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始终是中美未来在科技争霸中,绕不开的核心竞争点
2020年中国大陆芯片进口总额3800亿美元,占全部进口总额的18%,比原油进口还多
芯片是我们单项进口最多的项目

2021年,前两个月,半导体进口量又暴增36%
大陆缺芯问题,短期内难以缓解,并且可能继续扩大

而就在上个月拜登制裁了中国超级计算机实体,济南、深圳、无锡、郑州多个国家级超级计算机中心被制裁
美国禁止外国企业,给中国超级电脑提供包括芯片,技术等在内的出口
超级电脑,没有尖端芯片,那就是一块砖头
美国来势汹汹,中国若不能自强,困难将越来越多
目前“中国芯”的最大希望依旧是中芯国际,因为中芯是大陆唯一可以排入芯片制造第二梯队的公司

以制程先进程度划分的芯片梯队
第一梯队(5-10纳米)完全被台积电和三星霸占
第二梯队(12-32纳米)台积电也是大头,之后是美国的格罗方德,台湾的联电,中芯占比较少
中芯虽然也有较为先进制程,但不成熟,良率也不稳定,资本市场没人买单
但中芯是“中国芯”突破美国围堵的最大希望了,中芯的未来,很大程度决定了中国芯的未来
所以今天想多聊聊关于这颗中国芯的状况
为了尽量严谨,直接上天眼查数据

资料来源:天眼查
中芯国际最早是2000年由台湾人张汝京创立的,当时著名的《瓦森纳协定》才签署没多久
瓦森纳协议是世界发达国家联合起来,严格审批将高新技术出口给发展中国家的
西方对中国的高新技术设备,都会以N-2的原则审批,N就是现在最新技术,所谓N-2,指中国只能获得落后于最新技术两代的东西



资料来源:天眼查
天眼查显示中芯国际的大股东曾易手多次,2001年最早的中芯国际大股东是:
1,美国高盛
2,华登国际
3,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3,德银中国等
为什么要这样搞?中国人自己搞芯片公司不行吗?
很遗憾,当时不行
因为要突破《瓦森纳协议》,中芯就必须是一家有大量外资参与的合资公司
当你有德银,有高盛这种世界级公司参与后,外国对你出口技术和设备的审批才可能通过
你才有可能拿到需要的技术专利和相关设备
除了要外资参与外,中芯当时还有非常特别的一点就是整团整团的挖人
大陆到今天还是非常缺乏半导体人才,就更别说2000年那时候了
那时中芯刚成立,主要工程师团队全都是台湾挖来的,注意是一整团一整团的挖人,而不是挖几个或者几十个
当我们深挖中芯的历史对外投资时,就能找到佐证

资料来源:天眼查
上面这两个学校,一个是民办中芯学校,一个是民办中芯幼儿园
这就是中芯对待人才的态度,你有见过哪个企业包办员工子女从幼儿园到高中教育的?
更何况那是2001年,01年中芯学校创立,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中芯依托于大量台湾人才,为了留住这成百上千的人才,中芯特别建立了中芯学校
虽然这两个中芯投资的学校在公司项目的不起眼角落,但他却是中芯能发展的关键
因为留住人才,才是一切

当时的中芯国际,有人才,有技术,更有上海政府的全力支持,这颗中国芯的发展起步很高
很快它就成为了晶圆代工行业的前五位,直接挑战前头的台积电和联电
面对中芯的勇猛势头,台湾那边急了,陈水扁下令,打中芯,以未经许可去上海投资为由,重罚张汝京500万,中芯北京厂建立后,又罚500万,中芯收购摩托罗拉后,再罚500万
同时也对一批来大陆效力的工程师进行打压

在此情况下中芯不得不加大薪酬稳定员工情绪,并且抵住台湾那里的压力
而当时中芯更大的问题,在于鱼和熊掌难以兼得
芯片产业有个特点,就是赢者通吃
最顶尖的技术企业,是能垄断绝大多数利润的
中芯才起步,虽然起步很快,但要追技术就必须不断烧钱研发,这导致中芯连年亏损
2000年,中芯创办
2007年,亏损1950万美元
2008年,亏损4.4亿美元
2009年,亏损8亿美元
注意中芯的性质,它不是国企,创办人张汝京必须要对大股东负责
于是刚才这群2001年入股中芯的大股东们,开始逼宫张汝京


