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赛马,一场无限博弈!

这篇文章说说我从事职业交易数十年的最宝贵经验。

 

以此送给已经有一定炒股经验,却总被一层“无形的隔膜”阻拦,无法进行突破的朋友。

 

让我们来浅显地聊一聊,到底应该如何利用博弈的原理,在股市或者其他市场里获得真正的优势。

1

“博弈”应该是这个世界上出现频率最高的社交行为了。

 

无论是父子儿女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商客之间、甚至于夫妻之间的相处,皆是由一场场或大或小的博弈的结果,最终决定了双方的关系走向,以及最终结局。

 

大到两国之间的利益纠葛,小到你在菜市场与商家讨价还价,甚至私密到夫妻之间的相处,无不是一场通过计算自身条件、预期对方信息、同和自身优势,最终确定自身优势的统筹游戏。

 

可以说世间事事皆博弈,它无处不在,只是很少像金融市场当中的较量那样直观,那样让人印象深刻。

 

而在这场金融交易的博弈竞赛当中,处于弱势的散户是否真的无法战胜强大的庄家和主力机构呢?

 

其实并不是。

 

这主要还得看我们如何理解“在博弈中胜出”的概念。

 

如果说想要以“彻底打垮主力机构”为胜出目标,无疑是难如登天的,毕竟一只蚂蚁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打垮一头大象。

 

这是由绝对体量决定的客观事实,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正面对抗的想法都是愚蠢的,任何“计谋”都是苍白的。

 

这是我们必须正面认识到的前提条件,也是自然法则在数千万年物竞天择之下得出的最终解。

 

“蚁多咬死象”的说法,更多的是文学性质的比喻,和哲学层面的探讨,否则大象也不会成为自然环境下最强大的陆地动物了。

 

但是如果谋求的不是打垮对手,而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仅是在市场的参与过程中从对方手里拿走一部分利润的话,事情无疑就出现了转机。

 

至少难度就会从“地狱级”降解为“新手模式。”

 

而很多散户之所以在市场中被吊打,最大的原因无外乎目标和行为的偏差,总是抱着赚点钱的目的,却莫名其妙的走上了与主力硬刚的绝路。

 

就我十数年做市值管理的经验来看,任何认真研究主力行为的讨论,都可以称之为“误入歧途”。

 

这就好比战争年代,我们就是一个“枪不过三五条、人不过十七八的”的游击队,如果将自己的博弈目标从“保存自身、小占便宜”,转变为“与敌主力决战”的话。

 

不论这种目标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转变,其结果必定凄凉。

 

所以,当我们研究如何通过博弈的手法,从主力手中获得利润的时候,明白“目标与行为的统一性”,无疑是一个大前提。

 

所以,我们必须理解的首要内容,就是如何“如何以自我为中心进行博弈”,而不是跟着主力或者市场进行游荡。

 

当我们深刻认识到,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必然以自身的行为和利益出发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向下讨论,如何做到以弱胜强,切割利润了。

2

在讨论以弱胜强之前,请允许我讲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这也是一场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博弈。

 

在《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当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叫做《田忌赛马》

 

故事很简单,就是说有一天齐威王发神经,为了显摆自己的马厉害,非得拉着大臣田忌跟自己玩赛马。

 

而田忌作为士大夫,他手里的马自然是比不得大王的。

 

正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孙膑给他出了个好主意。

 

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大概意思是说,你就拿自己最弱的那匹马跟大王的好马比,把他最强的废掉以后,再用自己的上等马打他的中等马,用中等马打对方的下等马。

 

结果大家都清楚的,孙斌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生动的结论,那就是:强者不一定胜券在握,而弱者也不一定必输无疑。

 

田忌通过成功的多项博弈地赢下了比赛

当然,他也因此被齐王恨上了,后来被整的相当凄惨,不过这是题外话。

 

我们要从这个故事当中找到的亮点在于:

 

首先,孙膑并没有将这三场比赛当中的任何一场进行单独罗列,而是将三次比赛视作一个整体进行统筹。

 

不要小看这个“整体统筹”,它对我们在金融博弈当中能否获胜起到了根本性的决定作用。

 

要知道:三局“一次定输赢”的比赛,与一局“三局两胜制”的比赛,有着绝对性的不同。

 

没有这个前提,后面的一切布置都是枉然。

 

然后,充分的利用对方的“先发劣势”,读取对方数据之后,以自身的条件为基准调整了赛马顺序,让一场必输的局反败为胜。

 

这个小故事讲到这里,对反应敏锐的市场老鸟可能已经有所触动了。

 

为什么我要将“经过统筹部署后,将‘一次定输赢’改‘三局两胜制’重点提及呢?

 

请大家认真的回想自身的交易行为和曾经的关注重点。

 

是否发现,大多数散户的在金融市场当中的交易行为,都是缺乏统筹性的。

 

大多数人关注的重点,往往是:

 

我买的这只股票会不会涨?

我这一次会不会赔钱啊?

这只票里的主力到底在干嘛?

要不要找老师问一下对这只票的看法?

也就是说,在大多数散户的交易观当中,他们的交易行为永远是独立的,这一笔是输是赢,与下一笔交易的输赢毫无关系。

 

因此,我们总是在与主力进行一种“一局定生死”的粗暴对抗,哪怕每次面对的主力都不同,其“蚂蚁撼大象”、“游击刚主力”的悲剧性质永远不变。

 

同时也因为每次面对的股票性质不同、主力结构不同、操盘手法不同,导致了我们无法从上一次的失败当中吸取任何有效的教训和经验。

 

那么,当我们被迫每一次都跟不同的主力硬刚的时候,以弱胜强的希望自然就更加渺茫。

 

所以,在本能的驱动下,很多有灵性的朋友慢慢的学会了分仓。

 

将统一的权益池分割为不同的部分,然后分别投资不同的股票。

 

这在初期是有效的,也是能够避免一坑致死的绝佳方案。

 

但是往往因为无法洞悉“统筹博弈”的原理,导致分仓之后盈利能力依然不佳。

 

那是因为我们仅仅靠本能或者说教学会了“分仓”,却无法理解“任何一只股票的去留,都是为了整体交易结构服务”的核心原理。

 

就好比说,虽然我们进行了仓位的分管,但是我们依然会对每一笔投资单独地投入热情和考量。

 

比如,这只股票赔了15%了,割肉好疼啊!

 

比如,这只股票到底会不会涨?要不要再等等看呢?

 

比如,这只股票的主力到底在干嘛?要不要打听打听消息?

 

你看,这并没有改变“一局定生死”的本质,只是把筹码分开了,从“玩一把梭哈”变成了“玩十五把梭哈”而已。

 

那只可怜的蚂蚁不仅要被大象踩扁一次,而且每次被踩扁以后,还要被扣出来再踩一次……

 

这真是太痛苦了!

 

不仅不科学,而且不人道……

 

这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呢?

