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涨暴跌下的冷思考

作者 | 深鹏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暴涨暴跌下的冷思考

最近的行情,看得通透的是高手,看不懂也很正常,因为分化实在太严重。

 

一边是股价不断创出天际的新能源、光伏、芯片,一边则是被团灭的教育股、被反垄断的互联网,还有不断被敲打的医药、白酒,现在就连咖啡、奶粉都要被锤。

 

政策的底层意图说白了很明显,就是希望资本市场的钱,不要总是躺在白酒、消费这类公司里,也不要去支持那些靠垄断剥削百姓钱包的互联网公司,而是真正为中国梦多做点贡献,多去支持中国的硬科技创新。

 

我相信上头的决策是对的,但决策有时候会引发资本市场的暴涨暴跌,即便是投资圈内的资深人士,都会忍不住吐槽一句:A股的政策预见性太难了!

 

其中的得与失,好与坏,真的很能难说清。

 

眼下,看官媒,看政策甚至成了股民的操盘标准,但这不完全都是好事,因为不确定性的东西太多。资本市场要稳定发展,首先最重要的是要稳定的预期。

 

但很无奈,这就是中国特色的股市,有些事情不能改变,更无法左右,作为投资者,只能识时务、顺势而为。

 

如果还要加上一点,那就是权衡好国家呼吁和企业经营。

 

1

芯片股,真能担此大任?

 

 

经过两年多的舆论渲染,一说起芯片,尽是家国情绪,热血沸腾:美帝亡我之心不死,跨国鸭绿江,拿下上甘岭!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美国依然在芯片的核心技术领域占据绝对优势,它要实施封锁,而我们在核心的技术领域又没有快速实现突破的话,问题就会很极端。

 

就拿中芯国际来说,EUV光刻机迟迟买不到货,还进入了美国的实体清单,美国已经明确表示10nm以下的技术就别想拿了,没有先进制程的突破,中芯国际大概率就只能在混迹中低端,这跟当初被寄予强烈的突围希望是否已经背道而驰?当然,中芯也可以等待北方华创的国产光刻机,但什么时候有,相信北方华创自己也说不清楚。

 

上周在微信群被一个自大狂首席怼“你算老几?”的杨晓松,其实才是最理性的声音。毕竟首席可以假大空,乱说话不用负责,收割韭菜才是他最大的追求,但在生产线上的技术人员可不能乱来,如果用了质量达不到水准的产品,万一产品有问题,客户谩骂,上司谴责,自己是要背锅的。

 

退一万步讲,头上悬着老美制裁这一把刀,即使不马上落下,但时不时敲打一下,也够你寝食难安的。冷静思考一下,我们总是寄希望于中芯国际能够成为另一个台积电,这本身是不是太过一厢情愿?预期打这么足,万一兑现不了,找谁弥补损失?

 

虽然股民的人设,大多是口上说价值投资,骨子里却痴迷跟趋势,只要自己上岸,管他后面洪水滔天。问题在于,抱有这种想法的炒股人士,你看到过谁过得很舒坦的?最后还不是只配做韭菜,做接盘侠。

 

我们无意去质疑国家的决策,但实事求是地讲,若是在美国的逼迫下,我们最终在半导体上杀出重围,那不仅仅证明上头高瞻远瞩、更加证明美国白宫的傻帽,不仅无法遏制中国,反而加快了中国突围的步伐。

 

但美国佬的智商,至于低到这种程度吗?

 

当然,孰是孰非,我们说了不算,得交由时间去印证。

 

昨日盘后,中芯国际发布了中报,业绩超出了市场预期,今天港股股价高开8%,不过其后回落,收盘只涨了0.9%,未能破2月份高位,要想回到去年7月的高位,股价还得再涨60%。

 

暴涨暴跌下的冷思考

依靠今年的“缺芯”红利,中芯国际活得还算滋润,但是“缺芯潮”结束后,没有先进制程,中芯国际又将靠什么突破“卡脖子”?

 

2

别再拿芯片股说事了

 

 

也许,有人拿出A股的一长串暴涨的芯片股出来说事,“218”大回调至今,国民技术涨了469%,富满电子涨了389%,国科微涨了270%,士兰微涨了169%……

 

暴涨暴跌下的冷思考

暴涨暴跌下的冷思考
暴涨暴跌下的冷思考
暴涨暴跌下的冷思考

打脸不打脸?

 

这个问题,稍微懂港股和A股的差别,就不难理解。

 

由于缺乏完善的做空机制,A股的单边市场特征明显,享受着港股羡慕的估值溢价;

 

A股市场对ZZ正确的执行力也更强,有国家主导的半导体大基金,大量的主力机构身份都是国企,监管部门一个“窗口指导”,这些机构就得屁颠屁颠地去做,这让A股公司享受着ZZ正确带来的好处;

 

A股大量的散户、非专业机构充斥其中,跟风现象严重,羊群效应也更明显;

 

还有常说的定价权,A股是咱们自己,但港股是外资,咱们可以不顾一切地去哄抬股价互坑,外资可没这么傻,人家大老远跑来,不是为了买贵货,更不是做韭菜的。

 

当然,A股的芯片公司,除了享受制度上的好处,本身也没被美国盯上,相对安全;业绩增长受益于半导体景气期,有不少披露中报的公司都实现了翻倍甚至几倍的增长;市值上也不算很大,百亿级别的居多,炒起来也不用太多弹药。

 

其实,A股的中芯国际,已经吃到了这种制度红利,对比一下中芯国际A/H股价,这边是67元,港股是28元,溢价高达286%,等于说同一件商品,在香港卖28块,来到国内卖66块,差距都大到这个份上了,还想咋样?

