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只“科技细分龙头股”

控得住风险,抓得住机会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一句老掉牙的股市名言估计大家再熟悉不过。没错,交易做的越久,就越能明白风险控制的意义。风控做不好,翻几倍最终都会是一场空,大赚大亏到头来失去的不只是金钱,还有宝贵的时光,甚至终生的遗憾。控得住风险就能成功了吗?当然不会。只有在做好风控的前提下,并勇于捕捉足够的机会,才能真正成就交易。
控制风险,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各种措施或方法,达到回避或减小风险的目的。交易中,风险控制的具体操作就是只持有正确的仓位。这里的正确包含两层含义:一必须是盈利的,二必须是符合预期判断的,或者是超预期的。
首先对于没有盈利的持仓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尽快处理,尤其当日临近收盘,则需立即清理,一定要让自己牢牢掌握风险控制的主动权,绝不要把风险交给市场去处理。其次,对于虽有盈利却不符合预期的仓位,同样属于不正确的仓位,同样需要尽快的处理掉,而非等到被市场证明错误从而被动的触发止损。通常当市场证明你不再正确时(可能有盈利,但已经不符预期),就要准备清理掉仓位。
设置止损并非是为了等到触发,只是在给最初的仓位留下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走出预期或超预期的行情,如果给出了比如一刻钟的时间,仍然不能朝预期走势发展,则要立即警惕起来,不论是否亏损、即便没有触发止损先做清仓处理。

A股未来5年至10年,有望翻50倍甚至100倍的大牛股,就在这九只“科技细分龙头股”

所以在交易前就要考虑到所有可能性,并找到应对之策,不要过多的期望自己是正确的,甚至以聪明者自居,而是要更多的考虑错了怎么办,从底线思维出发!在整个交易个过程中,一定要留意自己的意识,千万不要迷失,而是要时时刻刻控制自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如果交易中无法自主,那注定是失败者,遗憾的是,很多交易者都不能意识到这个问题!
捕捉机会,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风险降低到最小的空间内,进而去捕捉最大的利润。即以最小的成本付出博取自己想要的机会。捕捉机会的关键在于努力掌握一套能捕捉到市场中优质机会的交易方法。有了方法,就要学会空仓等待自己的交易机会,而不是靠长时间持仓等待市场的恩赐。
长时间持仓等待亏损变盈利的做法务必抛弃,终有一天亏损会把你赶出市场,原因在于:交易者没有任何方法的随意入场,才有了盈亏来回拉锯的情形,以致常常陷入被动的局面;即使方向选择对了,由于在真正的交易时机未到来之前,价格上下大幅的波动也会把你扫地出门,当然还有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交易不仅要判断方向,还要选择交易时机,做好资金管理等等。学会空仓,是为了交易机会出现时的速战速决,以及机会延伸时的盈利持有,而非漫无目的的被市场来回愚弄。
交易中,最重要的是交易者自己,要清醒地明白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问题!市场环境纵然无法控制,就只能控制自己,控制自己的意识,控制自己的行动
长期持有怎样的股票才能赚钱呢?
第一,选择持续成长行业
需要行业能够持续成长,并且具有足够大的市场,比如说消费品行业和医疗行业,把周期拉长到20年,再拉长到50年,这个行业的需求都是一直在增长的,医疗受益于人类对健康的需求,而消费最起码可以受益于超长周期的通胀。
第二,选择有竞争力公司
需要选择行业里的龙头公司,在同一个行业里,分化会很大,十年前的几家公司,有的越来越大,股价也越来越高,而有些公司则越做越差,最后被淘汰,需要寻找行业里的龙头公司,有技术优势、有品牌优势,能实现赢家通吃。
第三,用合适的价格购买
在股市中我们可以赚两部分钱,一部分是市场波动的钱,通过低买高卖赚差价,如果是长期投资,那就赚不了这部分钱,只能赚公司的钱,公司不断成长,创造新增价值,给投资者带来回报,但前提是估值要合理,如果估值过高,提前透支了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业绩,就算是业绩持续成长,股价不涨,十年后依然高估,也未必能赚钱。

A股未来5年至10年,有望翻50倍甚至100倍的大牛股,就在这九只“科技细分龙头股”

因此,在A股中长期投资需要找到持续成长的行业、有竞争力的龙头公司,并且用合理的价格买入并持有才能赚钱,简单的在一个随机时点买入一家随机选择的公司,中长期持有,其结果必然是亏损的。
中兴通讯:5G设备龙头股
全球五大移动通信设备商,5G布局最早、研发投入高、标准和技术领先,在超密集网络SDN等5G关键技术方面已积累多项专利,并在5G领域与三大运营商建立合作;在2019年下半年正式推出5G移动设备。
生益科技:5G射频材料龙头股
国内覆铜板龙头,中国大陆最大的覆铜板制造商
中际旭创:5G高速光膜块龙头股
国内唯一量产并供货100G数据中心光模块的厂商,占据行业技术领先优势,5G网络架构全面面向云化转型,数据中心光模块会是重要的需求。
飞荣达:5G天线龙头股
公司实力行业领先的电磁屏蔽及导热产品将迎爆发,天线振子研发进展顺利,已具备量产能力,5G时代将迎来放量;18年8月,拟收购润星泰电器51%股权,主营4G/5G基站壳体、散热器、滤波器、天线基座,拟收购博纬通信51%股权主营基站天线。
烽火通信:5G光通信龙头股
5G最确定的超宽带设备龙头,产品围绕光通信全产业链布局,技术先进,是国内光通信产品布局最全的企业,能最大化分享光通信行业成长带来的机遇。
深南电路:5G无线射频——PCB频龙头股
公司积极开发下一代5G无线通信基站用PCB产品,为下一代通信网络及设备提供高速、大容量的解决方案
沪电股份:5G无线射频——PCB龙头股
从事印刷电路板的制造、销售及相关售后服务的企业.其主要产品为印制电路板、组装电路板、电子设备使用的连接线和连接器等.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实力最强的PCB制造商之一
东山精密:5G无线射频——滤波器龙头股
全球最大的基站天线精密钣金零部件提供商之一,从事通讯设备设计、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其主要产品有通讯设备、半导体设备、电子产品等.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专业从事精密钣金结构件工艺设计、制造服务企业
紫光股份:5G核心网络龙头股
2018年,公司在中国企业级WLAN市场份额为第一;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份额为第二;中国企业网路由器市场份额为第二

