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部孩子必看的励志电影,开学前收心,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

10部孩子必看的励志电影,开学前收心,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

疫情耽误了我们正常的生活,从学校课堂变成了网络课堂,在紧张的抓进度,温故知新的学习之余也要劳逸结合~今天给大家推荐十部励志电影,希望同学们能在电影中能得到思考,对自己的学习道路充满信心!

垫底辣妹

(ビリギャル)

高中女孩工藤沙耶加终日和小姐妹们吃喝玩乐,学习掉到了全年级倒数第一也毫不为意。温柔勤苦的妈妈为女儿的未来焦虑万分,因此将沙耶加送到了坪田所开办的补习班。

经过水平测试,沙耶加实际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水平,不过开朗自信的坪田不以为意,他以特有的方式打开女孩的心防,两人很快成为好朋友。在坪田的帮助下,沙耶加对学习的态度逐渐浓厚,后来更立下了考取庆应大学的宏愿。

电影改编自真实故事,主题不算新颖,一部差生的逆袭史,却打动人心,正如电影中所说“不管周围人怎么说你不行,充满自信地继续说出你的梦想的力量,不怕嘲讽和失败,勇于挑战梦想的力量,对我来说是多么耀眼”

10部孩子必看的励志电影,开学前收心,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

风雨哈佛路

(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

《风雨哈佛路》是一部催人警醒的励志电影。 影片介绍了一位生长在纽约的女孩丽兹经历人生的艰辛和辛酸,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走进了最高学府的经历。

丽兹出生在美国的贫民窟里,父母酗酒吸毒,母亲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贫穷的丽兹需要出去乞讨,流浪在城市的角落,生活的苦难似乎无穷无尽。

随着慢慢成长,丽兹知道,只有读书成才方能改变自身命运,走出泥潭般的现况。她从老师那里争取到一张试卷,漂亮的完成答卷,争取到了读书的机会。她千方百计申请哈佛的全额奖学金,面试时候连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然而,贫困并没有止住丽兹前进的决心,在她的人生里面,从不退缩的奋斗是永恒主题。

10部孩子必看的励志电影,开学前收心,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

追梦赤子心

(Rudy)

这是一部改编自丹尼尔· 鲁迪真人真事的励志电影,电影讲述了身材瘦小的鲁迪通过不懈努力,进入梦想中的圣母大学橄榄球队,并最终由替补变为正选队员的故事 。

《追梦赤子心》被认为是美国励志片的典范之作,赞扬了努力奋斗与信念坚定的美好品质。男主人公鲁迪传达了“只要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奋进精神,经过时间的见证,使这部电影的标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代名词,代表着那些战胜偏见、勇往直前的赤子之心。

10部孩子必看的励志电影,开学前收心,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

叫我第一名

(Front of the Class)

电影改编自根据布拉德•科恩的真实故事改编,是一部自传类励志电影,影片讲述了叙述患有妥瑞氏症的男孩努力达到成为老师的梦想,并且克服病症的故事。

布莱德患有先天性的妥瑞氏症,这种严重的痉挛疾病,导致他无法控制地扭动脖子和发出奇怪的声音。而这种怪异的行为,更是让他从小不被老师和同学理解。

大学毕业后,布莱德秉持着每个学生都值得被教导的愿望决定当老师,为了找到一个愿意接受自己的学校,他不抛弃梦想,不放弃信念,默默努力着。最后,经过了大约25所学校的面试后,终于梦想成真。

10部孩子必看的励志电影,开学前收心,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

那些最伟大的比赛

(The Greatest Game Ever Played)

故事发生在20世纪之初,高尔夫球还只是英国贵族和绅士们的游戏,底层人民没有资格染指其中,它无疑是身份和权力的象征。

少年弗朗西斯·奥密特出身平民家庭,读书之余他经常担任球童贴补家用。在这一过程中,对高尔夫球的热爱悄悄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他勤奋努力,且天资聪颖,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业余选手。

1913年,弗朗西斯有幸参加绅士云集的公开赛,他不仅有机会与自己的偶像哈里·瓦顿正面对决,还将成为改写高尔夫球史的重要人物……

10部孩子必看的励志电影,开学前收心,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

了不起的菲丽西

(Ballerina)

故事发生在风景优美而又浪漫的法国。菲丽西自幼失去了父母,住进了孤儿院。在那里,菲丽西邂逅了名为维克托的男孩,两人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内心里,菲丽西一直希望能够成为一名芭蕾舞者,但是她知道,如果一直待在孤儿院的高墙之内,她的愿望将永远无法实现。

维克托的脑袋里总是充斥着古灵精怪的奇思妙想,在他的帮助下,菲丽西找到了从孤儿院逃跑的方法,两人结伴相互扶持踏上了前往巴黎的旅途,并且在经历了千难万险之后顺利抵达目的地。到了巴黎后,菲丽西才发现,属于她的冒险才刚刚拉开序幕。

10部孩子必看的励志电影,开学前收心,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

决战冰河

(Iron Will)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雪地历险故事,时代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期间的1917年。

主人公威尔的父亲死于一次事故,留下威尔照看整个家。由于需要钱来上大学以及照料父亲在南达科他州的农场,威尔决定去温尼伯(加拿大城市)参加一次在圣保罗(美国明尼苏达州首府)举行的雪橇犬马拉松比赛。

在一个叫奈德的人的帮助下,少年威尔克服了生理和心理上的挑战。比赛中,凭着他的勇气在报纸媒体上开始出名。全长五百多英哩,威尔一路历经暴风雪和冰河的恶劣地形考验,终于还是到达目标。

10部孩子必看的励志电影,开学前收心,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

永不放弃

(Door to Door)

如果你是一个有脑瘫病史的人,如果你永远无法站直,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一只手只能永远地反背在身后,连打领带、系鞋带、扣袖口这样的事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行,如果你完全可以凭借救济金生活,你还会出去工作并且梦想着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吗? 

故事的主人公比尔就是这样一位残障人士,他患有先天性脑瘫,但比尔并不甘心成为一个失败者,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生命中获得成功。从1955年起,他开始尝试做上门推销员,起初他四处碰壁,并且经常遭到“正常人”的白眼。但是,他并不气馁,继续着自己的事业……

10部孩子必看的励志电影,开学前收心,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

舞动人生

(Billy Elliot)

比利的家人是英国的一个底层矿工。他们参加罢工,挣扎在贫困的生活中,并认为比利应该学些男人的拳术。比利本来每周都去一回拳击班,偶然的机会却让他走上了不一样的路途。

因为一个小意外,比利发现了潜意识中对芭蕾的热爱,而挑剔世故的芭蕾老师威尔金森无意中发现了比利极具芭蕾天赋。二人一拍即合,威尔金森甚至放弃她的一班女学生,把全部心思放在培养小比利上。可是比利的家庭全然不理解儿子为何爱上女生的玩意。比利在家庭的反对下,痛苦的抉择。

然而大好机会就在当前。万一考上伦敦的皇家芭蕾学校,比利的芭蕾梦想将得到一个广阔舞台。比利站在一个十字路口,选择着他的人生。

10部孩子必看的励志电影,开学前收心,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

听见天堂

(Rosso come il cielo)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往往他会为你打开另一扇。意大利男孩米克虽然出身在穷乡僻壤,但他从小就梦想成一流的电影大师,只因他是那么的热爱电影。

然而上帝跟他开了一个最残酷的玩笑,米克玩弄一支来复枪时不幸走火,从此他只能淹没在巨大的黑暗当中。这一度令米克感到沮丧万分,仿佛活着已没有了动力。

然而盲校的老师的一番话让米克豁然开朗,为什么音乐家在演奏时会闭上眼睛,因为那样音符会蜕变,变的更有力量。于是,米克选择了用耳朵代替眼睛,去记录他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时,我们才发现:原来,不仅可以看见天堂,还可以听见天堂。

10部孩子必看的励志电影,开学前收心,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boUIF0VXv7X6XghYsksH5A

疫情加速中美脱钩?

