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尹红心,李伟《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当你准备学习一门新知识时,必须站在传授者的立场,假设自己要向别人讲解这门知识。那么你一定要用最简洁、清晰和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让行外的人也能听懂。

流程:

第一,确立你要学习的目标。

第二,理解你要学习的对象。针对这个目标,准备好和筛选相关的资料,选择可靠和多个角度的信息来源,把这些内容系统化地归纳整理出来。

第三,以教代学,用输出代替输入。模拟一个传授的场景,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知识讲给别人,用以检查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

第四,进行回顾和反思。对其中遇到阻碍、模糊不清和有疑义的知识重新学习、回顾和反思。如有必要,可以重整旗鼓,进行再一次输出。

第五,实现知识的简化和吸收。最后,通过针对性的简化和整合,实现这些知识的内化和有效的应用。

两种根深蒂固的学习模式:

第一,越熟悉的概念,大脑越喜欢。大脑在最具相关性的物品间建立连线,产生一张由旧信息组成的知识之网。

第二,在不同的概念之间强行建立联系,也是大脑的特长。

最好方法就是学会输出,激励我们的大脑更多地使用第二种模式。输出会把你的角色颠倒过来。在输出知识的过程中,你可以站在另一个“自我”的角度审视这些内容。那个“自我”是知识的讲解者,你由此获得了一个检验自身学习成果的机会。

费曼认为,输出不仅仅是学习的最佳方式,同时也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当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知识时,用最直白的语言去阐述它时,大脑就会从记忆库中提取那些熟悉的信息,在旧的知识和新的概念中产生强大的关联,新的知识便容易得到大脑彻底的理解。

真正高质量的学习,一定能够让人融入真实的世界。学习最重要的是“真实”,它必须让人可以与时代同步,理解身边正在发生的一切,促进我们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换言之,通过学习,我们要与真实的世界建立有效的联系。

将知识与现实场景紧密地结合

只有将学习从功利性的导向中收回来,专注于如何吃透一门知识,怎样让这些知识在今天就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你才能真正地提高学习能力。

三种与众不同的能力

第一,远见

通过解读知识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判断未来的趋势,而不是仅仅记住这些信息。

第二,穿透力

通过费曼分析技巧,从碎片化的知识中看清事物的本质,快速解决问题,掌握事物的规律。

第三,智慧

通过以输出的方式浓缩、重演知识,汲取精华,使知识为我所用,和环境相匹配,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学习,究其根本是思维方式的比拼,不是知识存储的较量,也不是学位的竞争。

费曼学习法提供了四个关键词:Concept(概念);Teach(以教代学);Review(评价);Simplify(简化)。==> 确立目标;理解目标;输出;回顾;简化。

▲方向→锁定思考的主要方向。

▲归纳→确立思考的主要逻辑。

▲验证→验证思考的效果。

▲反馈→反馈正确和错误。

▲简化→把复杂的思考过程简单化。

▲吸收→消化思考的成果。

第一步:目标 ==》确立学习对象==》产生专注力

第二步:理解==》系统化地存优去劣

第三步:输出 ==》向别人输出学到的知识==》以教代学

第四步:回顾==》回顾与反思==》尝试分析

第五步:简化==》简化吸收==》内化知识

学习不再是被动服从和由功利驱动的“输入”,而是我们自觉甚至是开心地实施有意识的主动学习,也就是以“输出”为载体的“有选择的输入”。它的前提是我们为自己重新确立了学习的意义。

最务实的做法是——在这一两年的黄金时间内聚焦在一个正确的目标上,尽可能取得不凡的成果。

任何事成功的关键都不在于你想做好几件事,而在于你能否做好几件事。

如何找到正确的方向?

第一,对自己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对我而言最重要的那件事是什么?未来的方向帮助你树立一个宏观的目标,当下的焦点则能指引你制订正确的行动和学习计划。

思考应该是二维的,我们不但要思考自己的终极目标,还要思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当下需要做什么,怎么做。

第二,把“最重要的那件事”变成自己的方向。

如何找到真正的兴趣?

