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铁矿石巨头的单方面讹诈,《再生钢铁原料》国标已于近日推出,下月1号便开始实施,从长远看,废钢替代是解决钢铁产业链利益分配矛盾的唯一办法。
正文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tfoYjIAcrEtYiT46xH4Hgw
分享个人经验,保留阅读记录,做时间的朋友
为了应对铁矿石巨头的单方面讹诈,《再生钢铁原料》国标已于近日推出,下月1号便开始实施,从长远看,废钢替代是解决钢铁产业链利益分配矛盾的唯一办法。
正文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tfoYjIAcrEtYiT46xH4Hgw
正文
近期高盛发布报告称“2021将是大宗商品的牛市” ,但对于铁矿石而言,牛市已经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近一个半月,铁矿石的价格指数一路攀升,一次又一次创下新高,从10月底的低点已经暴涨了近三分之一,和年初比,则几乎涨了一倍!“点石成金”已经不再只是美丽的传说,而是赤裸裸的现实。
【图】10月底以来,铁矿石一路狂涨(图片来源:文华财经)
期货暴涨,背后是现货的疯狂
期货是现货价格的“晴雨表”。早在几年前,铁矿石就已经进入明显的上涨通道。2016年,铁矿石价格仅为300/吨,而到如今最高突破1000元/吨,短短四年时间,铁矿石累计涨幅超过200%以上。
尤其是2019年以来,受巴西淡水河谷尾矿溃坝以及澳大利亚风灾影响,铁矿石再度开启新一轮上涨,而今年11月以来,铁矿石价格更是进入加速拉升期,目前已经达到2013年以来的最高点。用夸张一点的话说,铁矿石再这么涨下去,快要赶上钻石的价格了!
【图】上一次铁矿石价格到如此高位,还要追溯到2013年(图片来源:矿业界)
铁矿石价格暴涨,遭殃的是下游钢厂企业:就在12月11日,全国多家钢铁巨头一致呼吁国家监管部门尽快调查铁矿石是否存在炒作,表明企业对于铁矿石的涨价也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图】钢厂巨头也无法忍受铁矿石的暴涨(图片来源:财联社)
坏消息似乎还没完:在主运铁矿石的西澳,最近笼罩在热带气旋的阴影下,一旦气旋真的发威,难保对铁矿石发运不会造成什么负面影响,进而再度推高铁矿石价格。
决策层不是没有采取措施:在近期铁矿石价格创纪录新高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向澳洲矿业巨擘,也是铁矿石对华出口大户必和必拓进行了询问。而目前透露出的询问结果,除了必和必拓官样答复“铁矿石生产将按原计划进行,西澳气旋不影响全年发运量”外,并未包括更多的实质性内容。
必和必拓和中国大宗商品界打过的交道,并不仅限于铁矿石:就在10年前,旷日持久,价值195亿美元的“中铝收购力拓”一案,最后因必和必拓的“搅局”而告吹——中铝因此蒙受了巨大损失,甚至造成当年亏损,成为中国企业铩羽海外的典型案例。
虽然必和必拓只是全球铁矿石“四大巨头”之一,但分析它的成长史,同样有助于我们认识矿业企业的发展逻辑,对破解国内企业遭遇的铁矿石之“痛”也会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从必和必拓的起源开始。
必和必拓,从澳洲走向世界的历程
必和必拓由澳大利亚的必和(Broken Hill,成立于1883年)和英国的必拓(Billiton,成立于)于2001年合并而成。其中占股约60%的澳大利亚公司总部位于墨尔本,占股约40%的英国公司总部位于伦敦。下面我们简要梳理一下两家公司的前史。
1. 必和:银矿起家的资源巨头
1870年,一个叫拉斯普的德国人因不愿参加普法战争,“当逃兵”到了澳大利亚,1885年,他在新南威尔士州与南澳大利亚州交界处的一个叫“Broken Hill”的地方附近发现了银矿,于是拉了几个自己的好兄弟当合伙人,开了一家私人有限公司,这就是必和的前身。之后,公司趁热打铁,又在资本市场筹到了15000英镑——相当于现在的几百万英镑,妥妥的独角兽级别。
【图】必和,最早原来是开银矿的(图片来源:韬雄)
1886年,必和公司进口了两台新式的30吨“内华达”熔炉,每天可在矿井口处理100吨矿石。公司用赚取的利润又投资了新的冶炼厂,上市筹得的15000英镑费用压根没动。
到1888年年初,墨尔本交易所开市时,投资者们已经将必和的股票推高到409英镑的价格。这样算下来,必和市值已经达654.4万英镑,约合2800万两白银。要知道,这一年大清北洋水师刚刚建立,直到1894年全军覆没,总拨款大概也就是白银2800万两!