 

想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就要思及田忌赛马提供的第二点智慧闪光。

3

孙膑帮田忌充分地利用对方的“先发劣势”,读取对方数据之后,以自身的条件为基准调整了赛马顺序,让一场必输的局反败为胜。

 

当我们无法领会“一切博弈手段和计划制定都要以自身统筹利益为原点”的时候,我们就只能陷入一次又一次“如何让我的上驷能打过齐王上驷”的痛苦思考。

 

就像是散户一次次地陷入“主力到底在干嘛”的痛苦猜测一样。

 

所以,我们需要让我们的任何一支单次交易,都服务于整体的权益策划才好。

 

一只股票是否需要割肉,取决于他还是否对我们账户的整体结构有影响,而不是他自己到底是涨还是跌。

 

举个我曾经的真实案例来讲。

 

18年年底~19年年中的一段时间,我在期货市场大规模做多铁矿石和螺纹钢。

 

当然我指的“大规模”也仅占有整体仓位的20%,不过在计算过杠杆之后,我拿到的实际仓位其实是我所有资金的200%。

 

我其实用100万的实际资金,买了价值1000万的铁矿石和螺纹钢。

 

同时我的账户里还存有大量白糖、PTA、棕榈油以及黄金的合约。

 

其中表现最好的,自然是当时“疯狂的石头”。

 

仅仅在铁矿石仓位上,我就已经积累了280%的浮盈,只要折现,那就是将近300万的利润。

 

很多朋友对此都很兴奋,并且有人劝我应该再次加大投入,买入更多的铁矿石多头。

 

因为当时铁矿石行情真的太好了,太完美了,所有人都觉得他一定还要接着上涨!

 

后来事实也证明了,铁矿石确实还要上涨,直到前段时间因为美国大肆印钞,导致铁矿涨到了一个我想都不敢想的地步。

 

但是我拒绝了朋友加仓的建议。

 

相反,我平掉了整整一半铁矿石仓位和所有的螺纹钢仓位。

 

大家都觉得我疯了,但我不这么认为,甚至到后来铁矿石继续冲高的时候,我依然认为这是对的。

 

因为铁矿石价格已经很高了,一旦发生回撤我将损失巨大,而当我卖掉一半以后,无论如何我拿走了两百多万的现金,哪怕价格以后跌回原点,对我来说也是大赚一笔。

 

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我的铁矿石持仓比例太大了!

 

一旦铁矿石出问题,瞬间就会吃掉我的所有预备资金,甚至可能引起爆仓。

 

而当我腾出这些仓位的时候,我的账户风险瞬间下降,这笔钱又被用来投入到了已经抬头的棕榈油多头合约当中,依然为我赚了不少。

 

最重要的是,我将自己从风险中摘了出来,除了铁矿石,我其他的所有仓位也都安全了。

 

并且最终给我带来了不菲的利润。

 

如果我不这么做,那么我的很多仓位都会在接下来的一波洗盘当中被强制平仓,而且矿石剩下的仓位也会因为独木难支而被迫立场。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经历疯狂上涨的19年上半页之后,铁矿石经历了一次断崖式的疯狂崩塌,仅仅一周时间就崩掉了过去大半年的所有涨幅。

 

当然,这也都是后话,我平仓绝对不是因为我知道要跌,事实上我对即将到来的灾难一无所知!)

 

在这个案例当中,我的铁矿石仓位赚得少了,但是整体权益却赚得更多了。

 

那么我们反向来看。

 

当我们在操作一组股票持仓的时候。

 

单只股票的下跌了,那么我们要考虑的最重要问题是什么?

 

是“他还不不会涨回来”么?

 

并不是!

 

而是他的下跌是否会对整体权益造成冲击呢?

 

它如果继续下行,是否吞没其他股票带来的收益呢?

 

与其他股票相比,我是否更看好它呢?

 

如果它将来反弹,那么它带来的利润是否足够我下次开仓是的预备止损呢?

 

以及,我上一笔交易的利润当中,能够分配给它的预备止损是否已经用完了?

 

如果是,那我们就应该走了!

 

不论它未来是否会上涨,主力到底是不是在洗仓,都与我们无关。

 

因为我们进行的,不是与主力之间玩一场“一把定输赢”的比赛,而是在与N个对手,同时进行一场“三局两胜制”。

 

当我们明白这个原理的时候,一只股票的去留就非常好决断了,一切都是以自身需要而出发的决断,不论对手如何诱惑或者恐吓,对我们来说都毫无意义。

 

因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而真的想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对自身系统进行更合理、更科学的内向构架。

 

这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内容。

 

无奈于纸短言长,不觉间已经四千余字。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i68nJbaPpS-pPWHhAXQM8Q

一场赛马,一场无限博弈!

一块“草场”引发的惨案

这是一篇关于“如何在股票或其他证券市场最终盈利”的心得。

重点讲述的是如何通过《博弈论》的原理,构建一个匹配自身交易系统的仓位构架逻辑。

1

在上一篇文章《一场赛马,一场无限博弈》当中,我向大家阐述了如果散户想要在与主力的博弈当中获取优势并且最终赢得利润,就必须建立起一套以自身需求和客观实际为基础的,具有统筹一致性的交易系统。

而在长期与主力对抗的过程当中,几乎所有散户都会发现,想要在某一只单独的股票当中,正面战胜具有绝对体量优势的主力和机构,几乎是一件蚂蚁撼大象一样的任务。

虽然不至于说毫无胜算,但是不论如何其性价比都会惨烈的令人泪目。

长此以往我们要承受的风险与可能获得的利润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更不论因此而付出的巨大精力。

由此“怎么在风险较小的情况下有效的赚钱”成了很多交易人的终极问题之一。

不愿意被主力牵着鼻子走的朋友,开始学会了使用分仓的方法对抗这种风险。

这就是上一篇我们讲过的,通过统筹一致的方法,将一场“一局定生死”的死亡竞赛变成“三局两胜制”的筹码游戏。

可是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很多朋友依然发现,哪怕分仓了,自己面临的风险依然巨大,同时利润的提升似乎并不明显。

而且总是做着做着,就不自觉的又跑回了重仓压住的老路上去了。

这其中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也是上一篇当中讲到过的,是因为无法理解统筹博弈的原理,没有将自身分散的数笔交易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所以即便分仓了,也只不过是将原先“玩一把一局定生死的游戏”,变成了“玩十五把一局定输赢的游戏”而已。

其作用只不过是延缓了失败的到来罢了,对解决根本问题并没有本质上的帮助。

第二点,就是因为无法协调自己仓位之间的关系,有的仓位有时候亏得太多,实在搞不懂应该设置多大的止损才叫合理。

一旦某只股票发生恐怖的跌穿,就会吃掉本身好不容易积累的利润,甚至拖垮整个账户。

又或者有的仓位占比过大,稍微有所波动就会牵动整个账户权益疯狂震荡,令我们无所适从的同时,也极大地威胁了其他仓位的安全。

所以,这也就是今天我想向大家讲述的内容:论仓位再平衡

2

在讲到仓位再平衡的逻辑之前,我想再跟大家讲个故事,咱们这次不讲赛马,讲一个在《博弈论》当中非常著名的案例——公地悲剧

这个故事非常简单:

从前有一块牧场,它属于公共用地,本身并不用于放牧,但是有一天镇长决定用它给大家发福利。

于是宣布,任何牧民都可以在这块公共土地上放牧,而镇长不会对此进行任何干涉,以此来提高牧民的收入。

由于这块公地牧场上的草足够好几头牛吃的,所以上百户牧民都认为自己应该多买一些牛,好领到镇长发的这份福利。

于是几乎所有的牧民都增添了自己的牲口,虽然事实上这块公地的产量根本不足以养活上百头牛的胃口。

但是每一户牧民都认为至少能养活自己新添的这两头,如果自己不增加牛群,那么便宜就会被其他人占走。

于是乎,结果显而易见,公共牧场彻底崩溃,被自身承载力上百倍的牲口啃得寸草不生。

由于公共牧场已经不长草了,但是牧民们却总共购置了上百头牛,所以在公地崩溃之后,紧接着多出来的牛开始啃食自家草场上的牧草,导致自家草场也开始崩溃。

由此牧民们的牲口开始大批大批地饿死。

本身每个人都想占一两头牛的便宜,最终结果不仅导致了整个牧区的崩溃,自身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这个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

在《博弈论》当中,这个故事用以阐述著名的纳什均衡理论。

在这个理论中对我们来讲,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如果没有控制规则,也无法达成契约合作,那么参与博弈的每个人都会遵循自己利益最大的原则进行行事,同时只要有一个人做出自私选择,那么所有人都被迫的必须跟进,任何人出于大局考虑而改变自身决策的行为都不会令自己受益。

牧民们因为拥有免费的公共草场,而且处于独立决策的多元博弈环境中,所以买一两头牛去占便宜就成为唯一的选择。

因为谁都不可能去赌其他上百个博弈选手都跟自己一样深明大义。

所以即便自己不用这块草场,别人也会用,别人多添置的牲口最终也会啃崩这块草地!

然后崩溃依然会席卷这个牧区,自己的牲口可能依然要饿死。

与其这样,还不如现在多给自己占点便宜。

说不定等灾难来的时候,还能多抗两轮。

(当然,这种多元博弈的结构和原理,也是导致目前疫情期间,各国大玩“死亡竞赛”的原因之一,不过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现在,让我们将公地悲剧的案例和原理,带入到我们的交易系统当中。

3

当我们将公地悲剧带入到我们的交易系统当中时,我们就会惊讶的发现:

当我们开始分仓押注不同的股票时。

如果无法从全局统筹的角度对所有仓位进行统一规划的话。

我们的任何一支单独持仓的股票,都相当于一户独立的牧民。

而账户,就是那块悲催的公地!

当我们独立的看待一只股票,并且准备投注时,都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牧民”的角色当中。“这只股票我真的很看好,我觉得它马上就要涨了,而且涨得绝对不少!所以我多买一点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亦或者“这只票子我觉得可以,感觉它肯定会涨,前面亏了那么多,这把如果多买一点,等它涨起来我就回本了!”

回忆一下,当我们在分仓规则下逐渐开始重仓一只股票或者期货合约的时候,是不是就是这两种心态在催动!?

这与牧民:“公地反正是免费的,用到就是赚到!所以我得多养两头牛”的概念是否完全相同呢?

只不过我们的仓位比这些“占便宜不要命”的牧民还要悲催。

因为牧民至少还有自己的私人牧场,而我们的账户持仓则只有公地!!!

而公地本身存在着自身的承载力极限,而这个极限将被所有仓位共用,一个仓位赚了,利润会被所有仓位共享,而一只股票赔了,其亏损也会被所有仓位共担。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达成交易博弈的胜利,构架起一个有效的交易系统,那么我们就必须提前解决公地悲剧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而公地悲剧的提出人哈定在试图提出解决办法时说:我们可以将之卖掉,使之成为私有财产;也可以作为公共财产保留,实行许可进入,这种许可可以以多种方式来进行。

对公地悲剧的防止方法有两种:

一是制度上的,即建立中心化的权力机构,无论这种权力机构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私人对公共地的拥有或处置权,将以使用权的形式体现;

第二种便是道德约束,道德约束与非中心化的奖惩联系在一起。

所以,我非常强烈的推荐大家首先阅读上一篇《一场赛马,一场无限博弈》中关于统合一致性的内容。

因为我们进仓位行平衡和系统构架的第一步,就必须首先建立起一个统筹规划的权利规则。

然后将每一次投资所能使用的仓位以及允许承受的亏损极值进行使用权划分,这个划分一定要是刚性的,且以百分比形式出现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在上一节当中,我们提到公地崩溃下的纳什均衡原理。

所以我们必须明白,任何一个持仓因为狭隘的自身利益而做出的决策,在突破刚性规则侵入“公地”时,都必然会在全局上导致最终崩溃的发生!

也就是说,当我们不论因为何种原因,从而打破这个刚性规则时,最终的亏损就注定已经无可挽回!

但是反过来说,是否要对一只股票进行刚性止损,并不取决于这只股票后期是否还会涨回来。

而是要看它是否已经到达自身刚性规则的极限,是否会对整体权益造成破坏。

只要是为账户整体权益服务的止损,哪怕在狭隘的自身利益上蒙受了损失,但在最终都会为全局带来或多或少的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散户无法理解主力机构为什么在大踩踏发生时,哪怕拼着承受巨大损失,也一定要挤兑出场的原因。

因为市场后期走向与现在的他们毫无关系!

在一个职业交易者眼中,一只股票是涨是跌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因为他们要维护的最核心利益并不是市场价格,而是以自身权益基准建立起来的中心化的权力机构。

而他们所遵循的第一原则,也不是低买高卖的交易行为,而是维护自身最终盈利的刚性规则。

当然,这也是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纳什均衡,所有交易员也都是独立的“牧民”,除了散户,没人会去赌别人跟自己一样会持仓护盘!

当我们首先理解了这一原则之后,我们就可以进入更加实际的“仓位再平衡”内容了。

我也可向大家开始阐述,更具体的内容了。

比如一些更具体的解决方法!

4

此时,我们已经了解了所有仓位是在共享同一块“公地”,所有交易行为的最终服务目标并不是股票价格和个股利润,而是账户的总体权益。

那么,当我们要整体设计一个账户的持仓权限时,就需要明白一块公共牧场会由两个硬性资源组成,即:地皮和草。

地皮被破坏了,草也就没有了。

而草被破坏了,牲口就饿死了。

同样,一个交易账户也由两项硬性资源组成,即:持仓比重和止损比重!

持仓比重非常好理解,比如一个账户有10W元的权益,那么如果我们计划同时持仓10只股票,那么每只股票最终的仓位绝不能超过1W元。

这是对于新人操盘手而言最简单而又粗暴的划分方式,当然在防御风险方面它也最有效!

