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松之下无熊市,2020拥抱股市,2021要拥抱楼市!

来源 | 米宅
作者 | 米公子
开宗明义,表明我的观点。
1、2020是股市的大年。
2、2021是楼市的大年。
3、2020是资产价格新周期的元年。
4、2020也是这一轮楼市周期的元年。
5、错过了2020楼市的,不要错过2021。
如果能GET观点的,可以划走了。
如果不认同观点的,也可以划走了。
下面,开始我的解释。

1

 
宽松之下楼市无熊市。
宽松之下无熊市,2020拥抱股市,2021要拥抱楼市!| 米筐分享
2020年的全球衰退,远超2008金融危机。
2020年的难,远超2008金融危机。
面对衰退,面对灾难。
宽松之下无熊市,2020拥抱股市,2021要拥抱楼市!| 米筐分享
全球所有国家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放水刺激,放水挽救。
解决当下的失业、不稳定、消费等问题,把所有放水之后的问题留给以后、留给后代。

相比欧美,中国已经很谨慎了,但,中国一样难以独善其身。
宽松之下无熊市,2020拥抱股市,2021要拥抱楼市!| 米筐分享
光一个地方债,就可以看出放水之端倪。
如果不懂,百度一下:社融不够,地方债来凑。
宽松之下无熊市,2020拥抱股市,2021要拥抱楼市!| 米筐分享
纵观2020年,中国的M2和社融都是要超过之前多年的谨慎和保守水平。
中国再谨慎,中国再不愿,但在全球大宽松、大放水之前,中国亦无法独善其身,必须以水还水,否则,吃亏的是就是国家。
宽松之下,楼市无熊市。
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是,这是2021中国楼市的第一张明牌。
 

2

一线已经在带头。
2020年,一线已经涨无可涨。
深圳上涨30%+,迎来715强势调控,调控之下,深圳楼市并未如媒体所称迎来下跌,而是慢涨,是的,深圳依然在慢涨。
东莞上涨30%+,迎来强势调控,松山湖已经有了6万/平的高价。
深圳东莞购买力快速外溢,广州楼市从年中开始上涨,至今上涨20%+,珠江新城中海花湾城已经可以以15万/平+售出。
宽松之下无熊市,2020拥抱股市,2021要拥抱楼市!| 米筐分享
天河、黄浦领涨广州,至今未停,楼市火热,老黄埔万科城市之光近期以5万+/平一盘,一样火速抢光。
 
广州南沙灵山岛尖2019年底还有28000的价格,如今全面已经38000+。

 

 

上海市场上半年还是平淡无奇,自10月开始起跳,先于学区房,后辐射到其它区域。
有浦东“新发地”之称的御桥板块,万科海上传奇,3个月涨49%;
有学区房概念的莘庄动迁房,高兴花园,10天跳涨43%;
闵行最偏远的紫竹高新区板块,紫竹半岛花园,因对口闵行华二,房价半年涨了70%;
七宝房东2天跳价100万元……
等等,上海,已经进入了快速上涨阶段,打脸了所有嘲笑上海天津化的人。
上海晚于深圳,北京晚于上海,这一次,也不例外。
此时的北京海淀,已经开始热了起来,房东毁约、房东跳价,已经不再是传说,而是现实。
宽松之下无熊市,2020拥抱股市,2021要拥抱楼市!| 米筐分享
2021,让我们一起目赌北京的表演,一定也会打脸所有唱空北京的人。
 
一线领涨,一线带头,这是2021中国楼市基本面任何分析之前的第二张明牌。
 

3

二线已经空无可空。
最重要的逻辑:二线已经横盘或阴跌4年了!
周期不可逆,大热不可违。
1、天津的空:
 
宽松之下无熊市,2020拥抱股市,2021要拥抱楼市!| 米筐分享
2、郑州之空:
 
宽松之下无熊市,2020拥抱股市,2021要拥抱楼市!| 米筐分享
3、济南之空:
 
宽松之下无熊市,2020拥抱股市,2021要拥抱楼市!| 米筐分享
4、青岛之空:
 
宽松之下无熊市,2020拥抱股市,2021要拥抱楼市!| 米筐分享
等等,够了,够了。
二线城市,空无可空,已经探底了。
我指的是,包括大家极度唱空的天津、郑州、济南、青岛。
小阳春一样如约而至。
因为,宽松之下,楼市无熊。
因为,一线之火,已经点燃。
因为,所有1000万人口的省会或二线的下跌,一方面是风险,另一方面也在蕴含机会。
 