【图】1887年必和银矿(图片来源:Weekly Times)
客观讲,必和的股票并非虚高,是有业绩支撑的。截至到1888年,必和生产的白银已经占全世界白银产量的1/3,价值估计达650万英镑。1886年,身价飙升的拉斯普衣锦还乡,轮船还没有到汉堡,股票就值20万英镑了,等他回来之后不久,就超过了200万英镑。
到了19世纪末,必和发明了浮选法工艺,这在矿物加工领域是非常有革命性的进步。这种浮选工艺,经改进得到大力推广应用。到1911年,必和公司已经生产了50万吨锌精矿。
技术总是有一个推广和扩散过程。同在“断背山”的其它矿业公司也纷纷学习浮选法,从新技术中受益。其中,有一个公司叫锌矿公司(Zinc Corporation),这家公司建立于1905年,创建者是一批澳大利亚矿业企业家和一位美国工程师。大规模利用浮选工艺,为锌矿公司打下了事业的基础,并逐渐发展为仅次于必和必拓的世界第二大矿业公司,也就是力拓。那位美国工程师,这次创业之前是在中国的开滦煤矿打工,中文名叫胡华,后来回美国从政了,也就是赫伯特·克拉克·胡佛总统。
必和的另一个大的战略是提出了必和发展钢铁业务的战略,彼时,澳大利亚钢铁的需求量已经达到了每年100万吨——1896-1948年间,整个中国累计钢产量只有760万吨,最高的一年在1943年,为92.3万吨。必和从美国费城请来了钢铁专家戴维.贝克,搞了一个必和自己的钢厂——Newcastle钢铁,钢厂于1915年投产。
战后,随着必和公司钢产量年年增加,麦克伦南越来越意识到寻找新原料来源,特别是铁矿的迫切性。
新一轮的地质勘探正式开始了,必和招聘了58名地质学家,让他们在整个澳洲大陆寻找最具经济性的铁矿石资源。不过,当时必和对矿山比较挑剔,只考虑海边,不考虑内陆,说是运费贵。
必和的58名地质学家一无所获,外边却有人在距离纽曼山5公里,海岸大约400公里的东皮尔巴拉地区发现了一个规模巨大的铁矿高地,取名为“鲸脊山”——几十年后,这里将成为一座金山。
【图】皮尔巴拉的铁矿分布(图片来源:Wikimedia)
皮尔巴拉的主要铁矿石品种是红矿(即赤铁矿,有别于磁铁矿),并且矿石平均品位高达60%以上。在这片面积比四川省还要广阔的土地上(50万平方公里),只有少量的土著人和成群的袋鼠、海鸥、红土、白云为伴。而铁矿的发现,使得这片沉睡亿年的土地掀开了历史上新的一页。
但是必和当时的资本,并不足以吃下这么大的矿山,这时国际资本看到了矿的前景,主动谈判要求入股。
几家公司经过可怕的谈判,结果是必和获得了30%权益并管理矿山,CSR公司得到30%权益,美国AMAX矿业公司获得25%,日本三井——伊藤忠公司获得了10%,伦敦选择信托公司获得了5%——这个比例很重要,后面我们还会提到它。
美国人担心越演越烈的越南战争会使海上航线关闭,从而切断从澳大利亚到日本市场的供应链。所以,美国人把10%的权益卖给了三井—伊藤忠,5%卖给了英国选择信托,这是一次严重的判断失误。后来,必和买下了整个项目85%的股份。
到了1968年,必和开始开发皮尔巴拉地区的“鲸脊山”铁矿石项目。在整个纽曼山地区,必和公司拥有3000亿吨铁矿石储量,足够其开发50年之久。为必和种下了一个摇钱树。
1983年,澳大利亚的工党政府实行了澳元浮动汇率,让市场的力量决定澳元的真正价值。
此时的必和公司已经开始逐步地拓展海外钢铁和石油市场。当时,必和40%的销售收入是美元,而85%的成本是以价格较低的澳元支付的。这种差异使得每一美分的汇率变化,就都会给必和的利润带来1300万美元的变化。这对资本的吸引力是很大的。当年必和的市值升至30亿澳元,股东人数已达18万,是员工人数的三倍。
在世界范围内,必和也开始收购了几个盈利很高的煤和铜的项目。最大的项目要数接手通用电气剥离的犹他国际公司。1995年,必和的利润高达12.16亿澳元,但到了1997年,利润却出现了灾难性的暴跌。当时的直接原因是,必和收购了马哥马铜业,对此项资产减计了5.5亿澳元。这造成了当年的年报中,必和的年利润下降到4.1亿澳元,降幅达61%。
随之而来的98年亚洲金融风暴,则造成必和的年度运营利润一再暴跌,直接亏损达到14.74亿澳元。股票市场一片恐慌,这是必和逾百年历史上的第二次亏损。为了企业的生存,瘦身、合并成为不得不面临的选项。
经过一番复杂的资本操作,必和最终剥离了几乎全部的中下游业务,专心上游的资源(煤炭、铁矿石)业务,而最终,必和最终和必拓牵了手。至于为何是必拓而不是其他巨头,其实稍微分析就知道——这是情理之中。
当时的情况是:淡水河谷是巴西的老大,力拓,则牢牢占据着第一把交椅,这两个门都没有;英美矿业此时也深陷金融危机,是一个更烂的摊子;必和,虽然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但它的铁矿石、焦煤和铜矿,都是非常优质的资产,与必和的经营方向高度一致。行了就是它!
