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2021年上海230多所高中录取分数线。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O54-ohffpJI9cFMswjPw9g
分享个人经验,保留阅读记录,做时间的朋友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2021年上海230多所高中录取分数线。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O54-ohffpJI9cFMswjPw9g
最近陪老婆看了《开端》,《开端》在我看来,确实是烂尾了。
但我非常能理解正午阳光,如果给任何一个角色BE的结局,都不够和谐,以现在观众的脆弱,也未必能够接受。
所以唯一有梗的肖鹤云的循环次数有限的设定,彻底沦为一个设定。
不过我在那一刹那也明白了,无限流是个弱者的游戏。
无限流很简单?存档嘛。
已经要反复读档存档了,那么要看的是什么就不言而喻了,大团圆才是最好的。
但是,游戏有存档,人生是没有存档的,人生中给我们的机会都是稍纵即逝,越是重大机会,给你的窗口期越短,几乎没有存档机会。
或者说,即使有存档,存档次数也非常有限,任何一个事情,如果给你24次读档的机会,人人都可以成为非常牛逼的人。
就像游戏一样,人人都可以通关,但是现实里,通关的人有几个?
凡是想要完美的人,都是弱者思维,穷人思维,都会困在循环里。
如果你在一个卢笛身上就浪费3条命,这个游戏你赢不了。太想赢得完美的人,一定赢不了。
我曾经很喜欢玩游戏,尤其喜欢玩解密和策略战棋类。
去年疫情的时候我重玩《盟军敢死队2》,忽然发现一个问题,我以前是一个屌丝的时候,玩这个游戏觉得非常难,我需要花一天的时间琢磨规划,然后过一关,甚至一边上数学课,一边用圆规在桌子上扎眼、画图,研究怎么破局。
但是现在,我发现根本不需要,只要我愿意舍得挨几枪,愿意多浪费一些弹药物资,我可以很快通关。
通关,最重要。
什么叫赢?兑子耳。
该兑子的时候,就要兑子,兑子,就是牺牲。
但是,我在那个屌丝学生的状态时,就是想不到,所以,我今天玩这个游戏,约等于开挂了,因为我发育了。
就像我大学毕业回看高中的数学题时,我发现一点都不难,而我从来没有从事过跟数学教学相关的工作。
有一句话曾经很流行,「高考是我人生的知识巅峰」,所有说这句话的人,就是资质不行,让你再回炉,你也赢不了高考的游戏,你复读考上了更好的大学,不是因为你努力了,而是因为,你发育了。
任何一个游戏,他设计出来就是给人破的,如果没有办法破局,那么原因只有一个,你的认知不够,你的认知导致你的解法错了。
这时候,读档有意义吗?读档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你看不见问题在哪里。
我前几天跟一个很厉害的运动员吃饭,他妻子也是一个运动员。
他妻子说,年轻的时候,最烦的就是她老公,因为她每天都被他批评,那时候她练的非常好,她的教练夸她,所有队友都夸她,但是只有他说她,打得不对。
那时候,不用说嫁给他,光是看见他就烦死了。
然后后来在几次全国比赛以后,她见识到更牛逼的对手,发现怎么也打不过这些选手,然后她找到她后来的老公,一起看她的比赛录像,他告诉她,这里,你错了,这里别人在诱你,你上当了,这里,你出手早了。
然后她发现,她看不出来!她看不出来!那些佯攻,那些陷阱,那些时机。
后来她跟他老公对练,才慢慢发现一个事实,他讲的都对。
她发现不了自己的错误,是她没有经历,天赋不够,而她的教练,很不幸,天赋和资质也很平庸。
他现在给她喂招,刷视频,等于给她开挂了。
后来再比赛,她也拿到更好的成绩。
做题家的错误,就是总以为,题海能解决一切问题,其实题海不能解决问题,你需要的是开窍,开窍需要开挂和发育,只不过有人在这个过程中,刷着刷着刷开窍了。
大多数的时候,你不需要存那么多档,也不会给你存档读档机会,如果人生给了你存档读档机会了,那么毫无疑问。
那是给弱者的游戏。
前几天,我一个中学时代的同学,十几年没有见的人,约我回乡过年,说找我,想聚一聚。
其实这些人,我见过太多,大多数是为了证明自己混得不错,牛逼了,出息了,所以要给我看看。