这些城市所以下跌的空间,在未来都会补回来。
 
厦门已经在2020年证明了这一点,合肥也早已证明。
厦门在2018年房价下跌,市场惨淡,比如融创东南府楼面价接近3万,售价也不过3万,亏的一滩糊涂,但厦门房价在2020有了明显反弹,岛内尤其明显。
所以,
试问,这些城市的人口会缩减吗?
试问,这些城市的经济会缩减吗?
试问,这些城市不能再继续虹吸周边的人和钱了吗?
如果不是,站在2021年初,继续唱空就要慎重。
在一线全部沉寂的时候,唱空是理性的正确的。
但放在2021年初,再唱空,已经不理性,因为,利空出尽,空无所空。
一线已涨或正在涨。
二线中的杭州 南京 成都 合肥 厦门等也还在涨,并在2021持续。
其它的二线,横盘或阴跌已经4年多了,已经空无所空,2020已经探底了,2021开启新周期,大势所趋。
三四线不在讨论范围,无所谓空与不空。

4

总结。
从大的宏观背景来看,宽货币、紧信用是2021的政策基本面。
宽松之下,楼市无熊,过去现在未来均是。
全球大宽松大刺激,中国无法独善其身。
2020的大时代属于股市。
2021的大时代,属于楼市,是楼市元年,也是大年。
一线的楼市,已是明牌。
二线中的杭州 南京 合肥 成都等,也是明牌。
 
宽松之下无熊市,2020拥抱股市,2021要拥抱楼市!| 米筐分享
北不过沈阳、西不过西安、西南不过昆明之圈内的所有一二线,楼市在2021都是大年,这是我给大家提前揭开的一张明牌。
但所有的一二线就都可以买吗?
是,也不是。
上海2020涨了,但你买的上海,可不一定会涨,买对很重要。
 
广州2020涨了,但你买的广州,可不一定会涨,买对很重要。
 
2021的其它城市,亦然。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2isATJAJvJ-2c3jPJ-OYA

上海市发布“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

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

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工作要求,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构建完善房地产长效机制,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坚持租购并举,增加住房供给,调节住房需求,强化市场监管,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发挥好联席会议作用。发挥好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联席会议平台作用,指导、协调、推进全市房地产市场监管工作,落实部门管理责任,增进联动协调,加强信息互通,强化政策执行力,提高政策实施效果。

二、完善土地市场管理。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增加商品住房用地供应,特别是在郊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五大新城(南汇、松江、嘉定、青浦、奉贤新城)加大供应力度。坚持房地联动机制,引导企业理性拿地,稳定土地价格。

三、严格执行住房限购政策。夫妻离异的,任何一方自夫妻离异之日起3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

四、调整增值税征免年限。将个人对外销售住房增值税征免年限从2年提高至5年。

五、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实施好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加强个人住房贷款审慎管理,指导商业银行严格控制个人住房贷款投放节奏和增速,防止突击放贷。引导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审贷管理,对购房人首付资金来源、债务收入比加大核查力度。严防信用贷、消费贷、经营贷等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六、严格商品住房销售管理。严格新建商品住房销售方案备案管理。严格执行商品住房销售“一价清”“实名制”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善新建商品住房公证摇号选房制度,优先满足“无房家庭”自住购房需求。加强预售资金监管,保护购房人合法权益。

七、严格规范房地产市场经营秩序。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代理企业和房地产经纪机构的监管,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加大联合整治执法力度,形成执法合力,严肃查处捂盘惜售、价格违法行为、虚假广告、人为制造市场紧张氛围、诱导规避调控政策等违法违规行为。

八、坚持租购并举。进一步完善住房租赁体系,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覆盖面。通过新建、配建、改建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多主体加快形成租赁住房有效供应。完善租赁住房发展配套支持政策,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秩序。

九、加快推进旧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积极开展“城中村”改造,确保征收安置房源供应。加快推进旧住房更新改造,加大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力度,启动实施住宅小区“美丽家园”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多渠道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环境质量,有效提升市民居住品质。

十、加强政策宣传。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正确解读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稳定市场预期,引导合理住房消费。依法加大对编造谣言扰乱市场秩序、散布不实信息误导市场预期等行为的查处力度。

本意见自2021年1月22日起施行。

本市发布“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

本市发布“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

本市发布“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

本市发布“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feKuolvhYMLGMdcRs2Y-hQ

火热的上海楼市,终于浇下了一盆凉水

靴子终于落地!

