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本文长度5000余字

包含行军地图等抗美援朝真实史料

可能是关于电影《长津湖》最不好读的一篇推送

不出所料,国庆档因《长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辈》两部优质主旋律影片,冰封已久的电影院终于暖了起来…

今天聊聊《长津湖》…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投资13亿人民币,堪称中国影史最贵的电影…

顶级创作班底,监制黄建新,导演陈凯歌、徐克、林超贤,编剧兰晓龙,大家可以百度一下这些人在中国电影界的地位…

演员阵容强大:吴京、易烊千玺、段奕宏、朱亚文、李晨、胡军、韩东君、张涵予、黄轩、欧豪、唐国强 、周小斌、林永健…

值得一提的是,片方还邀请了王树增(著名军旅作家,曾出版《解放战争》《长征》《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纪实文学作品)担任历史顾问…

片长176分钟,差4分钟三小时,据网友统计,有近一个小时的战争场面…

然而,这部电影最动人之处,并不是这豪华的阵容、庞大的投资,以及顶级制作…

而是距今71年前的11月27日,那些英勇的中国军人,他们的热血,他们的奋战,他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现在,我会先把电影放到一边,讲讲他们的故事…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本文史实部分参考文献:《血战长津湖》作者:何楚舞、凤鸣、陆宏伟/《朝鲜战争》作者:王树增/《长津湖》作者:王筠/《围猎美军“王牌师”——抗美援朝长津湖战记》作者:邵志勇

长津湖,朝鲜北部最大的蓄水湖,周围环绕着海拔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岭,地形险要,村落稀疏,人迹罕至…

1950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15万人,昼伏夜行,躲过侦察机搜索,潜入长津湖地区…

他们的目标是:歼灭美军陆战第一师。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美军陆战第一师,成立于1941年,在二战太平洋战场上表现出众,曾在瓜达尔卡纳尔战役中击败日军,并参与冲绳岛登陆…

朝鲜战争爆发后,陆战第一师是仁川登陆的先头部队,未尝败绩,不可一世,被称为美国陆军的“天之骄子”,是王牌中的王牌…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前身是华东野战军一纵、八纵和九纵,曾在孟良崮战役中歼灭国民党第七十四师,淮海战役参与追击杜聿明数十万大军,曾参与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是精锐中的精锐…

第九兵团进入朝鲜前,原本在上海附近练兵,准备解放台湾…

但随着国际形式发生巨变,朝鲜战争急转直下,第九军团被急召入朝作战…

时间紧迫,后勤供应不足,第九军团所配置的冬装是适合南方冬天的薄棉衣…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1950年11月25日,朝鲜长津湖地区突降大雪,鸭绿江开始封冻,最低气温降至零下四十度…

零下四十度有多冷呢?

比如,志愿军战士睡觉都不敢脱鞋,因为脱了鞋就穿不上了,脚被冻得硬梆梆的…

比如,有一个连队,全连140人,因为晚上用热水泡脚,第二天有120人的脚肿得像馒头,穿不上鞋…

为了抗寒,志愿军甚至发明了“强迫运动”的办法…

晚上睡觉,睡一会就爬起来运动,有些瞌睡大的战士,就由连队干部踢屁股或者架起来强迫运动,否则,他们会在睡梦中冻死…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1950年11月27日,长津湖战役打响。

美军陆战第一师、美七师在一条山谷里行军,队形成柱状,延伸达70公里…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军团,第二十军和第二十七军协同作战,将美军截成四段,形成了四个包围圈…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在这里,乌鸦必须配图讲解一下长津湖的地理状况,否则你看电影也是一脑子浆糊…

长津湖东、西、南分别有三个乡镇:新兴里、柳潭里、下碣隅里。

这三个不起眼的乡镇,呈倒三角形排列,在往南的交通线上还有一个重镇:古土里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被分割的美军,据守在这四个镇上…

志愿军第九兵团由三个军组成:第二十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十七军。

其中,第二十军负责攻击下碣隅里、古土里、以及从南面攻击柳潭里,并切断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的联系…

第二十七军攻击新兴里,从北面攻击柳潭里,并负责保护我军侧翼…

第二十六军是总预备队,负责增援、堵截和追击…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电影《长津湖》中,吴京和易烊千玺饰演的伍千里、伍万里兄弟所在的连队,正是以第二十七军八十师240团3营7连为原型…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战斗首先在新兴里打响,主攻部队正是伍千里、伍万里兄弟所在的第二十七军…

新兴里这个村子,南高北低,地势狭窄,大部队不便展开…

驻守的是美陆军第七师三十一团,这支部队曾在十月革命时期入侵苏俄,战功显赫,被美国总统授予“北极熊团”称号…

三十一团的武器装备除了步枪、卡宾枪、轻重机枪之外,还有60、90毫米火箭筒、57反坦克炮、60迫击炮、22辆坦克,并且有空军掩护…

反观志愿军,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后勤保障都远不如美军,也没有坦克和空军支援…

志愿军的胜机,只能是以快速行动弥补保障不足,用勇猛的战斗精神抵消火力缺陷…

美军钢多气少,我们钢少气多,两军相战勇者胜…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建议大家把这张地图放在脑子里,看电影不懵逼

