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张靖东《价值发现,一个价值投资者的投资札记》

持有股票的最高标准是看我们是否可以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即无论市场价格涨跌,你自己心中可以做到云淡风轻、闲庭信步。

客户是公司价值的来源,满足客户需求,给客户创造价值,创新驱动价值。

投资的最高境界是资产配置,第二级是仓位控制,第三级才是具体标的的选择。

投资第一课是资产配置;第二课是选行业、选龙头;第三课是寻找错配的投资标的;第四课是企业估值。

企业估值

第一点,限制投资企业的范围,只找能力圈内的企业,找行业龙头,这样下来可以过滤掉90%的企业,只剩下10%的企业。从财务指标上来讲,用ROE指标的5年均值达到15%作为筛选指标,筛选出来的企业大多都是优秀的企业,不是小而美就是大而优,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估值的难度

第二点,综合考虑行业的发展前景、行业的竞争格局、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企业的管理水准,并对企业的成长性和竞争优势的持久性做出评估。

第三点,采用综合估值法对行业进行分类,对不同的行业采用不同的估值方法,

最容易出现错配的赌注的地方是大熊市的底部,此时基本上80%的股票都处于低估状态,错配的赌注比比皆是。

第二个发现错配的赌注的地方是陷入困境的行业或者陷入困境的企业。

第三个发现错配的赌注的地方则要难得多,即企业的成长性和成长的持久性远超市场的正常预期,即我们常说的超级白马股。

第四个发现错配的赌注的地方则是相对管理层改善的平庸的企业,这种投资模式里面管理改善是关键指标。

满足大行业和好行业标准的有以下几个行业:消费品行业、医疗保健行业、能源行业、高科技行业、金融行业、优势制造业。

股票投资的前提是将投资标的限制在自己相对能够看懂的行业和企业里面,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投资的难度,寻找有发展前景的大行业里的龙头企业就是一条捷径

行业发展具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野蛮生长时期。行业快速增长,行业容量快速增加,大量投资纷纷介入抢夺增量市场,这时候大家的日子过得都不错,都在快速增长。第二个阶段是行业整合期。这时候行业增速开始降低,但龙头企业开始整合市场,通过提高市场占有率开始挤压式增长,这个时期只有行业龙头可以获得确定性的增长。第三个阶段是胜者为王。通过行业整合以后,行业内的竞争态势大大降低,竞争格局开始良性发展,行业龙头企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开始快速提升,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

从行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来看,最大的受益者都是行业龙头,每一个阶段的成长性都是超越行业的

所谓龙头企业未必是行业内最大的企业,而是行业内综合竞争力最强的企业

投资的核心在于风险可控前提下获得合理的收益,而不是所谓的收益最大化

投资的本质5——逆风飞扬

第一点,必须对企业有深入的了解。第二点,锚定价值,就是企业估值。对企业有深入的了解,有相对合理的估值体系,价值锚定后,剩下的事情就是守株待兔了。第三点,心理修炼。逆向投资本质上是违反人性的,需要做个孤独的前行者。第四点,现金。

投资的最高境界是资产配置,第二级是仓位控制,第三级才是具体标的的选择。

以股票的合理估值作为基准点进行仓位管理非常重要,高估值时低仓位,低估值时高仓位,可以过滤掉许多市场风险,但硬币的另一面则是在牛市里会降低投资回报率。

个人的经验是将仓位控制在30%~100%,在低估值区域仓位是可以加到100%的,如果股市进一步下跌,完全可以利用融资资金介入,在高估值区域仓位完全可以降至30%左右,牛市不言顶,以30%的仓位迎接不可预知的顶部区域完全没有问题,当然仓位逐步降至10%或者完全空仓也没有问题。总的原则是低估值高仓位,高估值低仓位

价值投资不等于长期持股,长期持股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一切都基于估值,如果10年的预期1年就实现了,那就卖出好了,如果估值始终合理而企业一直在成长和发展,则可持有10年或者20年

优质的股票资产可以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现金流,而投资房产的现金流非常有限,对改善平时的生活质量没有什么帮助

投资股票的买入时机一般来讲只有以下4种情况:①大盘处在熊市底部区域;②行业性利空因素或者行业处于发展的低谷期;③公司偶发性利空事件;④相对于巨大的发展前景,公司的估值处于合理价位。除了以上4种情况,其他时候买入股票都属于输家的游戏。

大盘在底部区域+投资现金流管理能力+逆向操作的心理=本垒打。

个人认为最好投资行业龙头,行业龙头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最强的,反弹力度也是最大的,千万别投风暴眼中的企业(比如三鹿奶粉、酒鬼酒),这些企业是有倒闭风险的,远离风暴眼,投资行业老大,是最佳的投资选择。

投资处于低谷期的强周期性行业需要注意两点:①行业陷入大面积亏损,行业龙头的市值跌破净资产,这是投资的先决条件,在1倍PB附近买入强周期性股票可以规避90%以上的投资风险;②投资行业龙头,如果一个企业在全行业都陷入亏损状态时还可以保持盈利,说明这家企业具有巨大的竞争优势,在行业反转以后利润会暴增

仓位管理的第一条原则是低估值高仓位,高估值低仓位,仓位可以在10%至100%之间做调整。

仓位管理的第二条原则是合理的现金流管理。第一点,必须配置一部分高息股票。高息股一方面可以提供生活资金的来源,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加仓资金。个人建议可以配置20%~30%的高息股。第二点,70%的长线资金+30%的短线资金。70%的资金可以长线布局,以5到10年的眼光来看待投资企业,这部分资金轻易不动,只有一个卖出理由:严重高估了。30%的资金可以短线布局,以1到3年的眼光来看待投资企业,这部分资金比较灵活,可以创造出强大的现金流。30%的资金在低估区域至少可以相当于50%的购买力,

仓位管理的第三条原则是逆向原则。

筛选企业的第一条指标是ROE≥15%。第一点需要强调的是ROE指标最好是5年均值,最低也是3年均值,再低就没有意义了,再低就不能认定企业ROE的长期发展趋势可以在15%以上。第二点需要强调的是ROE的质量,即净利率、财务杠杆、资产周转率三者是否合理。第三点需要强调的是对ROE发展趋势的判断。第四点需要强调的是ROE指标有滞后效应,对于ROE指标持续向好的企业,重点是找到企业基本面改善的有力证据,可以提前上车,

筛选企业的第二条指标是找到清晰可辨的企业“护城河”。

筛选企业的第三条指标是企业具备优秀的企业管理人+优秀的企业管理机制。第一点是观察管理层是否大量持股,第二点是观察管理层是否有股权激励。第三点是观察企业的管理层级,管理层级多的企业必定官僚作风盛行,管理效率低下。第四点是观察企业的产品定位和营销定位。第五点是观察企业家平时的采访和发言,是否有很好的战略眼光,是否有产品情节,是否可以做到言行一致,是否有利益以上的追求。通过长期的跟踪和观察,大抵可以判断出对方是否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第六点是观察企业是否在内部实行合伙人管理机制

降低投资难度的第一个方法是限定行业。本人将投资限定在六大行业:①能源;②科技;③金融;④消费;⑤医疗保健;⑥优势制造业

降低投资难度的第二个方法是限定企业。再增加第四条筛选指标:投资行业老大或者行业内综合竞争力最强的那家企业。

降低投资难度的第三个方法是限定买入价格。第一点就是不在高估值区域买入,不在低估值区域卖出。第二点是我们需要知道股票投资收益的来源:①企业发展的收益;②企业分红收益;③估值提升的收益。

防止财务“爆雷”的第一点是检查经营现金流与净利润的匹配度,最好观察最近5年的平均数,可以规避干扰因素。规避经营现金流与净利润匹配度差的企业可以规避掉大部分不合格的企业

防止财务“爆雷”的第二点是规避高有息负债类企业。

防止财务“爆雷”的第三点是规避高商誉类企业。体现在财务报表上的商誉都是溢价收购产生的,所以分析企业的高商誉首先需要分析企业高商誉收购的合理性,否则很难说高商誉一定是坏事。

防止财务“爆雷”的第四点是规避高存货和高应收账款类企业。

防止财务“爆雷”的第五点是规避大存大贷的企业。

防止财务“爆雷”的第六点是用定性分析指标去排雷。

困境反转型投资策略。

困境反转型的第一种情况是行业出现危机状态,导致企业利润大幅衰退甚至出现亏损。

困境反转型的第二种情况是周期性行业处于低谷状态。反周期投资是投资周期性行业的不二之选

困境反转型的第三种情况是偶发性事件或者企业经营自身问题导致企业业绩大幅下降。

困境反转型投资难度的第一点是心理层面的,投资者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第二点是反转的不确定性。第三点是时间的不确定性,需要有长线资金做支撑。投资困境反转型股票至少要有三年的长线资金准备,否则最好别碰,买入就反转属于运气使然,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降低困境型反转型股票投资难度的第一个方法是投资龙头企业。第二个方法是从终局看问题。第三个方法是等待催化剂事件的出现。第四个方法是从管理角度看问题。第五个方法是足够低的买入价格。对于周期性行业而言,如果行业龙头股票价格跌破净资产就属于足够低的价格了,此时买入属于低风险高收益,价格已经补偿了所有的风险,买入是唯一的选择。

股市里黑马最终变成白马的凤毛麟角,属于极低概率事件,所以抓黑马在投资上没有任何意义,投资白马股才是正道。

何为价值股?本人对价值股定义如下:①企业所处的行业渗透率很高,一般已经达到了70%以上,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基本到顶,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有限;②ROE指标大于15%,ROE低于15%的企业排除在外,这样的企业缺乏投资价值;③分红率大于5%,分红收益是价值股很重要的一块收益来源,所以确保5%的分红收益是非常必要的;④5%~10%的成长性,确保一定的成长性是必要的,除了分红收益,也需要一定的成长收益作为补充,如果是零成长的企业,一点想象空间都没有,那真的缺乏投资价值;⑤15倍PE以内的价格,一般来讲资本市场对价值股的估值在5至15倍PE之间,超过15倍PE就不能算是价值股了。