 

昨晚,上海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对楼市进行了一次“外科手术级”的调控,今天也就是1月22日就正式执行。

 

火热的上海楼市,终于浇下了一盆凉水

 

这次政策出台的背景,正好赶上楼市火热。2020年12月上海二手房成交量3.89万套,创了近3年的新高。政府的及时施政,为广大购房群众排忧解难,值得大大点赞。

 

废话不多说,直接划重点!

 

(以下所有解读部分,均为我的个人理解,以官方细则为准)

 

 

火热的上海楼市,终于浇下了一盆凉水
01

限购升级!离婚追溯3年。

 

《意见》明确严格执行住房限购政策:对夫妻离异3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

 

在我的个人理解里,这意味着上海户籍、单身,原本拥有一张房票的你,如果在三年内离婚,之前婚内拥有2套上海房产,那么从今天起你已被限购!

 

这条措施主要定向打击的是上海户籍家庭,原本拥有2套购房资格,部分家庭就利用婚内更名+离婚来腾出一张房票,净身出户的那位不仅能再买一套,甚至有些还有首房首贷资格。

 

而这次调控之后,临时决定离婚买房的,三年内离婚还没买到房的,都被限购了。

 

而根据之前广州、深圳的经验,未来上海对于离婚有可能是追溯的:购房之日前3年内有一次以上离婚记录的,其拥有的住房套数按购房之日前3年历次离异时家庭总套数之和计算,即追溯3年内所有离婚记录。

 

也就是说,有可能无法通过多次离婚、结婚,洗刷之前的住房记录,只要三年内有过两套,还是会被限购。

 

 

火热的上海楼市,终于浇下了一盆凉水
02

税费升级!增值税免征年限由2年变成五年。

 

《意见》规定调整增值税征免年限。个人将购买不足5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增值税;个人将购买5年以上(含5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其销售收入减去购买房屋的价款后的差额征收增值税;个人将购买5年以上(含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增值税。

 

对的,你没看错,任何一套二手房,只要5年内有交易,无论是普通住宅还是非普通住宅,全部征收全额增值税。

 

增值税2改5,这个杀伤力有点大。

 

在此之前,只有未满两年的房子征收全额增值税,非普通住宅才征收差额的增值税,而现在无论是否普宅,也不计算差额,只要不满五年,直接全额。

 

火热的上海楼市,终于浇下了一盆凉水
(点开看大图)

也就是说,一套不满五年的房子,增值税额=网签价格÷1.05×5.3%,也就是说一套内环内450万的普宅,原来是不用缴增值税的,现在需要多缴22.7万元的税。

 

这税费,有点肉痛。

 

 

火热的上海楼市,终于浇下了一盆凉水
03

刚需优先摇号!新房优先满足“无房家庭”自住购房需求。

 

《意见》强调严格商品住房销售管理。严格新建商品住房销售方案备案管理。严格执行商品住房销售“一价清”“实名制”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善新建商品住房公证摇号选房制度,优先满足“无房家庭”自住购房需求。加强预售资金监管,保护购房人合法权益。

 

这和我们矩阵号魔都财观1月12号发表的文章《上海新房摇号规则生变?刚需的盛宴来了!》中的预测完全一致,新房接下来会拿出一部分房源给刚需优先摇号

 

根据其他城市过往的经验,各大新盘每次推盘,都会拿出一部分房源优先给无房户,摇过一次后,没摇到的无房户再和有房户一起再摇一次,从而增加刚需买到的概率。

 

我们来举一个实际的例子,给大家做个推演:

 

比如新房100套,有50个无房户和150个有房户认筹,原来的认筹率是100/200=50%,有房无房概率一样。

 

而现在,先拿出40套给50个无房户摇,中签率80%。摇完后,剩下的10个没买到的无房户再和150个有房户摇剩下的60套,中签率=60/(10+150)=37.5%。

 

这样,无房刚需的中签率就大大提升了。

 

