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择校后的展望:上海各区中考压力对比分析

 

    小升初摇号,未来竞争延续到中考,所以小升初的择区决定中考的难度。今天,我们用数据说话,带大家看清每个区的中考竞争压力!

 

No.1考生人数

 

    注:2020年一栏数据为一模考生人数。

 

     从上表分析可知,浦东考生人数碾压各区,从2018年至2020年,持续增长,2020年一模人数几乎是长宁的10倍。黄浦、虹口、崇明、长宁四个区的考生人数则维持在3000人以内。

 

      根据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整体考生人数只增不减,小升初民办摇号可能会影响各区的人数,但是浦东、闵行、宝山等区考生人数位列前排的局势一下子不会改变,未来竞争依然很激烈。

 

No.2 高中数量

 

     根据市教委公布的名单,2019年高中招生学校有245所,其中6所委属高中,62所市重点,75所区重点,9所市特色高中,其余的93所是一般高中。

 

 

注:2020年新增3所市特色高中:上海市徐汇中学、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安师实验中学、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枫泾

中学。

 

     从学校数量来看:浦东高中资源最丰富,有48所高中,崇明、奉贤、青浦最少,均只有7所。

 

     从市重点高中数量来看:黄浦、青浦、虹口、长宁、静安市重点占比较高,在30%以上。

 

No.3录取分数

 

 

 

    虽然分数已经是历史,但也可以看出各区的师资和学生鸡血程度。2019年市重点录取平均分数线,浦东、闵行、徐汇三个区都在580分以上,闵行区最高,达到585.8分。另外,闵行、徐汇两个区的一般高中的录取平均分数线居然达到530分以上,与最低的崇明相差80多分。

 

     综合比较各区的中考人数,高中数量以及历年录取分数线,我们可以稍微得出一些结论:

 

A. 黄浦高中教育资源丰富,市重点高中最多,而且考生人数少,竞争压力最小。

 

B. 静安、长宁、虹口、普陀等区,高中资源较多,考生人数较少,竞争压力相对较小。

 

C. 宝山、嘉定、奉贤、青浦、松江、金山、崇明,区内优质高中资源少,特别是宝山考生人数逐年增加,中考压力不断增大。

 

D.杨浦,考生人数少,但是牛蛙多,杨浦是属于低调的鸡血,家长间不会炫耀,成绩之外因素少,潜在竞争压力相对较大。但好在高中资源多。所以,比E和F还是好一些。

 

E. 浦东和闵行压力最大,高中数量排全市第一和第二,但同时考生人数也是居第一、第二位,市重点录取平均分数线很高。但好在名额分配分到的人数也不少。

 

F.徐汇是所有人心目中最强教育区。但在我这里偏偏认为是最难突围的区。无论公办还是民办都是学霸如云,一个都不好对付。几乎最好的民办小学中学和最好的公办尖子班都集中在徐汇。未来中考是同区竞争,同校竞争,普娃要想在徐汇上市重点,太难了。

 

   所以一叶目开还是那句话:学霸去黄浦,中等去静安,学渣去长宁。

但人户分离过去的学生,也别指望在这三个竞争对手不算强的区能轻松突围,这三个区的顶级自鸡学霸并不弱,甚至超过徐汇和浦东。因为他们区快乐,有足够的时间可以针对性自鸡。中考的素质考核也是他们的优势。小学五年只会几奥几英和疯狂刷题成为的假学霸,很难在这三个区综合评定和总分上突围。

 

   所以,靠自己自觉努力成为的强者,到哪个区依旧是强者!所谓的小聪明和小心眼是自欺欺人。未来,根据自身实力定位,仔细研究一下小升初改革对学生分流的变化和新中考名额分配的政策,再用田忌赛马的思路做最优选择格外重要!

 

 

 

 

 

 

 

 

 

兽爷丨终于有人穿墙而过


兽爷丨终于有人穿墙而过


我见过宋卫平发过很多次脾气。因为房子细节问题,他经常把员工骂哭。

 

九年前,他的公司风雨飘扬。开完一场马拉松式的产品会,他出来见我。他秘书事先跟我打了个预防针:老板刚才又发火了。

 

一坐下来,果然看到他脸黑成炭了。一开口语气也很冲,他说:


 我平时喜欢跟学历史或者哲学的人聊天,因为读书多。


我心想糟了,没读过书这件事,还是被识破了。

 

九年后,曾以狂狷闻名的老宋淡出了公众视野。很多人以为,老宋将会像大部分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一样,出门带枸杞,闲坐说玄宗,慢慢退出舞台。但很少有人知道,作为中国地产界最好的产品经理,他还在不停地做着探索性的工作。

