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挣钱为什么会变得更容易?(深度)

不是挣钱越来越难,而是商业的逻辑彻底变了!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之前商业的重心是产品,未来商业的重心是人。

未来最重要的商业能力是“获取客户”。

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有一句经典名言:“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

这句话放在在今天更加贴切!

未来改如何最大化创造客户呢?

疫情之后,挣钱为什么会变得更容易?(深度)

1

首先,请大家记住一句话:放弃传统获客,改做线上获客。

尤其是这次疫情之后,更让我们看到了线上获客能力的重要性!

最近这两年,遇到很多人埋怨说现在生意不好做,然而我最近在全国跑了一圈之后发现,很多赚钱的模式正在滋生,各种新商业正在茁壮成长,这些人全部靠的是线上获客。


所谓传统获客,就是我们通过打电话/投广告/线下社交/分销等等方式去开拓客户,这种方式第一成本会越来越高,第二效果会越来越差。

所谓线上获客,就是利用抖音/头条等各种平台去生产相关的内容,吸引目标客户的关注,从而成为你的粉丝,然后再成为你的客户。

线上获客的本质是生产内容,是价值获客,这才是未来获客的主流方式。

疫情之后,挣钱为什么会变得更容易?(深度)

线上获客主要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采用线上引流的模式,不是去花钱买流量,而是利用内容去吸引目标客户的关注,这种内容包括两种:

(1)免费的内容的分发,比如在抖音或今日头条广泛的传播文章/短视频;

(2)付费课程的售卖,做那种短小精悍的爆款课程,售卖价格普遍很便宜,不会超过100块,从而获取大量行业客户,圈住一大批粉丝。

第二:线上导来的流量,直接导入到线下,采取见面会/培训/招商会等形式,把意向客户召集到线下,进行深度互动,然后集中成交。

第三:选择部分有实力的客户,采取深度服务的方式,进行高客单价的转化;

第四:选择部分有能力的客户,把他们发展成为代理,甚至合伙人/股东。

这个第四点很重要,因为未来最重要的不是你能圈住多少人,而是你能找到多少人愿意帮你去圈人。

能不能广泛的寻找自己的代理人,这是你做小生意和大生意的关键区别!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把合适的消费者变成自己的代理,让她们帮自己卖。

第二步:选出能力较强/又听话的代理,打造成销售标杆;

第三步:让代理们都朝着标杆的方向努力,大家齐心开拓客户。

这样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自己的“革命根据地”,形成全国联动/线上和线下联动的商业势力。

以上这四个步骤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闭环,也是一个非常通用的逻辑,广泛的适用于各个行业!

疫情之后,挣钱为什么会变得更容易?(深度)

2

其次,以下四个关键点,大家要谨记:

第一:未来商业的第一大能力是——”圈人”。

商业的重心正在从“商品”转向“人群”。之前的商业是物以类聚,人群要围着产品转。未来的商业是人以群分,产品必须围绕人群转。

企业的核心重心不再是节省成本,不再是扩大利润,而是圈人——创造客户。

能圈住多少人,决定了你能做多大。

第二:传统圈人的方式失效了,未来我们必须用内容圈人。

用广告圈人,不仅需要花钱投放广告,而且吸引的效果一定会越来越差,因为没人会主动看广告,也没人喜欢看广告。

用内容圈人,不仅不需要花费大量金钱做广告,而且只要做出那些有价值输出的内容,大家就会被吸引过来,现在线上平台那么多,都在欢迎好的内容入驻,这是很好的机会。

疫情之后,挣钱为什么会变得更容易?(深度)

第三:发展代理商的模式,极其容易被坏人利用,我们要谨防这种骗局。

举两个例子:

很多微商用的就是这个逻辑,让人不断的发展自己的代理,然后塑造某个代理的高大上形象,给人感觉就是她在短时间内就赚了大钱,你跟着干也可以一夜暴富,“朋友圈喜提玛莎拉蒂”这样的段子就是这样来的。

另外,中国几乎所有的培训行业都是用的这个逻辑赚钱:让这些来听课的人,都出去卖自己的课。然后打造销售标杆,激起大家发财的欲望,然后千方百计的去拉人头。

如果你给我100块,我教给你一个赚1000块的方法,你愿意不愿意?