但是在我训练过得很多新人操盘手甚至老盘手身上,他们通常会被这种分仓方式虐的体无完肤!

他们总是会将自己单个持仓买够1W元才收手,但是当他们用这种方式买了五六只股票以后,就会惊讶的发现,他们已经无法完成自己的持仓计划了!

因为他们剩下的钱不够用……

如果他们想要按照自己的计划买够10W元,他们一定会在疯狂的连续止损当中黯然离场!

因为并不是每只股票一买进去就会赚钱,同样的并不是每只股票都会按照我们预想的走势发展

而投资一只股票,我们总不能在他刚跌了1个点的时候,就疯狂逃窜吧?

涨涨跌跌很正常的事情嘛!

对于单只股票而言,设置10%~15%,在波动剧烈的时候甚至20%的止损都是正常的情况。

而这些止损最终也将由所有仓位共担。

所以,在我们持仓的某一只股票开始亏损的时候,这些亏损也会犹如持仓比重一样压缩其他仓位的生存空间!

如果在最初时候,我们没能给账户留出公共的止损资金,那么我们想要留住某一直看起来还有救的股票时,就必须开始对其他仓位进行割肉……

而其他仓位对此一定不会表示欢迎。

再然后……你们懂的,牛又把牧场啃崩了……

因此,我们在初期设置分仓计划的时候,就首先要把公共止损区域划定出来。

5

所以重点来啦!

我这一次准备用10W元投入几只股票的操作。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确定我能承受的最大损失是多少?

比如,我上一波交易当中,总共赚取了2W块钱的利润,将账户权益从8W冲上10W元。

出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原则,我不可能把这个钱全吐出去,但我可以吐出去一半!

很好!

我们的止损极限将是1W元。

那么我们计划用于持仓的总资金就是9W块。

因此,当我计划同时买入10只股票的时候,我就要明白:每只股票的单独仓位不能超过9000元。

所以,茅台长得再漂亮,也跟我没关系了……

同样的,宁德时代再是未来新能源行业的龙头股,我也玩不起……

如果实在想玩,重新规划你的持仓计划吧!

然后,在操作细节上我们需要明白,任何一只股票的止损都必须在那1W元的公共止损池当中划拨。

而能够留给单个股票的止损额度,其实只有可怜的1000块钱而已,一旦超过这个数,这支个股就会开始挤压其他仓位的生存空间。

(当然,如果你其他八只股票都在暴涨,那就当我什么都没说过。)

所以,选择入场节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为什么很多大神都会强调回调30%左右入场?

而我们在实际操作当中却发现很多时候下跌个10%~20%股票就开始继续起飞了,由此白白错过了很多很好的机会,这到底怎么回事儿?

这就是这些大神们的止损额度在起作用。

通常情况下,一只股票下跌超过40%,我们基本上就可以断定没戏了。

毕竟再往下就腰斩了,这会儿再说牛市就实在是有点昧良心……

所以,下跌30%~40%这中间10%的距离,是经过实践以后,得出的最好的止损距离。

他就在普遍情况下的可承受止损范围之内,而且正好压在了牛熊分界线上,一旦击穿这一区域,正好可以证明自己错了,而又不用付出额外的代价。

至于说赚不到浅回调的股票,这也无所谓,毕竟金融场上有句名言:空仓就是最好的仓位。

我更喜欢表述为:没得赚,总比赶着赔强!

毕竟钱是赚不完的,但是它是可以赔完的。

当然,如果能够将这些“没得赚的钱”也赚到手,而又不用付出更多代价的话,那自然更好。

因此在仓位再平衡的基础上,自然有高手研究出了更加强大的交易策略,但在今天的内容当中已经无法再将更多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G4JdTRU9mic-3tu-Z4CiQw

胜率标的买在赔率拐点,赔率标的买在胜率拐点

为什么不能越跌越买

1/6

胜率与赔率

后台关于“何时买入”的问题,最常见的两类:

 

一类是:“XX股份”跌眣不休,坚持看好,才几倍PE的估值,能不能补仓?

 

另一类相反:“XX集团”一直在涨,一直看好,只是估值太贵了,到底什么价位可以买?

 

便宜的想补不敢补,怕泥牛入海;贵的想买不敢买,怕“一手买崩”,投资就是这么纠结——想要破解纠结,就要看清便宜与贵背后的道理。

 

我在年初的《交易的不可能三角形,5000字解析提升收益率的方法》一文中,介绍了“胜率与赔率”这两个投资中最基本的概念。

 

所谓赔率,指你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向上空间和向下空间的比例。向上空间大于向下空间,叫高赔率,反之,就是低赔率。

 

很明显,你觉得那种“跌跌不休,坚持看好,才几倍PE的估值,特别想补”的,比如什么建筑、什么地产、什么银行,就是“买赔率”。

 

所谓胜率,指你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赚钱和赔钱的可能性的比例。赚钱的可能性更大,叫高胜率,赔钱的可能性更大,叫低胜率。

 

那么,那些“一直在涨,一直看好,只是估值太贵了”的,比如什么眼科、什么锂,就是“买胜率”。

 

“买赔率”和“买胜率”,就是价值投资中的两种基本方向。常常有人问,“宁德时代”都1.2万亿市值了,你觉得五年后是到2万亿,还是回到5000亿?这就是混淆了“买赔率”和“买胜率”,看空间和看概率。

 

这两种方向的买点就是本文的标题:胜率标的买在赔率拐点,赔率标的买在胜率拐点。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这两句有点绕的话,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心目中的“女神”,什么情况下追求到的概率最大?

第二个问题:在你看来前程远大的穷小子,什么样的情况下你才放心嫁给他?

 

2/6

两种胜率标的

先来解读相对比较容易理解的前半句“胜率标的买在赔率拐点”。

 

胜率有两种,一种是长期胜率,通常是指基本面的确定性,之前的文章《业绩增长确定性高的公司,它们有三大特征》分析过,确定性是对一家公司的行业空间、竞争格局、商业模式和管理因素的综合判断。

 

高确定性公司,就是投资中的长期胜率标的,代表着这家公司的业绩长期稳定增长,如果估值不变,股价长期处于上升趋势中,即使估值下降,股价也是处于震荡中,股价易涨难跌。

 

以军工这个典型的“渣男班”中最具确定性的中航光电为例,这可能是军工中最符合价值投资理念的公司,上市后13年,营收和利润复合增长超过24%和22%,没有一年营收下降,没有一年利润下降,ROE都在15%上下两个点,这个稳定性超过茅台,跟海天不相上下,当之无愧的“军茅”。

 

所以股价也从2008以来一直涨了50多倍,在2015、2018年的熊市中跌幅也远小于军工股,如果不是属于军工这个“渣男班”,市场有成见,应该早就属于价投散户最爱之一了。

 

