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龙头通化东宝vs甘李药业【罗盘个股分析系列】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银发市场”的投资价值逐渐凸显。
尤其是糖尿病领域,因目前尚无法根治,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具有“成瘾性”的特点。相关上市公司,也备受资本市场的青睐。
如今,我国两大胰岛素龙头甘李药业和通化东宝已经公布2020年财报。
本文以两家公司为例,深入阐述其投资价值。
 
一、2020年业绩对比:通化东宝略胜一筹
 
众所周知,甘李药业和通化东宝原本是同一家公司,由李一奎与北大老同学生物化学博士甘忠如共同创立。但是,两人合作关系在2011年破裂,从此分道扬镳,并成为竞争对手。
时隔多年后,甘忠如的甘李药业终于在2020年6月登陆A股,并且上市首日总市值就超过了上市26年的通化东宝。
以下为两家公司2020年业绩对比情况:
甘李药业去年实现总营收33.62亿元,同比增长16.12%;净利润12.31亿元,同比增长5.43%。
同期,通化东宝实现总营收28.92亿元,同比增长4.14%;净利润9.30亿元,同比增长14.63%。
胰岛素龙头通化东宝vs甘李药业【罗盘个股分析系列】

通化东宝VS甘李药业2020年业绩对比 图表来源:【价投罗盘】公众号
 
从营收规模看,甘李药业更大。但是从盈利质量看,反而通化东宝的净利润增速要好于“增收不增利”的甘李药业。
归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通化东宝去年的销售毛利率提升5.64个百分点至79.66%;甘李药业的毛利率则较上一年下降0.9个百分点至90.88%。
另外,通化东宝的销售净利率从2019年的29.15%提升至32.17%;同期,甘李药业的净利率则从2019年的40.32%下降至36.61%。但即便如此,甘李药业的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仍比通化东宝高。
 
二、甘李药业最舍得“花钱”投入
 
研发投入/研发管线情况,是评判一家医药研发公司成长质量如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
对比往年。2017-2019年,通化东宝的研发投入分别为9678.57万、9765.15万、7804.34万;同期,甘李药业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37亿、1.43亿、2.36亿。
2020年,通化东宝投入研发资金总计2.43亿,其中费用化投入1.07亿,同比增长37.01%;资本化投入1.36亿,研发人数388人(占公司总人数比重14.25%)。同期,甘李药业研发总投入5亿,其中费用化投入4.2亿,同比大幅增长78.30%;资本化投入0.8亿,研发人数451人(占公司总人数比重15.37%)。
以费用化投入看,去年通化东宝和甘李药业的费用化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是3.7%、12.5%。毫无疑问,甘李药业在研发投入上更舍得“花钱”,同时也打造出了丰富的研发管线。
为什么更要看费用化投入?这是因为,只有费用化的研发投入,才是没有隐藏利润、修饰财报,以后也不会存在冲减净利润的风险。因此,甘李药业在研发端上比通化东宝更好。
基于这么多年坚持高额的研发投入和收效甚厚,甘李药业才率先抢占了国内三代胰岛素的市场,并站稳脚跟。
胰岛素龙头通化东宝vs甘李药业【罗盘个股分析系列】

国内胰岛素市场竞争格局 资料来源:PDB,中信建投
 
以2019年我国三代胰岛素市场为例。除了诺和诺德、赛诺菲和礼来等外资巨头占据我国绝大部分市场以外,甘李药业的甘精胰岛素市场份额占比24%,联邦制药占比1%,通化东宝的三代胰岛素年底才获批上市。
另外,虽然甘李药业的赖脯胰岛素国内市场份额占比仅有3%,礼来占据97%,但也是国内该产品的绝对龙头。毕竟,通化东宝虽然也有三代胰岛素产品获批上市,但主要收入来源仍是二代胰岛素产品。
 
三、研发管线对比:甘李药业表现更好
 
之所以甘李药业能成为国内三代胰岛素绝对龙头,主要由于其拥有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以及产品储备丰富的胰岛素管线。
实际上,国内首支二代胰岛素和三代胰岛素均为甘李药业创始人甘忠如博士所带团队研发,公司掌握重组人胰岛素生物类似药产业化生产核心技术,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分别于2005年和2020年获批。除此以外,全球只有诺和诺德一家可以生产门冬胰岛素产品。
胰岛素龙头通化东宝vs甘李药业【罗盘个股分析系列】

甘李药业发展历程 来源:甘李药业招股说明书,中泰证券研究所
 
在研管线方面:(1)2020年7月,甘李药业首款小分子抗肿瘤化学药CDK4/6抑制剂GLR2007获得美国FDA批准进入一期临床,并于2020年9月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2021年1月获得美国FDA授予快速通道审评资格认定。GLR2007的临床试验申请还于2021年2月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并经过默示许可后可择机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
(2)2021年1月,甘李药业自主研发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GZR18,获批进行临床试验。
从这里不难看出,甘李药业胰岛素领域的布局已经非常全面,同时也占据着绝对的先发优势。因此,研发方向也开始转向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以及GLP-1激动剂等其他有更大成长空间的治疗糖尿病主流产品。
按市场销售结构看,美国糖尿病市场中胰岛素销售占比超过50%以上,其次为DPP-4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全球市场方面,DPP-4、SGLT-2等新型降糖药占比较高,且已进入上升通道,SGLT-2占比近10%。
胰岛素龙头通化东宝vs甘李药业【罗盘个股分析系列】