 

十几天前,蓝城一位朋友跟我神秘地说,走,带你看一个好东西。

 

高铁把我拉到徐州、转宿迁,然后再驱车四五十分钟赶往泗阳县,停在一个不起眼的村庄边上。这个村叫松张口。

 

对于宿迁,我印象还停留在刘强东回乡发钱的新闻,也知道这是江苏GDP最低的城市。松张口村,离大强子的家乡很近。在松张口的公路边上,隔着小湖泊,我见到了他说的宝藏了。

 

一个精致的建筑群,乌瓦白墙,经典的仿宋建筑造型。


兽爷丨终于有人穿墙而过


我二十斤鸡皮疙瘩掉在地上,心里打了无数个问号。What?不就是个别墅项目,又欺负我没读过书!

 

走近一看,我更确定了,这有点像蓝城的桃李春风。人字硬山屋顶、建筑的高地错落、院子的前后分布,都是精心设计过的。


兽爷丨终于有人穿墙而过


但朋友说,这不是桃李春风,这是蓝城为宿迁农民打造的第一批农民房。像松张口村这样的农民房,还有5个,分别位于泗洪县新行圩、宿豫区周马村、沭阳县墩前村和淮西村。

 

我听完,轮椅都要震飞了。这里的农民太幸福了,住得比我好一万倍呀!


兽爷丨终于有人穿墙而过


蓝城的员工刚来到这里时,这里其实跟苏北很多农村一样,青壮年严重流失,只剩下颓败的池塘、道路及大片大片的荒地。农民的居住条件,也停留在上个世纪。旱厕、土灶,已经二三十年没有变过了。

 

以宿迁为代表的苏北地区的农村条件太差,以至于在2018年7月一次会议上,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直接点名批评:


 苏北可能成为全国农村住房条件最差的地方。


很快,宿迁将农居房改造列入2019年全市重点工程。在一次闲谈中,当地领导听说宋卫平为杭州造保障房的事情——在杭州,宋卫平的安置房建得比商品房还好。


兽爷丨终于有人穿墙而过


宿迁市市长立即赴杭州考察蓝城。他们亲眼见到了宋卫平的小镇和保障房。双方一拍即合,很快签了框架协议。

 

宿迁是全国为数不多能进行土地空间指标省内调剂的地方。这也是为农居房改造解决了资金来源。老宋在与宿迁市委市政府的合作交流会上说:


 这是有历史记载以来,政府主导的最大规模的为农民建房运动之一。


会后,老宋马上召集蓝绿体系内的八个设计院,开了一个动员会。他让设计师们认真琢磨这件事:


 如何帮农民建设农村版的桃李春风?吸引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农民回乡安居乐业。


中国的城市和乡村,似乎被一堵墙分为了两个世界。在一个只用“一二三线”来区分城市的行业里,终究还是有人迈出了第一步。



1



蓝城最优秀的设计师和成本团队很快就开赴宿迁了。

 

他们做实地勘察,走村入户做调研。这里农村的居住条件还是三十年前的水平,农民对蓝城设计师提的最多的要求就是:


要有院子、房间要多、要有厕所。


但最后设计师们还给他们的,是有天有地、有墙有院的“小别墅始祖”桃李春风,宿迁农民直接站上了中国住宅鄙视链的顶端。


兽爷丨终于有人穿墙而过


蓝城旗下的蓝城紫金陆续和当地政府签下了六个农居房代建工程。就这样,杭州城一纸风行的桃李春风中式villa,被搬到了几千里外的宿迁农村。这个产品系,是蓝城体系这么多年做中式合院的集大成者。

 

在拆迁赔偿和财政补助下,农民只用花5万元到10万元,就能置换这样一套房子。而且,买房和装修款,村民们最多可以获得20万元的无息贷款。

 

把自家100平的平房换成130平的新农居,农民只需要花30平的钱。130平的户型,上下两层一共有四个卧室,还有前院后院共计40平米,足够祖孙三代六口人居住。


兽爷丨终于有人穿墙而过


我问一位村民,30平恐怕也要不少钱吧,他的答案让我头皮发麻:


 每平米1700-1900元。


啊!我明天就回村。一定要说服村支书,拉老宋回家帮我们盖房子呀!