A股未来5年至10年,有望翻50倍甚至100倍的大牛股,就在这九只“科技细分龙头股”

 

如何寻找下一只“10倍细分龙头”,关键是这三方面:
充足的现金流
不管是价值股还是成长股,首先财务上要足够安全健康,债务比例不能过高,特别是很烧钱的科技股,更需要充足的现金流。
就拿最近很火的贾跃亭事件,贾跃亭我们都知道他是很有能力的,而且有伟大的梦想,在美国造车,眼看着车快造出来了,进行不下去了,因为繁重的债务压着透不过气,终于申请破产。
我认为现金在资产中的占比至少要在10%,以能应对不时之需。像很多的成长股都是要有很高的研发投入的,如果研发失败不能量产,公司又没有持续的现金流跟进就很危险,甚至放弃研发这都会严重影响公司未来发展。
高于同行业的毛利率
比同行业更高的毛利率体现了公司的议价能力,而议价能力的背后是公司过硬的产品或者是运营能力。如果一个公司的毛利率不断下降,说明它的竞争力很值得怀疑,可能是要靠不断的降低价格来维持竞争,这个就不是一个好现象。
比如茅台我们所熟识的茅台,每年的毛利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足以看出茅台的竞争力有多强,议价能力有多强。
是否重视研发投入
研发投入包括人才的投入,也包括用于研发的费用的投入。
这里可以看看公司的高学历人才的结构,硕士、博士、博导的数量及占比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公司对研发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视。研发费用自不必说,费用投入越高说明公司越重视研发,
比如我们熟识的华为号称都是硕士以上学历,每年都投入巨额的研发费用,甚至前段时间的热门事件,华为每年投入巨资准备的“备胎”系统,防止安卓未来的不确定因素。
这里还需要注意关注公司的研发转换成果,如果只是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但是公司的盈利能力并没有什么提升甚至反而下降,就很值得怀疑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kgavfgRGMoPrCkC7wUmHgg

初中数学教辅书

中考竞赛用书

同步:《培优辅导》、《思维新观察》、《启东中学作业本》

竞赛:《奥数教程》、《奥赛经典》 研究系列 (代数、几何、数论、组合)、《数学奥林匹克小从书》

习题:《数学探究应用新思维》、《培优新帮手》、《数学培优新方法》、《精英数学大视野》

《初中数学联赛考前辅导》

学而思初中数学几何辅助线秘籍
学而思秘籍·初中数学几何辅助线专项突破

初中数学几何辅助线的方法,题量不算很多,比较精简。后者比前者要详细一些

超级课堂

挑战压轴题黄本

黄东坡的《培优新方法》 , 如果成绩稍差些可以用《探究应用新思维》,一些题和《新方法》是一样的,题目总体水平要简单些

初中数学的辅导书中,《五年中考三年模拟》、《B卷必刷》

《奥数精讲与精练》

高思竞赛数学 课本 , 导论

学而思 数学思维 训练

孙维刚初中数学

奥数小丛书(第三版).初中卷系列 1-8 (套装全8本) http://product.dangdang.com/28546245.html

何德耀教你:1年攻克初中数学

物理化学,我推荐《尖子生学案》

讲解方面,差一点的同学、中等同学、预习用的同学建议使用《点拨训练》,《教材全解》,《状元笔记》;练手方面,差一点的同学建议使用《小题狂练》,学而思基础类书籍,中等同学建议使用《节节高》,《名师课时计划》,《启航》,优异一些的同学建议使用《巅峰对决》,《点金》,《新支点》,《英语周报》,《学而思思维直通车》

中国开始向公民的全球收入征税,无论是换了国籍,还是PR绿卡,海外华人都需向中国缴税!

 

中国全球征税震惊海外华人

 

7月10日,彭博社(Bloomberg)透露出一个重磅消息,震惊了中国无数高净值人士。中国政府开始向公民的全球收入征税。意味着中国政府开始效仿美国政府实施”不论你在世界哪里工作,都要向我缴税”的税收政策。或许因为CRS的互相披露相关线索已经收集完毕,如上述报道属实,那么中国政府对中国税务居民的海外收入将有条不紊地实现全球征税。

中国开始向公民的全球收入征税,无论是换了国籍,还是PR绿卡,海外华人都需向中国缴税!

多年以来,不少中国人已经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式,那就是自己在国外赚的钱,并不需要交税。如今突然听说需要交税,很多在海外工作生活的人,以及在海外拥有产业的国人感到意外。

知情人士说,在香港经营的国有企业是世界上税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该企业最近告诉中国内地侨民宣布其2019年的收入,以便他们可以在家纳税。他们无权对此事公开发表讲话。其中两名知情人士说,中国国有企业还向在新加坡等其他地方工作的员工发出了通知。

这些人在香港缴税的最高额是其收入的15%,而中国最高税率为45%(有扣减额)。这意味着他们有可能缴纳原本3倍的税。据悉,已有在香港经营的中国国有企业向员工要求申报2019年的收入。

中国的所得税税率高达45%。

去年1月,中国修订了所得税规定,以帮助有关部门开始向其全球公民征税,类似于美国对居住在海外的美国人征税。但中国政府今年才公布了如何报税的详细指示,这让许多外籍人士措手不及。

此政策不仅对个人收入征税,还规定股息(dividends)和出售房地产所得收入(property sales)也要缴税。

中国开始向公民的全球收入征税,无论是换了国籍,还是PR绿卡,海外华人都需向中国缴税!