2019年国内样本医院糖尿病药物市场格局 资料来源:Wind、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对比来看,我国仍以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等传统口服降糖药为主体,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以及GLP-1激动剂等占比相对较小。其中,具备明显临床优势的SGLT-2抑制剂占比仅1.1%。
另外,通化东宝近年来的研发重点则是集中在三代胰岛素产品和传统口服降糖药方面。
2019年12月,公司的三代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及注射液获批上市,成为国产第三家获得该产品注册批件的公司(2020年2月正式上市销售)。
同时,通化东宝还有两款有望于2021年获批上市的产品:(1)三代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及注射液均处于注册生产现场与药品GMP符合性检查阶段,预计今年获得生产批件,获批上市;(2)治疗2型糖尿病的磷酸西格列汀原料药及磷酸西格列汀片、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也在去年申报生产,上市在即。
除此以外,通化东宝也有着丰富的研发管线。
目前,公司研发进度较快的是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III期临床试验全部病例完成临床观察)和门冬胰岛素50注射液(获得III期临床试验总结报告,完成Pre-NDA提交),预计2022-2023年获批上市。另外,四代胰岛素超速效赖脯胰岛素注射液(THDB0206)于去年11月获批临床试验,是我国第一个获得临床许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四代胰岛素。
 
四、投资价值如何?
 
整体而言,虽然通化东宝在三代胰岛素产品稍稍落后于甘李药业,但是未来几年公司也将迎来三代胰岛素产品和降糖药上市收获期。
4月26日,通化东宝也发布了2021年一季报业绩:实现总营收8.23亿元,同比增长14.52%;归母净利润3.37亿元,同比增长21.33%,非常靓丽的业绩。
其中,报告期内重组人胰岛素注射剂稳定增长,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18%;甘精胰岛素注射剂持续放量,实现销售收入7000多万元。另外,报告期内,公司也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一季度研发费用3798.06万元,同比增加70.03%。
截至2021年4月27日收盘,甘李药业总市值742亿元,市盈率60.28倍;通化东宝总市值258亿元,市盈率27.73倍。
不难看出,通化东宝有着非常不错的估值优势和成长空间,但能否从三代胰岛素龙头的“强者恒强”甘李药业中抢到市场份额,值得期待。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IvGUx4XtzrIh9yk7aKP8TA

明明没啥人看电视了,可电视怎么还涨价了?

电视涨价的“幕后黑手”究竟是谁?

作者: 海淀巴韭特
来源:青年横财发展会(ID:xrich666)
 

《赛博朋克2077》的世界里,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显示屏。

 明明没啥人看电视了,可电视怎么还涨价了? 

这说明,至少开发这款游戏的“波兰蠢驴”觉得,在未来,显示屏会满大街都是,并且价格也会越来越便宜。 可眼下发生的事情却恰恰相反。 

往年五一,家电卖场通常会对电视等产品搞一波打折促销,但今年却不同以往,小长假在即,电视不仅没有降价,反而还在涨价。 

按理说,现在大家天天都捧个手机抱个电脑,看电视的好像也没那么多了,可这电视价格怎么还涨起来了?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事儿幕后有“黑手”吧?

 明明没啥人看电视了,可电视怎么还涨价了?

敢不敢比画比画什么叫黑手?! 

原来啊,出现这种反常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上游的面板厂商在不断提高出厂价。

 明明没啥人看电视了,可电视怎么还涨价了? 

大尺寸面板是极客们“装点门面”的必备家当,谁要是没有个大屏电视、多屏电脑,那都不好意思标榜自己是“极客”。

 明明没啥人看电视了,可电视怎么还涨价了? 

这样看来,面板制造业应该有满满的科技感,那么相关公司的股价,应该也像明星科技股那样,牛气冲天不低头吧?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国内面板行业的双子星——京东方和TCL,股价走势像极了忽高忽低的周期股。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要不是有着巨额补贴,“京东方们”分分钟亏给你看。 

所以,如此之大的反差究竟有怎样的奥秘?制造面板是不是一门好生意?饥一顿饱一顿的面板厂商的出路又在何方呢?

01
内卷无处不在

面板生意是科技+制造业,也就是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行业。 

有这样特点的行业,那必然是身处中日韩之间的内卷当中了。毕竟,“东亚三国手牵手,谁不内卷谁是狗”。

 明明没啥人看电视了,可电视怎么还涨价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常见的液晶平板电视、电脑屏幕,基本上都是LCD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 液晶显示)。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LCD技术的推广将体积大、尺寸小的显像管电视,变成了可以紧挨着墙壁的超薄电视。 

当时,LCD量产技术尚处于刚问世的初期,即使是索尼、夏普、三菱等知名公司统统进场,LCD也是一片蓝海。 这门好生意自然而然也被韩国人盯上了,由此,面板的内卷之路也就开始了。

 明明没啥人看电视了,可电视怎么还涨价了? 