 

蓝城一直是中国住宅行业里的领军企业。但在他们历史上,恐怕也没造过这么便宜的房子。住宋卫平监制的房子,一直是杭州人民的梦想,但刚需的老百姓很难住得起。

 

但在宿迁,蓝城让人人都能背得起爱马仕。


兽爷丨终于有人穿墙而过


宿迁农居房设计的第一稿,是按照桃李春风的最低配标准设计的,造价7000元/平米。宿迁领导看了以后说太完美了,唯一的缺点就是造价有点高。


于是,设计师把把铝合金花窗、围墙线脚、搏风板等装饰去掉,造价减低到4000多元/平米。领导的意见还是,造价有点高。

 

仔细一问才知道,领导的心理价位是:


2000元,最好是1700元以内。


总包单位招标的时候,蓝城本来要推荐长期的合作伙伴,但是两家测算了下,哪怕把成本压缩到最低,也还是比宿迁政府的价位高1000元/平米。他们退出了。

 

汇报和抱怨一起送到宋卫平面前,他只说了八个字:


 成本不够,浪漫来凑。


于是,标准继续往下降,小青瓦替换为平板瓦、金属门头替换为混凝土、真石漆变成弹性涂料,硬生生把成本压到了2000元以内。


到最后,总包单位的平均中标单价是1990元/平方米,其中还包括500元的供水、供电、燃气、园林景观等配套成本。


兽爷丨终于有人穿墙而过


喝了几顿大酒,蓝城的人才终于说动了宿迁当地的建筑企业参与招标,最终中标的是当地某知名建设单位在宿迁有自己的混凝土搅拌站,能节省不少成本。

 

即便这样,他们也是不赚钱的。蓝城于是承诺以后有机会在商业代建项目上做一些补偿,这才把他们“骗”来施工。

 

 

2


 

蓝城派驻项目上的工程师们,就更难了。

 

沭阳县两个项目的经理韩剑军是十几年的老绿城,他说自己已经从工程经理变成了成本经理,30%的工作时间是琢磨怎么降成本。

 

为了省钱,他甚至都劝总包单位不用专门带景观和水电工程师过来,让自己手下的两个懂行的工程师做了兼职。

 

即便这样,他还是想尽办法把村里的河流水系做了改造,两岸种上了花,河上建了木桥。


兽爷丨终于有人穿墙而过


周马项目的设计师经过实地调研当地村民需求后,想给村民留下一个地标建筑。他想把村口1000平方米的大水塘变成景观水系,在水面上搭建人行步道和村民舞台。


好说歹说,负责该项目的工程部经理朱远俊,从区里磨来了一部分的水系改造补助。


兽爷丨终于有人穿墙而过


明显可以感觉到的,这些在宿迁农村起早贪黑的工程经理,和在杭州玫瑰园酒店坐着的宋卫平,在合力做一件事。


 这可能就是工程师的浪漫吧。


给淮西村设计房子的是绿城设计院,宋卫平心目中的中式首席设计师蒋愈亲自给农民房画的图纸。蒋大师出马,建筑确实更有味道,屋顶的线条更柔和,建筑的简洁之美更突出。

 

淮西村估计不会有村民知道,蒋愈的上一个代表作是均价7000万一套的杭州江南里,他的作品还包括杭州云栖玫瑰园、苏州桃花源和桃李春风。杭州最有名的阿里系富豪,都住在他设计的房子里。

 

在一个以房子划分阶级的世界里,很难不羡慕这些村民。

 

 

3



从杭州500多万的桃李春风,和宿迁的农村,就像是世界的两端。但这些建筑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扭曲力场,把他们联系到一起。

 

这可能是为数不多,能让人觉得商业如交响乐一般美妙的时刻——中国的豪宅教父,动用自己的所有资源,在重重限制之下,为收入最低的人群盖好看的房子。

 

兽爷丨终于有人穿墙而过


更可贵的是,一切还是在商业的框架内完成的。蓝城的骚操作,几乎向同行展现了成本控制的极限。

 

农民房,在蓝城内部被称作“爷爷工程”。

 

这个词源自于老宋刚开始做保障房的时候,在一次会议上,他要求“爷爷一辈是农民”的员工举手,超过三分之二人举了手,老宋说保障房就是“爷爷工程”:


 要对得起自己的出身,保障房建设的品质要大于等于商品房。


哪怕做着成本最低的建筑,宋卫平也坚决拒绝高周转的一切。

 

比如,如果这些农居房共用一张图纸,也并不会影响效果。但他坚持要让八个设计院分头来做,设计师们一定亲自去宿迁农村住,一定要去农户家中做调研。

 

兽爷丨终于有人穿墙而过


在方案里,设计师留下了很多感慨,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是:


 对于由时间和事件赋予的自然村的美,我们应存有敬畏之意。


他们确实是按照不同的村庄风貌、地势、习俗来做设计的。村庄的道路、河流都被保留下来,园林绿化的预算有限,就在街区里种上菜花和当地的梨树、枣树。


兽爷丨终于有人穿墙而过


就在有限的预算里,他们还给村里做了大量的配套建筑,集会广场、商业街、村礼堂、乡贤馆,就连村委会都被改造一新,有了欧洲议院的庄严感。

 

尤其是幼儿园,想到将来村里的孩子们是在这样漂亮的建筑里玩耍长大,的确让人振奋。


我相信如果多给蓝城一点预算,宋卫平肯定会给村民盖佛堂和教堂,这事他干得出来。


 他所看重的,是市场里不太常见的东西。



 4



事到如今,我还是无法理解老宋改造农村的执念到底来自哪里。明眼人其实都慢慢看明白了,农村和农业,其实是红线思维最为严重的领域,哪怕是做好事。

 

其他地产商口号喊得全宇宙都听得到,动不动就说自己是农民,但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都把改造农村当成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甚至捷径。

 

但这个老宋,真的是心无旁骛地在做这件事情。

 

改造农村,他最先想到的是房地产振兴,把农庄、养老设施引入项目,把房子做成令城市人爱不释手的玩具,并且愿意为此牺牲地段。


兽爷丨终于有人穿墙而过

 

这就有了桃李春风,房地产项目崛起后,可以为农民提供很多工作机会。


后来,桃李春风开始了城市下沉。比如,在在嵊州越剧小镇,蓝城造了剧场,办戏剧节。而且他和当地政府签了协议,项目的所有利润留在嵊州,用于发展商业。


之后,他想到了农业振兴。用农场和农庄,来反哺周边的农户。最典型的就是在溧阳,蓝城承包了几千亩农田。


兽爷丨终于有人穿墙而过


到了宿迁,老宋索性直接动手参与改造农村。

 

这可能是最安全的一条路了。农民一步迈入了现代化生活,有了抽水马桶、抽油烟机、自来水和燃气灶。松张口的一位李先生是村里的文化人,他说终于可以有自己的书房了。


 村里最贫困的家庭,也能住进“暖心屋”里,每个村有二三十幢。


兽爷丨终于有人穿墙而过


蓝城的工地随时对村民监督委员会开放,房子的质量宋卫平是不担心的,他唯一担心的是交付后的可持续性,所以他要求项目制定村民公约,并且提前明确交付后物业管理问题。

 

在他的要求下,村民们已经在商量成立社区自治小组,做清洁、维护绿化、处理违建、统一管理垃圾。乡村的社区思维和自治精神,被建筑激活了。

 

为了防止乱搭乱建,设计师们减少了露台,缩减了后院面积。空调外机预留了统一的安放平台,任何人不得更改。排烟口的位置和造型,就改了好几次。

 

蓝城的工程师们小心翼翼地叮嘱一位七十多岁的大娘,千万不要直接把脏水从院墙的排水口倒出去。


兽爷丨终于有人穿墙而过


这些村子里没有人认识宋卫平,也不知道蓝城,他们也不懂什么是villa,甚至可能也看不出自家和其他村子的农居房有什么设计上的优势,但再外行的人,也能感知到美。

 

一位村民对美的感知是:


 住这么好的房子,都不好意思随地吐痰了。


估计也不会有人再忍心,往墙上刷“一人超生、全村结扎”的鲜红标语了。

 

 

5



正在用直播还债的罗永浩,是把直播当成通向自己梦想的盘缠。所以第一次直播过后,有人在微博上感叹:


 罗永浩终于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 


老宋曾经也把房地产当成通往自己梦想的盘缠。他当年不得已才南下珠海打工,等他一步步从基层做到公司高管,公司却出事了,为了还债,他回到杭州去做了房地产。

 

但做了这行后,他开始相信建筑是有文明教化功能的,改变确实也正在发生。《追风筝的人》里面说:


 他们不关心开始或结束、成功或失败、危在旦夕或柳暗花明,只顾那样风尘仆仆地缓慢前进。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对某种情感或者某件事情的狂热追逐。这些年,老宋起起伏伏,我看到他为了某种理想而奋力挣扎,心常有戚戚。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被报以掌声,不是全部的坚持都一定产生结果,这就是现实。

 

有时候,我也会跟他说跟现实妥协一点,或许会有更好的结果。但每次看到他怀着一种创造性的情感,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不断地为它增添内容,真的感慨,不知道这样一个人的心里,还能蓄下多少激情和念头。

 

理想主义者最难的地方在于,为了证明你要证明的,就得在别人的战场里打不想打的仗,还要取胜。


兽爷丨终于有人穿墙而过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5oo7BdPk7yC8u64uNiEGg

从事教培行业,个人发展的方向在哪里?