至于为什么要找我?因为我那时候算是我们那批小镇青年里学生时代比较厉害的,所谓的「箭垛型」人物,大家有箭了都想试试。
这种人我一般不爱理的,因为非常无聊无趣,但是这同学的电话,我接了,因为人还比较老实。我就一边看《开端》,一边听他絮叨顺便炫耀人生,顺便插几句,你好棒,你挺好的。
但是大部分时间,我插不上嘴,因为将近一个钟头,都是他在说。
无非就是他评职称、升职那点事,说实话,要不是同学,我就挂了,毕竟我接受咨询是要收费的。
这个同学,就是那种喜欢存档读档的人,高中时代,考的不满意,复读,吭哧吭哧上了一个211,不甘心,又费尽功夫考研,上了985,后来努力进了大单位,熬了七八年,终于升职了。
现在觉得自己可以了,能衣锦还乡了。
我就这么听着,等到他的表达欲消退。
这哥们可能想不到,我已经脱离了他们理解的人生轨迹,走向了另一条轨道,因为我很怕吓到他们这些老实人,更怕不够老实的找我借钱。
他以为我是一座山,他辛苦多年,反复存档刷档,弄出一个完美的档案告诉我,山被我挖了。
但我不想告诉他,山会飞。
而且就他自己的人生,我发现即使关键的成功,他也没抓到。
第一点:他的成功不是因为读档,而是因为他娶了一个教授的女儿,对他这种出身寒门的来说,开挂了。
第二点:这个开挂的福利很快就会被消解,因为他岳父所在的行业,很快就夕阳了。
如果没有意外,他这个小领导职位,很快就会随着行业大背景的衰退变成鸡肋,也就是说,寒窗苦读十年,勤恳刷题十年,还可能背负「赘婿」这样的名头,换来的东西,也不过如此。
我觉得,这就是很多弱者的悲哀。
命运给过他们选择的窗口期,他们在读档;
命运也给过他们开挂的机会,他们在读档。
他们有无数次抬头看天的机会,但是他们选择不看,等他们抬头看天的时候,发现山已经在天上。
穷人,大部分都是读档家,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蜗角微名,可以用上自己的全部去争取,结果拿到手就会发现,完全没有必要。
他们缺少破局意识,也缺少远大眼光。
他们只想要最甜,最好的,却永远得不到最甜最好的。
其实我有时候觉得,是现在的氛围出了问题,过去的我们看的文学,大部分都是BE的,即使我认可命运的残酷,但是至少是要反抗的。以前的金庸武侠小说,好歹还要开挂,好歹还要金手指,要做强者,逆天而行,要以平民之躯傲视王侯。
现在翻翻大家看的无限流,赘婿流,个个都是微操小达人,要通过各种微操,达到完美解决,还有最屌丝的《雪中悍刀行》,直接就是公侯小王爷,幻想自己欺男霸女的操行了。
我是个厌恶留恋过去的人,如果过去不好,那就翻过这一页就好了。
用游戏里的话来说,换地图。
总是停留在新手村苛求完美没有价值,到更大的地图中去砍瓜切菜,才有更大的奖励。
这个叫做世界online的游戏真相就是,强者不能靠努力,强者都是靠换地图更新认知拼出来的。
强者一路生猛,弱者一路存档。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pnvx_urr7auVHnTAw3N0Zw
我记得上次给读者写信,还是在2018年,那时风和日丽,艳阳高照,临近春节,朋友圈里洋溢着喜气。
时隔四年,物是人非。
尤其疫情黑天鹅,改变了经济周期,人们的生活变得坎坷了许多,连回家过年都变成了“抽奖”,朋友圈里晒的变成了不带“星”的绿码。
一千三百多年前的王维,怎么也没想道,他的诗如今有了更好的解释:
“独在疫乡为疫客。”
最近身边发生几件事情,对我感触颇深,这次提笔,就是想通过它们跟屏幕前的大家说说心里话,聊聊“如何过好2022年”。
其中有跟房子有关的,也有跟房子无关的,我相信这些感触可以化作一丝温暖,对你有所帮助。
1
第一件事是前几天坐高铁回家时,隔壁一位大爷求我帮忙,但这件事让我很惭愧。
那天我坐在候车室等车,旁边的大爷拿着很多行李,略显疲惫,眼神中满是不安,为什么注意到他,是因为他老盯着我看,几次欲言又止。
终于,他开口了,“对不起,我想问一下,我这样子的人能回家过年吗?”边说他边从包里,抖抖嗦嗦翻出一张纸。
打开看,原来是一张「核酸检测证明」,阴性。
为了回兰州老家,大爷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做准备工作了,让儿子帮忙打电话问城市防疫站,问火车站,问街道办事处,问小区……