中航光电的体质与大部分军工股如此不同,可以从管理体制(对于军工而言最重要)、赛道(连接器容易出大市值企业)、军民融合(长期增长逻辑),等等方面来分析,就不展开说了,这就是典型的长期胜率标的。

 

第二种胜率,指阶段性胜率,即高景气度,行业或企业的业务增速、盈利能力或订单快速增长。

 

景气度投资是一种基于基本面的趋势投资,在景气度上行期,哪怕标的的估值已经很高了,只要景气度不出现拐点,或者市场不出现一致性预期的拐点,其估值和股价就不会大幅下跌,同样是易涨难跌。

 

以锂电池为例,从2019年欧洲新能源政策大转向后,市场开始预期行业进入复苏期,到2020年三季度,全行业业绩出现拐点,再到今年,连续两个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市场预期,再到近期,美国也开始加码新能源车,锂电池产业链的景气度,可以说是近十几年来最高的行业,没有之一,所以才有180多倍万亿市值龙头宁德时代,弹性黑马十倍股更是不计其数。

 

总之,一个是“长期女神”,一个是“阶段性女神”,由于高胜率和高赔率很难同时出现,“长期女神”长期易涨难跌,“阶段性女神”阶段性易涨难跌。

 

不过,女神的生活也不总是光鲜亮丽,事实上,由于估值高企,女神的生活时常布满乌云。

 

始于2019年的景气度行情,宁德时代在2020年和2021年初,两次出现比较大的调整,每一次股价都跌到半年线附近,中短期均线完全呈现空头排列。

 

胜率标的买在赔率拐点,赔率标的买在胜率拐点

 

至于1个月之内的短期调整,至少有五六次。这是因为高估值标的很容易受到市场风格、突发事件的影响,比如每次有新能源车电池爆炸,宁德时代总是要跌一跌,以示“负责”。

 

所以,胜率标的逢暴跌,通常是最佳买入机会,追求女神最好的时机是“女神落难”时,这就是“胜率标的买在赔率拐点”的意思。

 

这个方法看上去很简单,只要大跌时无脑“拥抱女神”即可,但世界上哪里有既安全又简单又赚钱的方法呢?

 

怕就怕,拥抱之前是“女神”,拥抱之后变成“女神经”。

 

3/6

到底是“赔率上升”还是“胜率下降”?

拥抱女神的前后,要注意两件事。

 

第一、要区别“长期确定性标的”和“阶段性景气度标的”。

 

“长期确定性标的”属于长线成长股,成长期可以高达十年以上,所以其调整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茅台、招行都经历过两年左右的不增长;

 

而“阶段性景气度标的”属于阶段性成长股,其成长期可长可短,逆变器的阳光电源的成长阶段已经有一年多了,可能还有一两年;而很多今年靠涨价业绩飚升的半导体标的,供需缓解后就会被打回原型。

 

“胜率标的买在赔率拐点”的方法只在成长期内有效,成长期一旦结束,此时出现的股价下跌就不是“赔率上升”,而是“胜率下降”,两者有天壤之别,前者应该是加码买入,后者应该果断清仓。

 

第二、区分下跌属于“赔率上升”,还是“胜率下降”

 

要分析当前的下跌,是“赔率向上拐点”还是“胜率向下拐点”,股价并不能告诉你答案,要回到基本面。

 

比较好判断的是周期股和阶段性成长股。

 

中远海控的景气度取决于海运景气度的拐点,运力短缺不会永远加剧,胜率拐点会在一年内出现,这是市场的基本共识。

 

胜率标的买在赔率拐点,赔率标的买在胜率拐点

 

基于这个共识,每一次下跌都有可能是“胜率向下拐点”,而不是“赔率向上拐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胜率向下拐点”的概率会越来越大,股价的重心也会不断下移,投资者不能一厢情愿,更不能因为以前每次跌下去后还能创新高,就认为这次也可以。

 

阶段性成长股的判断是阶段性成长驱动力所释放的业绩增长何时结束。汇顶科技是2019年的大牛股,阶段性成长驱动力来源于指纹识别芯片,但此芯片门槛不高,一旦竞争者赶上,公司又没有在新产品上获得突破,成长阶段即告终结。

 

大部分制造业公司都是阶段性成长股,其阶段性取决于壁垒可以维持多久。不管是高端还是低端,不管是技术壁垒还是规模壁垒,长期维持高毛利率高ROE都是不现实的。

 

比较难判断的是长期消费和医药白马,比如近两年因为让“平安粉”伤透心而“提前戴帽”的st平安。

 

平安的问题,阶段性的因素是保险行业景气度下降,也是整个大消费行业不景气。但如果仅仅如此,那就是标准的“长期胜率不变,赔率上升”,可以用“胜率标的买在赔率拐点”的方法,但平安的问题在于长期逻辑被严重挑战。

 

以前保险业务的高增长是由保险代理人人数驱动的,但我国的保险代理人人数已经饱和,几乎每一个人都被亲友中的保险经纪人成功推荐过,这个成长路径已走到尽头,而平安新的“保险代理人精英化战略”又没有走通。

 

再加上,平安的对外投资也有很多难以理解的地方,让投资者对其管理能力甚至公司治理产生怀疑,这些都是长线投资者也开始抛弃平安的原因。

 

不过前面说过,茅台、招行都经历过两年左右的不增长,平安也不是不可能困境反转,只是此时就变成了“赔率投资”,应该运用的方法是“赔率标的买在胜率拐点”。

 

4/6

从赔率到“认知差”

买跌幅较大的公司,俗称“抄底”,实际上是“赔率高”,投资者感觉跌了那么多,那么低的市盈率,向下空间小,向上空间大。

 

跌跌不休只是“买赔率”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买赔率”的原理是“均值回归”,而非“跌多了会涨”,很多下跌的个股并不会很快“均值回归”。

 

“均值回归”成立的前提是存在“认知差”,即,市场放大非实质性利空或没有看到利好的一面,导致股价过度下跌。

 

比如2018年因为仿制药集采而导致的创新药也跟着行业一起下跌,如果你对集采的逻辑有深度理解,就会形成超越市场认识的“认知差”。

 

再比如今年年初军工行业的一轮暴跌,原因之一是市场发现国防预算不及预期而认为增长逻辑被“证伪”。实际上,背后的原理跟集采一样是结构性调整,军工行业高景气度的也只是“空、天”等相关赛道——这也是“认知差”。

 

——很明显,“认知差”本质上是胜率,只不过,它们是未来的、未被证实、未被大部分投资者理解的胜率。

 

所以,有“认知差”并不代表会涨,它只是逻辑推理,还需要更多数据的验证。

 

回答开头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在你看来前程远大的穷小子,什么样的情况下你才放心嫁给他”,之所以愿意“嫁给他”,肯定不是因为“穷小子”,而是因为“前程远大”,那么答案就是“有迹象表明他即将进入远大的前程”。

 

5/6

何为“胜率拐点”

事实上,很多“认知差”只是投资者的一厢情愿,最终会被市场证伪。

 