从事教培行业,个人发展的方向在哪里?

图源:unsplash

♪ 作者|王蘑菇

♪ 来源|投稿

从事教培行业,个人发展的方向在哪里?

从事教育行业近5年,有些“不务正业”,从公立学校,到线下教培,再到目前的线上教培,虽涉入不深但也算涉猎颇广,借此聊一聊在教培行业,个人的发展方向问题。

线上教培

从事教培行业,个人发展的方向在哪里?

先来说目前教培行业的风口——线上教培。线上教培最大的特点是,课程产品化,学生、家长购买的看似是一个课,实际上是一个产品,一个像衣服一样,需要精心剪裁设计,需要售前售后服务,需要有售卖门店、导购、销售等一系列支撑的产品。

换句话说,线上教培提供的课程,不仅要有课程本身的内容,还要负责提供随材(即配套资料:如讲义、资料卡等)、点评等各种服务。而课程服务的对象,也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家长。整个课程的研发及售卖,都需要运营、市场、销售等一系列的商业运作。

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明白,线上教师仅有教学思路是不够的,还要有运营、交互的思维,才能往更高的方向发展。

就线上的直播课/录播课而言,无论是大班课、小班课,还是一对一,发展方向可以走金牌教师/讲师路线。家长非常看重教师的毕业院校和学历,因此,教培机构在教师的培养和包装上,也会尽量放大这一“卖点”;如果学历不够,那就课时来凑,如果一个老师拥有上千小时的授课量,一般也会被家长认可。想要成为金牌教师,或者区域内的培训讲师,除需要从学历、课时这两方面多下功夫外,如果有机会参加网络上普遍认可的教师大赛,并获得不错的名次,对于个人发展来说也会是锦上添花。

就线上教研而言,教师的发展一般是从基础教研起步,然后逐渐接触课程设计,如搭建课程体系、设计课程DEMO、设计课程配套服务等。除研发外,课程产品还需要不断与运营磨合,比如确认推广时间/时长/方式、售卖时间/渠道、售价、拉新方式等一系列复杂而琐碎的事项。经历了基础教研、课程设计、运营配合之后,教师的发展就会往课程产品经理方向迈进,这时的教师已经不仅是内容研发角色,还是一个熟悉教培市场的商人。

线下教培

从事教培行业,个人发展的方向在哪里?

线下教培机构,这里粗略划分为两类:素养类、应试类。两类的授课形式均有班课、一对一模式,但就大机构而言,素养类以班课居多,应试类以一对一居多。那么,线下教培老师的晋升,最基本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呢?答案是续课率。

初始阶段,每个人的课时数、学生数差距不大,但由于老师授课水平、授课方式、学生成绩、家长态度等原因,最终差异会很明显。就拿应试一对一来说,有的老师课时排得非常满,到周末,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除中午吃饭半小时,其余时间均在上课,这毫不夸张;而有的老师,连周末课也仅有几个小时的排课,更别说周中了,是比较惨淡的。课时多的一对一老师,即使干教师行业不满一年,授课时长也能超过干满三四年的公立学校老师。

高课时数,除因新学生的加入外,更重要的是来自两方面的续课。一是自己带的学生,上完已报课时数后,愿意跟着老师继续学,所以又续报了课时;二是自己带的学生,也就是老学员,会推荐自己的同学来上课,这个其实不是严格的续报,而属于转介绍。但后者其实属于前者的裂变,所以此处把它放在一起,统称为续课。

达到基本标准,后续发展的路线会往更大的范围去走,一般是负责课程、校区、区域等。发展到这些阶段时,就不仅是讲课的问题了,还涉及管理、沟通层面的内容,这些做不好,想往上发展很难。想要获得管理、沟通层面的知识可以买相关的课程和书籍去学习,不过,它们的学问很深,具体运用起来只能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公立学校

从事教培行业,个人发展的方向在哪里?

