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毒的话语》

书名比较好,一颗星

——————————

互相指责并不能使提出的要求得到接受和采纳。

控制的原因各式各样,控制者使用的“武器”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语言。

让对方内疚是最常见的话语控制手段。它依赖于对方感知罪恶感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教育灌输给我们的,由此可见教育的作用[5]。正常情况下,我们都曾经感受过罪恶感,也曾经让别人产生过罪恶感。

内疚感涉及个人行为本身的正当性,也就是因为自己做了错事而自觉有罪,懊悔自责;而羞耻感则主要涉及别人的看法和外界的评判,行为本身倒不见得有什么错误

感到羞耻的人通常受到自身缺点的困扰,而充满内疚的人则注意到自己的违规行为。有羞耻感的人常常认为自己不够好

深感羞耻的人害怕被抛弃,而心生内疚的人担心受惩罚

发现控制者的潜在动机

改变对方:情感控制,主要是激起内疚感。

挽留对方:情感控制,激起内疚感,威胁。

隐瞒某种行为:说谎,虚假信息,双重信息。

逼走对方:乱贴标签,虚假信息,重塑过去,双重信息。

诋毁对方:污名化,病理化或乱贴标签,否认主义。

亲密关系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伴侣两人各自私密空间的联系,另一个则是伴侣两人共同的私密空间和外部世界的联系。问题的产生,比如因为使用了不当的语言而使两人的关系出了问题,会给上述这两个层面都造成压力。从伴侣两人的共同私密空间来说,通常情况下,有些事情是不会对外部世界(家人、亲戚、朋友)公开的。

放弃改变对方的想法是摆脱控制的重要一步。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一直保持被动。只不过,我们不再去想着要改变对方,而是用另一种方式来应对,那就是捍卫自己的底线。

底线和边界之间是有区别的。想要改变对方,结果往往是令人绝望的。你的种种要求往往会给争吵制造机会。作为回击,你的伴侣会让你觉得,首先要做出改变的人应该是你。你不听我的话,我也不听你的,矛盾就这么产生了。

而诉诸自己的底线就不一样了。这使你能够在保护自己领地的同时,保持你的尊严。如果你告诉伴侣,他已经触碰到你的底线,当前的状况让你受到了影响和伤害,你已经无法接受了,那么对方就必须做出选择:要么决定改变自己的行为,要么坚持自己的态度。

亲密关系需要双方非常多的个人投入。这种对个人投入的渴求是其他事物不可比拟的。要想维持亲密关系,需要交付出自己的身体、个人空间、资源、情感和能力。

读书:张靖东《价值发现,一个价值投资者的投资札记》

持有股票的最高标准是看我们是否可以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即无论市场价格涨跌,你自己心中可以做到云淡风轻、闲庭信步。

客户是公司价值的来源,满足客户需求,给客户创造价值,创新驱动价值。

投资的最高境界是资产配置,第二级是仓位控制,第三级才是具体标的的选择。

投资第一课是资产配置;第二课是选行业、选龙头;第三课是寻找错配的投资标的;第四课是企业估值。

企业估值

第一点,限制投资企业的范围,只找能力圈内的企业,找行业龙头,这样下来可以过滤掉90%的企业,只剩下10%的企业。从财务指标上来讲,用ROE指标的5年均值达到15%作为筛选指标,筛选出来的企业大多都是优秀的企业,不是小而美就是大而优,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估值的难度

第二点,综合考虑行业的发展前景、行业的竞争格局、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企业的管理水准,并对企业的成长性和竞争优势的持久性做出评估。

第三点,采用综合估值法对行业进行分类,对不同的行业采用不同的估值方法,

最容易出现错配的赌注的地方是大熊市的底部,此时基本上80%的股票都处于低估状态,错配的赌注比比皆是。

第二个发现错配的赌注的地方是陷入困境的行业或者陷入困境的企业。

第三个发现错配的赌注的地方则要难得多,即企业的成长性和成长的持久性远超市场的正常预期,即我们常说的超级白马股。

第四个发现错配的赌注的地方则是相对管理层改善的平庸的企业,这种投资模式里面管理改善是关键指标。

满足大行业和好行业标准的有以下几个行业:消费品行业、医疗保健行业、能源行业、高科技行业、金融行业、优势制造业。

股票投资的前提是将投资标的限制在自己相对能够看懂的行业和企业里面,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投资的难度,寻找有发展前景的大行业里的龙头企业就是一条捷径

行业发展具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野蛮生长时期。行业快速增长,行业容量快速增加,大量投资纷纷介入抢夺增量市场,这时候大家的日子过得都不错,都在快速增长。第二个阶段是行业整合期。这时候行业增速开始降低,但龙头企业开始整合市场,通过提高市场占有率开始挤压式增长,这个时期只有行业龙头可以获得确定性的增长。第三个阶段是胜者为王。通过行业整合以后,行业内的竞争态势大大降低,竞争格局开始良性发展,行业龙头企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开始快速提升,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

从行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来看,最大的受益者都是行业龙头,每一个阶段的成长性都是超越行业的

所谓龙头企业未必是行业内最大的企业,而是行业内综合竞争力最强的企业

投资的核心在于风险可控前提下获得合理的收益,而不是所谓的收益最大化

投资的本质5——逆风飞扬

第一点,必须对企业有深入的了解。第二点,锚定价值,就是企业估值。对企业有深入的了解,有相对合理的估值体系,价值锚定后,剩下的事情就是守株待兔了。第三点,心理修炼。逆向投资本质上是违反人性的,需要做个孤独的前行者。第四点,现金。

投资的最高境界是资产配置,第二级是仓位控制,第三级才是具体标的的选择。

以股票的合理估值作为基准点进行仓位管理非常重要,高估值时低仓位,低估值时高仓位,可以过滤掉许多市场风险,但硬币的另一面则是在牛市里会降低投资回报率。

个人的经验是将仓位控制在30%~100%,在低估值区域仓位是可以加到100%的,如果股市进一步下跌,完全可以利用融资资金介入,在高估值区域仓位完全可以降至30%左右,牛市不言顶,以30%的仓位迎接不可预知的顶部区域完全没有问题,当然仓位逐步降至10%或者完全空仓也没有问题。总的原则是低估值高仓位,高估值低仓位

价值投资不等于长期持股,长期持股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一切都基于估值,如果10年的预期1年就实现了,那就卖出好了,如果估值始终合理而企业一直在成长和发展,则可持有10年或者20年

优质的股票资产可以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现金流,而投资房产的现金流非常有限,对改善平时的生活质量没有什么帮助

投资股票的买入时机一般来讲只有以下4种情况:①大盘处在熊市底部区域;②行业性利空因素或者行业处于发展的低谷期;③公司偶发性利空事件;④相对于巨大的发展前景,公司的估值处于合理价位。除了以上4种情况,其他时候买入股票都属于输家的游戏。

大盘在底部区域+投资现金流管理能力+逆向操作的心理=本垒打。

个人认为最好投资行业龙头,行业龙头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最强的,反弹力度也是最大的,千万别投风暴眼中的企业(比如三鹿奶粉、酒鬼酒),这些企业是有倒闭风险的,远离风暴眼,投资行业老大,是最佳的投资选择。

投资处于低谷期的强周期性行业需要注意两点:①行业陷入大面积亏损,行业龙头的市值跌破净资产,这是投资的先决条件,在1倍PB附近买入强周期性股票可以规避90%以上的投资风险;②投资行业龙头,如果一个企业在全行业都陷入亏损状态时还可以保持盈利,说明这家企业具有巨大的竞争优势,在行业反转以后利润会暴增

仓位管理的第一条原则是低估值高仓位,高估值低仓位,仓位可以在10%至100%之间做调整。

仓位管理的第二条原则是合理的现金流管理。第一点,必须配置一部分高息股票。高息股一方面可以提供生活资金的来源,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加仓资金。个人建议可以配置20%~30%的高息股。第二点,70%的长线资金+30%的短线资金。70%的资金可以长线布局,以5到10年的眼光来看待投资企业,这部分资金轻易不动,只有一个卖出理由:严重高估了。30%的资金可以短线布局,以1到3年的眼光来看待投资企业,这部分资金比较灵活,可以创造出强大的现金流。30%的资金在低估区域至少可以相当于50%的购买力,

仓位管理的第三条原则是逆向原则。

筛选企业的第一条指标是ROE≥15%。第一点需要强调的是ROE指标最好是5年均值,最低也是3年均值,再低就没有意义了,再低就不能认定企业ROE的长期发展趋势可以在15%以上。第二点需要强调的是ROE的质量,即净利率、财务杠杆、资产周转率三者是否合理。第三点需要强调的是对ROE发展趋势的判断。第四点需要强调的是ROE指标有滞后效应,对于ROE指标持续向好的企业,重点是找到企业基本面改善的有力证据,可以提前上车,

筛选企业的第二条指标是找到清晰可辨的企业“护城河”。

筛选企业的第三条指标是企业具备优秀的企业管理人+优秀的企业管理机制。第一点是观察管理层是否大量持股,第二点是观察管理层是否有股权激励。第三点是观察企业的管理层级,管理层级多的企业必定官僚作风盛行,管理效率低下。第四点是观察企业的产品定位和营销定位。第五点是观察企业家平时的采访和发言,是否有很好的战略眼光,是否有产品情节,是否可以做到言行一致,是否有利益以上的追求。通过长期的跟踪和观察,大抵可以判断出对方是否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第六点是观察企业是否在内部实行合伙人管理机制