能问的都问了一遍,有意思的是,得到的答案都不一样。
市里让问一下区,区里说具体要看社区安排,社区说要看行程码带不带“星”,如果带星就隔离,具体往哪隔离,谁接送,还要看社区,社区说,我们也不知道,还要看市里统一安排……
“我问了一个月,都没问明白,我已经2年没回家了……”
大爷说到这里,有些激动,他的心情我理解,于是我赶忙查公众号,查百度,打电话,试着帮他解决。
几经周折,我也凌乱了,因为如大爷所说,市里、区里、社区、小区说法不一致,尤其是社区,要求所有出现过病例的城市返乡人员都要集中隔离。
最后我给他的答案是,“不好意思,我也不清楚”。
我明白这句话说出来后,大爷会很难受,但我也知道,燃起希望再破碎,更伤人心。
大爷的疑问不是偶然,我从网上看到更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有些人一下车就被劝返,回到家里第二天,被扣了个「恶意返乡」的帽子,还有人“无星绿码+阴性”,都被从家里揪出来带到酒店集中隔离。
芸芸众生相,疫情这两年,有些地方开始变得扭曲,越来越不对劲了。
大爷的事情我不甘心,于是我做了一个数据统计,发现出现这种扭曲的地方,拥有两个共性:
1、分布在小城市、小县城
2、北方居多
看到这里,很多人不乐意了,怎么子木每次谈到城市,都要点名这些地方?是不是有地域歧视。
不好意思,我也是从北方小地方出来的人。不是嫌弃北方,而是真正的爱这些地方,希望它们越来越好。
这跟人一样,要“自知”,而不应掩饰,更不应害怕别人说自己的不是。
回家的路上,听一个朋友说,北方某城市,实体经济连续滑坡,人们的收入几年不见增长,然而城市却在一味地卖地玩房地产,房价越炒越高,年轻人越走越多。
赚来的钱没有多少帮扶小微企业,反而一股脑去给农村做了建设。
正常建设没问题,但一个走得只剩下21户的农村,到处铺满柏油马路,还有路灯、绿化带、公园,大价钱盖的凉亭里面没有人,只有老母猪在地上打滚。
我要说的是,一个地方的防疫情况,恰恰是一个城市治理水平的表现,而治理水平又和营商环境、民生环境息息相关,连带的,是整个城市居民的运势。
过去我一直站在房产投资层面讲城市问题,而今天,我要真诚地跟大家说:
一个不以民为主的地方,终究会被民所抛弃。
2
第二件事是刘学州事件。
说实话,在回家的路上我才把刘学州的经历从头到尾看了一次,从被卖、养父母身亡、网络寻亲到自杀。
最后一封遗书,让我落泪,久久不能言语。
因为就在前一天,我路过一所中学,操场上打球的孩子们,面朝阳光,嘻笑打闹,15岁的少年,这里天堂,那里却是地狱。
刘学州的死,源于“买房”事件背后,网络陌生人的恶意暴力。
刘学州说,其实自己并未提到买房,只是想要一个“家”。一个15岁少年本该有的条件,成了他最大的奢望,我相信他走的时候,一定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不解、失望、憎恶。
这场悲剧的凶手,就是“网络喷子”,这些自以为手拿正义利剑的群体,正在疯狂地捅伤每一个孤独的人,最可怕的是,他们在作案后依旧可以逍遥法外。
中国真的很大,大到任何奇怪的事情发生,都是正常的。在我们大谈北上广深,6万多一平米房价的时候,很多人没想到国内有6亿人的月收入还不到1000元。
过去,我们收取信息,只能通过电视和杂志,而现在微博一发,全国甚至全球尽知,网络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但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喧嚣磁场”。
喧嚣声中,很少有人在乎真相,在乎的只有自己的立场,刻薄、自私、爱看笑话的人性淋漓尽致。
2021年,网上有数不尽的热传事件,无论好坏善恶,我几乎没有做出评论,不是不想,而是不敢,为何不敢,因为未知全貌!
“未知全貌,不敢置评”,这理应是网民的准则。
前几天网上有一个新闻,因为某地一老板拖欠工人5000块工资,后被工人杀害,网上很多人都在谴责工人,怎么能因为这点钱要了别人的命?甚至有人说,“穷人就是穷命,自己的命不值钱才要杀人。”
最后我默默敲出一行字: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生活不易,生命短暂,我们生而为人,又何苦为难他人?