公立学校是教培的根基,因此在最后来聊聊公立学校的教师发展。在公立学校做老师,是普遍师范学校毕业的大学生的首选,招教考试报名要求的学历以本科、研究生居多,部分地区最低学历限制为研究生,比如北京。公立学校的教师,除授课外,还需应对写教案、集体教研、设计公开课、参与学校各类活动、阶段考试出题及阅卷、组织或参与家长会、配合完成教育部门下发的任务等各种事项。

一般来说,如果所带科目涉及考试,那么不管参与的事项有多少,最基本的上升标准都离不开所带班级的成绩。班级的科目均分年级排名靠前、班级内有拔尖的学生、初高中带过多届优秀毕业班等,这些都是衡量上升与否的重要依据。经过几年沉淀后,一般可以晋升为科目的年级组长。而在此过程中,参加职称考试,也是需要同步进行的事项。

职称考试是很多行业职位晋升及涨工资的渠道,就教师行业而言,职称分五个等级: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每个职称的考取,除有学历、授课水平限制外,还有授课年限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每类学校,如幼儿园、小学、中专、大学等,职称名和具体要求有些区别,此处不赘述。

有了比较高的职称,又能在教学过程中创造自己独特的授课方式、创造经典的教学案例,被并广泛认可、传播、使用,再发表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就可以往名师方向靠拢了。名师不是教师的顶端,但能走到名师这一步,需要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去踏踏实实地钻研教学。

写在最后的话

上述内容中涉及到的发展,都不是制高点,只是一个大致方向、一个相对而言比较高的位置。

目前公立学校的教育,是紧跟着国家教育的政策以及课程标准来走的。而课外教培行业的发展,早已成了商业化模式,各大机构都在拼流量、造IP、抢市场。但从事教培行业的领头人以及一线老师,都应该明确一点——教培的根本不是商业,而是教育。

孩子、家长、老师、行业、国家,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教培?究竟该“教”什么,“培”什么;怎么“教”,怎么“培”?应试教育教“知识”,素养教育听起来名头好,但最终也变成了技能教育。如果我们的教培仅仅定位在“知识”上,必定是局限的。

随着竞争的白热化,没有根本支撑点的公司、无法得到融资的公司,必定无法立足;而没有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一味抄袭、因循守旧的教师,也必定走不长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芥末堆观点。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Q4yLk8Zx7ue5hIEWbauF3Q

谁杀死了免费工具?

谁杀死了免费工具?

作者 |   南七道

来源 |   我是南七道

ID:nanqidao33

工具软件行业已经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

最近一年之内,互联网界做工具类的软件公司发生了五件事。任何单独的一件事,只能说明一家公司的商业模式出现了变化,但连在一起看,就能看出工具软件行业,已经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

第一件事,视频编辑类APP爱剪辑开始收费了。抖音快手带火了短视频,相应的剪辑工具也火起来了。但是在近期,有网友反馈,爱剪辑强制升级之后,要打赏9.9元红包才可以继续使用。因为一直都是免费的,突然收费,网友情绪反弹。有网友称,这可能是收费的试水。

第二件事,2020年2月20日,谷歌突然宣布,从Google Play商店中删除超过600个中国App,终止广告网络等所有合作。仅仅是猎豹移动,旗下就有45款应用被下架,涉及工具、游戏、直播业务。猎豹2014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消息公布后,猎豹股价暴跌,目前已经是2美金左右,历史最低水平,比高点跌去94%。

第三件事,2019年11月底,曾经是电脑必备的免费工具暴风影音,官网和APP均停止运营,暴风集团创始人冯鑫被捕后,股价从最高123.82元跌到现在2元多,跌幅高达98%,现在公司只剩下一名员工,等待退市。

第四件事,美颜必备工具的美图秀秀刚发布2019年度财报,2019年,美图月活用户为2.82亿,同比下滑幅度达7.8%。2019年全年收入9.779亿元人民币,净亏损1.908亿元。股价从最高23.05,跌到现在1.51,跌幅接近95%。

第五件事,根据新华网2019年10月报道,证监会披露,用户超过6.5亿的天气工具软件墨迹天气,上市申请未通过。市场分析认为,这家公司首发未通过,关键是没有技术壁垒。

这五件事看起来没有任何关系,但实际上内核是高度关联的。他们的主业,全部都是做工具类软件的,而且是免费软件。他们的发展都遇到了麻烦。类似爱剪辑这样开始免费、中途收费,其实是一种很危险的游戏,很容易激起用户的逆反心理,从此粉转路,甚至粉转黑。

谁杀死了免费工具?