很多人都会愿意。当你把100块交给他的时候,他会把方法传授给你:去找10个像你一样的傻子。

就是这个看似简单却又通用的逻辑,被无数骗子用来拉人头!大家一定要谨防这种骗局。

更重要的是,这些骗子最常用的伎俩叫“建场”,就是通过影音/灯光/声效/演讲/案例等综合手段,组建一个梦幻的场景,这个场让你陶醉,让你幻想,让你丧失独立思考能力,然后跟着他们的思路走,认为自己马上可以一夜暴富,然后在全场情绪最高潮的那一刻,他们会让你刷卡付钱,让你成为他们的代理。

这些公司并是真正的在开拓客户,而是在拉人头,这就是传销的逻辑。

天堂和地域永远都是一线之隔,是佛是魔,有时就在念之间。

第四:圈人之后,就是用人。

未来的企业家必须要善于用人,中国自古以来的王者,全都是胜在善于用人。

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做事的,一种是做局的。

做事和做局的根本区别,就是看你善不善于用人。

用人的能力,才是把事业做大的根本,比如刘邦,虽然他打仗比不过韩信;出谋划策比不过张良;管理事物比不过萧何,但是他善于将他们三个人用到极致,从而自己可以当王。

把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大方的把利益都分出去,还要掌控好利益分配的平衡,勇于做出对未来的预期和承诺,让大家一切努力,这才叫创业!

疫情之后,挣钱为什么会变得更容易?(深度)

再从客户的角度来说,今后我们不仅要善于吸引客户(人),还必须拥有一种留住客户(人),甚至成全客户(人)的能力。

靠什么才能留住人?靠什么留住一个人的心?

靠补贴吗?靠小便宜吗?

其实那种靠补贴和烧钱抢人的手段都是阶段性产物,别人因为贪图小便宜而来,一旦小便宜没有了,别人就离开了。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

人与人之间唯一长久的关系,不是“喜欢”和“被喜欢”,不是“依靠”和“被依靠”,不是“馈赠”和“被馈赠”,而是“成全”与“被成全”,留住一个人的最好办法就是成全他。

未来,懂商业不如懂人性,不懂人性的人将寸步难行。

成长途径有两个:上课和上当,不上课就会上当!

认知途径有两个:教育和教训,不被教育就被教训!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zER9rym_MX3q0WSHbIK5GQ

这个月,我已经有两个公司破产了

这个月,我已经有两个公司破产了

 

今日关键词:破产、注销公司、SOS,断臂求生。

 

——张桓

2020年3月28

 


 

昨天11点,我投资的一个成都项目股东群,创始人说因为疫情影响每个月亏损太大,撑不下去了,要注销公司,征求大家意见。

 

我很无语,但也理解。

 

这件事虽然我很不开心,但也没有办法,我当时溢价2倍投资的,看着得是这个团队多年的餐饮经验,竟然:不如我这个半路出家的人做的油腻大叔,油腻大叔至少还在奋力自救,我自己也借了几百万给公司。

 

现在虽然不能排队,但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还有希望,我的意思是疫情不管多久过去,但5家店上千万的投资,不能说关就关,下了牌桌,那就是净亏损了。

 

所以我一直坚持,因为我是大股东,得为所有员工及小股东负责,坚持到最后。

 

 

 

 

可其它我是小股东的项目,我就没有义务去借钱了,虽然创始人做了很多努力,但我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的倒闭,心理非常难受。

 

我曾说过,投资人有九条命,东方不亮西方亮,可现在看来,东方不亮西方也不亮了,前景一片黑暗。

 

我现在还没在股东群做任何回复,因为公司注销需要所有股东签名,我不知如何回复,想救但我也鞭长莫及,但就这么倒闭了我又不甘心。

 

 

这个月,我已经有两个公司破产了

 

 

这恐怕是很多创业者的心态吧,都想继续撑一撑,万一撑过去了呢。

 

可危险在于,如果借钱借贷,可疫情及人流不见好转,现在的再投入那就是更大的损失。

 