远离喧嚣最好的方式,就是远离网络,尤其不要看微博的评论区,这是网暴聚集地。
拿一本书,捧一份报,添一盏茶,我们从智者心中取真意,与千古伟人对话,保持心中的善,学会“闹中取静”。
3
最后一件事,是我到家后跟几个朋友聊天,“2021年是否赚到钱,2022年怎么看”的看法。
不出意外,一个比一个惨。
开连锁餐饮店的说,关了好几家店,内卷得厉害;开发楼盘的,房子卖不出去,正准备新一轮打折降价;卖炮的说,全市禁炮,哑巴过年,炮厂直接倒闭了;做证券的说,千股跌停,一片绿油油;当老师的说,工作加了一倍,但工资基本没涨……
你知道吗?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要往哪个方向倒,年轻的时候,我也曾经以为自己是风,可是最后遍体鳞伤,我才知道,原来我们都是草。
疫情、自然灾害,哪怕是回家过年,飓风一刮,东倒西歪。
2022年好不好过,最大的敌人还是疫情,如果疫情彻底结束,货币工具刺激投资,新基建、旧基建一起拉动经济,减税降费鼓励小微企业,居民收入增长,带动消费,一切就都有可能。
张文宏说,“这将是疫情最后一个寒冬。”
我是比较赞同的,至少我们在2020年实现过“疫情清零”,而且经历了很久时间,这个经历过无数大灾大难的民族,已经磨出了自己的韧性。
当然前提是,各个地方的疫情防控能跟上节奏,学习广东、海南、甚至学习现在的武汉。
前几天我在武汉呆过一段时间,防控层层铺开,井井有条,不过度也不疏忽,完全没有了2年前的稚嫩。
隔壁郑州,也被中央公布了瞒报涝灾数据问题,而经历过诟病的西安,也会像细胞迭代一样,去除顽疾。
你看,一切都在向好的地方出发。
只经历过春夏秋的人,哪里知道还会有四季。而经历过四季的人,更应该懂得珍惜当下。
2022年,我不会劝你大度。如郭德纲所说:
“我这噗呲一刀,血还没擦干净呢,你过来:哎哟,不叫事儿,要勇敢起来。”
我会劝你:
1、尽量不要做实体,在不确定风险面前,请别烧钱。
2、手上留足现金,以备不时之需,同时也能抓住最好的机会。
3、冬天储粮,学一门能拿得出手的手艺,多读书提高认知。
4、不必患得患失,尤其房子,5年看分晓。
5、买房,尽量买二手房,明年开发商盖不好。
6、3月尽量抛掉三四线多余的房产。
7、尽量赚有钱人的钱。
8、多走出去,看风景,体验别人的生活。
9、赚不到钱时,就赚身体,多运动别熬夜,让本钱增值。
10、珍惜家人,这是最宝贵的财富。
“天之将明,其黑尤烈;飓风过岗,伏草惟存。”
现在是拼耐力拼心态的阶段,聪明人要向阳而生,做好准备等待潮起。
信写完了,感谢陪伴,祝大家春节快乐,万事顺遂。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p5EmLjm158KCfV-R1cAyA
在婚恋领域,什么样的女人最有吸引力?
有人和我说,年轻漂亮女人最有吸引力,因为无论什么阶层,什么年龄的男人,都只喜欢20岁的年轻美女。
有人和我说,女人不能太优秀,过于优秀的女人难以嫁人,因为男人只会娶比自己弱的女人,这直接导致顶级优秀女人嫁不出去,只能被迫单身。
事实上好像也是如此,女博士嫁不掉,年薪50万的优质女嫁不掉,男人好像确实只对那些年轻漂亮的女人感兴趣,无论她们学历和能力有多差。
女人是否漂亮很重要,本身能力不重要,漂亮就是一切,女人只要漂亮就会有富豪男降临给娶走。
率先说这话的,传播此类思想的,不是男拳,是女拳。
著名的女拳文章《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鼓吹的就是女性可以通过美貌获得一切,暗示女性只需要通过美貌,就可以达到独立自主的目的。
当然,把女性视为男人附属品的男拳也持有类似观点,这群男拳女拳都不是啥好东西,都可以归属于邪恶的极端思想。
因为他们够极端,所以整个网络被男拳女拳统治,要么是女拳要么就是男拳,正常点的思想几乎没有容身之地。
在打拳思想纵横网络的今天,这套理论几乎成了金科玉律,洗脑了无数人,不止是女人,就连很多男人也被洗脑。
不信你可以看看今天的网络言论,很多明显不是女拳也不是男拳的人也会持有类似思想,纵然说的没有那么露骨,但总体思路是一致的,大多赞同美貌是女人的最大资本,其他不重要,因为男人不感兴趣。
我曾经也被此类言论迷惑,但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
男人真的想要一个除了漂亮一无是处的女人吗?女人的能力真的不重要吗?
