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
很多投资者喜欢“进入壁垒高”的行业或产品,这个概念的提出者施蒂格勒认为,,“进入壁垒”是一种生产成本,由后进入者支付,早期进入者无须承担。所以“进入壁垒高”的产品,不容易出现新的竞争对手,竞争格局稳定,公司业绩确定性高。
通常进入壁垒包括以下几类:
技术壁垒:掌握竞争对手难以学会的专利、技术或工艺
规模壁垒:率先达到某一个规模的企业,可以一直保持成本优势
网络效应壁垒:类似于护城河中的网络效应
客户壁垒:某些下游客户需要长时间论证性能的产品
政策性壁垒:依靠各种行政许可阻止其他对手进入
不过,进入壁垒的壁垒没有护城河那么高,而且这个词现在有滥用的趋势,几乎每一个阶段性牛股的暴涨期,投资者都相信这是一个有各种进入壁垒的赛道。
最常见的心态是过度相信高端制造业的技术壁垒,思摩尔国际刚刚上市时,各种分析都认为电子雾化技术壁垒很高,国外电子烟还有认证壁垒,但话音未落,比亚迪电子就把雾化器产品做出来了,据说明年也能供应国外电子烟厂商了。
原因不难猜,进入壁垒越高,利润越高,利润越高,越是吸引潜在企业进入,花大价钱去攻克这些技术壁垒,在一个市场足够大的国家,想进来的企业也足够多,最后总有人能进来。
相比进入壁垒而言,“退出壁垒”同样是影响行业竞争格局的因素,却是一个较少提及,但重要性不亚于进入壁垒的因素。
企业想退出一个行业,是因为赚不到钱,如果赚不到钱的原因是行业供过于求,那就必须依靠有企业退出产能,因此,想退出的企业能否顺利退出,不但是一个企业经营的问题,更是一个行业能否很快恢复供求关系平衡的关键因素。
可有时候,想退出的企业,因为种种原因无法退出,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亏钱,这就是“退出壁垒”。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twDbzEAiNXxmHMz6nUUlc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