 

对于未来,中芯国际选择了一个折中路线,避开EUV光刻机,用N+1暂代7nm,但N+1也只是将14 nm的功耗降低了57%,性能提高了20%,逻辑面积减少了63%,这些成绩和7nm还有明显的差距,中芯国际自己都承认,N+1适度的性能改进无法与7nm技术及其派生产品竞争。

 

何去何从,其实已经不由中芯自己说了算,更不是由股民说了算,如果中美关系的僵局无法打破,中芯国际的前景就不会明朗,股价要想破位,难。

 

3

新能源,涨到空头闭嘴

 

 

说完芯片,再讲讲最热门的新能源汽车。

 

之前,我们就发表过文章,提示新能源汽车涨幅过高,存在泡沫,希望投资者规避,但现在看来,格局小了。因为分析的指标都是基于硬性的,例如估值、业绩预测等,但现在的市场,明显已不看这些指标。

 

高毅的邱国鹭就说过:

 

“有时候投资者会低估市场的“傻”,他知道市场“傻”,但没想到市场会这么“傻”,他明知道这个东西值一百亿,他觉得市场再傻,顶多搞成两百亿、三百亿,结果市场就搞到五百亿、八百亿。他经常会低估了市场犯“傻”的这种时间跟维度。我们见过很多成功的投资人,独立思考的能力特别强,而他在独立思考的时候又容易陷入一根筋,有时候又会低估了市场跟他想的不一样的时间可以持续很久。”

这句话可能最适合描述眼下的新能源汽车,稍有经验的投资者,都不敢说现在的新能源汽车炒作完全合理,没有泡沫,但是不断刷新的股价,你跑出来叫人家要注意风险,不要太疯狂,大概率会被口水淹没:“别妨碍我赚钱!”

 

要知道,身处非理性繁荣下的市场,再讲什么分析指标,啰里吧嗦的,意义不大,也没什么人会听,还不如关注资金流,因为只要还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进入这个板块,股价就还可以创出新高。

 

今天,新能源汽车板块又大涨,做正极材料的当升科技涨了10%,近日刚创新高的比亚迪仍然维持上升态势,杉杉、恩捷、天赐、新宙邦等锂电池产业链公司也都纷纷上涨。

 

背后的原因,除了本身的成长性,还在于不断有利好消息刺激,咱们就不断出台的政策支持,现在连拜登也来抄作业,要求到2030年,在美国新车销售中,电动车的比例必须达到40%-50%。虽然拜登这事其实跟中国关系也不太大,但市场气氛好,任何利好的消息都会被无限地扩大,成为资金簇拥的动力。

 

这两周,前期强势的宁德、赣锋暂时止住了脚步,但比亚迪又开启了连涨模式,以8000亿的体量,前天还可以拉一个涨停,不能低估资金方的弹药实力。

 

接下来还有多少资金进场炒新能源,外人不得而知,但看看这段时间其他板块不断被震出来的资金,如果还想回去的话,可供选择的标的其实很少,而且部分因为政策遭遇损失的投资机构,要想快速补上损失,别让净值太难看,能够选择的标的也很少。如果再算上现在A股疯狂的抱团风格,短期内要股价大幅回调,看来也不现实。

 

有个深圳的基金经理的话,很能代表相当一部分资金方的信仰:

 

“锂电池股价高吗?十年前深圳的房价是1万,你觉得很高,但是现在呢?一万跌到8千,你会恐慌,赶紧跑路,然后回涨到1.5万,你觉得到头了,也要跑,但后面呢?”

两个反问怼得大家没话说,不过资本市场要是真的变脸,跌妈不认的事,太多了。

 

不管新能源股价炒到多高,企业经营这个基本盘还是不能丢,多关注一下企业这门生意做得怎么样,才是最稳健的风控。

 

4

结语

 

 

今年,如此频繁、密集地出台各类政策,颠覆了好多投资者的原本的认知,也打破了不少行业原本的投资逻辑,结果是快速把资金逼出,又把资金快速涌进另外的行业。

 

这样做,只会让半导体、新能源这些板块的抱团更加紧密,作为国家极力提倡、全力支持的行业,毫无疑问还将继续处于景气期,换言之,子弹还可以再飞一会。

 

至于现在买不买,是走是留,不外乎两个关键考虑,你的资金成本如何,以及万一高位被套了,你能够熬多长时间。

 

最后说一句,政策的手起刀落,行情的暴涨暴跌,犹如快意江湖,可以迅速造富一堆人,也迅速埋葬一堆人。

 

想赚快钱,最好还是悠着点。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NGR5dD3zfuKjrGn-uOc3w

东北最后的门面撑不住了

作者 | 墨羽枫香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东北最后的门面撑不住了

今天,A股最苦的一批人莫过于长春高新的投资人,都跌到这个位置了,赶上了锤子周,还偏偏有一锤是长春高新的。

一字跌停,5月高点下来,不到3个月,暴跌47%,蒸发了近1000亿市值。

 

东北最后的门面撑不住了

长春高新是10天披露一次股东户数的,最新显示到7月20日,股东户数达13.177万,而5月20日的时候仅5.826万户,增长了126%。

 

东北最后的门面撑不住了

这么多人入场,谁在跑路?