作为一个男人,我好好的想了一下,我内心深处完完全全真的不是这么想的。
我认为女人最重要的是素质和能力,而不是美色。
一个高素质高能力的女人,在婚恋市场对男人的吸引力应该远远超过年轻美女。
我这种思想是奇葩,还是目前在外面广为传播的美色是一切的思想是奇葩?
我觉得,我需要寻找一点证据。
首先,我去翻阅了古籍。
哪怕是在男权极盛的古代,史书也明文记载说娶妻娶贤,纳妾纳色。
在古代,男人是主要生产力,女人只能在家打打辅助,好像没啥用,既无法读博,也无法高薪,做官和出门打拼都和女人无缘。
那么在古代这种环境下,应该娶妻娶色啊,年轻漂亮是唯一衡量标准,娶贤做什么?
古人认定,妻不必美,妻贤比妻美要重要的多。
在现代环境下,女人可以上学,可以工作,可以做官,和男性的生产力差距减少到了历史最低,古代男性那种碾压式的生产力优势不复存在。
如果古人所说娶妻娶贤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么贤妻在现代社会的婚恋优势会被无限放大,完完全全的碾压纳妾纳色。
但事实上恰好相反,现代社会在传播和引导一种女人美貌就是一切的奇怪思想。
这种女人,放到古代也最多当妾,怎么就成了现代当正妻的衡量标准了?
贤妻不是应该碾压这种女人吗?为什么反而被碾压?
还是说,古人所属娶妻娶贤的理论是错误的?
我在现代社会又搜寻了一些证据。
事实证明,现代男人绝对是喜欢贤妻的,对20多岁年轻美女的兴趣不大,或者是无奈之下的被迫选择。
因为有一个渠道,可以很好的反应出现代男人的真实想法。
别管他们嘴上怎么说,身体是很诚实的。
在眯眯眼事件中,有人说想知道外国人的真实审美,那看看他们在P站(欧美顶级色情网站)中选择什么样的亚裔女主就知道了。
这个方法简直是绝了,真实可靠,无话可说。
我从这个理论的原理出发,进行了一些改造,用来窥探中国男人对女人的真实看法。
风靡中国的男频小说,就是一个最好的窥探渠道。
中国男人沉迷的小说里,意淫的女主是什么样子的?
是干啥啥不会,做啥啥不行,只能拖男主后腿但美貌如花的女人吗?
你敢写这样的女人当女一号,就等着这本小说扑街吧,月票以后别想要了。
男频小说有个共性,首先是以事业线为绝对主线,男主一定是屌丝逆袭,最后一定要统一世界。
至于女主分两种,一种是为了避免男主和尚到老,随便拎一个人出来凑数的,几乎不占篇幅,嫁了之后就打酱油,长期被反派囚禁甚至开局就被打死了,就等着男人在文末救出或者复活,全书中寥寥几笔带过。
这种不叫女主,叫凑数,为了不让男主一辈子当和尚随便弄的一个角色。
还有一种,是真正的女主,占据篇幅很大,浓墨重笔。
凡是这种在男频小说里占据大篇幅描写的女主,都有一个共性,女主出场时永远比男主法力高强,且强的不止一星半点,而且天赋、身世、地位都比男主要强得多,有些甚至直接给写成杂役弟子和宗门圣女之间的差距。
但这样的圣女,却阴差阳错之下爱上了男主,给男主丹药,给男主法宝,帮男主杀敌,在生死关头舍身救男主至少一次以上。
不管这本书是单女主制还是后宫团,最开始出场的那个原配女主一定是按这些特点去定义的,简直就是男频小说的标配。
最后,男主屌丝逆袭,实力超越了女主,最终一统世界。
你可以看看现在的男频小说,是不是都是以上套路。
要么就没有女主,纯事业线打怪升级,非要定一个女主出戏的话,一定是圣女配杂役。
只有这样的小说,才能受到那些男性读者们的追捧,疯狂的投上月票。
这群男人嘴上说的什么不重要,那些月票才是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
男频小说这种套路,其实并不稀奇,古代早就有了。
古代也有小说,而且是纯男频,因为基本只有男性才能读书,写小说和读小说的都是男性。
如果非要定个女主出来,这些古代男人追捧的是什么类型的情感小说?