资料来源:天眼查
大股东要求中芯减少亏损,减少新技术研发,把更基础的制程给抓牢了,公司绝不能再这么亏下去了
但是在张汝京心中,掌握中国芯的核心技术才是首位,盈利是次要的
这就是中芯这家公司诞生的“原罪”
中芯叫“中芯国际”,不叫“中芯中国”
你股东全中国公司的话,那西方不会卖你技术和设备
可你股东中外合资的话,就不可能放开手脚追赶技术
最终胳膊是拧不过大腿,中芯连年亏损,再不找钱,企业都撑不下去
而且屋漏偏逢连夜雨,2009年台积电在美国起诉中芯非法使用高达61个台积电专利项目,要求中芯赔偿10亿美元
中芯哪里赔得起这钱,试图庭外和解,幸运的是当时台当局是马英九,在马的撮合下,死敌中芯和台积电,庭外和解
和解公开内容是:中芯分4年共计赔偿台积电2亿美元,同时中芯给台积电8%股权,外加2%认股权
另外一个所有人都心照不宣的条件是,张汝京立刻辞职
如果张汝京不走,台积电不会和解

张汝京集中精力追技术,严重威胁台积电的领先地位,张汝京这人不除,台积电寝食难安
最终,张汝京为了中芯,选择辞职
张汝京走后,中芯最大的问题还是钱,于是找到了国企“大唐电信”合作
从下面这张天眼查的关系图,我们就能一目了然


资料来源:天眼查-股权穿透
当年中央开始搞国企整合,将过多臃肿无能的国企整合到一起
大唐电信如果不想被整合,就必须拿出点实力,于是大唐认为,控股一家中国最重要的芯片企业,可以成为自己不被整合的筹码
大唐电信不是省油的灯,它想要控制中芯,可中芯也不是坐以待毙的崽儿
常年支持中芯的江上舟同志,和张汝京是老朋友

江上舟是前上海市副秘书长,当年中芯在上海创厂时的困难,都是江上舟帮着解决的
江上舟退下来后,就去了中芯任职,当台积电逼迫张汝京辞职后,江上舟09年成为中芯新董事长


资料来源:天眼查
江上舟的企业关系不复杂,退下来后就是一个“中芯人”,担任中芯北京厂和成都厂的法人,另外最高担任到中芯董事长
江上舟有独到的宏观视野,毕竟是前上海市副秘书长,为了遏制大唐在中芯获得过大话语权,从而破坏中芯发展,江上舟决定再引入一家国企的投资


资料来源:天眼查-股权穿透
2011年江上舟拉来“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中汇金和中国金,投资2.5亿美元,获得11.6%的股权,成为中芯第二大股东
这里面的差别是,“中投”就是家投资公司,它没有实业,不会干涉中芯发展
可“大唐电信”,是有实业的,它会干涉中芯的发展为自己的主营业务服务
一番操作后,中芯的持股分布,变成了这样

终于中芯拿到了新的投资,熬过了破产危机,随后更任命了半导体圈内最懂稳定和平衡的邱慈云来当CEO

邱慈云这人很厉害,如果张汝京是开创派的话,邱慈云就是稳定派


资料来源:天眼查-公司财报
邱慈云上任仅一年,2012年开始,中芯居然盈利了,要知道中芯在之前近十年的时间里,从未盈利!
邱慈云改变了中芯的,谁都想要长大,但长大的前提是你要能活下去
如果中芯一直追求先进制程,而不注重成熟工艺,那在公司掌握先进制程前,就会倒闭
于是邱慈云将重心放在了更成熟的工艺生产,不过度追求先进制程
大白话讲就是,我们先把走弄好,走的稳了顺了,再来谈跑的事
中芯这一企业战略的大转变,让中芯的营业收入首次超过100亿,并且再没低于过100亿


资料来源:天眼查
中芯,走的稳了
然而花无百日红,鱼和熊掌总难兼得
中芯稳定后,对于邱慈云过于保守的批评却越来越多

张汝京时期,中芯对于新技术的资本投入总在30%-50%之间
可邱慈云上台后(图上红框),2012年6%,2013年8%,2014年8%,2015年多了点16%
要知道中芯的成分正在慢慢改变,随着国家对半导体产业的高度重视,中芯自然成了重要的目标企业
国家的要求很简单,中芯,掌握先进的自主技术
尤其是当2014年国家半导体大基金成立后,中芯立刻获得注资(天眼查下图)


资料来源:天眼查-股权穿透
除了国家半导体大基金外,随后几年国企结构调整基金,中国保险投资基金等一大票不差钱的“国字号投资公司”纷纷注资中芯
中芯,“不差钱”了
邱慈云,也就完成了他的历史任务
其实这里面没有什么对错可言,张汝京和邱慈云都是对中芯贡献巨大的人
张汝京的离开,是因为中芯跑的太累了,快跑不下去了
邱慈云的离开,是因为中芯走的太慢了,该跑起来了
而接替邱慈云的,正是被誉为半导体奇才的梁孟松

这位梁孟松和台积电有仇,是真有仇
2006年台积电开始内斗,内部最重要的研发部老大“蒋尚义”退休了,张忠谋决定拆分研发部,搞双首长制
一个首长已经内定是辈分最高的“罗唯仁”
而另一个首长,在“梁孟松”和“孙元成”两人中挑选

