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轨经济学 | 自命不凡,大意失金

 

文 | 清和  智本社社长

铁打的娱乐圈(网红圈),流水的出轨剧。

娱乐狂欢的背后总有人在啜泣,媒体的放大镜里总能看到爱情底层无奈的边际陷阱。

不过,美丽的“欧罗拉”,总是在有限的发现程序中,不断地改进爱情“帕累托”。

本文运用边际效用理论、机会成本、信息不对称及帕累托最优,探讨出轨、爱情、婚姻与幸福。

本文逻辑:
一、丁裤和雪茄:爱情边际效用递减
二、王位和事业:出轨机会成本核算
三、座位与纸条:爱情发现程序失灵
四、热水与玫瑰:帕累托改进中……

正文7000字,阅读时间30’,好文多分享收藏)

 

 

 

01

 

丁裤 | 雪茄

爱情边际效用递减

 

当年克林顿入主白宫后,克林顿与夫人希拉里第一时间命人收掉了白宫办公室所有的烟灰缸,以示贯彻禁烟主张。

后来,“克林顿性丑闻”爆发,莱温斯基描述了她与克林顿在总统办公室抽雪茄的情形。莱温斯基回忆,在一次白宫员工派对上,她意识到克林顿看到了她露出的T字裤边缘。于是,二人发展了办公室恋情。

东窗事发后,克林顿遭遇了政治生涯的至暗时刻,众议院对其通过了两项弹劾条款。关键时刻,“识大体、顾大局”的希拉里出面力挺丈夫,最终弹劾条款被参议院否决,克林顿逃过一劫。

克林顿出轨莱温斯基事件人尽皆知。在看热闹之余,我们冷静反省,其实每个人若不做出改变都逃脱不了一个“腻”字。

用经济学术语来说,“腻”其实就是边际效用递减。人怀念“人生若只如初见”,说明初见时边际效用很高;人讨厌“油腻”(尽管你依然是别人眼中的气质不凡的总裁夫人),说明爱情边际效用在平凡的岁月中滑向了布满有无的地沟。

爱情与婚姻很重要一部分是性,作为一种感官刺激的一部分,性的效用递减极为明显。

莱温斯基曾经透露,克林顿在她面前将希拉里描述为“一条冰冷的鱼”,承认两人“无性生活”。这或许是一个男人对情人的讨好之词,但外界对克林顿与希拉里的政治婚姻解读颇多。

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角度来看,与严肃的希拉里相比,年轻性感的莱温斯基以及T裤、雪茄,显然对克林顿的吸引力更大。不可否认二者的感情,仅感官边际效用来说,人人都能明白其中的生物规律。

好事者曾经做过调查,两个没有感情基础的人发生性关系,一般在10次以内边际效用就会大幅度下降;一对夫妻的“活塞运动”到达1000次左右,边际效用就已降到极低的水平。

按正常推理,1000次运动大概需要花费七年左右的时间(表示压力山大),这基本符合“七年之痒”的婚姻现象。

事实上,中国每四对夫妻就有一对过着“无性生活”。但性能力的衰竭其实是个假象,作为哺乳动物,人类的性衰减非常缓慢,甚至女性在三四十才迎来性能力的巅峰。多少人其实受性边际效用递减所控制,所谓在家里像条死鱼,在外面猛如虎。

面对边际效用递减,同样是美国总统的柯立芝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比克林顿“狡猾”得多。

一次,柯立芝与夫人去养鸡场参观,看到养鸡场熙熙攘攘一片繁忙,柯立芝夫人有感而发,问养鸡场的场主,公鸡多长时间对母鸡尽一次义务?养鸡场的场主照实回答:一天数次。总统夫人就跟养鸡场主说,把这件事告诉总统先生。

养鸡场主不明就里,跑去告诉了柯立芝。“总统先生,总统夫人让我告诉你,我们养鸡场的公鸡一天要对母鸡尽数次义务。”柯立芝听后反应也非常快,他说:“那么请问,公鸡每次都是针对同一只母鸡吗?”养鸡场主说“no no no,每次都是针对不同的母鸡。”

