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在憋什么大招?

作者:花猫哥哥
来源:猫哥的视界(ID:maogeshijue)

导语:新华社最新消息,7月3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透露,按照总体工作部署,从今年起将以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为重点,分期分批推动相关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疏解。 
自2017年4月中央宣布雄安新区开始,这个一度非常火爆的话题已经沉寂了整整4年,在这4年的时间里,雄安未来的城市规划信息一点点地被释放出来。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做一个雄安的信息拼图,让大家看看,这个顶着“千年大计”梦想的城市究竟在憋着什么大招?
1
三维化的雄安
大城市一般都是由点及面“摊大饼”式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交通组织问题。
因为城市资源都集中在核心区域,所以人流与物流的路线不可避免地从大饼四周向核心区域涌去,特别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段,这个时段的城市核心区域与周边区域的交通组织非常的痛苦,城市越大,核心区域的交通压力也就越大。
为了解决这个交通组织的问题,城市管理者想尽了办法——包括大规模修建城市立交、对车辆进行限行、建设更密集的城市地铁等,但是这些办法都治标不治本。
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就是对城市功能进行分解,将一部分城市功能纾解到周边卫星城市,从而减轻城市交通组织的压力。
但是,对城市功能进行纾解又会遇到一个巨大的难题——即使将城市部分功能(资源)转移到周边卫星城市,但在城市大部分资源依然集中在核心区域的情况下,这些承担城市功能的卫星城市对人群缺乏吸引力。
卫星城市留不住人,城市功能纾解就是一个失败的尝试。 
说白一点,不管城市管理者怎么纾解城市功能,卫星城市拼资源是根本拼不过大城市的主城区的。
所以,城市功能向卫星城市纾解是一个世界性难题。SD在地面上规划;而雄安的规划则是三维的——地面之下也是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城市在地面之下最多也就是规划地铁,而雄安则将所有的物流通道放在地下!
为啥要把物流放在地下?
因为雄安将率先在地下车道实现全自动的无人驾驶!
自动驾驶最大的难题是不遵守规则的司机和横穿马路的生物,人车错层形成的封闭道路就能屏蔽掉这些干扰,在雄安做城市规划的时候,全球自动驾驶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但是这挡不住雄安的雄心——在雄安的城市规划中,全球第一次将所有城市物流车道放到地下,并且规划成8米宽4.5米高双向全自动无人驾驶的车道。
按:华为最近推出的无人驾驶技术非常惊艳,通过车辆安装的激光雷达与摄像头收集信息,然后靠着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式已经初步实现无人自动驾驶。
物流放在地下不但大幅度地减轻了地面的交通压力,而且还让物流配送效率得到了空前提高,因为物流再也没有堵车的困扰。
未来的雄安同城快递与外卖将非常快捷。家里在做饭时点一个外卖,可能饭还没熟,外卖已经送到家里了。
雄安的地下不但是物流通道,还是城市能源传输通道。
城市电力、通讯、供水、排污等等全部通过地下传输,让城市上空的蛛网式线缆彻底消失。不但如此,雄安的地下将全面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来铺设燃气、给排水、通讯、热力以及电力电缆等管线。
雄安在憋什么大招?
综合管廊的主要作用就是让城市上空各种管线进入地下,改善城市环境;其次就是各种管线的铺设、增减、维修都可以直接在综合管廊内进行,大大减少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
2
智能化的交通网
现在我们的目光从地下转到地面之上,让我们来看看雄安地面之上的惊艳规划。
首先是最不起眼的街道路灯。
雄安街道的路灯是真正的智慧路灯——这个路灯不但能自动感知环境和天气情况来自动调节照明强度,同时还是一个5G基站,是城市的天眼(智能摄像头),更是一个神通广大的城市电子警察。