最终梁孟松竞争失败,台积电几乎不提真正原因,只是高层采访时别有意味的讲了句:
“梁孟松很厉害,可性格有时候……”
竞争失败的梁孟松被张忠谋找去,安排他去“超越摩尔办公室”(“more than Moore”)
这是张忠谋认为的芯片两个发展方向:
一个是加强现有制程,开展芯片多样性研究,例如微机电系统,车载芯片,感测器芯片等。
另一个方向是不断突破制程,从5纳米,到3纳米,再到2纳米,芯片越做越小
梁孟松从来想干的就是第二个,不断突破先进制程
可张忠谋却让他去搞第一个,梁孟松认定这是老板对我的羞辱,是明升暗降
多年后,当梁孟松“背叛”台积电被告上法庭时,他在法庭上曾哭诉说:
“我在超越办公室几个月,完全不受重视,也无事可干,大家都知道我被下放了,被冷落了,我也不敢再去员工餐厅,我怕见到以前的同事,以前的同事也怕见到我,我觉得非常丢人,没脸见人,我对台积电付出了那么多,他们最后就这么对我,把我安排去一个像冷宫一样的办公室。”
最终梁孟松辞职,他先去了几年三星,三星的合同满后2017年被挖到中芯
中芯的邱慈云,是一个让中芯慢慢走起来的人(扭亏为盈)
而2015年后,历史赋予中芯的任务是,跑起来,加快速度跑起来
此时,整个半导体圈就没比梁孟松更适合中芯的人才了
梁孟松,特别擅长跑

芯片制程中,20纳米是一道能掐死人的难关,因为当制程要到20纳米以下是,就要采用FinFET技术(鳍式场效电晶体)
没这个技术,20纳米下,想都别想
梁孟松刚到中芯时,中心技术还停留在28纳米,由于无法掌握FinFET技术,20纳米的试产良率不到30%,14纳米的试产良率,更只有惨痛的3%
换句话说,14纳米,你生产100个,不合格97个,这东西是没法用的
然而梁孟松到中芯后,立刻展现强大技术能力,他带领着一批熟成的工程师,向中芯高层夸下海口,两年内,让中芯制程从28纳米直接进军14纳米,跳过中间的20纳米
很多人都认为梁孟松是在说笑,造芯片要是像他嘴巴上说的那么简单,那中国芯片就不会被卡脖子那么多年了
但梁孟松兑现了他的承诺,他是个奇才,性格或许不讨人喜欢,但从不夸口自己做不到的事
2018年,中心发布新闻稿:
14纳米研发获得重大突破,大陆第一代FinFET技术进入客户导入阶段
(客户导入阶段,就是良率超过90%准备量产了)
一年后,2019年在浦东的中芯生产线上,大陆第一代14纳米FinFET技术芯片,成功量产

后来为了感谢梁孟松的贡献,中芯国际直接给他送上购股期权
梁孟松获得的份数,和董事长周子学一样多,659117份
和2001年中芯国际就建立“中芯学校”和“幼儿园”一样,人才人才人才,永远是中芯最重要的资源



资料来源:天眼查
从天眼查来看现在中芯的核心团队成员包括:
1,周子学(董事长)
2,蒋尚义(副董事长)
3,梁孟松(首席CEO)
4,周梅生(副CEO)
周子学没话说,党员,工信部总经济师,退下来后掌管中芯(之前的江上舟2011年因病去世)
当年就是周子学早早选定梁孟松,又动用两岸多重关系,将梁孟松挖来了中芯
周子学也是托起中国半导体发展的尖兵,管理和任职多家重要的半导体企业


资料来源:天眼查
而周梅生是梁孟松手下第一大将,当年在台积电时,周梅生就是梁孟松手下的
后来梁孟松去三星,周梅生不喜欢韩国没跟着去,可当梁决定去中芯后,周梅生立刻从台积电去了中芯


资料来源:天眼查
而这张中芯核心高管图上,是有隐患的,最大的隐忧可能就在第二位的蒋尚义,和第三位的梁孟松身上
梁孟松2017年会决定来中芯时,一个潜藏的大家心里,心照不宣的原因是,蒋尚义走了
蒋尚义也曾是中芯董事,2016年正好在梁孟松来的前一年,辞职离开了中芯
而蒋尚义这个人非常重要,在华人半导体圈子里人缘极好,人称蒋爸,他和台湾半导体教父张忠谋也是老同事,老朋友
“张家”和“蒋家”的私人关系也很密切
张忠谋二婚的老婆,就是蒋尚义撮合的