降低投资难度的第一个方法是限定行业。本人将投资限定在六大行业:①能源;②科技;③金融;④消费;⑤医疗保健;⑥优势制造业

降低投资难度的第二个方法是限定企业。再增加第四条筛选指标:投资行业老大或者行业内综合竞争力最强的那家企业。

降低投资难度的第三个方法是限定买入价格。第一点就是不在高估值区域买入,不在低估值区域卖出。第二点是我们需要知道股票投资收益的来源:①企业发展的收益;②企业分红收益;③估值提升的收益。

防止财务“爆雷”的第一点是检查经营现金流与净利润的匹配度,最好观察最近5年的平均数,可以规避干扰因素。规避经营现金流与净利润匹配度差的企业可以规避掉大部分不合格的企业

防止财务“爆雷”的第二点是规避高有息负债类企业。

防止财务“爆雷”的第三点是规避高商誉类企业。体现在财务报表上的商誉都是溢价收购产生的,所以分析企业的高商誉首先需要分析企业高商誉收购的合理性,否则很难说高商誉一定是坏事。

防止财务“爆雷”的第四点是规避高存货和高应收账款类企业。

防止财务“爆雷”的第五点是规避大存大贷的企业。

防止财务“爆雷”的第六点是用定性分析指标去排雷。

困境反转型投资策略。

困境反转型的第一种情况是行业出现危机状态,导致企业利润大幅衰退甚至出现亏损。

困境反转型的第二种情况是周期性行业处于低谷状态。反周期投资是投资周期性行业的不二之选

困境反转型的第三种情况是偶发性事件或者企业经营自身问题导致企业业绩大幅下降。

困境反转型投资难度的第一点是心理层面的,投资者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第二点是反转的不确定性。第三点是时间的不确定性,需要有长线资金做支撑。投资困境反转型股票至少要有三年的长线资金准备,否则最好别碰,买入就反转属于运气使然,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降低困境型反转型股票投资难度的第一个方法是投资龙头企业。第二个方法是从终局看问题。第三个方法是等待催化剂事件的出现。第四个方法是从管理角度看问题。第五个方法是足够低的买入价格。对于周期性行业而言,如果行业龙头股票价格跌破净资产就属于足够低的价格了,此时买入属于低风险高收益,价格已经补偿了所有的风险,买入是唯一的选择。

股市里黑马最终变成白马的凤毛麟角,属于极低概率事件,所以抓黑马在投资上没有任何意义,投资白马股才是正道。

何为价值股?本人对价值股定义如下:①企业所处的行业渗透率很高,一般已经达到了70%以上,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基本到顶,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有限;②ROE指标大于15%,ROE低于15%的企业排除在外,这样的企业缺乏投资价值;③分红率大于5%,分红收益是价值股很重要的一块收益来源,所以确保5%的分红收益是非常必要的;④5%~10%的成长性,确保一定的成长性是必要的,除了分红收益,也需要一定的成长收益作为补充,如果是零成长的企业,一点想象空间都没有,那真的缺乏投资价值;⑤15倍PE以内的价格,一般来讲资本市场对价值股的估值在5至15倍PE之间,超过15倍PE就不能算是价值股了。

何为成长股?本人对成长股定义如下:①行业渗透率和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均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企业成长的天花板还没有到来。②ROE指标大于15%,这是基本的指标;对于个别处于高速成长期的企业,如果企业管理层优秀、有清晰可见的独特的竞争壁垒存在,ROE指标可以放宽到10%以上,前提是自己对企业非常了解,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判断非常清晰。ROE指标低于10%的企业,一票否决,完全没有分析的必要性。③成长速度大于15%。这条指标是对成长股的基本要求,也是价值股与成长股的分水岭,是非常重要的筛选指标。④清晰可见的企业竞争优势。成长有可能创造价值,也可能毁灭价值,判断标准就是企业是否具备清晰可见的竞争优势⑤合理的资产负债率。⑥合理的买入价格。

问题清单一:过滤掉90%的企业

(1)ROE小于10%的企业不投资;

(2)吹牛的企业不投资,比如三聚环保、康得新、康美药业、乐视;

3)经营转型的企业不投资;

(4)行业三甲之外的企业不投资;

(5)自己看不懂的企业不投资;

(6)涉嫌财务造假的企业不投资。

问题清单二:谨慎选择投资标的
(1)对外收购野心大的企业谨慎投资;

(2)有息负债率高的企业谨慎投资;

(3)商誉占比高的企业谨慎投资;

(4)商业模式复杂的公司谨慎投资;

(5)多元化扩张的公司谨慎投资(相关多元化扩张的公司除外);

(6)行业老二和老三谨慎投资;

(7)ROE介于10%至15%之间的谨慎投资,除非估值低或者发展潜力巨大;

(8)大股东股权质押多的公司谨慎投资。

问题清单三:买入之前最后的检查清单,选择长期投资标的

(1)时间是企业的朋友还是企业的敌人?

(2)价格继续下跌有没有继续买入的信心?

(3)企业的估值是不是便宜?便宜的基本概念就是未来3年市场估值没有向下修复的空间。

(4)对企业有深入的了解,是否能“真正”看懂公司?

(5)是否具备独一无二的企业“护城河”?定性分析企业时最为关键的一条就是企业是否具备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定量分析指标最为关键的指标是ROE大于15%,能够通过这两条指标体检的企业一定是一家优秀的企业,有可能买贵,但一定不会买错。

(6)对已经持有的股票心理上是不是有一种放松的状态?

(7)是平庸的机会还是绝佳的机会?

(8)以长期的视角来看,5年之后的企业是不是比现在更好?

(9)是平庸的企业还是优秀的企业?

(10)最后一问:买到垃圾?买得太贵?投资周期太短?(造成投资亏损的三个原因:看错了;估值太高;投资周期不匹配。)

5种比较好的卖出时机:①买错了,认错及时出局;②基本面发生了变化;③发现更好的投资机会;④股票严重高估;⑤从仓位管理的角度出发,需要降低仓位。除了以上5种情况,其他时候都不应该卖出股票。

估值是永远的锚,高估值低仓位、低估值高仓位是基本策略。在熊市里随着估值的下跌而逐步增加仓位直至满仓,在牛市里随着估值的提升而降低仓位,直至20%~30%的最低仓位。熊市里可以加到满仓,而在牛市里绝对不能将仓位降至0,个人认为最低仓位也应该保持20%~30%

投资本质上是赚取三部分收益:分红收益、企业成长收益以及市场收益。

企业存在的基本价值是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优秀的企业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还可以为客户创造价值

投资需要思考的一个维度是行业,首先做到对企业所处的行业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其次才是对企业本身的深入分析

行业思考的第一个层面是周期性因素。一般来讲,弱周期性行业的市场容量逐步增大或者保持相对稳定,投资的确定性较高,所以适合长线投资;强周期性行业周期波动明显,企业的利润波动非常大,反周期投资是不错的思维方式,PB是最好的估值指标,所以适合阶段性投资,

行业思考的第二个层面是行业竞争的核心因素。

行业思考的第三个层面是行业渗透率和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一般来讲,渗透率在10%以内属于导入期,能否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具有不确定性

行业思考的第四个层面是行业的竞争格局。行业的竞争格局决定了行业的利润率,在好的行业竞争格局中企业可以大块吃肉,在差的行业竞争格局中只有喝汤的份。最佳的竞争格局属于单寡头垄断格局,行业龙头会获得超常规的发展,

行业思考的第五个层面是行业的进入门槛。

行业思考的第六个层面是行业内的产品是否具有差异性。

投资思考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企业经营层面,必须像企业家一样去分析企业的经营情况,仔细研读企业财报,分析企业的战略、管理、核心竞争力、财务指标等,

企业经营思考的第一个层面是企业战略和执行力。

企业经营思考的第二个层面是产品聚焦和营销定位。

企业经营思考的第三个层面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企业经营思考的第四个层面是找到企业差异化经营的因子。

投资者对企业进行投资思考时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思考角度就是产品(或服务),产品是一切的根本,产品是本质的东西,所以从某种程度而言,产品力直接决定了企业的优劣。

产品力思考的第一个层面是品牌力。

产品力思考的第二个层面是产品在客户心中的定位。

产品力思考的第三个层面是产品质量和品质感。

产品力思考的第四个层面是客户体验。

产品力思考的第五个层面是通畅的客户反馈机制。

产品力思考的第六个层面是人的因素。

品牌驱动的第一个大类是高端品牌。高端品牌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品牌光环,产品一般都是溢价销售,体现在财务数据上就是高毛利率的特点;②都有历史底蕴作为品牌支撑,品牌是靠时间打磨出来的;③有一个伟大的品牌故事;④企业会有意无意地营造一点产品“稀缺”的特性;⑤对渠道的要求较低

品牌驱动的第二大类是大众品牌。大众品牌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品牌知名度非常重要,客户每天都需要看见“品牌”;②品牌的主要目的不是溢价销售,而是扩大销售数量;③渠道和品牌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研发驱动商业模式的第一个大行业是科技行业。

研发驱动商业模式的第二个大行业是医药行业。医药行业的绝大部分价值都取决于创新药

研发驱动商业模式对于传统行业来说就是产品创新。产品创新的第一个层面是通过创新来降低产品的价格。产品创新的第二个层面是通过创新创造差异化的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影响企业价值与估值的因素1——成长性、周期性和不确定性

