盘。。
为啥会新闻会这么说呢?看看深房理的会员小程序就知道了。
他通过自己的小程序,实现了深圳房产的集资买卖和证券化。
现在这个小程序貌似已经被下架了,只能贴个以前的小程序截图了。
从下图可以看出,这个小程序右边有一个股份大厅,这玩意相当于一个股票交易所。
左边还有一个帕累托值的功能,这个功能主要是让会员把钱放到他那边,然后高息放贷给其他有资金需要的会员。
楼市也有杀猪盘。。
在深房理这里,一套深圳房产的所有权,可以通过股份分割以后变成份额。
找人代持这套房产,自己按照出资持有份额获得收益,很像是我们买股票。

股份代持界面是下面这样的,可以看出是按照出资的比例,把股份分割给多个出资人。

楼市也有杀猪盘。。

然后投资人再到交易所,通过类似证券市场的股权交易模式,参与深圳房产投资。

要知道个人在没有牌照的情况下,是不能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这是违法的。
另外如果你买房钱不够,需要首付垫资或者过桥啥的短期借贷。
他那个帕累托值功能,也可以从会员那边集资之后,高息借给你钱。
楼市也有杀猪盘。。
按照网上爆出的借款合同,借款利息确实不低,而且条件也很苛刻。
合同上写的是还不上钱,就要用房产原价扣除各种资本利息,把房子过户给他们。

楼市也有杀猪盘。。

这个功能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非法集资。

楼市也有杀猪盘。。

这大概率也就是刚刚我们看到新闻说,深房理涉嫌非法集资的依据。
说起来我听说深房理的事儿,已经不是第一次。二月的时候,身边就有小伙伴微信来问过了。

楼市也有杀猪盘。。

还提醒了这个小伙伴,现金流和杠杆的问题。因为这么玩搞不好,是很容易死的。

更奇怪的是这种课程也要两万多啊,不就是那些很简单的,杠杆套杠杆的东西嘛。

很多内容,都是把水库之前那套高杠杆打法,重新包装了一下,拿出来二次销售嘛。

楼市也有杀猪盘。。

投资房产根据自己现金流,加一定比例杠杆是没错的,不加杠杆的是傻子。

但如果手里现金流不足,盲目过分的加杠杆,那是非常危险的。等待你的有可能不是暴富,而是破产。
因为负债到期是必须要偿还的,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就会面临现金流断裂破产的风险。
房圈从前两年金朝阳和水库一刀流开始,就出来一股歪风,买房求贷款,杠杆求贷款,贷款求打法。
先把信用卡贷拿下来,再把信用贷拿下来。用手上一点本金,和这些套出来的信用卡贷和信用贷,先凑够三成首付的钱
再接着把剩下的七成房贷拿下来,最后再来个装修贷,把手上能用的杠杆吃干用尽。
这两年因为疫,国家给中小企业很多便宜的经营贷,他们的玩法又有了创新。
就是借一堆各种短期信用贷和信用卡贷,再加上外面小贷公司的过桥资金去全款买房。
之后再拿这个用各种短期贷款凑出的所谓全款买下的房,拿到银行做抵押获得经营贷,还前面的短期贷款窟窿。
不过借了这么多贷款,月供也是要还的呀?靠日常收入的现金流,肯定是不够的。
最终结果还不是以贷养贷,把希望全部寄托在,自己能撑到房价下一波大涨。
要是房价下一波大涨之前,现金流就已经跟不上了,也就爆仓完蛋了。
可以说这批高杠杆的布道者,通过信息散步便捷的互联网,开创了一个时代。
他们把世界上最危险的枪(高杠杆),交到了这些从来没经历过衰退期,认为工资和房价只可能永远上涨的年轻人手里。
要知道高杠杆炒房,最怕的就是调控以后横盘不涨。只要一横盘,时间就会吞噬他们高昂的融资成本。
因为高杠杆炒房客自身本身的现金流,是完全还不上月供的。
只能靠到处拆借各种贷款,来继续维持月供不断。等着熬到下一波上涨,把付出的成本赚回来。
要是上涨到来之前,这些高杠杆炒房客的杠杆就已经举不动了,就只能选择被动割肉。
这时候炒房客扎堆的区域,就像股市的庄股一样,瞬间会出现挂牌价暴跌。

说起来房地产投资领域每一轮调控,总有一群高杠杆信徒倒下。而且他们信奉的,基本是同样的东西。

就拿深圳来说吧,2011年到2014年,金朝阳高杠杆流派全军覆没,从此江湖只有金朝阳的传说。

2017到2019年,水库老破大一刀流挥刀自宫。熬了几年的这批人,血流成河。

这次没意外的话,很可能倒下的应该是深房理这批,搞高杠杆炒房的摇篮会员。

因为如果从现在开始,楼市调控持续两三年。高税费叠加三年限售,真不知道这些人拿什么,维持后面的月供。

这里还是那句话,投资的第一要素,从来都是根据自己的现金流控制杠杆比例,从而控制风险。

在想清楚自己能承受多大风险的情况下,再考虑如何盈利,而不是反过来。

全文完,

转自微信公众号:饭爷的江湖。”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m8FquouGG6xc7s6tUNfPG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