政策引起海外侨胞的关注

这一举动标志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外籍人士社区之一,一些人可能会看到自己的税单飙升。虽然无法立即获得有关外籍人士的具体数据,但中国官方媒体报道称,约有6,000万华裔生活在海外。此消息一出,迅速引起了海外侨胞的关注,同时也让很多外派人士措手不及。

不仅仅是工资。财富规划咨询公司Ishtar Consulting Inc.首席执行长贾泽良说,新规还规定,股息收入和房产销售收入在国内也要纳税。这可能会迫使许多公司承担很多额外的税收负担,或者冒着中国外派人员大批离开的风险。

普华永道中国全球流动服务负责人 Jacky Chu 说,虽然从理论上讲,中国公民多年来一直有义务为其全球收入纳税,但一直没有执行。

Jacky Chu 说:“向我们咨询的公司数量激增。”“几十年前起草旧税法时,中国还没有这么多在海外工作的外国人。这可能就是许多人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要求的原因。”

中国开始向公民的全球收入征税,无论是换了国籍,还是PR绿卡,海外华人都需向中国缴税!

财务部税务总局发布的2020年第三号公告是就境外所得相关的税务问题与政策进行了说明。

 

中国开始向公民的全球收入征税,无论是换了国籍,还是PR绿卡,海外华人都需向中国缴税!
事实上这并非新规,而是税务总局在今年1月17日发布的公告。但由于最近海内外与华侨相关的政策接连出台,这一通知也再度引起人们关注。公告中涉及到哪些重要信息呢?
 哪类人群需要为境外所得交税? 
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税收居民包含以下两种:
1/在中国有住所;
2/无住所,但是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
需要注意的是:税收居民有别于通常认知中的“居民”概念。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境内习惯性居住的,就应被认定为是在境内有住所的个人。依照3号公告,此类人群需按规定,将其在中国境外取得的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
如此说来,税收居民身份的关键是:习惯性居住
而对于在境内无住所但属于税务居民的高净值人士而言,鉴于新个税法暂时免征无住所居民个人由2019年度起六年内所获取的个人境外所得税,目前还未涉及到该类收入需缴纳中国个人所得税。
 哪些收入属于境外收入?

根据3号公告中的规定,以下所得属于境外所得:

 

l 因任职、受雇、履约等在中国境外提供劳务取得的所得;

l 中国境外企业以及其他组织支付且负担的稿酬所得;

l 许可各种特许权在中国境外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l 在中国境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的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所得;

l 从中国境外企业、其他组织以及非居民个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l 将财产出租给承租人在中国境外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l 转让中国境外的不动产、转让对中国境外企业以及其他组织投资形成的股票、股权以及其他权益性资产(以下称权益性资产)或者在中国境外转让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l 中国境外企业、其他组织以及非居民个人支付且负担的偶然所得;

l 另外,财政部、税务总局另有规定的,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中国开始向公民的全球收入征税,无论是换了国籍,还是PR绿卡,海外华人都需向中国缴税!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属于无居所居民的海外华人,通过海外平台投资国内房产时也需要注意:所购得的国内房产转让所得需要按照国内的税收法律和相关税收协定,来确定最终的纳税义务和税收抵免的情况。
除此之前,居民个人境外所得,已按照境外税收法律缴纳的税款,可以在规定的抵免限额内进行抵扣。具体抵扣方式在3号公告中有所讲解。
 规定何时开始实行? 
3号公告中提及:从2019年度及以后年度税收处理事宜都适用最新颁布的境外所得纳税规定。
因此,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应当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申报纳税。
如果居民个人未按期向中国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其境外所得, 中国税务机关有权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按规定加收滞纳金或者罚款,并且影响个人纳税信用。
 国家已开始追踪部分定居国外的
 中国公民征税事宜。 
中国开始向公民的全球收入征税,无论是换了国籍,还是PR绿卡,海外华人都需向中国缴税!
据彭博社近日报道,我国已开始追踪定居国外的公民征税问题。追踪不仅限于海外,也包括香港、澳门地区工作的税收居民。
这意味着海外华侨很可能面临飙升的税单。举个例子,香港纳税的最高额度为收入的15%,而大陆地区的最高税率则为45%。虽然可以减免已纳入香港的税额,但剩下的部分也不是一个小数字。
彭博社报道中指出:目前已经有在香港经营的中国国有企业要求员工申报2019年的收入情况,还有位于新加坡的国有企业也收到了同样的通知。
CRS全称是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又叫做“共同申报准则”,或“统一报告标准”。是一个用于指导和参与司法管辖区之间对税收居民金融账户信息进行定期交换的标准。
中国开始向公民的全球收入征税,无论是换了国籍,还是PR绿卡,海外华人都需向中国缴税!
可以看到,像法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香港、新加坡93个国家/地区已经与中国内地CRS配对成功
以下是会交换到中国税务总局的信息(无需得到我们的同意):账户余额、托管账户、保险、证券公司的股票、信托受益权、股权、年金合约等。
中国开始向公民的全球收入征税,无论是换了国籍,还是PR绿卡,海外华人都需向中国缴税!
不过先来判定一下你是否会被影响到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没有住所但在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超过183天的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183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其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住所”并不仅仅是指在中国境内有没有房产,还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
而对于那些持有中国户口,因为学习,工作,探亲,旅游等原因而在境外居住的人最终还将回到中国境内居住,那么中国就是他的习惯性居所地,这个人就属于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简单来说:全球征税不分国籍,在中国有住所/或是在中国一年住满183天的都满足条件。
 征收公民境外所得税,
 西方国家早有制度 
事实上,征收公民海外所得税,中国并非头一个,也不是临时起意。
美国、澳洲、英国等西方国家都有相关的税务政策。而中国对这一政策的颁布实施也可以追溯到2018年。
2018年年尾,中国就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了修改,新税法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从理论上来讲,中国公民多年来一直有义务对其全球收入缴税,只是这一规定并未得到执行。
随着全球收入信息透明度的不断提高,各国税收信息方面的共享互通程度的加深,国家之间有很多的途径来获取国民的境外所得和纳税信息。
随着我国税务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专家建议中国纳税居民应实时关注税务政策的变化进展,并按照规定申报税务。