1950年11月27日子夜12时,志愿军对新兴里发起进攻,苦战三天三夜,志愿军付出了伤亡及非战斗减员1万人,全军冻伤22%的代价,成建制地歼灭整个北极熊兵团…

其中,第二十七军八十师240团3营7连,也就是电影《长津湖》中吴京、易烊千玺所在连队,击退美军七次反扑,拉锯战中伤亡惨重,只剩下一个排的兵力…

打扫战场时,二三九团三营通信班班长张积庆捡到了一块蓝布,他顺手塞到了腰上…

回到连队,炊事班班长说要蒸馒头,找不到屉布,张积庆就把蓝布拿了出来:我有个好使的。

结果,营长在旁边一看,这可是美军第七师三十一团的军旗…

现在,这张美“北极熊团”团旗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要知道它差一点就成了蒸笼布…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可以在北京军事博物馆看到这面旗子

另一方面,柳潭里的战斗也已展开,志愿军二十军和二十七军通过大范围穿插迂回,完成了对柳潭里的分割包围…

柳潭里是一个盆地,四周被山岭环抱,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制高点争夺战…

驻扎在柳潭里的是美军陆战一师主力,经验丰富,装备精良,战术素养很高…

战斗进行得异常艰苦,志愿军凶猛的攻势始终无法彻底击溃对方,并且伤亡极大,美军一边战斗一边朝下碣隅里方向撤退…

为了全歼陆战第一师,志愿军第二十军余部对美军展开层层截杀,不断追击缠绕…

短短22公里路程,美军足足走了三天,平均每小时只能行进300米…

这是一场残酷的追击围堵战,美军虽然伤亡惨重,但训练有素的美军陆战第一师也让志愿军付出了沉重代价…

由于大部分志愿军都用光了入朝时携带的弹药,再加上食物供应不足,缺少厚棉衣御寒等多重因素,志愿军第九兵团已经是疲惫不堪…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为了阻止美军陆战一师南撤,志愿军两次炸断一座名叫水门桥的桥梁,此桥一断,美军即刻陷入上天无路下地无门的绝境,美陆战一师很可能会被志愿军全歼…

不过,水门桥虽然被炸断两次,却都被美军的工程兵修好…

为了彻底摧毁水门桥,志愿军二十七军八十师二四零团三营七连连长姜庆云亲自带领敢死队,以血肉之躯,第三次炸毁水门桥,连基座都炸掉了…

然而,美空军调用八架大型运输机,空投钢制架桥组件到长津湖战场,仅用两天时间,再次架设出一座载重50吨的钢铁桥梁…

凭借着充足的战略物资,强大的工程技术能力,以及先进武器,美军陆战一师最终突破志愿军的重重包围和层层截杀,逃回海上…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美军撤退路线是从北往南
水门桥恰好卡在南撤关键位置上
很遗憾
电影《长津湖》并没有水门桥争夺战

历时28天的长津湖战役,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降下帷幕…

此战,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会战之一,朝鲜战争的关键转折点,并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聊完史实,我们说回电影…

昨天,国产战争巨制《长津湖》公映,据说,仅用了两个小时票房就突破了1亿…

创作者的野心很大,气势恢弘,战争场面浩大,制作略有瑕疵,表演整体合格,故事稍显松散,结尾有些仓促…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1950年,新中国建国仅一年…

这一天,伍千里带着兄长骨灰坛,乘一叶轻舟,回浙江湖州老家探亲…

他给年迈的父母磕了三个响头,管教了顽劣的弟弟,找到一片青山葬下兄长…

他心里盘算着,明年开春,给父母盖一所新房,为弟弟说一门亲事,开荒种田,踏踏实实过太平日子…

与此同时,美军在朝鲜仁川登陆,击溃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兵锋直指鸭绿江…

就在美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向全世界发表获胜演讲的时候,中国浙江湖州的一艘渔船上,伍千里接到迅速归队的紧急军令…

这样的开头方式,让我们看到《长津湖》创作团队是要将宏大叙事与微观视角结合…

既要让观众看到这场战役在国家、领袖、司令员层面的战略思考,又要让观众用一个个士兵的眼睛去观察血与火的战争…

野心,让创作团队选择了一种很有难度的表达方式…

毛主席的视点,彭德怀的视点,宋时轮的视点,伍千里和伍万里的视点,在加上美军视点…

不断切换的视点,以及这段历史本身的复杂性,导致《长津湖》的叙事有一种让人眩晕的混淆感…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总体来说,《长津湖》是一部合格主旋律战争电影,176分钟的片长,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以及一些感人至深的真实细节,都让观众感到值回票价…

不足的地方,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电脑特效过多,并且特效痕迹比较明显,稍嫌粗糙。

2、宏观和微观视角的反复切换,让影片既有气势有又细节,但也让故事稍显破碎。

3、剧本人物性格设计的单薄,限制了吴京和易烊千玺的发挥,只能说是中规中矩。最大亮点是胡军饰演的老排长,生动幽默,活灵活现。

4、带有奇观性质的战斗设计,比如两颗炮弹在空中相撞之类的猎奇设计,减弱了战争的真实感。

5、 结尾仓促,比如,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的故事,编剧应该用更好方法嵌入主线情节,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游离在主线故事之外…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建议大家在观影前,做点功课,对历史有一些认知,观影体验会有很大提升…