真的是两难。

 

还好,上周解散的一个奶茶项目我并无太多纠结,而且还是我主动提出的,我的理由是,在shopping mall的奶茶店,短时间或者今年内不可能生意转好,因为奶茶并非刚需,可买可不买。

 

而且没有“户外”这一硬性物理条件,恐怕疫情过去后,项目也很难受益,大家疫情过后,谁愿意待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

 

我的那个搭档说,这个shopping mall30%的品牌都退租了,可见影响力之大。

 

 

这个月,我已经有两个公司破产了

 

 

这两个项目我分别投入都近百万,都是不到一年时间全亏了。

 

太惨。

 

如果阿Q一点的话,那就是还有比我更惨的,那些需要雇佣很多员工,实体经营面积很大的项目一个月亏损都不止200万。

 

昨天一个哥们说,他现在生意虽然很好(排队),但因为不能开二楼,以及必须交叉坐,导致他们业绩也就平时的1/3,公司还是不能赚钱,长此以往,也很难熬。

 

所以,我给大家的建议是:

 

不要轻易离职,很多公司已经不招人了;

 

不要轻易创业,否则很容易把多年打工赚的钱,一把赔光;

 

不要轻易做实体经营,房租和人工两座大山足以把你压垮,遇到任何黑天鹅,都是灭顶之灾。

 

2020年,最好啥也不干,不要创业、不要辞职、不要投资,做好长期冬眠的准备。

 

有人说,经济不好的时候,才是抄底的时候,但你经济好的时候都没赚到过大钱,你哪里来的自信,还想抄底以及危机中寻找机会翻盘。

 

千万别信鸡汤,别迷之自信,相信什么危中有机,什么口罩以及测温仪都是少数人点幸运者偏差而已。

 

轮不到你我普通人。

 

你我最需要做的,是如何拥抱新媒体、短视频、直播(哪怕再晚也比不作为强),想尽一切办法把生意搬到网上来,再难,也得改革,向死而生。

 

 


 

张桓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J_tEYp9ARSrUsTy9WNtOw

2019浮华消亡史:首富缺钱,名企暴雷,投资人谨小慎微

2019浮华消亡史:首富缺钱,名企暴雷,投资人谨小慎微

“一天之内,接到五个借钱电话”,“还有十个朋友要卖楼”。

作 者丨于玮琳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企业家们说,给我一笔流动资金,我就能东山再起。可问题是:
上哪儿找那么多流动资金呢?

2019浮华消亡史:首富缺钱,名企暴雷,投资人谨小慎微

食言的首富
互联网有记忆,对于名人来说尤为如此。
早意识到这点,也许李河君不会在5年前放下这般豪言:要在2020年让汉能实现销售一万亿,市值两万亿,盈利一千亿。要像美国的微软、苹果和韩国的三星一样,成为中国企业的代表。
如今已是2020年,现实何其骨感。李河君面对的不是鲜花与掌声包围的康庄大道,而是被员工声讨、欠薪十亿的困局;是从富豪榜跌落,“首富”变“首负”的窘境。
放在五年前,没人会想到,能源巨头汉能会有发不出来薪水的一天。曾豪掷200亿建设金沙江金安桥水电站的李河君想不到,曾踌躇满志迈入这家企业的员工们也想不到。
2019年10月,数百名讨薪者围堵汉能北京总部,“李河君还我血汗钱”的横幅拉起,正式撕下了曾经的信任以及最后的体面。
“我们现在资金的确比较艰难,但有人说我是骗子,这是不可能的事。只要能解决眼下的资金问题,汉能就会呈指数级发展,明年会成为我们的一个milestone(里程碑)。”李河君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9浮华消亡史:首富缺钱,名企暴雷,投资人谨小慎微
想对着媒体这样表决心的绝不止他一人,2019年坐上财富过山车的也大有人在。
2018年3月“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中,新光集团董事长周晓光位列第26名,问鼎浙江女首富。在2017年,以她和丈夫为原型、讲述一代浙商奋斗史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热播。演员演得好,故事也好,一时风头无两。
然而不到两年,天翻地覆。2019年1月*ST新光披露了公司实控人周晓光夫妇以及相关人员领受监管处罚的公告,除合计罚金80万外,周晓光夫妇二人还被处以10年市场禁入。据悉,目前新光集团仍有300余亿元的有息负债。
“鸡毛很轻,但只要有点儿风,它就能飞上天。”剧中的这句台词是浙商励志精神的浓缩。然而拼搏不息的周晓光却不得不面对此刻飞不起来的“一地鸡毛”。
 