具体申报方式如下:

 

1/ 居民个人取得境外所得,应当向中国境内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2/ 在中国境内没有任职、受雇单位的,向户籍所在地或中国境内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3/ 户籍所在地与中国境内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选择其中一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4/ 在中国境内没有户籍的,向中国境内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相信缴了税,那些总是把“国家建设你不在”挂在嘴边的人可以安静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IOT8BTkf8wJ78A0vUSjTsw

印度神油,中印之间最大的误会……

印度神油,中印之间最大的误会......

作者| 发财金刚

来源| 不相及研究所(ID:buuuxiangji)

 

真正让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出租车司机们感到紧张的,是中国人的执着。

 

“每一个中国游客都会问哪里能买到正宗的印度神油,他们已经不厌其烦地追问了几十年。”

 

印度神油,中印之间最大的误会......

 

印度的中文导游看到中国游客露出奇怪的表情,还没开口他们就知道中国人要问什么。

 

“哪里能买到印度神油?”

 

药店从业人员和精油商人对此也深有感触,走进加尔各答Dakshinapan购物中心的十个中国人中有九个就是要寻找印度精油。一些中国人爱扎堆的药店工作人员甚至都学会了印度神油的普通话正确咬字发音。

 

印度神油,中印之间最大的误会......

 

本世纪初,一位在印度定居的中国商人就曾受无数亲戚朋友的委托,苦苦追寻数年,结果并未发现一丝关于印度神油的线索。

 

中国人在印度找神油的故事,甚至被传成了笑话。一个英文没那么流利的中国人在印度想买印度神油,于是,他对一位印度司机说:“India……Oil”(印度油),结果,他被带到了印度石油公司的加油站,那里有一个“India Oil”的大牌子。

 

印度神油,中印之间最大的误会......

一些印度人都开始怀疑印度神油是不是藏着中国崛起的秘密

 

尽管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中国人对印度最大的误会仍然是印度神油。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固有认知里,荷兰豆的老家在荷兰,阿拉伯数字就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印度神油出自印度人之手。

 

这次中印边境摩擦,一些印度人抵制中国产品,而中国网友思来想去,只能把气撒在印度神油上。

 

印度神油,中印之间最大的误会......

“我也想抵制印度货来着,可是挠破头皮找了半天,只有印度飞饼和印度神油。”

 

这个误会已经根深蒂固,但事实上,印度神油根本就不是印度的土特产。

 

维基百科上的一句话将印度神油背后的始作俑者拎了出来,印度神油的概念其实是香港人一手造出来的,香港的华仁行化工厂主导了这场罗生门。

 

印度神油,中印之间最大的误会......

印度神油的原产地,其实在中国的香港。原来印度已经替香港背了太久的锅了。

 

根据香港媒体的报道,1958年,何敏森、何敏祯两兄弟在香九龙办了一个化工厂,取名“华仁行”,厂房最初设于一个猪栏的栏地上。

 

1974年,两人换了屋檐,在古洞地皮兴建了新厂房,新厂房由三座两层高的建筑物组成,何敏森亲自为工厂题字。这几个字见证了印度神油几十年的光辉岁月。

 

印度神油,中印之间最大的误会......

 

华仁行化工厂在还没有开辟印度神油这条生产线之前,主营产品其实是和印度神油完全不沾边的杀虫剂和脚气喷雾。

 

在产品的宣传推广上,华仁行化工厂就是那个时代的创意广告先驱。

 

为了宣传自家的脚气喷雾,他们大胆构思了这样一个剧本,出租司机香港脚发作险生意外时,被乘客喝斥“哼!用爱肤坚啦”。

 

在另一则广告宣传片中,忍者试图用剑与蟑螂战斗。突然有个潜台词告诉他不要使用剑,而要使用杀虫剂旋风。“月黑风高杀虫夜,黑旋风忍者为民除害,唔使用剑嘎,用黑旋风就得嘞——黑旋风够晒威,黑旋风的确好使!”

 

印度神油,中印之间最大的误会......

在那个年代,这种广告能够吊足眼球

 

不同于其他同行的广告,华仁行剑走偏峰,这两个广告拍了一次就使用了30年,30年来接连不断在香港的电视节目中插播,直接写进了香港人的DNA,成了后来香港人的集体回忆。

 

后来,据华仁行的厂长言,之所以30年不换广告,是为了节省昂贵的拍摄费用,且广告原本的构思,也是来自何敏森。

 

印度神油,中印之间最大的误会......