何为成长股?本人对成长股定义如下:①行业渗透率和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均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企业成长的天花板还没有到来。②ROE指标大于15%,这是基本的指标;对于个别处于高速成长期的企业,如果企业管理层优秀、有清晰可见的独特的竞争壁垒存在,ROE指标可以放宽到10%以上,前提是自己对企业非常了解,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判断非常清晰。ROE指标低于10%的企业,一票否决,完全没有分析的必要性。③成长速度大于15%。这条指标是对成长股的基本要求,也是价值股与成长股的分水岭,是非常重要的筛选指标。④清晰可见的企业竞争优势。成长有可能创造价值,也可能毁灭价值,判断标准就是企业是否具备清晰可见的竞争优势⑤合理的资产负债率。⑥合理的买入价格。

问题清单一:过滤掉90%的企业

(1)ROE小于10%的企业不投资;

(2)吹牛的企业不投资,比如三聚环保、康得新、康美药业、乐视;

3)经营转型的企业不投资;

(4)行业三甲之外的企业不投资;

(5)自己看不懂的企业不投资;

(6)涉嫌财务造假的企业不投资。

问题清单二:谨慎选择投资标的
(1)对外收购野心大的企业谨慎投资;

(2)有息负债率高的企业谨慎投资;

(3)商誉占比高的企业谨慎投资;

(4)商业模式复杂的公司谨慎投资;

(5)多元化扩张的公司谨慎投资(相关多元化扩张的公司除外);

(6)行业老二和老三谨慎投资;

(7)ROE介于10%至15%之间的谨慎投资,除非估值低或者发展潜力巨大;

(8)大股东股权质押多的公司谨慎投资。

问题清单三:买入之前最后的检查清单,选择长期投资标的

(1)时间是企业的朋友还是企业的敌人?

(2)价格继续下跌有没有继续买入的信心?

(3)企业的估值是不是便宜?便宜的基本概念就是未来3年市场估值没有向下修复的空间。

(4)对企业有深入的了解,是否能“真正”看懂公司?

(5)是否具备独一无二的企业“护城河”?定性分析企业时最为关键的一条就是企业是否具备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定量分析指标最为关键的指标是ROE大于15%,能够通过这两条指标体检的企业一定是一家优秀的企业,有可能买贵,但一定不会买错。

(6)对已经持有的股票心理上是不是有一种放松的状态?

(7)是平庸的机会还是绝佳的机会?

(8)以长期的视角来看,5年之后的企业是不是比现在更好?

(9)是平庸的企业还是优秀的企业?

(10)最后一问:买到垃圾?买得太贵?投资周期太短?(造成投资亏损的三个原因:看错了;估值太高;投资周期不匹配。)

5种比较好的卖出时机:①买错了,认错及时出局;②基本面发生了变化;③发现更好的投资机会;④股票严重高估;⑤从仓位管理的角度出发,需要降低仓位。除了以上5种情况,其他时候都不应该卖出股票。

估值是永远的锚,高估值低仓位、低估值高仓位是基本策略。在熊市里随着估值的下跌而逐步增加仓位直至满仓,在牛市里随着估值的提升而降低仓位,直至20%~30%的最低仓位。熊市里可以加到满仓,而在牛市里绝对不能将仓位降至0,个人认为最低仓位也应该保持20%~30%

投资本质上是赚取三部分收益:分红收益、企业成长收益以及市场收益。

企业存在的基本价值是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优秀的企业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还可以为客户创造价值

投资需要思考的一个维度是行业,首先做到对企业所处的行业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其次才是对企业本身的深入分析

行业思考的第一个层面是周期性因素。一般来讲,弱周期性行业的市场容量逐步增大或者保持相对稳定,投资的确定性较高,所以适合长线投资;强周期性行业周期波动明显,企业的利润波动非常大,反周期投资是不错的思维方式,PB是最好的估值指标,所以适合阶段性投资,

行业思考的第二个层面是行业竞争的核心因素。

行业思考的第三个层面是行业渗透率和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一般来讲,渗透率在10%以内属于导入期,能否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具有不确定性

行业思考的第四个层面是行业的竞争格局。行业的竞争格局决定了行业的利润率,在好的行业竞争格局中企业可以大块吃肉,在差的行业竞争格局中只有喝汤的份。最佳的竞争格局属于单寡头垄断格局,行业龙头会获得超常规的发展,

行业思考的第五个层面是行业的进入门槛。

行业思考的第六个层面是行业内的产品是否具有差异性。

投资思考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企业经营层面,必须像企业家一样去分析企业的经营情况,仔细研读企业财报,分析企业的战略、管理、核心竞争力、财务指标等,

企业经营思考的第一个层面是企业战略和执行力。

企业经营思考的第二个层面是产品聚焦和营销定位。

企业经营思考的第三个层面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企业经营思考的第四个层面是找到企业差异化经营的因子。

投资者对企业进行投资思考时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思考角度就是产品(或服务),产品是一切的根本,产品是本质的东西,所以从某种程度而言,产品力直接决定了企业的优劣。

产品力思考的第一个层面是品牌力。

产品力思考的第二个层面是产品在客户心中的定位。

产品力思考的第三个层面是产品质量和品质感。

产品力思考的第四个层面是客户体验。

产品力思考的第五个层面是通畅的客户反馈机制。

产品力思考的第六个层面是人的因素。

品牌驱动的第一个大类是高端品牌。高端品牌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品牌光环,产品一般都是溢价销售,体现在财务数据上就是高毛利率的特点;②都有历史底蕴作为品牌支撑,品牌是靠时间打磨出来的;③有一个伟大的品牌故事;④企业会有意无意地营造一点产品“稀缺”的特性;⑤对渠道的要求较低

品牌驱动的第二大类是大众品牌。大众品牌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品牌知名度非常重要,客户每天都需要看见“品牌”;②品牌的主要目的不是溢价销售,而是扩大销售数量;③渠道和品牌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研发驱动商业模式的第一个大行业是科技行业。

研发驱动商业模式的第二个大行业是医药行业。医药行业的绝大部分价值都取决于创新药

研发驱动商业模式对于传统行业来说就是产品创新。产品创新的第一个层面是通过创新来降低产品的价格。产品创新的第二个层面是通过创新创造差异化的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影响企业价值与估值的因素1——成长性、周期性和不确定性

“成长可以溢价,价值只能折价。”按照巴菲特的估值理论来说,企业的价值等于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或者通俗一点讲,就是未来净利润总和的折现值(在企业整个生命周期内,净利润=自由现金流),而影响未来利润的主要因素就是成长性

企业的周期性是影响市场估值的第二个主要因素。弱周期性的企业具备良好的可预期性,利润具备可累积性,天然具备高估值的基因;强周期性的企业利润波动巨大,可预测性非常差,

商业模式的第一个缺陷是经营现金流和利润不匹配。有些企业利润虽然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但经营现金流只有利润的一半或者直接为负值,这些企业投资价值几乎等于零,

商业模式的第二个缺陷是设计得过于复杂。一般来讲,好的商业模式都是偏简单的,简单的商业模式有助于企业在某一个方面取得突破以后,通过时间的累积效应,形成强大的竞争力,比如品牌消费企业、低成本制造企业、研发驱动的企业、平台聚合型企业

商业模式的第三个缺陷是容易产生高库存。这一点表现突出的行业是电子行业和服饰业,两者都容易产生高库存,而且库存产品容易快速贬值,造成巨大的损失

商业模式的第四个缺陷是高有息负债。高负债的企业背负高昂的财务成本,一旦企业经营不善或者行业处于下行期,企业会举步维艰,甚至倒闭。

商业模式的第五个缺陷是无法构建商业护城河。商业护城河是企业超额利润的来源,缺乏商业护城河的保护,企业的利润迟早会走向平庸化,最终变成商品类企业,陷入价格竞争的泥潭

(1)投资者的收益的来源有以下三种:①企业分红收益,属于保底收益;②企业成长收益,属于长期收益;③市场估值提升的收益,属于市场收益。投资的本质是获得企业发展壮大的收益,所以基于成长的投资模式才是主流模式;分红收益可以帮助我们度过漫长的熊市,所以基于分红的投资属于防守型,可以帮助我们活下来,属于补充性投资。

(2) 5%的分红收益率是投资底线,利润能够保持5%~10%的增长是最佳选择,但利润不增长也没关系,但一定不能衰退(微幅衰退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分红投资的逻辑就不成立了。

(3)从静态估值的角度来看,价值股是投资者的合理选择,但从动态估值的角度来看,成长股才是最佳选择,毕竟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最大值才是最好的选择

(4)价值股适合阶段性持有,不适合长期持股。价值股属于防守型投资,是为了在熊市中得到分红收益,一旦市场估值提升,估值达到合理状态或者稍微高估的状态,一定是卖出的,这样可以提高阶段性的收益率。

(5)5%的分红收益、估值处于历史低估值区域是价值股投资的两个前提

第一点,分红股收益来源=分红收益+估值提升收益,当估值提升到一定程度,一定是要卖出的,分红股只适合阶段性持有,长期持有得不偿失。事后来看,双汇股价跌到了21元左右,又回到了原点。

第二点,分红股的买入条件要相对严苛一点,5%的分红收益是硬指标,不能轻易降低标准。市场之所以给分红股低估值,是因为企业缺乏成长性,低估值是合理的。

第三点,对双汇的投资买入点位和卖出点位都是非常合理的,买入时符合典型的分红股估值标准,卖出时是因为不再符合分红股的持有标准。

第四点,双汇作为肉制品老大是不合格的,作为老大一定要负起老大的责任,即将肉制品品类做大,双汇在高温肉制品容量见顶的情况下,并没有积极地在低温肉制品上发力,带领小伙伴们将低温肉制品做大,这是老大的失职。

第五点,行业发展的另一个方向是屠宰业集中度的提升,双汇同样没有发力,仅保持15%的增长率,严重不合格,所以双汇的管理层只能算是合格,并不算是优秀的管理层。

第六点,双汇虽然是唯一的肉类加工的全国性品牌,但相对地方性品牌而言,并没有产生品牌溢价,即双汇的品牌营销做得并不好,只是品牌知名度强一点,而品牌的美誉度一般,这与双汇长期的低营销投入是有关联的,但受益于单寡头的行业格局,双汇活得还不错。