2019浮华消亡史:首富缺钱,名企暴雷,投资人谨小慎微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吗?对于跌落王座的首富们来说可能并不成立。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翻车”的各省首富多达十余位,有人负债累累,有人破产重组,有人成为老赖……总之,都是“缺钱”。
更多企业也在“爆雷”。这其中,近一半A股上市企业“爆雷”的原因是债务违约。
根据中央结算公司统计监测部的数据,2019年以来新增违约债券158只,涉及债券规模1216.99亿元,同比分别增加28.46%和5.13%。三成发行主体为上市公司,其中不乏东旭光电、康得新这样的“白马股”。
曾被称为“A股体育品牌第一股”的贵人鸟也没能逃脱债务违约怪圈。在2018年首次巨额亏损6.86亿元、2019年主体长期信用评级被多次下调之后,在去年11月连续被曝出5亿元的“16贵人鸟PPN001”、6.47亿元的“14贵人鸟”不能按期足额支付本息,构成违约。
此后,贵人鸟市值一路下滑至20亿,而其巅峰时期市值超过400亿。时代的潮水,终究打湿了昔日“鞋王”的羽翼。
2019浮华消亡史:首富缺钱,名企暴雷,投资人谨小慎微

▲2019年8月3日,运动鞋服品牌贵人鸟相关公告

 
树大根深的上市企业遭遇“滑铁卢”,借着新经济崛起的势头想分一杯羹的创业公司更缺钱。
据悉,2019年有1.2万家教育公司关停,倒闭的教育品牌多达20余家,“英语培训四巨头”之一的韦博英语宣告破产,学员投诉无门。
惨烈的还有金融和文娱。据统计,2019年金融行业投资金额同比大幅缩水85.5%;根据天眼查数据,截至2019年11月,中国影视公司注销1884家,横店开机率同比下降45%。
 
2019浮华消亡史:首富缺钱,名企暴雷,投资人谨小慎微
创业维艰,2019年尤其艰辛。据IT桔子数据,2019年新经济企业倒闭数为336家,而这些企业绝大多数是B轮以前,倒在了融资迟迟未至的半路上。
“缺钱”,几乎成了2019年各个经济体聚焦的关键词。有人缺钱找“花呗”,有人缺钱了找“花呗”的老板。
马云在不久前的浙商论坛中坦言:“一天之内,接到五个借钱电话”,“还有十个朋友要卖楼”。有人在猜测这五个人到底是谁,更多的人则感受到大环境的不易。