 

 

疫情加速中美脱钩?

 

作者:豆腐乳儿

来源:非凡油条(ID: ffyoutiao)

 

今年的巨大风险

 

 

假如没有疫情,今年一月份最大的新闻是什么?

 

应该就是中美双方签署贸易谈判第一阶段协议了。

 

1月初,美国智库欧亚集团预测2020年十大风险时,就把中美技术领域脱钩排到了第二位,认为其结果是可能会“成为永久性的,给全球商业带来深深的地缘政治寒意”。而排在第三位的,则是其他方面中美可能发生的摩擦。而这个榜单排名第一的是美国国内政治风险,显然也和中美脱钩相关。

 

也就是说,中美关系本就有可能成为今年最重要的国际风险——如果没有突如其来的疫情的话。

 

若是没有突如其来的疫情,2020年的中美贸易摩擦可能会像2019年一样,在漫长的谈判和时断时续的制裁措施中,中国作出部分让步,让特朗普能够得意洋洋宣布自己的伟大胜利,然后志得意满投入到总统竞选中去。

 

然而中美两国之间的互信被削弱,会酿成意料之外的后果。

 

比如之前我们在《中美之间令人难堪的友谊》里提到的,NBA一支球队的经理提条推文,就能让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出现挫折,让过去的一些友谊变得难堪。

 

疫情加速中美脱钩?

 

那件事在当时看是一次突如其来的冲击,影响还是很大的,以至于有些NBA自媒体人都在一边写评论一边悄悄做微商留后路。当然,事后来看,这更像一件小事,官方也采取了淡化的态度,后来NBA还能直播。

 

类似的事情还有可能在很多领域发生,作为一个足球迷,我当时就很担心欧洲五大联赛闹出类似的幺蛾子。不过官方态度后来都比较克制,某位土裔阿森纳球员的事情也只是轻轻揭过,没有闹出全民抵制英超的事情来。

 

但这件事也敲响了警钟:从官方到民间,中美两国的互信恶化的时候,任何事情都可能被拿出来做文章。如果真发生什么突发事件,想指望两国在态度上达成一致,甚至更进一步合作,可能就比较困难了。

 

没想到的是,大事真的发生了。

 

比起某个人的某条推文,病毒可是要厉害多了。人闯出的祸,可以淡化,可以妥协,实在不行翻脸不认人也没什么。病毒可不是这样,它不知疲倦,不分昼夜,没有失误,没有偏见;它听不懂人话,你讨饶也好,极限施压也罢,它是不会理会的,它只会接近最大可能在其生命周期里多感染人,会和你一战到底。自然界的能力真是比人类强大多了。

 

疫情爆发后,欧亚集团的预测要被打乱了,最大的风险来自于传染病,而至今也不知道这场全球蔓延的传染病会在什么时候结束。

 

但疫情的突然出现不代表原有的风险就消失了,只不过疫情成了最受关注的风险,并推动着其他风险的发展。

 

在全球治理失范,大国间关系又逐渐走向削弱互信的今天,疫情的暴发会加剧大国间互信的削弱,从官方到民间,这几个月这种事件是越来越多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疫情结束之后,中美之间的脱钩会加速。

 

中美科技脱钩

 

欧亚集团把中美科技脱钩排到第二,是有其道理的。在过去一年里,中国与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都存在科技脱钩的现象。

 

这其中为国内民众所熟知的,大概就是华为的遭遇。哪怕再不关心时事的中国人,都知道在这过去的一年里华为在欧美可是没少被折腾。

 

2018年以来,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将超过100个中国企业和机构加入出口管制的“实体清单”,其中既包括华为及其附属公司,也包括中国军工集团、科研院校和超算领域的知名企业。这些企业里,在中国民众中知名度最高、和普通人关系最大的就是华为了。

 

这就意味着华为无法从以前的很多美国有关的供应商处继续采购。甚至连谷歌也停止对华为提供GMS授权认证,华为只得另起炉灶搞HMS。

 

这种强制性禁令对华为的美国供应商们来说也是很吃亏的。任正非就在采访中提到了:

 

“向华为供货的上游芯片企业,想尽一切办法向华为供货,虽然不能排除在长期的合作中结下的友谊,也可能很简单,就是为了更好看的财务报表,更多的利润。”

 

也就是说,科技领域中美脱钩,对美国的经济利益也是有损的。

 

特朗普也承认封杀华为绝不仅仅是经济考量,虽然他是从贸易摩擦的角度看这个问题的:

 

“封杀华为会使贸易谈判变得更复杂,但美国不得不这么做,因为中国在靠其科技力量‘称霸世界’,如果我们现在不这么做,以后就没有机会做。”

 

还是那句话,你可以低估一个民选总统的科学素养甚至经济学素养,但绝不能低估其政治斗争能力。

 

特朗普的话意思很明确了,正因为他认为中国在靠其科技力量“称霸世界”,特朗普才会对华为极限施压。

 

而且针对的可不仅仅是华为。2019年8月7日,特朗普政府根据《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发布一项暂行规定,禁止美国联邦机构购买华为、中兴、海能达通信、海康威视和大华科技五家中国企业的通信和视频监控设备以及服务。

 

这一行为的深层含义,是美国情报机构认为,通信设备和监控设备可以收集和处理大量数据信息,一旦这些数据信息被传回中国,就可能对美国国家安全带来风险。

 

由此可见,美国所担心的,是中国在科技领域超越美国,不仅仅是带动中国的经济发展,还威胁到美国的地位和安全。

 

 

而且特朗普可能真的认为,关键的、涉及国家安全领域的技术和相关公司与其共享产业链、深度参与国际合作,不如尽量留在国内、美国优先。在此次疫情中这一点就体现出来了。比如特朗普就在疫情期间曾试图获得德国CureVac疫苗公司与一所公共基金资助的德国研究所共同研制的潜在新冠病毒疫苗的“专用权”。他还声称将启用《国防生产法》,强迫3M公司将其生产的医疗防护设备出售给美国政府,而不是出口到加拿大和拉丁美洲。

 

美国在疫情期间对德国和加拿大尚且如此,疫情结束之后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加速与中国的科技脱钩也就是很有可能的事了。

 

中美经济脱钩

 

欧亚集团将中美在科技领域之外的摩擦排在第三位,也是因为其他领域的脱钩其实是正在进行中的状态,尽管可能没有科技脱钩重要,但其实也很重要了——2019年中国对美国进出口下降10.7%。

 

如果没有疫情,今年对美国的进出口可能还是像2019年那样下降。对美国进出口的数额下降,背后是很多外贸从业者艰难寻求转型。

 

如今疫情爆发,外贸行业更是要欲哭无泪了。

 

最初,疫情在中国爆发,美国政府里那些主张对华强硬、坚决要和中国贸易摩擦的人趁此机会鼓吹让产业链离开中国,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就说:

 

“我认为,(疫情)会帮助加速就业岗位回归北美,部分将回归美国,可能也有一部分会转向墨西哥。”

 

这时候倒是没有觉得老墨是外人。

 

没想到三月开始,疫情在美国蔓延开来,中国境内疫情反倒慢慢平息。此时这些强硬派更是气急败坏,还是要求产业链迁回美国,像库德洛就说要补偿迁出中国的美国企业。

 

从经济学原理上说,全球化有利于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反倒是逆全球化会阻碍经济发展,提高生产成本并降低生产效率。

 

举个例子,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资本家,都会选择成本够低,市场够大的地方进行投资。比如马斯克就看中了中国的电动车市场和较低的生产成本,选择到上海投资建厂。而美国五大湖区的能源、土地、税负等成本低,靠近汽车厂等下游市场参与者,曹德旺就在美国俄亥俄州投资建玻璃厂。资本无国籍,往好的方向想,这将能为更多人提供价廉物美的货品,这可不是件坏事。