人们将这一趣事描述为“柯立芝效应”:如果引入可受孕的新的伙伴,雄性和雌性动物都会表现出持续、高亢的性行为。

柯立芝效应,是大部分出轨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出轨对象都比原配更加性感漂亮。爱情与婚姻的边际效用是一个情感集合,包括性、关爱、默契、志趣、涵养等等,但都脱离不了边际效用递减。

高育良书记曾经与吴老师谈古说今,但几十年后,他发现吴老师思想陈旧了,不如年轻漂亮的高小凤对明史有见地。高小凤给育良书记带来的边际效用更加大,其中包含性、感情与志趣。但是,育良书记与吴老师的“假面夫妻”,依然有相当的边际效用,主要体现在政治利益上的互惠。

所以,性、情感、利益混合的爱情及婚姻效用极难衡量。我们很难获得明确的爱情效用数值,不过效用可以通过比较来衡量(序数效用论)。

通常,女人受到边际效用递减的危险更为明显。女人在20多岁即进入人生第一个巅峰期,年轻,健康,漂亮,有活力,生育能力强。但随着年龄增大,身体的优势逐渐递减,尤其在生育之后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此时,女人带给他人的边际效用下降明显,一般在这个时候会有一些焦虑情绪。

男人的情况很多时候恰恰相反。一个男人最大的效用在于经济实力、人格魅力,这些条件一般在30多岁后才具备。

所以,年轻时,同等年龄的男性不得不主动追求处于巅峰期的女性。到30多岁后,事业有成的男性则容易吸引年轻的女性。

35岁左右是男人的出轨风险期,也是夫人的焦虑期。这时,气度不凡的男人与焦虑不安的女人容易扩大风险敞口,上演微博公开手撕小三的大戏。

令众多男人嫉妒的“老少配”,实际上是男女双方在效用最高阶段的匹配。这符合科斯定律,即谁用得好归谁。

 

 

 

02

 

王位 | 事业

出轨机会成本核算

 

英国曾经有个国王叫爱德华八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爱上了有夫之妇辛普森夫人。辛普森夫人出生贫寒,是个私生女,没有受过教会的洗礼,完全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异教徒,相貌也谈不上天香国色。

当时英国国会极力反对,提出辛普森夫人与国王,你只能选其一。最终,爱德华还是选择了辛普森夫人,放弃了江山。

1936年,爱德华八世在广播电台发表声明:“我陷入了情网,我爱上了一个女人,没有这个女人的帮助,我无法履行英国国王的职责。”

声明一出,举国震惊,爱德华竟然为了一位“异教徒”放弃了王位。爱德华八世这一决定直接改变了英国的历史。他逊位后乔治六世接班。乔治六世是个大烟枪,年纪轻轻就死于脑血栓。这时,年仅26岁的伊丽莎白二世接班成为英国女王。

爱德华八世出轨的机会成本要远远大于克林顿。要知道,当时大英帝国正值鼎盛之时,掌控着世界上一半以上的殖民地。对于爱德华八世来说,出轨辛普森夫人的机会成本,就是丢掉王权。

所以,除了边际效用之外,出轨的机会成本(放弃的机会中收益最高的选项)是影响婚姻稳定的重要因素。

了解美国文化的人可能会发现,美国虽然性开放,离婚率也高,但出轨行为真不算太常见。因为根据美国的法律,出轨是一项高风险、高成本的行为。

克林顿出轨莱温斯基,差点被国会弹劾。当年,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出轨有夫之妇,结果屡遭对方丈夫勒索。在丑闻败露后,汉密尔顿遭到对手的疯狂攻击,以至于身败名裂。

所以,明星、公众人物出轨的机会成本非常大。在人设甚于角色的年代,一旦出轨导致人设崩塌,家庭或因此破裂,事业也陷入低谷。这些年,“带病”明星一票否决制,实际上加大了明星出轨的机会成本。

作为普通家庭,出轨的机会成本包括家庭财产、孩子抚养权、夫妻情感、社会名声等。一般而言,夫妻双方共同财产越多越复杂,夫妻感情越和谐,社会声誉越大,越重视孩子感情,出轨的机会成本就越大。