“成长可以溢价,价值只能折价。”按照巴菲特的估值理论来说,企业的价值等于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或者通俗一点讲,就是未来净利润总和的折现值(在企业整个生命周期内,净利润=自由现金流),而影响未来利润的主要因素就是成长性

企业的周期性是影响市场估值的第二个主要因素。弱周期性的企业具备良好的可预期性,利润具备可累积性,天然具备高估值的基因;强周期性的企业利润波动巨大,可预测性非常差,

商业模式的第一个缺陷是经营现金流和利润不匹配。有些企业利润虽然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但经营现金流只有利润的一半或者直接为负值,这些企业投资价值几乎等于零,

商业模式的第二个缺陷是设计得过于复杂。一般来讲,好的商业模式都是偏简单的,简单的商业模式有助于企业在某一个方面取得突破以后,通过时间的累积效应,形成强大的竞争力,比如品牌消费企业、低成本制造企业、研发驱动的企业、平台聚合型企业

商业模式的第三个缺陷是容易产生高库存。这一点表现突出的行业是电子行业和服饰业,两者都容易产生高库存,而且库存产品容易快速贬值,造成巨大的损失

商业模式的第四个缺陷是高有息负债。高负债的企业背负高昂的财务成本,一旦企业经营不善或者行业处于下行期,企业会举步维艰,甚至倒闭。

商业模式的第五个缺陷是无法构建商业护城河。商业护城河是企业超额利润的来源,缺乏商业护城河的保护,企业的利润迟早会走向平庸化,最终变成商品类企业,陷入价格竞争的泥潭

(1)投资者的收益的来源有以下三种:①企业分红收益,属于保底收益;②企业成长收益,属于长期收益;③市场估值提升的收益,属于市场收益。投资的本质是获得企业发展壮大的收益,所以基于成长的投资模式才是主流模式;分红收益可以帮助我们度过漫长的熊市,所以基于分红的投资属于防守型,可以帮助我们活下来,属于补充性投资。

(2) 5%的分红收益率是投资底线,利润能够保持5%~10%的增长是最佳选择,但利润不增长也没关系,但一定不能衰退(微幅衰退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分红投资的逻辑就不成立了。

(3)从静态估值的角度来看,价值股是投资者的合理选择,但从动态估值的角度来看,成长股才是最佳选择,毕竟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最大值才是最好的选择

(4)价值股适合阶段性持有,不适合长期持股。价值股属于防守型投资,是为了在熊市中得到分红收益,一旦市场估值提升,估值达到合理状态或者稍微高估的状态,一定是卖出的,这样可以提高阶段性的收益率。

(5)5%的分红收益、估值处于历史低估值区域是价值股投资的两个前提

第一点,分红股收益来源=分红收益+估值提升收益,当估值提升到一定程度,一定是要卖出的,分红股只适合阶段性持有,长期持有得不偿失。事后来看,双汇股价跌到了21元左右,又回到了原点。

第二点,分红股的买入条件要相对严苛一点,5%的分红收益是硬指标,不能轻易降低标准。市场之所以给分红股低估值,是因为企业缺乏成长性,低估值是合理的。

第三点,对双汇的投资买入点位和卖出点位都是非常合理的,买入时符合典型的分红股估值标准,卖出时是因为不再符合分红股的持有标准。

第四点,双汇作为肉制品老大是不合格的,作为老大一定要负起老大的责任,即将肉制品品类做大,双汇在高温肉制品容量见顶的情况下,并没有积极地在低温肉制品上发力,带领小伙伴们将低温肉制品做大,这是老大的失职。

第五点,行业发展的另一个方向是屠宰业集中度的提升,双汇同样没有发力,仅保持15%的增长率,严重不合格,所以双汇的管理层只能算是合格,并不算是优秀的管理层。

第六点,双汇虽然是唯一的肉类加工的全国性品牌,但相对地方性品牌而言,并没有产生品牌溢价,即双汇的品牌营销做得并不好,只是品牌知名度强一点,而品牌的美誉度一般,这与双汇长期的低营销投入是有关联的,但受益于单寡头的行业格局,双汇活得还不错。

第七点,双汇的产品力一般,创新能力一般,是一家相对“平庸”的消费品公司,中规中矩的发展是大概率事件,难有意外之喜。

价值股的特点是低成长性、低估值以及高分红,所以价值股就是分红股,分红收益是主要的收益来源。

本人对分红股的投资模式总结如下:①行业渗透率以及企业市占率分析,主要分析企业的发展空间还有多大。②分红率大于5%,这是分红股投资的基本条件。③5%~10%的成长性。企业最好有一定的低成长性,这样还会有一定的成长性收益,如果成长性等于零勉强也可以接受,但利润负增长是不可接受的,分红投资的逻辑基础将不复存在。④ROE大于15%。一般的分红股都可以满足这个指标⑤15倍PE以内的价格。因行业而异,消费类可以保持在15倍PE,公用事业类最好保持在10倍PE以内,金融股则在5倍PE以内

投资者收益的来源有以下三种:①企业分红收益:保底收益;②企业成长收益:长期收益;③市场估值提升的收益:市场收益。

第一点,对于周期股的反周期投资大逻辑是对的。周期股的唯一投资机会就是反周期投资,如果周期节奏踏错了,满盘皆输,反周期投资,阶段性持股是周期股投资的不二法门。

第二点,买入价格明显偏高。回头来看3倍PB的估值明显偏高,当时的估值体系完全不成熟,放在当下的市场估计会惨败,好在通过学习不断进化,总算没有被市场消灭。1倍PB以内才是周期股的最佳买入点,周期股投资最忌讳的是买入时机过早或者价格偏高,这会严重侵蚀投资回报率,导致投资失败。

第三点,上一轮牛市的大牛股一定不是下一轮牛市的大牛股,甚至是相反的。海油工程周期反转叠加大牛市行情市值并没有创新高,只能算是很一般的走势

第四点,周期反转具有不确定性。

第五点,海油工程的投资过程是非常煎熬的,比大秦铁路的投资更难受。周期股的周期反转具有不确定性,即便周期反转了股价也未必会上涨,也就是说即便你判断对了,也会是一笔失败的投资,所以对于周期股投资要慎之又慎

投资周期股,只有在赔率和概率都比较高的时候才可以介入,宁可错过、不能买错是投资周期股的正确心态。

对周期股的投资模式总结如下:①高市盈率期间可重点关注一下,低市盈率期间尽量避免;②1.5倍PB是买入周期股的最高估值,1倍PB以内才是不错的投资机会,可以错过,但不要买错;③投资龙头是不二之选,在周期底部许多企业会破产的,只有行业龙头才会平稳度过艰难时刻;④不是每个周期性行业都可以投资的,只选择自己比较了解的行业投资,缩小范围,提高概率。

(1)反周期投资是关键。周期一旦踏错,投资失败的概率很大。识别周期是投资的第一要务,对行业的理解很关键,行业处于低谷期是投资介入的前提,但并不是介入最佳时机,最佳时机出现在行业内大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的时候,那时候一部分企业会出清,行业才会出现反转的机会。

有些周期性行业相对容易判断,比如证券行业、煤炭行业、水泥行业,低谷期清晰可见,行业反转也比较快,限定行业,投资自己熟悉的行业,提高投资成功的概率。(2)限定行业,并不是每一个周期性行业都值得投资。

(3)PB是最佳估值指标。1.5倍PB应该是介入周期性行业的最高估值了,1倍PB以内隐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股价跌破净资产意味着企业融资困难,行业出清的机会很快就会出现

(4)龙头企业是最佳投资标的。

( 5)周期股并不是主流的投资标的。周期翻转具有不确定性,介入得太早会损失时间成本,介入得太晚蕴含着巨大的风险

(6)投资者投资周期性行业是比较煎熬的。第一,周期性行业的底部很难判断,买入之后被套是常态;第二,周期反转的时间不确定,有时候市场长时间在周期底部徘徊,对投资者是一种煎熬;第三,周期高点不好确定,卖早了或者卖晚了都是常事,会有很强的挫败感,而且属于靠天吃饭,企业主观经营方面能做的事情不多,

几年,投资者根本没法把握,比如有色金属行业、贵金属行业,一个完整的周期长达十几年,根本无从下手。钢铁行业也是一个艰苦的行业,好日子有限,坏日子无限,行业退出门槛高,周期反转迟迟不能兑现。相反,有些周期性行业相对容易判断,比如证券行业、煤炭行业、水泥行业,低谷期清晰可见,行业反转也比较快,限定行业,投资自己熟悉的行业,提高投资成功的概率。

(3)PB是最佳估值指标。1.5倍PB应该是介入周期性行业的最高估值了,1倍PB以内隐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股价跌破净资产意味着企业融资困难,行业出清的机会很快就会出现,此时,优选个股,会发现不错的投资机会。

(4)龙头企业是最佳投资标的。在周期底部,经营不善的企业是会破产的,最先倒闭的是中小企业以及经营效率低下的企业,龙头企业倒闭的风险几乎为零,所以投资龙头就有了某种隐形保护因素,虽然行业好转以后,龙头企业的反弹不是最大的,但不会有出清的风险。投资过程中首先要规避风险,其次才考虑盈利的问题。从稍微长一点的周期来看,投资龙头企业也是收益最高的一种方式,最近几年周期反转的海螺水泥、三一重工、潍柴动力等,无一不是市场上的明星企业。