有限的免费,无限的收费

老美克里斯·安德森曾经写了一本关于互联网经济的书,名字叫《免费:商业的未来》,在他看来,免费是未来。他在书中说“新型的免费商业模式是一种建立在以电脑字节为基础上的经济学,而非过去建立在物理原子基础上的经济学。这是数字化时代一个独有特征,如果某样东西成了软件,那么它的成本和价格也会不可避免地趋于零。这种趋势正在催生一个巨量的新经济,这也是史无前例的。”360创始人周鸿祎因此对他大加赞赏,很认同他的观点。

按这个原理,免费的公司应该越做越大越强才是,但事实是,凡是推行免费的软件,整体发展情况都不太好,或者后续发展乏力。这是为什么呢?

美团创始人王兴特别推荐的一本书《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作者是詹姆斯·卡斯,纽约大学宗教历史系教授。詹姆斯的研究范围是机器、战争、时间、性、宗教、文学等这些与人类历史发展的关系,当然商业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了。他说,“这世上至少有两种游戏。一种可称为有限游戏,另一种为无限游戏。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而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

免费和收费软件分别属于哪种游戏呢?表面上看,免费是属于无限游戏,因为不要钱,可以没有限制的传播发展。而收费的软件,因为有费用门槛,所以传播受到限制,要延续很难。

事实恰恰相反。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上,免费确实完成了中国网民的科普,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但最后却证明,只有可持续的收费生态才能走得更远。

杀死免费的不是收费,却是免费自己。

在免费这本书里,作者说“免费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是最大化推广产品和服务的上佳手段,但如果这并非你的终极目标的话,那么就会产生反作用。”猎豹就是这句话极好的证明,一家公司的终极目标,不是义务的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而是通过这种看起来免费的方式,获得自己公司的收益。

猎豹出事之前是中国出海项目中,数据最好的公司之一(注意,不是最成功)。这次被团灭,软件从谷歌被下架。主要原因是两个:一是触犯了欧美用户的隐私条款,另外一个就是因为猎豹是免费软件,它是靠着广告来生存的,这种模式在壮大后,直接触及到了Facebook、Google的底线,广告也是它们的生命线,Facebook95%的收入都来自广告。

猎豹的游戏规则中,免费只是推广业务的手段,这不是目的,它的目的是盈利和赚钱。但是,它的免费注定了它要不断在广告上绞尽脑汁,想办法赚更多钱,因为要持续壮大,没有更佳的方式。收费是属于无限游戏。因为收费,公司和项目获得了正向激励,有更多精力来不断创新,给用户提供更多服务。更好的产品可以传播得更远,发展更好。

而免费的软件,虽然没有费用门槛,所以后续为了发展,只能强制加入广告等影响用户体验的收入项目,时间久了,传播反而受到限制,或者受到类似谷歌等大平台限制。要延续很难。任何的免费的东西,都会带来另一方面的高昂代价的付出。免费的软件,会影响用户的注意力,花费用户更多的时间,最终这种负面影响到公司发展。

我们来看看收费的成功模式:

微软:一开始诞生就是靠着office系列赚钱,后来搞云服务等,也是收费的,尽管刚经历了美股的各种暴跌暴涨,现在市值依然高达1.26万亿美金,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

Zoom:一家中国人在美国创立的在线视频会议软件,一开始就是收费的,还不便宜,一年最少几千块RMB起。根据2020财年Q4财报显示,“期内营收1.883亿美元,同比增78%。”在疫情刺激下,它成了2020年美股最闪耀的股票之一,不管大盘怎么暴跌,它的股价依然是翻倍的增长。

万兴科技:付费软件出海标杆企业之一。万兴创立开始就是收费模式,已经在A股上市。用户在SaaS服务模式下,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功能模块和使用时长。面向视频创作者的喵影工厂,其海外版Filmora在全球拥有1亿用户,遍及欧美及日本、东南亚。除此之外,旗下万兴PDF专家、万兴恢复专家等都是付费模式。

谁杀死了免费工具?

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为什么互联网收费是必然的大趋势?因为要持续发展,用户要有好的体验,商业模式不得不变。

一向推崇免费模式的周鸿祎,他创立的360在2020年开始推出了收费的企业版。互联网的广告模式在当下依然有效,但随着流量的分散,用户使用习惯改变,光靠广告已经很难再续昨日的荣光。通过收费才能保障企业正常的创新投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互联网时代,免费与匮乏,收费与丰富,其实是高度关联的。在免费的大众的网络里,免费的东西遍地皆是,但用户的精力,用户的时间却是固定,于是这些相对固定的东西,就变成了稀缺性的物品,变得更加珍贵。

在获取免费软件的过程中,因为软件的广告,因为需要各种分享、各种邀请好友加入来获得免费权限,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被消耗注意力从而变得匮乏。而收费的服务,除了有利于项目持续运转,关键是,可以让用户更集中注意力,其精力和时间成本也因此降低。