至于“无房家庭”的认定细则,目前还没有出来,是否需要结婚,是否有年龄限制,可以等我们之后的解读。

 

 

火热的上海楼市,终于浇下了一盆凉水
04

另外,还有一些配套性的调整措施。

 

比如查首付来源,防止违规资金流入房地产

 

引导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审贷管理,对购房人首付资金来源、债务收入比加大核查力度。严防信用贷、消费贷、经营贷等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比如规范房地产开发商和中介、楼市媒体等,不要过度渲染,不要违规定价、交易等。

 

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代理企业和房地产经纪机构的监管,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加大联合整治执法力度,形成执法合力,严肃查处捂盘惜售、价格违法行为、虚假广告、人为制造市场紧张氛围、诱导规避调控政策等违法违规行为。

 

比如加大土地供应,稳地价,稳房价等。

 

特别是在郊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五大新城(南汇、松江、嘉定、青浦、奉贤新城)加大供应力度;坚持房地联动机制,引导企业理性拿地,稳定土地价格。

 

 

火热的上海楼市,终于浇下了一盆凉水
05

总的来看,这次上海对稳定楼市的决心还是相当强的,1月21号晚上发文,1月22号就执行,不给任何临时抱佛脚的机会。

 

增值税2改5的杀伤力最大,那些不满五年的普宅、非普宅,都将面临高额的增值税费,买卖双方对交易的信心都会有所下降。

 

离婚3年内不能买房是其次,相当于限制了市场上的一部分购买力。但毕竟靠这个买第三套的家庭并不多,影响有限。

 

而新房向刚需倾斜,则会大大增加无房家庭买到新房的中签率,提前恭喜你们!

 

最近的上海楼市确实有点过于火热,新房千人摇号、二手房东跳价的现象比比皆是,严重背离了房住不炒的精神。

 

因此我们也在1月8号、12号、13号连发三文,提醒大家注意最近的楼市政策,提前做好万全准备。

 

已经网签了的,可以松一口气,基本不受影响。

 

而还没网签,或者还在看房的,刚好可以冷静一下,重新评估购房资格、税费和未来市场走向,再好好做决定。

 

政府这次的政策出台,还是民心所向。用重典压制短期爆炒,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最近一段时间,上海楼市的过热现象会逐步恢复理性。从长线看,上海这座伟大城市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优质人才不断涌入,高新产业持续突破,我们相信上海楼市长线健康发展态势不改。

 

上海,永未建成!

 

其他的,欢迎留言提问、交流!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V52RFq6aZZMFiOiRk0eAw

几个深圳能买下美国?真相来了……

 

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ID:caimao_shuangquan)

几个深圳能买下美国?真相来了……

 

最近深圳房地产业协会搞了一个比赛,面向房地产企业征文,主题是“房住不炒”,写得最好的一等奖,可以拿到3000块。

 

几个深圳能买下美国?真相来了……

 

吃瓜群众们都气笑了,有人说,“难道房协是友军,给自己来的高级黑?”;还有人说,这是杀人诛心啊,这个全国最大的难题居然只值3000块?

 

深圳房协可能只想搞一个会员活动,没想搞个大新闻,但对比下现实就更能感受到荒诞——

 

这不,深圳前海的两个住宅项目开始入市登记了,项目单价在9-12万不等,平均算下来每套也是1000万的起价,这个地段、这个价格还算不得贵,接下来的剧情怕也是我们见惯了的:该冻资的冻资,该交钱的交钱,该抢的抢,一点也不含糊。

 

现在已经不太好定义这是刚需买房还是炒房了,起价1000万,要说刚需属实是有点高,但是周边的房价已经到了17万,不打新确实又买不起。

 

说炒房也没什么问题,对比周边二手房,买到了就有近500万的套利空间,你说谁能不心动?