20世纪末,亚州金融危机波及日本。岛国的LCD厂商纷纷选择保守经营。 

然而,韩国三星、LG等财团,此时却施展出了“逆周期打法”,不惜重金从日本挖人才,买技术,而且其产能扩张的力度堪称疯狂。“别人恐慌我贪婪,行情不好我莽夫!” 

明明没啥人看电视了,可电视怎么还涨价了? 

面板行业,不仅要有新技术,还要有低成本。要想控制成本,通过扩张来实现规模效应,便是最常见的套路。 

扩张产能意味着他们要建立新的生产线。对于面板行业而言,一条新的生产线,从设计到投产,通常需要2~3年的时间。 

因此,面板行业整体的供给节奏,2~3年便会迎来一轮脉冲式的爆炸式增长。然而,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却是相对平稳的,所以每当行业陷入供大于求的局面时,一场新的价格战便在所难免。 

通过降价来抢市场份额的价格战,像极了一群人和狮子赛跑,只要你不是跑在最后面的人,你就不会被狮子吃掉。

 明明没啥人看电视了,可电视怎么还涨价了? 

也就是说,只要你的成本能比对手少一点点,你就会比对手活得时间更长久。当落后的玩家被踢出局时,行业的整体产能会突然减少,供求关系就会由供大于求变为供不应求。 

那么,涨价就理所当然了,而活下来的幸存者们,将会躺在出局者的遗骸上,数钱数到手软。 

明明没啥人看电视了,可电视怎么还涨价了?

02
国内厂商的破局

21世纪的头十年,国内的LCD市场是日韩厂商的天下。 

当时,想在国内买一台32寸的液晶电视要花2万块钱,能买一个北京的3平方米小厕所了。放在今天,至少能值15万。 

中国消费者口袋里的钱,大部分都在那一轮涨价中被韩国厂商赚走了,日本厂商卷不过韩国同行,只得选择举手投降。而另一边,只能干瞪眼的国内厂商恨得牙根痒痒。

 明明没啥人看电视了,可电视怎么还涨价了?

但三国之间的微妙平衡,也让事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一方面,中国厂商开始收购日本淘汰的生产线,打算出钱换技术;另一方面,日后成为国内面板龙头的京东方,直接在韩国开辟了敌后根据地,斥资3.8亿美元收购了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的全部资产。

 明明没啥人看电视了,可电视怎么还涨价了? 

中国的面板厂商,终于也学起了韩国同行的模样,在堆产能上开始了“军备竞赛”。搞竞赛,哪有不烧钱的道理? 

活成了“周期股”的京东方,拿补贴拿到手软,亏起钱来也是亏到亲妈不认。从2001年上市到2019年底,京东方扣除补贴后累计亏损了接近15亿元,成了榜上有名的“A股亏钱王”。 

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京东方们”到底是“天之骄子”,还是“骗补能手”的争论,一直绵延不绝。 

要不是去年韩国三星、LG宣布退出LCD行业,聚焦OLED面板,恐怕这种争论还会继续下去。

 明明没啥人看电视了,可电视怎么还涨价了? 

“京东方们”的大胜利,绝非胜之不武。 

实际上,LCD面板的涨价从去年就开始了。三星、LG虽然在涨价潮中选择了推迟关闭生产线,但在中国厂商产能优势的碾压下,韩国友商就算是赚钱,也只能吃上最后一口肉了。 

面板生产线的世代数越高,能加工的玻璃基板尺寸就越大,成本也越低。而全球10代以上的LCD面板生产线,全部掌握在中国厂商手中。

 明明没啥人看电视了,可电视怎么还涨价了?

图源:腾逸天地 

京东方有2条10.5代线;TCL有2条11带线;富士康有1条11代线……当韩国厂商的7.5代线、8代线垂垂老矣,国内的高代生产线,正摩拳擦掌等着释放产能。 

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中国LCD面板的双子星——京东方+TCL也成了世界LCD面板的双子星。 

面板行业竞争态势正在进入双寡头垄断的格局,最典型的案例便是空调行业的双寡头——格力+美的。

董小姐亲自手撕“挑战者”奥克斯,而美的则选择冷眼旁观,实际是在默许格力清理行业门户。 

明明没啥人看电视了,可电视怎么还涨价了?

董明珠曾公开举报奥克斯 图源:知乎@徐上峰


中国面板厂商的破局之道或许也是这样。 

当行业双子星谁也无法一家独大时,那么握手言和,共同掌握行业话语权就成了最佳选择。行业竞争格局趋于稳定,最后的幸存者们可以相安无事,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安心赚钱了。 

2020年,京东方宣布停止投资LCD产能,面板的内卷终于要结束了,是时候开始收获了,行业的投资逻辑将从周期性切换到成长性。

03
有人能替代国内厂商吗?

“京东方们”结束内卷,真的是面板行业的终章吗? 

既然韩国逆袭了日本,中国逆袭了韩国,那么未来会不会有新的国家逆袭中国面板产业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 

除非中国面板厂商自己作死,否则放眼望去,真的找不出其他国家的竞争者,能沿着既定赛道超过中国厂商。

 明明没啥人看电视了,可电视怎么还涨价了? 