雄安的路灯可以辅助交通调度指挥和行政执法、对遇到突发情况的路人进行帮助、预防与震慑犯罪分子,检测环境指标,还可以为行人提供手机充电以及休闲座椅等服务。
雄安在憋什么大招?
未来雄安一定是全球犯罪率最低的城市,智慧路灯构建的无死角天网让在雄安进行的任何犯罪都无所遁形,雄安将打造成为一个真正可以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城市。
雄安的地面预铺了低功耗无线物联网,形成了全域覆盖的物联网感知网络体系。在强大的基础设置支撑下,雄安不但可能是第一个在地面实现无人驾驶的城市,也将是全球第一个实现智能交通网的城市。
无人驾驶大家都懂,但是智能交通网一般人不明白,这里就简单讲一讲。
我们传统城市的交通组织主要靠各个交通节点(路口)的红绿灯来完成。传统的城市,红绿灯的时间是固定的,是由城市交通管理机构预测不同道路的车流与人流设置的固定时间。
但是城市的车流与人流具有随机性,所以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人流通道没有人等待,但是斑马线的绿灯依然要亮规定的时间,让车辆白白等待;或者某个方向等待的车辆很多(很少),但是绿灯时间却很短(很长)等等。
如果一个城市实现智能交通联网,那么红绿灯的时间就可以根据具体的车流与人流来智能设定了,不仅如此,如果整个城市的红绿灯都通过物联网实现智能联结,那么管理交通网络的智能主机就可以根据城市的车流情况进行智能调节,对交通进行整体疏导。
百度曾经在北京某区做过一个实验,如果一个区的红绿灯实现智能联网调节,仅此一项就可以让该区域的交通效率提高40%。
百度的实验不过是在有限的区域内展示智能交通网的效率而已!
未来的雄安不但有强大的智能交通网,还有智慧的路!
“智慧的路”指依托于地下感知装置、地下无线充电装置、发光路面标识等路基设施和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天气环境监测传感器、高精度定位基准站等路侧设施,为车辆提供全方位感知信息。
雄安在憋什么大招?
因为雄安地面未来要实现无人自动驾驶,有了“聪明的车”,依托“强大的网”,驶上“智慧的路”——三位一体,让城市通勤效率得到一个飞跃。
3
科技点亮雄安
雄安的智能交通只是这个城市实现全面智能化的一个缩影,因为无处不在的物联网以及智能设备,让雄安真正实现了科技点亮生活。
智慧出行。雄安将投入无人小巴运营,它基于物联网、视频分析、设施控制、移动支付技术和诚信体系实现无感停车;
雄安在憋什么大招?
你走出家门口,来到公交站,一会儿一辆无人巴士自动停靠在路边,你上车之后,巴士上的刷脸系统自动提取你的信息,然后根据下车的地点自动在你的数字账户进行扣款,全程你几乎都没有任何感觉。
智慧公交。为用户提供公交线路换乘查询,到站时间和到站距离查询,以地图模式显示整条实时交通路线的通行状况和车辆位置,缓解用户候车焦虑,节省候车时间,形成绿色、高效的智慧出行体系。
雄安在憋什么大招?
智能会议。企业与机构可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会议室预订及增值服务预订,当会议室预订完成后,参会者可通过会议短信密码或人脸识别进入会议室。会议室门口安置显示器,可查询会议信息,参会者可通过二维码在客户端进行签到。
雄安在憋什么大招?
在会议室内,无线投屏可实现跨地域、跨空间、多屏幕内容同时投放,智能会议记录可以实时记录会议内容,并在会议结束后发给参会人,实现高效快捷的会议体验。
智能识别。利用机器学习数学人脸的检测、分析和比对,毫秒级快速完成身份判断及证件和人像比对,实现公共场所的无停留快速通行,也就是俗称的“刷脸通行”。
通过人工智能人脸识别与导航技术,实现访客自助接待与导航,提升市民满意度。此外还有AI机器人送货的智慧邮局,为残障人士设计的无障碍通道、智能导航等服务。
雄安在憋什么大招?
智能酒店。基于人脸识别、信用认知,实现自助入住。酒店每个客房设置人脸识别门禁,无需房卡可直接通过人脸识别进入房间。
进入客房后人感开关将自动开启灯光等设备,并结合内外部环境自动调节空调参数。未来还将提供机器人酒店送餐、送毛巾牙刷服务。
雄安在憋什么大招?
智能环境服务。通过检测会议室、办公区域、园区室外的环境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甲醛浓度、PM2.5浓度等数据,对空气进行自助治理。
例如某会议室的参加人数较多,二氧化碳检测超标,则会自动调节空调新风系统末端的电动风阀,促进新鲜空气的进入,提升环境安全舒适度。