 

房住不炒,在深圳还是有点难,房协估计也感受到了压力,悄悄地删了活动通知。

 

几个深圳能买下美国?真相来了……

 

深圳的房价,经常超出大家的想象力,找形容词都有点乏力了,“很”、“特别”这些词都不够力度了。

 

根据中国房价行情网,深圳12月的二手房均价87957元/㎡,而根据实时房价,近一个月的均价已经达到了89782元,预测1月份房价将超过9万元。

 

几个深圳能买下美国?真相来了……

 

这是北上广都难以企及的高度和速度,深圳与他们的差价,可以在北京再买0.36套,在上海买半套,在广州再买1.2套。

 

这还是一般的房子,前一阵子深圳成交了一套学区房,44㎡的一套房源,成交价1420万,折合每平方米32.27万,不少顶级豪宅都望尘莫及。

 

小区是90年代的,楼龄超过了20年,别看貌似是“老破小”,但是有实验小学和实验中学,这个小区一直是深圳学区房里面的顶流,一切为了孩子,再贵也得拿下,在教育资源不算充沛的深圳,学区房只会越来越受宠。

 

算下来小区的这一栋楼,市值62.5亿。

 

如果把这栋楼当做一个上市公司放在A股,在4000多家上市公司里可以排在2304位,远远超过了中位数54亿,已经可以秒杀近一半的上市公司。

 

几个深圳能买下美国?真相来了……

 

深圳的房地产体量放在全球啥水平呢?

 

先看看深圳有多少房子?

 

2020年8月份的时候,官方曾给出了一组数据,截至2020年初,深圳全市住房总量增加至约1082万套(间),户均套数达到约1.13套(间),人均住房面积27平方米。

 

这些房子值多少钱呢?

 

按官方披露的数据,居住面积总量6.12亿平方米,如果按照12月的均价来计算,深圳的存量住房价值约53.83万亿元。

 

这个数据是什么水平呢?

 

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2020年GDP的总量101.6万亿,深圳的房产总值超过了一半了。

 

跟美国比一下呢?

 

根据美国的房地产估价网站Zillow的研究,2020年,美国住房市场总价值在33.6万亿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218万亿,其中最贵的纽约3.2万亿美元(¥20.76万亿),洛杉矶和旧金山分别2.5万亿美元(¥16.22万亿)和1.6万亿美元(¥10.38万亿)。

 

纽约+洛杉矶+旧金山,还没赶上一个深圳,4个深圳的总值,相当于美国的房地产总值了。

 

欧盟的房产总值20万亿,日本的房产总值10万亿,算下来,1个深圳等于0.4个欧盟、0.8个日本。

 

就房价来看,深圳绝对是顶流城市。

 

几个深圳能买下美国?真相来了……

 

当然,这么硬比,只能说明房价高,还没法说明房价对深圳居民的那种真切压力。

 

现在香港的房价全球第一,如果比房价的绝对值,深圳肯定是赶不上香港的,香港的买房故事至今流传,所谓的千尺豪宅,不过是内地百平米的普宅,香港的劏房以及鸽子笼式的住宅,着实看起来太刺激,让不少人立下买房的宏愿。

 

但是如果论买房负担的话,那么深圳绝对是当仁不让了。

 

全球范围内来看,房价收入比最高的是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但是叙利亚正陷入战争中,这么比的意义不大,所以排名全球第二的深圳自然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最高了。

 

几个深圳能买下美国?真相来了……

 

现在全国的房价收入比平均为9.2,而深圳的房价收入比46.28,比香港还要高0.9。

 

深圳的房价确实不如香港高,但是香港的收入水平摆在那里呢,深圳税后的平均月薪8497元,但是香港的月薪18776元,高出了121%。

 

房价贵,但是租金便宜,中心城区和郊区的售租比都在70年以上了。

 

几个深圳能买下美国?真相来了……

 

这大概就是炒房的代价吧。

 

几个深圳能买下美国?真相来了……

 

所以,想在深圳过得好一点,财产的基数不能小,深圳小姐姐凑一起就聊怎么搞钱,是因为对生活还保留最后的倔强。

 

房地产商也知道这一点,豪宅的广告就是——“你的钱越多,选择就越少”。

 

的确,仅售1个亿的房子确实没必要大张旗鼓的宣传,毕竟58万/㎡的价格超过了绝大多数人的年薪。

 

几个深圳能买下美国?真相来了……

 

怪不得连深圳的小学生都那么通透,在老师布置“我的理想”的作文时,没有虚伪地想做科学家或者医生,而是想当一名房东。

 

那个场面还真的是形象极了:

 

我有一次看到爸爸,很霸气地在那喊“收房租”,我很羡慕,那里面的人一听见就乖乖地拿出一大把钱交给我爸爸。

 

谁见到这场面,不得感叹一句:这真是太威风了。

 

不知道如果这篇作文拿去参加深圳房协的比赛,能不能拿到3000块。

 

几个深圳能买下美国?真相来了……

几个深圳能买下美国?真相来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1vLwdLZm5XoxuwA7zYDbPA

上海房价狂涨,有二手房1小时涨价40万元,调控政策提前泄露?