 

 

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可以帮助企业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以便规避风险。

 

比如苹果进入中国事件不短,已经是“模范外企”了,疫情影响下确实一度关闭了中国的线下零售店,国外零售店还能开业。随后中国疫情控制住,中国苹果零售店又重新开业,反倒是中国之外的零售店又因疫情影响关闭了。

 

还有个例子是双汇,这家起家于河南的企业,早已收购了美国著名猪肉加工商史密斯菲尔德。去年受非洲猪瘟影响,国内猪肉价格大涨,双汇得以从美国进口猪肉。今年受疫情影响史密斯菲尔德部分工厂停产,但双汇在国内的生产不受影响。

 

可见尽管遇到重大灾难,损失不可避免,但全球化布局能减少损失。

 

而且全球化对中美两国都是有好处的。对中国的好处显而易见,对美国也有相当大的好处。

 

2018年5月,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发布《美国对华出口贸易概况》报告,认为对华出口贸易对于美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在过去的十年中,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增长率达86%,而对其他地区的出口增长率仅为21%。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商品和服务贸易出口的第三大市场,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为美国提供了100 万个就业岗位。

 

美国的对华强硬派不可能看不到中美贸易的好处,包括特朗普在内的他们对中国科技方面实施限制,搞起贸易摩擦,总的来说是为了压制中国科技发展,并在经济领域压制中国实力,进而全方位压制中国崛起。

 

而从疫情期间美国的落井下石来看,中美经济脱钩加速是不可避免的。美国实力受疫情削弱越多,他们就越有可能着急压制中国。

 

疫情后的世界

 

疫情结束之后,脱钩加速,形势不容乐观。

 

经济方面,由于前几年就是慢慢脱钩的节奏,很多人已经感受到脱钩的恶劣后果了。对美国进出口下降,会使一部分产业萧条,一部分产业流失,消费成本也会因为加关税和生产效率降低而提高,还有像《中美之间令人难堪的友谊》里提到的部分文化产业会受到挫折。

 

而在科技领域,中国距离欧美顶尖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高科技转移。假如美国能够团结其它发达国家联手对中国科技脱钩,后果显然更加严重。

 

其实其他发达国家也感受到了中国崛起的威胁,在疫情爆发之前就有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举动。2019年3月,欧盟委员会发布《欧盟—中国:战略展望》报告,将中国视为5G等关键经济领域的“竞争对手”、政治领域的“全面对手”,日本也追随美国脚步抵制华为。

 

 

疫情之后,其他发达国家会追随美国一起对中国科技脱钩吗?是有可能的,目前发达国家主流舆论很不利于中国,尤其是共和党为了甩锅防疫失利,赢得大选,更是发出一份长达五十多页备忘录,要求在舆论上攻击中国。

 

唯一的利好是,特朗普的孤立主义不仅得罪了中国,也得罪了一干传统盟友,可能会让发达国家难以团结起来。但是今年是大选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大选变数很大。假如拜登能当选,说不定会走到过去民主党拉拢盟友,对抗中国的路上来。而这条路我们以前也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上见识过,如果读者朋友们想看这段就请点击右下角“在看”吧。

 

那我们该怎么办?

 

全球化中国可是反不起的,我们只能继续扩大开放,就像之前在《最安全的国际交流》里提到的那样,展示中国作为投资地的诚意,多拉住一个外资企业是一个,多团结一个国家是一个,尽量分化发达国家,起码科技交流要尽量保持。

 

另外,疫情也不知道何时能结束,如果疫情反复,旷日持久,那将更加深刻地改变人类历史,或许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全球化都是小事了。哪怕疫情持续没有那么久,它也已经并正在不断影响美国政治,尤其是影响11月的美国大选。

 

假如疫情的影响再大一些,说不定欧亚集团提到的美国国内政治风险就会被引爆,其风险外溢到全球则是另一种巨大风险,那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总之,静观其变,好好修炼内功,苦日子还在后面,无论是后面有加速脱钩,还是更多不可测的风险。

 

参考文献

苏楠.“科技脱钩”评论与思考[J].科技中国,2020(03):42-45.

李巍,张玉环.从应对贸易摩擦到预防经济脱钩:2019年中国经济外交形势分析[J].战略决策研究,2020,11(02):3-30+101.

李峥.美国推动中美科技“脱钩”的深层动因及长期趋势[J].现代国际关系,2020(01):33-40+32+60.

傅梦孜,付宇.对当前中美“脱钩论”的观察与思考[J/OL].人民论坛·学术前沿:1-9[2020-04-29].

李峥.美国推动中美科技“脱钩”的深层动因及长期趋势[J].现代国际关系,2020(01):33-40+32+60.

人民周刊 疫情之下,中美关系会“脱钩”吗 http://paper.people.com.cn/rmzk/html/2020-03/13/content_1978310.htm

欧亚集团展望2020年十大风险:伊朗危机只排第八名_财经_腾讯网 https://finance.qq.com/a/20200107/004498.htm

美国想“买断”德企疫苗?欧盟介入|欧盟_新浪财经_新浪网 http://finance.sina.com.cn/wm/2020-03-17/doc-iimxyqwa1228147.shtml

评论:禁止3M出口防护口罩带不来美国想要的东西-中新网 http://www.chinanews.com/sh/2020/04-05/9148006.shtml

海关总署:2019年中国对美国进出口下降10.7%_新浪财经_新浪网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gncj/2020-01-14/doc-iihnzhha2317762.shtml

美共和党备忘录曝“甩锅中国”三路线_联合早报 http://www.uzaobao.com/world/20200427/70453.html

疫情下看企业丨 史密斯菲尔德工厂“无限期关闭”,多家肉类生产厂暂停营运,美国猪肉供应陷入危机?|美国猪肉_新浪财经_新浪网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0-04-14/doc-iirczymi6228867.shtml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_FvSPWpU_X8383h-cdwxqA

连锁餐厅,成功毁掉了中国地方菜

连锁餐厅,成功毁掉了中国地方菜

作者| 黄加宝

来源| 九行公众号(ID:jiuxing_neweekly)

 

作为一个懂吃的老饕,是绝对不会去连锁餐厅的。

 

这并非因为连锁餐厅有什么不好,相反,连锁餐厅方便、快捷、实惠,但总觉得缺了点啥。

 

最近,海底捞和西贝一波“涨价-道歉-恢复原价”的操作,让疫情之下的连锁餐饮重回我们的视野。

 

连锁餐厅,成功毁掉了中国地方菜

△海底捞道歉 / 微博

 

据《中国经营报》发起的调查显示,对于海底捞的涨价,31%的消费者表示“不能接受”,39%的消费者表示“不去消费”。

 

还有不少网友表示,涨价是一方面,量少得可怜才是重点。

 

但老艺术家发现,似乎没人会选“不好吃”这个选项。

 

一直以来,“连锁餐厅不好吃”已经是我们的共识,顾客为此买单的是服务,是品牌,甚至已经形成习惯了,觉得并无不妥。

 

但是,我们是否少了一份警惕?