4
绿色、环保、低碳
雄安的特色不仅仅是将科技应用做到极致,而且还倡导一种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
比如城市三位一体的交通网,不但提高了通勤效率,而且可以极大地减少能源消耗与碳排放;
比如建设绿色储能设施,节约电力资源;建设循环利用的环卫系统,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应用。
再比如智慧水务和海绵城市,雄安新区的水都通过城市信息中心控制,加上无处不在的物联网与传感器系统,让雄安对雨水、自然水、污水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哪里缺水往哪补,哪里水多就调走。再加上人行道的透水砖、公路铺设的透水沥青,下多大雨都不涝,城市干干净净,漂漂亮亮。
最为重要的是,雄安是一个真正的花园城市,蓝绿空间占比70%,城市绿化带串联各社区,让城市处处有公园,时时有景观。雄安的景观设计不是在建筑规划之后修修补补的点缀出来的,而是与建筑规划同时进行的——让建筑从花园中长出来!
中国承诺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个时间表距离当下还有40年,差不多就是整整2代人的周期。
这个周期之所以如此漫长,不仅仅是因为我国实现能源结构全面转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植树造林、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也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更为重要的是,它需要主流社会的生活模式变得更低碳环保。
主流社会的生活模式需要外界的引导与强化,在传统的城市里让大部分人群的生活模式做出较大的改变是不大可能的,也只有雄安这样的城市,才能让人群慢慢地养成低碳而环保的生活习惯。
所以,未来中国实现碳中和需要更多的雄安,它不仅要解决中心城市向周边纾解城市功能的难题,更要承载相当多的人口来降低人类生活的碳排放量。
所以,距离碳中和目标的40年周期也可以理解为,我们需要用2代人的努力,建设足够多的雄安模板的卫星城市,才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所以,未来雄安的环境是非常适宜人类居住的——蓝天白云、空气清新,汽车的轰鸣与喇叭很难听见,这是一个安静而且异常干净的城市。
5
千年大计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文章之前的话题了。
沉寂四年的雄安在憋什么大招?
未来的雄安憋着要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未来之城、科幻之城、花园之城。
传统的中心城市,虽然集中了丰富的公共资源,但是受限于城市的现状,很难如同雄安这样进行彻底的立体规划与建设。
雄安的雄心就是要打破卫星城市资源不足的魔咒,用科技、绿色、低碳蹚出一条卫星城市可行的金光大道!
将科技、绿色、低碳做到极致同样能对相当一部分人群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这条路子走通了,雄安才无愧“千年大计”的称号,因为它的解题思路破解了城市发展的千年难题,为中国其他大型城市指引了一条真正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现在的雄安聚集了十几万建筑工人,一眼望不到头的塔吊和混凝土搅拌车,让热火朝天的工地现场更像是《流浪地球》中建设行星发动机的场面。这是基建狂魔的中国才会出现的奇观。某种意义上,我们正在以雄安为蓝本,重新构建未来人类文明的新家园!
雄安在憋什么大招?
美国用好莱坞大片来构建自己的文化霸权,中国则以雄安这样的奇观来重新塑造自己的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未来雄安的亮相必将惊艳全世界,这也是一种文化的胜利!
雄安会让全世界对中国的城市产生向往与吸引力,这是未来科技与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理念最完美的结合。有了吸引力与向往,西方社会就会反思,为什么这样梦幻般的城市首先是在中国出现,而不是欧美——西方社会在文化上的优越感就会逐渐破灭。
加油,雄安!
期待雄安的问世!
 