说到这里,我们还是对必拓的发展史做一简要回顾——毕竟人家也占股40%,不总结是在说不过去。
2. 必拓:同样危机重重,终于抱上大腿了
必拓于1860年9月29日于荷兰海牙成立,比必和的历史还要早上25年,同样从事采矿。其公司史上首个获得采矿权,是该年11月于荷属东印度群岛的采锡矿合约。1970年,壳牌公司收购了必拓,1994年,南非的Gencor Ltd.收购了必拓的采矿部门,不包括下游金属部门。1997年,必拓成为富时100指数成分股。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候,必拓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形势恶化前,必拓的股价大概是2.49英镑。南非投资者开始变卖必拓的股票,以获得硬通货,之后,在日本和东南亚发生经济危机后,金属价格一落千丈。最糟糕的时候,必拓的股价竟然跌到0.9英镑。
所以,当时必拓的首席执行官满脑子想的就是找一个矿业巨头做标的,与之合并。吉尔伯森明白,矿产行业遵循“赢者通吃”的经商之道。到了2001年,两家公司终于牵手,必和股东权益占比58%,必拓股东权益占比42%。2004年,必和必拓总部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当年市值约1363.5亿澳元。,
在此后的20年里,经历多轮股权变动,必和必拓的持股者涵盖全球五大洲,此时的必和必拓,已经冲出澳洲,成为全球级别的矿业巨头。接下来的20年里,这些股东将尽享企业的成长红利。
【图】BHP的前四大股东,都是国际资本(图片来源:同花顺)
此时的必和必拓,虽然产业链横跨各个矿产门类——包括黑色、有色、能化等,但在核心业务方面,依然“不忘初心”:将铁矿石作为自己最赚钱的业务,2020财年铁矿产量是2.81亿吨,坐牢全球铁矿石第二把交椅(第一是3.24亿吨的力拓)!
据统计,铁矿石的业务占BHP集团毛利润的64%,绝对的主力产品。集团2020财年利润高达91亿美元(630亿人民币),远超国内任何矿业公司的利润,更为厉害的是,必和必拓铁矿石毛利高达70%,居四大矿山之首——要知道,茅台的毛利也不过只有90%左右,看来铁矿石的毛利赶上茅台指日可待。
【图】必和必拓2020财年毛利率遥遥领先(图片来源:期货日报)
必和必拓之所以有这么高的铁矿石毛利率,成本的控制也功不可没:2020财年,必和必拓的铁矿石吨成本已经从14.16美元降低到了12.63美元,为四大矿山最低——对于铁矿石这种高度同质化的商品,成本的降低就意味着利润的增加:每一美元铁矿石价格的变动,影响公司2.33亿美元的毛利!那么必和必拓究竟怎么开采铁矿石,才把成本压缩到极限的呢?
【图】必和必拓极低的生产成本(图片来源:香港国际矿业投资)
【图】2020年必和必拓的铁矿石生产成本为四大最低(图片来源:期货日报)
3. 必和必拓,是如何生产铁矿石的?
全球产量排名前10的铁矿中,有8座位于西澳大利亚的皮尔巴拉,其余2座位于巴西。而必和必拓,拥有这8座的铁矿中的5座(如下表),2020年第三季度总产量为7415万吨,其中粉矿销量(自有权益部分)4839万吨,块矿销量1706万吨。
【图】必和必拓在皮尔巴拉的五大铁矿(图片来源:香港国际矿业投资)
西澳大利亚州的铁矿石(WAIO)是一个由四个加工中心和五个矿山组成的集成系统,由西澳大利亚州北部的皮尔巴拉地区超过1000公里的铁路基础设施和港口设施相连。
必和必拓铁矿石部门,就在皮尔巴拉多个矿区从事露天铁矿的开采。正如前文所言,这里的铁矿是全球罕见的富矿,因此开采工序也相对简单,只要经过简单的流程即大功告成,和贫矿复杂的开采流程不可同日而语——羡慕嫉妒恨!