 

根据统计数据,二季度公募砍了117亿长春高新,其中清仓基金达到198家,不仅内资机构在减,外资也是。外资则在最近2个多月大幅砍仓20亿,当前最新持仓金额仅30亿,持仓比例仅2.42%。

 

东北最后的门面撑不住了

接盘的是小散们。

 

大连老太13年狂赚超100倍的长期投资励志新闻仿佛还在昨日,明星大牛股的散户们心态恐怕已经沧海桑田。

 

长春高新过去不仅是明星大牛股,也是东北的最后门面担当了。那这个门面担当到底发生了啥?

 

 

1

基本面变了

 

 

长春高新今天跌停,缘于昨晚新华社的发文《身高焦虑就打“增高针”?危险!》。这篇文章直指生长素行业各种乱象,并且算是点名了长高,在这个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锤子周,足以令资本市场瑟瑟发抖。

 

其实,长春高新的赛道是不错的。

 

据Frost & Sullivan,2014-2018年,中国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高达33.5%,预计2018-2030年增速仍然高达15.7%。预计2030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32亿美元,折合221亿人民币。

 

东北最后的门面撑不住了

在中国,4-15岁的儿童一共有1.7亿,其中矮小症约500万人,同时还有3900万身高偏离儿童需要科学的身高综合管理。生长激素治疗患儿数量累计不超过60万,整体治疗率不到2%,与海外15%-20%治疗渗透率差距较大。《健康中国2030战略》提到,要把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从2013年的8.1%,降低到2030年小于5%。

 

长春高新是生长激素龙头企业。2019年,国内市场中长春高新占74%的市场份额,其次为安科生物和上海联合赛尔,分别为15%和8%。

 

东北最后的门面撑不住了

从长春高新过去的业绩也可以看出,这是一条非常不错的赛道,坡够长,雪够厚,这也是资本市场追捧长春高新的原因。

 

东北最后的门面撑不住了

但,今年到现在,已经越发明显了,今年是一个政策大年,可以与2018年相媲美。政策的导向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开始逐步转变为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具体做法是移除人们头上的“三座大山”。

 

长春高新很不幸地处在医疗这座大山上。

 

5月21日,广东省医保局印发的《关于共同开展省级药品和耗材超声刀头联盟采购工作的函》在网上引起热议,本次广东发起16省联盟带量采购目录品种涉及药品数量281个,其中西药222个,中成药59个,其中重组人生长激素或将被纳入集采。

 

尽管长春高新回应短期集采可能性不大,但明显机构们并不相信,相信的是散户。5月21日长春高新跌停,龙虎榜上两个机构各卖1.9亿和1.6亿。

 

从过去的医药公司看,但凡沾上了集采的,都有杀估值的风险,比如恒瑞算强的吧,最高下来也砍了40%+了。

 

恒瑞产品线丰富尚且如此,那依赖大单品(生长素占总利润的90%)的长春高新如果被集采,杀估值只会更甚。

 

 

2

单品独大危机

 

 

自集采这么达摩克利斯之剑时不时挥下以来,很明显的,主营单赛道产品的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很大,业绩的确定性大大下降,市场风险偏好上明显偏爱“平台型”。

 

比如支架。

 

去年11月5日,全国冠状支架集采结果出炉,10个产品中选,涉及8家企业,中选产品中位价在700元左右,而此前支架平均价格为1.3万元左右。2019年,国内冠状支架终端市场规模大致有150亿,本次降价后按照700元均价计算的话,支架规模萎缩至7.5亿元。

 

行业坍塌,乐普医疗作为支架龙头企业,非常受伤,业绩增长引擎熄火了。公司丧失了成长性,股价持续低迷。

 

支架集采对于微创医疗的盈利也有冲击,但力度要小得多,因为支架只是微创的一部分业务而已。自从集采之后,微创利空出尽,股价至今反而大涨83%,而乐普继续下跌逾15%。

 

东北最后的门面撑不住了

还比如骨科。

 

2020年11月,山东省淄博—青岛东营烟台威海滨州德州七市开展骨科创伤带量采购。这也是全国首次骨科创伤类市级联盟带量采购。最终骨科创伤类产品(包括普通接骨板、锁定接骨板、髓内钉系统等)平均降幅67.3%,单个产品最大降幅达94%。

 