首先,地形认知…

要知道,一道南北走向的狼林山脉,将朝鲜北部分成了东西两块…

电影《长津湖》中提及的东线和西线,是指狼林山脉以东以西两条战线,长津湖战役发生在东线(请注意西线也发生了激烈战事和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其次,观众应该对当时的中美国力对比有一些基本认识…

1950年,美国钢产量8772万吨,工农业总产值1507亿美元,黄金储备超过247亿美元,是当时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同时,美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作战飞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海军,美军一个步兵师就装备坦克140多辆,70毫米火炮330门…

美国在环欧亚弧形带上有超过200个军事基地,部署了美军三分之一的陆军,100多艘战舰,1100多架作战飞机…

新中国,则是一个刚刚从战争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国家,在它宣布成立的那天,它甚至还没有解放全部领土…

1950年,新中国工农业总产值574亿人民币,还不够美国工农业总产值的尾数…

中国军队每个军70毫米火炮仅190多门,是美军一个师的50%,大部分还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缴获的旧式火炮…

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正规空军部队,防空武器很少。依旧是一支“小米加步枪”的军队,而且“小米”供应并不充足,“步枪”也是由不同年代的步枪组成…

这段国力对比文字,引用自本片历史顾问王树增的纪实文学《朝鲜战争》前言…

看完这个,你就大概能够理解造成双方武器装备以及后勤保障差距的根本原因:综合国力差距。

电影中,有一段志愿军吃土豆的桥段…

土豆被冻成了冰疙瘩,志愿军战士将冰土豆夹在腋下暖着,软一点的时候才能慢慢吃,否则那土豆硬得会将牙齿崩下来…

镜头一转,美军正在吃感恩节大餐…

经考据,当天美军陆战第一师的晚餐菜单是:烤火鸡、炸薯条、牛肉馅饼、蔬菜沙拉、水果蛋糕、每个士兵还有一杯特调鸡尾酒…

与志愿军的单薄棉衣不同,美军普通士兵均配发羊毛内衣、毛衣、毛裤、防寒服(带帽)、登山服、鸭绒睡袋,侦察连还配防弹背心,肩部和上胸有尼龙衬垫,腹部和背部粘着玻璃纤维甲片…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柳潭里堵截战中,志愿军二十军有一个连队就埋伏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没想到,美军竟然毫发无损的通过了这个区域…

后来,打扫战场时才知道,这个连队在雪地里埋伏了一夜,全连仅剩的60多人全部冻死,他们遗体依然保持着射击的姿势(“冰雕连”的故事在电影中也有呈现)

当你掌握了足够多的事实和细节,你就能明白,志愿军为什么未能全歼美陆战一师,我们的先辈已经拼尽了全力…

“保家卫国”这几个字,并非我们看起来那么容易…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好吧,虽然有些遗憾,但我还是推荐大家走进影院,观看今年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大作…

不仅是因为电影的品质,更因为71年前那些勇敢的先辈…

不过,在观影之前,建议大家做一点历史文献功课,能够大幅度提升观影体验…

推荐大家阅读《血战长津湖》,作者用两年时间走访三十位志愿军老兵及家属,搜集了大量史料以及亲历者口述信息…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点击下图

可在乌鸦小铺购买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长津湖一战,志愿军战斗伤亡超过14000人,冻伤减员近30000人…

美军伤亡7000多人,冻伤减员7300人…

志愿军第九兵团击溃美军陆战第一师,全歼北极熊兵团,将越过三八线东部战区敌人彻底驱除,打破了美军主力师团不可战胜的神话…

考虑到当时中美两国的综合国力差距,这样的战果,实属不易,那是用无数志愿军战士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军团班师回国,车行至鸭绿江边,第九军团司令员宋时轮叫司机停车…

这位身经百战,头发花白的将军,满脸泪水,他朝着长津湖的方向,默立良久,然后深鞠一躬…

时隔71年,今天,坐在电脑前,吹着空调,喝着饮料,码字的我…

看到书中描述的这一幕,恍如隔世,感慨万千…

 

忽然想起电影中那句台词:这一仗迟早要打,今天我们打了,明天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igZgeyUiM29qwpy6hzg6hQ

他们永远存在

 

前言

包叔的朋友王朴石是一位老兵,看完电影《长津湖》后,他沉默了很久。

 

 

 

很多年后,我还记得入伍后第一次冬季野营拉练后的场景。

 

因为是新兵,我带上了全部要求的行具,总负重超过40斤。带着这40斤装备,我跟着队伍5天徒步行军了200多公里。

 

每一天都是折磨。脚底板钻心疼,运动性尿血,汗水泡软了凯夫拉钢盔的带子,变成绿色流下来。大冬天穿着一件单衣也会被汗水反复浸湿,最后留下一层白色的盐迹。拉练完后,我发现自己袜子脱不下来,去卫生队才发现:

 

脚上密密麻麻全是伤口,袜子嵌入了伤口里。

 

