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

近一年来,创立于苏州的7分甜,上海的门店数翻了5倍,在这个饮品店超过2万家的市场高地打下品牌烙印,脱颖而出。

 
新品牌如何“突围”一座关键性城市?我们以7分甜为样本聊一聊。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
作者 | 国君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7分甜在上海有多火?
 
上个月,我去上海的热门商圈转了转,在7分甜的门口,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你要喝杯7分甜吗?”一连几名下班路过的白领,都这样问同伴。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
上海长宁龙之梦的7分甜,图片来自大众点评
这随口一问,其实透露了很多信息:
 
  • 第一,他们不是问“要不要喝一杯奶茶”,而是“要不要喝7分甜”说明7分甜在他们心目中,是个有一席之地的品牌。

     

    就像你会在街边咖啡馆门口问朋友“要不要喝杯咖啡”,而在星巴克门口,你一定会问“要不要喝杯星巴克”。这就和“请你喝奶茶”VS“请你喝喜茶”,传递的诚意不同类似。
     
  • 第二,7分甜已经具备了明显的品牌辨识度。随意经过就能辨识,说明在消费者的心智中,7分甜和其他奶茶品牌,已经有明显的差异化。侧面反映了7分甜的定位,得到了市场认可。(传送门:换个门头,营业额涨了3倍!这个老板花12年,磨出流量暴增秘籍)

     

翻看大众点评,我略感意外:距离上次采访7分甜,仅仅过去了13个月,这个品牌在上海的门店数量,翻了至少5倍。仅是大众点评的显示,就远超100家店。
 
而在评论区,“周五晚上十点多去,还是人很多”、“路过几次都有人排队”这样的评论也很常见。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
“排队”的字样在评论区很常见
 
7分甜在上海这么“猛”?我问了和7分甜在上海多个商圈贴身竞争的另一品牌,该品牌创始人坦称:“7分甜在上海的门店,开一家火一家,单店盈利能力令人侧目。”
 
我又问了在陆家嘴上班的朋友,这位平时不怎么喝茶饮的朋友,居然对7分甜很熟悉,“带娃逛街必喝7分甜”。
 
从事商业地产咨询多年的顾问处,问到了多个商场的茶饮数据:7分甜在上海的门店月均营业额,超过了90%的同行,如今多家商场都抛出了橄榄枝,7分甜已经在商场有一定的议价权。
 
多方迹象表明,7分甜从一个苏州区域品牌,已经在华东市场站稳了脚跟,隐隐有了进阶全国品牌的势能,而这和上海市场的成功密不可分。
 
上海是检验品牌的城市,7分甜来到上海这个超级舞台,是如何在2万家饮品店中脱颖而出呢?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拿下一个标杆市场,先占视觉

 

1、选址:一流商圈都有2家以上的门店

 
在上海的核心Shoppingmall开店,就像是是插旗拔寨,树立品牌旗帜。
 
在大众点评上海排名前10的热门商圈中,比如人民广场、静安寺、陆家嘴、五角场、中山公园、南京东路、淮海路等,7分甜基本上都有2家以上的门店,还有不少正在筹备中,即将开业的新店。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

热门商圈都有开店

2、把门头做成一条街上的超强广告位

 
如果去上海考察茶饮市场,福州路的7分甜,一定不要错过。
 
这家店不仅选择在路口拐角处、四面八方都能看到,而且为了让门头的面积具有压倒性优势,7分甜把二楼也租下来,从而让门头成为“整条街最亮的牌”。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

站在十字路口对面,这家7分甜的门头格外醒目

这不仅是一家门店,更是7分甜在南京西路核心商圈的“户外广告牌”。提升营业额的同时,不间断向全国各地的游客,传递着7分甜的品牌力。
 
按照华与华的“货架理论”,把街道比作一个大货架,那每一家店就是这个货架上的商品,门头就是产品的包装。
 
因此,门头能做多大就做多大、能做多亮就做多亮,在设计上遵循,颜色>文字,品类>品牌。
 
和在超市选货一样,视觉冲击力决定了你是否会“在人群中多看他一眼”。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
足够大、足够亮,才能有视觉优势
商场、街铺等业态,7分甜的门头都遵循了这样的策略,街道C位、门头最宽、颜色最亮,字体最大、灯箱投光灯最高,从而让门店实现了引流和品牌力传达两项功能。
 

3、门店内营造热闹的售卖氛围

 
7分甜的门店,一眼看去,热热闹闹的色彩扑面而来。即便门口没有人,依然能传递出生意很“旺”的感觉。
 
仔细观察,7分甜的门店从上到下依次有:灯箱、吊旗、吧台异形卡、前台海报、门口海报,每一处都是产品推广信息。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
在7分甜店里,产品信息随处可见
这些信息,把整个吧台分为了上中下三个板块,吧台上方的电子屏/灯箱、吧台上的台卡菜单、吧台下方/两侧的贴纸海报,每一个板块承担不同功能,分层次传递品牌和产品信息,促进成交。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把产品集中在竞争最小的价格带

 
价格是客群的分界线,做什么样的产品,就有什么样的成本、吸引什么样的客群,这是一种取舍。
 
在新茶饮江湖,价格带一直很明显,大众点评显示:
 
  • 喜茶、奈雪为代表的鲜果茶,普遍在25元以上的价格带;

  • 蜜雪冰城、益禾堂主打10元以下市场;

  • 10~20元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CoCo都可、一点点、古茗、书亦烧仙草、沪上阿姨都在这个区间厮杀,相对较少使用鲜果产品。

其中20~25元,是个相对有缝隙的价格带:对上海消费者来说,这是个“不会肉疼”的价格,对品牌来说,竞争没那么激烈,以区域品牌居多,暂时没有全国性品牌出现。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
7分甜产品大多在20~25这个价格带
从菜单来看,7分甜的产品,恰好集中在这个区间,以鲜果产品的价值感和健康属性,明显区别于CoCo都可和1点点,但相比于喜茶、奈雪近30元的价格,又具备价格竞争力。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个性价比高的选择。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开创品类,以甜品杯装化打出差异