7月20日,12省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带量采购结果出炉:髓内钉、普通板三类产品的中标结果来看,最低降幅达到82.45%,最高降幅更是达到94.85%,竞争十分激烈。接下来,骨科关节“国采”将呼之欲出。

 

骨科集采之下,大博医疗、爱康医疗双双迎来暴击,再度大跌30-40%。而从股价历史高点算起,都已经被腰斩了。但平台型的威高股份则跌幅小得多,因为受到骨科集采影响小得多。

 

东北最后的门面撑不住了

还有血液灌流器。

 

今年5月27日,衡阳市医保局发布了关于“终末期肾脏病治疗相关耗材(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其中该次集采拟采购血液灌流器8000支,采购周期为24个月,这是市场上首次对血液灌流器进行集采。

 

这块被暴击的就是依赖它的健帆生物。

 

集采之后,高瓴在二季度再度减持378万股,还剩880万股。并且,这已经是高瓴连续4个季度减持健帆生物了。二级市场上,5月27日至今,公司股价狂泻40%,深不见底。

 

东北最后的门面撑不住了

生长素虽然还未被真正纳入集采,但在前车之鉴下,资本市场是非常有理由担忧依赖单一赛道的长春高新。

 

这层对政策的持续担忧令长春高新的底层估值逻辑发生了变化,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一把刀就剁下了,在估值上就不得不给个折价。

 

 

3

尾声

 

 

在过去几年的大白马行情下,许多散户们已经被教育大白马大跌就是买入机会。

 

也应该是这种教育下,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大白马,一路下跌中,跑路的是机构,接盘的是散户。长春高新如此,其它如上海机场亦是如此。

 

东北最后的门面撑不住了

大白马大跌就是买入机会,这个过去许多情况下成立,未来或许也成立,因为优秀者继续优秀确实是大概率事件。

 

但是,当真正调整发生时,我相信许多人会发现自己高估了自己的耐心和承受力,低估了调整的力度和时间。随着调整的不断深入,用历史上的K线图也难以安慰倍受煎熬的心态。

 

尤其是,大白马大跌就是买入机会也有部分不成立的,也有永远涨不回来的。在不断下跌的过程中,如何确定你手中的大白马未来是一定能涨回来的呢?

 

就比如说上海机场,我就觉得它大概率涨不回来了,因为最底层的免税逻辑发生了变化,这个未来也看不到好转的可能。

 

长春高新能不能回来,不好说,即使未来能回来,这个修复过程一定是漫长的、曲折的,因而也是煎熬的。这是一场长征,公司也许会没问题,但散户能不能熬到1949年,还真不好说。

 

所以吧,我们做投资,第一不要高估自己的耐心,第二非对公司了解得非常透彻,不要轻易集中持仓。集中持仓,踩对了赛道的上涨期当然是爽,但是踩错了,心态是非常容易爆炸的。就像这波长春高新的下跌,一路补仓补成重仓的,今天又被暴击10个点,大概率心态会爆炸。

 

最后,做投资,尽可能地去了解一家公司的关键逻辑在哪,这样就不至于发生当关键逻辑已经消失了,自己还在涌入,然后被深套。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MYBL-djElMSfge2KZqvkzA

不要总觉得市场在犯错。。

投资中有很多东西是非常简单的,只需要常识就可以判断。

大家觉得复杂,往往是因为一叶障目,或者被利益懵逼了双眼。

拿养猪行业来说,之前我们写过篇《拿掉猪肉,全在涨价》。

告诉大家猪周期已经结束了,高位入场的那些人,会赔的底掉。

当时很多买了猪肉股的人留言反驳,还讲了很多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要我说养猪这个行业的逻辑很简单,只要你把逻辑理顺了,就能发现行业供需和价格都已经见顶了。

一个是产品价格(也就是猪肉价格),现在已经处于历史高位。

公司利润想要继续涨价,需要供需结构支持肉价继续上涨。

从供需的角度看,我完全看不出后面还会因为猪肉短缺,导致价格再来一波上行的可能。

另一个是行业龙头公司的股价也处在高位,完全没有反应基本面的负面因素。

并且搞笑的是,有很多人还在说这次不一样。因为前面的非洲猪瘟,干掉了很多养猪的散户。

即使肉价跌了,龙头因为集中化养殖降低了成本,公司利润也不会下滑多少。

这里很多人的判断是:行业龙头的规模扩张可以降低成本,抵消价格下滑这个不利因素。

可是到底是扩张带来的盈利更大,还是行业下行带来的损失更大,这是非常难判断的。

为啥非要挑战这种高难度判断呢?去看看简单的行业不好么?

去看看那些股价处在相对低位,行业处在上行期,产品价格处在上涨趋势的公司不好么?