面板行业的竞争,说到底是国家工业体系的竞争,而中国恰恰是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基础设施最完备的制造业大国。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对于我国制造业外流的焦虑不绝于耳;然而,新冠疫情成了检验各国制造业成色的试金石。 

世界各国中,只有防疫得力的中国,才具备整合国际供应链的能力。于是,就连那些流向印度、东南亚的纺织服装订单,在2020年又流回了中国

 明明没啥人看电视了,可电视怎么还涨价了? 

凭借着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无可替代的地位,不会有新的国家在制造业上替代中国,而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中国面板厂商,由此也将构筑起自己的护城河。 

迈向2077年的赛博世界,屏幕只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或许以后电梯广告的显示器,会变成摩天大楼的一整块玻璃幕墙,而这一块广袤的蓝海,很可能将由中国厂商来守护。

 明明没啥人看电视了,可电视怎么还涨价了? 

其实,这番带有复盘性质的分析,并不是要给大家荐股。深谙行业规律的投资者,早就在去年上半年抄底了行业龙头,如今早已赚得盆满钵满,或许已经到了考虑落袋为安的时候了。 

既然如此,那么趁着这波涨价去做显示器经销商是否有利可图? 

起早贪黑的经销商,赚的也是辛苦钱,与其劳心劳力,还不如买入股票分享上市公司收益。 

But,只有一种经销商是例外——那就是白酒经销商。毕竟,茅台的经销商资格也能直接交易变现,千言万语也只能汇成一句话:“茅台,永远滴神!”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nyGvc5jxjhdTIx823QoZA

外资和公募最新股票池(2021年二季度)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专注大趋势,不负好时代。

 

投资股市赚钱,比拼的是认知、耐心和风险承受能力。

 

在认知方面,外资和公募研究能力总体来说是最强的。所以,我一直提倡大家抄作业,“君子善假于物”。

 

感谢这个时代,信息比较透明。我曾经答应过大家,每个季度更新一次外资和公募的最新持仓,方便大家在优秀的上市公司范围内,用趋势的方法找切入点。

 

以下是两份持仓表格。左边栏目是持仓总市值,右边栏目是持仓占流通股的比例,敬请各位老板和老板娘收藏。

 

外资和公募最新股票池(二季度)

外资和公募最新股票池(二季度)

 

然后周末有个新闻,一位大妈2008年买入5万元长春高新,后来出国忘记股票账户密码,现在变成了500万,13年时间赚了100倍。

 

对于这个新闻,我最关注的点不是选中这么好的股票有多难,概率有多低,而是人家至少整整持有了13年(虽然她这个长期持有是被动的)。

 

炒股十几年,我也曾经买过不少好股票,包括老朋友都知道的“非卖品”爱尔眼科等,但最终都没赚到太多的钱。主要原因,就是拿不住。所以近几年,我操作周期越来越大,关注的趋势级别也越来越大。

 

我还算好的。很多朋友只能长期拿住亏损的股票,一点都拿不住有盈利的股票。这样更不好。

 

长期持有一支股票的最大风险,是没有确定性。比如大妈买的是长春高新还好,如果买的是中国石油,到现在就亏得连一万块钱都不到了对吧。

 

但是,现在确定性来了:如果把地球上的国家都看作是一个个上市公司,那么我们中国,无疑是其中成长性确定性最强的,甚至没有之一。

 

所以我建议投入股市的钱,有一半坚定持有指数ETF,要拿很久很久那种。先保证赚到这个基础收益,再用一半仓位去尝试做更高的收益。

 

这段内容,对应了文章开篇第一句中说的耐心。耐心等待A股越来越好。

 

最后是风险承受能力,主要是老生常谈的“用余钱投资”,再有就是,要敢于拥抱波动。

 

巴菲特老爷子持有比亚迪,2008年8港币买入,一年时间翻了10倍,随后又一年时间跌回9港币跌了将近90%,再后来几番起起伏伏,到如今13年赚了20倍。

 

我们不说这个极端的例子,就说A股近10年所有翻了10倍的股票,你随便选一个打开K线看看,没有过程中波动很小的,每隔几年有个30%以上的回撤很正常。因此,如果过于拒绝波动,也很难有好的收益,会付出不少交易的磨损成本。

 

根据《中国基金报》报道的最新数据,今年一季度,90%的QDII基金保持高仓位运作,权益资产占8成以上的仓位。外资他们不太关心股价波动,默默埋头反而取得了很不错的收益。

 

最最后说说市场行情:

 

上周市场大幅反弹,但是成交量没有同步放大多少。我和一些朋友的股票类公众号阅读数、互动数,前段时间也一直比较低迷,到现在都没有恢复。这说明,大部分交易者可能还没回过神来,加上上周的赚钱效应,所以“五一”小长假前,行情有望延续反弹。

 

有朋友可能要问,奶爸你的公众号阅读数、互动数反映了市场情绪,是不是可以拿来作为反向操作指标,人气低迷时买入,人气高涨时卖出?这个其实很难,因为不知道低迷到什么时候反弹,高涨到什么时候高潮戛然而止。只是回头去看,往往能显示出阶段性的底部和顶部区域。

