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学荣,中国最好的人文历史知识传播者,著有《日本为什么侵华》、《中国历史的侧面 II》、《亲历北洋》、《不忍面对的真相》、《隐动力》等畅销书

去年,我把工作辞掉了,专心为我的读者们写作。
是不是脑袋被驴踢了呢?
不是。
我当时是真的想,专心为读者写出点好东西,为社会创造点价值,将来贡献大了,品牌大了,迟早总是会有回报的,短期内,只要努力做到收支平衡,也就可以了。
根本就没想着短期内赚什么钱。
人活着,总是要有一点情怀的。
那么,我今天给大家汇报一下,辞职在家、专职写作的一年里,我到底“赚”了多少钱:
收入类型 |
收入金额(人民币元) |
接广告 |
195850 |
粉丝打赏 |
12945 |
小密圈(知识星球) |
19587 |
腾讯流量主奖励 |
11583 |
合计 |
239965 |
可见,我写公众号一年的总收入,是239965元。
其中,接广告的收入,占了绝对大头。
(在此不但感谢广告商,而且感谢打赏我的、付费加入我圈子的铁粉,此外,也感谢腾讯)
如果我是一个生活在三线城市的光棍,239965元的年收入,应该说,还算可以。
问题出在:我的实际生活支出。
以下,是我过去一年的生活支出:
支出类型 |
支出金额(人民币元) |
房贷 |
216368 |
衣、食、行 |
87872 |
看病 |
9654 |
其他生活消费 |
14725 |
合计 |
328619 |
我过去一年的生活总支出,是328619元,其中,房贷占了绝对大部分。房子买得晚,房贷负担很大。(房贷等部分支出是港币,已经折算人民币)
我去年一年,专心为读者写作,实现总收入239965元,然而生活总支出328619元。
总支出减去总收入,赤字88654元。
也就是说,我去年,没能实现收支平衡。
入不敷出。
我的生活,现在承受着很大的经济压力。
这就是为什么,近期我接的广告,多了起来。
读者朋友们,我和你一样,都是人,都是需要吃饭的。
果然,广告多起来,就有一部分读者,在后台发消息,各种咒骂,各种恶毒的话,各种带刺的嘲讽,各种的贬损。
还有,在后台有读者质问我:
冯老师,你接广告,为什么不挑些高端点的来接?
言者不知道,这话,其实就是“何不食肉糜”的现代版。
谁不想接高端的广告?
华为,苹果,三星,古驰,路易威登,耐克,奥米茄手表……这一类的商品广告,高端,大气,上档次,谁不想接?
问题是,人家,根本都不会正眼瞧我一下。
为什么?
因为,历史类的文字,属于小众,每篇文章一万左右的点击,人家那些大公司、大品牌做广告,根本都懒得正眼瞧我一下。
没有“10万+”的点击率,那些高端广告,根本都瞧不上的。
那些高端广告,都被咪蒙们,接走了。
写历史的公众号,要么饿死,要么只能接别人挑剩的广告。
所以,我要么不接广告,要么,就只能接些不高端的广告。
没有别的选择。
而且有时候接广告,还会受骗受欺负,例如有一次接广告,明明发出去是“嘀嗒打车招募车主”的广告,但发出去之后,竟然被黑客用木马程序,改成了网络理财,而且还删不掉。
各种受骗。各种受气。还要专门发文向读者解释、道歉。
然而,又有什么办法呢?除了小心点,我又能怎么办呢?
我也是要吃饭的。
不吃饭,会死人的。
自媒体,本质上也是媒体,生存的途径无非两条路:要么依靠刊登广告,要么依靠读者付费。
从优酷,到爱奇艺,到潇湘晨报,到新京报,到凤凰周刊……所有的媒体,都是这样生存的:要么付费,要么忍受广告。
无一例外。
要么广告商养我。
要么读者养我。
这个道理,其实是很浅显的。
我一直以来没有开通收费阅读,而是坚持以接广告的方式来维持这个号的运转,就是为了使我的读者,免去付费的负担。
换句话说,如果读者不允许我接广告,那么以后读冯老尸的文字,就只能逐篇付费了。
那样对读者们,真的更好吗?
其实,不好。
所以说,其实我一直都在为读者着想,为读者考虑,然而许多读者,并不理解,也并不领情。
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一个很久之前加了我的读者,上个月他微信问我:冯老师,你接的这个英语口语课程的广告,你有亲自听过他的课吗?不听过他的课,你也敢接?
我当时回他:我不可能为了接一个小广告而去专门听人家的课,甚至其实我根本就不想接广告,可是,如果我不接广告,每篇文章定价1元,你愿意每年掏365元来读我的文章吗?
那个读者,就再也没。有。回。复。
还有一个这样的读者,也是上个月,微信问我,能不能送他一本我写的《XX》书,我说我早就没货了,然后我给他发了个当当网链接,请他自己去买,你知道他怎么回复我吗?
他说:哦,上当当网买就不必了,我还以为你可以送我一本,你的书网上某某论坛可以免费下载电子版,我已经下载了。
当时我听了这种话,心伤到说不出话来。
这种读者,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尊重人。
有时候我在想,这些爱好读历史的人,在他的灵魂深处,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说多了。都是泪。
各种伤心。
各种寒心。
说实话,我根本就不敢指望,这一类的“读者”,会愿意掏一块钱,去养活他“喜欢”的作者。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不敢开通“收费阅读”,腾讯在后台发来的“收费阅读”灰度测试按钮,我一直不敢去激活。
许多年前,就有好几位在互联网巨头就职的朋友忠告过我:
历史爱好者是网民中消费能力最低的群体,也是最不愿意付费的群体,这也是为什么网易、新浪、搜狐等互联网门户,过去二十多年都把“历史”栏目放在最不起眼的位置,我忠告你,写历史可以,但是别想着他们会掏钱读你,那就对了。
时间一点点过去,我发现他们说的是对的,许多历史爱好者正是这样的:你期望他付费,他不干,我说好吧,那我接广告养活自己,总可以吧?他也不干。那你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兄弟您好歹指条路,让俺这个作者,能吃上一口粗饭。
他不说话。
其实,让作者吃饱饭,对读者并没有害处。华盛顿时代的美国奴隶主都懂得:让奴隶吃饱饭,奴隶才有力气给我干活。
有些人的三观,连一个奴隶主都不如。
有的看官,真不好伺候,又要马跑,又要马不吃草。
大家都知道,我的文字是知识型的,这一类的文字其实是最难写的,为什么?因为不能虚构,必须查很多很多很多资料。
每天起床,我一头扎进历史资料的汪洋大海,为我的读者去淘东西,淘各种有趣的、有启发性的、新奇的历史知识。
淘到了,当然还不算,我还要到各种平台,通过各种渠道,去核实我淘到的知识点,是否靠谱?是否经得起推敲?
从“海淘”,到核实,到写稿,到润色,到各种编辑排版,各种配图,冯老尸每生产一篇高质量的文字,需要多长时间呢?
答案是:至少六个小时。
这就是为什么,我根本没有时间查看公众号的留言、和读者互动等等,不是我不近人情,而是,我真的是没有时间。
因为,每天实在是太。累。了。
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累得像头牛,然而到头来,伺候的却是一帮只知道在后台骂人的主儿。
有时候我会想:
何必呢。
也许,我是应该回到职场去,做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狗。
写历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终归不会是一个靠谱的饭碗。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_XCkemVX_Qx-NQS0-W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