最后,还是一个卫生队女兵用镊子把我伤口里的纺织纤维一点点夹了出来。那是我入伍4个月后,第一次看到女同胞。

 

有一位军官曾总结说:

 

拉练,考验的从来不是你的体能,而是意志。

 

我以为我参加的训练已达到意志考验的极限。后来才知道,曾有人在71年前,创造过14小时强行军72.5公里的奇迹。

 

他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1

 

 

知乎上,有提问“你见过哪些你以为是青铜,却打出了王者的操作?”有个高赞回答只有一张配图,是:

 

正在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战士。

 

和对手相比,志愿军的确堪称青铜。有一组数据很好地说明过中美双方当时在装备、技术上的差距。志愿军方面,一个人要负责100~150人的后勤补给;而美军方面,则是12人负责一个人的后勤。奢侈的美军为了避免战士们得“战壕脚”,甚至要求他们:

 

每两小时换一次袜子。

 

在一次战役中,志愿军三度炸毁美军撤退的桥梁,第三次甚至连桥基都已经炸毁。时任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判断,美国人已经绝无可能重新修好这座天桥。

 

但没想到的是,美国空军直接从日本运来了8套重达1.1吨的车撤桥组件,空投到前沿。最后,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美国人顺利修建起了一个可以供所有车辆通过的桥。

 

这场战役,是长津湖战役。

 

对中国来说,优势兵力包围敌人,却放跑了大部分有生力量,自己付出了惨重代价;对美军来说,陆战一师遭遇了建军史上“最长的撤退”,北极熊团被全歼,团旗都被人拿去当成包袱皮裹东西。

 

很长一段时间里,长津湖战役都是中美双方不愿意提起的战斗。中美几乎没有为这起战役拍过相关电影,直到今年,终于有一部《长津湖》打破了冰封。

 

今天,是《长津湖》正式上映的日子。这部由博纳影业出品,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位导演监制及导演,兰晓龙担任编剧,王树增担任历史顾问的战争巨制,选取了一支27军的连队作为主角,向观众展现了那场血战的一角。

 

电影里,主创们回答了三个问题:

 

为什么打?和谁打?怎么打?

 

和过往手撕鬼子的神剧不同,《长津湖》对美军的刻画没有丝毫的夸张和不尊重事实,真实再现了他们受伏时用坦克组成环形工事、经历二战后娴熟的作战技能和经验、随叫随到的空军支援,以及遭遇志愿军前的骄傲自大,还有极度丰富的后勤供给。

 

挺好的。我们终于不用像以前的神剧那样,通过贬低别人的方式来增加我们的民族自信心。

 

电影里还原了当时志愿军战士面临的困难:极端寒潮带来的大雪、因后勤脆弱只能身着单衣的战士,吃的是冻到梆硬的生土豆,很多人不得不揣在怀里用体温捂软才能咬下去。

 

因为入朝匆忙,第九兵团的御寒衣物发放不足,大量士兵被冻死冻伤。战后统计,仅因冻伤的伤员高达30732人,比实际战损还高。仅九兵团,就有三个连队成建制的冻死在了阵地上,他们被称为:

 

冰雕连。

 

有志愿军军官回忆,他曾因为太多士兵因冻伤截肢,而被派去医院审核。医生得知来意后,什么也没说,带着他走到病床前,直接掰下一位战士的脚趾,而那位战士却丝毫没有感觉疼痛,只是张着一双大眼望向他们。

 

随后,军医问:

 

你说,要腿还是要命?

 

没有直面过战场的人,绝对无法想象那里到底有残酷。绝大多数人甚至在听到真实的枪声时都会被吓一跳。残肢、断躯、鲜血、残渣……当航空炮击打在人体上时,就像一颗西瓜掉在地上爆裂的瞬间,脆弱的蛋白质在钢铁面前不堪一击。

 

那些你熟悉的、不熟悉的人,一张张面孔,可能上一秒还在和你絮叨着老家的情形,下一秒已经化作漫天血雾。

 

这一切都出现在了《长津湖》的镜头里。

 

还有一些是电影里未曾提起的。抗美援朝期间,美军共颁发荣誉勋章:

 

135枚。

 

整个二战期间,美军也不过发出了464枚荣誉勋章。

 

电影里,借伟大领袖的话表现出了当时的艰难:

 

这场仗,真不想打啊。

 

不想打,还是得打。

 

 

2

 

 

参军前,作为一位军迷,我的关注点更多总是集中在装备上;退伍后,我再看战争题材电影,所有的关注点都化为一个扪心自问:

 

假如我是他,我是否有勇气做出这样的事情?

 

志愿军们,他们都做出了一样的选择。

 

铁原阻击战中,189师师长把全师以连、排打散,分割成200多道阻击阵地,一层层消耗美军。

 

想象一下,你和你的连队在阵地上,没有后援,没有补充,你只能看着前面的阵地一个个消失。你知道那是又一个连的战友全军覆没,而下一个,就是你。

 

没有溃散,没有逃亡,189师完成了任务。这种堪称世界军史上的奇迹,也只会发生在这支队伍里。

 

到底是什么让人可以跑到离敌人阵地前10米才拉开手榴弹结果把自己炸死?到底是什么可以让人穿着单衣在接近零下40°的气温里坚守阵地?到底是什么让一个人战斗到只剩自己时仍不投降,而是拉着炸药包和敌人同归于尽?