 

市场总体趋势评分:8.2分(多头区间);阶段最强指数:创业板指、中证500。

 

这里有一个小的现象值得注意,就是:这段时间中证500指数虽然涨幅不大,但是悄无声息取得了8连阳,是几大主要指数里唯一的一个。所以虽然涨幅不大,我也把它列为了最强指数。

 

目前的一个小风险,是印度新冠疫情好像有点失控,已经出现单日新增35万确诊病例的情况,并且病毒有所变异。德国开始宣布,将禁止除德国公民以外的人士从印度入境。

 

所以在操作上,可以先继续看几天,等本周下半周再看,“五一”小长假前是不是需要降低仓位来稍微控制下短期风险。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rAZMxeh8B4tS1hHyqFeYw

张坤,一季度亏了57亿

张坤,一季度亏了57亿

     一季度,张坤卖白酒,买银行。

文 | 郑玄

来源 | 东四十条资本

4月19日,易方达基金公司公布旗下多只基金产品一季报,“千亿基金经理”张坤管理的4只公募基金,合计亏损56.6亿元。

张坤,一季度亏了57亿

尽管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易方达中小盘混合、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期混合和易方达亚洲精选股票4只基金一季度都以亏损告终,但追捧者依然络绎不绝。

截至2020年3月31日,张坤管理基金总规模已经增长至1331亿元,其中易方达蓝筹精选的规模接近890亿元,基金份额在Q1净增长31%。

过去一个季度,张坤略微减少了股票组合中白酒的比例,增加了银行、医疗、调味品等行业的配置,并继续重仓腾讯、美团和港交所这三只白马港股。

在报告中,张坤再次强调投资企业的“内在价值”。表示判断周期性的顶部和底部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公司内在价值稳步提升,股价运行中枢提升就是迟早的事情。

01 一季度,张坤买了哪些股票?

先来梳理一下2021年Q1张坤的持仓都有哪些变化。

首先是规模890亿元的易方达蓝筹精选。

张坤,一季度亏了57亿

2021年Q1易方达蓝筹精选持仓前十

先看前十位的持仓,与2020年四季度一样,蓝筹精选的前十名持仓股票中依然有4只白酒股,但是仓位却有一定减少。

一季度五粮液和茅台的仓位依然维持在10%左右,而泸州老窖和洋河股份在股票组合中的占比却从2020年Q4的9.48%和9.25%,降至7.62%和4.68%。

同时张坤大举买入银行股。招商银行(A+H)成为新晋重仓股(占比接近10%上限),平安银行也挤进股票组合前十。

根据季报,扣除港交所,去年四季度金融类股票占比约为1.75%,一季度已经增长至12.66%,也就说蓝筹精选在一季度买入了将近100亿元银行股。

三只白马港股美团、腾讯、港交所的仓位没有太大变化,安防第一股海康微视的持仓比例从去年Q4的5.02%增长至5.72%。此外,去年Q4持仓占比达到3.54%和3.07%的医疗股爱尔眼科和海底捞兄弟公司颐海国际,则跌出了易方达蓝筹精选的持仓前十。

接下来再看316亿的易方达中小盘混合。

张坤,一季度亏了57亿

2021年Q1易方达中小盘持仓前十

今年Q1易方达中小盘混合大量“卖酒”。去年Q4中小盘混合持仓前四位都是四只白酒股,持股比例均接近10%。今年Q1五粮液、茅台持仓占比依然维持在9.2%和8.94%,但洋河股份、泸州老窖的仓位均已跌出组合前十。

同时医疗健康类仓位进一步增加。去年Q4中小盘混合中有美年健康、通策医疗、天坛生物三只医疗股,仓位加起来约占基金资产的15.6%;今年Q1增加了一只华兰生物,医疗健康类的股票持仓超过25%。

此外,今年Q1中小盘混合还增加了调味品类股票的持仓。主营食用香精和鸡尾酒品牌RIO的百润股份,以及厨邦系列调味品的制造商中炬高新,首次进入中小盘持仓前十,持仓占比分别为5.8%和5.23%。

最后说一下规模相对较小的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期混合和易方达亚洲精选。

张坤,一季度亏了57亿

2021年Q1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期混合持仓前十

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期混合的仓位与蓝筹精选大同小异,唯一的区别就是持仓更加集中在四只白酒(五粮液、茅台、泸州老酒、洋河股份)、三只港股(腾讯、美团、港交所)和海康威视,8只股票的总持仓超过基金资产的70%,相比去年Q4最大的变化就是洋河股份的持仓占比从10%下降至5%。

张坤,一季度亏了57亿

2021年Q1易方达亚洲精选持仓前十

易方达亚洲精选主要投资港/美上市的红筹和中概股,与去年Q4相比,京东、美团、腾讯、港交所、好未来的持仓比例基本没有变化,阿里和新东方的持仓比例则下降了一半。

此外与蓝筹精选的方向相同,Q1亚洲精选大量买入招商银行港股,持仓比例升至10%。

总体来看张坤Q1的主要变化有3个:第一是通过减持洋河和泸州老窖,降低股票组合中白酒股的仓位;第二是增持银行股,重仓招商银行;第三是调整不能做港股的易方达中小盘的赛道布局,包括加仓医疗股,布局调味品赛道。