另外一个很典型的是基建行业,之前总有人说基建行业订单这么好,估值低位置也在底部,为啥一直不涨啊。

前段时间有个基金经理还在抱怨,他发了个基金,主要买的都是基建股,现在要被清盘了。

不要总觉得市场在犯错。。

他感觉很悲催的是:市场这三年时间里一直漠视基建公司基本面的好转,不断的杀估值。

目前很多基建公司的市净率易见跌到了0.6PB的历史最低点,比2014年最低点还要低14%左右。

这个杀估值他个人认为:是市场在犯错误。自己作为深度价值投资者,思路没有大的错误。

其实他没想明白的是:单纯的公司估值低和位置低,只是投资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在没有增量预期出现的情况下,资金并不会介入炒作,公司很可能在所谓的低位趴很久,甚至不断阴跌。

不信你看看过去钢铁估值低不低?一直都很低吧。不光估值低,公司股票的位置也很低。

然后在钢铁限产和碳中和出来之前的很长时间,公司股价涨不涨呢?并不涨,而且还不断阴跌。

后面是碳中和还有钢铁限产的因素出现,才导致钢铁公司的股价开始上涨。

公司股票只有在估值低和位置低的情况下,有增量资金开始介入,股价才有可能涨。

增量资金介入需要什么条件呢?公司利润在某些消息或者政策刺激下,出现增长预期。

这里人们的预期的是,低估值的钢铁公司会因为碳中和带来增量利润。

后续的钢铁限产政策,也会导致钢材进一步涨价,给公司利润带来增量。

一个单纯位置低,估值低的公司,如果没有增量预期存在,很像买了个债券。

可是债券这玩意到期,是保本保息的。股票并不是这样,还存在亏本的风险。

在没有增长预期的情况下,增量资金又怎么会介入炒作呢?

增量资金介入的条件是什么呢?是增量预期出现了,资金有了炒作和抬高估值的理由了。

没有增量预期出现,低位的东西可能一直维持低位,甚至可能会更低。

当然了,这个时候你确实可以提前介入熬时间,当然结果并不一定差。

但你也可以等增量出现,图形上底部放量时候再介入,才是效果最好的。

毕竟对多数小资金来说,进出速度快,才是你和大资金相比的最大优势。

没看到增量和资金推动之前,没必要提前介入太早,这样不光浪费时间,还降低效率。

如果还是还是回到基建这个话题,其实730重提基建上马以后。几个龙头基建公司,倒是已经有介入的价值了。

说起来投资这玩意困难也困难,想要找到伟大的企业,长期持有获得企业成长的利润是非常困难的。

毕竟从统计数据看,多数中小企业的寿命也不过只有八年,很多辉煌过就一路开始走下坡。

你要说投资简单也简单,你只需要找到低位低估值的公司,等待增量刺激出现。

再学会怎么看图,在月线级别找位置低的品种。从里面挑出那些出现增量刺激,底部放量的品种。

这个办法用好了,想要在资本市场赚点钱,还是没啥问题的。

当然了,这个方法听起来很low。远不如很多人给你讲的价值投资和跟随企业成长,那么高大上。

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们下次还可以讲讲,低位、确定性和重仓这三要素的关系。

全文完,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FWR9juvyVs0rh5v0N3efw

一场比以往更疯狂的抱团

作者 | 陈肖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一场比以往更疯狂的抱团
在昨天,有3个行业板块在盘中同时遭遇暴击,导致昨日整个市场哀嚎四起,恐慌情绪即使在收盘后依然浓厚。

 

一个是汽车芯片。兆易创新、立昂微等数只芯片股遭遇跌停,还有在创业板跌超10%的也不在少数。

 

第二是游戏。官媒对游戏产业发展的评论文章发布又删除再发布,几经周转未能挽回市场信心,仅腾讯、网易都一度跌超10%,仅港股游戏股昨天蒸发的市值就达大几千亿。

 

第三是新能源。由于被官媒喊话基金“没有契约精神”抱团疯炒新能源,导致新能源板块集体暴跌,锂材料、锂电池等整个概念都跌超5%。

 

这三个板块,都是因为遭到来自官媒的“喊话”,引发市场恐慌性猜疑和抛盘。

 

然后昨晚的中概股这些板块也是跟着大跌,很多股民都对今天的行情不抱希望。但没想到,今天的行情,除了游戏股反弹不多外,芯片和新能源不但收回失地,还有再创新高的架势。

 

芯片板块,基本是昨天怎么跌下去的,今天连本带利涨回来。

 

一场比以往更疯狂的抱团

新能源更不用说,三十个多涨停一举成为今天最强板块,宁德时代7%,隆基股份8%,比亚迪9%,通威股份、天齐锂业、三安光电、国轩高科等巨头涨停,不了解情况的还以为发布了巨大行业利好政策。

 

一场比以往更疯狂的抱团

行情大起大落之间,其实能看出太多东西,市场情绪的对立,政策监管的变化,行业估值的泡沫,甚至未来行情趋势的方向。

 

我们真应该静下来反思一下了。

 

 

1

喊话也止不住的疯狂

 

 

自从七普数据公布以来,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行业都受到了来自政策面变化的不同程度影响。

 

最明显的是互联网反垄断了,很多互联网巨头从今年的高点到现在已经遭受态度的锤打,连成长逻辑都被打得七零八落,谁家股价没有跌去个三四层的?对于头部那几个来说,市值以万亿为单位地被砍掉,那是以前多么不敢想象的场面,如今都化为了飞灰。

 