 

一份对连锁餐厅正在侵占地方味蕾的警惕。

 

01

中国八大菜系

连锁餐厅一套公式就消解了

 

回想一下,你最近一次去连锁餐厅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有品牌背书,相信更干净卫生;还是因为它是网红打卡地,要点上一份菜拍照发去朋友圈;要不就是懒得选择,只想快速解决吃饭问题……

 

但无论何种原因,绝对不是因为好吃。

 

若有朋友来到你所在的城市,也绝对不会推荐连锁餐厅,因为全国连锁,实在代表不了地方风味。

 

 

老艺术家觉得连锁餐厅别扭的地方在于:

 

中国有八大菜系和无数地方菜系,鲁菜的荡气回肠,川菜的变化多端,湘菜的浓烈,粤菜的清奇,苏浙菜的软糯,江南菜的绕指柔,无一不经过千年的水土滋养和历史沉淀……

 

但连锁餐厅,用一套标准化的公式就消解得一干二净。

 

在连锁餐厅之下,川菜成了火锅,粤菜就是茶餐厅,闽菜避不过是海鲜楼,只会令全国食客对这个地方的刻板印象更上一层楼。

 

连锁餐厅,成功毁掉了中国地方菜

△有了物产,才有菜系 / 《风味人间》

 

连锁餐厅扩张的脚步,已经把风土和美食的关系彻底地割裂开来了。

 

怎样才能消灭一个菜系?开连锁餐厅就够了。

 

鲁菜源自黄河,在母亲河的浑厚咆哮下,诞生了锅烧肘子、九转大肠、糖醋黄河鲤鱼这些硬核名菜,素以“宫廷菜”著称,位居八大菜系之首,连过去北京著名的饭庄,掌柜伙计十有八九是山东人;

 

可如今,虽然连锁模式令2018年山东餐饮产值首超广东,成为美食大省,但也不过只剩一道黄焖鸡流传于江湖。

 

连锁餐厅,成功毁掉了中国地方菜连锁餐厅,成功毁掉了中国地方菜

△奔腾的母亲河为山东人带来糖醋黄河鲤鱼 

 

川菜发源于盆地,潮湿多雾,唯有以辣驱寒。但辣并非川菜的全部,咸甜麻辣鲜等23种皆是川味,上河帮就曾以一道鸡汤煨制的“开水白菜”登上国宴;

 

但现在,我们对川菜的记忆,除了火锅,还是火锅。

 

连锁餐厅,成功毁掉了中国地方菜连锁餐厅,成功毁掉了中国地方菜

△川菜“开水白菜”曾登上国宴

 

粤菜源自南越之地,又最早通商,除了广府客家潮汕三地,还吸纳了不少西餐风格,但由于气候潮湿多变,食物不宜保存,又发展出“鲜”“追求本味”“看重时令”的特点;

 

“秋风起,吃腊味”“北风起,菜心甜”“笋分四时”,吃鱼有“春鳊,秋鲤,夏三黎”等说法,但现在这一切不是被浓缩进茶楼就是茶餐厅。

 

连锁餐厅,成功毁掉了中国地方菜

连锁餐厅,成功毁掉了中国地方菜

△粤菜非常看重时令

 

当千年沉淀的饮食文化,被生硬地塞进一套标准化的公式,我们不难想象后果:美食被僵化定型、顺带着风土人情的消失。

 

不过短短数十年,我们就连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徽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都忘得差不多,取而代之的是奶茶、日韩料、火锅、自助餐和烧烤……

 

这一切,不过是因为号称打破地域壁垒的连锁餐厅。更难过的是,我们对此毫无知觉。

 

 

在连锁店里,一切皆有公式可寻:

 

食材运输有固定的供应链,从采购、仓储、配送、出品、服务,都有一整套标准化的流程,精准得分毫不差。方便是方便了,但这样做出来的食物却少了点人味。

 

当你走进一间连锁餐厅,不亚于进入一条令人叹为观止的流水生产线:大家排队、点餐、出菜、吃完,结账,所有人不过是流水线上一员。

 

匆匆而过,匆匆而吃。

 

在连锁餐厅的熙攘中,有人吃的是服务,有人吃的是上菜速度,有人吃的是才艺表演,但唯独没有吃到的,是味道本身。

 

02

连锁餐厅

是如何消解我们味蕾记忆的

 

连锁餐厅的版图铺得越来越大。

 

据《餐饮产业蓝皮书: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2019)》和 CEIC显示,2018年中国餐饮业收入达4.27万亿元,仅此于美国,而连锁餐厅市场收入8331亿,占整体的19.5%。

 

在2018年,连锁餐饮业里的快餐门店已达17172000个。

 

连锁餐厅,成功毁掉了中国地方菜

△2018年,中国连锁餐饮业的快餐门店已达1000多万。据统计,95%以上的企业都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来获取规模效益和品牌影响力。/ CEIC

 

这时,距第一家肯德基开业不过33年,距第一家麦当劳开业不过30年。

 

中国连锁餐厅的起源,的确来自于洋快餐。

 

80年代,随着个体经济的发展,人们“钱袋子”日益鼓胀起来,兴起洋快餐风潮,当第一家肯德基在北京前门开业,门庭若市,终于不用再“隔着窗纱看晓雾”。

 

连锁餐厅,成功毁掉了中国地方菜

△中国第一家肯德基开业盛况。/ bilibili

 

虽然这一模式足比美国晚了大半个世纪,但追赶上,不过短短数十年,这种速度背后,牺牲的代价就是国人的味蕾。

 

连锁,意味着标准化,规模化,一切皆可复制粘贴。

 

为追求这个目标,过去费时费力、繁杂多样的烹饪技法必须摒弃,于是,葱烧海参变成了黄焖鸡、九转大肠变成了排骨饭,川菜花费3个小时以上的牛佛烘肘变成了一涮即食的麻辣火锅。

 

在连锁餐厅的眼里,涮、爆炒、烤才是最快的吃法,至少古人留下来那些炖、焖、蒸、煨 、焐 、醉、扣、糟,可免则免。

 

连锁餐厅,成功毁掉了中国地方菜

△花费3小时的川菜牛佛烘肘被连锁餐厅摒弃。

 

更要命的是,连锁餐厅就连味蕾也要做到全国统一,因为这样才能跟上全国扩张的脚步。

 

看上去,很难,是吧。

 

《清稗类钞》有言:

 

“北 人嗜葱蒜,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即以浙江言之,宁波嗜腥味,皆海鲜。绍兴嗜有恶臭之物,必俟其霉烂发酵而后食也。”

 

各地各人的味蕾不尽相同,但连锁餐厅偏要反其道而行,把所有人的口味糅合在一起。既然地方菜的菜肴有取舍,也不差在地方菜的味蕾上作为妥协和改变。

 

连锁餐厅,成功毁掉了中国地方菜

 

于是,主打杭帮菜的外婆×,说是本土风味,但端上来客人面前的不过是混来混去之后融合菜;

 

而主打西北菜风味的西贝×面村,看似硬核得有模有样,但这冷门菜系要走向全国,也避不过要改成融合菜的命运。

 

反正,若你要吃正宗菜,那对不起请出门右拐。

 

连锁餐厅,成功毁掉了中国地方菜

 

而且,更令人担忧的是,规模越来越大的连锁餐厅已经在侵占地方市井风味的生存空间。

 

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成都,密密麻麻地遍布着15万家餐厅,从被网红的那一刻开始,大批的连锁餐厅开始诞生,在激烈的竞争和城市规划之下,苍蝇馆子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得越来越少。

 

当你问街上的年轻人,成都的美食是什么?他可以侃侃而谈讲出一大堆:串串、麻辣火锅、牛蛙干锅、小龙虾……

 

 

至于香口的干煸鳝片、甜酸微辣的东坡墨鱼、鲜甜的清蒸江团,谁还记得?