02 张坤在季报中说了啥

按照惯例,张坤在报告中分析了过去一个季度对于基金投资和运作的逻辑。

张坤认为,一季度股票市场分化较为明显,钢铁、公用事业、银行、休闲服务等行业表现较好,而国防军工、非银金融、通信等行业表现相对落后。

在投资策略上,张坤再一次强调自己认为判断股价周期性波动进行投资的方式并不可取,其核心策略依然坚持研究企业长期创造自有现金流能力,判断企业的内在价值,通过长期持有优质企业而获得长期回报。

去年四季度业绩高歌猛进时,张坤也在季报中讲过相似的内容。但在那时张坤阻止不了基民们追涨的热情,当下也很难平息他们亏钱的怒火。

原文如下(易方达蓝筹精选):

2021 年一季度,A 股市场震荡下跌,沪深 300 指数下跌 3.13%,上证指数下跌 0.90%,创业板指数下跌 7.00%;港股市场震荡上涨,恒生指数上涨 4.21%,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 2.18%。

年初虽有偶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案例,但国内的生产和生活基本恢复正常。全球来看,随着疫苗的接种,各国的疫情整体没有再次加剧,企业的经营活动也开始缓慢恢复。

各国政府积极应对,保持了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股票市场方面,一季度分化较为明显,钢铁、公用事业、银行、休闲服务等行业表现较好,而国防军工、非银金融、通信等行业表现相对落后。

本基金在一季度股票仓位基本保持稳定,并对结构进行了调整。行业方面,降低了食品饮料等行业的配置,增加了银行等行业的配置。个股方面,我们依然长期持有商业模式出色、行业格局清晰、竞争力强的优质公司。

我们着眼于企业内在价值和长期表现优中选优,力求组合中企业内在价值的总和长期看近似于一条逐步增长的曲线。那样的话,相当于企业的价值每天都以很小的幅度提升。

但实际上,股价的波动幅度远超于此。原因在于,第一,不同投资者会对企业价值积累的速度甚至方向产生分歧,比如企业遇到经营困难时,有投资人认为是短期困难能够克服,而有投资者认为是长期衰落的开始;第二,不同投资者的机会成本不同,因此对未来收益率的要求不同,当预期 20%收益率的投资者认为股价太高收益率不够时,预期 10%收益率的投资者或许认为股价仍然是有吸引力的;第三,情绪会放大影响。

而市场的魅力在于,一旦价格远离了企业的内在价值,迟早会激发出负反馈机制,产生对冲的买卖力量,把价格重新拉回企业的内在价值线,甚至经常会阶段性拉过头,股价就在周而复始中波动运行。

判断周期性的顶部和底部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相对可行的是,不断审视我们组合中的公司长期创造自由现金流的能力有没有受损,如果没有,只要内在价值能够稳步提升,股价运行中枢提升就是迟早的事情。

如果不了解这条内在价值提升曲线的形状和斜率,就很容易用股价曲线来替代内在价值曲线作为指示指标。而股价的波动是剧烈的,有时一天都能达到 20%,如果心中没有企业内在价值的“锚”,投资就很容易陷入追涨杀跌中。

长期来看,我们认为股票市场类似幅度的波动在未来仍会不断出现,而且事先难以预测。但只要企业的内在价值提升,这样的波动就终归是波动,不会造成本金的永久性损失。

而作为管理人,我们唯有通过每天不断的研究和积累,不断提高判断企业长期创造自由现金流能力的准确率。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2yg7oovmNMGekyIfomxWQ

火爆的新能源车里,唯一低估的板块!

2021年一季度,特斯拉产量超过18万辆,同期,特斯拉全球交付近18.5万辆汽车,超过此前分析师的预期。

国产品牌蔚来一季度共交付20060台,首次达成单季交付超2万台,同比增长422.7%。

小鹏一季度共交付13340台,同比增加487%。

2021年一季度,我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46.6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4.8万辆,增长295.20%;与2019年一季度相比增加21.6万辆,增长86.76%。

热烈的氛围下,小米表示,我来了;大疆表示,我也来了;李一男表示,我也要来了……

华为表示,我的车要上市了!真自动驾驶!你们来太晚了!

在这个万物皆内卷的时代,应该很难再找到类似电动车这样,人人都想分杯羹的行业了。

实业很美好,炒预期的股价更超前。

从美股的整车到A股的电池、设备、材料,乃至于矿产全都疯涨过一轮了。

想起君临去年12月曾提出疑问,电动车中概三傻泡沫何时破裂?