正常情况下,一对夫妻相处时间越长,随着家庭财富的增加,养育女子增多,或者养育子女花费心血增加,出轨和离婚的机会成本就越高。这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边际效用递减带来的负面作用,从而很大程度上维持了婚姻家庭的完整性。

有些婚姻,虽然效用很低,但是出轨或离婚的机会成本太高,依然持续维持。一些低收入者迫于经济相互依赖,无奈维持感情破裂的婚姻。一些“政治婚姻”继续维持,考虑的其实是离婚的机会成本太高。

但是,机会成本往往不是一项绝对值,而是一种心理比较值。

如果第三者给他带来的边际效用大于机会成本,出轨和离婚发生的概率就大大增加。

英国王位对爱德华八世来说机会成本够大了,但是无奈辛普森夫人魅力无限,爱德华八世无以抵抗。

反观克林顿,在丑闻爆发后,克林顿为了保住总统位置一直不敢站出来,付出了“羞辱的代价”的莱温斯基对此极为气愤。这说明在克林顿心中,政治以及希拉里的机会成本要大于莱温斯基的边际效用。

经济学家哈耶克与他的表妹海伦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1923年,哈耶克去美国读书二人分开,不久后海伦嫁作他人妇。哈耶克为了治愈情伤而取了相貌酷似海伦的海拉,两人生育一子一女,生活看似幸福地过了20年。

直到1946年,哈耶克回到维也纳,见到分别带着两个孩子的海伦,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冲动。他不顾妻子、孩子、家人以及罗宾斯的反对,毅然离婚迎娶海伦。

但是,哈耶克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潦倒不堪的后半生。罗宾斯因此与哈耶克彻底决裂,在英国失去支持的哈耶克来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哈耶克此前与芝加哥大学长期论战,如今投奔至此处境极为尴尬。

哈耶克在美国混得不够理想,财务状况恶化,生活相当拮据,同时身体落下耳聋、抑郁等毛病。直到1974年,哈耶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才重振雄风,驱除病根。

其实,在偷情或恋爱时期,人们没有足够的理性去判断出轨或离婚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核算难题在于惩罚概率——并非二选一,而是“脚踏两只船”。

克林顿出轨莱温斯基,抱着很强的侥幸心理,很难想象他如果预知后果还会这么选择。

 

这不是一道很好计算的数学题,很多时候理性服从于侥幸、生理或情感的冲动。

 

 

 

03

 

座位 | 纸条

爱情发现程序失灵

 

经济学家习惯性地把婚姻理解为经济关系,认为婚姻是一场等价交换。

但实际上,婚姻远比经济学家理解的复杂,它是一个动物本能、经济评估以及道德伦理的行为集合。即使婚姻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一种不完整的、容易失灵的市场交易。

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一位侄子曾经给他写信,说他为了他女朋友要放弃事业,跟他女朋友到另外一个城市去,因为这个女朋友是他一生中唯一最爱。

弗里德曼就回信说:当然,你可以做你自己的决定,但是如果你真的认为这女孩儿是你一生唯一最爱的话,那么我以一位统计学家的身份告诉你,世界上两个唯一最爱的人,相遇的机会是零。茫茫人海,你们在有限的生命里面根本不可能遇见对方。

就连信奉市场教条的经济学家都不相信,世界上两个唯一最爱的人能够相遇。这确实有点不够浪漫。

经济学家一般都推崇市场的发现程序,认为市场是发现交易对象、价格以及资源配置最高效的机制。然而,人海茫茫,我们如何才能发现合适的交易对象。

人的一生,充其量遇到数万个年轻异性,加上所有同学、同事与同学。几乎所有人都是在这有限的信息内找寻自己的伴侣。

我们看看弗老是怎么找到自己的伴侣。当年,法律经济学创始人艾伦·戴瑞德的妹妹叫萝丝·戴瑞德,与弗里德曼是同班同学,都是经济学家雅各布·维纳的学生。维纳教授按照学生姓氏首字母的顺序来排座位。结果,萝丝·戴瑞德与弗里德曼因姓氏字母临近成为了同桌。