仍然以中国平安为例,经过长期下跌已成了“赔率标的”,上一节提到的“代理人渠道改革”是一个典型的“认知差”,特别是在2020年年初,虽然股价下跌,但大量投资者对平安的渠道改革充满预期。

 

胜率标的买在赔率拐点,赔率标的买在胜率拐点

 

胜率标的买在赔率拐点,赔率标的买在胜率拐点

 

可是,逻辑代替不了数据,愿望不一定能成为现实,平安力推的“保险代理人专业化、精英化”的渠道变革,效果至少从数字上并不明显。保险代理人市场形象长期恶化,激励手段也很难留住高素质人才,专业代理人能不能取代过去的“关系营销”,也要打个问号。

 

也许最忠诚的“平安粉”认为这一天总会到来,但市场是没有耐心的,只会先跌下去。如果一个“认知差”迟迟不能得到市场的证实,停留在逻辑的层面,就无法反转股价。

 

最典型的演绎期很长的“认知差”是“周期变成长”,无论是工程机械、面板、还是化工,上市公司都需要用多季财报来证明自己已经走出周期。

 

高端白酒曾经被认为是一个周期性行业,但从2017年以来,不断有投资者通过认真的渠道研究,认为高端白酒已经变为“长期成长性行业”,而市场始终将信将疑,35倍成为两年的“估值顶”,直到2019年下半年,整整用了12季财报,才让市场相信这个“周期变成长”的故事。

 

事实上,我个人觉得平安仍然有“认知差”。平安遇到的问题是所有保险公司都绕不开的问题,且一定会解决,因为保险的渗透率还有很大空间,也更可能是平安来解决,因为平安独特的交叉销售模式,可以让代理人在寿险业务下降期仍然获得稳定的收益,从而更有时间实现其“保险代理人专业化、精英化”的战略。

 

但明显,这个“认知差”需要很久才能实现。

 

当然,大部分“认知差”的实现期没那么长,长线成长股一般需要两三季财报,阶段性成长股只需要一季财报。

 

“认知差”被市场认可,就是“胜率拐点”,所以,股价越跌越买不是好方法,赔率标的有了“认知差”可以先买一部分仓位,但重仓需要出现基本面的“胜率拐点”才可以。

 

“胜率向上拐点”并不一定是股价形态上的“右侧买点”,如果市场对其形成了长期既有印象,或者市场风险偏好很低,或者市场的风格不利,即便有明确信息证实“胜率拐点”的出现,股价也不一定会有反应,此时就是“左侧买点”。

 

所以,“左侧买”还是“右侧买”并不是赔率标的的买入关键,基本面的“胜率拐点”才是。

 

6/6

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胜率标的买在赔率拐点,赔率标的买在胜率拐点”的原则:

 

1、“买赔率”和“买胜率”,就是价值投资中的两种基本方向,一个看空间,一个看概率。

 

2、胜率买在赔率拐点:由于高胜率和高赔率很难同时出现,高胜率标的在其成长期内出现阶段性下跌,就是最佳买入点。

 

3、“胜率标的买在赔率拐点”的方法只在成长期内有效,成长期一旦结束,此时出现的股价下跌就不是“赔率上升”,而是“胜率下降”,所以要区分“长期确定性标的”和“阶段性景气度标的”。

 

4、跌跌不休只是“买赔率”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买赔率”的原理是“均值回归”,“均值回归”成立的前提是存在“认知差”,你需要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逻辑。

 

5、胜率买在赔率拐点:“认知差”被市场认可,就是“胜率拐点”,赔率标的有了“认知差”可以先买一部分仓位,但重仓需要出现基本面的“胜率拐点”才可以。

 

最后强调一点,任何一笔买入都需要同时具备胜率和赔率,但有主次之分,胜率思维和赔率思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投资思路,前者是骑好白马,后者是找到黑马,个人投资者需要有所侧重,具体方法,可以见以前写的相关文章。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7Qwzd–6ZhRtwI-gEBlUYw

读书:阿瑟·辛普森《华尔街幽灵》

正确的 知识还得加上行为习惯改变的能力,才是成功的交易中最为重要的

交易的本质实际上就是犯错

成功的法则是:“善输,小错。”交易成功总是偏心于那些输得少的人、善于输的人。

不要等出现损失就立即清除不正确的仓位–永远不要等着市场提醒你已经出错。

从一开始交易,就必须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但在很多情况下,交易者们在自己的计划中却没有考虑过“如果我错了怎么办”

在交易中,如果你总是碰到坏运气,你最后将被迫认赔出局。交易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你必须对这种霉运进行提防。

我在交易的第一步,是把所有的走运的因素全部排除掉再说。

市场在很多时间内处于一个不可预测的模式中。短期和长期趋势的确存在,但不是所有时间内价格都在按趋势在运动。

正确的持仓方法是,当仓位被证明是正确的时候你才持有。要让市场告诉你,你的交易是正确的,而永远不要等它提醒你是错误的。

如果你等待市场来告诉你交易是错的,你总是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规则一:在一个象交易这样的失败者游戏中,我们与大众相敌对的立场开始游戏,直到被证明正确以前,我们假定我们是错的(我们不假定我们是正确的,直到被证明错了)。在市场证明我们的交易是正确的以前, 已建立的仓位必须不断减少和清除。(我们允许市场去证明正确的仓位)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你必须理解我们所说的平仓原则:当仓位未被证明正确时我们就平仓,我们没有时间等待市场证明你做错的时候才去平仓

你的思维方式应该是这样:当你的交易是正确时,你可以什么也不做;而不是当你的交易不正确时,却袖手旁观!

不要持有仓位,除非你的交易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

规则二:毫无例外并且正确地对你的赢利仓位加码。“毫无例外”是指加码必须不由交易者自身的主观意志来决定。加码的方法必须根据你的交易计划本身来决定

规则一和规则二不是建仓的标准,它们仅仅是根据你的交易程序发出的指标来建立一个动机的系统,来满足硬币两面不同的要求。

让你盈利品种的仓位总是大于你可能亏损品种的仓位。

在交易的任何时候,规则一必须始终被遵守,包括在你加码的时候,以避免你的交易跟着市场掉头反转。

任何时候,你都必须在所计划的交易系统中,考虑到所建仓位的大小。

在你有机会的交易日里你必须把握机会,尽量增加你的利润,这样可以弥补你的损失。你不应该只是为了交易而交易,你应该为自己的生存而交易。

在交易中,规则是不应该被你打破的。首先,你要设计自己的交易计划,然后通过市场来证明你建仓是否正确。

不要试图控制市场,而是应该去控制仓位,因为这会使你的交易简化,同时还可以增加你的交易能力,这主要是因为当你知道自己所期望的目标之后,就可以在建仓的时候实现这些目标

当你开始某次交易时,不要把这次交易看成你所做的惟一一次交易,你可以做的交易有许多。如果你没做错的话,你不会错过市场的每一次走势的。

你根据交易计划开始交易,市场可能证明你的仓位是正确的,也可能证明仓位是错的。你没有必要觉得沮丧,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内,如果市场没有证明仓位的正确性,那么它迟早会变得不正确,既然这样你为什么不早点撒手呢?