然后就是教育概念股,整个校外教培行业的碗底都被打翻,基本已经是不用看了。

 

还有昨天的游戏行业,官媒文章删改的蜜汁操作,虽然删掉了一些形容性质恶劣的用词,但传递出的监管信号已再明显不过。其实近两年国家在游戏监管方面一直都处于高压状态,无论是版号数量控制,还是“青少年防沉迷模式”,一直没有停过。这也是导致游戏股今年表现倒数的原因,去年7月到现在,很多游戏股差不多是膝盖斩了。即使如此,监管趋严的信号依然源源不断,这个行业起码短期还是难看到曙光了。

 

但还是有止不住的疯狂。

 

对,说的就是昨天被吹风喊话的新能源和芯片半导体。

 

昨天的几大官媒同时发文评论公募基金扎堆投资新能源行业乱象,包括很多原本设定投资方向不是新能源的主题基金最终都转身集中重仓新能源。“一些教育主题的基金产品,重仓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新能源股;一些互联网主题的基金产品,竟一猛子扎进了白酒股的池子。”

 

很显然,文章虽然用了委婉的说辞来讨论公募基金需要重视“契约精神”,不能“挂羊头卖狗肉”,但敲打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一场比以往更疯狂的抱团

 

其实基金扎堆新能源的情况真的多到了令人瞠目的地步,难怪官媒会出来喊话。有人简单做了个梳理:

 

一场比以往更疯狂的抱团

来源:网络

 

这一次官媒的喊话,与年初的基金过度抱团爆炒龙头股等于“偷懒赚快钱”的情形一模一样,那时候直指的是基金的“信义精神”。然后抱团最凶的白酒板块很快迎来大幅度的暴跌回调。

 

但不同于白酒行业的表现,基金对新能源的抱团虽然有过之无不及,如今被喊话也仅是跌了一天就又涨回去了。

 

现在的新能源有多疯狂,今年来涨幅翻倍的2/3以上都是新能源概念股,越往上翻,占比例越大。

 

不仅如此,现在所有的市场交易焦点都在这个板块,如同吞金黑洞,源源不断虹吸其他板块资金狂推自己,进而形成更强的马太效应。

 

看看现在每周的成交额,材料、资本货物、半导体几个板块拿走了全市场7成以上的交易量,金融保险地产零售这些已经持续吃灰好长时间了。

 

一场比以往更疯狂的抱团

现在宁德时代的市值已经回到了1.3万亿的新高大关,市盈率持续横亘在200倍左右。

 

一场比以往更疯狂的抱团

比亚迪A股现在的市值也超过了8800亿,按照这几天飙涨的架势,到破万亿真的件轻易的事情。

 

一场比以往更疯狂的抱团

 

有那么大量源源不断的资金推动,难怪这些板块龙头可以有所欲为了。

 

2

比以往更加疯狂的抱团

 

 

其实我们更要思考的是,为什么在官媒吹风降温之后,资金还是要紧抱新能源不放背后的原因。

 

现在的新能源行业有泡沫吗?

 

肯定有,并且很大。

 

蹭概念的小公司不说,头部那几个超级巨头,哪家的上百倍的PE,就算是光伏龙头的隆基通威,估值也是其历史上的高位。

 

一场比以往更疯狂的抱团

但这不代表有泡沫就会破。

 

现在的宏观经济趋势并不算乐观,国家在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调整出现比较大变化,海外流动性收紧预期的冲击如同悬在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种种因素下,对于当下的资本市场影响并不算友好。

 

另一个情况是,现在很多体现出高成长的好赛道好行业往往都有超额利润,如互联网平台杀熟、垄断、恶性竞争,高房价带来的民众生活成本上市,高药价带来的民众有病不敢医,校外培训带来的教育焦虑等。大部分这些高利润的行业或多或少对社会民生或中小企业也不“友好”,所以才有那么多的行业严监管介入。

 

越是影响民生、与民争利、影响市场公平的商业企业,监管就越严。

 

原本宏观环境不好的背景下,资金就容易抱团取暖,但如今在各种严监管的高压下,能抱团的好赛道越来越少。

 

到最后,资金能选的也就只有契合国家政策导向的行业板块,这种板块其实很多,但绝大多数要么是市场容量小,要么是商业模式没有吸引力。而真正能有足够大容量装得下庞大基金规模的,也就只有新能源车、光伏、医疗、高端智造等少数几个领域。

 

别看现在国家的货币流动性一直把控很稳健,市场增量的流动性并没有多少,但抱团的资金规模可能远超很多人的预料。

 

现在有两个变化值得关注:

 

一是基金的持续大规模发行,不断提供增量。今年前7月仅是新增的公募基金就超过2.6万亿元,是活脱脱的增量,更别说还有以前的规模。

 

一场比以往更疯狂的抱团

作为专业投资的产品,基金的方向可能不同,但一定是选择差不多的投资策略,在优质赛道优质标的不多的情况下,抱团自然难免。

 

另一个是资金从容量巨大的银行地产保险“老三傻”的流出。老三傻一直以来是市场交易资金最大的板块,但如今地产被打,银行保险承压,大量的长短线资金都在持续溢出,被转移到成长性更好的领域,这个规模也是极大的。新能源无疑是这些资金的主要方向之一。