作者:花猫哥哥

来源:猫哥的视界(ID:maogeshijue)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hZAqTEeEsFJD6VPEzkJGqA

北京想“静”下来,却让雄安热火朝天搞起来,大转移真的来了?

◎智谷趋势(ID:zgtrend) |  逍道一

 

国家的竞争,其实就是头部地区和城市的竞争。

 

当前中美冲突一再升级,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的一举一动,更显关键。

 

8月20日,高层提出长三角要率先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8月21日,《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获批,北京“安静下来”成最大亮点。

 

8月26日,深圳迎来40周年生日,但并未等来直辖或扩容的大礼包。

 

三大头部地区的新动向,看似毫无关联,却藏着惊人的耦合。

 

深圳像香港的影子,是大湾区起飞的注脚;浦东像上海的再造,是长三角加速的起点。眼下长三角、大湾区步步紧逼,京津冀唯一的核心城市北京却想“静一静”?

 

所有线索都指向北京以南120公里处的雄安,这座新区自2017年4月1日成立以来,一直静悄悄的,她还好吗?

 

北京想“静”下来,却让雄安热火朝天搞起来,大转移真的来了?
雄安其实一点也不安静,只是她比较低调而已。不信你看:
北京想“静”下来,却让雄安热火朝天搞起来,大转移真的来了?
这样塔吊林立、灯火通明的场面,城市发展史上只有迪拜、深圳、浦东出现过,但雄安比前辈们更夸张。
工地如此热火朝天,为何之前一直给人静悄悄的感觉?
对比世界后发城市的图景,不难发现雄安此番慎重的理由。
后发城市由于规划优势,往往能形成视觉上的奇观效应,但生活和文化层面总是很难被先行“规划”
深圳在经济上属于绝对的成功者,但生活不便和冷漠问题,至今被人诟病。陆家嘴高楼林立,上海人眼中的宇宙中心却还是静安寺-南京西路一带。
巴西新都巴西利亚和缅甸新都内比都,皆由于规划失败,导致已经搬来的公务员又回流旧都的尴尬。
地标众多的迪拜更适合拍照打卡,连华盛顿都难逃纪念碑城市的宿命。
后发城市的问题,同样摆在雄安面前。随着经济、社会、城市发展越来越以人为中心,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这就需要雄安在规划阶段充满远见、打开思路,充分考虑人的尺度。这样也必然需要花费更多时间。
雄安慎重的第二个原因更现实,那就是地形。
北京想“静”下来,却让雄安热火朝天搞起来,大转移真的来了?
众所周知,雄安坐落于白洋淀旁,该选址一举解决了华北城市普遍缺水的窘境。
但这样的选址也存在一个问题,临水地带低洼。事实上,雄安是华北平原海拔最低的地方
今年洪水让很多人后怕,更要命的是,以三峡为代表的水利工程本来在解决洪水的困扰,岂料我们的城市纷纷栽给内涝,每逢下雨竞相成为“威尼斯”,稍有不慎还会出人命。
四座一线城市,武汉、成都、南京等明星二线城市,一下大雨就无一幸免。如果雄安走他们的老路,千年大计会很尴尬。
这两个老大难的城市问题,雄安怎么破?
北京想“静”下来,却让雄安热火朝天搞起来,大转移真的来了?
摩根士丹利报告预测,将有452万人从北京迁至雄安新区。
此前有31家央企发声“雄安新区建设不缺席,与发展政策同频共振”,包括中核、中船、中电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电、中电子、中铝、中建筑、国投、中节能、中粮、中冶、中铁、中铁建、中交、中能建、中广核、中国联通等。
中字号多得令人晕眩,拥有最多世界500强企业的北京出手支持,雄安就是这么不同反响。
北京想“静”下来,却让雄安热火朝天搞起来,大转移真的来了?
这么多央企,这么多人,来了如何安置?
452万不是小数目,这已接近我国特大城市的门槛。
北京想“静”下来,却让雄安热火朝天搞起来,大转移真的来了?
这也相当于深圳1995年的人口水平。
彼时深圳远没有今天的高颜值,甚至可以说有点乱。现在依然可以从深圳火车站-东门一带,寻到一点当年的草莽气息。
北京想“静”下来,却让雄安热火朝天搞起来,大转移真的来了?
另外,传统城市空间演进一般从中心向周围蔓延。时间一久,老城区就面临城市更新的巨大工程量。深圳则采取“年轮”策略,市中心随新城不断西移,代价却是罗湖区的面貌远不如南山区和福田区。
这不是雄安想要的。
生态学之父帕特里克·格迪斯曾期待“城市必须不再像墨迹、油渍那样蔓延,一旦发展,他们要像花儿那样呈星状开放,在金色的光芒间交替着绿叶。”莫非是无法实现的乌托邦?
北京想“静”下来,却让雄安热火朝天搞起来,大转移真的来了?
在目前公布的规划图中,我们可以大致猜出雄安未来的模样。
雄安的城市空间极为罕见,完全不像规划课本里的环状+放射结构、带状结构、不规则结构,它更像一串代码、一组矩阵
空间布局不只改变城市形态,它本身就能决定产业生成,硅谷正是这方面的大赢家,也或是雄安唯一的参照系。
在产业发展与人口积聚的相互作用下,硅谷成为由一座座小镇组成的城市群。
每座小镇都有相对独立的结构与功能,由核心向外依次布局商业区、办公区、产业区、居住区,如同一个个细胞。基于TOD模式的“细胞”被绿带隔开,又被交通线串联,最终为城市扩张留出弹性边界。
这样的城市扩张像“细胞”的有机“复制”。
北京想“静”下来,却让雄安热火朝天搞起来,大转移真的来了?