 
产品,是茶饮战役的永恒主角,一个爆款带动一个品牌的案例比比皆是。
 
做产品的路径,主要有3个:
 
第一类是蜜雪冰城通过供应链重塑,在产品性价比上做到极致;
第二类是产品微创新,黑糖带火的鹿角巷、豆乳带火的sevenbus、瓶子茶带火的素匠泰茶,都属于此类;
第三类也是最难的——品类开创,在品牌初期,开创一个只有自己的品类,引领趋势,迅速崛起,再逐渐去标签化,成为一个全品类品牌,是新品牌突围的法则之一。
 
喜茶的芝士奶盖、奈雪的水果茶、沪上阿姨的五谷茶都是如此,即便现在各个品牌的产品已经趋同,但早期通过品类标签刷出存在感的做法相似。
 
 7分甜的前身谢记甜品2006年创始于上海人民广场,次年就推出杯装杨枝甘露,专注芒果甜品。
 
品牌更名为7分甜后,一开始就选择了最难的路径——开创了芒果饮品品类,以杯装杨枝甘露出道,总结出了“甜品杯装化”的产品框架,在整个饮品行业引领了杨枝甘露的风潮。
 
最近又上新的“清补凉系列”,是他们甜品杯装化的又一产品。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
 “清补凉系列”新品
 
可以预见,逐渐做大的7分甜将会强化“甜品杯装化”的产品标签,最终成为一个以“杯装甜品”为代表的全品类品牌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在关键性市场,直营更容易成功

 
加盟门店的管控,如何做到服务和产品标准化,是整个餐饮业的难题。
 
对上海这样的关键性市场,7分甜全部采用直营模式。
 
但对总部在苏州的7分甜来说,直营也面临着跨区域管理的问题,管理半径如何达到?
 
我侧面了解到,为保证这一模式成功,2017年,7分甜开始施行股权激励政策,直营店的店长、办公室二线人员近100人全员持股,大家的平均分红基本都能达到工资的40%。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

具体做法也很聪明,在门店,不让店长投自己的店、各自为政,而是一个区经理管辖7家门店,把这7家店作为一个小股池,区经理和店长就是在这个小股池中。
 
这样做的好处是,区经理对所管理门店的人员,都能灵活调配,门店间自发形成相互配合和支持。
 
如果店长只有自己门店的股权,那就容易只为自己的利益而战,不利于公司整体的发展。而当店长进入了7家店的股池,那大家就是利益共同体。
 
通过股权激励,公司和员工就从简单的雇佣关系,上升到了合作的关系,员工就会把工作当成事业,团队就会很能打。
 
 

抢占上海!门店数一年翻5倍,这个品牌如何拿下“标杆市场”?

上海,既是品牌势能高地,也是门店阵亡高地。
 
多年以来,上海餐饮的倒闭率居高不下,Shoppingmall半年一洗牌。
 
7分甜在苏州市场做大做强后,跨区域开店的第一站,就选择了最难的上海。一旦拿下上海市场,就在华东市场占领了商业制高点,进而能以更高的品牌势能,在全国布局上拥有优势。
 
每一个区域品牌,都想突围自己的关键性城市。但从商业角度来讲,“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难度非常大。
 
在这一点上,7分甜为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样本。
 
但接下来,对取得阶段性成功的7分甜来说,进阶全国,要走的路还很长。
 
最后,希望所有新品牌都能前程远大,轰轰烈烈。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wAYghuQzpEV2XweBdg3xSw

推荐3个开源电商系统,应该比花2万培训的电商有技术含量多了 有源码提供

推荐3个开源电商系统,应该比花2万培训的电商有技术含量多了 有源码提供一 xmall

源码下载地址:https://github.com/Exrick/xmall

前端地址: http://xmall.exrick.cn

后端管理地址:http://xmadmin.exrick.cn/

基于SOA架构的分布式电商购物商城 前后端分离 前台商城:Vue全家桶 后台管理系统:Dubbo/SSM/Elasticsearch/Redis/MySQL/ActiveMQ/Shiro/Zookeeper等

前端所用技术

  • 后台页面

    • 感谢 H-ui、FlatLab 提供静态页面支持

    • Ztree:jQuery树插件

    • DataTables:jQuery表格插件

    • Layer:web弹层组件

    • Distpicker:中国省市区地址三级联动插件

    • KindEditor:富文本编辑器 简洁方便 没UEditor那么多坑

    • WebUploader:百度文件上传插件

    • HighCharts:图表库

    • 不蒜子:极简网页计数器

  • 前台页面

    • 详情请跳转至 xmall-front 项目仓库

    • 感谢 yucccc 的开源 vue-mall 项目提供前端页面及框架支持

    • Vue2 + Vuex + Vue Router + Element UI + ES6 + webpack + axios + Node.js

后端所用技术

各框架依赖版本皆使用目前最新版本 可进入xmall-parent中 pom.xml 查看
  • Spring

  • SpringMVC

  • MyBatis

  • Dubbo

  • ZooKeeper

  • MySQL

  • Mycat:数据库分库分表中间件

  • Redis:缓存

  • Elasticsearch:基于Lucene分布式搜索引擎

  • ActiveMQ:消息队列

  • Druid:阿里高性能数据库连接池

  • Shiro:安全框架

  • Swagger2:Api文档生成

  • Docker

  • Nginx

  • Tomcat

  • Maven

  • 第三方SDK

    • 七牛云文件存储服务

    • 极验Test-button人机验证码因其收费见极验验证码移除文档

  • 第三方插件

    • hotjar:一体化分析和反馈

    • 搜狐畅言评论插件

  • 第三方接口

    • Mob全国天气预报接口:需注册账号创建应用后申请填入AppKey

  • 其它开发工具

    • Jenkins:持续集成

    • JRebel:开发热更新

    • 阿里JAVA开发规约插件

推荐3个开源电商系统,应该比花2万培训的电商有技术含量多了 有源码提供

推荐3个开源电商系统,应该比花2万培训的电商有技术含量多了 有源码提供

推荐3个开源电商系统,应该比花2万培训的电商有技术含量多了 有源码提供

二 litemall

源码下载地址:https://github.com/linlinjava/litemall

移动端地址: http://122.51.199.160:8080/vue/index.html#/

后端管理地址:

  1. 浏览器打开,输入以下网址: http://122.51.199.160:8080/#/login

  2. 管理员用户名admin123,管理员密码admin123

又一个小商城。litemall = Spring Boot后端 + Vue管理员前端 + 微信小程序用户前端 + Vue用户移动端

技术栈

  1. Spring Boot

  2. Vue

  3. 微信小程序

功能

小商城功能

  • 首页

  • 专题列表、专题详情

  • 分类列表、分类详情

  • 品牌列表、品牌详情

  • 新品首发、人气推荐

  • 优惠券列表、优惠券选择

  • 团购

  • 搜索

  • 商品详情、商品评价、商品分享

  • 购物车

  • 下单

  • 订单列表、订单详情、订单售后

  • 地址、收藏、足迹、意见反馈

  • 客服

管理平台功能

  • 会员管理

  • 商城管理

  • 商品管理

  • 推广管理

  • 系统管理

  • 配置管理

  • 统计报表

推荐3个开源电商系统,应该比花2万培训的电商有技术含量多了 有源码提供

三 mall

源码下载地址:https://github.com/macrozheng/mall

后台管理系统

前端项目mall-admin-web地址:https://github.com/macrozheng/mall-admin-web

项目演示地址:http://www.macrozheng.com/admin/index.html

账户:admin   密码:macro123

mall
├── mall-common -- 工具类及通用代码
├── mall-mbg -- MyBatisGenerator生成的数据库操作代码
├── mall-security -- SpringSecurity封装公用模块
├── mall-admin -- 后台商城管理系统接口
├── mall-search -- 基于Elasticsearch的商品搜索系统
├── mall-portal -- 前台商城系统接口
└── mall-demo -- 框架搭建时的测试代码

技术选型

后端技术

技术 说明 官网
SpringBoot 容器+MVC框架 https://spring.io/projects/spring-boot
SpringSecurity 认证和授权框架 https://spring.io/projects/spring-security
MyBatis ORM框架 http://www.mybatis.org/mybatis-3/zh/index.html
MyBatisGenerator 数据层代码生成 http://www.mybatis.org/generator/index.html
PageHelper MyBatis物理分页插件 http://git.oschina.net/free/Mybatis_PageHelper
Swagger-UI 文档生产工具 https://github.com/swagger-api/swagger-ui
Hibernator-Validator 验证框架 http://hibernate.org/validator
Elasticsearch 搜索引擎 https://github.com/elastic/elasticsearch
RabbitMQ 消息队列 https://www.rabbitmq.com/
Redis 分布式缓存 https://redis.io/
MongoDB NoSql数据库 https://www.mongodb.com
Docker 应用容器引擎 https://www.docker.com
Druid 数据库连接池 https://github.com/alibaba/druid
OSS 对象存储 https://github.com/aliyun/aliyun-oss-java-sdk
MinIO 对象存储 https://github.com/minio/minio
JWT JWT登录支持 https://github.com/jwtk/jjwt
LogStash 日志收集工具 https://github.com/logstash/logstash-logback-encoder
Lombok 简化对象封装工具 https://github.com/rzwitserloot/lombok
Jenkins 自动化部署工具 https://github.com/jenkinsci/jenkins

前端技术

技术 说明 官网
Vue 前端框架 https://vuejs.org/
Vue-router 路由框架 https://router.vuejs.org/
Vuex 全局状态管理框架 https://vuex.vuejs.org/
Element 前端UI框架 https://element.eleme.io
Axios 前端HTTP框架 https://github.com/axios/axios
v-charts 基于Echarts的图表框架 https://v-charts.js.org/
Js-cookie cookie管理工具 https://github.com/js-cookie/js-cookie
nprogress 进度条控件 https://github.com/rstacruz/nprogress

万恶的小五班,不为人知的内幕,无法想象的黑暗

        言归正传,先说一个故事:

 

      某市,某市重点高中的自招录取。总录取人数为160人,对外宣布的流程中,会在四月安排自招考试。但是,这次自招考试真实录取情况仅为20人,其中140人都是通过其他渠道录取。后来,学校里负责招生的老师在酒席上对朋友透露一二,才令人恍然大悟。

 

   该市重点是这所城市属一属二的学校。网上自招报名人数超过2000人,按照以往规则,需要在一模考每个区前5%才有资格拿到自招考门票。但每年自招,都有大把的关系户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学校领导,希望给予照顾,其中也不乏一模达标的学生。

 

     学校实在没有办法,有的关系户一句话,可以让校长直接下课。还有的关系户,属于卫生,消防和食品安全等重要行业领导,掐着学校的命脉。校长怎么能拒绝?所以学校内部制定了一个自招录取方案:

 

第一步,把一模考达到5%的关系户统一先给予名额。

第二步,再去一模考中选综合区前二十或部分单科前十的学生,一一打电话通知,请他们报名该校,承诺会录取,或承诺进好班。

第三步,发面单过程中,电话给那些一模没有达到5%的关系户,让他们直接冲考。在自招考试中录取。

第四步,关系户都解决后,然后按照成绩和初中口碑,在自招考试中择优录取。

 