文|AI财经社 田晏林

编辑|董雨晴

1月20日,一份《闵行区房管局会议纪要》将上海楼市的火爆行情拉入了大众视野。

该份纪要主要记录了上海有关部门商讨应对最近楼市摇号过热的情况,项目认筹红线3:1,同一家庭、同一时间段全上海只能认筹一套,预售价格审批从严——一系列调控措施,彰显的是地方监管部门对本轮上海房价快速上涨的谨慎态度。

甚至于在后期的调控动作里,市里正在研究更进一步的监管政策,如离婚两年内不能买房,分批摇号政策和收紧资金监管等。消息发布没多久后,上海市闵行区房管局相关人士就表示,网上的消息应该是谣传,还没有收到相关通知。

不过,这份纪要也非空穴来风,最近两个月来的上海楼市只能用疯狂来形容。据媒体报道,“上海二手房一天一个价”,优质双学区、九年一贯制学区房,涨幅已超过20%,单价直冲20万元/平方米。“10天内房价跳涨超过40%”,这样的消息在上海已经算不上大新闻。

另一边的新房市场同样感受到了购房者的热情。热度较高的有前滩、大虹桥板块,其中前滩板块在疫情后热盘频出,凭借着学区优势和未来升值空间,认筹率遥遥领先。链家中介王冕告诉AI财经社,夸张一点的楼盘认筹率能到700%,“好点的楼盘,1套房子有七八个客户争抢。”他的多位客户已经摇号一年多了,却还是没中。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自2020年底开始,上海楼市就翘尾明显,12月份全市二手住宅成交量环比增加了20.3%,同比增加95%,上海二手房成交量更是创下3.9万套的新高,是2017年以来最大值。

一直到2021年1月,上海楼市延续升温态势,1月的前13天,链家二手房成交比去年12月同期增加42%。从市场预期看,1月前13天的上海二手房业主调价中,涨价占比上升至67%,比12月水平提高12个百分点。

不解的是,上海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并没有任何放松迹象,但房价依旧迅速上涨,其中又蕴含了多少虚火?这也不难理解,情绪紧张的市场背后,为何地方政府部门的神经更加紧绷。

二手房1小时跳价40万元

“你不觉得现在跟2015年那会儿(房价暴涨)挺像的吗?”在前10强房企工作的金杰表示,在上海工作生活了十几年,经历过几次房价的涨跌。在他看来,上海的房子五年一直不涨价也不太现实。

涨势早在2020年就已突显,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曾告诉AI财经社,上海新房的去化周期已经缩减至9个月内。而通常情况下,去化周期低于10个月便是房价要涨的信号,“因为房子要不够卖了,现在还有千人摇号的现象。”

火热的楼市背后,有人欢喜有人愁。近日,便有一位博士给上海市委相关负责人写了一封建议信,由此引发广泛关注。他说自己4次参与摇号都失败了,一直买不到房,建议修改上海的认筹摇号规则,使自己能获得优先摇号权,并建议要“严查离婚买房、经营贷买房、代持买房等擦边球行为”。对此,上海相关部门表示:“对于提出的建议,正在积极研究进一步完善认筹规则等相关政策规定。”

据媒体报道,这轮上海楼市上涨行情中,有人为了买房,可谓是使劲了浑身解数。一些购房者为了增加摇号概率,通过假离婚、让老人参与摇号、让朋友帮忙摇号等各种方式,增加“人肉马甲”来争取更多认筹号,等摇中之后再进行过户更名。

因为上海新房限价,和二手房形成价格倒挂,对购房者来说,这是无风险套利的好机会,买到就是赚到。与去年疫情初期二手房业主大幅度降价不同,最近的上海二手房不断看涨,据媒体报道,今年有业主在两周时间内售价调高了120万元,甚至1个小时就跳涨40万元。

王冕告诉AI财经社,这些二手房大多是学区房,涨价比一般房源猛很多,一部分原因是受前段时间上海放宽落户政策影响,因为强调加强市场化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很多海外留学生都回来买房,“他们还就盯着学区房买,说是要一步到位。”