(5)周期股并不是主流的投资标的。周期翻转具有不确定性,介入得太早会损失时间成本,介入得太晚蕴含着巨大的风险,以上这些特点都增加了投资的不确定性,所以周期股投资并不是一种很好的投资方式。投资者保持淡定平和的心态,反而会发现一些不错的补充型投资机会。

(6)投资者投资周期性行业是比较煎熬的。第一,周期性行业的底部很难判断,买入之后被套是常态;第二,周期反转的时间不确定,有时候市场长时间在周期底部徘徊,对投资者是一种煎熬;第三,周期高点不好确定,卖早了或者卖晚了都是常事,会有很强的挫败感,而且属于靠天吃饭,企业主观经营方面能做的事情不多,属于被动状态

如果投资者对一个企业长期跟踪研究5年,基本上都会找到一点感觉;如果跟踪10年,对企业的经营特性和市场特性就会非常了解,剩下的只是等待时机弯腰去捡钱了。

困境反转的三种情况:①行业出现危机状态导致企业利润大幅衰退甚至出现亏损。②周期性行业处于低谷状态。③偶发性事件或者企业经营自身问题导致企业业绩大幅衰退。

第一点,反转具有不确定性。解决方案就是加强对行业和企业的理解,尽量降低不确定性,实在看不明白的就靠边站,并不是每一次困境都是机会,只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就可以了。

第二点,反转时间具有不确定性。一般基本面的反转周期在3年左右,投资周期至少在3年以上,这对资金提出了要求,没有3年以上的长线资金支持,勿碰困境反转型投资。

第三点,心理层面做好充分的准备。股价长期在持仓成本线以下、反转时间的不确定性、能否反转的不确定性,以上三种情况对心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降低投资难度的办法:①降低困境反转型股票投资难度的第一点是投资龙头企业;②降低困境反转型股票投资难度的第二点是从终局看问题;③降低困境反转型股票投资难度的第三点是等待催化剂事件的出现;④降低困境反转型股票投资难度的第四点是从管理角度看问题;⑤降低困境反转型股票投资难度的第五点是足够低的价格补偿。

困境反转型投资策略是一种高收益的投资策略,同时也会有一种被煎熬的投资过程,在没有反转以前,投资者内心是非常煎熬的。困境反转型投资策略是一种赔率更高,但概率一般的策略,所以核心问题是在保证赔率的前提下提高概率,降低投资难度本质上就是提高反转的概率。

中信证券的投资逻辑来看,典型的周期股操作方法

第一点,典型的周期股。券商的周期性非常强,熊市大跌、牛市大涨是铁律。券商股是相对容易把握的周期股,基于估值体系下的买入和卖出准确率相当高。

第二点,预测牛市不靠谱。

第三点,PB是最佳估值指标。1.2~1.3倍PB是中信证券极端估值区域

第四点,投资龙头企业是最佳选择。中信证券是行业当仁不让的龙头企业,虽然估值上没有太大变化,但底部在不断抬升,即每股净资产在稳步增加,驱动股价逐步提升

第五点,仓位决定了收益。

第六点,不败而后胜。极端估值区域是非常重要的买入参考点,在极端估值下买入基本上可以避免深度套牢,可能会有10%~20%的亏损,但至少有翻倍的潜力,属于赔率和概率俱佳的时刻。

投资中国平安的逻辑如下。

第一点,保险业是个大行业,而且在中国还是个朝阳行业,所以对于这个行业一定是要投资的

第二点,中国平安就是本人找到的那家公司,其综合竞争力行业第一

第三点,中国平安业务层面的确不错,但在资本市场,它却属于典型的周期股,牛市上天,熊市入地,所以买入的安全边际是要遵循的,本人的经验是每次跌破其内含价值就买入,积累筹码,等待牛市的兑现

平安的劣势在哪里?

(1)牛熊市股价波动幅度巨大,买错了损失巨大,所以买入点的选择是关键。

消费行业简单来讲,主要强调的是“三力”,即品牌力、产品力和渠道力,三者相当于三角形的三个边,只有三个边都够长,圈成的面积才足够大

商业知识才是股市投资的最大门槛。商业知识的积累属于真功夫,没法投机取巧,一方面需要阅读大量的管理类、行业类、经济类、商业类书籍;另一方面需要研究大量企业的财报,将商业知识和企业财报相互验证,将商业知识融入投资策略中,日积月累,最终有所成。

第一点,对次新股的投资要慎重,上市3年以内的次新股要谨慎再谨慎。股票上市相当于对外卖出股权,对企业进行包装和美化以便卖个好价钱是合理的选择。观察次新股的表现,一般第一年表现良好,第二年表现尚可,第三年原形毕露,经过三年基本可以还原企业的真实情况,所以很多投资者不碰三年以内的次新股是有原因的

好价格+好企业才是一个好的投资选择

投资标准是很重要的,设定标准太高,你或许仍然持观望态度,设定标准太低,你将会立刻全力注入资金,然而这与你没有标准的表现并没有多大的区别,经验和全方位的思维是设定标准的关键所在。投资标准的设定非常重要,太低了,你会选入“滥竽充数”的股票;

4种价值陷阱模型:①第一类是被技术进步淘汰的。②第二类是赢家通吃行业里的小公司。所谓赢家通吃,顾名思义就是行业老大老二抢了老五老六的饭碗。③第三类是分散的、重资产的夕阳产业。④第四类是景气顶点的周期股。在经济扩张晚期,低PE的周期股也常是价值陷阱

还有一类价值陷阱表现为利润小幅度衰退或者利润基本保持稳定但不再继续增长,

价值陷阱的表象是低PE和3%左右的分红收益率,如果利润不可持续,基本面的恶化会使股票越跌越贵;如果利润可持续但不增长,3%的投资收益率不能令人满意;如果是5%以上的分红收益率,阶段性持股是可以的,但如果长期持有则会重新陷入价值陷阱中。

③成长是根,价值是本,成长性可以是零,只要价格足够便宜一样可以买入,但如果成长性是负值,那就是价值毁灭,股价再便宜都不可以碰,适度的成长性+合理的估值是常态,这类企业应该重点关注。

投资失败的第一种情况是买到涉嫌财务造假的股票。

投资失败的第二种情况是买到“垃圾股”

投资失败的第三种情况是陷入“价值陷阱”

投资失败的第四种情况是买得太贵。

投资失败的第五种情况是投资周期太短。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优秀企业的股价一定是大幅度上涨的,那么这个“长期”有多长?个人认为至少是3年,5年是最佳考核周期,社保基金一般选择好基金经理以后,考核周期都是5年。所以投资周期至少是3年,没有3年的资金匹配周期,妄言投资!

股票投资两大陷阱

第一个陷阱是技术分析陷阱。技术分析就是垃圾,是投资最大的陷阱,在后来的股票投资中坚决抛弃技术分析,转向基本面研究

第二个陷阱就是管理层的诚信问题(即所谓的老千股)。

股票估值可以拆分为三个因素:市场估值因素、分红因素、企业成长因素。

投资A股市场,仓位管理显得尤为重要,A股市场的特点是股票下跌有底而上涨无顶(这一点与港股刚好相反)。以股票的合理估值作为基准点进行仓位的管理非常重要,高估值时低仓位,低估值时高仓位,可以过滤掉许多市场风险

投资“暴利”的来源

1.企业的成长长期超过市场预期

2.“小票”的高速成长

3.周期性行业的逆转机会

4.熊市底部投资

寻找超级企业家,与赢家为伍,是一条投资的捷径,

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其实只有一种策略,那就是以价值为锚,逢低买入,逆向投资才是最佳策略。

核心持股的资金占比在70%~80%,非核心持股资金占比在20%~30%,按照杨天南的说法就是守正出奇。核心持股是“守正”,修成正果,赚大钱,前提是不能出错,出错了满盘皆输;非核心持股是“出奇”,赚小钱,积少成多,仓位灵活,可以容错,有时候也会以小博大,赚取大利润。

核心持股大多数时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具体分析如下:①基本上都是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投资者对行业和公司的基本面比较明白,分析得比较清楚,能够真的懂。②在等待中获得一个好的价格,然后重仓持有

读书:尹红心,李伟《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当你准备学习一门新知识时,必须站在传授者的立场,假设自己要向别人讲解这门知识。那么你一定要用最简洁、清晰和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让行外的人也能听懂。

流程:

第一,确立你要学习的目标。

第二,理解你要学习的对象。针对这个目标,准备好和筛选相关的资料,选择可靠和多个角度的信息来源,把这些内容系统化地归纳整理出来。

第三,以教代学,用输出代替输入。模拟一个传授的场景,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知识讲给别人,用以检查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

第四,进行回顾和反思。对其中遇到阻碍、模糊不清和有疑义的知识重新学习、回顾和反思。如有必要,可以重整旗鼓,进行再一次输出。

第五,实现知识的简化和吸收。最后,通过针对性的简化和整合,实现这些知识的内化和有效的应用。

两种根深蒂固的学习模式:

第一,越熟悉的概念,大脑越喜欢。大脑在最具相关性的物品间建立连线,产生一张由旧信息组成的知识之网。

第二,在不同的概念之间强行建立联系,也是大脑的特长。

最好方法就是学会输出,激励我们的大脑更多地使用第二种模式。输出会把你的角色颠倒过来。在输出知识的过程中,你可以站在另一个“自我”的角度审视这些内容。那个“自我”是知识的讲解者,你由此获得了一个检验自身学习成果的机会。

费曼认为,输出不仅仅是学习的最佳方式,同时也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当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知识时,用最直白的语言去阐述它时,大脑就会从记忆库中提取那些熟悉的信息,在旧的知识和新的概念中产生强大的关联,新的知识便容易得到大脑彻底的理解。

真正高质量的学习,一定能够让人融入真实的世界。学习最重要的是“真实”,它必须让人可以与时代同步,理解身边正在发生的一切,促进我们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换言之,通过学习,我们要与真实的世界建立有效的联系。

将知识与现实场景紧密地结合

只有将学习从功利性的导向中收回来,专注于如何吃透一门知识,怎样让这些知识在今天就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你才能真正地提高学习能力。

三种与众不同的能力

第一,远见

通过解读知识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判断未来的趋势,而不是仅仅记住这些信息。

第二,穿透力

通过费曼分析技巧,从碎片化的知识中看清事物的本质,快速解决问题,掌握事物的规律。

第三,智慧

通过以输出的方式浓缩、重演知识,汲取精华,使知识为我所用,和环境相匹配,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学习,究其根本是思维方式的比拼,不是知识存储的较量,也不是学位的竞争。

费曼学习法提供了四个关键词:Concept(概念);Teach(以教代学);Review(评价);Simplify(简化)。==> 确立目标;理解目标;输出;回顾;简化。

▲方向→锁定思考的主要方向。

▲归纳→确立思考的主要逻辑。

▲验证→验证思考的效果。

▲反馈→反馈正确和错误。

▲简化→把复杂的思考过程简单化。

▲吸收→消化思考的成果。

第一步:目标 ==》确立学习对象==》产生专注力

第二步:理解==》系统化地存优去劣

第三步:输出 ==》向别人输出学到的知识==》以教代学

第四步:回顾==》回顾与反思==》尝试分析

第五步:简化==》简化吸收==》内化知识

学习不再是被动服从和由功利驱动的“输入”,而是我们自觉甚至是开心地实施有意识的主动学习,也就是以“输出”为载体的“有选择的输入”。它的前提是我们为自己重新确立了学习的意义。

最务实的做法是——在这一两年的黄金时间内聚焦在一个正确的目标上,尽可能取得不凡的成果。

任何事成功的关键都不在于你想做好几件事,而在于你能否做好几件事。

如何找到正确的方向?

第一,对自己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对我而言最重要的那件事是什么?未来的方向帮助你树立一个宏观的目标,当下的焦点则能指引你制订正确的行动和学习计划。

思考应该是二维的,我们不但要思考自己的终极目标,还要思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当下需要做什么,怎么做。

第二,把“最重要的那件事”变成自己的方向。

如何找到真正的兴趣?

为了定位真正的兴趣,不妨多给自己一些宽松自由的思考空间,深入分析那些自己喜欢的领域,查阅相关的资料,然后进行初步的尝试,从中找到自己学习的对象

为了不辜负光阴,提高学习的效率,我总是建议人们在制订规划时先对自己的计划和目标做一次全面的剖解,在费曼学习法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之间插入一个必要环节:挖掘出你和目标之间的“强联系”。

第一,论证学习这门知识/做这件事的必要性。深入论证目标的合理性:“我真的需要它吗?”“为它投入时间和金钱是否值得?”“我是否还要再想一想?”

第二,确认规划与目标的实质联系。仔细确认规划的可行性:“我的学习计划与目标的匹配度是多少?”“对我而言这个计划是否可行?”“有没有更省时高效的方法?”

聪明的学习者善于反问和反省,愚蠢的学习者则喜欢自我感动,将一个错误的目标偏执地坚持到底。而一个错误的目标,会让你之前正确的积累瞬间付诸东流。

如何才能确保我们的目标是正确、而不是错误的呢?著名的“SMART原则”提供了一个简单明了的判断标准。即:

S:(Specific)明确和具体的。——目标必须清晰和可以形容。

M:(Measurable)可以衡量/量化的。——目标必须量化和能够评估。

A:(Achievable)自身能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必须在能力范围内。

R:(Rewarding)能产生满足感/成就感的。——目标必须有积极的意义。

T:(Time-bound)有时间限制的。——目标必须有实现的期限。

学习的舒适区有两个标准

第一, 一个正确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它符合自身的兴趣。

第二, 一个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合理目标。它符合自身的能力。

高效能学习之路

★留出锁定最重要目标的时间。

最高效的人总能锁定自己最重要的目标,把主要的精力聚焦到这个目标上。

★留出做正确规划的时间。

在兴趣、目标和规划之间找到内在的联系,建立一座坚固的桥梁,才能制订正确的学习计划。不要还没做好准备就匆匆地开始学习。

★留出调整目标和规划的时间。

在计划和行动的过程中根据反馈随时修正目标,改善或改变学习的计划,保证自己始终处在一条正确的轨道上。

学习不是为了让大脑记住哪一门知识,而是将这些知识100%地转化为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学习建立自己行之有效的思维框架,并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假如你不能将知识系统化,再用一个自己能理解的框架把知识组合起来,就说明你理解得还不够透彻,学习的效果恐怕也是值得怀疑的。

如果出发点是为了应付考试,你的学习是纯功利性的输入;

如果接触一类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强化某种固有立场,你的学习是有倾向性的输入;

如果是内卷和排他的思维方式,你的学习是偏执性的输入。

以上三个问题会使你在理解一门知识时缺乏合理的逻辑,解决办法

第一,明白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第二,拥有一个足够宽阔的视野。第三,建立最可能客观科学的逻辑。

通过对知识的筛选与吸收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框架。首先你要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短板是什么,要重点学习哪方面的内容,这叫锁定方向;其次你要快速准确地把相关内容找出来。

我要找出那些与我的实际需求相匹配的知识。

如何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先确立两到三个可靠的知识来源——老师、专业网站或图书馆,再把从这些来源得到的知识互相印证对比,找出对你重要的、不同领域的知识,再进行深度的学习。

在学习中,请你忘掉过去累积的所有的技能。因为过去的经验在学习时会起到“强意志”的作用,影响大脑的判断和选择。经验对学习来说并非指路明灯,它回归到本质只是一种具有惯性的行为模式而已。

构建知识的心理表象,我们需要对知识进行视觉表达。通俗地说,心理表象是指知识以形象化的方式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的抽象概念。它具备两个特点:第一,精练的语言表述,文字易于理解;第二,文字表述可以图像化。

图像化的记忆有利于在大脑中植入心理表象,

人的大脑中存在两种功能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信息加工系统:一种以文字语言为基础,另一种以表象语言为基础。前一种是语言意义,后一种是图像意义,对信息同时进行两种加工,等于实施了双重编码,记忆更加牢固,理解也更为深刻。

画出一个“学习流程”

第一步:短时记忆,第二步:心理表象,第三步:双重编码,第四步:长时记忆

“思维和流程导图”有助于我们解决以下的五个问题:

快速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掌握理解和分析知识的方法。

建立自己思考问题的框架——思维导图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化思考问题的架构。

形成高质量的学习笔记。

为知识的输出做好准备——思维导图是以教代学的一个必要工具。

采取尽可能省时省力的方法高效地阅读和记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力

简短的概要。概要包含如下内容:

书或资料的主题——是讲什么的,有何主旨。

书或资料的作者——作者的资历,有何专长。

书或资料的结构——分类和不同板块的分主题。

第一,快速地获取有益信息。第二,学习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当你能从较少的知识中也能获取到比他人更多的有益信息时,你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一定是更加优秀的

输出就是复述你所学到并理解到的知识并让听者理解

第一个阶段:凭印象复述。第二个阶段:复述中提出问题。第三个阶段:复述中加入自己的观点。

系统思考——用系统化的思维去理解知识,归纳、筛选和分析知识,才能最终消化知识,为我所用。在课堂上费曼比喻说:“构建知识系统就像修建一张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每一条路有它的出发点,也有它的终点,路和路有交汇点,也有信息处理中枢,互不重叠,知识就是这张网络中的汽车运输的养料,它们运转有序,去往该去的地方。”

遵守一些原则:归纳、筛选和分析。

系统思考从本质上讲,就是从事物/知识的互动关系入手,而非从事物/知识本身入手。即,去思考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关系,才能在学习中对事物达到较为深入的理解。

“如果你不能向其他人简单地解释一件事,那么你就还没有真正弄懂它。”

倒逼输入,最直接的好处是加强了对于特定内容的“留存率”。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大脑中的反映,它不但是神经活动,还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通过有针对性的、反复地输出,长时记忆甚至可以转化为永久记忆,做到终生不忘。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假思索便能运用的知识,大部分都源于长时记忆或者永久记忆。

在输出相关的知识时,等于我们的大脑不断地重复记忆的四个环节: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一遍又一遍地开垦这个知识,倒逼输入,也加快记忆和理解

我们失去了毫无顾忌地探索未知的勇气并埋葬了内心最富有力量的那种纯真的激情

大脑会为自己看到的、记住的任何一样东西同时给予一个抽象理解和图像理解,就像我们在图片旁边做文字的标注一样。

我们在学习中实施双重编码时创造一种模拟环境,为信息设计一个扎实的落脚之处,而不是孤立地等待大脑的录入。简言之,我们要把学习对象放到一个应用场景中,将自己放到一个需要表达它、分析它、理解它的实实在在的角色上。

比如,你看到一篇文章写得很好,内容值得我们反复地琢磨和学习。你应该假设自己懂得了这篇文章的宗旨和价值,并把它告诉另一个人。就算只是大概的意思,也要像很懂行那样把它讲出来。说错了也没关系

那些顶级企业家和优秀经理人早在成功之前甚至很小的时候就建立了主动学习的习惯,有很强的表达和输出知识的欲望,从不死记硬背

要格外重视第二次复述——第一次复述是把自己当作倾听者,第二次复述是进入一个真实的传授知识的场景,向别人甚至多个人阐述你对某项知识的看法。

开展复述时一定要贴近自己的兴趣,围绕自己的爱好:

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什么?(个人的目标)

我最擅长的讲述方式是什么?(个人的优势)

我最想跟对方交流的知识点是什么?(与外界的联系)

要带着一个优质的清单做第二次的复述。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针对提纲中的概要和一系列的问题,条理分明地讲述给别人,引发人们的讨论,然后各自发言,互相提出问题,再进一步了解所学的知识,更正自己的错误认知。

思考:

他们为什么反对我的看法,是因为我的讲述方式,还是知识本身的观点?