全部都是富家女和穷书生的故事,最低也是法力高强的狐仙来配穷书生,无一例外,俗到不能再俗的套路。
在《西厢记》里,顶级权贵之女就不喜欢父亲定的权贵之子,非要嫁给穷困潦倒的张生。
这本书,让古代的书生们爽了好几百年,代代新书生都吃这个套路。
这足以说明中国男人从基因里就喜欢这一类的女人,爱慕到了万世不移的地步。
这种女人,才是中国男人的梦中情人,意淫的终极对象。
穷书生凭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奋斗,终于功成名就,然后娶了一大堆又漂亮又穷的小妾,过上左拥右抱的日子,这一点吸引力都没有。
如果你的小说这么写,那么注定没有任何书生喜欢看。
也许古代曾经有人写过这样的小说,但早就被市场淘汰了,现在连灰都不剩了。
都说男性有狩猎基因,天生有猎人心态。
但实际上,整个自然界的所有猛兽,只要能填饱肚子,绝对没有丝毫兴趣外出捕猎。
甭管你是狮子还是老虎,无一例外,吃饱才是目的,狩猎只是手段,没有任何狮子老虎会对辛苦的狩猎上瘾,只有快饿肚子的时候才会去。
你以为就女人慕强啊,男人一样慕强,谁不希望自己的后代更优秀呢,男人下娶纯粹是因为找不到更好的女性而已,能找到优质女性鬼才愿意下娶。
刚才做了一长串的推理,从古至今寻找证据来证明男性心中真正的想法,但这些只是推理,有没有更直观的证据呢。
还真有。
有人发了个帖子,做了个相关调查,放了2个女性照片,一个又胖又丑但愿意给1个亿,另一个非常漂亮但要30万彩礼,让男性评价自己更愿意和谁结婚。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FA6HBnxS9w8IsTNgzgLUw
成年人要知道的是:你怎么想不重要,关键是这个社会怎么运行。
20年,是十分漫长的,也是转瞬即逝的。对于人类而言,20年的时间可能是其美好的青春岁月;对于一个动物而言,20年的时间可能是匆匆而过的一生时光;对于一个国家而言,20年的时间,不过是其发展进程中的转眼一瞬。
你或许可以预见20年后自己的容颜变化,不知是否想过20年后的楼市变化呢?
本文作者楼市团长浸淫楼市多年,一直处于投资市场一线,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接下来我将运用数据和逻辑,为大家描绘20年后的中国楼市真实景象。
要讨论楼市的未来这个问题,人口出生率是绕不开的数据。一说到人口出生率,媒体上简直是一面倒的悲观之词,好像中国20年之后没人了一样。
其实有没有必要那么悲观呢?我只消问诸君一个问题,便马上明了
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了请问20年后中国年轻人的总数是增加还是减少了?
答案是:增加了,并且是数以亿计。
这个问题没有想出来的朋友,初中物理不过关,因为人口出生率相当于物理里面的“加速度”概念,虽然出生率下降了,但是每年依然有多则1000万,少则数百万婴儿出生,所以20年后,年轻人总数是增加的。
那么这个数字是多少呢?
过去20年,年均新生儿1500万左右,所以将来20年新增的购房需求,仍有3亿+人。这些人主要是2000-2020年出生的,三五年后,正当陆续刚需入市。当然,还有很多刚需的90后、80后,至今没有买房。
2021年开始,中国出口人口降至1000万,预计2021-2040,平均每年出生700万,20年,再产生1.4亿人。
3亿+1.4亿=4.4亿人!
4.4亿人什么概念?比美国总人口还要多!
这4.4亿的需求,就是未来中国楼市的希望。但是,这个希望只存在于五大城市群,因为中国的住宅供应是结构性过剩的。
结构性过剩是什么意思?