     所以,大家明白为什么真实录取情况仅为20人吧。这20人是在第四步被录取的。因为前三步已经占据大部分名额。当你明白这一切内幕后,也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也许有人会说,高中还要不要大学录取率?其实,一模考试的5%和7%,甚至10-15%的学生真实水平差别并不大。考试有临场发挥原因,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其实都是差不多的。从以上四步看,仅第三步存在成绩不好的可能,但那批人一定是用背景填补自己的不足,也能取得好成绩(后文会详细说),又也许他们根本不会参加高考。

 

     以前,QW前校长吴奶奶会专门把条子入学的学生名单单列开(现在木有了),她对未录取的孩子家长们说过:您们的孩子未被录取并不说明不优秀,只能说明现阶段不适合我们学校……而如今,吴奶奶不干了,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去打听原因。你们就会豁然开朗。

 

     不适合,这句话很有深意。而一叶先生讲诉这个城市的自招例子,也从侧面表明一个大家都不愿意接受的真相:

 

    成绩好的学生和背景深厚的学生,校长更青睐后者。

 

 

     为什么要说这个故事,因为今天说的主题是小五班,万恶的小五班。其实根本就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按照成绩录取。

 

     大家传统观念中小五班,是大批家长报名抢跑道。这些家长其实都是没啥背景的。希望能利用这次机会进名校。小五班,基本都是教得容易,考得难。对外宣称这种方式是可以选拔牛娃,但实际上只是一个原因,让更多关系户通过小五班脱颖而出,进入学校。

 

    有人一定说,一叶先生你脑子坏了吗?关系户直接就可以进,还需要通过小五班吗?当然,学校不是铁板一块,民办学校背后资本也不是铁板一块。为了不能让别人独享利益,所以集团内内部或校长之间,也就会像入股一样,由小五班统一录取。大家也都相互牵制。所以,通过小五班入学,不会被其他人指着鼻子骂。

 

    我认识一个小五班的老板娘,颇有姿色。她实际就是该初中校长的姘妇。有的校长怕出事,委托其他人代理负责。所以,小五班实际上就是民办学校偷偷办的,或者几个民办校长个人联合办学。大家派各自自己人入住学校,一起割韭菜。前者是属于集团的产业链,后者是为中饱私囊。

 

     很多关系户,会通过各种渠道找到老板娘。和她进行利益互换。比如我给你送十个名牌包包,你帮我这边一个孩子弄进学校。比如,不找你机构的麻烦,所以必须塞一个我们领导的外甥到你们学校。这个老板娘面对这种威胁和诱惑都不会拒绝。在保护伞之下,在各种社会关系帮忙宣传下,小五班机构当然也越来越火。

 

     小五班的利益有多厚?一线民办一年一个学生的学费是4万元,假2500人次报名,就有1亿收入。如果还有小四和小三等配套产业,一年的收入妥妥地在两三亿之间。贡献利益的基本都是老百姓,关系户是不出钱的。

 

     事实上,小五班录取渠道中,通过成绩录取的学生凤毛麟角。这个和前几年某机构的高端班一样,付学费的有我,神秘考没有我。

 

     演戏要演全套,封住老百姓和舆论的嘴,即大功告成。在小五班中,避免其他家长看出猫腻。几乎可以入选奥斯卡的老板娘会在每次考试前一天,把试卷内容连同答案,偷偷地一起给关系户。所以,在公布最终分数的时候,大家心目中的“牛娃”就诞生了。这样,即可以避免机构其他派系人抓把柄,又可以避免走后门的消息泄露给老百姓家长,还可以自己妥妥地获得利益。简直就是三赢。关系户最终堂堂正正地披着学霸光环进入名校。

 

     同样的类似操作,还存在于某些校外机构、小学和中学。校内排名可以直接获得推优资格,所以这些也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学校创造了“牛娃”,增加宣传力度,告诉大家我们这里出牛娃的概率大,教学水平高,让大家都来报名。挤掉真正有实力学生的名额,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加焦虑,这样团课,报班自然水到渠成。韭菜越发生长旺盛!

 

      万恶的小五班,本来随着民办摇号灰飞烟灭。但借读和转学模式的漏洞,让他们又有了死灰复燃迹象。他们可以很不要脸地告诉大家,随便怎么摇号,一样可以保证你们进民办学校。所以才有了17人借读进一线民办理科班(利益互换的结果,如果有人继续在后台口吐粪便,主动要求领锤,不介意为你们实名介绍一下,让你们迅速成为网络红人),有的学校甚至都不需要考试都已经内定了理科班人选。更可怕的是这批人,根本就不是牛娃,而是提前获取考试资料的关系户。只是他们披了牛娃外衣而已。

 

    就目前而言,教委没有出台限制政策前,借读和人户分离的漏洞很难被杜绝。但家长们也别幻想你们孩子可以成为与条子娃共舞的存在。一叶先生建议所有家长务必看清楚小五班和那些黑机构玩的套路,如果你家没有可以制约他们的背景和后台,你们是很难通过小五班的渠道突围而出的。那么,你们不过只是他们碗里韭菜罢了。而在目前升学环节,摇号环节和中高考是没有猫腻,其实这也是大部分家长唯一可以争取的机会。

 

     除了小五班,学校内部也不是阳光一片的所在。关系户在学校内部提前获得考卷的机会很多。有的是校长受到委托刻意安排,有的是搞定所有任课老师,有的是参加出题老师组织的私下团课,送了钱给老师,老师肯定要对你好一些,更有的直接搞定打印室的老师,获取长期利益。

 

     所以即使你侥幸因为条子不够而进了学校,身边还都是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存在。综合评定和自招,基本也没你什么事。进入学校后,你们总会发现身边有人长期各科都接近满分。也许你的孩子能在不提前看考卷的前提下考接近满分,但和别人就是299.5(故意错一点)分比,他们是因为卷子只有300分,而是你们是只能考这么多分。