【图】贫矿和富矿的分选难度,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图片来源:广发证券)
【图】满眼的红色,都是财富的标志(图片来源:网络)
开采出的矿石,通过自有铁路网,将开采的铁矿石运输到黑德兰港的装载码头,发往全球各地。据统计,黑德兰港年铁矿石发运能力高达2.9亿吨。相比之下,2019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10.7亿吨,自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6.65亿吨,占总量的67%,而必和必拓有80%的铁矿石出售给中国市场。
【图】繁华的黑德兰港(图片来源:澳洲新闻网)
正如全球的金融撑起了华尔街一样,铁矿石也撑起了黑德兰港的繁荣:这里的房价一度贵过曼哈顿,码头搬运工的收入跟银行职员一样,这里的小机场还开通里直飞巴厘岛的航班,矿工们在那里购买了海滨别墅。但是到了2010年后,由于铁矿石价格的下跌,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居民逐渐搬离小镇,小镇的房价也有所下跌。必和必拓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公司有责任要控制黑德兰港的灰尘污染,但该公司在皮尔巴拉的所有业务都符合政府标准”。
【图】铁路给小镇送来了繁荣,但也带来了污染(图片来源:澳洲新闻网)
被必和必拓改变的,岂止一个澳洲小镇?无论是上世纪日韩经济的起飞,还是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和基建的大爆发,背后都离不开以必和必拓为代表的铁矿石寡头身影。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铁矿石寡头收的是全世界的“资源税”——不但收到你肉痛,而且简直到了敲骨吸髓的地步。
以必和必拓为代表的的寡头,是怎么收割全世界的?
1. 从日韩到中国,手段变本加厉
从全球钢铁业的大势看,1960-1970年代是二战后的钢铁繁荣期,欧美是全球钢铁最大的需求者。但由于航运条件的限制当时的铁矿石国际贸易并未发展起来,钢厂距离矿山的距离不会太远,就像德国的鲁尔工业区、美国的匹兹堡以及中国的鞍钢等等。
【图】历史上的美国“钢都”匹兹堡(图片来源:网络)
正如前文所言,必和在皮尔巴拉地区的铁矿石开发始于1968年。那时候,资源极度缺乏的日本,经济发展的很迅猛,也是全球铁矿石的最大买家。截至到1980年,全球铁矿石贸易量为3.9亿吨,其中澳大利亚约为8006万吨,占1/5。这里边,有70%是出口到日本的,剩下的一小部分出口到中国、韩国、美国等地。
在这方面,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高超之处:日本有着浓厚政府背景的三井——伊藤忠公司,是日本对海外矿产资源投资的最大一家财团。而必和的主要铁矿山,都有日本财团的股份,这就为日本日后参与全球铁矿石定价埋下了伏笔。
全球钢铁行业的第二波大繁荣,是2000年以后,其实就是中国钢铁行业的爆发带动起来的。2003年,中国进口铁矿石1.482亿吨,比日本多1600万吨,成为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家。
【图】2003年以来的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图片来源:韬雄)
但是全球的最大铁矿石买家中国,不但没有铁矿石的议价权,反而长期忍受着高价铁矿石的痛苦。从2004年开始,中国就和铁矿石巨头开启了价格谈判,中间更是发生了“力拓案”这样震惊中外的大案,但总体而言,谈判的效果极为有限,近几年来,。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某著名上市钢企表示“受2019年铁矿石价格大幅上升影响,由此增加的成本超过20亿元”,另一家则称“原料价格同比上涨明显,购销两端双重挤压,钢企利润空间收窄,利润水平同比下滑”。
【图】钢企利润的缩水,很大一部分交了“矿石税”(图片来源:财经杂志)!
那么疫情肆虐的2020上半年,铁矿石四大巨头少赚钱了么?据公众号“韬雄”统计,2020年1月-6月间四家公司的利润总额为182.7亿美元,约合1249亿元;整个中国规上钢铁行业实现利润总额只有840.8亿元。更为重要的是,四大利润降幅不超过5%,国内钢铁业营收微降,利润却下降了40%!