通俗来讲,就是中国很多住宅过剩了,并且这些住宅大部分分布在县城,四五线城市,而五大城市群,例如深圳、北京这些地方的人,却找不到安家之所,住房严重紧缺。
有房的地方,没人有人的地方,没房这就是结构性过剩,供需失衡
其实这个道理想想就明白了很多人老家县城的房子,农村的自建房一年都住不了7日,长期空置,而在北上广深打拼他们却要租房住,加班攒首付…
弄清楚这个问题,关于20年后中国的楼市,我们就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1、中国的房价泡沫并不存在于高房价的北京,深圳,上海等特大城市,而是广大的县城,五六线城市。
贵的地方,还会继续涨,没泡沫贱的地方,大家都嫌弃,一跌再跌…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中国有14亿人,以后有80%的人口集中生活在北京、深圳、成渝等五大都市群周边,其他大片的国土,乡村县城,都是人口凋敝区。
就像美国中部铁锈城市地区,芝加哥什么的,曾经辉煌一时,早就衰落了,现在大量的人口集中在纽约、洛杉矶等头部城市。
这是一个分化的时代,几个头部城市群就把全国的人口瓜分完毕。
2、中国楼市的真正拐点出现在2040年之后,在2040年之前,全中国排名30名之前的城市,房价都是波动性往上增长的。
2000-2010年,3000个城市的房价上涨
2010-2020年,300个城市的房价上涨
2020-2040年,30个城市的房价上涨
2040-2060年,10个城市的房价上涨
……
整个中国的楼市不可例外地像发达国家一样,经历全国普涨到分化上涨的阶段。
PS:为什么拐点出现在2040年呢?因为人口拐点出现在2020年。在这一年,“刷”一声,每年新生儿一下子降至1000万,并且照这个趋势下去,出生率很难大幅反弹。2020年出生的人,20年后才会考虑买房,所以楼市拐点最快也要在2040年才出现,换言之,2040年之前,中国前30名的城市,房价都是涨的。
3、普通人的房产投资至少还能再玩20年,想赚钱趁早
根据上文所讲,在2040年之前,中国还有30个城市的房价会继续上涨,可以买房投资,依然有机会赚到钱。
这20年,是你最后的窗口期,一旦你在这个时期你的资产没有大幅增长,那么你就没有资格参加下一轮的竞争了
因为下一轮中国只剩10个城市的房价还会继续涨了,并且这个10个城市的房价会非常贵,参与的门槛非常高。
这道理很简单2010-2020年在老家省会买房的人房子涨了卖掉,所以才能来深圳买房因为资产是一级级往上跳的
所以2020年以后,你的资产如果没有大幅增长,那就无法往上走了,慢慢就被社会甩下来…
防杠声明:不一定所有人都是以资产追资产,有些人踩上大运,创业上市,一样有可能直接买房,参与下一轮资产竞争。
4、20年之后,房子这东西,生下来有就有,没有就是没有,因为买不起了。那个时候,80%的人考虑的问题是怎么交房租,而不是买房。
这玩意儿就像香港的楼市,你出生的时候,父母留了房产给你就可以轻轻松松坐地收租,没有的呢?只能一边忍受高房租,一边拼命加班…
那我们的子女不忍受高房租行不行呢?不行,因为房租低的地方,找不到工作。
我之前问一个朋友:你既然忍受不了北京的房租,为什么不回老家呢?
他跟我说:我的专业是计算机,老家县城没有码农的职位,回去我无用武之地,只能干苦力活,做搬运工,在北京至少还能混个三四十万一年。
所以这个悖论是:机会多的地方,房价贵房价便宜的地方,没有机会
要不回农村县城混吃等死,要不来大城市租房打拼,只能选一条路。
5、京沪深广20年后房产均价25万一平方,是未来中国房价的制高点,并且这个制高点一定会实现。
2014年,中国货币供应量122万亿,深圳均价2万多
2020年,中国货币供应量218万亿,深圳均价高峰期去到8万
从GDP增速,M2货币供应量来讲,未来20年四大一线城市均价25万每平方是非常合理的。25万每平方,看似很高,其实到那个时候,中国货币供应量可能已经去到1000万亿了,你在马路买斤苹果就要几百块,工资收入10万一个月…
因为持续的通货膨胀,30年来农民工的工资涨了40多倍,工资都涨了几十倍,房价就不能涨?没天理!