 

答案很简单,因为相信。有一句话叫:

 

一粒麦子不落在土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一位188师幸存老兵回忆,他路过平壤时,曾看到朝鲜老太太拿着铁锤锤击道轨,说这样做的话,敌人飞机来了可以预警。

 

这位老兵瞬间泪流满面:

 

我们的母亲,再也不能遇到这样的情况了。

 

战士们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守护家园和土地。没有任何人可以小觑中国人对土地的眷恋和热爱,日本人不行,美国人也不行。

 

《长津湖》里,借伍万里的话,说出了当时无数志愿军指战员最朴素的想法:

 

国家刚给咱家分了地,现在有人要把它抢走,这不行。

 

老伍家三个儿子,老大战死在解放战场。老二伍千里接过了哥哥手里的旗帜,刚刚回家探亲,就接到了归队的命令。结果到了部队才发现,弟弟伍万里也跟着来了。

 

就这样,伍万里跟着伍千里,一路战斗,一路成长。他们在雪地里坚守,在村落中战斗,直到最后全歼美军北极熊团,取得胜利。

 

电影里最后的决战打响之前,那个一开始那个喊着“这个兵我不当了”的伍万里,询问大哥伍百里牺牲时的细节。二哥伍千里说,我把他抱在怀里,他说他疼,求我帮帮他。

 

伍万里想了想,对哥哥说:

 

哥,你让我也跟着你冲吧。万一我也像我大哥那样,你也帮帮我吧。

 

这种力量也改变过我。新兵连下连前,我那位矮矮的指导员站在昏暗的灯光里,送给了我们一句话。后来,这句话陪伴着我度过了无数个寂寥月色下的夜晚。无论是在雪域高原,亦或者是沙漠戈壁。他说:

 

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3

 

 

作为《士兵突击》的编剧,兰晓龙很懂军人。

 

他笔下的军人,总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坐在佛龛上的神。在特种兵军营里待过18个月的吴京也演得很像军人。而影片的历史顾问王树增更是著名的军史作家。

 

《长津湖》里的军人,和真实的军人一样,他们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会开战友的玩笑。他们会为了吃到一块软乎的土豆而高兴不已,会在战斗期间想法设法抓点美军的罐头填填肚子,会为战友的死伤而流泪,会抽空幻想自己未来妻子的样子…… 

 

连长伍千里整日念叨的就是回家给父母盖房子,指导员梅生时刻挂念着远在上海的妻子和女儿;炮排排长雷公一心想让伍万里给自己当干儿子,而伍万里只想当个英雄,好让哥哥看得起自己……

 

用电影里,老连长和伍万里的对话来说,没有打不死的英雄。

 

后半句没有说,但观众都能看懂:

 

只有普通一兵。

 

长津湖之前,麦克阿瑟说要在圣诞节之前结束战斗;长津湖之后,狂妄不复存在。联合国军被彻底打回了三八线,用历史书上的话来说:

 

为谈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样的胜利,是用7304人死亡、14062人受伤、30732人冻伤换来的。

 

一个个普通人的伤亡汇聚起来时,它只是一串在历史课本上的数字,但他们也是丈夫、儿子、父亲……七十年前,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告别亲人,踏上征程。

 

宋时轮和九兵团回国时,这位兵团司令要求在边境停车,而后,他长望长津湖方向,脱帽,鞠躬。打了一辈子仗的老人,起身时已是泪流满面。

 

很少有人知道,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军事代表团是在1994年才撤销回国。这并不是一件很久远的事。

 

一个月前,第八批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归国。他们被安葬在祖国的白山黑水,和曾经战斗过的土地,遥遥相望。

 

我曾听过一个灵异故事,说有一位游客,去边境旅游,遇到奏国歌,升国旗。他远远看去,发现一群军人挺立,正在朝着国旗方向敬礼。后来,他走过近一看:

 

才发现那是一片烈士陵园。

 

作为一个不信邪的人,我却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6jXQdcrg6Wv6z3pQJ9CzA

补交5800元,知名“开源软件”发布商业授权提醒公告

文 | 局长
出品 | OSC开源社区(ID:oschina2013)
近日,织梦CMS (DedeCMS) 发布了关于商业使用授权的通告。
补交5800元,知名“开源软件”发布商业授权提醒公告
授权详情: http://www.desdev.cn/service-dedecms.html
通告称:根据 DedeCMS 授权协议,除个人非营利网站外,均需购买 DedeCMS 商业使用授权,授权费为人民币 5800 元。并提醒所有 DedeCMS 的使用者,如果尚未获得授权,需于 2021 年 10 月 25 日 24 时前购买相关特权。
补交5800元,知名“开源软件”发布商业授权提醒公告
通告原文:http://www.dedecms.com/post/20210926.html
还有消息称:目前官方已经通过 AI 取证机器完成了全网的材料取证,并且组建了一个庞大的律师团队。

补交5800元,知名“开源软件”发布商业授权提醒公告

AI取证机器
据介绍,织梦内容管理系统(DedeCms)是国内该领域最大的免费开源软件,以简单、实用、开源而闻名(注:织梦 CMS 实际上采用的协议并不是 OSI 认证的开源协议,所以它不是标准意义上的“开源软件”),经历多年的发展,织梦CMS 成了国内无数站长必备的一款建站源码。
你了解/平时都用哪些开源的内容管理系统呢?