 

我们不否认连锁餐厅对地方美味推广的功劳,但味蕾也确实因此被定型和限制。

 

美食家石光华在评价这一现象曾说:“四川人的味蕾现在已经被伤的退化了,结果就是我们越吃越辣。”

 

03

国人的味蕾

永远藏在市井里

 

要认识一座城市,往往从味蕾开始。

 

味蕾的背后,是风土,也是人情,但城市味蕾的消失,甚至已经有些让我们模糊了对这座城市的认识。

 

连锁餐厅占据味蕾,这和城市的发展速度、人群年龄结构都密不可分。

 

连锁餐厅,成功毁掉了中国地方菜

 

网红店总是能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轻易落脚。

 

据2017年《全球购物中心发展报告》显示,深圳在建购物中心以458万平方米的数量,位列全球第一位,在购物中心之下,挤满了无数“春风吹又生”的网红店。

 

 

2018年,深圳更和上海在争夺“网红输出地”的江湖大佬地位。

 

这并不让人意外,深圳素以“年轻”著称,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龄不过32.5岁,年轻人群占比更是达到62.9%,领先于其余三地。

 

连锁餐厅,成功毁掉了中国地方菜

△北上广深四地的年轻人占比 / Dataway

 

在北上广深打拼的年轻人居多,在年轻人占据的土地上,传统的菜系和手艺似乎显得有点不合时宜。

 

再加上,城市规划的发展和卫生整改,上海、北京、广州的路边摊、夜宵档、小吃店已经藏得越来越深,也越来越少,深圳更是连诞生的土壤都不甚多见。

 

 

地方风味只好退而求其次,在更偏僻之地求得一片生存空间。

 

广东顺德,这里号称“没有一家连锁餐厅,因为连锁餐厅在这里活不下去”。

 

顺德人最重视食材的新鲜,他们还保留着“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生活习惯,而经连锁餐厅中央厨房处理后的食材后再运往全国,已经让食材失去了“鲜”,再也没有了灵魂。

 

连锁餐厅,成功毁掉了中国地方菜

 

《寻味顺德》纪录片开篇的第一集,就是讲述广东顺德当地人的传统龙船饭。

 

端午节,数十条龙船从各村驶出,几位赤膊大叔和卷起衣袖的农妇在河道旁准备村里2000多人龙船饭,日落入座,人声鼎沸,吃的就是一方风土人情。

 

连锁餐厅,成功毁掉了中国地方菜

 

在这里,永远都是老饕寻味,而不是味寻食客。

 

但是,我们更应思考的,在连锁餐厅发展的同时,是不是要在城市发展里为记忆中的味蕾保留着一个角落。

 

这并不矛盾,城市和美食,该是相辅相成的。

 

香港,受西方饮食文化冲击一百多年,但依旧保持着浓烈的本土味。无论购物商场里的连锁餐厅开得有多少,主流美食还是那些在车水马龙、霓虹灯掩盖下的街头大排档、酒楼食肆和老冰室。

 

连锁餐厅,成功毁掉了中国地方菜

 

他们在努力平衡城市发展和街边摊档的关系。

 

2009年,香港公布「大排檔保育方案」,放宽大排档牌照申请条件,2012年更签发新的流动摊贩牌照,以免街头小店的消失。

 

只要鱼蛋、车仔面和菠萝油还在,香港的草根文化就有一席之地。

 

连锁餐厅,成功毁掉了中国地方菜

 

“小吃天堂”台湾,有摊贩共计30.7万摊(2018年8月数据)。

 

台湾夜市尤负盛名,人们习惯下班后,滋滋悠悠地在回家路上来一份手抓饼、章鱼丸子、青蛙撞奶等等。

 

连锁餐厅,成功毁掉了中国地方菜

 

台湾对申领小贩牌照的要求很高,但至少养活了100万人。越来越多大专毕业生近年以摊贩作为职业,比例由2008年的7.2%上升至2013年的11.6%。

 

而且,他们会对无固定营业地点的流动摊贩,如夜市摊贩、路上咸酥鸡推车、骑楼摆摊、快餐车等等,每5年进行一次调查,确保占道、卫生等问题。

 

连锁餐厅,成功毁掉了中国地方菜

 

在东京,有近30万间餐馆,但在万国融合之下,又很好地保留了自己的独立性,他们崇尚“匠人精神”,目前居住大概1万名职业匠人。

 

不管城市的节奏有多快,美食总可以让他们慢下来,一道简单的烤鳗鱼可以传12代匠人,手持铁签似针灸师运针,顺着鳗鱼肉纹路穿梭,将鳗鱼美味引向新的境界。

 

他们对完美的追寻,更是丰富和鲜活了东京这座城市。

 

连锁餐厅,成功毁掉了中国地方菜

△世界美食天堂,东京

 

当一座城市失去了自己的味蕾,她失去的不止是味道而已。

 

在地域和美食结合的背后,藏着有太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风俗、水土、文化和人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珍视的城市内核。

 

哪怕连锁餐厅的已经发展势不可挡,我们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些东西,连同城市味蕾一同消失掉。

 

本文经“九行”授权发布

九行 |《新周刊》旗下的新锐旅游平台

 

猛戳二维码,老艺术家带你喳火箭云旅行

 

连锁餐厅,成功毁掉了中国地方菜

头图| Ritomm

排版| Seagull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OZei_tUiAyzmJZP1xFXKqA

楼市快没刚需了

最近一些数据和现象的传递给我的感触还蛮大的

 

比如最近刷爆全屏的《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这份报告其实有点刺痛我,因为我特么又被平均了

 

楼市快没刚需了

结合了三四月份上海市场的一些现象之后,抽丝剥茧之下,更现实的一面就是:

 

上海的楼市,刚需正在消失

 

 

01

首先,我们先看报告中的一组数据:

 

在报告中,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住房拥有率为96%,户均总资产为317.9万,北京、上海、江苏排名前3,均超过了500万

 

楼市快没刚需了

而其中户均总套数为1.5套,可以断定的是,中国城镇居民是不缺房子的,我们差不多已经完成了人人有住房的需求

这个数据,在北京上海两个城市可能数据略低一些

 

北京、上海的户均套数虽然低于1.5,但也在0.96和1.06这样的水平

 

楼市快没刚需了

参照全国户均总套数1.5套相比,北京上海隐含户均套数依然不足,还是需要大幅度增加供给,这两个城市的需求仍然是在的

 

但是报告中又给到了另一个很值得思考的数据:城镇居民家庭资产以实物资产为主,住房又是实物资产的重要构成

 

在全国,住房占据家庭总资产的59.1%。这个数据占比是非常大的,远高于全球的不动产占比水平

 

楼市快没刚需了

而中国的可支配收入在全球较发达国家相比占比相对偏低

 

因为过去的十几年,全国各个城市都多多少少经历过涨幅之后,房价的上涨带来的资产膨胀压低了中国家庭的真实资产负债率,家庭额实际购买力已经略有透支

 

这句话怎么理解?

 

就是说,大家对新的购买力是不够的,中国城镇家庭通过新增储蓄再次买房的能力基本已经透支,接下来只能依靠置换来购入新的房产,就是卖掉再买入

 

 

02

这也就回到了我们今年三四月份楼市一些很妖魔化的现象

 

你会发现,今年楼市的热,与刚需无关,认筹比高的,大部分都是豪宅

 

我先放一张我们做的上半年已经开盘的项目,大家可以先看下这些项目的单价以及认筹比的情况

 

楼市快没刚需了

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标红的部分是认筹比超过100%楼盘,除了绿城上海诚园,以及万科天空之城大华公园城市之外,其他的高认筹比楼盘中,没有单价低于8万的

 

其中,有几个盘是前段时间一直刷爆朋友圈的高认筹比项目:

 

一个是东方惠礼,单价9.2万,认筹比高达555.7%

 

还有被称为碧云板块最后一个新盘的碧云尊邸,单价在11.2万,认筹比280%。这两个项目开盘后全部售罄

 

其中碧云尊邸,最低的一套价格也在2700万起,最高的别墅超过1亿,即便如此的价格,仍然出现了三比一的哄抢局面

 

还有静安府西区,单价在8.5万,认筹231%,开盘推出了169套房源,最后仅剩5套一楼房源

 