 

一位香港记者在2013年去了趟华仁行化工厂,发现工厂仍然有20多名员工在生产线上作业。工厂建筑物里面除存放的货物外,就是杀虫剂及皮肤喷雾的生产线。建筑物外墙残旧破落,但破旧中蕴含着创办人当年“艰险奋进”的精神。

 

谁也想不到,就是一家现在看起来略显破败的工厂,竟然是印度神油的始作俑者。

 

印度神油,中印之间最大的误会......

 

上世纪70年代,华仁行化工厂推出了他们的另一款拳头产品,被称为“男人的神药”的印度神油。

 

一经推出,他们就依然沿用之前的套路,给神油包装上了印度神秘外壳。在广告宣传片中,不知道是哪个鬼才想了一句隐晦的“今晚你就知”,和“起源于印度教,由蟾蜍皮肤粘液制成”的文案,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让产品一上市就大卖。

 

印度神油,中印之间最大的误会......

 

为了让自家的印度神油为更多人“造福”,华仁行可谓是不遗余力,香港的一些咸湿画刊中大多都有印度神油的宣传身影,就连当年的东方日报也收受过华仁行的恩泽。

 

印度神油,中印之间最大的误会......

1971年东方日报的印度神油广告

 

华仁行还在厢式卡车上挖掘到了传播的价值,他们在工厂的卡车上印着:印度神油,妙不可言,佛国之宝,的确够劲。车子开到哪儿,广告就精准投放到哪儿。

 

印度神油,中印之间最大的误会......

印度神油,中印之间最大的误会......

 

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印度神油还因此走进香港电影,进而影响整个汉语圈长达几十年。

 

在很多影片中,印度神油被作为调侃的对象,放进影视剧中,随着90年代香港文化涌入内地,这个充满了“伟哥”想象的神药在大陆开始广为人知。

 

周星驰对此功不可没,在电影《食神》里周星驰推销情侣套餐,把印度神油一块捎上推销,“再和印度神油一起使用真实如虎添翼。”

 

印度神油,中印之间最大的误会......

 

《九品芝麻官》中结局的时候,张敏说:“是这样,我师父给了我一个生儿子的秘方,没想到包大人真的一吃见效,现在还拿它来做生意呢。”

 

印度神油,中印之间最大的误会......

 

在《整蛊专家》中印度神油甚至成了一种食材。

 

印度神油,中印之间最大的误会......

 

电影《志在出位》,为了折磨大傻成奎安扮演的警察,钟镇涛掏出一瓶印度神油交给他。

 

印度神油,中印之间最大的误会......

 

在一部烂片之王郑中基主演的香港电影《喜马拉雅星》里,印度神油的功能是喝上一滴可以忘掉三天记忆。

 

印度神油,中印之间最大的误会......

 

除了电影届,印度神油还被20世纪亚洲女歌手李秋霞引用,成为一首成人歌曲的歌名。

 

印度神油,中印之间最大的误会......

 

王小波的《寻找无双》里写到这么一段,说王仙客来到长安后,波斯商人“向他推销有壮阳作用的印度神油。据他说,涂上了印度神油,不但久战不疲,而且伟岸无比”。

 

印度神油,中印之间最大的误会......

 

往那个地方一抹,就能金枪不倒,印度神油从此开始家喻户晓。并在中国人心中形成一种对印度文化的刻板印象,这个误会变得越来越深。

 

经过几十年的文化碰撞,印度神油的概念从香港到了内陆,再传播到印度。今天,在淘宝上,印度神油已经成了所有外用性功能药物的代名词。

 

印度神油,中印之间最大的误会......

 

有需求就有供给,这几年,在新德里、孟买的高档旅馆、旅游品商店,都出现了所谓的神油,标签上特意印着中文,甚至还有二维码,拿出手机一扫还会跳出中文网站。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扭转这种文化落差,去年印度宝莱坞出了一部电影叫《中国制造》,讲的是一个印度商人,进口了一种中国虎鞭汤来治疗印度男人阳痿的故事,反应的是印度大环境下对性知识的缺乏与落后,以及谈性色变的问题。

 

印度神油,中印之间最大的误会......

 

一位旅居印度的中国作家曾经遇到一位年轻的印度朋友很不好意思地问他:“听说中国有种东西,男人吃了以后就会变得很厉害,叫什么人参,能不能帮我带一点?”

 

中国人钟情于印度神油的同时,印度人也在痴迷中国虎鞭和人参,这个美丽的误会可能不会那么快消除。

印度神油,中印之间最大的误会......

头图| Ritomm

排版| Seagull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6i9fJo36pj89O7tm0NWC3g

美国华人:为什么感觉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

 

加州平权法案通过;哈佛改写招生规则;为什么美国华人感觉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

 

“不要循规蹈矩. 太循规蹈矩的人,没法做出真正创造性的事”

 

 

这是一个一直试图了解规则适应规则,并在为其付出巨大努力和牺牲后,突然发现别人已经改写规则之后,困扰悲伤和愤怒的故事…

 

这也是一个处于鄙视链中端,一边害怕自己下落一边畏惧别人上升的故事… 

 

 

 

1. 美国华人的道路越走越窄?

 

 

最近的很多消息,都让美国华人又一次收紧了心.

 

 

加州平权法案通过,让众多华人家长感觉,孩子上大学将会输给比自己孩子成绩差很多的非洲裔和西裔的孩子.

 

 

哈佛等名校也公布了改写后的招生规则,考分甚至课外活动占比都大大减少. 曾几何时,华人考分独步天下,因此考大学秒杀其他族裔;后来课外活动变得重要,华人钢琴小提琴辩论赛社区义工也都非常出色,仍然鹤立鸡群. 现在,家庭困难因素,社区贫困背景等等都成了加分项,而这些正是很多华人孩子最不具备的. 家长们很困惑:难道我们努力创造的良好家庭条件和环境,反而成了大学招生要惩罚我孩子的原因吗?这是多么的不公平啊!