— EOF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FfrgczVpiBSi1J6KQvNVQ

说点干货:我的投资架构

今天市场稍微有所反抽,但目前而言还没触底,大盘空间看3520-3500区间,或者横盘震荡4个交易日左右。这是在没有消息刺激的情况下,有消息刺激就要看刺激程度。大致就是再过过3-4天应该差不多。

最近后台很多人留言说老师你预测这么准,能不能透露一些你学过的东西,指点一下。既然大家想学,又加上马上有国庆7天长假,正好可以学习,今晚就来说一下我的投资架构,以便大家也能系统地搭建自己的投资架构。

以往,相信大家都有去看过一些关于技术分析或者基本分析的书籍或者文章,更痴迷的可能还报过相关的炒股课程。这个过程中我们就会面临以下问题:

1、东看西看,东拼西凑,学的东西不完整,不系统,有时候管用,有时候不管用;

2、别人教你的东西不完全正确,还有教你的人是否真的懂,或者有没有真正告诉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晚就来说一下我的投资框架:

相信这里也有金融、经济专业相关或者在私募或者投资机构工作的人,你们一定会遇到过这样的困惑:“在书本上学的金融和经济理论来到股市大部分会失灵”!即使后面去专门系统地学习大师级的价值投资理论,最后还是一筹莫展。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知识门槛的原因,有点像我们古代的宗派,自家宗派的真材实料一般都不外传。那么,近代经济学或者金融学起源于西方,西方就对全世界玩了这么一手,他们给出来的经济学理论或者金融理论,基本不是完整的,甚至是有误导性的。

而且可以告诉大家,截止目前为止,在经济学领域,还没有具备科学性的经济学或金融理论,西方的理论基本是经验性总结。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去看缠中说禅经济学,或者陈平的理论。

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也在这里头瞎转悠了很久才发现现在学校或者很多人传播的理论是有问题的。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理论在某些方面是适用的,只是不具备全方位涵盖性。

因此大家学习东西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看的东西是否存在问题。上面说的,是希望大家不要走弯路。

在之前的文章曾经提及过一些框架的东西,首先是从宏观着手,然后再到市场,再到板块,才到个股,最后到买卖点。

这里说的宏观,其实对于多数人而言,没有必要深究,因为你们不是搞研究的,只需知道就行,因为宏观的东西一般两三年甚至十几年才会有明显的变化。

现在的宏观就是中美博弈,为什么会出现中美博弈呢?

直接原因是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危及美国的霸主地位。再深一层原因就是人口级别更迭,目前处于人口序列中2亿5千万主导向12亿5千万主导过渡的阶段。宏观经济背景就是自1929年开启的信用经济拐点,目前就处于这个90年经济周期下行中,因为90年接近100年,管理层平时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是这么来的,就是从这个经济周期来的。

在这个交接期过了之后,中国经济将会一马平川,飞速发展,重回世界之巅,这些大家应该能够预感到。

现在的关键就在于要区分清楚中美博弈对市场的影响,因为目前还没分胜负,因此中美交锋会不间断出现,这就是未来1年的潜在投资风险。

中美博弈分胜负的标志是什么?美国金融市场崩溃。关于这个问题,在9月初的文章已经透露给大家了。一旦中美明显区分胜负了,国际资本将会快速逃离美国,我们也会打开对外的通道吸收美国出来的国际资本,这就是大破大立,先风险后大机会。

关于宏观经济周期,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涛动周期论》,这是前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周金涛生前的演讲实录。他的理论相对来说通俗易懂也实用,不像现在的经济学家,开口就是一堆数据,说完了你还不知道他说了什么。这本书对生规划也很有帮助。

说点干货:我的投资架构

宏观的问题大概说了,有时间后面再深入一点,为了文章不那么长,暂时不深入讲解。下面就是大盘的问题,其实大盘主要跟政治经济相关,目前的政治博弈还是上面的中美博弈。经济问题还是这个90年经济周期下行趋势。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我们炒股不是搞实业,炒股炒的是预期,不是实际情况,当然实际情况跟股市也有相关联,但更重要的是预期。因此,一般股市启动会先于经济启动。但前提是经济好转的预期要形成,就目前而言,经济还处于下行,今天PMI已经跌破50枯荣线了。

对于PMI跌破枯荣线,我们要有易经的思维,就是不要只想一边,要正反两面都要思考。很显然,PMI跌破枯荣线,说明经济不行。反过来,国家一直说维稳,那现在经济下滑,那是不是要维稳一下呢?