2019浮华消亡史:首富缺钱,名企暴雷,投资人谨小慎微

失效的策略
企业家们一筹莫展,升斗小民无比费解:几千亿的身家,说没就没了吗?
现象往往残酷且刺眼,但其实,暗流早已涌动。
钱,究竟去哪儿了?
第一种情况是,钱,不是一夜之间消失的,而是一直都没有。
各大榜单计算富豪排名的方式大同小异,都有据可查,却往往忽略了富豪的借贷情况。
事实上,最有钱的人往往也是欠债最多的人。
周晓光的故事就颇为典型:
2011年至2018年,新光集团共发行了12支债券,总金额超过170亿元。去年十月,一份关于新光集团已上市的子公司新光圆成的公告显示,周晓光夫妇已累计质押新光圆成1.26亿股,占其持有股份总数的99.98%。而新光集团的质押率也高达98.30%,累计质押11.15亿股。新光集团已经没有股权可以质押。
资本运作本是常态,即便如格力这样的企业也常年资产负债率在70%左右。但与新光们不同,格力同时保持了良好的现金流,账上现金占总资产的50%左右。
截至去年9月底,苹果公司财报显示其账面现金为2059亿美元;阿里巴巴登陆港交所以后,媒体粗略估计,其现金储备约达430亿美金。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现金流对于企业家而言,同样是命脉所在。
每一个跃上时代浪头的弄潮者都非等闲之辈,即便借贷,也不是拿去随意挥霍。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首富们的窘境?
这往往就是第二种情况了:盲目地投资在无法驾驭、不能快速回本的领域。
新光的第一支债券是为了补上房地产投资的窟窿,而后的11支都是为了还上之前的贷款;
汉能集团的水电站赚钱能力超群,但李河君非要痴迷薄膜光伏,前后投资约800亿元,在2015年被停牌期间,只能跟朋友借钱补窟窿;
新晋“预亏王”盐湖股份,主营业务钾肥原本效益良好,但在金属镁一体化项目、PVC一体化项目、化工板块等项目上连续巨亏,导致今天的“惨状”……
曾有媒体做过统计:2019年爆雷的每10个上市公司里,大概有7个在此前五年间做过类似转型、并购、重组的相关方案,并最终被这些极度占用现金流但又无法产生足够利润的方案推向倒闭的深渊。
“短贷”已很难“长投”,银行也等不了三年五载让企业家押宝的未来产业变现了。
眼下,攥紧现金流才是王道。
其实无论是薄膜光伏还是金属镁一体化,本身都是好项目,但需要的投资数额巨大、回报周期长、极大牵制主营业务的发展,一旦债务暴雷,便会引起连锁反应。
连“钢铁侠”马斯克都没有全心执着于其火星移民计划了。他老老实实卖自己的电动车,还在中美关系微妙的当下奠基了特斯拉上海工厂。他为的是什么?可流动的财源。
 
2019浮华消亡史:首富缺钱,名企暴雷,投资人谨小慎微

2019浮华消亡史:首富缺钱,名企暴雷,投资人谨小慎微

碎裂的泡沫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是当下、企业家们曾经屡试不爽的策略失效了?
这就来到了第三种情况:信贷政策的调整,债务层层叠加。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飞速发展之后,整体增速趋向平缓,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过去数十年间,因政策利好、创业环境宽松、投资主体杠杆虚高,无数新兴企业野蛮生长。
随之而来的金融风险也不可小觑。
有经济学家指出:国内企业的现状是80%的融资都依赖银行。这和美国恰好相反,美国是80%源于金融市场直接融资,投资银行、货币基金、保险公司等都参与其中。
从2016年开始,在紧信用和去杠杆的政策调控下,相较于由国家背书、还款有保障的国有企业,为了尽可能降低坏账风险,银行对于民企尤其是小微企业贷款更为慎重。
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在近期出席浙商会议中引述了数据:“2018年1月到2019年11月,民企债券市场融资为负2981亿元,但是同期国企债券市场的净融资量达到了38433亿元。”
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趋势之下,国有资本获得融资更为容易。
在宽松的信贷政策下,企业可以靠“借”钱来缓解资金压力;但是眼下,银行不再如曾经那般配合,若企业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就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债务层层叠加,直至无力回天。
欠债、乱投资、债滚债……更无奈的是,固定资产也难以快速变现。
钱还去哪儿了?积压在大量的固定资产和房地产项目中了。
 
2019浮华消亡史:首富缺钱,名企暴雷,投资人谨小慎微
这也就是第四种情况。
在过去几年经济的飞速发展中,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还是倾向于将大量资金压在固定资产上:企业家开发房地产、旅游度假区;普通人忙着买房,在北京有一套“老破小”学区房,就可谓“千万富翁”……
但,只要房子不卖、或是卖了没人买,钱就永远见不着、摸不到、用不上。
对于企业家而言更是如此,固定资产资金回流极慢,并产生大量折旧,长期的闲置也无异于资源的浪费。
聪明人不会被金钱所奴役,而是驱使金钱去创造更多的财富。创造的方式一定是让钱流动起来,绝非变成钢筋水泥。
更何况,对于钢筋水泥的国民狂热,近年来开始降温。楼市在经历一轮轮调控的“洗礼”后也逐渐锁定了“房住不炒”的时代命题以及“一城一策”的具体方案。
数据显示,CRIC监测的59个重点城市截至2019年11月末,库存量达到了32994万平方米,较2018年末上升了6%。“去杠杆”、“挤泡沫”的阵痛期仍在持续,但这也无疑是良币驱逐劣币的一个过程。