      同等情况还存在于某些初升高校内直升和某些学校公开选拔中,很多平时成绩很一般甚至垫底的都直升了。而成绩相对好的同学却没有机会。甚至连申诉的机会都没有,因为成绩分数不公布。还不是学校想直升和录取谁,谁就有机会。 阶层的存在不可避免。这个阶层似乎并非以钞票来划分,黄牛党是条子的最底层。所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学习成绩再好,在同等竞争环境下依旧处于弱势。所以,那些以自己孩子成绩好吹嘘的家长,其实真没什么好吹的。更有一些明明是条子进的,还吹嘘成学霸,简直太不要脸了。

     所以,一叶目开公众号一直说,牛娃其实真没有那么多。孩子的智商其实都是差不多的,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天牛”,你们看到的牛娃,大部分是虚构的,或者就是上文所说的人为创造而成。

 

      请家长们,尤其是那些收入平平,家庭普通的家长们,请不要把你们辛苦赚来的钱,白白地送给那些恶人了。一叶先生只能说那么多,其余的大家自己看着办吧。

 

       社会就是这样残酷,你不得不承认。别鸡血过头,把孩子逼上绝路。未来考上一本高校其实并不难,即使不补课,即使在普通中学,只要把学校内容吃透,读个本科是没问题的。未来社会才是你们孩子应该去角逐的战场。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2bt1WxqYc-sG6uGu8e1TdA

观众不喜欢看姐姐,观众只是喜欢撕X

1

 

有段时间,我特别喜欢看情感调解类的节目,因为里面的各种撕X太爽了,家长里短的破事儿整的和世界大战一样,特别刺激。

 

像什么《金牌调解》《人间》《完美告白》《和为贵》《爱情保卫战》之类的,那堆破事儿看起来真的带劲儿。

 

经常是各省卫视收视前三甲,偶尔客串冠军。

 

稍微仔细一看其中的内容,你会发现这才是真正的标题党。

 

建议每个做自媒体的都好好学习一下人家的情节设计。

 

观众不喜欢看姐姐,观众只是喜欢撕X

 

动不动就是小伙和六旬岳母不得不说的故事,爷爷和孙子争家产,孩子的三个父亲到底哪个是亲生的。

 

而且调解到最后你会发现哪个都不是亲生的,真正的爸爸另有其人。

 

还带留白的。

 

关键是,这些名为调解,实为本格推理悬疑大作的节目,观众为什么那么喜欢看?

 

其实观众想看的根本不是调解的过程,真正有趣的地方在于千奇百怪的撕X。

 

骂起来的时候,大家都要开心的鼓掌。

 

如果能打起来,那就是最好了。

 

观众不喜欢看姐姐,观众只是喜欢撕X

 

这些节目里的所谓的专家调解,并没啥价值,基本上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鸡汤。

 

这些节目的高潮往往也不是最后的调解,这些部分一般都是观众拿来上厕所的。

 

就是因为我看多了这样的节目,搞得我现在一听见有人煲鸡汤就想上厕所。

 

习惯成自然了。

 

其实无论是真人秀还是这些调解节目,包括传统的内容创作,本质上都是在构建一个个矛盾和冲突。

 

而撕X,就是一个把矛盾和冲突最直接地展现出来的形式。

 

观众不喜欢看姐姐,观众只是喜欢撕X

 

2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节目会逐渐式微。

 

但大家爱看狗血剧情和撕X的需求,是从来都没有变过的。

 

但问题是,生活中并没有这么多的狗血。

 

不不不,应该说,生活本身是狗血的,但是看自己的狗血和别人的狗血,肯定体验不同。

 

所以,这里面就存在了大量的机会。

 

之前短视频兴起的时候,各类土味小剧场的火热,已经证明了市场需求。

 

大家急切盼望着时间更长更持久的撕X。

 

观众不喜欢看姐姐,观众只是喜欢撕X

 

有需求,就有满足。

 

然后就是各种综艺和真人秀,开始搞事情。

 

严格来说,很多事情并没这么狗血,但不重要,节目组可以采用大量的诱导和剪辑手法,比如导演组故意惹参与者发脾气,然后把前因后果剪掉,制造出无缘无故发火的桥段。

 

很多令人难忘的情节并不是原创,而是来自于剪辑师的鬼裁。

 

观众不喜欢看姐姐,观众只是喜欢撕X

 

我完全能理解“真人秀”不真实的情况,也理解导演组的安排。

 

甚至这并不完全是导演组的授意,而是出于观众和导演的共谋。

 

观众喜欢戏剧性,喜欢反转,喜欢撕X,但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常见。

 

偶尔遇到之后,也和想象中的惊险刺激不搭噶,很多时候几句话就把事情说开了。

 

真能误会到大家要真刀真枪干一场的地步,是极小概率事件。

 

而且也不会上调解,往往是上派出所。

 

大家想要的,是安全的看人撕X。

 

观众不喜欢看姐姐,观众只是喜欢撕X

 

3

 

近几年最火的安全撕X类节目,就是各类选秀。

 

如果真的来一个很纯粹的真人秀,然后所有参与者都和和睦睦,每个人都情商智商在线,没有槽点也没有爽点,大部分观众其实并不会买账。

 

平淡如水比造假还要犯罪。

 

电视节目永远是一个盈利项目,创作者要面临的是最多数的内容消费者。

 

观众不是要冲突吗?不是想看矛盾吗?