他们的评价基于什么理由,那些理由是否站得住脚?

为了验证他们的观点与我的矛盾,我需要怎样复习相关的知识?

五个输出原则

不主动地怀疑和探索,不管读了多少书,背下了多少理论,你学到的永远是皮毛。

在学习中,经验保证你的下限,好奇心则决定着你的上限

我们为何学习呢?知识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知识的本质又是什么?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我们也就找到了人生的答案。

只有我们意识到知识可以为人生注入的进步和成长因子,可以使我们的学习与思维产生的巨大改变,才能真正地爱上学习,并在学习中养成深度思考和辩证分析的好习惯,否则你的学习永远都只能是一种“表面的浏览”和“机械的记忆”。

“寻找反证”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即:我学到的概念是否科学?我学到的理论是否实用?我学到的观点是否正确?我学到的论证是否严谨?以上内容能否从其他地方找到相反的“证据”推翻它们?

将知识与现实相结合,使它能为己所用,解决当下的问题。

费曼说:“最好的学习是我们能从一个问题里找到新的问题,你不喜欢、不赞赏、不认可的东西,那才是知识这顶皇冠上的宝石。如果你憎恶争议,或者没有挑刺的习惯,就如同你扔掉了这颗宝石,只戴一顶漂亮但毫无价值的帽子。”

想提高学习的效能,就要提升自己学习的“内容留存率”。费曼认为,在回顾和反思的环节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把我们学习的“内容留存率”提升上去。

最重要的是学习的效能。即,投入的时间和资源的产出比。要看你记住了多少知识,理解了多少内容,并且把它们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融会贯通。

缺乏知识体系在学习中最直观的表现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也不清楚学了这些东西对自己有何作用,更不懂如何从中吸收对自己有益的内容,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对具有生长能力的知识重点学习。第二,对模块化的知识针对性学习。第三,对碎片化的知识坚决不去学习。

第一,知识的原理比知识本身对我们更有价值。

第二,探究知识背后的东西也是非常重要的思维训练的过程。

第三,能够简化知识体系,可以使学习既简单又直接,节省宝贵的时间。

第四,掌握知识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对所学的领域建立一个基本概念。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抽取我们需要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如何简化知识的要点?
第一,打开知识的“重要性开关”。第二,将知识从复杂回归简单。

“知识吸收能力”,就是获取、简化、吸纳、转化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知识的吸纳能力强调的是,我们要将那些核心的知识长久地保存在大脑中,成为一种长时记忆,并且做到真正地理解它,又游刃有余地向别人阐释出来,实施以教代学的学习策略。

知识的转化能力指的是,我们要把学到的外部知识与已有的知识有效地结合,使新知识转化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变成可随时使用的能力。

知识的创新即开发新知识的能力,通过有效的学习,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知识,甚至超越原有的知识。最终,我们从知识的被动学习者和接收者,变成知识的主动创造者和提供者。

学习低效是因为你已经习惯了横向扩展知识和进行增量学习。“横向”和“增量”都是初级学习的标签,只重广度和数量,不重视学习的深度。这种学习会让你获取非常大的知识量,但在学习的质量上却十分低效

知识的精进需要“刻意练习”,但“刻意”二字指的并不是“有目的的针对性训练”,而是提升我们的“认知视野”,拓展对知识的“认知深度”。第一,重点研究问题的本质。第二,大量的持续练习。第三,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入手。

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将零碎分散、相对独立的知识和概念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赋予它们逻辑,并且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养成对知识深度挖掘和深度学习的习惯

知识的内化的五条重要的建议:第一,使用笔记记录知识的核心要素。第二, 一定要大幅度地整理所学的知识。第三,对知识进行结构化的归纳与理解。第四,输出和发布自己所理解的知识。第五,对知识进行简化、吸收和记忆。

费曼说:“我们所有形式的学习都是为了达到三个目的:第一是解释问题,第二是解决问题,第三是预测问题。”

简化,尽可能地简化——只学习你需要的,只学习对你重要的,只学习知识之中“最核心的知识”

最好的学习,永远是在输出的过程中实现,而不是单向的输入。首先确立一个学习的目标,锁定你的方向,然后认真地理解它;其次,用简洁的语言讲述给别人听,通过不断的复述进行对比,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你可以设想一个模拟教学的场景,想象一下自己正在教授一位初次接触这个概念或知识的人,应该如何让他很快就能听懂呢?当你采取这种方式时,你会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对这个概念或知识自己究竟理解了多少,还有哪些地方模糊不清或存在误解,回过头去检查、反思和修正;最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简化和整理,达到吸收和内化的目的。

读书:李笑来《韭菜的自我修养》

“韭菜”之所以是“韭菜”,绝大多数情况下只不过源自一个相同的原因:他们一进场就开始“买买买”!

交易市场里有很多特别气人的定律,比如:一旦你需要用钱的时候,市场就会大跌!

你一买,它就开始跌;你一卖,它就开始涨……

对新手来说,有两句话很重要。第一句是永远正确的陈述,第二句是所有老手希望自己当年被人提点过的建议

连你都开始进场的时候,牛市就要结束了;
你就应该干看着,啥都不买……到了熊市,等到大家都骂娘的时候,再开始买买买!

还有个比“一进场就买买买”更可怕的错误!是什么呢?是:一进场就把自己的钱花光了!

“亡羊补牢”的“韭菜”最应该做的是什么呢?很简单啊:
还有钱的话,就慢慢补仓;
钱不够的话,就在场外拼命赚钱。

区分投机者和投资者的:

投机者拒绝学习,投资者善于学习。
交易之前,认真研究,深入学习;交易过后,无论输赢,都要总结归纳,修正自己的观念和思考,以便完善下一次的决策——这么做的人,在我眼里都是投资者,哪怕他们是“快进快出”。

亡羊补牢,这个词中的“牢”,其实最终就是你的“见解库”“知识库”“决策机器”。

因为无知进场,又因为无知退场,这是最凄惨的结局。

虽然是因为无知进场,但正是因为已经经历了无知的下场,所以玩命地把自己变成一个有知者——这才是明智的选择,不仅明智,这才是强者的选择。

熊市里除了在场外赚钱补仓之外,还能干什么?学习啊!起码要开始锻炼学习的能力。

思考带来决策,决策带来行动,行动改变命运

所有的韭菜都认同一个实际上错误的观点:所谓的交易,是一种“零和游戏”。

我们买入的时机错了。“时机错了”是最本质、最合理、最有指导意义的正确解释,甚至应该是唯一的合理解释。

无论在什么时候,买卖都是由双方配合完成的。买家虽然有买的意愿,如果没有卖家,他是买不到的,无论出价高低。反过来,卖家也一样,如果没有买家,他也是卖不出的,无论出价高低。

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交易参与者的思考、判断、需求、结论如若完全一致的话,是不可能有交易出现的。本质上来看,一切的交易,都是思考不一致的结果。也就是说,交易参与者必须找到与自己持有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的人才能完成交易,否则,就只能是“挂单”在那里,等着结论不一致的人到来……

想要摆脱“韭菜的宿命”,只有一个办法:提高自己的实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现金流。)。

若是某方持有二三十万,另外一方仅有三五万,由于玩的是1/2概率输赢的东西,赌资比对方多很多的人更容易赢,

控制仓位。永远要保留一定比例或者起码一定数量的现金——这就好像潜海需要一个氧气罐一样,没得商量。至于比例是多少,数量是多少,没有定理,完全靠你自己琢磨。

优秀的、成功的交易者,最终都是风险厌恶者

Use other people’s money!(用别人的钱!)

Watch other people taking risks!(盯着别人冒险!)