2019浮华消亡史:首富缺钱,名企暴雷,投资人谨小慎微

人之贪婪才是本源
讲述美国次贷危机的电影《大空头》中有一个经典场景:
经济繁荣时期,银行为扩大收入,大力发展次级贷款。主人公们进行调研,发现市场几近疯狂:房东用狗的名字申请贷款也能成功,就算收入一栏空着也没事儿;夜店上班的女子家里有五套别墅……
 
2019浮华消亡史:首富缺钱,名企暴雷,投资人谨小慎微
最终,房价不再上涨,断供潮爆发,大规模的违约让高杠杆搭起来的债务高塔轰然倒塌。雷曼兄弟倒闭,贝尔斯登和美林证券被收购,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海啸。
在利益面前,人性的贪婪往往会暴露无遗,即便是自诩聪明的华尔街精英也无法免俗。
回眸看首富翻车,其实也是根植于人性深处的贪婪,根植于对更多财富的追逐、对做大做强的渴望和对载入商业史册的憧憬。
好在,在这一轮所谓“经济寒冬”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变得理性而谨慎了。
最显著的是投资人变谨慎了。
曾经创业者靠着一份漂亮的PPT,在咖啡馆坐一下午,侃侃而谈讲述商业模式就可以得到天使投资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
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2019年创投市场交易案例5311起,和2018年相比降幅高达48.5%,交易总金额537.52亿美元,同比下降44.51%。
但,同时,单比投资均值却在不断攀升,2019年已达到1012万美元。
这也就是说:好的项目也更加不愁钱了,投资者在项目的遴选上更加谨慎、更加回归价值本源了。
比如快手。在宣布拿下2020年春晚赞助权、即将“撒币”11亿元的同时,另一个好消息悄然酝酿:据悉,快手IPO之前的F轮融资即将完成,融资总额将高达30亿美金。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本轮融资除了被曝出将由腾讯领投之外,云锋基金也赫然在列。此外,博裕资本、淡马锡、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也参与了此轮融资。在行业马太效应逐步加剧的情况下,真正的头部项目实力渐显。
而在市场流动性降低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也愿意去主动了解、思考如何创造更多财富,而非被动地陷入狂热的投资陷阱中了。
电影《指环王》中,魔戒象征着人类的欲望,并借由此操控人心。它可能是财富、权力、人性的弱点。离成功越近的人,“魔戒”对他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唯有抵御住诱惑,才能获得支配自己人生的自由。
 
2019浮华消亡史:首富缺钱,名企暴雷,投资人谨小慎微
做企业、过生活,皆如此。
暗流涌动的2019,人人都在问钱去哪儿了;不用担心,以崭新的2020为起点,更多的钱正在奔赴它们真正该去的地方。

2019浮华消亡史:首富缺钱,名企暴雷,投资人谨小慎微

1、《汉能危局何解?李河君:要么死掉,要么伟大》财经

2、《从浙江女首富到欠债300亿,周晓光一地鸡毛的七年》锌财经

3、《国发院胡佳胤:从债券、股权和银行看去杠杆政策的不对称影响》

4、《郭广昌:未来有四个机会,更需要我们知行合一》广昌看世界

5、《募投市场数量规模双收紧,早期投资退潮超四成丨2019年VC/PE年报》投中网

6、《2019年12月债券市场风险监测报告》中国债券信息网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LWYtq-HUuYFE7fYHCxnp5w

比疫情更让人担心的,是中小企业

一场本可缩小在一个城市的范围,完全能消灭在萌芽的疫情,如今正向全国蔓延,夺走无辜同胞的生命。

感染病例仍在不断飙升,各地防控不断升级。情势依然严峻,但全面防控之下,击退此次疫情,毕竟只是时间问题。更让人担心的,是疫情对整体经济的冲击,是中小企业的生死存亡。

各地要求企业延长春节假期,并正常支付工资。微博上,有位企业老板发了一通抱怨:我们企业的损失该怎么办?结果,遭到网友猛烈围攻,有人说他想钱想疯了,有人说他太计较个人利益,还有人甚至发出人肉的威胁。

比疫情更让人担心的,是中小企业

不过,骂他的人有没有想一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万一老板们撑不住,打工者该怎么办?企业若倒闭了,生产减少,物价上涨,最终的成本又由谁来扛?