 

 

美国华人不到600万人,占美国3亿人口的极小部分. 在整个美国社会少数族裔很多经济政治远远落后于主流族裔的情形下,华人独辟蹊径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小路:努力学习,进入名校,学习理工科或医学商业等高收入专业,毕业后拥有一个令人羡慕的中产生活,娶妻生子,如此循环往复. 少数杰出的,也可以成为科技艺术等行业的佼佼者. 也有的杰出人士则借着中美语言文化的双重优势,成为中美之间的两栖人,成为令人羡慕的“人上人”.

 

 

然而,这条路,现在因为规则的突然改写,似乎越走越窄了.

 

 

于是美国华人发现:自己一直试图了解规则适应规则,并在为其付出巨大努力和牺牲;突然发现别人已经改写规则,于是曾经可以走得通的道路,似乎越来越难了…

 

 

 

2. 感觉人生道路越来越窄的美国华人,其实要想想,我们的道路,其实从来就没有宽敞过!

 

 

俗话说,人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那么,有哪些行业真的出现了华人的状元呢?

 

 

不多说,看图:这是美国最大的一些城市的市长- 有华人吗?

 

美国华人:为什么感觉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

 

 

而同为少数族裔,甚至被很多华人暗暗看不起的非洲裔,有多少?

 

 

 

政治领域不说了. 至于体育艺术领域也不说了. 甚至就连高科技,咨询,等等领域,我想也不用我多说了,和同为少数族裔的印度裔比一比就知道. 

 

 

我就只说一下自己所在的能源领域,因为这是我很熟悉的一个行业.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能源和环境成为一个热点领域的近十年,很多曾经以学科和院系为管理研究为主要手段的大学,开始认识到学科交叉对于能源行业的重要性. 于是,一些学校纷纷开始组织跨院跨系的庞大的能源研究院,其领导人物一般都直接向校长或分管研发的副校长汇报,属于举足轻重的领导职位. 在这样的能源研究院里,我直接参与经常交流的,也是美国非常靠前的几所,他们的领导人如下:

 

美国华人:为什么感觉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

 

 

 

这里有华裔吗?

 

 

再看看知名能源公司或与能源研发直接相关的一些政府机构的领头人:

 

美国华人:为什么感觉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

 

 

 

华人有吗?

 

 

所以,我认为,觉得“华人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窄”的人,可以醒醒了:我们的道路什么时候宽过?

 

 

3. 既然从来没有宽过,现在又越走越窄. 那么,该是重新思考,并且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时候了.

 

 

有人说,如果你一直用同样的方法做同样的一件事,不要指望突然会有不同的结果.

 

 

美国华人最大的风险,不是缺少了名校或藤校的机会,而是”一路优等生,考上名校,进入中产,并从此沉沦”. 

 

 

又有多少人,腾校竟然就是他们人生里程中再也不可超越的巅峰时刻- 想想这是多么可悲!

 

 

那就是华人最危险的道路!

 

 

而相比美国华人,我们也看到了另一批海外华人所走的危险道路. 那就是东南亚华人- 作为少数族裔,他们经济上控制国家命脉,政治上却没有权力,时时生活在随时可以失去一切的危险之中.

 

 

美国华人可以醒醒了- 来完全重新反思和塑造我们的道路

 

 

下面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建议:

 

 

1)必须去重新反思指导我们行动的理论基础. 要去思考: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之中?要知道,必须让价值观来指导我们对利益的争取.

 

 

当我们的思维被一些具体的事务所困扰时,我们没法看到更深远的底层逻辑和思想. 

 

 

美国现在正经历南北战争和民权运动两次社会变革之后的第三次伟大变革. 我们就是身处历史之中. 当各个族裔都在思考最根本的有关人与人,人与国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当整个社会都在探讨如何重现架构这个国家新的经济政治架构和秩序的时候,都思想家们都在思考这个社会各个种族作为人的基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时候,我们做出了什么思考?

 

 

下面一张图,非常深刻的指出了,历史上每一次的法律之与道德的滞后. 法律是规则. 但规则是人定的. 现在很多人开始思考重新改写规则. 是的,规则说了,“不可以破坏社会秩序,不可以打砸抢”. 然而,当弗洛伊德事件中打砸抢大规模爆发时,为什么那么多主流社会反而去忽律它,而去指责警察执法的暴力?他们傻吗?他们不傻- 他们认识到这是社会变革的时候,这是改写法律和规则的时候. 甚至现在连国会也在整天讨论改写警察执法相关的法律. 可我们很多华人,还在傻乎乎的一心想着那些现有的规则,去维护现有的规则.

 

美国华人:为什么感觉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

 

 

该是去思考最基本的哲学和逻辑基础的时候了. 一个族裔,如果在制定规则的阶段没有自己的思考,完全失声,那么就只能成为别人规则的奴隶,以及当来日规则被改写时第一个被旧规则凄惨抛弃的人.

 

最近尤其让我惊讶的是,印度裔穆斯林 hassan Minhaj 在油管和 Netflix 上建立了一个极大的政治讨论的平台- ”爱国法案”。 华人有类似体量的声音吗?如果华一代做不到情有可原,华一代们有在鼓励或支持华二代们做类似的事吗?还是我们已经太忙于攻击和辩白类似耶鲁发声的华二代女生,觉得她们辜负了自己的养育之恩?

 

美国华人:为什么感觉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

 

 

华人讨论很多的都是利益. 是的,我们要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但同时,也要明白这是个民主社会,而民主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就是也要考虑全体的利益,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 如果只考虑利益,这样的思考是狭隘的;指导利益的,必须是笃定的价值观和底层哲学.