计算风险成本要考虑很多因素,你的实力最重要,然后才是回报风险比

设定止损线这件事儿,有个因素很靠谱:交易标的的日常波动幅度。

交易频次越高,交易越是接近“零和游戏”。

韭菜想要翻身,说一千道一万,只有一条路可走:降低交易频次……降低降低再降低。

越是短期的预测,越接近于抛硬币;
越是长期的预测,越容易接近真实的逻辑推断……

做一次傻事没关系,但,一旦发现自己很傻,就要马上纠正,绝对不能对自己的傻×行为进行合理化,否则,就只能在变傻的路上越走越远……最可怕的是,傻×绝对不孤独,因为他们天然人口比例更高,共识更强烈,所以,若是你自己不足够警惕,那么你一定会变成一个感觉幸福实则痛苦的傻×——这一点毫无疑问。

痛苦+反思=进步

痛苦和反思,这两样东西都有了,必然会产生进步。所以,新手想要躲避韭菜宿命,就得天天反思,时时刻刻反思,反思之后还要再反思

回报风险比=可能的回报÷可能的风险

减小分母,可行的手段有这么几个: 
调整止损线,降低自己的风险承担
降低每次的交易金额在总资金的占比
提高自己在场外的赚钱能力(或者募资能力)

而加大分子呢?有什么可行的手段? 
选择更为优质的交易标的
选择最佳的交易时机(比如,若干次暴跌之后再买)
放长持有时间(比如,穿越一次以上的牛熊)

只买交易量最大的那么一两个或者两三个标的。
这是一种智慧。暂时放弃自己的智商,去相信整个市场的智商。市场都帮你选好了,为啥不服呢?

成功交易者的一个基本素质就是:在任何时候都持有一定比例(或者起码一定数量)的现金。

成功的交易者都知道,自己最需要的,除了现金之外,就是自身的成长。到最后,一切高质量的交易决策,都来自自己的成长……或者准确地讲,是自己的成长高度和那些拒绝成长的人所拥有的普遍认知水平之间的“认知落差”,那收益,根本就是个“认知落差瀑布”。

在金融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人的体力和智力比资本更牛×,所以,拼体力、拼智力都是错的!

在交易市场上,涨得猛的,会涨得更猛;跌得狠的,会跌得更狠……于是,

所有东西都在涨的时候,一定要选那个涨得最猛的;因为概率上来看,或者说,市场在教育你,它更可能涨;

在所有东西都在跌的时候,一定要选那个跌得最少的;因为概率上来看,或者说,市场在教育你,它最扛跌……

韭菜们的生活,究竟被什么剥夺了呢?

Fear of Missing Out,缩写FOMO,另一说是Fear of Missing Opportunity。

FOMO,“对丧失机会的极度恐惧”。FOMO几乎是最有群众基础的东西,而且越是底层,越容易被它左右。你看看传销或者微商的宣传口号就知道了,几乎是千篇一律的:你已经错过了XXX,后来你又错过了YYY,现在你还想错过ZZZ嘛?!

读书:《徐远的投资课:投资原则与实战方法》

厘清很多投资的知识,有空可以再刷。

推荐!

————————–

计算多年投资回报率的时候,一定要用几何均值,不要用算术均值

算术平均:回报率累加之后除以年数。

几何平均:回报率累乘之后开方,开方次数等于年数(累乘之前加1,开方之后减1)。

关于回报率,有三个原理是你必须记住的:

1.稳健原理:不赔钱很重要。

2.几何原理:算术均值是会骗人的,要用几何均值计算长期收益。

3.时间原理:一个稳健的收益如果能长期维持,就会创造奇迹。

原则1:投资是做自己懂的事情,不懂的产品不要碰。

原则2:对于投资的每一个产品,都要搞清两个基本属性,即安全性和流动性。

风险和收益不是事先给定的,不是你投资的前提和预设,而是你投资的结果。

投资和赌博的区别,在于投资靠时间来实现收益,是做时间的朋友。而赌博靠运气,想在短时间内暴富,是做时间的敌人,最终会输光。

在投资组合中各个资产上配置多少比例,强调的是统筹决策,构建稳健的投资组合,实现长期的收益

目标一:保持流动性。保持流动性的基本原理是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等待资产升值,这样才能做时间的朋友。

目标二:分散风险。不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目标三:优化收益。在保持流动性的前提下,把资产稳妥配置在较高收益的资产上,有助于提高你的长期收益。

“美林时钟”的理论,把资产分为4类,分别是债券、股票、大宗商品和现金。然后,相应地,我们把经济运行周期也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低迷(刺激)、复苏、过热(紧缩)、滞胀。根据这个理论,这4类资产分别在这4个时期表现最好。

投资修行第一阶段:一无所知(被动投资),第二阶段:学然后知不足 (被动投资) ,第三阶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谋定后动)

投资的三大基本决策:买什么、买多少、何时买

我们买股票,买的可能是两种东西:一种是现金流,也就是现在的盈利和分红;另一种是期望,期望未来的盈利和分红,这时候的投资回报表现为股价上涨。

股票指数有三大功能。

第一,让投资者快速了解市场的总体行情、总体涨跌。

第二,让投资者快速了解市场的板块行情,就是知道什么板块在涨、什么板块在跌。

第三,让投资者在了解指数之后,选择相应的指数基金。

1.投资A股不是不赚钱,而是不能躺着赚钱,需要一点技术,板块之间、波段之间差异很大。

2.长期看,小股票比大股票回报率高。

3.波段看,上涨的时候,小股票涨得多;下跌的时候,小股票跌得也多。

4.投资A股赚钱有三大法宝:选股、选板块、选波段。

驱动股价涨跌的因素分为三类,分别是:宏观全局因素、中观板块因素、微观个股因素。

宏观全局因素:不仅要看基本面,还要看情绪面

2.这三类原因导致的风险,我们分别称为:系统风险、板块风险、个股风险。其中系统风险是不能分散的,板块风险和个股风险是可以分散掉的。

绝大多数涨幅高的股票,都是和居民家庭直接相关的,也就是通常说的2C(对顾客)的企业。比如说消费、医疗,都是直接向居民家庭销售的;而地产公司,大部分也是向家庭直接销售的

以后买股票,要想找一个护城河宽的股票长期持有,那就在直接面向居民的品牌里面找。

护城河的概念,还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验证。你仔细看表13-1,里面没有服装、鞋帽类的上市公司。人们买衣服、买鞋帽的时候,是要反复试的,不会特别忠于品牌。

2C企业市场潜力大,向上空间大。2C企业品牌忠诚度高。2C企业产品的标准化程度高,2B企业产品标准化程度低。2C品牌抗周期能力强

1.涨幅最高的股票,绝大多数都是居民企业的股票,居民企业就是直接向家庭居民销售产品的企业,又称为2C企业,包括消费、医疗、地产等。

2.我国人口总量大,市场潜力大,是居民企业股价涨幅大的前提条件。

3.只有市场潜力是不够的,居民企业股价涨幅大,还因为和公司企业相比,居民品牌有三大优势,分别是:品牌忠诚度高、产品标准化程度高、抗周期能力强。

1.债券的还本付息是事先约定好的,因此债券又名固定收益证券。但是,债券的实际投资回报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面临两大风险,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

2.利率风险是所有债券共同面对的风险,如果利率上升,则债券价格下降;反之,如果利率下降,则债券价格上升。

3.信用风险是债券的违约风险,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只有利率风险,没有信用风险,而企业债、公司债等有信用风险。2014年来,我国已经打破刚性兑付,投资信用债要考虑信用风险。

4.虽然债券的交易量很大,但是主要集中在国债、金融债和同业存单上,企业债、公司债的流动性并不好。

不建议个人投资者买单只债券,建议买债券类基金,或者债券ETF。

2.债券的收益与股票有互补性,当股票大跌的时候,债券往往表现很好。因此,债券适合用来和股票构建组合,获得稳定的回报。

3.债券特别适合追求资产安全和稳健回报的投资人,比如老年人和高净值人群。

3.基金专业化有五大优势:信息优势、知识优势、规模优势、分散优势和通道优势。

4.购买基金,应平衡风险和收益,不应单纯追求高回报,特别是短期的高回报。

2.投资人和基金经理的利益不完全一致。基金经理直接管钱,抗拒诱惑的难度更大。

3.基金经理的违规操作,可以归为三大类,分别是抬轿子、老鼠仓、利益输送。

4.有3种办法可以帮助你识破违规操作,分别是“查底牌”、“识前科”和“破迷信”。

根据投资标的,基金可以分为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基金、混合基金,以及其他基金,其他基金包括黄金基金、商品基金、投资境外资产的QDII基金。根据管理风格,基金可以分为主动管理型基金和被动指数型基金。根据募资方式,基金可以分为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

基金费用分2大类,每类3种共6种。2大类是运作费用和交易费用,运作费用包括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交易费用包括认购费、申购费和赎回费。运作费是每年征收、按天计算的,交易费是买入和卖出基金的时候一次性收取。

管理费、托管费是主要收费项目。根据基金类型不同,把两种费用加起来,从高到低分别是:主动型股票基金1.7%左右,混合型基金1.5%左右,指数型股票基金0.8%左右,债券基金0.54%左右,货币基金0.33%。总体来说,股票和混合基金费用高,债券和货币基金费用低。

房产成为富人的首要资产配置,是因为房产有两个特点,一是回报率高,二是风险低。因此,房产具有财富保值功能,理所当然成为富豪的资产配置首选。从这个角度,我们就不难理解房价为什么这么贵了。