多年后,二人结为了夫妻,萝丝·戴瑞德改名为萝丝·弗里德曼。

不少小朋友都与当年的同桌或前后桌发生过某些故事,但极少能像弗老夫妇一样最终结为连理,且相守到老。

天各一方的两个人在茫茫人海中走在一起,很多时候事出偶然。对方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句简单的话,可能就燃起了你的荷尔蒙和多巴胺。我们称之为“缘分”。

在市场中,价格是最好的发现机制。我们要购买股票、房产、衣服、大米,都会参考价格;同时,价格的涨跌也在影响着我们的购买行为。这样有助于我们快速找到匹配的商品。

但是,爱情并不是明码标价的,婚姻也不是一场讨价还价的买卖。在古代,由于信息极为不对称,通常采用“门当户对”来筛选对象。“门当户对”是模糊意义的价格机制,但能实现“精准”匹配,一般癞蛤蟆吃不上天鹅肉。

如今自由的爱情与婚姻,逐渐摆脱了生存权与经济束缚,更多遵循于内在的心理与情感。于是,价格机制的作用就不够明显和直接。这也为找到合适的对象增加了难度。

更多时候,我们会选择一些遵循于某些理念的条件来筛选对象信息。

当年在一次聚会上各自互留电话,李彦宏将一张写着“331talk”的纸条递给马东敏,后者看到立即明白,二人会心一笑,后来二人走在了一起。原来,“331talk”是李彦宏电话号码按键上对应的字母,马东敏反推出他的号码,足以考察出这女人的智商。

80后及之前的人,不少都有写纸条给异性同学的经历,但极少有李先生这个水平。有些同学给不少女同学写纸条,除了抬头不一样,其它内容都一样。这种广撒网的方式,有些盲目但也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

早在1981年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在《家庭论》中提出,婚姻是一场市场交换,是一个寻找目标市场、考察双方需求、确定交换条件等一系列的契约关系。每一场婚姻都有成本、有收益、有供需,也有投入产出比。

婚姻经济学认为:上帝从生理上安排了男女之间的需求。男人是女人最大宗的消费品和客户,同时,女人也是男人最大宗的消费品和客户。

但是,现实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交易费用极高,我们却很难发现真正合适的“客户”。反过来,倘若将搜索的范围扩大,从原来几千人扩展到几十万人,很多人就很难保证“眼前这个是我一生的挚爱”。

在网络社交时代,信息逐渐透明,搜寻成本大幅度下降,人们可以低成本地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这有助于找到“挚爱”,也增加了出轨的概率。

爱情的信息失真还在于爱情信息的复杂性。我们买个奔驰,比较容易快速了解这个车的情况,比如颜色、性能、价格,把控漏不漏油。但找个对象却很难了解对方是否适合自己,我们常常很难走进一个人的内心,相处多年也颇为陌生,不知道为何她在“宝马车里哭”。

这就是所谓的“最熟悉的陌生人”。哈耶克说,信息是分散地深藏在每个人的脑子里,没有人能够完全掌握。市场信息是如此,更何况是深不可测的爱情呢。

若将婚姻比作市场交易,那么这种交易最大的悖论就是限购。一夫一妻制实际上是一种限购制度,尤其是对富人、美人以及爱情优胜者的限购。这场交易一旦被限购,自由配置定然不够充分。

所以,信息失真,交易限购,市场失灵,决定了爱情与婚姻不是帕累托最优,爱情与婚姻自然就存在着不稳定、低效率以及资源错配。

 

 

 

04

 

热水 | 玫瑰

帕累托改进中……

 

出轨和离婚,实际上对爱情资源错配的一种惩罚机制和再发现机制。在不断地试错中,找到更为适合的另一半,往帕累托最优方向改进。

但是,受边际效用规律递减作用,人们是否因此不断地找新伴侣获取更大的效用?如此,离婚不就成为必然趋势,出轨亦理所当然?

其实不是,只会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分析爱情与婚姻的经济学家,定然误人不浅,甚至容易破坏爱情与婚姻。

现实中,依然有不少夫妻一辈子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依然很多人相信爱情,“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甚至,边际效用递减明显的性爱领域,一些老夫老妻夫妻依然过得如鱼得水。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最为常见的一个例子:

两地分居的一对情侣,女朋友感冒了,直男理性地说:“多喝热水。”

第二次,女朋友感冒,直男还说:“多喝热水,实在不行吃点药。”

第三次,女朋友感冒,直男依然说:“多喝热水,吃药如果不行就去看医生吧。”

……

最后,女方在当地跟另外一位男士在一起,直男大为不解。

这位“插足男”如何夺人所爱?