 

 

就像黑人民权运动兴起时一句非常有名的话里说的:

 

 

如果我不为自己斗争,谁还会?

如果我只为自己斗争,我又是谁?

 

 

 

2)人生的道路就像一条条赛道. 可以换赛道. 但是如果总是在一条赛道里不离开,那就不要老是拿别的赛道里的话题来说事儿.

 

 

我常常对朋友说,人生就像一条条赛道,在选择的时候有几点比较重要

 

 

– 赛道的终点是什么?是你期望的吗?

– 赛道适合你吗?和同一赛道里的竞争者比,你的竞争力如何?

– 这条塞道两边的风景怎么样?你在赛道里竞争的过程中,是不是同时可以享受到赛道两边的风景?

 

 

一个我常见的误区,就是很多人,在一条赛道里,会恋恋不忘别的赛道,却又不肯切换

 

 

你跟他说,在公司里,为什么你不努力追求晋升?

 

他回答说,其实我不在乎工作,我真正的目标是创业. 

 

我说,那是两个赛道,你要创业你就切换呀,否则拿这个说事儿有啥意思?

 

 

还有人说,我比不上公司的印度人,但印度这个国家太烂了,哪比得上中国?

 

我说,你这个逻辑切换的,不是跟美国二流子说“法国人你有什么了不起,要不是我们救了你们这帮傻B你现在说德语呢”

 

 

还有人说,我在美国怀才不遇,我要回国就牛了.

 

我心想那你回去呀!人家钱学森在美国时候就牛,回去更牛;现在李一诺呀李彦宏呀张磊呀也都是回去的,你咋就不回去呢?

 

 

3)美国华人,在360条赛道里,大概90%的人都在少于10条赛道里面吧. 为什么不可以拓展一些呢?

 

 

作为个体,当然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喜好,完全没有问题.

 

作为一个族裔,我们可不可以鼓励自己,鼓励我们的朋友,孩子们,去尝试更多的赛道?政治,艺术,体育,教育,去争取做到自己的潜能和极致?

 

 

4)不要自我设限:很多美国华人给自己设的天花板,比实际存在的玻璃天花板还要低!

 

 

这在企业界尤其如此,很多人基本在公司稍微奋斗几年之后眼看无望就放弃了. 这时候还有不少人开始顾左右而言他“我要创业””我要回国””我才不在乎呢”…

 

 

但我们真的付出了足够多,真的探底了我们的潜力了么?

 

 

我非常喜欢冯唐这句话:

 

美国华人:为什么感觉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

 

 

那怎么对自己狠?举几个例子

 

 

– 好好学英文,学美国文化

我一个师兄,来美国时基本不会什么英文. 他后来孩子上学之后,就决定跟着孩子学,孩子的课本到哪里,他也学到哪里,以此提高自己对美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 他后来做到了他们公司技术的顶层(几万人的公司里的前20位),也做到一个百人以上中型部门的管理者

 

 

– 好好学习共情的交流方式

 

一个做一家小型石油公司CEO的朋友说他的印度裔医生,说话让他觉得“如沐春风”.  此次弗洛伊德事件也看得出,华人很多人在”讲理”. 这没什么错. 但你要是看美琳达盖茨这样的例子,她们都在“讲情”. 真正的领袖,交流方式关键的一点就是“情理兼修”. 因为

 

”people don’t care what you think, if they don’t think you care!”

人们不在乎你想什么,如果他们觉得你不在乎他们

 

弗洛伊德事件发生之时,最关键的矛盾是警察暴力. 那时候出来重点讲法律和秩序的人,首先就失去了人心. 因为- 改变现状的第一步,就是承认痛楚的存在. 这一步没做够就做下一步,怎么可能呢?

 

 

 

– 好好学习工商管理. 美国华人,尤其来留学的人群,理工科非常多. 理工思维本身就是极大的瓶颈. 我非常建议每个年轻人,都积极思考去再加读MBA. 这是印度裔已经尝试出来的道路,也应该成为美国华人的道路之一.

 

 

 

– 传帮带这个老调重弹,听了让人耳朵都起茧. 但我们真的一直没有做对.

 

一个朋友说,她有一次被同事叫去参加一个他主持的会议,会议前非常直白的说,

 

”我邀请你,只有一个目的:我要你在会议上支持我”

 

传帮带这件事上,华人有两大错误:

 

第一个误区是,新人没有勇敢到可以非常直白的要求提携. 而是扭扭捏捏,说不清也不好意思说自己到底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支持

 

李一诺说过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讲她在麦肯锡一个重大的思想转变就是从 “ask for validation 希望得到别人认可” 到 “ask for support 希望得到别人资源支持”的转变.

 

已经身居高位的人,也要敢于直白的发现和扶持新人

 

第二个误区是信任的缺乏. 新人得到提拔不知道感恩,老人也不敢直白的要求新人支持自己的事业,互相猜疑,有时甚至嫉妒.

 

 

5)避免模范少数民族的陷阱!

 

东南亚的例子已经很明显了. 华人要在这个国家有地位,必须学习犹太人印度人非洲裔,成为这个国家各个领域全面参与的全面的公民. 如果在360条赛道里,始终只是在10来个赛道里跑来跑去,那就只能永远接受边缘化的命运.

 

 

 

 

 

总结:

 

1. 美国华人最大的风险,就是这样单一的道路:从好学生到藤校并在那一刻就达到人生巅峰. 大学是人生起点,不是终点.

 

2. 充分加入价值观的讨论,让理论指导行动,让价值指导利益. 既要为自己斗争,更要为普世价值斗争.