中海汇德里,虽然还没有开盘,但是单价10.2万,仍然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认筹比高达311%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市场的热,都是中高端楼盘在热,那些低总价的刚需盘,认筹都非常的理智,甚至惨淡

 

还有两个盘,单价在5万多,一个是大华公园城市,认筹比114,开盘当天日光,而且看了下整个户型的构成,从98~155平,妥妥的也是区域改善盘

 

万科天空之城,认筹比差不多也是114%,开盘当天去化九成,整个户型的结构110~160,差不多也是以刚改为主

 

楼市快没刚需了

认筹比超过100%,唯一的一个刚需盘,绿城上海诚园,认筹比在145.5%,开盘后并未公布去化率

 

而其他的一些刚需盘,认筹比都不是非常理想,甚至在开盘后的去化也非常的一般

 

 

03

不仅如此,市场上对于刚需以及上车盘的定义已经发生改变

 

比如说,在十年前,我们经常听到说刚需上车盘,比如在嘉定或者某个新崛起的郊区板块,200万低总价就可以买到两房甚至三房

 

但是在今年,同样是上车盘,都出现在了内环

 

上面我们提到的认筹比爆高的东方惠礼,之所以被人哄抢,最大的原因是推出46平的一房,总价在420万左右

 

所以大家都觉得,哇,420万可以抢占前滩啊,太划算了

 

420万买一房的刚需,之前你们见过吗?这都是手上不止一套房子的假刚需呀!真的刚需,420万,买郊区的三房,不香吗?

 

还有中海汇德里,83平,做到了三房两厅两卫,总价在800万左右

 

这个面积做到这样的户型,我相信,整个区域内的二手房业主内心都在颤抖,不管单价是不是比二手房高,但是相对于区域其他的三房来说,特别是老破大的三房来说,中海汇德里总价一定是低的

 

这还没完,还有徐汇滨江的尚海湾豪庭,也推出了62平左右的一房,总价不到600万,你可以坐拥江景

 

在今年扎堆上市的豪宅中,特别是内环的盘,一个共性就是,户型面积开始越来越小,上车的门槛越来越低

 

而更深层次的现象就是,现在,买房的客户,都是置换客,买的不是空间置换,而是资源、地段的改善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盘整手中的资产,抛掉一些不好的房子,整合之后,购入稀缺资源

 

对于他们而言,对曾经的核心稀缺地段动辄几百平,上千万几千万的豪宅相比,现在的豪宅在扩招,不到一千万的价格,你就可以上车

 

这对于很多手上有资产的客户而言,吸引力是致命的

 

而这些项目路哄抢的原因,也再一次证明了,市场上的客户,全都是有房的客户,不是从无到有的刚需

 

甚至连一对一的改善都很少

 

所以,市场上的客户不同了,曾经是从0到1的刚需,上车盘在郊区。现在是是改善为主的刚需,手中不止两套房,卖掉老破小,或者地段没那么好的房子,置换到核心地段去

 

这时候,内环低总价的房子,就成了他们上车盘

 

哎,搞了半天,都是上车盘,大家上的不是同一趟车,刚需的定位不同,上车盘的客户也不同

 

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的市场上的购买力都来自置换,外来进场客户原来越少,内场也是在做新一轮的资产盘整

 

 

04

今年上海豪宅被哄抢,还有外力的推动

 

今年对于上海而言,是比较特殊的一年,因为上海主城区有大片的旧改动作,也是过去几年中上海旧改规模最大的一次

 

主要的范围在黄埔区、静安区、虹口区等主城区位置,其中旧改的地块,也都围绕内环、内中环等中心区域

 

大概有2.8万户的旧改拆迁土著入市

 

这些旧改安置的土著,有一部分在1月份的时候就已经拿到了安置费,手握大量现金,形成了强大的购买力。自然不会错过内环的这些新房资源

 

我们在之前总价五千万的刚需,凶猛的上海土著一文中也有提到过,因为上海土著对上海楼市的知根知底,所以在换房也好,重新置换也好,他们更了解,板块,特别是核心板块的资源,才是稀缺资源

 

所以在市场上,这批人,基本上不太会去到外围的板块买房

 

这也是今年市场上我们觉得妖魔化的根本原因,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有钱人,就是那些豪宅,除了一些外围置换客想要进入之外,更多的是土著在托底

 

 

05

不仅新房如此,二手房现在卖的好的,也都是中高端房源

 

这个消息是我在与家门口中介闲聊之际,中介对于年后二手的市场的总结

 

中介告诉我,他最近很羡慕某几个中高端楼盘扎堆的门店,因为这些门店年后成交都很不错

 

而他们所在的门店,守着两三个次新楼盘,最热门的小区因为没有新房源出售,所以即便有客户想买,也没有房源出来

 

而其他的几个小区,因为不够好,总价又高,客户都挑挑拣拣去其他版块了

 

在他看来,版块内老破小,在年后几乎已经无人问津了,即便曾经还会有人为了学区,买一个一居室挂靠户口,今年也没有了

 

客户都更愿意买品质好的次新房,而版块内品质最好的次新房源又不多

 

即便如此,整个四月份,门店成交了十几套,也都集中在中高端改善客户上,小面积低总价的老破小,年后没有成交一套

 

就算是地铁边上的老破小学区房,也无人问津,十分尴尬

 

中介盘点了下手上的房源说,其实在年后,很多次新楼盘都涨价了,而房东但凡诚意出售,愿意给到一点让利空间,房子就会很快卖掉,买家基本上也都是刚改为主,希望改善居住环境

 

 

06

整个年后,可能刚刚复工的那段时间,刚需的成交昙花一现的火爆一阵子之后,整个市场都变成了豪宅的天下

 

我们所说的年后市场的回暖,可能是春节以及春节之后压抑的需求得以释放

 

那么在三四月份持续火爆的现象,全部都来自于置换客

 

整个市场的保有量足够了,但是好房子比例依然不够,所以市场上位置、产品都不错的客户,不管价格如何,都不缺客户

 

特别是核心区域板块,新房供应紧缺的板块,一旦有新盘入市,购买力大多来自区域置换客

 

曾经,我们说刚需盘日光,豪宅都是慢慢买的,到如今,豪宅日光,刚需慢慢买

 

其最本质核心的问题就在于,市场的客户,发生的颠覆性的变化

 

上海纯正的刚需,正在慢慢消失

以上为正文,来自咸鱼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q4GKYvZRS-TwbMgeuWlZw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未来无论是持有优质的房产还是股市,应该会有更高的回报,新的一轮资产泡沫或正在酝酿。

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ID:jiangchao8848)

作者:姜超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2020年才过去不到1/3,给人的感觉却好像已经过去了好几个世纪。

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我们见证了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大流行,上一次能够与之比拟的还是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

在3月份,我们见证了美股的四次熔断,而历史上美股一共也只发生过5次熔断,上一次发生美股熔断还是在1997年。

在过去的一周,我们又见证了负油价,WTI5月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跌至-40美元/桶,最终收盘于-37.63美元/桶,这也是原油期货交易史上首次出现负油价。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我们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结束,但是值得思考的是,当前我们是不是又在见证某些新的历史的诞生?