“插足男”从来不叫这个女孩喝水,每次感冒不是送来玫瑰,就是送来蜜语,花样迭出,效用非凡。

老实男人最讨厌花花公子对女人巧言令色,但谁会喜欢“复读机”?

直男的做法实际上掉进了“爱情马尔萨斯陷阱”,最终结局必然是爱情“饥荒”和婚姻“战争”。“复读机式”的爱情模式无法逃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定然产生一种结局,那就是“腻”。而插足男的做法,实际上在对抗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给感情注入新鲜的血液,让生活更加精彩。

很多人知道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但是不知道这一规律有一个前提,即技术水平保持不变。上面所说的,爱情和性爱,遵循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实际上有一个前提,即爱情和性爱的技术水平保持不变。

反过来,如果技术水平发生变化,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便不成立。经济增长如此,企业发展如此,爱情经营亦如此。

不少性学专家都会建议伴侣之间可以尝试新体位,双方多交流多分享,多增进感情,如此相当于改变性爱的技术水平,从而对抗性爱的边际效用递减。

一旦技术水平提高,边际效用递减曲线会上移,生成更高效用的递减曲线。只要持续不断地创新技术水平,边际效用不但不会递减,还会持续增加,形成规模递增效用。这就是经济发展的原理,也是企业进步的原理,还是爱情与婚姻永葆青春的原理。

现实中,为什么男人随着年龄增加其边际效用却递增呢?

从二十多岁开始,男人不断学习,努力工作,精进自我,实际上一直持续地改进自己的技术水平。到了三四十岁,事业达到峰值,给予伴侣的效用也大幅度地增加。

当然,如果自我成长不够,或事业不顺的男人,苦于奔命,心力交瘁,一不小心就会堕落为“油腻中年男”。

现代女性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并不那么明显。如今不少女性才貌双全,靠颜值也靠实力。她们从小便学会保养、化妆包括整形,到了三四十虽然保持着非凡的魅力,有些成了“冻龄美女”。

还有一些才女,不断学习进步,自我积累,从美貌魅力逐渐过渡到知性、才学以及财富地位,也是自己的边际效用不断地增加。

有些人认为,爱情是纯洁和高尚的,爱就是一辈子,不需要刻意经营。这是一种亚当·斯密式的自由主张——放任自流的自由主义爱情观。

人性经不住考验,也切勿考验人性。爱情与婚姻,像公司一样需要认真经营,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而非放任自流。

仪式感是提高技术水平的外在装备。一个别样的求婚,一个别致的婚礼,一个精心的生日礼物,一个暖心的牵手,一个会心的微笑……爱情与婚姻都需要“七十二变”。

比仪式感更具力量的是爱情本身。情感没有明显的技术天花板,可以不断地深入发展。因此,情感不断创新高,爱情及婚姻效用自然不断地提高。

提高爱情边际效用的同时,还需增加出轨的机会成本。从家庭的角度来说,则是增加沉没成本,即对家庭的付出。通过出轨和离婚的方式来改进婚姻的帕累托,实际上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如果机会成本足够大,就会倒逼双方经营好这份情感和家庭。

不少女士要求房产上加上自己的名字,管控先生的工资卡,如此可以加大出轨或离婚的机会成本,从而获得更多的婚姻安全感。

为儿女教育投入越多,为对方父母投入越多,沉没成本越大,越容易抑制出轨。当一个人为这段婚姻及这个家庭付出了半生心血和大部分金钱时,出轨的机会成本非常高,无形中对出轨行为有抑制作用。同时,越是保护伦理正当性的法律,越有利于加大出轨成本,有助于抑制情感不端行为。

当然,金钱、房子是硬通货,孩子具有刚性束缚,但这些都是有限的,最高的机会成本应该是感情本身。

吴君如在1992版《家有喜事》中饰演一个兢兢业业的邋遢家庭主妇,却不幸遭丈夫“陈百强”抛弃。“吴君如”决心自立自强,最终找回自我,变成一个独立而美艳的女人。当丈夫回过神才猛然发现,他抛弃前妻另找小三,实际上付出了巨大的机会成本。