第七点,双汇的产品力一般,创新能力一般,是一家相对“平庸”的消费品公司,中规中矩的发展是大概率事件,难有意外之喜。

价值股的特点是低成长性、低估值以及高分红,所以价值股就是分红股,分红收益是主要的收益来源。

本人对分红股的投资模式总结如下:①行业渗透率以及企业市占率分析,主要分析企业的发展空间还有多大。②分红率大于5%,这是分红股投资的基本条件。③5%~10%的成长性。企业最好有一定的低成长性,这样还会有一定的成长性收益,如果成长性等于零勉强也可以接受,但利润负增长是不可接受的,分红投资的逻辑基础将不复存在。④ROE大于15%。一般的分红股都可以满足这个指标⑤15倍PE以内的价格。因行业而异,消费类可以保持在15倍PE,公用事业类最好保持在10倍PE以内,金融股则在5倍PE以内

投资者收益的来源有以下三种:①企业分红收益:保底收益;②企业成长收益:长期收益;③市场估值提升的收益:市场收益。

第一点,对于周期股的反周期投资大逻辑是对的。周期股的唯一投资机会就是反周期投资,如果周期节奏踏错了,满盘皆输,反周期投资,阶段性持股是周期股投资的不二法门。

第二点,买入价格明显偏高。回头来看3倍PB的估值明显偏高,当时的估值体系完全不成熟,放在当下的市场估计会惨败,好在通过学习不断进化,总算没有被市场消灭。1倍PB以内才是周期股的最佳买入点,周期股投资最忌讳的是买入时机过早或者价格偏高,这会严重侵蚀投资回报率,导致投资失败。

第三点,上一轮牛市的大牛股一定不是下一轮牛市的大牛股,甚至是相反的。海油工程周期反转叠加大牛市行情市值并没有创新高,只能算是很一般的走势

第四点,周期反转具有不确定性。

第五点,海油工程的投资过程是非常煎熬的,比大秦铁路的投资更难受。周期股的周期反转具有不确定性,即便周期反转了股价也未必会上涨,也就是说即便你判断对了,也会是一笔失败的投资,所以对于周期股投资要慎之又慎

投资周期股,只有在赔率和概率都比较高的时候才可以介入,宁可错过、不能买错是投资周期股的正确心态。

对周期股的投资模式总结如下:①高市盈率期间可重点关注一下,低市盈率期间尽量避免;②1.5倍PB是买入周期股的最高估值,1倍PB以内才是不错的投资机会,可以错过,但不要买错;③投资龙头是不二之选,在周期底部许多企业会破产的,只有行业龙头才会平稳度过艰难时刻;④不是每个周期性行业都可以投资的,只选择自己比较了解的行业投资,缩小范围,提高概率。

(1)反周期投资是关键。周期一旦踏错,投资失败的概率很大。识别周期是投资的第一要务,对行业的理解很关键,行业处于低谷期是投资介入的前提,但并不是介入最佳时机,最佳时机出现在行业内大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的时候,那时候一部分企业会出清,行业才会出现反转的机会。

有些周期性行业相对容易判断,比如证券行业、煤炭行业、水泥行业,低谷期清晰可见,行业反转也比较快,限定行业,投资自己熟悉的行业,提高投资成功的概率。(2)限定行业,并不是每一个周期性行业都值得投资。

(3)PB是最佳估值指标。1.5倍PB应该是介入周期性行业的最高估值了,1倍PB以内隐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股价跌破净资产意味着企业融资困难,行业出清的机会很快就会出现

(4)龙头企业是最佳投资标的。

( 5)周期股并不是主流的投资标的。周期翻转具有不确定性,介入得太早会损失时间成本,介入得太晚蕴含着巨大的风险

(6)投资者投资周期性行业是比较煎熬的。第一,周期性行业的底部很难判断,买入之后被套是常态;第二,周期反转的时间不确定,有时候市场长时间在周期底部徘徊,对投资者是一种煎熬;第三,周期高点不好确定,卖早了或者卖晚了都是常事,会有很强的挫败感,而且属于靠天吃饭,企业主观经营方面能做的事情不多,

几年,投资者根本没法把握,比如有色金属行业、贵金属行业,一个完整的周期长达十几年,根本无从下手。钢铁行业也是一个艰苦的行业,好日子有限,坏日子无限,行业退出门槛高,周期反转迟迟不能兑现。相反,有些周期性行业相对容易判断,比如证券行业、煤炭行业、水泥行业,低谷期清晰可见,行业反转也比较快,限定行业,投资自己熟悉的行业,提高投资成功的概率。

(3)PB是最佳估值指标。1.5倍PB应该是介入周期性行业的最高估值了,1倍PB以内隐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股价跌破净资产意味着企业融资困难,行业出清的机会很快就会出现,此时,优选个股,会发现不错的投资机会。

(4)龙头企业是最佳投资标的。在周期底部,经营不善的企业是会破产的,最先倒闭的是中小企业以及经营效率低下的企业,龙头企业倒闭的风险几乎为零,所以投资龙头就有了某种隐形保护因素,虽然行业好转以后,龙头企业的反弹不是最大的,但不会有出清的风险。投资过程中首先要规避风险,其次才考虑盈利的问题。从稍微长一点的周期来看,投资龙头企业也是收益最高的一种方式,最近几年周期反转的海螺水泥、三一重工、潍柴动力等,无一不是市场上的明星企业。

(5)周期股并不是主流的投资标的。周期翻转具有不确定性,介入得太早会损失时间成本,介入得太晚蕴含着巨大的风险,以上这些特点都增加了投资的不确定性,所以周期股投资并不是一种很好的投资方式。投资者保持淡定平和的心态,反而会发现一些不错的补充型投资机会。

(6)投资者投资周期性行业是比较煎熬的。第一,周期性行业的底部很难判断,买入之后被套是常态;第二,周期反转的时间不确定,有时候市场长时间在周期底部徘徊,对投资者是一种煎熬;第三,周期高点不好确定,卖早了或者卖晚了都是常事,会有很强的挫败感,而且属于靠天吃饭,企业主观经营方面能做的事情不多,属于被动状态

如果投资者对一个企业长期跟踪研究5年,基本上都会找到一点感觉;如果跟踪10年,对企业的经营特性和市场特性就会非常了解,剩下的只是等待时机弯腰去捡钱了。

困境反转的三种情况:①行业出现危机状态导致企业利润大幅衰退甚至出现亏损。②周期性行业处于低谷状态。③偶发性事件或者企业经营自身问题导致企业业绩大幅衰退。

第一点,反转具有不确定性。解决方案就是加强对行业和企业的理解,尽量降低不确定性,实在看不明白的就靠边站,并不是每一次困境都是机会,只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就可以了。

第二点,反转时间具有不确定性。一般基本面的反转周期在3年左右,投资周期至少在3年以上,这对资金提出了要求,没有3年以上的长线资金支持,勿碰困境反转型投资。

第三点,心理层面做好充分的准备。股价长期在持仓成本线以下、反转时间的不确定性、能否反转的不确定性,以上三种情况对心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降低投资难度的办法:①降低困境反转型股票投资难度的第一点是投资龙头企业;②降低困境反转型股票投资难度的第二点是从终局看问题;③降低困境反转型股票投资难度的第三点是等待催化剂事件的出现;④降低困境反转型股票投资难度的第四点是从管理角度看问题;⑤降低困境反转型股票投资难度的第五点是足够低的价格补偿。

困境反转型投资策略是一种高收益的投资策略,同时也会有一种被煎熬的投资过程,在没有反转以前,投资者内心是非常煎熬的。困境反转型投资策略是一种赔率更高,但概率一般的策略,所以核心问题是在保证赔率的前提下提高概率,降低投资难度本质上就是提高反转的概率。

中信证券的投资逻辑来看,典型的周期股操作方法

第一点,典型的周期股。券商的周期性非常强,熊市大跌、牛市大涨是铁律。券商股是相对容易把握的周期股,基于估值体系下的买入和卖出准确率相当高。

第二点,预测牛市不靠谱。

第三点,PB是最佳估值指标。1.2~1.3倍PB是中信证券极端估值区域

第四点,投资龙头企业是最佳选择。中信证券是行业当仁不让的龙头企业,虽然估值上没有太大变化,但底部在不断抬升,即每股净资产在稳步增加,驱动股价逐步提升

第五点,仓位决定了收益。

第六点,不败而后胜。极端估值区域是非常重要的买入参考点,在极端估值下买入基本上可以避免深度套牢,可能会有10%~20%的亏损,但至少有翻倍的潜力,属于赔率和概率俱佳的时刻。

投资中国平安的逻辑如下。

第一点,保险业是个大行业,而且在中国还是个朝阳行业,所以对于这个行业一定是要投资的

第二点,中国平安就是本人找到的那家公司,其综合竞争力行业第一

第三点,中国平安业务层面的确不错,但在资本市场,它却属于典型的周期股,牛市上天,熊市入地,所以买入的安全边际是要遵循的,本人的经验是每次跌破其内含价值就买入,积累筹码,等待牛市的兑现

平安的劣势在哪里?