 

越来越多的市场资金,叠加越来越少的选择,必然导致越来越疯狂的抱团。

 

其实,昨天官媒对机构扎堆新能源现象喊话,但只是批评机构的选择行为,并不是抨击新能源板块。

 

新能源作为国家长期引导的发展战略方向,长期逻辑不会有问题。机构和真正业内的投资者都深知这个道理,昨天只是大部分散户被吓跑出去了而已,这也是为何在昨天大跌后今天重新上攻的原因。

 

大A股有一个非常鲜明的传统特色:一旦发现好赛道好模式,资本和投资者就会一窝蜂涌进去如同恶狗扑食蹭概念趁机捞一波的现象。比如十年前的光伏产业泡沫,几年前的新能源车泡沫,甚至近期经常看到的蹭白酒、疫情、鸿蒙、网红、医药概念等,往往都是妖股橫生,乱象四起,乌烟瘴气,泡沫迅速扩大,这些现象已经上演过无数次了。

 

其实这也无可厚非,任何一个行业或技术,在诞生形成市场看好预期之后,必定是迅速走向疯狂炒作的期望膨胀期,一顿乱炒太过热会迎来监管规范引发泡沫破裂的幻灭期,然后再慢慢回归理性的发展。

 

一场比以往更疯狂的抱团

现在的新能源和半导体,虽然发展时间不久了,但还处于在爆炒的上升期,离泡沫破裂还很远很远,甚至因为行业空间足够大,这个泡沫破裂可能永远不会来,就算短时间被打下去了,也可能很快涨回去。

 

3

一场深刻的教训

 

 

这段时间,相信绝大多数投资者都经历过市场行情突变的吊打,其中很多时候是与政策面的变动有关。

 

比如昨天的游戏,前些天的互联网、教育、甚至医药板块。在没有强干预之前,这些板块哪个不都是资本的心头好,如今连未来的逻辑都看不清了。

 

所以,在常有政策干预的市场,我们做投资,尤其不能仅仅关心目标公司本身的竞争实力,还要从更高的层次,更远的视角去判断未来趋势。

 

新形势下,以前用完全自由市场条件下的选股策略、估值模型理论,可能都要重修正。

 

炒股不但是跟着资本走,还要跟着政策走。

 

我们要知道,当下国家对于未来对于人口增长目标,社会民生,经济发展最关切的方向是什么。

 

在张磊的《价值》中,有一段话对价值投资的思考值得大家借鉴:

 

企业产品首先要对人类产生价值,一个商业机会,不应看它过去的收入、利润,也不能简单看它今天或明天的收入、利润,这些纸面数字很重要,但并不代表全部。真正值得关注的核心是,它解决了什么问题,有没有给社会、消费者提升效率、创造价值。只要是为社会疯狂创造价值的企业,它的收入、利润早晚会兑现,社会最终会给予它长远的奖励。

 

经历这段时间股票市场那么多的教训,相信现在大家再理解这句话已经不难了。

 

 转自:

这位粉丝想不通的问题,我来回答你!

 

昨天我在一个粉丝群里看到这样一句话,不得不想多说几句:

这位粉丝想不通的问题,我来回答你!

首先恭喜这位粉丝,你这次踏准了,真的赚到了!但是,你可以扪心问问自己,多少次像这样高抛低吸,最后变成了高吸低抛?然后长期以来所有高抛低吸赚到的+所有高吸低抛亏掉的=正还是负?我敢肯定能够持平,你也算高手中的高手了!如果你能够正,甚至赚很多,那么你可以取关十点的公众号了,你真的已经是高手中的高手,来市场是直接“取钱”的,根本不需要再看十点的文章浪费时间!

我想说的是我们99%的人(包括我)根本没有能力做高抛低吸,偶尔几次做成功,或者一段时间做成功也不算什么,长期看依然是不做,收益更多。除非你买到垃圾股,投机股,那么长期持有就是灾难,所以十点一直强调一定要买好公司的股票。只要买入的是有业绩支撑的好公司,3-5年一个周期都可以赚到钱,只是多少的问题。有些可能1年就涨起来了,有些可能需要3年,有些甚至持有三年还是亏的,到第四年涨了4年的收益,这就是真实的股市情况。我在昨天文章里面也强调过,我们大部分人98%的操作都是无效的,98%的时间也是等待上涨,只有2%的操作是有效的,2%的时间是在上涨。正因为98%的操作是无效的,所以我们每一次操作极有可能就是帮倒忙,让你亏更多。不信?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自己以往的操作,不用我多说,今天看到这段话的99%的人属于这一类。我苦口婆心劝大家不要盯盘,就是减少无效操作(盯盘很容易被带偏),减少亏损,然后拿住好公司,长期看,你们每个人都可以赚到钱。

我们就拿健帆生物来做案例再说透这个道理:

 

这位粉丝想不通的问题,我来回答你!