空间布局之下,具体功能分区同样重要。柯布西耶当年就是因为功能分区过于僵化,规划出的城市后续问题重重。
深圳和浦东也是因为功能分区过于明显和集中,割裂了生产与生活空间,为城市的持续吸引力埋下隐患。
北京想“静”下来,却让雄安热火朝天搞起来,大转移真的来了?
如果雄安真能将功能区打散后“切”成小块,那么产城分离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这样的小街区也为城市行洪防涝提供了更多便利,更好将雨水化整为零。有媒体实地走访,发现雄安铺的地砖全是方便雨水下渗的“透水型”。
之前国内很多城市都豪气万丈地建海绵城市,但效果均不理想。雄安由于空间的灵活性,减少了影响雨水下渗的广场、硬化空间,效果也更值得期待。
北京想“静”下来,却让雄安热火朝天搞起来,大转移真的来了?
北京想“静”下来,却让雄安热火朝天搞起来,大转移真的来了?
比规划更值得玩味的,是规划编制的过程。准确说是雄安这一概念的酝酿过程。
众所周知,雄安新区是2017年4月1日设立的,距现在3年多的时间。但实际上,这一过程花了超过7年
2017年4月13日,新华社播发过雄安新区设立全过程的万言长文,细品后能找出由17个关键节点构成的时间轴,这不仅是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钥匙,也能探见一部分决策流程
早在2013年5月和8月,高层分别调研了天津和北戴河。2014年2月,考察完北京后,首次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
先后赴三地考察,这是打破北京单中心,明确协同发展的信号。在我国政治运行中,区域调研往往是后续战略推出的“前期放风”
接下来6步,浓缩了一份高规格文件出炉的全过程:
2014年10月17日,高层批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总体思路框架》;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5年2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审议;2015年4月2日,政治局常委会研究;2015年4月30日,政治局全体会议审议;2015年6月,《纲要》印发。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纲要》并未在第一时间公布全文。但新华社长文透露:《纲要》提出“规划建设具有相当规模、与疏解地发展环境相当的集中承载地。”
这明显是另起炉灶建新城,但当时选址未定,为避免外界过度猜想,限制了《纲要》的公开范围。
选址是由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实地调研的。该委员会角色特殊,显然不是纯咨询机构。负责人徐匡迪年过八旬,本在2008年两会时就已退休。启用一个没有公职的老同志为千年大计选址,更说明了雄安的特殊性。
2016年2月29日,国务院开专题会议研究。3月24日,政治局常委会为雄安新区定名。5月27日,政治局会议研究。当时新华社通稿对“集中承载地”仍只字未提。
北京想“静”下来,却让雄安热火朝天搞起来,大转移真的来了?
亚洲最大的雄安火车站
待到雄安新区概念横空出世,还有值得细究之处。细究特区、新区设立史,由中央、国务院发文的,雄安是第一个
深圳、厦门特区成立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特区条例为标志的,上海浦东新区当时没有发文,天津滨海新区是“国发”,重庆两江新区是“国函”。汕头、珠海特区未到副省级,至于其他20多个省的国家级新区很多甚至只有正厅级。
谁都比不上雄安含着金汤匙的出身。
北京想“静”下来,却让雄安热火朝天搞起来,大转移真的来了?
这样的出身,决定了雄安除了拉动区域经济,也饱含了更多意味。
如果说深圳特区成立,标志着中国推开开放之门;浦东新区的设置,是中国重申改革开放之路不会停止。而雄安新区,在京津冀协同的基础上,更是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的再出发。
虽然高层刚刚提出长三角要率先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实际上,雄安在双循环的使命中,同样意义非凡,甚至更重大
北京想“静”下来,却让雄安热火朝天搞起来,大转移真的来了?
长三角和大湾区由于多中心结构,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生态,为区域提供了自驱动能力。
反观京津冀,北京聚集了所有核心功能,牢牢把持产业链顶端。天津根本不是对手,也没有能力为北京分忧。河北则更黯淡。
雄安的出现能多大程度与北京形成“双核”,形成类似大湾区广深分工的模式,成为最大悬念。
雄安身后的北京,有太多可以动用的资源,这是上海、深圳无法企及的。某种程度上,深圳、浦东不只是香港、浦西的影子,更是北京的镜像。
深圳激活了大湾区,浦东带动了长三角,背后都离不开北京的手。
 
现在,北京要在自己的城市群里开始一次新的投射,这或许是一次决定国运的投射。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EipLoHihL__Y5-H5D1D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