为了定位真正的兴趣,不妨多给自己一些宽松自由的思考空间,深入分析那些自己喜欢的领域,查阅相关的资料,然后进行初步的尝试,从中找到自己学习的对象

为了不辜负光阴,提高学习的效率,我总是建议人们在制订规划时先对自己的计划和目标做一次全面的剖解,在费曼学习法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之间插入一个必要环节:挖掘出你和目标之间的“强联系”。

第一,论证学习这门知识/做这件事的必要性。深入论证目标的合理性:“我真的需要它吗?”“为它投入时间和金钱是否值得?”“我是否还要再想一想?”

第二,确认规划与目标的实质联系。仔细确认规划的可行性:“我的学习计划与目标的匹配度是多少?”“对我而言这个计划是否可行?”“有没有更省时高效的方法?”

聪明的学习者善于反问和反省,愚蠢的学习者则喜欢自我感动,将一个错误的目标偏执地坚持到底。而一个错误的目标,会让你之前正确的积累瞬间付诸东流。

如何才能确保我们的目标是正确、而不是错误的呢?著名的“SMART原则”提供了一个简单明了的判断标准。即:

S:(Specific)明确和具体的。——目标必须清晰和可以形容。

M:(Measurable)可以衡量/量化的。——目标必须量化和能够评估。

A:(Achievable)自身能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必须在能力范围内。

R:(Rewarding)能产生满足感/成就感的。——目标必须有积极的意义。

T:(Time-bound)有时间限制的。——目标必须有实现的期限。

学习的舒适区有两个标准

第一, 一个正确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它符合自身的兴趣。

第二, 一个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合理目标。它符合自身的能力。

高效能学习之路

★留出锁定最重要目标的时间。

最高效的人总能锁定自己最重要的目标,把主要的精力聚焦到这个目标上。

★留出做正确规划的时间。

在兴趣、目标和规划之间找到内在的联系,建立一座坚固的桥梁,才能制订正确的学习计划。不要还没做好准备就匆匆地开始学习。

★留出调整目标和规划的时间。

在计划和行动的过程中根据反馈随时修正目标,改善或改变学习的计划,保证自己始终处在一条正确的轨道上。

学习不是为了让大脑记住哪一门知识,而是将这些知识100%地转化为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学习建立自己行之有效的思维框架,并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假如你不能将知识系统化,再用一个自己能理解的框架把知识组合起来,就说明你理解得还不够透彻,学习的效果恐怕也是值得怀疑的。

如果出发点是为了应付考试,你的学习是纯功利性的输入;

如果接触一类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强化某种固有立场,你的学习是有倾向性的输入;

如果是内卷和排他的思维方式,你的学习是偏执性的输入。

以上三个问题会使你在理解一门知识时缺乏合理的逻辑,解决办法

第一,明白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第二,拥有一个足够宽阔的视野。第三,建立最可能客观科学的逻辑。

通过对知识的筛选与吸收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框架。首先你要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短板是什么,要重点学习哪方面的内容,这叫锁定方向;其次你要快速准确地把相关内容找出来。

我要找出那些与我的实际需求相匹配的知识。

如何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先确立两到三个可靠的知识来源——老师、专业网站或图书馆,再把从这些来源得到的知识互相印证对比,找出对你重要的、不同领域的知识,再进行深度的学习。

在学习中,请你忘掉过去累积的所有的技能。因为过去的经验在学习时会起到“强意志”的作用,影响大脑的判断和选择。经验对学习来说并非指路明灯,它回归到本质只是一种具有惯性的行为模式而已。

构建知识的心理表象,我们需要对知识进行视觉表达。通俗地说,心理表象是指知识以形象化的方式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的抽象概念。它具备两个特点:第一,精练的语言表述,文字易于理解;第二,文字表述可以图像化。

图像化的记忆有利于在大脑中植入心理表象,

人的大脑中存在两种功能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信息加工系统:一种以文字语言为基础,另一种以表象语言为基础。前一种是语言意义,后一种是图像意义,对信息同时进行两种加工,等于实施了双重编码,记忆更加牢固,理解也更为深刻。

画出一个“学习流程”

第一步:短时记忆,第二步:心理表象,第三步:双重编码,第四步:长时记忆

“思维和流程导图”有助于我们解决以下的五个问题:

快速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掌握理解和分析知识的方法。

建立自己思考问题的框架——思维导图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化思考问题的架构。

形成高质量的学习笔记。

为知识的输出做好准备——思维导图是以教代学的一个必要工具。

采取尽可能省时省力的方法高效地阅读和记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力

简短的概要。概要包含如下内容:

书或资料的主题——是讲什么的,有何主旨。

书或资料的作者——作者的资历,有何专长。

书或资料的结构——分类和不同板块的分主题。

第一,快速地获取有益信息。第二,学习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当你能从较少的知识中也能获取到比他人更多的有益信息时,你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一定是更加优秀的

输出就是复述你所学到并理解到的知识并让听者理解

第一个阶段:凭印象复述。第二个阶段:复述中提出问题。第三个阶段:复述中加入自己的观点。

系统思考——用系统化的思维去理解知识,归纳、筛选和分析知识,才能最终消化知识,为我所用。在课堂上费曼比喻说:“构建知识系统就像修建一张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每一条路有它的出发点,也有它的终点,路和路有交汇点,也有信息处理中枢,互不重叠,知识就是这张网络中的汽车运输的养料,它们运转有序,去往该去的地方。”

遵守一些原则:归纳、筛选和分析。

系统思考从本质上讲,就是从事物/知识的互动关系入手,而非从事物/知识本身入手。即,去思考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关系,才能在学习中对事物达到较为深入的理解。

“如果你不能向其他人简单地解释一件事,那么你就还没有真正弄懂它。”

倒逼输入,最直接的好处是加强了对于特定内容的“留存率”。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大脑中的反映,它不但是神经活动,还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通过有针对性的、反复地输出,长时记忆甚至可以转化为永久记忆,做到终生不忘。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假思索便能运用的知识,大部分都源于长时记忆或者永久记忆。

在输出相关的知识时,等于我们的大脑不断地重复记忆的四个环节: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一遍又一遍地开垦这个知识,倒逼输入,也加快记忆和理解

我们失去了毫无顾忌地探索未知的勇气并埋葬了内心最富有力量的那种纯真的激情

大脑会为自己看到的、记住的任何一样东西同时给予一个抽象理解和图像理解,就像我们在图片旁边做文字的标注一样。

我们在学习中实施双重编码时创造一种模拟环境,为信息设计一个扎实的落脚之处,而不是孤立地等待大脑的录入。简言之,我们要把学习对象放到一个应用场景中,将自己放到一个需要表达它、分析它、理解它的实实在在的角色上。

比如,你看到一篇文章写得很好,内容值得我们反复地琢磨和学习。你应该假设自己懂得了这篇文章的宗旨和价值,并把它告诉另一个人。就算只是大概的意思,也要像很懂行那样把它讲出来。说错了也没关系

那些顶级企业家和优秀经理人早在成功之前甚至很小的时候就建立了主动学习的习惯,有很强的表达和输出知识的欲望,从不死记硬背

要格外重视第二次复述——第一次复述是把自己当作倾听者,第二次复述是进入一个真实的传授知识的场景,向别人甚至多个人阐述你对某项知识的看法。

开展复述时一定要贴近自己的兴趣,围绕自己的爱好:

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什么?(个人的目标)

我最擅长的讲述方式是什么?(个人的优势)

我最想跟对方交流的知识点是什么?(与外界的联系)

要带着一个优质的清单做第二次的复述。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针对提纲中的概要和一系列的问题,条理分明地讲述给别人,引发人们的讨论,然后各自发言,互相提出问题,再进一步了解所学的知识,更正自己的错误认知。

思考:

他们为什么反对我的看法,是因为我的讲述方式,还是知识本身的观点?

他们的评价基于什么理由,那些理由是否站得住脚?

为了验证他们的观点与我的矛盾,我需要怎样复习相关的知识?