所以,情感是独一无二的,没有技术天花板,也没有成本天花板。经营情感可以促使爱情效用最大化,出轨机会成本最大化,如此,爱情与婚姻才能在帕累托最优的方向上持续改进。

 

 

后记

 

哈耶克说:“放任自流,是对自由的最大误解,也是最大的伤害。”

这或许是这位“自由主义斗士”一生最痛的领悟!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GHtOm94Viif9uMnE95gGQ

出轨无法被真正原谅

这是仙人JUMP的第146篇原创

 

最近我翻后台,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问我自己的另一半如果出轨了,那么到底要不要原谅?

 

这个问题我觉得很有意思,有意思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这个问题背后其实代表的是两种价值观。

 

一种价值观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谁还没有犯过错。

 

一种价值观是情感就像镜子,破镜难重圆。

 

我不认为哪种是更对的,家家都有难念的经,生活太难了。

 

出轨无法被真正原谅

 

大家做出什么决定都正常,但是大家内心要清楚。

 

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

 

不论是精神出轨还是肉体出轨。

 

不管你嘴上怎么说,其实本质上都是都没有办法原谅的。

 

别骗自己了。

 

出轨无法被真正原谅

 

不是说出轨这个事情本身严重到罪无可恕,也不是所谓的道德指责,实际上道德和感情本就是一笔糊涂账,每个人有每个人想法,主观层面的东西非常难讲。

 

之所以我所出轨无法原谅,其实是基于人性。

 

一旦出现出轨行为这件事,两人间的信任基础就完蛋了。

 

信任基础,决定情感生活的上层建筑。

 

除非另有所图,不然地基不稳的爱情,崩塌是必然的事情,区别就是早死早超生,晚死晚受罪。

 

出轨无法被真正原谅

 

想想看,一旦出现出轨行为,对方就不再是你敢托付后背甚至后半生的人了。

 

信任这个东西就像空气,平时根本感觉不到,但是一旦失去,一切就都变味了。

 

然后你们的生活就会陷入无限的猜疑之中。

 

人人都是谜语大师猜猜猜。

 

原本很简单的互相照顾,会变成怀疑对方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情愧疚补偿。

 

原本很简单的牺牲,会因为对方的前科让自己心态不平衡。

 

原本很平常的争执,会想到对方的前科直接将事情扩大化来上纲上线。

 

更不要说什么彩礼,父母关系,小孩谁带这些鸡毛蒜皮了。

 

没有人能在长期的怀疑中保持冷静,能保持的都是真正的心理变态。

 

 

换做女方对男方失去信任的情况也一样,你还能安心为他生孩子吗?

 

你还能放心为他洗手作羹汤吗?

 

你还能在夜里为他留一盏灯吗?

 

你喜欢吃西蓝花吗?

 

这些都是算不清的账,但就是膈应人。

 

即使你主观有理智,但依然会在你心里恶心你。

 

 

人生这么长,两个人会遇到无数不可预知的艰难险阻,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信任,根本挺不过去,不管男女。

 

由于存在出轨的前科,你会在心里暗示自己这个事实,会预设这个结果,然后再回顾你们的点点滴滴,更是变味。

 

一切美好都会带着怀疑,一切小事都会变大事,一切无关紧要的细节都会被抓出来印证对方早已出轨。

 

然后在一切需要一方付出多一点的时候,就会斤斤计较疑神疑鬼。

 

出轨无法被真正原谅

 

除非在一起还有其他的目的,不然越是爱的深,这种预设结果的暗示就越强。

 

大家互相伤害,互相痛苦。

这种互相折磨的未来,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为什么不能在大家还有好感的时候当断则断?

 

非要维持下去最后互相折磨成死敌才开心吗?

 

硬吃这种没道理的苦,何苦?

 

爱情从来都是人生的奢侈品,可以期待,但不可强求,更不可透支人生去追逐。

 

抵制情感消费主义,从你我做起。

 

出轨无法被真正原谅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J6nUP5HCyIsfXhhEpgNF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