(1)牛熊市股价波动幅度巨大,买错了损失巨大,所以买入点的选择是关键。

消费行业简单来讲,主要强调的是“三力”,即品牌力、产品力和渠道力,三者相当于三角形的三个边,只有三个边都够长,圈成的面积才足够大

商业知识才是股市投资的最大门槛。商业知识的积累属于真功夫,没法投机取巧,一方面需要阅读大量的管理类、行业类、经济类、商业类书籍;另一方面需要研究大量企业的财报,将商业知识和企业财报相互验证,将商业知识融入投资策略中,日积月累,最终有所成。

第一点,对次新股的投资要慎重,上市3年以内的次新股要谨慎再谨慎。股票上市相当于对外卖出股权,对企业进行包装和美化以便卖个好价钱是合理的选择。观察次新股的表现,一般第一年表现良好,第二年表现尚可,第三年原形毕露,经过三年基本可以还原企业的真实情况,所以很多投资者不碰三年以内的次新股是有原因的

好价格+好企业才是一个好的投资选择

投资标准是很重要的,设定标准太高,你或许仍然持观望态度,设定标准太低,你将会立刻全力注入资金,然而这与你没有标准的表现并没有多大的区别,经验和全方位的思维是设定标准的关键所在。投资标准的设定非常重要,太低了,你会选入“滥竽充数”的股票;

4种价值陷阱模型:①第一类是被技术进步淘汰的。②第二类是赢家通吃行业里的小公司。所谓赢家通吃,顾名思义就是行业老大老二抢了老五老六的饭碗。③第三类是分散的、重资产的夕阳产业。④第四类是景气顶点的周期股。在经济扩张晚期,低PE的周期股也常是价值陷阱

还有一类价值陷阱表现为利润小幅度衰退或者利润基本保持稳定但不再继续增长,

价值陷阱的表象是低PE和3%左右的分红收益率,如果利润不可持续,基本面的恶化会使股票越跌越贵;如果利润可持续但不增长,3%的投资收益率不能令人满意;如果是5%以上的分红收益率,阶段性持股是可以的,但如果长期持有则会重新陷入价值陷阱中。

③成长是根,价值是本,成长性可以是零,只要价格足够便宜一样可以买入,但如果成长性是负值,那就是价值毁灭,股价再便宜都不可以碰,适度的成长性+合理的估值是常态,这类企业应该重点关注。

投资失败的第一种情况是买到涉嫌财务造假的股票。

投资失败的第二种情况是买到“垃圾股”

投资失败的第三种情况是陷入“价值陷阱”

投资失败的第四种情况是买得太贵。

投资失败的第五种情况是投资周期太短。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优秀企业的股价一定是大幅度上涨的,那么这个“长期”有多长?个人认为至少是3年,5年是最佳考核周期,社保基金一般选择好基金经理以后,考核周期都是5年。所以投资周期至少是3年,没有3年的资金匹配周期,妄言投资!

股票投资两大陷阱

第一个陷阱是技术分析陷阱。技术分析就是垃圾,是投资最大的陷阱,在后来的股票投资中坚决抛弃技术分析,转向基本面研究

第二个陷阱就是管理层的诚信问题(即所谓的老千股)。

股票估值可以拆分为三个因素:市场估值因素、分红因素、企业成长因素。

投资A股市场,仓位管理显得尤为重要,A股市场的特点是股票下跌有底而上涨无顶(这一点与港股刚好相反)。以股票的合理估值作为基准点进行仓位的管理非常重要,高估值时低仓位,低估值时高仓位,可以过滤掉许多市场风险

投资“暴利”的来源

1.企业的成长长期超过市场预期

2.“小票”的高速成长

3.周期性行业的逆转机会

4.熊市底部投资

寻找超级企业家,与赢家为伍,是一条投资的捷径,

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其实只有一种策略,那就是以价值为锚,逢低买入,逆向投资才是最佳策略。

核心持股的资金占比在70%~80%,非核心持股资金占比在20%~30%,按照杨天南的说法就是守正出奇。核心持股是“守正”,修成正果,赚大钱,前提是不能出错,出错了满盘皆输;非核心持股是“出奇”,赚小钱,积少成多,仓位灵活,可以容错,有时候也会以小博大,赚取大利润。

核心持股大多数时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具体分析如下:①基本上都是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投资者对行业和公司的基本面比较明白,分析得比较清楚,能够真的懂。②在等待中获得一个好的价格,然后重仓持有

做价值投资竟然还TM能抵抗中年危机之4

目前我对价值投资的理解和执行基于以下几点

1.选好标的,长期持有,用买房的心态来行为来买好的企业

2.场外赚钱,持续赚钱,为长期持有做坚实的财富基础

3.坚持锻炼,不断学习,为长期持有做坚实的身体和认识基础

4.保持好奇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与时间做朋友,静待价值玫瑰盛开

就这么简单

一.选好标的,长期持有,用买房的心态来行为来买好的企业

这些很多大V都说过,包括股神巴菲特,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然后长期持有,这句话可能大家都听得太多,关键是怎么选,选哪些,所谓不讲方法论的甩理论就是耍流氓,

我不求一年几倍,只求一年有10%-15%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我选标的是从这个里面选的

20年来股价复合涨幅超过M2增速的中国公司,就是选能经过市场长期长期检验的公司,然后从中选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比较了解,或者自己喜欢或感兴趣去研究的企业,这里面基于的逻辑就是能在20年中活下来,而且活得还相当优秀的这些企业,凤毛麟角,另外恒者恒强,爆雷的机率比较小

我是根据自己的资金量,买自己有去研究的股票,后面会讲自己的实盘持股;长期持有,每年有新的资金就再买

另外还有一个可操作的方法论,用我自己的大白话就是用买房的心态和行业来买股票(或者说叫企业),为什么呢

首先是你自己去回顾下怎么买房的,虽然说买房要快,我三次买房都是买的时候不会超过7天就下定金买了,但是你买的时候是不是该考虑的都再三考虑才买,价格,位置,周边配套,学区,交通,至少基本都会过一遍,重要的是你会买了房子后没几天或几个月就卖吗,除了炒股团外,相对比较少吧,基本都会长期持有,那为什么买股票就是一拍屁股就买,一拍脑袋就卖呢,我觉得如果管不住自己的手的话,可以尝试用买房的心理或行为来买房,有个对标物,执行起来会具象一点,可行一点,不行可以试试

其次是你要尝到甜头,知道这种逻辑或操作思路的可取,才有坚持下去的动力,我为什么要用买房的行为来指导自己买股,特别是特股,就是因为我在买房的时候尝到很多好处,到目前买了三套房,第一套是2011年的,到目前是翻了三倍,虽然年化复合率不高,但对我来说,已经很可以了,重要的是这个行为让你知道选好标的后,长期持有的效果是不错的

二.场外赚钱,持续赚钱,为长期持有做坚实的财富基础

这个观点是在李笑来老师的《韭菜的自我修养》看到的,也是让我收获很大的一个点,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感觉被电击了一样,确实,场外赚钱,持续的赚钱,才能让持有的标的持稳和持久,特别是适合我这种有工作的人,投资就是选好标的,平时基本不看盘,有出半年报或年报出来的时候看看公司情况有没变化,平时最多就是打打新,相当于投资占了很少时间,最多的时间就是选新标的,一两年能选到一个就够了,然后就出财报的时候看看主业有没什么变动,没变化就继续持着

场外赚钱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能让你无惧牛熊,安心持股,因为不用去拿投资的钱出来做其他的东西,按李笑来老师的说法就是把投资的资金打一个无期徒刑;

场外赚钱的另外一个功能就是有时可以让你从市场先生那里捡到便宜的好货,之前看到一些价值投资者说有时喜欢大跌,可以捡到好货,当时心里在想,这些吊毛太会装逼了,怎么有这种人呢,还喜欢跌的,有病吧;后面自己也变成这种吊毛,确实一些看好的标的,如果公司主业没有变坏,业绩正常的话,看到价格的大跌,你会很开心的买买买,只要有钱,疫情3月份的时候捡到一波美团点评的,虽然不多,但是当时用了身上能用的所有钱,事后看也是很开心,像捡到宝一样(到现在没有卖出)

选好标的后,场外长期赚钱,可以支撑平时的家庭与个人开销,让持有的标的能安心的长期持有,我觉得是这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实实在在的体验到其中的好处

 三.坚持锻炼,不断学习,为长期持有做坚实的身体和认识基础

[害羞]

坚持锻炼我在上一篇有写道其中一个就是跑步,坚持锻炼已经持续了5年多了,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最直接的就是工作效率非常高,个人的精神状态非常好,甚至性生活质量都比以前好,每周只要不出差或加班,晚上会抽空跑个两次左右;没跑步的话就早上起来先健身半个小时,偶尔打打篮球,现在锻炼对于我来说,已经不用坚持了,身体会自然想去,比较喜欢这种状态,武志红的心理学有说到一个习惯如果能坚持几年以上,那肯定是个人或身份或心里很享受这种状态,不然不可能持续这么久,我是发自内心的喜欢锻炼,上一篇有讲到从跑步尝到甜头,到后面一步一步的带来的各种好处,还有一个好处是意外发现的,就是之前体检的时候有几个指标超标的,后面跑了几年,有一次去做全面体检,我的天呐,竟然有两个指标正常,这个是意外的收获;

长期锻炼也是一个抵抗中年油腻和中年危机的方法,身体好,尽量不给别人和家人添烦恼,能让自己更好的有精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另外一点好处就是希望能像巴菲特和芒格一样能活久点,让复利的时间更久一点,但是这点说实话,还要看命吧,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只能说给长期持有做坚实的身体基础;

不断学习那就是投资就是只能赚到认知范围内的钱,芒格就是一个经典案例,不断长期甚至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多维的去了解,研究自己的持有或想持有的企业;像我是看了李笑来老师的书之前开始进入价值投资,后来看巴菲特和芒格,还有老唐的《手把手教你读财报》和《价值投资实战手册》,这些人也是身体力行的,从学习到投资都在践行价值之路,同时他们的共同点也是不断的学习,也是我学习的对象,感谢引我入门的这四位老师;

不断学习相当于不断的优化自己的操作系统,能让长期持有标的保持不断的升级。

四.保持好奇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与时间做朋友,静待价值玫瑰盛开

上面的三步做好后,那就是与时间做朋友,静待价值和财富的玫瑰盛开,与此同时,我觉得可以保持好奇心,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的话时间会过得很快,而且还是那种真实活过的丰富的快,这也是抵抗和治愈中年危机的一种方法;