01

抗疫后遗症,全球大放水

疫情冲击巨大。

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根据IMF的最新预测,2020年的全球经济或会萎缩3%以上,其中发达国家将普遍出现负增长,而中国和印度也仅是勉强维持正增长。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经济的大幅下滑,同时也意味着破产和失业压力激增。仅在美国,过去1个月初次申请失业金的人数已经超过2000万,而4月美国Markit制造业和服务业PMI都降至历史新低,意味着企业大面积停工。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而疫情带来的还不止是经济危机,更令人担心的是金融危机。

在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并没有改变宽松的货币政策,结果就是刺激大家继续举债,使得全球整体债务率又进一步创出了新高。而疫情导致了多国经济停摆,资产价值大幅缩水,这时如果遇到大量债务到期,就可能会发生偿债困难而引发债务危机。而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金融危机都是债务危机,例如亚洲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分别是部分亚洲国家、美国居民和欧洲政府举债过度所引发的危机。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以美国为例,从2月下旬开始,美国的企业债大幅下跌。原因是在长期宽松的货币环境下,很多企业举借低息债务,例如去回购股票或者发展页岩油,使得美国企业部门债务率创出了历史新高,仅美国企业债市场的规模就达到了10万亿美元。而股市和油价的暴跌,叠加经济的冰封,令市场担心部分美国企业会发生偿债困难进而引发债务危机。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政府举债,央行印钞。

如何帮助这些陷入困境的居民和企业,避免债务危机?只能靠政府举债和央行印钞。

在美国,已经出台了3轮财政刺激政策,合计的刺激规模超过2.1万亿美元,而第四轮4840亿美元财政刺激即将推出,前4轮财政刺激总额将达到2.6万亿美元,占到美国19年GDP的12%。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如何来为这2.6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买单?美国政府也揭不开锅,因而只能靠美联储印钞来发钱。在3月份,美联储宣布了不限量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按照法律美联储只能购买国债和政府机构债,但美联储很快就发明了绕道的方式,开始大量购买风险资产,甚至包括垃圾级的企业债。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在过去的1个多月内,美联储的总资产增加了2万多亿美元,比去年末增长了超50%,其中大部分是国债,但也有很多是风险资产。

在日本,其政府推出了108万亿日元的刺激计划,相当于日本19年GDP的20%。如何来为这108万亿日元融资?也只能是靠日本央行。在过去的23年,日本一共发行了750万亿日元的国债,相当于日本当前GDP的1.4倍,其中的绝大部分都被日本央行买走了,这次应该也不会例外。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在欧元区,同样遭遇了疫情的重创。而且欧元区早已债台高筑,其政府和企业部门债务率都超过100%。为了避免欧债危机重演,欧元区只能默许各国政府突破财政赤字率上限,大量增发国债,以维持经济运行和债务的滚动,而这些新发的国债,最后也只能靠欧央行买单。截止4月17日,欧央行今年以来已经新购了6000亿欧元的资产,相当于欧元区去年GDP的5%。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从道义上来说,为了拯救生命,帮助居民和企业免受疫情之苦,这些巨额的财政和货币刺激都有无比的正当性。

02

经济危机与资产泡沫

然而从逻辑上说,疫情导致的经济下滑是必然的,这意味着经济对货币的需求是下降的,如果这个时候投放天量的货币,理论上来说货币对经济而言就是过剩的,这些多余的货币如果进入不了实体经济,最终就可能会形成新的一轮资产泡沫。

我们发现,美国经济在过去的20多年,一直处于危机与泡沫的循环当中,每一个泡沫最终都会引发危机;而为了拯救危机,必然会大幅放水,这就会催生出新的资产泡沫。

拯救危机,必然放水。

今年3月2日,美联储宣布紧急降息50bp,随后掀起了新一轮货币宽松的狂潮。由于这一次降息在美联储原定的议息议程之外,可以看做是美联储为了应对疫情危机而采取的临时紧急降息。

而回顾过去的20多年,美联储曾经有过6次类似的紧急降息政策,分别发生在1998年、2001年和2008年,其背景都是为了应对当时的潜在危机。

第一次是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主权债务危机。在1998年9月-11月,美联储宣布三次降息各25bp,将基准利率从5.5%降至4.75%,其中10月15日是非常规的临时降息。

第二次是为了应对科网股泡沫破灭和911恐怖袭击。在2001年的1月、4月和9月,美联储三次宣布紧急降息,每次降息幅度都是50bp。

第三次是为了应对地产泡沫破灭。在2008年1月和10月,美联储两次宣布紧急降息,其中1月将利率下调75bp,10月将利率下调50bp。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宽松不停,泡沫又起。

而从事后来看,美国为了应对危机而进行的三次货币放水,最后又酿成了三轮新的资产泡沫。

1998年宽松,催生科网股泡沫。在1998年9月份美联储降息之前,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已经从7月最高的2028点回调,而在当年10月美联储宣布紧急降息之后,纳斯达克指数开始大幅回升,此后一直上涨到2000年3月,最高曾超过5000点,从而催生了巨大的科网股泡沫。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2001年宽松,催生地产泡沫。在2001年一年之内,美联储就将基准利率从6.5%降至1.75%,并且在2002年进一步降至1.25%,在2003年降至1%,此后的加息也非常缓慢,直到2005年初基准利率依然维持在2%左右,长期宽松的货币环境最终催生了巨大的地产泡沫。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2008年宽松,催生股市泡沫。在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联储在1年之内将基准利率从4.25%降至零,此后又维持了零利率长达7年之久,直到2015年末才开始小幅加息。而且在2018年末利率触及2.25%-2.5%之后就暂停加息,堪称史上最弱的加息周期,而且在2019年又开始再度降息。在长期宽松的货币环境之下,美国标普500指数从09年最低的667点上涨到2020年2月最高的3393点,最高涨幅超过400%。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2000年,罗伯特.席勒教授出版了《非理性繁荣》一书,里面描绘了美国股市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的繁荣现象,并且预言了由此可能产生脱离实际的市场泡沫,而种种情形在之后数月的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显示的淋漓尽致。

他在书中给出了一个著名的指标:CAPE,也就是经周期调整后的市盈率,又称为席勒市盈率,以此来观察股市的估值是否合理。而在过去的100多年,美国标普500指数的平均CAPE大约为16倍左右,但是在2000年初,最高曾经超过44倍,随后科网股泡沫破灭。而在2020年2月份,这一指标又再度回到了32倍,随后美股在一个月时间内暴跌1/3,一周之内发生了4次熔断。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那么问题来了,这一次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出台了史无前例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是否会在未来再次催生新的资产泡沫?

03

美国:金融地产泡沫交替

回顾美国过去的50年,我们发现其资产泡沫在房市和股市中交替出现,平均10年左右是一个周期,如果前一个周期中是地产泡沫主导,那么后一个周期中大概率是股市泡沫主导,反之亦然。

我们以美国的Case-Shiller房价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分别代表房市和股市的表现,并且分别取对数以消除数量级的影响,以方便我们的观察和分析,同一对数曲线上两点之差可以看做是期间的增长率。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19691979年,美国呈现房牛股平。在这十年间,美国的房价年均涨幅为8.3%,股价年均涨幅为1.6%,房市持续大涨,而股市长期横盘。

19791989年,美国呈现房股双牛。在这十年间,美国的房价年均涨幅为6.5%,股价年均涨幅为12.6%,股市大幅领涨,但房市并未下跌,这也是唯一的一次资产泡沫没有明显交替的周期。

19891999年,美国呈现房平股牛。在这十年间,美国的房价年均涨幅为2.8%,股价年均涨幅为15.3%,股市继续大幅领涨,而房市涨幅大幅回落。这意味着美国的资产泡沫正式出现了交替,从此前的地产牛市主导,转为股票牛市主导。

1999年到2007年,美国呈现房牛股平。在这8年间,美国的房价年均涨幅为7.2%,而股价年均涨幅为零,美国的资产泡沫再次交替为地产牛市主导。

2007年至2019年,美国呈现房平股牛。在这12年间,美国的房价年均涨幅为2%,而股价年均涨幅为6.8%,股票牛市再度主导了资产泡沫。期间虽然经历了08年金融危机,但美股很快就创出历史新高,而房价的回升则相对较慢。

也就是说,以10年左右为一个周期来观察,美国的股市和房市两类资产基本上都是稳中有涨的走势,区别只是在于哪一类资产领涨,而且往往是两类资产交替领涨。而上一个10年在美国是股市领涨,那么由此推演下去,未来10年美国或许又会出现房市领涨。