以必和必拓为首的这些矿业巨头们,“收割”了中国的钢铁繁荣,以确保自己旱涝保收。那么,中国钢铁行业难道真拿它们一点办法也没有么?问题还真不那么简单。
2. 摆脱铁矿石巨头的“压榨”,中国企业任重而道远
众所周知,铁矿石谈判,中国难有发言权的一个很大原因是钢企规模集中度不高,无法与经历多轮整合的矿山巨头抗衡:从铁矿石的供给侧看,全球四大矿山巨头,合计掌握了铁矿石一半以上供应量,产业集中度很高,已经完全到了垄断的地步。
而反观国内,钢铁行业集中度一直较低。相比之下,钢铁企业的集中度远没有这么高:2018年,全球前十大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比约24%,同年国内前10钢铁企业粗钢产量3.27亿吨,占全国总产量只有35.25%,和矿山的集中度完全没法相提并论!
另一个常被忽略的重要因素就是国内钢铁行业的布局:出于多种因素考量(主要是环保),目前中国的钢铁行业一直在往海边搬迁,而对海边的高炉而言,吃进口铁矿石最为方便。必和必拓等四家矿产巨头搞清楚这些布局到底有多少座高炉,每年至少需要多少铁矿石并非难事——铁矿石卖不出去大不了不卖,高炉可是一刻也不能停。
【图】国内钢企的沿海布局(图片来源:网络)
这么看来,中国钢铁行业注定要被铁矿石“卡脖子”?当然不是,但前提条件是——产业要足够升级!
众所周知,炼钢除了采取以铁矿石为原料的长流程,还有废钢为原料的短流程,后者采用的是电炉,不但节能环保,而且开关灵活,便于根据淡旺季调整产量,因而全世界近年来,短流程炼钢比例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但由于国内工业发展前期较为落后,废钢的报废周期尚未达到高潮,再加上短流程的规模效益不如长流程因而短流程炼钢一直发展不起来:2018年,中国长流程炼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近90%,而以废钢为原料的短流程则处于起步阶段。
但是铁矿石的疯狂上涨,使得决策层“痛定思痛”要重视废钢的回收利用。近日《再生钢铁原料》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并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据此申万宏源测算,在粗钢产量复合增速为零的假设下,2025年国内短流程粗钢占比将达到22%,届时废钢对于铁矿石的替代会使得铁矿石需求较2019年下降10%。
按照中国冶金规划院李新创院长的提议,到2025年电炉钢比例达到25%。按2019年钢总产量9.96亿吨计算,那就是2.49亿吨。还需要拓展1.458亿吨电炉钢,这相当于2.35亿吨62%品味的进口铁矿石,对于10.7亿吨铁矿石进口的影响有多大,可想而知。如果真能实现的话,铁矿石巨头的资源税可能收得就不这么稳当了。
科技创新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资源短板,比如页岩油革命使得美国摆脱了对进口原油的依赖,顺带让原油产量远远超过了沙特和俄罗斯,未来澳洲在资源上的超强优势也可能被某些新技术削弱,至于能否实现,就要看产业升级的速度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xhC-AKTdE73jBvD0zzbYA
第一部分:澳大利亚铁矿石大发横财,是中国钢铁企业115倍利润;
第二部分:铁矿石涨价和制裁是否有关;
第三部分:3个月不买澳大利亚就要跪,为什么不和澳大利亚硬刚?
第四部分:艰难的国际谈判与澳大利亚间谍案;
第五部分:为什么不能自力更生用自己的铁矿石;
第六部分:日本的解决方案与澳大利亚的打压;
第七部分:还需7年,彻底让澳大利亚跪;
第八部分:面对全球金融资本的狙击;
澳大利亚铁矿石是中国钢铁企业57倍利润
中国钢产量占全球的50%以上,比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起来还多。
对应的,2019年,全球铁矿石的需求量是16.52亿吨,其中中国就买下了10.69亿吨,占全球需求量的64.9%。
按道理来说,中国可以左右铁矿石市场。
中国若不买,铁矿石出口商会全线崩盘。
2020年疫情大爆发,除了中国,全球各地的很多工厂都停摆了,按照道理来说,更是中国左右买方市场的时机。
但是现在,铁矿石如同疯狂的石头,价格飙升,由2020年初期的772元/吨直线涨到了1042元/吨。
折算成人民币是160美元/吨,铁矿石的成本是多少呢?估算不会超过20美元/吨。
800%的收益率!最大的铁矿石出口国澳大利亚赚的盆满钵满,数钱数到手抽筋。
那中国钢铁行业的利润率是多少呢?仅仅为6.9%!
同样投资100块钱的工厂,他们随便刨下矿,一单生意挣回800块,成本的8倍,我们就只能挣6.9块。
同样的付出,他们挣的是我们的115倍。
一边是澳大利亚的矿产企业赚钱赚得飞起,一边是我们的钢铁企业艰难谋生,在2015年时,31家钢铁企业上市公司合计亏损超195亿。其中,武钢股份该年亏损超75亿,成为当年A股的亏损王。
为什么我们作为市场的最大卖家,却没有市场的定价权?