我前面说过,如果中年危机的定义是对生活提不起兴趣,对工作失去动力,整体失去创造力和新鲜感的话,我目前或者说这两年没有,虽然确实中年男的压力挺大的,上有老,下有二胎,还有房贷车贷,但是自从开始价值投资之后,基本觉得这种压力很正常,这年头没点压力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了;这一段有点生硬和强行加戏了(捂脸),事实是我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锻炼,然后有机会了解到价值投资,开始去践行这种投资,发现跟我之前的路线竟然臭味相投,嘿,巧了;发现不断学习,不断锻炼和场外赚钱竟然是价值投资的基础,而且还是很重要的基础,如果是武侠小说的话,那相当于我之前有了内功,现在在练是一招一式,所以练起来会更稳更快更强吧

保持好奇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特别是价值投资这两年多,(虽然三年才算入门,五年才算懂行,我现在说这个有点为时尚早,但是我想把这些思路或想法写出来(下一篇会写为什么突然想写东西了)),但是确实收获很多,而且有里面是正向循环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时间过得很快,这样你会觉得以月或年为单位很正常很自然,而不会老盯着盘,度秒如年,患得患失;盘外的世界很精神,接下来这两三年,我想去做一些以前想做但没有做的事,像组乐队,参加乐队的夏天(海选也行吧),参加开放麦,去参加脱口秀大会(海选也行吧),学拳击(已上了体验课,一定要学),想到了就做,9月份想到,就果断报名了;已经开始上课吉他班5节课,乐队夏天和脱口秀之路会一路在这里跟大家报告;

作者:小狮子投资笔记
链接:https://xueqiu.com/8097177815/160528224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价值投资必读书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1/5

价值投资的三层知识体系

常常有人请我推荐几本书,来提升自己的投资水平,我知道,大家是希望有类似《价值投资的七种武器》一类能提高投资水平的书。然而并没有这样的书,因为价值投资跟技术分析不同,它的重点不在理解“投资”,而在于理解“企业的价值”,而理解企业价值属于“工商管理学”的范畴。

比如我的文章中“公司分析”系列,如果是相关行业的企业高管来读,一定比只有炒股经验的人,更容易理解。

所以理解企业的价值,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我只能给你一长串的书单,还要有层次,才能建立一个完整的有关价值投资的三层知识体系

第一层——基本思维方法:掌握基本的商业思维方式,包括经济学、心理和社会学、哲学三个方面;

第二层——工商管理知识:建立你对于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研究方法,包括商业战略管理、营销管理、行业研究;

第三层——投资方法论:这一层才是具体的投资方法,包括投资理念、投资心理、公司价值分析、投资体系。

真正有效的阅读应该是沿着这三层结构,同时进行,不同层次的知识相互刺激、相互反馈、相互补充。

 

下面的推荐来自我个人的阅读,所以不一定代表最好的,欢迎大家补充。

2/5

第一层——商业思维方法

如果把知识体系的建立比喻成盖房子,第一步工作不是准备材料,不是安排人手,而是建立最基本的营造思维。对于“企业价值与投资体系”而言,这一层包括经济学、心理和社会学和哲学。

第一类、经济学相关书籍

企业价值分析中的大部分知识都与经济学有关,比如“产品价格研究”来自微观经济学的“供给和需求理论”,“行业空间与竞争格”分析来自“产品市场理论”,“产能与品类扩张”的分析来自“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宏观研究更是直接与“宏观经济学”“金融学”相关。

所以经济学是所有价值投资者无论如何都要掌握的知识。

1、如果你没有任何经济学基础,而且也不喜欢学习正经八百的知识,那么我的推荐是《牛奶可乐经济学》(罗伯特•弗兰克)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牛奶可乐经济学》的直译应该叫《日常生活之谜的解释》,没有比这本书更通俗的经济学入门书了,它的特点是每篇只用500字,解析一个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方法集中于“成本效益原则”:如何衡量一个行动的成本与收益。

备选书目:这一类用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去解释生活现象的书很多,还有《魔鬼经济学》、《超级魔鬼经济学》、《在小吃店遇见凯恩斯》、《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卧底经济学》,个个顶着个恶俗的大书名,但对于外行人而言,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入门书。

2、如果你的大学修过“经济学”,我的建议是再完整地读一遍微观经济学,推荐书目是N·格里高利·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微观分册)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特别是第2章的“两个模型”,第4~6章,第13~17章,因为以前在大学里纯粹赚学分。当你带着股市的投资体验后,再次看这些知识,以前那些你看不懂的企业可能格外清晰,你才能明白“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

备选书目:《金融的逻辑》(陈志武)

3、如果上面的两本都读过,那就推荐《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托马斯·索维尔)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如果不靠经济学吃饭,那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比经济学更重要。

第二类、心理、社会、行为学

投资是由一个个的决策组成,市场也是由具体的人行为组成,投资者需要理解市场,理解自己,所以需要学习心理、社会或行为学理论,去理解市场的参与者自身。

1、心理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又是一本可以当砖头用的经典教材,但我可没让你一下子读完。你可以以书中的插图和图表为线索去读,遇到感兴趣的问题,再读案例,再细读论述性的文字。

社会心理学与投资的关系非常紧密,你的决策为什么受市场和其他人影响,如何克服这种影响,如何寻找这些影响带来的机会,都可以直接从书中找到启发。

2、社会学方向的《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

这本书准确地说是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群体心理领域,但它的基本观点的社会学意义更大:为什么一个人融入社会群体之后,他就变得不再像“一个人”了?

不妨摘录几句他对群体心理的分析:“群体不善推理,却急于行动”,“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这本写于一百年前的书,却准确地预言了所有散户行为,以及一切追涨杀跌的决策。

 

其他推荐书目:行为学方向的《思考,快与慢》、《决策与判断》

三、哲学

如果投资大师在一起辩论一个观点,辩到最后,一定是世界观的差异,所以,投资上的一切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可以在哲学层面找到你的答案,当然,可能你现在用不着,但等到用得着的时候,你又没心思看了,所以,读书不能太功利,读几本哲学方面的书,你对投资的理解一定比别人快。

《苏菲的世界》在西方是一本儿童哲学启蒙书,不过,对于缺乏西方文化背景的中国人而言,刚好适合非哲学专业的人当了解西方哲学史的书看。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其他推荐书目:中国的《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西方的《哲学的故事》(威尔• 杜兰特)

3/5

第二层:工商管理知识

理解企业价值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内容,不过,投资者不需要学习全部的MBA内容,更侧重于商业史、企业战略、产业逻辑、营销管理等几个方面,阅读也可以从这几个方向选书。

一、商业史与企业家传记

这一类书的作用在于理解“企业”这个投资最核心的对象大部分年轻的投资者并没有企业管理的工作经验,再加上职场经验都很少,对企业的理解非常肤浅,习惯于用“套概念”的方法去理解公司价值,结果谬以千里,所以,这个层次阅读建议从比较好理解的商业史和企业家传记开始。

1、商业史类:《大败局》(吴晓波)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投资最重要的事,不要亏损,第二重要的,记得第一条。

价值投资者最惨痛的亏损,都是投资了失败的企业,对于投资者而言,知道失败企业有哪些特点,比学习成功的企业更重要。

吴晓波的这本书没有他的《激荡三十年》有名,但对投资者价值更大,书中记载了几家风云一时的企业的失败史,如果这些企业当时是上市公司,个个都是价值投资的典范,那样的话,每一家都将埋葬无数价值投资者的冤魂。

《浪潮之巅》(吴军)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这是投资TMT类企业的必读书,至少让我对投资科技信息类的理念发生了大逆转,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都在告诉我两点:

第一、趋势比企业重要,第二、龙头是靠不住的,就像书中说的:“只有清除掉阻碍我们进步的那些庞大的恐龙,才能为人类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备选书目:

 

《激荡三十年》(吴晓波)、《基业长青》(詹姆斯▪柯林斯)、《门口的野蛮人》拉里施韦卡特、《美国企业家:跨越三百年的商业传奇故事》(拉里•施韦卡特)

2、企业家传记类:《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小艾尔弗雷德·斯隆)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假如一家上市公司换了新帅,实施了一系列新政,作为一个没有任何管理经验的你,应该怎么判断这些新政的效果?

 

对于一个普通人,最可能的方法就是看企业家传记,因为这些企业家最喜欢讲的故事,除了创业,就是自己如何力挽狂澜拯救危机中的企业。虽然大多有点往自己脸上贴金,但这一类书看多了,你就容易理解上市公司一些常见的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商业逻辑。

这本的作者艾尔佛雷德·P·斯隆,执掌通用汽车几十年,虽然书有点老了,还是作为主推,因为相比其他企业家传记,本书在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讲得更细,可以当成一本CEO教科书。

其他推荐的几本企业家传记,重点都是大型企业管理而非创业,毕竟这是一个开给投资者的书单:

《游戏颠覆者》(宝洁)、《谁说大象不能跳舞》(IBM)、《史蒂夫·乔布斯传》(苹果)、《杰克·韦尔奇自传》(通用电气)

二、商业战略管理

管理类的书很多,经典的也不少,不过,大部分都是给管理者看的,适合投资者的不多,我从战略、利润、增长和竞争这四个对于投资最重要的维度分别推荐了四本书

1、战略:《波士顿战略观点》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价值投资最重要的就是看年报,但很多投资者一本厚厚的年报从头看到尾,眼睛都酸了,只记得一些无关大局的细节,问题在于缺乏对“企业战略”的理解。

《波士顿战略观点》汇集了波士顿咨询公司对于企业战略管理的各种理论,基本上这一本书看下来,再看大部分的上市公司的年报。可能只需要十分钟,就能掌握一家企业的核心,大部分企业对你而言,都是透明的。

2、增长:《增长炼金术》(梅尔达德▪巴格海)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增长,是上市公司研究的重点,这本书是另一家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的研究成果,告诉你如何找到企业增长的方向,如何启动并保持你的增长战略。

3、利润:《发现利润区》(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等)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市值都是按利润计算的,所以,找到丰厚的利润区,投资者比企业管理者还要捉急。这本书总结了很多获得超额利润的模式,大部分都能在A股找到对应公司。

4、竞争 :《创新者的窘境》(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竞争格局是最影响企业利润但却最容易被投资者忽视的东西,本书围绕竞争,讲小企业如何干掉大企业,又如何被新来的企业干掉。