 

2020年2月3日国内疫情爆发,2020年春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健帆生物大幅低开9个点。以你的常规思维判断,这次疫情这么严重,肯定还要继续跌,市场上普遍的声音都是“现金为王,市场一定会跌到大家“目瞪口呆”的程度。然后早上一开盘你直接跌9%卖了,因为你想跌了几个板再接回来,多爽啊!第二天走势如下:

 

这位粉丝想不通的问题,我来回答你!

 

第二天看到当天上涨,你觉得这是短线反弹,肯定还会跌下来的,我等着就可以了,多自信啊!再看下图:

 

这位粉丝想不通的问题,我来回答你!

 

第三天继续上涨,第四天直接来个跳空高开,全天高开高走,涨了9%,这个时候你有点慌了,觉得买不回来了。不过,还能继续阿Q精神安慰自己,不会的,你看看疫情越来越严重,那时候中国应该是一天几千例,死亡人数好几百。还有好多负面新闻,特朗普跟中国打贸易战啦…….反正你找到很多下跌的理由!

 

这位粉丝想不通的问题,我来回答你!
结果等到了3月,终于开始跌了,那时候全世界疫情都爆发了,你主观地认为肯定跌破前期低点。没想到的事情又发生了。
这位粉丝想不通的问题,我来回答你!
才跌了三天,又开始高歌猛进,直接一口气从2020年2月3日的38元涨到了64元,三个月时间接近70%的涨幅,亏大了吧,再也买不回来了!不对啊,按常理应该跌得稀里哗啦啊,怎么就涨了呢?不行,我追高也要买进来,否则亏大了。然后你终于坐不住了,在高位买进了。
这位粉丝想不通的问题,我来回答你!
你还算理智,不是在高峰上买,也算是在跌下来的低位买的,但是比你卖出的位置高出了50%以上。也就是到这里为止,你想的高抛低吸变成了高吸低抛。然后吸取了前面的教训,心里想不管怎么样都不卖了。但是很快被市场的横盘震荡又诱惑了,看下图:
这位粉丝想不通的问题,我来回答你!

 

看看上图,这简直给你“送钱啊,每次跌这个位置就涨,涨到那个位置就跌,都好几次了,这个钱不赚白不赚啊!干!然后你在高位卖了,然后真的开始跌了,好爽啊,多赚了,我是股神!结果意外又发生了,这次到前期高点后卖掉了,没有跌啊,继续涨,看下图:

 

这位粉丝想不通的问题,我来回答你!

 

等了一个星期,涨了10%,不行啊,不能再等了,会不会像前面那次一样,涨了70%又去追回来,那太痛苦了。你空仓的日子辗转难眠,上班也没心思,偷偷盯盘,越盯越涨。md,不管了,必须买进,然后就在你买进的第二天,市场又开始疯狂下跌,见下图:

 

这位粉丝想不通的问题,我来回答你!

 

昨天又跌了11%,这“烂股”还能拿吗?这公司tm的不行了,业绩增长也放缓了,再拿下去就是傻子。满仓的3个月比空仓更痛苦,半年一顿猛操作,今年实际才跌9%的股票硬生生亏损近50%。此时的你,真的失眠了,看谁都不顺眼,家人不和,单位降职降薪,感觉自己的人生很不顺。殊不知,这些都是你自己折腾出来的,健帆生物上半年有40%的净利润增长率怎么就不行了?有本事你去经营试试!

 

这位粉丝想不通的问题,我来回答你!

 

而另外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买之前做足了功课,对公司的上下游客户、管理层、企业文化、生意模式、外围竞争格局等等做了很透的研究。然后决心买入,并且计划长期持有。期间从不盯盘,最多每年的财报去看一眼,季度报,半年报根本不看一眼,更不会看那些狗屁不懂的财经记者写的那些所谓的分析文章。空下来就是阅读和陪伴家人、休闲度假,跟朋友聚会等,非常享受每天的生活。

 

这位粉丝想不通的问题,我来回答你!

 

结果持有了4年健帆生物,总计截止到昨天(2021年8月3日)收盘价,盈利300%。他本来期待做15%一年的收益,结果做了41%的年化收益率,所以今年回落一点(跌了9%),他觉得很正常,到是有钱还可以加点,他一直这样想。而前面那位老兄经历有事情,每件事情心急如焚,比如:2018大熊中国疫情际疫情、业绩下跌等等因的每个股价波动都让他痛苦不堪,俨然比联合国秘书长都操心,结果还大把亏钱,回本都无望,已经不赚钱的事

为什么后一位能这么淡定,主要已经吃过高抛低吸的亏了,知道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只能用找到好公司长期持有的“笨办法”!一个人能力圈小没有关系,有关系的是知道自己的能力圈边界在哪儿!因为知道了边界,就不会跳出能力圈乱来而被市场“揍”得鼻青脸肿。最怕初生牛犊不怕虎,总觉得自己比参与这个市场的人都强,然后不自量力地做一些操作。最可悲的是一次一次被市场“揍”,还是继续凑上去按揍,真的很可悲!

十点不想再多说一句话了,只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想过哪种生活?自己选吧!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RHo4k068VICAhd1h4b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