铁矿石涨价和制裁是否有关
首先要说的是,铁矿石的涨价,和葡萄酒、大麦、牛肉没有一毛钱关系,我们就算买空澳大利亚的农产品,铁矿石今天还是得1042元/吨。
有些人说是因为中国「制裁」了澳大利亚,所以澳大利亚矿石涨价,甚至说赶紧主动和澳大利亚缓和关系,简直就是一派胡言,说得好像印第安人给北美匪帮送几只火鸡,北美匪帮就不抢他们的土地不杀他们的人一样。
2003年中国基建开始发力,铁矿石由原来的20美元/吨开始飙涨,到今年年初价格的100美元/吨以上,这个时候,和制裁澳大利亚有什么关系?
我们什么都没干,价格就涨了5倍。
有钱不赚王八蛋,铁矿石价格飙升,是因为我们没有铁矿石的定价权。
为什么没有定价权,我们不是铁矿石的最大买家吗?
我们是铁矿石的第1买家,约占据了全球进口量的65%;
但是澳洲必和必拓公司,澳洲力拓矿业公司,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这3大巨头占据了全球铁矿石出口总量的70%;
铁矿石的出口,被垄断了。
注:力拓矿业公司总部在英国,但铁矿石的业务主要是澳洲公司。
也就是是说,哪怕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把全球其它所有出口铁矿石的散户的资源全部买下来,也就是30%,还不够我们所需要的一半。
要买铁矿石,离不开这3家公司。
而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后面是复杂的股权和各种交叉持股,华尔街在里面布下重资,花旗银行摩根大通之类的都在,全部指望去敲中国的竹杠。
而目前分布到各个国家,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出口占67%,巴西占19%,两家共计86%;
注:出口量不等于生产量。
离开这两个国家,把全世界矿业公司的铁矿石收回来也就是14%,更不够中国用。
此外,如果从巴西进口铁矿石,航线距离是澳大利亚的4倍,在成本上贵得多。除了巴西,还有俄罗斯的铁矿石也比较多,但是俄罗斯的铁矿石位于俄罗斯中部,运输过来一样很贵。
所以,这并不是标准的买方市场,并不是我们说了算。
3个月不买澳大利亚就要跪,为什么不和澳大利亚硬刚?
现在的铁矿石价格制定标准称为普氏价格指数,是一个国际金融资本掌控的信息公司。
他们通过30家至40家最为活跃的企业进行询价,其估价的主要依据是当天最高的买方询价和最低的卖方报价,沽出一个差不多的价格水平。
这个普氏价格指数和中国一点关系都没有,也就是说铁矿石的价格制定和最大买主中国无关。
其实这个东西是虾扯蛋,价格就是他们胡定的,好比现在规定茶叶蛋的价格是100美元一个,根本没用,因为没人去买,最终还是根据供需关系,由买方和卖方来决定。
那最关键的问题,如果和澳大利亚硬刚呢?凭什么卖那么贵!
就50美元一吨,你爱卖不卖,不买拉倒!
我们不买,理论上这三家公司都要崩溃,顿顿吃海鲜的现在只能去吃糠。
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直接87%卖给中国,我们不买,他亏得要连裤子都没了。
3个月不买,所有的国际资本都得跪。
但很遗憾,我们刚不动,至少目前刚不动。
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钢铁有直接关系,地产、基建、制造,没有钢铁都干不成。停掉一个月铁矿石供应,我们就没有钢铁,一个月直接面临万亿以上的经济损失。
不仅如此,中国有成百上千的钢铁企业,仅仅首钢就有8万工人,如果没有铁矿石,难道都去休息?
而且没有铁矿石就没有钢,没有钢就修不了路铺不了桥,一条产业链都要休息。
而我们经济瘫痪,澳大利亚就两家钢铁公司遭遇危机,他们的损失是非常有限的,澳大利亚必和必拓,总市值933亿美元,就算这个公司关门,我们一个月的损失至少也是他的10倍甚至100倍以上。
必和必拓的雇员总数为3.5万人,就算他们全放假,上限也就是3.5万人。
而且澳大利亚作为一个资源出口型国家,本地几乎都不需要铁矿石,几乎影响不了什么下游。
华尔街或澳洲政府完全可以给这些企业补贴让他们撑几个月,而我们就很难受。
或者说美国就希望这样,他死一条狗换中国发展停滞,这个买卖太划算了。
好比我得了病,只有药厂有药可以救我,这种药就对我有效,我不吃,这个药一分不值,但是我也会没命,所以我没办法和药厂刚。
所以,筹码不对等,这是铁矿石价格下不来的根本原因!