看这本书之前,上市公司高管讲的战略,你都信,看完这本书后,顶多信一半,这其中的差别,就是你明白了,什么是竞争带来的“不确定性”。

其他推荐书目:

《从优秀到卓越》、《战略管理:赢得竞争优势》、《第五项修炼》、《基业长青》、《管理的实践》

三、营销管理

投资大众消费类公司必读:《营销管理》(菲利普·科特勒)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如果你喜欢消费股,研究相关公司的营销管理能力可能比研究公司战略更重要。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想要理解营销这件事,看这本最经典的书就够了,从产品策略到客户定义,从品牌到渠道,最重要的一些营销理念都讲到了。

其他推荐书目:《定位》(杰克特劳特)

四、行业研究

如果你有自己偏爱的行业,但又不是这个行业的从业者,至少要读一本这个行业深度研究的书,比如零售行业的 《零售的哲学》(铃木敏文)、《一胜九败》(服装行业)

4/5

第三层——投资投资方法论

1、投资理念:《投资最重要的事》(霍华德·马克斯)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这本应该是影响我最大的投资类书籍,具体就不介绍了,因为大部分观点我都在我的文章中重复过很多遍了。

注:如果你没有任何股票投资经验,建议从《炒股的智慧》(陈江挺)这本书看起,这是我看过最合适的入门书了。

其他推荐书目:《安全边际》(塞思卡拉曼)、《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随机漫步的傻瓜》

2、公司分析:《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巴菲特)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这本书的名气之大,就不用我多说了,可以作为床头书,没事任意翻到一页,说不定某一句就救你一命。

其他推荐书目:《巴菲特的估值逻辑: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陆晔飞)、《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刘顺仁),《投资者的未来》(杰里米 J·西格尔)

4、交易体系:《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彼得林奇)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这类书的目的是建立最适合你的交易体系,因此,可能你需要多读几本类似的书,根据你的性格决定哪一系统对你更重要,所以,包括下面的书,排名不分先后——

其他推荐:《海龟交易法则》(柯蒂斯·费思)、通向财务自由之路(范·撒普)、《走进我的交易室》(亚历山大·艾尔德)系统交易方法(波涛)

5、投资心理:《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这本书的名气也不用我多说了,书中的案例跟中国之前的市场很像,但利弗莫尔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易天才,如果你去学他,大概率会死得很惨。所以这本书的价值更多的在于交易心理层面,相比公司和市场的进化,人心的进化是很慢很慢的。

其他推荐:《金融炼金术》(乔治·索罗斯)、《金融心理学》(拉斯·特韦德

目前想到的就是这些,之后再想到,还会补充。

 

说明一下,如果你的投资更侧重于研究并长期持有,那第二个层次是你阅读的重点,你需要非常懂“企业”这件事;如果你的投资更侧重于交易(指价值投资者的交易),那第三类书就你阅读的重点,一定要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投资体系。

刚刚看到的一个段子,希望大家也不要浪费了这个特别的假期,我这几天把过去一段时间漏掉的研报都看了一遍,收获还挺大的。

价值投资三层知识体系,投资者必读书单

最后祝大家新春快乐,股票天天涨停,资金日日长红。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h-rjRnr8VIQXsG5_SxAgAw

股票投资“入门”第一问:你想加入“剑宗”还是“气宗”?

炒股的“价值派”和“技术派”

股票投资“入门”第一问:你想加入“剑宗”还是“气宗”?

1

“剑宗”和“气宗”

《笑傲江湖》里的华山派有“剑宗”和“气宗”的区别:剑宗以练“剑”为本,强调“快”,气宗以练“气”为本,强调“强”。

剑宗入门快,进展快,但到了一定程度就很难进步;气宗入门慢,但后劲无穷。

剑宗很讲天资,讲悟性,所以像令狐冲这样有个性的人,从气宗投奔剑宗,立刻功力大进;气宗是笨功夫,人人只要循序渐进,都能有所小成。

在股市同样有两派,“剑宗”是趋势技术派,简称“技术派”,因为是按照图形炒股,讲究快进快出,一剑封喉,所以叫“剑宗”,也有说成“投机”、“短线炒作”、“主题炒作”的;

“气宗”是价值投资派,简称“价投派”,因为是按照企业财务报表和基本面分析为买卖依据,大部分都是中长线投资,故称为“气宗”。

“技术派”看图炒股,入门易,进展快,但很容易走火入魔,很多人用某个方法赚了一两次,就自以为天才,谁知“风向”一变,立刻“四裤全输”;

“价投派”要深入研究企业商业模式,要忍得住“远离市场”的寂寞,所以有“四十岁之后才懂价值投资”的说法。

这两派在中国的证券市场,同样是势不两立,但跟华山派不同,投资者有很长的时间不断尝试两派的方法,甚至就算你像令狐冲一样,成了“技术派”的大弟子,也可以忽然倒向“价值派”。

股票投资“入门”第一问:你想加入“剑宗”还是“气宗”?

所以“思想钢印”这个投资理财新号的第一篇正式文章,就讲一讲“价值派”和“技术派”的本质区别这个问题看似基础,其实每一个投资阶段,都需要不同程度的再理解。

 

2

价值派:要不要赚市场先生的钱?

在20世纪中期以前,股市上并没有技术派与价值派的区别,大家都是既按基本面选股,又看图炒股,直到一个叫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人出现,他提出了一个叫“市场先生”的理论:

有这样一位市场先生,他每天都会给股票报价,但这个人很情绪化,他有时报的价格高得令人发指,有时又低得离谱。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理会“市场先生”情绪化的报价,你自己去搞清楚这样东西的真实价值。

“市场先生”的理论一出,“价值派”就从旧的股票投资圈中独立出来,而本杰明▪格雷厄姆也成了此派的开山祖师。

而格雷厄姆的得意弟子巴菲特,更是将“价值派”的理念传播成美国投资界主流。巴菲特进一步认为公司的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最好的方法是找到那些长期稳定增长的“伟大的公司”,让自己的钱和它们一起成长。

格雷厄姆还是想捡漏赚一点市场先生的钱的,而巴菲特的拍挡芒格更是认为:哪怕“市场先生”开价很正常,只要是伟大的公司,也可以买下来, 

从格雷厄姆到巴菲特、芒格,“价值派”的核心理念渐渐清晰:不要赚市场先生的钱,要赚公司成长的钱。

所以“价值派”的绝学是分析公司的内在价值,就是俗称的“估值”。

估值的方法很多,但都是从一个最原始的方法简化而来,就是巴菲特最推崇的“未来现金流贴现法”,简单说,就是未来几十年,公司能赚到的并且能收回的所有现金,再按“贴现率”折算成现在的价值。

按照这个思路,一家公司估值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公司现在赚多少钱,而是这个钱能赚多长时间,又称之为“确定性”。那些能长期稳定赚钱的业务,巴菲特称之为“护城河”,这一类公司,要么像可口可乐一样拥有强大的品牌,要么像运通一样拥有无形的用户粘性。

股票投资“入门”第一问:你想加入“剑宗”还是“气宗”?

(增长的确定比增长速度更重要)

“价值派”是国外股票投资的“名门正派”,在国内也有大量拥趸,而国内的一批“长期成长型”的公司,比如茅台、格力、恒瑞、海康威视等也验证了“价值派”可以在中国生存。

但即使是在国外,“价值派”也并未一统天下,因为“价值派”有四大极其致命的缺陷,后面会详细分析,单说前面讲到的一点——门槛太高,你让一个刚出校门的年轻人去理解商业模式?让一个五六十年代过来的老股民去理解公司经营?难!

所以,“技术派”看图炒股的优势就显现出来,“均线发散关注,突破压力位买入,沿10天线向上一路持有,破10天线卖出”,门槛多低啊!

不过,在你选择“技术派”之前,建议你还是要知道一点“技术派”的理论基础,不懂理论,你永远不知道那些技术指标背后的真正含义。

3

技术派:理解题材比看懂图形更重要

“技术派”的理论同样与“市场先生”的情绪有关。区别在于,“价值派”在市场先生”出低价时买入,出高价时卖出。但“技术派”认为,既然“市场先生”是个神经病,自然不能按常理猜度,高价后,常常还会有更高的价。

但实际上,“市场先生”是不存在的,“市场先生”就是投资者自己,在恐惧时,用白菜价卖黄金,在贪婪时,用黄金价买白菜。所以,“技术派”是一个“接鼓传花”的游戏,赚的是其他投资者的情绪的钱,就好像一群人一起去打猎,“价值派”的目标是猎物,“技术派”的目标是一起打猎的同伴。

“技术派”同样有理论依据,其中最有名的是一本与投资完全无关的“群体心理学”的书——《乌合之众》。

“市场先生”或者说投资者们为什么会常常“发神经”呢?《乌合之众》一书中说: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技术派”发现,上涨的股票天生比下跌的股票更吸引人,所以“市场先生”报了离谱的高价之后,反而会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而人群聚集到了一定的数量,在一定的条件下,就会形成“一致性的盲目行动”,股价会加速上涨,这叫“趋势加速”,俗称“突破”。

“技术派”的方法非常之多,其中最主流的就是寻找在图形上出现“向上突破”趋势的股票,包括突破前期高点的、不断创新高的、均线向上发散的,等等,所以“技术派”又称为“趋势派”。

那么,形成突破的“一定的条件”是什么呢?

是题材。真正的“技术派”高手同样要关注公司基本面,但他们关注的是题材,而非实际经营和业绩。

什么叫题材呢?比如说,一家公司打算投资人工智能业务,只要没有产生收入和实际利润,或者业务占比很少,都叫题材。

为什么题材比实际业绩更受大众欢迎呢?《乌合之众》认为:

“群众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

炒股票是炒未来,题材就是对公司未来经营方向的想象——即使很多人明知这些题材兑现的可能性很小。

而趋势大众对题材想象力的图形化,所以趋势永远在题材朦胧状态中一路向上,在题材清晰后迅速回落。

股票投资“入门”第一问:你想加入“剑宗”还是“气宗”?

(为什么OLED题材能吸引最广泛的资金关注?)