 

那我们就设置一个吃鸡式的节目,找一群人竞争数量有限的名额,然后一个个淘汰掉。

 

多人运动+吃鸡,你说刺激不刺激。

 

我一听就觉得是内行。

 

观众不喜欢看姐姐,观众只是喜欢撕X

 

所以你会发现,练习生成团节目,特别适合。

 

练习生人数和成团名额之间的差距,带来的是绝对的利益冲突。

 

而绝对的利益冲突,必然导致绝对的撕X。

 

只要稍微加点剪辑,例如把讲话顺序做个颠倒,或者模糊话语的背景,就是毫无疑问的爆点。

 

这套逻辑简单,粗暴,无脑,观众还爱看。

 

保证每一期都有悬念,也保证每一期都有爆点。

 

最重要的是,挑事儿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更好的是,请这些练习生还不用花多少钱。

 

观众不喜欢看姐姐,观众只是喜欢撕X

 

看别人撕X,是人类永恒的爱好。

 

但观众永远是喜新厌旧的。

 

看撕X看太多了,也需要整点新花样。

 

无论是男练习生还是女练习生,这些人都存在同一个问题:

 

太嫩了。

 

不光是年龄上的年轻,更多的是资源和手腕上的匮乏,就连撕X都摆在脸上。

 

毫无城府,太青涩了。

 

观众一开始可以容忍,但是看久了就会觉得弟弟妹妹们的撕X实在是太弱了。

 

观众不喜欢看姐姐,观众只是喜欢撕X

 

只靠这样弱弱的撕X,是没有未来的。

 

于是,就有了慕强心态的应用。

 

慕强心态,也是人性的一种,大家都喜欢强者。

 

撕X撕得好,也是一种强。

 

更何况在娱乐圈里的撕X,很多时候比拼的不是嘴皮子功夫,而是底气。

 

弟弟妹妹们还在为出道挣扎,自然是没有这种底气的。

 

观众在呼唤更高段位的撕X。

 

姐姐们整装待发。

 

果然,《乘风破浪的姐姐》,启航了。

 

观众不喜欢看姐姐,观众只是喜欢撕X

 

4

 

其实观众喜欢看撕X,除了之前的各类调节节目,还有一个佐证,就是宫斗剧火了这么多年并且一直火。

 

有一段时间不管是男观众还是女观众,观剧列表里必然是甄嬛大战芈月。

 

甚至有个新闻,说有个男子的女朋友特别爱看《甄嬛传》,遂逼其男朋友陪她连看几十遍《甄嬛传》,看完了还要记笔记。

 

我觉得这个女孩子脑子不太好使,你把男朋友弄得这么聪明,是想让他对付你还是想让他当皇帝弄后宫?

 

还是说想让他去争别的男孩子的宠?

 

观众不喜欢看姐姐,观众只是喜欢撕X

 

而宫斗剧的本质是什么?

 

两个字,撕X。

 

五个字,高段位撕X。

 

无论是甄嬛还是芈月,都是一等一有手腕的人,撕起逼来也是明刀暗箭你来我往寸步不让,关键表面上还一团和气,端的是让观众如三伏天喝下一碗冰镇酸梅汤,从脚底冒起一股子凉气。

 

一个字,爽。

 

当然,甄嬛刚进宫的时候,也曾是单纯小白花,那个时候撕X就撕的不爽利。

 

故而看妹妹撕X不如看姐姐撕X,此事早有先鉴。

 

收视率安排的明明白白。

 

观众不喜欢看姐姐,观众只是喜欢撕X

 

5

 

《乘风破浪的姐姐》播到现在,也终于开始撕X了。

 

正所谓明人不撕暗X,姐姐们内部互撕,对外撕杜华,甚至撕观众,可谓是好戏不怕晚,你方唱罢我登台。

 

热搜天天都是谁谁大战谁谁,或者谁谁怎么这么讨人厌。

 

和开头的其乐融融一团和气,形成了强烈反差。

 

其实这很正常,这代表这个节目看得很透彻。

 

观众不喜欢看姐姐,观众只是喜欢撕X

 

从客观角度来说,这些姐姐们除了年龄以外,可以说毫无相似之处,本来就如同油与水,难以混同。

 

有手握大把资源过来玩票的,想怼谁就怼谁,成不成团根本不重要。

 

有从来没红过的,说话的声音都比别的姐姐小半截,就指着这个机会来一出夕阳红,所以谨小慎微,不敢撕人,但是应该很乐意被撕,因为不管被谁撕都属于抬咖了。

 

有曾经红过又过气了的,都说得不到不可怕,得到了又失去才叫折磨人,这几个姐姐是憋着一股劲来的,不但要乘风破浪,还要花式自由泳,她们最需要话题,而且也有底气不惧怕话题。

 

这样一群姐姐放在同一个舞台上,再加上所谓的成团又是一个标准的零和博弈,不撕X只是相对的,撕X才是绝对的。

 

而从主观角度来说,这个节目其实也需要一场撕X了。

 

因为观众们都在等着这个呐,西瓜瓤葵花子辣条小板凳都预备好了,万事俱备,就等吃瓜。

 

说白了,有些观众们根本不想看姐姐,他们就是来看中年妇女撕X的。

 

和当年看情感调解类节目的心态没有任何不同。

 

观众不喜欢看姐姐,观众只是喜欢撕X

 

6

 

当然,有人会说我们看《乘风破浪的姐姐》是因为我们心疼这些姐姐,我们根本不想看撕X,就想看她们乘风破浪。

 

不排除确实有一部分观众是这样想的,但是问题来了,假如观众们真的大部分是因为心疼姐姐而来的,那么姐姐们为什么会接不到啥通告,接不到啥代言,除了直播带货之外基本商业价值了?