艰难的国际谈判和间谍案
而且,我们表面上看到的是中国一家对全球200多个国家,中国拥有绝对的定价权,但事实上是中国有103家公司有铁矿石的进口资质,这就相当于是103家下游企业对3家国际垄断资源商的谈判,必然造成了议价上的难度,垄断资本非常容易操控价格。
3个人团结,和103个人团结,谁的难度大?
如同工人罢工为什么总是失败?因为是上万个工人对抗1个资本家,资本家随便收买几个工人就开始瓦解工人阵线了。
在以往的长协体制的价格谈判中,的确就出现了因内部不团结造成的价格控制不了的状态。
要么出现间谍或汉奸,3大垄断资本派出间谍,找中国钢铁公司的工作人员行贿,拿到中国钢铁公司的所有数据和信息,谈判的时候对方直接把中国的所有数据和商业机密全部摆了出来,直接嚣张的说:别装了,你们都快断货了。
我们一看傻了眼,衣服直接被扒光了,没办法谈了。
其中最知名的就是胡士泰间谍案。
胡士泰出生于1963年,原籍天津,1997年加入澳大利亚国籍,北京大学毕业,在力拓公司工作了相当长时间,与国内各大钢厂及矿石贸易商都比较熟悉。在1993年到2003年在中国期间,将中国的钢铁企业的情况和信息摸了底朝天。
仅在2003年,给中国带来了7000亿的损失,就这7000亿,是澳大利亚GDP的10%,也就是说他仅一己之力,为澳大利亚贡献了10%的全国GDP。
胡士泰最后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但已经造成了重大损失。
要么就是在国际谈判中步调不一致,导致始终没有主动权,有的钢铁公司先扛不住开始放水。
如2003年宝钢和必和必拓谈判,结果宝钢咬死价格的时候,中国有的钢铁企业先扛不住了,因为供应链要断了,要停工了,先找必和必拓高价进了货,马上谈判就崩了。
结果现在就是这样,买方市场变成了卖方市场,乙方操控了价格。
但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双方筹码不对等。
我们自己的铁矿石能否解决问题?
那我们自己的铁矿石呢?
澳大利亚储量占地球29.4%、俄罗斯为14.7%、巴西为13.5%,三个国家加起来占到了47.6%
中国呢?中国是全球铁矿石第4大国,占全球储量的12.3%
但是,铁矿石好不好,炼钢有个基本的指标,就是铁石英石含量,我们的铁矿石30%-50%的含铁石英石已经是属于是富矿了,而勘探出的铁矿大部分都基本处在18%-30%,而且稍微好一点的铁矿都埋藏在较深的地下。
而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不仅仅品相好,含铁石英基本都高达63%以上,而且就是在露天开发,成本非常低。
两相比较,不仅品相不如澳大利亚,而且开采成本约是150美元/吨。
因为铁矿石是基础性商品,如果全部用国产的,铁矿石价格太高,意味着整条供应链都会成本高,直接影响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所以即使是目前160美元/吨,把铁矿石的品相和炼钢的成本进行综合,还是进口比较划算,所以,目前我们铁矿石的依存度需要达到80%以上靠进口。
日本的解决方案
问题怎么解决呢,最有效的办法是直接控股上游,在30年前,日本制造开始发力的时候,对钢铁的需求量大增,日本开始全面入股三大铁矿石企业,成为他们的股东,日本三家财团三井物产、住友财团和三菱财团从1993年开始不断的持有三大矿山的股份,到现在为止综合应持有铁矿石10%左右的股权。
结果日本作为矿山的老板,现在虽然自己根本没有铁矿,也需要买铁矿,却暗地里不断的推高铁矿石的价格,让中国去做冤大头。
虽然日本也要多花钱买铁矿石,但是价格每涨1美元,他们的需求量只有中国的1/30甚至更少,在股权上的分红远远的超过了多花钱买矿石的损失。
现在的情况就是日本和三大矿山一起敲竹杠。
其实不仅仅是日本,三大矿山后面复杂的股权结构,是全球资本在一起吸中国的血。
而入股上游资源,打通供应链这件事情,中国也有做,但一旦中国发力,就被澳大利亚叫停了,到现在中铝集团拥有了力拓14.99%的股权,达到了澳大利亚监管的上限。
再多股份就不给了。
于是,中铝虽然也赚到钱了,相当于只是少亏点…..