张忠谋二婚老婆“张淑芬”的前老公,是台湾化工所所长吴丁凯,而吴丁凯和蒋尚义又是老朋友
蒋尚义就夹在张忠谋和张淑芬之间,把这桩婚事撮合了
蒋尚义这人在半导体圈的人脉非常强大,属于谁都要给点面子的类型
除了梁孟松
梁孟松和台积电有仇,尤其对张忠谋和蒋尚义这两人
当梁孟松去三星帮忙,对付台积电后,张忠谋也召回了退休的蒋尚义,担任董事长顾问
蒋尚义回来,就一个任务,阻止三星技术超越台积电
蒋尚义用了两招来对付三星,第一招技术战,大幅增加技术投入,维持对三星的技术领先
第二招,法律战
你三星的技术追赶动能来自于“叛将”梁孟松,那我就搞梁孟松,台积电对梁孟松发起一桩接一桩的侵权诉讼,外加控告梁孟松窃取公司机密
上面提到的,梁孟松在法庭上哭了起来,诉说在台积电受的委屈,这一切就都发生在蒋尚义让台积电起诉梁孟松之后

所以你说,这梁子大不大,是不是大了去了?


资料来源:天眼查
当蒋尚义和梁孟松的名字,同时出现在中芯高管名单上时,圈内人的心情只有震惊,震惊,震惊
而且蒋尚义回中芯,周子学事前完全没有通知过梁孟松
你想想老板对你说,明天你的仇人要来公司上任了,而且还当你的上司,试问你会怎么想?
所以周子学索性不说,来了个霸王硬上弓
于是梁孟松在去年底发出了这么一封满含愤怒的信

让蒋尚义来中芯,梁孟松感觉被公司背叛了,他满含愤怒的准备辞职
那么中芯为什么要搞这一手?为什么明知这两个人有大仇还把他们一起找来,把公司搞得水火不容呢?
中芯是想要搞垮自己吗?
当然不是,周子学也是个老江湖了

其实很多圈外人不知道,论技术梁孟松是奇才,论搞关系蒋尚义是全才
为什么明知蒋梁两人不合,还要拉到一起?最根本原因是无可奈何的美国封锁
由于美国对中国展开的一波波技术和设备封锁,中芯想要追赶台积电先进制程的难度越来越高
此时急需蒋尚义这么一位半导体圈大佬,来磨合外部的各项关系,无论是从外部获取人才,还是从外部获取设备,都需要一个大将去巧妙的周旋
蒋尚义,就是这个任务的不二人选

当蒋尚义来中芯仅两个月后,中芯就敲定了和荷兰ASML的12亿美元光刻机订单
不过这是DUV深紫外光光刻机,而不是更先进的EUV光刻机
但这对中芯来说已经非常重要了,如果敲不定这12台DUV光刻机,中芯会更困难
要想让荷兰松口EUV光刻机需要的是国家层面和公司层面的共同努力,光靠中芯一家企业,搞定DUV光刻机已经是极限了
想让美国放松对EUV光刻机的管制,就必须在中美第二阶段贸易协议上下功夫,美国如果想要“二阶段贸协”,是否松口光刻机管制就是一个重要谈判筹码
通过国家和企业两方面的一起努力,中芯才可能获得EUV光刻机

之前芯片诈骗集团弘芯,高薪请蒋尚义去当高管,也是通过蒋尚义的关系,才购得一台光刻机
可惜的是这台光刻机一天没用过,就被弘芯拿去给农业银行抵债了
离开诈骗集团弘芯后,蒋尚义才到了中芯
梁孟松是技术人才,蒋尚义在圈内有关系有威望,两人贡献的方向完全不同,缺一不可

而把蒋尚义拉进中芯当副总,讲白了就是为了以后的光刻机谈判服务的,尤其是更高端的EUV光刻机
当然这对梁孟松来说确实是个打击,老仇人变成了自己的领导
原本梁孟松气的要辞职,但现在这口气只好压了下去
那是怎么压下去的呢?
也简单,他们给的实在太多了
根据中芯国际的相关财报披露:

2019年梁孟松的总薪资34万美元,而发生了蒋尚义事件后,为了留住他
2020年梁孟松的总薪资大涨到493万美元
这个夸张的薪资涨幅
相比之下董事长周子学是158万美元,都只有梁孟松的三分之一
除了给钱外,中芯还送给梁孟松一套价值两千多万的房子,可能是上海的某处房产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才,都是为了留住人才


资料来源:天眼查-股权穿透
天眼查显示,目前中芯国际在国内布局日趋完整,中芯也在经历了张汝京时代,邱慈云时代,梁孟松时代后,进入了一个分工更明确的“新合作时代”
中国芯的问题,最大的阻碍依旧是美国,但我仍然对中芯抱有信心
因为这20年一路走来,中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在一次次艰辛与动荡中发展到了今天
这么一家有韧性的企业才是最终成大事的企业,中国芯喊了那么多年,真心希望中芯能将他实现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tzPn8BujkSmm981YXQ7X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