我猜95%的交易员是先开始交易,然后就等着市场去证明他们的仓位是不合适的。即使仓位被证明是对的,他们下一步马上就会考虑清仓的时间。这样做符合人类的天性

正确的标准是什么。我们的交易程序提示三点:一、开盘的头半个小时内,价格应比昨天收盘价低,而且正在走高,预计在交易日的上午将突破昨天的最高点。二、价格在头半个小时停留在前一天的上半个交易波动区;三、在收盘价上一定要有3点(千分之三)以上的利润。

你必须一刻不离专心照料你的仓位,不存在长线交易!只有转化为长线持有的仓位。

你不要加倍增仓或者更多加仓,使你的仓位变成一个倒金字塔形。

因为市场并没有证明你的决定是正确的。你可以持仓几个星期,但不应该过量交易从而使你的损失急剧增加。

如果你希望趋势继续或是有所发展,你可能会持仓两周,但你绝不能过量交易,否则市场有一点小的波动都会使你损失惨重。

小仓位是很有利的,它可以让你用正确的反应来保护资金。

我希望小交易员在转成为长线交易员时,对回报率的要求能够更加现实一些。你不会只因为转做长线投资,就一下子能赚一百万。

首先,在我们建仓的时候一定不要先建重仓,因为这个仓位还没有得到证实。我们建仓的惟一依据就是我们得到了一个信号

因为我们仓位小,所以我们必须有一个可以增大仓位的计划(规则二),否则长期来看我们的赢面就无法超过一半。

第二点,就是必须把我们所作出的努力和自己的期望值区别开来。

在交易中你惟一应该经常提醒自己的念头应该是:我会在交易中损失一大笔钱。

建仓、加码、清仓以及正确使用规则来保护自己不被从交易场踢出去,作为一个交易员,你的工作就是为上述过程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计划。

交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的收益不仅仅取决于你赢了多少次或输了多少次,更是取决于你的损失有多小。先关注你输了多少,然后再关注你赢了多少。

我认为交易是一个限制损失的游戏。明白你在最坏的情况下会损失多少,可以使你比将来想要做到的会更好,因为你的交易计划的标准会告诉你,在市场里什么时候你的仓位是正确的,这意味着你每次的损失都不大。另外,清除错误的仓位还会为你带来效益。

如果没有被证明持仓正确,你就必须平仓。这么做就可以避免持仓过夜的危险。

任何时候都不要过量交易。

我从不建立与我的信号相反的仓位

交易计划可能会包括资金管理的部分,但是它总是成为整个计划中的一个软肋弱点。挫折会逐渐使交易员士气低落,直到最后使他们的信心消失殆尽。

一开始时我们就是与大多数人对立的立场上,在被证明是正确的以前,我们假定我们是错的!直到市场证明我们的仓位正确之前,我们必须不断地减仓或清仓(我们不假定我们是正确的,直到被证明错了。我们让市场去证明正确的和不正确的仓位)。

你永远不会去主动思考令你感到不舒服的市场变动。它是具有破坏性的,没有经过学习改变,你是不会有正确反应的。

行为习惯改变是你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别人的。

交易是失败者的游戏,经得起失败的人是最大的获胜者!

不要把想法局限在一个狭隘和固定的模式上,我觉得经常会有交易员犯这种毛病。

你才是能激发你自己的那个人。也只能是你自己。在交易中,你必须自己做交易,而不是别人让你这么做的。

对于一匹瞎马而言,眨眼和点头效果是一样的。

愤怒或是贪婪、恐惧,都只是浪费时间,是没有效率的表现。

如果你因为手中的仓位而耳热心跳,寝食不安,那么,幽灵的告诫是第一时间立即清仓

一旦仓位建立,情绪就变成了一个我们并不喜欢却又不得不面对的因素。当仓位按照我们预期的方向进行价格变动时,我们会变得很兴奋。但是注意,我们经常会沾沾自喜,而完全忽略了对建仓进行深入研究。

建仓只是整个交易中很小的一 部分。每次当你发现一个信号的时候,你都要把它看成只是一系列交易的前奏曲。你必须很清楚,如果想达到你的目标,你应该怎么去做。与你刚刚建立的仓位比起来,你的目标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留心你的新仓位完全与市场方向格格不入的可能性

犯错的好处就是,你可以清楚那个仓位错在何处。当情绪占有一席之地的时候,你要倾听自己的内心对于错误的想法是什么。这样很管用,感情在交易中不应该有位置。如果你意气用事,那个仓位一定是错误的。

当你不知道自己仓位是否正确的时候,你可以把它当做是错误的来考虑,尽管你可能还是一时不能清楚,但你很快就会明白仓位的性质。

在市场里行动要快。出人意料的事情总是发生在你持有仓位的反方向。当我们的仓位是错的时候,我们对于价格走势往好的方向去幻想,并不能阻止出人意料的坏情况。

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是很重要的,我在交易中懂得了与别人不同的必要性。除了你自己的观点,你不需要遵循其他任何人的意见。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通过你自己的努力来改善你在交易中的行为。

持有错误仓位的时间太长,是造成重挫的主要原因!

当仓位没有被证明是正确的时候,你应该迅速行动,这样才能保住你的资金。

只在一个已经明确的趋势中进行交易,我们正确地增加筹码

市场每天都在变化,现在所显示的价格并不一定总是正确的,而且绝对不会永远正确。

市场不总是正确的,时间和市场活跃性是使市场出错的两个重要因素。

我的交易习惯之一,是选择最弱势的市场中突然出现的一个强劲上扬行情时迅速卖出。

对市场的正确性质进行怀疑是很有必要的。特定情况下市场一定存在着错误的可能性,所以我会提前做好交易准备。

我认为活跃的市场会是正确的;而活跃性很差的市场,我认为不会是总是正确的,相反它有可能会被扭曲。

规则三从属于交易量,而交易量等于活跃性。如果市场在低成交量的情况下上扬,则市场是不正确的,此时放空是最理想的。如果市场在高成交量的情况下出现上扬,市场就是正确的,最好买进多头。

规则三。放巨量后三天内全部清仓! 把握时机,尽收利润。 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市场活跃性差的负面作用,在市场极度活跃、三天内成交量极高的状态下,清除我们已有的仓位–在出现极高成交量交易日的次日,我们应立即清除我们的一半仓位,之后两天内再清除掉另外一半

在成交稀少或是死水一潭的市场里,我们应该对所有交易计划中出现的信号都表示怀疑,同时等待进一步的信号来澄清真相。在活跃度太差的情况下,一般的市场指标不再会是有效的建仓指标。