 

在讨论前,我们必须先承认一个点——无论是哪位姐姐,她们之所以要乘风破浪的根本原因,其实还是因为她们现在并不站在风口浪尖上。

 

姐姐们不但不红了,而且也没有足够的召力了。

 

她们或许有知名度,有好感度,但是知名度和号召力,是两回事儿。

 

观众不喜欢看姐姐,观众只是喜欢撕X

 

也许真的有人心疼姐姐,但是他们马上就把钱花在了弟弟妹妹身上。

 

很少有人愿意为姐姐们花钱。

 

而娱乐圈这个东西,从来都是用钱来投票的。

 

声量万丈,不如钞票一响。

 

之所以今天是姐姐们来乘风破浪,不是弟弟妹妹们失去商业价值了,而是因为姐姐们撕X更好看,就是工具人。

 

撕完之后怎么办?真的,不会怎么办,大家也不在乎,趁着现在,抓紧让姐姐们搞点直播带货,快速捞一把再说。

 

观众不喜欢看姐姐,观众只是喜欢撕X

 

姐姐们撕完后,资本会继续去追逐《浪里个浪的老爷们》,而当年《乘风破浪的姐姐》,会变成风平浪静的大妈。

 

最终什么都没有改变,仿佛一切都未曾发生过。

 

这其实不是娱乐圈的故事,而是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的实况转播。

 

当资本需要你的时候,无论是哥哥姐姐还是大叔大妈,都可以出来露一小脸,体会自己高光的十五分钟。

 

你以为你是全世界,不不不,你只是这15分钟。

 

而当你没用了的时候,便是一代新人赶旧人,不见当年长安城。

 

这完全不是她们或者他们的问题。

 

这其实是我们观众的问题。

 

我们只是喜欢对立冲突,至于是谁在对立冲突,并不重要。

 

台上的人假正经。

 

台下的人,最无情。观众不喜欢看姐姐,观众只是喜欢撕X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pVHuqyy71AdDIyB-J73YQ

刚毕业的年轻人,如何迅速抛弃同龄人?

 

刚毕业的年轻人,如何迅速抛弃同龄人?

本文原创作者:柯谈(个人微信:linco_kk)

微  信  公 众 号:柯谈地产观(ID:lincokk)

马上又到毕业季,今年的毕业生真的可怜,受疫情影响,小企业经营困难,大企业发不出工资,而且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多达874万人,创下历史新高。遥想我2003年大学毕业时,全国毕业生总数只有212万。

 

和当年的我们相比,现在的本科学历已经毫无优势,虽然工资涨了4倍,但是竞争者也多了4倍,而房价已经涨了20倍。

 

现在毕业的大学生,想要混成中产,过上体面的生活,难度越来越高。

 

但假如你能少走弯路,避免入坑,还是可以迅速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的。

 

以下每条都是我的人生经验,不一定能保证你非常成功,但绝对都是人生捷径,可以给正在迷茫的你指明前进的方向。

 

1

城市的选择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选择城市。

 

对于个人成长而言,城市的发展和潜力是核心决定因素。你的前途之中70%是和工作生活的这座城市深度捆绑的。一座好的城市,才能给你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其次,才是行业的选择。老哥我这么多年的人生阅历让我有个极为深刻的体会,人的收入不是能力决定的,而是行业决定的,而行业又是城市决定的!

 

你勤勤恳恳的在体制内做个小领导,年收入都赶不上IT行业的新进员工。所以在反腐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2

省城是底线

 

不论你出生在哪个乡村和县城,你毕业之后的人生最低目标就是留在你读大学的那个省城。除此之外,能去一线就不到二线,能去二线就不到三线。

 

我知道我粉丝中有一些50多岁的父母,他们也常常为孩子就业买房的事咨询我。我在这里奉劝这些家长,不要企图让孩子毕业后回到你混了半辈子的家乡小城,现在这个社会,年轻人不需要安稳,打算贪图安稳的注定一事无成。

 

在这个直播带货都能年入几十亿的时代,千万不要把自己终身囚禁在朝九晚五的格子间里,一辈子捧着旱涝保收的铁饭碗,除了只能管饱之外,想吃点好的都要前思后想。

 

后浪们,想要人生有无限可能,就去一线城市,因为那里有数不尽的逆袭机遇。想要自己的专业不被荒废,就去二线城市,因为那里也可以有所作为。对人生没有企图只想过平淡的生活,就留在省城,因为一省之中也只有省城的教育医疗社保比较完善,其它市县会严重影响生活教育质量。

 

越是人才扎堆的城市,才越值得你去扎堆!

 

3

鸡肋的校园爱情

 

校园恋情,的确美好,你侬我侬,没有压力,只有激情。

 

但是当你走上社会数年后,你会发现,大学恋情只不过是在特定封闭环境和荷尔蒙浓度最高时的一种理想爱情,根本经不起压力和残酷现实的考验。

 

所以,不要为了和他(她)厮守终身而放弃自己的前途,该留学留学,该去一线去一线。

 

在你漫长的人生经历中,把美好的校园爱情保存在记忆里就足够了,没必要非得排除万难的厮守终身,耽误彼此的似锦前程。

 

因为,在现实面前,校园爱情真的不堪一击!

 

4

廉价的房租

 

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攒钱买房。

 

所以,只要安全,房租越便宜越好,能群租就不合租,能合租就不整租。

 

你现在为了享受整租一套房,未来买房就会比别人晚一年。如果正好碰到好行情,晚一年就是晚五年,晚五年就是差一套房。

 

在一二线城市,租金不要超过月收入的30%,比如你在上海工作,月入1万,最多拿出3000元和人合租,通勤时间不超过1小时都可以接受。

 

而假如你已经买房,月供可以达到月收入的70%

 

 

5

别租长租公寓

 

说白了,自如、蛋壳等长租公寓就是二房东。

 

二房东的唯一目的就是赚差价,5000元收来的房子,廉价装饰后租7000元,租不出去就跑路。

 

想要住的好,就自己租房,自己装饰,安全又省钱,没甲醛更不会被跑路。

 

非要租长租公寓也可以,千万别申请租金贷,房子还没买,就把自己征信搞坏就太亏了。

 

6

斜杠青年

 

争取做个斜杠青年,你的兼职和爱好很有可能会成为你的主业,收入也会直线上升。

 

千万别把一份糊口的工作看做一辈子的事业。老婆都不一定会一辈子,何况工作。

 

不要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要勇于广泛接触、广泛试错。

 

 

7

行业的差距

 

多报一些在职的培训班,包括MPAMBA等,接触不同行业的人。这个社会的残酷之处就是,同样的付出,在不同行业的收入,差距极大。

 

我和中介打交道特别多,对他们的收入非常了解,比如上海一个大型连锁中介的普通业务员,一般行情下,平均月入2万没问题,做贷款融资服务的中介,月入能达到5-10万。我一个朋友,是专门注册商标的,前几年他名下的3个商标被政府和大企业看中,一卖就是上百万。我们家楼下一个15平米的卖菜卖水果的门面房,一年缴租就是30万,你可以想想他们年收入有多少。

 

有些行业是表面光鲜,背后凄惨,而有些行业赚钱的套路是早已突破你想象的。千万不要把自己的一生限定在一个职业中,否则这一辈子你是白活了!