怎么维稳?放流动性。所以,这就可以知道,在至少中期经济是下行的,因此要小心,控制好仓位,但短期有可能释放流动性,那这就是一个短线的机会。

至于怎么捕捉这个流动性的机会,这就要结合到技术面。一般来说,如果处于下行趋势,没有出现下跌背驰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进场去博,因为还有可能下跌,等到你深套了再释放流动性,那就没有意义了。

只有在出现下跌背驰的情况下,这个时候行情要么止跌盘整,要么反弹修复背驰,这就没有下跌的风险,最多就是不涨,但不会亏钱,这就是战术问题。

看完大盘,那就看行业,在中国,行业主要由两方面主导,一是本身行业迎来利好,而是政策扶持。对于行业而言,其实也算是中期的,因为行业的东西不是三两天就会变的,那些隔三差五出来一个消息的,纯属是概念炒作,跟行业发展关系不是太大,只是借个名头来炒。

有时候觉得那些整天倡导价值投资的人天天出来说股票也是觉得奇怪。

现在行业方面,很显然就是涨价题材,电力供应不足等;国家政策方面,碳中和以及乡村振兴是主要方向。等美股崩盘了,就是金融方向。

我们知道了行业的情况,那就落实到个股。一般来说都是跟龙头,龙头有分2种,一是行业老大,这个就看市值,谁的市值大那很显然行业地位就大。第二是看概念,因为短期炒概念的一般比较猛。

如果有2个或者多个龙头呢,怎么选?这时就要考虑另一个因素:比价关系。

就是近期涨幅多还是少。关于这个比价关系,除了板块横向比较,其实还可以纵向比较。比如牛市里,金融股涨了50%了,科技股还没怎么动,那么从比价关系看,科技股的潜在空间显然比金融股要大。

宏观、大盘、板块、个股都比完了,最后筛选出来的股票是不是就可以买了?

还不行!

凡事关系到买和卖都要落实到技术面,这个时候就要从技术面去捕捉好的买卖点。这有点像追女孩,追女孩谈恋爱这事应该绝大多数人都有经验。你从一堆人里选出来目标了,是不是还要找合适的时机再下手,如果信任感都没建立,你就跟人家表白,成功的概率就很低。

股票跟谈恋爱有相似的地方,我们要通过技术面去找到股票适合介入的位置。那么怎么看呢?

这里从缠论的角度来给大家简单说一下三类买卖点:

第一类买点:经过下跌背驰产生,背驰的判断可以根据两段同向趋势对应的MACD红柱子面积大小做比对。

第二类买点:在第一类买点后进入上涨,在次级别回落止跌的位置就是第二类买点,一般比第一类买点高,但也有极少数比第一类买点低的情况。

第三类买点:突破中枢后,次级别回踩没有回到中枢的位置。

说点干货:我的投资架构

卖点就跟买点反过来。举例:

如上图 ,黄色是上涨趋势,绿色是下跌趋势。对比是否出现背驰,那就可以看进入和逃离中枢的前后两端力度比较,如:c段与b段对应的MAC柱子面积,上涨趋势对比看红柱子面积,下跌趋势对比看绿柱子面积。如果c段对应的红柱子面积比b段小,那后面就要被拉回到前面的中枢之内,这就可以提前预知拉回的空间大小。

详细的讲解,大家有空可以去看一下《缠论》(教你炒股票108课),下面这本书,千万别买套装,因为除了这一本,其他没什么用。《缠论》有多牛逼,大家去百度一下作者“缠中说禅”看看就知道。

说点干货:我的投资架构

宏观——大盘——板块——个股——买点  都解决了,那还有涨幅的问题,同样的买点,为什么有的一下子爆拉30%-40%甚至七八十个点,而有的只是涨七八个点十来个点呢?

这就涉及到周期共振的问题,要找到多周期共振的位置才能捕捉到更加的买点。关于周期共振,过几天再说。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PIAkqMNjvCT4Mg-5q12Kw

K12业务:死于限时、限价

导语

近日,国家印发对学科类培训机构收费监管通知,对培训机构的收费、教师工资、营销费用方面都做出明确限制。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公益性质愈加凸显,年薪百万名师、营销大战、收费乱象终成历史。在此情况下,教培机构将面临何种危机?盈利模式将如何重塑?

1

政府指导定价步入正轨

教培行业利润全无

9月24日起至10月23日,《北京市定价目录》(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列入目录,实行政府指导价,此举意味着教培行业限价正式提上日程。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监管的通知》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线上和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属于非营利性机构收费,依法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由政府制定基准收费标准和浮动幅度,并按程序纳入地方定价目录。

 

北京作为首个即将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的地区,其示范和借鉴意义重大,预计各省份和城市将陆续出台相应的收费标准。虽然,最后的收费标准未出,教培行业从业者对剩余的利润空间却不抱多大希望。

9月14日,浙江金华市婺城区英华时代教育培训有限公司成为浙江首家完成“营转非”登记的公司。“营转非”如火如荼进行,为教培行业学科类培训打上了“公益性”的烙印。

按照《民法典》的相关规定,“非营利”指不以向投资人分配利润为目的。在此背景下出台的收费监管标准精准整治培行业“名师百万薪酬”“营销大战”“价格乱象”等顽瘴痼疾。

意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各地制定价格浮动幅度,上浮不得超过10%,下浮可不限,具体收费标准将参考线上、线下以及不同班型的课程时长来制定。其余两项要求为,培训机构老师平均工资不得明显高于公办教师;宣传费用不得超过销售收入的3%。