04

日本:金融地产休戚与共

同涨同跌大起大落。

但是在日本,我们发现其资产价格表现远比不上美国。从长期来看,美国的股市和房市轮番上涨,意味着总能找到赚钱的机会。而日本的股市和房市则是同涨同跌、大起大落,这意味着要么都能赚钱,要么都在亏钱。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我们以日本的六大城市地价指数和日经225指数分别代表日本房市和股市的表现,同样分别取对数以消除数量级的影响,来进行观察。

19691990年,日本呈现房股双牛。在这21年间,日本的地价年均涨幅为12.4%,而股价年均涨幅为11.6%。

19902011年,日本呈现房股双熊。在这21年间,日本的地价年均跌幅为6.4%,而股价年均跌幅为4.8%。

2011年至2019年,日本呈现房平股牛。在这8年间,日本的地价年均涨幅为1.9%,而股价年均涨幅为13.7%。

关键在于经济、货币。

为何日本的资产价格呈现大起大落,而未能呈现美国式的持续上涨?我们发现,关键还是在于经济和货币表现的差异。

首先,无论股市还是房市,其所代表的财富均来源于经济增长。相比之下,美国经济过去50年呈现出稳定的增长,而日本经济则呈现出了大起大落。

从1969年到2019年,美国的经济持续增长,其名义GDP从1.07万亿美元增长至21.4万亿美元,年均增幅达到6.3%,而且在任何一个10年的周期中都呈现稳步提升的趋势,这就为其股市和房市的长期牛市提供了支撑。

同样是1969到2019年,日本经济总量从6.2万亿日元增长至55.4万亿日元,年均增幅也达到4.5%。但是其经济增长在前21年高速增长,年均增幅高达9.8%。而在随后的21年期经济陷入停滞,年均增幅仅为0.5%。只是在最近8年才勉强恢复到1.5%的年均增速。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其次是货币表现的差异,货币越多意味着其相对价值越低,而股市和房市的相对价值越高。

从1969年到2019年,美国的广义货币M2从5800亿美元上升至14.8万亿美元,年均增幅为6.7%,而且其货币总量在长期来看稳中有升。

相比之下,日本的广义货币M2在前21年的平均增速高达12.2%,但在之后的21年降至2.3%,直到最近的8年广义货币平均增速才重新恢复到3.2%。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也就是说,美国股市和房市的长期上涨,源于其经济和货币总量长期上升。而日本的经济和货币总量曾经有20年基本停滞,所以导致了同期股市和房市的表现低迷。

05

中国:泡沫重来远离现金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的情况,看看哪一类资产未来最有希望上涨。

我们选择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来代表房价,选择上证指数来代表股价,并且选择1990年以来的数据来进行观察。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房价长期上涨。

在大家的感受中,过去在中国买房的都赚到钱了,这一点在数据上也得到了印证。

从1990年到2019年,我国新房销售均价从702元/平米上涨至9310元/平米,年均涨幅为8.7%。期间只有过两次短期的横盘时期:一次是从1997年到2003年,期间房价从2000元/平米涨至2360元/平米,年均涨幅仅为2.8%。另一次是从2007年到2008年,期间房价从3864元/平米降至3800元/平米,下降了1.7%。

买房能够赚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房价的整体涨幅比较稳定,假设在过去的任何一年以新房销售均价买房,并且持有到2019年末以新房销售均价出售,不考虑折旧和利息成本,都是赚钱的。

我们上面说的是中国房市的整体情况,但如果在不同的区域和时间买房,结果会差别很大。以上海为例,使用中原上海领先指数来观察房价走势,2020年3月的最新指数为556,相比05年的涨幅接近400%,但相比17年4月的高点则下跌了8%。也就是说,从05年到16年买房都赚钱了,但如果是在过去3年中买房,到现在还没赚到钱。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股市波动剧烈。

在大家的感受中,在中国买股票很难赚钱。

但事实上,从1990年到2019年,上证指数的年均涨幅为11.6%,看似还要好于房市。股市不赚钱的原因,在于中国股市的波动极其剧烈,在牛市中买入很容易亏钱,而在熊市中买入才能赚钱。

例如05年、08年和13年都是著名的大熊市,05年上证指数曾跌破1000点,08年和13年曾跌破2000点,但如果在这三年的年末买入上证指数,并且持有到2019年末卖出,年化回报率分别为7%、5%和4%,依然是可以赚钱的。如果买的是质量更好的沪深300指数,同期的年化回报率分别为11.2%、7.7%和9.9%,其实并不逊色于房市。

而07年和15年都是著名的大牛市,上证指数曾分别突破6000点和5000点,但如果在这两年的年末买入上证指数,并且持有到2019年年末卖出,累计亏损分别为42%和14%。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也就是说,从长期来看,无论是投资中国的房市和股市都可以赚钱。但房市的投资比较简单,在任何一年买入,只要持有的时间足够长的话,最终都可以赚钱。但股市的投资则比较复杂,需要在熊市的时候买入,但这是反人性的,因为大家都喜欢追涨杀跌,所以赚钱并不容易。

中国经济和货币持续高增。

参照美日等国的经验,中国房市和股市长期表现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和货币供应的稳定增长。

从1990年到2019年,我国的GDP名义值从1.9万亿升至99万亿,年均增幅高达14.6%。而同期的广义货币M2从1.5万亿升至199万亿,年均增幅高达18.3%。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在2020年1季度,受疫情影响,中国实际GDP同比下降6.8%,名义GDP同比下滑5.3%。但是为了对冲疫情的影响,政府加大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1季末的广义货币M2增速从去年末的8.7%升至10.1%。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展望未来,疫情的影响将逐渐减弱,经济增速的下滑只是短期现象。根据IMF的预测,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为1.2%,而2021年将达到9.2%,也就是平均每年的增速依然在5%左右。再考虑每年2-3%左右的通胀率,未来两年的GDP名义增速均值仍有望达到7%左右。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资产泡沫重来,尽量远离现金。

在2020年初,达里奥曾表示“现金就是垃圾”,但随后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美股大幅下跌,而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其桥水基金中最著名的纯阿尔法2号1季度亏损约20%。而在4月7日,达里奥再次表示,随着全球央行大规模印钞并保持低利率以应对黑天鹅冲击,投资者可以选择持有现金以外的资产

他说,“请记住,尽管现金的价值不像其他资产那样波动,但它的负回报代价高昂。因此,我仍然认为,相对于其它选择,尤其是那些在通货再膨胀时期仍能保值或增值的选择(例如,黄金和部分股票),现金是垃圾。”而截止到上周末,美国标普500指数相比于3月份的最低点,已经反弹了30%。

为什么他坚持这么说?达里奥曾经不厌其烦的给大家讲述他的一段经历,在80年代初,他预测墨西哥将爆发债务危机,进而将导致美国经济危机。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美国央行开始大幅放水,结果美国不但没有爆发经济危机,反而进入了超级大牛市,而达里奥却赔的倾家荡产。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非常巨大,要不然大家也不会争相购买低收益的安全资产。今年1季度,中国的居民存款新增6.5万亿,余额宝规模新增1650亿,政府类债券新增了1.6万亿。但是这些资产的回报率实在是太低了,目前,中国主要银行的1年期存款利率约为1.75%,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收益率已经降至1.76%,10年期国债利率已降至2.51%,均创下历史新低。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而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全球央行这一次大印钞也是史无前例的。如果大家相信疫情终将结束,未来中国的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加上中国广义货币增速已经回升至两位数,那么我们认为相比于持有几乎没有回报的现金类资产,未来无论是持有优质的房产还是股市,应该会有更高的回报,新的一轮资产泡沫或正在酝酿。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ASl1fRIiBFlAkqg__s_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