我们保守的给了一个半年后见分晓的看法,谁想到股价跌的太快,就像龙卷风,高位接盘侠来不及跑……

当下想要再搭上电动车这趟便车,要么熬到估值回归,要么无视估值强行上车,似乎都不太舒服。

其实,电池产业链还有一个隐秘的角落没有被充分挖掘。

但业内公司此时正在蓄力了,未来几年,随着下游需求加速,这个板块或许会带来阵阵惊喜。

这个板块就是:盐湖提锂。

1

我们都知道,当下的电池技术高度依赖金属锂。

相比于被无钴电池、低镍电池这些概念搞的死去活来的钴和镍,哪怕是处于PPT状态的固态电池也没有抛弃金属锂。

因此,想要吃上游材料的红利,“守正莫出奇”,抓住金属锂这条线是最重要的。

事实上,天齐锂业、赣锋锂业都有不错的涨幅,已经证明了市场对于锂矿逻辑的认可。

但是,和几个传统工业金属不同,从资源形态来看,全球近70%的锂资源储存于盐湖中。

具体来说,锂资源的主要两种存在形式为:盐湖卤水和硬岩矿石。

矿石锂资源集中于澳大利亚、加拿大、津巴布韦等地。

而优质的盐湖锂资源则主要分布在南美洲,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构成了著名的锂三角区域。

视线回到国内,我国锂资源量约为714 万吨,其中81.6%在盐湖中,10.9%为锂辉石形态,7.5%以锂云母的形式存在。

其中盐湖锂资源集中于青海、西藏两地,两地盐湖资源量占全国盐湖总资源量比例约为91.3%

青海盐湖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以硫酸型盐湖居多,包括察尔汗盐湖、东台吉乃尔和西台吉乃尔湖;

西藏盐湖集中在藏西地区,同样赋存于碳酸型盐湖中,包括扎布耶、当雄错、班戈错、结则茶卡等。

盐湖锂矿占比很高,但提锂比例却很低,这就是市场此前关注固矿公司而忽视盐湖提锂的原因。

而盐湖提锂在我国过去占比低的原因,主要有三条:

1) 开采环境差。

青藏地区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叠加电力、运输等基础设施不完备,制约了当地盐湖资源的开发与生产;

2) 盐湖品质低。

我国盐湖镁锂比显著高于海外,青海盐湖镁锂比普遍高于60,察尔汗盐湖更是高达1577,而南美盐湖镁锂比均处于20 以下。

过高的镁锂比造成了提锂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3) 技术不成熟。

国内盐湖高镁锂比的特点,导致国外的提锂技术在我国适用性较差,我国需要自主研发适合本国自然禀赋的技术,技术瓶颈是限制盐湖锂资源开发的核心因素。

在电动车爆发之前,本土矿山和进口资源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从经济上看,盐湖提锂也不是非常紧迫的事情。

但是,2020年电动车迎来真正爆发,需求在未来几年迎来明确的增长。

供给端的掣肘问题开始凸显:我国锂原料产量占比远低于中游冶炼产能占比。

2019年,澳大利亚及智利合计贡献了约78%的锂原料,我国产量占比仅为9.7%。

而2019年我国基础锂盐冶炼产能为全球的71%,锂盐出货量占全球消费量的49%,意味着我国大量的锂原料需要从国外进口。

结合世界锂矿资源分布,不难看出,国内矿产商在境内可选的矿石产地有限,最终的解决方案是:要么出海买矿,要么攻克技术难题开发盐湖锂资源。

出海买矿,在这个愈加动荡的世界里,面临着很高的政治风险——澳洲追随欧美的脚步和我们关系不稳定,而南美非洲等国的政府信用度较差。

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盐湖提锂是防止电动车原材料被卡脖子的重要手段。

从企业经营安全来看,开发国内资源可以有效防止自身遭受地缘政治风险的打击,紫金矿业就是前车之鉴。

2

盐湖提锂利用盐湖卤水提取钾盐后形成的含锂卤水,进行深度除镁、碳化除杂和络合除钙后便能得到碳酸锂。

主要工艺包括沉淀法、萃取法、煅烧法、吸附法、膜法等。

由于盐湖提锂无需经历精矿加工环节,流程更简单,因此成本更为低廉,一般在2-4万元/LCE吨间,资源禀赋优异的南美盐湖提锂成本甚至能做到2万元以下,南美诸国正是靠着盐湖提锂成为锂出口大国。

相比于海外的低成本,我国的盐湖提锂早先的成本高达6-8万元/吨LCE。

高成本下,企业无法获利,玩家也就寥寥无几。

2015年后,随着技术取得突破,盐湖提锂成本逐步降低,叠加当时新能源高景气度带动锂价上行,相关企业开始在市场化逐利的动机下进入盐湖提锂市场。

火爆的新能源车里,唯一低估的板块!

到2019年,我国主要盐湖企业产量达到4.5万吨LCE,但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仅为 52%。

主要原因在于,产能刚刚建设完毕,大量释放,却恰巧碰上了新能源车补贴退出导致的行业低谷,盐湖企业们随即傻了眼——

空有生产线,却谁都不敢贸贸然去生产。

但这种尴尬的局面仅仅持续了一年,待行业进入2020,一切又迎来了逆转:

随着欧洲对电动车刺激政策的推出、特斯拉产能扩张引领行业潮流、海外矿产供应不稳定、碳中和下对新能车需求的推动等等,锂价格开始节节高升……

火爆的新能源车里,唯一低估的板块!