五个输出原则

不主动地怀疑和探索,不管读了多少书,背下了多少理论,你学到的永远是皮毛。

在学习中,经验保证你的下限,好奇心则决定着你的上限

我们为何学习呢?知识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知识的本质又是什么?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我们也就找到了人生的答案。

只有我们意识到知识可以为人生注入的进步和成长因子,可以使我们的学习与思维产生的巨大改变,才能真正地爱上学习,并在学习中养成深度思考和辩证分析的好习惯,否则你的学习永远都只能是一种“表面的浏览”和“机械的记忆”。

“寻找反证”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即:我学到的概念是否科学?我学到的理论是否实用?我学到的观点是否正确?我学到的论证是否严谨?以上内容能否从其他地方找到相反的“证据”推翻它们?

将知识与现实相结合,使它能为己所用,解决当下的问题。

费曼说:“最好的学习是我们能从一个问题里找到新的问题,你不喜欢、不赞赏、不认可的东西,那才是知识这顶皇冠上的宝石。如果你憎恶争议,或者没有挑刺的习惯,就如同你扔掉了这颗宝石,只戴一顶漂亮但毫无价值的帽子。”

想提高学习的效能,就要提升自己学习的“内容留存率”。费曼认为,在回顾和反思的环节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把我们学习的“内容留存率”提升上去。

最重要的是学习的效能。即,投入的时间和资源的产出比。要看你记住了多少知识,理解了多少内容,并且把它们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融会贯通。

缺乏知识体系在学习中最直观的表现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也不清楚学了这些东西对自己有何作用,更不懂如何从中吸收对自己有益的内容,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对具有生长能力的知识重点学习。第二,对模块化的知识针对性学习。第三,对碎片化的知识坚决不去学习。

第一,知识的原理比知识本身对我们更有价值。

第二,探究知识背后的东西也是非常重要的思维训练的过程。

第三,能够简化知识体系,可以使学习既简单又直接,节省宝贵的时间。

第四,掌握知识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对所学的领域建立一个基本概念。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抽取我们需要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如何简化知识的要点?
第一,打开知识的“重要性开关”。第二,将知识从复杂回归简单。

“知识吸收能力”,就是获取、简化、吸纳、转化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知识的吸纳能力强调的是,我们要将那些核心的知识长久地保存在大脑中,成为一种长时记忆,并且做到真正地理解它,又游刃有余地向别人阐释出来,实施以教代学的学习策略。

知识的转化能力指的是,我们要把学到的外部知识与已有的知识有效地结合,使新知识转化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变成可随时使用的能力。

知识的创新即开发新知识的能力,通过有效的学习,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知识,甚至超越原有的知识。最终,我们从知识的被动学习者和接收者,变成知识的主动创造者和提供者。

学习低效是因为你已经习惯了横向扩展知识和进行增量学习。“横向”和“增量”都是初级学习的标签,只重广度和数量,不重视学习的深度。这种学习会让你获取非常大的知识量,但在学习的质量上却十分低效

知识的精进需要“刻意练习”,但“刻意”二字指的并不是“有目的的针对性训练”,而是提升我们的“认知视野”,拓展对知识的“认知深度”。第一,重点研究问题的本质。第二,大量的持续练习。第三,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入手。

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将零碎分散、相对独立的知识和概念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赋予它们逻辑,并且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养成对知识深度挖掘和深度学习的习惯

知识的内化的五条重要的建议:第一,使用笔记记录知识的核心要素。第二, 一定要大幅度地整理所学的知识。第三,对知识进行结构化的归纳与理解。第四,输出和发布自己所理解的知识。第五,对知识进行简化、吸收和记忆。

费曼说:“我们所有形式的学习都是为了达到三个目的:第一是解释问题,第二是解决问题,第三是预测问题。”

简化,尽可能地简化——只学习你需要的,只学习对你重要的,只学习知识之中“最核心的知识”

最好的学习,永远是在输出的过程中实现,而不是单向的输入。首先确立一个学习的目标,锁定你的方向,然后认真地理解它;其次,用简洁的语言讲述给别人听,通过不断的复述进行对比,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你可以设想一个模拟教学的场景,想象一下自己正在教授一位初次接触这个概念或知识的人,应该如何让他很快就能听懂呢?当你采取这种方式时,你会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对这个概念或知识自己究竟理解了多少,还有哪些地方模糊不清或存在误解,回过头去检查、反思和修正;最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简化和整理,达到吸收和内化的目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