据了解,目前上海的购房政策是:外地户口在上海缴纳社保满5年,家庭限购1套房,单身不能买房;本地户口,家庭限购2套房,单身限购1套。“如果你是单身想在上海买房,只能想办法先落户,除此之外,没有其他途径。”王冕表示。

不过,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陈霄认为,上海放宽落户条件,虽然对人才的引进有着积极作用,同时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房地产市场活力,但是实际效果有限。

卢文曦也觉得人才引进政策的能量没有那么大。“而且上海是局部热,不是普遍热,一些远郊的项目认筹率不高的,老破小的二手房房价也没有上涨很多。”

点燃房价的导火索到底是什么?

“调控没松,价格却上涨,说明楼市上升,属于市场的力量,不能怪政府调控不给力,而是经历三年低迷之后,需求正常释放了。”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坦言。

他指出,当前上海楼市呈现的火热状态,是由周期性、疫情下避险与改善需求、动拆迁放量、货币放水下的抗通胀需求、公民同招(指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教育改革,这五大力量综合作用才形成的。

具体来看,首先从全国主要城市近二十年的房价变化看,受调控政策影响,各城市涨跌趋势呈周期性变化。其次,疫情期间,人们对居住面积有所要求,改善需求释放明显,而且去年上海超额完成旧改35000套。卢文曦告诉AI财经社,80%的人拿到旧改动迁款,1年以内都要买房的,这部分需求量是很大的。

金杰也认为,上海的房价好几年没涨,很多需求被短期压制了。“人还在,钱也在,目前还没有其他投资渠道能够超过房地产。”

另外,为稳定市场和经济,2020年初各国央行集体大放水,近期美国还推出了1.9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从全球来看,美国、伦敦房价均创历史新高,韩国首尔房价上涨,日本东京的土地价格也创近期新高。这也被卢文曦视为房价上涨的导火索之一。

尽管1月15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重申,央行在房地产金融调控方面,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北上广深的房价仍旧涨势明显,四个一线城市在2020年12月全市二手住宅成交量环比增加20.5%,并且一线城市新房及二手房价格涨幅扩大。

“2015年也是深圳房价先暴涨,然后传到上海,最后传导到全国,现在也是这俩城市起头。”想到2020年以来,房价上涨最快的深圳,金杰若有所思。“不过理论上,只要限购在,上海现在房价再怎么上涨也不能算是炒房。”

卢文曦认为,上海的情况要区分是“炒”,还是合理的涨,“现在买房有客观需求,适度的涨不是不可以。”

这波行情会持续多久?

这些天,杨红旭在忙着“为上海楼市调控献言献策”。尽管他也认为上海楼市经过了2017-2018年的量价齐跌,和2019年的量增价平之后,到了该上涨的节点,但看到“千人摇”楼盘、认筹率超过500%、房东和中介联手推高二手房房价等新闻时,他也不免感叹“上海楼市,该消消火气了”。

特别是在今年一季度,上海作为长三角楼市的风向标,任何突发的异动,都会加深调控的升级。

事实上,2020年下半年以来,在货币政策回归中性、购房信贷环境宽松触底以及“一城一策”持续深化背景下,全国城市房价涨幅逐步收窄,但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首周,市场景气指数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区域,上海、合肥等城市景气指数(业主调价中调涨次数/调价次数)在40附近及以上,表明这些城市后期价格上涨压力较大。

不过陈霄认为,在中央反复强调房住不炒、政策环境趋紧的背景下,上海楼市暴涨的可能性不大,大概率还是会维持缓慢上涨的趋势。

卢文曦坦言,最近两个月上海的涨势有点过分了,“2月份估计交易量会回调,让市场情绪冷静下,3月份如果能稳定点,可能还会出现往年的小阳春。”但他同时提醒,如果市场还是表现出极强的躁动情绪,估计后续深度调控的政策也快来了。

目前,上海暂未出台楼市调控新政策,仅是对原有政策的强化,要求加强原有政策的执行,及加强销售管理,杜绝楼市销售环节中的不规范现象。据网易房产报道,前述媒体曝光的《闵行区房管局会议纪要》虽然不是官方正式文件,只是上海相关部门目前正在研究的政策,由于本次消息的提前泄露,不排除该政策会有延期公布的可能。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王冕、金杰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