“技术派”的看图高手,只是华山派封不平之流的水平,只有分析题材的高手,才能掌握“独孤九剑”级的技能。

所以“技术派”高手需要相当的天赋,不但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宏观经济、产业方向、政策去向、科技风向等等,都需要有所涉猎,而且需要对人性有极深的洞察,敏锐地发现股票趋势强弱的微妙变化。

上面讲的是股市投资最基本的两大门派“价值派”和“技术派”的核心理念,想要知道自己到底投奔哪一个门派,还要结合中国股市的国情,再作一番比较。

4

为什么“技术派”是个人投资者天生的陷阱

个人投资者大部分是业余投资者,只能在上班之余偷看两眼股票软件,还得时刻准备按“老板键”,而“技术派”需要时刻关注盘面,相比之下,“价值派”可以完全不看盘,只需每天下班后研究基本面的资料,从这一点上看,业余投资者天生该入“价值派”。

但“价值分析”有四大先天缺陷,导致它至今无法成为个人投资者的主流。 

缺陷一,个人投资者想要判断一家公司的价值,只能通过财报和公开信息,但财报并不是实验数据,它是可以合法或非法调节的。这个问题在中国尤其严重,每次有虚假财报堆起来的“白马爆雷”,都会导致大量的“价值派”倒戈为“技术派”。

缺陷二,中国股市的波动太大,也就是“中国市场先生”的神经病比国外厉害,在顶部和底部,“价值派”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在2007、2015年大牛市赚钱效应最好的时候,按“价值派”的理论,几乎所有的股票都远远超过了它的真实价值,如果你继续坚守这一派的理念,势必要放弃中国股市最丰厚的一段利润回报。

波动大的特点,也让那些即使有先天信息优势的机构投资者,也无法成为一个纯粹的“价值派”,像2008、2018年那样超级大熊市,普通的个人投资者可以卧倒装死,但机构是有平仓线的,股价跌到一定程度,就算是未来的“十倍股”现在也得割肉;

国外也是一样,1929年的经济危机中,格雷厄姆按照比净资产还低的“清算价”买进的股票,结果还是腰斩爆仓;芒格的私募基金同样在70年代的大熊市中被迫清盘,才投奔了巴菲特。而巴菲特之所以能坚守“价值派”的理念,不是靠意志坚定,而是因为他的钱来源于保险公司的长期负债。

相反,波动越大,“技术派”的发挥空间就越大。

缺陷三“价值派”所关注的有“护城河”的“成长型公司”和“价值型公司”,只是所有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能源、航运、矿业、机械、养殖等周期型很强的公司,你不能说它们没价值吧?但它的价值又因为大宗商业的价格波动而很不稳定,赚的时候天下的钱都赚了,亏损时亏到怀疑人生,自然很难用“价值分析”的方法, 

股票投资“入门”第一问:你想加入“剑宗”还是“气宗”?

(宝钢近十年的利润起伏)

中国的股市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都是“垃圾股”,上市公司喜欢通过“资产重组”来逃避退市机制,这就让大部分股票都变成了“垃圾股——重组——绩优股——被重组方掏空——垃圾股”的“类周期股”,变成“公司越烂股票越安全”。

所以一直以来,“技术派”都是中国股市的主流。

缺陷四, 像外汇、期货、大宗商品这类投资品种,其内在价值无法判断,自然更不能用价值投资的方法。

从这“四大缺陷”看来,似乎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投奔“价值派”?

可问题在于,“价值派”的四大缺陷都是可以克服的,无非是少赚点,但“技术派”唯一的缺陷却是无药可救的——它的投资模型是一个注定失败的模型。

“价值派”赚的是公司成长的钱,是一个“正和游戏”,只要投资时间够长,水平高的多赚点,水平低的少赚点;而“技术派”赚的是其他人的钱,还要赔手续费,是一个标准的“负和游戏”

而“负和游戏”的规则是只要你在赌桌上的时间够长,大部分人赚的钱都会清零,只要一次致命的损失就会让你永远离开赌桌。

就像群众运动是革命家对革命群众的“消费”一样,“技术派”归根结底是1%的大户对99%的散户的猎杀,是老股民对新股民每隔七、八年一次的“韭菜”,所以,加入“技术派”是90%个人投资者天生的陷阱,也是他们炒股输钱的原因。

说到这儿,肯定有人说,我能不能不站队,集合两派的精华呢?

 

5

没有中间路线,但有改良路线

5/5

很多人都尝试调和两派的矛盾,比如有人说应该“基本面选股,技术面择时”,有人推崇“技术面选股,基本面买入”,结果都是两面打脸。

《笑傲江湖》里的岳不群在讲两派差别的时候,包括小师妹在内的很多人都觉得,气、剑都很重要,应该齐头并进,岳不群立刻打断了这个危险的念头:

“单是这句话,便已近魔道。两者都为主,那便是说两者都不是主。所谓‘纲举目张’,甚么是纲,甚么是目,务须分得清清楚楚。”

这是一个最根本的“路线问题”,没有“中间路线”可走。

比如说,有人研究股票基本面,买入后却设了一个“技术派”的亏损10%的止损线——“技术派”的理念是越涨越买,一旦趋势转弱,就要卖出,“止损”是正宗“技术派”手法;

但“价值派”的理念是,只要公司价值没变,一定是越跌越买,所以“价值派”常常分很多笔建仓,第一笔买入后跌10%,刚好是买入第二笔的时间。

这两派在几乎所有的交易应对上都有根本的冲突,很多人的所谓“中间路线”,其实是两边打脸。

不管是“价值派”,还是“技术派”,都能赚钱,但更多人亏钱的原因是摇摆不定,在白马股上建仓完毕,却发现题材股鸡犬升天,刚割了白马股,去追热点题材,却刚好到山岗上站岗。

两边下注的结果就是两边的功夫都太浅,做“价值派”时,研究又不够深,转投“技术派”,对题材和大众心事的理解又很肤浅。

不过,没有中间路线。不代表没有“改良路线”。事实上,中国的投资高手都不会是纯粹的“价值派”或“技术派”。

比如说,巴菲特是长期持有,分享企业增长的收益,但由于中国股市的波动太大,很多“价值派”高手会在长期持有的基础上,利用市场波动不断增加或减少仓位,以获得超过企业增长本身的收益。这在实践中也被认为是可行的。

此外,“价值派”的立派之本的“估值方法”,本身就是一个很主观的概念,跟“技术派”的“题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国这样一个充斥了大量个人投资者的市场,常常是上半年20倍估值觉得偏高,下半年涨到40倍反而合理了,完全可以借鉴“技术派”的“题材思维”。

前面说的“价值派”四大缺陷,正是要利用“技术派”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所以“价值投资”绝对不是“研究、买入并长期持有”这么简单的三步曲。

我1996年入市,按图炒了20年股,直到2016年,才完全转向“价值投资”。这个公号的理论是“价值投资需要信仰”,我想讲的都是从我这二十多年投资经验中领悟的价值投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理念。

比如这个系列下一篇我要讲的“仓位管理”,它的作用在传统“价值投资”理念中就被大大低估了。就像决定一场战争的是双方国力对比而非战争本身,“仓位管理”研究的就是如何保证你“永远不被打败”,无论是新股民还是老股民,这都应该是自己的投资策略的第一步。

 

股票投资“入门”第一问:你想加入“剑宗”还是“气宗”?

投资流程和结果,哪个更重要?

导读:每一个周六,点拾投资联合长信基金推出《Value Investing: Tools and Techniques for Intelligent Investment》一书的翻译系列。我们会在每一个周六,连载一章最新的翻译。希望在未来几个月的时间,给大家每一个周六都能带来营养。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第16章,投资中被忽视的程序正义

译者:长信基金 黄韵

看奥运会中对几位成功运动员的采访,其中一个愚蠢的问题常常是,“赛前你的想法是什么?你考虑拿金牌吗?”一次又一次的回应是,选手们专注于竞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这也很适用于投资。我们无法控制结果,但可以控制这个过程。当然,结果很重要,但通过将注意力集中在过程上,我们可以最大化获得良好结果的机会。

Paul DePodesta作为圣地亚哥教士和Moneyball名人讲述了关于玩二十一点的以下故事。

投资流程和结果,哪个更重要?

投资流程和结果,哪个更重要?

在一手牌上,玩家的前两张牌被给了17分。庄家准备处理下一组牌并,直到玩家拦住她,说:“庄家,我要拿牌!”庄家停顿了一下,几乎为他感到难过,然后说,’先生,你确定?’他说是的,庄家发出这张牌。果然,是一个4。赌桌周围变得疯狂,四处都是兴高采烈的欢呼声,你知道庄家说了什么吗?庄家看着玩家,并且全心全意地说:“’很棒的拿牌。”我想,“好的拿牌”?也许这对赌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拿牌,但这对玩家来说是一个糟糕的行动!这个决定只是因为它起作用才合理。

心理学家记录了一种被称为结果偏差的情况,就是根据一个决策的结果来判断它的好坏,而不去考虑决策过程质量的行为。例如,如果医生进行手术并且患者存活的话,那么该决定会被评定为明显优于相同操作而导致患者死亡的情况。当然,医生决定的正确性不应该是结果的函数,因为医生显然不可能在手术前知道结果。

强调结果而不是过程可能是非常有害的。证据表明,让人们对结果负责往往会(i)增加他们对较少歧义的偏好(即使所涉及的风险相等),(ii)增加信息的收集和使用,(iii)增加对折衷方案的偏好,和选择具有平均特征的产品,以及(iv)增加厌恶程度。在投资方面,这会转化为基金经理逃避不确定性,追逐噪音和达成共识。

好消息是告诉人们关注决策过程(告诉他们将根据过程而不是结果来评估他们)会带来更好的结果。在决策过程中,上面提到的大多数陷阱都会得到缓解。在投资方面,我们无法控制结果,我们唯一可以控制的是流程。因此,我们专注于此是有道理的。

在业绩不佳期间,压力往往会导致决策过程的改变。然而,正确的过程可能会产生不良结果,就像糟糕的过程可以产生良好的结果一样。也许我们应该更好的记住约翰邓普顿爵士的话,“应该在你投资最成功的时候反思你的投资方法,而不是在你犯错误的时候。