普通人最大的错误是用静止的币值预测未来的房价,我十几年前就想明白了通货膨胀这个问题,才义无反顾地折腾房子,一直走到今天。
当然,大家2021年开始依然不算晚,毕竟中国还有30个城市能继续涨,既然京沪深广均价25万,想必其他城市20年之后均价也得十几万。
从长期趋势来看,如果北京能够涨到25万一平方,那么燕郊未来至少是北京5折,这也是为什么我很看好燕郊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首都人口都是持续集聚、房价都是不断上涨的。韩国全国总人口5100万,其中首尔+仁川+京畿道整个都市圈人口2600W,全国有50%的人口生活在这里。
日本1.1亿人口,东京都市圈3700万人,约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首都。
相比之下,北京1.64万平方公里,人口2151万,占全国人口的1.65%,人口聚集度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
大家永远记住一点:全国的城市消亡了,首都都不会消亡,首都永远繁华。
投资建议:
1.挑对城市
买房子相当于买一座城市的股票,享受和城市一起成长的过程。
四五线县城旁,农村的一幢小破楼,再怎么限制供地,再怎么超发货币,也不会怎么涨了。
工业化以来,人类聚集程度是一直上升的,只有人挤在一起,才能创造出金融,IT,漫展,电影,脱口秀等服务业。
由于计划生育,未来20年,四、五线城市将会是人口净流出,毫无发展潜力可言,衰退无可避免。
而一、二线城市以及部分优质三线城市,人口将进一步上涨。
2.抓住时机
真正成熟的投资者,都能够在很好的时机来回切换,选好不同的房产,玩好概率和赔率。
绝大多数人都是用“点”赌大小,一部分人用“线”撞大运,少数人有“网”能捞到些鱼,而长期赚大钱者绝对都是持有正确方法论的。所以影响投资阶层流动的最大因素还是认知级别。
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在具体某个时机和资产类别上没有把握住机会,都是一次巨大的阶层分化。
绝佳的投资机会一定不是靠追的,而是靠捡的(通常这时大众处于看不见或看不起阶段)。最常见错误的投资行为,是价格越涨胆子越大。高价了才开始乐观,说明一直没看懂又生怕错过下一波,如果既缺乏眼光又管不住情绪,超额收益就只能寄希望于好运了。
正确的思路是逆向操作,当大部分人都认为地产低迷的时候,大胆进场抄底。
3.定投房产
我作为一个经历多轮楼市涨跌的人,见惯了起起落落的风云变幻,每次人们说“房价以后不涨”的时候,房价很快就会迎来一波行情。
信仰是用来打破重建的,当你明白只要楼市的底层逻辑没变,无论政策如何干扰,房价都会继续上涨的时候,就应该坚定地买买买。
4.逢三退一
在你持有2套或以上房产的情况下,每当大市好的时候,就要卖掉手中相对劣质的房产,例如老破旧,县城的房产,以便回笼资金,在楼市下跌回调的时候去买更好的货。经过多轮置换,您手中的房产就会越来越优质。
你相信深圳罗湖60平方的老破旧,经过多轮的置换优化,最终可以变成深圳湾顶级地段的豪宅吗?
我身边这样的朋友比比皆是,理论上,无论你在深圳,还是杭州,成都,广州,还是哪里,只要你房子还在涨,经过优化,最终都可以变到当地顶级富人的地段。
千万不要爱上自住的房子,说到底,这社会谁都有地方住,中国没有多少人是睡马路的,大家缺的是资产,买房实质是理财,赚钱是唯一目的。
买房就等于养猪,猪仔养大了,宰了它换钱,然后去买更多猪仔…
5.财富传承
货币可以不断印,本身没有任何价值,真正有价值是实物资产。
如果你的父母在90年代就发达了,你是希望他们跟你说:
1、银行存了20万巨款,这是爸爸留给你的;
2、爸爸用20万在北京买了一套房,以后给你。
毫无疑问,后者的财富传承才是真正的保值增值。也许房价20年后,不像今天涨得这么厉害了,但是丝毫不影响它作为大类资产的投资价值,翻倍虽然难,跟随通货膨胀持续上涨是没问题的,何况还能长久收租。
在这个越来越残酷的时代,财富争夺非常竞争,随着社会的进步,最终阶层会趋于稳定,可能一套房子就决定了一个人的阶层。
你不为自己想想,也应该为子女想一下,现在不买,可能他以后一辈子也不起了。90年代,深圳的出租车司机、涉外导游,装修建筑工属于高收入群体,三五年的工资就能买一套房,但是这些人没有买房的意识,现在他们的子女长大了,房价已经是可望不可及。
早几年还没有滴滴打车的时候,我去深圳考察,开车的出租车司机就是这样的经历,提起这个事情,他说这是他一生的遗憾,不然他今天至少是一个千万富豪。
我知道这篇文章看完之后,有些人可能会愤愤不平,尤其是还没买房的朋友,但是成年人要知道的是:你怎么想不重要,关键是这个社会怎么运行。最后,祝每一位朋友都能拥有自己的资产,不断裂变升级!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PQ7WcWnqUEuyB1XoFgQK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