 

 

8

不要抱怨社会

 

也许社会会有不公,但绝对的公平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不要抱怨这个社会,不要和愤青走的太近,不要崇拜所谓的公知,公知的背后也许是你想象不到的龌龊。不要和喜欢高谈阔论却眼高手低的人瞎混,不要和单位里底层的中年男人交心,不要和喜欢评论国家大事,点评社会时事的人讨论。这些人除了发泄自己的怨气和传播负能量之外,一无是处。

 

多和务实的人学习,多和实干家交朋友。再差的环境也会有成功的人!

 

 

9

工作一年准备买房

 

只要工作转正稳定后,就要开始考虑买房的首付问题。年轻人最大的误区就是想等升职加薪后再考虑买房。

 

人生有两件事一定要趁早:一是出名,二是买房。

 

我出生于北方五线小城的贫下中农家庭,但在大学毕业的第二年2004年我就在上海中环外买了房,当时父母拿出了这辈子他们所有的积蓄10万元,再加上我们东拼西凑的几万元,付了首付。

 

当时我一个月收入只有1700元到手,月供就要1500元。吃住都是在公司。手里的钱不够花时,就跟女朋友蹭吃蹭喝。

 

首付必须凑,千万不能攒!

 

刚毕业的年轻人,靠攒钱是永远买不了房的只要工作稳定,收入稳定,银行给贷款,就要凑首付买房。

 

北京、上海、深圳,千万豪宅遍地,但同样也有两三百万的房子,首付凑个几十万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都不是非常艰难的事。

 

我知道很多人在疫情初期,都对房价抱有大跌的希望,但这个脸打的猝不及防。

 

大涨的深圳、东莞和南京,小涨的北京、上海、杭州和成都,还有不论城市,常年上涨的学区房。

 

这一切教训告诉年轻人,千万别奢望房价下跌,即使跌了也轮不到你买,就像倒挂新房万人摇号一样。

 

你的任务就是尽快凑够首付,其它一切都是扯淡!

 

10

卖掉老家的房

 

老家如果有多套房,只剩一套自住,其余统统卖掉,不卖也会跌,早卖早划算。

 

把全家的子弹集中火力全部打在你奋斗的一二线城市。

 

大城市的棚户也是资产,小城市的豪宅只能算砖头。

 

 

11

别等结婚才买房

 

结婚从来不是买房的理由,千万别把买房拖到结婚的时候才办。

 

现在这个社会,不结婚很正常,但不买房,通常会很惨!

 

现在大城市的很多家庭都流行,结婚前给孩子买套房。毕竟,婚姻远远没有房子稳定!

 

我曾经卖过两套房,买家都是单身女性。

 

12

首选毛坯

 

在同等配套的情况下,首选便宜的毛坯房。相同的总价能多买一平方算一平方。

 

再高端的装修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而且交房即贬值。而多一平方,未来增值的每一分钱都是你自己的。

 

13

婚房要买学区房

 

结婚时买的第一套房,必须考虑学区。

 

深高南学生家长下跪维权和北京西城区天价学区房事件,告诉我们,学区房将是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百分百的全民摇号上学根本不可能实现。

 

靠买学区房来获得读书名额是现阶段最公平的政策。

 

你可以不买最顶级的学区房,但是在买婚房的时候必须保证有中上等的学区。

 

把一个家庭最难的问题放在最早解决,未来你才有足够的选择余地。

 

啥是成功,成功就是自己永远都有主动选择的权利,而不是听天由命。

 

14

远离股市

 

年轻人,不要炒股。

 

因为炒股没有技术,只有不劳而获。

 

不要企图从任何理财,基金、股票里赚出首付来买房。你买房的钱更不能拿去理财。否则你的首付终将变成别人的首付。

 

我从来没有见过在股市里发家致富的人,从来都没有,以后也不会有。

 

 

15

靠工资发财的笑话

 

很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都有个误区,就是指望通过升职加薪达到人生巅峰。

 

梦想通过工资来发家致富,这是天下最大的笑话!

 

暴富只有一条途径,就是站在风口自己创业!

 

追求稳定是我们的父辈这一代人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在他们那个年代,没有户口就没有粮票,没有单位就没有房子,没有编制就没有一切。而现在还坚守这一切的人,反而已经成了社会的底层。

 

所以,奉劝年轻人,千万不要抱着守旧的思想,片面追求稳定的工作,因为月薪5000的稳定会浪费你美好的一生!

 

16

不要假装有钱人

 

现在的年轻人,普遍欲望强过能力。

 

花呗、信用卡这些透支消费,本质上都是在给银行打工。而你透支买房,则是让银行给你打工。

 

什么才是真正的炫富,那就是别人给你炫耀她包包的时候,你告诉她你一个月收的租金就可以买一个包。

 

千万不要假装有钱人去透支大额消费,因为那样你会越装越穷!

 

今天,和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说了些掏心窝的话,也许有些观点你们不能完全理解,但我相信几年之后你们再回想起我的理念时,会感激我今天的分享!

 

如果您觉得有所收获,请转发朋友圈或点击右下角在看,谢谢!
  本文原创作者:柯谈(个人微信:linco_kk)
  微  信  公 众 号:柯谈地产观(ID:lincokk)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Nf0mBwTZpcJx36FVSswT_A