君临此前曾发文看好在中美补库存、疫后经济复苏、欧美大型财政刺激政策下的有色金属迎来新一波周期。

但传统金属仍然是典型的强周期,爆发力虽猛,持续性却很难判断。

金属锂则不同。

这个板块,可能是主要金属中既受益于大宗整体周期,又能在之后持续受益于电动车产业成长性的唯一板块。

并且,盐湖提锂又是上游行业在国家安全、企业经营安全和自然禀赋限制下的选择,再加上技术已经日渐成熟,业绩即将起航。

而资本市场,却还只是当概念偶尔炒一波。

明显缺乏大局观嘛!

不过,这倒给了我们提前布局的机会。

青海盐湖区的氯化锂储量共计约 1982万吨,镁锂比相对较高,但青海地区在基础设施上相对较好;

西藏盐湖区的氯化锂资源储量共计约 1738万吨,镁锂比较低或几乎不含镁离子,但西藏地区的盐湖所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运输成本高昂。

这就比较考验投资者的选择了。

3

以西藏矿业为例,公司拥有资源量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一大锂矿盐湖扎布耶盐湖的采矿权,从事盐湖提取碳酸锂精矿生产,将锂精矿进一步加工为碳酸锂、氢氧化锂等锂盐。

扎布耶盐湖镁锂比极低而含锂品位高,含锂浓度仅次于智利阿塔卡玛盐湖,含锂品位居世界第二。

公司现采用的“太阳池结晶法”生产工艺,成本较低,据公司披露的锂销量及成本数据,测算得出公司生产成本已控制在4万元/吨LCE以下。

但受高原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差等因素的限制,公司此前规划的多期工程皆未投产,目前公司产能维持在3200吨LCE左右,短期内产量难以快速增加。

对于自然禀赋较好的西藏矿业,投资者应该重点关注固定资产的建设情况,以预判未来的产能放量进度。

目前,西藏政府全力支持相关企业的经营运作,加之宝武集团控股后会步入正轨,产能扩张的情况应该会得到保障。

相比西藏地区盐湖看预期,青海地区则已经开始放量。

估计3年内,青海盐湖可能达到10万吨碳酸锂的水平。

其中,察尔汗盐湖作为全国最大、资源量最丰富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锂资源丰富,拥有的氯化锂储量达 1204万吨,居全国首位。

尽管该盐湖自然禀赋不如西藏矿区,但已有企业开发了新技术降低成本。

目前,蓝科锂业的卤水提锂技术吨成本已经降低至3万元左右,2020 年产量为1.36 万吨碳酸锂,2 万吨/年碳酸锂项目即将投产。

预计2021 年有效产能为2.4 万吨/年,2022 年预计产能3-4 万吨/年。

2021 年,当出货量在2.25-2.50 万吨之间,碳酸锂售价在8-10 万元/吨时,蓝科锂业净利润为7.61-12.22 亿元,对应母公司科达制造(600499.SH)投资收益为3.31-5.31 亿元。

2022 年,当出货量在4.00-4.25 万吨之间,碳酸锂售价在8-10 万元/吨时,蓝科锂业净利润为14.21-21.49 亿元,对应科达制造投资收益为6.18-9.35 亿元。

4

从短期定量的角度看,由于采矿业作为典型的重资产行业,固定成本占比较高,经营杠杆被放大;

即产销量的放大不影响总固定成本,但降低了单位产销量分摊的固定成本,使得产销量越高,每单位提价贡献的利润越高,这就是所谓的“量升价飞”。

但这个前提,是开工率达到盈亏临界点,超过临界点后才会有量升价飞的效果。

考虑到现在矿企和碳酸锂加工普遍深度绑定,密切关注碳酸锂开工率比关注已经展现出的报价更具有前瞻性。

行业开工率越接近极限,离100%越近,供需越紧张,价格上涨越轻松。

价格与开工率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更像一个分段函数。

火爆的新能源车里,唯一低估的板块!
火爆的新能源车里,唯一低估的板块!

细看2020年以来的价格走势,是不是很相似?

但君临能不能一口咬定目前的碳酸锂开工率已经过了临界点呢?这还真不行。

原因在于开工率临界点没有公认的数据(否则投资也太简单了吧),只能从一轮牛熊中根据经验得出一个大概的区间。

而碳酸锂正在迎来第一轮真正基于持续性需求的电动车大牛市,再加上目前疫情带来的扰动……

比如君临正在写这篇文章的此刻,智利又传来封国的消息。

这个临界点在哪里,需要投资者持续去跟踪。

这也是君临推荐盐湖提锂,而非推荐固矿公司的原因,相比固矿龙头10倍的PB,盐湖提锂公司目前只有2-4倍PB,估值上形成了保护。

未来随着电动车需求的落地,碳酸锂开工率提高带来的价格对于盐湖提锂公司来说是惊喜,对固矿公司来说只能是预期之内。

预期之内在去年货币泛滥的情况下可以涨,但在今年收水的背景下,看看这个年报季有多少符合预期的公司被杀的惨不忍睹吧。

长期硬需求+短期业绩爆发+低估值,这三者的结合才是盐湖提锂公司今年或将比固矿公司更值得看好的法宝。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IB7RLlzVH8bWLqGVO6_c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