收回教培行业价格自定权意味着什么?有人说“2021年,教培行业死于限价。”

网传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上限为:一线和二线城市,小学生每小时30元,初中生每小时40元;三线及以下城市(含县城),小学生为每小时20元,初中生每小时30元。

以北京某机构的线下课程为例,小学阶段33课时、13课次课程收费为3360元,平均算下来为258元/课次,一次课2.5小时,每小时收费为103.2元。初中阶段36课时、24课次课程收费为3780元,折算下来157.5元/课次,一次课2小时,每小时收费为78.75元。

以广州某机构线下课程为例,小学低年级收费标准为225元/次课,一次课2个小时,折算下来每小时112.5元;初中收费标准为240元/次课,一次课2.5小时,折算下来每小时96元。

按10%上浮价格收费,小学生每小时33元,初中生每小时44元。目前一线城市市场主流学科类机构课程收费标准基本在100元/小时以上或附近区间浮动,收费价格是网传定价标准的2、3倍都不止。

线上大班直播课程价格收费较低一些,某网校共计48课时的小学在线课程收费为1760元,半个小时为1课时,每次上三个课时,折算下来为73元/小时;48课时的初中在线课程收费为1920元,折算下来为80元/小时。

之前的文章中,鲸媒体认为收费标准在60元/小时,线上大班课玩家通过节衣缩食削减开支,可能尚存一丝生存空间。但若真如传闻所言,以最高33元、44元每小时来收费,教培机构利润空间全无,倒闭和撤销K12业务是早晚的结局。

2

“限价”压垮教培行业

新商业模式在何方?

限价前,教培行业普遍认为“时间”是最大的敌人。

 

教育部规定义务阶段的辅导班不得在休息日、节假日和寒暑假展开学科培训,周一到周五的补课时间不能超过20:30。

另一项数据显示,截至9月22日,全国有7743.1万名学生参加了课后服务,学生参加率85%,其中有71.2%的学生每周5天全程参加。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在学校待到18:00及以后,教育机构的线上和线下课程能上课的区间为18:00/18:30-20:30,最长上课时长为2.5小时。

于是涨价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以提价来填补流失的时间。有家长反映,当地被列入白名单的机构在一段时期内有小幅的涨价。

如今,“限价”成为压垮K12业务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戳破了教育公司希冀靠涨价来赚取时间与利润的幻想。

摆在教培机构面前的现实:义务阶段的课程收费降至毫无利润可言的价格、租金不降反增、政策对老师资质的要求和用工成本不断攀升、资金监管愈加严格……“双减”的下半场,每天都在重复上演“跑路”“破产”,一众企业面临“退市”的风险。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8月份,2021年教培相关企业注销或吊销的数量超14万家,较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约34.59%。

 

K12教育公司四季教育、精锐教育、朴新教育均在被强制退市的边缘徘徊(美股六个月低于1美元/股将退市)。

 

四季教育2021财年年报显示,小学业务营收为2.08亿元,中学业务营收为5090万元,二者合计占比高达92.3%。截至9月27日,四季教育股价为0.8美元,总市值为3700.99万美元。四季教育发布公告表示,将在12个月期间以美国存托股票的形式回购其总价值高达1500万美元的普通股。

精锐教育截至2021年2月28日的第二财季业绩显示,核心业务精锐个性化(K12 1对1教育)、精锐少儿教育和精锐在线,分别占总营收的78.9%、16.6%和3.5%。截至9月27日,精锐教育股价为0.37美元,总市值为5986.66万美元。

朴新教育5月24日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K12辅导服务的营收为5.51亿元,占总营收的80.17%。7月23日起,公司股价跌破1美元/股。截至9月27日,朴新教育股价为0.48美元,总市值为4198.24万美元。

从宏观的维度来看,“限价”颠覆了学科类机构的商业模式。在商业模式画布的九个主要构造块中,以K12为主业务的培训机构关键业务、成本结构、渠道通路、收入来源几个因素在政策影响下,剧烈波动。

在K12业务方面,目前为止,学而思培优行动是大范围关闭线下教学点,同时逐步将小初阶段的学科类课程全部转至线上;新东方则选择舍弃东方优播K12小班业务,未来或在秋季课程结束后停止小学、初中学科业务的线下招生,各个城市逐步关闭教学点。

然而,他们仍未能回答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行业利润空间骤降,以后靠什么盈利?转型中的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课程,仍处于市场检验阶段。从试错、教学交付反馈、再次打磨产品、寻找核心盈利点从而建立起新的商业模式还需很长时间,也难怪高途陈向东称其为第三次创业。

就目前而言,行业利润空间压低,大部分产品或将不复存在。没有了商业利润支撑,可能只有毛利相对较高、规模较大的产品还有生存的可能。

当产品属性特征消失,教培行业服务属性会不会进一步凸显?毛利率还算高的教育硬件产品还有多大的想象空间?

经济学家熊彼特曾提出“破坏性创新”的概念,把创新视为不断破坏“旧的”而创造出“新的”经济结构,从根本上颠覆旧有的制度和模式。

也许,教培行业等待的是一场破坏性创新革命,也许是新兴的技术或理念完成整个行业的重塑。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fCnB51B0nRlVit62dFbZJ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