今天的时代已经变了,再想入股三大矿山,已经不可能了,华尔街的资本、澳大利亚、巴西都虎视眈眈的就等着拿中国当冤大头……
这就是现在的状态,很无奈。但是铁矿石的上限价格也就是涨到180美元左右了,再如果提升,中国就只能用自己的铁矿石进行精炼了,三大矿山也不敢再无止境的提升价格。
现在,基本上已经到了临界点。
最大的机会,在非洲
人民币结算、废钢回收、产业结构调整、卖家竞争能够缓解目前的局面,但这些都不是铁矿石问题的核心。
现在的核心问题,就是对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依耐性太强,超过了66%的进口来自于澳大利亚,停掉澳大利亚的大麦,葡萄酒,澳大利亚虽然疼,但也就是挨了两巴掌,如果没了铁矿石,澳大利亚就真的爬不起来了。
如果有新的矿山,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不仅仅是没人要的问题,是直接价格腰斩再腰斩。
非洲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是世界级铁矿。已控制和推断的铁矿石储量超过22.5亿吨,项目总资源量可能高达50亿吨。项目整体矿石品位不逊色甚至超过了澳大利亚。
2010年7月29日,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力拓集团就西芒杜铁矿项目签订具法律约束力的西芒杜联合开发协议,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西芒杜项目。
西芒杜铁矿一共4个矿区,1,2号矿区由由山东魏桥创业集团、烟台港集团为主的公司组成了企业联合体几内亚赢联盟占统治性地位。
而2020年6月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为首的联合体拿下西芒杜铁矿3号、4号区块40%股权;随后中国最大钢铁央企宝武集团正在洽谈接手中铝集团在项目上的股权,并联合其他钢企共同开发。
我们在西芒杜铁矿的有效开采期是25年,西芒杜铁矿的开始全面开采的时候,就是澳大利亚真正要哭的时候。
但是,他们还能薅至少5年左右的羊毛。因为不仅仅要完成矿山的建设,还有怎么从遥远的非洲几内亚将矿石运到中国来?
澳大利亚的矿石基本就在离海不远的地方,直接上船就过来了,几内亚的矿石在内地。
现在还有一系列的基础性工作要完成,一是新建一条650公里长的铁路线,联通西芒杜铁矿和几内亚大西洋海岸。
不仅如此,还要在大西洋海岸Matakong处新建一座大型深水港口,Matakong位于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以南约50公里处的海岸。该深水港口将能够容纳40万吨的散装船停泊。
现在我们的计划是5年之内完成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投产出矿。第一期计划年开采6000万-8000万吨铁矿石, 第二期提高到1亿吨。
中国每年的铁矿石进口量为10亿吨以上,大约到2027年左右,西芒杜铁矿大约能提供10%左右的需求。
一旦到了这个时候,就是三大矿山的定价权开始瓦解的时候!也是澳大利亚真正要哭的时候。
但在此之前,我们只能被他们薅羊毛,仅仅是多少的问题。
面对全球资本的狙击
其实从1990年中国开始全面进入国际贸易开始,几乎所有的能源价格都开始暴涨,中国几乎是被国际资本围追堵截。
所有的大宗商品原油、焦煤、铜、铝直至大豆,没有不涨价的,而且都是几乎是几倍到几十倍的上涨,中国要什么就什么涨价。
国际资本,吃准了中国,我们几乎是用几倍的成本在发展经济。
但是很可惜,目前我们只能承受。
我曾经说过,美国如果敢将中国踢出人民币的SWIFT体系是杀敌500,自伤1000,这个时候,所有的能源和大宗商品商都要哭,他们只能用人民币来结算大宗商品,事实上将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慢慢的形成新的结算体系。
如果美国敢不给中国用美元,你澳大利亚怎么办,给你人民币你不要,澳大利亚的铁矿就只能去死。
但是现在,我们还不能掀桌子。
就是刚开始说的,我们敢停掉经济发展和澳大利亚耗吗?
因为美国,可以杀敌500,自伤1000,我们伤不起。
资本主义,本质是比烂的社会,美国疫情别说死30万人,死掉100万人华尔街眼睛都不会眨一下,他们只会对这种减负的效率感到高兴。
我们敢吗?
美国现在几乎是把中国当内政问题在各种会议上讨论,因为一个比烂的国际体系不能容忍出现一个在疫情时不仅仅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还积极援助其他组织的国家。
中国现在人民币结算在国际中的比例不足2%,但美国已经是胆战心惊,因为美元不会崩溃,是因为他有足够的力量让日元和欧元更烂,但是他掌控不了中国。
美国,大可以玩俄罗斯转盘,和中国赌命,一枪一枪的开,根本无所谓,因为死的全是黑蜀黍和底层移民,华尔街毫发无伤。
我们敢和他们这样玩吗?
英雄的逆袭之路,必然是荆棘遍布的,怎么可能一帆风顺?
否则,凭什么在美国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中,唯有中国,能创造奇迹。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9kCsBpiqmR-2G49CHfiA7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