结合免费和收费的优点,于是出现了一类模式:一个软件,基础功能免费,但需要使用更高级功能时,就必须收费;或者是高级功能,可以免费使用数次,之后再进行收费。这就是现在最流行的模式:基础功能免费,但增值服务收费。这既符合互联网的开放政策,同时也有利于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通过免费进行用户体验和推广,通过收费获得更多收益,保持项目良性发展。这成了互联网项目方和用户的共识。

从这个角度上说,经济学里的“免费的事物,是最贵的。”这句话永不过时,在崇尚免费的互联网界,也依然有效。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jIA4O1SwRdpV4ZdeYKSOA

小伙骑车撞伤老人 在医院照顾第3天从住院大楼坠亡

4月16日清晨,四川隆昌人民医院住院大楼,一名小伙从7楼坠下身亡。红星新闻记者从多方采访了解到,小伙来自云南,4月14日晚骑车时将一名老太婆撞伤,后在医院照顾老太婆第三天时,从住院大楼7楼坠亡。

5e985fd71c2fe_副本.jpg

↑小伙坠楼现场 视频截图(图据网友)

护工:小伙曾说家里穷,不需要护工

4月16日晚,在隆昌市人民医院第一住院大楼,7楼病房内的多名住院病人及家属证实,当天清晨五六点,在病房内照顾伤者的一名来自云南的约27岁小伙,从7楼楼梯口的窗户处坠楼身亡。据他们介绍,小伙是4月14日晚骑车将一名老太婆撞伤后,因没有多少钱,请不起护工,自行在医院照顾老太婆。

其中一名病人家属还称,16日清晨5时30分左右,她在楼梯口去收衣服时发现,有人站在窗户上。当她跑回病房叫人一同前去后,发现人已不见了。同行的人朝楼下发现,一名男子躺在楼底的地面上,疑似照顾老太婆的小伙。随后,她们找到护士后报了警。

有病人及家属称,4月15日晚,老太婆的女儿让小伙准备医药费。但有的人认为老太婆女儿的语气较重,有的则认为很正常。他们都称,小伙当时并未答话。

在医院的一名护工称,老太婆刚到医院时,她去问过是否需要护工,小伙说他家里穷,自己没有钱。因此,小伙自行照顾老太婆。她还说,4月15日晚,她在病房内听到老太婆女儿让小伙准备医药费,但没说准备多少,也没有逼小伙,小伙也不答话。

4月16日晚,红星新闻记者发现,小伙坠楼所在窗户设置了限位器,可打开的缝隙较小。有病人家属称,他们也不知道小伙是如何挤开的。

小伙骑车撞伤老人 在医院照顾第3天从住院大楼坠亡

↑据介绍,小伙是从这里坠下身亡

伤者:不知道小伙为何想不开

16日晚,被小伙撞伤的74岁老太婆王某称,她是隆昌市石燕桥镇人,4月14日天黑后,她在背着柴禾过马路时,被骑摩托车的小伙撞伤。随后,小伙报了警,并陪她一起到医院。小伙撞伤了她的左腿膝盖及臀部等,目前行动较困难,但从目前检查来看,暂未伤及骨头。

王某还说,小伙到医院后交了1000元医药费,但有护工问他是否请护工时,小伙称自己家里穷,没什么钱,所以由他自行照顾。在小伙出事前,小伙都陪在病房里照顾她,偶尔出一趟病房,她也不见小伙吃饭。

对于女儿找小伙准备医药费的事,王某说,女儿只是让他准备医药费,并没有逼他,也没有骂他。

王某还说,小伙是云南人,好像在重庆上班,撞伤她的当天是到隆昌耍。

小伙骑车撞伤老人 在医院照顾第3天从住院大楼坠亡

↑小伙留在医院的衣服

随后来到医院的王某女儿黄某说,15日下午,双方在派出所协商时,小伙称要去上班了,她想到医院已欠费2000多元,便提出让小伙准备1万元左右医药费,但小伙基本不说话。当晚在病房内,送饭的她再次提出让小伙准备点钱,但没提准备多少,小伙也不说话。“我没有逼他,也没有骂他。”她也不知道小伙为何想不开。

同病房的一名病人家属也称,他听到的情况和黄某所说的差不多。

目前,当地警方正在调查此事。

红星新闻记者 姚永忠

编辑 于曼歌

转自:https://news.163.com/20/0417/07/FAD9CG3V0001899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