资本面前无疫情。企业工厂放假了,国外订单还得按期交货;房东不会因为疫情就给你减免房租;银行也不会因为疫情就推迟还贷日期,减少还款利息;工厂放大假,工人的社保工资还得照发……中小企业的老板们,正一个个陷入焦虑,日夜难眠。

大企业财大气粗,抗风险能力强,但对于许多中小企业而言,疫情对它们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餐饮等服务业是这次疫情的重灾区。年夜饭纷纷退订,饭店纷纷关门大吉。一饭店老板麻木的说,自己要从中产跌回底层了。有饭店老板悲叹,退订让他损失惨重,“物料准备了十几万的,要是停两个月,房租十几万+所有员工工资五十多万,都不敢往下想”。

比疫情更让人担心的,是中小企业

制造业更不用说,贸易战已经把许多企业逼到奄奄一息,如今疫情又狠狠补上一刀。

一位老板算了一笔账:400个员工一个月工资200万,房租130万,储藏期很短的货备了100多万,税收定额50万,水电损耗20万。停工一个月损失500万。

一位广东开厂的老板现在如坐针毡:员工150人左右,一个月约120~150万费用。去年因为比较困难,没赚到什么钱,现在账上的钱只够3个月的支出了。他长叹,这场疫情,对我们这种小企业来说,是生死一线了。

许多企业主考虑的已经不是赚不赚钱的问题,而是亏多亏少的问题,是能不能坚持下去的问题。

这样的老板还有很多很多。卖年货的个体小老板们几乎个个是血亏,许多人店里进了一堆送礼的礼盒,卖不出去,也退不了。旅行社几乎全军覆没,从业者悲鸣,今年连西北风都喝不起了。家禽养殖企业纷纷告急,各地活禽市场全部关闭,出栏的家禽无处可卖。与此同时,由于饲料厂推迟复工,饲料已经供应不上了,家禽陷入断粮……

比疫情更让人担心的,是中小企业

大部分上班族一边享受着假期一边吐槽,是难以体会到中小企业老板的心情的。许多人认为打工仔是弱势群体,其实更多时候企业老板才是。一些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真轮到自己头上了,指不定比谁的抱怨都多。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中坚,保障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许多中小企业一旦撑不过此次疫情,后果不堪设想。许多企业正在拼命自救,但仅凭它们自己的力量,恐怕只能是杯水车薪,此时急需国家来拉一把。

比如,企业在假期延长后给员工照发工资,这一块,政府能不能给予相应补偿,毕竟,企业是为整个社会的安全做牺牲,不能所有责任由他们一肩扛。那些急着交付订单的企业,不按时交货就要承担巨额赔款的企业,能不能让企业在充分做好公共卫生保障的同时,准予开工。各地在制定疫情防控措施时,能不能审慎评估一下企业的承受能力,尽可能减少企业的损失。对于遭受疫情重创的一些行业,能不能尽快推出相关政策优惠和扶持措施。

现在的中小企业,正常情况下都生存不易,更别说对抗天灾人祸了。所以,要想尽办法,尽最大努力,救救我们的中小企业,帮助企业度过这次生死存亡的危机。企业是民生之本,企业背后是千千万万个饭碗,是千千万万个家庭。企业倒闭潮倘若出现,接下来就是失业潮,是经济民生的凋敝,这样的后果,我们谁都承受不起。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mmSdZviIIEA5EKhNoxB33w

或许,你我离破产也就一两个月

或许,你我离破产也就一两个月
说实话,真的不知道疫情何时过去,苦了很多线下的很多实业,包括酒店、餐饮、旅游、娱乐、零售等各个行业,有专家说可能要到5月才可以得到真正的缓解,如果真是这样,那会有大批企业因为现金储备不足而倒闭。
 