不久之后,Paul DePodesta在2008年6月10日的博客上发表了以下文章。对于那些读过Michael Lewis’MoneyBall的人来说,DePodesta将不需要再做介绍。对于那些没有的人,快速访问维基百科的信息区应该会让您很快了解他

(http://en.wikipedia.org/wiki/Paul DePodesta)。

很多年前的周六晚上,我在拉斯维加斯一个挤满人的赌场玩二十一点。我坐在第三位,而坐第一位的玩家打得非常糟糕。他绝对是为了免费饮料而来,似乎每隔二十分钟他就会掏更多钱。在一手牌上,玩家的前两张牌被给了17分。庄家准备直接处理下一组牌,直到玩家拦住她,说:“庄家,我想要拿牌!”庄家停顿了一下,几乎为他感到难过,然后说,“先生,你确定?”他说是的,庄家发出这张卡。果然,这是一个4。赌桌周围变得疯狂,四处都是兴高采烈的欢呼声,你知道庄家说了什么吗?庄家看着玩家,并且全心全意地说:“’很棒的拿牌。”我想,“好的拿牌”?也许这对赌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拿牌,但这对玩家来说是一个糟糕的行动!这个决定只是因为它起作用才合理。好吧,我那个周末剩下的时间都在赌场闲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在玩二十一点时赔光了所有的钱,想着所有这些不同的游戏以及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事实上,所有赌场游戏都有一个成功的过程。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要赢得每一手牌或每一掷骰子,但是他们确实经常获胜。不要误解我 – 赌场绝对关心结果。然而,他们确保良好结果的方法是关注过程的正确性。

我们可以观察棒球运动。棒球肯定是一个以结果为导向的运动,因为我们每年都要记录W或L 的结果162次(或者每隔一段时间有163次)。此外,我们知道不可能每次都赢。事实上,在一个伟大的赛季只有60%的时间会赢,在大多数比赛中,这一比例远远超过了大多数比赛的赔率。就像赌场一样,看起来好像棒球是关于结果的,但是实际需要考虑每场比赛的过程甚至每一个击球的过程。我多年前与Michael Mauboussin进行了这次讨论,他写了“More than you know”(一本很棒的书),向我展示了Russo和Schoemaker在Winning Decisions中的一个非常简单和具有解释性的矩阵:

投资流程和结果,哪个更重要?

我们都希望在左上方框中 – 由于良好的过程而获得相应的成功。这通常是赌场这样的地方。我想这就是Oakland’A和SanDiego Paders在常规赛期间的表现。然而,右上方的框是我们在不确定性主导的行业中所面临的艰难现实。一个好的过程可能会导致现实世界中的糟糕结果。如同一个好的过程/糟糕的结果组合一样,没有什么更差于左下的情况:糟糕的过程/良好的结果。这是披着羊皮的狼,这种情况可以获得一次性的成功,但几乎总是削弱持续成功的机会 – 玩家在有17分时继续拿牌,并得到了4分。这就是问题:在任何胜利之后反思并承认你很幸运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如果你没有正视问题,那么糟糕的过程就会出现继续,未来再发生好结果的概率就会减少。

我们希望在每个级别上都赢得每一场比赛,我们希望我们在每一个球员上做出的决定都是正确的。我们知道它不一定发生,因为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太多我们无法控制的情况。但我们可以控制这个过程。冠军队伍偶尔也会出现一个糟糕的过程和良好的结果相伴的情况。他们需要确保能专门驻留在矩阵的上半部分。可能有些年份在右侧,大多数年份应该在左侧。简而言之,我们希望成为一个冠军培养组织,从而产生出许多冠军球队。我会说我们为过程感到自豪并且它是建立在纪律的基础上的。这会导致一个好的结果吗?我们不知道当然,但我们对我们做出的决定有信心,并且我们预计明年会再好一些。

对我来说投资具有很明显的相似之处。我们所处的行业是无法直接控制的结果。但是,我们可以并且确实控制着我们投资的过程。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想要管理收益是不可能的,管理风险是虚幻的,但过程管理是我们可以做到的一件事。

过程心理学

投资需要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结果在我们的世界中非常不稳定,因为他涉及时间这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实际上,完全有可能在五年的观点上“正确”,在六个月的观点中“错误”,反之亦然。

结果偏见

鉴于当时已知的情况,人们通常根据其最终结果来判断过去的决定,而不是基于决策过程的质量。这就是结果偏见。例如,英国议会已经颁布法令规定,如果你在车内使用手机并杀人和你使用手机但是没有杀死人这两种情况会得到不同的判决。

Baron和Hershy(1988)在各种实验中记录了结果偏差。例如,在下列情况下,要求受试者评价医生决策过程的正确性(不是结果):一名55岁的男性患有心脏病。由于胸痛,他不得不停止工作。他很享受他的工作并不想停下来。他的痛苦也干扰了其他事情,比如旅游和娱乐。一种旁路手术可以缓解他的疼痛,并将他的预期寿命从65岁提高到70岁。然而,8%的手术患者会死于手术本身。他的医生决定继续手术。手术成功了。下面来评估医生决定进行手术这件事,在以下范围内:

3 – 正确,相反的决定是不可原谅的;

2 – 正确,考虑了所有事情;

1 – 正确,但相反也是合理的;

0 – 决定及其对立面同样好;

-1 – 不正确,但并非不合理;

-2 – 不正确,所有事情都考虑在内;

-3 – 不正确且不可原谅。

受试者也被赋予相同的任务,除了假设条件变为为手术不成功并且患者死亡的结果。显然医生决定手术的正确性和结果没有相关性,因为医生在手术前无法知道结果。然而,如图16.1所示,医生的决策评估受到了结果的严重影响。

投资流程和结果,哪个更重要?

Baron和Hershy提供了另一个例子。假设:一名25岁的男子未婚并且工作稳定。他收到一封信,邀请他去参观Quiet pond cottages,他曾考虑过在那里购买一些房产。作为参观物业的奖品,他可以选择:

选项1:200美元

选项2:80%的机会赢得300美元,20%的机会什么都没有。他必须提前邮寄他的决定,并且不管他是否选择都将被告知选项2的结果。

如果受试者的行为合理,那么该男子应该选择选项2,因为它具有更高的预期结果。当然,结果应该对评估该人的决策过程没有影响。然而,如图16.2所示,当选项2的结果是获得奖金时,它被评为更好的决定,反之则不是!

投资流程和结果,哪个更重要?

这种对结果的痴迷和结果偏见的影响在我们的世界中到处可见。

结果问责导向

此外,心理学证据表明,关注结果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必要的行为。例如,在一个短期表现就是一切的世界里,基金经理最终可能会购买他们觉得容易向客户证明的股票,而不是那些可能具有最佳机会的股票。

Lerner和Tetlock(1999)在关于人们结果问责导向的研究中,人表现出以下特征:

(1)增加歧义厌恶(尽管风险相等,但对于模糊性较低的替代方案的偏好增加);

(2)增加所有信息的收集和使用(有用和无用);

(3)增加对折衷选择的偏好,偏好在各种衡量层面上具有平均特征的产品而不是混合特征的产品(即选择四个特征的平均值,而不是优选两个好,两个坏);

(4)增加损失厌恶度。

这些心理特征都不会给投资者带来好的帮助。当每项决策都是根据结果来衡量时,基金经理可能会避免不确定性,追逐噪音,以及达成共识。

流程问责导向

如果我们将关注点从结果切换到过程,那么事情就会变得更好。Simonson和Straw(1992)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证据,即关注过程会导致更好的决策。他们要求受试者考虑一家美国啤酒厂的案例,该啤酒厂计划向欧洲分销其非酒精啤酒和淡啤酒。他们给出的数据显示,这两种产品在测试期间的表现大致相同。受试者要求决定两种产品中的哪一种应该额外获得300万美元的投资资金。说明中明确指出,应根据产品和公司额外资金的潜在利益做出决定。受试者被要求写下他们的决策并简要解释他们的决定。

并给他们如下声明:您建议将额外的300万美元分配给(您选择的,轻质/非酒精性)啤酒,并由公司总裁采用和实施。你可以在下面看到,结果相当令人失望。

数据表明,受试者选择的产品的销售和利润开始良好,然后下降,最终稳定在一个相对低的销售水平上。同时看替代产品的销售额和利润数据,最初上升,然后下降,但最终稳定在一个比受试者选择的产品更高的水平。然后,受试者被告知该公司已决定额外拨款1000万美元。这个钱可以在两种啤酒之间分配。受试者被要求在两种啤酒之间分配1000万美元。此外,受试者被告知以下其中一项:(1)他们收到的信息足以让商学院学生做出正确的决定(称为基线)。(2)受试者被告知对他们的评估将基于他们所做决定的结果进行考核。如果他们做出特别好或坏的选择他们的表现将与其他学生和教师分享(这被标记为结果问责)。(3)受试者被告知对他们的评估将基于他们的决策过程而不是决策结果进行考核。如果他们使用特别好或坏的决策过程,这些将与其他学生和教师共享(这被标记为流程问责)。

如图16.3所示,这三个群体的资金分配存在显著差异。专注于决策结果的群体决定将平均580万美元分配给他们最初选择的啤酒。这是沉没成本导致谬误的例子。让过去不可恢复的费用为当前决策提供判断。相比之下,基线小组大致均匀地分配资金,大致为510万美元。最后,关注决策过程的小组比关注结果的小组的决策结果好很多。他们只为他们最初选择的啤酒分配400万美元,将大部分钱分配给了更受欢迎的啤酒。

投资流程和结果,哪个更重要?

结论

在业绩表现不佳期间,压力总是会改变你的决策过程。然而,正确的过程也会产生不良结果,就像糟糕的过程可以产生良好的结果一样。我们应该记住伟大的约翰邓普顿先生的话,“应该在你投资最成功的时候反思你的投资方法,而不是在你犯错误的时候”,或者像本格雷厄姆所说,“价值投资方法本质上是合理的… 全身心投入这一原则。坚持下去,不要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