 

3. 美国华人作为整体,增加赛道. 

 

4. 作为个人,选择好赛道,并在那条赛道里做到极致,做到自己的潜力. 不要自我设限,自设天花板. 

 

 

 

 

P.S.

 

伊朗裔的加拿大人 Emily esfahani Smith, 有一个非常有名的TED演讲,里面探讨了人生的目标远超过“快乐” (“there’s more to life than happy”). 她认为人生中四个重要的因素是:

 

– 来自于爱的归属感

– 根植于用自己才能来服务社会和他人的人生目标

– 超越日常琐碎的一些让人感到可以与更高精神链接的时刻

– 一个人如何选择来描述和评价自己的人生故事

 

 

我发现第四条尤其有意义. 作为少数族裔的美国华人,我们如何描述和评价我们的人生体验和经历?我们如何看待同为少数族裔的印度裔在企业界的成功,和非洲裔在政界的成功?我们如何看待来自菲律宾柬埔寨等等很多弱势群体要求亚裔细分的诉求?我们如何从更高的角度去看问题,而不是一边妒忌印度人的成功,一边看低非洲裔在经济领域的困境?我们是选择成为历史和普世价值的推动者,去推动各族尤其是各弱势群体的发展,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并在此过程中充分达到自己的潜能和实现人生价值?还是要选择把自己描绘出一个社会问题之下的受害者?

 

附录

 

What We Care about in this Time of Crisis: A Collective Statement from College Admission Deans

 

As admission and enrollment leaders, we recognize that we and the institutions we represent send signals that can shape students’ priorities and experiences throughout high school. This collective statement seeks to clarify what we value in applicants during this time of COVID-19. We are keenly aware that students across the country and the world are experiencing many uncertainties and challenges. We primarily wish to underscore our commitment to equity, and to encourage in students self-care, balance, meaningful learning, and care for others.

 

More specifically, we value the following:

 

1. Self-care

Self-care is of high importance, especially in times of crisis. We recognize that many students, economically struggling and facing losses and hardships of many kinds, are simply seeking to get by. We also recognize that this time is stressful and demanding for a wide range of students for many different reasons. We encourage all students to be gentle with themselves during this time.

 

2. Academic work

Your academic engagement and work during this time matters to us, but given the circumstances of many families, we recognize that many of you face obstacles to academic work. We will assess your academic achievements in the context of these obstacles. In addition, we will assess your academic achievements mainly based on your academic performance before and after this pandemic. No student will be disadvantaged because of a change in commitments or a change in plans because of this outbreak, their school’s decisions about transcripts, the absence of AP or IB tests, their lack of access to standardized tests (although many of the colleges represented here don’t require these tests) or their inability to visit campus. We will also view studen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curriculum, academic resources, and supports available to them.

 

3. Service and contributions to others.

We value contributions to one’s communities for those who are in a position to provide these contributions. We recognize that while many students are not in this position because of stresses and demands, other students are looking for opportunities to be engaged and make a difference. This pandemic has created a huge array of needs, whether for tutoring, contact tracing, support for senior citizens, or assistance with food delivery. We view responding to these needs as one valuable way that students can spend their time during this pandemic.

We also value forms of contribution that are unrelated to this pandemic, such as working to register voters,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combat racial injustice and inequities or stop online harassment among peers. Our interest is not in whether students created a new project or demonstrated leadership during this period. We, emphatically, do not seek to create a competitive public service “Olympics” in response to this pandemic. What matters to us is whether students’ contribution or service is authentic and meaningful to them and to others, whether that contribution is writing regular notes to frontline workers or checking in with neighbors who are isolated. We will assess these contributions and service in the context of the obstacles students are facing. We also care about what students have learned from their contributions to others about themselves, their communities, and/or their country (Please see Turning the Tide for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kinds of contributions and service we value). No student will be disadvantaged during this time who is not in a position to provide these contributions. We will review these students for admissions in terms of other aspects of their applications.

 

4. Family contributions.

Far too often there is a misperception that high-profile, brief forms of service tend to “count” in admissions while family contributions—which are often deeper and more time-consuming and demanding—do not. Many students may be supervising younger siblings, for example, or caring for sick relatives or working to provide family income, and we recognize that these responsibilities may have increased during these times. We view substantial family contributions as very important, and we encourage students to report them in their applications. It will only positively impact the review of their application.

 

5. Extracurricular and summer activities.

No student will be disadvantaged for not engaging i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during this time. We also understand that many plans for summer have been impacted by this pandemic and students will not be disadvantaged for lost possibilities for involvement. Potential internship opportunities, summer jobs, camp experiences, classes, and other types of meaningful engagement have been cancelled or altered. We have never had specific expectations for any one type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or summer experience and realize that each student’s circumstances allow for different opportunities. We have always considered work or family responsibilities as valuable ways of spending one’s time, and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at this time.

 

Reporting information that is important to students and to us. We will gather information from schools themselves about curriculum and academic resources and supports, but encourage students to communicate any factors specific to their circumstances that impeded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Those factors might include, for example, lack of access to the internet, no quiet place to study, or the various family responsibilities described above. We encourage students to describe concretely how any of these circumstances have negatively affected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or ability to engage in activities that matter to them. It is helpful to know, for example, how much time students spent per week taking on a family responsibility, such as taking care of a sick relative. This information will be treated completely confidentially. Both the Common Application and the Coalition for College application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describe how they have been impacted by the pandemic.

https://static1.squarespace.com/static/5b7c56e255b02c683659fe43/t/5ef9bf0b67d0746239a5b429/1593425675919/FINAL+Statement_+TTT+Deans+20200629.pdf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lqHzSC9VYfFGILvCqFG9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