或许,你我离破产也就一两个月
在没啥收入的前提下,租金和人工是会压垮很多人,哪怕2月疫情就会过去,3月诸多行业亦会人流稀少,熬过去也并不容易。
不要指望很多物业给你免租,也不能不给员工发工资,很多人都有房贷车贷,一旦没有收入,也很麻烦。
或许,你我离破产也就一两个月
万达这样的毕竟事少数,而且也不可能连续减免,一个月少30-40亿的收入,可银行的利息及资金成本一分也不会少,万达也要生存。
是时候要做一些变革了,否则这个冬天很难熬过去。
比尔盖茨曾说过,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其实很多企业距离破产也就一两个月的事儿,包括很多中产假设突然没有了工作和收入,后果也不堪设想。
于我而言,2020的目标不是发展而是活着,为了避免自己破产,我会采取以下措施:
1、不再招募新人,即员工只出不进,控制人员开支,非但不会涨薪,高管有可能降薪,共度时艰,当然我创业以来一直只拿2260元/月的工资,也从未报销过任何差旅、吃喝等费用,全是自掏腰包。
会考虑招募兼职人员,允许团队在家办公,节省办公成本,比如可以将一般的办公面积租赁出去。
原则上不在非常时期裁员,但要求人人都有绩效KPI,都可以创造收入,而非成为成本,岗位职责会有所调整。
或许,你我离破产也就一两个月
2、亏损和遥遥无期不能赚钱的项目,会考虑关停,哪怕一个月亏损几万的相互,也要止损,苍蝇再小也是肉,投入特别大占用大额现金的项目暂缓推进。
一切以现金流为核心目标,一年内不能自负盈亏的项目就不再输血。
3、2020我的投资布局都暂缓(2019投了20多个项目5000多万),今年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已投资项目的成长和盈利,快速创造更多的现金流,以及找到合适的时机退出,哪怕以比较便宜的价格。
回笼现金是关键。
或许,你我离破产也就一两个月
4、十英尺智能早餐柜生逢其时,因为属于无人新零售,在这样的疫情状态下,是最安全也是成本最低的早餐提供方式,租金低,也不需要服务人员和顾客打交道。
2020我会把核心精力放在十英尺,迅速做大规模,争取2020至少要铺5000个智能早餐柜(目前单台1600/月的利润)。
这次疫情的发生,更让我坚定的看好十英尺的未来,以后无人零售可能会成为主流,因为成本最优,原来还不觉得,这次疫情一发生,租金和人工会把大批传统企业压垮。
或许,你我离破产也就一两个月
5、“公司”这个组织形式,或许以更快的速度退出历史舞台,平台+个人模式将大行其道。即老板和员工不再是雇佣关系,而是合作关系。
大家不再靠出卖自己的劳动时间赚钱,而是靠自己帮别人解决问题获得回报。
至于你工作多长时间,在哪里办公,不再是重点。
6、哪怕餐饮娱乐零售业,自助也可能会越来越主流,比如吃饭自助扫码点单,自己去取餐,自己把碗碟收取及倒掉剩饭剩菜……
甚至你去唱K或看电影,也全程自助和无人,这次的疫情加速了“无人”业态的到来,为了每个人都是在和智能软硬件打交道,非和人。
你的企业越早无人化,可能未来越有竞争力。
7、我前几天写过一篇文章,提到在线教育、在线娱乐、在线医疗等是一个重大的机会窗口,现在我依然这么认为,未来,可能很多线下的机构不得不在线化,我投资的芭芭拉儿童舞蹈现在20多个校区,每个月光租金和人工就太高了,现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还敢送小孩来跳舞?
有无可能线上教跳舞呢?
这是一个严重值得思考的问题,包括最近接触了一个在线教钢琴的项目(小孩可以在家里自己练钢琴,用在线游戏化的模式来让小孩不断闯关学习)。
我现在特别看好。
以上,是我认为避免破产不得不要做的变革,总结一下就是:
把租金、人工等成本控制到最优,把自己的业务想办法无人化和在线化,优先考虑活着而非发展,才有机会活得更长。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1FTsO-Mioptn30uTFEQ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