房价增速=收入增速+物价增速+城市化速度

过去20年,我国年均GDP增速9.5%左右,通货膨胀2.5%左右,城市化率每年增加1.3%,加起来13.3%。房价每年增长13.3%的话,5年半翻一番,20年增长12倍左右,这恰好和过去20年我国房价的平均增长幅度差不多。过去20年,全国房价平均增长大约也就是十几倍,大城市快一点,小城市慢一点,总体上就是十几倍。所以,这个公式完全可以解释过去20年我国的城市房价上涨。

保守估计未来房价增速每年6%,12年翻一番。

金融衍生品有三个本质特征,分别是:零和游戏、时间期限、杠杆风险。这三个特征使得衍生品不是时间的朋友,而是时间的敌人。

商品期货有一点作用,就是帮你开通金融期货。根据目前的监管政策,做金融期货有很多要求。在通过期货公司的考试之后,要先做10笔商品期货交易,然后在账户里打入50万元资金,期货公司才能给你开通金融期货的权限。找一个交易活跃、价值很低的品种,快进快出做10笔就行了,手速快一点,不会赔什么钱,运气好还能赚一点。比如1手螺纹钢的价值只有3万多元,几秒钟的价值变化也就万分之几的水平,大约10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1.普通投资者最好不要碰衍生品,一定要加杠杆的话,建议用期货,不要用期权,因为期货可以展期,展期成本比较低。

2.利用期货加杠杆,一定不要贪心,加1~2倍杠杆即可,留足保证金,这样你才是趋势的朋友,不被波动屠杀。

保险理财的三大基本元素:年金、分红、万能账户

(1)年金:每年固定的支付金额。所谓年金,就是每年固定的一个支付金额(保险产品的年金常常按年支付,也有的按季或者按月支付。只要是定期支付,就可以称为年金)

(2)分红:保险产品投资净收益的分配。分红是保险公司将其经营产生的盈余分配给保单持有人,这是年金以外的额外收入。分红分享的是你所购买的保险产品的投资收益,而不是整个保险公司的利润,保险公司的利润与你无关。

(3)万能账户:年金和分红的再投资。所谓万能账户,名字很酷,其实就是一种基金,而且是收益率不高的基金。万能账户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有的保险产品可以让你选择不领取年金和红利。如果你不领取年金和红利,这些钱就进入万能账户,累积复利再增值。反之,如果你想按期领取年金和红利,那么万能账户就与你无关。所以,这个万能账户,其实就是投资账户,相当于一个基金。

理财型保险的三大元素中:年金是确定的,在合同中规定好的;分红视保险产品的投资收益而定,是不确定的,有可能为零;如果你不领取年金、分红,那么这些钱可以转入万能账户增值,万能账户就是一个基金,有一个比较低的保底利率,保底利率之外的收益是不确定的、没有保障的。

各种各样的理财型保险(年金险、分红险、万能险),都是这三个因素的组合,

穿透迷雾的“神器”——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简称IRR)。这是金融投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简单说就是投资时,考虑所有的本金、回报、隐性费用,并且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你的实际报酬率。所以,买理财保险,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这个内部收益率,这是你实际得到的收益率。

理财型保险的真正好处,是锁定很久以后的安全收益,比如30年后的收益。对于少数富裕家庭,这个特点有吸引力,可以帮助实现财富的代际转移。

理财型保险一般期限很长,流动性很差,不适合需要保持流动性的投资者

理财型保险的优点是安全性较好,但也不会比国债好。总体上,可以把理财型保险当作失去流动性的长期国债。和长期国债比,理财型保险的回报率也并没有优势。

保障型保险的基本特点是“雪中送炭”,不下雪就不送炭;理财型保险的基本特点是“锦上添花”,实际上是一种投资工具,收益率常常不高。

从长期资产保值的角度来说,通胀是最大的敌人。比如说,假设未来通胀率每年2%,30年后的1元钱,只相当于现在的0.55元,贬值几乎一半,通胀吃掉了你一半的财富。怎么办呢?从长期角度,要优先考虑抗通胀的资产,比如房产。股票因为公司业绩随着通胀增长,也有抗通胀的性质。作为对比,长期债券和保险型理财,因为收益是固定的,是没有抗通胀性质的。

历史上已开采的金矿,有19万吨,预计还埋藏在地下没有开采的,大约有5.4万吨,总共24.4万吨,折合每人32克,大概一个色子那么大(1立方厘米黄金19.3克),这就比较稀缺了。因此,从可开采的黄金矿藏的角度说,黄金是比较稀缺的,

实物黄金成本最高;纸黄金长期成本最低,适合长期投资;黄金ETF手续费最低,适合短期投资。

我们中国家庭的资产,主要都是境内资产,都是人民币计价的。持有黄金相当于持有美元资产,实际上是分散了汇率风险。这里的本质是黄金是国际定价的,持有黄金相当于持有境外资产,对于想规避人民币贬值风险的家庭,有一定的吸引力。

资产的三种基本性质,简称“三属性”,就是流动性、安全性、成长性。我们在配置资产的时候,要掌握三个原则:上车原则、平衡原则、调整原则。

对于99.99%的人而言,应该买基金,而不是自己挑股票。而且,如果你没有特别看好的主动管理基金,买被动指数基金就可以了。

我有一个小建议,就是一只股票,至少看半年再买,仔细想想这只股票到底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跑赢同行业、跑赢大盘。绝大多数时候,想了一阵子,你就会放弃了。如果想了半年,还是觉得好,那就买一点也无妨

聪明的投资者,会找到一种机制,让竞争对手为他工作。

有效市场的实质是一种竞争机制。大家都想去挣超额利润,于是世界上就没有超额利润了,只有正常利润了。聪明的投资者会利用竞争对手的努力,通过买大盘指数,获得正常利润。

在市场里寻找超额利润,有点像在沙滩上捡贝壳,贝壳很好看,大家都去捡。但是当很多人去捡贝壳的时候,沙滩上的贝壳就会越来越少,到没有贝壳的时候大家就不去捡了,然后就离开了。可是当大家都离开之后,沙滩上又会随着潮汐的变化,带来很多新的贝壳,于是这时候大家又回去捡贝壳。所以你看沙滩上的贝壳不可能是完全没有的,也不可能是有很多,它是随着人们的到来和离开不断变化的一个过程。

1.市场有效的机制是大家追求利润的动机,就像大家都去找不堵车的路,于是最后所有的路都是堵车的。

2.有效市场是一个动态均衡的过程,就像是沙滩上的贝壳,不是总有,也不是总没有,于是这个竞争的游戏一直能玩下去。

3.市场有效意味着股价是不可预测的,因为预测用的信息都已经包含在股价里了。

4.大多数人应该借助专业力量去购买基金进行投资,而不是自己去操作股票。买基金的时候,如果没有找到靠谱的基金经理,应该买指数基金,被动投资。

早在1993年,股神巴菲特在给股东的信中,就曾这样说过:“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注意,股神在这里用的词是战胜(英文原文out-perform),不是打平

基金定投有两大原理,第一个是被动择时原理,第二个是降低成本原理。

分散风险不仅仅是把资金分散在多个资产上,还包括把资金分散在多个买入的时间点上。

基金定投这种策略能赚钱,前提是你选择的基金的净值是波动上升的,波动和上升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A股股市牛熊周期是3~5年,而且牛短熊长。所以,一般来讲,基金定投坚持3年以上,才会有比较好的收益。如果基金定投只有1年或者2年,碰到市场持续下跌的行情,也是很有可能亏钱的。

首先,不必过于纠结定投频率,可以固定每周定投、每两周定投,也可以每月定投,建议每月定投,跟我们发工资的周期一致。要注意的是,基金定投的频率不能太低

如果某指数市盈率比历史上70%的时间低,那么该指数可能被低估,可以增大基金定投的投资份额;相反,如果某指数市盈率比历史上70%的时间高,那么该指数可能被高估,可以考虑停止基金定投,逐步赎回基金份额。支付宝的基金板块有“指数红绿灯”这一栏目,给投资者列出了当前各类股票指数的“估值百分位”。

投资主动型基金,关键在于基金经理的投资水平。

指数基金的走势是完全复制指数的,不受基金经理水平的影响,也没有基金经理的道德风险问题,例如老鼠仓问题。而且,指数基金收取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也比主动型基金低,适合长期定投。尤其是ETF基金,费率比传统指数基金更低,跟踪指数的误差也更小。因此,作为基金定投的工具,最好选择指数ETF基金。

投资:买入资产是因为看好内在价值,买入等待升值。

投机:买入资产不是因为内在价值,而是预期别人会出更高价接手。

投资与投机的区别

投资和投机风险都很大,都可能赔钱。带着一颗投资的心,想做长期价值投资的人,如果选错了投资工具,把垃圾资产当作宝贝拿着,也会赔钱,甚至赔很多钱。而投机的人,如果进退的时机好,也会赚钱。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投资方法,并没有一定的高下之分。我的观点是,投机是件专业的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适合普通投资者。

在投资理财这个充满贪婪、充满诱惑的世界里,已经有很多“神棍”,给你各种速成的法宝、各种所谓的实战宝典。似乎学了他的课,你就可以快速赚钱,成为人生赢家。你需要问一下自己,这世界上如果有速成的法宝,还会有那么多穷人吗?其实,因为这些所谓的法宝,更多的人被诱惑进入残酷的赌场,“韭菜”更多了。你多花一点时间学习的话,至少可以少做几回“韭菜”。

清醒认识自己的认知边界,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比知道自己知道什么更重要。在投资这个残酷的竞技场上,安全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