高成交量交易日经常是在牛市的恢复期出现,这期间随时可能会出现一个重大事件,导致极端成交量出现,这种成交量异常的情况通常会持续几天时间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结合成交量来观察市场的活跃性,看看它处于正常还是反常状况。在极端情况下,我是运用每日平均成交量作为衡量活跃性的参考。

交易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尽早知道在交易中你的幻想与实际的差距有多大并且在现实中切实改变这种幻想,你就能在交易中应付自如。

在我们的生活和交易中,我们总是或多或少地要面对自己无能为力或是几乎无法改变的突发事件,我们必须为这种事件做好计划和准备。

最关键的时刻是你建仓之后的那一刻,此时你必须对消息保持高度的敏感

交易员常常被自己的情感所左右,从而看不到全局,这是使系统失灵的主要原因。

你的行为动机必须很明确,就是不能让你的帐户上出现大比例的损失–不只今天是这样,而是每天都要如此。你必须把这种大损失看成是与个人的不良习惯一样,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在你的帐目表上

对我来说,规则是最为重要的优势,它给了我信心,让我知道我有能力并且一定能够在交易中生存下去。保证自己的生存,是任何一个交易计划的灵魂所在。

每一天,市场作为一个系统,都在不断地证明大多数人是错误的,只有少数人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在波动的市场中止损,并不能给你太多的保护

止损使交易员们误以为通过止损可以从相反的价格变动中得到保护。当市场处于流动状态时,止损单确实可以很好地发挥效用,

一定要留意波动的速度,然后在适当的时间段内时刻关注进展,每个市场对此反应都会略有不同。

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就在于生活本身。我们的家人和朋友比我们在交易中所得到的任何物质化的东西都更为重要。而且,不论何时,他们都是我们努力成为最好的交易员的强大动力和根本原因。

我2020年选的十佳投资经典书籍(20200626)

我现在的操作模式是“选对股买对时机”。

我选股的方式是量化选股,通过一系列的设定条件,先由电脑帮我选出观察股,我再在观察股中精选个股。

 

我的模式完全来自于自学。我读过远远超过300本的投资类书籍。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2017年的时候,我曾经写过一篇《我2017年选的十佳投资经典书籍(20171204)》。

每个人对投资的认识是螺旋式前进的。

现在是2020年6月,我2020年选的十佳投资经典书籍,与2017年选的已经是略有不同,淘汰了一本《祖鲁法则》,增加了两本。淘汰《祖鲁法则》的唯一理由是我已经突破了只做小盘成长股的思维定势。

我2020年选的十佳投资经典书籍名单如下: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

《以交易为生》

《海龟交易法则》

《100倍超级强势股》

股票魔法师》

《笑傲股市》

《构建量化动量选股系统的实用指南》

《股市长线法宝》

《盲人摸象与幸运神猴》

 

我一般很少推荐新书,我主张反复阅读经典书籍。《笑傲股市》这本书的不同版本,我先后读过30多遍。从这本书中领悟到的股价相对强度RPS成为我的赢利模式中的核心竞争力。《股票魔法师》这本书,我读过10遍左右。

 

心理学,两本

第1本,《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The Crowd: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作者: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第一次出版时间:1895年。这本书的中译版本特别地多。

我2020年选的十佳投资经典书籍(20200626)

第2本,《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作者是Charles Mackay,1841年第一版。这本书的中译版本特别地多,中译本的书名略有不同。我在2008年的超级大熊市中取得+20%收益率,这本书居功至伟。

 

我2020年选的十佳投资经典书籍(20200626)

上述两本书的入选理由详见:《我2017年选的十佳投资经典书籍(20171204)》。

 

资金管理,两本

第3本,《以交易为生》,作者:(美)埃尔德,机械工业出版社。技术面+心理面+资金管理的好书。

 

我2020年选的十佳投资经典书籍(20200626)

第4本,《海龟交易法则》,作者:(美)费思,中信出版社。技术面+心理面+资金管理的好书。

 

我2020年选的十佳投资经典书籍(20200626)

方法,五本

第5本,《100倍超级强势股》,作者:(美)斯泰恩,广东经济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年11月出版。基本面+技术面+心理面的好书。

 我2020年选的十佳投资经典书籍(20200626)

第6本,《股票魔法师》,作者:【美】Mark Minervini(马克.米勒维尼),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5年01月出版。基本面+技术面的好书。这本书,我大概读过10遍左右。

 

我2020年选的十佳投资经典书籍(20200626)

第6本《股票魔法师》的购书链接在这篇文章的后面:

《净利润断层,威力无穷(20190121)》

第7本,《笑傲股市》,作者:威廉.欧奈尔,机械工业出版社。基本面+技术面的好书。这本书的各种版本,我先后读过30多遍。从这本书中领悟到的股价相对强度RPS成为我的赢利模式中的核心竞争力。

 

我2020年选的十佳投资经典书籍(20200626)

第7本《笑傲股市》的购书链接在这篇文章的后面:

《我最喜欢的漂亮图形(总结篇)(20190827)》

方法类的上述几本,我前期文章专门介绍过的。详见:《选择成长股最好的投资书籍(20171015)》(点击蓝色字可查看该文)

第8本,《构建量化动量选股系统的实用指南》,作者:(美)卫斯理·R.格雷,杰克·R.沃格尔,中国青年出版社。这本书,我专门写过一篇读后感的文章:价值+动量+趋势(20190110)》。

我2020年选的十佳投资经典书籍(20200626)

第8本《构建量化动量选股系统的实用指南》的购书链接在这篇文章的后面:

 《价值+动量+趋势(20190110)》

 

第9本,《股市长线法宝》,作者:杰里米J.西格尔,机械工业出版社

我2020年选的十佳投资经典书籍(20200626)

第9本 《股市长线法宝》的购书链接在这篇文章的后面:

《股市长线法宝(20200505)》

 

第10本,《盲人摸象与幸运神猴》,作者是陶博士,出版时间暂定2058年。本人设想的这本书,还在酝酿之中,敬请期待。哈哈。

目前在公众号(陶博士2006)进行免费的连载。欢迎经常来阅读。

 

 

哦,对了,本公众号改行卖书了,您如果点击下面的链接而购买此书,我会有

一定比例的返佣。同名的两个链接是同一本书,一个是京东的链接,另外一个是当当的链接。您如果想买,买一本就够了。当然,您如果执意要买两本,我并不反对。哈哈

第6本《股票魔法师》的购书链接在这篇文章的后面:

《净利润断层,威力无穷(20190121)》

第7本《笑傲股市》的购书链接在这篇文章的后面:

《我最喜欢的漂亮图形(总结篇)(20190827)》

第8本《构建量化动量选股系统的实用指南》的购书链接在这篇文章的后面:

 《价值+动量+趋势(20190110)》

第9本 《股市长线法宝》的购书链接在这篇文章的后面:

《股市长线法宝(20200505)》

十三年磨一剑,坚定不移实施选对股买对时机的赢利模式。

(本文完成于2020年6月25日晚)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L9iuYmd4F4ZJADciwB2R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